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之——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词类活用之——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词类活用之——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d13244833.html,

词类活用之——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作者:闫会才张斌

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1年第52期

【技法指津】

一、意动用法的概念

“意动用法”是指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是谓语或具有谓语的性质、状态,对宾语含有“认为它怎么样”或“把它当做什么”的意思。“意动”中的“意”,就是“主观认为”,就是“主观上把某个事物当做……”。如: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羞,这里是“以……为羞”“认为可耻”的意思。

二、意动用法的特征

意动用法即一个词(名词或形容词)加上一个宾语,在意义上是“认为(宾语)……”“把(宾语)当做……”“以(宾语)为……”的意思。它的翻译格式为:“主语+(认为)+宾语+活用词”或“主语+(把)+宾语+当做+活用词”。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天下变小了,以天下为小。整句翻译为: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太(泰)山就觉得整个天下变小了。

三、意动用法的分类

意动用法根据意动词的本来的词性可以分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做是什么,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可翻译为:把……当做……,以……为……,认为……。如:

(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先、后:方位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前),以……为后。

《词类活用——意动用法》教学实录

《词类活用——意动用法》教学实录 【设计意图和依据】: 古汉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是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 如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形容 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动词 用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理解词类活用对掌握实词 是大有好处的,但不必死记硬背。在平时学习、诵读过程中,即可把 握这种语言现象,关键要用心去理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归纳课本的相关例子来进一步掌握文言文意动用法的特点和规 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讲练结合,使学生学会结合语境辨析意动用法,提高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古汉语的语言魅力,增强学好文言文的信心。 学习重点: 掌握实词的意动用法。 学习难点: 结合语境辨析实词的意动用法。

教学方法: 结合实际练习,开展讨论。 课前准备:搜集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2013年《考试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之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查内容: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兼词等。 (二)高考题型 第一种类型:选择题 第二种类型:翻译题 (2009年高考广东卷)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奇:奇妙 【解析】A.奇:意动用法,认为……惊奇。 二、授课过程 师:意动用法(解说), 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并看看其特点: 1、吾从而师.之(把他当作老师) 2、吾妻之美.我者(认为我美)

如何区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如何区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一、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发出的,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主要有四种: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词的使动用法。 (一)名词的使动用法: 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例如: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定居) ②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让……做丞相)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发生在不能带宾语的动词上。例如: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使……灭亡)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使……发怒) “亡”“忿恚”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尉”,需用使动用法解释。 某些可带宾语的动词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谨食之,时而献焉。(“食”,吃,这里是捕蛇者“使蛇吃”即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尊贵) 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势力削弱) (四)数词的使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成为四皇,与五帝并列成为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句的“四”可解释为“使……成为四个”,“六”可解释为“使……成为六个”)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变化。 二、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也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总之,动作是主语意念上发出的。意动用法有两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认为其言奇,认为其貌壮,可译为:认为其言出众不凡,其貌壮美) ②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认为……小,可译为: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 ①今我在也,而人皆藉(欺侮)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把……当作鱼肉任意宰割) ②孟尝君客我。(把……当作客人) 区分“使动”“意动”实践操练 下列各句中均有活用的词,或“意动”,或“使动”,请你分别指出。 1.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

文言文——形容词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 三、形容词、数词的词类活用 教师版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形容词、数词的词类活用具体而言,它包括: 1. 形容词作名词。 2. 形容词作动词。 3. 形容词使动用法。 4. 形容词意动用法。 5. 数词活用 一.形容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小练习] 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固:坚固的地势 ②晓看红湿处红:红花 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绿叶、红花。 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近”:平坦、距离近的地方 ⑤险以远,则至者少“险”“远”:险峻、距离远的地方 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圣人,愚人

