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学科前沿概述讲课稿

交叉学科前沿概述讲课稿
交叉学科前沿概述讲课稿

交叉学科前沿概述

20世纪下半叶,各类交叉学科的应用和兴起为科学发展带来了一股新风,许多科学前沿问题和多年悬而未决的问题在交叉学科的联合攻关中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随着越来越多交叉学科的出现及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发挥作用的不辩事实,交叉学科在科学领域中的生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一、交叉学科的概念

交叉学科是指由不同学科、领域、部门之间相互作用,彼此融合形成的一类学科群。其宽泛的含义也包括:边缘学科、综合学科、横断学科等在内。交叉学科既是一个学科概念,同时一又是一个历史范畴。从学科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新学科的产生大都是传统或成熟学科相互交叉作用产生的结果。新学科在经历一段时一期的发展之后,将成为成熟的学科,进而有可能再与其他学科交叉作用发展而产生新的交叉学科。

1.交叉学科名词的起源

为了追溯“交叉学科”名词出现的时间,应该首先确定“交叉学科”的词源。形容词“跨学科的”( Interdisciplinary)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伍德沃斯(R. S. Woodworth)于1926年首创的一个专门术语,用于指称超过一个学科范围的研究活动。在1926年新成立的SSRC(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上,伍德沃斯建议说,理事会是几个学科的集合,要努力促进不仅仅是一个学科进行的研究,理事会的任务是促进被专业化所隔离的两个或多

个学科之间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当时,Interdisciplinary就是SSRC 会议使用的记录文字,但未普及。1930年,SSRC在一份文件中正式使用了“跨学科的活动’,这样一种说法。1937年,《新韦氏大词典》、《牛津英语辞典》(增补本)首次收入“跨学科”一词。到了50年代,这一术语己在社会科学界被普遍使用,到了60年代,这个词变得时髦起来,自然科学家、教育学家等广泛使用,此后又相继出现了交叉学科研究(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er ),交叉学科理论(Interdisciplinarytheory ),交叉学科特征(Interdisciplinary characteristics)等,还出现了一些首字母组成的缩写词,如IDE(Interdisciplinary Education)、IDR(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IDU(Interdisciplinary Union) ,IGPH(Interdisciplinary Graduate Progxarn in Humanity) ,IDS( Interdisciplinary Survey)。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交叉科学研究日趋繁荣,各种交叉科学研究机构、研究中心和学术团体纷纷成立。1970年9月在法国召开了“大学的跨学科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会后出版了文集《跨学科—大学中的教学和研究问题》,1976年,在英国创办了国际性的交叉科学杂志《交叉科学评论))(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Review),1980年,国际跨学科学陇会i1,式成立,以跨学科科研和跨学科竹理的研究为中心,迄今为止己经成功地组织了多次跨学科国际学术研讨会。范岱年先生早在1981年就指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之间存在着一条鸿沟。1984年,国务院通过了《关于科学工作的六条方针》,其中特别提到“自然科学中有

与社会科学交叉的学科,不要搞批判”,这是政府文件中第一次涉及“交叉学科问题”。1984年12月16—20日,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在北京召开了题为“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联席学术讨论会,探讨的主题之一就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和渗透问题。1985年4月,在钱学森、钱二强、钱伟长等学者的倡导下,中国科学技术培训中心会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17个学会、研究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首届交叉科学学术讨论会,提出了激动人心的口号:“迎接交叉科学的新时代!”。1986年,在天津创办了《交叉科学》杂志;1987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交叉科学文库》第一辑。此后,有多部专论学科交叉、交叉科学的著作问世。目前对交叉学科进行理论研究的杂志卞要有《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科学学研究》、《中国基础科学》、《软科学》与各大高校学报的社会科学学报也对交叉科学和交叉学科做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

2.交叉学科的定义和内涵

对于交叉学科和交叉科学的定义,国内的学术界到日前都没有统一。这并不是指语言上的没有统一,而是对怎样的学科以及怎样融合才算交叉这个问题都没有定论。对于交叉学科和交叉科学,除了专门从事科学学研究的学者,其他学者从实践和方法论的角度来描述这两个概念的时候,都是混用的。钱学森早年就对交叉学科做了一个定义,“什么叫交叉学科?我认为,所谓交叉学科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地带生长出的一系列新生

学科。”这个定义是我国较早的权威性定义,并明确的将两界间的学科交叉认为是交叉学科。乌家培认为,交叉学科是与单一科学相对应的综合性科学,两门以上的科学相互结合、彼此渗透的交叉,不仅分别存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自的内部,而目还大量发生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其他的定义还有很多,但这两种定义是很有代表性的,直到今天还是得到很多学者的认同。不少学者认同钱学森的定义,科学学学者还将其规范化。从汉字词源的角度证明其科学性,因为“交叉”一词是指几个方向的不同线条互相穿过或多个事物间隔错杂,“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内部的不同学科由于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相近性、相似性,它们之间的渗透、融合并不具有严格的交叉意义”。日前,将交叉学科等类似概念统一起来是日前科学学应该要做的一件事情。翻看国内各种理论探讨,有学者对交叉学科和交叉科学进行探讨的研究提到了交叉学科与跨学科学、边缘学科、新兴学科、比较学科、软科学、综合学科、横断学科、超学科等的比较,主张使用狭义的交叉学科定义,认为上面这些学科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有许多学者认为这些学科各有重叠,或者就把交叉学科的内容包括比较学科边缘学科、软学科、综合学科赖断学科和超学科,而目是按照交叉层次的逐渐升高排列的,最低的是比较学科,最高的是超学科。目前,大多数学者是持一种广义交叉学科的观点。

国外对交叉学科研究和交叉学科合作的研究有很多,比如

Butler, Pahner, Drotar, Cech and Rubin, Watson, Morillo, et al, Rinia et al等等。尽管我国的交叉学科研究的实践成果甚多,但继国际《交叉科学评论》(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Review)作为全球交叉学科理论和实践作为科学研究导向正式面世之后,国内交叉学科的理论研究仍然寂寂无名,而还是停留在以交叉学科实践为主的阶段中,这无不让我们为交叉学科的发展感到一定的遗憾。

