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脑梗塞临床诊疗体会论文

外伤性脑梗塞临床诊疗体会论文
外伤性脑梗塞临床诊疗体会论文

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诊疗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脑梗塞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提高对外伤性脑梗塞(tci)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tci 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情况。结果 121例患者按gos结果分级,死亡31例(26%),死亡原因为脑疝引起中枢性脑干功能衰竭。植物状态18例(15%),重残23例(19%),中残30例(25%),良好19例(16%)。结论 tci发生机制复杂、并发症多,常引起比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预后差,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和早期综合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动态ct或mri检查可尽早发现外伤性脑梗塞,对tci的治疗以多种药物联合必要时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梗塞;诊断;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231 文章编号:

1004-7484(2013)-06-2999-02

颅脑损伤后可伴发多种并发症,tci是继发颅脑脑损害之一,特别是大面积脑梗塞会严重损害脑功能,导致病情恶化,预后变差,致死致残率较高[1]。本文就1998年1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21例tci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总结如下,进一步探讨tci的致病因素、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21例,男79例,女42例,年龄3-78岁,平均年龄41岁,均有颅脑损伤病史,包括道路交通事故伤87

(完整版)脑梗塞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法

脑梗塞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法 脑梗塞俗称“中风”或“脑卒中”。“中风”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即脑梗塞。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官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主要因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等,许多病人有家族史。多见于45-70岁中年老年人。近几年来明显增多,且向年轻化发展。脑梗塞是中老年人易发的病症,死亡率较高。约有60-70%的脑梗塞病人经抢救治疗后神志可恢复,但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以半身不遂(偏瘫)最多见。多发性脑梗塞后遗症并非不治之症,除了可靠治疗外,加强康复锻炼以加快恢复的速度和改善恢复的程度。脑梗塞是一种严重致残性疾患,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使90%的患者重新获得步行和自理生活的能力,其中30%的患者还能恢复一些较轻的工作。相反,不进行康复治疗者,上述两方面恢复的百分率相应的只有60%和5%。在病死率方面,康复组比不康复组也低12%。,因此,脑梗塞的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很重要。现将一些简单的康复训练告知如下: 1 主动活动尽量让脑梗塞患者做主动运动,肌肉的收缩为减轻水肿提供了很好的泵的作用。可让 患者在患肢上举位做一些活动,如手指的抓握活动、抓握木棒、拧毛巾等。 2 被动活动被动活动的动作应轻柔,以免引起疼痛或加剧疼痛。可让患者做健肢带动患肢做上举 运动,也可在无痛范围内做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的背屈、伸活动等,以保持患肢的关节正常活动范围。 注意预防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坐轮椅时,应确保患肢不垂于轮椅一侧,可将手置于轮椅扶手上或轮椅桌板上;应尽量避免在患手输液,避免过度牵拉手关节及意外的损伤。这样做不但可预防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即使在发生后也可防止病情加重,减轻残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保持良姿位所谓良姿位即抗痉挛的良好体位,患者除进行康复治疗训练外,其余时间均应保持 偏瘫肢体的良姿位。平卧位和患侧卧位时,应使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屈:健侧卧位时肩关节屈曲约90°,肘关节伸展,手握一毛巾卷,保持腕关节的背屈。良姿位可改善静脉回流,减轻手部的肿胀。 4 床上训练为站立和步行打基础。如:翻身,起坐,坐平衡三级训练,髋、膝、肩、踝等关节抗 痉挛训练以及双或单腿搭桥训练,然后坐立位转换到立位三级平衡训练,重点是重心向患侧移位的训练。 5 步行训练当患侧负重良好后,进行迈步训练及基本步行训练和实用步行训练,纠正患肢膝关节 不屈曲而使小腿外摆拖地动作:双上肢扶床边或周围固定物,双摆放与肩同宽,下肢膝关节屈曲做下蹲和起立练习,继而膝关节交替屈曲,髋关节交替斜上顶做脚尖不离地的踏步练习。本着助于运动到抗阻运动的训练程序,促进瘫侧肌力恢复,力争达到躯干四肢肌力平衡和对称。上肢练习也是从被动—助动—主动—负重的顺序进行,手指由粗大功能到精细功能,尽量使生活走向自理。 6 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根据ADL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自护方法,一般采取“替代护理”的方 法来照料病人,即病人在被动状态下,接受护理人员喂饭、漱口、更衣、移动等生活护理,而自我护理是通过耐心地引导、鼓励、帮助和训练患者,使患者主动参与ADL训练。脑卒中患者会有肢体功能障碍,不同程度影响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自我护理,使他们达到部分或全部自理,以利于回归社会,适应新生活。 7 语言的康复训练首先教会患者及家属运用数字(1~10)和简单的字重复训练。采用口形法向患 者示范口形,让其仔细观察每一个音的口形变化,纠正错误口形进行正确发音等训练。从简单数字、句子说起,再循序渐进地加深复杂的语句,鼓励其经常与家人进行语言交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患者完成单一的课题,增强患者的信心,逐步提高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脑梗死病例康复治疗方案

脑梗死病例康复治疗方案 一、一般情况 1.基本信息: 病历号:XXXXXXXX 姓名:王XX 性别:男年龄:73岁 职业:退休老干部爱好:健身手球、听歌、散步 2.病史: (1)既往史: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2型糖尿病、冠心病、慢淋等 多种病史。 (2)现病史:① 10月前突感左侧肢体乏力,伴头晕,查头颅MRI:右 侧基底节区腔隙灶。经治疗后患者肢体乏力进行性加重,直至左侧肢体活动受限,不能行走,伴口角歪斜、言语含糊,查头颅MR:右侧脑室旁急性脑梗死。② 2、3月余前出现双腿不自主抖动,下肢乏力,考虑不安腿综合征。 3.查体: 体温:36.5℃脉搏:85次/分 呼吸:20次/分血压:135/69mmHg 神清,精神可,步态不稳,伸舌偏左,左侧鼻唇沟变浅,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罗音,心率齐,未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水肿,双侧下肢直腿抬高实验50度

