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观光农业的兴起发展和前景展望

浅谈观光农业的兴起发展和前景展望
浅谈观光农业的兴起发展和前景展望

浅谈观光农业的兴起发展和前景展望

生物技术及应用(1)班学号:2010307030142 姓名:关前军

摘要: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项交叉性产业,也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改变单一农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的一条重要途径。观光农业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消费市场的需要而发展的,它为人们观光旅游、休闲健身、欣赏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趣等提供了新的空间场所。目前观光农业按其功能可分为观光、品尝、购物、务农、娱乐、休闲、疗养、度假等多种类型。观光农业多集中在大城市郊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旅游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特色农业区。北京市是特大城市,观光农业发展条件好,类型多,效益高,是全国观光农业较发达的地区。观光农业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发展观光农业必须强调因地、因时制宜,充分考虑资源、区位、市场等条件。尽量与旅游业相结合、与农村建设相结合。农业景观学是观光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创建、改善和塑造具有吸引力的农业自然景观和农村人文景观,是发展观光农业的重要前提。

1、观光农业的兴起

观光农业是运用游览、休闲等形式,将农业种植资源拓展为旅游资源的新型产业,与传统农业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文化性强、自然意趣浓、能同时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双重享受的现代农业与旅游休闲相结合的绿色产业。此产业最先始于世界少数几个国家,随着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的升华和工业快速发展及城市化的崛起,都市居民兴起了回归自然的向往。此后绿色产业将在全球迅速兴起,并吸引着众多的人们。20世纪末在东南亚举办了首次国际观光农业大会,会上有德国等几个国家做了经验交流发言。日本从1995年起实施发展此产业,美国利用其优越条件,将各类农林牧生产与第三产业有机结合开发观光农业,发展迅速。

2、观光农业的概念

观光农业(或称休闲农业或旅游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观光农业的基本属性是: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供游客领略在其他风景名胜地欣赏不到的大自然浓厚意趣和现代化的新兴农业艺术的一种农业旅游活动[1]。它是一种新型的“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

生产经营形态,既可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扩大乡村游乐功能,又可达到提高农业效益与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

3、观光农业的特征

由于观光农业具有农业和旅游业的双重属性,所以它具有以下特征:

3、1生产性:具有农业生产的特点,可以提供绿色和特色农产品,满足人们物质需要。

3、2观赏性:是指具有观光功能的农作物、林草、花木和饲养动物等。通过观光活动,使游人获得绿色植物形、色、味等浓厚的大自然的意趣和丰富的观赏性。

3、3娱乐性:指依赖某些作物或养殖动物区修建娱乐宫、游乐中心、表演场,供欣赏和取乐。

3、4参与性:让游人参与农业生产活动,让其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学习农业生产技术,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

3、5文化性:观光农业所涉及的动植物,均具有丰富的历史、经济、科学、精神、民俗、文学等文化内函,利用这些有趣意的文化知识,设计多种多样的观光农业游览项目,增加农业文化知识。

3、6市场性:观光农业主要是为那些不了解、不熟悉农业和农村的城市人服务的,观光农业的目标市场在城市,观光农业经营者必须有针对性的、按季节特点开设观光旅游项目,扩大游客来源。

4、我国观光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需求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向往乡村风景美丽、空气清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到农村大自然去观光、休闲、度假的愿望强烈。观光农业旅游业的发展,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生态休闲、自然景观、农耕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既满足了城市居民崇尚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需要,又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崛起。

5、观光农业旅游现有的发展形式

观光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以供游客观光游览、尝鲜、采购新鲜产品的模式有:特色果园、花园、桑桩园、茶园、菜园、渔场等;以让游人体验农事活动猎奇

乐趣,普及农业科普知识的模式有:田园化农场、旅游农场、休闲农场、花卉植物园、森林公园、竹林公园、农业大观园、民俗观光村、农业科普园,以及农林牧渔物种立体组合的生态农业园等。观光农业的规模可大可小,小的以一家一户、一庄一园经营特色场园,面积0.3一2h时不等;大的以一个联合企业或一个几种物种组合较高的综合生态农业园区,规模可达几十、几百至上千公顷。

6、观光农业的前景展望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居民的收人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生活,特别希望在乡村环境中享受自然优美的田园风光,放松紧张的神经。我国继三次长假游名胜风景区后,双休日、暑热的夏季,人们普遍转向周边的乡野,尤其是这种乡村新奇而别具一格的农业公园,很受居民看好,是以表明观光农业的大好时机已来,我们要抓紧时机发展,早日获得丰收。我国各地都有不同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色秀丽多彩的山水自然风光及丰富的农业物种产业资源,伴着各地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的加快和旅游业的兴旺,结合实际开发具有区域风情的特色农业园项目,前景十分广阔。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亲近大自然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地域 辽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国内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以预判,同时期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乡村旅游积极稳步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一、乡村旅游背景及意义 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观念 通过城市居民的参与活动,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科技推广;城市居民可以亲身了解和体验农村生活;旅游者的观光活动将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者封闭保守思想的改变,形成市场意识;通过对观光农业基地的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实现土地的合理开发和经营多样化,提高用地效

