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对企业伦理的思考

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对企业伦理的思考
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对企业伦理的思考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课程考核论文

课程名称:企业伦理

论文题目:从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对企业伦理的思考姓名:

学号:

成绩:

任课教师评语:

签名:

年月日

摘要:中国乳制品企业集体丧失企业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致使含有三聚氰胺的婴幼儿配方奶粉酿成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危机,折射出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迫切性。为此,中国政府急需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企业亟需建设以企业道德为基础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把企业社会责任落实到企业运营所有环节上,重视产品质量,端正发展理念,积极主动承担相应责任。

关键词: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企业伦理行政问责舆论监督

从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对企业伦理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诸多伦理问题日益严重,当前“东窗事发”的“劣质奶”事件由三鹿迅速扩及到整个乳制品行业,犹如渐渐显露出的冰山之一角,再次暴露出我国企业伦理道德的严重缺失,关系到老百姓尤其是婴幼儿生命安全的食品行业尚且如此,其他行业更是可想而知。无疑,企业伦理的缺失无论是对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还是对当前倡导和谐社会的社会环境都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进行行业自律,向国际知名企业道德伦理规范看齐,以应对当前外资企业的挑战,便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案例如下:2008年6月28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医院泌尿科收到第一例婴儿患有“双肾多发性结石”和“输尿管结石”的病例。至9月8日,该院两个多月来共收治14名患有同样疾病的婴儿。目前,甘肃省共上报病例59人,死亡1例。南京市儿童医院泌尿外科也接诊了20名因吃同一品牌奶粉患上肾病的患儿,病情严重的已转至上海治疗。发现的数十名患儿涉及湖北、湖南、山东、安徽、江西、江苏、陕西、甘肃、宁夏、河南等10个省份。事情变得复杂起来。“疑喝同一品牌奶粉而导致宝宝患肾结石”的消息开始像乌云一样笼罩在那些年轻妈妈的心头。不少人开始联想起2004年安徽阜阳劣质奶粉导致的“大头娃娃”事件。同时,也有专家表示,这一疾病与4年前安徽阜阳劣质奶粉导致的“大头娃娃”事件相比后果更严重,“因为它容易导致患儿的急性肾功能衰竭,若抢救不当,会导致婴儿死亡”。称公司经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婴幼

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市场上大约有700吨。三鹿集团公司决定立即全部召回2008年8月6日以前生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此前卫生部宣布,近期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经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到目前为止,对于婴儿患病的原因还没有彻底调查清楚,但是这些家长反映孩子出生后一直都在吃“三鹿”牌奶粉。据医院方面介绍,从前患肾结石的多为成人,儿童尤其是婴儿患此病的较少。事件经媒体曝光后,该公司董事长田文华接受依法制裁。河北省有关领导接受严重处罚。卫生部部长被免职。原先实行多年的国家免检制度被废除。

事实上,奶粉事件中所关系的伦理问题综合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⑴商业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伦理关系;⑵相互竞争的商业企业之间的伦理关系;⑶商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伦理关系;⑷商业企业、消费者及政府之间的伦理关系。

我们逐个进行如下分析:⑴毫无疑问,一方面,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合法经营,这也是企业与政府间最基本的伦理关系。而三鹿集团显然违背了这一条最基本的准则,三聚氰胺是国家明令禁止的有毒物品,但三鹿仗着其作为国家免检产品的旗号,而肆意妄为,使用超额的三聚氰胺,以致危害到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国家有权利及义务监督企业的商业行为是否合法合理,否则质监部门的设立只是一个幌子,政府的存在有何意义。⑵三鹿在国内本就存在着多家与其竞争的企业,自中国加入WTO后,又面临着来自国外诸多公司的竞争,因此,它想方设法以低廉的价格来占领中国最广阔的市场,即农村市场,使其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丧失主动权,而低廉的价格如何获得,其答案不言而喻。⑶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信任的问题,这是最关键的问题。企业诚信是其在社会立足的根本所在,也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而该案例中,三鹿集团显然违背了基本的诚信守则,欺骗消费者,利用华丽的广告,名人效应,来诱使消费者购买其产品,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因此,当其丑恶的行为曝光后,面临的必然是社会舆论的笔诛口罚以及大批市场受众的丧失。⑷当企业,政府,消费者三方被摆在同一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政府和企业在某种程度为了实现GDP的常年增长,忽视核心的消费者利益,置其不理。这是很可怕的恶性循环。一个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居然如此,让人民如何自处?如何再相信社会公平公正的存在?

总之,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存在其必然性。首先,政府正确引导的丧失。国家免检制度就是其典型表现之一,它规定:如果一家企业的某种产品获得了免检资格,在免检有效期内,无论是在生产领域,还是在流通领域,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均不得对其进行质量监督检查。“国家免检”存在经年,制造了一个辽阔的监管真空地带。在这样一种制度之下,监管不是常态,而是例

外;不是必然,而是偶然。毫不客气地说,这是一种系统性、体制性批量制造无良企业和无良产品的制度。更致命的是,由于免检制度所带有的国家隐性担保性质,深孚公众信任,一旦企业灵魂出窍鞘、为非作歹,其所导致的恶果必是深重有加。再者,政府在出事之后的遮掩和压制的“本能”,也是政府责任感丧失的重要标识。中国的许多政府部门都以以“隐瞒本能”应对重大危机。因为公开危机将被追究责任,很可能要被免职。而隐瞒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则可能蒙混过关,即便最终败露,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免职。如此,一个“理性”的官员自然首选隐瞒。所以推进依法行政的同时,依法严究刑事责任也是必行之道了。其次,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受西方自由经济主义的影响,企业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导致对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缺失。中国极少有像“惠普”的企业文化,会为了坚持自己的企业文化,而辞去一个既有能力的首席执行官。因此,创立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是当前中国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最后,进入WTO后的巨大竞争压力也是此类事件发生的助推因素。原本加入WTO意味着讲究商业道德、恪守商业伦理,按国际惯例行事的商家自然会越来越多,但现状是WTO带来的是企业不合理竞争的加剧,企业道德的进一步沦丧,不知道这是不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反思与探讨。

在这样一种综合环境下,我国的企业如何构建自己的价值体系,企业文化,成为了应该考虑的热点问题。对于企业伦理建设的常年忽视,使得现今的思考变得势在必行,以后的社会诚信体制的重新构建也依靠着企业伦理的重新崛起。

那么,究竟该如何摆脱目前的困境,实现跨越呢?

