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主题4法治中国

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主题4法治中国
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主题4法治中国

主题4 法治中国,法治道路

知识脉络

河北五年考情分析

2015—2019年河北中考命题规律总结

【命题分析】

建设法治中国

夯实法治基础

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保障人们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政府

凝聚法治共识

建设法治政府政府

厉行法治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

公民: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

全面依法治国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必须,坚持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

社会 公民

【考情总结】

法治建设:①属于高频考点,近五年考查了五次;②多结合“宪法”“法律”“法治”等考点考查;③题型为选择题、分析说明题、评析题。

此专题考点内容对应的教材范围:

九年级上册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河北中考考点清单

建设法治中国

【考试说明再现】

●知道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懂得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懂得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树立法治观念,形成法治思维。

●体会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增强法治意识,积极参与法治中国建设。

●知道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理解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教材考点解读】

1.法治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建设法治中国?)(九上教材P44—47)

(1)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2)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2019,4,24(52)(3)]

(3)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4)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5)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6)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2.法治的要求。(九上教材P45—46)

(1)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2)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不同。(九上教材P46)

(1)人治思维的本质是主张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

(2)人治思维漠视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个人意志和感情进行治理,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法治思维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

(3)人治思维奉个人的意志为最高权威;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

4.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九上教材P48)

(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

(2)1982年,颁布并实施现行宪法。

(3)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1999年,依法治国载入宪法。

(5)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6)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

(7)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8)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9)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

(10)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

(11)2018年,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九上教材P49)

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治国理政新方针及其地位、具体事例、相互关系。

7.怎样建设法治中国?(九上教材P49)

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2018,25(3)(4)]

8.政府的作用、宗旨、工作要求及其权力的来源。(九上教材P51)

(1)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2)宗旨:为人民服务。

(3)工作要求: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4)权力的来源:人民。

新方针地位具体事例相互关系

科学立法前提

国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

正案(九)》、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英雄烈士保护法》

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不能孤

立地、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

而忽视或否定其他方面;只有

做到这四点,才可能实现建设

法治中国的目标严格执法关键

国家惩治违法高官、处罚制造污染

的违法企业,依法打击网络犯罪,

严厉处罚长生疫苗案企业和责任人

公正司法防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依法纠

正重大冤假错案39件

全民守法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无一例外都要

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什么是法治政府?(九上教材P51)

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10.依法行政的地位、核心及要求。(九上教材P52)

(1)地位: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2)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3)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2018,25(2)]

11.请你为建设法治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九上教材P52—53)

(1)政府:①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②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2016,4,25(1);2015,2,25(3)]

(2)公民: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或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12.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怎样厉行法治?(九上教材P53—55)

(1)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要求。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规则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2)厉行法治,需要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3)厉行法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13.如何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九上教材P55)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河北中考典题聚焦

建设法治中国

【例1】(2019·河北中考)“法治社会,无法外之地,无法外之人,无法外之权,任何人都不能为所欲为,无论是维护权益,还是表达诉求,都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进行,任何逾越法律底线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制裁。”其表达的理念是()

①崇尚自由②崇尚法治③权利重于义务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法治社会,无法外之地,无法外之人,无法外之权,任何人都不能为所欲为,都不能有任何逾越法律

底线的行为,否则会受到法律制裁。”这段话强调的是我们生活的社会是法治社会,任何人任何事都必须依法进行,其表达的理念是崇尚法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④正确。崇尚自由,①错误;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是统一的,③错误。

【答案】D

【例2】聚焦网红警察,感悟依法行政。

某地民警执法视频走红网络:民警连续三次警告,要求一个没有号牌的汽车司机出示相关证件,司机非但拒绝警察要求,并狂妄叫嚣,挑衅警察,民警被迫采取武力。采取行动前,民警提醒无关人员远离,最后当事司机被警察带走。这一系列操作被众人称为“教科书式执法”,看了视频的网友都大呼警察“干得漂亮”。民警还提示围观拍摄者:“你拍可以,没问题,但你不要掐头去尾,断章取义,你要传就要整段传,否则要为造成的不良社会后果负责。”

(1)从法律角度,汽车司机应有怎样的反思?

(2)网友为什么大呼警察“干得漂亮”?

(3)从警察对围观拍摄者的提示中,你悟出了哪些道理?

【解析】(1)本题考查违法行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得知,民警要求一个没有号牌的汽车司机出示相关证件,连续三次警告司机都置之不理,最后当事司机被警察带走。当事司机的行为已构成违法,他应自觉遵守法律,提高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权威。据此即可作答。(2)本题网友大呼警察“干得漂亮”原因可从警察执法遵守程序、有规则意识、维护正义、维护人民利益、维护公共秩序、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3)本题从警察对围观拍摄者的提示中,我们可以悟出:要依法行使权利,违法者要承担法律责任、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讲诚信、有责任意识、遵守规则等。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要提高法律意识,尊法学法守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2)警察执法遵守程序(有法律意识、依法行政);有规则意识;维护正义;惩罚违法行为,维护人民利益;维护公共秩序;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3)要依法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

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违法者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公民要讲诚信,尊重事实;要有责任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他人和社会负责;要遵守规则等。

