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课程设计(DOC)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课程设计(DOC)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课程设计(DOC)

辽宁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冷轧0.45×1200mm Q235钢轧制规程设计学院:材料与冶金学院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目录

1前言 (1)

1.1冷轧概念 (1)

1.2冷轧工艺特点 (1)

1.3冷轧薄板生产过程 (2)

2 轧制工艺制度的制定 (4)

2.1原料的选择 (4)

2.2 工艺制度的确定 (4)

2.2.1 压下制度 (4)

2.2.2 张力制度 (5)

2.2.3 速度制度 (6)

2.2.4 轧制力计算 (7)

3设备强度及能力校核 (11)

3.1轧辊各部分尺寸确定 (11)

3.2咬入能力校核 (12)

3.3轧辊强度校核 (12)

3.3.1工作辊校核 (13)

3.3.2支承辊校核 (15)

3.3 接触应力校核 (16)

3.4电动机功率校核(第四架为例) (17)

3.4.1轧制力矩 (17)

3.4.2 摩擦力矩 (17)

3.4.3空转力矩 (17)

4小结 (18)

1前言

在钢材加工过程中,除了少部分采用锻造或铸造等方法直接成材外,其余约80%以上都是经过轧制成材。而冷轧板带钢的生产工艺,避免了热轧中存在的温降和温度分布不均的弊病,可以生产出厚度更薄、尺寸更精确、表面更光洁、板形更平直的板卷。

本冷轧带钢轧制规程课程设计参考鞍钢冷轧厂1#线而进行。设计生产规格为0.45×1200mm的Q235冷轧薄板。本设计对冷轧的生产特点以及主要工序作了简单的介绍,并制定了轧制制度,计算了轧制力,对咬入条件、轧辊强度、电机功率进行了校核。

1.1冷轧概念

冷轧是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下的轧制过程。冷轧时金属不会发生再结晶,但会发生加工硬化现象。

加工硬化是金属在轧制过程中强度、硬度增加,而韧性、塑性下降的现象。

冷轧板带钢的优势:

1)可生产厚度更小的薄板

2)带材沿宽度和长度方向能获得均匀的厚度,板形更好。

3)冷轧时采用的轧辊表面光洁硬度大,可得到表面质量好,表面光洁的产品。

4)带材经冷轧后,进行不同的热处理,可以得到不同机械性能的产品。

1.2冷轧工艺特点

(1)加工温度低,钢在轧制过程中产生加工硬化;

加工硬化的影响:

①变形抗力增大,使轧制力加大。

②塑性降低,易发生脆裂。

(2)冷轧中采用工艺冷却与工艺润滑;

①工艺冷却:冷轧过程中的变形热和摩擦热使轧件和轧辊温度升高,须采用有效的人工冷却。

②工艺润滑

工艺润滑的作用:

①减少金属的变形抗力(实现大压下和轧制更薄板材);

②冷却轧辊;

③防止粘辊。

天然油脂(动、植物油脂)润滑效果优于矿物油。

常用冷润液-乳化液:通过乳化剂的作用把少量的油剂和大量的水混合起来,制成乳状的冷润液。乳化液的冷却能力介于水和油之间,一般为水的40~80%,随着乳化液浓度的增加,其冷却能力下降。

(3)冷轧中采用张力轧制:

张力轧制—轧件在轧辊中的辗轧变形是在有一定的前张力和后张力作用下实现的。

张力--作用在轧件轧制方向上的力。

前张力--作用方向与轧制方向相同的张力。

后张力--作用方向与轧制方向相反的张力。

张力的作用:

①防止带钢在轧制过程中跑偏(保证正确对中轧制);

②使所轧带钢保持平直(包括在轧制过程中保持板形平直以及轧后板形良好);

③降低轧件的变形抗力,便于轧制更薄的产品;

④起适当调整冷轧机主电机负荷的作用。

1.3冷轧薄板生产过程

冷轧生产各工序简介:

热轧板卷料→酸洗→冷轧→退火→平整→精整→包装→入库

(1)酸洗

盐酸或硫酸为溶剂去除热轧来料的氧化铁皮,使之表面光洁,便于冷轧。

(2)轧制

四辊式轧机,5~6机架连轧

(3)脱脂与退火

1)脱脂:冷轧后的清洗工序,去除钢板表面的油脂和污物,防止退火后带钢表面上生成黑斑和灰层。

2)脱脂方法:

电解清洗、机上洗净与燃烧脱脂。

3)退火:使轧制时受到加工硬化的金属重新软化,消除内应力和得到细小均匀的晶粒。

(4)平整:退火后带钢以小压下率进行轧制的过程叫做平整。(1~5%)目的:

1)消除材料的屈服平台,防止加工时的拉伸应变;

2)提高材料的强度极限,扩大塑性加工范围。平整量不同钢种的机械性能产生一定幅度的变化;

3)矫正板材的形状;

4)根据用户的要求生产表面粗糙度不同的带钢,对镀层板加工成光滑表面,而对涂层板加工层表面打毛均匀的表面。

(5)成品剪切

平整后的钢带经过成品剪切后成为钢带的最终交货状态。

2 轧制工艺制度的制定

2.1原料的选择

本设计产品规格要求:0.45×1200 mm ,钢种为Q235普碳钢。根据冷轧

过程中总压下率在60%-80%左右,轧制过程中忽略宽展。原料规格为:2.0×1220 mm ,则总压下率为77.5%。根据鞍钢冷轧一号线1700连轧机组进行设计,采用四辊轧机五机架连轧:

(1)工作辊直径:φ(520~600)mm ,选φ540 mm ; (2)支承辊直径:φ(1400~1525)mm ,选φ1450 mm 。 其主要设备如下表:

2.2 工艺制度的确定 2.2.1 压下制度

根据等轧制力原则采用分配压下系数如表2-2-1,令轧制中的总压下量为

h ∑?,则各道次的压下量h ?为:

i i h b h ?=∑?