对于政府而言,最必要而且急迫的是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最强有力的监督和防范企业违法行为的发生;其次,要完善行政监督体系,企业以追逐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的目标,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保证其不犯错,或者在犯了错之后及时的悬崖勒马;再者,政府需要健全其行政问责制度,对于政府工作人员实施有效的监督考评,强化其作为人民公仆的自觉性和自律性。

对于企业而言,首先要树立质量第一、质量至上的理念。产品质量,关乎企业声誉,关乎消费者利益,质量不仅仅是质量伦理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市场经济竞争的必然法则。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要想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就要在质量上多下工夫,增强核心竞争力。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是高层次的质量经营策略,更是企业创造双赢的有效途径,所以必须把培育独具特色的企业质量文化,作为深入贯彻国家《质量振兴纲要》的有力措施,以促进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再者,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必须坚持诚实守信。“创建信用经济,造就新一代儒商。”,这是中华儒商国际会议论坛发出的倡议。诚实守信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没有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就没有安全高质量的产品。不仅如此,还

应努力遵守“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感;最后,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消费者的利益作为生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公正。

对于社会公众而言,发挥各种各样的监督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是消费者,是企业所依靠生存的对象。企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反应在产品上,他们是最直接的受害者,也是最有说服力的一个群体。公众的监督主要通过两个渠道,第一是把问题反映给政府,政府一般都有咨询点,抑或是“市长热线”,网上交流平台,可以将问题抛给他们解决,但如上所说,当今社会,政府的力量难以真正有效地发挥,因此,第二个渠道显得尤为重要,那就是舆论监督,中国的社会,舆论自由比起上个世纪已经有了极大地改善,公众可以在媒体上对现今社会存在的弊病进行揭露和评判。很多政府没有关注到的阴暗地带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得以曝光。舆论的力量是巨大的,加上网络平台的进一步开放,想必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是一个崇尚伦理道德的文明古国,孔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五千年的传统教给我们的也是最简单的两个字:道德。它值得我们用生命来捍卫,因为它的价值比生命有过之而无不及。企业伦理的捍卫,应该是每个有良心的中国企业家应该关注的,因为,做一个有良心的人才能做一个真正伟大的人。只有尊重生命,尊重他人的人,才能赢得别人对他们的尊重。

我们期待着,有一天,可以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中国,看到一个欣欣向荣的经济局面,看到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

参考文献

[1]崔丽.“三鹿奶粉事件”拷问企业良知——论企业道德风险的防范与治理[J].商场现代化,2009.(1):388.

[2]撩雄.和谐社会下企业社会责任的构建[J].中州学刊,z008.(4):36—37.

[3]童建军,李发周.商业伦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苗泽华.弘扬传统伦理精神构筑现代商业道德[J].商业研究,2008(11).

管理学案例分析--三鹿奶粉事件

1,你是如何认识“三鹿奶粉”事件的? 三鹿集团是一个有半个世纪历史,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由于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搀杂致毒化学物三聚氰胺造成婴儿食用后死亡曝光,三鹿集团被迅速推向破产,引发“中国奶业的大地震”,田文华由此成为“中国乳业的罪人”。此事件不但惊动了国家卫生部而且国家公安部也介入了此次事件的调查。 这一事件的发生也凸显了目前国内民营企业管理和营销上的种种弊端,极度扩张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巨大的管理漏洞。也揭发了我国食品安全的漏洞以及企业经营诚信的缺失。同时它还是一个典型的危机公关失败的案例。 2,如果你是董事长,总经理你会怎么做 首先要重源头,抓质量,自己企业不但要管好,还要从奶站入手,出问题是在奶站,一旦奶生产企业放松的验查关,就会造成含三聚氰胺问题奶的流入。加强奶源建设,充分保证原奶质量。减少散户奶源比例,加强对奶站在原奶生产、收购、运输环节实时监控,加强对蛋白质等指标的检测。 必须要加大对企业内管质量人员的教育力度,使他们认识到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质量问题是企业最大的灭亡隐患。 加强企业内部反舞弊监管。严格管理企业负责奶源收购的工作人员,杜绝形成行业“潜规则”。杜绝不合格的奶制品在商业腐败中流向市场。 决不能醉心于规模扩张,要提高高层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作为企业领导人,做到良心经营。从采集奶源到加工生产,都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检验标准。 在危机发生后,面对外界的质疑和媒体的质问,及时将真实情况公布。立即撤出销毁有问题的所有产品,恢复消费者对其消费信心。 3,如何杜绝三鹿奶粉事件的重演?从法律、道德、政府监管体制、舆论监督、消费者权益保障等方面应采取哪些措施? 加强法律监督力度,依靠法律打击违法侵害消费者的行为。完善食品安全的相关立法,并加大惩罚措施,同时对食品检验的规章制度也要严格遵守。 企业本身要做到良心经营诚信经营,绝对不能在采集和生产之中为了利益而欺骗消费者。政府不能违法行政,政府要从目前全能政府、全责政府的定位中退出来,市场秩序、市场规则要同社会组织一起来维护。 媒体发挥着巨大的舆论监督作用,是人们了解事态发展的重要窗口,切实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企业、职能部门应加强与媒体的互动,促使问题更好地解决。媒体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应有科学理性的态度。 对于消费者,应该具备对于商品的辨别能力,遇到产品质量问题,应当勇于维护自己的权利,适时要使用法律和媒体工具。

