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耐久性试验方法相关规范整理

混凝土耐久性试验方法相关规范整理
混凝土耐久性试验方法相关规范整理

混凝土耐久性试验方法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GBT2423.1-2008 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2008 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3-2008 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GBT2423.4-2008 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GBT2423.17-2008 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GJB150.3A-2009 高温试验

GJB150.4A-2009 低温试验

GJB150.8A-2009 淋雨试验

GJB150.9A-2009 湿热试验

GJB150.11A-2009盐雾试验

GJB150.28A-2009酸性大气试验

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

GBT14522-2008人工气候老化试验方法

[标准] 整理GB2423.1~GB2423.102 一整套最新标准

GB/T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

GB/T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

GB/T2423.3-2006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GB/T2423.4-2008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GB/T2423.5-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2423.6-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b和导则:碰撞

GB/T2423.7-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c和导则:倾跌与翻倒(主要用于设备型样品)

GB/T2423.8-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d:自由跌落

GB/T2423.9-200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b:设备用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GB/T2423.10-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 GB/T2423.11-199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d:宽频带随机振动—一般要求

GB/T2423.12-199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da:宽频带随机振动—高再现性

GB/T2423.13-199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da:宽频带随机振动—中再现性

GB/T2423.14-199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da:宽频带随机振动—低再现性

GB/T2423.15-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Ga和导则:稳态加速度GB/T2423.16-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J和导则:长霉

GB/T2423.17-2008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

GB/T2423.18-200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试验Kb:盐务,交变(氯化钠溶液) GB/T2423.19-198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c:接触点和连接件的二氧化硫试验方法

GB/T2423.20-198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d:接触点和连接件的硫化氢试验方法

GB/T2423.21-2008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M:低气压试验方法

GB/T2423.22-2002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N:温度变化试验方法

GB/T2423.23-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Q:密封

GB/T2423.24-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试验Sa:模拟地面上的太阳辅射GB/T2423.25-2008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Z/AM:低温/低气压综合试验

GB/T2423.26-2008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Z/BM:高温/低气压综合试验

GB/T2423.27-2005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Z/AMD:低温/低气压/湿热连续综合试验

GB/T2423.28-2005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T:锡焊试验方法

GB/T2423.29-1999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U:引出端及整体安装件强度

GB/T2423.30-1999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XA和导则:在清洗剂中浸渍

GB/T2423.31-1985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倾斜和摇摆试验方法

GB/T2423.32-2008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润湿称量法可焊性试验方法

GB/T2423.33-2005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ca:高浓度二氧化硫试验方法

GB/T2423.34-2005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Z/AD: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方法GB/T2423.35-2005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Z/Afc:散热和非散热试验样品的低温/振动(正弦)综合试验方法

GB/T2423.36-2005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ZBFc:散热和非散热样品的高温/振动(正弦)综合试验方法

GB/T2423.37-2006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L:砂尘试验方法

GB/T2423.38-2005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R:水试验方法

GB/T2423.39-2008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Ee:弹跳试验方法

GB/T2423.40-199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x:未饱和高压蒸汽恒定湿热

GB/T2423.41-1994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风压试验方法

GB/T2423.42-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低温/低气压/振动(正弦)综合试验方法

GB/T2423.43-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元件\设备和其它产品在冲击(Ea)、碰撞(Eb)、振动(Fc和Fd)和稳态加速度(Ga)等动力学试验中的安装要求和导则

GB/T2423.44-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g:撞击弹簧锤

GB/T2423.45-199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Z/ABDM:气候顺序

GB/T2423.46-199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f:撞击摆锤

GB/T2423.47-199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g:声振

GB/T2423.48-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f:振动---时间历程法GB/T2423.49-199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e:振动---正弦拍频法GB/T2423.50-1999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y:恒定湿热主要用元件的加速试验

GB/T2423.51-200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e:流动混合气体腐蚀试验

GB/T2423.52-200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77:结构强度与撞击

GB/T2423.53-200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xb:由手摩擦造成标记和印刷文字的磨损

GB/T2423.54-200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Xc:流体污染

GB/T2423.55-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h:锤击试验

GB/T2423.56-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h:宽带随机动动(数字控制)和导则

GB/T2423.57-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i:冲击-冲击响应谱合成

GB/T2423.58-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i:振动-混合模式

GB/T2423.59-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Z-Abmh:温度(低温,高温),低气压,振动(随机)综合

GB/T2423.60-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U:引出端及整体安装件强度

GB/T2423.10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倾斜和摇摆

GB/T2423.10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温度(低温,高温),低气压,振动(正弦)综合

浅谈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

④ XXXXXXX(XX)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浅谈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 学习中心:XXXXXX 年级专业:函授XXX 专升本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 指导教师:X X X职称:副教授 导师单位:威海职业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论文完成时间:2012 年 6 月30 日

XXXXXXX(XX)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发给学员xxx 1.设计(论文)题目:浅谈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 2.学生完成设计(论文)期限:2012 年 1 月30 日至2012 年6 月30 日3.设计(论文)课题要求: 1)、重点论述提高我国中小型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2)、论文字数不少于6000字。 3)、论文要求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论据缺凿,论点明确,有说服力。 4)、要从安全角度分析,从各个方面去论述。 5)、针对论文所重点阐述的内容,广泛查阅相关资料,为论文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有力的证据。 4.实验(上机、调研)部分要求内容: 如果条件具备,可深入企业进行实际调研,写出调研报告,为论文写作提供充分的素材 5.文献查阅要求: 广泛查阅与本文相关的文献材料,为论文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通知注意文献材料的真实性。 6.发出日期:2012 年 1 月30 日 7.学员完成日期:2012 年 6 月30 日 指导教师签名: 学生签名:

摘要 混凝土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在各种环境条件作用下,不需要额外的费用加固处理而保持其安全性、正常使用和可接受的外观能力。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有很多,本文通过从混凝土的渗透破坏、冻融破坏、侵蚀性介质的腐蚀、碱骨料反应、碳化和钢筋锈蚀六个方面论述了混凝土发生耐久性失效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对混凝土耐久性问题进行了研究。最终提出从混凝土材料的选择、结构设计和质量的生产控制三方面进行提高混土耐久性的处理措施。混凝土结构以其整体性好、耐久性好、可塑性强、维修费用少等优点广泛使用,随着混凝土结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大量的混凝土结构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提前失效,达不到预定的服役年限,混凝土耐久性发生失效现象日趋严重。 关键词:混凝土;耐久性;影响因素;措施

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技术措施

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技术措施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寿命要求一般为40~50年,有的要求上百年。而现实中,处于腐蚀环境中的混凝土远远达不到设计寿命要求,有的在15~20年就出现了钢筋锈蚀破坏,甚至不足五年就开始修复。此方面的花费是惊人的,已经是一个重大经济问题。因此,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措施主要包括两大类:基本措施和补充措施。基本措施的基本内容是:通过仔细设计与施工,最大限度地提高混凝土本身的耐久性,在使用中保持低渗透性,以限制环境侵蚀介质渗透混凝土,从而预防钢筋锈蚀。 ①最大限度地改善混凝土本身性能,是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许多措施中最经济合理的。 (1)结构采用耐久性设计。 (2)提高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质量。 (3)采用高性能混凝土。 ②补充措施是指:环境侵蚀作用特别严重时,或设计、施工不当,单靠上述基本措施还不能保护混凝土结构必要的耐久性时,需要另外增加的其他防护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采用耐腐蚀钢筋。 (2)对混凝土进行表面处理。 (3)混凝土中掺加阻锈剂。 (4)电化学保护

结构设计 1、结构选型和细部设计 频繁地干温交替会加剧钢筋锈蚀,所以在结构选型和细部设计时,应昼限制混凝土表面、接缝和密封处积水,加强排水,尽量减少受潮和溅湿的表面积。 由于环境侵蚀介质在构件棱角或突出部分可以同时从多方面侵入混凝土,而凹入部分易积存侵蚀介质、应力异常,因此从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角度出发,混凝土构件选型应力戒单薄、复杂和多棱角。预计腐蚀破坏严重的构件应便于检测、维护和更换。 2、控制裂缝 不可控制的裂缝包括混凝土塑性收缩、沉降或过载造成的裂缝,常为较宽的裂缝,应针对成因采取措施预防开裂,即使难以预料也应加以引导,使其发生于次要部位或便于处理的位置。 可控制裂缝是靠传统的结构设计知识,按结构几何尺寸与荷载可以合理预防和控制的裂缝。 七、提高海工混凝土耐久性的技术措施 国内外相关科研成果和长期工程实践调研显示,当前较为成熟的提高海洋钢筋混凝土工程耐久性的主要技术措施有: (1)高性能海工混凝土 其技术途径是采用优质混凝土矿物掺和料和新型高效减水剂复合,配以与之相适应的水泥和级配良好的粗细骨料,形成低水胶比,低缺陷,高密实、高耐久的混凝土材料。高性能海工混凝土较高的抗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浅谈