式中:i b —压下分配系数

冷轧压下分配规则

1)第一道次考虑后张力较小,带钢容易跑偏;坯料厚度不均匀等,应小于设备所允若的最大能力,留有适当余量;

2)第二、三道次采用大压下率轧制;

3)精轧道次不采用大的压下率,保证板形及厚度精度。

表2-2-2 冷连轧机压下分配系数

第一道次:

()()111111111111 0.5

2.000.45 1.55

0.5 1.550.78 2.000.78 1.22 /2 1.22 2.00/2 1.61 / 100%0.78/2.00100%39.00%

b h h b h mm h H h mm h h H mm

h H ε=∑?=-=?=∑?=?==-?=-==+=+==??=?=

同理可得,第二道次至第五道次的压下规程,如下表

表2-2-3 轧制规程表

2.2.2 张力制度

冷连轧的特点之一是采用大张力轧制,所以一般单位张力q 为(0.3~0.5)s σ,轧机不同、轧制道次不同、钢种不同、规格不同等影响,张力变化范围较宽。后

张力与前张力相比对减少单位轧制压力效果明显,足够大的后张力能使单位轧制压力降低35%,而前张力只能降低20%左右。且单位张力后机架要比前机架大一些。机组的张力根据经验,第一道次后张力、第五道次前张力在30-50之间,第二道次至第五道次的前张力大于后张力5-10即可。所以各机架张应力分配如下:

表2-2-4 各机架张力分配

2.2.3 速度制度

连轧时,保证正常轧制的条件是轧件在轧制线上每一架的秒流量相等,即:

111222333444555B hV B h V B hV B h V B h V ==== V 5

式中: B —轧件的宽度 h —轧件的厚度 V —轧件的水平速度 轧制过程中忽略宽展,则:

1122334455hV h V h V h V h V ====

根据经验值选取最后一架轧机出口速度为20.00m/s ,则:

1122334455hV h V h V h V h V ====

4554355325521551/20.000.45/0.4818.75//20.000.45/0.5815.52 //20.000.45/0.7611.84//20.000.45/1.227.38 /V V h h m s V V h h m s

V V h h m s V V h h m s ==?===?===?===?=

利用前滑值计算轧辊的转速: 第一道次:

咬入角: 0.78a r c c o s (1)

a r c c o s (1

)3.08

540

h

D α?=-=-=? 中性角: 3.08 3.14 3.08 3.14(1)(1)0.01722218020.07180

f ααγ??=

-=?-=??? 前滑值: 22

0.0172700.0641.22h s R h γ==?=

则: 117.38

6.94/110.064

h V v m s

s =

==++ 16060 6.94

245.45/min 3.140.54

n r D νπ?=

==? 同理可得,第二道次至第五道次的轧辊转速,如下表

表2-2-6 各机架速度表

2.2.4 轧制力计算

各机架摩擦系数的选取:第一道次考虑咬入,不喷油,故取0.07,以后喷乳化液取0.06,考虑最后一道次压下量较小,轧速快,取摩擦系数0.05。

由于冷轧薄板的宽展很小,故设计采用M.D.Stone 公式计算平均单位压力:

()

1

X e P K Q X

-=-

式中: h

fl X '

=

; 2h H h +=。

'l —考虑轧辊弹性压扁的变性区长度; K —平面变形抗力,S K σ15.1=;

Q —前后张应力平均值,2

2

1Q Q Q +=(Q 1—前张力,Q 2—后张力) 第一道次:

由于在变形区内各断面处变形程度不等,因此,通常根据加工硬化曲线取本道次平均总压下率所对应的变形抗力值s σ。平均总压下率ε∑按下式计算: ε∑=106.04.0εε+ 式中:000)(H H H -=ε——本道次轧前的预变形量; 001)(H h H -=ε——本道次轧后的总变形量; 0H ——冷轧前轧件的厚度; H ——本道次轧前轧件的厚度; h ——本道次轧后轧件的厚度。

由热轧原料开始轧制,冷轧入口总压下率为0,出口总压下率为39.00%。求平均总压下率ε∑:

010.40.60.639.00%23.40%εεε∑=+=?=

查阅Q235钢的加工硬化曲线

图2-1 Q235钢种加工硬化曲线 1-纵向;2-横向

可知 460a s MP σ≈=

所以

1.15 1.15460529a s K MP σ==?=

求平均单位张力: 8050

65a 2

Q MP +=

=

14.51l mm ===

0.0714.510.6311.61fl z h

?=

==

20.398z =

22911

8(1)/8(10.25)/(3.1420010) 1.1910C E μπ-=?-=?-??=?式中:μ—泊松比,取0.25 E —弹性模量,取200GPa

()

()1160.0722 1.191027052965100.130

1.61f y CR

K Q h

-=-=?????-?=

查阅斯通图

图2-2 确定f 'l /h 之图表

得: '

0.73fl X h

=

=

0.73 1.61

'16.790.07

X h l mm f ?=

== 应力状态系数: 0.7311

1.4730.73

X e e n X --=== ()

()52965 1.473683.47p K Q n MPa =-=-?=

'683.4716.79122014000.06P pl B KN ==??=

同理可得,第二道次至第五道次的计算结果,如下表

表2-2-7 各道次计算结果

3设备强度及能力校核

3.1轧辊各部分尺寸确定

轧辊直接承受轧制力和转动轧辊的传动力矩,属于消耗性零件,就轧机整体而言,轧辊安全系数最小,轧辊强度往往决定整个轧机负荷能力,因此,要对轧辊进行校核。

表3-1-1 轧辊材质及许用应力值

轧辊各部分尺寸分别为:

工作辊:辊身直径540 g D mm =,辊身长度1700g L mm =; 工作辊辊颈直径: (0.5

0.55)

280g g d D mm ==;

工作辊辊颈长度:(0.83 1.0)0.9280252g g l d mm ==?=; 工作辊压下螺丝间的中心距:g 252252

170019522222

g g g l l a L mm =+

+=+

+=; 支承辊:辊身直径1450z D mm =,辊身长度1700z L mm =; 支承辊辊颈直径:(0.50.55)750z z d D mm ==;

支承辊辊颈长度:(0.83 1.0)0.9750675z z l d mm ==?=; 支承辊压下螺丝间的中心距:675675

170023752222

z z z z l l a L mm =+

+=++= 辊头均采用扁头万向接轴辊头,电机功率5500N KW =

表3-1-2 轧辊各部分尺寸

3.2咬入能力校核

轧机要能够顺利进行轧制必须保证咬入符合轧制规律,所以对咬入条件进行校核:

)cos 1(α-=?D h

βα≤

式中:D —工作辊直径; h ?—轧件的压下量; α—咬入角; β—摩擦角

原料在第一架轧机咬入比较困难,所以对第一架进行咬入能力的校核。校核如下:

0.78

arccos(1) 3.08540

α=-

=? 而βtan =f ,得到:

?===00.407.0arctan arctan f β

由于 3.08 4.00αβ=?<=?,因此,第一架轧机可以实现带钢顺利咬入;其余各道次压下量均小于第一道,所以都能顺利咬入。

3.3轧辊强度校核

表3-3-1 校核相关参数

根据五机架冷连轧机轧制力考虑,现在对第四架轧机的轧辊进行校核:

3.3.1工作辊校核

四辊轧机支承辊与工作辊承受弯矩之比等于直径比的四次方,其弯曲应:

分配也和弯矩一样,即和g z P P 4

4

z 145052540z z g g g P M D P M D ????===≈ ? ? ???