二、交叉学科的分类

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理论方法的日益成熟。现实问题的复杂多样性导致了交叉学科的出现。当某一个学科的崭新的理论和现实问题难以用本学科的方法解决、需要借助其他相关学科联合攻关时,学科界限成为学科进一步发展的桎梏,相关的交叉学科开始形成。最初的学科交叉属于学科的“内部”交叉或学科间的“近距离”交叉,以此为基础,学科交叉的范围不断扩大为学科间的“远距离”交叉乃至学科的“界”交叉,这是形成成熟的交叉学科的必要过程。因此从应用的角度来看,目前的交叉学科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学科的“内部”交叉

科学发展速度突飞猛进,使有些成熟学科的原有理论范围和研究方法迅速扩张,即使是在同一学科内,方向的精细使其内部紧密的关系开始疏离,甚至彼此很少有所了解。交叉学科的最基本的类型即是一个学科内的各个方向的内部交叉。当学科发展到

一定程度,子学科的建设呈现一定规模时,学科内部方向的融合交叉可以拓展更多的研究领域,提示整个学科的科学水平。如生物化学与分析化学的结合,都是在古典的化学学科内部的交叉合作。

2.学科间的“近距离”交叉

学科的“近距离”交叉是交叉学科中最多见的一种。由于研究的方法比较近似,学科内部的交义往往不被人们注意,毕竞学科内部不同方向的交叉是在同一个学科相同或相似的基本术语和理论方法框架下形成的,但学科的“近距离”交叉则是在不同子学科背景下的合作。如数学与统计学、数学和力学等的交叉,这均属于在一类的学科间的交叉。数学应用于其他学科是上个世纪科学发展的突出特点,定量的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几乎所有的学科。自然科学自不必说,数学还应用于经济学人口学等社会科学,数量研究方法和高深的数学工具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成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科学发展的大背景,社会科学开始成为像自然科学一样的“硬”科学。刘开云所说的“社会科学更应该奔向自然科学”,就是认识到了自然科学的科学逻辑严谨性,希望广大的社会科学工作者重视数学等方法论的学习,更好地促进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发展,实现真正的科学整体化发展。

3.学科间的“远距离”交叉

正如前述,学科交叉的距离是不断扩大的。现在一些原本被人们认为毫无相关的学科,如数学与中文、人日学与物理学、医

学与地质学等等,也出现了学科交叉。这是因为学者在研究和探索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发现原来相距很远的学科间有一种可以相互推理或者是互为所用的极妙关系。远距离的学科交叉往往会解决一些较为棘手和尖端的科学问题,以分析化学为例。20世纪初,物理化学的发展为分析化学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分析化学成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一战后,物理学、电子学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分析化学的发展,70年代分析化学迎来了信息化时代。发展到现在,分析化学己经成为化学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特别是与生命科学、环境科学、高技术材料科学有关的交叉研究是分析化学中最热门的课题。分析化学从产生之日起就带有学科交叉的印记,时至今日更是一门交叉广泛的交叉学科。分析测试是一个国家生产和科学技术水平的眼睛,中国要实现可持续的科技发展,像分析化学这样的交叉学科的发展不可或缺。

4.学科的“界”交叉

我们以往所认识的交叉学科,无论如何都是在自然科学学界内或社会科学学界内的研究。近些年来,在两界间交叉合作也增多,使得科学完全融为一体,也使得科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系统学,我国的科学研究也逐步体现出以“把握学科前沿,促进学科交叉”的导向。世界上的事物发展得越来越复杂,无论是不是交叉学科,科学在社会发展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大局说起来,社会科学在这单所占的比重,绝不亚于自然科学。必须在思想上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而目应当说社会科学更处

于一个领导的地位。整个社会对此应该有正确的认识。

以往的学科交叉在开始的阶段可以分辨出上述的清晰学科“近距离”或“远距离”的交叉。日前,学科交叉往往是以某个学科领衔,提出问题,共同攻关,这就是以学科门类为基础的学科交叉,如以人文科学为基础的、以社会科学为基础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等的学科交叉。交叉学科的发展是有机的、科学的,并不是毫无根据的随机组合。只有学科间的交叉能够形成新力,才能使交叉学科具有生命力,其发展也才真正地具有科学意义。

三、交叉学科前沿

1.纳米技术.

所谓纳米技术,是指在0.1~100纳米的尺度里,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内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的一项崭新技术。科学家们在研究物质构成的过程中,发现在纳米尺度下隔离出来的几个、几十个可数原子或分子,显著地表现出许多新的特性,而利用这些特性制造具有特定功能设备的技术,就称为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综合学科,研究的内容涉及现代科技的广阔领域。1993年,国际纳米科技指导委员会将纳米技术划分为纳米电子学、纳米物理学、纳米化学、纳米生物学、纳米加工学和纳米计量学等6个分支学科。其中,纳米物理学和纳米化学是纳米技术的理论基础,而纳米电子学是纳米技术最重要的内容。

纳米是一个微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根

头发丝有7万到8万纳米。纳米技术这个词汇出现在1974年。纳米科学、纳米技术是在0。10到100纳米尺度的空间内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运动规律及特性。纳米材料是纳米技术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国际上竞争的热点和难点。碳纳米管自从1991年被发现以来,就一直被誉为未来的材料。碳纳米管在强度上大约比钢强100倍,其传热性能优于所有已知的其它材料。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在常温下导电时,几乎不产生电阻。纳米陶瓷材料在1600摄氏度高温下能像橡皮泥那样柔软,在室温下也能自由弯曲。从1998年世界上第一只纳米晶体管制成,到1999年100纳米芯片问世,使20世纪最后10年世界上出现的“纳米热”进一步升温。