休闲观光农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休闲观光农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 休闲观光农业最初于20世纪30~40年代在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兴起,以后逐步扩展到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到20世纪70~80年代,日本、新加坡和中国的台湾省陆续成为开发热点。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开始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和开发。 在中国,休闲观光农业的兴起迄今虽仅仅只有20~30年左右的历史,但发展势头十分良好。20世纪70年代以来,台湾省针对长期困扰农业的劳动力外流、成本提高和外国农产品倾销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各种对策,其中包括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内容。1983年,台湾农政部门制定了“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使休闲观光农业的各项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程序化。1990年,台湾“农委会”在“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所得方案”中,研讨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定下了休闲观光农业的一些基本条件,如面积至少要大于50hm2,而且必须连在一起;有较多农民参加且受益;有当地产品可供销售;有美丽景观可资观赏;有丰富农业活动可让人体验,并且要能维持农业本质以区别于一般游乐区等。近十余年来,台湾继开辟大湖草莓园、木栅观光茶园、北投观光桔园、阳明山观光花园、士林观光农园、昆仑森林草药园和内湖观光草莓园等观光场所以后,又建立了有较大面积的苗栗县南庄乡三角湖休闲中心和台北县双溪乡慈晖休闲农场。到1994年,“农委会”又出台了“发展都市农业先驱计划”,积极辅导各地建立示范性之生活体验型市民农园。此后,市民农园在台湾各地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台湾农政部门及地方政府在资金、技术上大力支持,在经营管理上予以辅导,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休闲观光农业的健康成长。 在中国大陆,1993年,《北京市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中首次出现“观光农业”概念。1996年北京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发展“观光农业”。1998年6月正式出台《北京市观光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同年8月成立了观光农业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订了观光农业发展计划并建立了《郊区民俗网》。据北京市观光农业办公室调查,1996年京郊拥有119个观光农业景区(点),共接待近300万人次的旅客,获得经营性收入3.2亿元。到2002年,观光农业项目已累计达2246项,全年接待游客3618.1万人次,为1996年的12.1倍,观光农业总收入22.75亿元,为1996年的7.1倍。2002年秋,“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民俗旅游研讨会”在北京延庆县召开。 在东南亚国家,休闲观光农业已渐成气候。如日本自1985年以后,分别设立了大仁、名寄、石垣等自然农法休闲农场。1988年,泰国社会福利协会及教育部特别教育局,在泰国最大的青少年农业训练中心开设了面积为3hm2的休闲型教育实验农场。巴西在距离圣保罗市大约60km的麦格林市建立了MAO自然农法休闲中心,并于1989年正式对外开放。一个开发休闲观光农业的热潮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 二、存在问题

观光农业园的发展前景

一,产业现状 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思路,属于农业生产的一种体制创新,是由生态农业、园林绿化与生态旅游很自然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类独具特色的科技示范园。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日趋强大的产业,且被誉之为“无烟工业”和“朝阳产业”。旅游在我国人民中的普及无疑是顺应社会的趋势。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人们有充足的闲暇时间从事户外活动,这就使得农业旅游园区有着充足的客源保证。 二、市场容量 目前全国有各类旅游景区景点2万多家,其中A级旅游景区6042家(5A级153家),有星级饭店13556家(五星级758家),旅行社24944 家,全国游客满意度指数达到“满意”水平。2012年中国在线预订市场交易规模预计将达 1729.7亿元,较2011年的1037.4亿元增长61.3%;在线旅游OTA市场营收规模将达90.5亿元,相比10年同比增长33.9%。休闲农业惠及农民,融通城乡,是亿万农民创造的新型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十二五”初年,全国农家乐已超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2万家,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6亿人次,

营业收入超过1500亿元,带动1500万农民受益。2012年,我国休闲农业经营收入达到1550.6亿元。 三、整合功效测评 观光农业园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以及人们消费方式的创新,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思路、新模式,也是我国现代农业中一项具有发展前途的特色产业。观光农业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农业景观与设施为手段,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等旅游功能为目的。观光农业既不同于单纯的农业,也不同于单纯的旅游业,具有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生产、优化生态环境、生活体验和提升社会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显着特点。观光农业一方面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旅游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丰富了传统旅游业的内容;另一方面,观光农业以旅游经营为手段。使农业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功能的多元化。它赋予了农业、旅游业新的文化内涵,符合现代生态旅游的主题要求。 四、发展优势 1观光农业投入少、收益高。观光农业项目可以就地取材,建设费用相对较小,而且由于项目的分期投资和开发,使得启动资金较小。另一方面,观光农业项目建设周期较短,能迅速产生经济效益,包括农业收入和旅游收入,而两者的结合使得其效益优于传统农业。例如: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简要总结了高台县合黎镇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现代农业;现状;问题;对策 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高台县合黎镇积极抢抓省、市、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机遇,立足“三农”工作实际,不断创新农村经营管理机制,引导农户开展土地“四化”经营,鼓励发展技术服务型、产销一体型、生产流通型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探索推行“企业(合作社)+支部+农户”新型利益连接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1高台县合黎镇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1.1种植结构适时调整 近年来,高台县合黎镇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加大小作物制种面积,扩大畜牧饲草种植面积,全镇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2017年全镇农作物总播面积完成2017.5hm2,种植小麦36hm2,商品玉米678hm2;经济作物种植面积556hm2,其中:番茄46hm2,辣椒干88hm2,洋葱294.5hm2,设施农业128hm2,各类制种747hm2,其中:玉米制种482hm2,瓜菜、花卉制种265hm2。制种玉米较2016年的904hm2下降了46.7%。

