古诗改写作文

古诗改写作文
古诗改写作文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第一首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cuī催,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我们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却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陆游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乡偶书》二首之成功,归根结底在于诗作展现的是一片化境。诗的感情自然、逼真,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毫不雕琢,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被引入了诗的意境。象这样源于生活、发于心底的好诗,是十分难得的。

我36岁时,身体强壮,满腹诗文。那年,皇帝千挑万选,把我选到京城做官。从那时侯起,我日日公务繁忙,也没有时间回家和亲人团聚。39年以后,也就是现在的我,已经老态龙钟。皇帝见我不中用,耳朵有点聋,眼睛有点花,是个75岁的老人了,就下旨让我辞官,告老还乡。想到我能很快见到我的亲人,我那满是皱纹的脸上浮出了笑容。

我坐着马车,看着祖国的秀丽风光,心想:我的家乡——绍兴还是那副老模样吗?我真恨不得立刻回家,一定要尝尝那园子里的嫩丝瓜、通红通红的西红柿……傍晚一定要到大桃树下乘凉,还要到那个又大又圆的鱼塘钓鱼……我的家乡口音几十年没有改变,可我的头发却斑白了真不知道我的老伴和家人还认不认识我。

经过一个月的风餐露宿,我终于赶回了家乡。啊,我的家乡,我的家!我年轻时盖的那间茅屋还在,那清清的鱼塘还在,那五颜六色的金鱼还在!我还看到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孩在我的房子前嬉戏,啊,这一定是我的儿孙吧?我虽白发苍苍,一把胡须,但现在儿孙满堂,我也心满意足了。几个小孩见我走来,好奇地围着我,一位稍大的、胆大的小男孩,仰着头,

笑嘻嘻的对我说:“老爷爷,您从哪儿来,要到哪去呀?”听到这话,我满脸苦笑,感慨万分,一时诗兴大发,吟出了一首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认识,笑问客从何出来?

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豆萁:豆秸。釜:锅。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该诗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传不衰。又,“幼儿版”的《七步诗》被改编成这样: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释常谈》)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此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难肯定。然《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了也说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植援笔立成,而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因此,我们还是把它作为曹植的作品来介绍给读者诸君。

当然,此诗的风格与曹植集中的其他诗作不尽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的读者的称赏。

“噔噔……”一阵急速的脚步声,曹植急忙来到富丽堂皇的大殿:大理石柱子,汉白玉地板,曹丕坐在龙椅上,双手搭在椅把上,死死地盯着殿门口。曹植迈入殿内,顿时气氛变得很不自在,充满杀气。

曹丕待曹植行完礼后,马上说:“你这畜牲,竟敢勾引大嫂!本王要置你于死地,但念你我兄弟情深,姑且放你一马。听闻三弟文采好,如今若能在我七步之内作诗一首,便免死。”曹植一听,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心想:这是我哥哥吗?为什么非把我整死不可。

曹丕瞟了曹植一眼,从龙椅上走了下来,说:“三弟,开始了。”曹植心想:如果让爹看见了,这是何等伤心?眼泪直在他眼内打转。曹丕说:“一步!”曹植咬着嘴唇没作声,当曹植喊“两步!”时,曹植终于开口了,吟:“煮豆持作羹”这时两颗伤心的泪珠滴落在晶莹的汉白玉地面上,汉白玉变得不再晶莹。“三步!”“漉菽以为汁。”曹丕冷冷地斜了曹植一眼,说:“四步!”曹植无可奈何地仰望天穹,两行泪挂在他脸上,心如刀宛,声音颤抖地答“萁在釜下燃。”“五步!”“豆在釜中泣。”“六步!”“本是同根生。”曹丕把头扭向一边说:“七步!”曹植叹说:“相煎何太急?”曹丕一愣神,望着大理映入石柱子里的自己,好像看到了狼心狗肺,他失去了人性。

曹植扔下一句“大王,在下告辞!”匆匆离开大殿,他对此地绝望了,曹丕连亲情也不顾,祝亲兄弟为敌人,难道他的江山还可以保住吗?

三国时期,魏国曹操去世后,他的长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为丞相。

曹植很有才华,精通天文地理,说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绝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谓是威震朝野啊!曹丕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对曹植产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处苦苦相逼。众臣在皇帝面前也说三道四,谣言惑众,什么朝中一日有曹植,宫内鸡犬不宁,如他日造反,图谋篡位,何不为宫中一大害?不如先下手为强,斩草除根,以免日后夜长梦多。曹丕听信了谗言,决定今日动手。正赶上一桩造反政事,曹丕认定曹植为主谋,正午时分,曹丕传弟弟曹植到池厅边相见,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卫队挥刀截下。见到曹丕,曹植道:“吾兄传我有何贵干?”众人道:“宫中造反一事,想必曹丞相听说了吧,吾登皇位你怀恨在心,这事是否你主使的?”曹植长叹一声,道:“吾兄疑我造反,谋你河山篡你朝位!这罪行可不敢担当,请吾兄明察秋毫。”曹丕不好推辞,只得说:“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谊,我命令你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不然,休怪我大义灭亲了。”“好办好办,若我不能在七步内作诗一首,任凭你处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说。“爽快!爽快!咱俩一言为定。”曹丕说完,便迈出了第一步,突然,他闻到了从远出飘来的阵阵煮豆的香味,灵感一来,借物抒情,还没有走完七步就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作完,曹植对曹丕说:“我们虽有君臣之分,但毕竟是骨肉相连,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残?我无意与你权利相争,无论谁是君主,我都会忠贞不二地跟随,毫无怨言!明枪易挡暗箭难防。若你要杀我,轻而易举,何必大费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是不能瞑目的呀。”

曹丕听了,被驳得无话可说。从此就再也不敢为难曹植了,俩人又成了好兄弟,同心协力,建设魏国。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这首诗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的读者的称赏。

在古诗教学中,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李白的《赠汪伦》一诗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该诗的写作背景,体会李白和汪伦之间深厚的友情,我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汪伦是唐朝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马上写了一封信,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两人亦然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用这样的故事,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采取讲故事的方法,促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改写古诗《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李白就要离开桃花潭了,回想起自己以前在这里度过的欢乐时光,李白无奈地摇头叹道:“唉,没有办法,苍天逼人,只好一别呀!”

一大早,李白就收拾好了行李,来到了岸边。李白走上小船,心想:既然不能再留,倒不如现在坐下来好好欣赏一下美景,也算是安慰自己一下吧。

啊!桃花潭边盛开的桃花果然名不虚传,大都是重瓣的。猩红的热情,粉红的妩媚,那白瓣上洒着点点红斑的,则显得端庄淡雅。一球球,一簇簇,一片片,把残留的一丝春寒都驱尽了。

李白正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了清脆悦耳的歌声。啊,这是汪伦为自己深情送别的歌声呀!听,汪伦脚踏节拍边走边唱,越来越近了。啊!这歌声充满依依惜别之情。几天来,是汪伦,与自己花前月下谈心;是汪伦,伴自己浏览胜景;是汪伦,和自己共同探讨人生意义;是汪伦,在灯下与自己饮酒赋诗。啊!朋友,你快点来,快点来,让李白与你再握一次手,再说说知心话……

船,扬帆启程了。李白望着渐渐远去的汪伦,心中感慨万千,不由得诗兴大发,深清吟诵:“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学生改写古诗《赠汪伦》QQ版

在春天的一个日子里,天气虽晴朗却笼罩着一股离别的伤感。诗人李白就要和朋友汪伦离别了,两人非常舍不得。正在依依惜别之际,突然,李白的手机响了。李白拿起口袋里的手机说:“喂,是谁呀?”只听电话里的人说:“喂,小白,你在哪儿呀?我在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等你好久了,你咋还不来?”李白回答说:“我和我的新网友正在离别呢,你打电话破坏了这离别的气氛,你再打电话来,我就不去了。”李白气愤地按了关机键。李白在船上站了很久,看着汪伦,至少说了N次再见。李白不耐烦了,说:“喂,船长!怎么还不开船?”他气愤地走进了船舱,“哇!”李白尖叫一声,船舱里沾满鼻涕和眼泪的餐巾纸“泛滥成灾”了。原来船长看着李白和汪伦离别的情景哭了,而且哭了N个小时了。李白说了船长几句,船长就马上起航了,突然船长说了一句,李白马上就晕了。“原来船的油用光了。”最后,李白只得开着他的大众摩托车回去了。

古诗改写作文(高年级)征文选登

三、完整讲述故事:《夜擒单于》。

四、提供背诵篇目,展开想象,小组内改编故事。

(一)背诵:

1.《别董大》 2.《寻隐者不遇》

3.《江南逢李龟年》 4.《七步诗》

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6.《回乡偶书》

7.《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8.《赠汪伦》

9.《芙蓉楼送辛渐》 10.《江畔独步寻花》

(二)学生按小组任选一首古诗...

·三怒《石壕吏》改写

便到了一对老夫妇家落脚。“开门!”大汉不由分说一脚踹烂了不能说是门的门。把我从睡梦中惊醒,连忙穿上衣裤,走了出去,看见了老翁翻过墙去——大为惊讶。原来,老翁的体质并不是很好,虽说可以下地,但一天也只能下相当于普通人一小些的地(不通顺)。——他到底为什么如此惊慌。

习作新方案:古代诗歌改写

将整桶水倒在大石头的四周。十几分钟以后,媳妇用锄头把大石头四周的泥土搅松。媳妇早有心理准备,可能要挖一天吧,谁都没想到几分钟就把石头挖起来,看看大小,这颗石头没有想像的那么大,都是被那个巨大的外表蒙骗了。

【温馨提示】

你抱着下坡的想法爬山,便无从爬上山去。如果你的世界沉闷而无望,那。

·五年级作文:村居(改写诗词)

一会儿搏击长空,一会儿斜刺般地俯冲,像是在捕捉猎物;一条“巨龙”张牙舞爪,神龙见首不见尾,似乎要转回天庭......天上的风筝千姿百态,数不胜数呀!孩子们是那样的兴高采烈、欢呼雀跃。啊,好一副春天的景象,一副大自然美丽的图画!巨人。

《作文指导(二)——如何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教学设计教学

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变换文体,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使其内容具体丰富。

2.学习从诗歌中提取主要信息,根据诗歌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改写。(二)教学重点

1.提取原诗中的可扩展信息。

2.合理的想像。

(三)教学难点

使叙事内容丰富的方法指导。

教学过程

[多媒体镜头1]

作文指导课

——如何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学习内容,是如何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老师发下两份资料,一份是原诗《卖炭翁》,一份是同学根据诗歌改写成的记叙文。请同学仔细比较,根据老师的要求,试着归纳出改写的规律和方法,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以备交流。

注意了作文指导求实求切,有素材积累,有方法的思考比较和自主性的归纳,为改写作了较为充分的准备。

[多媒体镜头2]

阅读要求:

1. 认真阅读比较原诗和改写稿,想一想:哪些内容是原诗中没有的?这些内容从何而来?2. 哪些内容是依据原诗句加以扩充的?添加这些内容的作用是什么?