阴性,4字试验阴性。 二、康复评定 1.脑损害严重程度 NIHSS评分:3分意识:清晰 2.运动功能(左侧为麻痹侧) (1)肌力: (2)肌张力:改良Ashworth评分1级 (3)关节活动度(主动): (4)B runnstrom评分:上肢4期、手4期、下肢4期 (5)平衡功能:坐位平衡3级、立位平衡3级 (6)步态分析:左侧(麻痹侧)支撑相缩短,髋屈曲不充分,踝背屈 不充分,行走较缓慢,协调性略差 3.感觉功能正常 有疼痛,部位:肩部、上臂外侧,VAS评分:2分 4.认知能力:记忆力减退

5.辅助工具:手杖 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 总计:73分,生活基本自理,需部分帮助 三、主要康复问题 1.肌张力略高 2.肩关节外展、前屈、后伸活动受限 3.腕关节屈伸肌力较差、活动受限 4.手指抓握力不足、伸直受限 5.对指活动完成度有待提高 6.患腿负重能力有待提高 7.髋屈曲、踝背屈不充分 8.提高身体协调能力

一些医治脑梗塞的偏方

一些医治脑梗塞的偏方 脑梗塞是我们人体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对于不同的患者,脑梗塞的症状往往也是有所不同的,但是他们之间有着很多的共同点。脑梗塞患者的常见症状就是脑缺氧、呼吸困难、晕厥等等。其实脑梗塞的发病还和我们身体的另外一些疾病是有关系的。脑梗塞这种病给患者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所以患者们会在第一时间到医院治疗,而且还有很多患者朋友不满意医院的治疗而私下寻求一些医治脑梗塞的偏方。 脑梗塞的偏方一:西芹和红枣 红枣西芹茶,听名字大家就应该知道原料是什么了,就是我们经常可以在菜市场能买到的西芹菜,但是这个西芹菜只要杆子,不要叶子,然后选用比较大课的红枣,放在一起煮水,在煮的时候要选用砂锅或者紫砂壶等来炖,以免铁锅破坏红枣西芹茶的功效。然后每天三顿当日常饮水服用。 脑梗塞的偏方二:老黑木耳和鸡蛋 老黑木耳蒸蛋,在医学上黑木耳具有抗血脂,还能清除血栓等功效,尤其是对于人的大脑梗塞,或

者是脑动脉硬化等疾病有非常显着的功效,可以取一些比较老并且质地比较好的黑木耳,用冷水,一定要记住用冷水发,最好是发一夜为好,然后等到发好了,彭大了,和鸡蛋放在一起蒸着吃,也可以炒鸡蛋,甚至还可以做成木耳鸡蛋羹等等,效果都是很不错的。 脑梗塞的偏方三:野山楂或者山林果 野山楂或者山林果治疗脑梗塞偏方是民间用的最多的,也是效果最好的,因为山楂和山林果有降血脂,疏血管的功效,并且还可以增加人体的蛋白质,能够起到良好的化瘀通血通筋络的功效,选择山林果或者野山茶泡水,每天泡2次,早晚各一次,口渴的时候就拿来当水喝,既有效果,又很实用。 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一些比如野山楂或者西芹茶,并不是所有的脑梗塞患者都可以服用的,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在服用的时候一定不要掺加蜂蜜等,因为西芹与很多事物都有一定的相克效果,在服用的时候一定要多参考一些经验,也可以求助药剂师或者医生。 上面介绍的几种治疗脑梗塞的偏方主要就是食疗偏方,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食疗偏方应该是最好的,最没有顾虑的治疗脑梗塞的方法。但是这些食疗偏方

各个阶段的脑梗塞护理措施大全

各个阶段的脑梗塞护理措大全 脑梗塞护理措施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急性脑梗塞发作阶段,二是住院急救阶段,三是脑梗塞患者出院后回家康复防治阶段的护理。 一、脑梗塞急性发作时的护理措施 对轻型脑梗塞病人可让其平卧,头高30度左右,无论采取何种运输工具,应将病人尽可能在1-2小时内送至附近的市级医院,避免先到小医院因无相应的检查设备转院而耽误时间。重症病人最好拨叫120急救车,在等车时如病人已出现意识障碍、呕吐等症状,可将头侧向一边,以免呕吐物误吸入肺;应保持呼吸通畅。并且准备好充足的现金以免到医院后因资金不足而延误治疗。 二、在医院和医生的配合护理措施 1、脑梗塞偏瘫护理措施 脑梗塞病人多半肥胖、有些还合并有糖尿病,如今发生了偏瘫,局部神经营养障碍,压迫过久会引起皮肤破溃形成褥疮。一旦发生可能因感染发热而加重脑血管病,严重者还可引发败血症而致病人死亡。所以,家属在陪护时应注意定时给病人翻身、拍背,用温水将皮肤擦洗干净,并轻轻按摩被压过的部位,尤其是骨骼较突出的部位,如脊柱、骶尾部等。翻身的频率一般在 2小时左右。如果发现已有皮肤破溃要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及早处理。有大小便失禁的病人要勤换尿布,每次便后应用温水清洗干净,擦干并扑上爽身粉。 2、吞咽困难护理措施 脑梗塞急性发作期病人如果出现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的症状,则需要鼻饲饮食,即通过鼻孔将一根胶管插入胃内,将米汤、牛奶、菜汁等食物用注射器注入胃中,以保证足够的营养。同样可将口服药物从胃管中注入。注意所注入的食物及药物一定不能有大的颗粒,以免堵塞胃管。鼻饲在一定阶段是保证治疗的必须手段,直接关系到病人抢救的成败。有的病人和家属不愿接受胃管,让病人勉强吞咽,这样很危险,如果食物误吸入呼吸道,轻者引起肺部感染造成吸入性肺炎,重者可能因窒息而死亡。 3、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脑梗死病人起病相对较缓慢,起病时症状较轻,多数不会有意识障碍。但病情可能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进行性加重。尽管医护人员采取了积极的治疗措施,有时也不能阻止病情进展。如果堵塞的血管较大,脑组织坏死的面积大,脑水肿明显时,病人可能逐渐出现嗜睡,即叫他能醒,不叫立即又入睡,严重者可进入昏迷。家属要注意观察病人瘫痪肢体力量是否逐渐变小甚至完全不能活动,精神状态如何,如发现病人嗜睡、精神萎靡,要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同时,对危重