网络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浅谈 学习中心: 层次:专科起点本科 专业:土木工程 年级: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3 年11 月14 日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浅谈 内容摘要 混凝土由于其具有经济、耐久、节能等众多优点, 而成为重要的建筑材料, 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作为目前世界最大宗的人造建筑材料, 其在给人类带来巨大文 明进步的同时 , 也面临由此造成的严峻的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传统意义上的混 凝土由于自身结构材料和使用环境的特点, 还存在着严重的耐久性问题, 已不能满足混凝土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 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是实现混凝土 环保化、节约化的积极有效措施。本文综述了耐久性对混凝土的重要意义, 并着重分析了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最后介绍了目前世界上提高混凝土的耐久 性的研究结果以及目前国际上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要求。 关键词:耐久性;混凝土;影响因素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浅谈 目录 内容摘 要 .................................................. ..................................................... ....................I 引言......................................... ......................................... ......................................... . 1 1 绪论......................................... ......................................... ......................................... . 2 1.1 混凝土耐久性问题的提出................................................... (2) 1.2 混凝土耐久性的概 念 .................................... ........................................ (2) 2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分 析 ........................................... (3) 2.1 混凝土冻融破 坏 .................................... ........................................ (3) 2.1.1 破坏机 理 .......................... ............................. ............................. (3) 2.1.2 影响因 素 .......................... ............................. ............................. (4) 2.2 混凝土渗透破 坏 .................................... ........................................ (4) 2.2.1 破坏原 因 .......................... ............................. ............................. (4) 2.2.2 影响因 素 .......................... ............................. ............................. (5) 2.3 碱骨料反 应 ..................................... ........................................ (5) 2.3.1 破坏原 因 .......................... ............................. ............................. (5) 2.3.2 影响因 素 .......................... ............................. ............................. (6) 2.4 混凝土的碳 化 .................................... ........................................ (6) 2.4.1 破坏原 因 .......................... ............................. ............................. (6) 2.4.2 影响因 素 .......................... ............................. ............................. (7) 2.5 钢筋锈 蚀 ..................................... ........................................ (7) 2.5.1 破坏原 因 .......................... ............................. ............................. (7) 影响因 素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4186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主要修订内容 1.完善规范的完整性,从以构件计算为主适当扩展到整体结构的设计,补充结构抗倒塌设计的原则,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固性。 2. 完善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内容,增加以构件分项系数进行应力设计等内容。 3. 钢筋混凝土构件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裂缝宽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钢筋混凝土构件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裂缝宽度,预应力构件稍放松;调整了裂缝宽度计算中的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取值。 4.增加楼盖舒适度要求,规定了楼板竖向自振频率的限制。 5. 完善耐久性设计方法,除环境条件外,提出环境作用等级概念。 6. 增加了既有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增加了既有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7. 淘汰低强钢筋,纳入高强、高性能钢筋;提出钢筋延性(极限应变)的要求。 8. 补充并筋(钢筋束)的配筋形式及相关规定。 9. 结构分析内容适当得到扩展,提出非荷载效应分析原则。 10. 对结构侧移二阶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及增大系数的简化方法。 11. 完善了连续梁、连续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进行内力调幅的设计方法。 12. 补充、完善材料本构关系及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的内容。 13. 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任意截面”移至正文,“简化计算”移至附录。 14. 截面设计中完善了构件自身挠曲影响的相关规定。 15. 修改了受弯构件的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16. 改进了双向受剪承载力计算的相关规定。 17. 补充在拉、弯、剪、扭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设计的相关规定。 18. 修改了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 19. 补充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疲劳验算的相关公式。 20. 增加按开裂换算截面计算在荷载效应准永久或标准组合下的截面应力。 21. 宽度大于0.2mm 的开裂截面,增加按应力限制钢筋间距的要求。 22. 挠度计算中增加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长期刚度的计算公式。 23. 增加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刚度、裂缝计算方法。 24. 考虑耐久性影响适当调整了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规定,一股情况下稍增,恶劣环境下大幅度增加。 25. 提出钢筋锚固长度修正系数,考虑厚保护层、机械锚固等方式控制锚固长度。 26. 框架柱修改为按配筋特征值及绝对值双控钢筋的最小配筋率,稍有提高。 27. 大截面构件的最小配筋适当降低。 28. 增加了板柱结构及现浇空心楼板的构造要求。 29. 在梁柱节点中引入钢筋机械锚固的形式。 30. 补充了多层房屋结构墙体配筋构造的基本要求。 31. 补充了二阶段成形的竖向叠合式受压构件(柱、墙)的设计原则及构造要求。 32. 完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以及装配式楼板、粱、柱、墙的构造要求。 33. 提出了预制自承重构件的设计原则;增补了内埋式吊具及吊装孔有关要求。 34. 补充、完善了各种预应力锚固端的配筋构造要求。 35. 调整了预应力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及新材料、新工艺预应力损失数值计算。 36. 调整先张法布筋及端部构造,后张法布筋及孔道布置的构造要求。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CCES 01-2004 混凝土结构 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 Guide to Durability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Reinforced Structures 2004年1月

前言 鉴于工程安全性与耐久性对我国当前大规模土建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学部于2000年提出了一个名为“工程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研究”的咨询项目,旨在联络国内专家,就我国土木和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的现状与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为政府部门提供技术政策方面的建议。考虑到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最为突出,而现行的设计与施工规范在许多方面又不能保证工程的耐久性需要,所以项目组决定联系各方专家,组织成立编审组,着手编写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的指导性技术文件,供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人员使用。与此同时,国家建设部建筑业司和科技司也委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与清华大学土木系就建筑物耐久性与使用年限的课题进行研究。这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就是依托上述项目和课题,在国内众多专家的共同参与下编审完成的。环境作用下的混凝土结构劣化机理非常复杂,许多方面还认识不清,而且耐久性问题又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与不确知性。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指南这样的指导性技术文件,可能更便于设计、施工人员能够结合工程的具体特点使用。《指南》的初稿、讨论稿和送审稿曾分别在2001年、2002年两次学术会议上和在会后广泛征求过意见并经多次修改。由于时间和认识上的限制,不足之处,有待今后定期补充。 2003年6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报请国家建设部组织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对指南送审稿进行审查和鉴定,并获得通过;经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研究认定,本指南作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技术标准。 本指南将每年做局部修订补充,并发布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9d1557267.html,)。 对指南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请将意见和建议寄:清华大学土木系结构工程实验室(邮编100084,电子信箱Jiegou@https://www.360docs.net/doc/9d1557267.html,)转有关编写人。 指南编审组 2003年

