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计算题小抄

操作系统计算题小抄
操作系统计算题小抄

2. 画出下面四条语句的前趋图:

S1=a:=x+y; S2=b:=z+1; S3=c:=a –b;S4=w:=c+1;

答:其前趋图为:

23.在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中,如果缺少了signal(full)或signal(empty),对执行结果有何

影响?

答:如果缺少signal(full),那么表明从第一个生产者进程开始就没有改变信号量full 值,即使缓冲池产品已满,但full 值还是0,这样消费者进程执行wait(full)时认为缓冲池是空而取不到产品,消费者进程一直处于等待状态。

如果缺少signal(empty),在生产者进程向n个缓冲区投满产品后消费者进程才开始从中取产品,这时empty=0,full=n,那么每当消费者进程取走一个产品empty 值并不改变,直到缓冲池取空了,empty 值也是0,即使目前缓冲池有n 个空缓冲区,生产者进程要想再往缓冲池中投放产品也会因为申请不到空缓冲区被阻塞。

24.在生产消费者问题中,如果将两个wait 操作即wait(full)和wait(mutex)互换位置,

或者将signal(mutex)与signal(full)互换位置,结果如何?

答:将wait(full)和wait(mutex)互换位置后,可能引起死锁。考虑系统中缓冲区全满时,

若一生产者进程先执行了wait(mutex)操作并获得成功,则当再执行wait(empty)操作时,

它将因失败而进入阻塞状态,它期待消费者进程执行signal(empty)来唤醒自己,在此之前,它不可能执行signal(mutex)操作,从而使试图通过执行wait(mutex)操作而进入自己的临

界区的其他生产者和所有消费者进程全部进入阻塞状态,这样容易引起系统死锁。

若signal(mutex)和signal(full)互换位置后只是影响进程对临界资源的释放次序,而

不会引起系统死锁,因此可以互换位置。

26.试修改下面生产者-消费者问题解法中的错误:

答:producer: signal(mutex);

begin consumer item in nextc;

repeat until false;

…end

producer an item in nextp;

wait(mutex);

wait(full);

buffer(in):=nextp;

signal(mutex);

until false;

end

consumer:

begin

repeat

wait(mutex);

wait(empty);

nextc:=buffer(out);

out:=out+1;

27.试利用记录型信号量写出一个不会出现死锁的哲学家进餐问题的算法.

答:V ar chopstick:array[0,…,4] of semaphore;

所有信号量均被初始化为1,第i 位哲学家的活动可描述为:

Repeat

Wait(chopstick[i]);

Wait(. chopstick[(i+1) mod 5]);

Ea.t ;

Signal(chopstick[i]);

Signal(chopstick[(i+1) mod 5])

Ea.t ;

Think;

Until false;

22.银行家算法中出现以下资源分配,试问(1)该

Request(1,2,2,2)后,系统能否将资源分配给它

试问:(1)该状态是否安全?

(2)若进程P2提出请求Request(1,2,2,2)后,系统能否将资源分配给它?

答:(1)安全,因为存在安全序列{P0,P3,P1,P2,P4}

(2)系统能分配资源,分析如下。

①Request(1,2,2,2) <= Need2(2,3,5,6);

②Request(1,2,2,2) <= Available2(1,3,5,4)改成Available2(1,6,2,2);

③系统先假定可为P2分配资源,并修改Available2,Allocation2和Need2向量,

由此形成的资源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④再利用安全性算法检查此时系统是否安全。如下图

Process Work Need Allocation Work+Allocation Finish P0 1 6 2 2 0 0 1 2 0 0 3 2 1 6 5 4 true

P3 1 6 5 4 0 6 5 2 0 3 3 2 1 9 8 6 true

P1 1 9 8 6 1 7 5 0 1 0 0 0 2 9 8 6 true

P2 2 9 8 6 2 3 5 6 1 3 5 4 3 12 13 10 true

P4 3 12 13 10 0 6 5 6 0 0 1 4 3 12 14 14 true

由此进行的安全性检查得知,可以找到一个安全序列{P0,P3,P1,P2,P4}。

26.在一个请求分页系统中,采用LRU 页面置换算法时,假如一个作业的页面走向为4 , 3 , 2 ,1 , 4 , 3 , 5 , 4 ,3 , 2 , 1 ,5 ,当分配给该作业的物理块数M分别为3和4时,

试计算访问过程中所发生的缺页次数和缺页率? 比较所得结果?

23.磁盘访问时间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时间应如何计算?

答:磁盘访问时间由寻道时间Ts、旋转延迟时间Tr、传输时间Tt 三部分组成。

(1)Ts 是启动磁臂时间s 与磁头移动n条磁道的时间和,即Ts = m ×n + s。

(2)Tr是指定扇区移动到磁头下面所经历的时间。硬盘15000r/min时Tr为2ms;软盘300或600r/min时Tr为50~100ms。

(3)Tt 是指数据从磁盘读出或向磁盘写入经历的时间。Tt 的大小与每次读/写的字节数b 和旋转速度有关:Tt = b/rN。

24.目前常用的磁盘调度算法有哪几种?每种算法优先考虑的问题是什么?

