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2019届高三4月模拟考质量监控(二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松江区2019届高三4月模拟考质量监控(二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松江区2019届高三4月模拟考质量监控(二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2019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将生命科学研究引入分子水平的典型事例是()

A. 光学显微镜的发明

B. 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的建立

C. 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D. 《物种起源》的发表

2.将水稻幼苗培养在含MgSO4的培养液中,加入呼吸抑制剂,一段时间后,发现根细胞对Mg2+的吸收速率下降,Mg2+进入根细胞的方式是()

A. 协助扩散

B. 自由扩散

C. 主动运输

D. 胞吞

3.关于哺乳动物体内脂质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固醇在动物体内可转化成性激素

B. C、H、O、P是构成脂质和糖原的元素

C. 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D. 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分,也参与血脂运输

4.如图中①?④表示某高等生物细胞的部分细胞器,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

A. ④

B. ③

C. ②

D. ①

5.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

B. 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传导是双向的

C. 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 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

6.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置于30%的蔗糖溶液中,如图光镜下所能看到的现象是()

①区域1扩大②区域1缩小③区域2紫色变浅

④区域2紫色加深⑤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⑥细胞膜、液泡膜结构清晰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④⑤

D. ①④⑥

7.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后,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两组实验获得的子代噬菌体都不含35S

B. 两组实验获得的子代噬菌体都含35S,都不含有32P

C. 细菌为子代噬菌体的繁殖提供原料

D. 该实验说明DNA分子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具有连续性

8.过量摄入糖类会导致体内脂肪积累,其部分原理如图所示.其中过程X、物质Y和物质Z分别是()

A. 糖酵解、丙酮酸、脂肪酸

B. 有氧呼吸、乳酸、脂肪酸

C. 糖酵解、乳酸、胆固醇

D. 有氧呼吸、丙酮酸、胆固醇

9.科学家在埃博拉病毒表面发现多种特殊蛋白,用这些蛋白制成的复合物作为疫苗可有效地预防埃博拉病毒的感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埃博拉病毒具有独立的代谢系统

B. 埃博拉病毒可能会引起机体产生多种抗体

C. 接种疫苗会使相应B细胞的细胞周期延长

D. 病毒侵入不会引起机体发生非特异性免疫

10.对向光弯曲的胚芽鞘纵剖,发现背光侧细胞比向光侧细胞长,如图,此现象能说明生长素()

A. 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B. 具有抑制细胞分裂的作用

C. 对细胞生长调节具有两重性

D. 具有促进细胞分化的作用

11.螺旋现象普遍存在于多种物质或生物结构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某些蛋白质的螺旋结构决定其特定的功能

B. DNA分子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C. 染色质螺旋形成染色体的同时,DNA分子双链也随之解旋

D. 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的带状

12.大丽菊块根上能长出芽,形成新的植株。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A. 分裂生殖

B. 出芽生殖

C. 营养繁殖

D. 有性生殖

13.自然界中桦尺蠖有灰色和黑色两种类型.当树干和岩石呈现深暗颜色时,绝大多数为黑色桦尺蠖,在灰色环境中,绝大多数为灰色桦尺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灰色桦尺蠖和黑色桦尺蠖是两个不同物种

B. 不同的环境条件中,灰色基因和黑色基因的频率不同

C. 灰色桦尺蠖全部基因的总和称为基因库

D. 在深暗的环境中,大多数灰色的桦尺蠖突变成了黑色桦尺蠖

14.如图为平板划线法示意图,在图中哪个区域更易获得单菌落()

A. 开始处

B. ①

C. ②

D. ③

1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方法所导致结果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若滤液细线画得过粗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

B. 鉴定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分别用班氏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并都要加热

C. 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可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

D. 调查人群中色盲发病率时,若只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所得结果偏高

16.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常用微生物发酵工程大规模生产,然后进行分离提纯,下面属于分离提纯的正确步骤是()

①通过层析提纯酶蛋白②过滤获取滤液③冷冻干燥加工成酶制剂④用物理方法破碎细胞⑤改变pH使酶蛋白沉淀

A. ①⑤③④②

B. ④⑤②①③

C. ④②①⑤③

D. ④②⑤①③

17.下表是某人的血液检查结果,依据检查结果对某人健康作出的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项目测定值单位参考范围