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高:高处 规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多数是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活用为名词的形容词一般位于主语和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之”字或数词。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翻译: 活用的词在句中不是表示某一性质状态而是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 (1)将军被坚执锐,伐无道。(《陈涉世家》) ——将军身披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讨伐无道的昏君。 (2)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 ——你的理论是不杀少数人,却杀众多的人,这不能叫作了解事类。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齐醒晋文之事》) ——尊敬我的老人,从而推及别人的老人。 (4)乘坚策肥,履丝缟。(《论贵粟疏》) ——驾着坚固的车子,骑着肥壮的骏马,穿着丝鞋,拖着丝绸的长衣。 二.形容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规律:形容词+宾语,形容词位于谓语位置,且带了宾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小练习] 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穷:看尽 ②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④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高:升高

词类活用例子

文言实词词类活用 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或主谓,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 a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b.籍吏民,封府库。 c.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d.冬雷震震夏雨雪。 2.名词后紧跟代词,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a.驴不胜怒,蹄之。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c.名余曰正则兮。 3.名词放在副词后,便活用为动词。 a.日将暮,取儿槁葬。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c.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4.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呢过愿动词后,便活用为动词。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云青青兮欲雨。 c.其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 d.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5.名词带介宾结构做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6.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活用为动词。 a.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7.名词在“所”“者”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 a.置人所罾鱼腹中。

a.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形容词用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认为宝贵、认为低贱、认为卑下、认为高贵) 2.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活用为动词。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3.形容词在“之”“我”能代词前,活用为动词。 稍出近之。(靠近) 4.形容词后带介宾结构做补语,它活用为动词。 令尹子兰……率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诋毁) 数词活用做一般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名词做状语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 1.表比喻 a.嫂蛇行匍匐。 b.狐鸣呼曰。 c .赢粮而景从。 d .天下云集响应。 e.常以身翼蔽沛公。 f.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表对人的态度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人人皆得以隶使之。 3.表动作行为的处所 a.夫以秦王之威,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廷:在朝廷上 b.童子隅坐而执烛. 隅:在墙角 4.表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方式

古文中词类活用

古文中词性变化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判断方法 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又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二活用形式 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 例1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2 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烛之武退秦师》) 分析例1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例2中“军”本是名词,用“函陵”前,活用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军函陵”是动补结构。 2.副词作状语十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3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模仿)(《屈原列传》) 例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寡人之于国也》) 分析例3中“祖”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皆”后,活用为动词,是“效法.模仿”的意思。例4中“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不”后,活用为动词,是“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的意思。3.能愿动词+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5 左右欲刃相如(忍,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劝学》) 分析例5中“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欲”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含有“杀”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杀掉相如”的意思。例6中“水”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能”之后,宾语“水”之前,活用为动词,是“游水.游泳”的意思。 4.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7 泥而不滓(泥,生活在污泥里)(《屈原列传》) 分析例7中“泥”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活用为动词,整句的意思“屈原是出于污泥而不染”。 5.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它词语作调话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8 时秦昭王与楚婚(婚,结为婚姻)(《屈原列传》) 分析例8中“婚”本是动词,这里用在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这时“婚”变为动词,意思为“结为婚姻”。 6所+名词(组成所字结构) 例9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分析因为“所”字通常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词组,所以所字后的名词用作动词。例9的“罾”字是名词用做动词,作“捕”、“捞”讲。

