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馆建设情况汇报

中医馆建设情况汇报
中医馆建设情况汇报

中医馆建设情况汇报

篇一:2014年中医药建设情况汇报

中医药建设情况汇报

一、中医药医疗与保健服务建设情况

我院现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02人(有高级职称16人,中级职称61人)。专业科室建设和业务开展齐全,设有内儿科、肾病科、外一科、外二科(肿瘤科)、妇产科、骨一科、骨二科、椎间盘病科、脑病科、眼耳鼻喉头颈外科、肛肠科、急诊科等12个临床科室,以及综合门诊、专科门诊、社区服务中心、“治未病”中心等部门。配备有16排螺旋CT、MRI、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数字化胃肠机、四维彩超、高压氧治疗仪等大型先进设备。

近年来,我院实施快速发展战略,通过重点抓诊疗环境的改善和服务质量的提升,病人满意度不断提升,各项医疗业务增长迅速,2014年完成门诊诊疗25.77万人次,较2013年同期增长34.87%,入院病人14699人次,同

期增长19.14%。医院领导班子立足医院长远发展,提出了创建教学医院以及用23年时间创建“三甲”中医院的奋斗目标,通过创建促进医院管理水平、技术实力、服务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努力为全市人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我院还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功能绩效考核及综合业务管理,与医疗保障实现互联互通;包括电子书写病历、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并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互联互通。我院绩效考核,主要是通过各科室各医生的核算收入明细项情况进行考核,大致先通过门诊收费、挂号收费,住院收费中各类报表取得业务收入数据,再从医院财务物资管理系统等取得相关支出报表,结合服务考评得分等参数,最终得出各科室的绩效考核情况;综合业务管理方面即医院信息化系统,大体包括:HIS、LIS、PACS三大系统。其中HIS 系统:门诊挂号,门诊收费,门诊医生,住院收费,住院医生,电子病历,住院护士,药库管理,药房管理,配发药,系统维护,医技费用,病案接口等,使用工作站约250个。我院的病历书写还不属于电子病历,属于电子书写病历阶段,建有一个电子病历书写软件系统。

2012年9月我院经市卫生局批准,将体检中心与针灸康复科进行有机整合,配备了满足“治未病”服务功能需要的专职人。积极开展“治未病”平台建设,开设健康干预室、健康咨询台、体质辨识室,为群众提供体质健康状态辨识、风险评估等,并根据中医体检和评估报告作出指导。初步构建了治未病服务平台。初步开展了体质辨识、对偏颇体质开展干预。于 2013年派1名医生前往广东省中医院进修“治未病”专业,学习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科的管理及先进

技术和经验。同时增设电脑、打印机、体检软件、四诊仪等设备,设备配臵满足“治未病”服务的需要。建立“治未病”相关工作制度、服务规范和技术操作规范等,为“治未病”服务提供规范管理。

我院“治未病”中心承担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及管理工作,每年为辖区内居民开展健康教育、随访、健康咨询等工作。建立合理的“治未病”服务流程,通过健康状态信息集与管理、体质量表的计算和分析,结合中医四诊,对健康状态辨识和评估,建立健康管理数据库。针对每个人的不同体质、不同健康状况,指导受检者远离危险因素,通过情志调养、饮食调养、起居调养、运动调养、穴位自我保健等,通过结合本院及地区实际采用中药调理、药膳调理、针刺、灸法、拔罐、刮痧、推拿、穴位贴敷、熏蒸等干预措施,提供个性化的疾病预防方案和养生调理方案,受到广大群众好评。

二、中医药学科与人才工作情况

我院始终坚持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积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重视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先后创建了椎间盘病科、骨伤科、脑病科、肛肠科等中医特色专科。其中,椎间盘病科是广东省“十一五”中医特色专科、国家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骨伤科是市第一批中医特色专科,骨伤科、脑病科是广东省“十二五”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单位。各特色专

科均制定了专科发展规划,制定并实施专科常见病及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继承,开展专科诊疗技术及特色疗法,推广使用专科中药制剂,确保专科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规范专科的建设。

对于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我院每年对新聘用的中医药人员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每个新聘用医师每个星期需有4个晚上回来科室进行业务学习,考勤考核以指模考核为准。对考到执业资格的医师,我院执行提高奖励性奖金的制度,对两次以上都没考到执业资格的医师,执行降低奖励性奖金的制度,以此鼓励医师努力考证。对愿意加入我院工作的中医药研究生,我院实行免考核,给予安家费的鼓励政策,至今吸引了6名研究生到我院工作。但我院的中医药人才工作仍存在以下情况:由于社会和自身因素,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人才留不住,阶梯式发展不明显。刚毕业的医

生中医基础知识薄弱,很难进入临床一线做一名合格的中医,造成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青黄不接。职工工资偏低,造成中医药从业人员人心不稳,人人思变,人才流失严重,降低了中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中医药科研与产业工作情况

2014年我院护理部的《中医特色疗法推广在基层中医院

慢性病门诊的应用研究》通过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立项,并获得资助0.5万元。我院还有3项中医药科研课题获得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有4项通过市科技局同意结题,其中《三步九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还通过成果鉴定,在今年3月份我院还推荐其参加全市的科技进步成果奖的评比。

我院积极研制医院中药制剂,拥有通脉丹胶囊等14个医院中药制剂品种获得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注册,并纳入市医保报销系统,方面群众就医用药。

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情况

我院设有城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医师16人,其中中医类别医师11人,中医类别全科医师1人。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方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6种,设臵有治未病中心(中医科),中药房与本院共用;配备有中医四诊仪、神灯、火罐、艾灸盒、电针仪等中医诊疗设备。城西社区中心开展了针刺、灸法、火罐、推拿等9项中医药技术。还充分利用本院中药制剂的优势,利用山藤降脂茶开展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干预;乙肝一号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异常的干预。加大

宣传力度,编印“治未病”宣传单张,传播“治未病”的理念和方法,使更多群众了解和接受“治未病”服务。

目前根据市卫计局的《印发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实施

方案》

【2015】47号文件精神,下一步我院将全面对全市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约356人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每期50人,分7期进行培训。培训时间从4月份下旬起,每个星期的周六日进行,日前所订阅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已到货,我院的授课师资已准备好,课件已收齐,已复印装订成册,届时将一一分发给学员。我院还为7期的培训班申请继续教育学分,已向市卫计局提出申请。培训班开始时,我院将严格按照培训制度执行,落实考勤考核制度,力求基层学员能真正地学到学好中医药适宜技术,将其推广到乡镇农村的人民群众中去。

篇二:中医馆建设总结

XXXXXX中医馆建设总结

2015年XXXXXX在省中医药管理局、县卫生局指导下,开展中医馆建设,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现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通过中医诊疗区域的整合改造、建立中医服务区,营造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并将原有的中医人员、进行全面整合,设立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开设中草药房,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服务项目,宣传推广中医专家及中医适宜技术。目前,开设了二个中医科,中医特色康复科,治未病科,开展拔罐,刮痧,熏洗等系列服务。目前有主治中医师1名,执业中医