??, 而44074.80z g P P P KN +==,得到

44074.80831.605353g P P KN =

== ; 525244074.80

43243.205353

z P P KN ?=== 1)辊身:

假定工作辊放在两支点上,画出其弯矩图如下:

如上弯矩图,工作辊在其中间部位产生最大弯矩,如上面计算:

1a 1.952 1.22831600279001.84848g g g B M P N m ????

=-=?-=? ? ?????

由于水平张力差导致的弯矩为:

1100.5812201000.48122019276T N =??-??=,

2a 19276 1.952 1.223233.5524824

8g g T B M N m ????

=

-=?-=? ? ?????;

辊身中部的合成力矩为:

279020.54g M N m ===?

工作辊在最大重车后的直径540D mm =,因此辊身中部的最大弯曲应力为:

[]3

279020.54

17.720.10.54

g g g

M M P a W σσ=

=

=

由于工作辊传动,校核辊头扭转强度。

mm D D D D 5301054010)10~5(11=-=-=-=,取, mm

D a D a 3186.0)6.0~5.0(11===,取,

55009549

954982041.21640.16

n P M N m n ==?=? []3382041.2112.270.2080.2080.318

n n n M M MPa W a ττ=

===

3.3.2支承辊校核

1)辊身:

由上图可知,在辊身中部产生最大弯曲力矩,其大小如上面所求:

a 2.375 1.743243.216486.474848z z z z l M P KN m ????

=-=?-=? ? ?????

支承辊在最大重车后的直径为1450D mm =,则辊身中部的最大弯曲应力

为:

[]33

16486.47

54.080.10.1 1.45z z z M MPa D σσ=

==

2)辊颈

3643243.223751700107.3010222

z d P M c N m --=

=??=?? []6

33

7.30101730.10.10.75

d d d d M M MPa W d σσ?====

3.3 接触应力校核

工作辊与支承辊表面接触产生接触应力,它将影响轧辊的轧制寿命,应加以校核。计算接触应力使用赫兹公式:

2

1212

21max )()

(r r K K r r q ++=

πσ 式中: q ——接触表面单位长度上的负荷;

21r r ,——相互接触两个轧辊的半径;

21K K ,——与轧辊材料有关的系数,

1

2111E K πμ-= 22

2

21E K πμ-=

轧辊材料相同,120.305E 190GPa r 270r 725mm mm μ====,,,,

44074.8

25926.35/1.7

P q KN m l =

==

'

max

2096.14MPa σσ??==

max max 0.3040.3042096.14637.23MPa τστ??==?=

所以,轧机符合轧制带钢时的轧制要求

3.4电动机功率校核(第四架为例) 3.

4.1轧制力矩

3-3220.3831.6010 5.196102592.60z g M xP l N m ==?????=?

其中: x —力臂系数,取0.3; g P —轧制压力;l —接触弧长度。

3.4.2 摩擦力矩

311831.60100.280.0511624.4m g g M P d f N m ==???=?

12112592.6011624.40

11246.250.97 1.7856Z m m M M M N m i η??++??=-?=-?=? ? ?????

其中: g d —工作辊辊径直径; 1f —轧辊轴承中摩擦系数,此处取0.05; η—粘性系数,取0.97;i —传动比,取1.7856。

1211624.4

264.256756.331.7856

m m m M M M N m i =

+=+=?; 3.4.3空转力矩

(0.03~0.06)0.060.0582041.214102.06k H H M M M N m ===?=?; 式中:H M ——电机额定转矩,所以传动轧辊电机轴上所需力矩为: 2592.606756.334102.0612.311.7856

z m k H M M M M KN m M i =

++=++=?<; 所以电机功率符合要求,其他各架轧机轧制力均小于此架,电机功率动能符合要求。

根据以上对轧机工作辊辊身弯曲强度、辊头扭转强度,支承辊辊身弯曲强度、辊颈弯曲强度以及电机功率的计算结果,均小于其许用应力及额定功率,在所需负荷条件下都能正常工作,所以设计过程各个参数满足要求,设计成功!

4小结

经过三周的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顺利完成了本次工艺课课程设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能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设计工作相结合,使得这些知识得到巩固、加深。

在设计过程中,不断的翻阅和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简单应用,而是综合了多门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包括《轧制工程学》、《轧钢机械设备》、《金属塑性加工学》、《塑性成型与轧制理论》等。书本必不可少,相关论文也是设计的重要参考。

虽然这是一次简单的冷轧轧制规程设计,却很好的锻炼了我们解决一些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如压下率如何分配,轧制力计算是否合理等。总之,在遇到实际工程问题时,只有通过多翻阅资料收集信息,不断地锻炼学习,不断的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使自己的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参考文献

[1] 康永林轧钢工程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2.

[2] 王廷溥金属塑性加工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210.

[3] 刘宝珩轧钢机械设备[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19.

[4] 赵家骏冷轧带钢生产问答[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小型液压机液压系统课程设计

攀枝花学院 学生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小型液压机的液压系统 学生姓名: vvvvvv 学号:vvvvvvvv 所在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vvvvvv 职称:vvvv 2014 年06 月15 日 攀枝花学院教务处制

攀枝花学院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前言 (5) 一设计题目 (6) 二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 (6) 三工况分析 (6) 四拟定液压系统原理 (7) 1.确定供油方式 (7) 2.调速方式的选择 (7) 3.液压系统的计算和选择液压元件 (8) 4.液压阀的选择 (10) 5.确定管道尺寸 (10) 6.液压油箱容积的确定 (11) 7.液压缸的壁厚和外径的计算 (11) 8.液压缸工作行程的确定 (11) 9.缸盖厚度的确定 (11) 10.最小寻向长度的确定 (11) 11.缸体长度的确定 (12) 五液压系统的验算 (13) 1 压力损失的验算 (13) 2 系统温升的验算 (15) 3 螺栓校核 (16) 总结 (17)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液压传动是以流体作为工作介质对能量进行传动和控制的一种传动形式。利用有压的液体经由一些机件控制之后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相对于电力拖动和机械传动而言,液压传动具有输出力大,重量轻,惯性小,调速方便以及易于控制等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和机床等设备上。 作为现代机械设备实现传动与控制的重要技术手段,液压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其他传动控制技术相比,液压技术具有能量密度高﹑配置灵活方便﹑调速范围大﹑工作平稳且快速性好﹑易于控制并过载保护﹑易于实现自动化和机电液一体化整合﹑系统设计制造和使用维护方便等多种显著的技术优势,因而使其成为现代机械工程的基本技术构成和现代控制工程的基本技术要素。 液压压力机是压缩成型和压注成型的主要设备,适用于可塑性材料的压制工艺。如冲压、弯曲、翻边、薄板拉伸等。也可以从事校正、压装、砂轮成型、冷挤金属零件成型、塑料制品及粉末制品的压制成型。本文根据小型压力机的用途﹑特点和要求,利用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拟定出合理的液压系统图,再经过必要的计算来确定液压系统的参数,然后按照这些参数来选用液压元件的规格和进行系统的结构设计。小型压力机的液压系统呈长方形布置,外形新颖美观,动力系统采用液压系统,结构简单、紧凑、动作灵敏可靠。该机并设有脚踏开关,可实现半自动工艺动作的循环。