纳米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经济效益十分巨大,美国权威机构预测,2010年纳米技术市场估计达到14400亿美元,纳米技术未来的应用将远远超过计算机工业。纳米复合、塑胶、橡胶和纤维的改性,纳米功能涂层材料的设计和应用,将给传统产生和产品注入新的高科技含量。专家指出,纺织、建材、化工、石油、汽车、军事装备、通讯设备等领域,将免不了一场因纳米而引发的“材料革命”现在我国以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注册的公司有近100个,建立了10多条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生产线。纳米布料、服装已批量生产,象电脑工作装、无静电服、防紫外线服等纳米服装都已问世。加入纳米技术的新型油漆,不仅耐洗刷性提高了十几倍,而且无毒无害无异味。一张纳米光盘上能存几百部,上

陇南自然资源状况

第一节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 一、自然环境条件 地理位置陇南市位于甘肃省南陲,东连陕西,南接四川,西邻甘南藏族自治州,北依定西市和天水市,地理坐标在东经104°1′--106°35′,北纬32°38′――34°31′之间。东西长221公里,南北宽220公里,总面积2.79万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陇南地处西秦岭东西向褶皱带发育的陇 南山地,位于我国阶梯地形的过渡带。她的西部向甘南高原过渡,北部向陇中黄土高原过渡,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东部与陕西秦岭和汉中盆地连接。全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高山、深谷、丘陵、盆地依次分布,错落相间,形成独具特色、错综复杂的壮美景观。北部西礼山地呈现低山宽谷的黄土地貌,海拔1800米上下;东部徽成盆地介于北秦岭和南秦岭之间,长百余公里,宽数十公里,呈现丘陵宽谷地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南部为高中山与峡谷地,东有甘陕边界的透马驹山,西有与甘南相邻的葱地山,南为甘川分界的摩天岭。最高峰雄黄山,海拔4187米,座落在文县西北部的屯寨乡境内。最低点罐子沟,海拔550米,位于文县东南部的中庙乡境内,亦为甘肃省海拔最低点。 气象气候陇南属东亚季风气候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山脉走向的影响,区内气候复杂多样,分布独特,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带均十分明显,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特景观。 一是南北温差悬殊。由东南向西北,依次从亚热带湿润气候向暖温带湿润气候、温带半湿润气候和高寒阴湿气候过渡,年平均气温5℃――15℃,日照时数1700――2000小时,活动积温2600――4600℃,年降水量450――1000毫米,无霜期166――285天。武都、文县南部及康县东南河谷地带,海拔低于1000米,年平均气温高于14℃,活动积温大于4500℃,年降水量450――1000毫米,局部地方年降水量达1300多毫米,干燥度小于1,无霜期大于280天,热量和水分均为甘肃最高,是本省唯一的亚热带温润气候区。

计算机技术导论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导论试题(1) (1). 对量子计算机的研究,主要目的是解决经典计算机中的存储容量问题。( b ) 正确错误 (2). R进位计数制共R个基本数元。( a ) 正确错误 (3). 将十进制数转换为R进制数时,小数部分采用除R取余法。(b ) 正确错误 (4). 溢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运算结果超出了数据的编码表示范围。( a ) 正确错误 (5). CPU处理速度快,计算机的速度一定快,速度完全由CPU决定。( b ) 正确错误 (6). Cache越大,CPU访问主存的平均速度越快。( a ) 正确错误 (7). 接口是外部设备和CPU之间的信息中转站。( a ) 正确错误 (8). 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上运行的各种程序。( b ) 正确错误 (9). 段落标记是在按Enter键后产生的。(a ) 正确错误 (10). 在Excel中,算术运算符的优先级低于逻辑运算符。(a ) 正确错误 (11). 一个关系只能有一个主键。(a )

正确错误 (12). 一个关系模式中不能存在相同的属性。(a ) 正确错误 (13). 关系模型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完整性约束这三部分组成。( a ) 正确错误 (14). 网络层以上的互连设备称为网关。( a ) 正确错误 (15). 交换机可以工作在网络层,并称之为二层交换机。( b ) 正确错误 (16). 在TCP/IP的协议结构中,网络被划分为7层。( b ) 正确错误 (17). HTML文件中所有标签都必须要有起始标签和结束标签。(b ) 正确错误 (18). 表格在网页中能够起到限定各元素位置的作用。(a ) 正确错误 (19). 在对称密钥密码系统中,通信双方必须事先共享密钥。( a ) 正确错误 (20). 宏病毒不但感染程序文件,而且感染文档文件。( b ) 正确错误 单选题 (21). 微机硬件系统分为( a )两大部分。 主机和外部设备 内存储器和显示器

自然资源概况

自然资源概况 教学内容 自然资源的定义自然资源的分类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问题及措施 教学重难点 自然资源的定义自然资源的分类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问题及措施 教学目的 学生能正确判断自然资源及分类 掌握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问题及措施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节约,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 教学过程 学生看书,做活动. 板书:自然资源的定义 请学生回答活动 提问:阳光,水,森林对我们有用吗?(有用) 同学们想想它们都存在于哪儿?(自然界中) 哪位同学来给自然资源下个定义呢? 板书:存在于自然界中,能被人类所利用的. 练习: 土地鱼风核能地热能太阳能桥梁煤矿铁矿石油铀矿纸电脑潮汐能 请学生判断哪些是自然资源.

请学生读图 提问:根据阳光,森林,水,矿产的叙述可分为几类?(两类)哪些是一类?哪一类能耗尽?哪一类不能耗尽?(阳光,森林,水. 矿产)不能耗尽的叫做什么资源?能耗尽的又叫做什么资源呢? 板书: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都是非可再生资源) 学生做活动 练习: 土地鱼风核能地热能太阳能桥梁煤矿铁矿石油铀矿纸电脑潮汐能 请学生判断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 请学生读材料 提问:据材料能得出什么结论?(中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中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板书: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请学生阅读材料 提问:中国的自然资源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板书:问题及措施 破坏----保护 浪费----节约 人均不足----合理利用. 小结: 师:自然资源的定义是什么? 生:

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复习要点

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复习要点 第1章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信息化社会 考核要点: 1. 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能够完成的基本操作有哪些? 2. 解释冯.诺依曼所提出的“存储程序”的概念。 3. 计算机有哪些主要的特点? 4. 计算机有哪些主要的用途? 5. 计算机发展中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 1.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能够完成的基本操作有哪些? 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对数据进行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的系统。一个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是由电子的、磁性的、机械的器件组成的物理实体,包括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和输出设备等五个基本组成成分。软件则是程序和有关文档的总称,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工具软件三类。 计算机能够完成的基本操作有哪些:计算机能够完成基本操作有输入、处理、输出、存储四种基本操作。这四种操作通常被称为IPOS循环,它反映计算进行的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即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当然计算机不一定严格的按照I(inpui)-P(processing)-O(output)-S(storage)的顺序出现,在程序的控制下计算机根据程序中的指令决定执行哪一个步骤或者执行某一步骤。 2.解释冯.诺依曼所提出的“存储程序”的概念。 存储程序原理又称“冯·诺依曼原理”。将程序像数据一样存储到计算机内部存储器中的一种设计原理。程序存入存储器后,计算机便可自动地从一条指令转到执行另一条指令。现电子计算机均按此原理设计。 存储程序原理:程序由指令组成,并和数据一起存放在存储器中,计算机启动后,能自动地按照程序指令的逻辑顺序逐条把指令从存储器中读出来,自动完成由程序所描述的处理工作。“存储程序原理”的提出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计算机与其他计算工具的根本区别。 3.计算机有哪些主要的特点? 各种类型的计算机虽然在规、用途、性能结构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是它们都具备以下一些特点: 1运算速度快 2运算精度高 3具有记忆能力 4 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5存储程序 冯·诺依曼结构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美藉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结构(John von Neumann)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其特点是: 1)使用单一的处理部件来完成计算、存储以及通信的工作。 2)存储单元是定长的线性组织。 3)存储空间的单元是直接寻址的。 4)使用低级机器语言,指令通过操作码来完成简单的操作。 5)对计算进行集中的顺序控制。 6)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并规定了它们的基本功能。 7)彩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8)在执行程序和处理数据时必须将程序和数据道德从外存储器装入主存储器中,然后才能使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够自动调整地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并加以执行。

现代教育技术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为网络课程的实施提供条件和环境支撑的是() 收藏 A. 网络课程教学支持平台 B. 网络课程的内容 C. 网络及通讯技术 D. 网络课程的活动安排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互联网时代下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活动,而是一个连续的、知识网络形成的过程,节点和信息源的连接。这是哪个学习理论的观点?() 收藏 A. 多元智能学习理论 B.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C.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D.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C

在制作powerpoint时,SmartArt工具的主要功能是()收藏 A. 可以快速制作图表 B. 划分段落 C. 绘图工具 D. 设置动画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属于() 收藏 A. 智力因素 B. 非智力因素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 制作多媒体课件时,确定选题后要进行的工作是() 收藏 A. 编写脚本

选择开发工具 C. 搜集加工素材 D. 教学设计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 老师要重新认识到只要正确的引导和挖掘他们,每个学生都能成才。这是哪个学习理论的观点?() 收藏 A.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B.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C.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 多元智能学习理论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 老师要重新认识到只要正确的引导和挖掘他们,每个学生都能成才。这是哪个学习理论的观点?() 收藏 A.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C.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 多元智能学习理论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 “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观点属于() 收藏 A.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C.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D.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 下来哪些媒体属于视听媒体() 收藏 A. 电视机 B.

管理学前沿与研究方法论

管理学前沿与研究方法论 郑州大学商学院王伟副教授 领导变革 管理理论正在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这场革命要求管理者们必须超越传统的管理学理论、观点和方法的束缚。传统的管理学理论所关注的是如何控制并束缚员工,如何实施企业制定的管理规章制度,如何通过不同的管理层来引导员工,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现在看来,这种观点必须变革了。新的管理理论要求我们要有新的思维,新的管理方法,使员工发自内心地热爱企业,为企业的兴衰而努力工作。领导在新的管理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管理关注的不再是如何控制员工,而是如何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使员工具有相同的价值观,并与管理者共同分享信息和决策的权力。团队精神、合作和学习,成为管理者和员工携手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的主要途径和指导性原则。管理者们的任务是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发展,而不再是控制员工的行为。唯有如此,管理者们才能有效地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并实现组织目标。 新旧管理理论在今日的企业管理中并行不悖地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管理理论的一个框架 第一部分:管理的基础 第一章:管理者与组织 管理,从根本上讲,意味着用智慧代替鲁莽,用知识代替习惯与传统,用合作代替强制。 ——彼得·德鲁克 一、管理和管理的职能 管理:管理就是通过对人和资源的配置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优秀的管理者做事是既有效率又有效果的。有效果就是实现组织的目标,有效率就是通过最小的资源投入实现目标,也就是最优化利用金钱、时间、材料和人。一些管理者两个标准都达不到,有些为获得其中一个而牺牲另一个。最好的管理者是保持对效率和效果的关注。 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三、为什么要学习管理 “我为什么要学管理,我要成为会计师。” “我为什么要学管理,那全是常识。” “我为什么要学习管理,经验是最好的老师。” 四、管理的层次 高层管理者:是一个组织的高级执行者并负责全面的管理。 中层管理者:位于组织高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之间。有时也被叫做战术管理者, 负责将战略管理者制定的总目标转化为更为具体的目标和活动。 基层管理者:或称运作管理者,是监督组织运作的低层管理者。他们通常的头衔是 工长或销售经理,直接涉及组织内非管理性的员工,实施中层管理者制定的计划。

现代教育技术概论客观题题库

1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______ 正确答案:B 有专业的知识技能 ?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专业训练系的知识技能,有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有专业道德 ?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 2 . 多媒体教室的核心媒体是______ 正确答案:C ?中央控制系统 ?实物展示台 ?多媒体计算机 ?投影机 3 . 教学设计的关键是____________。正确答案:B ?全面的教材 ?对学习者的了解 ?对教学原理的了解 ?多教学方法的了解 4 . 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步骤与方法不包括______ 正确答案:B ?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 ?学习方法的确定 ?学习环境的选择