师2名,配备现代化的煎药系统。开馆以来为辖区居民提供中药饮片服务,理疗康复服务。已经形成了“因为有需求,专家愿意来服务;因为效果好,病人乐意来诊疗”的良好互动局面。

中医,是我国的国学,理论与实践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理念相结合,开展基层医疗卫生中医适宜技术是发展传统中医的重要战略,既遵从医改要求,又能推进中医向前发展,既能满足社区居民对健康需求,又能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和低成本服务。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康复、治疗方面具有简、便、廉、验、效的优势,中医养生保健在群众中有广泛的社会需求和群众基础。为此,我们通过建设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为辖区居民建立动态健康档案的基础上,以老年人、妇女儿童、慢病患者等为重点服务人群,以“医患合作互动、健康自主管理”的服务模式,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特色的养生、预防、保健、康复、治疗工作,引导居民建立“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构建了中医特色“未病先防”体系。

在保健方面,针对不同体质制定相应的中医保健方案,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疾病预防、食疗药膳、情志调节、运动功法、体质调养、经络按摩等养生保健活动,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放不同体质的中医保健处方,开展具有中医特

色的养生保健工作。在康复方面,康复患者在接受系统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在专家指导下,运用针灸、推拿、拔罐、肤贴、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等技术和中药熏蒸、腰椎颈椎牵引器、针灸电针仪、多功能微波治疗仪等设备进行康复治疗。极大的提高了康复效果,有效地缩短了康复疗程。在慢病管理方面,针对社区管理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中风等慢性病人,制定适合社区慢病人群的中医保健方案,运用中草药和针灸、刮痧、理疗等中医技术,实施中医特色个性化慢病指导、慢病干预和慢病治疗,降低慢病的发病率及疾病的致残、致死率。

2016年我中医馆引进了中医体质辨识软件,中医体质辨识告

别了中医传统模式,进入了更加快捷准确的“E时代”。该软件通俗易懂,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加完善和规范了数据资料的保存与查询,实现了对辖区居民的中医药保健与治疗的连续性服务,为今后的科研奠定了基础。

在中医馆建设过程中上级给予了大量的技术支持和资金的扶持,划拔专项资金X万元,我院购置了中药橱约X万元,煎药机约X万元,中医体质辨识仪X万元,中医康复理疗设备约X万元,室内装修约X万元,这些都为更好的建设中医馆打下了良好的软硬件基础,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科室。

XXXXXX

篇三:中医院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

不断深化信息化应用实现医院络化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对各位领导在百忙中来我院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为适应医改要求,方便群众就医,近年来,我院在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医院基本情况

医院始建于五十年代,建有门诊大楼、内科病房大楼、外科病房大楼、医技楼、急诊楼、肝病楼、仓储楼,占地面积1.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4万平方米。现有在岗职工600余人,其中卫技人员434人,注册护士213人,执业医师156人,省市级名中医4人。设置床位500张,实际开设800张。拥有20个临床科室,16个医技科室,1个重症监护室(ICU),1个血液透析室。开设专科专病门诊15个,年门诊量达32余万人次。医院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医疗机构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建设项目1个(康复科),“十二五”江苏省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1个(脑病科),徐州市中医重点专科3个(肿瘤外科、脑病科、肝病科)。历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二级甲等中医院。

二、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院从2000年开始实施全院收费系统建设,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开始,在2001年建立药品消耗管理系统,2004年6月与县卫生局新农合系统联,先后增加了财务管理、药房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信息联。2013年新系统上线,模块涵盖了HIS、LIS、PACS/RIS、电子病历、临床路径、综合查询、物资管理等多方面。在运行中,不断完善、优化、改进,使系统更加适合医院工作需要和患者需求。

在硬件应用上,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购置了2台惠普(580G7)服务器,2台存储器,4台PACS/RIS服务器,1台容灾备份服务器(HP580),1台核心交换机(思科),1台备用核心交换机,2台光纤交换机,1部10kv备用电源。在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指导下,打破传统的“信息孤岛”模式,实现了全院信息络全覆盖,提高了病历书写质量。为患者就诊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使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三、信息化建设取得成绩

通过信息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一是病人所有医疗信息全部在线,满足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查询要求;二是病人就诊时间缩短,一站式服务实现了不需排长队交费、取药、等检查报告,满意度大大提高;三是设置触摸屏查询系统和检验报告自助打印系统,改善了就诊环境,在患者心中树立了现代化医院形象;四是通过信息系统的建

设,各类信息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五是建立了完备的基础数据库,不但实时在线为临床医疗服务,同时可进行统计分析,为医院的科学化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六是节约了。通过信息化建设,医院实现了无纸化办公,避免了各种浪费(如各种纸质表格的印刷等),有效节约了各项。突出的一点就是HIS、PACS/RIS、LIS、电子病历、临床路径均由东软公司提供和实施,减少软件系统的冲突,实现数据与功能的兼容,并能保障后期维护与升级。在接口开放和其他后续开发时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节约资金。

四、主要做法

自医院开展信息化建设以来,非常重视医院信息化的建设,成立了医院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引进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信息化建设工作。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为确保资金投入,我院设立了专项资金,在软件与硬件方面先后投入400余万元,用于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医院房屋紧张的情况下,利用楼间缝隙建成2间机房,目前信息设备机房已到达30平方米。二是加强全员培训,提高应用能力。在新系统测试、试运行和运行中,组织职工进行了多次集中培训,要求人人过关。经过培训,医院职工都能够熟练地运用信息系统开展工作。三是以临床应用为目标,不断完善功能。为保障医院以往工作流程和医生的工作习惯,信息科与临床科室建立沟通制度,根据科室需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不断改进模块功能,使系统更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四是强化责任意识,不断完善管理措施。为保障系统安全,设置了防火墙,严禁各种外来存储介质连接系统,针对不同操作人员设立了不同权限,对各项权限的开通或增加实行严格的审

批,使医院信息安全不断完善和改进。

五、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虽然我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医改要求、数字化医院建设还有较大距离,与其它先进地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由于医院基础薄弱,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目前信息化水平仅能满足统计、查询等基本功能。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功能模块不全。处方点评、抗生素分级管理、三色预警机制、统一数据平台建设、分诊叫号、移动输液、移动查房等模块尚未建立。二是硬件条件不足。主HIS服务器应用逐渐不能满足大数据运行需求,双活系统还需大量资金投入,PACS/RIS备份等模块受各种因素制约还未实施。三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现有工作人员少,日常维护工作量大,未接受专业化培训,无法做到24小时值守。四是缺少资金。医院正在筹划新医院建设,资金压力。医改后,整体收入减少,政府征收的各种规费较多,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得不到保障。五是辅助设施得不到保障。由于医院空间狭小,没有改扩建的地