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

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 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是通过改变金属材料的结构与形状来提高材料的性能,这是X为大家整理的材料成型控制技术论文,仅供参考! 材料成型控制技术论文篇一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模具制造技术分析初探 摘要:材料成型与工程控制在制造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机械制造业发展的重头戏,在发展中机器制造业企业必须加以重视。作为汽车、电力、石化、造船及机械等方面的基础制造技术,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在发展中得到不断成熟与发展壮大。文章主要论及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方面的汽车零部件方面的模块制造技术方面额介绍与分析探讨。 关键词:材料成型控制工程技术 现代制造工业在行业发展中呈蒸蒸日上的发展新趋势,并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为工业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制造业的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方面的技术发展,同时也是业内十分关注的内容之一,我们从其技术发展特点入手屁,实现进一步分析和探究。 一、材料成与控制工程模具制造技术分析探讨 材料成型与制造中讲究技术发展,从效益、节能、生产速率等方面考虑进一步探讨研究,下面以奇瑞A21汽车中支

板产品图的制造技术方面进行分析探究。 (一)金属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加工技术 1技术材料一次成型加工技术 挤压:在置于模具内金属坯料的端部加压,使之通过一定形状、尺寸摸孔,产生塑性变形,获得与模孔相应的形状尺寸的工件。 特点:塑性好、不易变形 拉拔:在置于模具内金属坯料的前端施加拉力,使之通过一定形状、尺寸的摸孔,产生塑性变形,获得与模孔相应的形状尺寸的工件 特点:变形阻力比挤压小,但对材料塑性要求高 轧制:金属通过旋转的轧辊受到压缩产生塑性变形,获得一定形状、尺寸断面的工件。 2金属材料的二次成型加工 锻造:阻力大,通常需要加热实现。 自由锻造:在锤或压力机上,通过砧子、锤头或其它简单工具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获得所需形状、尺寸的工件。 特点:不用模具,易变形,简单的工件形状。 模型锻造:坯料在锤或压力机上,通过模具施加压力,产生塑性变形,获得所需形状、尺寸的工件。 特点:需要模具(锻模),变形阻力大,工件形状可以比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080408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080408) 一、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二、培养目标 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工作思路和标准要求,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理念,紧密追踪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沿理论,围绕高分子复合材料的设计及加工技术,通过学校与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材料科学为主线,以工程技术为纽带,培养学生掌握复合材料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使之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丰富的专业知识,掌握复合材料学科前沿发展信息,在此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在该领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使学生具备从事高分子复合材料与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材料设计、产品设计、工艺和设备设计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材料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的主要特点是材料与工程相结合,技术原理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专业侧重于高分子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加工成型方向。本专业学生要求受到良好的科学思想、材料设计与制造的基本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在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性能测试等方面工作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执着向上的态度、爱国敬业的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从事复合材料工程所需要的数学和其它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具备从应用目标出发对复合材料进行质量、成本、工艺、环保、性能和效益综合评估及材料选用的初步能力; 4.系统掌握材料与工程技术专业领域内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重点掌握高分子材料方向的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复合原理、复合材料力学与结构设计、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等方向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了解本学科专业在先进复合材料、生物医用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和智能复合材料等新兴科学交叉领域的发展; 5.初步具备运用所学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对复合材料进行设计、

控制工程基础(基于MATLAB的系统分析校正)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MATLAB 仿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 桌面和命令窗口,初步了解SIMULINK 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 2.通过观察典型环节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动态特性,加深对各典型环节响应曲线的理解。 3.定性了解各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SIMULINK 的使用 MATLAB 中SIMULINK 是一个用来对动态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的软件包。利用SIMULINK 功能模块可以快速的建立控制系统的模型,进行仿真和调试。 1.运行MATLAB 软件,在命令窗口栏“>>”提示符下键入simulink 命令,按Enter 键或在工具栏单击 按钮,即可进入如图1-1所示的SIMULINK 仿真环境下。 2.选择File 菜单下New 下的Model 命令,新建一个simulink 仿真环境常规模板。 3.在simulink 仿真环境下,创建所需要的系统。 以图1-2所示的系统为例,说明基本设计步骤如下: 1)进入线性系统模块库,构建传递函数。点击simulink 下的“Continuous ”,再将右边窗口中“Transfer Fen ”的图标用左键拖至新建的“untitled ”窗口。 2)改变模块参数。在simulink 仿真环境“untitled ”窗口中双击该图标,即可改变传递函数。其中方括号内的数字分别为传递函数的分子、分母各次幂由高到低的系数,数字之间用空格隔开;设置完成后,选择OK ,即完成该模块的设置。 图1-1 SIMULINK 仿真界面 图1-2 系统方框图

3)建立其它传递函数模块。按照上述方法,在不同的simulink的模块库中,建立系统所需的传递函数模块。例:比例环节用“Math”右边窗口“Gain”的图标。 4)选取阶跃信号输入函数。用鼠标点击simulink下的“Source”,将右边窗口中“Step”图标用左键拖至新建的“untitled”窗口,形成一个阶跃函数输入模块。 5)选择输出方式。用鼠标点击simulink下的“Sinks”,就进入输出方式模块库,通常选用“Scope”的示波器图标,将其用左键拖至新建的“untitled”窗口。 6)选择反馈形式。为了形成闭环反馈系统,需选择“Math”模块库右边窗口“Sum”图标,并用鼠标双击,将其设置为需要的反馈形式(改变正负号)。 7)连接各元件,用鼠标划线,构成闭环传递函数。 8)运行并观察响应曲线。用鼠标单击工具栏中的“”按钮,便能自动运行仿真环境下的系统框图模型。运行完之后用鼠标双击“Scope”元件,即可看到响应曲线。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Materials Molding & Control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080203学制:4年 Program Code:080203Duration:4 years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在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必需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素养及创新创业意识,掌握金属/高分子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与行业发展动态,能在金属/高分子材料成型过程的控制和工艺优化、新材料和新产品的开发和制备、材料成型装备和模具设计以及数值模拟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Educational Objectives: In order to meet the economic,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emands, the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e major pays attention to overall development in knowledge, ability, quality aspects. The students in the major are essentially required for not only mastering basic knowledge in the field of natural scienc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human science, social scienc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wareness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also mastering fundamental theorie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basic skills in the discipline of metal /polymer materials Molding & Control Engineering, and comprehending disciplines and industries development trends. The objectives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e major is to cultivate the senior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talents who will be equipped with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being engag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in the fields of metal/polymer material forming process control and process optimization, new materials an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preparation, material molding equipment and mold design and computer simulation. 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掌握从事金属/高分子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它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了解专业前沿发展状态和趋势,能解决该领域企业的实际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专业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以及经济管理知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金属/高分子材料成型及控制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针对金属/高分子材料成型及控制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提供综合解决方案,设计和开发出满足特定需求的金属/高分子成型设备和模具的系统、单元(部件)及其工艺流

