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专项规划word版本

城市专项规划word版本
城市专项规划word版本

城市专项规划

什么是城市专项规划?

概括地讲,城市专项规划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指导下,为了更有效地实施规划意图而对城市要素中系统性强、关联度大的内容或对城市整体、长期发展影响巨大的建设项目,从公众利益出发对其空间利用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在编制人员构成上,专项规划需要众多相关专业人员与规划师密切配合。

城市专项规划的作用是什么?

(1)完善规划体系,指导城市建设

专项规划能够从技术角度对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进行细化与深化,更重要的是从管理角度将城市功能分解成为若干密切相关的系统进行专项研究,以确保城市活动的有机性与多样性。

(2)适应发展需求,推动城市建设

专项规划的用,就是从城市管理层面来促进总体目标的实现。通过专项规划,将城市的综合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各个系统中去,并对各系统的开发速度、开发时序、开发分布做出控制性安排,以满足市场需要,使空间资源发挥最大效应。

(3)加深城市认识,提高规划水平

总体规划阶段受时间、财力、资料等因素限制,不可能对每一问题都能系统深入地研究,而详细规划又偏重于物质形态设计。那么,面对城市建设中不时涌现出来的新问题就需要专项规划来解决。与总体规划相比较,专项规划编制涉及面相对小、时间充裕又有大量专业人员介入,更有条件为城市土地利用和分配提供理性指导,对城市问题有一个清晰、深刻的认识。同时,通过对专项规划的研究有助于加快我国城市规划与社会经济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的可操作性。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城市问题层出不穷,必须利用好专项规划开展城市问题研究、掌握城市发展规律。

城市专项规划有哪些类型?

(1)总体规划所附属的专项规划

它从技术上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主要是指道路交通、给水工程、排水工程、供电工程、电信工程、供热工程、燃气工程、人防工程等项目的规划。

(2)完善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

它是随着实践的需要而不断新增的内容,主要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新观点在城市建设上的应用,新问题在城市建设上的对策和总体规划中复杂问题的系统

化。例如城市生态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城市亮化工程规划(城市夜景规划)等,这类专项规划一般应独立于总体规划单独编制。

(3)指导城市开发的专项规划

在对城市中系统性强、关联度大的要素进行开发时,我们必须关注开发活动的系统性,不能局部地、独立地看问题。例如,城市开放空间规划、城市滨水区规划、城市市场体系规划,它们着重于从整体上用联系的观点来优化土地利用和强化建设管理。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1)城市综合交通

城市综合交通包括了在于城市中及与城市有关的各种交通形式。城市综合交通可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大部分。

1)城市对外交通:泛指本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交通,以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其主要交通形式有:公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交通和水运交通,

2)城市交通:指城市内部的交通,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水上交通等。其中,以城市道路交通为主体。

(2)城市道路分类

1)国际(按城市骨架)的分类(分级)

快速路:联系城市各组团,为中、长距离快速机动车交通服务的专用道路,全市性机动交通主干线。

主干路:全市性城市干路,城市中主要的常速交通道路,主要为城市组团间和组团内的主要交通流量、流向上的中、长距离交通服务,也是城市对外交通枢纽联系的主要通道。起骨架作用。以交通功能为主。

次干路:城市各组团内的主要道路,主要为组团的中、短距离交通服务,在交通上负担集散交通个的作用,兼具服务性功能,联系各主干路,与其组成城市干路网。

支路:城市地段内根据用地西部安排所产生的交通需求而划定的道路,在交通上期汇集地方交通的作用,直接为用地服务,一生活性功能为主。应在详细规划中安排,在城市规划阶段不能予以规划。

2)按道路功能的分类

①交通性道路:以满足交通运输的要求为主要功能的道路,承担城市主要的交通流量及于对外交通的联系。特点:车速大,车辆多,车行道宽,道路线型要符合快速行驶的要求,道路两旁避免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

②生活性道路:以满足城市生活性交通要求为主要功能的道路,主要为城市居民购物、

社交、游憩等活动服务。特点: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机动交通较少,道路两旁多布置为生活服务的、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及居住建筑,要求有较好的公共交通服务条件。

3)除上述两种分类外,还可将城市道路分为疏通性道路和服务性道路两大类。当前我国城市中建设疏通性道路是疏解城市交通的重要手段

(3)城市道路设施

包括跨河桥梁和为解决人流、车流相互交叉的立体交叉(包括人行天桥和地道)等。

立体交叉的布置主要取决于城市道路系统的布局,是为快速交通之间的转换和快速交通与常速交通之间的转换或分离设置的,主要应设置在快速干道的沿线上。为保证交通的畅通、在交通流量很大的疏通性交通干道上,也可设置立体交叉。