混凝土耐久性试验室

《混凝土耐久性试验室“浙商品牌杭州中测”》 一、概述 本试验系统是一种综合性的多功能气候模拟试验设备,其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模拟自然环境中的温湿度、日照、淋雨、盐雾(NaCl、MgCl2等)、冻融与干湿交替、盐溶液(氯盐、硫酸盐、镁盐)中的腐蚀与干湿交替、大气、CO2、NOx、SO2气体等环境,实现对水泥(沥青)混凝土耐久性的评定。主要功能是在一定空间内模拟一种或多种气候条件状态,可进行混凝土试件的高温干燥试验、低温冻融试验、湿热寒潮试验、高低温交变循环试验、、温湿交变循环试验、盐雾试验、淋雨试验、光照试验及具有盐类或化学物质浸蚀的试验等,为试验样品提供多种环境条件和不同的测试手段,并实现不同环境耦合的模拟试验、不同环境与荷载耦合试验,包括气候环境与力学荷载作用的综合、气候环境与腐蚀工业环境的综合等,且充分考虑试验的综合环境设置、荷载施加反力架的布置、腐蚀环境下加载方式和设备防护等多种综合因素。本试验系统是以“工程应用环境模拟与仿真”为基础,提供了在不同的工程应用环境条件下,为工程材料提供多种环境条件和不同的测试手段下耐久性能的智能环境模拟测试系统。 防腐蚀处理:系统材料、设备及相关附属配件均选用高耐腐蚀性SUS316不锈钢材料和非金属复合材料;有关电器元件均进行隔离或密封防腐蚀处理,系统设计时对试验装置的整体及与腐蚀介质接触的各个部件、管路、电器元件都进行了防腐和密封设计,包括材质、部件的连接、节点的处理等均具有一定的防腐质保年限。

二、满足标准: GB-T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三、主要技术规格及参数: 1 工作室尺寸: 3500×4300×2000(宽×长×高)mm 2 温度范围:-20℃~+60℃ 3 温度偏差:±3℃ 4 温度波动度:≤±1℃ 5盐水浓度:3~5% 6.雾粒大小: (5~10)um 7.盐水流量:150~250L/h 8.人工雨方向:垂直向下 9.承重: 2吨/车×2辆 10.试件尺寸: 2500×600×500(mm) 11.试件数量:两件 12.制冷系统冷却方式:风冷式 13.温度控制方式: PID控制方式 14.光源:紫外灯管(UVA) 15.灯管距试件距离: 50mm 16.灯管间距: 70mm 17.碳化试验:通过流量、时间控制浓度,CO2气体浓度用进口浓度仪控制。 18.电源: 380V±10%,50Hz,120KW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CCES 01-2004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 一、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 CCES 01-2004的2005年修订版,已于2005年10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 2005年修订版说明 根据《指南》第一版(CCES 01-2004)使用过程中征集到的意见、建议以及近期获得的新的信息,这一修订版对原有条文作了局部的修改、补充和必要的订正,并以单印本的形式正式发行,取代原先刊载于文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中的条文。与第一版相比,修订版增添了一些新的条文和附录,篇幅增加近40%。读者如欲继续使用指南第一版中的条文内容,请注意新的修订版中已作出的更改,后者可从以下网站查得: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https://www.360docs.net/doc/9d1557267.html, 2005年9月 二、 《指南》2005年修订版的主要修改内容 持有《指南》第一版的读者如欲继续使用或参考第一版的条文,请注意修订版中已作出的局部修改,其中与第一版有较大区别的,可下载修订版中的如下条文。至于修订版中的增加内容,可参阅新出版的指南,主要有:对于不同环境类别和作用等级下的混凝土原材料品种与用量的范围作了限定;对混凝土养护和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验收要求作了补充;新增了附录C(氯离子侵入混凝土过程的Fick模型)和附录D(后张预应力混凝土体系的耐久性要求)。 1 环境类别与环境作用等级 修订版对环境类别和环境作用等级有个别调整,相关条文如下,与之对应的第一版中条文为3.0.4条。

3.1.1 结构所处的环境按其对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不同腐蚀作用机理分为5类(表3.1.1)。 表3.1.1 环境分类 类别 名称 Ⅰ Ⅱ Ⅲ Ⅳ Ⅴ Ⅴ1Ⅴ2Ⅴ3碳化引起钢筋锈蚀的一般环境 反复冻融引起混凝土冻蚀的环境 海水氯化物引起钢筋锈蚀的近海或海洋环境 除冰盐等其他氯化物引起钢筋锈蚀的环境 其他化学物质引起混凝土腐蚀的环境: 土中和水中的化学腐蚀环境 大气污染环境 盐结晶环境 注:氯化物环境(Ⅲ和Ⅳ)对混凝土材料也有一定腐蚀作用,但主要是引 起钢筋的严重锈蚀。反复冻融(Ⅱ)和其他化学介质(Ⅴ1、Ⅴ2、Ⅴ3) 对混凝土的冻蚀和腐蚀,也会间接促进钢筋锈蚀,有的并能直接引起 钢筋锈蚀,但主要是对混凝土的损伤和破坏。 3.1.2 环境作用按其对配筋(钢筋和预应力筋)混凝土结构侵蚀的严重程度分为6级(表3.1.2)。 表3.1.2 环境作用等级 作用等级 作用程度的定性描述 A B 可忽略 轻度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为方便了解规范修订的变化并提出意见,将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简述如下:为方便了解规范修订的变化并提出意见,将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简述 1 完善规范的完整性,完善规范的完整性从以构件计算为主适当扩展到整体结构的设计,补充结完整性,从以构件计算为主适当扩展到整体结构的设计,适当扩展到整体结构“ 构方案”和“结构抗倒塌设计”的原则,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固性。构方案”结构抗倒塌设计” 的原则,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固性。 3 完善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内容,增加以构件分项系数进行应力设计等内容。 钢筋混凝土构件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裂缝宽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钢筋混凝土构件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裂缝宽 度,预应力构件稍放松;调整了裂缝宽度计算中的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取值。度,预应力构件稍放松;调整了裂缝宽度计算中的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取值。 4 增加楼盖舒适度要求,规定了楼板竖向自振频率的限制。 5 完善耐久性设计方法,除环境条件外,提出环境作用等级概念。完善耐久性设计方法,除环境条件外,提出环境作用等级概念除环境条件外,提出环境作用等级概念。 6 增加了既有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增加了既有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既有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7 淘汰低强钢筋,纳入高强、高性能钢筋;提出钢筋延性(极限应变)的要求。淘汰低强钢筋,纳入高强、高性能钢筋;提出钢筋延性(极限应变)的要求 8 补充并筋(钢筋束)的配筋形式及相关规定。补充并筋(钢筋束)的配筋形式及相关规定及相关规定。 9 结构分析内容适当得到扩展,提出非荷载效应分析原则。结构分析内容适当得到扩展提出非荷载效应分析原则。适当得到扩展, 10