压电传感器课程设计

压电式传感器的应用 一:概述 传感器是指那些对被测对象的某一确定的信息具有感受与检出功能, 并使之按照一定规律转换与之对应有用输出信号的元器件或装置,是新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基础,是现代科技的开路先锋,美国早在80年代就声称世界已进入传感器时代,日本则把传感器技术列为十大技术之创立。 压电式传感器是典型的有源传感器。当压电材料受力作用而变形时,其表面会有电荷产生,从而实现非电量测量。压电式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工作频带宽等特点,因此在各种动态力,机械冲击与振动的测量,以及声学,医学,力学,宇航,军事等方面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本文就压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做相关介绍。 二:基本原理 压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某些介质材料的压电效应。是一种自发电式和机电转换式传感器,它的敏感元件由压电材料制成。压电材料受力后表面产生电荷。此电荷经电荷放大器和测量电路放大和变换阻抗后就成为正比于所受外力的电量输出。压电式传感器用于测量力和能变换为力的非电物理量。它的优点是频带宽、灵敏度高、信噪比高、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和重量轻等。缺点是某些压电材料需要防潮措施,而且输出的直流响应差,需要采用高输入阻抗电路或电荷放大器来克服这一缺陷。 三:应用原理 压电式传感器的应用原理就是利用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这个特性,即当有力作用在压电元件上时,传感器就有电荷输出。由于外力作用在压电材料上产生的电荷只有在无泄漏的情况下才能保存,故需要测量回路具有无限大的输入阻抗,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此压电式传感器不能用于静态测量。 压电元件作为压电式传感器的核心,在受外力作用时,其受力和变形方式大

914 机械原理与设计

914 机械原理与设计(专)《机械原理》(第 7 版)孙桓陈作模主编北京:高教出版社 2006 年 《机械原理教程》申永胜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机械设计》(第 8 版)濮良贵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915 电子技术与控制工程(专)《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 5 版)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年 2 月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 5 版)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1 月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朱骥北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年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陈康宁主编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916 机械设计(专)《机械设计》(第 9 版)濮良贵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机械设计学习指导》傅燕鸣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 年 《机械设计试题集》(第 2 版)傅燕鸣编著上海大学出版社 2012 年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傅燕鸣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年 917 控制工程基础(专)《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朱骥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年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陈康宁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年 918 电路(专)《电路》 ( 第 4 版 ) 邱关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电路分析基础》(第 3 版)李瀚荪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919 自动控制理论(含经典和现代)(专)《自动控制原理》(第 5 版)胡寿松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年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精解与考研指导》徐薇莉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920 模拟与数字电路(专)《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 5 版)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年 2 月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 5 版)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1 月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doc

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基础、材料成型加工及其控制工程、模具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设计制造等专业知识,能在机械、模具、材料成型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应用开发、工艺与设备的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本专业分为四个培养模块: (一)焊接成型及控制: 培养能适应社会需求,掌握焊接成型的基础理论、金属材料的焊接、焊接检验、焊接方法及设备、焊接生产管理等全面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铸造成型及控制 这是目前社会最需要人才的专业之一。主要有砂型铸造、压力铸造、精密铸造、金属型铸造、低压铸造、挤压铸造等专业技术及专业内新技术发展方向。

(三)压力加工及控制 分为锻造和冲压两大专业方向,在国民经济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模具设计与制造: 掌握材料塑性成型加工的基础理论、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模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塑性加工生产管理等全面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 编辑本段课程设置 由于材料成型与控制包括焊接、铸造、压力加工、模具设计四个方面,每个方面之间差别较大。因而课程开设将依据学校的侧重点而异。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基础外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计算机应用、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金属学、材料冶金与成型工艺、材料成型设备及方法、材料成型微机应用、先进制造技术、检测技术与控制工程、技术经济、CAD/CAM基础、表面工程学、焊接冶金学、金属材料焊接、焊接方法与焊接设备、焊接检验、塑性成型理论、橡塑材料成型工艺学、橡塑成型模具、金属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技术等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知识等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金工实习、机械热加工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综合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包括材料冶金与成型工艺综合实验、材料成型设备方法综合实验、材料成型自动控制综合实验等。 编辑本段培养特色 本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注重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编辑本段就业去向 本专业具有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的授予权,学生可以选择进一步深造。学

复合材料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1 引言 (2) 2 造型设计 (4) 3 性能设计 (5) 3.1原材料选择 (5) 3.2管道各层性能设计 (7) 4 结构设计 (8) 4.1玻璃钢管受力分析 (8) 4.2管壁厚计算及校核 (8) 5 工艺设计 (10) 5.1纤维缠绕制管所用设备 (10) 5.2纤维缠绕制管工艺 (10) 6 玻璃钢管道安装连接 (12) 7 管道性能试验及检验 (13) 7.1玻璃钢管轴向拉伸试验 (13) 7.2玻璃钢轴向压缩试验 (13) 7.3玻璃钢平行板外载试验 (13) 7.4玻璃钢管短时水压失效压力试验 (13) 7.5玻璃钢管外观质量检验 (13) 8 小结 (15) 参考文献 (16)