(4)干道网密度

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应占有一定比例,通常用干道网密度来衡量,单位以公里/平方公里(km/km2)表示,即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上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快速路、主干、次干)。

(5)道路红线

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道路红线内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四部分。红线不应该是一条直线。

城市综合交通

城市综合交通包括了在于城市中及与城市有关的各种交通形式。城市综合交通可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大部分。

1)城市对外交通:泛指本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交通,以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其主要交通形式有:公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交通和水运交通,

2)城市交通:指城市内部的交通,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水上交通等。其中,以城市道路交通为主体。

城市道路分类

1)国际(按城市骨架)的分类(分级)

快速路:联系城市各组团,为中、长距离快速机动车交通服务的专用道路,全市性机动交通主干线。

主干路:全市性城市干路,城市中主要的常速交通道路,主要为城市组团间和组团内的主要交通流量、流向上的中、长距离交通服务,也是城市对外交通枢纽联系的主要通道。

起骨架作用。以交通功能为主。

次干路:城市各组团内的主要道路,主要为组团的中、短距离交通服务,在交通上负担集散交通个的作用,兼具服务性功能,联系各主干路,与其组成城市干路网。

支路:城市地段内根据用地西部安排所产生的交通需求而划定的道路,在交通上期汇集地方交通的作用,直接为用地服务,一生活性功能为主。应在详细规划中安排,在城市规划阶段不能予以规划。

2)按道路功能的分类

①交通性道路:以满足交通运输的要求为主要功能的道路,承担城市主要的交通流量及于对外交通的联系。特点:车速大,车辆多,车行道宽,道路线型要符合快速行驶的要求,道路两旁避免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

②生活性道路:以满足城市生活性交通要求为主要功能的道路,主要为城市居民购物、社交、游憩等活动服务。特点: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机动交通较少,道路两旁多布置为生活服务的、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及居住建筑,要求有较好的公共交通服务条件。

3)除上述两种分类外,还可将城市道路分为疏通性道路和服务性道路两大类。当前我国城市中建设疏通性道路是疏解城市交通的重要手段.

城市道路设施

包括跨河桥梁和为解决人流、车流相互交叉的立体交叉(包括人行天桥和地道)等。

立体交叉的布置主要取决于城市道路系统的布局,是为快速交通之间的转换和快速交通与常速交通之间的转换或分离设置的,主要应设置在快速干道的沿线上。为保证交通的畅通、在交通流量很大的疏通性交通干道上,也可设置立体交叉。

干道网密度

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应占有一定比例,通常用干道网密度来衡量,单位以公里/平方公里(km/km2)表示,即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上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快速路、主干、次干)。

道路红线

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道路红线内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四部分。红线不应该是一条直线。

城市市政工程规划

(1)城市市政工程系统的构成: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简答题

名词解释: 1.城市性质: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城市用地评价: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做的评价。 3.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指的是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4.卫星城:一些半独立的城镇,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去母城。 简答题: 城市化具体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人口职业的转变.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地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多余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比较集中成片的、密度高的居住形状,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2、论述可持续发展概念、意义且具体说明经济、社会、自然三者协调统一。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 意义:三者关系: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自然和社会三个方面,涉及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统一 具体来说,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数量,更注重和追求经济发展质量,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加大社会环保意识,防治污染于产生污染的源头,解决污染于经济发展之中。要善于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促进可持续发展,达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经济持续增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要求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城态发展不能背离环境的承载能力 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向,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结构和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创建一个保障公平、自由、教育、人权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度,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此外,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习惯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和决策取舍的参照依据。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使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朝着既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整体协调发展。 3、居住用地选择要考虑那些方面? 居住区用地的选择一般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选择自然环境优良的地区,这些地区有着适于建筑的地形与物质条件,避免选择易受洪水、地震灾害、滑坡、沼泽、风口等不良条件的地区。在丘陵地区,宜选择向阳、通风的坡面。在可能情况下,尽量接近水面和风景优美的环境。 (2)居住用地的选择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就业区、商业中心等功能地域相结合,协调

《城市规划原理》试卷-答案

宁波工程学院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期末考试卷 建筑08—1、2班 开卷考试 一、选择题(20分)每题一分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产业分成(A)。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 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 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 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 2.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社会趋势。按照联合国有关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 B)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的人口型态就属于“老年型人口”。 A.9%;6% B.10%;7% C.12%;8% D.15%;10% 3.中世纪的欧洲城市的典型格局是(A )。 A.以教堂为城市中心 B.以广场、铜像和纪功柱为城市核心 C.构图严谨的广场街道 D.以广场和公共建筑为城市核心 4.关于有机疏散理论的目标,下列论述不妥的是(C )。 A.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 B.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C.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分散 D.把大城市目前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