外伤性脑梗塞26例临床分析

外伤性脑梗塞26例临床分析 自CT扫描应用于颅脑损伤的诊断以来,已发现一部分脑损伤病人早期出现脑梗塞,这类病 例大多伤情严重。本文就我院近8年来遇到的26例外伤后脑梗塞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结合有关文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男21例,女5例,年龄9~72岁,其中20岁以下9例。受伤方式:车祸16 例,跌坠伤7例,打击伤3例。梗塞症状出现时间:立即出现3例,1~24h出现6例,1~ 3d出现11例,4d以上出现2例,始终无症状4例。 1.2 临床表现无昏迷者12例,不同程度的持续意识障碍14例。按GCS评分:大于13分2例,9~12分3例,5~8分7例,小于4分2例。单侧或双侧瞳孔散大,脑疝形成8例,头 痛或呕吐17例,偏瘫12例,单瘫4例,中枢性面瘫4例,偏身感觉障碍2例,失语3例, 癫痫发作2例。 1.3 CT检查全组患者在伤后2小时至1周行CT检查和复查,单纯性梗塞4例,合并脑挫裂 伤9例,合并颅内血肿13例。26例患者共31个梗塞灶,位于基底节区20例,其他梗塞灶 分别位于额叶、颞叶、顶叶、枕叶、桥脑和小脑,多发梗塞3例。 2 结果 单纯非手术治疗13例,经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或同时去骨瓣减压配合非手术治疗13例。出院 时按GCS标准评价治疗结果:良好16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 3 讨论 3.1 发病机理 1.有人认为脑外伤后脑血管即发生痉挛,导致缺血改变而出现脑梗塞。也有人 经脑血管造影证实5%~57%外伤患者出现脑动脉痉挛。此外,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血管 活性物质增多,血管自身代谢障碍,造成血管炎性损伤,引起血管痉挛。2.外伤时机械性损 伤血管内膜,血管内膜与中层产生撕离、出血,形成壁内血肿或夹层动脉瘤,引起血管狭窄,导致脑梗塞。3.血管损伤释放组织凝血活酶,激活血浆凝血酶元转变为凝血酶,使血浆内纤 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促进血小板粘着、聚焦而形成血栓,导致脑梗塞[1]。4.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水肿使颅内压增高及脑灌注压降低,脑血流量减少,同时脑血管受压拉长扭曲、痉挛收缩致供血区缺血,引起脑梗塞[2]。5.儿童脑血管纤细,轻微损伤即可致血管移位、扭 曲拉长、痉挛至闭塞。故外伤后脑梗塞在儿童更常见。本组病例与此相符。6.梗塞灶易发生 在基底节区,因基底节区的豆纹动脉、穿支动脉和前脉络膜动脉远离大动脉主干,走行长而 迂回,部分与大动脉干呈直角分支,属终末动脉,很少有吻合支,来自颈内动脉的微栓子, 易于在此处发生梗塞[3]。7.外伤后脑缺血和出血能启动催化自由基反应增强,引起脂质过氧 化损害,使细胞通透性改变,细胞内环境紊乱,能量合成障碍,亦可导致微血管内凝血,加 重了原有缺血缺氧,造成细胞广泛死亡和组织溶解至脑梗塞[4]。8.CT检查可得到可靠的诊断 依据。 3.2 治疗与预后本病治疗视病情而定,对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合并大面积脑梗塞,颅压高症 状明显,甚至脑疝形成者,应立即行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术后使用脱水降颅压药,合 理应用激素、钙离子拮抗剂、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对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可选择性 应用小剂量抗凝治疗或给予高压氧治疗。有适应症者,亦可选择血管重建术[5]。笔者认为提 高对外伤后脑梗塞的认识,及时作出诊断并积极进行相应的治疗,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脑梗塞的康复治疗原则

脑梗塞的康复治疗原则 脑梗塞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使90%的患者重新获得步行和自理生活的能力,其中30%的患者还能恢复一些较轻的工作。相反,不进行康复治疗者,上述两方面恢复的百分率相应的只有60%和5%。在病死率方面,康复组比不康复组也低12%。,因此,康复治疗对脑梗塞患者很重要。本期专家观点特邀胥方元主任,为您详述脑梗塞的康复治疗原则。 脑梗死患者只要神智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 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 脑梗塞康复实质是“学习、锻炼、再锻炼、再学习”,要求患者理解并积极投入。在急性期,康复运动主要是抑制异常的原始反射活动,重建正常运动模式,其次才是加强肌肉力量的训练。 脑梗死的特点是“障碍与疾病共存”,采取个体化的方案,循序渐进。除运动康复外,尚应注意言语、认知、心理、职业与社会等的康复。已证实一些药物,如溴隐亭等对肢体运动和言语功能的恢复作用明显,巴氯芬对抑制痉挛状态有效,由小剂量开始,可选择应用。可乐定、哌唑嗪、苯妥英钠、安定、苯巴比妥、氟哌啶醇对急性期的运动产生不利影响,故应少用或不用。 严密观察脑梗死患者有无抑郁、焦虑,它们会严重地影响康复进行和功效。要重视社区及家庭康复的重要性。 脑梗塞的康复治疗 一、主动活动: 尽量让患者做主动运动,肌肉的收缩为减轻水肿提供了很好的泵的作用。可让患者在患肢上举位做一些活动,如手指的抓握活动、抓握木棒、拧毛巾等。 二、床上训练: 为站立和步行打基矗如:翻身,起坐,坐平衡三级训练,髋、膝、肩、踝等关节抗痉挛训练以及双或单腿搭桥训练,然后坐立位转换到立位三级平衡训练,重点是重心向患侧移位的训练。 三、保持良姿位: 所谓良姿位即抗痉挛的良好体位,患者除进行康复治疗训练外,其余时间均应保持偏瘫肢体的良姿位。平卧位和患侧卧位时,应使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屈;健侧卧位时肩关节屈曲约90°,肘关节伸展,手握一毛巾卷,保持腕关节的背屈。良姿位可改善静脉回流,减轻手部的肿胀。 四、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根据ADL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自护方法,一般采劝替代护理”的方法来照料病人,即病人在被动状态下,接受护理人员喂饭、漱口、更衣、移动等生活护理,而自我护理是通过耐心地引导、鼓励、帮助和训练患者,使患者主动参与ADL训练。脑卒中患者会有肢体功能障碍,不同程度影响到日常生活能力,