【案例分析】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

【案例分析】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 不久前,由三鹿奶粉引发的“奶粉事件”震动全国。该事件不仅对整个乳制品行业影响重大,在竞争主体、产品结构、企业架构、供应链等方面将重新洗牌,而且引发了公众对国家危机应对体制、社会道德和企业责任等问题的讨论和反思。笔者认为,该事件也暴露了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应当引起我们对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机制的思考。 一、从内部控制角度看三鹿事件 根据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其目标包括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从此次三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的事件本身及应对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在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足,也给我们设计、执行和评价内部控制带来反思。 1. 内部环境。该要素是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所在,涵盖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诚信与道德观等多方面内容。尽管内部控制更强调相互牵制的制度性安排,但显然人的因素在内部控制,尤其是内部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常说“道德使之不愿、法律使之不敢、制度使之不能”,这说明诚信与道德观或者是企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高于制度本身的。资料显示,三鹿集团早在2008年3月就接到消费者反映,但直到2008年8月三鹿已经秘密召回部分问题奶粉之时,却仍然没有将事件真相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公之于众,有媒体称这种做法直接导致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又有一批婴儿食用了三鹿问题奶粉。显然此次事件在某种程度上检验了三鹿集团决策层的诚信与道德观。事实上除了三鹿集团外,向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的耿氏兄弟等不法分子、告知这些不法分子通过添加三聚氰胺可通过检测的技术人员、销售给不法分子三聚氰胺化工原料的人员,都存在着只顾利益不顾消费者健康的问题,而这种环境因素也许才是真正导致此次事件的罪魁祸首。我国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要求企业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这对培育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的风险防范作用有着积极的意义,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显然非一朝一夕之功。 2. 风险评估。这个要素要求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并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众所周知,食品中不能添加的物质远比能添加的多,现有的检测手段不可能对每种有害物质都进行检查。就奶粉这种需要从分散农户处采购原料的食品而言,每个农户的奶牛喂养过程、原料奶的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等都可能存在不同的风险,这就给原料奶的质量检验带来了挑战。我们知道,一般的企业内部控制都是针对常规事项进行设计的(如奶粉的营养成分是否达标等),而对例外事项(如添加三聚氰胺)则重视不足。这对内部控制的设计提出了挑战。显然,食品加工企业除了对原料采购、产品加工、存储储藏、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价、分析之外,还应该就最可能产生风险的环节设立应对措施,例如风险评估时针对生产的奶粉原料中可能会含有哪些有害物质,原料提供者添加这些物质的可能性以及消费者食用这些物质的后果严重性等进行评价、排序,并从原料采购、产成品的检测验收等方面设定有针对性的指标,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从三鹿奶粉等事件看企业的危机处理

从三鹿奶粉等事件看企业的危机处理 案例回放 2008年3月以来,三鹿集团先后接到消费者反映:婴幼儿食用三鹿婴幼儿奶 粉后,出现尿液变色或尿液中有颗粒现象。3月:南京出现全国首例肾结石婴儿病例。6月:国家质检总局网站接到问题奶粉投诉。9月11日:甘肃:59名婴儿患病,1人死亡。9B 11日上午10k40分,三鹿集团传媒部责人表示,无证据显示这些婴儿是因为吃了三鹿奶粉而致病。9月11日晚,三鹿集团承认经公司自检发现2008年88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曾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9月12日:三鹿集团辩称不法奶农掺入三聚氰胺。9)1 13日:国务院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处置三鹿奶粉污染事件。有关部门将对三鹿婴幼儿奶粉生产和奶牛养殖、原料奶收购、乳品加工等各环节开展检查。在长达半年的时间咀,各地纷纷出现因食用三鹿奶粉而患病的儿童,甚至出现死广的情况。这不仅使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和损失,也使三鹿集团纷纷出现危机,到了破产的境地。回望过去,三鹿集团在危机出现时并没有积极应对,采取消极回避、瞒报、隐瞒、欺骗消费者等手段处理,这种处理危机的模式使得三鹿集团在仅仅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从一家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在中国奶粉市场的占有率连续十五年位居第一、国内的奶粉巨头的大型奶制品企业,走向了衰亡。导致企业倒在这场危机中的原因很多,但企业缺乏相应的危机管理意识,面对危机采取种种错误策略是企业迅速走向衰亡的根本原因。 原因分析 一、危机管理意识淡薄,对生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不能防微杜渐 这场导致二十九万余名婴幼儿出现泌尿系统异常,其中六人死亡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①,将三鹿集团推到了公众舆论的中心,作为抽检不合格率最高的三鹿集团在这场危机当中首当其冲,成为众矢之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场看似偶然的突发事件,实质上与长期以来企业内部的发展理念、管理模式有很大关系,内部管理的诟病早已显露端倪,但并未引起三鹿高管的足够重视。 ,但.奶源质量监控不力。三鹿将这些“奶源地”称为他们的“第一车间” 1.是‘‘第一车间”是个缺乏严格管理的车间,且奶农和企业的利益点并不一致,尤其在蒙牛、伊利等大型企业进驻河北后,为争夺奶源,企业的收购员更是对原奶质景监管放松警惕,这为奶农添加化学物质以使牛奶达标提供了机会。2.“贴牌生产”和低成本并购的扩张模式为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留下隐患。二、面对危机,行动迟缓 自2007年12月以来,三鹿集团陆续收到消费者投诉,反映有部分婴幼儿因食用三鹿系列奶粉后出现尿液变色或颗粒的现象,企业高管并未对此引起重视,认为可能是孩子上火所致。一直到2008年4月,随着消费者投诉奶粉质量问题日益增多,企业管理人员开始认定是奶粉质量出现问题,5月下旬企业组织相关

旅游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旅游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篇一: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以三鹿为例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情况越来越复杂,外部宏观环境如国际背景,国家 政策,行业状况,社会条件,技术升级等会影响到企业的总体走势,而企业自身条件也是复杂多样的,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导集团要时刻把握宏观走势并根据 自 我状况为企业的发展制定合适的战略以赢得竞争。但是人毕竟是有限理性的, 在 企业面临危机时,企业的领导层应该如何果断而有针对性的做出正确的决策呢, 应该采取何种方法转危为机呢,这就要求有一套完善的危机应对机制。但是普 观 中国的企业及社会大众,我们发现至今危机管理的意识在中国人的头脑中还是 很淡薄,尽管自非典以来,中国的学术界和企业对危机管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相对而言,企业的认识明显不够。本案例将会以三鹿 1 集团为蓝本,运用目前 的危机管理的相关理论,通过剖析其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措施, 指 出其弊病,并适当给予自己的见解。本案例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三 鹿

