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历史知识

出版历史知识
出版历史知识

1、原始社会五帝∶前2528年-前2029年青铜器

2、先秦时期简书是我国最早的正式的图书形态

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

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甲骨文金文

周朝∶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大篆文字最多“毛公鼎”

东周∶前770年 -前221年最早石刻秦国石鼓文

简牍公元前5世纪~公元3世纪

春秋∶前770年 -前476年《墨子》镂于金石记载

战国∶前475年 -前221年金文(小篆)最早年代的竹简曾侯乙墓墨书篆体

3、秦汉时期

秦朝∶前221年-前202年小篆(秦篆)隶属

汉朝∶“熹平石经”“一体石经”隶书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1973年出土马王堆汉墓帛书职业抄书人“佣书”洛阳纸贵书籍商品性日益明显

西汉∶前202—公元8年11月西汉有纸扬雄《法言吾子》书肆最早出现文献书市:槐市东汉∶25年-220年蔡伦改进纸-促进建安文学魏晋学术繁荣-章草发展今草-楷隶体纸-越南中国图生产的第一次飞跃隶书-八分书-钟繇楷书“真书”“正书”公元2世纪法卢字《法句经》最早少数民族

4、三国两晋南北朝抄书人“经生”

三国∶220年-280年包含魏,蜀,吴;241年“正始石经”“三体石经”

晋朝(266年-420年)包含西晋,东晋;

南北朝(420年—589年)纸四世纪传入朝鲜中亚

5、隋唐时期雕版印刷

隋朝∶581年-619年经石刻房山石经现存数量最大的文字铭刻纸五世纪朝鲜传入日本

唐朝(618年—907年)八世纪阿拉伯造纸钞书人八世纪雕版印刷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雕版存世最早的印刷品1974年出土梵文陀罗尼经咒单页佛经佛像最多其次历书韵书晚唐《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私刻:发端坊刻:相当普遍,佛经最多

6、五代十国后唐宰相冯道《九经》雕版印刷推广应用的历史转折点四川成都-雕版印刷中心最早的官刻本,儒家经典大规模刊刻先河,印刷术从民间走向官府,田敏校勘

7、宋元时期私刻:相当普遍《相台书塾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最早编辑出版业务条例宋∶960年-1279年含北宋,南宋;两宋雕版出版的黄金时代官刻:国子监-书库官刻书售书

北宋∶960年-1127年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沈氏活版中国图书生产的第二次飞跃相国寺书市鬼市子

南宋∶1127年-1279年十二世纪欧洲造纸十一~十二世纪雕版印刷传入阿拉伯南宋末年雕版书替代手抄坊刻:很大发展-建阳余仁仲万卷堂,临安陈起的陈宅书籍铺,临安府太庙前的尹家书籍铺。三大坊刻中心两浙福建蜀中

元∶1271年-1402年王祯木活字《旌德县志》,《造活字印书法》附于《农书》最早系统叙述珍贵文献官刻:秘书监的兴文署、艺文监的广成局、太史院的印历局、太医院的广惠局坊刻:平阳、建阳

8、辽金夏 916 年-1227年木活字广泛使用

9、明清时期手抄是重要的复制方式私刻:大盛,超过官刻,子部集部

明∶1368年-1662年1638年木活字《邸报》报纸用活字印刷的开端铜活字印刷术无锡华氏《宋诸臣奏议》现存最早铜活字本、安氏;套版印刷广泛应用吴兴闵氏、凌氏版画艺术在徽州(刻工技艺)、南京、建阳兴起;饾版中国图书生产的第三次飞跃

书市:燕市、金陵、阊阖、临安、成都、北京琉璃厂、福建泉州有道口

官刻:国子监:南京(十七史)“大花脸本”、北京(翻刻)司礼监的经厂刻书量大(校勘不精)。藩刻本享有口碑私刻:汲古阁毛晋刻书,造阁楼招待校书的学者坊刻:取消书籍税,建阳、南京、苏州1445年德国人约翰古登堡发明铅活字印刷术,木制印刷机

清前期∶1636年-1840年清代江苏苏州人李瑶和安徽泾县人翟金生两家用毕昇遗法自造泥活字印刷的书籍,翟金生《泥版试印初编》木活字-乾隆-《武英殿聚珍丛书》-萃文书屋-《红楼梦》;雍正《古今图书集成》规模最大铜活字