【例3】(2018·河北中考)回应诉求,感受文明。

材料一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开展的“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专项整治活动,收效明显,回应了公众诉求。下图是“关注斑马线治理,呵护斑马线文明”宣传图片。

法律连线

第四十七条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通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材料二吸烟有害健康,已经成为妇孺皆知的常识,公众对二手烟危害的认识与自我保护意识明显提高,对目前室内无烟环境的满意度普遍较低。室内无烟环境成为公众诉求。

据上图及“法律连线”得到的启示,选取一个角度,提出实现室内无烟环境的设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法可依、严格执法、依法律己。“机动车礼让斑马线”之所以成为习惯是因为国家制定了完备的法律体系,实现了有法可依;执法机关能够严格执法,对违法者进行处罚;作为公民能够自觉守法等。因此,要实现室内无烟环境就可以从立法角度、执法角度、守法角度考虑。

【答案】立法角度:国家制定相关法律,为禁烟提供法律依据。执法角度:执法机关严格执法,使违法的吸烟者得到应有的处罚。守法角度:吸烟者应学法知法,自觉守法。

【例4】(2018·河北中考改编)话说宪法,感悟法治。

材料一一切立法活动都必须以宪法为准绳,不得与宪法的规定、宪法的原则、宪法的精神相违背,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依法立法。——全国政协委员李保平

相关链接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议程第四项是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第七项是审议监察法(草案)。

材料二作为一名人民法官,要对宪法法律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带头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照法定权限、规则、程序履行职责,做到心中高悬法纪明镜、手中紧握法纪戒尺,知晓为官做事尺度。

——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法院院长蒋伟材料三几年前,我进驻旭日村普法。当时,村里乱象频现:基层选举被宗族势力渗透,拉票贿选、使用暴力解决纠纷时有发生。我便从宣讲宪法开始……经过努力,情况得到了根本性好转,现在村里的大小事务,都能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广东卓凡律师事务所律师徐向辉

(1)结合对材料一、二的理解回答权大还是法大,并说明理由。

(2)据材料三推断旭日村发生变化的原因。

(3)概括上述材料及问题共同体现出的法治要求。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依法行使职权。法比权大,因为权力是由法律赋予的,权力的行使要遵循法律,要依法行使职权。(2)本题主要考查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守法用法。旭日村进行了普法宣传后,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表明村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懂得自觉守法用法。(3)本题主要考查法治要求。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自觉遵守宪法,捍卫宪法尊严和权威。我们更应该有法必依,做到尊法守法。

【答案】(1)法比权大。权力由法律赋予,权力受法律约束(或权力要依法行使)。

(2)通过普法,村民法治观念增强,做到了守法用法。

(3)有法必依(或尊法守法);维护宪法权威(或树立宪法意识)(答出一层意思即可)。

【例5】(2019·唐山路北区三模)2018年8月3日,某地60多岁的环卫工陈某因指出杨某乱扔垃圾,遭杨某殴打。当地警方介入调查并发文,称“欺凌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该被社会唾弃”。杨某被行政拘留15天,罚款500元。下列对此事件认识正确的是()

①环卫工陈某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②警方依法行政,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③杨某因触犯刑法要承担刑事责任④现代公民要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环卫工陈某指出杨某乱扔垃圾,是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的表现;杨某殴打他人的行为是触犯法律的表现,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警方介入调查并对杨某作出相应的处罚,警方依法行政,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这启示我们现代公民要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因此选项①②④正确;选项③错误,这属于一般违法。

【答案】B

跟踪训练1(2019·石家庄桥西区模拟)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公共图书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及《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于2018年1月1日起相继施行。这些充分体现对普通人权利关注的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C)

①有利于保障和维护公民的权利②强化了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是全体公民的责任③体现了法律的制定和修改与时俱进

④促进了法治中国的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跟踪训练2(2019·石家庄新华区模拟)关注法治,感悟发展。

材料一2018年电子商务法、个人所得税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的制定或修改,回应了社会关切,解决了突出问题,让老百姓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启动制定外商投资法以来,全国人大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地方、部分、研究机构的意见,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外国商会协会、外商投资企业的意见,还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

材料二2018年针对老百姓非常关心的“菜篮子”“米袋子”“药瓶子”安全问题,人民法院加大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同时,依法严惩疫苗造假等违法犯罪行为,针对“医闹”“校闹”“车闹”等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人民法院依法妥善审理相关案件,惩治暴力伤医、妨害安全驾驶、校园暴力的违法犯罪活动。

(1)从立法的角度谈谈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答:我国不断完善立法(我国不断完善法律体系),我国坚持民主立法,我国坚持立法为民,我国坚持科学立法。

(2)材料二中法院的行动是怎样提升人民的安全感的?

答:法院通过制裁侵犯人民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权,从而提升人民的安全感。

(3)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以“法治与人民”为题,请你简要发表评论。

答:人民推动法治的进步,法治维护人民的利益。

跟踪训练3(2019·唐山丰南区一模)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张业遂提到,2019年针对医疗卫生领域,将继续审议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作为我国卫生与健康领域第一部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该草案充分吸收了社会各界各方面的意见,旨在落实宪法关于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保护人民健康的规定。

【文献】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二2018年5月31日,物美集团创始人张文中迎来了迟到十几年的正义,最高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张文中诈骗、单位行贿、挪用资金再审案,宣告撤销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2009年做出的原审判决,改判张文中无罪,原判已执行的罚金及追缴的财产,依法予以返还,并被告知有权申请国家赔偿。张文中案是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再审的涉产权和企业家冤错案件的第一案,是“天下无冤”的新起点,必将进一步增强全民对国家法治的信心。

(1)材料一的做法与文献有何必然联系?