1.2示范点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把培育科技示范点作为科技推广的有效手段,建亮点、增效益。在全镇建立农业科技示范点3个,其中:夏季示范点2个、冬季1个,共落实试验示范10项。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力度进一步加大,科技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 1.3特色种植稳步发展 受大环境影响,2017年以玉米制种为主的制种产业波动较大,镇政府积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户在稳定玉米制种的基础上,扩大非粮作物制种和蔬菜、辣椒干、加工番茄等区域特色产业,全镇2017年落实玉米制种面积482.07hm2。非粮食作物制种291.13hm2,分别是花卉55.13hm2,蔬菜123.87hm2,瓜类112.13hm2,其他作物制种4.47hm2。 1.4“四化”经营持续发力 1.4.1土地流转规模经营 全镇耕地面积1543.4hm2,2017年共流转土地面积323.8hm2,涉及农户542户,涉及41个经营主体,占总耕地面积的21%。截至目前,共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4家,家庭农场30家,带动农户2310户,连片流转241户,零星流转301户,流转价格4500~15000元/hm2。 1.4.2农业机械化发展 截至目前,全镇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9770kW,拥有各种拖拉机1865台,占总农户数4146户的45%。耕作、排灌、收获、植保、畜牧、

观光农业项目

观光农业项目 生态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休闲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一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问,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 现代社会,人们渴望能存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于是,回归田野、自然的观光农业就成为人们最好的选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据专家介绍,观光休闲农业,在日本、美同等发达同家20世纪70年代就已形成产业规模,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光休闲农业也应运而生。 生态观光农业园主要是以发展养殖、种植园为最主要的经营项目,养殖和种植品种力求做到新、奇、特。在养殖品种中,可引入市场销售情况较好、人人爱吃的动物及特色品种。种植项日应引进速生、抗病丰产、好看、好吃,或外观奇特的产品。 在生态观光农业园内游客不但可吃到各种山珍野味,品尝到珍奇水果、蔬菜,还能看到各种动物表演,同时还能烧烤、垂钓、采果、制作栩栩如生的标本,使农产品在各种休闲、参与的项目中就地消费。利润和效益是普通种养业的5至10倍。 农业生态观光园不是人们通常所述的与农业生态、旅游农业、高效农业等同意义上的农业生态观光,它是在现代农业基础上,集合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经验,迎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情趣变化的需要而提出的。农业生态观光园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为基础,以高新示范园区为桥梁,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融直接效益与观赏效益、长远效益与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新体系。 农业生态观光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有着丰厚的社会基

休闲观光农业的基本功能

休闲观光农业的基本功能 ◎1.生产功能。休闲观光农业为市场生产和提供更多的名特优、鲜活嫩的农副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物质消费需要。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就是要以农业生产为本,以种养产业为核心,重视现有设施栽培、生态养殖、立体种养、种养加工一体化,有机农业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的功能拓展,通过农业基础设施、基本装备等与休闲观光功能的有机结合,推进传统农业的升华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积极引进适合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品质优良的特种蔬菜品种、水果、花卉、和其他观赏植物,重视引进先进的农业种植模式和栽培技术,提高科技含量,积极开拓市场,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销售量。 ◎2.生态功能。休闲观光农业是在乡村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和功能辐射区域,具有一定的生态空间格局,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体现城乡融合,服务于农业和旅游业,具有多功能、高科技、高度产业化、市场化的生态农业系统。既向社会提供物质产品,又以其特有的田园风光,民俗风情,让人感受到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乐趣,并达到体验生活、增长见识、怡情怡智、陶冶情操的效果,在发展中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进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使生态、生产科研和市场相融合,使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农业园林景观得以和谐统一,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状态。 ◎3.旅游功能。通过开发休闲观光农业,为游客提供洁净优美的休闲游览场所。开发旅游农业,休闲农业等农业旅游项目,让游客体验农耕和丰收的喜悦,采摘和垂钓的乐趣,品尝无公害食品的快乐,在参观游览体