?学习资源的设计 5 .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三个领域,其中不包括 ____________。正确答案:B ?认知领域 ?理解领域 ?情感领域 ?动作技能领域 6 . 信息化教育的最高目标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A ?素质教育 ?培养智慧型人才 ?培养创新人才 ?教育信息化 7 .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A ?有关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教师的职能 ?学生的地位 ?教学方法 8 .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这是教育技术的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B ?广义定义 ?AECT 94定义

?AECT 2005 定义 ?国际定义 9 . 教师可以将屏幕内容传递给学生运用了多媒体网络教室的____________教学功能正确答案:A ?实时广播教学功能 ?示范功能 ?远程控制功能 ?自动辅导功能 10 . 教师在自己机器上观看和检查网络上学生的屏幕信息用了 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C ?实时广播教学功能 ?远程控制功能 ?学习监督功能 ?在线交流功能 11 .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B ?理论说 ?结构说 ?程序说 ?方法说 12 . 头脑风暴是 ____________提出的正确答案:C ?杜威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参考答案

第1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1.什么是教育技术? 2.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是什么? 3.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 4.现代教育媒体的特点是什么? 5.联系实际谈谈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6.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是什么?对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有什么指导意义? 7.学习理论有哪两个主要流派?它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8.什么是传播理论?简述传播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 9.信息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是如何指导教学过程的实施的? 10.什么是系统论?什么是教育系统论? 11.系统科学理论对现代教育技术有何影响? 12.什么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对教育体制将产生什么影响? 13.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什么? 14.简述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 第1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参考答案) 1.什么是教育技术? 答:教育技术这个术语于70年代在正式文件中出现,它是在视听教学、程序教学和系统设计科学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教育学科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系统科学提高教学效益,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理论和实践的技术。它通过研究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即解决"如何教"和"怎样教好"的问题。 1970年美国总统咨询委员会从方法和方法论的角度下了另一定义,认为教育技术是设计实施以及评价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随着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人们认识到教育技术既不是单纯的物化技术,也不是单纯的系统技术,而是分析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综合技术。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发表了关于教育技术的最新定义,其表述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是什么? 答: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强调从学习者的角度,利用系统方法组织教学过程,优化协调教学资源。具体分为以下两个领域: (1)教育媒体技术 主要涉及教育中的硬件和软件和软件技术。它又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教育信息的传播与传达传输技术 ②教育信息的存储与检索技术 ③教育信息的加工与处理技术 ④教育信息的显示与拷贝技术 (2)教育设计技术 教育技术除了包括教育中的有形的物化形态的技术外,还包括无形的智能形态的教育设计的技术。教育设计的技术是指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是起作用的方法、技巧和理论。它涉及如何选用教材和教具,安排教学活动的计划、分组,教学过程的控制,评价、管理、策略等问题。这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①教育系统技术 ②教育心理技术 ③教育计划技术 3.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 答:以美国AECT教育技术94定义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管理学前沿和热点介绍

管理学前沿和热点介绍 我们现在的考试中不仅仅有很多基础知识。也会有涉及到现在管理学的一些前沿知识和热点知识。所以我们现在将开辟此栏目来帮助大家!!! 这期是:标杆管理因为工作比较忙。所以希望用一个月的时间把这期做好。 希望大家支持。你也可以这样做了,或者把好的东西发到论坛上。 标杆管理(benchmarking)起源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学习日本的运动中,首 开标杆管理先河的是施乐公司。1976年以后,一直保持着世界复印机市场实际垄断地 位的施乐遇到了来自国内外特别是日本竞争者的全方位挑战,如佳能、NEC等公司以 施乐的成本价销售产品且能够获利,产品开发周期、开发人员分别比施乐短或少50% ,施乐的市场份额从82%直线下降到35%。面对着竞争威胁,施乐公司最先发起向日 本企业学习的运动,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标杆管理。施乐公司使用了"竞争标杆方法 "(Competitive benchmarking)概念和方法,这个方法是指,从生产成本、周期时 间、营销成本、零售价格等领域中,找出一些明确的衡量标准或项目,然后将施乐公 司在这些项目的表现,与佳能等主要的竞争对手进行比较,找出了其中的差距,弄清 了这些公司的运作机理,全面调整了经营战略、战术,改进了业务流程,很快收到了 成效,把失去的市场份额重新夺了回来。在提高交付定货的工作水平和处理低值货品 浪费大的问题上,同样应用标杆管理方法,以交付速度比施乐快3倍的比恩公司为标 杆,并选择14个经营同类产品的公司逐一考察,找出了问题的症结并采取措施,使仓 储成本下降了10%,年节省低值品费用数千万美元。于是,西方企业群

起学习借鉴, 把标杆管理作为竞争的最佳指导,优化企业实践,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 力,取得了显著的改进成效。一些企业取得了系统突破,许多公司回报在五倍以上。 什么是标杆管理? 标杆管理的概念可概括为: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以此为基 准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己企业得到不断改进,从而进入赶超一 流公司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其核心是向业内或业外的最优企业学习。通过 学习,企业重新思考和改进经营实践,创造自己的最佳实践,这实际上是模仿创新的 过程。 标杆管理站在全行业甚至更广阔的全球视野上寻找基准,突破了企业的职能分工 界限和企业性质与行业局限,重视实际经验,强调具体的环节、界面和流程,因而更 具有特色。 标杆管理的三种方法 标杆管理主要分为战略性、操作性和国际性三种。 1、战略性标杆管理,是在与同业最好公司进行比较的基础上,从总体上关注企 业如何竞争发展,明确和改进公司战略,提高公司战略运作水平。战略标杆管理是跨 越行业界限寻求绩优公司成功的战略和优胜竞争模式。 战略性标杆分析需要收集各竞争者的财务、市场状况进行相关分析,提出自己的 最佳战略。许多公司通过标杆管理成功地进行了战略转变。 2、操作性标杆管理,是一种注重公司整体或某个环节的具体运作,找出达到同 行最好的运作方法。从内容上可分为流程标杆管理和业务标杆管理。流程标杆管理是 从具有类似流程的公司中发掘最有效的操作程序,使企业通过改进核心过程提高业绩