词类活用全

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其父为宾客”。 例2: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利其然”即“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视为有利可图)。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 例1: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 例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奇: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奇之”,即“以之为奇”(认为他才能非凡) 上述这些词类活用现象,还不能概括所有情况。比如数词或者数量词优势也可活用为动词甚至是使动词。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动词使动用法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例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五蠹》) 怀:使……归顺。 例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 上传: 黄富忠更新时间:2011-11-12 13:42:49 锦囊妙计巧解词类活用之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江西省铜鼓县铜鼓中学邓先建黄富忠336200 文言精练,其表现之一,就是能用一个形容词或动词,取代一个词组。比如成语“被坚执锐”,用形容词“坚”就能代表“坚固的铠甲”这个五字词组;用“锐”字,就能代表“锋利的武器”这个名词词组。 这种形容词、动词不表示动作行为,而是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的用法,就是“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要识别这类词语活用现象,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一、标志识别法。 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一般有标志可找。这标志就是“其”“之”。 1、动词、形容词前有代词“其”作定语。 例如,《触龙说赵太后》:“其继有在者乎?”意思是:他们的继承人有还存在的吗?句中“继”是动词,但是这里作名词“继承人”讲。是动词活用作名词。 再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意思是:秦国贪婪,依仗他们强大的势力,凭一句空话来强求和氏譬。句中“强”即“强大的势力”,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从以上两个事例可以看出:“其”作定语,修饰后面的动词和形容词,成为词性活用的标志。 2、动词、形容词前有以助词“之”作标志的定语。 如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意思是:用尽他们田地里出产的东西,用尽他们家里收获的东西。句中的“出”“入”即“出产”“收获”之物。是动词活用为名词。 如《孟子·告子上》:“白马之白,无异于白人之白。”后“白”即“白色”。 这两个句有个共同特点:“之”作助词,是“的”的意思,这样“之”字前的词就成了定语,那么后面自然就成了名词。 3、形容词前有数词作定语。 《诗经秦风黄鸟序》:“《黄鸟》,哀三良也。”“良”即“良人”。 在这句中,“三”是修饰“良”的,这时“良”就活用为名词。因此数词也是标志之一。二、语法位置判断法。 运用这种方法要懂得一定的语法知识,能熟练地找出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这样就能迅速判断此类活用情况。 1、动词、形容词兼代中心词直接作主语。 如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亲爱在离居。”“亲爱”即“亲爱的人”。《孟子梁惠王下》:“老弱转乎沟壑。”“老弱”即“老弱的百姓”。 2、动词、形容词兼代中心词直接作宾语。 如《左传庄公十年》:“惧有伏焉。”“伏”即“伏兵”。屈原《离骚》:“举贤而授能”“贤”即“贤人”,“能”即“能人”。 在翻译这种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动词、形容词作定语。

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一、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 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其父为宾客”。 例2: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利其然”即“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视为有利可图)。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 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 例1: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 例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奇: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奇之”,即“以之为奇”(认为他才能非凡) 二、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1、动词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 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例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五蠹》) 怀:使……归顺。 例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惊:使……震惊。泣:使……悲泣。 例3: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 走:使操军逃跑。 2、名词使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 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翻译时要采 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1: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毛遂自荐》) 臣:使……称臣。 例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巩固练习 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巩固练习 (2015银川一中第五次摸底考试)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 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馀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曲,持吏短长,“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 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①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改) 【注】①丞相,指秦桧。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不能夺夺:改变。 B.守汪藻馆之馆:住在宾馆、客舍里。 C.盍祠祀之盍:何不。 D.属登母死舟中属:适逢。 2.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B.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C.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D.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词类活用(一)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 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三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比如“雨”字,在造字之初就身兼名词和动词两类,如“天雨雪”(《苏武传》)中的“雨”本身就是动词,但是现在的“雨”却只具有名词的词性,人们就把这句中的“雨”字看作活用了。 如何判别词类何用?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 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一、名词活用 (一) 名词作一般动词 1、两个名词相连,必有一个活用。“襟三江而带五湖”的襟和带。(《滕王阁序》) 2、结构助词“所”字之后的名词活用。 “置人所罾z ēng 鱼腹中”。(《陈涉世家》) 罾z ēng 本义是渔网,活用作动词“网起”。 3、名词后直接粘附一个语气词,活用。 “赵王之子孙侯者”的侯。(《触龙说赵太后》) 4、连词“而”(以、且)前后的名词活用。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称王)。(《荀子?天论》) 遵海而南(向南)。(《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败楚汉,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向西)。(《史记?项羽本纪》) 5、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代词不受名词修饰,所以代词(通常为“之”、“者”)前面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辱而逐之,折而族之”的族。(侮辱他,扭逐他,打倒他,消灭他的家族)(《原谤》) 以故其后名(命名)之曰“褒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状语(不)后面的名词活用。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的白衣冠。(《荆轲刺秦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齿。(《师说》) 7、 能愿动词“能、欲、可、当”等后面的名词活用。“公子怒,欲鞭之”的鞭。

