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前沿知识

热处理前沿知识
热处理前沿知识

日本热处理技术的新进展

1、前言

为使日本热处理技术水平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并使之继续发展,就必须了解世界热处理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动向。但是,在当前日本热处理领域,有一些落后于世界先进技术的地方。因此,尽快吸收真空渗碳技术、压力气体淬火技术,氮化技术以及其他一些先进的热处理生产技术,从而提高日本热处理技术竞争力是十分必要的。

热处理技术是一种赋予汽车和机械加工产品良好性能和耐久性的极为重要的生产工艺技术。令人担心的是,目前日本对这一重要技术的关注程度在下降,这将导致热处理国际竞争力的降低。

在汽车用钢铁材料方面,日本汽车技术协会和钢铁协会联合调查技术会的高强钢薄板工作组和条钢工作组开展了调查研究工作。条钢工作组自2000年以来,进行3次“表面硬化技术的新特性和钢材”的调查研究,并归纳成调研报告和调研资料集,目前计划将调研资料CD化,并将整理出条纲便于今后的研究课题。

在汽车部件热处理质量方面,日本处于世界先进地位,但是令人担心的是,随着汽车生产企业的增加,建立在基础科学上的技术开发力正在下降。决定重要部件质量和可靠性的热处理,过去是在大企业内进行的,近年来随着汽车品种和技术条件的多样化以及汽车生产向日本国外的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解决日本国内生产适用的材料订货和部件使用方法扩展到日本国外时受到的阻力问题。对日本国内外生产进行再研究,建立确保国内外生产的产品质量的广域生产体制是一个紧迫的课题。

在新技术采用方面,即使大企业率先采用,但对中小企业却存在着很大的人力和资金的负担。在这方面,欧美以财团为中心的热处理工厂集团化起了很大作用。日本的产业界要保持世界范围的竞争力应当认真研究自己的经营策略。

以下要说明的是日本在材料、热处理、表面技术等方面迫切需要开发的重点技术。

2、材料、热处理、表面改质技术的发展动向

日本高强度钢板的研究开发开展的比较早,在热处理和表面改质技术方面已经确立了产品制造技术。但是在基础科学的研究方面,历史上欧洲一直具有优势。根据欧洲共同体(EU)的研究开发计划,其进行的超越国界的研究开发业绩已经超过了日本和美国的水平。

例如,在等离子表面改质技术和等离子热处理技术、真空渗碳、压力气体淬火、气体氮化等技术的实用化方面,日本可以从欧洲引进的技术很多。特别令人悲哀的是日本和美国都没有发表材料.热处理学术论文的杂志。现在,德国热处理协会发行的双月刊HTM(Journal of Heat Treatment and Materials)每期都刊载数篇研究论文,是非常宝贵的学术杂志。该杂志以德文为主,但摘要和图表的说明是英文。由于可以用英文投稿,所以也刊载来自美国和法国的稿件。近年来,外国不再订阅纸制刊物的情况逐渐增加,但日本热处理协会一直对HTM进行保存,可以借阅利用。

3、轻量化和热处理技术

汽车部件使用种类繁多的材料。高水平热处理技术对于提高部件性能和耐久性、节能、安全性和轻量化是十分重要的。例如高强度钢板的强度级别已经达到了极限,因此,就需要保证热成型工艺的成型质量和成型后的强

度级别。为了达到今后对汽车燃料利用率、安全性和耐久性的更高要求,不仅要提高发动机自身的效率,而且要彻底改进设计,实现传动齿轮等部件的轻量化、高效率化和一体化,还要提高材料.热处理.表面改质等技术的水平,使新部件具备更好的性能。为此,日本汽车技术协会和钢铁协会组成高强钢薄板工作组和条钢工作组开展了联合调查。条钢工作组自2000年以来进行了三次关于“表面硬化技术的新特性和钢材”的调查研究,第1次和第2次的调查报告已经作出,第3次调研要将3次的调查资料CD化,并将汇总出条钢今后的研究课题。

要实现提高燃料利用率这一重要目标,仅通过部件轻量化是不行的,需要有能够提高发动机、传动齿轮等各个方面效率的新机构和系统。因此,会增加附加装备的部件,这将导致汽车重量和结构用条钢的增加。可以认为,为提高汽车的性能,今后对高强度钢材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增加高性能强度部件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钢材质量和提高热处理及表面改质技术。

4、当前重要的热处理技术

回顾10年来材料热处理技术的进步,最引人注目的是真空渗碳和压力气体淬火工艺及其控制系统的进步。但这些技术在汽车和机械制造业的推广却很慢。原因是渗碳条件的精确控制系统尚未形成,以及压力气体淬火的冷却能力不足。虽经种种改进,仍需进一步研究。但是,气体低温氮化技术有了明显的进步。

4.1气体氮化技术

气体氮化技术虽然历史悠久,但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但近年来有了显着的发展。波兰、俄罗斯等东欧国家进行了长年的研究和技术储备,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能够完全自动处理的气体氮化气氛控制技术,对ζ相(Fe2N)的生成进行了控制。过去由于ζ相的存在,需要对部件进行最后的研磨。

对南锡大学的等离子技术和热处理模拟技术的研究历史应予以关注。德尔夫特大学通过对软氮化.氮化的基础研究,阐明了软氮化化合物层的机理,并把这一成果用于不锈钢扩大奥氏体的研究。该项研究的指导者Mittemeijer教授在普朗克研究所开始进行新型氮化.碳化和软氮化的研究。

4.1.1不锈钢扩大奥氏体区

开发出的不锈钢扩大奥氏体区技术,通过控制氮化气氛的氮势,使浓度高达36.8%的氮渗入到SUS316不锈钢钢箔,形成扩大的奥氏体区。同样通过低温渗碳也可以形成渗碳的扩大奥氏体区。

4.1.2钢的氮化处理新领域

通过控制气氛中氮和碳的分压来控制氮势和碳势,或调节等离子氮化条件,生成含有高性能的ε化合物(Fe3N1-Y),或低氮氮化物γ,相的化合物层,即进行氮化.软氮化处理,也可以叫做不生成氮化物和碳氮化物的渗氮法。图1是该方法的例子。

图1中左端是铁素体区,不生成氮化相,是使氮扩散的渗氮处理。中间是生成低氮氮化铁γ′ γ′+ε的氮化处理。右端是生成高氮的ε相的氮化-软氮化处理。

此外,通过调整软氮化气氛的气体成分比例,可以在钢的表面生成渗碳体层。

目前日本对这种Fe-N或Fe-C系低温表面硬化技术的了解还是很不够的,当前迫切需要对这种技术进行科学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产业应用。

4.2 热处理变形的研究和模拟技术

在日本,将冷却技术与热处理联系在一起。日本制定的JIS-K2242淬火油冷却能力测定方法在世界领先30年,并开展了以冷却能力评价为基础的相变过程研究。在热处理硬度、硬化层深度和热处理变形控制等方面具有超过欧美的实力。欧美的淬火油管理体系不完善、防止热处理变形的措施不充分。所以在热处理质量方面,日本产品是领先的。