计算机技术概述

XXXXXX教案 课程名称:计算机文化基础授课人: 注:教师每次课都要写一份教案,放在该次课讲稿前面。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文化 清点人数,组织教学。 复习: 数据与信息、“计算机文化”的内涵 授新: 一、计算机的起源 (一)埃尼克ENIAC: 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子计算机,是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的缩写。于1946年2月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正式投入运行,ENIAC共使用了约18 800个真空电子管,重达30吨,功率174千瓦,占地约140平方米,用十进制计算,每秒运算5 000次加法。它没有今天的键盘、鼠标等设备,人们只能通过扳动庞大面板上的无数开关向计算机输入信息。ENIAC的诞生奠定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开辟了信息时代,把人类社会推向了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新纪元。 (二)特点 1.运算速度快 在2009年6月公布的国际超级计算机前500强中,10名的峰值运算速度都超过了300万亿次,其中IBM公司制造的“Roadrunner”更是达到了1 456万亿次/秒的极高的运算速度。 2.存储容量大 计算机的存储性是计算机区别于其他计算工具的重要特征。 3.通用性强 通用性是计算机能够应用于各种领域的基础,任何复杂的任务都可以分解为大量的基本的算术运算和逻辑操作。 4.工作自动化 计算机内部的操作运算是根据人们预先编制的程序自动控制执行的。

5.精确性高 计算机的可靠性很高,差错率极低,一般来讲只在那些人工介入的地方才有可能发生错误。 6.逻辑判断能力 借助于逻辑运算,可以让计算机作出逻辑判断,分析命题是否成立,并可根据命题成立与否采取相应的对策。 二、计算机的分类 模拟计算机:指专用于处理连续的电压、温度、速度等模拟数据的计算机。 数字计算机:指用于处理数字数据的计算机。 工作站是一种主要面向专业应用领域,具备强大的数据运算与图形、图像处理能力的高性能计算机。 计算机的规模用计算机的一些主要技术指标来衡量,如字长、运算速度、存储容量、输入和输出能力、价格高低等。 三、计算机的应用 (一)科学计算 科学计算是指科学和工程中的数值计算。它与理论研究、科学实验一起成为当代科学研究的三种主要方法。主要应用在航天工程、气象、

自然资源概况

“自然资源概况(1)”教学设计(湘教版) 迟金华河北省沧州市第八中学(061000) 摘自《地理教育》2010.10 一、教材分析 “自然资源的概况”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的特征。本章是学习、研究人地关系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而本节又是学习中国自然资源的基础。因此必须使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特征有清晰的认识。本节课是其中的第一课时,着重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的四个主要特征。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了解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了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随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的;了解自然资源的特征。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加深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面对我国的资源状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和养成合理利用资源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 难点:自然资源的范畴是不断变化的;自然资源的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四、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等。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列举知道的自然资源(越多越好)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多媒体展示几张生活照片)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生产离不开土地、阳光、水、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这些都是自然界赐予人类的无价之宝,与人类关系密切。从本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自然资源。 2.小组探究,了解新知 任务一: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主要类型 (1)各小组宣读搜集的各种有关自然资源的概念,指出教室中的实物以及刚才多媒体展示的照片中的物体由哪些自然资源制成。通过不同的定义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深刻理解定义,掌握自然资源定义的关键词语。 (2)小组间通过比赛方式说出各种自然资源,越多越好,并且相互指出错误。同时,思考为什么是或者不是,加深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 (3)提出探究问题:台风、地震、闪电等都具有巨大的能量,它们是不是自然资源,为什么? (4)各小组把列举的自然资源进行分类,归纳总结自然资源的类型。 (5)完成P54活动题,强化自然资源分类,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任务二:总结自然资源的特征

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第七章 现代远程教育 主要知识点 ?一远程教育概述 ?二网络课程 ?三虚拟学习环境 ?四现代远程教育与中小学教育 ?教师和学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 ?教育组织在材料计划准备和学生支持服务准备两方面的影响;?技术媒体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把教师与学生联系起来; ?提供双向通信,使学生可以主动对话并从对话中受益; ?通常不设学习集体,主要用作个人自学。 一般认为,远程教育经历了由19世纪中叶兴起的函授教育;20世纪初兴起的广播电视教育;直到20世纪末期出现的现代远程教育三个发展阶段。 ?现代远程教育是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教育机构之间准永久性分离,通过多种现代传播媒体与技术实现非面对面的教育教学形式。 ?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因特网在远程教育领域的新兴应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新的远程教育形态的出现与应用并不意味着否定和抛弃原有的远程教育形态。 ?最显著的特征: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 ⑴从教学媒体角度划分 –函授教学模式 –无线电广播教学模式 –电视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 试点学校的批准情况 ◆1999年,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5所高校; ◆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等27所大学; ◆2001年,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14所大学; ◆2002,华南师范大学21等所高校成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 ◆现在全国有67所试点高校 试点学校的发展 ◆教育部已陆续批准67所高等学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 ◆2001年春季,在校学生达到24万人; ◆2001年秋季招生后,在校生将达到40万人以上; ◆255名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毕业生拿到学历证书,成为我国首批远程教育学历教育的首批毕业生。