答:因为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所以要求法律能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因此该草案充分征集民意;因为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所以该法律的制定旨在保护人民健康,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所以该法制定征求民意,反映出民众切实享有监督权或批评建议权等。

(2)张文中案改判体现了哪一治国理政的新方针?本案的改判,“必将进一步增强全民对国家法治的信心。”为什么要增强全民对国家法治的信心?

答:公正司法。因为:①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力量;②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③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④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就是全社会要信仰法律,对法治有信心。

(3)据以上材料及问题,概括法治对社会的影响。

答:社会因法治而进步;法治保障人民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或法治是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保障,只有好的制度才能被人民所接受,只有人民愿意接受的制度才能使法治有效地推行,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跟踪训练4评析生活事件。

一名快递员驾驶的三轮车与一辆出租车发生剐蹭,出租车司机便辱骂并连续抽打快递员耳光。虽然当地警方

迅速展开调查,对打人者处以行政拘留10天的处罚,但这一打人视频被传到网上后,还是引起网友持续的关注。众多网友纷纷谴责打人者,一些“义愤”的网友为了给快递员出气,轮番侮辱和恐吓打人者,甚至直接上门骚扰。

陕西咸阳一快递员蹭伤路边轿车,主动留下联系方式;浙江乐清一儿童开门碰到相邻车辆,家长留纸条致歉。这两起“剐蹭”事件的当事人得到车主的谅解,受损车主均未要求赔偿。

从法律角度看,打人者应有的反思是什么?

答:尊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律意识(或增强法治观念)。(若学生答出尊重他人生命健康权和人格尊严、学会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触犯法律就要受到法律制裁等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

跟踪训练5(2019·石家庄内四区模拟)因为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制品被处以3万元罚款,郑州电梯劝阻吸烟案做出无责判处,全国多地制定实施控烟条例。这些做法的共同意义在于(B)

①维护社会正义②完善法律体系③树立法律权威④弘扬法治精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意义(作用、地位、影响、必要性、重要性)解题技法

(1)答题角度:回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明确其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或对国家、社会、公民个人的意义;积极作用(影响)、消极作用(影响)。答案要点要紧密结合所学知识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

(2)答题模板:意义、积极作用(影响)类题目可以套用“有利于……”“促进了……”“推动了……”等模板;消极作用(影响)类则可以套用“不利于……”“对……产生危害”等模板。

考点攻关练

一、选择题

1.个税改革方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D)

①能够使政府决策更好地反映民意②扩大了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③是尊重公民民主权利的表现④是依法行政的表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2019·石家庄裕华区模拟)新华网开展2018年两会热点问题调查“你最关心的是什么”,网民可以从25个热点问题(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养老服务、健康中国、收入分配、创新创业、就业质量、住房保障、食品安全、污染

防治等)中最多选择10个,超过无效。网民参与网络调查(B)

①说明我国是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②体现出我国人民有强烈的当家作主意识③反映了公民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④是公民通过舆论监督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2019·石家庄桥西区模拟)全国人大有关部门就《个人所得税修正案(草案)》举行立法听证会,广泛听取包括广

大工薪收入者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举行这次听证会(B)

A.表明每个公民都享有立法权

B.体现了人民的民主权利受到尊重

C.说明个人与社会联系密切

D.体现了公民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2019·唐山古冶区模拟)王某在手机上点击陌生人发来的网址链接,导致银行卡上的巨款被盗刷。王某报警求助。最终,巨款被追回,诈骗者受到刑罚处罚。回答4—5题。

4.王某报警求助表明他具有(C)

A.责任意识 B.民主意识 C.法治观念 D.平等观念

5.从法律作用看,王某的钱款被追回体现了我国法律(B)

A.只打击有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B.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保护作用

C.对公民的隐私进行特殊保护

D.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2019年2月22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安徽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周春雨受贿、隐瞒境外存款、滥用职权等罪行进行公开宣判,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亿六千一百万元。回答6—7题。

6.此案件的判决说明(C)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犯罪行为要受到行政处罚③我国法律具有强制性④严格执法方可彰显法律尊严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由此案件我们应得到的警示(A)

①必须依法行使权力②法无授权不可为③我国坚持厉行法治④刑法是个人根本活动准则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8.话生活,谈规则。

近年来,公交车司乘冲突引发的刑事案件量稳中有升。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的公交车司乘冲突刑事案件共计223件。司法大数据显示:公交车乘客攻击司机刑事案件,近3成

为抢夺方向盘。

最近,在唐山的公交车上,

都有如下文字警示:

抢夺驾驶员方向盘行为已触犯《刑法》,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刑法》规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在此,公交公司提醒广大乘客:在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行驶过程中,请配合工作人员指引、遵守相关规定,不要作出过激行为而影响公共秩序,甚至危害公共安全。无论发生任何况都冷静思考,不要轻视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生命和自由”才是最重要。

(1)请运用法律知识,至少从三个方面,提出解决司乘冲突的方案。

答:国家:①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严惩危害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②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规范公民行为等。

个人:①要树立规则意识,文明参与公共生活;②自觉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各种规则,让守规则、讲秩序成为自己的公共生活习惯;③分辨是非,对自己的行为负责;④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⑤增强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人等。

(2)在乘车过程中,作为乘客应提高哪些道德素质?