尿素 4.6mg/dL 6.0-23.0

血清葡萄糖223mg/dL60-110

甘油三酯189mg/dL50-200

总胆固醇232mg/dL150-220

①肝功能可能有损伤②肾滤过作用有障碍③可能会出现尿糖④可能HDL合成量较低.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8.如图为人体体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红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

A. A

B. B

C. C

D. D

19.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如图,④的作用是将氨基酸运输到核糖体,④运输的氨基酸是()

A. 精氨酸(CGA)

B. 丙氨酸(GCU)

C. 精氨酸(AGA)

D. 丝氨酸(UCU)

20.若有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甲(基因用E、e表示)和白化病(基因用A、a表示),某男性的基因型为AaEe,且产生AE精子细胞的几率为20%,则下列示意图所代表的细胞中,最有可能来自此男性的是()

A. B. C. D.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0分)

21.细胞分裂和分化

地钱(Marchantia polymorpha L。)是一种苔藓植物(图1),性染色体为XY,其生活史有世代交替现象(图2,2n和n代表染色体数),会经历孢子体和配子体两种不同的植物体形态。

(1)地钱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若要快速人工繁育,可用的方法及原理是______。

A.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全能性B.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核全能性

C.植物体细胞杂交、植物细胞全能性D.植物体细胞杂交、植物细胞核全能性

(2)地钱的孢子体可以分为胞蒴、蒴柄、蒴足三部分,若比较这三部分结构细胞中的核酸,分析合理的是______。

A.DNA完全相同,RNA也完全相同B.DNA完全相同,RNA不完全相同

C.DNA不完全相同,RNA完全相同D.DNA不完全相同,RNA也不完全相同

(3)生理过程Ⅰ、Ⅱ共同维持地钱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其中生理过程Ⅰ称为______;从受精卵到孢子体的发育过程所进行的细胞分裂与生理过程Ⅱ相比,共同特征是______。

①需进行DNA复制②细胞分裂次数等于DNA复制次数

③可发生基因突变④可发生基因重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科学家曾对中国东北地钱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1~8均为常染色体,而X代表性染色体。

(4)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取材应选用______(选填“分裂旺盛的生长点”或“不分裂的成熟组织”);取材后的制片过程应遵循正确的步骤,请完成排序:______。(用数字编号表示)

①用清水漂洗②用拇指垂直向下压片③用0.2%龙胆紫溶液染色④用20%盐酸溶液解离

(5)根据图2、图3分析,科学家在进行此次染色体核型分析时,所用细胞取自______(选填“孢子体”或“配子体”),写出你的判断依据:______。

22.遗传与进化

互联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则幽默:

小狗对小猫说:“你猜我手里有几块糖,猜对了两块都给你!”

小猫对小狗说:“我的Tas1r2基因缺失247个碱基对,不能合成甜味感受器蛋白,要糖干什么?”

(1)从变异类型角度看,造成小猫不能感受甜味的变异属于______。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片段缺失D.染色体数目减少

(2)研究人员曾对狮子、老虎、印度豹、英国短毛猫等多种猫科动物的Tas1r2基因进行测序,发现它们都缺失247个碱基对,这可为猫科动物的进化研究提供______。

A.胚胎学证据B.比较解剖学证据C.生物化学证据D.古生物化石证据

苯硫脲(PTC)是一种白色晶体。有的人在舔尝苯硫脲时会觉得苦,称为尝味者;也有的人在舔尝苯硫脲时感觉不到苦,称为味盲者。某校高二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当地多个家族的苯硫脲尝味能力遗传情况,数据如表。

双亲全为尝味者①双亲中只有一个尝味者②双亲全为味盲者③

子代尝味者120120无

子代味盲者44112全部均为味盲者

(3)根据表数据可知苯硫脲味盲是一种______(选填“显性”或“隐性”)性状;已知味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以下能作为这一基因定位证据的有______。(多选)

A.母亲味盲,儿子尝味B.母亲味盲,女儿尝味

C.父亲尝味,儿子味盲D.父亲尝味,女儿味盲

(4)在我国各民族中,撒拉族的苯硫脲味盲基因频率为0.3989,而黎族的该基因频率只有0.2150,这种差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中的______,检测该种多样性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

(5)在表中,属于测交的一组婚配方式是______(选填①、②或③);若一对夫妻均为尝味者,已生育一个味盲男孩,现已怀上第二胎,若想在第二个孩子出生前就确定其是尝味者还是味盲者,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23.植物生理