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全盛阶段的重要标志

官刻:武英殿(书作、刷印作)刻书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兴盛

坊刻:北京、南京、苏州(通行本)清代校勘第一人“顾广圻”与出版家黄丕烈-顾黄

官刻字大行疏、开本阔大、纸墨精良、装潢铺陈。正经正史为主,强调教化功能。

私刻大部头丛书绕具特色

坊刻出版技术的发明和革新。宋代反对翻版。

回:维吾尔族8世纪~15世纪回鹘文 13世纪察合台文 1938现行文字

藏:藏文7世纪吐蕃大臣同米桑布扎

蒙:蒙古文成吉思汗1204年回鹘蒙文 17世纪现代蒙文 1340~元亡八思巴字

壮:唐宋古壮文

满:1599 努尔哈赤老满文无圈点满文 1632 皇太极达海新满文

朝:1444朝鲜文

10、近代时期

晚清∶1840年-1912年(73年)十九世纪初铅活字印刷术1858威廉姜别利“美华字”元宝排字架第一步机械印刷汉字《华英字典》

1881中国石印书局-同文书局、拜石山房 1891《古今图书集成》石印出版精品巨制

外国出版机构:1843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上海墨海书馆;土山湾印书馆、申报馆《申报》手摇平板机单色轮转机、点石斋1878石印技术《康熙字典》发行量之最、益智书会、图书集成局、广学会

地方官书局:1864曾国藩金陵书局等传统文化典籍质优价廉-后衰败

洋务派出版机构:学校工厂内翻译机构福州船政学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谈天》《地学浅释》《佐治刍言》《西国近事汇编》-1905停办;1862京师同文馆《万国公法》《化学指南》《化学阐原》;上海印务;1896南洋公学《蒙学课本》中国学校正式第一种教科书

民营出版机构: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西学书目表》维新变法《中外纪闻》《时务报》《强学报》;革命派章炳麟《qiu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报刊《苏报》《国民日日报》《亚洲日报》《江汉日报》《安徽俗话报》《直隶白话报》;商务印书馆:教科书、翻译、工具书、期刊《绣像小说》《东方杂志》《小说月报》中华书局:《中华系列》世界书局:红屋大东书局、开明书店(正中书局、文)

文化团体出版机构:报刊先行,社团后立-《晨报副刊》与语丝社;社团酝酿,刊物计划-创造社与《创造季刊》;社团筑巢,报刊在后-文学研究会与《小说月报》

近代报纸:早期由教会。外商办《上海新报》《申报》《时报》。1858伍廷芳《中外新报》中国人第一份近代报纸,1873王韬《循环日报》首份个人独资,1902《大公报》很有影响,1872《申报》近代历史最长影响最大

近代期刊:1815最早具有现代含义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木版雕印。1833国内最早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1874《万国公报》传教士最有影响的期刊。1872英国申报馆《瀛寰琐记》中国第一种文艺刊物。1986梁启超《时务报》中国人创办第一种时事政治为主的综合性刊物。1900《亚泉杂志》第一种自然科学杂志。1904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时间长影响大综合性杂志。1906上海书业商会《图书月报》第一种出版专业杂志。

教科教育类图书: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取消审定制实行部编制。商中正世大开文

翻译作品:林则徐最早组织翻译《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严复《天演论》《原富》《群己权界论》《穆勒名学》《法意》。林纾《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鲁宾逊漂流记》。民国翻译占1/3。

古籍:商务《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十通》《选印宛委别藏》《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丛书》;中华《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开明《二十五史补编》;刘承干《嘉业堂丛书》

工具书:民国三辞+中华大型出版工程;专科词典;年鉴索引类;书目生活书店《生活全国总书目》,中国图书大词典馆《民国以来出版新书总目提要》,北平图书馆《官书局书目汇编》

丛书:商务印书馆《四部丛书》《丛书集成》《百衲本二十四史》《万有文库》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新文化丛书》《中华百科丛书》世界书局《ABC丛书》《生活丛书》《哲学丛书》《经济学丛书》《心理学丛书》开明书店《开明青年丛书》《世界少年文学丛书》。《万有文库》是民国出版史最大的一套现代普及性综合丛书第一集1929第二集1935

辛亥革命(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

中华民国∶1912年-1949年共产党前:1920上海共产主义研究小组《共产党》《劳动者》《劳动音》《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向导》《中国青年》

1920陈独秀上海新青年社《新青年》和丛书

1921中国共产党上海人民出版社李达主持-反动派破坏中国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出

版马列主义著作

1923上海书店 1926长江书店 1928无产阶级书店 1929华兴书店 1931北方人民出版社1921 中央苏区中央出版局刊物《少年先锋》《红色中华》《青年实话》《红星报》,图书《共产儿童读本》《中国苏维埃》《列宁主义概论》

1933川陕革命根据地报刊《共产党》《斧头》《红旗》

1937解放周刊社-《解放》周刊 1939新华书店

生活书店前身是《生活》周刊社《大众生活》《新知识》、新知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读书》——1948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1、新中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至今)