答:树立规则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尊重他人、关爱生命、遵守规则、讲公德。

(3)据以上材料及问题,概括解决司乘冲突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答: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

9.探究民生发展。

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2018)。第一条规定:为规范政府制定价格听证行为,提高政府制定价格的民主性、科学性和透明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制定本办法。即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采取听证会形式,征求经营者、消费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对制定价格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进行论证的活动。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制定本办法,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是

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听证会属于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哪种形式?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答:民主决策。有利于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3)如果你作为消费者去参加听证会,应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些要求?

答:民主、文明、和谐、公正、法治、诚信、友善。

(4)据材料分析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答: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民主推动法治进程。法治促进民主建设,通过法治体现和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民主法治共同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请完成《限时训练本》P18—20的练习

法制主题班会教案(共7篇)

篇一: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案例叙述,学生讨论发言导入本课: 学生杨某,15岁.学习较好,但贪慕虚荣,片面追求物质享受,常因没钱花而发愁.一天中午12点左右,他到某市201中学后巷,见该校某男生一人回家,就手持小刀威胁该男生,迫使其交出财物.勒索了该男生300元人民币,后被抓住.杨某的行为构成勒索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0天. 2、讨论明确:少年违法也判刑 二、理论讲解,法律是治国的工具. 以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 三、联系生活 1,你知道的法律有哪些 (《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继承法》《兵役法》《经济合同法》《环境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交通 管理法规》) 2,常见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1),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 包括: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私财物妨害社会管理秩序 (2),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的行为 (3),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 (4),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 (5),民事侵权的行为 3,现身说法,谈谈自己的一件违法小事. 四,学法用法 1,小品表演: 情景一:星期六早上,王丽的爸妈有急事外出,留下一些钱让她自己安排两天的生活.王丽:哦,太棒了!自由了!她首先想到了去找同学玩,然而在王丽去找同学玩的路上,有一伙人拦住去路,威胁她交出钱来方可放过她,情急之中的王丽,会怎么对付这一场面呢 (讨论) 情景二: 近几天,王威感到非常苦恼,在放学的路上,总有几个高年级的学生拦住他,向他索要钱物,并且威胁说,如果交不出钱来,就让他尝尝拳脚的厉害.王威把这事告诉了中学刚毕业的表哥.第二天,表哥带了几个同学,埋伏在路上,把那几个小路霸狠狠地揍了一顿,并且逼着他们交出了身上所有的钱. [讨论]王威错在哪里报复心理怎样产生的除了像王威那样直接受到伤害还有哪些情况容易使人萌发报复心理 情景三: 王丽在过往行人的帮助下躲过了坏人的抢劫,找同学玩的心情已经没有了,王丽想到去商场买些东西,可就在买好东西离开商场准备回家时,被几位店员拦住了,说她偷了商场的东西,要搜她随身携带的物品.假如你是王丽,碰到了类似的遭遇,你会选择什么方式解决问题.(讨论) 2、看谁机灵

思想品德中的典型事例的活动主题都有哪些word版

思想品德中的典型事例的活动主题都有哪些_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举例-精品文档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举例思想品德课是集心理、道德、法律、国情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具有思想性、理论性较强的特点。为了使理论知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达到提升学生思想境界,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目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举出一些例子,架起一座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从而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理论生动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然而,教师所举的事例也不能随心所欲,托口而出,“捡到篮里就是菜”。教师所举的事例要恰到好处,并非易事,必须精心选择,巧妙设计,合理安排。 一、所举事例要健康向上,真实准确,具有思想性和科学性思想品德课是融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所举事例要力求高雅文明,切忌低级庸俗。要健康向上,催人奋进,激发人的斗志,鼓舞人的精神。要从正面引导学生追求高雅的生活方式,过有意义的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思想受到教育,情感得到升华,心理健康,道德高尚,知法守法,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高度负责,树立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拼搏的精神。如果教师信口开河,不加筛选地举例,这样的事例虽然有可能说明一定问题,但是,同时也把一些低级的、庸俗的、糟粕的东西传递给了学生,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有害而无益的。 举例是为了活化教学内容,为学生理解观点和原理提供佐

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所举事例的时间、地点、情节等各个环节都必须客观真实,有根有据,用词准确,表达完整。 特别是使用数据作为例子时,数据要真实,要实事求是,要有科学性。 不能含糊其辞,不能任意夸大或缩小,更不能胡编乱造,否则无说服力。 有的教师为了能引起学生注意,故意把事实夸大,学生一听就知道教师在“作假”、“吹牛”。 那种华而不实,活泼有余而真实不够的例子定会使学生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可信度。 二、所举事例要生动新颖,典型恰当,富有趣味性和针对性所举事例如果是学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教师讲得生动、具体、形象,往往就能拨动学生心弦,唤起学生的思考。有的事例虽然是学生所熟悉的,但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和开创既有科学性又有思想性的新意来,仍不失生动和新颖,仍富有趣味,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学生中的先进典型,本地区的热点新闻等,这些生动新颖的事例定会使学生趣味横生,“食欲大增”。真实、新颖、生动、有趣的事例摆脱了枯燥无味的说教,活生生的事例让学生幡然醒悟,激起无穷的思考,学生一旦有了兴趣之后,那就不再是要我学,而是我想学,我要学了,从而产生强大的动力。