脑血栓的治疗方法

脑血栓的治疗方法 1、改善脑部血循环 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以图缩小梗塞面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川芎嗪等药,每日1~2次,静滴液量250~500毫升,连用7~10天。有头痛、恶心、呕吐或意识障碍者,可用20%甘露醇脱水治疗,每日2次,每次250毫升。 2、调节血压 控制高血脂,高血糖目的是控制发病的危险因素。但血压过高的不要降压太快;血压过低时适当给予提高。脑梗塞病人往往血糖高,对治疗不利,必须积极控制。 3、适当地活动 可以起到改善脑循环的作用,但有神志不清的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 4、溶血栓疗法 常用尿激酶、链激酶溶解血栓。溶栓治疗应早期应用的原因,是由于血栓形成的第1天内,富含水分,易溶解,这样见效快,疗程短,但要密切观察病情,以免引起脑出血的严重后果。 预防脑血栓方法 脑血栓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伴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疾病。 1、注意控制血压 将血压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但也注意不要将血压降得过低。因为低血压可引起脑供血不足,易导致脑血管栓塞。 2、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对于已有高血脂、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及有冠心病病史者,应长期预防治疗。 3、平时尽量不吸烟、不大量饮酒 4、定期检查 最好每半年检查1次胆固醇和血脂和颈动脉超声。 5、健康饮食 如肥胖者应限制主食的摄入量,控制体重;少吃或不吃动物脂肪和动物内脏,如肥肉、肥肠、肚,因这些食品含有很高的胆固醇及饱和的脂肪酸,容易加重动脉硬化;适当吃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鸭、鱼类、蛋类(少吃蛋黄)、豆制品,少吃猪、牛、羊肉,且以瘦肉为好;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如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西红柿、山楂等;富含维生素B6的豆制品、乳类、蛋类;富含维生素E的绿叶蔬菜、豆类等;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过咸,最好不吃咸菜。因为吃得过咸,容易引起高血压。 6、其他 避免劳累熬夜生气,保持大便通畅。劳累上火容易导致便秘,可进食苦瓜等食物,也可间断服用中成药。

急性脑梗最佳治疗时间

急性脑梗最佳治疗时间 急性脑梗发作的时候,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这时候往往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我们知道急性脑梗有一个治疗的最佳时间,如果耽误了治疗,常常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引起一定的后遗症问题,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这一个最佳的治疗时间一般是指六小时,如果能在六小时内及时进行治疗,会使危害降到最低。 ★急性脑梗最佳治疗时间 当脑梗塞发病的时候,如果是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会直接让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因此,在了解到自己患有脑梗塞的时候,首先就需要您了解一下脑梗塞最佳治疗时间,及时的采取治疗。 在脑梗塞急性发作期的6小时内,是得到最有效治疗的黄金时段。患者如果在这个时限内没有任何的急救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超过12小时的,绝大部分脑细胞都将由缺血发展到坏死。一旦脑细胞发生坏死,则是“不可逆”的,即不会再逆转为正常细胞,那么肢体的瘫痪和失语就不易恢复了。 ★6个小时

而在这6个小时内,最佳的脑梗塞治疗方式是溶栓治疗。如果患者不宜用溶栓治疗,也可依据自己病情选择其他药物进行治疗。但总体来说,疗效都不如溶栓治疗来得好。 经过急救的脑梗塞患者,只要神志清楚,没有任何发病状况,身体各生命体征平稳有序,就可在48小时后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 脑梗塞的治疗方案分为两期 分别是急性发作期和恢复康复期。急性发作期的脑梗塞治疗多采用输液模式。患者在昏迷或突发意外情况时,难以进行口服药的输送。而在这病情危急时刻,又急需药物控制。这个时候,只有选择静脉输液的迅速供给,才能发挥疗效,有利于病情稳定。 其实对于脑梗塞治疗的时候,不但要注意了解脑梗塞最佳治疗时间,在首期治疗之后的恢复阶段同样需要注意,脑梗塞的恢复阶段患者不但要注意积极的进行治疗,而且其家属要注意做好患者生活中上的护理,只有两者结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法医学鉴定分析