4.2.1热处理变形的国际会议

1992年在美国举行了第一届淬火和变形控制国际会议。在第二届国际会议上举行了纪念已故的田村教授的研讨会。之后,淬火和变形控制国际会议由国际热处理及表面工程联合会(IFHTSE)继续组织召开,第3届会议在中国上海,第4届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去年在柏林举行了第5 届国际会议。这些国际会议的举行提高了世界对热处理变形的关注程度。德国进行了热处理质量的国际对比调查,在此基础上,从2001年开始,德国开展新项目(SFB570)的研究。

4.2.2 德国的热处理变形控制研究项目

德国布来梅大学的IWT.材料生产技术研究所投资800万欧元为期10年的研究项目SFB570,目前进行到第3阶段研究。该项目的研究目标是,彻底解决轴承轴套和汽车的各种齿轮的热处理变形。对从炼钢到成品的全部生产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热处理变形的要素,对这些要素的作用进行统计评价,并发现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即时测定 - 即时解决”这样的具有根本性改进的热处理变形对策。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在各个国际会议上发表,也在IWT.布来梅主办的IDE2005和IDE2008发表。

4.2.3 热处理变形国际会议中的日本

自从在美国举行的第1届热处理变形国际会议之后,日本热处理技术协会(JSHT)的各研究分会都参加了在各国举行的热处理变形国际会议,在关于热处理变形控制和模拟技术的关系、相关数据数据库的重要性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的适用性等方面,发表了引导性论文。

会议主题已经从单一的淬火变形问题发展到计算机模拟预测变形、从数学模型的开发到计算机模拟预测变形所需材料(日本材料学)和淬火热传导数据库的建立(JSHT)以及提高模拟预测精度技术。这些研究课题的结果,使日本在这些技术的实际应用方面,在世界领先一步。

5、欧美的热处理研究所

美国在本世纪建立了热处理研究中心(CHTE),但尚未见到其研究实力。瑞典的IVF研究所曾经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但目前其研究规模正在缩小。在德国布来梅大学的研究机构IWT正在进行热处理变形防止对策的研究。该研究机构是目前国际上最优秀的研究机构,在材料热处理论文发表方面,对世界作出很大贡献。该研究机构的材料实验.技术研究所拥有70人的强大研究团队,是欧洲材料热处理应用研究的中心,它的研究业绩十分突出,很早就成为欧洲共同体低压渗碳.压力气体淬火研究项目的中心。目前,该机构是热处理变形控制技术的研究中心,不仅与布来梅州的企业,而且与相关的欧洲企业开展合作,进行范围广泛的研发工作。德国热处理协会杂志也由IWT进行编辑,引起世界注目。在德国除了布来梅大学,Karlsruhe大学、普朗克研究所也在进行新思路热处理技术的研究。

在氮化技术方面,比日本先进的有法国的内特维德(NITRUVID)公司的氮化技术。该技术是法国南锡大学提供的。南锡大学以及法国国家研究所ENCI在表面技术和等离子氮化反应机理的基础研究令人钦佩。

在气体氮化方面,东欧的华沙大学、莫斯科大学具有多年的研究历史,其研究成果已经用于NITREX高温合金钢系列。

对曾在荷兰德尔夫特大学研究并阐明软氮化进行过程机理的索马斯教授进行了访问,请教了关于不锈钢低温表面硬化研究的最新见解。通过这次访问和求教,深感日本基础科学研究能力之不足。

6、日本在热处理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在重视技术革新强化热处理经营策略方面,欧美有许多地方值得日本参考。日本有必要进行超前10年、20年的关于热处理产业发展的研究。

热处理.表面硬化专业方面,中小规模经营者要进行用户希望的技术革新并非易事。在这方面重要的是,象Bodycote公司集团化那样、建立具有技术革新应对力的资本形态。

7、小结

伴随着解决国际性资源、能源问题技术的进展,对保证零部件性能和寿命的钢材和表面强化技术的作用,要求越来越高。虽然在汽车轻量化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为了抑制汽车重量的增加,材料和表面硬化技术的最佳化显得比过去更加重要。

在学术方面,日本的钢铁材料研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在保证部件性能的热处理技术研发方面,大学和国家研究所尚未足够重视,渗碳和氮化技术的基础研究进行的很少,与欧洲的研发能力相比,显得很弱。对于机械和汽车部件表面硬化所需要的真空渗碳和压力气体淬火,应进行前瞻性的技术研发。此外,还应强化气体和等离子氮化.碳化技术开发,这方面目前落后于欧洲。

另一方面,建立一种新的资本.经营体制,以便不过多增加实施热处理.表面处理新技术的负担也是十分必要的。

在以上所述的情况下,日本要在热处理领域的世界竞争中取胜,产.官.学都要关注世界热处理新技术动向,强化基础研究,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此外,汽车制造和钢材生产双方对未来技术的发展取得共识,建立起信息交换和研究开发的更加紧密的协作关系是特别重要的。

(整理)化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白春礼:对化学未来的发展趋势的阐述以及对于广大化学工作 者的期望 发布时间:2011-06-07 【字 号:小中大】谈一下化学未来的发展,有四点趋势。化学将向更广度、更深层次的方向延伸;新工具的不断创造和应用促进化学创新发展;绿色化学将引起化学化工生产方式的变革;化学在解决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重大问题当中将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 化学向更广更深的层次延伸体现在几个方面,对原子,分子的认识将更为深入,多层次分子研究更为系统,创造新分子,新材料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功能性。超分子是一个分子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关键纽带,是产生更高级结构的基础。如何设计超分子结构和材料,对复杂生命体系的理解和模拟及调控都是前沿的课题。这是化学向更深层次,更复杂拓展的延伸。 新工具的创造和应用会促进化学的发展,随着技术能力和仪器设备的不断进步,空前准确和灵敏的仪器不断被创造和应用,科学家不仅能在原子,分子甚至电子层次观察并研究微观世界的性质,而且能够对其物质结构和能量过程进行操控。1981年,人类实现了观察单个原子的愿望,实现了移动单个原子和单个分子,促进了化学的创新和发展。同步辐射及各种实验方法和技术的改进,使同步辐射光源在化学研究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真空紫外辐射光可以在量的水平上观察化学共振态。原位气固反应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实验新方法,各种应用促进了化学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绿色化学将促进化学化工生产方式的变革,绿色化学不仅是对现有过程的改进和新过程的研究,未来化学的研究将更加注重绿色产品设计的理念。绿色化学将注重经济,高效,制备与人类生活相关的物质,绿色化学不仅是创造可持续的化学产品,也需要变废为宝,将今天的废弃物变为明天有用的资源,将引起化学化工的变革。美国在1995年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07年通过了绿色化学研究和发展法案。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旨在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在21世纪重建绿色地球的新阳光计划开始实施,主要内容为能源和环境技术研究开发。97年德国提出为环境而研究的计划。化学家开发了大量的化学合成反应,制备人类息息相关的物质,超过80%的化学生产需要催化剂,70%以上的化学化工过程使用溶剂。我们现在考虑如果从合成方法学来讲,原子经济学,计算化学,绿色化学结合,合成方法学的角度上进行绿色化学的研究。80%化学品的生产需要催化剂,如何通过发展新型的高效催化剂高稳定性,并且在制造的过程中对环境是无害,使用的过程可以回收再利用,使催化剂不污染环境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70%以上的化学化工过程要使用溶剂,我们要采用绿色的溶剂,二氧化碳做溶剂,离子液体,聚乙二醇等等使之更加清洁和可持续。绿色化学还需要变废为宝,把引起气候变暖的二氧化碳转化利用,通过开发新的技术进行转化应用。前不久我们曾经在宝钢与新西兰研究一个新的技术,利用钢厂的尾气对二氧化碳进行转化研究。秸秆,树木,藻类转化为燃料,重要化学品核材料,木质素,纤维素为原料的新化学反应,粘土等天然无毒原料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不仅是创造新一代的可持续的化学产品,还要考虑如何变废为宝,这是下一步发展的重要方面。 第四方面,化学在解决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中会发挥重要的作用,社会的发展不断对化学发展提出新的需求,比如能源危机要求我们如何像光合作用那样高效的利用太阳能。前不久有仿造树叶的光合作用来高效利用太阳能。环境保护方面如何控制降解驱除污染,资源利用方面必须做到合理高效的利用资源,最大显著的利用资源,材料方面绿色化及智能化,可再生循环利用,社会安全方面防患于未然,比如易燃品,爆炸品的检查和防护,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化学家发挥更大的作用。 刚才讲了环境,能源,资源利用等方面,在材料化学方面,要设计铸造分子,生命科学方面不仅是研究生命起源,调控机制,疾病发生机制和药物的作用机制,在脑科学和认知科学方面,如何在生物分子的水平上认识结构,化学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焊后热处理基本知识