中国古代史知识整理

中国古代史知识整理 第一部分先秦 【阶段特征】从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前是我国的先秦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三个历史时期。由于原始社会的内容不列入高考范围,故本单元主要涉及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完成期间的历史变化。其间依据社会性质的变化,划分为两个时期,其特点有:1、夏朝、商朝和西周(公元前2070年──前771年)这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强盛时期。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表明中国历史进入文明时代;商朝奴隶制文明有新的发展;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奴隶制国家走向强盛。2.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基本特征)(1)政治上:A王室衰微。新兴地主阶级势力上升,展开广泛的变法,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逐步建立。B大国争霸。统一的封建国家在形成之中。C分封制瓦解。D 民族融合。(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使得私田扩大A 井田田制瓦解。B 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剥削制度得以确立,社会经济因之得到发展。C 封建经济初步繁荣。(3)文化上,社会思潮相当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也取得一系列成就。

第二部分秦汉【阶段特征】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到公元220年曹丕建魏的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和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的时期(基本特征):1.政治上:A秦统一后首次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武帝时期,得到巩固,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了。B 封建中央和地方官制初步建立。C 统治思想:秦朝是法家思想,西汉初年是道家思想,至汉武帝时期用儒家思想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强中央集权。(秦朝的措施和西汉的“王国问题”解决及东汉地方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E 选官制度的进步:废除世卿世实禄的制度。秦朝:按军功授爵;两汉是察举制和皇帝征召。2.经济上:①基本特征:封建经济初步发展;②秦朝实现国家统一,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暴虐统治又破坏了生产力发展,两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③经济发展主要是在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经济重心在北方);④对外贸易开始:丝绸之路。 ⑤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3.民族关系:A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国家的版图大大开拓。B 中原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北方:主要是与匈奴的关系,以战争为主。西方:与西域的关系,开始发生密切的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南方和西南:主要是越族和西南夷,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对南方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初步开发和管辖的阶段。4.对外关系:A 对外交往初步发展,

中国历史知识常识

中国历史知识 【四书】《论语》《中庸》【五经】《诗经》《周易》《大学》《孟子》 《礼记》《尚书》《春秋》 【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兀、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

【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北宋书》、《南宋书》、《齐书》、《梁书》、《陈书》、《巍书》、《周书》、 《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旧唐书》、《引五代史》、 《新五代史》、《宋书》、《辽书》、《金书》、《元书》、《明书》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 留园〖江苏苏州〗 【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历史常识):中国文学

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历史常识):中国文学 一、上古神话 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1)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 (2)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3)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二、先秦文学 1.儒家经典“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2.历史散文有《左传》、《战国策》、《国语》。《左传》、《毂梁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 3.《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有《关睢》、《伐檀》、《硕鼠》、《七月》。 4.《战国策》,33篇,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写。属国别体史书,历史散文集,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相互论辩时提出的政治见解和斗争策略,以及他们的政治活动。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三、两汉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贾谊,又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主要作品为《新书》。另有《吊屈原赋》等赋,开“史论”之先河,其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影响很大。 2.刘安,封淮南王。主要作品为《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女娲补天”、“后羿射

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3.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o表、30世家、70列传。 4.乐府民歌和赋乐。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后指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 四、魏晋南北朝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观沧海》、《蒿里行》,曹丕著有《典论》及诗歌《短歌.行》等,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2.“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场、刘桢。“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阮咸。 3.诸葛亮,字孔明,别号卧龙,封武乡侯。有《诸葛亮集》,《出师表》出于此。 4.干宝,字令升。主要作品为《搜神记》,《干将莫邪》、《东海孝妇》都出于此。《搜神记》是我国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之一,多为志怪故事。 5.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五、唐代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最有名。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2.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主要作品为《咏柳》、《回乡偶书》。 3.孟浩然,襄阳人。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壬维齐名,世称“王孟"。主要作品为《过故人庄》、《春晓》等,集为《孟襄阳集》。 4.王维,字摩诘,诗人兼画家。与孟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主要作品为《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门飞鸟鸣涧》。苏轼赞其作品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人文历史常识:中国历史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人文历史常识:中国历史 考情动态综述 从一个考生对人文、历史常识掌握程度如何,可以看出他的文化基 本功及文学素养如何,这些也是考生综合素质的一个体现,在考试 当中常会有人文常识的知识点出现,表现形式主要为单项选择题。 考试当中的人文常识主要涵盖了历史常识、文学常识以及文化常识等,内容十分丰富。中国古代史考点精讲与真题拓展 中国历史 一、先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 这是指中国大地上开始有了人类活动至秦统一前的历史。这段历史 时期,历经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一)原始社会 中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1OO多万年。按生产力和考古学的划分, 分为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代;按古人类学家的划分,则分为猿人、智人两个阶段;按社会组织则分为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资料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

费,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众多的原始社会遗址表明,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的文明是多元的。 (二)夏、商、周 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6世纪,商汤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因此商朝也叫殷朝,它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周厉王时发生了“国人暴动”,起义的平民和奴隶攻人王宫,周厉王出逃,于是出现了“共和行政”的局面。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西周末年,社会矛盾进一步加深,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攻人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幽王的儿子周平王继位后,将王都迁到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夏、商、周这一历史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甲骨文和金文,是这一时期文化的代表。西周的典章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埋藏。先后起来争霸的诸侯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