5.城市道路应分为(B )。 A.主干路、次干路、次路 B.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C.货运道路、客运道路、综合道路、生活道路 D.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居住区道路、居住小区道路、组团路、宅前宅后小路6.城市机场的选址应(C )为宜。 A.使跑道轴线方向尽量避免穿过市区,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B.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C.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 D.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垂直,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7.下面关于现代城市设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A.城市设计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给人带来可能的最大便利与舒适,给人以美的享受 B.城市设计以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依据,体现了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是多学科的综合、 C.城市设计方法应贯穿在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详细规划层次,并随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的不断深化由浅入深,从粗到细,从宏观到微观,从原则到具体 D.在详细规划阶段应运用城市设计方法,使之成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中间环节,成为单体建筑设计的先导,并充实城市管理的依据 8.下面关于城市设计的表述正确的是(A )。 A.城市设计的对象范围很广,从宏观的整个城市到局部的城市地段乃至单幢建筑和城市细部 B.城市设计是研究城市用地组织规划中各主要要素相互关系的设计 C.城市设计为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提供依据 D.城市设计自从城市形成就存在,但作为一个学科的确立,却是近二十年来的事9.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 )递增,而在( )逐渐减弱。 A A.城市地域向中心;城市外围, B.城市外围;城市域向中心 C.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中心;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外围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试卷A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试卷A 一、名词解释(5分*5个= 25) 1.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2.城市环境容量:在城市特定区域内,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即城市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或为保持某种生态环境标准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3.城市职能 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4.城市环境容量:在城市特定区域内,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即城市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或为保持某种生态环境标准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5..户室比 户室比又叫户型比,它是指各种户型在总户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反映到住宅设计上,就是体现在一定数量住宅建筑中,各种不同套型住宅总套数的比重 二、单项选择题(4*8=32) 1.城市道路应分为(B )。 A.主干路、次干路、次路 B.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C.货运道路、客运道路、综合道路、生活道路 D.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居住区道路、居住小区道路、组团路、宅前宅后小路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产业分成(A)。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 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 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 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 3.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服务半径指( b )。 A.居住区外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B.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c.居住区外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小步行距离 D.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小步行距离 4.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 )递增,而在( )逐渐减弱。 A A.城市地域向中心;城市外围 B.城市外围;城市域向中心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真题(带答案)

2008年度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试卷 城市规划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 个最符合题意) 1.集中、集聚、集约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A.集中是前提,集聚是方式,集约是结果 B.集中是空间的有序集中,集聚是产业的有组织集聚,集约是资源的高效开发 与利用 C.集中是人口的集中,集聚是具有关联性产业的集聚,集约是最大限度地节约 D.集中是为了节约土地,集聚是为了形成产业链,集约是为了保护生态 2.下列关于城镇化内涵的表述和理解,准确的是( )。 A.城镇化是近代工业革命以后才开始的 B.城镇化是外来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C.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D.城镇化包含了城市生活与意识形态向农村扩散的过程 3.在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时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 A.优区位应优先开发 B.沿着交通轴线延伸发展 C.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应与区域内其他城镇的发展方向相呼应 D.考虑城市有利的发展空间及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制约因素 4.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指标体系,不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 A.采掘业 B.物流仓储业 C.建筑业 D.煤气的生产与供应业 5. 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下列受区域因素影响最大的是( )。 A.城市性质与规模 B.城市用地布局结构 C.城市用地功能组织 D.城市人口的劳动构成

6.古希腊时期雅典卫城空间布局的最重要特征是( )。 A.建筑布置规模 B.以宫殿为核心 C以广场为核心 D.以神庙为核心 7.《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贡献是( )。 A.强调物质空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B.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C.突出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作用 D.提出建立生态城市的思想 8.下列有关《雅典宪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功能分区对解决当时的城市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B.功能分区是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里程碑 C.功能分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思想基础之上的 D.功能分区解决了城市和区域的有机联系 9.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都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唐长安城的居住采用里坊制 B.唐长安城的皇城位于城的北部 C.元大都城的皇城居于城的正中 D.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位于明清北京内城之外 10.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描述,不确切的是( )。 A.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 B.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C.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保护好城市的生态环境 D.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为了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11.豪斯曼的巴黎改造规划与建设的特点是( )。 A.以政府直接组织与管理为主的大规模城市更新活动 B.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引导的新城(区)建设运动 C.以街道景观整治与建设为主的美化运动 D.以增加公共空间的面积与配置为主的“公园运动” 12.下列哪项不是城市规划的基本特征? ( )