验中得到回归自然的放松,使游客达到休闲放松的目的。通过先进的现代科技的宣传、示范、推广,向人们展示现代农业的风采,体验现代农业的乐趣,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环境生态的绿色空间,让游客回归自然,尽享生态自然之美,农家风情之乐,以绿色、生态、自然的农业产业带为载体,为游客提供观光赏景,采摘游玩等项目,让游客领略到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凭借富有特色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资源优势为人们提供垂钓、捕捞、加工等休闲项目,让游客品尝原汁原味的农家菜,体验淳厚的农家风情。 ◎4.创收功能。首先,休闲观光农业使一种综合性很强的产业,它需要有“一条龙”的行业与之配套服务,除了直接促进农业发展之外,还可以带动交通、运输、餐饮、邮电、商业以及纪念品生产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到达带动农村经济振兴和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的目的。其次,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扩大了农业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改善了农业生产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再次,休闲观光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把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部分农产品运销层次多的问题,避免远销的中间商盘剥,实际上等于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农民也可以从提供休闲服务中获取合理报酬,增加收入。 ◎5.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休闲观光农业向人们提供了认识农业、了解农村动植物生长过程、体验农村生活、认识农村文化及生态环境、利用农园中所栽植的作为、饲养的动物以及配备的设施如特色植物,热带植物,水耕设施,栽培,传统农具展示等方面的知识服务,并进行农业科技示范,

谈观光农业园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

谈观光农业园发展现状与对策 摘要:以荆州市观光农业园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观光农业园的概念、特点及其类型,分析了荆州市现代观光农业园区发展的现状及优势,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荆州市,观光农业园,相关对策 近年来,观光农业园逐渐获得广大城市居民们的青睐,它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满足了人们渴望回归田野,感悟自然,体验农家生活,郊外旅游观光,放松自己的心理需求和物质文化需求。这有利于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带动周围乡镇农业经济发展,使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自然效益得到提升。 1观光农业园的概念、特点及其类型 1.1观光农业园的概念 观光农业园是以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为手段,以输出观光、

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等旅游功能为目的,在正常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展农业旅游活动[1]。 1.2观光农业园的特点 和常规农业形式相比,郭焕成认为观光农业具有生产性、参与性、市场性、观赏性、娱乐性、高效性、文化性、生态性[2];李晓颖认为观光农业具有产业的复合性、景观的多样性和游憩的丰富性[3]。调查发现,荆州市观光农业园发展具有农业资源多样性、文化特色鲜明性、地理位置便捷性、生产方式简易性等特点。 1.3观光农业园的类型 观光农业园因分类角度不同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可以按功能、示范内容、按经营类别、开发模式和发展阶段等作为依据来分类。荆州市观光农业园以开发模式为依据,可以分成5大类,主要为休闲观光型、种植生产型、现代养殖型、教育科普型、综合型。 2荆州观光农业园的发展现状

2.1发展优势 2.1.1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荆州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地势平坦、水系丰富,是江汉平原的主体。荆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适宜,四季分明,有足够的阳光和降雨量,适合农作物生长。荆州市内交通便利,有荆州高铁站和已建成的荆州机场,可直达武汉和全国重要城市。 2.1.2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荆州市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以楚文化和三国文化为特色,慢慢形成了独特的荆楚文化风格,此外还有红色文化和水文化等文化内容。作为一座历史名城荆州,在文化资源开放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红色文化资源和水文化资源又是对荆州现代精神思想的一种补充。 2.1.3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荆州市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以地处江汉平原为优势,主要生产的是粮食、棉花、油料和鱼、肉、蛋等。在水果种植上,以柑橘、葡萄、沙梨、桃等水果为主。近些年来水产品养殖业发展迅猛,小龙虾、螃蟹、黄鳝、泥鳅深受人们喜爱,淡水水产养殖面积和产量连续18年居全国市州第一。此外,出口产品种类也众多,包括棉织品、禽蛋制品、水产品以及藕粉、莲子等。主要出