对结构侧移二阶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及增大系数的简化方法。侧移二阶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及增大系数的简化10 对结构侧移二阶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及增大系数的简化方法。 11 完善了连续梁、连续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进行内力调幅的设计方法。 12 补充、完善材料本构关系及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的内容。 “ 任意截面”“ 简化计算”13 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任意截面”移至正文,简化计算”移至附录。 截面设计中完善了构件自身挠曲影响的相关规定。14 截面设计中完善了构件自身挠曲影响的相关规定。 修改了受弯构件的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15 修改了受弯构件的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改进了16 改进了双向受剪承载力计算的相关规定。 17 补充在拉、弯、剪、扭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设计的相关规定。扭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设计的相关规定 修改了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18 修改了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 19 补充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疲劳验算的相关公式。 20 增加按开裂换算截面计算在荷载效应准永久或标准组合下的截面应力。 21 宽度大于 0.2mm 的开裂截面,增加按应力限制钢筋间距的要求。 22 挠度计算中增加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长期刚度的计算公式。挠度计算中增加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长期刚增加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长期刚度 23 增加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刚度、裂缝计算方法。增加了 24 考虑耐久性影响适当调整了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规定,一股情况下稍增,恶劣考虑耐久性影响适当调整了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规定,一股情况下稍增,恶劣适当调整了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规定,一股情况下稍 环境下大幅度增加。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影响因素

浅谈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主要因素及防护措施随着混凝土的广泛应用,混凝土的耐久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了,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工程质量的优劣对整个工程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混凝土结构以其整体性好、耐久性好、可塑性强、维修费用少等优点广泛使用于整个20世纪,发现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则是在60至7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的混凝土桥使用了三四十年后,纷纷进入老化期。人们始料不及的是混凝土材料在不利的环境、运用条件下,出现了一系列影响结构耐久性的物理、化学现象,如结构混凝土的碳化、保护层剥落、裂缝的发展、钢筋锈蚀、渗透冻融破坏、混凝土集料的化学腐蚀等等。我国七十年代后期建造的混凝土桥梁亦发现有严重的开裂现象。因而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已成为结构工程师们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概括起来是指混凝土抵抗周围不利因素长期作用的性能。结构耐久性问题主要表现为:混凝土损伤;钢筋的锈蚀、脆化、疲劳、应力腐蚀;以及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锚固作用的消弱等三个方面。从短期效果而言,这些问题影响结构的外观和使用功能;从长远看,则为降低结构安全度,成为发生事故的隐患,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下面从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和提高耐久性的技术措施两个方面来探讨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有这么几点: (1)抗冻失效。 原因:混凝土的抗冻性等级过低。寒冷地区,有较长的冰冻期,渗入到混凝土中的水结冰又融化,如此反复,使混凝土的裂缝不断扩大,导致结构慢性破坏作用。冻融的结果,加剧了碱-骨料反应、盐腐蚀的破坏作用。碱-骨料反应、盐腐蚀、冻融作用是混凝土结构的三大主要破坏因素,都因水进入混凝土内部引起。混凝土结构是多孔的,在塑性期或硬化初期会因水分蒸发造成早期开裂。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早期产生的裂缝会随着反复荷载的冲击逐渐扩展。如果没有完善的防水系统,带有腐蚀性物质的水就会从孔隙渗入到混凝土中和从裂缝中流入到混凝土中。在混凝土内部产生的损害,它导致混凝土性质改变。 处理方法:1,调整配合比方法。主要适用于在0℃左右的混凝土施工。具体做法:①选择适当品种的水泥是提高混凝土抗冻的重要手段。试验结果表明,应使用早强硅酸盐水泥。该水泥水化热较大,且在早期放出强度最高,一般3d抗压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1.1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重要性 钢筋混凝土结构结合了钢筋与混凝土的优点,造价较低,且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非常耐久性的结构形式,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然而,从混凝土应用于建筑工程至今的150年间,大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提前失效,达不到预定的服役年限。这其中有的是由于结构设计的抗力不足造成的,有的是由于使用荷载的不利变化造成的,但更多的是由于结构的耐久性不足导致的。特别是沿海及近海地区的混凝土结构,由于海洋环境对混凝土的腐蚀,尤其是钢筋的锈蚀而造成结构的早期损坏,丧失了结构的耐久性能,已成为实际工程中的重要问题。早期损坏的结构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进行维修补强,甚至造成停工停产的巨大经济损失。耐久性失效是导致混凝土结构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失效的最主要原因。 国内外统计资料表明,由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病害而导致的损失是巨大的,并且耐久性问题越来越严重。结构耐久性造成的损失大大超过了人们的估计。国外学者曾用“五倍定律”形象地描述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重要性,即设计阶段对钢筋防护方面节省1美元,那么就意味着:发现钢筋锈蚀时采取措施将追加维修费5美元;混凝土表面顺筋开裂时采取措施将追加维修费25美元;严重破坏时采取措施将追加维修费125美元。 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也是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开展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研究,一方面能对已有的建筑结构物进行科学的耐久性评定和剩余寿命预测,以选择对其正确的处理方法;另一方面可对新建项目进行耐久性设计,揭示影响结构寿命的内部与外部因素,从而提高工程的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因此,它既有服务于服役结构的现实意义,又有指导待建结构进行耐久性设计的理论意义,同时,对于丰富和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度理论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正因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问题如此重要,近年来世界各国均越来越重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众多的研究者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展开了研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而材料层面的成果尤为显著。迄今为止,已经形成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框架,如图1-1所示。本章将着重介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中成熟的相关研究成果。 图1-1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框架 ?????????????????????????????????????????????????耐久性评估耐久性设计结构层次构件承载力的变化粘结性能衰退模型混凝土锈胀开裂模型构件层次钢筋锈蚀碱-集料反应冻融破坏氯盐腐蚀混凝土碳化材料层次工业环境土壤环境海洋环境大气环境环境层次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基本设计和规定 1.1.8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1.2..1根据建筑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建筑结构划分为三个安全等级。设计 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照表3.2.1的规定选用相应的安全等级。 表3.2.1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1.1.3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ck、?tk应按表4.1.3采用。 表4.1.3 混凝土强度标准值(N/mm2) c t 表4.1.4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mm2) 的强度设计值应乘以系数0.8;当构件质量(如混凝土成型、截面和轴线尺寸等)确有保证时,可不受此限制; 2.离心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应按专门标准取用。 1.2.2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热轧钢筋的强度标准值系 表示。预应力钢绞线、钢丝和热处理钢筋的强度标根据屈服强度确定,用? yk 准值系根据极限抗拉强度确定,用? 表示。 ptk 普通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按表4.2.2-1采用;预应力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按