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

2019年浙江嘉兴道德与法治试题 15.“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两句名言共同告诉我们友谊能让人 A.远离孤独 B.增长见识 C.正直善良 D.善待他人 16.陈某为试探丈夫,藏匿儿子、谎称其失联,报警并在互联网上求助,后被人民法院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判处刑罚。这告诫我们 A.网络是诱发违法犯罪的根源 B.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C.尊重他人隐私是做人的底线 D.不道德的行为必然触犯法律 17.图4漫画主要警示我们 ①公民的一切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②公民人身自由不能被非法剥夺 ③公民有权利惩处不履行义务的人 ④公民维护权利不能超越法律规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教育部等三部委发布《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应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应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这一要求旨在 A.落实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B.杜绝学生就餐浪费现象 C.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 D.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19.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将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定性为严重不良行为,规定要依法矫治。法律这样规定,是因为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会 ①危害身心健康②滑向犯罪深渊 ③受到社会排斥④遭受同伴谴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经代表广泛讨论、审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该法第一条规定:“依据宪法,制定本法。”材料反映我国法律 A.是宪法的重要立法依据

B.对公民具有普遍约束力 C.由各级的人大代表制定 D.要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 21.2019年2月,《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发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样做是为了 A.公民履行监督国家机关的义务 B.公民开始享有劳动就业权利 C.政府更好地统-行使国家权力 D.政府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22.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2018年经济形势和2019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 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领导核心 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付诸于实践 ③民主党派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④人民政协履行了国家机关职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杭州举行,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家中外知名企业,开展茶叶贸易,交流分享茶文化。这反映了 ①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②中华茶文化的魅力得到展示 ③中国与世界携手共同发展④中国作为发达国家担当责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8. (12分)乡村振兴,共建共享。阅读学生小英寒假社会调查见闻,回答问题。 见闻一:两位青年大学生来到村农业科技创业园,租地、筹资、雇工创办了一家特色农业公司,得到乡财税、金融等部门的指导和配合,现在经营状况良好。 见闻二:村民召开会议,对征地补偿款的使用进行讨论,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最后表决通过了使用方案。看来,村民会议制度还是挺健全的。 见闻三:在乡政府资助下,村委会新建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依靠一批不同年龄层次的志愿服务者,为老人们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特别是中心为高龄及身体残疾老人提供免费送餐服务,让这些老人倍感生活温暖。 (1)指出见闻一中公司的所有制性质及国家对此类所有制经济的政策。(2分) (2)结合见闻二,说明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是如何得到落实的。(4分) (3)联系见闻三,运用道德、法治知识,任选三个角度阐述关爱老人做法的理由。(6分) 28. (12分) (1)非公有制经济。实行鼓励、支持和引导的政策。 (2)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是通过一系列政治制度,保障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参与民主管理,落实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见闻二中健全村民会议制度,村民会议讨论决定征地补偿款使用方案,就是通过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使村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落实。 (3)道德方面,可以从尊老爱幼、团结互助、乐于助人等传统美德角度,或关爱他人、服务社会、承担责任角度等阐述理由。法治方面,可以从公民的物质帮助权、宪法“尊重和保障人

新编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汇编:16、自由正义

十六、崇尚法治精神 (价值追求、自由、平等;特权;公平;正义的行为;自由的限度;法治与自由;珍视自由;不平等现象;践行平等;公平的意义;正义的价值;实现公平;守护正义;维护正义) 一、选择题部分 (2019内蒙古巴彦卓尔)7.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下列选项中,能体现法律意义上平等的是C ①出入电梯“女士优先”②儿童乘坐公交应得到特殊关照 ③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③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样的发展条件和机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9广东广州)14.以下能够体现维护公平正义的事件有( A ) ①生产问题疫苗的长春长生公司被严惩并强制退市,相关公职人员被严厉问责 ②从2019年至2021年,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在创业就业时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③中国法律服务网实现请律师、办公证、求法援、找调解“指尖办”“马上办” ④某市政府为整治冬季空气污染,严令郊区村民一律不得烧煤取暖,违者重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19黑龙江龙东地区)19.2019年2月18日,《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有利于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有利于形成公平正义的社会风气。下列行为能体现公平正义的是D ①明明和父母经常去看望奶奶②小丽告诉爸爸开车要避让行人 ③小王买到了假冒伪劣商品,一气之下把那家店砸了④小强向老师反映同桌没有交作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9湖南株洲)11.2018年国庆期间,一张甘肃省敦煌市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内布设刺猬阵的照片刷爆社交平台。公园管理处主任王某说,“刺猬阵虽然有碍观游,但在景观保护方面却“功效显著”,基本没游客接近而造成破坏。对此认识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我的家乡变化多》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主题:我周围生活新变化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刘莉/新郑市第二实验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基于课程内容 (1)健康、安全地生活 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卫生保健设施。 (2)愉快、积极地生活 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定出自己可行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或活动。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关心他人,友爱同伴,乐于分享与合作;认真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喜欢提问和探寻问题的答案;对周围环境充满,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生活和探究活动;能与同伴交流、分享、反思探究的过程或结果;能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