1引言 管道是现代工业中流体(气体或液体)输送的重要材料,传统的管道有钢管、混凝土管和铸铁管,但由于其易锈蚀、质量大,已不能满足现代工业的需要,又由于玻璃钢的诸多优势,使得玻璃钢管道(简称GRP管)应运而生[1、2]。 玻璃钢管道玻璃钢管道简称FRP管道。具有耐久性好、摩擦阻力小,输运能力高,安装方便、耐化学腐蚀性强、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可降低管道因维护、更换停产带来的损失,主要应用在石油、电力、化工、造纸、制革、冶金、城市给排水、废水处理及农业灌溉等。 与钢管相比,玻璃钢管道的优点有: (1)耐腐蚀性。FRP管道能够抵抗酸、碱、盐、海水、未经处理的污水、腐蚀性土壤或地下水及众多化学流体的腐蚀。 (2)耐热抗冻性好。FRP管的温度使用范围一般在-40℃~80℃之间,若先用特殊树脂其使用温度可达到更高。 (3)轻质高强,运输安装方便。FRP管道的比重为1.7~1.9,与同压力、同管径的其他材质管道比较,FRP管道单位长度、重量约等于钢管的30%,因此运输安装十分方便,FRP管道每根长度可达12m,安装快速简便。另外可免除安装钢管所需的焊接和防锈、防腐处理等工序。 (4)摩擦阻力小,输送能力高。FRP管道内表面非常光滑,糙率系数小,水利系数可长期保持在145~150范围内,经测试得到其水流摩阻损失系数为0.000915,能显著减少沿程的流体压力损失,提高输送能力20%以上。 (5)不生锈。由于玻璃钢管是由非金属材料树脂及玻璃纤维复合而成,所以,它们不论在使用过程还是在闲置过程中,均不会生锈,因而也就无需进行防锈、除锈处理。 (6)可设计性强。根据具体使用情况,可对缠绕玻璃钢管的具体性能及形状进行设计: ①可对缠绕时的缠绕角进行设计,以便管具有不同的纵/环向强度分配;②可对管壁厚进行设计,以便管可以承受不同的内外压;③可对材料进行设计,以达到不同的耐腐蚀目的、阻燃目的、介电目的等;④可对授头方式进行设计,适用不同的安装条件,以提高工程安装速度。 (7)可修复性强、维护方便。缠绕玻璃钢管罐不生锈、不结垢、耐腐蚀性能好,一般情况下无需维护;即使需要维护,由于其重量轻,可维修性强,所以,维修起来也是十分方便的。

全国材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院校实力排名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排名 1 上海交通大学 A+ 9 吉林大学 A 17 浙江大学 A 2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10 天津大学 A 18 四川大学 A 3 清华大学 A+ 11 同济大学 A 19 兰州理工大学 A 4 华南理工大学 A+ 12 西安交通大学 A 2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5 西北工业大学 A+ 13 大连理工大学 A 21 武汉理工大学 A 6 北京科技大学 A 14 山东大学 A 22 北京工业大学 A 7 华中科技大学 A 15 郑州大学 A 23 东南大学 A 8 东北大学 A 16 太原理工大学 A 2012年全国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排名: 科别:理工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热加工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热加工领域内的设计制造、试验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及各类热加工工艺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和有关设备的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各类热加工工艺及设备设计、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热加工工艺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核心课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热加工工艺基础、热加工工艺设备及设计、检测技术及控制工程、CAD/CAM基础。

小型液压机液压系统课程设计

$ 攀枝花学院 学生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小型液压机的液压系统 学生姓名: vvvvvv 学号: vvvvvvvv < 所在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vvvvvv 职称: vvvv # 2014 年 06 月 15 日 攀枝花学院教务处制

》 攀枝花学院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前言 (1) 一设计题目 (2) 二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 (2) 三工况分析 (2) 四拟定液压系统原理 (3) . 1.确定供油方式 (3) 2.调速方式的选择 (3) 3.液压系统的计算和选择液压元件 (4) 4.液压阀的选择 (6) 5.确定管道尺寸 (6) 6.液压油箱容积的确定 (7) 7.液压缸的壁厚和外径的计算 (7) 8.液压缸工作行程的确定 (7) [ 9.缸盖厚度的确定 (7)

10.最小寻向长度的确定 (7) 11.缸体长度的确定 (8) 五液压系统的验算 (9) 1 压力损失的验算 (9) 2 系统温升的验算 (11) 3 螺栓校核 (11) 总结 (13) : 参考文献 (14)

前言 液压传动是以流体作为工作介质对能量进行传动和控制的一种传动形式。利用有压的液体经由一些机件控制之后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相对于电力拖动和机械传动而言,液压传动具有输出力大,重量轻,惯性小,调速方便以及易于控制等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和机床等设备上。 作为现代机械设备实现传动与控制的重要技术手段,液压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其他传动控制技术相比,液压技术具有能量密度高﹑配置灵活方便﹑调速范围大﹑工作平稳且快速性好﹑易于控制并过载保护﹑易于实现自动化和机电液一体化整合﹑系统设计制造和使用维护方便等多种显著的技术优势,因而使其成为现代机械工程的基本技术构成和现代控制工程的基本技术要素。 液压压力机是压缩成型和压注成型的主要设备,适用于可塑性材料的压制工艺。如冲压、弯曲、翻边、薄板拉伸等。也可以从事校正、压装、砂轮成型、冷挤金属零件成型、塑料制品及粉末制品的压制成型。本文根据小型压力机的用途﹑特点和要求,利用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拟定出合理的液压系统图,再经过必要的计算来确定液压系统的参数,然后按照这些参数来选用液压元件的规格和进行系统的结构设计。小型压力机的液压系统呈长方形布置,外形新颖美观,动力系统采用液压系统,结构简单、紧凑、动作灵敏可靠。该机并设有脚踏开关,可实现半自动工艺动作的循环。

《复合材料课程设计》

《复合材料课程设计》说明书—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桥梁设计方法的综述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2014年6月20日

摘要:中国复合材料五十年的发展,在各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介绍了桥梁设计和建造的未来趋势,以及目前全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应用于桥梁的主要实例及设计方法。 关键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桥梁设计方法 1. 桥梁设计和建造的未来趋势 1.1 在桥梁建造技术和建造外观两方面有前所未有的发展。 当前世界上的桥梁设计在外观设计方面与许多年前相比有着更大的发展。适合于它周边设施的桥型设计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及更高的理念,例如孟买地区Thane Creek溪上的弓形琴弦大梁桥提供给乘车者一种视觉上的享受。首先,桥梁的业主让艺术家来决定桥型设计,接着建筑设计师来演绎,最后由工程师完成。“震撼”意念使桥梁构思在概念上既新颖又简单,例如让人们非常荣耀的英国Gateshead千禧年桥。 1.2 安保风险 抵御爆炸和地震的多风险保护正变得日益重要,在诸如地震活力、风险评估技术、预测地震响应方式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地震不是一种力而是一种变形,新的理念是提供变形足够的容量并允许桥梁移动,而不是试图去抵抗力。设想的方案如采用玻璃纤维/碳纤维包覆柱子、能量吸收装置、耗散能量的结构保险单元。 1.3 增加跨距 技术上,非常大跨距的桥梁可以用当今的材料来建造,跨距正变得更大,例如Jammu & Kashmir(查漠一克什米尔)境内的Chenab(奇纳布)河上一座桥是世界上最大拱距(480m)的桥梁之一。全寿命服务期的考虑为提升跨距提供了设计和建造依据。社会日益愿意为大跨距桥的方便和美观而买单。 斜拉桥正逐渐取代传统上与跨距相关的悬索桥,例如在日本建造了世界上最长的斜拉桥(Tatara跨海大桥-890m跨距)。发展缆绳斜拉技术,关键因素就是提高跨距,这是通过降低股束尺寸,增加诸如缆绳的螺旋等特征来实现的。 减震对长跨距的重要性:解决方案有诸如调幅物质减震器,用在斜拉的法国诺曼底庞特桥上的横交缆绳或“肩带”。绞线设备比预制平行线束体系更有竞争力。1000m跨距的记录被香港昂船洲大桥所打破,中国苏通大桥是1200m的跨距。 1.4 更高的桥 现今可开发出制造直径大至4m,高度大于100m柱子的技术及设备。 大直径立柱的建造:随着钻孔直径的增大,钻孔的稳定性也得到了提高。大直径立柱也更有利于在河床上定位立柱帽,更大更高的立柱可提供更大的净空高度。 1.5 变得更强 为了实现一种建筑的新理念,就需要引人一种新材料。钢可以使大跨距的析架箱梁成为可能;高强度线缆使得悬索桥成为可能;混凝土伴同预应力混凝土一起应用使得大跨距的混凝土桥成为可能。超高性能材料的引人可以大大改变建筑的力学特性,诸如VSL公司的水泥质材料Ductal性能上更近乎于钢。 1.6 预制部件 预浇铸地基、桥基、立柱和上部结构单元可以使桥的建造时间不再以年计,