图1所示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图2是某高校课题组研究温度对谷皮菱形藻生长的影响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曲线图,横坐标为生长天数,OD值越大代表生长速率越大。

(1)字母A、F代表的内容分别是______。

A.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光反应B.类囊体膜上的色素、暗反应

C.叶绿体基质中的色素、光反应D.叶绿体基质中的色素、暗反应

(2)图1中,以H+的跨膜梯度推动合成的物质是______。

A.物质A B.物质B C.物质C D.物质D

(3)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若光照强度突然下降,则短时间内物质D的含量将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当植物关闭气孔时,从外界摄取CO2的量会减少,此时光合速率可能下降,也可能不下降,试指出一种光合速率不下降的可能原因______。

(4)温度主要通过影响______制约光合作用速率和植物的生长速率。试根据图2概述不同温度对谷皮菱形藻生长速率的影响规律:______。

24.人体生理

双硫仑是一种常用的戒酒药物,服用该药后饮用少量的酒即会产生严重不适,从而形成对酒精的厌恶反射,达到戒酒目的。

(1)关于应用双硫仑药物形成的对酒精厌恶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用药前,酒精是非条件刺激 B.用药后,酒精是条件刺激

C.双硫仑是引起身体不适的无关刺激D.对酒精的厌恶反射形成后不会消退

头孢类抗生素具有类似于双硫仑的生理效应,若在使用此类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期间饮酒,会引发类似的双硫仑反应,某医院的相关研究数据如表所示。

注:组别1-静脉滴注头孢哌酮后饮酒致发生双硫仑反应者45例

组别3-饮酒但未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者45例

(2)为了解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期间饮酒所致双硫仑反应的危害,应将组别2设置为______。

(3)根据表数据分析,影响双硫仑反应患者血压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可能是______。

A.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B.副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

C.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D.血管扩张,外周阻力减小

(4)饮酒致双硫仑反应时,体内乙醛蓄积,血中乙醛浓度升高5~10倍,患者大多面色潮红且面部发烫,对其发生机理的推测正确的有______。(多选)

A.乙醛蓄积引起面部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增大,散热增加

B.乙醛蓄积引起面部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散热增加

C.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面部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大,散热增加

D.肝肾功能损伤引起血液循环紊乱,面部皮肤血流量增大,散热增加

(5)基于头孢哌酮具有类似于双硫仑的生理效应并可在饮酒后引发身体不适的事实,小H同学提出两点意见:

①头孢哌酮具有类似于双硫仑的分子结构;

②可以用头孢哌酮替代双硫仑进行戒酒治疗。

请分别从正反两方面对她的两点意见进行评析:______。

25.现代生物技术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图1)构建了一批敲除调控生物节律关键基因BMAL1的生物节律紊乱猕猴,作为抗失眠治疗研究的动物模型。

【CRISPR-Cas9基因编辑的工作原理】

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由单链向导RNA(sgRNA)和Cas9蛋白组成,其中sgRNA的碱基序列可以人为任意设计,当其与靶DNA上某序列发生局部互补结合时,Cas9蛋白就可以像“剪刀”一样切断此处的DNA序列。

(1)sgRNA和Cas9蛋白组成的系统,在功能上最接近于______。

A.DNA水解酶B.RNA聚合酶C.限制性内切酶D.限制性外切酶

(2)图2所示为DNA分子局部结构示意图,方框中所示结构称为______,Cas9蛋白的作用位点是图2中的______(选填①、②或③)。在使用CRISPR-Cas9技术从靶基因中切除一个片段后,细胞需对DNA分子上产生的断裂切口进行连接修复,参与这一修复过程的酶在功能上最接近于______。

A.DNA聚合酶B.RNA聚合酶C.DNA连接酶D.RNA连接酶

(3)在构建BMAL1基因敲除的生物节律紊乱猕猴时,应通过何种技术将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导入猕猴的何种细胞______。

A.干细胞技术、受精卵B.干细胞技术、去核卵细胞

C.显微注射技术、受精卵D.显微注射技术、去核卵细胞

【生物节律紊乱猕猴的批量生产】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所获得的第一代生物节律紊乱猕猴中,个体之间BMAL1基因被编辑的程度各不相同,导致每只猕猴所表现出的生物节律紊乱程度存在差异。

(4)科学家认为,第一代生物节律紊乱猕猴无法直接作为抗生物节律失常治疗研究的动物模型,请从实验设计基本原则的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__;为了克服这一局限,在第一代生物节律紊乱猕猴基础上构建第二代能够直接用作抗生物节律失常治疗研究的动物模型时,应借助的现代生物技术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解:A、显微镜的发明使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A错误;

B、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是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B正确;

C、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C错误;

D、《物种起源》首先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D错误;

故选:B。

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开始便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 双螺旋的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

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只要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这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关注科学前沿,积累知识点.