中国历史知识大全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21.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22. 三代:夏商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 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 三教:儒释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 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28.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竹梅 32. 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 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龙须沟 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

科技历史人文知识点

科技常识整理点 1、农业领域的三大计划:丰收计划、星火计划、燎原计划。 2、863计划:邓小平批示的,称之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3、火炬计划:称之为“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 4、我国科技创新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5、中国创新型国家的建成在2020年,要求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 6、可持续发展战略:指的是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可持续。 7、哥白尼:发表了《天体运行论》,是近代天文学的起点。 8、牛顿:提出了运动三大定律、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9、1960年我国自主研发了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10、三网融合: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的融合。 11、民间常说的鬼火是磷自然现象。 12、雷雨过后感觉空气清新是因为雷电过程中产生了臭氧。 1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4、酒后驾驶和醉酒驾驶,20毫克到80毫克为饮酒驾驶,等于或大于80毫克是醉酒驾驶,要付刑事责任。 15、两弹一星指的是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16、酒越陈越香是因为发生化学反应后产生了乙酸乙酯。 17、石英钟受到重力矩的作用,其秒针往往停在“9”这个刻度。 18、无氟冰箱的广泛使用主要为的是环保。 19、煤气会中毒主要是产生了一氧化碳这种物质。 20、伤口愈合会觉得痒痒的,原因是伤口瘙痒说明发生在伤口的第三阶段:增生阶段。 21、烫伤后应立即做的是用冷水冲洗或冷敷烫伤部位。 22、动物咬伤后应该立即用含碱的物质清洗伤口。 23、PM2.5指的是可入肺颗粒物,人体一点防御能力都没有。 24、暴雨预警信号从低到高的顺序是:蓝色、黄色、橙色、红色。 25、蓝牙技术是一种短距离的传输技术。 26、磁悬浮列车起源于德国,二维码起源于日本。 27、宇航员在太空中要借助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古代史知识点 1、夏朝——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2、商朝--甲骨文,青铜器。 3、西周--宗法制盛行,礼乐制突出。 4、东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长平之战,商鞅变法,诸子百家理论 5、秦朝---皇帝制度创立,三公九卿制,使用小篆,发生了陈胜吴广起义 6、汉朝--文景之治(刘启刘恒),汉武盛世(刘彻),光武中兴(刘秀);董仲舒,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7、三国---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曹操与孙刘刘军,以少胜多) 8、东晋--淝水之战(前秦和东晋,以少胜多) 9、隋朝--隋文帝创立科举,隋炀帝始创进士科,修筑了隋朝大运河。 10、唐朝---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安史之乱,黄巢起义。(时间顺

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常识试题库

“青梅竹马”取自下列哪个典故_____ A: 李白《长干行》 B: 白居易《长恨歌》 C: 李煜《虞美人》 D: 李商隐《无题》 参考答案: A 五代包括:后梁、后唐、后晋、后汉、_____ A: 东周 B: 后周 C: 南宋 D: 北宋 参考答案: B 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_____ A: 《礼记》 B: 《中庸》 C: 《周易》 D: 《春秋》 参考答案: B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_____” A: 士可忍,孰不可忍 B: 是可忍,孰不可忍 C: 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D: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参考答案: D 耳环最原始的作用是_____ A: 女性身份的象征 B: 约束女性的行为 C: 装扮作用 D: 表示女性已婚 参考答案: B 七月七日长生殿,_____ A: 夜深无人私语时 B: 相逢何必曾相识 C: 夜半无人私语时 D: 相见时难别亦难 参考答案: C 徽剧是什么传统戏剧的前身:_____ A: 湘剧

C: 豫剧 D: 川剧 参考答案: B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冯梦龙的著作?_____ A: 《警世通言》 B: 《喻世明言》 C: 《醒世恒言》 D: 《西厢记》 参考答案: D “宰相”的“宰”最早指:_____ A: 高级官吏 B: 官吏统称 C: 低级官吏 D: 皇帝 参考答案: B 京剧服装中男性角色蟒袍上的动物是:_____ A: 蛇 B: 凤 C: 龙 D: 虎 参考答案: C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是在:_____ A: 唐太宗 B: 唐高宗 C: 唐中宗 D: 唐玄宗 参考答案: A 我们用“羞花”来形容历史上哪位美女:_____ A: 西施 B: 杨贵妃 C: 貂禅 D: 王昭君 参考答案: B 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_____ A: 8 B: 10 C: 12