答:目前常用的磁盘调度算法有先来先服务、最短寻道时间优先及扫描等算法。

(1) 先来先服务算法优先考虑进程请求访问磁盘的先后次序;

(2) 最短寻道时间优先算法优先考虑要求访问的磁道与当前磁头所在磁道距离是否最近;

(3) 扫描算法考虑欲访问的磁道与当前磁道间的距离,更优先考虑磁头当前的移动方向。

10.在MS-DOS中有两个文件A 和B,A占用11、12、16和14 四个盘块;B 占用13、18和20三个盘块。试画出在文件A和B中各盘块间的链接情况及FAT的情况。

答:如下图所示

14.在UNIX 中,如果一个盘块的大小为1KB,每个盘块号占4个字节,即每块可放256

个地址。

请转换下列文件的字节偏移量为物理地址。

⑴9999;⑵18000;⑶420000

答:首先将逻辑文件的字节偏移量转换为逻辑块号和块内偏移量,就是将[字节偏移量]/[盘块大小],商为逻辑块号,余数是块内偏移量。在FCB中,第0-9个地址为直接地址,第10个为一次间接地址,第11个地址为二次间接地址,第12个地址为三次间接地址。

再将文件的逻辑块号转换为物理块号。使用多重索引结构,在索引节点中根据逻辑块号

通过直接索引或间接索引找到对应的物理块号。

(1)9999/1024=9 余783,则逻辑块号为9,直接索引第9个地址得到物理块号,块内偏移地址为783。

(2)18000/1024=17余592,则逻辑块号为10<17<10+256,通过一次间接索引在第10个地址可得到物理块号,块内偏移地址为592。

(3)420000/1024=410 余160,则逻辑块号为10+256<410,通过二次间接索引在第11个地址可得到一次间址,再由此得到二次间址,再找到物理块号,其块内偏移地址160。23.有一计算机系统利用图6-33 所示的位示图来管理空闲盘块。盘块的大小为1KB,现

要为某文件分配量个盘块,试说明盘块的具体分配过程。

答:分配量个盘块的过程如下:

⑴顺序扫描位示图,从中找到第一个值为0的二进制位,得到行号i=3,列号j=3。

⑵将找到的二进制位转换成对应盘块号。盘块号为:b=(3-1)*16+3=35;

⑶修改位示图,令map[3,3]=1,并将该盘块分配出去。

类似地,可使用相同的方法找到第二个值为0的二进制位,得到行号i=4,列号j=7,其对应的盘块号为55,令map[i,j]=1,并将该盘块分配出去。

24.某操作系统磁盘文件空间共500块,若用字长为32位的位示图管理磁盘空间,试问:(1)位示图需要多少字?

(2)第i字第j位对应的块号是多少?

(3)给出申请/归还一块的工作流程。

答:(1)位示图需要的字数计算:INT(500/32)=16 个字。

(2)块号b=(i-1)*32+j

(3)申请的过程:顺序扫描位示图、找到空闲块并分配、修改位示图map[i,j]=1。

归还的过程:找到回收盘块在位示图中的行和列,修改位示图map[i,j]=0。

操作系统计算题答案

1.设某进程所需要的服务时间t=k ?q,k 为时间的个数,q 为时间长度且为常数.当t 为一定值时,令q →0,则有k →∞.从而服务时间为t 的进程的响应时间T 是t 的连续函数.对应于时间片调度方式RR,先来先服务方式FCFS 和线性优先级调度方式SRR,其响应时间函数分别为: T rr (t)=()λμμ-?t T fc (t)=()λμ-1 T sr (t)= ()()() '11 λμμλμ-?-- -t 其中' λ=( )λ?-a b 1=r λ? 取(μλ,)=(50,100),分别改变r 的值,计算 T rr (t), T fc (t)和 T sr (t),并画出其时间变化 图. 2.对实时系统的频率单调调度算法,对于由3个周期组成的实时任务序列,设每个周期为 T i (i=1,2,3),其相应任务的执行时间为 C i (i=1,2,3).计算说明当进程执行时间与周期比 之和为0.7时,能否保证用户所要求的时限(32=1.266). 3.有5个批处理作业(A,B,C,D,E)几乎同时到达一个计算中心,估计运行时间分别为2,4,6,8,10分钟,它们的优先数分别为1,2,3,4,5(数值小的优先级低),在使用最高优先级优先调度算法时,计算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 解答: 1.对(,λμ)=(50,100) T rr (t)=t,T fc (t)=1/50,T sr (t)=1/50-(1-100t)/(100-50t) 0r →时,T sr (t)→1/100+t 1r →时, T sr (t)→2t 图象如下: 只有T sr (t)受r 值影响,且r 值增大,T sr (t)的斜率增大,y 截距由1/100趋向0,服务时间也增加。 题目: 4.假定某页式管理系统,主存为64KB,分成16块,块号为0,1,2,3,4,K K ,15,设某作业有4