《城市规划原理模拟试题》(附答案)

第一部分:单选题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经济分成(D)。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 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 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 2.建筑物经济寿命的终结表明(C )。 A.该建筑物已破旧得没有使用价值了 B.该建筑已破旧得卖不出去了 C.建筑物价值小于地块价值 D.由于房产价格下跌,该建筑已无经济价值 3.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A )递增,而在( )逐渐减弱。 A.城市地域向中心;城市外围, B.城市外围;城市域向中心 C.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中心;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外围 D.城市地域中离心;城市外围向心 4.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社会趋势。按照联合国有关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的人口型态就属于“老年型人口”。 A.9%;6% B.10%;7% C.12%;8%D.15%;10% 5.工业革命前,欧洲出现的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是( )。 A.雅典 B.罗马 C.伦敦 D.巴黎 6.第一个成为城市化人口超过50%总人口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7.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上,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不包括( )。 A.唐长安 B.西汉长安 C.南朝建康 D.明清北京 8.中世纪的欧洲城市的典型格局是( )。 A.以教堂为城市中 B.以广场、铜像和纪功柱为城市核心 C.构图严谨的广场街道 D.以广场和公共建筑为城市核心 9.关于有机疏散理论的目标,下列论述不妥的是( )。 A.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 B.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C.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分散 D.把大城市目前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 10.城市规划的意义在于它对城市发展的指导和控制,其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 )来实现。A.对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合理布局 B.对城市空间尤其是土地使用的分配和安排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简答题.

名词解释: 1. 城市性质: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城市用地评价: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 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做的评价。 3. 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指的是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4.卫星城:一些半独立的城镇,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去母城。 简答题: 1、城市化具体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人口职业的转变 . 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 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 地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 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多余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比较集中成片的、密度高的居住形状, 从与自 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2、论述可持续发展概念、意义且具体说明经济、社会、自然三者协调统一。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