浅谈观光生态果园的发展前景

浅谈观光生态果园的发展前景 发表时间:2012-03-31T09:11:56.077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1月(上)供稿作者:孟凡华[导读] 观光果园既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又能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孟凡华 (商丘市睢阳区综合高中河南商丘 476000) 中图分类号:S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对休闲活动,接触大自然的需求快速增长,于是观光果园就成为了国内外水果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观光果园既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又能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关键词:观光果园效益发展前景 观光果园是观光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果品生产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产业。生态果园主要以种植果树、蔬菜、花草等为主要景观,通过各种栽培品种的花期,花色,果品的颜色、形状、和成熟期不同,营造一个周年供应鲜花和鲜果的植物观赏园,吸引游客来参观,旅游,休闲,品尝鲜果。游客在享受自然的同时,又学到了许多有关果品生产的科学技术,大大推动了果品生产与旅游业的共同发展,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一、观光果园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观光果园70年代始创于台湾[1],是集经济、生态、游憩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开发园。大陆的观光果园于80年代后期首先在北京兴起[2],采取以民俗旅游、采摘活动、农家乐以及高新农业示范园等模式,吸引广大市民前去参观、采摘;通过让游客在园中施肥、浇水、整枝修剪等活动,使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如何建设观光生态果园 目前,观光生态果园建设多以果品生产和观光旅游为主要内容,同时保证果园的生态效益。这就要求人们对各种栽培种类的生物学特性,观赏特性非常了解,以利于协调观赏时期。 (一)果园的构造 首先,果园的选址要交通方便、周围环境好、通讯便利的近郊或适于发展的城镇;其次,在观光果园里要展示以果树为核心内容的景观,果园的外形要鲜亮醒目,果园的周围可以搭配些园林建筑小品(亭、廊、花架)和休闲娱乐设施;最主要的是对光能、热能、空间的合理利用,努力创造适于果树生长发育的小环境,使果园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二)栽培种类选择 选择耐修剪、抗病性良好、具有矮化效益的丰产性优良树种。同时也要考虑,树种、品种的花期、花色、果实成熟期;树体管理,季节协调。可以按照立体农业布局,使草本水果(草莓、西瓜)、特色农作物(花生、萝卜)、灌木果树(无花果、石榴)和小乔木果树相结合;既延长了果园的观光时段,也解决了人们周年观光旅游的问题。 (三)发展和经营果园 观光生态果园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发展势头很足,游客量逐年上升,市场竞争也逐渐激烈,果农们只有从经营管理方面下手才能脱颖而出。首先,开发果园要得到政府的支持鼓励,丰富农业资源,彰显地方特色,树立自己的品牌,形成规模经营。 发展品种要多元化,要求所种品种新颖,奇特,园内整年都有可以欣赏、品味的鲜果,同一季节至少有3种以上水果,并且应该是市场上少见的品种。 引用相关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来指导果品生产,园区的日常运营和旅游策划。 三、观光生态果园的前景 观光果园是技术含量高、无污染、土地利用率高的综合立体生态性现代果园,是以现代果品为依托的一种新兴产业,是集生产、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新项目,是在果品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前提条件下提出的[3],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在观光生态果园迅速发展的同时,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增多了就业岗位,也带动了花卉、餐饮、住宿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使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 总之,实施旅游带动战略是建设观光生态果园的有效途径[4]。我国各地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秀丽的山水风光和各具特色的果树产业资源,伴随着各地果业结构和旅游业的发展,结合实际开发具有区域风情的特色观光果园,前景十分广阔[5]。 参考文献: [1]张占耕. 都市农业与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J ] . 上海综合经济.2004. ( 12) : 54- 55. [2]郭焕成、刘军萍、王云才. 观光农业发展研究[ J] . 经济地理.2000.20( 2) : 119- 124. [3]王浩、程红波、谷康等.农业观光园规划与经营[J].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4]陈巍、闫莉. 北京仁和古城农业观光园规划浅谈[ J ] . 中国园林.2003.( 5) : 17- 19. [5]卿平勇、弓弼、赵政阳.我国观光果园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J ] 2006.21( 2):188-192.

观光农业的市场营销策略

观光农业的市场营销策略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现代化都市的飞速发展,城市人紧张的生活方式和狭小的生活空间,使得身心得以休闲的旅游度假成为一种趋势。而集大自然意趣和现代农艺于一身,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的“观光农业”因迎合了这一趋势,所以在许多城市周边蓬勃发展起来。北京的郊县、上海的浦东、武汉的郊区、广东的珠江三角洲都相继建立起了诸如:“农业大观园”、“农科奇观”、“万果园”、“农林大世界”、“少儿农社”等旅游观光项目。但据笔者调查,许多地方的观光农业项目经营状况不佳。其中,没有按照营销学的思想,进行科学的运作是导致许多业主惨谈经营的主要原因。因此,根据观光农业的主要类型、分析存在的营销问题、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是观光农业健康发展的必有之路。 一、观光农业的主要类型 观光农业就是以农业项目(如农产品、农业生产过程、农业设施与设备、农业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等)为载体,大中城市游客为服务对象,经规划设计,来满足游客观光、品尝、休闲、娱乐、参与、体验、购物、度假等需求为中心的现代农业。它既是对传统农业的拓展,也是对旅游产品的开发,是一个“农游合一”,农业旅游化、旅游农业化的交叉产业。 观光农业始于二战后的欧美国家,后在日本、台湾等地充分发展并日趋成熟。在法国通过“绿色度假”,每年可以给法国农民带来700多亿法郎的收益,相当于全国旅游收入的1/4;日本各地的观光农业经营者还成立了专门的协会来统一宣传、指导观光农业的运作,共同吸引国内外游客;台湾当局更是把观光农业当成农村的支柱产业之一,通过设立专门的机构、制定优惠政策、合理布局等来促进观光农业的发展。 纵观海外观光农业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传统型观光农业。它是以都市人所不熟悉的农业生产过程为卖点,来吸引游客参观、参与、品偿、购买。如法国农村的葡萄园和酿酒作坊,游客不仅可以参与酿造葡萄酒的全过程,而且还可以在作坊里品尝,并可以将自己酿好的酒带走,向亲朋好友炫耀。日本很时兴务农旅游,一些旅行社每年以春天的插秧、秋天的收割为契机,组织都市人去农村体验农民的生活,在沿海地区还组织游客参加捕捞和海带的采集及加工活动,使都市人直接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二是都市科技型观光农业。它主要是在城内小区和郊区建立小型的农、林、牧生产基地,既可以为城市提供部分时鲜农产品,又可以取得一部分观光收入。例如新加坡,在这座花园城市里兴建了10个农业科技公园。公园里不仅合理地安排了作物种植,而且还精心布局一些名优花卉、观赏鱼、珍稀动物、名贵蔬菜和水果生产,同时也相应建有娱乐场所。游人漫步其中不仅可以心旷神怡,还可以得到知识教育和乐趣,有时还能大饱口福。 三是度假型观光农业。它主要是利用不同的农业资源,如森林、牧场、果园等,吸引游客去度假、享受回归大自然的无限乐趣。如澳大利亚人常在周末或假日自己驾车,带上小孩,选一个离家不远的牧场小住几天,大人可以放松身心,孩子则可以了解都市里无法见识的牧场生活。