归纳要求:改写的规律和方法

指导是在学生先行思考基础上的指导;指点思考方向,以便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

给大家20分钟时间,好吗?

(发下事先准备好的《卖炭翁》原文和改写的稿件)

《卖炭翁》原文:

卖炭翁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官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改写稿件:

用学生作文的成功范例进行剖析,比较接近学生的实际,也增加了改写成功的信心。

卖炭翁

苏州市景范中学陈颖莹

长安城外,终南山中。

一道灰烟穿破了绸般的云层,袅袅地向着苍穹而去,似乎正在向上天诉说着这座山中的悲凉。上终南山只有一条路,一条未经开凿的倚着山石对着终日不散的云雾的泥土小径。很少有人上终南山,因为山路之险与黄山天都峰的鲫鱼背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深山密林中住着一位老人。他已年近古稀,家中贫苦不堪,儿子被迫服役,生死未卜,老妻终日以泪洗面。良田万亩、珠宝无数的地主,因为老人家中没有劳力又交不起昂贵的地租,就收回了老人的租地,还带了一帮家丁把老人家传的仅有的一点积蓄抢了去,说是抵没交的地租。为此,老人曾到县衙去击鼓叫冤,但财大气粗的地主做了手脚,老人挨了二十大板,差点把命都丢了,至今还落得个跛腿。家中空无一物,眼看着老伴饿得昏昏沉沉,自己也头昏眼花,老人只得一横心,一头扎进了无边的终南山……

老人挥动着与他一般沧桑的钝斧,在山中不停地砍柴,豆大的汗粒从他爬满皱纹的额头滑下;老人在山中一窑一窑将大大小小的木头烧成黑黑的炭,浓浓的黑烟熏黑了岁月;令人心颤的咳嗽声,呛白了老人的双鬓。西风紧了,老人穿着被寒风撕成条的单衣,在风中颤抖;西风愈紧了,但风中之烛,那微弱的火光却有些激动,竟摇曳得欢悦了。风来,雪来,隆冬时节,隔夜的一场大雪,染白了天地,一切的困顿都好像被掩埋了,老人从山中推出了一车黑黑的木炭。炭般黑的十指,嶙峋瘦骨;佝偻的身躯,蹒跚脚步。老人的脸上没有表情,风如刻刀,雕出凄苦的永恒。但他心里却有了一丝盼望,他推着这车炭,像推着一冬的希望:可以带些米回家,喝回米粥了……老人口中呼出的白气,似米粥飞出的呼唤;可以给老伴一件过冬棉衣了……暖暖的诱惑,支撑着他不停的脚步。拉车的黄牛瘦瘦精精,颤颤地拉着主人的心血凝成的希望,脚步似乎比原先稳,仿佛也懂得主人的心意。

中午,太阳渐渐露出了脸,光很亮却依旧的冷。牛终于走到了南门的集市。老人已饿得头晕眼花,集市上不见人影,分外的清冷。盼望的幸福也解不了他的饥饿,扶不住他的疲倦了,软软的,他坐倒在泥地上。

只听“哒哒”的马蹄声,像不祥的预兆。路上的行人慌乱地躲避,尤其是做着小买卖的,手忙脚乱地收拾摊子,连奔带跑地四下里逃开。

远远地来了一个黄衣、一个白衣的人。两人骑在高大威武的骏马上,似乎正得意洋洋地晃着肥胖身躯。那黄衣之人手中耀武扬威似的举着一卷帛书,腰间一个袋子鼓鼓囊囊;那白衣之人低头哈腰,拧紧缰绳紧跟着黄衣,眉宇间却不时地闪现着喜气。他俩是宫中的太监,黄衣是得两宫娘娘宠爱的太监总管,白衣则是从小进宫就学会阿谀奉承的小太监。

两人骑马来到昏睡的老人旁,黄衣粗鲁地推了推老人,白衣人抓着卷轴,晃着圆头,娘娘腔地说道:“老头,皇上要了这车炭,快随我们走!”老人好不容易睁开了双眼,望着眼前高居马上的两人愣了许久。

“还愣着干吗?还不快把车拉上!”白衣看着黄衣一脸不快,赶忙狠狠地去拖老人。

当老人看清面前的两人,惊恐万分。不知是什么力量,使他猛然站起,死死地护住那一车救命的炭,忘了哀求,忘了说话。黄衣人的马受了惊狂蹿,黄衣人一路叫骂,白衣见事不妙狠狠地抽了老人一鞭:“老不死的,看你倔,你还真不要命!”老人像一只失去翅膀无助的鸟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一车炭转眼间不翼而飞,老人望着空空的牛车,烟熏黑他的生活,难道还熏黑了世道吗?想着病榻上的老妻,泪水沿着脸上的沟壑而下,结成了一道道冰条,身上的单衣在狂风中飞舞,

牛头上的半匹红绡一丈绫被风扯裂……如血一样耀眼。“这是赏给你的布料,记着,皇上赏的东西可不能随便卖了!”阴阴的声音缠住了他的身心,仰望苍天,苍天冷漠得没有一丝活气……

从此,终南山再也没人进去过,但那灰烟却一直袅袅而飘,人们说那是老人不绝的悲音。

教师巡视,可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对基础比较弱的同学,可以借此机会给予适当的帮助,降低思考难度。对思考速度快的同学,可以阅读一下他们的思考笔记,获取不同的思考信息。

(如果学生的阅读比较基本结束,可以让邻近的几个同学进行交流,以便集中意见,进行归纳)

下面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阅读的结果。我们先谈第一个问题。(老师复述问题)

经过大家的讨论,原诗中没有直接写到,而改写稿中添加的主要内容有:

终南山的环境,卖炭翁的家庭境况,市南门外,黄衣使者白衫儿惊扰百姓的场面以及故事的结尾等。

问题的解答有助于引起学生对原材料和改写材料的异同的比较,在比较中进行思考。

这些内容是由改写者依据平时的知识积累想像出来的。

下面我们谈第二个问题。

对改写方法的指导,是让学生从实例中萃取。

确实,改写稿中更多的内容是依据原诗句加以扩充的,如“老人挥动着与他一般沧桑的钝斧,在山中不停地砍柴,豆大的汗粒从他爬满皱纹的额头滑下;老人在山中一窑一窑将大大小小的木头烧成黑黑的炭,浓浓的黑烟熏黑了岁月;令人心颤的咳嗽声,呛白了老人的双鬓”,就是依据“满面尘灰烟火色”扩充的。

再如“西风紧了,老人穿着被寒风撕成条的单衣,在风中颤抖;西风愈紧了,但风中之烛,那微弱的火光却有些激动,竟摇曳得欢悦了”依据的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风来,雪来,隆冬时节,隔夜的一场大雪,染白了天地,一切的困顿都好像被掩埋了,老人从山中推出了一车黑黑的木炭。炭般黑的十指,嶙峋瘦骨;佝偻的身躯,蹒跚脚步”依据的是“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改写而成。

原诗的语言精练,含蓄;有极大的想像空间;改写后,语言丰富,情节生动,更通俗易懂。那么,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的要点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可归纳如下。

[多媒体镜头3]

改写要点:

1.要准确把握原作内容。

2.要发挥想像,对原作进行合理的增、扩、缩、删。

3.不要改变原诗中的主题思想。

那么,怎样才能顺利地完成改写,使叙述内容合理而丰富呢?请同学来看一下《卖炭翁》改写者的改写心得。

(再用学生本人对作文过程的回思作资料,加深对改写方式中写前准备重要性的认识,并引起自觉积累的兴趣。同时也介绍了几种积累的方法,以供参考。

我在改写前,对诗中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作了适当的了解。一方面查阅历史书,还上网查询了有关中唐时期的历史状况;另一方面阅读了有关白居易诗歌的赏析文章,还从老师那儿“贩”了一些相关的信息,比如在《旧唐书·张建封传》中的一段文字了解有关“宫市”的意思,还有《资治通鉴》卷二三五中所记的关于“苦宫市”的情形,对白居易的诗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此外,在改写时,我还调动了从平时所读的各种各样的书中积累的一些知识,比如对终南山的描写,灵感多半是来自于武侠书中有关名山大川的描写。当然还有外出旅游时所注意到的一些景物的印象,甚至有印象中电视电影场面、镜头,如写卖炭翁的家庭境况等内容,就是受此启发写成。

从语言表达方面看,诗歌内涵丰富,语言却很凝练,有许多言外之言,改写时,可以多采用描写的方式,因为生动的语言才能引人入胜。

读了同学的心得,我们获得了一些改写的实际方法。请同学观察一下,在改写过程中,原诗内容的前后秩序变动有要求吗?