东北大学材料成型课程设计

1.9吨直径30mm7075铝合金挤压棒材 生产工艺设计及成本核算 授课教师 学生 班级 学号

目录 摘要 (1) 1 合金概况及总体工艺流程制定 (2) 1.1 订单信息 (2) 1.2 合金成分及合金概况 (2) 1.2.1 合金的名义成分 (3) 1.2.2 合金的用途 (3) 1.2.3 合金的工艺特点 (3) 1.3 工艺流程制定 (4) 1.4 变形过程中各段定尺计算 (4) 1.4.1变形过程各段已知条件 (4) 1.4.2 定尺计算 (5) 1.5 成品率计算 (5) 1.6 熔铸投料量计算 (6) 2 具体工艺安排及操作步骤 (7) 2.1 熔铸工艺安排及计算 (7) 2.1.1 熔铸工艺的工艺流程 (7) 2.1.2 铸次分配 (7) 2.1.3 合金的成分计算 (8) 2.1.4 配料计算 (8) 2.1.5 熔炼工艺参数 (12) 2.1.6铸造工艺条件 (14) 2.1.7铸造过程中损耗率计算 (14) 2.1.8成品铸锭计算 (14) 2.2 锯切定尺安排 (15) 2.3车削工艺安排 (15) 2.4均火工艺 (15) 2.4.1 均匀化退火 (15)

2.4.2均匀化退火工艺设计 (16) 2.5挤压工艺 (16) 2.5.1挤压比 (16) 2.5.2挤压工艺参数确定 (16) 2.5.3挤压工艺设计 (16) 2.6固溶淬火工艺 (17) 2.7矫直工艺 (17) 2.8锯切 (17) 2.9包装 (17) 3成本核算 (18) 3.1成品率计算 (18) 3.2各工序工时及成本计算 (18) 3.2.1熔铸工时及成本计算 (18) 3.2.2锯切工时及成本计算 (19) 3.2.3车皮工时及成本计算 (19) 3.2.4均匀化退火工时及成本计算 (20) 3.2.5挤压工时及成本计算 (20) 3.2.6拉伸矫直工时及成本计算 (21) 3.2.7淬火工时及成本计算 (21) 3.2.8辊式矫直工时及成本计算 (21) 3.2.9锯切工时及成本计算 (22) 3.2.10包装工时及成本计算 (22) 3.3总成本核算 (22) 参考文献 (24)

液压压力机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35吨液压压力机设计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 2014 年4月8日

1文献综述 1.1液压压力机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压力机的发展历史只有100年。压力机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的进行而开始发展的,蒸汽机的出现开创了工业革命的时代,传统的锻造工艺和设备逐渐不能满足当时的要求。因此在1839年,第一台蒸汽锤出现了。此后伴随着机械制造业的迅速发展,锻件的尺寸也越来越越大,锻锤做到百吨以上,即笨重又不方便。在1859-1861年维也纳铁路工厂就有了第一批用于金属加工的7000KN、10000KN和12000KN的液压机,1884年英国罗切斯特首先使用了锻造钢锤用的锻造液压机,它与锻锤相比具有很好的优点,因此发展很快,在1887-1888年制造了一系列锻造液压机,其中包括一台40000KN的大型水压机,1893年建造了当时最大的12000KN的锻造水压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迅速发展航空业。美国在1955年左右先后制造了两台31500KN和45000KN大型模锻水压机。 近二十年来,世界各国在锻造操作机与锻造液压机联动机组,大型模锻液压机,挤压机等各种液压机方面又有了许多新的发展,自动测量和自动控制的新技术在液压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再来看一下我国的情况,在解放前,我国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没有独立的工业体系,也根本没有液压机的制造工业,只有一些修配用的小型液压机。解放后我国迅速建立独立自主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同时仿造并自行设计各种液压机,同时也建立了一批这方面的科研队伍。到了六十年代,我国先后成套设计并制造了一些重型液压机,其中有300000KN的有色金属模锻水压机,120000KN有色金属挤压水压机等。特别是近十年来,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比如,设计并制造了一批较先进的锻造水压机,并已向国外出口,与此相应的,我国也陆续制造了各种液压机的系列及零部件标准。但是,我们也应清楚地意识到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许多先进的设备和大型机仍需进口,目前应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加强我国在这方面的竞争力,这不仅是有助于我们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也是国家安全的需要。 1.2 液压压力机的应用 作为现代机械设备实现传动与控制的重要技术手段,液压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与其他传动控制技术相比,液压技术具有能量密度高﹑配置灵活方便﹑调速范围大﹑工作平稳且快速性好﹑易于控制并过载保护﹑易于实现自动化和机电液一体化整合﹑系统设计制造和使用维护方便等多种显著的技术优势,因而使其成为现代机械工程的基本技术构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材料、机械、控制、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技术专业,主要研究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超导材料、微电子材料及特殊功能材料的成型设备与工艺、成型过程的自动化与智能控制、质量检测和可靠性评价等。随着各种新材料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加之我国新材料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材料成型设备新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因此对既有材料科学知识,又能掌握材料成型设备设计和制造技术的高级科技人才的需求将有所增加。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作为机械工程、材料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相结合的宽口径高技术专业,培养工程材料、材料成型、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内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包含材料成型工程、模具设计与制造多个方向。 材料成型工程是制造业的基础,是各类产品制造的先行和必备工序;模具工程是衡量一个国家工艺水平的重要标志,模具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量极大。本专业的学生应掌握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基本工作能力,本专业的毕业生应能在机械、材料、模具、电子电器、检测、工业管理、技术贸易等领域内的大中型企业、科研及设计部门中胜任新材料设计开发、材料成型工艺设计、材料的检测与质量控制、模具设计与制造、热处理与表面处理、计算机应用、企业信息化,以及管理、教学、技术贸易和其它技术工作。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非常好,就业领域宽,可在机械、电子、电器、汽车、仪器仪表、能源、交通、航空航天等行业内从事材料和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工艺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质量检测、经营销售及管理工作或在相关的研究部门和高校从事科技研究和教学。