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法医学鉴定分析 发表时间:2018-06-25T13:08:48.74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4期作者:代瑶、吕晓芳 [导读] 分析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法医学鉴定要点 代瑶、吕晓芳 四川福森特司法鉴定所 610041 【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法医学鉴定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外伤性脑梗塞伤者的基础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症状、受损程度、因果关系。结果:26例伤者中有3例为重伤;7例进行工伤评残,4例一级伤残,2例二级伤残,1例七级伤残;18例伤者为道路交通事故评残,其中5例一级伤残,8例二级伤残,3例三级伤残,2例四级伤残;1例进行伤病关系评定,结果为直接因果关系。结论:外伤性脑梗塞的形成机制比较复杂,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受伤后对伤者进行CT和MRI检查对疾病的诊断和法医鉴定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外伤性脑梗塞;法医学;鉴定分析 外伤性脑梗塞是颅脑损伤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并不高,但死亡率和致残率非常高。随着近些年来检查方式的不断进步,外伤性脑梗塞的检出率逐渐增加。外伤性脑梗塞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原发脑损伤不相符的迟发型神经功能障碍,非常与病理性脑梗塞混淆,经常在临床法医学鉴定中引起争议。为了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法医鉴定要点,本文回顾性分析29例外伤性脑梗塞伤者的基础资料,先将结果做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9例外伤性脑梗塞伤者的基础资料,其中男性伤者21例,女性伤者8例。年龄6~65岁,平均年龄(39.6±8.6)岁。致伤原因:重物打击2例、交通事故20例、高处坠落7例。 1.2 研究方法 所有伤者进行CT检查,其中有4例伤者脑内血肿、8例伤者硬膜外血肿、7例伤者硬膜外血肿、10例伤者脑挫裂伤。有20例伤者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所有伤者首次CT检查时均未见脑梗塞影像学特征。随后进行动态CT检查在受伤后24~30h,有6例伤者出现脑梗塞病灶,受伤后31~72h有16例伤者出现脑梗塞病灶,受伤超过4d出现脑梗塞病灶的伤者7例。脑梗塞病灶位置:大脑半球9例,小脑2例,顶叶7例,脑干4例,枕叶4例,额颞叶3例。CT可见病灶为扇形或楔形低密度影,甚至半球大片低密度影,边界清晰,有21例伤者病灶直径超过20cm。 1.3 法医学检查表现 智力缺损5例、失语3例、偏瘫10例、植物状态4例、视觉障碍2例、运动障碍3例。 2 结果 所有伤者参照《人体重伤鉴定标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鉴定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进行评价。26例伤者中有3例为重伤;7例进行工伤评残,4例一级伤残,2例二级伤残,1例七级伤残;18例伤者为道路交通事故评残,其中5例一级伤残,8例二级伤残,3例三级伤残,2例四级伤残;1例进行伤病关系评定,结果为直接因果关系。见表1。 3 讨论 3.1 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 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也尚无明确的说法,普遍认为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笔者结合大量的文献总结[1],认为该病的发生主要有以下机制:①创伤性血栓:伤者在受伤,头部或颈部受到较大的外界作用力,容易造成颅内血管或颈部血管扭曲、牵拉,造成血管内膜断裂,粗糙的断裂面会产生附壁血栓,进而诱发脑梗塞。②局灶占位作用:由于脑外伤后,颅内高压会压迫脑组织,造成脑灌注量下降,严重时形成脑疝,脑组织受压后造成脑动脉扭曲、牵拉等,产生脑血管狭窄,出现动脉供血区血栓。③脑血管痉挛:根据相关调查发现,有5%~7%的脑外伤患者在受伤后会发生脑血管痉挛,尤其是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更为严重,可能会造成血管内膜损伤,造成附壁血栓,诱发脑梗塞。有学者认为[2],颅脑受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凝血块和血液动力学变化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压力会激活磷脂酶C,随后激活蛋白激酶C,而蛋白激酶C的异常激活会让血管平滑肌持续收缩,加重脑血管痉挛程度,严重时会诱发脑梗塞。国外学者曾经进行研究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会诱发脑梗塞,严重时还会造成患者发生脑功能障碍。④脑部微循环障碍:发生颅脑损伤后,临床会使用脱水、利尿剂等药物,同时限制液体的出入量,血液粘滞度增加,此时颅内压增加,脑灌注量明线下降,血液流速缓慢,造成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加速,逐渐形成血栓。血管活性物质失调会造成血管过度收缩和痉挛,脑血管微循环中的灌注量不断减少,严重时可能出现无再关注的现象,此时脑组织缺血程度加重,会形成脑梗塞及。⑤一氧化氮耗竭:颅脑受损后脑组织缺氧,会产生大

脑梗塞护理问题及措施(建议收藏)

P1急/慢性意识障碍与脑功能受损有关计划:意识障碍无进一步加重,逐渐恢复清醒 I1病情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脉搏、血压 I2休息与安全; I3保持呼吸道通畅; I4生活及饮食护理。 P2躯体活动障碍与脑病变及肢体瘫痪有关 计划:学会正确摆放肢体、躯体活动功能增强; I1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尊重患者、避免刺激患者; I2生活护理——指导和协助患者,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I3安全护理--防止患者摔伤、坠床,给予安全性保护; I4正确变换体位,定时翻身拍背; I5床头不宜过高,应以15°~30°为宜。 I61)早期康复干预:重要性、开始时间、训练内容 卒中单元(stroke unit, SU):指改善住院病人的医疗管理模式,专为卒中病人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康复,提高疗效的组织系统.将卒中的急救、治疗、护理及康复有机地融为一体,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文档交流 2)肢体功能康复 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软枕支持) 翻身(患侧卧位最重要)

重视患侧刺激 床上运动训练 Bobath握手 桥式运动 关节被动运动 起坐训练 恢复期康复训练(转移动作、坐位、站立、步行、平衡及ADL 训练) 综合康复治疗(针灸、理疗、按摩等) I7用药护理: 溶栓抗凝药:严格药物剂量,监测AT和APTT、观察有无皮肤及消化道出血倾向;观察有无并发颅内出血和栓子脱落引起的小栓塞。。。。。..文档交流 扩血管药尤其是尼莫地平等钙通道阻滞剂时,滴速应慢,同时应监测血压变化。 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环治疗时,可出现发热、皮疹甚至过敏性休克,应密切观察。 P3清理呼吸道无效与肺部感染、分泌物过多、意识障碍有关 计划:保持呼吸道通畅 I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通风2次,每15∽30分钟,并注意保暖. 保持室温在18∽22℃,湿度50%∽70%。。。.。..文档交流 I2、如果病人有痰鸣音,鼓励病人咳嗽,指导病人有效排痰的方法,