中国编辑出版史复习资料

中国编辑出版史 一、名词解释 1,甲骨文:甲骨文又称甲骨卜辞,记录和反映了商朝政治和经济的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文字。殷墟甲骨文是现今所见中国最早的具有完备体系的文字﹐殷墟甲骨刻辞是现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时王记实文辞。 2,杀青:将竹简放在火上将水分烘干,以防蠹朽的工序,在烘烤的过程中,新鲜的竹条上有水分的渗出,类似人的出汗,且颜色由青变黄,故又称汗青。 3,帛书:是指写在缣帛上的书籍,缣帛是丝织品,包括帛,素,缯,缣等,故帛书又称为素书或缣书。 4,藩刻体:指明代各地藩王所刻的书。 5,馆阁制度:在宋代修史时正式形成。宋初,以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三馆,秘阁,崇文院统称馆阁,是国家的藏书机构,兼有国家典籍的编校和收藏功能。 6,史馆制度:太宗贞观三年,于中书省置秘书内省,专职撰修五代史。另设史馆于门下省,开我国设馆修史之例。史馆的主要职责是受命编修前代史书和本朝国史典志等,即官修史书。7,史官制度:中国历代均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统称史官。在中国历史上,设立史官,记录国家大政和帝王言行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制度和传统。 8,宋初的四部大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 9,坊刻:指古代书坊的刻书活动,所刻图书称为“坊刻本”。 10,殿本:武英殿刻书始于康熙十九年,所刻大多为皇帝钦点之书,然后通过赏赐,颁行,发卖等多种渠道流通天下,世称殿本。 11,活字印刷术:毕昇总结雕版印刷术的经验,发明出活字印刷术,即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12,陈起:从事编著、出版、卖书和藏书诸业,书铺所刻图书在当时负有盛名,流通古藉数万计。以刻技精湛、字体俊丽、工料上乘,成为坊刻精品,为后世珍重。 二、填空 1,铜器铭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具有历史内容的篇章,又称金文。商代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2,第一部篇幅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明代 3,现存篇幅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清代 4,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5,内廷四阁:北京紫禁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沈阳故宫文溯阁 6,唐代的四大类书:欧阳修《艺文类聚》,徐坚《初学记》,白居易《白氏六帖事类集》,虞世南《北堂书钞》 7,历史上第一部有关典章制度的通史:杜佑《通典》 8,现存最早的文学评论专著:《文心雕龙》南朝刘勰 9,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东魏贾思勰 10,上海为孤岛时期出版的两部书:《资本论》,《鲁迅全集》 11,陆费逵中央书局和商务印书馆教科书印制的竞争,《中华大字典》,《辞海》,《四部备要》 1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图书系统分类目录《七略》,刘向,刘歆父子开创图书六分法体系。13,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书《山海经》

历史常识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1.世界兵器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元代金属管形火炮的问世 2.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是在什么朝代?是由什么人,传至欧洲?北宋阿拉伯人。 3.宋代的括著被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梦溪笔谈 4.北宋著名建筑师编写的营造法式,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诫 5.南宋事立于的是现存的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石刻实测星图。石刻天文星图 6.在思想方面,理学兴盛北宋的代表人物有?周敦颐。程颐程颢 7.南宋著有程朱之称的是谁?朱熹 8.明朝建立的时间?1368 9.1399年燕王朱隶发动靖难役变之后迁都哪里? 10.宋四家都谁?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11.什么记录了120颗恒星的赤道坐标。甘石星经 12公元前xx年朝建立,到公元xx年东汉灭亡。B A220,222 B221,220 C220,221 D220,219 13.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恒星表 14.朝是中国史上第一个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xx国家。封建 15.统治者的暴政导致了xx,xx农民起义的爆发。胜,吴广 16.公元前xx年,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D A201 B219 C203 D202 17.经过4年楚汉战争,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xx。西汉 18.xx是中国史上第一个强盛的封建国家。西汉 19.汉代统治者采取的xx政策,是社会经济得到了回复和发展。休养生息 20.通过匈奴战争和xx出使西域,使多民族的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骞 21为了进一步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政府派遣先后七次出使西洋。和22明朝中后期,随着的发展,在江南一带大城市的丝织业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商品经济 23明朝后期,封建专制统治非常腐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终于爆发了,,领导的农民起义,1644年明朝的统治者被推翻。自成、献忠 24康熙至乾隆年间,社会经济繁荣,史称。康乾盛世。25康熙平定以为首的“三藩之乱”,又进行了雅克萨之战,对了击退了沙俄对东北地区的侵略。吴三桂 26.至30 .BACBC 26.努尔哈赤建立了族的大金政权,史称后金。女真 27. 于1636称帝改后金国号为清。皇太极 28.1644 年,清军击败自成军进,由迁都,建立对全国的统治。盛京 29. 1661 年,民族英雄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成功 30. 1689 年,中俄签订,正式规定两国边界。尼布楚条约 31.桥兵变的发起人是谁?匡胤 32.五代十国都包括北汉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后蜀南唐 33.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是哪几个朝代?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34.从907年到960年黄河流域先后经历了哪几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35.谁建立了明朝?朱元璋 36.楷书四大家都是称什么?欧颜柳 37.北宋建立后,采取了一项____措施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第三章出版历史知识