2.【答案】C

【解析】

解:由分析可知,抑制呼吸作用可以影响根细胞对Mg2+的吸收速率,说明该物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据此推断Mg2+进入根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故选:C。

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其中主动运输消耗能量,胞吞是大分子物质或颗粒性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消耗能量。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主动运输的概念及意义,区分不同物质运输方式是解题重点。

3.【答案】B

【解析】

解:A、性激素属于固醇,因此固醇在动物体内可转化为性激素,A正确;

B、糖原的组成元素只有

C、H、O,B错误;

C、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C正确;

D、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分,也参与脂质运输,D正确。

故选:B。

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本题比较基础,考查脂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脂质的种类、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答案】D

【解析】

解:A、④为核糖体,无膜结构,A错误;

B、③为高尔基体,单层膜结构,B错误;

C、②为中心体,无膜结构,C错误;

D、①为线粒体,双层膜结构,D正确。

故选:D。

分析题图:图中①为线粒体,②为中心体,③为高尔基体,④为核糖体。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正确分析题图,再根据题干要求准确答题。

5.【答案】A

【解析】

解:A、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方式是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所以缺氧时释放的能量减少,因而会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A错误;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B正确;

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从而使电信号→化学信号,C正确;

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从而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完成兴奋的传递,D正确。

故选:A。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在突触小体上,兴奋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在突触后膜上,兴奋由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本题考查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突触的结构,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明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然后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6.【答案】C

【解析】

解:①②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置于30%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则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的距离(区域1)扩大,①正确,②错误;

③④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置于30%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细胞液的浓度增加,则液泡(区域2)紫色变深,③错误,④正确;

⑤⑥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置于30%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则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逐渐分离,细胞膜、液泡膜连在一起光学显微镜下不清晰,⑤正确,⑥错误。

故选:C。

1、据图分析,1表现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的外界溶液;2表示细胞液。

2、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置于30%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即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此时液泡逐渐变小,颜色由浅变深。

本题着重考查了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和原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理解细胞结构,了解质壁分离的原因和现象,难度不大。

7.【答案】B

【解析】

解:A、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原料由细菌提供,而细菌没有被标记,因此两组实验获得的子代噬菌体都不含35S,A正确;

B、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和DNA的原料由细菌提供,而细菌没有被标记,因此两组实验获得的子代噬菌体都不含35S,但由于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两组实验获得的子代噬菌体都含35S,少数含有32P,B错误;

C、细菌为子代噬菌体的繁殖提供原料,C正确;

D、该实验说明DNA分子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具有连续性,D正确。

故选:B。

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为:吸附、注入(DNA进入)、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组装和释放。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操作步骤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8.【答案】A

【解析】

解:由于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三组成,所以Z代表的是脂肪酸;葡萄糖进行分解的中间产物是丙酮酸,根据图示的过程可以看出,不要氧气的参与,所以是糖酵解的过程。所以过程X、物质Y和物质Z分别是糖酵解、丙酮酸、脂肪酸。

故选:A。

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合成的,在生物体内,合成甘油的原料主要来源于糖酵解途径;葡萄糖、蛋白质、脂肪相互转化;有氧呼吸过程包括糖酵解、丙酮酸氧化脱羧和递氢与氧化磷酸化三个阶段;丙酮酸为非常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

本题考查物质的转化过程,主要考查学生对糖酵解和有氧呼吸过程过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需要对相关的生理过程掌握熟练.

9.【答案】B

【解析】

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代谢和繁殖,不具有独立的代谢系统,A错误;

B、根据题意可知,埃博拉病毒表面有多种特殊蛋白,这些蛋白可能都是抗原蛋白,因此该病毒可能会引起机体产生多种抗体,B正确;

C、接种疫苗会导致B细胞增殖分化,即使相应B细胞的细胞周期缩短,C错误;

D、病毒侵入首先引起机体发生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

故选:B。

1、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的非细胞形态的靠寄生生活的生命体.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

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2、体液免疫过程:

本题考查病毒以及人体免疫调节的有关知识,熟记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掌握人体对病毒的特异性免疫过程.