脑梗塞病人的护理要点及培训要点

脑梗塞病人的护理要点及培训要点 概念: 脑梗塞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而言。临床常见的主要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 常见护理要点及培训重点包括: 一、生活自理缺陷[相关因素] 偏瘫。意识障碍。体力不支,虚弱。认知障碍。[主要表现] 不能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进食、穿衣、修饰、沐浴、入厕和下床等。依赖心理增强。视力障碍,感知障碍。[护理目标] 病人卧床期间感到清洁舒适,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病人能进行自理活动,如梳头、洗脸、入厕、穿衣等。病人恢复到原来的日常生活自理水平。[护理措施] 协助病人完成自理活动,鼓励病人寻求帮助。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易拿取的地方,以方便病人随时取用。信号灯放在病人手边,听到铃声立即予以答复。恢复期鼓励病人独立完成生活自理活动,以增进病人自我照顾的能力和信心,以适应回归家庭和社会的需要,提高生存质量。卧床期间协助病人完成生活护理:穿衣/修饰自理缺陷:①指导病人穿衣时先穿患侧,后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后脱患侧。②鼓励病人穿较宽松柔软的衣服,使穿脱方便和穿着舒服。③穿不用系带的鞋。④给病人换衣裤时,注意用屏风遮挡,并可适当摇高床头,需要时帮助病人。卫生/沐浴自理缺陷:①帮助病人完成晨、晚间护理,协助病

人洗脸、刷牙、漱口、梳头、剪指(趾)甲。②洗澡时需有家属或陪护人员在场,给予适当的帮助。③必要时给予床上擦浴,关好门窗,调节室温。④出汗多时,及时擦洗,更换干净衣裤。入厕自理缺陷:①入厕时需有人陪护,给予必要的帮助。②手纸放在病人伸手可及之处,必要时帮助病人穿脱衣服。③入厕时注意安全,防止跌倒。④鼓励病人尽可能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⑤必要时给予便器,协助其在床上排便。进食自理缺陷:①保持进行食场所安静、清洁,进食时避免更换床单、清扫床单等护理活动。②给病人充足的进食时间,进食速度宜慢。③有吞咽困难的病人,宜进半流质饮食或流质饮食。④对不能由口进食的病人必要时给予鼻饲流质,并每天口腔护理 2 次。⑤尽可能鼓励病人用健侧手进食。[重点评价] 病人生活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床单位是否清洁、舒适。病人自理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能进行哪些自理活动。病人能否完全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二、清理呼吸道无效[相关因素] 1.肺部感染。2.分泌物过多。3.咳嗽无力或疲乏。意识障碍,认知障碍。[主要表现] 呼吸音粗,呼吸浅而快,伴有鼻翼煽动、三凹征。呼吸道分泌物多、咳嗽、咳痰。咳嗽无力,不能有效地咳出痰液。因呼吸困难,使用辅助呼吸机。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护理目标] 病人呼吸道通畅,表现为呼吸音清晰,呼吸正常并经治疗后能有效地咳出痰液。[护理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通风2 次,每次15∽30 分钟,并注意保暖。保持室温在18∽22∽,湿度50%∽70%。如果病

外伤性脑梗塞22例临床分析

外伤性脑梗塞22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12-28T13:35:18.4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0期供稿作者:袁军超宣浩钱黎亮朱成波韩世文翟笃春孙昊[导读]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 袁军超宣浩钱黎亮朱成波韩世文翟笃春孙昊 (宣城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安徽宣城 242000)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0095-02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科近5 年来收治的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资料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震荡伤2 例、脑干损伤1 例、脑挫裂伤4 例、颅内血肿11 例、脑疝4 例;开颅手术16例,内科治疗6例。结果出院后6个月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法(G 0S)评分:良好8例,中残4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3例。结论外伤性脑梗塞发生机制较复杂,预后差。应提早预防、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降低致残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关键词】颅脑损伤外伤性脑梗塞诊治 外伤性脑梗塞(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TCI)是指继发于创伤后,脑血管发生严重痉挛或闭塞,从而导致脑组织的缺血、梗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1]。发病率约0.05~1.6%[2]。好发于儿童及老年人。多继发于脑挫裂伤、脑内血肿、大面积脑水肿或脑疝等病变的占位效应压迫相应的血管使脑组织血管供血障碍所致。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外伤的早期症状所掩盖,如不及时诊治,将加重颅脑损伤,从而影响患者的病程及预后。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8~76岁,平均56岁。其致病原因:车祸16例,坠落摔跌4例,殴击及重物砸伤2例。梗塞症状出现时间:伤后首诊CT发现脑梗塞3例,24小时内复查CT发现者5例,第2~3天出现9例,4天以上出现5例。 1.2 临床表现:脑震荡2例、脑干损伤1例、脑挫裂伤4例、颅内血肿11例、脑疝4例;开颅手术16例,内科治疗6例;无明显意识障碍者4例,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者18例。本组病人按GCS评分>13分4例;9~12分5例;6~8分10例;3~5分3例。梗塞灶位于基底节10例,枕叶4例,颞顶叶4例,额叶2例,小脑1例,脑干1例。 1.3 治疗方法:根据CT扫描及脑损伤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患者的神志意识情况及CT显示中线及环池四脑室情况决定是否手术治疗。本组手术治疗16例,多以标准大骨瓣开颅脑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必要时同时行内减压术。保守治疗6例,保守治疗包括解痉扩血管,改善微循环,钙离子拮抗剂,脱水降低颅内压,氧自由基清除剂,营养神经等。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多者早期行腰穿放血性脑脊液或者腰大池间断引流;在肺部感染控制及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早期行高压氧康复治疗。 1.4 结果:随访19例,随访时间约6个月。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法(G0S)评分[3]:良好,成人能工作、学习8例;中残,生活能自理4例;重残,需他人照顾3例;植物生存,长期昏迷,呈去皮层或去脑强直状态4例;死亡3例。 2 讨论 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表现常常缺乏特异性,往往被外伤所致临床表现所掩盖而误诊[5]。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及动态影像学检查尤为重要。CT是诊断脑梗塞的传统方法,但在脑缺血区早期6~24h内只有少数病人出现边界不清的稍低密度灶,本组病例中伤后6h内发现梗塞灶只有3例。因此当首次CT检查为阴性,伤后发生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时;或受伤程度与神经系统体征不一致,用原发脑损伤不能解释,临床上要考虑到发生本病的可能,需进一步进行MRI普通扫描和Flair成像扫描,条件允许时可行CTA及MRA检查。 外伤性脑梗塞合并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甚至脑疝形成者应积极采用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术中要尽量清除挫伤坏死的脑组织及颅内血肿,充分减压,避免脑组织及血管过度受压,改善梗死灶周围的缺血区供血。对于颅内高压、弥漫性脑肿胀、大面积脑梗死病例应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式,标准大骨瓣减压可有效地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循环。外减压效果差时应果断行内减压。如术中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打开侧裂用生理盐水冲洗,以防脑血管痉挛。 单纯性脑梗死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在观察治疗过程中体会如下:(1)正确合理使用脱水剂及止血药,避免医源性血液高凝状态的发生,这样能有效地避免TCI的发生。(2)早期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伤后24~72h使用尼莫地平能防止细胞内钙超载,改善脑血流,持续降低颅内压且停药后无反跳现象发生,不加重颅内出血。(3)维持有效循环血量,纠正低血压,提高脑灌注压。主张按正常需要量补充液体和钠盐,避免脑低灌注发生,同时提高血钠浓度(在正常范围内)可提高血浆晶体渗透压,可改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4)脑保护剂的使用不能使坏死脑细胞复活,但对梗死区周围“缺血半暗带”有明显改善作用[6]。(5)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者,临床上主张早期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可有效预防外伤性脑梗死。酌情定期分次腰穿放血性脑脊液或行腰大池间断引流,有利于症状的改善和功能的恢复。(6)大面积外伤性脑梗死,治疗上应积极改善微循环,提高脑灌注,防止脑软化,必要时超早期可行溶栓治疗。(7)高压氧治疗:在肺部感染控制及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早期行高压氧康复治疗。(8)其他治疗:抗凝、扩容、解痉、后期功能锻炼等。 总之,外伤性脑梗塞后果严重,预后较差,我们应做到密切注意病人病情变化。一旦怀疑脑梗塞,应及时进行CT、MRI、CTA及MRA 等影像学检查。由于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情限制,早期多次CT复查是诊断脑梗塞的有效方法,做到提前预防、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降低致残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只达石.重型颅脑损伤救治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9-80. [2]赵卫忠,朱明霞,周祺等.急性颅脑损伤并发脑梗塞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12(10):620. [3]王忠诚.神经外科学p脚.2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09. [4]林伟峰.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治分析.海南医学,2007,18(5):99. [5]杨树旭,王义荣,朱先理,等.头部外伤性脑梗塞[J].浙江创伤杂志,2002.7:11. [6]杨生,李文华等.外伤性脑梗塞27例临床分析.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2):110-112.