有。原诗中的内容可以根据改写的需要进行重新的安排。那么在改写过程中,有那些注意点呢?请大家来说一说。

在方法揣摩的同时,提出注意点,以减少作文过程中的障碍。

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了对人物生活的背景、周边环境、心理活动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或可以作合理的补充,或进行细致的刻画,使情节充分展开,但原诗提供的信息非但不能缺失,而且要充分利用。如在改写《卖炭翁》的过程中,卖炭翁的生活背景,伐薪烧炭的艰辛,大雪纷飞时卖炭翁既悲且喜的矛盾心态等,就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卖炭翁的悲苦也体现得具体生动了,“宫市”的罪恶揭示得也很彻底。

要强调的一点是,无论内容如何改写,结构如何变化,原诗作中的主题思想不能随意改动。我们来总结一下改写的步骤。

[多媒体镜头4]

改写步骤:

1.了解有关资料。

2.充分调动日常积累的形象素材。

3.依据已有的信息,进行拓展性想像。

下面请同学在老师提供的两首诗中任选一首;或者同学觉得这两首诗不适合自己,也可以自己再另选一首,进行改写。

作业

在诗歌《石壕吏》和《木兰诗》中任选一首,改编成记叙文。

作业提示:一是对已有的历史知识进行重新的整理和认真思考,或上网查询其他人对该诗的赏析或评论,对诗人所反映的时代特点作更深入的了解,如《石壕吏》反映了唐政府为平定“安史之乱”,不断征丁,致使百姓家破人亡的悲惨现实,了解了这些,改写时就不至于出现常识性的错误。

二是把握诗歌中的隐含信息,进行展开。如《木兰诗》中,“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一句既体现出木兰驰骋疆场时,英勇无比,巾帼不让须眉的英姿,同时也能体现出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屡建战功却不露破绽的艰辛与难得。在改写过程中,可以据此合理添加情节,体现木兰的机智与聪慧,使这一位古代女英雄的形象更为丰满,更富感染力;同时化文言为白话,须选择恰当的语词来表达,以期获得贴切、流畅的效果。

总之,改写诗歌要把握原诗的主题、感情基调、背景,对原诗的结构则可以作适当调整,运用现代语言,通过联想、想像丰富原诗内容。这样,良好的改写效果才能呈现。

设计说明

课程标准关于写作要求第四项是: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第六项是: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第七项是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本节作文指导课就是依据这三项要求设计的,主要侧重于变换文体的改写、改写中合理的想像以及搜集素材的方法的思考和尝试。

作文指导首先应该着眼于中学生知识阅历特点和思维特点,挖掘他们潜在的写作兴趣和能力,同时,也要洞察学生作文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本节作文指导课的设计是根据初一学生的实际特点决定的。他们具有丰富的、异于成人的想像力,想像是他们的特长,也是他们的兴趣所在,但没有触发点,想像无根;缺乏丰富的阅读,有限的知识掌握量和阅历,也会阻碍想像的顺畅。诗歌的改写既能发挥他们丰富的想像力,又能引导他们自然掌握相应的历史背景知识;既提高了他们阅读了解诗歌大意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字斟句酌的耐心,因为改写时,一定要学会提取原诗中的可扩展信息。本节作文指导课还想让学生意识到作文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行为,因此通过示例指导学生作写作前的准备,如资料的查阅、对他人写作内容的分析比较、方法的借鉴、尝试过后的经验总结等。让学生体验这个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实在的作文方法。

教学的主要手段是文字资料的发放和多媒体的辅助手段。文字资料都来自学生自身,同龄人的感受和思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力,也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多媒体的制作主要着眼于对方法的概括,在学生自行思考、讨论、归纳的基础上,再作提炼,让人更觉清晰。

在观察改写的过程中,能使学生附带取得与之相关的很多其他收获。阅读同龄人的范文,看相关的背景资料,原文与改写文的比较,能使学生意识到写作前的素材积累非常重要,对已有的素材进行翻检、整理、提炼也很必要,这是使叙事内容丰富的有效方法。如果学生能努力地做好这两件事,作文水平就能得到提高。安排诗歌的改写,一方面能提高学生诗歌学习的兴趣,拓宽知识面,调动他们自我学习、拓展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对诗歌语言的凝练、含蓄有更为深切的体会。知识要积累,还要不断更新,用现代人的眼光解读古老的故事,会产生多样的想像。本课的作业设计是改写《木兰诗》和《石壕吏》,学生可以在对原诗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新的构思。

送别——改写诗词《赠汪伦》

桃花潭边,杨柳依依。早春的桃花已探出了脑袋,粉的淡粉,白的雪白,红的火红,给大地增添了几分春色。潭面上冷冷清清,飘着一叶小舟,船夫已站在船头整装待发了。

望着平静无波的湖面,我的依依惜别之情油然而生,想起汪伦可能快醒了,朋友送别,难免会悲伤,于是我转身踏上小舟,突然听到远处飘来一阵悠扬的歌声,是谁一大早来到岸边?我好生奇怪。声音近了,呵,原来是汪伦来为我送行了。我忙让船夫稍等片刻,又起身下了船,汪伦来到我身边,对我说:“朋友,你今天将乘船远去,以后我们不知何时能见面了。”我说:“会的,我以后一定会来探望你的。”

汪伦没说什么,轻轻拍了我的背,船夫已在催促了,我也拍了拍他的背,随即登上小舟,汪伦伫立在潭边,深情地凝望着我,啊!这桃花潭水即使深千尺,也比不上汪伦与我之间的朋友情谊啊!

点评:能较好把握古诗原意,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丰富联想,进行描写,既写了风光的美丽,又写出了友谊的深厚,总体来说是篇不错的文章。

改写《清平乐·村居》

朋友们,你们知道宋代著名诗人辛弃疾吗?他写的诗词可以堆成一座“山”,或可以说是“著作等身”。可大作家总不能成天闷在家里呀,所以一天……

可怕的暴风雨刚刚平息下来。乌云逐渐散开,天空飘浮着一朵朵白云。看!在那遥远的东边,冒出了一缕缕刺眼的橙光……太阳升起来了,天边架起了一座七彩的桥。新的一天开始了!

这时,辛弃疾正愉快地在溪边散步,看着这一切动人的景象,辛弃疾不禁诗意大发。正要提笔写作,却被眼前的和谐景象给震住了。

溪边有一户人家,一家五口就住在一间又旧又破又小的茅屋里。但能看出来,他们生活得很幸福,快乐。

窗口映出了老翁和老妇。他们正用吴地的方言饮酒作乐。老翁老妇早已喝醉。老翁:“我说老伴儿,你看我们像‘小’乐天派吗?”老妇:“还‘小’乐天派呢!都成‘老’乐天派了吧!”

“哈哈哈,哈哈哈!”笑声从屋里漫出来了。

多无忧无虑的老人啊!

大儿子早已外出干活儿。天刚蒙蒙亮,鸡还没打鸣儿,大儿子就起来了。他没打扰大家,留了个便条儿,就独自一人扛着锄头,戴着草帽,去小溪东边的豆地里锄草了。

屋外的空气清新。小溪旁长有许多嫩绿的草,小溪里长着碧绿的荷叶,有的还结了莲蓬。鸡在“咯咯”地叫,仿佛在说:“我们的‘房子’在哪儿呀?”而二儿子正用自己最快的速度编织鸡笼。织啊织,就差一点儿就织完了。鸡好像也知道二儿子正为它们织鸡笼,所以在二儿子身旁踱来踱去,有时还友好地啄一下二儿子的小脚丫。

在三个儿子中,诗人辛弃疾最喜欢的就是三儿子。喜欢他的年幼无知,喜欢他的天真活泼,还喜欢他顽皮的性格。三儿子此时正卧在溪边剥莲蓬呢!一边剥还唠叨着:“一颗,两颗,三颗……”

看着这些和谐的、无忧无虑的、自由自在的动人场面,辛弃疾提笔写道: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扩写

在起伏连绵的大山前面有一所低小而简朴的茅屋,茅屋前面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小溪上飘浮着碧绿的荷叶,荷叶边有许多已经熟透了的莲蓬,下面还隐藏着洁白可口的藕呢。

突然,听见一个苍老的略带吴音口气而又有醉意的声音。啊!原来是从那个小小的茅屋里传出来的。

你瞧!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手里拿着一个白色的瓷湖杯,正在一边笑咪咪地对身边的满脸皱纹的老婆婆说着儿子们的童年趣事,一边笑哈哈地拿起酒杯开怀畅饮绍兴美酒。老婆婆也在一边凑和着说说笑笑。这是谁家的一对老翁、老妇?

哦,他们的大儿子正冒着正午火辣辣的太阳,不怕炎热在小溪的东边的豆田里锄野草呢。地边的小花小草们都低着头有气无力地喊叫着“热,好热啊!”可他好像不怕正午的骄阳似的,一颗颗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从脸上滚人黄土中,可他一点也不在乎。他的二儿子有点技术,正在用心地用竹片编织着一只只鸡笼,小巧玲珑,很好看又实用。在他的脚边一群毛茸茸的黄色小鸡活蹦乱跳地自由自在地玩耍。老夫妻最痛爱的小儿子很顽皮淘气,他什么事也不干只是躺在地上,一边用手剥着莲蓬,吃着莲心,双脚翘到半天高,嘻嘻哈哈地逗着母鸡玩,多开心啊!

啊!这真是一幅优美的田园风景画。它描绘出一家五口和谐相处的情态,体现了农村生活之趣。

《示儿》《芙蓉楼送新见》《为学》《泊船瓜洲》

我36岁时,身体强壮,满腹诗文。那年,皇帝千挑万选,把我选到京城做官。从那时侯起,我日日公务繁忙,也没有时间回家和亲人团聚。39年以后,也就是现在的我,已经老态龙钟。皇帝见我不中用,耳朵有点聋,眼睛有点花,是个75岁的老人了,就下旨让我辞官,告老还乡。想到我能很快见到我的亲人,我那满是皱纹的脸上浮出了笑容。

我坐着马车,看着祖国的秀丽风光,心想:我的家乡——绍兴还是那副老模样吗?我真恨不得立刻回家,一定要尝尝那园子里的嫩丝瓜、通红通红的西红柿……傍晚一定要到大桃树下乘凉,还要到那个又大又圆的鱼塘钓鱼……我的家乡口音几十年没有改变,可我的头发却斑白了真不知道我的老伴和家人还认不认识我。

经过一个月的风餐露宿,我终于赶回了家乡。啊,我的家乡,我的家!我年轻时盖的那间茅屋还在,那清清的鱼塘还在,那五颜六色的金鱼还在!我还看到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孩在我的房子前嬉戏,啊,这一定是我的儿孙吧?我虽白发苍苍,一把胡须,但现在儿孙满堂,我也心满意足了。几个小孩见我走来,好奇地围着我,一位稍大的、胆大的小男孩,仰着头,笑嘻嘻的对我说:“老爷爷,您从哪儿来,要到哪去呀?”听到这话,我满脸苦笑,感慨万分,一时诗兴大发,吟出了一首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认识,笑问客从何出来?