焊接接头焊后热处理基本知识培训 一、焊后热处理的概念 1.1后热处理(消氢处理):焊接完成后对冷裂纹敏感性较大的低合金钢和拘束度较大的焊件加热至200℃~350℃保温缓冷的措施。 目的、作用:减小焊缝中氢的有害影响、降低焊接残余应力、避免焊缝接头中出现马氏体组织,从而防止氢致裂纹的产生。 后热温度:200℃~350℃ 保温时间:即焊缝在200℃~350℃温度区间的维持时间,与后热温度、焊缝厚度有关,一般不少于30min 加热方法:火焰加热、电加热 保温后的措施:用保温棉覆盖让其缓慢冷却至室温 NB/T47015-2011关于后热的规定: 1.2焊后热处理(PWHT):广义上:焊后热处理就是在工件焊完之后对焊接区域或焊接构件进行的热处理,内容包括消除应力退火、完全退火、固熔、正火、正火加回火、回火、低温消除应力等。狭义上:焊后热处理仅指消除应力退火,即为了改善焊接区的性能和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等有害影响。 1.3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焊接中所说的焊后热处理是指焊后消除应力的热处理。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过程:将焊件缓慢均匀加热至一定温度后保温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降温冷却至室温。

目的、作用: (1)降低或消除由于焊接而产生的残余焊接应力。 (2)降低焊缝、热影响区硬度。 (3)降低焊缝中的扩散氢含量。 (4)提高焊接接头的塑性。 (5)提高焊接接头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 (6)提高抗应力腐蚀能力。 (7)提高组织稳定性。 热处理的方式:整体热处理、局部热处理 1.4焊接应力的危害和降低焊接应力的措施 焊接应力是在焊接过程中由于温度场的变化(热涨冷缩)及焊件间的约束而产生的滞留在焊件中的残余应力。 1.4.1焊接应力只能降低,不可能完全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形成的的危害:1)影响构件承受静载的能力;2)会造成构件的脆性断裂;3)影响结构的疲劳强度;4)影响构件的刚度和稳定性;5)应力区易产生应力腐蚀开裂;6)影响构件的精度和尺寸的稳定性。 1.4.2降低焊接应力的措施 1)设计措施: (1)构件设计时经量减少焊缝的尺寸和数量,可减少焊接变形,同时降低焊接应力 (2)构件设计时避免焊缝过于集中,从而避免焊接应力叠加 (3)优化结构设计,例将如容器的接管口设计成翻边式,少用承插式 2)工艺措施

网带炉技术方案

托辊网带式控温冷却热处理生产线 技 术 方 案 湖北十堰华美炉业有限公司 二0一二年四月 托辊网带炉控温冷却生产线技术方案 一.基本要求: 1.工件名称:曲轴件锻造后余热利用热处理生产线 2.工件尺寸: 最大工件长:450mm; 直径:42mm; 重量:15kg 3.工作区尺寸:快冷部分: 网带宽720mm; 控温区长:5000mm; 缓冷部分: 网带宽720mm; 加热区长:10000mm; 低温快冷部分: 网带宽720mm; 加热区长:8000mm; 4.热处理要求:正火,热处理后表面光洁, 硬度均匀, 金相组织 符合国家行业标准。 二.设备组成: 本生产线主要由托辊网带式正火炉、网带式回火炉、前后工作台等部分组合。

1.正火炉快冷段网带运行采用托辊同步传动, 使网带运行承受 最小张力, 提高使用寿命; 网带运行连续均匀, 和间断进给 的传动相比, 消除了网带返退缺陷和工作经过落料口因时间 不同而引起硬度不均匀的现象。 2.炉顶部装有强力循环风机, 确保炉膛内温度和气氛均匀达到 快速均勻冷却效杲。 3.生产线具备完整可靠的电气自控、安全连锁和报警等功能。生 产线也可单机手动控制,便于调试和维护。 三.设备主要技术参: 1.托辊网带式正火加热炉: (1)电源内客:3N 380V 50Hz (2)额定加热功率:100kw (3)有效快冷区尺寸:720x5000x100mm(宽x长x高) 有效缓冷区尺寸:10000mm (4)最大生产率:3000kg/h (5)控温区数:4区+4区 (6)控温元件: 希曼顿产功率模块(固态继电器), 特 点:4-20mA输入, 具有过热, 缺相, 过流保护, 报警功 能。自动调功。温控仪表: 日本导电, 具有PID自整定, 具有超温断偶保护、报警等功能。 (7)控温精度:≤1℃ (8)炉温均匀度: ≤±3℃(同一区段)