集团,第二部分是本案例的中心部分,即对三鹿集团危机应对过程进行分析,第 三部分是对本文的总结,并用一点笔墨对当前的危机管理理论提出一点自己的看 法。 第一部分三鹿简介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鹿集团)是一家位于中国河北石家庄的中外合资企业,主要业务为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生产,主要经营产品为奶粉,其控股方是是持股56%的石家庄三鹿有限公司,合资方为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持 股43%。三鹿集团的前身是1956年2月16日成立的“幸福乳业生产合作社”,一 度成为中国最大奶粉制造商之一,其奶粉产销量连续15年全中国第一。2008年 8月其产品爆发三聚氰胺污染事件,企业声誉急剧下降。2008年12月24日,三 2 鹿集团被法庭颁令破产。2009年02月12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宣布三鹿集团破产。 第二部分三鹿集团危机处理过程分析 三鹿应对危机的过程回顾 三鹿领导集团总经理:田文华副总经理:王良玉杭志奇 1、2007年12月以来,三鹿集团陆续接到消费者投诉。 2、2008年5月17日,客服部书面向领导集团报告情况。

司法考试案例分析 三鹿奶粉事件法律责任

司法考试案例分析三鹿奶粉事件法律责任 司法考试案例分析:三鹿奶粉事件法律责任 阜阳大头婴儿的阴影还未完全退去,又一起因奶粉质量问题导致大规模婴幼儿致病的事故聚焦公众眼球。为了避免06年“齐二药”假药事件中,受害者索赔无门,流血又流泪的事件再现,笔者从民事、刑事、行政三个方面对该案进行分析,为受害者提供法律方面的一己帮助。 一般而言,消费纠纷发生后,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各种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1、与经营者协商解决,这种方式成本最低、效率高、社会效果好;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这种调解是自愿的,调解成功当事人之间要签订调解协议,但协议不具备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一方当事人也不能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一般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质量监督部门申诉,要求进行处理;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仲裁裁决一裁终局而且具有强制性,表现在当事人一旦选择仲裁解决纠纷,仲裁者所作的裁决就具有法津效力,权利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各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这是法律规定的解决产品质量民事争议的最后途径。产品质量纠纷属于民事纠纷,采用民事诉讼。 根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其中人身伤害包括人的肢体损伤、残废、灭失等,以及造成身体疾病、死亡等。三鹿公司生产的该批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婴幼儿奶粉,已造成一名婴儿因肾结石死亡,近百名婴幼儿童肾功能不全,属于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人身伤害的情形,应当赔偿受害人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造成残疾的,还应当支付残疾者生活自助具费、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以及由其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造成受害人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亡赔偿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当然,如果按照三鹿公司内部的说明,该批奶粉受污染原因为奶农受利益驱使向鲜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造成的,则其在对受害者进行经济赔偿后,可以向不法奶农追偿。 因产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而向法院提起诉讼,是法律赋予消费者的权利,但是这种权利是受时间限制的。法律规定消费者应当在一定期间内向法院起诉,超过了这个法定期间再向法院起诉,法院就可以驳回起诉,这个法定期间叫做诉讼时效。根据《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因产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算。因此,购买该批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婴幼儿奶粉的监护人应当在9月11日石家庄三鹿公司发布声明后,及时向法院起诉,以免丧失胜诉权。只要是在法定期限内提起诉讼,法院都会依法给予公正的判决,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提起的诉讼,产品制造地、产品销售地、侵权行为地(包括行为实施地和损害结果发生地)和被

三鹿奶粉事件的危机公关分析

三鹿奶粉事件的危机公关分析 1.三鹿集团 牌价值达149.07亿元。 2009年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2月12日上午召集三鹿集团债权人举行第一次债权人会议,法院合议庭当场宣读了三鹿集团破产的有关法律文书,发出三鹿集团破产民事裁定书,被申请人三鹿集团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符合法定破产条件,被依法宣布破产。 2.案例概要: 三鹿奶粉污染事件是指2008年中国乳品制造商三鹿集团生产的一批婴幼儿奶粉受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污染,导致食用受污染奶粉的婴儿患上肾结石的事件。截至2008年9月17日,临床确诊的泌尿系统结石患儿达6,244人,死亡3人。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对奶制品安全的担忧。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国内的奶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

特点为氮原子很多。 事件过程 2008年5月医院爆发幼儿结石。 2008年6月南京媒体报道幼儿批量发病,亦可见质检总局网站投诉。 2008年7月,长沙株洲衡阳,患者家属投诉质量问题,长沙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检测合格。 2008年9月11日,三鹿宣布召回8月6日前的部分批次产品,总量700吨。 2008年9月12日,三鹿确认为此事件是由于不法奶农为获取更多的利润向鲜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 2008年9月11日甘肃:甘肃上报59例,死亡1例 公关措施(事实+分析): 1、据新浪网从有关方面获得的“三鹿内部邮件”显示:“2008年3月以来,三鹿集团先后接到消费者反映称婴幼儿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出现尿液变色或尿液中有颗粒现象。”由此邮件显示,自2008年年初,三鹿即可能就开始销售有争议的问题奶粉。 在媒体曝光前,三鹿集团并没有重视这次的危机事件,也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消除隐患与加强管理。同时也并没有建立突发事件管理的审查和监测,预警机制与制度,当企业出现问题时,必须第一时间向受害者道歉,承认自己的错误。三鹿集团犯了处理危机公关的一个关键性的错误,违背了速度第一原则。 2、 2008年5月20日和21日,一名网民揭露他在2007年11月在浙江泰顺县城一家超市里买的三鹿奶粉的质量问题。该奶粉令他女儿小便异常。在向三鹿集团和县工商局交涉未果后,该网民在网上发文,以“这种奶粉能用来救灾吗?!”为题提出控诉。该控诉之后遭三鹿集团地区经理以价值2476.8元的四箱新奶粉为代价,要求删除有关帖子。 6月中旬后,三鹿又陆续接到婴幼儿患肾结石等病状去医院治疗的信息。 危机发生后,沟通的原则是:坦诚公布,将掌握的信息完整,迅速地对外发布,显然三鹿集团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三鹿集团并没有勇于承担应负的责任与采取补救措施,而是采取了一些封锁消息,欺骗民众的行为,这也显然为以后的三鹿事件的愈演愈烈埋下了伏笔。三鹿集团对于已潜在的危机并没有采取足够的重视。却欺瞒消费者,试图掩盖事实,这就违反了处理危机事件中迅速、主动、真诚与公众,媒体沟通的原则。 3、 9月11日上午10点40分,三鹿集团传媒部负责人表示,无证据显示这些婴儿是因为吃了三鹿奶粉而致病。据称,三鹿集团委托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环境分析案例