操作系统习题答案整理

内存 1通常情况下,在下列存储管理方式中,()支持多道程序设计、管理最简单,但存储碎片多;()使内存碎片尽可能少,而且使内存利用率最高。 Ⅰ.段式;Ⅱ.页式;Ⅲ.段页式;Ⅳ.固定分区;Ⅴ.可变分区 正确答案:Ⅳ;Ⅰ 2为使虚存系统有效地发挥其预期的作用,所运行的程序应具有的特性是()。 正确答案:该程序应具有较好的局部性(Locality) 3提高内存利用率主要是通过内存分配功能实现的,内存分配的基本任务是为每道程序()。使每道程序能在不受干扰的环境下运行,主要是通过()功能实现的。 Ⅰ.分配内存;Ⅱ.内存保护;Ⅲ.地址映射;Ⅳ.对换;Ⅴ.内存扩充;Ⅵ.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变换;Ⅶ.内存到外存间交换;Ⅷ.允许用户程序的地址空间大于内存空间。 正确答案:Ⅰ;Ⅱ 4适合多道程序运行的存储管理中,存储保护是 正确答案:为了防止各道作业相互干扰 5下面哪种内存管理方法有利于程序的动态链接() 正确答案:分段存储管理 6在请求分页系统的页表增加了若干项,其中状态位供()参考。 正确答案:程序访问 7从下面关于请求分段存储管理的叙述中,选出一条正确的叙述()。 正确答案:分段的尺寸受内存空间的限制,但作业总的尺寸不受内存空间的限制 8虚拟存储器的特征是基于()。 正确答案:局部性原理 9实现虚拟存储器最关键的技术是()。 正确答案:请求调页(段) 10“抖动”现象的发生是由()引起的。 正确答案:置换算法选择不当 11 在请求分页系统的页表增加了若干项,其中修改位供()参考。 正确答案:换出页面 12 虚拟存储器是正确答案:程序访问比内存更大的地址空间 13测得某个请求调页的计算机系统部分状态数据为:CPU利用率20%,用于对换空间的硬盘的利用率%,其他设备的利用率5%。由此断定系统出现异常。此种情况下()能提高CPU的利用率。 正确答案:减少运行的进程数 14在请求调页系统中,若逻辑地址中的页号超过页表控制寄存器中的页表长度,则会引起()。 正确答案:越界中断 15 测得某个请求调页的计算机系统部分状态数据为:CPU利用率20%,用于对换空间的硬盘的利用率%,其他设备的利用率5%。由此断定系统出现异常。此种情况下()能提高CPU的利用率。 正确答案:加内存条,增加物理空间容量 16 对外存对换区的管理应以()为主要目标,对外存文件区的管理应以()为主要目标。 Ⅰ.提高系统吞吐量;Ⅱ.提高存储空间的利用率;Ⅲ.降低存储费用;Ⅳ.提高换入换出速度。 正确答案:Ⅳ;Ⅱ 17 在请求调页系统中,若所需的页不在内存中,则会引起()。 正确答案:缺页中断 18 虚拟存储器一般都引入关联存储器技术,关联存储器是 正确答案:按内容寻址 19 在请求分页系统的页表增加了若干项,其中访问位供()参考。 正确答案:置换算法 20 在动态分区式内存管理中,倾向于优先使用低址部分空闲区的算法是();能使内存空间中空闲区分布得较均匀的算法是();每次分配时,把既能满足要求,又是最小的空闲区分配给进程的算法是()。 Ⅰ.最佳适应算法;Ⅱ.最坏适应算法;Ⅲ.首次适应算法;Ⅳ.循环首次适应算法(即Next fit)。 正确答案:Ⅲ;Ⅳ;Ⅰ

税收筹划计算题(小抄)

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 可以抵扣的情况 1、从销售方取得的专用发票上注明的、按购进价格和适用税率计算的进项税额; 2、进口货物从海关取得的完税凭证上注明的、按组成计税价格和适用税率计算的进项税额; 3、企业购置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可凭购货所取得的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从增值税销项税中抵扣; 4、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向农业生产者购进的免税农产品,或者向小规模纳税人购买的农产品,准予按照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进项税额; 5、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外购、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而支付的运输费用,按运输结算单上注明的运费金额,按7%的扣除率抵扣进项税,但随同运费支付的装卸费、保险费等其他杂费则不得抵扣; 6、生产企业一般纳税人购入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的免税废旧物资,可按发票金额抵扣10%。 不得抵扣的情况 1、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2、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 3、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4、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纳税人自用消费品; 5、第1-4项规定的货物的运输费用和销售免税货物的运输费用; 6、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未按照规定取得并保存增值税扣税凭证的。 运费结构与税负的关系 企业发生的运费的=对于一般纳税人自营车辆来说,运输工具耗用的油料、配件及正常修理费支出等项目,可以抵扣17%的增值税(索取专用发票扣税)。假设运费价格中的可扣税物耗的比率为R(不含税价,下同),则相应的增值税抵扣率就等于17%×R。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思考运费扣税问题:若企业不拥有自营车辆,而是外购,在运费扣税时,按现行政策规定可抵扣7%的进项税额,同时,这笔运费在收取方还应按规定缴纳3%的营业税。这样,收支双方一抵一缴后,从国家税收总量上看,国家治减少4%(即7%-3%)的税收收入,即运费总算起来只有4%的抵扣率。 假设上述两种情况的抵扣率相等时,就可以求出R之值。即:

第二章 操作系统进程(练习题标准答案)

第二章操作系统进程(练习题答案)

————————————————————————————————作者:————————————————————————————————日期: 2

第二章进程管理 1.操作系统主要是对计算机系统全部 (1) 进行管理,以方便用户、提高计算机使 用效率的一种系统软件。它的主要功能有: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 (2) 管 理和设备管理等。Windows和Unix是最常用的两类操作系统。前者是一个具有图形界面的 窗口式的 (3) 系统软件,后者是一个基本上采用 (4) 语言编制而成的 的系统软件。在 (5) 操作系统控制下,计算机能及时处理由过程控制反馈的信息 并作出响应。 供选答案: (1): A. 应用软件 B. 系统软硬件 C. 资源 D. 设备 (2): A. 数据 B. 作业 C. 中断 D. I/O (3): A. 分时 B. 多任务 C. 多用户 D. 实时 (4): A. PASCAL B. 宏 C. 汇编 D. C (5): A. 网络 B. 分时 C. 批处理 D. 实时 答案:CBBDD 2.操作系统是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的 (1) 系统软件,是 (2) 的接口。 在处理机管理中,进程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由程序块、 (3) 和数据块三部 分组成,它有3种基本状态,不可能发生的状态转换是 (4) 。 虚拟存储器的作用是允许程序直接访问比内存更大的地址空间,它通常使用 (5) 作为它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供选答案: (1): A. 输入和输出 B. 键盘操作 C. 管理和控制 D. 汇编和执行 (2): A. 软件和硬件 B. 主机和外设 C. 高级语言和机器语言 D. 用户和计算机 (3): A. 进程控制块 B. 作业控制块 C. 文件控制块 D. 设备控制块 (4): A. 运行态转换为就绪态 B. 就绪态转换为运行态 C. 运行态转换为等待态 D. 等待态转换为运行态 (5): A. 软盘 B. 硬盘 C. CDROM D. 寄存器 答案:CDADB 3.在计算机系统中,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进入内存并运行,这种方法称为 D。 A. Spodling技术 B. 虚拟存储技术 C. 缓冲技术 D.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 4.分时系统追求的目标是 C。 A. 高吞吐率 B. 充分利用内存 C. 快速响应 D. 减少系统开销 5.引入多道程序的目的是 D。