脑梗塞的最佳治疗中药方剂

脑梗塞的最佳治疗中药方剂 脑梗塞的最佳治疗中药方剂! 治疗脑梗塞的中药方剂:血竭20克、全蝎10克,地龙20克,桂枝10克,红花各10克、柴胡20克,姜黄20克,升麻20克,桔梗20克,威灵仙10克,蔓荆子20克,川茸20克,菖莆30克,山甲20克,制川乌10克,甘草10克。每日1付,水煎分早.中.晚服。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 脑梗塞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喜食肥肉,许多病人有家族史。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一)脑梗塞的先兆症状 脑梗塞的病人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有的病人一觉醒来,发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吃东西掉饭粒,举不动筷子,这就是发生了脑梗塞,常使人猝不及防。只有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一过性眼前发黑,头晕或眩晕,恶心,血压波动(可以升高或偏低)等短暂脑缺血的症状。这些先兆症状一般很轻微,持续时间短暂,常常被人忽视。

(二)脑梗塞的临床表现: 梗塞的部位和梗塞面积有所不同,最容易出现的表现如下: (1)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2?2天内达到高峰。 (2)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 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 临床表现中的几种。 (3)脑CT检查的意义: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o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等病变。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病早期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 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 (4)有一种称为“腔隙性脑梗塞〃的疾病,病人可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因其他病而行脑CT检查发现此病,有的己属于陈旧性病灶。这种情况以老年人多见,病人常伴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腔隙性脑梗塞可以反复发作,有的病人最终发展为有症状的脑梗塞,有的病人病情稳定,多年不变。故对老年人“无症状性脑卒中〃应引起重视,在预防上持积极态度。 (三)脑梗塞食物: 芦笋:含有多种貳类化合物,芦丁、甘露聚糖、胆碱、叶酸等对