词类活用例子

词类活用例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文言实词词类活用 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或主谓,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 a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b.籍吏民,封府库。 c.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d.冬雷震震夏雨雪。 2.名词后紧跟代词,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a.驴不胜怒,蹄之。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c.名余曰正则兮。 3.名词放在副词后,便活用为动词。 a.日将暮,取儿槁葬。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c.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4.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呢过愿动词后,便活用为动词。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云青青兮欲雨。 c.其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 d.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5.名词带介宾结构做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泛南。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6.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活用为动词。 a.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7.名词在“所”“者”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 a.置人所罾鱼腹中。 a.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形容词用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认为宝贵、认为低贱、认为卑下、认为高贵)2.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活用为动词。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3.形容词在“之”“我”能代词前,活用为动词。 稍出近之。(靠近) 4.形容词后带介宾结构做补语,它活用为动词。 令尹子兰……率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诋毁) 数词活用做一般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名词做状语

古代汉语: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古代汉语: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学案博苑 2011-12-16 0629 古代汉语: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动词使动用法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一般说来,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后,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五蠹》) 怀:使……归顺。 例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惊:使……震惊。 泣:使……悲泣。 例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止:使之止(使愚公止) 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 例1: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 走:使操军逃跑

二、名词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1: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毛遂自荐》) 臣:使……称臣。 例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王:使……为王。 在古代汉语里,名词用作使动词比较少见。 三、形容词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 例1: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安:使……安。 例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急:使……急。 例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凄、寒:使神骨凄寒。 四.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1.语义区别】 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有些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表示"使......"的意思。有三种:1.动词的使动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劳",意思是"使....劳累"。 2.名词的使动用法。

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

文言文复习----形容词活用 一、形容词作名词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2、尊贤而重士 3、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5、夙遭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6、猥以微贱。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7、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8、况修短随化 9、死生亦大矣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11、至于幽暗昏惑 二、形容词用作动词 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形容词用作动词变小,变弱 2、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3、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4、不能独完。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存在,保全。 5、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终,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坚持到底。 6、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7、尊贤而重士重:形容词作动词) 看重、重视 8、素善留侯张良善:形作动,与…交好 9、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同等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2、以愚黔首愚形容词使动使……愚蠢 3、歌台暖响,舞殿冷袖使……温暖使……寒冷 4、会盟而谋弱秦形容词使动使……弱 5、以弱天下之民形容词使动使……弱,削弱 6、足以荣汝身荣,使……荣耀 7、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 四、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便利此月内(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最吉利) 2、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3、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4、妾之美我者(美,以……为美) 5、以其小,劣之(劣,以……为劣) 高考词类活用原题 (2014)18、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一觞一咏 A、为刎颈之交 B、族秦者秦也 C、辇来于秦 D、火尚足以明 (2012)18下列加点字与“常在于险远”中的“险远’’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且庸人尚羞之 C.而高其值D.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2010)20、下列加点词与“臣语曰”的“语”字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A、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B、李牧连却之 C、沛公军霸上 D、素善留侯张良 (2010)10、下列与其他三项加点词活用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C、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相如廷叱之 (2009)2、下列各项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B、(邹忌)朝服衣冠,窥镜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008)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用法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如会同,端章甫 A、使其从者衣褐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得佳者笼养之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008)10、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左右欲刃相如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相如廷叱之 D、乃使其从者衣褐 (2007)2、下列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从而师之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范增数目项王 C、卒廷见相如 D、宁许以负秦曲 (2006)2、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解释不对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名词做状语) B、吾妻之美我者(意动用法)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做状语) D、闻寡人之耳者(意动用法)(2006)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左右欲刃相如”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卒廷见相如 B、庸人尚羞之 C、使人遗赵王书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005)10、下列加点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是() A、会盟而谋弱秦 B、吾妻之美我者