福建省泉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现状分析

福建省泉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从以休闲农业的发展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出发,以泉州市为例分析了泉州市发展休闲农业的自然、人文优势,介绍了泉州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其对城乡发展及城乡差距缩小的意义,讨论了泉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泉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业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以及丰厚的农业文化底蕴。然而,时至今日中国仍不能称得上是一个农业强国,大而不强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中国农业,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始终是摆在政府及人民面前的重大难题。我认为,要实现农村的现代化,首先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这样才有了农村现代化的经济基础,才能最终实现农村的现代化。而农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村运输、餐饮、住宿、商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致富农民,因此可以作为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福建省泉州市的休闲观光农业虽然发展历史较短,但发展迅速,并已取得一定成效。下面我将以泉州市为例,分析其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一、泉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 泉州,地处闽南三角洲,依山傍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山地1000多万亩,耕地217万亩,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海岸线总长541公里;大小港湾14个,岛屿208个。可见,泉州地形丰富多样,既有平原山地,又有港湾海岛,而在这些地形中有散布着数量众多的乡村,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泉州的农村有了较大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农业发展基础。同时,泉州市整体经济较为发达,城镇化水平高已达60%,大量的城市人口为农村休闲旅游提供了丰富的客源。近年来,泉州市政府发起“美丽乡村”建设运动,各乡镇政府针对自身特点,将招商引资和鼓励农民自发建设并举,积极推进农村休闲观光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泉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的相关进展 据统计,2011年,全市62个休闲农业经营面积共计10.23万亩、床位3493个,年接待游客315.78万人次,约占全市接待游客总量的10%。休闲渔业产业方兴未艾,以水塘、水库为依托,带有浓郁乡土气息和地方民俗风情,综合观光、休闲、垂钓、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的休闲渔业产业正在兴起,2011年休闲渔业

农业观光园可行性研究方案报告

农业观光园可行性研究

报 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1.2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 1.3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期限、建设内容1.4项目综合评价 第二章项目背景 2.1项目的由来 2.2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及其意义 2.2.1 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2.2项目建设的意义 第三章项目总体方案设计 3.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3.2项目规划原则 3.3项目建设内容 第四章生态农业观光园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4.1生态农业观光园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5.1方案总体描述 5.2结论 5.3建议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1.2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 项目建设单位:XXXXX科技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XXX 注册资本:XXX万元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注册地址:XXXXXXXXXXX 成立日期:XXXXXXXXXXXXX 1.3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期限、建设内容 一、建设地点: 生态园座落于青龙湖镇北刘庄村,地势平坦,资源丰富

二、建设规模: 生态园是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科研、种植、养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为确保产品优质高产,生态园聘请农业专家为技术指导,将畜禽的养殖与销售,果树、蔬菜的种植,以及观光休闲集于一体,总面积约为200亩。 三、建设期限: 建设期为2年 四、建设内容: 1、前期计划重点建设基础设施: (1)按功能规划为服务区、景观区、种植区、养殖区、活动区等,并进行具体分区; (2)兴建小型现代化的养殖中心; (3)修建工作人员办公区、宿舍及小规模接待区; (4)修建沼气池,满足生态园照明、动力等需要; (5)建设滴灌系统,发展果树种植和间种农作物; (6)修建小型会议中心; 2、后期计划: (1)兴建集餐饮、棋牌、垂钓、休闲、游乐、园林绿化和乡村情调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园区。 休闲园规划结构为:休闲别墅区、水果采摘区、观光植物区、观景品茗区。 (2)运用现代化市场营销手段,积极发展观光采摘业。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分析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分析 日期:2006年5月16日点击:138 现代乡村旅游市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我国的乡村旅游一般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一、乡村旅游的相关概念 (一)乡村旅游的定义 西班牙旅游学术界将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游和现代乡村旅游。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来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虽然传统的乡村旅游对当地会产生一些有价值的经济影响,并增加了城乡交流机会,但它与现代乡村旅游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传统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在假日进行;没有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没有给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当地的金融环境。实际上,传统的乡村旅游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都广泛存在,在中国常常把这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归类于探亲旅游。 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旅游者。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给当地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表现在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给当地衰弱的传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具有现代人特色的旅游者迅速增加。现代旅游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手段。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乡村旅游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中国学者一般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民所拥有的土地、庭院、经济作物和地方资源为特色,以为游客服务为经营手段的农村家庭经营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农家乐”的概念。去年在贵州举行的乡村旅游国际论坛上,中国专家们形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意见,认为我国的乡村旅游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一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以此提高乡村旅游的品位丰富性;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三是乡村旅游的目标