中央电大经济数学基础 应用题和计算题 小抄

五、应用题(本题20分) 1.设生产某种产品q 个单位时的成本函数为:q q q C 625.0100)(2++=(万元), 求:(1)当10=q 时的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2)当产量q 为多少时,平均成本最小? 解:(1)总成本q q q C 625.0100)(2++=, 平均成本625.0100 )(++= q q q C , 边际成本65.0)(+='q q C . 所以,1851061025.0100)10(2=?+?+=C (万元), 5.1861025.010 100 )10(=+?+=C (万元) 116105.0)10(=+?='C . (万元) (2)令 025.0100 )(2=+-='q q C ,得20=q (20-=q 舍去). 因为20=q 是其在定义域内唯一驻点,且该问题确实存在最小值,所以当20=q 时, 平均成本最小. 2..某厂生产某种产品q 件时的总成本函数为201.0420)(q q q C ++=(元),单位销售价格为q p 01.014-=(元/件),问产量为多少时可使利润达到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解:成本为:201.0420)(q q q C ++= 收益为:2 01.014)(q q qp q R -== 利润为:2002.010)()()(2 --=-=q q q C q R q L q q L 04.010)(-=',令004.010)(=-='q q L 得,250=q 是惟一驻点,利润存在最 大值,所以当产量为250个单位时可使利润达到最大,且最大利润为12302025002.025010)250(2=-?-?=L (元) 。

操作系统复习题答案计算题

复习题答案 一、(1) (2)平均周转时间:(10+11+16)/3=12.33 (3)平均带权周转时间:(10/10+11/3+16/4)/3=2.89 二、10+5+10+10+5/10+5+5+10+10+10+10+5+5+10=50% 三、(1)先来先服务:平均周转时间为(3+7+9+12+12)/5=8.6 P1 P2 P3 P4 P5 (2)时间片轮转:平均周转时间为(4+16+13+14+7)/5=10.8 (3)剥夺式短进程优先,有两种情况: A:P1→P2→P3→P5→P4→P2 (3+18+4+9+2)/5=5.2 B:P1→P2→P3→P5→P2→P4 (3+13+4+14+2)/5=7.2 (4)剥夺式优先级:P1→P2→P3→P4→P5→P2 (3+18+4+7+7)/5=7.8 (5)非剥夺式优先级:P1→P2→P3→P4→P5 结果与先来先服务相同。 四、1、非抢占式优先级:因为作业到来的时间是按作业编号顺序进行的(即后面的作业依此比前一个作业迟到一个时间单位)。T=1时,只有作业一到达,不必分析优先级,作业一先进入运行态运行10个时间单位。T=10时,作业二、三、四、五陆续到达,其优先级分别为1、3、4、2,按优先级高低陆续进入运行态的是:作业四、作业三、作业五、作业二。

2、时间片轮转:清注意:到达时间差一个单位。 (1)在第一秒内(T=0~1S),A进入运行态, ①运行态:A 就绪队列:无,因到达时间差一个单位,其它作业均未到达。 在第一秒末(T=1S),B到达进入就绪队列,A进入就绪队列,B由就绪转入运行; ②运行态:B 就绪队列:A,因到达时间差一个单位,其它作业均未到达。 (2)在第二秒内(T=1~2S),B运行;A就绪。 第二秒末(T=2S)C才到达,进入就绪队列;此时就绪队列中顺序为:A、C;因为队首A 由就绪转入运行,B运行时间为1,所以时间片结束时,作业完成,退出系统;此时各队列如下: ③运行态:A 就绪队列:C (3)在第三秒内(T=2~3S),A运行,此时就绪队列中仅为:C; 在第三秒末(T=3S)D才到达,进入就绪队列;同时A由运行转入就绪;C进入运行;此时就绪队列中顺序为:D、A。 ④运行态:C 就绪队列:D、A (4)在第四秒内(T=3~4S),C运行,此时就绪队列中顺序为:D、A; 第四秒末(T=3S)同时E到达,进入就绪队列,同时C由运行转入就绪;D进入运行;此时就绪队列中顺序为:A、E、C。此时各个作业已经分别陆续到达。 ⑤运行态:D 就绪队列:A、E、C (5)在第五秒内(T=4~5S),D运行,此时就绪队列中顺序为:A、E、C; 第五秒末(T=5S)D运行时间仅为1,所以时间片结束时,作业完成,退出系统同时A转入运行;此时就绪队列中顺序为:E、C。 ⑥运行态:A 就绪队列:E、C (6)在第六秒内(T=5~6S),A运行,此时就绪队列中顺序为:E、C; 第六秒末(T=6S)A时间片结束时,转入就绪队列尾,同时E转入运行;此时就绪队列中顺序为:C、A。 ⑦运行态:E 就绪队列:C、A 以后E、C、A循环转入运行态、就绪态。并且根据所需运行时间陆续退出。按照进入运行态的顺序,如下图所示。