第三章出版历史知识 第一节文字与文献载体的变迁 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可以远溯到五六千年以前。半坡遗址彩陶。分三阶段: 1.从商周甲骨文、金文变为小篆; 2.小篆变隶书(最大的一次变化,标志古—今); 3.隶书变楷书。 二、书籍的起源与载体的变化: 1.纸发明前:甲骨、青铜器、石头、简牍、帛; 2.商代开始用简策-竹、牍—木; 3.春秋后期:帛书; 4.纸:不晚于西汉时期,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促进纸张普及; 5.三国两晋南北朝,书籍载体由简帛向纸过度的转折时期,东晋桓玄于403年称帝,下令以纸代简。 6.公元4世纪,造纸术传入朝鲜,5世纪经朝鲜传入日本; 7.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开始用中国技术造纸,欧洲从12世纪开始造纸。 第二节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1.争议:东汉说、隋唐说、唐初。有梵文陀罗尼经咒单页,时间不晚于公元690-699年。 2.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在人类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经效:解放了生产力,把书工从手工抄写的劳苦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图书制作效率,加快知识传播速度,为书肆保证供应,降低了图书成本,减轻读者经济负担;2)社效:使各类图书有更多机会广为流传,调动文人著书积极性,为人们更多接受文化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促进人类文化的交流融合。 二、活字印刷的发明与应用: (一)泥活字印刷:宋,毕昇。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包括如下步骤:

1.用胶泥刻字, 2.烧字, 3.排版, 4.印刷, 5.活字回收,按字韵分别存在木格里。 沈氏活版。宋元用此法刻书;今能见到的泥活字印书实物,是清代苏州人李瑶和安徽泾县人翟金生两家用毕昇遗法自造泥活字印刷的书籍。 (二)木活字印刷:首先在西夏试验成功并付诸使用,约在1194-1205年。 元代农学家王桢,再大德二年(1298年)用木活字成功排印了自己编纂的《旌德县志》,并作《造活字印书法》附于所撰《农书》之后,是我国最早系统叙述木活字印刷的珍贵文献。步骤是:1.按韵写字贴到木板上,刻好;2.用小锯锯成单字,3.将单字修理整齐,使之高低大小一致,4.造轮盘存字,5.检字排版,6.印刷。 明代木活字书名可考的有100多种,多万万历印本。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出现《邸报》。 清代,木活字印书通行全国。最大的是乾隆年间(1736-1795)排印的《武英殿聚珍版丛书》134种,主办人金简。民间的是乾隆五十六年和乾隆五十七年萃文书屋印的《红楼梦》120回。 (三)铜活字印刷:很普及,进入成熟期。 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苏无锡、常州、苏州流行。无锡华氏、安氏最有名。华氏印有《宋诸臣奏议》最早。安氏有《吴中水利通志》等。清雍正年间出版《古今图书集成》,1万卷,最大。 (四)活字印刷普及规模:活字未取代雕版。原因是,雕版藏数十年数百年都还可以继续印刷,而活字每次重印都必须费工排版,反而不如雕版经济。版画艺术在徽州、南京、建阳等地兴起。 彩色版画套印术——创造出饾版(将彩色画稿按不同颜色分别勾摹下来,刻成一块块小木板,然后逐色套印或叠印,形成完整彩色画图)。后称木版水印。 三、套版印刷技术的发明与应用。涂版、套色;套版、套印。进入彩印时代。 广泛应用于明朝后期。117部,145种。著名的有吴兴-闵氏和凌氏。 四、向外传播:朝鲜铜活字。 西传入阿拉伯大约在十一二世纪,不晚于1350年,欧洲到14世纪才出现少量雕版印刷。 在中国印刷术影响下,德国人约翰.古登堡约在1445年发明了铅字印刷,并发明了木制印刷机。

国行测常识备历史知识重点集锦.doc

2017年国考行测常识备考:历史知识重点集 锦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常识判断部分相对于其他板块而言最大的特点是涉及面广,测查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题目难易区分度明显,考生知识结构背景不同,擅长的方向不同,于是总会遇见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华图教育对常识判断部分中的历史常识高频考点进行了整理汇总,供广大考生参考。 一、中国史知识点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编辑出版史复习资料