或看法;学习利用图书、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收集需要的资料;在成人的帮助下,能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或信息。 2.学情分析 基于课程内容 (1)健康、安全地生活 学生基本能够爱护学校家庭公共设施,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但是部分学生自控能力不强需要再进行引导。 (2)愉快、积极地生活 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收集家乡变化的资料,但是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稍弱,需要家长、老师的帮助。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学生对实践作业充满兴趣,愿意去收集资料,和同伴交流,初步了解家乡的变化,然而学生年龄小,对家乡变化的对比体验不深刻,老师引导进一步激发学生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与自豪的情感体验。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二年级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较弱,资料收集不全面,需要老师、家长的帮助,在课堂上小组讨论环节要注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教材分析 《我的家乡变化多》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中第四课,是本课第一个话题《我家门前新事多》和第三个话题《我的家乡更美好》的整合。通过调查、交流,对家乡的变化有所了解,感受家乡的发展。本节课的重点是交流搜集的关于家乡变化的资料,感受家乡发展,为家乡的进步感到骄傲;难点是在了解家乡变化的过程中提高收集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交流搜集的关于家乡变化的资料,感受家乡发展,为家乡的进步感到骄傲。

2019年北京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及答案

2019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道德与法治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2019年也是 ( ) ①澳门回归20周年 ②五四运动100周年 ③改革开放40周年 ④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2018年12月8门,伴随着巨大的火箭轰鸣,肩负着亿万中华儿女的探月飞天梦想,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_________探测器,开启,月球探测的新旅程,最终实现人类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 ( ) A .嫦娥四号 B .天舟一号 C .墨子号 D .天宫二号 3.应急车道,是专门供工程救险、消防救援、医疗救护或民警执行紧急公务等处理应急事务车辆使用的车道,也被称为“生命通道”。我们要保持“生命通道”畅通,是因为 ( ) A .生命是脆弱的,要自立自强 B .要保障其他军道的行车速度 C .生命至上,要保障及时救援 D .生命是独特的,道路是不同的 4.《黄帝内经》中有“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恐伤肾、思伤脾”的记载,这启示我 们 ( ) ①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 ②情绪与人的身心健康有关 ③要积极主动调控情绪 ④同一情绪对人的影响相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图2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面对诱惑要提高自控能力 ②努力奋斗就能够取得成功 ③面对挫折,态度不同结果可能会不同 ④面对挫折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下面是一段关于友谊的故事。相识的那一年,他29岁,他39岁。一位情操高尚、平民情愫、家国情怀,一位学识广博、光明磊落、真挚善良。一起工作的日子里,他们谈的是人民的疾苦与病痛,说的是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分开的日子里,他们彼此惦念,友情并未随日月流逝而淡漠。他们的心,总是紧紧地连在一起……从中可以领悟到 ( ) 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②孤则易折,众则难摧 ③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④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北京市政府整治城市顽疾,规范环境秩序,改善核心区背街小巷的环境面貌,让胡同成为有绿茵处、有鸟鸣声、有老北京氛围的清净舒适的公共空间,以新的形象展现首都风范、古都风韵和时代风貌。这些做法体现政府 ( ) ①关注民生,建设宜居的生活环境 ②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心 ③作为权力机关要依法行使职权 ④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网上流传的一些名人名言并非真的出自名人之曰。最近,鲁迅博物馆资料查询在线检测系统上线,鲁迅是否说过相关词句,输入关键词一查便知,还能检索到其对应的文章出处。该查询系统的推出 ( ) ①有助于保护兽迅的名誉权 ------------- 在--------------------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德与法制主题班会(精选.)

道德与法制主题班会 院系:艺术设计学院 班级:环艺二班 主讲人:李翊宁 班会时间:2016.5.9 (一)、目的: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三)、过程:一、教师谈话导入 保护大学生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大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主要内容 (一)你对法律知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 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网吧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3、出示法律知识检测题完成题目 (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播放一个动画,主要内容是: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 请大家思考: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讨论 (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四)社会实践结合相关内容,到当地派出所进行调查。调查内容: 近年来当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情况;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当吸取什么教训。 司法机关在保护未成年人(包括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不足。司法机关对大学生有些什么希望,大学生应怎样配合司法保护。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word.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1节生活需要法律 1、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1)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2)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3)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2、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3、什么是法治? 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4、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什么? 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法治的作用? (1)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第2节法律保障生活 1、法律与道德的共同作用? 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2、法律的三大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表现在哪里? (1)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2)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3)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1)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2)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3)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 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 第1节法律为我们护航 1、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 (1)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 (2)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保护他们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也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2、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 宪法、婚姻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四位一体”)。 4、保护未成年人都是谁的责任? 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5、未成年人如何对待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2节法律与我们同行 1、如何做到依法办事(要求)? (1)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第四单元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 1.怎样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1)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2)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3)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法律是如何产生的 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3.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4.法治的重要性是什么 (1)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2课时法律保障生活 1.道德、法律等行为规范的作用是什么 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最新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附详解)