操作系统例题汇总

1.2例题精选 例如何理解虚拟机的概念? 解:一台仅靠由硬件组成的计算机一般被称为裸机,不易使用。操作系统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了许多服务,从而把一台难于使用的裸机改造成了功能更强大、使用更方便的计算机系统,这种计算机系统称为虚拟机。所谓虚拟,是指把一个物理上的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前者是实际存在的,而后者是虚的,只是用户的一种感觉。在单CPU的计算机系统中能同时运行多道程序,好像每个程序都独享一个CPU,这就是虚拟。在构造操作系统时,把操作系统分成若干层,每层完成特定的功能,从而形成一个虚拟机。下层的虚拟机为上层的虚拟机提供服务,这样逐次扩充以完成操作系统的功能。 讨论“虚拟”的概念体现在操作系统的方方面面。例如,虚拟存储器,使一台只有4MB内存的计算机可以运行总容量远远超过4 MB的程序;虚拟外设,能够使多个用户同时访问该外设等。 例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它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解: 所谓多道程序设计是指把一个以上的程序存放在内存中,并且同时处于运行状态,这些程序共享CPU和其他计算机资源。其主要优点是: (1)CPU的利用率高:在单道程序环境下,程序独占计算机资源,当程序等待I/O操作时CPU空闲,造成CPU资源的浪费。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多个程序共享计算机资源,当某个程序等待 I/O操作时,CPU可以执行其他程序,这大大地提高了CPU的利用率。 (2)设备利用率高: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内存和外设也由多个程序共享,无疑也会提高内存和外设的利用率。 (3)系统吞吐量大:在多道程序环境下,资源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减少了程序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 讨论多道程序在计算机中并发地运行是现代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特征。早期的单道批处理系统与人工操作相比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但系统中仍有较多的空闲资源,系统的性能较差。多遭批处理系统虽有很多优点,但这种系统交互能力差,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长。多道程序处理系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多个程序合理、有序地共事处理机、内存、外设等资源。 例1.3 A, B两个程序,程序 A按顺序使用CPU 10 S,使用设备甲 5 S,使用 CPU 5 S,使用设备乙 10 S,最后使用 CPU 10 S。程序 B按顺序使用设备甲 10 S,使用 CPU 10 S,使用设备乙5S,使用CPU 5S,使用设备乙 10S。(忽略调度程序执行时间)试问: (1)在顺序环境下执行程序A和程序B,CPU的利用率是多少? (2)在多道程序环境下, CPU的利用率是多少? 解(1)程序A和程序B顺序执行时,程序A执行完毕,程序B才开始执行。两个程序共耗时80S,其中占用CPU时间为40S,顺序执行时CPU的利用率为50%。 (2)在多道程序环境下,两个程序并发执行,其执行情况如图所示。可以看出,两个程序共耗时45S,其中占用CPU时间为40S,故此时CPU的利用率为40/45=%。 讨论 (1)在单道程序环境下,程序顺序执行,CPU被一道程序独占,即使CPU空闲,其他程序也不能使用,所以 CPU的利用率低。 (2)在多道程序环境下,若干个程序宏观上同时执行,微观上交替执行。当其中一个程序由于某种原因(例如进行1/O操作)而不能占用CPU时,其他程序就可以占用CPU,提高了CPU的利用率。

2019年电大西方经济学考试计算题汇总附答案

2019年电大西方经济学考试计算题汇总附 答案 电大西方经济学试卷小抄计算题汇总 1.假定某厂商只有一种可变要素劳动L ,产出一种产品Q ,固定成本为既定,短期生产函数Q= -0.1L 3+6L 2+12L ,求: (1) 劳动的平均产量AP 为最大值时的劳动人数 (2) 劳动的边际产量MP 为最大值时的劳动人数 (3) 平均可变成本极小值时的产量 解:(1)因为:生产函数Q= -0.1L 3+6L 2+12L 所以:平均产量AP=Q/L= - 0.1L 2+6L+12 对平均产量求导,得:- 0.2L+6 令平均产量为零,此时劳动人数为平均产量为最大。 L=30 (2)因为:生产函数Q= -0.1L 3+6L 2+12L 所以:边际产量MP= - 0.3L 2+12L+12 对边际产量求导,得:- 0.6L+12 令边际产量为零,此时劳动人数为边际产量为最大。 L=20 (3)因为: 平均产量最大时,也就是平均可变成本最小,而平均产量最大时L=30,所以把L=30 代 入Q= -0.1L 3+6L 2 +12L ,平均成本极小值时的产量应为:Q=3060,即平均可变成本最小时的产量为3060. 1.已知:某国流通中的现金为5000亿美元,货币乘数为6,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为700亿美元,试求: 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M1) 解: 34200 570065700700500010=?=?==+=+=h m h M K M RE M M 2.Q=6750 – 50P ,总成本函数为TC=12000+0.025Q 2。 求(1)利润最大的产量和价格? (2)最大利润是多少? 解:(1)因为:TC=12000+0.025Q 2 ,所以MC = 0.05 Q 又因为:Q=6750 – 50P ,所以TR=P ·Q=135Q - (1/50)Q 2 MR=135- (1/25)Q 因为利润最大化原则是MR=MC 所以0.05 Q=135- (1/25)Q Q=1500 P=105 (2)最大利润=TR-TC=89250 3.已知生产函数Q=LK ,当Q=10时,P L = 4,P K = 1 求:(1)厂商最佳生产要素组合时资本和劳动的数量是多少? (2)最小成本是多少? 解:(1)因为Q=LK, 所以MP K = L MP L =K 又因为;生产者均衡的条件是MP K / MP L =P K /P L 将Q=10 ,P L = 4,P K = 1 代入MP K / MP L =P K /P L 可得:K=4L 和10=KL 所以:L = 1.6,K=6.4 (2)最小成本=4·1.6+1·6.4=12.8。 4.已知:中行规定法定存款准备率为8%,原始存款为5000亿美元,假定银行没有超额准备金,求: 解: (1)存款乘数和派生存款。 625005.125000,5.1208 .01=?=?===e R e K M D K (2)如中行把法定存款准备率提高为12%,假定专业银行的存款总量不变,计算存款乘数和派生存款 43000 6.85000,6.812 .01=?=?===e R e K M D K (3)假定存款准备金仍为8%,原始存款减少4000亿美元,求存款乘数和派生存款