表4.2.2-2采用。 各种直径钢筋、钢绞线和钢丝的公称截面面积、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应按附录B 采用。 表4.2.2-1 普通钢筋强度标准值(N/mm 2) 2 当采用直径大于40mm 的钢筋时,应有可靠的工程经验。 表4.2.2-2 预应力钢筋强度标准值(N/mm 2) 称直径Dg ,钢丝和热处理钢筋的直径d 均指公称直径; 2 消除应力光面钢丝直径d 为4~9mm ,消除应力螺旋肋钢丝直径d 为4~8mm 。 4.2.3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y 及抗压强度设计值?′y 应按表4.2.3-1采用;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py 及抗压强度设计值?′py 应按表4.2.3-2采用。 当构件中配有不同种类的钢筋时,每种钢筋应采用各自的强度设计值。 表4.2.3-1 普通钢筋强度设计值(N/mm 2) 300 N/mm 2取用。 表4.2.3-2 预应力钢筋强度设计值(N/mm 2)

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

ICS 27.140 P 55 备案号:37611-2013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 2333—2013 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urability on concrete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2013-05-30发布2013-07-30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次 前言........................................................................................................................................................................... I 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总则 (3) 4.1 一般规定 (3) 4.2 设计使用年限 (3) 4.3 环境作用等级 (4) 5 设计要求 (5) 5.1 一般规定 (5) 5.2 混凝土强度 (5) 5.3 混凝土耐久性指标 (6) 5.4 混凝土结构构造 (7) 5.5 耐久性附加措施 (8) 6 施工要求 (8) 6.1 一般规定 (8) 6.2 原材料 (8) 6.2.1 胶凝材料 (8) 6.2.2 骨料 (9) 6.2.3 外加剂 (9) 6.2.4 水 (9) 6.3 混凝土配合比 (9) 6.4 混凝土施工 (11) 6.4.1 模板制作安装 (11) 6.4.2 混凝土保护层 (12) 6.4.3 混凝土制备 (12) 6.4.4 混凝土浇筑 (12) 6.4.5 混凝土养护 (12) 6.4.6 混凝土温度控制 (13) 6.5 混凝土缺陷处理 (13) 7 检验评价 (13) 7.1 检验 (13) 7.2 评价 (14) 8 运行检测维修 (14) 8.1 运行 (14) 8.2 检测 (14) 8.3 维修 (14) 附录A(规范性附录)混凝土耐久性能检验评价 (15) 参考文献 (16) I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及耐久性设计指南