热处理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保养

1.目的: 使设备有效性的能力维持在最佳状态,从而达到设备寿命周期最大经济化。2.范围: 包括公司所有直接或间接用于热处理的设备。 3.职责: 3.1车间生产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点检、运行维护保养。 3.2机电人员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的指导、定期检查、大/中修等工作。 3.3热处理技术员负责设备的定期检查.和校验。 3.4实验员负责产品硬度的校验,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并出具产品实验报告。 4.流程:无 5.作业内容: 5.1设备操作 a.开机前,必须熟悉热处理炉传动系统和结构,各开关的功用。 b.升温前首先由机电工对电器.热电偶进行检查,确认正常后,操作工对照《设备日常点检卡》中规定的项目(包括各项报警项目)进行点检,正常后进行操作。c.先开淬火槽循环和水冷却,然后按照升温工艺进行升温。 d.淬火炉温度升到300℃时开启网带传动。 e.当淬火炉升温到600℃,开启回火炉进行升温;当回火炉温度升到设定温度后才开启网带传动(先开网带传送,然后拧涨紧螺杆)。 f. 温度设定:通过温度仪表的上下按键对温度设定值进行调节。 g. 网带速度设定:通过变频器的旋转钮左右旋转对网速进行调节。 5.2 设备运行 a.设备运行过程中操作工应每30分钟巡视一次设备,若发现异常应当即通知机电工进行排异。 b. 设备运行过程中遇设备故障或其它紧急情况,请按照《热处理通用规定》执行。 c. 淬火槽温度接近70℃时开启油冷却对油进行降温,油温接近50℃时关闭油冷却。 5.3 设备停止 a.炉内产品走完后关闭加热电源,(淬火加热炉的网带传动.淬火槽循环.回火炉风扇.水冷却必须开,其它可关。回火炉开始降温后必须停网带,并把涨紧螺杆松开,防止网带拉长变形)。 b. 停炉后必须继续通入甲醇,等淬火炉炉温低于700℃后方可关闭甲醇。 c. 淬火加热炉温低于300℃后才能停网带传动,低于200℃后关闭淬火槽循环泵。回火炉温度低于200℃后可停风扇。 d. 炉温冷却后关闭冷却水。 5.4 日常维护保养

当代无机化学研究前沿与进展研究

化学前沿 【论文摘要】: 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里其它各分支学科的基础学科,在近年来取得较突出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固体材料化学、配位化学等方面。未来无机化学的发展特点是各学科交叉纵横相互渗透,用以解决工业生产与人民生活的实际问题。文章就当代无机化学研究的前沿与未来发展趋势做了简要阐述。 当前无机化学的发展趋向主要是新型的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以及新的研究领域的开辟和建立。因此21世纪理论与计算方法的运用将大大加强理论和实验更加紧密的结合。同时各学科间的深入发展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形成许多学科的新的研究领域。例如,生物无机化学就是无机化学与生物学结合的边缘学科;固体无机化学是十分活跃的新兴学科;作为边沿学科的配位化学日益与其它相关学科相互渗透与交叉。 根据国际上最新进展和我国的具体情况,文章就“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进展”和“我国无机化学最新研究进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进展 无机合成与制备在固体化学和材料化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化学和材料科学的 基础学科。发展现代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 不断地推出新的合成反应和路线或改进和绿化现有的陈旧合成方法, 不断地创造与开发新的物种, 将为研究材料结构、性能(或功能) 与反应间的关系、揭示新规律与原理提供基础。近年来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的新进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极端条件合成 在现代合成中愈来愈广泛地应用极端条件下的合成方法与技术来实现通常条件下无法进行的合成, 并在这些极端条件下开拓多种多样的一般条件下无法得到的新化合物、新物相与物态。超临界流体反应之一的超临界水热合成就是无机合成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二)软化学合成 与极端条件下的合成化学相对应的是在温和条件下功能无机材料的合成与晶化, 即温 和条件下的合成或软化学合成。由于苛刻条件对实验设备的依赖与技术上的不易控制性, 减弱了材料合成的定向程度。而温和条件下的合成化学——即“软化学合成”,正是具有对实验设备要求简单和化学上的易控性和可操作性特点, 因而在无机材料合成化学的研究领域中 占有一席之地。 (三)缺陷与价态控制 缺陷与特定价态的控制是固体化学和固体物理重要的研究对象, 也是决定和优化材料 性能的主要因素。材料的许多性质如发光、导电、催化等都和缺陷与价态有关。晶体生长行为和材料的反应性与缺陷关系密切, 因此, 缺陷与价态在合成中的控制显然成为重要的科学题。缺陷与特定价态的生成和变化与材料最初生成条件有关, 因此,可通过控制材料生成条件来控制材料中的缺陷和元素的价态。 (四)计算机辅助合成 计算机辅助合成是在对反应机理有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模拟过程。国际上一般为建立与完善合成反应与结构的原始数据库, 再在系统研究其合成反应与机理的基础上, 应用神经网络系统并结合基因算法、退火、mon te2carlo 优化计算等建立有关的合成反应数学模型与能量分布模型, 并进一步建立定向合成的专家决策系统。

《热处理设备》复习题共28页文档

热处理设备复习题 第一单元综合训练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常用耐火材料有(粘土砖、高铝砖、耐火混凝土制品及各种耐火纤维),它们的最高使用温度分别为 (1350℃、1500℃、600~1460℃、1100~1600℃)。 2.荷重软化开始点是指在一定压力条件下,以一定的升温速度加热,测出样品开始变形量为 0.6% 的温度。 a.0.2% b.0.6% c.1.2% 3.抗渗碳砖是Fe 2O 3含量 a 的耐火材砖。 a. <1% b.>1% c.>2% 4.常用隔热材料有(硅藻土、蛭石、矿渣棉、石棉以及珍珠岩制品),其中最低使用温度及材料是 石棉 、 500℃ 。 5.传热的基本方式有 传导 、 对流 、 辐射 ,综合传热为 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传热 。 6.电阻丝对炉墙的传热是 b ,炉墙对车间的传热是 b ,电阻丝对炉墙对车间的传热包括了 e ,通过炉墙的传热是 a ,上述四者中传热量较大或热阻较小(可忽略不计)的是 h 、 热阻较大的是 k ;燃气对工件的传热是 b 。 a.传导 b.对流+辐射 c.辐射+传导 d.辐射 e.辐射+传导+对流 g.传导+对流 h.电阻丝对炉墙的传热 i.炉墙对车间的传热 k.通过炉墙的传热 7.影响“黑度”的因素有 b 、d 、e 、g 、f 。 a.时间 b.表面粗糙度 c.传热面积 d.温度 e.物体的材料 f.物体的形状 g.物体的颜色 h.角度系数

8.增强传热(含炉温均匀性)有 a 、s 、d 、g 、h 、k 、n 、o ,削弱传热有d 、e 、f 、i 、j 、l 、m 、p 。 a.加大温差 b.增加传热面积 c.增加风扇 d.加大气孔率 e.减小热导率 f .增加隔板 g.增加导风系统 h .箱式炉膛改圆形炉膛 i.圆形炉膛改箱式炉膛 j .炉壳外刷银粉比砖墙或一般金属外壳 k.增加黑度(如工件或炉壁表面涂覆高黑度磷化处理层或CO 2红外涂料) l.降低黑度 m.工件表面不氧化(真空、可控、保护、中性气氛加热) 比工件表面氧化 n.高速燃气烧嘴比低速燃气烧嘴 o.燃气炉比空气炉 p.空气炉比燃气炉 三、简答题 1.比较重质砖、轻质砖以及硅酸铝耐火纤维的主要性能,说明它们在热处理炉中的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试选择电阻丝搁板所用材料,并说明选择的依据。 答:重质砖使用温度高于同材质的轻质砖,硅酸铝耐火纤维兼有耐火及保温性能,新型耐火纤维的使用温度高于重质砖。重质砖多在炉底支撑砖,轻质砖多用于炉侧墙或炉顶,硅酸铝耐火纤维使用温度不要过高以防损坏。电阻丝搁板通常选择高铝砖或刚玉材料,并说明选择的依据。 2.比较三种基本传热方式的异同。 答:三种传热均与温差、传热面积、传热系数、传热时间成正比。不同的材料的传热系数差别很大,对流传热还与流体的流速、温度、黏度有关,辐射传热还与材料的黑度、角度系数、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3.写出单层稳定态传导传热计算公式。 答:φ = S t t λδ ) (21- 或 q = λδ)(21t t - 4.有一双层炉墙,第一层是重质耐火粘土砖厚113mm ,第二层为硅藻土砖厚