方,机房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专用精密空调无力购置,目前仍在使用传统空调。六是络布局不健全。目前正在使用的是两层交换的络布局,楼层间尚未实施光交换,安全性、稳定性、可扩展性得不到保障。

六、医院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

医院将利用5年的时间实现信息最大限度应用,打造一个全新的数字化医院,我们将逐步建立健全以三层架构为主的全开放的络布局、以财务为中心的全院收费自动化系统、以临床为中心的医疗全过程自动化处理系统;以行政管理为中心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决策为中心的数据分析处理系统;以科研教学为中心的数据挖掘系统;以放射为中心的PACS管理系统;以检验为中心的LIS管理系统;开展远程医疗、远程会诊、中医适宜技术平台、远程教学等新技术。希望调研组各位领导根据我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以及远景规划,在信息技术和功能应用上给我们以指导,在资金支持上予以帮助,使我院在信息化建设中能够到达上级要求,能够满足医院发展需要。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院将以“遵循标准、管理驱动、适用为先、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为原则,坚持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目标,增加对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加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在信息化基础项目建设中不断完善系统功能,持续改进优化业务流程,注

重各业务系统数据流的共享、数据交换和整合,建立适合医院发展的信息系统,逐步完成数字化医院基本构架建设,最终实现医院数字化运作,为沛县人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中医科建设工作报告

卫生院中医科建设工作汇报自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建设以来,我院认真对照《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区)建设标准与评审细则》,积极开展创建工作。现将我院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成立组织狠抓落实 我院成立了以院长衡晓玲为组长,副院长王富强为副组长,成员有中医科人员李金岭,张美霞,王俊萍,郑利彬,韩彦召。并成立了村卫生所基层中医指导领导小组,由院长衡晓玲、副院长同志王富强亲自授课。小组成员认真对照《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区)建设标准与评审细则》,积极开展创建工作,明确责任,任务落实到人,分工负责,定期汇报工作完成情况,是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二.加强中医科和中医康复理疗科硬件设施建设和管理,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 我院完善了各种创建资料,充实中医科人员及设备,并成立了中医科,中医康复理疗办公室,积极联系装修公司高标准装修中医科病房,现我院已成立中医病房120平方米,病床15张,已投入使用。增加中药饮片种类,提高中药饮片质量,规范制定中药房、中药库的各项管理制度,成立了煎药室,为广大患者免费煎药。 三、加强中医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居民中医知识知晓率。 我们多次开展了中医药健康知识科普宣传,为广大群众防病治病提供知识储备,特别是针对传染病、流行病的宣传,是患病率明显

下降。同时对老年人宣传养生保健知识、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寿命;对慢性病患者关于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知识的宣传,大大提高了他们防治疾病的信心;对孕产妇的中医保健及婴幼儿的科学喂养等知识的宣传,响应了国家优生优育的政策。并加强我院中医文化建设,采用壁画形式向村民展示中医药知识,中医名医及医家解析,并建立中药百草园,现有中药品种十余种,使广大群众对中医药的知晓率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五.积极完善中医科人员及资料建设 现我院从事中医医务人员共七名,医生五人,护士一人,药师一人,并引进当地名中医一名以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和特色,提高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应用。根据上级方案将中医处方,中医病例的规范化书写列入日常工作中。各种中医科文字资料建设已完成60%左右,主管资料建设的工作人员正在积极建设中。 六.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部分硬件设施尚未到位。近期内配备到位。仍有40%文字资料建设尚未完成,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及对村卫生所完成情况与资料要求仍有差距。我院将在近期内加班加点完善资料,查漏补缺,提高进度,在局党委规定时间内更好的完成中医科建设。

创建等级医院汇报材料

奋发进取凝心聚力 努力争创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盐都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创 建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在这个收获的金秋季节,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我院评审并指导工作,谨此,我代表医院领导班子及全体员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你们长期以来对我院的关心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医院的基本概况和创建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进行汇报。一、医院基本概况我院始建于1951年,2007年8月在秦南中心卫生院的基础上增挂“盐都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牌子,并于2009年经省专家组评审通过,为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占地面积26600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11334平方米,核定病床100张,实际开放病床100张;现有职工158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9人,中级专人。45业技术人员医院设有急诊、内、外、妇产、疼痛、肛肠、口腔、眼耳鼻喉、糖尿病、麻醉、预防保健科等临床科室;有放射()、B超、检验、药剂、消毒供应等医技科室;有党办室、院办室、医务科、护理部、财务科、后勤科、信息科、设备科等职能科室;疼痛科为市重点扶持特色专科;肛肠科、糖尿病科为区级中医重点专病专科。专业1 / 12

技术人员139人,占总人数88%,执业医师57人(其中中医9人,西学中24人,占执业医师57.9%),注册护士41人,床护 比1:0.4,。50%5人,占药剂人员中药人员医院拥有西门子机、800光机、数字胃肠、、C型臂、电子胃镜、肠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化学发光分析仪、全自动凝血仪、彩超、中药熏蒸舱、电脑牵引床等大中多万元。,固定资产2565型医疗设备40多台(件)二、创建工作情况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在市、区两级政府和各级卫生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我院从2008年10月开始创建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并于2009 年10月通过市卫生局组织的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基本标准的评 审验收,11月5日盐城市卫生局[2009]84号文正式确认我院为 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纳入二级医院管理。此后,经过四年的努力,医院的规模、技术力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全区卫生系统所处的位置稳步上升,特别是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中医治未病服务取得新的进展,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文化建设得到重视。在盐都区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希望通过创建二级等级医院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更高更好的平台,激励全体员工不断追求卓越,开拓创新,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实现从乡镇中心卫生院向区级二级医院的跨越发展。为此,全院上下同心同德、凝心聚力,奋发进取,特别是从2012年7月国家中2 / 12 医药管理局启动新一轮等级中医医院评审以来,我院以国家《二

中医馆建设总结

XXXXXX中医馆建设总结 2015年XXXXXX在省中医药管理局、县卫生局指导下,开展中医馆建设,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现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通过中医诊疗区域的整合改造、建立中医服务区,营造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并将原有的中医人员、资源进行全面整合,设立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开设中草药房,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服务项目,宣传推广中医专家及中医适宜技术。目前,开设了二个中医科,中医特色康复科,治未病科,开展拔罐,刮痧,熏洗等系列服务。目前有主治中医师1名,执业中医师2名,配备现代化的煎药系统。开馆以来为辖区居民提供中药饮片服务,理疗康复服务。已经形成了“因为有需求,专家愿意来服务;因为效果好,病人乐意来诊疗”的良好互动局面。 中医,是我国的国学,理论与实践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理念相结合,开展基层医疗卫生中医适宜技术是发展传统中医的重要战略,既遵从医改要求,又能推进中医向前发展,既能满足社区居民对健康需求,又能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和低成本服务。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康复、治疗方面具有简、便、廉、验、效的优势,中医养生保健在群众中有广泛的社会需求和群众基