混凝土结构 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 2004年1月

前言 鉴于工程安全性与耐久性对我国当前大规模土建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学部于2000年提出了一个名为“工程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研究”的咨询项目,旨在联络国内专家,就我国土木和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的现状与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为政府部门提供技术政策方面的建议。考虑到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最为突出,而现行的设计与施工规范在许多方面又不能保证工程的耐久性需要,所以项目组决定联系各方专家,组织成立编审组,着手编写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的指导性技术文件,供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人员使用。与此同时,国家建设部建筑业司和科技司也委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与清华大学土木系就建筑物耐久性与使用年限的课题进行研究。这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就是依托上述项目和课题,在国内众多专家的共同参与下编审完成的。环境作用下的混凝土结构劣化机理非常复杂,许多方面还认识不清,而且耐久性问题又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与不确知性。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指南这样的指导性技术文件,可能更便于设计、施工人员能够结合工程的具体特点使用。《指南》的初稿、讨论稿和送审稿曾分别在2001年、2002年两次学术会议上和在会后广泛征求过意见并经多次修改。由于时间和认识上的限制,不足之处,有待今后定期补充。 对指南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请将意见和建议寄:清华大学土木系结构工程实验室(邮编100084,电子信箱Jiegou@https://www.360docs.net/doc/9d1557267.html,)转有关编写人。 指南编审组 2003年 指南编审组成员

(汉语拼音为序) 巴恒静包琦玮陈肇元*陈蔚凡邱小坛冯乃谦傅智干伟忠郝挺宇洪定海洪乃丰黄士元蒋莼秋金伟良李金玉廉慧珍*林宝玉林志伸刘西拉罗琳吕志涛马孝轩潘德强钱稼茹覃维祖王庆霖吴学敏徐有邻岳庆瑞袁勇赵国藩周君亮 *编审组联系人 指南起草人: 第1、2、3、5章陈肇元;第4、6章廉慧珍、陈肇元;第7章洪乃丰; 附录A1 覃维祖;附录A2 冯乃谦、巴恒静;附录B1 干伟忠;附录B2 路新瀛。 为起草指南第4、5章提供条文初稿的尚有黄士元、冯乃谦、王庆霖、林宝玉、吕志涛、林志伸。 全文由陈肇元、廉慧珍根据汇总意见及建议增补、修改定稿。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提高胶凝材料用量,降低水胶比,增加砼的密实度即可。 ××××商混站 试验室:××× ×××有限公司试验室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LH/W·B008-2011第A 版第1次修订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第64页共页 颁布日期:2011年10月20日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11) 总则 1.0.1 为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 并且达到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筑物所采用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除一些专业工程以及特殊构筑物的混凝土 1.0.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 规定。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普通混凝土:干表观密度为 2000kg/m3~2800kg/m3的混凝土。 (在建工行业,普通混凝土简称混凝土,是指水泥混凝土) 2.1.2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小于10mm且须用维勃稠度(s)表示其稠度的混凝 土。 (维勃稠度可以合理表示坍落度很小甚至为零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维勃稠度等级划分为5个。) 等级维勃稠度(s) V0 ≥31 V1 30~21 V2 20~11 V3 10~6 V4 5~3 2.1.3塑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mm~90mm的混凝土。 2.1.4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0mm~150mm的混凝土。 2.1.5大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不低于160mm的混凝土。 坍落度等级划分为5个等级。 等级坍落度(mm) S1 10~40 S2 50~90 S3 100~150 S4 160~210 S5 ≥220 2.1.6 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混凝土。 2.1.7 抗冻混凝土:抗冻等级不低于F50的混凝土。

混凝土耐久性评定的方法和处理

混凝土耐久性评定的方法和处理 【摘要】耐久性是混凝土检验评定的重要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包括抗冻性,抗渗性和大气稳定性方面,本文提出检验评定方面问题及具体方法。 【关键词】耐久性验评;抗冻等级;渗透性;氯离子评价 砼耐久性检验评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建筑砼结构的全部检验和评定,其中最重要的包括抗冻性、抗渗性和大气稳定性方面,提出检验评定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1 砼抗冻等级确定方法存在的问题 砼抗冻等级是衡量砼耐久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现在国家修订的标准中规定砼抗冻等级的试验方法,无论是快冻法还是慢冻法,都会使砼试块在冷冻前后完全处于水中浸泡和融化并吸收水分。其中存在的缺陷是:试块吸收水分后的含水率多少完全取决于砼试块在水中的吸水性,与完全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的实际含水率无关联性。另一个是试块完全浸在水中后,其含水率高低同时受水压力和毛细孔压力的双重影响;而暴露在自然环境中且同时临近水面的砼(水位变化处),其实际含水率同时受毛细孔压力和毛细孔凝结现象(吸湿)的双重影响,两者之间也无好的相关性。 如果根据这种抗冻试验方法确定的抗冻等级,也只能反应在规定饱和水状态下砼的抗冻性,并不能完全反应砼在自然环境中的真实抗冻性。其结果是在水中吸水性低的砼冻融循环次数多,抗冻等级则高。但砼在自然环境中的吸湿性及砼孔隙体积的吸湿性却都可能