改写古诗《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李白就要离开桃花潭了,回想起自己以前在这里度过的欢乐时光,李白无奈地摇头叹道:“唉,没有办法,苍天逼人,只好一别呀!”

一大早,李白就收拾好了行李,来到了岸边。李白走上小船,心想:既然不能再留,倒不如现在坐下来好好欣赏一下美景,也算是安慰自己一下吧。

啊!桃花潭边盛开的桃花果然名不虚传,大都是重瓣的。猩红的热情,粉红的妩媚,那白瓣上洒着点点红斑的,则显得端庄淡雅。一球球,一簇簇,一片片,把残留的一丝春寒都驱尽了。

李白正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了清脆悦耳的歌声。啊,这是汪伦为自己深情送别的歌声呀!听,汪伦脚踏节拍边走边唱,越来越近了。啊!这歌声充满依依惜别之情。几天来,是汪伦,与自己花前月下谈心;是汪伦,伴自己浏览胜景;是汪伦,和自己共同探讨人生意义;是汪伦,在灯下与自己饮酒赋诗。啊!朋友,你快点来,快点来,让李白与你再握一次手,再说说知心话……

船,扬帆启程了。李白望着渐渐远去的汪伦,心中感慨万千,不由得诗兴大发,深清吟诵:“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在古诗教学中,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李白的《赠汪伦》一诗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该诗的写作背景,体会李白和汪伦之间深厚的友情,我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汪伦是唐朝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马上写了一封信,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两人亦然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用这样的故事,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采取讲故事的方法,促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学生改写古诗《赠汪伦》QQ版

在春天的一个日子里,天气虽晴朗却笼罩着一股离别的伤感。诗人李白就要和朋友汪伦离别了,两人非常舍不得。正在依依惜别之际,突然,李白的手机响了。李白拿起口袋里的手机说:“喂,是谁呀?”只听电话里的人说:“喂,小白,你在哪儿呀?我在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等你好久了,你咋还不来?”李白回答说:“我和我的新网友正在离别呢,你打电话破坏了这离别的气氛,你再打电话来,我就不去了。”李白气愤地按了关机键。李白在船上站了很久,看着汪伦,至少说了N次再见。李白不耐烦了,说:“喂,船长!怎么还不开船?”他气愤地走进了船舱,“哇!”李白尖叫一声,船舱里沾满鼻涕和眼泪的餐巾纸“泛滥成灾”

了。原来船长看着李白和汪伦离别的情景哭了,而且哭了N个小时了。李白说了船长几句,船长就马上起航了,突然船长说了一句,李白马上就晕了。“原来船的油用光了。”最后,李白只得开着他的大众摩托车回去了。

把古诗改写成作文

这是一个夏日的傍晚,火红的太阳已经躲到了群山的背后,彩霞染红了天空,染红了云彩,渔夫们都摇着船,收工回家了。下面是为您带来的《把古诗改写成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一:寻隐者不遇 “昨夜的蒙蒙雨,把这座山笼罩得若隐若现。好似一位温柔的少女,在捂着脸笑呢。”贾岛在山下感叹道。一场春雨过后,紫色的风信子,黄色的迎春花,白色的杏花……各种花朵争奇斗艳,看的人们眼花缭乱。 贾岛上山去拜访一位老朋友,见到此景,心情更是好上加好。他来到老朋友的房子前,见松树下有一个小孩子在扫地,急忙拱手问道:“小童子你好,请问你师傅在家吗?小童子也回应说:“您好,我师傅不在家,他采药去了。”贾岛像被泼了一盆冷水,又怀着一丝希望道:“那他去哪里采药,你能告诉我吗?”童子说:“就在这座山上。”贾岛高兴的连说话语气都变了:“那好那好,我现在就去找他。”童子劝他说:“您不要去,山雾太浓,您又没有经验,不仅找不到我师父还会死在山上的。”贾岛彻底失望了,他提着沉重脚步,慢慢地下山去。走着走着,有感而发地吟起了一首诗——《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篇二:古诗改写作文 这是一个夏日的傍晚,火红的太阳已经躲到了群山的背后,彩霞染红了天空,染红了云彩,渔夫们都摇着船,收工回家了。https://www.360docs.net/doc/9d12444586.html, 这时,一阵清脆的歌声从树丛深处传来,这歌声是多么嘹亮啊!只见一个牧童骑着一头老黄牛走了过来。你瞧,他头戴金黄的斗笠,一双乌黑的大眼睛扑闪扑闪的,圆嘟嘟的小脸蛋儿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斜坐在牛背上,一双小脚丫欢快地晃动着,显得那么活泼可爱。老黄牛“哞哞”地叫着,似乎在赞美牧童的歌声动听呢! 牧童正唱到高兴,一阵清脆的蝉鸣声从附近的一棵柳树上传来。蝉声打断了牧童美妙嘹亮的歌声,他停止唱歌,侧耳仔细的聆听着。 牧童想要捉蝉的欲望油然而生,他拍拍黄牛,又指指树上的蝉,老黄牛心领神会,用慢慢的速度,轻轻的脚步,小心翼翼地向蝉靠近。 近了,近了,离蝉只有一步之遥。但蝉还没有感受到危险的降临,仍然“知了知了”地展示着自己美妙的歌喉。牧童慢慢地从牛背上站起来,双手轻轻地向蝉靠近。说时迟,那时快,牧童双手向前一合,蝉“吱”地一声,成了牧童的囊中之物。 牧童“哧溜”一下跳下了牛背,将手露出一条细缝,笑着说:“哈哈哈,谁让你跟我比试歌喉来着,现在遭殃了吧!”此时的蝉,怎么会就这样束手就擒,善罢甘休呢?它在牧童手中不停的叫唤着,挣扎着,但就算这样,还是无济于事。 牧童笑着,他纵身跃上牛背,踏上了回家的归途。

古诗改写成小短文

<牧童> 在蓝色的天幕上,镶嵌着无数的群星。在大地上,一望无际的原野上长满了野草,到处翠色欲流。那繁茂的野草,在习习晚风中摇曳着。忽然,晚风中吹来牧童悠扬动听的笛声,时断时续。小牧童的身影也渐渐清晰起来。只见他骑在水牛背上,闭着眼,小脑瓜随着笛声的旋律不时晃动着。笛声打破了乡

村傍晚的静寂。小牧童牵着水牛来到池塘边,找到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后,小牧童就去采野果、抓鱼和采莲蓬了。累了一天,牧童匆匆吃过晚饭后,已是黄昏之后了。他眼皮开始耷拉起来,打起了哈欠,微微闭上了双眼。他连蓑衣来不及脱,一阵睡意就袭来了,他便在露天的月夜里休息了。 1、《舟过安仁》古诗改编

故事 这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诗人杨万里坐着小船要去安仁拜访好友。在路上,杨万里眺望四周,一座座高山连绵不断,从山间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座白塔,岸边种满了翠色欲流的青竹。竹子倒映在像一面明亮的镜子的湖面上,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诗人陶醉在这美景中。

突然,孩子们的嬉戏声,打闹声传入诗人的耳朵中。寻声望去,只见两个七八岁的孩子坐在船头,正在打闹呢!其中一个穿红色肚兜的孩子,扎着羊角辫,穿着白色的短袖,可爱极了!而另一个孩子和这个孩子的衣服差不多。划着划着,孩子们的船停了下来,把篙收了,把棹拉了下来。诗人十分奇怪,想道“这两个孩子停下

来,是不是船坏了”?这时,诗人把船靠近了孩子的船,听到了这样的一段对话,划船的孩子说“咱们别这样划了,实在太累人了。”“那有什么办法既不费力气,又能使船前进?”那个孩子迷惑不解地说。这时,一阵风吹来,划船的孩子沉思了一会。突然,孩子的眼睛的一亮,惊喜地说:“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我看见了帆船的帆,

关于改写古诗作文300字集合七篇

关于改写古诗作文300字集合七篇 关于改写古诗作文300字集合七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WTT整理的改写古诗作文300字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改写古诗作文300字篇1 唐代诗人贾岛很喜欢交朋友。 他听说山里隐居着一位高人,便想去拜访那位高人。他准备了一天的干粮,背上包袱,兴致勃勃地上路了。 他来到山上,听见了哗哗的流水声,叽叽的鸟叫声,他也不觉得累了,心想:这真是一个好地方!到了中午,贾岛吃了点干粮就又继续赶路。眼看太阳慢慢偏西了,他心里不禁着急起来,过了几个弯,他看见远处隐隐约约露出房屋的轮廓,便快步走去,发现了一个茅草屋,外面一个院子,(新年礼物)房屋上有几根南瓜藤,藤上挂着几个大南瓜。贾岛看见松树下有一位童子在扫地,便问道:请问这里可有一位高人隐居在这里呀?施主说的可是我师傅?我师傅就隐居在这里。童子回答道。哦,请问高人在哪儿?您找他啊,真不巧,师傅去采药了。高人在哪里采药呢?诺,童子往山那边指了指,我只知道师傅在那座山里采药,

不知道具体位置在哪儿。那高人什么时候回来呢?少则三四天,多则七八天。 贾岛听后失落地走了,边走边吟诵: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改写古诗作文300字篇2 咕、咕、咕&&,清晨那洪亮的鸡叫声,唤醒了在梦中徜徉的我。我穿好衣服,吱呀一声门打开了。我走出自己家的小园,深深地呼吸着春天清晨特有的甜润的空气。瞧呀!小鸟在那高高的树枝上谱写着春天的赞歌。一片绿茵茵的绿草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在晨光中闪耀。美丽的花儿绽开了可爱的脸蛋。空气中弥漫着清香的味道。这春天的清晨多迷人啊!不知此时朋友家的园子是怎样的呢? 不远,我就看到他家的那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紧闭着,会不会没有人在家呢?大概是怕我的木底鞋踩坏了他园子里的苍苔吧!去看看好了。 我走过去,轻轻地敲了敲门,敲了许久,始终没有人来开。哎,看来是没人在家吧!我转身想走,瞬间,一处景物吸引住了我。嘿,瞧呀!一枝粉红的杏花正悄悄地探出头来呢!这景物仿佛让我看到了朋友家里的美丽的春色。我也知道了,一切有生命力的东西都会去拼搏、进龋 想到这,我心血来潮,写下千年古诗《游园不值》。 改写古诗作文300字篇3