三鹿奶粉事件内部审计案例分析 根据COSO报告对控制环境的描述,企业内部控制划分为五个层面——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内部控制环境包括企业人员的个人诚信、道德价值观与所具备的完成组织承诺的能力、董事会与稽核委员会、管理层的经营理念与营运风格、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和人力资源的政策与程序、组织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理念。因此,控制环境是一种氛围,能够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如果没有有效的控制环境,其他控制要素无论质量如何,都不可能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 企业控制环境可以分为三类因素:第一,管理因素,包括公司治理、内部监督和内部审计。第二,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和风险预警。第三,人的因素,包括人力资源政策和管理者素质。本文以三鹿事件为例,从这三个角度透视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一、三鹿事件 三鹿集团全称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连续6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20世纪90年代初,该公司开创了“奶牛+农户”饲养管理模式,曾为三鹿确立了为同行所效仿的奶源优势。2007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00.16亿元,同比增长15.3%。但是这种高增长背后隐藏的内部控制及其环境问题却被严重忽视。从2008年3月份起,三鹿就陆续接到一些患泌尿系统结石病儿童家长的投诉,一些媒体也开始以“某品牌”影射三鹿,但是三鹿并未就此引起足够重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导致事态日益恶化。据估计,9.02亿元的巨额医疗费和赔款已经造成三鹿集团严重资不抵债。

2008年12月25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发布三鹿破产消息,破产裁定书已送达石家庄三鹿集团有限公司,一个曾经作为奶业龙头的企业一夜之间消失。究其原因,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佳是主要原因之一。 二、管理因素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人控制”现象 公司治理结构旨在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公司治理不健全,公司必然缺乏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无论设计多么完美的内部控制制度都会流于形式,难以达到既定的效果。因此,只有在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中,内部控制系统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三鹿集团的大股东是石家庄乳业有限公司,该公司96%左右的股份由900多名老职工拥有。三鹿集团的第二大股东是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持有三鹿集团43%的股权。董事长兼总经理田文华自1987年到2008年任职长达21年。可见,该公司股权相当分散,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的制衡关系无从谈起,“内部人控制”现象不言而喻,治理机构的制衡机制失效,这为“毒奶粉事件”埋下了治理隐患,这种不良的内部控制环境成了管理层道德缺失的温床。 (二)内部监督流于形式 内部监督可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持续有效的运作。监督的过程,是由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间,评估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并采取必要的行动,不论是经营层或是其他控制人员,只要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都应当及时地向适当的管理层报告,并使其得到果断处理。三鹿集团内部质量监督的具体做法是在养殖区建立技术服务站,派出驻站员,监督检查饲养环境、挤奶设施卫生、挤奶工艺程序的落实。驻站员作为内部监督的手段是内部控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实际执行过程中,驻站员监督检查等并没有严格实施,在原奶进入三鹿集团的生产企业之前,缺乏对奶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摘要 三鹿集团破产,引发中国奶业的“大地震”,其内部控制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鉴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体现了国内内部控制的最新观念,本文运用其对三鹿集团进行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一,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1.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这一定义向我们揭示了两个核心理念:第一,内部控制是全员参与的,不仅仅是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事情,还关系到公司的经理层和一般员工,不同层级的人员(机构)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承担着各自的职责。 第二,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内部控制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大基本要素构成,是一个包含搭建内部控制环境、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制定并实施各项控制措施、收集和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循环运作的过程。 2.内部控制的作用 具体来说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可发挥如下作用:

(1)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在企业内部的贯彻实施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是企业进行合法经营的先决条件。 (2)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对企业内部的任何部门任何流转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对所发生的各类问题能及时反映及时纠正从而有利于保证国家方针政策和法规的有效执行 (3)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通过严格内部控制保证各项经济业务被真实完整无误地记录下来从而保证会计记录的可靠性,通过内部控制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有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股东,贷款人和其他各方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4)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企业要达到生存发展的目标就必须采取内部控制措施,有意识地减少和避免面临的各种风险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是防范企业风险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不断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薄弱环节的控制,可以促使企业减少和避免风险保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以防止出现舞弊和无意过失从而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能有效地纠正各种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 (5)保证正确履行所授予的职责,企业通过内部控制"可

三鹿奶粉案例分析

三鹿奶粉案例分析 众所周知,年地三鹿奶粉事件给了孩子、家长乃至整个社会一个重重地打击.三鹿集团,一个拥有“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品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多项荣誉,奶粉产销量连续十五年位居全国第一,苦心经营近半个世纪、年销量突破亿地中国乳业民族品牌,竟然也会做出如此损害消费者利益、危害人身安全地事情,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企业地经营,关注政府及相关部门地监督行动.这不仅是对企业管理人员地考验,也是对广大消费者地一次艰难抉择. 虽然事件已经过去五年多,但伴随着我们地仍然是大大小小地安全隐患地相继曝光,这种情况地陆续出现,反映了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地管理不当.下面,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事件地经过.b5E2R。 年月,新浪网从“三鹿内部邮件”得到过消息,年月以来,三鹿集团先后接到个别消费者反映,婴幼儿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出现尿液变色或尿液中有颗粒现象.p1Ean。 月日和月日,有匿名网友在天涯社区发了次“这种奶粉能用来救灾吗?!”地帖子,揭露了他于浙江泰顺县城超市买地三鹿奶粉地质量问题,而针对此事件,三鹿集团地温州地区总经理却是以找到该网友地家,以送礼地方式要求该网友删除帖子.DXDiT。 月日,三鹿委托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检测其样品,月日取得结果,个样品中个检查出了三聚氰胺地成分.而两天前三鹿对消费者地关于质量地解释却是天气过热,饮水过少,脂肪摄取过多,蛋白质过量.RTCrp。