行政管理学前沿热点问题研究

行政管理学前沿热点问题研究 一、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 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管理实践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近年来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有学者指出,新形势下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有五大取向,即从全能政府向有效政府转变、从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变、从部门行政向公共行政转变、从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从政府单一管理向多元主体共同管理转变等。另有学者指出,不同层级的政府在纵向间职能、责任和机构设置上的高度统一所形成的“职责同构”问题,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条块分割矛盾突出等现实问题难以解决的体制性障碍。要解决“职责同构”问题,我们需要按照以下思路重新划分和调整政府的纵向职能:首先,区分公共物品的地方性和全国性,明确提供公共物品者的主体资格;其次,区分地方政府职责的强制性和非强制性,厘清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责分工关系;最后,政府职能的纵向配置,应自上而下呈现出从宏观到微观的层级递减趋势。 与上述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相联系,是关于“服务型政府”性质的争论。有学者认为,公共服务是宪政思想的必然追求,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所体现出的政府管理理念,它的提出预示着我国行政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政府管理发展中一个重要转折的来临。而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始终是同时存在的。从政府的社会属性来看,自国家诞生以来的所有政府都是服务型的,根本就不存在“非服务型”政府;从我国的政府管理实践来看,一直以来都以“为人民服务”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宗旨,因此,将“服务型政府”作为一种新模式提出是没有必要的。 二、关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研究 行政改革始终是行政管理研究的重点领域,近五年来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各个层级政府的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事业单位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以及从观念、体制和行为等各个层面对放松规制和强化管理的关系进行探讨和研究等方面。 该领域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是对行政改革目标模式的探讨。有学者认为,行政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有限政府”,应进一步调整政府与社会、市场的关系,放松管制,努力构建“小政府、大社会”模式。而另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的行政改革应充分考虑到政治制度和现实国情的差异,当前的改革方向应是谋求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和“有效政府”,而非自由主义所主张的“有限政府”。 对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部分学者认为,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创立于计划经济年代,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应全面废弃政府对经济的审批管制。另一部分学者则提出了不同看法,他们指出,不应把一切不合理的东西都归于计划经济,这种看法是不合历史事实的。如果把行政审批制度看作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势必会对它持彻底否定态度;而如果认识到许多问题并不是由计划经济造成的,而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我们就会对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分析,这样才能搞清楚应当否定的和应当肯定的因素。 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学术界存在着分权与集权的争论。一些学者认为,在目前市场经济不规范,全国性统一大市场尚未形成的情况下,应加强中央政府的管理权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权。而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在进行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改革时,应重点考虑事权与财权的统一;在决定二者的分权程度时,应重点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即地方政府的承受能力和中央政府的调控能力。分权的力度与速度要与这两个能力的提高成正比,要逐渐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三、关于公务员制度的研究 公务员制度研究在行政学界是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其研究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的公务员制度。2005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正式颁布,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公务员制度研究的深入发展。概括而言,近两年来该领域的研究和讨论,主要是围绕《公务员法》的制定和实施来展开的,焦点是如何实现公务员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我国公务员的范围、选拔任用、量化考核和激励与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以及加入WTO与人事制度创新等制度建设方面。 其中,公务员的范围的确定是一个重点问题。有学者认为,制定公务员法必须合理确定公务员的范围,在我国应当将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机构和人员都纳入公务员制度进行统一管理。而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国外的通行做法只是将行政部门列入公务员队伍,政党组织、立法、司法机关一般不作为公务员进行管理,因此,盲目扩大公务员队伍的倾向是向原有“干部”概念的复归,这与近年来进行的干部分类管理的改革方向相悖。 在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方面,一个重要问题是对政府雇员制的探究。从2002年吉林省率先推行政府雇员制以来,全国不少地方陆续试行这一做法。随着各地政府“政府雇员制”的试行,对其研究和探讨也不断活跃。有一些学者通过与其他国家政府雇员制度的对比,认为在我国发展政府雇员制度有其现实意义:政府雇员制度是公务员制度的一种补充,可以促进公务员制度自身的完善,可以解决我国机构改革、稀缺人才资源紧缺、公务员制度健全三者之间的矛盾。另一种相反的观点认为,现行的政府雇员制,事实上就是国家公务员制度所规定的聘任制。由于推行聘任制度的复杂性,存在政府雇员与公务员的关系、职责的分工、传统行政价值理念的冲突等问题,因此要慎重实施“政府雇员制”。 四、关于政府管理方式变革的研究 与政府管理的现代化发展相对应,政府管理方式的变革主要涉及政府运作的公开透明、公众参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和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等方面。200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的意见,这个指导性文件不仅进一步推动了政府政务公开活动的开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对政务公开相关研究工作的深入。

[工作]我国自然资源现状分析

[工作]我国自然资源现状分析 我国自然资源枯竭状况分析 自然资源的浪费与枯竭,环境的破化和恶化,使得资源环境问题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最大困惑。为了更深刻地认识资源环境问题,寻求更好的破解资源环境难题的途径,就必须首先认识自然资源问题。 一、自然资源枯竭状况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人均占有量少。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近几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对煤电油运和重要资源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价格大幅度上涨,一些重要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大幅度上升,我国重要能源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进一步加剧。今后,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能源资源需求总量还会增加,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将长期存在。节约能源资源,大力促进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是缓解能源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以煤为主,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均占其排放总量的80-90%。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严峻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呈加剧之势,水土流失量大面广,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减轻能源资源消费增长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巨大压力,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二、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1)生态系统全面退化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囊括全球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度。然而不幸的是,中国自然生态系统都处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过程之中。青藏高原草地生产力由上世纪60年代的300公斤/亩下降到100公斤/亩以下;地下鼠量由过去的8~10增至30只/公顷;土地裸露率由不到10%增加到30%以上。全国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并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递增。红树林由历史上最大面积25万公顷,下降到目前不足1.5万公顷。 (2)水土流失急剧 中国水蚀、风蚀和冻融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全国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黄河流域年入河泥沙16亿吨;长江流域每年土壤流失量24亿吨。随土壤流失的还有各种营养元素,仅黄河流域每年流失的泥沙中,就含有N、P、K三种元素总量约4000万吨,超出了2003年全国的化肥需求量(3990万吨)。 (3)濒危物种增加 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7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89种。中国濒危或渐危高等植物4000~5000种,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15~20%。栖息地环境改变、生境破碎化、以及大型水利工程是造成物种濒危或灭绝的重要原因。由于三峡工程实施和环境污染,长江上已难寻觅白鳍豚的踪迹,科学家承认该物种已功能性灭绝。 (4)天然湿地大量消失 在北方,河北省过去50年来湿地消失了90%,即便侥幸存留的湿地,八成以上也变成了污水排泄场所;陕西关中一带30多个县,几十年来消失上万个“涝 池”(池塘)。在南方,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水域面积从最高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不足50平方公里。干旱、半干旱区湿地状况更不容乐观:内蒙古阿拉善盟,