网带炉发展和特点

网带炉详细说明 网带炉介绍和特点: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第一代网带炉从氧化气氛下加热逐步发展到第二代保护气氛、少无氧化加热,又进步到第三代可控气氛加热,第四代计算机管理,在廿一世纪的今天,网带炉是如何发展的网带炉的特点 今天热处理网带炉发展的动力和其它产品一样源自市场的需求,发展的成果来自技术的进步。我国改革开放政策正大大地推动并加速了热处理行业发展过程。 廿一世纪的网带炉技术将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四大特点:智能化热处理、高质量热处理、低成本热处理、清洁的热处理 ■网带炉的发展方向: 网带炉生产线采用无污染DX气体回火发黑技术、无污染利用回火余热染黑技术取代了传统有污染的发黑工艺。网带炉热污染为零。 ■网带炉的详细介绍: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第一代网带炉从氧化气氛下加热逐步发展到第二代保护气氛、少无氧化加热,又进步到第三代可控气氛加热,第四代计算机管理,在廿一世纪的今天,网带炉是如何发展的网带炉的特点? 今天热处理网带炉发展的动力和其它产品一样源自市场的需求,发展的成果来自技术的进步。我国改革开放政策正大大地推动并加速了热处理行业发展过程。 廿一世纪的网带炉技术将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四大特点:智能化热处理、高质量热处理、低成本热处理、清洁的热处理. 1智能化热处理 研究发展人员运用最新CAD程序和热处理数据库,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和控制技术,采用高度柔性化、智能化的综合控制和管理系统于网带炉及其生产线。 未来的网带炉操作者仅需将待处理的工件数量、图纸输入计算机,整套设备将自行处理出高质量的产品。 目前已实现了整个系统实时多项目操作控制。如控制装料厚度、网带速度、温度、碳势等。可全屏幕监视及控制分批进料之移动。能完全工艺程序控制,可储存9999个工艺。能完全记录设备运行状况中所检测到的工艺参数(零件号、材料、温度、碳势等)送计算机进行处理并存储记录。可随时调阅和打印。可贮存十年的记录。密码分层控制,完全分层。含有新炉升温程序,停炉升温程序可有效执行升温过程等. 2高质量的热处理 质量分散率为零,热处理畸变为零。质量控制措施: 上料控制系统:重量、数量、均匀性可控。实现翻斗式、吸盘式、磁带性、阶梯式、震动式料系统普遍推广采用。上料节奏自动控制、变频调速。零件方向自动排列。加料厚度实现实时监控。从源头上为热处理工艺的准确执行提供保证。 设备温度控制:炉温稳定性±1℃、炉温均匀性±10℃,冷处理温度均匀性±5℃,开关式温控将被淘汰。

物理化学-化学前沿与进展资料

砷钼酸盐化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巩培军104753140807 物理化学 摘要:多金属氧酸盐以其丰富多彩的结构及其自身的优良分子特性,包括极性、氧化还原电位、表面电荷分布、形态及酸性,使其在很多领域,尤其是材料、催化、药物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前景,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选择目前报道尚少的砷钼杂多化合物为研究重点。 Abstract: Polyoxometalates (POMs), a fascinating class of metal–oxygen cluster compounds with a unique structural variety and interesting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have been found to be extremely versatile inorganic building blocks in view of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catalysis, medicine, and materials. In this paper, the main work has been focused on the rare reported arsenomolybdates. Keywords: polyoxometalates;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pplications 1 多酸概述 多金属氧酸盐化学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无机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1-3]。早期的多酸化学研究者认为无机含氧酸经缩合可形成缩合酸:同种类的含氧酸根离子缩合形成同多阴离子,其酸为同多酸;不同种类的含氧酸根离子缩合形成杂多酸阴离子,其酸为杂多酸[4]。现在文献中多用Polyoxometalates (多金属氧酸盐) 及Metal-oxygen clusters (金属氧簇)来代表多酸化合物。 从结构上多酸是由前过渡金属离子通过氧连接而形成的金属氧簇类化合物,它的基本的结构单元主要是八面体和四面体。多面体之间通过共角、共边或共面相互连接。根据多面体的连接方式不同,多金属氧酸盐可划分为不同的结构类型,如Keggin、Dawson、Silvertone、Anderson、Lindqvist 和Waugh 结构等,它们被称为多金属氧酸盐最常见的六种基本结构类型(图1)。(1)Keggin 结构,其阴离子通式可表示为[XM12O40]n– (X = P、Si、Ge、As、B、Al、Fe、Co、Cu 等;M = Mo、W、Nb 等);(2)Wells—Dawson 结构,其阴离子通式可表示为[X2M18O60]n– (X = P、Si、Ge、As 等;M = Mo、W 等);(3)Silverton 结构,其阴离子通式为[XM12O42]n– (X = Ce IV等;M = Mo VI 等);(4)Anderson 结构,其阴离子通式为[XM6O24]n– (X = Al、Cr、Te、I 等;M = Mo 等);(5)Lindqvist 结构,其阴离子的通式为[M6O19]n– (M = Nb V、Ta V、Mo VI、W VI等);(6)Waugh 结构,其阴离子通式为[X2M5O23]n– (X = P V等;M = Mo VI等)。其结构又决定其特殊性质的,如强酸性、氧化性、催化活性、光致变色、电致变色、导电性、磁性等。多金属氧酸盐由于各种确定的结构和特异、优越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它们在催化[5]、材料科学[6]、化学及医药学[7]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多金属氧酸盐可根据组成不同分为同多(iso)和杂多(hetero)金属氧酸盐两大类。这种分类方法一直沿用早期化学家的观点:即由同种含氧酸盐缩合形成的称同多酸(盐),由不同种含氧酸盐缩合形成的称为杂多酸(盐)。多酸化学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研究领