操作系统解答题练习

操作系统解答题练习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问答题练习 1、(3分)请列出操作系统所具有的功能中的三个功能。 参考答案: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用户界面 2、(3分)请列出用户界面的三个形式。 参考答案:命令界面,程序界面和图形界面 1、设进程的到达时间和完成进程所需的运行时间(服务时间)如上表所示。请用短进程非抢占式调度算法计算各进程的开始运行时间、结束运行时间,周转时间、和等待时间,并计算平均周转时间。 参考答案: 2、(3分)处理机调度算法的效果可以用周转时间和带权周转时间来度量。请说明这两者有什么异同 参考答案:两者都是从作业提交到完成的时间来度量算法的优劣。但后者考虑作业的等待时间对于作业本身的服务时间的相对影响因素,因此当作业的差异性很大时,评价更客观些。

3.在单道批处理系统中,下列三个作业采用先来先服务的调度算法和最高响应比优先算法进行调度,哪一种调度算法的性能较好请完成下表。 参考答案: 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 最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 综上所述,最高响应比调度算法性能较好。 4. 如果限制为两道的多道程序系统中,有4个作业进入系统,其进入系统时刻、估计运行时间为下图所示。系统采用SJF作业调度算法,采用SRTF进程调度算法,请填充下面表格。

参考答案: 5. 有一个4道作业的操作系统,若在一段时间内先后到达6个作业,其提交时刻和估计运行时间为下表所示: 系统采用剩余SJF调度算法,作业被调度进入系统后中途不会退出,但作业运行时可被剩余时间更短的作业所抢占。 (1)分别给出6个作业的执行时间序列,即开始执行时间、作业完成时间、作业周转时间。 (2)计算平均作业周转时间。 参考答案:

操作系统练习题_及答案解析

操作系统练习题 第一章引言 (一单项选择题 1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一种( 。A.应用软件 B.系统软件c.通用软件D.工具软件 2.操作系统目的是提供一个供其他程序执行的良好环境,因此它必须使计算机( A.使用方便 B.高效工作 C.合理使用资源 D.使用方便并高效工作 3.允许多个用户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 。A.分时操作系统 B.批处理单道系统 C.实时操作系统 D.批处理多道系统 4.下列系统中( 是实时系统。A.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 B.办公自动化系统 C.化学反应堆控制系统 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5.操作系统是一种系统软件,它( 。A.控制程序的执行 B.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 C.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 D.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和控制程序的执行 6.计算机系统把进行( 和控制程序执行的功能集中组成一种软件,称为操作系统 A.CPU管理 B.作业管理 C.资源管理 D.设备管理 7.批处理操作系统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效率,但( 。 A.不能自动选择作业执行 B.无法协调资源分配 c.不能缩短作业执行时间 D在作业执行时用户不能直接干预 8.分时操作系统适用于( 。A.控制生产流水线B.调试运行程序c.大量的数据处理D.多个计算机资源共享 9.在混合型操作系统中,“前台”作业往往是指( 。A.由批量单道系统控制的作业 B.由批量多道系统控制的作业 c.由分时系统控制的作业D.由实时系统控制的作业

10.在批处理兼分时的系统中,对( 应该及时响应,使用户满意。A.批量作业B.前台作业c.后台作业D.网络通信 11.实时操作系统对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它( 。A.十分注重系统资源的利用率B.不强调响应速度 c.不强求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D.不必向用户反馈信息 12.分布式操作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本质上的不同之处在于( 。A.实现各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B.共享网络个的资源 c.满足较大规模的应用 D.系统中若干台计算机相互协作完成同一任务 13.SPOOL技术用于( 。A.存储管理B.设备管理C.文件管理 D.作业管理 14.( 为用户分配主存空间,保护主存中的程序和数据不被破坏,提高主存空间的利用率。 A处理器管理 B.存储管理 c.文件管理 D.作业管理 (二填空题 1. 计算机系统是按用户要求接收和存储信息,自动进行_______并输出结果信息的系统。 2.计算机是由硬件系统和_______系统组成。 3.软件系统由各种_______和数据组成。 4.计算机系统把进行_______和控制程序执行的功能集中组成一种软件称为操作系统。 5.操作系统使用户合理_______,防止各用户间相互干扰。 6.使计算机系统使用方便和_______是操作系统的两个主要设计目标。 7.批处理操作系统、_______和实时操作系统是基本的操作系统。 8.用户要求计算机系统中进行处理的一个计算机问题称为_______。

操作系统第3章练习题

第3章处理机调度与死锁 典型例题解析 【例1】(1)3个进程共享4个同种类型的资源,每个进程最大需要2个资源,请问系统是否会因为竞争该资源而死锁?(2)n个进程共享m个同类资源,若每个进程都需要用该类资源,而且各进程对该类资源的最大需求量之和小于m+n。说明该系统不会因竞争该类资源而阻塞。(3)在(2)中,如果没有“每个进程都需要用该类资源”的限制,情况又会如何?(西北工业大学2000年考题) 答:(1)该系统不会因为竞争该类资源而死锁。因为,必有一个进程可获得2个资源,故能顺利完成,并释放出其所占用的2个资源给其他进程使用,使它们也顺利完成。 (2)用Max(i)表示第i个进程的最大资源需求量,need(i)表示第i个进程还需要的资源量,alloc(i)表示第i个进程已分配的资源量。由题中所给条件可知: need(i)>0(对所有的i) max(1)+…max(i)+…+max(n)