大,砼的含湿率特别是相对于砼孔隙体积的含湿率反而更高,导致砼的实际抗冻性并不一定好,甚至比抗冻等级低的砼还要差。即使是处于自然环境中临近水面的砼,由于其含水率的高低与完全浸于水中的砼含水率不同,实际抗冻性与设计标准规定的抗冻试验结果也会不同。 2 对砼抗冻等级确定方法的处理 建筑砼的大部分结构处于自然环境中,实际含水率主要取决于砼在大气环境的吸湿性。暴露在自然环境中且同时临近水面的砼含水率,既取决于砼的吸湿性,又取决于砼在毛细孔压力作用下的吸水性。对此为了能更好地反映和评价砼工程的真实抗冻性,要求做到:2.1对于完全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的砼结构件,要重点考虑砼结构在大气环境的抗冻性。抗冻融试验方法应将水融法改为气融法。具体的试验方法可以将砼试块放在蒸气养护室或蒸气养护箱内进 行吸湿和融化,然后再放入冰箱中冷冻。砼抗冻等级的确定也应按气融法为依据,才能够较好的反映多数砼结构在实际使用环境中抗冻性。 2.2对于完全暴露在自然环境中且同时临近水面的砼工程,要同时考虑砼的吸湿性和砼在毛细孔压力作用下的吸水性对砼抗冻 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气融法冻融试验的过程中,融化时将试块的底西面与水面保持接触,使试块同时受毛细孔吸水性和吸湿性的双重影响,然后再进行冷冻试验。 3 砼水压渗透测试方法存在的问题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

6.5 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6.5.1在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下不配置箍筋或弯起钢筋的板,其受冲切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图6.5.1): (a)局部荷载作用下;(b)集中反力作用下 图 6.5.1板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1-冲切破坏锥体的斜截面;2-计算截面;3-计算界面的周长;4-冲切破坏锥体的底面线 F l≤(0.7βh f t+0.25σpc,m)ηu m h0(6.5.1-1) 公式(6.5.1-1)中的系数η,应按下列两个公式计算,并取其中较小值: η1=0.4+1.2/βs(6.5.1-2) (6.5.1-3)

式中:F l——局部荷载设计值或集中反力设计值;板柱结构,取柱所承受的轴向压力设计值的层间差值减去柱顶冲切破坏锥体围板所承受的荷载设计值;当有不平衡弯矩时,应按本规第6.5.6 条的规定确定; βh——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h 不大于800mm 时,取βh为1.0;当h 不小于2000mm 时,取βh为0.9,其间按线性插法取用; σpc,m——计算截面周长上两个方向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按长度的加权平均值,其值宜控制在1.0N/mm2~3.5N/mm2围; u m——计算截面的周长,取距离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周边h0/2 处板垂直截面的最不利周长; h0——截面有效高度,取两个方向配筋的截面有效高度平均值; η1——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形状的影响系数; η2——计算截面周长与板截面有效高度之比的影响系数; βs——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为矩形时的长边与短边尺寸的比值,βs不宜大于4;当βs小于2 时取2;对圆形冲切面,βs取2; αs——柱位置影响系数:中柱,αs取40;边柱,αs取30;角柱,αs取20。 6.5.2当板开有孔洞且孔洞至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边缘的距离不大于6h0 时,受冲切承载力计算中取用的计算截面周长u m,应扣除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中心至开孔外边画出两条切线之间所包含的长度(图 6.5.2)。

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

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 2.1.1 技术内容 高耐久性混凝土是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优选及施工工艺的优化控制,合理掺加优质矿物掺合料或复合掺合料,采用高效(高性能)减水剂制成的具有良好工作性、满足结构所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且耐久性优异的混凝土。 (1)原材料和配合比的要求 1)水胶比(W/B)≤0.38。 2)水泥必须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水泥,如硅酸盐 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等,不得选用立窑水泥;水泥比22/kg。,不应大于380m表面积宜小于350m /kg3)粗骨料的压碎值≤10%,宜采用分级供料的连续级配,吸水率<1.0%,且无潜在碱骨料反应危害。 4)采用优质矿物掺合料或复合掺合料及高效(高性能)减 水剂是配制高耐久性混凝土的特点之一。优质矿物掺合料主要包括硅灰、粉煤灰、磨细矿渣粉及天然沸石粉等,所用的矿物掺合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且宜达到优品级,对于沿海港口、滨海盐田、盐渍土地区,可添加防腐阻锈剂、防腐流变剂等。矿物掺合料等量取代水泥的最大量宜为:硅粉≤10%,粉煤灰≤30%,矿渣粉≤50%,天然沸石粉≤10%,复合掺合料≤50%。

)混凝土配制强度可按以下公式计算:5. ≥f+1.645σf cu,k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式中 cu,0;——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f k,cuσ——强度标准差,无统计数据时,预拌混凝土可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的规定取值。 (2)耐久性设计要求 对处于严酷环境的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应根据工程所处环 境条件,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67进行 耐久性设计,考虑的环境劣化因素及采取措施有: 1)抗冻害耐久性要求:a)根据不同冻害地区确定最大水胶 比;b)不同冻害地区的抗冻耐久性指数DF或抗冻等级;c) 受除冰盐冻融循环作用时,应满足单位面积剥蚀量的要求; d)处于有冻害环境的,应掺入引气剂,引气量应达到3%~5%。 2)抗盐害耐久性要求:a)根据不同盐害环境确定最大水胶 比;b)抗氯离子的渗透性、扩散性,宜以56d龄期电通量 或84d氯离子迁移系数来确定。一般情况下,56d电通量宜 ≤800C,84d氯离子迁移系数宜≤;c)混凝2?12s.25?10/m土表面 裂缝宽度符合规范要求。 3)抗硫酸盐腐蚀耐久性要求:a)用于硫酸盐侵蚀较为严重 的环境,水泥熟料中的CA不宜超过5%,宜掺加优质3)根 据不同硫酸盐腐蚀环境,b的掺合料并降低单位用水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