当天深夜,三鹿管理层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来保护三路品牌.至此,三鹿股份公司地新西兰“恒天然”公司代表得知此事,要求召回受污染产品,并立即向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报告.而三鹿仅将此事报告石家庄市政府等部门,企图掩盖真相.5PCzV。 年月日,三鹿以秘密方式缓慢从市场上换货地方式引起了“恒天然”极大不满,“恒天然”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于月日绕过河北省政府直接将消息通知中国中央政府,中国政府开始严正对待此事.而这一天,石家庄市政府向河北省政府报告了三鹿奶粉问题.月日开始,各大媒体相继曝光三鹿奶粉地质量问题,卫生部办公厅开始彻查整件事情.到月日,事情才大白于天下,社会各界愤怒声四起,从三鹿集团到石家庄市,到河北省,到中央质检总局大大小小地官员和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免职或引咎辞职.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地三鹿集团也就此倒闭.这不仅是中国企业地耻辱,同时也是警钟,提醒企业地管理者要妥善经营,对得起消费者地信任.jLBHr。 纵观整个事件,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小农散养地奶源供应方式与现代化企业规模生产严重不适应.因奶源生产地分散,质量控制难度大,这一问题没有得到足够地重视.xHAQX。 、少数奶站经营者利欲熏心,违法犯罪,为追求利益,明目张胆地制造销售和向原料奶中添加三聚氰胺 、三鹿集团见利忘义,故意隐瞒真相.三鹿集团公司在得知产品质量出了问题后不是积极处理,召回产品应对危机,而是在长达个月

三鹿奶粉事件内部审计案例分析

三鹿奶粉事件内部审计案例分析 姓名:学号:班级: 摘要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其它要素的前提,是企业健康运行的保证,“三鹿事件”是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失控的典型案例。本文基于三鹿事件,从管理因素、组织因素和人本因素三个角度透视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认为企业应从各个方面优化内部控制环境,为企业健康运行提供保障。 根据COSO报告对控制环境的描述,企业内部控制划分为五个层面——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内部控制环境包括企业人员的个人诚信、道德价值观与所具备的完成组织承诺的能力、董事会与稽核委员会、管理层的经营理念与营运风格、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和人力资源的政策与程序、组织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理念。因此,控制环境是一种氛围,能够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如果没有有效的控制环境,其他控制要素无论质量如何,都不可能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 企业控制环境可以分为三类因素:第一,管理因素,包括公司治理、内部监督和内部审计。第二,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和风险预警。第三,人的因素,包括人力资源政策和管理者素质。本文以三鹿事件为例,从这三个角度透视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一、三鹿事件 三鹿集团全称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连续6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20世纪90年代初,该公司开创了“奶牛+农户”饲养管理模式,曾为三鹿确立了为同行所效仿的奶源优势。2007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00.16亿元,同比增长15.3%。但是这种高增长背后隐藏的内部控制及其环境问题却被严重忽视。从2008年3月份起,三鹿就陆续接到一些患泌尿系统结石病儿童家长的投诉,一些媒体也开始以“某品牌”影射三鹿,但是三鹿并未就此引起足够重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导致事态日益恶化。据估计,9.02亿元的巨额医疗费和赔款已经造成三鹿集团严重资不抵债。2008年12月25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发布三鹿破产消息,破产裁定书已送达石家庄三鹿集团有限公司,一个曾经作为奶业龙头的企业一夜之间消失。究其原因,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佳是主要原因之一。 二、管理因素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人控制”现象 公司治理结构旨在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公司治理不健全,公司必然缺乏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无论设计多么完美的内部控制制度都会流于形式,难以达到既定的效果。因此,只有在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中,内部控制系统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三鹿集团的大股东是石家庄乳业有限公司,该公司96%左右的股份由900多名老职工拥有。三鹿集团的第二大股东是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持有三鹿集团43%的股权。董事长兼总经理田文华自1987年到2008年任职长达21年。可见,该公司股权相当分散,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的制衡关系无从谈起,“内部人控制”现象不言而喻,治理机构的制衡机制失效,这为“毒奶粉事件”埋下了治理隐患,这种不良的内部控制环境成了管理层道德缺失的温床。 (二)内部监督流于形式

三鹿奶粉事件梗概

三鹿奶粉事件案例回放:2008年3月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鹿集团)接到消费者投诉产品质量问题,三鹿集团回复称:送测未发现问题。同月,南京出现全国首例肾结石婴儿病例;6月:国家质检总局网站接到问题奶粉投诉;6月28日,甘肃出现省内首例肾结石患儿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病例报告后,随即展开了调查,并报告卫生部。随后短短两个月,该医院收治患儿数迅速扩大到14名。8月1日,三鹿集团查明不法奶农在原料奶中掺入三聚氰胺,单位对外公布消息。9月11日,除甘肃外,陕西,宁夏,湖南,山东,安徽,江西等地均有类似案例发生。9月11日上午,三鹿集团称奶粉质检合格。当日晚,三鹿集团发布产品召回声明称,经公司自检发现08年8月6日前出场的部分批次产品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市场上大约700吨。为对消费者负责,公司决定立即对该批次产品全部召回。9月11日晚,卫生部指出,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奶粉的历史。经过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提醒停止使用该品种奶粉。三鹿奶粉事件爆发几天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在第一时间做出了明智的反应:一是立即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1级响应,成立由卫生部牵头、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和地方参加的国家处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