础。为此,我们通过建设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为辖区居民建立动态健康档案的基础上,以老年人、妇女儿童、慢病患者等为重点服务人群,以“医患合作互动、健康自主管理”的服务模式,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特色的养生、预防、保健、康复、治疗工作,引导居民建立“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构建了中医特色“未病先防”体系。 在保健方面,针对不同体质制定相应的中医保健方案,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疾病预防、食疗药膳、情志调节、运动功法、体质调养、经络按摩等养生保健活动,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放不同体质的中医保健处方,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工作。在康复方面,康复患者在接受系统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在专家指导下,运用针灸、推拿、拔罐、肤贴、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等技术和中药熏蒸、腰椎颈椎牵引器、针灸电针仪、多功能微波治疗仪等设备进行康复治疗。极大的提高了康复效果,有效地缩短了康复疗程。在慢病管理方面,针对社区管理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中风等慢性病人,制定适合社区慢病人群的中医保健方案,运用中草药和针灸、刮痧、理疗等中医技术,实施中医特色个性化慢病指导、慢病干预和慢病治疗,降低慢病的发病率及疾病的致残、致死率。 2016年我中医馆引进了中医体质辨识软件,中医体质辨识告

材料范文之国医堂建设汇报材料

国医堂建设汇报材料 【篇一:国医堂工作总结】 李田楼卫生院国医堂建设工作总结报告为推进李田楼卫生院国医堂 建设,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根据《关于实施菏泽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菏卫发〔2013〕11号)精神,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现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李田楼卫生院成立了国医堂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吴永清副组长谢 烨成员吴耀生刘克柱吴本秋魏冉涛。以“服务更可及、能力有提高、群众得实惠”为工作宗旨,进一步发挥了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和优势,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服务 需求。 二、工作目标 李田楼卫生院通过开展了国医堂建设,完善了中医药服务体系,全 面提升了的中医药服务能力,使群众享受更加优质、高效、价廉、 便捷的中医药服务。将中医科、中药房服务整合,对各个中医临床 科室、中药房集中设置,形成了中医药特色的文化氛围。 三落实了有力的工作措施 (一)加强中医科建设中医科有主治医师吴跃生谢烨座诊,运用中 医药方法辨证治疗,使群众享受更加优质、高效、价廉、便捷的中 医药服务 (二)加强中药房建设按照要求配备了中药饮片柜(药斗)、药架(药品柜)、调剂台、药戥、冷藏柜等,其中中药饮片柜(药斗) 要结构规范合理、外观古朴典雅并具有防虫蛀、防腐蚀、防潮湿等 功能。设置中药饮片300多种,满足了群众的用药需求。 (三)加强康复科建设配置了减重步行训练系统、悬吊式训练系统、电动起立床、电动可折叠pt训练床、功率自行车、电脑控制颈腰三 维牵引床、,以及各种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设备,各种 中频、低频、磁疗灯等器材,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就医。 (四)举办中药技术培训班。通过开展中药房管理、饮片使用管理、中药炮制技术等培训,提升了中药技术人员业务水平。 四、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总结完整版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 馆建设总结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总结 2016年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省中医药管理局、市、区卫计委指导下,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建设,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结合我中心工作实际,现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工作落实到位 根据省、市、区中医工作要求,我们首先成立了以xxx 院长为组长的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制定了规章制度、具体实施意见。三是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一把手”责任制,把中医工作与职工的工作考核密切挂钩。四是将任务到头、责任明确,分级指导,层层负责,使该项工作落实到处。 二、摸清家底,建档建账,准确掌握中心中医药服务现状 为积极配合省、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项目工作顺利开展,我中心开展了中医药基本情况摸底工作,认真落实单位技术资源情况、科室设置情况以及设施设备配备情况,建立健全了中医工作台

账,准确掌握了中医药资源的现状,为中医创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通过中医诊疗区域的整合改造、建立中医服务区,营造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并将原有的中医人员、资源进行全面整合,设立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开设中草药房,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服务项目,宣传推广中医专家及中医适宜技术。目前,开设了二个中医科,中医特色康复科,开展拔罐,刮痧,熏洗、中医推拿等系列服务。目前我中心有副主任中医师2名,执业中药师2名,中医理疗师2名,中医推拿师2名。配备现代化的煎药系统。 开馆以来为辖区居民提供中药饮片服务,理疗康复服务。已经形成了“因为有需求,专家愿意来服务;因为效果好,病人乐意来诊疗”的良好互动局面。 中医,是我国的国学,理论与实践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理念相结合,开展基层医疗卫生中医适宜技术是发展传统中医的重要战略,既遵从医改要求,又能推进中医向前发展,既能满足社区居民对健康需求,又能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和低成本服务。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康复、治疗方面具有简、便、廉、验、效的优势,中医养生保健在群众中有广泛的社会需求和群众基础。为此,我们通过建设中医特色社区卫生

中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汇报材料

XX区中医医院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汇报材料 我院始建于1984年,经过28年的发展,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三级乙等中医医院,是XX中医学院、XX医学校和XX卫生学校的教学医院。是XX市、XX区、XX、XX、XX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 一、医院基本情况 医院占地面积8680平方米,建筑面积15300平方米,固定资产达8000万元。拥有职工56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08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高中级职称有88人。 医院开设病房197间,病床450张,实际开放550张,设有风湿骨病科、糖尿病科、内科、普外科、妇产科、儿科、骨伤科、眼耳鼻喉科等18个病区,有呼吸、内分泌、心病、脑病、肾病、泌尿、肝胆、腹外、脊柱、颅脑等多个学科组,其中风湿骨病科、糖尿病科2005年4月通过省卫生厅的考核,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中医药专科。糖尿病科2012年4月通过卫生部的考核,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医药专科。门诊有风湿骨病、糖尿病、老年病、脾胃病、肺病、脑病、肝胆病、妇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外科、骨伤科、肛肠科、皮肤科等18个门诊科室。拥有64双排螺旋CT、DR、惠

普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型臂、500毫安X光机、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大型医疗设备60余台(件)。 我院以“强化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为宗旨,以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为目的,全院各科室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了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现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贯彻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方面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在人民群众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服务已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已是当前中医院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院为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卫生局有关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成立了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负责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具体工作。 (二)我院作为区属定点医疗机构,对符合规定的中药(含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药制剂)和中医非药物治疗项目按规定纳入到农合报销范围。中成药、中药饮片、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和全省调剂使用的中药院内制剂诊疗疾病产生的费用,予以进一步优惠;医疗保险对定点医疗机构使用符合《甘肃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