井巷工程课程设计

井巷工程 课程设计 题目某地下矿山主、副井的设计学院名称 指导教师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2015年1月

目录 第一章综述 (1) 1.1课程设计目的 (1) 1.2课程设计任务 (1) 第二章课程设计技术条件 (1) 2.1地质条件 (1) 2.2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 2.3井筒装备 (2) 2.4运输设备及装备 (2) 第三章巷道断面形状选择 (2) 第四章选择罐道形式及材料 (3) 4.1 主井 (3) 4.2 副井 (3) 第五章巷道断面尺寸计算 (4) 5.1 确定主井断面尺寸 (4) 5.2 确定副井断面尺寸 (5) 第六章风速验算 (7) 第七章选择支护方式及支护参数 (7) 第八章计算各部分尺寸 (8) 第九章计算材料消耗 (9) 第十章结束语 (10) 第十一章井筒断面图及附图 (11) 参考文献 (12)

前言 矿产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工业,它为许多重要工业部门提供原料和能源。我国能源结构以矿产为主的格局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可能改变,国民经济的发展将对矿产工业的增长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矿产工业生产的发展,又取决于矿产工业基本建设及开拓延伸工作能否及时的、持续不断的提供矿石的场地。所以为了更好的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学习井巷课程设计是《井巷工程》课程的重要环节之一。 为了使我们对《井巷工程》这门课程中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有个全面系统的掌握,并进行井巷设计和施工设计。通过本设计,我们将对《井巷工程》课程有个深入的全面的了解,并学会利用各种工具书及参考文献资料,我们以克服困难的精神来解决设计中相关的问题。其任务是设计巷道断面施工图和巷道施工技术措施。通过设计来巩固自身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使我们掌握巷道断面施工图和巷道施工措施的设计内容和编制方法,使我们得到一次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能力的基本训练,并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运算和绘图能力,培养独立阅读资料、掌握技术信息和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能给与批评或指正,在此先道一声谢谢! 编者 2015年1月14

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课程设计

模具的设计过程 (一). 概述 1.注塑模设计的一般步骤如下: 1.确定型腔的数目。确定型腔的数目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根据锁模力、 最大注射量、根据制品的精度要求、根据经济性等等,在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采用哪一种方法; 2.法定分型面。虽然在制品设计阶段分型面已经考虑或者选定,在模具设计阶段仍应再次校核。从模具结构及成型工艺的角度判断分型面的选择是否最为合适; 3.型腔的配置。这是模具结构总体方案的规划和确定。因为一旦型腔布置完毕,浇注系统的走向和类型便已确定。冷却系统和脱模机构在配置型腔时也必须给予充分的注意。若冷却通道不止与推杆孔、螺孔发生冲突时要在型腔配置中进行协调。当型腔、浇注系统、冷却系统、脱模机构的初步位置决定后,模板的外型尺寸基本上便已确定。在此基础上可以选择合适的标准模架。 4.确定浇注系统。浇注系统设计是模具设计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浇注系统的合理性对制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5.脱模方式。在确定脱模方式时首先要确定制品和流道凝料滞留在模具的哪一侧,必要时要设计强迫制品滞留的结构(如拉料杆等),然后再决定是采用推杆结构还是推件结构。 6.冷却系统与脱模机构的设计。冷却系统与脱模机构的同步设计有助于两者的很好协调,并体现出对冷却系统重要性的认识。 7.确定凹模和型心的结构和固定方式。当采用镶块式凹模或型心时,应合理的划分镶块并同时考虑到这些镶块及镶块固定板的强度、刚度、可加工性、紧固性及可更换性。 8.确定排气方式。由于在一般的注射模中注射成型的气体可以通过分型面和推杆处的空隙排出,因此,注射模的排气问题往往被忽视。对于大型和高速成型的注射模,排气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9.绘制模具的结构草图。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绘制注射模完整的结构草图。在总体结构设计时切忌将模具结构设计的过于复杂,应优先考虑采用简单的模具结构形式。因为在注射成型的实际生产中所出现的故障,大多是由于模具机构复杂化而引起的。结构草图完成后,应与工艺、产品设计及模具制造及使用人员共同研究讨论直至互相认可。 10.校核模具与注射机有关尺寸。因为每套模具只能安装在与其相适应的注射机上使用。因此,必须对模具上与注射机有关的尺寸进行校核,以保证模具在该注射机上正常工作。 11.校核模具有关零件的刚度与强度。因为注射模是承受很高型腔压力的耐压容器,对成型零件及主要受力的零件都应进行刚度与强度的校核。 12.绘制模具的装配图。装配图应尽量按照国家制图标准绘制。装配图中要清楚地表明各个零件的装配关系,以便于工人装配。当凹模与型心镶块较多时,为了便于测绘各个镶块零件,还有必要先绘制动模和定模部件装配图。在部件装配图的基础上再绘制总装图。装配图上应包括必要的尺寸(例如活动零件移动的起止点)。装配图上还应标注技术要求。技术要求内容是:

小型液压机的液压系统课程设计

小型液压机的液压系统课程设计

学生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小型液压机的液压系统 学生姓名: vvvvvv 学号:vvvvvvvv 所在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vvvvvv 职称:vvvv 2014 年06 月15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 小型液压机的液压系统设计 目 1、课程设计的目的 液压系统的设计和计算是机床设计的一部分。设计的任务是根据机床的功用、运动循环和性能等要求,设计出合理的液压系统图,再经过必要的计算,确定液压系统的主要参数,然后根据计算所得的参数,来选用液压元件和进行系统的结构设计。 使学生在完成液压回路设计的过程中,强化对液压元器件性能的掌握,理解不同回路在系统中的各自作用。能够对学生起到加深液压传动理论的掌握和强化实际运用能力的锻炼。

2、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 要求学生在完成液压传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液压基本知识,根据液压元件、各种液压回路的基本原理,独立完成液压回路设计任务。 设计一台小型液压机的液压系统,要求实现的工作循环:快速空程下行——慢速加压——保压——快速回程——停止。快速往返速度为4m/min,加压速度为40-250mm/min,压制力为300000N,运动部件总重量为20000N。。设计结束后提交:①5000字的课程设计论文;②液缸CAD图纸2号一张;③三号系统图纸一张。 3、主要参考文献 [1]左健民.液压与气压传动.第 2 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章宏甲.液压与气压传动.第 2 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许福玲. 液压与气压传动.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4]张世伟.《液压传动系统的计算与结构设计》.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 [5]液压传动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