一、解释名词: 中国编辑出版史:顾名思义就是编辑出版工作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中国编辑出版史是一门以中国编辑出版事业产生、发展、演变历史为研究内容的学科。 编辑:使用物质文明设施和手段,从事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各式精神产品及其他文献资料等项工作,使之圆满进入出版程序者。 出版: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著作制成各种形式的出版物,并使之进入流通领域,以保存和传播人类知识的社会专业文化活动,包括排版、印刷、装帧和发售等环节。 图书:图书是人类记载事实、表达思想、传播知识的重要工具,由记录载体和表达一定知识内容的记录符号(主要是文字)组成。 编年体:编年体是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为顺序,来编撰、记述历史的一种方式。以编年体纪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 实录:实录是一种编年体大事记,记录各朝皇帝在位时的史事,作为编修国史的基本史料。 类书:是一种根据一定的意图,辑录群书中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按类别或韵目编排,主要供寻检查考的图书品种。 总集:是指汇集二人以上作品编纂而成的出版物,可分为全集与选集两种。 唐代三大类书:欧阳询的《艺文类聚》、徐坚的《初学记》以及白居易的《白氏六帖事类集》,三者合称为唐代三大类书 三通:南宋郑樵的《通志》和元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与杜佑《通典》合称“三通”。 印刷:所谓印刷,是指用油墨把反体或翻转的文字或图形翻印到纸张或其他材料表面上去的技术。 摹拓:所谓摹拓,就是把石碑或器物表面上刻写的文字或图形复印到纸张上的一种方法。 官刻: 政府刻书的统称,指由中央政府机关及地方各级行政文化机构出资或主办的印刷出版活动。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历史)-试卷35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历史)-试卷35 (总分:8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 1.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先后发动过多次武装起义,下列属于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有( )。 (分数:2.00) A.金田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武昌起义√ D.南昌起义 解析:解析:金田起义是由洪秀全、杨秀清等领导的,排除A。南昌起义是由周恩来、朱德等领导的,排除D。所以正确答案为BC。 2.庙号是指帝王死后,后人在太庙中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下列历代帝王与其庙号对应正确的有( )。 (分数:2.00) A.唐高祖一一李渊√ B.明太祖——朱棣 C.宋太祖——赵匡胤√ D.清世祖——爱新觉罗玄烨 解析:解析: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唐朝李渊称“高祖”,其子李世民称“太宗”;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爱新觉罗福临(顺治)称“世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称“圣祖”。 3.两宋的商业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了许多促进商品流通和商业发展的新事物,包括( )。 (分数:2.00) A.柜坊 B.交子√ C.商帮√ D.飞钱 解析:解析:隋唐时期,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两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故本题应选BC。 4.以下事件与汉武帝有关的有( )。 (分数:2.00) A.实行盐、铁专卖制度√ B.平定七国之乱,颁布推恩令 C.建立年号,创立太学√ D.反击突厥,开拓疆土 解析:解析:七国之乱发生于汉景帝在位期间,B项说法错误。突厥兴起于南北朝后期,汉代的边患主要是匈奴,D项说法错误。 5.“……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的战争是掠夺性帝国主义战争,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出自列宁的《四月提纲》,下列关于这次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 (分数:2.00) A.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革命的胜利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列宁作为共产国际的主席领导了这次革命 D.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借鉴√

人文历史常识

第四部分人文常識 第一章中國古代史 第一節先秦 理論知識 一、舊石器時代文明(打制石器):元謀猿人、藍田猿人、北京猿人、山頂洞人 二、新石器時代文明(磨制石器):新石器時代晚期出現金屬工具(銅) 三、古文獻中關於原始社會的傳說: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燧人氏(鑽木取火)、有巢氏(構木為巢)、神農氏(嘗百草、教耕作、織衣)伏羲氏(畜牧業、嫁娶風俗) 四、夏、商與西周(前2070——前1600)(前1600---前1046)(前1046——前771) (一)政治: 1、夏朝是奴隸社會的開端;已有國家、監獄(圜土)、刑法 2、商有亂政,而作湯刑 3、西周:分封:天子—諸亱—卿大夫—士;宗法:嫡長子繼承制 (二)經濟:井田制出現于商朝 (三)文化: 1、夏朝有關於地震的、流星雨、日食的記錄、曆法 2、商朝:甲骨文、司母戊大方鼎 3、西周:《詩經》、有準確年月日的日食記錄,西元前776年9月6日 五、春秓與戰國(前770——前403)(前403——前221) (一)政治:春秓五霸:齊、宋、秦、晉、楚;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 (二)經濟:春秓魯國初稅畝 (三)文化:春秓 1、世界最早關於哈雷彗星的記錄,比歐洲早670年。 2、戰國時期:都江堰、鄭國渠、吳國邗溝(我國最早的一條運河) 3、戰國時期發明“司南”,世界最早的指南工具 六、百家爭鳴 (一)孔子的思想:“禮”、“仁”“中庸之道”,孔子創立儒學,寫尌詩、書、禮、易、樂、春秓 1、“四書五經”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樂》《春秓》 2、《春秓》是我國最早的編年斷代史,開創編年體的先例,相傳由孔子整理成書。 (二)孟子的思想:性善論、“仁政” 3、宣揚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永遠存在的合理性 (二)荀子的思想:批判天命觀;“性惡論”、隆禮重法。 (三)老子的思想:“道”是天地萬物的根源;無為而治、小國寡民的政治思想: (四)墨子的思想:兼愛、非攻。 (六)韓非和法家:主張法術勢兼用的法治;他提出加強中央集權、富國強兵的一系列政策。 第二節秦漢魏晉南北朝 理論知識 一、秦朝(前221——前207) (一)政治:廢分封,確立郡縣制(二)經濟:統一度量衡 (三)文化:統一文字、焚書坑儒(四)建築:萬里長城 二、西漢(前202——9) (一)政治:無為而治:文景之治;鼎盛時代:漢武帝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商朝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生产的青铜器中,著名的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第8课中华文化的博兴(一) 1.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2.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称做金文,也称铭文。 3.相传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有了历法,并一直沿用至今,就是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 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5. 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创造出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6.战国末期楚国人屈原创作的《离骚》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现被译成多国文字流传。 7.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8.春秋战国盛行的钟鼓之乐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湖北随州出土的整套编钟就是最有力的明证。 第9课中华文化的博兴(二) 1.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孔子又是大教育家。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3.孔子的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因材施教,善于启发,重视学习方法等。 4.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一书中,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5.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公。 6.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为孟子提倡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7.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主张无为而治。 8.法家在战国末期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提倡法治。 9.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著有《孙子兵法》一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军事格言有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1.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称西域。 2.公元前60 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 3.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輸入中国内地。 4.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 5.东汉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作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技术。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6.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名著 7.科学家张衡制造了地动仪,是世界上公认最早的地震仪器。 8.汉代著名的医学家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他还模仿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体操叫做五禽戏。 9.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人称他为医圣。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1. 佛教是当今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之一。它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2.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 3.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编写了《史记》一书,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水平很高,它的杰出代表是秦始皇陵兵马俑。