最新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30.0分) 1.数学家华罗庚的读书方法与众不同:每读一本书,不是从头读至尾,而是对着书本闭目沉思,猜想书 中写了些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再打开书,如果书的内容与自己的猜想一致,他就不再读了; 如果与自己的猜想不同,他就认真地读。华罗庚的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且培养了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一故事主要说明() A. 学习需要自觉的态度 B. 学习没有终点 C. 学习需要方法 D. 学习需要付出 2.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众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子路小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要是能翻过几座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心愿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下列内容与文中道理相通的是() ①羊有跪乳恩,鸦有反哺义 ②家贫出孝子,国难显忠臣 ③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 ④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价值,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下列内容能够体现生命价值的是() ①人生没有返程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 ②人的一生,应当像美丽的花,自己无所求,却给人间以美 ③人生包含着一天,一天象征着一生 ④我爱生活,为了它的美好,我参加了战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及时清洗掉,很快就会有更多的人在墙上涂写;一个房子,如果窗 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好,不久其它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别人打破。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有的规则我们不能违反,一旦违反,不能自律,会继续违反 ②和同学产生矛盾,应该马上解决,否则我们的矛盾会越来越深 ③教室地面有几片碎纸,我们应该马上捡起,否则会有更多的同学往地上扔垃圾 ④个别同学不愿意穿校服,我们应当及时纠正,否则会引起连锁反应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5.情绪和情感是对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之间关系的体验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 的态度体验。对于情绪和情感的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我们对人的情绪,可能会产生情感 B. 情绪相对不稳定,情感相对稳定 C. 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 D. 情感与我们的想象力相关 6.大雁飞行呈“V”字形时,每只大雁轮流担当头雁,前面的大雁拍打翅膀,使周围的空气形成一股向 上和向前的气流,这股气流,为后方大雁的飞行减少很大阻力,离群的大雁,没有这股气流的帮助、没有同伴的鼓舞,不可能独自到达目的地。由此可见() ①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一致的 ②集体规则切实保障个人利益时,个人愿意维护集体规则 ③我们维护个人利益,也是在坚持集体主义 ④和谐的和声不完全掩盖美丽的单音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法律作用的大小,主要是由立法、普法质量的高低和执法效力的大小所决定的。下面的内容分别与普 法、执法相对应的是() ①如果法律没有恐惧支撑,他绝不能生效 ②法律职业者地位的高低,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 ③法律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包括一切社会思想和道德 ④人人皆知法,不做违法事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8.互联网最大、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搭建了一个无形的交流平台,增加了人类信息交流的渠道,人们可以 互动沟通任何有价值或无价值的信息,我们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①要有网络自律精神 ②体验网络有界,自由无限 ③要有担当,传播网络文化 ④信息浏览要适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千里家书只为 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一段历史典故:史料记载,京官张文瑞公老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让墙诗)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见之,亦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此典故告诉我们()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三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四个单元主题,即:“快乐学习”、“我们的学校”、“安全护我成长”、“家是最温暖的地方”。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学总目标: 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三、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措施 1.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道德与法治七下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道德与法治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 第一框生活需要法律 1: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①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社会中产生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来调整。 ②法律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③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2: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3:什么是法治? 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之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4:法治的重要性? 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②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 1:法律的特征有哪些?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国家强制力是指什么? 国家强制力主要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它的运用必须以合法为前提。3:你是怎样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②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②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③任何人,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法律的作用有哪些? ①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 ②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③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全册含计划)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 1.本学期学生学习情况与上学期基本相同。基本懂得了学习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 2.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 3.几个班的孩子还是有些差别,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有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在呈现形式上,从儿童视角出发,通过大量的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鲜活的样式,给孩子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儿童自身出发,运用儿童语言、对话、旁白等形式,让儿童置身其中,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与启发性。 2.教材在知识结构上,每个单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3.教材在内容特点上,突出了学生的“生活性、活动性、启动性、开放性”等特点。 4.教材在实现教育目标上,各单元设计既有各自比较明确的设计意图和侧重点,具有发散性、自我性,又按照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的结构排列,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由近及远螺旋上升。能够较好地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综合的课程目标。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第一单元《让我试试看》的教学,帮助孩子们做勇于挑战的人。并通过尝试种下一粒子,学会呵护、养育小小的生命。 2.通过第二单元《我们好好玩》的教学,引导孩子们多做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游戏活动,了解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传统游戏活动,学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场地创新健康安全的游戏。 3.通过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的教学,延续上学期“公共场所”单元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孩子们从生活的点滴认识到人类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生态环境的需求和保护。在社会生活中养成爱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等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渗透《环境保护法》、《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制教育。 4.通过第四单元《我会努力的》的教学,引导孩子们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同时用积极的心理暗示鼓励自己做得更好。