县基层乡镇卫生院中医馆项目实施情况工作总结

县基层乡镇卫生院中医馆项目实施情况工作总结 为打造全县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中医药文化特色、中医药服务特色的乡镇卫生院中医馆,X年,X县卫健局全面实施乡镇卫生院中医项目,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保障,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中医药诊疗健康扶贫服务,X个乡镇卫生院中医项目实施进展顺利。 现总结如下: 一、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X县总面积X平方公里,辖X镇X乡,X个行政村。X 年,总人口X.X人,其中农村人口占X.X%,是一个以种养业为主的贫困县。 自项目下达后,县卫健局、乡镇卫生院负责人十分重视,及时成立了项目管理领导小组,由县卫健局中医股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管理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组织实施,组织全县X所卫生院根据卫生院中医现有条件,针对中医馆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论证,拟定项目实施计划,按相应标准全面推进项目建设。 X县有县级中医院X所,乡镇卫生院X所,乡镇卫生院有职工人,其中正式职工人,公益性岗位人,临聘人

员人。有资格证人员人,临床执业助理医师人,临床执业医师人,护师人。辖区内X个行政村全部建有标准化卫生室。 X所乡镇卫生院设有门诊诊疗室、药房、治疗室、新农合办公室、慢病管理及健康档案室、免疫规划室、妇幼保健室、卫生监督协管、中医室、B超室、化验室、心电图室、财务室、党建室等科室,卫生院承担辖区内群众的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以及预防保健、健康教育、重点人群的管理等公共卫生工作。 二、项目实施的效果 X、中医馆建设。 结合房屋布局和环境绿化美化,以综合楼一楼业务用房作为中医馆,从内部装潢、诊疗环境等方面入手,通过装修装饰,诊区内诊桌、诊凳、器械柜、屏风、按摩床、治疗椅等体现中式风格,装修体现中医元素;中药房突出中药元素,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装修完工,投入使用,建成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X个。 X、中医药人才培养。 加大村医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让中医适宜技术走进千家万户,为卫生院中医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使辖区村医现已基本掌握X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X、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材料

茶埠卫生院中医药工作开展情况总结 2011年10月

茶埠卫生院中医药工作开展情况总结 我院在县卫生局的正确领导和统一安排部署下,以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为保障,以卫生改革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文件精神,深入开展中医药工作,狠抓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并且定期对乡村医生进行中医药知识培训,加强中医药健康教育指导和居民中医药健康保健知识宣传,不断提高临床医师的中医诊疗水平和社区居民的中医保健意识,现就中医药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茶埠镇位于岷县北部距县城7.5公里212国道旁,全乡总人口24313人,辖19个行政村,6670户,以种植粮食,洋芋,中药材为主,农民人均纯收入1446元。茶埠卫生院位于茶埠镇沟门村临街,面积960平方米,建筑面积850平方米。职工总数14人,专业技术人员7人(其中内科主治医师1人,中医执业医师1人,中医保健按摩技师1人,共卫助理医师1人,口腔助理医师1人,执业护士2人);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人7,中专学历5人。开设床位12张。 主要开展的业务有:中医临床、针灸、康复、理疗、中西医结合临床、西医临床、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及口腔等。能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有:普通针刺、温针、电针、灸法、推拿、按摩、拔罐、刮痧、牵引、磁疗、敷贴、手指

点穴、梅花针、捏脊、手法复位、中医正骨等30余项。 二、医疗、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截止9月底,治疗门诊1170人次,中医诊疗300余人次,占门诊诊疗人次的25.64%。住院治疗271人次,中医诊疗59余人次,占住院人次的21.18%;业务总收入37万元,其中药品收入占15.47%(其中1-5月份无中医药收入)。 三、创建了中医科 按照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独立设置了中医科 (一)设立了1个中医诊室、1个中医针灸室和1个康复理疗室。设备配备有: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治疗推车、计算机、针灸器具、火罐、电针仪、艾灸仪、六合治疗仪、颈腰椎牵引设备、TDP神灯、中药雾化吸入器、针灸治疗床、推拿治疗床等设备。 (二)设置了中药房,配置包括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规定品种在内的中成药100种和中药饮片300余种。设备有:中药饮片柜(药斗)、药架(药品柜)、调剂台、药戥、小型粉碎机、小型切片机等。 (三)设置了煎药室,配备有煎药机、高压消毒锅和冷藏箱。 四、加强农村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一)年初我院制定了乡村医生培训制度,乡村医生每月到卫生院上班培训7天,举办了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培训3次,参加培训60余人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将中医药收入纳入职工年底考核,积极参加“西学中”培训,规定每位临床医生中医药

宜城市中医医院2015年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情况汇报

宜城市中医医院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情况 汇报材料 按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将建成一批“中医特色优势突出、疗效水平地区优先、科学规范有序发展”的省市级中医重点专科作为医院的重点工作,在人才队伍建设、硬件建设、设备投入、分配奖励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有力地推动了在建重点专科科室建设及医院的发展,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专科管理 我院现有省市级中医重点专科五个,其中皮肤科、脑病科为湖北省中医医院重点专科建设专科,骨伤科、肛肠科、针灸科为襄阳市中医医院重点建设专科。 重点专科是体现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突出中医特色,把专科做大做强是医院的发展方向。为了做好医院重点专科的建设和管理,医院成立了由主管院长、医务科、护理部、人事科、财务科、院办、设备科负责人组成的重点专科领导小组,重点中医专科管理办公室设在医务科,由医务科负责重点专科日常管理工作,人事、财务、设备对重点专科建设提供保障。 我院按照上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在“十二五”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确定了医院“传承光大中医,建设名院、名科、名医,实施科教兴院工程”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医院的发展目标。在医院管理体 系中建立了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制度,各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将临床医务工作人员业务职称晋升与下乡对口支援考核工作挂钩。医院狠抓医务人员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诊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医院班子坚持常态化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重点培养医疗骨干,采

用传、帮、带模式整体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和诊疗能力,在保证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重点攻克和提高“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诊疗水平和能力,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重点专科的中医特色得以彰显。科室对重点病种实施单病种严格执行医疗质量标准。专科医生收治优势病种病人,病床使用率明显高于其它临床科室。加强重点专科科室人才建设,专科人才队伍更加壮大、合理;派出专科人员参加进修及学术交流30多人次。使他们了解专科的新技术和科室新进展。医院投巨资购置了核磁、大型生化分析仪、彩超等检查检测设备,为重点专科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为了突出中医特色,医院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纳入科室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对科室中医处方、中医病历、病房中医治疗率、优势病种中医治疗率及中医技术项目进行考核。制定了《宜城市中医医院中医技术项目奖励办法》,对针灸、刮痧、电针、中药贴敷、推拿等中医项目进行单项奖励,促进中医技术项目的开展,提高中医治疗率。今年脑病科病房中医治疗率达到70%,优势病种中医治疗率达到90%以上。 为了重点专科的发展,医院制订了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及继承人选拔实施方案。我院1990年12月成立“邱二姑皮外科研究所”,在邱氏弟子的参与下,对其临证医案进行整理,集体编著发行了《邱二姑皮外科疗法》一书。2012年9月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积极申报建设邱氏中医外科流派传承工作室。在继承邱氏中医外科疗法的基础上,与现代治疗方法相结合,又研制出止痒散、汗斑散、清热合剂、苦参洗剂等制剂共8种剂型、20多个品种。制定传承工作计划,并具体实施。我院确定邱氏中医外科疗法第一代传承人为李仁凤、刘尚全、关祥娥、程玉香4人。关祥娥程玉香自小由邱氏言传身教,在邱氏中医外科疗法的继承和发扬上颇有建树。李仁凤、刘尚全二人均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是院级知名中医。带教周期为3年,本周期为2013-2015年,由刘尚全带教沈艳峰医师,下一个周期计划带教2名医师。在传承过程中,因为疗法临床疗效显著,我院年青医师信中医、爱中医热情高涨,已有多人申请学习邱氏中医外科疗法。