词类活用之名词使动用法

词类活用之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使天下之主臣服。)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 2、汗牛充栋汗:使……出汗 3、齐威王欲将孙膑将:任命……为将 词类活用之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1、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2、鱼肉百姓鱼肉:以……为鱼肉 3、孟尝君客我客:把……当作门客 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不仅仅把亲人当作亲人,不仅仅把孩子当作孩子。" 词类活用之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产品、收入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词类活用之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1、外连横而斗诸侯斗:让……争斗 2、中军置酒饮归客饮:使……饮酒 3、生死而肉骨生:使……复生

4、惊天动地惊:使……惊奇;动:使……感动 5、可烧而走也走:使……逃走 词类活用之形容词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1、晓看红湿处红:红花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绿叶、红花。 3、常在于险远。险远:危险而又道远的地方 词类活用之形容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穷:看尽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 词类活用之形容词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削弱 2、富国强兵富、强:使┉┉富、强 3、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劳、饿:使┉┉苦、劳、饿 词类活用之形容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 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小:认为……小

词类活用——意动用法教学设计

词类活用——意动用法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和依据】: 古汉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是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动词用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理解词类活用对掌握实词是大有好处的,但不必死记硬背。在平时学习、诵读过程中,即可把握这种语言现象,关键要用心去理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归纳课本的相关例子来进一步掌握文言文意动用法的特点和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讲练结合,使学生学会结合语境辨析意动用法,提高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古汉语的语言魅力,增强学好文言文的信心。 学习重点: 掌握实词的意动用法。 学习难点: 结合语境辨析实词的意动用法。

教学方法: 结合实际练习,开展讨论。 课前准备:搜集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考点阐述 ?2013年《考试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之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查内容: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兼词等。 (二)高考题型 ?第一种类型:选择题 ?第二种类型:翻译题 (2009年高考广东卷)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奇:奇妙 【解析】A.奇:意动用法,认为……惊奇。 二、授课过程 意动用法(解说) 1、吾从而师.之(把他当作老师)

2、吾妻之美.我者(认为我美) 意动用法:动词谓语对于宾语含有“认为它怎么样”的意思的叫做意动用法。 结构方式:【形/名+宾】=【以】+宾+【为】+动 翻译形式:“以……为……”、“认为……是……”、“把……当作……”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状态。 例1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形容词,奇异、特别) 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认为……奇怪) 2、课本淘金 指出下面加点的词的意义,找找它们的特点。 (1)且庸人尚羞.之。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练习,解释加点的字词 ①予怪.而问之。 ②渔人甚异.之。 ③贵货而易.土。 ④患.志之不立。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宾语当成某种人或事物。

古文中的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

古文中的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 主备人:李军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 例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宾客之礼待其父”。 例2: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利其然”即“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视为有利可图)。 例3: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 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例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 亲:以…为亲子:以…为子(两者都指前者)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 例1: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 例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奇: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奇之”,即“以之为奇”(认为他才能非凡) 例3:且庸人尚羞之,况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羞: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羞之”,即:“以之为羞”(觉得这件事让人感