《现代教育技术概论》总复习

---------------------------------------------------------------最新资料推荐------------------------------------------------------ 1 / 12 《现代教育技术概论》总复习 《现代教育技术概论》总复习 一、教育技术的概念: 对技术的全面理解 技术: 计算机技术、工业技术、网络技术 狭义的技术定义: 物化技术 广义的技术定义: 有形技术+ 无形技术 教育技术: 应用于教育中的技术 物化形态+ 观念形态 小结 教育技术可以理解为应用于教育中的技术; 教育技术侧重于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技术以 技术 为出发点来研究教育,形成了 一个学科叫 教育技术学 ; 教育技术学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和应用型学科; 教育技术是一个蓬勃发展的领域。 二、教育技术 AECT 定义(中英文) 定义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三、教学系统开发的含义 教学系统开发的含义 (ISD )是指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予以实施,从而将其转换为物理形式的过程。 )是指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予以实施,从而将其转换为物理形式的过程。 四、教学系统开发的步骤 分析(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人员、

计算机技术导论试题(1)及答案

计算机技术导论试题(1)及答案.txt男人应该感谢20多岁陪在自己身边的女人。因为20岁是男人人生的最低谷,没钱,没事业;而20岁,却是女人一生中最灿烂的季节。只要锄头舞得好,哪有墙角挖不到?判断题 (1). 以Intel4004为核心的电子计算机就是微型计算机,简称为微机。( a ) 正确错误 (2). 二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需要以小数点为界每3位截取转换。( b ) 正确错误 (3). UCS-2编码只适用于对BMP平面上的字符编码。( a ) 正确错误 (4). UTF-8中也存在字节序问题。( b ) 正确错误 (5). CPU是按照地址访问内存的。( a ) 正确错误 (6). PC机属于通用计算机。( a ) 正确错误 (7). DSP芯片通常运算速度很快。( a ) 正确错误 (8). 软件的工作模式主要是命令驱动和菜单驱动。(a ) 正确错误 (9). Word的录入原则是可任意加空格键,不可任意加回车键。(b ) 正确错误 (10). Excel工作表的名称由文件名决定。( b ) 正确错误 (11). 一个关系只能有一个候选键。( b )

正确错误 (12). 关系中允许存在两条相同的元组。( b ) 正确错误 (13). 在Access中可以通过定义“有效性规则”属性来设置用户自定义完整性规则。( a ) 正确错误 (14). 调制解调器负责把计算机数字信号进行放大和整形。( b ) 正确错误 (15). 网络层以上的互连设备称为网关。( a ) 正确错误 (16). 因为用户节点之间的通信必须经过中心节点,星型网络拓扑结构便于集中控制。( a ) 正确错误 (17). HTML的标记,大、小写或混合写均可以。( a ) 正确错误 (18). 文本超链接和图像超链接是使用最多的两种超链接。(a ) 正确错误 (19). 在对称密钥密码系统中,通信双方必须事先共享密钥。( a ) 正确错误 (20). 计算机网络中,端到端加密只对报文加密,报头则是明文传送。( a ) 正确错误 单选题 (21). 主机由( a )组成。 运算器、存储器和控制器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考点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第二节 1、教育技术:从广义上来说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 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和无形的(智能形态) 两大类。单选或多选,小几率名词解释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学习 过程、学习资源)和五个研究领域(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妥妥的多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3、教育技术的主要意义在于:利用系统科学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 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者的更好发展。 4、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技术手 段的教育技术。这里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妥妥多选 5、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多选问几个阶段,单选问谁提出的,提了什么主张,重点) 视觉教育阶段(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倡导者强调的是利用视觉教材作为辅助,以使学习活动更为具体化,主张在学校课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视觉教材, 将抽象的概念作具体化的呈现。) 视听教育阶段(戴尔提出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视听教学即为视觉材料、听觉材料或是其综合) 视听传播阶段 教育技术阶段(美国试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简称AECT,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名为教育技术,从此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 第三节 1、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多选 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支撑教育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教育部于2004年12月(单选)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该 标准具体规定了相关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要求和达到各等级的培训所需的基本内容。下面是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 意识与态度 知识与技能 应用与创新 社会责任多选 第五节 一、学习理论(包含哪些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选择题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概论论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概论论文 下面是带来的关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概论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概论论文篇1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引言计算机在经历六十多年的变迁与发展后,其性能、运算速度及成本等方面均获得了显著发展,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引领下,更将朝着不断深化的发展趋势迈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逐步发展与成熟的同时,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并在日常生活、教育、军事及工业等领域,发挥着利益重要的作用,全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 当前社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具备的重要作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推动与支持,各类生活问题也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影响下,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人们也享受着更加舒适和快捷的生活方式。 除此之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也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文化与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当前,计算机综合性能及其系统性不断增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更是以日新月异的更新速度进行发展,充分满足了人们个性化及人性化的需求。 总体而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成为社会发展一项不可或缺的工具,并积极影响着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 2.1 计算机智能化发展随着科技的

进步与时代的发展,计算机也受到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计算机已难以完成大量数据的计算任务,在此种形势下,就需要开发设计出具备强大配置与功能的智能化计算机。 作为一种超级计算机,智能化计算机可同时分析并处理计内部多项数据与指令,与普通计算机相比,其具备的运行处理速度更高,且在一些尖端领域同样可发挥出重要作用。 此外,智能计算机可通过模拟数据的形式来完成一些高难度的实验操作,在有效减少投入成本与时间的同时,大大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由此可知,智能化计算机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不断变得人性化与合理化,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2 新型高性能计算机的研究与发展近些年来,硅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力度不断加大,并逐步进入了枯竭的发展阶段,这也让我们今后的发展重点落在了新型技术的开发上。 现阶段,研究量子、光子、纳米技术等新型计算机的开发与研究已成为各个国家研咳嗽钡墓ぷ髦匦摹C扛艏改甑氖奔洌计算机便会经历一次大的发展改变,我们有理由相信,新型高性能的计算机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大范围的应用。 (1)量子计算机作为根据可逆计算机研制出来的一种物理装置,量子计算机的高数及逻辑运算主要遵循的是量子力学的规律,其基本原理便是运算与存储大量数据,并对数据来源进行分析与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