统计职业资格考试-单项题(小抄)

《江苏省统计管理条例》是由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属于(地方性统计法规) 《全国农业普查条例》属于:(统计行政法规)。 《统计法》的作用是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 《统计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的公布单位是(本部门)。 《统计法》第二十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统计资料的(保存、管理制度)。 《统计法》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统计法》规定,国家统计标准(由国家统计局,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共同制定)。 《统计法》规定,国家有计划地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推进(统计信息搜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技术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 《统计法》规定,国家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保障(统计调查擦用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和统计编码等的标准化) 《统计法》规定,国务院设立国家统计局,依法对全国的统计工作进行(组织领导和协调) 《统计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由本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布) 《统计法》规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统计资料的保存、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统计信息共享机制的机构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 《统计法》规定,制定统计调查项目应当同时制定该项目的(统计调查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属于(法律统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时间为(1983.12.08 )。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颁布的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最近一次的修订时间是(2009年6月27日) 2009年6月27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施行时间为( 2010.01.01 )。 2009年劳动工资报表的上报截止期限为2010年2月3日,在此之前,区统计局工作人员小王给自己负责的十家单位打电话,要求他们按时填报。此后,仍有三家单位到2月4日才上报。这三家单位的行为构成(迟报统计资料)。 按照统计法的要求,对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资料,统计人员在收集、审核、录入时,要保证二者之间的(一致性) 办理统计行政处罚案件的程序是(立案、调查、处理、结案) 办理统计违法案件时,最关键的工作阶段是(调查)。 保障统计工作的统一性,最关键的是要实行集中统一的(统计管理体制)。 被处罚单位在签收处罚决定书后,如果既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提起行政诉讼,并且拒不执行处罚决定的,查处机关有权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其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则审批单位是(国家统计局或者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查处统计违法案件,可以办理结案的是(行政处罚决定执行完毕的) 查处统计违法案件的程序是(立案、调查、处理、结案)。 处分的适用对象是(国家工作人员)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的统计机构和统计负责人在统计业务上的指导单位是(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可以受理行政诉讼的法院是(该统计机构所在的地基层人民法院) 对作为调查对象的个人,在重大国情国力普查活动中拒绝、阻碍统计调查,或者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普查资料的,对其责令改正并予以批评教育的单位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各级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计划,检查政策、计划执行情况,考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工作成绩,进行奖励和惩罚等需要使用统计资料的,依据的统计资料是(统计机构或统计负责人签署或者盖章的)。 给予较大数额罚款的统计行政处罚案件,应当事人要求,统计执法机构应当组织(听证) 给予较大数额罚款的统计行政处罚案件,应当事人要求,统计执法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根据《统计法》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设置统计工作岗位)。 根据《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统计执法检查机关实施某种处罚后,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这种处罚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2万元以上的罚款,对公民2千元以上的罚款)。 根据《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统计执法检查人员泄露在检查过程中知悉的被检查对象商业秘密和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并(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统计调查对象对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的是(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人员)。 根据统计法的规定,对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的统计违法行为实施罚款处罚的最高额度是(20万元) 关于部门统计工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必须设立专门的统计机构)。 广义的统计标准统一规范了指标涵义、计算方法、调查表式、统计编码和(分类目录)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应当依法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交接、归档等管理制度)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接受政府统计调查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国家统计局制定的《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属于(部门规章) 国家统计数据,以有关部门公布的为准,该部门是(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数据以什么部门公布的数据为准(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报备案的单位为(国务院)。 行为人没有任何客观事实根据,主观地编造统计数据或者统计资料并报送的行为属于(伪造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 经国务院批准的周期性的普查项目,其中每隔 5 年进行一次的是(经济普查)。 经国务院批准的周期性的普查项目,其中每隔5年进行一次的是(经济普查) 李某是某县统计局工作人员,因疏忽大意导致该县两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月报报表被焚毁。对李某的行为应给予(处分)。 民间统计机构接受境外组织、个人的委托、资助,组织实施的市场调查和社会调查属于(涉外统计调查) 某公司2010年2月份逾期未向市统计局报送劳动工资报表,市统计局遂向该单位发出了《统计报表催报通知单》,要求该单位在3日内补报。该单位在规定期限内补报了劳动工资报表,该单位的统计违法行为属于(迟报统计资料) 某公司2010年2月份逾期未向市统计局报送劳动工资报表,市统计局遂向该兽位发出了《统计报表催报通知单》,要求该单位在3日内补报。该单位在规定期限内仍然没有报送劳动工资报表,该单位的统计违法行为属于(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 某国有企业董事长认为本单位统计人员提供的年度生产总值有误,便亲自动手修改,该行为属于(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某企业为掩盖超额发放工资问题,故意隐瞒部分工资项目,未在统计报表中计入,该企业行为属于(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 某企业为掩盖耗能情况,在上报2009年能源报表时,故意不提供确已消耗的汽油、柴油等数据,仅提供水、电消耗数据,该企业的行为属于(提供不完整统计资料)。 某县统计局联合县乡镇企业局对某工厂的统计违法行为作出处罚决定,该工厂不服,申请复议时,应负责管辖的单位是(该县人民政府)。 某县统计局联合县乡镇企业局对某企业的统计违法行为作出处罚决定,该企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时,应负责管辖的单位是(该县人民政府) 某县长认为县统计局提供的夏粮产量数据的来源有错误,便亲自动手修改了夏粮产量的统计数据,该县长的行为属于(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的行为)。 某乡镇统计员认为部分企业在填报统计报表时少报了营业收入,便直接手动修改,该统计员的行为属于(纂改统计资料行为) 某镇领导指使镇统计员虚报本年度工业总产出数据,并在统计监督检查期间拒绝配合检查。经查实后,统计部门可以(提请监察机关对涉案的镇领导人员给予处分)。 某镇为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指标,镇主要领导指使镇统计员虚报本年度工业总产出数据,并在统计局对其实施执法检查期间拒绝配合检查。经查实后,统计部门可以(提请纪检监察部门对涉案的镇领导人员给予处分)。 普查是指为了详细地了解某一方面的情况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商务部拟对大型家电卖场设立销售情况统计调查项目,审批机关是(国家统计局) 涉及国家的核心秘密,一旦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的统计资料的级别是(绝密级) 申请统计从业资格的人,必须具备(从事统计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或者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审批单位是(国家统计局) 省级以下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或者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审批单位是(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实施统计监督检查的主体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监察机关、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搜集、整理统计资料,应当以什么方式为基础?(周期性普查) 搜集、整理统计资料的基础和主体分别为(周期性普查;经常性抽样调查)。 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承办机关是(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实施机关是(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实施机关是(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实施机关是(省级统计局) 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属于(国务院设定的行政可以项目) 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属于行政许可项目,是法律赋予政府统计部门的义务和职责,是政府统计部门一项基础性的行政管理工作。决定设立该行政许可项目的是(国务院) 统计法第二十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统计资料的(保存、管理制度) 统计法第七条规定,统计调查对象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统计法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应当保密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 统计法规定,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 统计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 统计法律责任中,行为人对其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是(惩罚性的)。 统计法明确要求,统计调查对象不得(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的统计资料) 统计法明确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提供统计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统计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和罚款) 统计行政诉讼的受理机关是(人民法院) 统计行政诉讼是一种司法行为,主持机关是(人民法院) 统计行政诉讼中,对统计行政案件依法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机构是(人民法院)。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统计法规定,独立行使的职权为(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 统计监督检查的实施必须(按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 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应当出示工作证件的颁发部门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 统计人员应当对其搜集、审核、录入的统计资料与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资料的(一致性负责) 统计人员有权(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改正不真实的统计资料)。 统计人员在进行统计调查时,有权(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改正不真实、不准确的资料) 统计调查对象中,必须取得统计从业资格,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是(承担经常性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 统计调查对象中,必须缺德统计从业资格、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是(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调查任务的人员) 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机构应当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调查项目进行,作出予以批准的书面决定,并公布。审查时,应当审查调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 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机关应当审查调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 统计调查制度一经审批或者备案,即成为统计调查组织实施的法定依据,(非经批准,不得变更) 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可对外提供、泄露)。 统计违法行为是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并且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的适用对象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 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的适用对象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 统计执法机关在作出处罚决定前,可以不告知当事人的是(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人员) 统计执法中,被处罚单位在接到处罚通知书后,如果既不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又拒不执行的,由查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统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实事求是,不出假数)。 统计资料的密级和保密期限的变更,决定单位是(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 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人员应当负责其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操作系统 计算题