“田园综合体”---未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大方向

“田园综合体”---未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大方向。 北京东方昊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业设计、制造、施工可拼装式生态硬木房屋系统和户外设施(岗亭、栅栏、凉亭、廊架、宠物设施、户外专用家具等)。用于房车营地、度假村、新农村、农家乐升级版、生态观光园建设等。 亲,记得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哦~关于田园综合体的四个问题随着我国旅游消费升级、景区发展升级、地产开发升级,整个旅游产业面临大转型大融合,在此背景下萌生出的“旅游综合体”的开发模式,成为中国旅游产业乃至区域经济发展升级的主力引擎。与此同时,国民休闲度假需求进一步增长,内需扩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农业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田园综合体”则横跨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中国休闲旅游经济发展两个领域,将成为今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大方向。“田园综合体”以更侧重田园综合产业而区别于“旅游综合体”,这一模式可谓横跨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中国休闲旅 游经济发展两个领域,与被媒体热议的旅游型城镇化有所相近。1什么是“田园综合体”?(一)田园综合体是一种可持续性模式是在城乡一体化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

式。 (二)田园综合体的提出是基于一种商业模式方法论其出发点是主张以一种可以让企业参与、带有商业模式的顶层设计、城市元素与乡村结合、多方共建的“开发”方式,创新城乡发展,形成产业变革、带动社会发展,重塑中国乡村的美丽田园、特色小镇! (三)田园综合体经济技术原理就是以企业和地方合作的方式,在乡村社会进行大范围整体、综合的规划、开发、运营。 1、首先企业化承接农业。企业承接农业,就可以避免实力弱小的农户的短期导向行为,可以做中长期产业规划,以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方法提升农业产业,尤其是发展现代农业,形成当地社会的基础性产业; 2、规划打造新兴驱动性产业即综合旅游业,也可称之为文旅产业,促进社会经济产生大的发展; 3、在基础产业和新兴驱动性产业起来后,当地的社会经济活动就会发生大的改变,该地区就可以开展人居环境建设,为原住民、新住民、游客这三类人群,营造新型乡村、特色小镇,形成社区群落。所以也可以这样描述,田园综合体最终形成的是一个新的社会、新的社区。综上,田园综合体模式就是在发达地区城市的郊区,一些有资源的小城镇或美丽乡村,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集于一体,构建一种综合开发项目,并推动当地经济产业提升和城镇化进程,也就是“农业+文旅+地产”的综合发展模式。

我国观光农业现状与趋势

文章编号:1000-8462(2007)05-0835-05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① 孙艺惠,杨存栋,陈 田,郭焕成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北京 100101) 摘 要:观光农业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自身的成长变化和外部环境的演变使其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文章在对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和发展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新时期观光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和战略要点进行了积极探讨,以期指导未来我国观光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观光农业;现状;动力;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 观光农业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农民自发开放自家果园开展观光、采摘活动,到如今种类繁多的各类农业观光园、科技示范园、农业博览园等,我国观光农业在经历了萌芽和初期发展阶段之后,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国民闲暇时间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正进入规模化发展的新时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仅各种类型农业园区就有3000多个,可见观光农业发展势头之迅猛。由于观光农业所具有的“农游”合一的特殊性质[1],特别是其对于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的特殊意义,一直以来其发展问题不仅广受专家学者关注,更是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上海时指出:“要发展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旅游业发展要有新思路,要把旅游业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旅游”。2006年,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构想的提出及其所蕴含的对农村产业发展、经济繁荣的期望,更是为观光农业这一特色农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契机。 可以看出,我国的观光农业正在经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自身的成长变化和外部环境的演变使其发展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为此,我们一方面须摸清家底,分析现状,总结问题,以期继往开来;同时,还要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积极预测其未来发展态势,以指导新时期观光农业健康、持续发展,进而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 1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概况及特点 1.1 发展较快,从自发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发展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起始于198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较早的深圳首先开办了荔枝节,随后又开办了采摘园,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于是各地纷纷仿效,开办各具特色的观光农业项目,标志着观光农业在我国的兴起。 进入1990年代,一些综合性的、较大规模的观光农业园区相继建立,如北京锦绣大地农业科技观光园,上海孙桥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等。这时期观光农业逐渐拓展了旅游观光、绿色生产、生态休闲、农科普及等多种功能,活动内容更加丰富。1998年,国家旅游局推出“华夏城乡游”的旅游主题,观光农业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并在各地得以较快的发展。 2001年,国家旅游局把推进农业旅游发展工作列为当年旅游工作要点,制定了《农业旅游发展指导规范》,于2001年底公布了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候选名单,进一步推动了观光农业在全国范围的发展。2004年,为了推动全国观光农业的发展,国家旅游局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进行了评选,选出203个农业旅游示范点,2005年,又进行了第二次评选,选出农业旅游示范点156处。目前总共评选出农业旅游示范点359处,遍布全国31个省市,在农、林、牧、副、渔各业中树立起了发展观光农业旅游的样板。标志着我国观光农业进入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 1.2 初步形成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的地域分布格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共有各种类型农业园区近3000个,遍布全国31个省市,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但又相对集中的地域分布格局。以359处农业旅游示范点为例,从东、中、西三大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有195个,占54.32%;中部地区68个,占18.94%;西部地区96个,占26.74%(图1)。 就省、市、区分布来看,分布数量最多的依次是沿海的山东省55个,占15.32%,江苏省43个,占11.98%,辽宁34个,占9.47%;其次是贵州省18个,安徽、四川各17个,河北15个,浙江、广东14个,山西13个,河南12个,广西11个,内蒙古、新疆各10个,其余均在10个以下。 可以看出,虽然我国观光农业分布广泛,但存在明显的地带性差异,东中部地区观光农业分布密集,而西部地区相对稀疏。观光农业项目多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省区和东、中部大城市郊区,与我国的城市群发育相吻合,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等几个观光农业分布密集区 第27卷第5期2007年9月 经 济 地 理 EC ONOMIC GE OG RAPHY V ol.27,N o.5 Sep.,2007 ①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编号:2002E A106003-2)资助。收稿日期:2007-04-27;修回日期:2007-06-28