10.【答案】A

【解析】

解:由题干信息“对向光弯曲的胚芽鞘纵剖,发现背光侧细胞比向光侧细胞长”可以推知,单侧光引起生长素由向光侧往背光侧横向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多,浓度较高,促进作用大,所以促进背光侧细胞伸长生长。

故选:A。

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的双重作用与浓度和器官有关,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

本题主要考查胚芽鞘向光性的原因及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11.【答案】C

【解析】

解:A、结构决定功能,因此某些蛋白质的螺旋结构决定其特定的功能,A正确;

B、DNA分子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B正确;

C、染色质螺旋形成染色体的同时,DNA分子双链并没有发生解旋,C错误;

D、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的带状,D正确。

故选:C。

1、结构决定功能。

2、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本题以“螺旋”为题材,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掌握结构决定功能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2.【答案】C

【解析】

解:由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叶、茎)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营养生殖,如大丽菊块根上能长出芽,形成新的植株。

故选:C。

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前者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后者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

本题考查生殖方式,要求考生识记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区别,掌握无性生殖的种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

13.【答案】B

【解析】

解:A、灰色桦尺蠖和黑色桦尺蠖彼此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属于同一物种,A错误;

B、在不同环境下,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两种尺蛾的数量有所差异,灰色基因和黑色基因的频率不同,B正确;

C、一个种群中的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C错误;

D、生物性状由环境和遗传物质决定的,深暗的环境不使灰色的桦尺蠖突变成黑色桦尺蠖,D错误。

故选:B。

阅读题干可知,黑色尺蛾和灰色尺蛾彼此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属于同一物种.在不同环境下,两种尺蛾的数量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尺蛾的体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的,当环境逐渐改变受到保护,树干上的地衣恢复生长后,深色尺蛾的生存机会逐渐减少,这将导致控制该颜色的基因频率降低.

该题的知识点是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变异的类型及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生物进化的实质,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先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

14.【答案】D

【解析】

解:图为平板划线法,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菌种进一步被稀释,因此图中③区域更易获得单菌落。

故选:D。

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的有关知识,重点考查平板划线法,要求考生掌握平板划线法的原理及操作步骤,能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

15.【答案】B

【解析】

解:A、光合色素能溶解于层析液中,因此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若滤液细线画得过粗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A正确;

B、鉴定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分别用班氏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前者需要水浴加热,后者不需要加热,B错误;

C、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可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C正确;

D、调查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调查,因此调查人群中色盲发病率时,若只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所得结果偏高,D正确。

故选:B。

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2、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

3、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

4、鉴定还原糖用班氏试剂要加热。

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调查人类遗传病,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6.【答案】D

【解析】

解:由分析可知,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常用微生物发酵工程大规模生产,分离提纯的实验步骤是④用物理方法破碎细胞→②过滤获取滤液→⑤改变pH使酶蛋白沉淀→①通过层析提纯酶蛋白→③冷冻干燥加工成酶制剂。

故选:D。

微生物发酵工程获得加酶洗衣粉中的酶的分离提纯过程:用物理方法破碎细胞→过滤获取滤液→改变pH使酶蛋白沉淀→通过层析提纯酶蛋白→通过层析提纯酶蛋白。

本题要求考查学生对加酶洗衣粉中的酶通过发酵产生的过程中,分离和提纯步骤的理解和掌握,熟记实验流程。

17.【答案】C

【解析】

解:①、由于肝细胞是合成尿素的主要场所,尿素含量偏低,肝细胞可能有损伤,①正确;

②、由于血清葡萄糖偏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体内缺乏胰岛素,导致血糖无法转变成糖原等物质,而和肾滤过作用有障碍关系不大,②错误;

③、由于血清葡萄糖偏高的,超过了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的能力,所以可能会尿糖,③正确;

④、HDL是高密度脂蛋白作用是将血浆中的胆固醇运回肝脏进行代谢,所以血浆中HDL含量低,会导致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偏高,④正确。

故选:C。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尿素含量偏低、血清葡萄糖偏高、总胆固醇偏高.

本题结考查了内环境和稳态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各个生理过程代谢过程与内环境成分的改变的关系,理解并综合进行解答.