教小学生将古诗改写成记叙文的尝试

小学古诗教学一得 刘怡祥 在教古诗《梅花》时,我采用了尝试教学法。在学生学习古诗《江雪》的基础上,先指导学生自学古诗,引导学生讨论,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质疑问难。其核心就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掌握思考方法。 布置预习,明确目标。一上课,我就揭示课题,简介诗人背景后,用幻灯提出问题,布置预习自读:这首诗主要描写什么景物?描写哪个季节的景物?从诗中哪个词可看出来?诗中哪些词具体描写这种事物的外形、颜色、气味?要求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反复朗读课文,带着问题思考;并要求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会背诵默写。 自读尝试,激发兴趣。出示尝试自学题后,班上学生就产生了好奇心,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愿望。在轻声朗读古诗一、二遍后,要求学生边注视幻灯上出示的思考题,边动笔划注圈画诗中有关的字眼。 引导点拨,明白诗意。出示问题后,我并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再让学生举手站起来回答有关问题。在让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认真听清楚同学回答的问题正确与否,再让其他同学主动站起来补充问题。紧接着,我抓住诗中的字眼,如“数枝”、“凌寒”、“独自”、“遥”、“为”、“暗香”等字眼,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我抓住诗眼,设计一些问题来启发引导学生:“独自”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表明了梅花什么特点?第三句诗中“不是雪”是什么?为什么诗人要“借雪写色”?在指导学生理解第三、四句诗时,我采用点拨法,待学生理解连句成文进入诗境时,再指导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把句子意思调换过来,引导学生把话讲通顺。最后,用幻灯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想意境,悟诗情。如“作者写梅花凌寒独自开放,并处身墙角,依然发出幽香,表达了他对梅花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在课堂引导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字词和诗句的意思,抓住诗眼品诗意入诗境。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古诗咬文嚼字的良好习惯,也从诗境中受到了美的熏陶。 反复朗读,进入意境。在指导学生理解诗意后,我引导学生注重读法:先引导学生了解诗中哪些字词是描绘出梅花的形状、气派、品质、生机,说明这些字眼要活现梅花的形象,应读出重音;再范读第一句,给学生一个鲜明的节奏感,让学生仿读,从中判断诗句中哪个字可以独立成一个词,哪几个字可以组成一个词组;然后让学生欣赏录音,跟着反复朗读;最后采取自己读,小组轮流读,集体读。在朗读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背诵、默写。 质疑问难,发挥想象。在设置课堂练习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身处地进行质疑问题,发挥想象。有的学生问道:“诗人在诗句中为什么把梅花看成雪?”“在秋季里,许多花都凋谢了,为什么梅花还能开放?”我并没有急于讲解回答,而是引导学生相互作答,从中点拨。 在这一堂课里,我采用引导、点拨,放手让学生阅读、品味、想象。同时,有意识地根据教材内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会学习,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教小学生将古诗改写成 记叙文的尝试 黄冠明 古诗,用精练的语言,通过描绘一景、一物或一事来抒发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或见解。要是让学生在了解诗义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把原来的古诗写成一篇描写细致,内容具体生动,如亲临其境的记叙文,那更是锦上添花。这种作文训练,培养了学文兴趣、作文技巧,提高了学生的作文素质,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把古诗改写成一篇完美的记叙文呢,这里,谈谈本人肤浅的见解。 欣赏范文,激发动机。没做过古诗改文的训练,学生总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古诗语言工整、简练、艺术性强,难写也较难理解。记叙文却可无拘无束、灵活多变地细致描写诗 81

将古诗还原成作文[复习].doc

家长对老师说我的宝贝还小你要用心教他 因为你是老师 领导对老师说 学生成绩不好 你要用心提高 否则要你下岗 政府对老师说 你们先好好干 你们和公务员同工同酬 法律规定的有望很快实现 学生对老师说 读书有什么用 像你没钱没势力 我就是不学 你又不能赶我回去 专家对老师说 要改善教学方法 只有教不好书的老师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社会对老师说

你是园丁 你是蜡烛 教师是太阳系里最光辉的职业 老师说 我被家长责问得哑口无言 我被领导恐吓得连做噩梦 我被教师法骗得有冤难伸 我被学生折磨得遍体鳞伤 我被专家羞辱得无地自容 我被社会捧上天后摔了个半死! 名师指导备用还原诗歌的生活味 将古诗还原成作文主要有三种形式: 1.变换人称:将原诗改为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 2.变换写法:如故事新编、情景片段、精彩对话; 3.变换体裁:可改编为散文、小说、剧本、书信、MTV分

镜头、童话等。实际上,改写的过程是个重新布局的过程,堪 称一次有难度的习作训练。不过,因为诗歌本身意境优美,把握好要点后,往往会出现拿高分的佳作,所以,一定留心下面几条“锦囊妙计”呦。 妙计----- 动笔前的准备工作 一、巧设题眼,在开篇处正本清源 改写古诗,是把古诗改写成故事,应该从题目上就开始改起, 巧妙地预设题眼,体现文章的中心。改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有的同学就以“风吹云散”为题,他的题眼就是“散”,一方面是说风吹雨止,另一方面是说苏东坡渴望外力变化政治格局,不再受到排挤,在广阔的生活舞台上施展自己治国平天下的抱负。 二、理清文路,在动笔时胸有成竹 如果你是中高年级同学,不妨再深入了解诗人当年生活的社会环境,把握作者写作时的心理,将这些内容在开头作个交代,接着,将古诗中描述的内容进行再现,通过合理的想像,把故事写得生动而丰满。最后,再让诗人走到前台,以触景生情的方式, 点明故事的中心要义。 妙计二——读懂诗人的情感世界 这是最重要一点,改写诗歌不能改变原意,因此,我们必须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点。在主要情节不变的情况下,尊重作者原来的情感基调,这就需要你多掌握一些诗人的风格特点啦,比如李白的飘逸奔放、李商隐的朦胧晦涩……切忌不能把文章改得太离谱,比如陆游的“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以忧国忧民为主题,改写时如果还用幽默搞笑的口吻来写,即使文笔再优美,也不

古诗赏析作文500字4篇

古诗赏析作文500字4篇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用于向命运挑战,不屈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誉为“诗仙”。生性浪漫旷达,豪放不羁。 李白的许多诗都充分表现了他非凡的抱负,及奔放的热情。他希望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日,也曾被朝廷召去供奉翰林,但因反权贵和腐败,而遭受排挤。《行路难》这首诗真是他遭受谗毁后,在被贬长安的途中所写的。全诗表达了他用于向命运挑战,不屈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政治抱负,虽被贬谪,但他的报国之志并没有消退,他希望有"长风破浪”之日,“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更表明了他旷达豪放,积极的人生态度。虽屡受挫折,却难抵内心的悲愤,他仍以乐

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态度激励自己。 含蓄的语言,昂扬的斗志。好一个“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让人读起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达到激励人心的效果,鞭策了很多失意之人的奋进。 篇二:古诗赏析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白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朗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折断的戟沉埋在沙子中,虽长满了锈,但还是没有烂掉,把它放在水中洗一洗,磨一磨,显示出它是三国时期留下的兵器。诗人联想当初,在那里发生了赤壁大战,那时要不是起了东风,让周瑜有机可乘, 火攻成功,那么东吴就会失败,连大乔小乔也会变成曹操的俘虏,锁在铜雀台上让他尽情享受玩乐了。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诗人在长江边散步偶尔发现一只断了的戟,从这只断戟联想到了那次赤壁大战。后两句写诗人对这次大战的看法。人们都认为周瑜在这次战争中的伟绩可佳,而诗人却全面地看问题,如果当时没起东风助周,那么东吴就会失败,曹操便会大获全胜,历史就会改写。 诗人用以小见大的方法,使诗篇既有韵味又让人深思。折断了的戟,使人深思,大战中的东风,更让人难忘。若真的没有那东风,周瑜能赢吗?打赢一场战争是多种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同样,我们看待事物要客观全面地分析, 任

古诗改写作文(小学高年级教案)

古诗改写作文(小学高年级教案) 习作内容: 依据古诗的简单情节,想象故事的具体细节和人物内心活动,扩写、改写、续写古诗。 训练目的要求: 根据古诗的情节,展开想象,把古诗改写成内容具体的记叙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作前准备: 背诵新修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中的《七步诗》《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回乡偶书》等有故事情节的古诗,了解诗的写作背景,搜集有关诗人的资料。 启发学生思维与口述: 一、背诵古诗《塞下曲》,交流诗人卢纶及写诗背景等相关资料。 1.同学们,唐代诗人卢纶的一首《塞下曲》描写了一位英武的将军,要在月夜去捉拿逃走的匈奴首领单于。全诗雄劲健朗,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并为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大家还记得这首古诗吗?(指名背-齐背)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道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2.交流诗人及这首诗写作背景的有关资料。 二、启发引导想象故事情节,拓展古诗内容。 1.根据有关资料想象一下单于是怎样被包围的,自由说。 2.想一想大雁为什么会受惊,高高飞起?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练习说。 3.想象一下将军是怎样知道单于逃跑的?指名说。 4.发现单于逃走后将军会怎样想,怎样说? 5.这时,下起了大雪,狡猾的单于逃走之后,将军是否带领士兵捉住了他?捉单于的时候会遇到什么情况?将军又是怎样在雪中运用智慧或英勇搏杀,擒住单于的呢?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指名说) 三、完整讲述故事:《夜擒单于》。 四、提供背诵篇目,展开想象,小组内改编故事。 (一)背诵: 1.《别董大》