领导小组;二是全力开展医疗救治,对患病婴幼儿实行免费救治,所需费用由财政承担;三是全面开展奶粉市场治理整顿,由质检总局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对市场上所有婴幼儿奶粉进行全面检验检查,对不合格奶粉立即实施下架;四是尽快查明婴幼儿奶粉污染原因,组织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婴幼儿奶粉生产和奶牛养殖、原料奶收购、乳品加工等各个环节开展检查;五是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严肃处理违法犯罪分子和相关责任人;六是有关地方和部门认真吸取了教训,举一反三,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和质量监管机制,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食品消费安全。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救治患儿,全面查清问题奶粉,深入调查事件原因和责任,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了信息,向世界卫生组织、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

案例分析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

案例分析: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 《财务与会计》2009.2 不久前,由三鹿奶粉引发的“奶粉事件”震动全国。该事件不仅对整个乳制品行业影响重大,在竞争主体、产品结构、企业架构、供应链等方面将重新洗牌,而且引发了公众对国家危机应对体制、社会道德和企业责任等问题的讨论和反思。笔者认为,该事件也暴露了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应当引起我们对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机制的思考。 一、从内部控制角度看三鹿事件 根据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其目标包括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从此次三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的事件本身及应对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在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足,也给我们设计、执行和评价内部控制带来反思。 1.内部环境。该要素是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所在,涵盖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诚信与道德观等多方面内容。尽管内部控制更强调相互牵制的制度性安排,但显然人的因素在内部控制,尤其是内部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常说“道德使之不愿、法律使之不敢、制度使之不能”,这说明诚信与道德观或者是企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高于制度本身的。资料显示,三鹿集团早在2008年3月就接到消费者反映,但直到2008年8月三鹿已经秘密召回部分问题奶粉之时,却仍然没有将事件真相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公之于众,有媒体称这种做法直接导致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又有一批婴儿食用了三鹿问题奶粉。显然此次事件在某种程度上检验了三鹿集团决策层的诚信与道德观。事实上除了三鹿集团外,向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的耿氏兄弟等不法分子、告知这些不法分子通过添加三聚氰胺可通过检测的技术人员、销售给不法分子三聚氰胺化工原料的人员,都存在着只顾利益不顾消费者健康的问题,而这种环境

三鹿奶粉案例分析

三鹿奶粉案例分析 众所周知,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给了孩子、家长乃至整个社会一个重重的打击。三鹿集团,一个拥有“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品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多项荣誉,奶粉产销量连续十五年位居全国第一,苦心经营近半个世纪、2007年销量突破100亿的中国乳业民族品牌,竟然也会做出如此损害消费者利益、危害人身安全的事情,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企业的经营,关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监督行动。这不仅是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考验,也是对广大消费者的一次艰难抉择。 虽然事件已经过去五年多,但伴随着我们的仍然是大大小小的安全隐患的相继曝光,这种情况的陆续出现,反映了企业及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不当。下面,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事件的经过。 2008年3月,新浪网从“三鹿内部邮件”得到过消息,2008年3月以来,三鹿集团先后接到个别消费者反映,婴幼儿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出现尿液变色或尿液中有颗粒现象。 5月20日和5月21日,有匿名网友在天涯社区发了2次“这种奶粉能用来救灾吗?!”的帖子,揭露了他于浙江泰顺县城超市买的三鹿奶粉的质量问题,而针对此事件,三鹿集团的温州地区总经理却是以找到该网友的家,以送礼的方式要求该网友删除帖子。 7月24日,三鹿委托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检测其样品,8月1日取得结果,16个样品中15个检查出了三聚氰胺的成分。而两天前三鹿对消费者的关于质量的解释却是天气过热,饮水过少,

脂肪摄取过多,蛋白质过量。 当天深夜,三鹿管理层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来保护三路品牌。至此,三鹿股份公司的新西兰“恒天然”公司代表得知此事,要求召回受污染产品,并立即向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报告。而三鹿仅将此事报告石家庄市政府等部门,企图掩盖真相。 2008年9月8日,三鹿以秘密方式缓慢从市场上换货的方式引起了“恒天然”极大不满,“恒天然”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于9月8日绕过河北省政府直接将消息通知中国中央政府,中国政府开始严正对待此事。而这一天,石家庄市政府向河北省政府报告了三鹿奶粉问题。9月8日开始,各大媒体相继曝光三鹿奶粉的质量问题,卫生部办公厅开始彻查整件事情。到9月21日,事情才大白于天下,社会各界愤怒声四起,从三鹿集团到石家庄市,到河北省,到中央质检总局大大小小的官员和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免职或引咎辞职。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三鹿集团也就此倒闭。这不仅是中国企业的耻辱,同时也是警钟,提醒企业的管理者要妥善经营,对得起消费者的信任。 纵观整个事件,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小农散养的奶源供应方式与现代化企业规模生产严重不适应。因奶源生产地分散,质量控制难度大,这一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2、少数奶站经营者利欲熏心,违法犯罪,为追求利益,明目张胆地制造销售和向原料奶中添加三聚氰胺 3、三鹿集团见利忘义,故意隐瞒真相。三鹿集团公司在得知产