18.【答案】D

【解析】

解:根据试题分析,D是血浆,红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血浆。

故选:D。

分析题图: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以及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是双向交换物质的,淋巴液是单向流动的,所以根据图示进行判断:A是淋巴,B是细胞内液,C是组织液,D是血浆。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内环境的作用,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9.【答案】B

【解析】

解:由图示可知,④表示tRNA,其上的反密码子对应的密码子是GCU,所以是丙氨酸。

故选:B。

题图分析:图示表示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其中①②表示DNA的两条单链,③表示tRNA,④⑤表示核糖体中两个不同的tRNA。

本题结合tRNA结构示意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要求考生识记tRNA分子的组成、种类及功能,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密码子的概念,明确密码子在mRNA上,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0.【答案】B

【解析】

解:该男性的基因型为AaEe,若这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产生AE精子细胞的几率应该为25%,题干AE精子细胞的几率为20%低于正常值,说明AE这种配子最可能是经过交叉互换得到的,即A、E分别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A、e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E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

故选: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甲(基因用E、e表示)和白化病(基因用A、a表示),某男性的基因型为AaEe,若这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产生四种配子AE:Ae:aE:ae=1:1:1:1,若两对基因是连锁的,在不发生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只能产生2种配子,交叉互换能够增加配子的种类。

本题图示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减数分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

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1.【答案】A B 受精作用 A 分裂旺盛的生长点④①③②配子体由苔藓植物的时代交替示意图可知,孢子体为二倍体植物(2n),而配子体为单倍体(n),图中染色体总数为9条,为奇数,且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说明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为单倍体

【解析】

解:(1)地钱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若要快速人工繁育,可用的方法时植物组织培养,利用了细胞具有全能型原理。(2)地钱的孢子体可以分为胞蒴、蒴柄、蒴足三部分,这三部分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所以这三部分结构细胞中DNA完全相同,三部分结构和功能不同,是DNA选择表达的结果,DNA表达过程为:DNA→RNA→蛋白质,所以这三部分结构细胞中RNA不完全相同。(3)生理过程Ⅰ、Ⅱ共同维持地钱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其中生理过程Ⅰ精卵结合称为受精作用,从受精卵到孢子体的发育过程所进行的细胞分裂特点是: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形成两个子细胞。生理过程Ⅱ(减数分裂)特点是:DNA复制一次,细胞分类两次,子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为原来的一半,发生基因重组。①需要DNA复制,正确。②细胞分裂次数等于DNA复制次数,错误。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次数等于DNA复制次数,减数分裂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次数是DNA复制次数的2倍。③可发生基因突变,正确。DNA复制时,可能发生碱基的错配,造成基因突变。

④可发生基因重组,错误。细胞分裂,不发生基因重组,减数分裂发生基因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也就是联会的时候,一对同源染色体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第二次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基因重组。A正确,B错误,C错误,D错误。(4)染色体核型分析选用分裂旺盛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制成染色体组型图,取材应选用分裂旺盛的生长点,细胞处于分裂期,便于观察。取材后的制片过程为:④用20%盐酸溶液解离,①用清水漂洗,③用0.2%龙胆紫溶液染色,②用拇指垂直向下压片。(5)根据图2、图3分析,科学家在进行此次染色体核型分析时,所用细胞取自配子体,因为由苔藓植物的时代交替示意图可知,孢子体为二倍体植物(2n),而配子体为单倍体(n),图中染色体总数为9条,为奇数,且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说明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为单倍体。故答案为:(1)A(2)B(3)受精作用 A(4)分裂旺盛的生长点,④①③②(5)配子体,由苔藓植物的时代交替示意图可知,孢子体为二倍体植物(2n),而配子体为单倍体(n),图中染色体总数为9条,为奇数,且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说明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只有一个染色体

组,为单倍体。

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这个理论,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无性繁殖的新技术。植物的组织培养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及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

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细胞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步骤等多当面知识,要求考生综合运用。

22.【答案】B C 隐性AD 遗传多样性聚合酶链反应②抽取羊水,分离其中的胎儿细胞,提取DNA进行基因检测

【解析】

解:(1)解: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基因缺失247个碱基对,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故选:B。

(2)解:研究人员曾对狮子、老虎、印度豹、英国短毛猫等多种猫科动物的Tas1r2基因进行测序,发现它们都缺失247个碱基对,这可为猫科动物的进化研究提供:生物化学证据。