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汇报材料

同溯岐黄古道共建和谐建邺 建邺区创建江苏省社区中医药工作 先进单位工作汇报 建邺区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尊敬的检查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我谨代表建邺区政府对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我区检查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对我区卫生工作特别是社区中医药工作的支持和关心,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对我区卫生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建邺区概况 建邺区是南京市6个老城区之一,位于南京城区西南部。为加快南京的现代化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2002年,南京市进行了新一轮区划调整,河西新城的主体部分划入建邺区,同时,老建邺区的新街口部分划出。目前,建邺区东临外秦淮河与老城相连,西隔扬子江与江北新市区相望,南迄秦淮新河与雨花台区相邻,北起汉中门大街与鼓楼区相接,下辖南湖、滨湖、兴隆、南苑、沙洲、双闸、江心洲七个街道, 42个社区、18个行政村,常住人口42.7万人。 经过“十运会”、“绿博会”和“世界城市论坛”等多项活动的洗礼,面对迎“青奥”、迎“亚青”的重大发展机遇,建邺人正以“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新建邺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区、产业强区、环境建区、现代化立区”四大战略,坚持国际化标准,把握高端定位,致力建设一个既适合投资创业

又适宜居住生活的现代滨江生态新城,一个功能完备、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南京标志区正在崛起。 在大力发展新区经济城建的同时,建邺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新区民生服务与配套,尤其是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2002 年区划调整后的建邺新区,卫生资源非常匮乏,尤其是河西中部和南部地段没有一所医疗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区委、区政府优先考虑卫生公共配套建设,根据新区建设整体规划,制定了“规划总量、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区域卫生资源发展和配臵策略,将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作为政府重点工作,纳入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到目前为止,辖区内有综合性三级医院1所,三级中医院1所,二级综合性医院1所,二级中医院1所,二级专科医院1所,一级中医院和中医门诊部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8个,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区的满足居民群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形成了“大病进医院,小病回社区”的就医格局,有效缓解了辖区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状况。建邺卫生先后荣获“江苏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江苏省妇幼卫生先进区”、“江苏省卫生应急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建邺区的卫生工作始终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工作方针,积极借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国家、省、市鼓励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机遇,围绕“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完善服务网络、突出人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拓展服务范围”等工作重点,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使我区中医药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南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滨湖社区卫生服务、南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先后获得“江苏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称号,兴隆、双闸、江心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南京市中医

中医馆建设情况汇报

中医馆建设情况汇报 篇一:2014年中医药建设情况汇报 中医药建设情况汇报 一、中医药医疗与保健服务建设情况 我院现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02人(有高级职称16人,中级职称61人)。专业科室建设和业务开展齐全,设有内儿科、肾病科、外一科、外二科(肿瘤科)、妇产科、骨一科、骨二科、椎间盘病科、脑病科、眼耳鼻喉头颈外科、肛肠科、急诊科等12个临床科室,以及综合门诊、专科门诊、社区服务中心、“治未病”中心等部门。配备有16排螺旋CT、MRI、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数字化胃肠机、四维彩超、高压氧治疗仪等大型先进设备。 近年来,我院实施快速发展战略,通过重点抓诊疗环境的改善和服务质量的提升,病人满意度不断提升,各项医疗业务增长迅速,2014年完成门诊诊疗25.77万人次,较2013年同期增长34.87%,入院病人14699人次,同 期增长19.14%。医院领导班子立足医院长远发展,提出了创建教学医院以及用23年时间创建“三甲”中医院的奋斗目标,通过创建促进医院管理水平、技术实力、服务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努力为全市人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我院还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功能绩效考核及综合业务管理,与医疗保障实现互联互通;包括电子书写病历、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并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互联互通。我院绩效考核,主要是通过各科室各医生的核算收入明细项情况进行考核,大致先通过门诊收费、挂号收费,住院收费中各类报表取得业务收入数据,再从医院财务物资管理系统等取得相关支出报表,结合服务考评得分等参数,最终得出各科室的绩效考核情况;综合业务管理方面即医院信息化系统,大体包括:HIS、LIS、PACS三大系统。其中HIS 系统:门诊挂号,门诊收费,门诊医生,住院收费,住院医生,电子病历,住院护士,药库管理,药房管理,配发药,系统维护,医技费用,病案接口等,使用工作站约250个。我院的病历书写还不属于电子病历,属于电子书写病历阶段,建有一个电子病历书写软件系统。 2012年9月我院经市卫生局批准,将体检中心与针灸康复科进行有机整合,配备了满足“治未病”服务功能需要的专职人。积极开展“治未病”平台建设,开设健康干预室、健康咨询台、体质辨识室,为群众提供体质健康状态辨识、风险评估等,并根据中医体检和评估报告作出指导。初步构建了治未病服务平台。初步开展了体质辨识、对偏颇体质开展干预。于 2013年派1名医生前往广东省中医院进修“治未病”专业,学习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科的管理及先进