意义:三者关系: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自然和社会三个方面, 涉及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统一具体来说,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数量,更注重和追求经济发展质量,绝不能走“ 先污染后治理” 的老路。加大社会环保意识,防治污染于产生污染的源头, 解决污染于经济发展之中。要善于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促进可持续发展, 达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 经济持续增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根本目的。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 要求发展的同时, 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城态发展不能背离环境的承载能力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向,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结构和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创建一个保障公平、自由、教育、人权的社会环境, 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度,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此外, 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习惯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和决策取舍的参照依据。在城市总体布局中, 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 使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 朝着既定的发 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整体协调发展。 3、居住用地选择要考虑那些方面? 居住区用地的选择一般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选择自然环境优良的地区, 这些地区有着适于建筑的地形与物质条件, 避免选择易受洪水、地震灾害、滑坡、沼泽、风口等不良条件的地区。在丘陵地区,宜选择向阳、通风的坡面。在可能情况下,尽量接近水面和风景优美的环境。 (2居住用地的选择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就业区、商业中心等功能地域相结合,协调相互关系,以减少居住一工作、居住一消费的出行距离与时间。 (3居住用地的选择要十分注重用地自身及用地周边的环境污染影响, 在接近工业区时, 要选择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 并按环保等法规规定的间隔设必要的防护距离, 为营造卫生、安宁的居住生活空间提供环境保证。 (4居住用地选择应有适宜的规模与用地形状, 便于合理地组织居住生活和经济有效地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等。适宜的用地形状将有利于居住区的空间组织和建设工程经济。 (5在城市外围选择居住用地,要考虑与现有城区的功能结构关系, 利用旧城区公共设施、就业设施, 有利于密切新区与旧区的关系, 节省居住区建设的初期投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重点 【题型】名词解释10*4'=40' 简答题 6*10'=60' 一、名词解释 1、城市及城市性质 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的意义。城市性质则是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代表城市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确定城市特性一般进行城市职能分析。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自然的概括,当然也可由城市的典型特征来确定。 2、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P22) 该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城市灾难的根源在于城市无限制发展和城市土地投机,建议限制自发膨胀,并使城市土地划属城市统一管理;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人口吸引人口的“磁性”所致,并使这些磁性进行有意识的移植和控制,城市就不会盲目膨胀;如果把土地统一管理,就会消除土地投机。这一理论是在一百年前提出来的今天在城市规划中依然适用。 3、有机疏散思想(P28) 城市由于聚集导致人口膨胀,城市向外不断扩张,这种扩张往往是无序的。该理论认为应变这种无序扩张为有序扩张,具体方法是把密集区划分为一个个的集镇和地区,彼此间用绿化带隔离。过去城市无序扩张,导致随着城市的扩大,会导致城市与大自然之间距离拉大,而有机疏散理论的特点是随着城市的扩大,城市与大自然之间的距离缩短。 4、城市系统构成 它是指构成城市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关系的总和,城市各要素也称子系统,包括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空间系统、生态系统、和基础系统等五个。 5、城市用地及其区划(P57、59) 通常所说的城市用地,既是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初次之外,泛义的城市用地,还可包括按照城市规划法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内的非建设用地。 城市地域因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使用方式,而需将用地划分成不同的范围或区块,以表达一定的用途、权属、性质、或量值等。通常城市用地区划包括行政区划、用途区划、房地产权属区划、地价区划等。 6、城市用地构成(P86) 它是基于城市用地的自然与经济区位,以及由城市职能所形成的城市功能组合与布局结构,而呈现不同的构成形态。 7、城市公共中心(P128) 它是居民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方。这儿群集有多种主要公共设施。为了发挥城市中心的职能和市民公共活动的需要,在中心往往还配置有广场、绿地以及交通设施等,形成一个过年公共设施相对集中而组合有序的地区或地段。 8、逆中心化(P132)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与产业的快速发展,原本凭籍地缘性关系而紧凑集结的一些城市中心设施与功能,将可跨越地理空间的约束,分散到环境更为适宜的地点择址,这就是所谓“逆中心”的倾向,它将会给城市公共中心的功能成分及其地域组构形态带来影响。 9、城市绿地(P142) 城市绿地是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的功能与用途的场地。城市绿地是构成城市自然环境基本的物质要素。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试卷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试卷 A 一、名词解释(5分*5个= 25) 1.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2.城市环境容量:在城市特定区域内,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即城市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或为保持某种生态环境标准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3.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4.城市环境容量:在城市特定区域内,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即城市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或为保持某种生态环境标准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5..户室比户室比又叫户型比,它是指各种户型在总户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反映到住宅设计上,就是体现在一定数量住宅建筑中,各种不同套型住宅总套数的比重 二、单项选择题(4*8=32) 1.城市道路应分为(B )。 A.主干路、次干路、次路 B.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C.货运道路、客运道路、综合道路、生活道路 D.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居住区道路、居住小区道路、组团路、宅前宅后小路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产业分成(A)。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 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 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 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 3.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服务半径指( b )。 A.居住区外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B.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c.居住区外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小步行距离 D.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小步行距离 4.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 )递增,而在( )逐渐减弱。A A.城市地域向中心;城市外围 B.城市外围;城市域向中心 C.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中心;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外围 D.城市地域中离心;城市外围向心 5.城市对外交通包括( B)。 A.城市道路交通、公路交通、铁路交通、城市水上交通 B.公路交通、铁路交通、水运交通、航空交通 C.城市轨道交通、城市水上交通、公路交通 D.公路交通、城市水上交通、城市轨道交通 6.雨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采用同一种管渠混合后汇集后,全部送至污水厂处理后再排放的排水系统,指的是()c A、直泄式合流制 B、截流式合流制 C、全处理式合流式 D、完全分流制 7.下列关于城市总体布局中工业区布局的叙述,()不正确。c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答案

答案一 一.填空(0.5×50=2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于 2008 年1月1日起施行,共七章,分别为总则、城乡规划的制定、城乡规划的实施、城乡规划的修改、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 2.行政许可的一般程序:申请与受理、审查、决定。 3.编制城市规划,应当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4.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件和附件。 5.村镇规划的编制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两个阶段。 6.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分为10 大类、 46 中类、 73 小类,其中M代表工业用地、S代表道路广场用地、T代表对外交通用地。 7.城市建设用地应包括除水域和其他(E)类外的其他九大类用地。 8.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 2.5m ,纵坡不应大于 2.5%。 9.大于20万小于50万人的中等城市,防洪标准为大于等于 50~100 年。 10.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系组成:《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 11.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应包括居住用地和其他用地两类。

12.“十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发展普通商品住房。自 2006 年6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 90 m2 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 13.城市规划管理控制的主要途径是审核城市规划图纸、文本和各类建设工程图纸。 14.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不少于 0.5 m2/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 1.0 m2/人,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少于 1.5 m2/人,并应根据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统一安排、灵活使用。旧区改建可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相应指标的 70 %。 15.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划建设用地结构 二.名词解释(5×6=30分) 16.城乡规划:《城乡规划法》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17.规划区:《城乡规划法》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城市规划原理期终考试复习