故选:C。

(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双亲全为尝味者,子女出现味盲者,故苯硫脲味盲是一种隐性性状;能证明味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是:母亲味盲,儿子尝味,父亲尝味,女儿味盲。

故选:AD。

(4)在我国各民族中,撒拉族的苯硫脲味盲基因频率为0.3989,而黎族的该基因频率只有0.2150,这种差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检测遗传多样性最简便的方法是聚合酶链反应(简称PCR)。

(5)测交值的是杂合子和隐形纯合子杂交,在表中,属于测交的一组婚配方式是②,若一对夫妻均为尝味者,已生育一个味盲男孩,则夫妇双方都是隐性基因携带者,现已怀上第二胎,若想在第二个孩子出生前就确定其是尝味者还是味盲者,可采取的措施是抽取羊水,分离其中的胎儿细胞,提取DNA进行基因检测。

故答案为:

(1)B

(2)C

(3)隐性AD

(4)遗传多样性聚合酶链反应

(5)②抽取羊水,分离其中的胎儿细胞,提取DNA进行基因检测

基因突变

(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能遗传。

(2)基因突变的特点:

a、普遍性;

b、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上);

c、低频性

d、多数有害性

e、不定向性

本题考查了基因突变的概念,遗传方式判断,生物的多样性,意在考查考生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难度适中。

23.【答案】B C 上升参与固定二氧化碳的酶的数量有限,二氧化碳正处于饱和状态(光照强度较弱,光反应速率低,生成的ATP、NADPH数量不足,二氧化碳固定形成的三碳化合物相对充裕)酶活性总体而言,温度越高,谷皮菱生长速率越大,但是温度偏高时,维持较高生长速率的天数较短,温度降低时,维持较高生长天数增加

【解析】

解:(1)由题图可知,E是光反应过程,光能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转化,同时水光解形成氧气和还原氢,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F是暗反应,包括二氧化碳固定和三碳化合物还原两个阶段。

(2)以H+的跨膜梯度推动合成的物质是ATP,即图中的物质C。

(3)光合作用过程中,若光照强度突然下降,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减少,三碳化合物被还原减慢,因此则短时间内物质D(三碳化合物含量)的含量将升高;

植物关闭气孔时,从外界摄取CO2的量会减少,此时光合速率可能下降,也可能不下降,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参与固定二氧化碳的酶的数量有限,二氧化碳正处于饱和状态(光照强度较弱,光反应速率低,生成的ATP、NADPH数量不足,二氧化碳固定形成的三碳化合物相对充裕)

(4)温度通过影响酶活性制约光合作用速率和植物的生长速率;由图2可知,不同温度对谷皮菱形藻生长速率的影响规律是:总体而言,温度越高,谷皮菱生长速率越大,但是温度偏高时,维持较高生长速率的天数较短,温度降低时,维持较高生长天数增加。

故答案为:

(1)B

(2)C

(3)上升参与固定二氧化碳的酶的数量有限,二氧化碳正处于饱和状态(光照强度较弱,光反应速率低,生成的ATP、NADPH数量不足,二氧化碳固定形成的三碳化合物相对充裕)

(4)酶活性总体而言,温度越高,谷皮菱生长速率越大,但是温度偏高时,维持较高生长速率的天数较短,温度降低时,维持较高生长天数增加

分析题图1:该图是光合作用过程,E是光反应阶段,F是暗反应阶段,A是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B啊氧气,C是ATP,D是三碳化合物。

分析图2曲线:是生长速率随时间和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由题图可知,从总体来说,温度越高,谷皮菱生长速率越大,但是温度偏高时,维持较高生长速率的天数较短,温度降低时,维持较高生长天数增加。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

24.【答案】B 静脉滴注头孢哌酮后未饮酒者45例 D BC 由头孢哌酮和双硫仑具有类似的生理效应推测二者据类似的分子结构,这是基于结构对功能的决定作用所作出的推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需要通过测定二者的分子结构加以验证;使用头孢哌酮代替双硫仑进行戒酒治疗,理论上或许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这是对抗生素的滥用,会加速细菌耐药性基因频率的上升,不应提倡

【解析】

解:(1)由题意信息“人体生理双硫仑是一种常用的戒酒药物,服用该药后饮用少量的酒即会产生严重不适,从而形成对酒精的厌恶反射”,所以判断应用双硫仑药物形成的对酒精厌恶反射是条件刺激后形成的条件反射。