中医科年度工作总结

中医科年度工作总结 在本年度的工作中,我们中医科在院领导班子及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圆满完成医院交给的各项任务,并始终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科内全体同志积极努力、密切配合,认真负责地完成了各项诊疗工作及同其他科室的会诊和治疗任务,得到了院领导的肯定和广大患者的信任并赞扬。 一年来,我们注重强化科室职工队伍思想建设,进一步增强服务理念,不断改善服务态度,让病人得到满意,医生要把病看好,还要搞好医患关系,把更多的病人留下来。注重加强科室内部管理学习,加强三基训练,打好基本功,科内今年又迎来两位进修回来的新同志,进一步壮大了科室的队伍,争强了力量,我们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的独特治疗特点,结合我院实际,深入广泛宣传及配合应用大型医疗设备以及开展的新项目等辅助检查手段,提高治疗效果也为医院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积极学习卫生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把医疗安全意识贯彻始终,把医疗护理规章制度、法规条例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全年就诊人数突破5000人次,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根据患者病情配合针灸、理疗等手段,在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风湿骨病、皮肤病等方面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科室的知名度,使中医科工作更上一层楼。 回顾2012年,我们有成绩也存在不足。2013年我院争取创建“二甲”医院工作将全面展开,是稳定、巩固、发展和壮大的关键一年,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发展环境,我院中医科距离“二甲”医院科室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感到了困难和压力,但也充满希望和期待,我科全体人员将不辜负领导对我们的期望,以巨大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为我们中医科和医院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医院中医科工作总结 在我院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里,我科在院领导正确的领导下,围绕我院的工作主题开展各项工作,在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创建平安医院、医疗护理技术创新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科全体医护人员以医院制定的“核心制度”为指引,锐意创新,奋发图强,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培养人才,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圆满完成了度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为总结经验,改进不足,现将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我科全体医护人员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在狠抓业务学习的同时,坚持不懈的学习科学发展观,党的民族政策,无论是党员还是普通职工都深知新疆的稳定是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经济飞速发展的根本和保证。全体医护人员表示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旗帜鲜明的站在反对民族分裂的战线上,努力加强科室内的民族团结,进一步提高了科室的思想政治意识,增强科室工作人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医德医风方面:我科一直注重提高医护人员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升医务人员道德修养,努力营造和谐的医患氛围。我们认真组织科室医师,反复学习了医院的各种文件及规章制度。提升科室服务质量,树立起优质的服务特色和行为规范。组织科室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务人员医德规范》以及自治区的医务人员“十不准”,紧密围绕“服务”的基本理念,鼓励服务创新,为患者提供热情周到、便捷高效的服务,切实解决病人的生活和经济方面的困难,坚决杜绝医疗行业不正之风,增强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工作人员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科及医院在广大患者心中的形象,我们运用多种形式,强化正面教育,普及医德医风和岗位职业道德的修养,经常学习模范人物与先进典型的光辉事迹,发扬先进和模范的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科内定期召开会议,强调安全和质量,每月进行自查自评,对安全以及质量检查不合格表现者给予两彻底:彻底整改、彻底查办。

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汇报材料

县级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汇报材料 根据习总书记2018年在湖北视察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求,进一步明确我院深化改革的整体目的,促进我院各项工作有序、高质量发展,现就我院高质量发展思路汇报如下。 一、“一年工作看计划,百年医院看文化” 以中医文化为统领先进医院文化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全院医务人员秉承医院精神、遵循办院方针、牢记院训、熟唱院歌,把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好、利用好,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把共同的价值观通过约束、规范言行和言传身教等方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思想里,体现于日常行为中,通过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和持久力,会提高职工行为的一致性,从而推动医院的成长与发展。 医院在办院方针、医院精神、医院院训、发展规划、服务理念、员工誓言、院徽院歌等文化体系整体奠定后,利用网站、报刊、名师讲座、“员工手册”读本、宣传栏、集体学习等方式抓基础培训,促员工核心价值观、行为礼仪、环保绿色等整体提高。 新建住院大楼在建设与装饰上尽可能的利用中医无素,打造良好的环境文化。 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中医重点专科品牌效应 1、加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脑病科、市级中医重点专科骨科、针灸科、糖尿病、心病科的质量管理,对重点专科在

人力物力投入上给予倾斜政策。形成拳头学科立标杆,从而群带动医院的整体发展。 2、积极研发专科中药制剂和协定处方,及时准确完成临床中药各剂型的研制。 3、在治病、防病等工作中充分运用“简、便、验、廉”的中医药诊疗技术,在科室综合目标管理和分配方案中充分体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及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诊疗工作中,做到先中后西,能中不西,中西结合。 4、认真开展“治未病”和康复科工作,将医疗服务领域逐步从病人向亚健康人群、健康人群拓展,从已病向末病拓展,从临床向保健领域拓展,注重病后功能恢复,提升生活质量。搭建中医预防保健平台,作好中医体质辩识的统计和健康教育,各科结合实际,收集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管理资料。 5、抓好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 三、整体规划医院基层建设,做到绿色、环保、高效、安全 一是在住院楼建设上,系统规划住院功能,在用材选料上做到高质标准,在运行使用上整体设计,以节约能源和方便高效为原则。 二是安全建设方面,同步设计、建设、动行消防、排污、消毒供应等配套建设。 三是合理改造门诊楼,有效利用空间,使医院门诊诊疗

个体中医诊所工作总结

篇一:《个体诊所年度工作总结》 篇一2013年度诊所工作总结 尧都仓颉诊所 工 作 总 结 年月201312 2013年度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诊所在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的领导下,认真做到依法执业,为群众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现将诊所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我诊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的执业科目是中医科、内科,在开展诊疗活动中,能够严格按照核准的诊疗科目执业,没有超范围行医。 二、诊所现有执业医师2人,执业护士1人,已经办理执业注册手续,取得相应的执业证书。 三、诊所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并按照要求上墙公布。制定有医师和护士岗位职责,制定有诊疗、护理技术规范。 四、热情周到为病人服务,关心病人疾苦,耐心细致询问病情,认真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全年诊疗患者2500余人次,没有发生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没有发布任何医疗广告。 五、能够按照规定使用医疗文书,配备有门诊日志、处方、门诊病历、转诊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消毒登记本、一次性医疗器械、药品购进登记本,对就诊病人进行登记,书写门诊病历,用药开具有处方。 六、加强自身药品采购和保管工作,使用的药品全部从具有药品经营资质的企业购进,购进药品有票据。不向非法企业和个人购买药品,不使用假冒伪劣药品和过期、变质药品,确保临床医疗用药安全。

七、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展重点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对重点发热病人能够及时转诊上级医院;在诊疗工作中,没有发现传染病人?一但发现传染病例,按照规定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尧都仓颉诊所 负责人孙艳萍 2013年12月28日篇二诊所年度工作总结{个体中医诊所工作总结}. 年度工作总结 我诊所在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的领导下,认真做到依法执业,为群众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紧紧围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扎实做好诊所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卫生部门的各种岗位培训,努力发扬特长,为老区的卫生事业作出了贡献。将诊所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服务质量。在市县卫生局及有关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学习各种卫生系统政治思想教育,认真学习执业医师法的有关内容,高度重视个体医疗在医疗活动中出现的医疗纠纷问题,按医师法的规定的范围进行行医,不超范围行医。全面按照市县卫生局的精神进行各项工作。在工作中视患者为亲人,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 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这几年来无一例医疗纠纷发生,