一.名词解释:?1.雅典宪章:?2.城市性质?3.城市规划?4.城市人口?5.城市绿地?6.城市用地区划 7.城市用地 8.热岛效应 10.三类用地 9.城市空间系统? 14.城市公共中心 11.城市景观规划?12.对外交通用地?13.居住用地? 15.城市总体布局?16.城市开敞空间 17.分质给水系统 18.干道网密度?19.城市用地选择 21.城市更新?二.问答:?1.“雅典宪章”对城市规划目的的界定。?2.城20.城市设计? 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意义)和基本任务。 3.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4.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5.城市用地的属性。 6.对城市用地自然环境条件分析的内容。 7.进行用地评定时要注意哪些因素? 8.城市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 9.工业用地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10.居住用地组成的内容。 11.公共设施分布规划的要求。 13.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12.城市绿地的功能和作用。? 15.山区城市布局的形式及其特点。14.城市对外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如下:? 16.水源选择要考虑的因素。?17.城市管线工程的分类。?18.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19.城市广场的类型和广场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20.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内容。 21.城市设计的内容和类型。 二.名词解释:?1.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该大纲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2.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

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3.城市规划: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4.城市人口:与城市活动有密切联系关系的人口,他们常年居住在城市的范围内,构成该城市的社会主体。 5.城市绿地: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功能与用途的场地。?6.城市用地区划:城市地域因为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使用方式,而需将用地划分成不同的范围或区块,以表达一定的用途、权属、性质或量值等。?7.城市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功能与用途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8.热岛效应: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和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中散发出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高的现象。 9.城市空间系统:城市范围内社会生态、及基础设施各大系统的空间投影及空间关系的总和它是决定城市集聚效益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决定城市各构成要素关系的合理性和运营的有效性。 10.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和用地条件极差,必须付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 11.城市景观规划: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现状条件、总体布局,形成城市建设景观布局的基本构思。 12.居住用地:由几项相关的单一功能用地组合而成的用途地域,一般包括住宅 13.对外交通用用地、与居住生活相关联的各项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等用地。? 地:指铁路、公路、管理运输、港口和机场等城市对外交通及其附属设施等的用 14.城市公共中心:居民集中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的地方,是公地。? 15.城市总体布局:城市的社会、经共设施相对集中而组合有序的地区或地段。? 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通过城市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体现出来。 16.城市开敞空间:是在城市的建筑实体以外存在的开敞空间体,是人与社会、自然进行信息、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 17.分质给水系统:取水构筑物从同一水源功不同水源取水,经过不同程度的交公过程,用不同的管理分别将不同水质的水供给不同的用户的系统。 18.居住小区: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内设有一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 19.住宅群体空间组合:运用建筑空间构图的规律以及建筑空间构图的手段,将住宅、公共建筑、绿化种植、道路和建筑小品等有机地组成完整统一的建筑群体。?20.干道网密度: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在城市用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通常用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表示。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卷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卷B 学号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城市规划——一 2、地基承载力—— 3、居住用地—— 4、环境容量—— 5、城市总体布局——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城市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奴隶向封建过渡时期 D、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2下列关于居住用地选择,错误的是( )。A.用地数量与形态应考虑其适用性B.注意与工业等就业区的相对关系 C.布置在较繁荣的城市中心地段D.尽可能布置在自然风景优美的地段 3、《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贡献是( )。 A 强调物质空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B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C 突出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作用 D 提出建立生态城市的思想 4、按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范规定,盲人学校属于( )。 A.体育类B.医疗卫生类C.大专院校、科研设计类D.行政办公类 5、居住区的用地组成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 A.居住建筑用地B.公共建筑用地 C.公用设施用地D.绿地 6、唐长安城较为完整的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中最具影响力的典型格局,其特征中不包换() A、中轴线对称 B、大套方城、宫城居中 C、规整的方格路网 D、居住区采用里坊制 7、雨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采用同一种管渠混合后汇集后,全部送至污水厂处理后再排放的排水系统,指的是() A、直泄式合流制 B、截流式合流制 C、全处理式合流式 D、完全分流制 8、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成果包括( )。 A.规划文本和附件 B.图纸和附件 C.图纸和专题研究报告 D.文字说明、图纸和专题研究报告 9、()是我国目前道路上所普遍采用的断面形式。 A、一块板 B、二块板 C、三块板 D、四块板 10、下列关于仓库规划布局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油库应靠近重要的交通枢纽布置 B.供应仓库可布置在使用仓库的地区内或附近地段 C.建筑材料仓库常设于城郊对外交通运输线附近 D.储备仓库应设在城市郊区或远郊,并有专用的独立地段