化学前沿综述

化学前沿综述报告 摘要:催化剂的概念以及在新能源和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如:煤燃烧、废水处理。关键字:催化剂煤燃烧废水处理 化学前沿综述课不是一门只是教授书本知识的课程。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新鲜、实际的知识,大大拓宽了知识面。从中了解了当前化学各学科大致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在实际中将所学到的化学专业知识应用起来。在“化学反应动力学前沿简介”报告中我了解到了固体表面特征、固体表面孔的类型、固体表面力与吸附的关系、以及吸附原理、吸附平衡及其表征方法。在“自组装与光子晶体”报告中我了解了光子晶体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介质材料排列成具有光波长量级的一维、二维或三维周期结构的人工晶体。由于光子晶体具有光子带隙,光子局域等特性, 所以它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在“过渡金属催化的碳氢键活化”报告中我了解了碳氢键活化反应都需要对底物进行卤化或金属化等预活化步骤,因此过渡金属催化的通过碳氢键活化直接构筑碳-碳键的方法就成为构筑碳-碳键的绿色经济的途径。在这门课中也是我对催化剂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催化剂在实际应用是广泛的,如在新能源和环境治理中。 当前新能源问题和环境治理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催化剂在这两个领域将是很有作为的。新能源领域: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而在我国能源消耗结构中,煤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合理有效开发利用煤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环境治理方面:我国和全球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水污染尤为严重,治理也就尤为迫切。所以利用催化剂在治理水污染具有长远意义。下面就简述一下催化剂的概念和在工业实际中的应用。 催化剂会诱导化学反应发生改变,而使化学反应变快或减慢或者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下进行反应。催化剂在工业上也称为触媒。化学催化剂的应用历史很长,特别在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有机化工和生物化工中,可以说,催化技术已成为化学工业最关键的核心技术之一。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人类所掌握的化学反应80%以上必须在催化剂存在下才能实现。在化学工业生产中,最常用的催化剂是无机酸和无机碱。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非常大,有的催化剂可以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到几百万倍以上。催化剂一般具有选择性,它仅能使某一反应或某

2017研究前沿_化学与材料科学

2017 研究前沿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科睿唯安 七、化学与材料科学 1. 热点前沿及重点热点前沿解读 1.1 化学与材料科学 Top 10 热点前沿发展态势 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Top10热点前沿主要分布在太阳能电池、有机合成、纳米技术、超级电容器、自由基聚合、上转换发光等领域。与2013-2016 年相比,2017年 Top10热点前沿既有延续又有发展。在太阳能电池领域,关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连年入选热点前沿或新兴前沿。在今年的Top10热点前沿中,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延续了去年对非富勒烯受体(小分子和聚合物)的关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则侧重空穴传输材料研究。在有机合成领域,碳氢键的活化反应也是连年入选,往年侧重在钌、铑等贵金属的催化转化,今年是非贵金属钴的催化转化,另外今年还突出了间位碳氢键的活化。在纳米技术领域,不仅继续有具体的前沿研究入选,而且首次出现宏观的研究概念――纳米组装学。在超级电容器领域,基于纳米孔碳电极(2014年)、纳米二氧化锰电极材料(2016年)的超级电容器曾经入选热点前沿或新兴前沿,今年入选的是基于NiCo2S4电极材料的超级电容器。在自由基聚合领域,继2014年入选新兴前沿后,光引发的聚合反应今年成为热点前沿。在上转换发光领域,“三重态-三重态湮灭上转换”入选热点前沿。

1.2 重点热点前沿——三价钴催化的碳氢键活化反应 传统的合成化学基于活性官能团的相互转化,通常需要繁琐的预官能团化步骤。而碳氢键的直接化学转化可以避免这一过程,大大提高反应的原子经济性和步骤经济性,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并取得蓬勃发展。近十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碳氢键直接官能团化反应已成为重要的合成工具,特别是贵金属(铑、钌、铱、铂、金、银等)催化成果显著。然而,高昂的成本以及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限制了贵金属催化的大规模应用。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将目光转向储量丰富、成本低廉的第一行过渡金属(锰、铁、钴、镍、铜等)。这点在《研究前沿》系列报告中也得以体现:在2013年和2014年的报告中,“钌、铑催化的碳氢键活化反应”进入化学领域Top10热点前沿,本年度则是“钴催化的碳氢键活化反应”入选。钴催化的碳氢键活化反应可分为低价钴(CoⅡ)催化和高价钴(CoⅢ)催化两类。本研究前沿是高价钴催化的碳氢键活化反应。2013年,日本东京大学金井求(Motomu Kanai)教授和川岛茂裕(Shigehiro Kawashima)博士报道了Cp*CoⅢ(Cp*= 五甲基环戊二烯)络合物催化的2-苯基吡啶碳氢键活化直接加成到亚胺、烯酮上的反应。此后,研究人员不断扩大Cp*Co Ⅲ催化剂的应用围并研究其催化机理。与其替代对象Cp*RhⅢ相比,Cp*CoⅢ不仅可用于前者催化的反应,而且由于反应活性差异,导致可能采取不同的反应路线从而生成不同的产物。 如表31所示,在本研究前沿中,德国、日本、美国、国以及中国等国家或地区发表了多篇核心论文。日本东京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明斯特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国基础科学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在该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大学、大学、中科院化物所等研究机构的工作也比较突出。

应用化学专业前沿应化11-2

应用化学学科前沿 高分子材料

前言: 高分子材料也称聚合物材料,它是以高分子化合物(树脂)为基体,再配以其他添加剂(助剂)所构成的材料。高分子材料包括天然高分子材料,如棉、麻、丝、毛等;由天然高分子原料经过化学加工而成的改性高分子材料,如粘胶纤维、醋酸纤维、改性淀粉等;由小分子化合物通过聚合反应合成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如聚丙烯树脂、顺丁橡胶、丙烯酸涂料等。由于高分子材料概括性太大,先介绍几种不同高分子材料的发展现状。

高分子材料是材料领域中的新秀,它的出现带来了材料领域中的重大变革。高分子材料与其他的各种材料(如木材、陶瓷、金属、水泥、棉、毛、丝、皮革、纸张等)并驾齐驱,在各种工业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主要是高分子材料本身具有许多的优良特性,例如塑料质地轻盈、加工成型方便,可以制成各种生活用品;工程材料具有较高强度,可以代替金属,由于高分子材料的相对密度为1.0~1.4,是钢铁相对密度的1/8、铝的1/2,这对于要求减轻自重的应用,有特殊的意义。 从我们以前学过的化学知识中可以知道,高分子材料其实是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是碳元素的化合物.除碳原子外, 其他元素主要是氢、氧、氮等.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 碳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之间, 能形成稳定的结构.碳原子是四价, 每个一价的价键可以和一个氢原子键连接, 所以可形成为数众多的、具有不同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总数已接近千万种, 远远超过其他元素的化合物的总和, 而且新的有机化合物还不断地被合成出來.這样, 由於不同的特殊结构的形成, 使有机化合物具有很独特的功能.高分子中可以把某些有机物结构(又称为功能团)替换, 以改变高分子的特性.高分子具有巨大的分子量, 达到至少1万以上, 或几百万至千万以上, 所以, 人们將其称为高分子、大分子或高聚物. 高分子的种类繁多,随着化学合成工业的发展和新聚合反应和方法的出现,种类不断增加,就要进行分类。可以根据来源、性质、用途、结构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多种分类。依据材料的性能和用途,可以将聚合物分为塑料、纤维、橡胶、涂料、粘合剂、功能高分子、离子交换树脂等;按应用功能分类可以分为通用高分子如塑料、纤维、橡胶、涂料、粘合剂等,功能高分子如具有光电磁等物理功能的高分子、高分子药物等,特殊功能高分子如耐热、高强度的聚碳酸酯等,仿生高分子如高分子催化剂、模拟酶等。 高分子材料可以人为合成,那是不是代表着人们可以随心所欲的合成自己需要的材料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就目前人类的科学发展水平来看,想随心所欲的合成高分子材料是不可能的。先来看看目前高分子材料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前景吧。 随着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加工的技术进步,塑料在各行业得到广泛、深入的应