中医综合治疗室建设运行情况汇报材料

XXX中医医院 中医综合治疗室建设运行情况汇报材料 为了突出我院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综合治疗的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依据上级卫生计生组织要求,我院积极建立、建设中医综合治疗室,现将中医综合治疗室的建设运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中医综合治疗室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院已在各临床科室设置了中医综合治疗室,设置种类分为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等常见病、多发病的科室。中医治疗室面积均已达到上级机构的要求并配备了专职的医务人员,其中中医类别职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为91%。各临床科室中医综合治疗室设定专职人员负责,医师、护理人员均熟练掌握本专业疾病治疗的综合技术、护理措施,不但能根据病人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综合治疗方案,同时也能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护理服务和健康指导。我院现已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包括:针灸、推拿、刮痧、埋线、中药熏蒸和熨烫、蜡疗等项目。为了体现中医药的特色文化,我院根据各临床科室实际情况,通过内部装修、展板布置等形式,分别对中医治疗室进行了中医文化渲染,从而营造了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我院积极应用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法,进一步促进了医护人员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通过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机

制,将中医适宜技术(非药物疗法)应用纳入科室中医药特色绩效指标体系,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激励临床科室积极应用中医适宜技术。 二、充分认识中医综合治疗工作的意义 中医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临床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理论思维和辨证论治方法,具有临床疗效确切、干预手段多样、服务方式灵活等特点,对于保障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药融药物和非药物于一体的综合治疗手段,以及注重从整体观出发采取个性化辨证论治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受到欢迎,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生命力。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我院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疾病不同阶段,合理地选择多样化的中医治疗技术、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中医整体治疗优势,提高了中医临床疗效,缩短病程,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三、不断加强医务人员的中医技能培训 我院切实加强对医务人员应用中医适宜技术诊治疾病的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中医技术水平。通过观看、学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中医适宜技术网络视频”课程,促进医务人员接受针灸、推拿等基本中医医疗技术培训,并注重在生活起居、饮食调护、临床用药、养生康复等护理工作中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咨询指导和服务,丰富了中医综合治疗的方式、方法。

中央、自治区补助中医药项目(中医馆建设)自评报告

中央、自治区补助中医药项目(中医馆建 设)自评报告 ——南宁市武鸣区罗波镇卫生院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背景。 根据《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2017年自治区补助中医药十大工程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桂卫中医发〔2017〕2号)、《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2017年中央补助广西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桂卫中医发〔2017〕3号)等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壮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的影响力,真正让广大群众享受到便捷、优质、经济、有效的中医治疗。 (二)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我院能够严格按照下达项目内容实施工作,保证工作质量和项目资金管理要求。计划投入资金8万元用于装修改善中医药诊疗环境,将中医药科室集中设置,能够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为一体的中医药服务;计划投入6万元用于购置中医治疗设备,增加我院中医科治疗手段,提高疗效;计划投入6万元购置办公桌椅、电脑、空调、窗帘等。建成后资金实际使用情况:投入资金8万元用于装修改善中医药

诊疗环境、9万元用于购置中医治疗设备、6万元购置办公桌椅、电脑、空调、窗帘等,总投资约为23.7万。我院中医馆建设所有资金的使用,均严格按照《武鸣区罗波镇卫生院大额资金使用管理制度》、《武鸣区罗波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制度》执行。 (三)项目组织管理情况。 我院成立了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由梁彩斌院长任组长,负责项目建设的全面工作、副组长由陆峙砖副院长担任,负责项目工作具体督导,成员由财务科长和各科负责人组成,负责资金使用、询价采购、文件整理等工作,同时会同施工方、销售方,对装修、设备进行评估、整改、验收等工作,领导小组群体成员均有义务对中医馆建设项目进行日常检查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领导小组有权利根据财务等相关制度、法规,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指正并督促整改。 二、工作开展情况 我院能够严格按照下达项目内容实施工作,保证工作质量和项目资金管理要求。投入资金8万元用于装修改善中医药诊疗环境,将中医药科室集中设置,能够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为一体的中医药服务;投入9万元用于购置中医治疗设备,增加我院中医科治疗手段,提高疗效;投入6万元购置办公桌椅、电脑、空调、窗帘等。目前,我院中医馆开设了两个中医诊室、一个治疗室和一个康复治疗室,一个煎药室,开设中草药房,能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服务项目,如推拿、灸法、针刺、拔罐、刮痧、熏洗等系列服务,并在中医

中医馆建设情况汇报

中医馆建设情况汇报 中医馆建设情况汇报 一、中医药医疗与保健服务建设情况 我院现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02人。专业科室建设和业务开展齐全,设有内儿科、肾病科、外一科、外二科、妇产科、骨一科、骨二科、椎间盘病科、脑病科、眼耳鼻喉头颈外科、肛肠科、急诊科等12个临床科室,以及综合门诊、专科门诊、社区服务中心、治未病中心等部门。配备有16排螺旋CT、MRI、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数字化胃肠机、四维彩超、高压氧治疗仪等大型先进设备。 近年来,我院实施快速发展战略,通过重点抓诊疗环境的改善和服务质量的提升,病人满意度不断提升,各项医疗业务增长迅速,2019年完成门诊诊疗25.77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34.87%,入院病人14699人次,同 期增长19.14%。医院领导班子立足医院长远发展,提出了创建教学医院以及用23年时间创建三甲中医院的奋斗目标,通过创建促进医院管理水平、技术实力、服务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努力为全市人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我院还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功能绩效考核及综合业务管理,与医疗保障实现互联互通;包括电子书写病历、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并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互联互通。我院绩效考核,主要是通过各科室各医生的核算收入明细项情况进行考核,大致先通过门诊收费、

挂号收费,住院收费中各类报表取得业务收入数据,再从医院财务物资管理系统等取得相关支出报表,结合服务考评得分等参数,最终得出各科室的绩效考核情况;综合业务管理方面即医院信息化系统,大体包括:HIS、LIS、PACS三大系统。其中HIS系统:门诊挂号,门诊收费,门诊医生,住院收费,住院医生,电子病历,住院护士,药库管理,药房管理,配发药,系统维护,医技费用,病案接口等,使用工作站约250个。我院的病历书写还不属于电子病历,属于电子书写病历阶段,建有一个电子病历书写软件系统。 2019年9月我院经市卫生局批准,将体检中心与针灸康复科进行有机整合,配备了满足治未病服务功能需要的专职人。积极开展治未病平台建设,开设健康干预室、健康咨询台、体质辨识室,为群众提供体质健康状态辨识、风险评估等,并根据中医体检和评估报告作出指导。初步构建了治未病服务平台。初步开展了体质辨识、对偏颇体质开展干预。于 2019年派1名医生前往广东省中医院进修治未病专业,学习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科的管理及先进技术和经验。同时增设电脑、打印机、体检软件、四诊仪等设备,设备配臵满足治未病服务的需要。建立治未病相关工作制度、服务规范和技术操作规范等,为治未病服务提供规范管理。 我院治未病中心承担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及管理工作,每年为辖区内居民开展健康教育、随访、健康咨询等工作。建立合理的治未病服务流程,通过健康状态信息集与管理、体质量表的计算和分析,结合中医四诊,对健康状态辨识和评估,建立健康管理数据库。针对每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