关于古诗作文500字三篇

关于古诗作文500字三篇 古诗作文500字篇1 上学那时候最害怕的就是考试和考级,是什么样的考试呢?是各种考试。是什么样的考级呢?当然是古!诗!考!级! 今天是星期五,上午的语文课,戴老师说了一句让我们非常害怕的话。那就是今天下午要古!诗!考!级!大家一听到古诗考级四个字,有的高高兴兴,有的胆战心惊,还有的从容淡定。我就是那个“还有的”,因为只要相信自己,我就一定能成功! 到了下午,倒数第二节课。戴老师说:“这节课我们准备一下,下节课我们古诗考级”。过了几分钟,戴老师提着个袋子,那里面是古诗考级抽签纸。戴老师问:“谁愿意第一个来古诗考级呀?”我鼓起了勇气举起了手,勇敢地向讲台上走去。当我走上讲台时,就感觉面前有股凉风吹来,我在心里不停地念着自己老是背错的几首古诗。终于来到讲台前,我开始一个接一个地抽签,抽一个,背一首,就舒了一口气。直到背出了第五首,心里忍不住欢呼着:“耶!过关啦!”我不敢相信,我居然是第一个古诗考级拿金牌的。 拿到了古诗考级证书的我,心里高兴极了。我回到了座位,好多同学都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此刻我感觉我就是人群里那颗最闪亮的星星。 下课了,戴老师为了缓解我们的紧张情绪,带着我们来到了紫藤架下,这里有圆桌和石凳,两边还有长长的木椅,周围绿树成阴。

瞬间,大家都觉得心旷神怡,坐在紫藤架下背背古诗,做做作业,看看书,真是太惬意了。果然,这下排队要考级的犹如万里长城,都好像瞬间有了勇气。 我这会儿就是最惬意的那个,因为我可以看书、做作业。这个下午,我感受到了古诗考级带来的快乐。古诗作文500字篇2 一进教室我见黑板上写着五六句古诗填空,同学们有的抓耳挠腮,急得面红耳赤;有的同学已是胸有成竹了,面带微笑。我也急忙陶出纸和笔试着填了起来。 上课了,老师走上讲台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谁知道这些空怎么填吗?”话音未落,同学们就异口同声地说:“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应该填“猿”。“那下一个呢?”老师挑战似的问道。雷施雨高高地举起右手不等老师叫他就大声说:“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这时我们几乎同时发现这两句诗都有动物存在。 到此我们的活动并没有停止,老师说上半句:“竹外桃花三两枝”让我们填下半句。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站了起来急得直跺脚。我跟他们不一样,把胳膊举在桌子上。老师就叫了我。我得意的站起来自豪地说:“春江水暖鸭先知。”没等老师说话,我就抢着说:“我还知道一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话音未落老师笑眯眯地说:“那你发现这些动物向我们传递什么信息了吗?”我的大脑卡壳了。徐帆第一个举起了手,自信地说:“他们告诉我们春天到了。”

古诗改写

《赠汪伦》改写 今日,我从梦中醒来收拾好行李,准备离开这个美好的地方,重新寻找一个世外桃源让我更好的饮酒作诗。 我来到岸边准备离开,忽然想起还没有向汪兄辞行,怎能离开这里呢?我便和船夫说明情况。来到汪兄家他辞行,可是汪兄对我说:“李兄,好好的怎么要走了?如果你要走那我给你送行吧!”我说:“汪兄我在这里的一段时间,乡亲们都待我很好,也谢谢你们的照顾,不用送了。”汪伦很舍不得我走,我也依依不舍。我对汪兄说:“汪兄,后会有期了。”我走到岸边对船夫说:“船夫我们走吧!”我忽然听到岸上有一阵阵踏歌的声音…… 我也不知怎么了,一看原来是乡亲们和汪兄来为我送行来了,他们手里抱了一罐美酒我便上了岸。汪兄对我说:“李兄我俩朋友一场,我怎么不会为你送行呢?我知道你爱喝酒,你看看这是乡亲们酿的美酒就给你路上喝。“我很感动差点就流泪了。船夫一再的催我快上船,我也没有办法就到了船上,要出发了。我顿时吟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走了,一想到汪兄我就泪流不止,汪兄对我的情谊比桃花潭水还深啊!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写 三月,拖着舞裙,带着画笔,点缀出了柳如烟,花似锦的春天。 黄鹤楼上,伴着江涛,李白与孟浩然举起酒杯,一饮而下。李白再次酌酒,与孟浩然碰杯:“浩然兄,今日便是你我离别之时,咱们一醉方休,后会有期!”“好,本想邀太白兄一同去广陵的,怎奈太白兄事务繁忙,不能陪同,那就后会有期了!”孟浩然说完,一杯下肚。“哈哈,以后我去扬州,浩然兄可别嫌弃啊!”李白说完,随手折下一枝杨柳,赠给了孟浩然。孟浩然收下后,也摘下一枝垂柳,送给李白,哈哈一笑:“怎么会呢?只怕太白兄不肯赏脸,不愿去扬州呢!我们就此一别吧!”“浩然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李白把柳枝收入胸前,对着下楼的孟浩然挥挥手。 一阵微风袭来,婀娜多姿的垂柳在风中摇曳,柳条拂动着水面,水波纹荡漾着,随着孟浩然的船一同划向远方…… 友人离别,李白依依不舍,始终望着江面友人在的船上,想起了曾经的种种,即使帆变成了一个小黑点,渐渐消失,李白仍伫立在黄鹤楼上,想着以前与孟浩然昔日的种种,他提笔疾书: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带有古诗的作文500字4篇_0

带有古诗的作文500字4篇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篇一:古诗中的秋翻开诗集,我在里面寻找秋的影子,寻找那张熟悉的面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在夕阳夕下的时候,落日的余辉照射在山坡上,世界是那么的宁静,张开双臂,吸一口秋天的气息,凉凉的,很舒畅,使人忘却了夏的炎热。坐在树下,任凭秋风吹拂过脸颊,我仿佛看到秋天的银杏树,叶子就象一把把小玉扇,扇哪扇哪,扇走夏天的炎热,带来秋天的凉爽。眨一下眼睛,秋天的枫树便在眼前,叶子像似熊熊烈火,慢慢地从树上飘落下来,就像一枚枚邮票,一枚枚给大家送来秋的信息的邮票。刷刷刷,秋风吹着枯黄枯黄的树叶,把叶子吹得满天飞舞,它们落到地面上,埋进土里,漂浮在水面,

落到屋顶上看到这,不禁想起了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秋天的风也蛮调皮的嘛!抬起头望着被秋风刷洗过的蓝天,一只只张翅飞翔的秋雁鸣叫着飞往南方,一句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诗句便浮现在脑海中,秋天的风多么善良,她告诉秋雁秋天到了秋天到了!还亲自送它飞向南方,让它在残酷的严冬前逃过冬的扼杀。秋,一个金黄的季节,但我却把秋认为是她的名字,秋她是一个小孩,一个淘气而又善良的小孩,她驱走夏,让人们脱离夏的煎熬;她埋葬落叶,让土地肥沃,让生命得到滋润;她送走雁,让它逃离冬的魔掌。篇二:古诗中的江南江南水乡是多情的,柔情的。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曾描绘了江南春景:千里江南,莺飞草长,绿叶红花,鸟语花香,山村傍水,城郭依山,春风浩荡,酒旗飘拂。其中有山水,花草,禽鸟等自然景观,还有城郭,村庄,酒旗等人文现象。江南不仅极其

古诗《春望》改写作文

古诗《春望》改写作文 导读:【范例1】 天空布满了乌云,天气显得要与冰霜相媲美,并向人们头上肆意 地甩着灰色的大雨点.站在这光秃秃的山头,眼前的一番景象--它是 那样灰暗而凄冷,仿佛使人觉得灰色苍穹之上只有无边无际的空虚. 于是,低头自叹,却见一无精打采的野花,低头,弯身,落泪,感叹.一边的泥土,干裂的'如松树皮,可是,它却依然挣扎在临近无尽死谷的边缘.为何要落泪呢?为何要挣扎呢?只因国破家散,感之时事才落泪啊!我努力的想堵住耳朵!因为我不想听到无处可逃的鸟鸣声,那一声一 声凄惨诡秘的声音,如同正在敲响的死亡时钟,一声,一声,一声,有节奏感,但也听得出其中的紧迫感. 一阵阴凉的风,如同一曲深沉的调子,把我的情绪全部痛彻地给 揪了出来,那风,不管你有撕心裂肺的痛,不管你有声嘶力竭的惨叫声,它都那么啃啮着,似乎在摧毁一切我所拥有的.亲人,朋友,都在远方,与我相隔千里之遥,他们也听得到这风残暴的怒号吗?他们收到我的 家书了吗?也许,家书已随着战火硝烟飘荡在无尽的天际,或许被无情的风给啮噬着,不肯松口.但是,它为什么不也把我苦涩的情绪都给吞噬掉 好让我尽情放荡在这荒凉,悲痛的二月早春. 枫林尽染,秋叶残落.我何时能与亲友相见,只怕连亘山峦阻隔了我们.愁思如同深秋般凄绝,又如同浓密的头发,数也数不清.如今,连

头发都搔短了,连簪子都插不住了. 【范例2】 国都长安被叛军攻占,变得草木横生荒凉破败,只是河山依然如故。春天来了,城中却更显凄凉。尸横遍地,不禁凄然落泪。那何等繁荣的大唐,就永远地被搁在历史的深处了吗?红颜祸水,真如世人所料吗?日光照在脸上,似如寒冰一样冷酷,春风吹拂脸庞,死如刀割一样疼痛。 春,百花争艳,鸟语花香。可今年,春似乎来得特别晚,没有了昔日的生机,反倒添了几分死沉。花依旧开发,鸟依旧鸣唱。可心总是平静不了,总想好好痛哭一场。可又有何用? 仗还是要打,苦日子还是得过。多么想念家乡的亲人啊!他们现在又怎样呢?在这战火连绵之际,一封家书却显得如此珍贵。 愁啊!满头的白发越抓越稀疏,简直插不住簪子了。 泪在眼眶,血在沸腾。何时还我安定之日? 正如我诗中所写: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不!我不能气馁,我要等,我要等!直到大唐重整旗鼓,知道我杜甫重返故里,直到我重和家人团聚!我仿佛看到了曙光,看到了希望!