中国观光农业发展态势_王婉飞

文章编号:1000-8462(2006)05-0854-03 中国观光农业发展态势 王婉飞1,王敏娴2,周 丹1 (1.浙江大学旅游学院,中国浙江杭州 310058;2.浙江教育学院,中国浙江杭州 310012) 摘 要:观光农业是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交叉性产业。它既有生产性功能,也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文章运用产业经济学、微观经济原理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简要分析了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指出观光农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其将向着主题化、休闲化、生态化、人文化、科技化等方向发展,同时从规划布局、设计开发、制度建设、市场引导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观光农业;发展;预测;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F590.3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发展观光农业的现状与问题 1.1 发展现状 观光农业(或称休闲农业或旅游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产业。它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产品,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是一种集观光、休闲、度假、修学、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游憩体验形式[1]。 我国观光农业的兴起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已有一定雏形,形成了一些经营模式,其中台湾省的观光农业发展较早。1970年代,台湾地区在逐渐达到中等小康生活水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由劳动型转向休闲型后,开始陆续将果园、农场于农闲或假日开放社会大众参与,观光果园在台湾出现。经过单一果园、多类农园、主题式农园和整合式农园四个阶段的发展,目前已拥有1000多家休闲农园,也成为一种新兴的农业发展形态。可以说,无论从开展形式还是客源市场的结构上看,台湾观光农业都表现出与国外观光农业发展同步的趋势。 到了1990年代,农业观光旅游在我国其它大中城市也迅速兴起。据不完全统计,1996—1997年已动工和计划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观光农业项目在7个以上。1998年国家旅游局以“华夏城乡游”作为主题旅游年,使“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农村一景。目前我国大陆地区观光农业旅游项目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的近郊。各地政府积极支持发展观光农业,纷纷开办了各具特色的观光农业项目,如浙江金华石门农场的花木公园、自摘自炒茶园,北京朝阳区的观光农业区等等,正在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观光农业基地。广大农民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主动向有关部门进行咨询,开办家庭旅游农业项目。开展旅游的农户,其收入明显高于其他农户,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2]。观光农业的兴起的原因有二:①从需求角度而言,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逐步深入,人们尤其是城市居民在选择旅游目的地的时候,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远离尘嚣、贴近自然的地方,于是,立足于乡村的观光农业获得了人们青睐。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其发展势头更为迅猛。从观光农业的客源市场及其结构来看,国内中、低收入阶层的城市居民是观光农业的主体客源。据李学东等对成都郊区的一些观光农园的游客组成调查发现,高收入阶层(经理、主管等)对观光农园的光顾次数占其出游总次数的47%,中等收入阶层占55%,而低收入层次占81%[3]。②从供给角度而言,1960年代的日本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的模型。当时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日本农民脱离土地进城成为工人,以致日本农村地区普遍出现了高龄化农业和过疏化的严峻局面。日本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提高农业的机械化、集约化水平。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许多农民兼营蔬菜、水果和花卉等,有的甚至转向经营园艺和畜牧水产等业;靠近城市的不少农民则充分地将现存的零星土地加以利用,如建造停车场和仓库等,通过出租房屋、店铺等来增加收入。近年来,随着到农村旅游的市民日趋增多,经营观光农园的农户越来越多①。目前我国农业效益增速缓慢,生产成本增大,主要农产品季节性、结构性的“生产过剩”现象已经产生,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剪刀差”加大。观光农业作为农业与旅游业、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互渗透与融合所形成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形式,其发展必然会带动农业及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有利于综合开发与利用农村资源,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观光农业涉及农林牧副渔各个行业,出现了观光农园、农业公园、教育农园、森林公园、民俗观 第26卷第5期2006年9月 经 济 地 理 ECONOMIC GEOGRAPHY Vol.26,No.5 Sep.,2006 ①陈友华.日本观光旅游农业对我国的启示[EB/OL].https://www.360docs.net/doc/9d15197740.html,/htm/szrp/gsmt/2005-11-07-19430.ht m,2005-11-07/2006-02-14。 收稿日期:2005-09-12;修回日期:2006-03-29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促进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研究”阶段成果(编号:05BJY0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