三鹿事件案列分析报告

三鹿事件案列分析报告 摘要:众所周知,三鹿奶粉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伤害了多少鲜活无辜的生命,令人痛心,然而,痛定思痛,我们更因从这则案列中吸取经验教训。在这则案例分析报中告我们将基于商业伦理角度来分析三鹿奶粉事件的始末,造成其事件的症结,正确对待三鹿奶粉事件,创造一个让人民放心的食品安全环境。 关键词:商业伦理道德诚信责任 商业伦理是一门关于商业与伦理学的交叉学科,是商业与社会关系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在市场经济领域中的商业伦理已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 商业伦理研究的是商业活动中人与人的伦理关系及其规律,研究使商业和商业主体既充满生机又有利于人类全面和谐发展的合理的商业伦理秩序,进而研究商业主体应该遵守的商业行为原则和规范、应当树立的优良商业精神等商业道德问题。 三鹿奶粉事件简介 2008年6月28日,位于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据家长们反映,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所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病例报告后,随即展开了调查,并报告卫生部。随后短短两个多月,该医院收治的患婴人数就迅速扩大到14名。 省委、省政府领导和各相关部门对“肾结石事件”也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闻讯后立即作了批示:“立即采取措施,及时妥善处理”。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冯健身也于9月10日作出批示,要求卫生部门及各监管部门做好患儿救治,迅速排查。 9月11日,除甘肃省外,陕西、宁夏、湖南、湖北、山东、安徽、江西、江苏等地都有类似案例发生。 9月11日晚卫生部指出,近期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经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卫生部专家指出,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 12月31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田文华等4名原三鹿集团高级管理人员被控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庭审持续1 1月22日,三鹿系列刑事案件,分别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无极县人民法院等4个基层法院一审宣判。田文华被判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2468.7411万元。 另悉,这批宣判的三鹿系列刑事案件中,生产、销售含有三聚氰胺的“蛋白粉”的被告人高俊杰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死缓,被告人张彦章、薛建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最新)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 例分析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摘要 三鹿集团破产,引发中国奶业的“大地震”,其内部控制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鉴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体现了国内内部控制的最新观念,本文运用其对三鹿集团进行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一,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1.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 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这一定义向我们揭示了两个核心理念:第一,内部控制是全员 参与的,不仅仅是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事情,还关系到公司 的经理层和一般员工,不同层级的人员(机构)在企业的 内部控制中承担着各自的职责。 第二,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内 部控制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 内部监督五大基本要素构成,是一个包含搭建内部控制环 境、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制定并实施各项控制措施、收集 和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 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循环运作的过程。 2. 内部控制的作用 具体来说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可发挥如下作用:

(1)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在企业内部的贯彻实施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是企业进行合法经营的先决条件。 (2)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对企业内部的任何部门任何流转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对所发生的各类问题能及时反映及时纠正从而有利于保证国家方针政策和法规的有效执行 (3)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通过严格内部控制保证各项经济业务被真实完整无误地记录下来从而保证会计记录的可靠性,通过内部控制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有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股东,贷款人和其他各方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4)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企业要达到生存发展的目标就必须采取内部控制措施,有意识地减少和避免面临的各种风险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是防范企业风险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不断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薄弱环节的控制,可以促使企业减少和避免风险保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 节,以防止出现舞弊和无意过失从而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能有效地纠正各种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

三鹿奶粉事件给我们的教训

三鹿奶粉事件给我们的启示 一、事件过程 2008年9月8日《兰州晨报》等媒体以“某奶粉品牌”为名,爆料毒奶粉事件;2008年9月11日凌晨3时,新华网曝光三鹿乃毒奶粉的始作俑者;20时50分,中国卫生部发布消息,高度怀疑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三聚氰胺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21时30分: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产品召回声明,称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而在此前,三鹿各方始终辩称“我们所有的产品都是没有问题的”。 2008年9月12日,卫生部先后表示联合调查组已赶赴奶粉生产企业所在地,受污染奶粉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事实初步认定,次日,国务院做出六项专题部署,包括立即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对患病婴幼儿全力开展免费医疗救治,全面检验检查所有婴幼儿奶粉、治理整顿奶粉市场,严肃处理违法犯罪分子和相关责任人等。至此,三鹿毒奶粉事件全面爆发并逐步扩大。检验报告显示,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都存在三聚氰胺;添加三聚氰胺几乎成为乳制品行业步调一致的行为。据卫生部通报,截至11月27日8时,全国累计报告因食用问题奶粉导致泌尿系统出现异常的患儿有29.4万人,累计住院患儿51900人,累计收治重症患儿154例,各地上报的回顾性调查死亡病例共11例,其中6例不能排除与食用问题奶粉有关。 2008年12月25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有着50多年历史,价值150亿的三鹿集团破产案处理情况;2008年12月31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被告单位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

教学案例17:三鹿奶粉事件的道德思考

教学案例17:三鹿奶粉事件的道德思考 【案例呈现】 2008年9月11日,新华社播发了一则新闻,正式触发了一场震撼全中国奶品行业的巨大地震,这就是河北省石家庄市三鹿集团公司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被发现含有化工原料三聚氰氨,致使一些曾长期食用的婴幼儿患上肾结石,甚至有三名婴儿因此死亡。国家有关部门紧急叫停继续食用这种奶粉,并对市场上销售的其他奶制品进行检测,发现还有其他品牌的奶制品也含有此种三聚氰氨,其中一些含量较低,属于安全范围,一些含量较高,属于有害范围。消息引发了市场的恐慌,一些恐慌的消费者停止食用奶制品,甚至跑到香港等地抢购婴儿奶粉。奶粉问题也扩散到中国境外,香港、台湾及一些东南亚国家随后宣布在一些使用中国输出奶品原料制作的食品中也发现了三聚氰氨,传媒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报道。后来,被发现三聚氰氨的含量不再报道,到了只要是中国产的或者是采用了中国原料生产的,只要检测到有三聚氰氨,不管含量多少一律宣布下架,甚至一些著名国际品牌的食品也宣布了不同寻常的产品召回,其中有一些没有明确认定召回的确切原因,只是提出一些可能的疑点。问题奶粉扩大成为中国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 【案例点评】 本案例讲述了三鹿集团缺少诚信品质,在婴幼儿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影响,也导致这个企业破产倒闭的事件。此案例表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既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也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否则就会影响经济发展的进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进步具有双重效应,其积极影响是主流,推动着社会的道德进步;其负面影响是支流,主要表现在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面,如趋利性、自发性以及市场中等价交换的原则庸俗化,被扩大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诱发金钱至上、诚信缺失、奢侈浪费、贪污腐败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净化社会人际关系,凝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教学建议】 第一,本案例可作为本章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第一目“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的教学导入,使学生正确认识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二,在讲述本案例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就“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加强道德建设的关系”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对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时代价值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