(2)由表格数据及实验处理的1组和3组情况分析,2组的处理应是静脉滴注头孢哌酮后未饮酒者45例。

(3)根据表数据分析,2组未饮酒血压最高,所以影响双硫仑反应患者血压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可能是血管扩张,外周阻力减小。

(4)由于饮酒致双硫仑反应时,体内乙醛蓄积,血中乙醛浓度升高5~10倍,患者大多面色潮红且面部发烫,据此信息判断,其发生机理可能是乙醛蓄积引起面部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散热增加;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面部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大,散热增加所致。

(5)根据小H同学提出两点依据:①头孢哌酮具有类似于双硫仑的分子结构;②可以用头孢哌酮替代双硫仑进行戒酒治疗。所提的看法如下:

由头孢哌酮和双硫仑具有类似的生理效应推测二者据类似的分子结构,这是基于结构对功能的决定作用所作出的推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需要通过测定二者的分子结构加以验证;使用头孢哌酮代替双硫仑进行戒酒治疗,理论上或许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这是对抗生素的滥用,会加速细菌耐药性基因频率的上升,不应提倡。

故答案为:(1)B

(2)静脉滴注头孢哌酮后未饮酒者45例

(3)D

(4)BC

(5)由头孢哌酮和双硫仑具有类似的生理效应推测二者据类似的分子结构,这是基于结构对功能的决定作用所作出的推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需要通过测定二者的分子结构加以验证;使用头孢哌酮代替双硫仑进行戒酒治疗,理论上或许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这是对抗生素的滥用,会加速细菌耐药性基因频率的上升,不应提倡

表格数据分析:三组实验数据表明2组血压最高,心率1组最高,对双硫仑的反应所致不良后果,只有第一组出现个例,2、3组均没有出现对双硫仑的反应所致不良后果。

本题通过双硫仑和抗生素头孢哌酮戒酒相关实验及结论的分析,主要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数据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25.【答案】C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② C C 每一只猕猴的生物节律紊乱程度都不同,既无法基于单一变量原则研究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优劣,也无法基于平行重复原则对同一治疗方案的疗效多次实验取平均值取某一具有特定生物节律紊乱程度的猕猴体细胞核若干,通过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若干与其具有相同性状的第二代猕猴

【解析】

解:(1)sgRNA和Cas9蛋白组成的系统中sgRNA的碱基序列可以人为任意设计,当其与靶DNA上某序列发生局部互补结合时,Cas9蛋白就可以像“剪刀”一样切断此处的DNA序列。由此可见,其在功能上最接近于限制性内切酶。

(2)图2所示为DNA分子局部结构示意图,方框中所示结构称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Cas9蛋白的作用位点是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即图2中的②.在使用CRISPR-Cas9技术从靶基因中切除一个片段后,细胞需对DNA分子上产生的断裂切口进行连接修复,参与这一修复过程的酶在功能上最接近于DNA连接酶。

(3)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由于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因此应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精卵中。

(4)科学家认为,第一代生物节律紊乱猕猴无法直接作为抗生物节律失常治疗研究的动物模型,原因是:每一只猕猴的生物节律紊乱程度都不同,既无法基于单一变量原则研究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优劣,也无法基于平行重复原则对同一治疗方案的疗效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为了克服这一局限,在第一代生物节律紊乱猕猴基础上构建第二代能够直接用作抗生物节律失常治疗研究的动物模型时,应借助核移植技术,即取某一具有特定生物节律紊乱程度的猕猴体细胞核若干,通过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若干与其具有相同性状的第二代猕猴。

故答案为:

(1)C

(2)(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②C

(3)C

(4)每一只猕猴的生物节律紊乱程度都不同,既无法基于单一变量原则研究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优劣,也无法基于平行重复原则对同一治疗方案的疗效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取某一具有特定生物节律紊乱程度的猕猴体细胞核若干,通过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若干与其具有相同性状的第二代猕猴

分析图1:图1为CRISPR-Cas9基因编辑的工作原理,sgRNA和Cas9蛋白组成的系统中sgRNA的碱基序列可以人为任意设计,当其与靶DNA上某序列发生局部互补结合时,Cas9蛋白就可以像“剪刀”一样切断此处的DNA序列。

分析图2:图2为DNA分子片段,其中方框中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①为氢键,②为脱氧核苷酸之间磷酸二酯键,③为脱氧核苷酸内部的磷酸二酯键。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