关于古诗作文500字4篇

关于古诗作文500字4篇 古诗作文500字篇1 上学期,我们班进行许多场诗词大赛,我们大家都能其乐融融地融入在内。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有关“花”的那一场了,我肚子里的存货满满,心中存着必胜的信念。 大赛一开始,同学们就炸了锅似的,刮肚搜肠地,寻找有关花的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第一组的同学率先喊道,我不由得在脑中浮现出这样一幅奇奇迹的画面:温热的太阳散发出柔和的光芒,涂洒在花香萦绕的围栏上,一直盛开的红杏斜伸出园外,锦缎似的鲜红花瓣像一出族跳动的火焰,燃着春日的憧景,寥寥数笔就能概括如此一幅美不胜收的画面,字里行间渗透着浓浓春意。 第二组的同学也不甘示弱,“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多么有气势啊,我又忍不住浮想联翩:深秋的清晨,秋菊怒放的长安城犹如一位穿佩黄金盔甲,久经沙场的将军,笑对阵阵微风,英姿飒爽。这不也正体现了作者宁折不弯的气势吗? 还未从上一句话回过神来,耳边就传来下一组同学抑扬顿挫的声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不错,梅那洁白纯净的色泽使它几乎和残雪融为一体,但它那沁人心脾的独有芳香却使人十里开外便知道它的存在。 轮到第四组了,品着前几句诗,我几乎不加思索地站起来,念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仿佛已置身于西湖边,

眼前是一片摇曳的荷叶。如同芙蓉玉雕成的,一朵朵粉黛色的荷花清新、水嫩而细腻。淡雅的清香那么迷人而甜蜜。 诗韵悠长,共享华章!沐浴在这种气氛中,我彻彻底底的投入了,陶醉了……古诗作文500字篇2 “诗人的味道在历史的长空中,我们沉思后,发现空中漂留着一种味道,这是“诗人”的味道。每个诗人都有着自己的味道。 (一)易安的黄花“索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的变幻,战乱的离苦,易安虽寻寻觅觅自己的幸福。却在中争渡,争渡,到头来载不动满腔愁苦。于是,易安挥洒愁闷,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黄花,了变幻的她,留下了她的味道——勇敢、机智。 (二)汩罗河边的芦苇汩罗边上,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楚王,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涌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投入历史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思念。屈原留下他的味道——旷达,不畏。 (三)东坡的明月谪居黄州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东坡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挫折,的偃塞,旋涡的挣扎,满腹的`难鸣。于是,东坡将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唱“大江东去”,感到人生恰似“飞鸿踏雪泥”的淡泊。留下他的味道——淡泊名利。别在树下徘徊,别在雨中沉思,别在中落泪。向前看,不要回头,只要你勇于面对抬起头来,就会发现,一切的阴霾不过是短暂的雨季。只因空

古诗改写作文

朝花夕拾?晚矣! 八二班吴映璇 朝露易干,秋至叶落,百川东去不复回!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题记 朝露干 天上有许多蓝,阳光分给大地许多温暖,寂寞了一夜的柳默默地吐着绿色的心事,又一个充满希望的朝来了!年幼无知的孩子只知和蜜蜂蝴蝶玩耍,孰不知,朝露已干…… 午也逝 红日高挂,照得向日葵笑弯了腰,瞧着自己戴满了果实的头。知了在用自己即将结束的短暂生命歌唱着激情、欢悦。而那孩子则在午睡,、仍不知朝花未撷……花夕拾 天边夕阳渐落,一丝凉意袭来,待那孩子想起,花已凋败,为时太晚。拾起落花,才知时光已逝,独徒伤悲…… 静夜思 此时才明了:光阴似百川,东去不复回!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朝花夕拾?晚矣! ——后记 青葵??时光?悲 八(2)班高诗语 我漫步在这青葵的海洋中,回想着时光的足迹,一时间有些迷惘和悲伤…… ——题记我记得这片青葵,记得它们给我的启示,记得它们一年四季的变化,记得它们的绽放和枯萎…… 春葵 那时候的葵只有现在的一半高。才是初春,就已经那么绿了,还泛着亮,迎着光看时,闪闪地。它们使我意识到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了;它们使我留意到在我身旁溜过的时间,使我更加发奋努力。 夏葵 再去看青葵时,已经是盛夏了。太阳好像比我还爱这片葵,洒下了金色的阳光来照顾它们。它们也很珍惜这恩泽,努力的向上长着,更加茁壮美丽,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秋葵 秋天还是来了,这是我最不愿看到的。青葵也不是名副其实的“青”葵了。它们的花叶也差不多全枯黄了,在茎上挂着,被深秋的风吹得飘动着,像吊在悬崖上的绳子。凄凄凉凉的,让人看了不得不怀念它们夏日的辉煌…… 冬葵 时间飞逝,转眼已是寒冬了。雪把枯萎的青葵埋了一大半,露出来那仅有的一

初中作文-古诗改写

古诗改写 怎么改写古诗? 第一步:读懂古诗,看一看古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第二步:根据诗句把当时的情景想象成一幅图画,画面上应该有什么? 第三步:根据画面具体想一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第四步:适当地加入一些情节,再加入环境、语言、表情、动作描写,把你想到的通顺、连贯地写下来。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一首()诗,有哪些事物? 想一想,送别时候会做些什么? 送别 在草长莺飞的三月天里,冰消了,雪融了,小燕子飞回了北方,大地换上了一件绿衣,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黄鹤楼里,李白和孟浩然默默地坐在桌子两边,无言地饮着酒。李白斟了一杯酒,缓缓地举起杯,说道:“仁兄啊,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会,多保重啊。”说完,便将酒一饮而尽。孟浩然也举起杯来,眼中含着泪,注视着李白,一仰头将酒喝了下去,缓缓地放下酒杯,说道:“我这一去扬州,不知何时才能归来,贤弟你一定要多保重身体啊!”说着,滴下了泪珠。李白垂下头,看着杯中的酒,眼圈也红了,他心想:真不知浩然兄去扬州之后会怎样,不知我们两何时才会再坐在一起饮美酒啊。 这时,船工走了进来说:“客官,不早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趁着天亮,赶快起行吧。”孟浩然默默地注视着老朋友,在船工的再三催促下,缓缓站起了身,依依不舍地往船边走去,时不时回头看着老朋友。眼看船就要开了,孟浩然已经泣不成声了,他哽咽着对李白说:“贤弟,后会有期啊。”李白站在江边不停地挥着手,喊到:“仁兄,一路保重。”小船越驶越远,消失在天地之间,只剩下无情的江水咆哮着,拍打着两岸的沙石,仿佛在为他们两人而哭泣着。 李白望着远去的老朋友,想起了他们两人在春天一边赏花一边吟诗,夏天一边饮茶一边论诗,中秋节时月下相互勉励,冬季对酒谈古论今,不禁流下了晶莹的泪珠。 改写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纯粹翻译诗句。 (2)改写的内容不能脱离古诗词原来的意境。 (3)在符合古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可适当地进行想象、创新。 (4)行文过程中适当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等,可令改写的文字更加生动。

古诗改写作文

习作内容: 依据古诗的简单情节,想象故事的具体细节和人物内心活动,扩写、改写、续写古诗。 训练目的要求: 根据古诗的情节,展开想象,把古诗改写成内容具体的记叙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作前准备: 背诵新修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中的《七步诗》《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回乡偶书》等有故事情节的古诗,了解诗的写作背景,搜集有关诗人的资料。 启发学生思维与口述: 一、背诵古诗《塞下曲》,交流诗人卢纶及写诗背景等相关资料。 1.同学们,唐代诗人卢纶的一首《塞下曲》描写了一位英武的将军,要在月夜去捉拿逃走的匈奴首领单于。全诗雄劲健朗,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并为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大家还记得这首古诗吗?(指名背-齐背)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道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2.交流诗人及这首诗写作背景的有关资料。 二、启发引导想象故事情节,拓展古诗内容。 1.根据有关资料想象一下单于是怎样被包围的,自由说。 2.想一想大雁为什么会受惊,高高飞起?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练习说。 3.想象一下将军是怎样知道单于逃跑的?指名说。 4.发现单于逃走后将军会怎样想,怎样说? 5.这时,下起了大雪,狡猾的单于逃走之后,将军是否带领士兵捉住了他?捉单于的时候会遇到什么情况?将军又是怎样在雪中运用智慧或英勇搏杀,擒住单于的呢?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指名说) 三、完整讲述故事:《夜擒单于》。 四、提供背诵篇目,展开想象,小组内改编故事。 (一)背诵: 1.《别董大》 2.《寻隐者不遇》 3.《江南逢李龟年》 4.《七步诗》 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6.《回乡偶书》 7.《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8.《赠汪伦》 9.《芙蓉楼送辛渐》 10.《江畔独步寻花》 (二)学生按小组任选一首古诗,小组内改编故事。 五、根据改编的内容,自拟题目,动笔成文。