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答案

2004年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选项的表述中哪个是不确切的? ( ) A. 经济发展是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B.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C 城市人口的高度集聚是城市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D.城市基础产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2.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 ) A. 城市房地产开发具有外部效应 B.城市人口的老龄化将强化地缘性的社会交往 C. 城市主导产业的多样化有助于城市经济发展的稳定 D,城市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 3.对城市化的提法,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 A.城市化是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同步发展的世界性现象 B.城市化必然引起居民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 C.城市化是城市空间不断扩展的过程 D.发展村办企业不一定能实现城市化 4.下列哪项对城镇体系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 A.社会经济联系不密切的城镇群不属于城镇体系的范畴 B.城镇体系中城镇的等级和规模结构是会发生变化的 C.城镇体系发育和完善的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 D.城镇体系的空间范围取决于行政区域范围的大小 5.唐长安城较为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中最具影响力的典型格局,其特征中不包括( ). A.中轴线对称 B.三套方城,宫城居中 C.规整的方格路网 D.居住区采用里坊制 6.十九世纪中叶开始的巴黎改建对城市结构进行了重组,这项重组是通过( )来实现的。A。工人住宅的建设 B.道路系统的改造 C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 D.市政建筑物的建设 7。《马丘比丘宪章》将下列哪项列视为城市规划基本任务的出发点? A。区域是城市存在的基础 B.城市活动划分为居住、工作、游和交通四大功能。 C.人的需要和人与人的相互关系 D.城市规划应当包括城市和区域的社会经济因素 8下列有关经济全球化对城市发展效应的描述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城市之间跨地区甚至跨国的横向联系更加密切 B.城市与城市之间形成垂直性的地域分工体系 c.全球化主要是对世界经济中心城市和特大城市产生影响,对中小城市的影响很弱 D.全球化对城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9。城市规划以区域规划为依据的主要理由是( ) A 区域规划的空间范围比城市规划区的范围大 B.区域规划的内容比城市规划的内容更广 c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区域的资源与环境条件 D.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离不开生产力的布局和地域分工 10。对于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哪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A 对土地资源的安排与使用都是这两个规划的重要内容

城市规划原理试卷答案完整版

城市规划原理试卷答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宁波工程学院 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期末考试卷 开卷考试 一、选择题(20分)每题一分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产业分成(A)。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 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 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 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 2.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社会趋势。按照联合国有关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 B)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的人口型态就属于“老年型人口”。 A.9%;6%B.10%;7%C.12%;8%D.15%;10% 3.中世纪的欧洲城市的典型格局是(A)。 A.以教堂为城市中心 B.以广场、铜像和纪功柱为城市核心 C.构图严谨的广场街道 D.以广场和公共建筑为城市核心 4.关于有机疏散理论的目标,下列论述不妥的是(C)。 A.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B.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C.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分散 D.把大城市目前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 5.城市道路应分为(B)。 A.主干路、次干路、次路 B.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C.货运道路、客运道路、综合道路、生活道路 D.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居住区道路、居住小区道路、组团路、宅前宅后小路 6.城市机场的选址应(C)为宜。 A.使跑道轴线方向尽量避免穿过市区,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B.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C.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 D.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垂直,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7.下面关于现代城市设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A.城市设计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给人带来可能的最大便利与舒适,给人以美的享受 B.城市设计以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依据,体现了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是多学科的综合、 C.城市设计方法应贯穿在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详细规划层次,并随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的不断深化由浅入深,从粗到细,从宏观到微观,从原则到具体 D.在详细规划阶段应运用城市设计方法,使之成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中间环节,成为单体建筑设计的先导,并充实城市管理的依据 8.下面关于城市设计的表述正确的是(A)。 A.城市设计的对象范围很广,从宏观的整个城市到局部的城市地段乃至单幢建筑和城市细部 B.城市设计是研究城市用地组织规划中各主要要素相互关系的设计 C.城市设计为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提供依据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doc