关于化学生物学研究前沿进展的综述

关于化学生物学研究前沿进展的综述 姓名:陶宗学号:16010601001 导师:王海华教授 摘要 作为化学领域的一门新兴二级学科,化学生物学已经成为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交叉研究领域,是推动未来生命和化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对近几年来我国化学生物学领域取得的突出进展加以归纳和介绍: (1)基于小分子化合物及探针的研究。利用有机化学手段,通过设计合成一系列多样化的小分子化合物,以这些探针为工具深入开展了细胞生理、病理活动的调控机制、细胞关键信号转导通路及重要靶标、抑制剂和标记物的发现、基于金属催化剂的活细胞生物分子激活等方面的研究;(2)以化学生物学技术为手段,着重发展了针对蛋白质、核酸和糖等生物大分子的合成、特异标记与操纵方法,用以揭示这些生物大分子所参与的生命活动的调控机制;(3)采用信号传导过程研究与靶标发现相结合,以实现“从功能基因到药物”的药物研发模式,发展了药物靶标功能确证与化合物筛选的联合研究策略;(4)以化学分析为手段,发展了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或活体动物水平上,获取生物学信息的新方法和新技术。这些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化学生物学的进步。 关键词:化学生物学; 小分子探针; 生物大分子标记; 信号转导; 药物靶标 近年来,化学生物学已经成为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是推动未来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发展的关键研究领域。通过充分发挥化学和生物学、医学交叉的优势,化学生物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能够深入揭示生物学新规律,促进新药、新靶标和新的药物作用机制的发现,造福于人类的健康事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在化学生物学的发展过程中,相继出现了如组合化学、高通量筛选技术、分子进化等一系列新技术和新方法,为化学与生物学、医学交叉领域的研究注入了新的内涵和驱动力。近年来,化学生物学家以小分子探针为主要工具,对细胞生命现象,尤其是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重要分子事件和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此同时,化学生物学在与包括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领域的交叉合作越发深入,研究优势越发明显,这也推动了化学、医学、药学、材料科学和生物学科相关前沿的探索研究。以下对近两年来我国化学生物学领域取得的突出进展进行大致的归纳和介绍。 1 基于小分子化合物及探针的研究

热处理设备习题答案1

第一单元综合训练题答案 一、填空题、选择填空题 1.常用耐火材料有(粘土砖、高铝砖、耐火混凝土制品及各种耐火纤维),它们的最高使用温度分别为 (1350℃、1500℃、600~1460℃、1100~1600℃)。 2.荷重软化开始点是指在一定压力条件下,以一定的升温速度加热,测出样品开始变形量为0.6% 的温度。 a.0.2% b.0.6% c.1.2% 3.抗渗碳砖是Fe2O3含量a的耐火材砖。 a.<1% b.>1% c.>2% 4.常用隔热材料有(硅藻土、蛭石、矿渣棉、石棉以及珍珠岩制品),其中最低使用温度及材料是石棉、 500℃。 5.传热的基本方式有传导、对流、辐射,综合传热为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传热。 6.电阻丝对炉墙的传热是 b ,炉墙对车间的传热是 b ,电阻丝对炉墙对车间的传热包括了e ,通过炉墙的传热是 a ,上述四者中传热量较大或热阻较小(可忽略不计)的是h 、 热阻较大的是k ;燃气对工件的传热是 b 。 a.传导 b.对流+辐射 c.辐射+传导 d.辐射 e.辐射+传导+对流g.传导+对流h.电阻丝对炉墙的传热i.炉墙对车间的传热k.通过炉墙的传热 7.影响“黑度”的因素有b 、d、e、g、f 。 a.时间 b.表面粗糙度 c.传热面积 d.温度 e.物体的材料 f.物体的形状 g.物体的颜色 h.角度系数 8.增强传热(含炉温均匀性)有a、s、d、g、h、k、n、o,削弱传热有d、e、f、i、j、l、m、p 。 a.加大温差 b.增加传热面积 c.增加风扇 d.加大气孔率 e.减小热导率 f.增加隔板 g.增加导风系统 h.箱式炉膛改圆形炉膛 i.圆形炉膛改箱式炉膛 j.炉壳外刷银粉比砖墙或一般金属外壳 k.增加黑度(如工件或炉壁表面涂覆高黑度磷化处理层或CO2红外涂料) l.降低黑度 m.工件表面不氧化(真空、可控、保护、中性气氛加热)比工件表面氧化 n.高速燃气烧嘴比低速燃气烧嘴 o.燃气炉比空气炉 p.空气炉比燃气炉 二、是非题 1.荷重软化开始点与最高使用温度基本相等或比较接近(是)。 2.重质砖、轻质砖可以是同一种原材料制成,热导率相同(非)。 3.耐火材料中Al2O3含量越高,其使用温度也越高(是),其颜色也越白(是)。 4.工程上把导热系数小于0.23 W/(m·℃)的材料称为隔热材料(是),其热导率低,热阻大,削弱传热(是)。主要是气孔率高、比重轻,发挥了空气是不良导体的作用(是),其使用温度高于耐火材料(非)。

化学学科发展前沿.doc

当代无机化学发展前沿 【论文摘要】: 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里其它各分支学科的基础学科,在近年来取得较突出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固体材料化学、配位化学等方面。未来无机化学的发展特点是各学科交叉纵横相互渗透,用以解决工业生产与人民生活的实际问题。文章就当代无机化学研究的前沿与未来发展趋势做了简要阐述。 当前无机化学的发展趋向主要是新型的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以及新的研究领域的开辟和建立。因此21世纪理论与计算方法的运用将大大加强理论和实验更加紧密的结合。同时各学科间的深入发展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形成许多学科的新的研究领域。例如,生物无机化学就是无机化学与生物学结合的边缘学科;固体无机化学是十分活跃的新兴学科;作为边沿学科的配位化学日益与其它相关学科相互渗透与交叉。 根据国际上最新进展和我国的具体情况,文章就“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进展”和“我国无机化学最新研究进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进展 无机合成与制备在固体化学和材料化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化学和材料科学的基础学科。发展现代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 不断地推出新的合成反应和路线或改进和绿化现有的陈旧合成方法, 不断地创造与开发新的物种, 将为研究材料结构、性能(或功能) 与反应间的关系、揭示新规律与原理提供基础。近年来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的新进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极端条件合成 在现代合成中愈来愈广泛地应用极端条件下的合成方法与技术来实现通常条件下无法进行的合成, 并在这些极端条件下开拓多种多样的一般条件下无法得到的新化合物、新物相与物态。超临界流体反应之一的超临界水热合成就是无机合成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二)软化学合成 与极端条件下的合成化学相对应的是在温和条件下功能无机材料的合成与晶化, 即温和条件下的合成或软化学合成。由于苛刻条件对实验设备的依赖与技术上的不易控制性, 减弱了材料合成的定向程度。而温和条件下的合成化学——即“软化学合成”,正是具有对实验设备要求简单和化学上的易控性和可操作性特点, 因而在无机材料合成化学的研究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缺陷与价态控制 缺陷与特定价态的控制是固体化学和固体物理重要的研究对象, 也是决定和优化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材料的许多性质如发光、导电、催化等都和缺陷与价态有关。晶体生长行为和材料的反应性与缺陷关系密切, 因此, 缺陷与价态在合成中的控制显然成为重要的科学题。缺陷与特定价态的生成和变化与材料最初生成条件有关, 因此,可通过控制材料生成条件来控制材料中的缺陷和元素的价态。 (四)计算机辅助合成 计算机辅助合成是在对反应机理有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模拟过程。国际上一般为建立与完善合成反应与结构的原始数据库, 再在系统研究其合成反应与机理的基础上, 应用神经网络系统并结合基因算法、退火、mon te2carlo 优化计算等建立有关的合成反应数