历史常识--中国古代史基础知识

中国古代史 一、先秦时期 考点一:原始社会时期 (一)旧石器时代 1.元谋人:云南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已知的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2.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上的山洞里,懂得人工取火。 (二)新石器时代 1.母系氏族 ①半坡遗址:陕西西安。 ②河姆渡遗址:浙江余姚。 2.父系氏族公社(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阶段) ①龙山文化遗址:也称为“黑陶文化”,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 ②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山东泰安地区大汶口,已出现私有财产,有明显的贫富分化。考点二:夏商周时期 (一)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中国由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 夏历:是我国最早的历法,以正月为岁首的记历分法,流传至今。 家天下:由“公天下”变成“家天下”,采用父子兄弟相传的世袭制。 二里头文化:青铜爵是目前所知的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 (二)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 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 后母戊鼎:中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 (三)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0年) 定都镐京(今西安)。牧野之战:中国最早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分封制:西周的政治制度。 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周公吐脯: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褒姒。

考点三:春秋战国时期 (一)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城濮之战:晋文公为解救宋国之围,在城濮击败了楚成王的军队。 退避三舍:晋文公。 卧薪尝胆:勾践。 楚王问鼎:楚成王。 (二)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奖励军功,按功授爵;建立县制;奖励耕织,禁止弃农经商。变法使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编辑出版史考试重点整理

编辑出版史重点整理 编辑:使用物质文明设施和手段,从事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各式精神产品及其它文献资料等项工作,使之圆满进入出版程序者。 出版:出版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着作制成各式的出版物,并使之进入流通领域,以保存和传播人类知识的社会专业化活动,包括排版、印刷、装帧和发售等环节。 图书: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手段将知识内容以一定的形式和符号(文字、图画、电子文件等),按照一定的体例,系统地记录于一定形态的材料之上,用于表达思想、积累经验、保存知识与传播知识的工具。图书的构成要素: (1)需要有被传播的知识信息 (2)记录知识的文字图像信号 (3)记载文字图像信号的物质载体 中国古代图书编辑出版史的特点 1.中国是文字和图书出现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编辑出版活动最先发端的国家之一,而且一脉相承,从未中断 2.中国是文献载体材料众多,最先发明造纸术的国家,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扬长避短的创新精神 3.中国历朝政府重视包括编书、校书、刻书、藏书在内的图书事业,设立专门的编书机构,尤其重视图书作用的发挥——“皆务于治”,“重于教化”

4.中国古代的编辑活动具有编、着、校合一的特点,而且十分注重图书的质量,务实求真,辨伪、校勘、辑佚、版本等治书之学人才辈出,硕果累累 5.中国很早就编辑图书分类目录,建立起目录学,而且还具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传统 甲骨文的结构:叙辞、命辞、占辞、验辞 金文: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青铜器铭文,又称金文、钟鼎文图书产生的条件: 1.有被传播的知识 2.有记录知识的符号 3.有物质载体 4.有必要的生产技术和工具 5.装帧形式 图书产生的时代:图书文献产生于夏代 原因: 1.夏代有文字 2.夏代有史官 编辑的主体及主要职责 主体: 夏代:太史令 殷商:史、太史、贞人、作册 周代: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