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该大纲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 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城市规划: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城市人口:与城市活动有密切联系关系的人口,他们常年居住在城市的范围内,构成该城市的社会主体。 城市绿地: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功能与用途的场地。 城市用地区划:城市地域因为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使用方式,而需将用地划分成不同的范围或区块,以表达一定的用途、权属、性质或量值等。 城市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功能与用途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热岛效应: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和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中散发出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高的现象。 城市空间系统:城市范围内社会生态、及基础设施各大系统的空间投影及空间关系的总和它是决定城市集聚效益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决定城市各构成要素关系的合理性和运营的有效性。 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和用地条件极差,必须付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 城市景观规划: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现状条件、总体布局,形成城市建设景观布局的基本构思。 居住用地:由几项相关的单一功能用地组合而成的用途地域,一般包括住宅用地、与居住生活相关联的各项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等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指铁路、公路、管理运输、港口和机场等城市对外交通及其附属设施等的用地。 城市公共中心:居民集中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的地方,是公共设施相对集中而组合有序的地区或地段。 城市总体布局: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通过城市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体现出来。 城市开敞空间:是在城市的建筑实体以外存在的开敞空间体,是人与社会、自然进行信息、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 分质给水系统:取水构筑物从同一水源功不同水源取水,经过不同程度的交公过程,用不同的管理分别将不同水质的水供给不同的用户的系统。 居住小区: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内设有一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 住宅群体空间组合:运用建筑空间构图的规律以及建筑空间构图的手段,将住宅、公共建筑、绿化种植、道路和建筑小品等有机地组成完整统一的建筑群体。 干道网密度: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在城市用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通常用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表示。 城市用地选择:根据城市各项设施对用地环境的要求、城市规划布局与用地组织的需要,对用地进行鉴别与选定的活动。 城市设计: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包括使用功能、工程技术及空间环境的艺术处理。 城市更新:将城市中已不适应一体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

精编【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原理模拟试题附答案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原理模拟试题附答案 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 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

第一部分:单选题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经济分成(D)。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B.重工业和轻工业俩大部类 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俩大部类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俩大部类 2.建筑物经济寿命的终结表明(C )。 A.该建筑物已破旧得没有使用价值了 B.该建筑已破旧得卖不出去了 C.建筑物价值小于地块价值 D.由于房产价格下跌,该建筑已无经济价值 3.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A )递增,而在( )逐渐减弱。 A.城市地域向中心;城市外围, B.城市外围;城市域向中心 C.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中心;城市地域中由接近中心向外围 D.城市地域中离心;城市外围向心 4.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社会趋势。按照联合国有关规定,60岁之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或者65岁之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的人口型态就属于“老年型人口”。 A.9%;6%B.10%;7%C.12%;8%D.15%;10%

5.工业革命前,欧洲出现的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是( )。 A.雅典B.罗马C.伦敦D.巴黎 6.第一个成为城市化人口超过50%总人口的国家是( )。 A.英国B.法国C.德国D.日本 7.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上,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不包括( )。 A.唐长安B.西汉长安C.南朝建康D.明清北京 8.中世纪的欧洲城市的典型格局是( )。 A.以教堂为城市中B.以广场、铜像和纪功柱为城市核心 C.构图严谨的广场街道D.以广场和公共建筑为城市核心 9.关于有机疏散理论的目标,下列论述不妥的是( )。 A.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 B.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C.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分散 D.把大城市目前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 10.城市规划的意义在于它对城市发展的指导和控制,其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 )来实现。A.对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合理布局 B.对城市空间尤其是土地使用的分配和安排

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答案

2004 年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共 70 题,每题 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 下列选项的表述中哪个是不确切的 ? ( ) A.经济发展是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B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C 城市人口的高度集聚是城市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D ?城市基础产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2.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 A.城市房地产开发具有外部效应 B ?城市人口的老龄化将强化地缘性的社会交往 C. 城市主导产业的多样化有助于城市经济发展的稳定 D ,城市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 3 ?对城市化的提法,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A.城市化是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同步发展的世界性现象 B ?城市化必然引起居民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 C.城市化是城市空间不断扩展的过程 D ?发展村办企业不一定能实现城市化 4.下列哪项对城镇体系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 ) A. 社会经济联系不密切的城镇群不属于城镇体系的范畴 B ?城镇体系中城镇的等级和规模结构是会发生变化的 C.城镇体系发育和完善的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 D ?城镇体系的空间范围取决于行政区域范围的大小 5?唐长安城较为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中最具影响力的典型格局,其特征中不包括 ( ). A.中轴线对称B?三套方城,宫城居中 C.规整的方格路网 D ?居住区采用里坊制 来实现的。6?十九世纪中叶开始的巴黎改建对城市结构进行了重组,这项重组是通过( A。工人住宅的建设 B .道路系统的改造 C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 D ?市政建筑物的建设 7。《马丘比丘宪章》将下列哪项列视为城市规划基本任务的出发点? A 。区域是城市存在的基础 B .城市活动划分为居住、工作、游和交通四大功能。 C.人的需要和人与人的相互关系 D ?城市规划应当包括城市和区域的社会经济因素 8 下列有关经济全球化对城市发展效应的描述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 城市之间跨地区甚至跨国的横向联系更加密切 B .城市与城市之间形成垂直性的地域分工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