《热处理设备》

《热处理设备》复习题 绪论 热处理设备主要有加热设备、冷却设备和炉用仪表。其中,加热设备是热处理过程中的主要设备。预备热处理通常使用电阻炉、燃气炉(箱式、井式、台车式),最终热处理通常使用浴炉、感应加热设备、井式气体渗碳路、电阻炉、燃气炉,高质量的最终热处理通常使用可控气愤炉、可控气愤多用炉、真空热处理炉。热处理炉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有额定温度、额定功率、工作电压、炉膛尺寸、生产率、最大装炉量、空炉升温时间等。 第一单元热处理设备基础 模块一筑炉材料 主要的筑炉材料有砌筑炉衬所用的耐火材料、隔热材料(或称绝热材料、保温材料)、制作炉底板和炉罐的耐热钢。 耐火材料 凡能够抵抗高温,并能承受高温物理和化学作用的材料,称为耐火材料。 热处理炉对耐火材料的性能要求: 1有足够的耐火度。指耐火材料受热后软化到一定程度时的温度,但并不是它的熔点。根据耐火度的高低,耐火材料可分为普通耐火材料(耐火度为1580~1700℃)、高级耐火材料(耐火度为1770~2000℃)和特级耐火材料(耐火度大于2000℃)。 2有一定的高温结构强度。高温结构强度用荷重软化点来评定,荷重软化点是指式样(尺寸为φ36*50mm)在一定压力(0.2MPa)条件下,以一定的升温速度加热,测出试样开始变形(变形量为原试样的0.6%)的温度,此温度叫改耐火材料的荷重软化点开始点。 3高温化学稳定性好。 4有良好的耐急冷急热性。 5高温下的体积稳定性。 热处理炉常用的耐火材料及应用: 1粘土质耐火材料(重质砖) 2轻质(轻质砖)与超轻质耐火材料 3高铝质耐火材料 4刚玉制品 5硅酸铝耐火纤维 6耐火混凝土,与耐火砖相比,耐火混凝土的优点是:可在现场直接制造,取消了复杂的烧结工序:具有可塑性和整体性,忧虑与复杂制品的成型;较耐火砖砌炉及修炉的速度快,加强了炉体的整体性,寿命长。 热处理炉常用的耐火混凝土有以下几种: (1)铝酸盐耐火混凝土(2)磷酸盐耐火混凝土(3)水玻璃耐火混凝土 隔热材料 工程上把导热率小于0.23W/( m*℃)的材料成为隔热材料。隔热材料的主要性能特点是热导率低、体积密度小、比热小等。 硅藻土、蛭石、矿渣棉、石棉、珍珠岩、

网带炉说明书

深圳市中达电炉厂产品使用说明书 连 续 式 网 带 炉 说 明 书 电话: 0755— 81700696 81700526 81700620 传真: 0755— 81700525 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9d12910378.html,

一、公司介绍 深圳市中达电炉厂于2008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一家集专业设计、生产非标环保节能工业电炉,控制软件开发及生产于一体的专业电炉厂,尤其在高温电炉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并有过很多成功案例。我们长期着力于改变生产和工艺存在的难题,不断学习、研发以满足客户的需要。改变了传统电炉设计对电网造成的干扰和损耗。在原有的基础上节约了能源。我厂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电炉设计技术、采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优质新型耐火、隔热及发热材料,从而使产品具有使用寿命长、性能可靠、高效节能、升温快、控温精度高等优点。 主要生产:硅钼棒、硅碳棒高温箱式电阻炉,陶瓷推板窑,隧道窑、网带炉、真空烧结炉、真空回火炉、真空热处理炉、台车炉、铝合金炉,蒸气炉、实验炉、高低温烘箱、烘房、ED 涂装线、熔金炉、金属熔练炉,温度可达范围:室温——2500℃。 产品适应范围和用途:中达电炉广泛应用于加工热处理等作业上,如各类陶瓷、玻璃、琉璃、氮化硅、纳米材料、氧化铝等烧结及脱蜡;五金塑胶模具、特殊金属等淬火、回火及热处理;丝印、电镀、金银珠宝、五金塑胶、纳米、变压器、电机、线路板、电器等烘烤脱水及老化测试;铝合金、固溶及时效热处理;碳纤维复合材料二次烧结、ED途装及精细烘干。 技术支持:我厂特请经验丰富的电炉专家吉林工大研究生赵宏哲先生任总工程师,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设计技术人才、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及完善的管理体系,结合深圳特区效率高、速度快、公平、公正、公开的经营模式、资源齐等特点及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产品远销国内外。 二、产品介绍 1)、本产品是一种多功能、高信赖度的节能连续式网带炉,采用国际工业电炉结构设计,材质好、强度高、保温节能效果等,性能优良,且外型美观,操作容易。

热处理设备(教学大纲)

热处理设备 Heat treating equipment 课程编号:07310510 学时:45(其中:讲课学时:43 实验学时: 2 上机学时:0) 学分:3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传热学》、《电工学》、《金属材料学》、《物理化学》、《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机械制图》、《计算机技术》 适用专业:金属材料工程 教材:《金属组织控制技术与设备》邵红红,纪嘉明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 开课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一)本课程的性质 热处理设备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本专业材料、工艺、设备三条主线之一。实践证明,要提高钢铁等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对其进行热处理。如果说,冶金工作者已经赋予了材料优良的性能潜力,而热处理工艺可以发掘这样的潜力,使之具有最佳的使用性能,那么,热处理设备则是达到这种目的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所以作为一个金属材料工程学生,热处理设备方面的知识不可或缺。 (二)本课程的任务 1.熟悉热处理设备的类型、结构特点和应用范围,能够合理选择、正确使用热处理设备; 2.初步具备设计和改造普通热处理炉的能力; 3.对热处理设备发展动态有所了解,从而能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大胆合理运用和推广先进热处理设备,为保证产品质量提供必要条件。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本教材第六章)传热学原理 1.教学内容 (1)传热的基本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换热;温度场、稳定导热和不稳定导热、温度梯度的概念; (2)传导传热:基本定律和传热量计算表达式,单、多层平壁稳定导热及单多层圆筒壁稳定导热分析和计算; (3)对流换热:基本定律和传热量计算表达式,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不同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