到羞耻) 例4:世果群怪聚骂。(《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怪: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怪”后省略“韩愈”即“以韩愈为怪”(认为韩愈这个人很怪异) 上述这些词类活用现象,还不能概括所有情况。比如数词或者数量词优势也可活用为动词甚至是使动词。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使动: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 意动:认为……怎么样:余颇易之(我认为甚是简单) 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有些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表示"使......"的意思。有三种:1.动词的使动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劳",意思是"使....劳累"。 2.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成为......."的意思。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特点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有两种:1.名词的意动用法。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以....为王"。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如"而耻学于师"中的"耻",意思是"以为耻"。 名词做状语 在文言文某些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它不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而是对动作行为起着直接的修辞限制作用,从而担负起形容词、副词的语法功能,充当了动词谓语的状语。 名词作状语是词类活用中最常见也是最复杂的一种语法现象。一般而言,名词在现代汉语中放在动词的前面,构成主谓短语作主语,或者是放在动词的后面构成动宾短语,作动词谓语的宾语,而状语一般由形容词、副词充当。但在文言文某些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它不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而是对动作行为起着直接的修辞限制作用,从而担负起形容词、副词的语法功能,充当了动词谓语的状语。名词作状语有的很富有修辞色彩,了解这种语法现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句意。

第五章 词类活用

第五章古代汉语常识——语法之一:词法 第一节实词的活用第二节虚词 1、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1、副词 2、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2、代词 3、形容词、名词的用作一般动词3、介词、连词 4、名词用作状语4、语气词、词头和词尾 汉语词类的划分 现代汉语中,根据词的意义和造句功能可以把汉语词分为两大类,即实词和虚词。古代汉语也如此。 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和量词四类 (现代汉语代词、副词都是实词)。 虚词:只起语法作用的词。分为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和语气词等类。本教材没有助词。 第一节实词的活用 1、词类活用: 定义:词类活用是指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按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 所谓词类活用,通常是指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按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 注意: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不同。 词类活用最显著的特点是临时性,它只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活用为另一类词。如果离开了特定的上下文,它就没有这种用法了,原来是什么词类还是什么词类。 词的兼类是指一个词同时兼有几类词的特点。也就是说,一个词,可以用作名词,也可以用作动词等,这是词本身所固有的,不随具体环境而改变。如: (1)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齐策》(2)相如每朝时。《史记》 两个“朝”字,一个用作名词,一个用作动词,这是词的兼类问题,不是活用。因为即使离开了上述语言环境,人们也知道“朝”字有两个词类,可以作动词,(朝见),也可以作名词(朝廷)。这是“朝”本身所固定的。、 可见,词的兼类是词义引申发展的结果,它在任何时候都具有不同的意义和类别。这是 词自身所固有的,也是人们都知道的。它的各种用法是稳定的、经常的。其特点就是稳定性。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区分标准:是临时性的,还是稳定性的。 一、使动用法: 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 ①孟子将朝王②武丁朝诸侯 1、动词的使动用法 (一)及物动词使动用法。 (1)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士将攻之。《左传》使……饮 (2)阳货欲见孔子。《论语·阳货》使……见(xian),出现 (3)欲辟土地,朝秦楚。(《孟子·梁惠王上》使……来朝见 (4)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战国策》使……食

使动和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文言文阅读中会遇到词类活用的情况,即有些词类由于使用的需要,会临时改变它的词性,起另一类词的作用。如果不能正确掌握它们的用法和意思,就不能正确地理解、翻译句子。 一、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发出,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也就是说,它阐明的是“使宾语怎样”的意思,是以动宾词组的形式表达兼语词组的内容。】 使动用法主要有四种:动词数词的使动 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词。 结构:A+动词+B,译法:A使B施行动作。 1. 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亡”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但因跟了“郑”,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项羽本纪》 “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臣”。秦朝当政的时候,项伯和我一起出游,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所以现在有急事,他就过来告诉我 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史记·陈涉世家》 “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fènhuì愤怒 ④庄公寤wù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惊:使……惊吓。(庄公脚在前倒生下来,使姜氏受了惊吓,所以取名叫“窹生”,武姜因此讨厌庄公。)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左传·烛之武退秦师》阙:使……(土地)亏损。(使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2. 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例如: ①谨食之,时而献焉。柳宗元《捕蛇者说》“食”,吃,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它献上去) ②晋侯饮赵盾酒。《左传·晋灵公不君》“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饮”用作使动意义时读yìn。(晋侯让赵盾饮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