四、计算题 1.有以下三个作业,分别采用先来先服务和短作业优先作业调度算法。试问它们的平均周转时间各是什么?是否还可以给出一种更好的调度算法,使其平均周转时间优于这两种调度算法? 解:(1)采用先来先服务作业调度算法时的实施过程如下。 这时,作业的调度顺序是1→2→3。其平均周转时间为:(8 + 11.6 + 12)/ 3 = 10.53 (2)采用短作业优先作业调度算法时的实施过程如下。

这里要注意,在作业1运行完毕进行作业调度时,作业2和3都已经到达。由于是实行短作业优先作业调度算法,因此先调度作业3运行,最后调度作业2运行。所以,这时的作业调度顺序是1→3→2。其平均周转时间为:(8 + 8 + 12.6)/ 3 = 9.53 (3)还可以有更好的作业调度算法,使其平均周转时间优于这两种调度算法。例如,如果知道在作业1后面会来两个短作业,那么作业1到达后,先不投入运行。而是等所有作业到齐后,再按照短作业优先作业调度算法进行调度,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这时的作业调度顺序是3→2→1。其平均周转时间为:(1 + 5.6 + 14)/ 3 = 6.87 2.有一组作业,它们的到达时间和所需CPU时间如下所示,分别采用先来先服务和短作业优先作业调度算法,给出它们的调度顺序、作业周转时间以及平均周转时间。 解:(1)采用先来先服务作业调度算法时的实施过程如下:

这时,作业的调度顺序是1→2→3→4,其平均周转时间为:(70 + 60 + 60 + 45)/ 4 = 58.75 (2)采用短作业优先作业调度算法时的实施过程如下: 这时,作业的调度顺序是1→4→3→2,其平均周转时间为:(70 + 5 + 35 + 75)/ 4 = 46.25 三、简答题 1.对临界区的管理应遵循哪些基本准则? 答:为了合理利用临界资源,保证进程互斥地进入临界区,对临界区的管理应遵循以下准则: (1)空闲让进。当无进程处于临界区时,表明临界资源处于空闲状态,应允许一个请求进入临界区的进程立即进入自己的临界区,以有效地利用临界资源。 (2)忙则等待。当已有进程进入临界区时,表明临界资源正在被访问,因而其他试图进入临界区的进程必须等待,以保证对临界资源的互斥访问。 (3)有限等待。对要求访问临界资源的进程,应保证在有限时间内能进入自己的临界区,以免陷入“死等”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