部编版教材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知识点

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1.在我国,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公民为成年人。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未成年人超过我国人口数量的(1/5)。 2.很多法律规定都涉及具体(年龄)的节点,不同(年龄)阶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义。有些法律规定(达到)一定的年龄才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责任。 3.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法律保障,已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议题。我国制定了专门的法律,以更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4.专门为未成年人制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5.义务教育关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不仅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而且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的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而制定的法律,于(1986)年通过,经2006年和2015年两次修正。强调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理念,关注(弱势)群体的受教育问题是这部法律的重要特点。 7.近年来,我国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情在拷问道德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未成年人(权利保护)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 8.(《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各项合法权利的法律。这部法律于(1991)年通过,经过两次修正,明确了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该法为促进为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好的法律保障,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爱护。 9.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体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各司其职,才能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 10.从世界范围观察,青少年犯罪已经呈现出(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点。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关键在于集合全社会力量,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作为未成年人,要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知法、(守法),铭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

思想品德中的典型事例的活动主题都有些

思想品德中的典型事例的活动主题都有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举例思想品德课是集心理、道德、法律、国情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具有思想性、理论性较强的特点。为了使理论知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达到提升学生思想境界,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目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举出一些例子,架起一座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从而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理论生动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然而,教师所举的事例也不能随心所欲,托口而出,“捡到篮里就是菜”。教师所举的事例要恰到好处,并非易事,必须精心选择,巧妙设计,合理安排。 一、所举事例要健康向上,真实准确,具有思想性和科学性思想品德课是融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所举事例要力求高雅文明,切忌低级庸俗。要健康向上,催人奋进,激发人的斗志,鼓舞人的精神。要从正面引导学生追求高雅的生活方式,过有意义的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思想受到教育,情感得到升华,心理健康,道德高尚,知法守法,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高度负责,树立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拼搏的精神。如果教师信口开河,不加筛选地举例,这样的事例虽然有可能说明一定问题,但是,同时也把一些低级的、庸俗的、糟粕的东西传递给了学生,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有害而无益的。

举例是为了活化教学内容,为学生理解观点和原理提供佐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所举事例的时间、地点、情节等各个环节都必须客观真实,有根有据,用词准确,表达完整。 特别是使用数据作为例子时,数据要真实,要实事求是,要有科学性。 不能含糊其辞,不能任意夸大或缩小,更不能胡编乱造,否则无说服力。 有的教师为了能引起学生注意,故意把事实夸大,学生一听就知道教师在“作假”、“吹牛”。 那种华而不实,活泼有余而真实不够的例子定会使学生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可信度。 二、所举事例要生动新颖,典型恰当,富有趣味性和针对性所举事例如果是学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教师讲得生动、具体、形象,往往就能拨动学生心弦,唤起学生的思考。有的事例虽然是学生所熟悉的,但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和开创既有科学性又有思想性的新意来,仍不失生动和新颖,仍富有趣味,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

最新整理思想品德与社会主题班会教

最新整理思想品德与社会教案主题班会教案:用文明 装点生活 主题班会教案:用xx装点生活 用xx妆点生活 一、选题背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全国弘扬的一个重要主题。对于中学生来说,“讲文明,懂礼仪”是贯彻这一主题的具体内容之一,如何让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有公德意识,是当前校园的一个重要的德育主题。 二、班会目的: 1、认知目的:增强学生文明懂礼的意识,引导学生从认知到讲文明是个人素质的一种表现,是实现个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一种方式。 2、行为目的:启示学生对各种不文明的现象要有明确的是非判断,能自觉养成各种文明的行为习惯。 3、情感态度目的:让学生切身体会文明素养,立志当文明之人。 三、班会准备: 1、准备卡片,推选文明之星;准备便利贴,张贴班级文明之树。 2、搜集讲文明,懂礼仪的相关视频。 班会过程: 一、热身活动:按指令做动作 1、老师宣布活动规则: 活动规则:1、指令中有“请”字时,按照指令做动作。

2、指令中没有“请”字时,不要做任何动作。2、进行游戏 (请站起来,请坐下,拍三次手掌,请与同桌握手,坐下、、、老师请在游戏在出现的小错误的学生讲原因。) 老师:一个个简单的“请”有着巨大的魔力,这个“请”其实就是文明的象征。 二、反观生活,xxx xx细节 1、小组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不文明行为或现象,总结什么行为是文明的体现。 2、观看视频,思考:这个视频反映了什么问题。 老师:个人的文明礼仪看似只关乎个人,对社会和世界的作用微乎其微,可不知,“个人文明礼仪一小步吗,国家民族素质一大步” 三、推选你心中的班级“文明之星”,树立文明榜样 1、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用文明的举动感染着我们,塑造了七一班良好的形象,请推选班级中让你感动的文明之星,并与大家分享他(她)让你感动的行为习惯吧。 2、学生现场推选xx之星 老师:文明就如一面镜子,你尊重他人,礼待他人,他人也自然会向你投去友好的目光。 四、立xxxx,种xx之树。 同学写下自己要改善的一项文明行为,并签署姓名。张贴到班级的“文明之树”上,班级中各位同学互相监督。 总结:一片树叶,一个果实是不起眼的吗,但千千万万的树叶和果实汇集起来,将凝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描绘出一幅震撼人心的画面。我们的文明的一举一动,虽然看似不起眼,却能妆点我们的生活和世界。 教学反思: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 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三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四个单元主题即:“快乐学习”、“我们的学校”、“安全护我成长”、“家是最温暖的地方”。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学总目标: 1 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2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 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 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三、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难点: 1 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