把古诗改写成短文

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改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风景优美的山脚下,住着一户勤劳的人家,这户人家有一个可爱、聪明的女儿,一家人甜蜜蜜地过着幸福的生活。 早晨,天刚蒙蒙亮,丈夫就悄悄地起床了。为了让妻子再多睡一会儿,他轻手轻脚地穿衣服,去草房里拿出犁把,赶上自己家的老牛,往田里走去。妻子不一会儿也醒了,她起床伸了个腰,看着床上睡得正香的女儿,她用手摸了摸地那可爱的小脸蛋,转身去房准备早餐。屋顶的烟向上冒出一缕炊烟,不一会儿,一阵香喷喷的饭香弥漫在空气中。妻子又拿起扫帚,仔仔细细地把房前屋后都打担得干干净净,然后去厨房装好可口的饭,提上一壶开水,给正在田间劳作的丈夫送去。 丈夫正满头大汗地在田间除草。看见子送饭过来,他连忙放下手中的工具,走上田埂。妻子拿毛中擦擦丈夫脸上的汗水,让他紧吃饭。看着丈夫大口大口吃饭的样子,妻子开心地笑了。 回到家里,聪明的女儿早就起床了,她在阴凉的桑树底下,认真地学大人的样子,把一棵碧绿的瓜苗种在已经挖好的坑里,脸上和衣服上到处都是泥巴,真像个顽皮可爱的小猴子。 晚上,房间里传出一阵搓麻绳的声,烛光下,纺织机匀速地转着,麻绳团在纺织机上越卷越大。旁边,玩累了的女儿已经熟睡了。 这真是一幅和谐的田园图啊! 改写《稚子弄冰》 寒冬腊月,在美丽的村庄里,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一大早就起了床。他看见脸盆里的水结成了晶莹剔透的冰,便伸出他那双小手摸了摸冰块,又立马收回了手,说到:“好冷啊,我的手都快被冻僵了,得想一个办法。"他看着这块冰好久好久,然他想到了大人们用的锣,便先把脸盆倒过来,再找来一大壸滚烫滚烫的热水"哗"的一声,热水浇在了脸盆上。小男孩小心翼翼地把脸盆取下来,他高兴的一蹦三尺高,因为这块冰终于和脸盆"脱离"了! 他突发奇想,怎样才能把这块冰吊起来呢?哈,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好办法,他向妈妈借来了一根五彩丝线,又拿来一炷香点燃将点燃的香对准这块冰的中心点,等冰慢慢的融化形成一个小洞后,小男孩把那根五彩丝线穿了进去,并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冰锣"制成后,小男孩激动地叫了起来:“太棒了,我成功了!我去找伙伴们一起玩! 他一手提着"冰锣",一手拿着一根又细又长的筷子,可精神了!他"瞠ー一瞠一一瞠"敲了几声,一些孩子从村庄的各个角落跑出来,好奇的看着他手中的那个"冰锣",不停的夸赞。小男孩可得意极了,他越敲越起劲,这时只听"咣当"一声,后面的小朋友都惊呆了一一这个"冰锣掉在地上摔碎了,但是他们依然很开心!村落的上空,又荡起一串串开心的笑声。 改写《村晚》 平坦的池岸上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婀娜多姿的垂柳把柔软的柳条伸向面前的池塘。池塘又大又圆,里头盛满了水。浅绿的水里,满是墨绿的水草。一阵风吹过,岸上的青草同水里的水草一起来回舞动,池水也漾起绿色的涟漪。 一群鸭子一边嘎嘎叫唤,一边左遥右摆地走了过来,“扑通扑通"地一只只下了水,抖动羽毛咂嘴,洗了个舒服澡。这时,夕阳渐下沉,山住了タ阳。山和タ阳的影子倒映在了池水上,像水波一样弯弯曲曲,惹得鸭们都惊讶地盯着倒影。此时,霞光满天。飘在天上的云彩被染得五颜六色。夕阳变得通红通红的,射出温柔美丽的光芒,仿佛传说中的夜明珠。 远处传来优美的笛声。一个牧童横坐在牛上,悠哉游哉地用短笛吹着不成调的曲子。 一个小孩听见了牧童的笛声,跑过去问牧童。 牧童牧童,你要到哪里去? 牧童答:“我要回家去,没有比家再温暖的地方了。 说完,牧童再次吹响了笛子,骑着牛,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古诗《秋思》改写作文(精选10篇)

古诗《秋思》改写作文(精选10篇) 古诗《秋思》改写作文(精选10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秋思》改写作文(精选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秋思》改写作文1独自一人骑着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马儿伴随着我漂泊它乡已经多日,它也渐渐瘦了下来,再没有往日的健壮与活力。 道路两边的老树,毫无生气地呆立在那里,大多数绿叶早已不知所踪,剩下的几片枯黄的残叶,在秋风中摇摇欲坠,做着垂死挣扎。几根枯藤无力地缠绕着大树,发出哀伤的呻吟,那扭曲着的打在树干上的结仿佛也打在我的心中,阵阵痛楚让我欲哭无泪。 天边传来一声乌鸦的叫声,显得如此凄凉,久久回荡在天地间,或许是觅食太少而太饿了吧。我何尝不想放声大叫,把心中的忧愁倾泻出来呢?

四周并无市俗的喧闹,汩汩的流水是那么的清澈,水声不断传入我的耳朵,一座小桥横跨在溪水的两岸,几处人家也映入我几处人家也映入我们的视野中,但却毫无别致之景,乡村之趣,显得平淡无奇。 眼神收回到面前的古道上,这条路不知是何年何月就已修成,凹凸不平,弯弯曲曲,更往我的心中增添了几分愁绪。 已是黄昏时候,夕阳渐欲落山,把自己的最后几缕红光抛向大地。西风阵阵,虽无冬季里的寒风凛冽,还是如刀样刺痛我的脸,更刺痛了我的心。 不禁想起儿时,每日无忧无虑地玩耍、嬉戏,天天在父母的身边。而如今,漂泊他乡,毫无故乡的音讯,那思乡之情充满了全身,让我夜夜难以入睡。 有谁了解我这个浪迹天涯的断肠人啊? 古诗《秋思》改写作文2秋风瑟瑟,树叶枯黄,随阵阵秋风纷纷飘落,洛阳城内,冷风飕飕,让人感觉到秋天的一片凄凉景象。 一个夜晚,我来到窗前,一轮明月撒下淡淡的荧光,遥望远方的家乡,我心里涌起一股思乡之情,他随手拾起飘落在窗前的一片落叶,仔细端详着,他的思绪随着落叶飘向远方的家乡,他不禁思念起家乡的父母、亲人…… 我坐在桌前,铺纸磨墨,正准备给家里父母写信,提起笔,千言万言不知从何写起,顿时,我脑海里浮现出童年时

初二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古诗中的月500字

初二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古诗中的月500字 “月亮是历代诗人写不完的永恒题材。像晋代:陶潜《归园田居》“晨兴 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唐代: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虽然同是写“月,但月在诗中的功能却迥然不同。月究竟有多少功能?在古诗词中大概有 三种。 一、表时间。《诗经·君子于役》中写“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归?这句诗的意思是“丈夫被国君征去服役,将外出很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 他重聚。这里的“不日不月意思是“不可以用日月计算表时间长久。同样,陶 潜的归园田居中有这样一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带月是“披星戴月 的意思,在这里指夜晚。 二、月还有烘托气氛的功能。李煜的《相见欢》中“月如钩两句写登楼所 见的景色,抬头新月如钩,低头桐阴深锁,写景逼真而凄情尤甚。杜牧的《泊 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先写作者夜泊秦淮河时所见景色。 即寒凉的秦淮河上弥漫着朦胧的水雾,清冷的月色笼罩着沙滩,景物显得凄迷 而冷寂。诗人先把人带到一种特定的环境气氛中,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和感染。 同时,这暮色迷茫的景物描写也映衬出了作者凄凉感伤的心境。 三、“月还有达意抒情的功能。借明月抒发感情是诗文中常用的一种艺术 手段,但纵观千古,我最欣赏的还是李白对月的描写。月亮本是无情物,并不 能表达任何感情,但李白却赋予明月以生命,使之人格化,把它看成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能传达友情的友好使者。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中写道“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便是如此。看看天空上明月高悬, 光照大地,你和我天南地北各居一方,不能见面,但都可以看见天上的明月, 那我就把这一颗关注你的“愁心寄给明月,让它时刻陪伴着你,随你直到偏僻 的异乡。这里四处漫游的李白没有忘记贬谪途中的友人,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 朋友的一颗诚挚之心,借明月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一种问候之情。李白在这首 诗中,对月的构思新奇,对月形象的描写也非常美妙。难怪清代沈德潜在评论 这两句诗时说:“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杯’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这种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体现了李白诗歌清新、飘逸的风格特点。

作文:古诗《牧童》改写

作文:古诗《牧童》扩写 广阔的原野上,铺满了青青的野草。天底下,一碧千里,但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牧童赶着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那些羊儿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牧童们边放着羊,边嬉戏、玩耍。他们把羊群赶到了一个地方吃草,自己就在旁边一会儿捉蚂蚱,一会儿玩游戏。就这样,很快夕阳西下了。其他小伙伴都回家了。只有这个牧童将羊儿赶回羊圈后,又坐回到草地上,拿起笛子在晚风中缓缓地吹起来。 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时而清楚时而模糊,给静寂的黄昏增添了几分快乐情趣。不久,牧童的妈妈看到天快黑了,就喊牧童回家吃饭。他吃饱了饭,就已经是黄昏之后了。 他再次走到原野上,连蓑衣也不脱,就仰面躺在了草地上,抬眼看着天上那皎白的月亮,回想着白天自己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情景,有时玩倒立,有时翻跟斗,可真尽兴呀!他放佛又听见了那愉快的欢声笑语,不由得沉入更美好的遐想:明天,自己和小伙伴们该玩些什么呢?就这样,牧童在草地上不知不觉的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牧童(古诗改写) 瞧!一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草,仿佛铺在地上似的!风轻轻一吹“沙沙沙”的响声传的到处都是。 听!牧童又在吹笛子了,一声声欢快的调子逗弄着晚风,慢慢的小时在耳边。 早上太阳露出半边脸的时候,牧童就拿着自己的笛子,上山放牛去了,他坐在牛背上吹着笛子,哼着小曲。快乐地在草地上奔跑,无拘无束,没有任何烦恼。直到玩累了,就躺在草地上,看着天上的白云和小鸟们,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吃完晚饭,太阳早已下山了,明亮的月亮去爬了上来。牧童手里拿着笛子,迈着欢乐的脚步来到草堆上,不脱下身上的蓑衣就躺了下来,听着草丛里不知名的小虫唱着美妙动听的歌,抬头望着夜空中明亮皎洁的月亮,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个画面。 你听那欢快的调子又吹起来,多动听啊!咦!怎么停下来了,哦……原来是牧童闭上眼睛进入了梦乡。是啊!他真的累了,就让他听着虫子的催眠曲美美的睡一觉吧! 牧童(古诗改写) 瞧!一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草,仿佛铺在地上似的!风轻轻一吹“沙沙沙”的响声传的到处都是。 听!牧童又在吹笛子了,一声声欢快的调子逗弄着晚风,时影时现的传到我耳边。 早上太阳露出半边脸的时候,牧童就拿着自己的笛子,上山放牛去了,他坐在牛背上吹着笛子,哼着小曲。快乐地在草地上奔跑,无拘无束,没有任何烦恼。直到玩累了,就躺在草地上,看着天上的白云和小鸟们,嘴角浮现出一丝微笑。 吃完晚饭,太阳早虽然已下山,明亮的月亮却赶紧爬了上来。牧童手里拿着笛子,迈着欢乐的脚步来到草堆上,不脱下长跟刺猬似的蓑衣就躺了下来,听着草丛里不知名的小虫们唱着美妙动听的歌,抬头望着夜空中明亮皎洁的月亮,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个画面。 你听那欢快的调子又吹起来,多么动听啊!咦!他怎么停下来了呢?哦……原来是牧童闭上眼睛进入了梦乡。是啊!他真的累了,就让他听着虫子门的催眠曲美美的休息一个晚上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