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法

?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法 ?脑梗是一种严重的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残率高、死亡率高、并发症多”的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45岁以上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居世界第一,我国脑梗总患病人数近1000万,每年新增病例大约130万,虽然预后比脑出血要好,但我国每年仍有150万人死于脑梗,即便是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幸存下来的有50%的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40%面临复发威胁,40%重残,有的偏瘫,肢体感觉丧失,肌肉萎缩,难以行动,有的口眼歪斜,吃饭说话都困难,甚至出现痴呆等精神异常,尽管他们的病状出现在一侧肢体和面部等一些不同的部位,可最终发病却都在脑子里。 脑梗治疗是在急性发作期用西药,以注射见效最快,但不适合在漫长的后遗症期、恢复期、二级预防时期使用,在此时期中药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的优势,中药里有药性温和的植物药,有药性比较强的动物药,前者容易治疗不彻底造成脑梗复发,后者容易造成患者中毒,植物药和动物药有机配伍,病配合名贵动物药牛黄麝香的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是最理想的选择。 人脑需要的各种物质是靠血液的流动传递输送的,血液在心脏的博动下流动,在流动中,将氧料氧气等各种生命物质送向全身,同时也送向脑部。血液经脑动脉流入脑组织的微细血管,通过微细血管将氧气氧料等各种生命物质源源不断的送给脑组织,再把脑组织的代谢物通过静脉运出。血液在这里每循环一次仅仅需要四到八秒钟,可见脑血管承受了多么繁重的传递使命,这也说明脑血管必须具有良好的状态才能保障脑组织的正常生理机能。 健康人和年轻人的血管,血流十分通畅,它的管腔宏大,表面光滑,富于弹性; 患高血压的病人和中老年人的血管逐渐硬化,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并粗糙,形成硬化斑块,随着斑块的增多加大,血管壁逐渐增厚变窄,阻碍了血液的流动,血流量减少,脑组织供血不足,造成了脑子的正常机能减弱。当血管狭窄或阻塞时,就会使人出现头晕头疼,健忘失眠等现象。由于脑血管变化的部位不同,往往出现不同的症状:有的人看东西模模糊糊不清楚;有的嗜好睡觉,不分场合昏昏沉沉的睡; 也有人肢体容易麻木,软弱无力;有的出现血压忽高忽低,或者恶心呕吐,这些现象常常是脑梗的先兆,多出现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当中,这也是容易发病的年龄阶段。 一旦脑血管斑块增多,血管狭窄,血流缓慢,加上血液粘稠度的增加,即血管病变和血液病变同时作用,导致脑血流阻断而发生缺血、坏死和软化,就形成了脑梗。 脑梗多形成在大中型动脉血管处,使得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等部位缺血,由于这些神经纤维下行交叉到对侧,所以左侧脑梗就会造成右侧半身不遂,同样,当右侧脑梗就会造成左侧半身不遂,因此即使抢救及时,也都留下了不同程度后遗症,据统

脑梗塞康复训练方法

脑梗塞康复训练方法 一、基础训练 1、坐位平衡训练: 先屈膝依靠背架支持坐在床上,渐去除支架,把双腿放在床边,也可在床侧或床头设上围栏杆、把手或捆上绳索,以助坐起。坐位平衡训练增强躯干肌(同时收缩)肌力和坐位平衡力等。 2、站位平衡训练: 要有人扶持,或在特制的双杆中训练,可能的话用手杖协助。站立时两足分开约3厘米,先以健肢持重,缓慢试着用患肢,逐渐有两足交替,直至站稳,也可扶着凳子或其它工具,渐渐移步行走。 3、行走训练: 初由他人扶持,渐渐过渡到独自行走,同时注意纠正行走时的问题,如偏瘫病人画圈步态。训练时主动作屈膝动作和踝关节背伸动作,选择较轻而坚韧的拐杖,长短适宜,一般是腋下3~5厘米至脚底的长度,或病人身高减去40厘米,也可选用双拐,因人而异,合适为度; 4、上下楼梯训练: 上楼时先用健足跨上然后再提起患足与健足在同一台阶,下楼梯则相反。如用拐杖,可先将拐杖支在上级台阶,再跨健足,最后再跨患足,下楼动作与之相反。有时下楼有居高不安感,可试行面向后

方下楼法; 5、使用轮椅训练: 初由人扶持及协助,协助人员站在轮椅后面,用两手握住轮椅扶手或背,再用足踏住下面的横轴以固定轮椅,轮椅放在病人健侧,上下时要挂上手闸;上去后训练椅上活动,前后动和左右旋转; 6、改乘动作训练: 病情稳定、身体情况好转后,可做改乘动作训练。方法是除上述动作轮流练习外,再做床→轮椅、轮椅→椅子或便器、手杖→椅子、床→行走等改乘动作。边转动患侧边进行改乘,易做、安全; 二、日常生活训练 经日常生活的训练,使患者尽快能独立生活。训练应由简到繁,由室内到室外,由院内到院外,逐步扩大;训练方法有: 1、垫操:让患者在垫子上学习如何来去移动,侧卧和坐起,渐延及起床、上下床等; 2、拐杖平衡练习:学习和应用拐杖技巧,上下轮椅; 3、自我护理训练:个人卫生、刷牙、洗脸、洗澡等;个人体表修饰、梳头、修面;上厕所或便器,大小便自我处理;就餐,穿、脱衣服;带手表、开灯、打电话、戴眼镜等; 4、旅行活动:上下汽车及其它交通工具。总的目的是促使肢体恢复或达到生活自理;

脑梗塞的最佳治疗时间

脑梗塞的最佳治疗时间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脑梗塞的最佳治疗时间是什么时候,很多患者在医院救治后留下了后遗症,医生告知没有在最佳的治疗时间内送来,接下来专家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脑梗塞的最佳治疗时间到底是什么时候? 脑血栓的症状: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或者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颤、构语困难、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眩晕等等,其根本的原因在于血栓堵塞脑动脉所致。若堵塞大脑中动脉,出现上述的前一组症状,若堵塞椎—基底动脉,则出现后一组症状。所以治疗的关键在于溶解血栓。脑梗塞的最佳治疗时间,若在发病6小时内立即去医院就诊,医生及时给予溶栓治疗,患者就能改善病情。 溶栓治疗只有在脑组织出现缺血坏死之前进行是最好的,脑梗塞的最佳治疗时间限定在6小时。在堵塞6小时以内,血管再通,血液供应恢复,脑细胞还不至于坏死,那么瘫痪的肢体就会恢复正常。假若超过6小时,部分脑细胞就会坏死;超过12小时,绝大部分脑细胞都将由缺血发展到坏死。一旦脑细胞发生坏死,则是“不可逆”的,即不会再逆转为正常细胞,那么肢体的瘫痪和失语就不易恢复了。 脑梗塞的最佳治疗时间,专家认为超早期溶栓治疗是本病治疗的关键。如果在发病后6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那么瘫痪的肢体就可能完全恢复正常,相反,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机,那么瘫痪肢体的恢复将十分困难,甚至遗留下终身瘫痪。所以要及早预防脑梗塞,不要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否则导致血栓等严重后果。 以上是脑梗塞的最佳治疗时间的介绍,治疗脑梗塞要到最权威最专业的医院,千万不要图便宜到小医院,诊所治疗,极容易耽误治疗,延误病情。 转载于dsmchenxiaohu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