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名词解释(最新整理)

病理生理名词解释(最新整理)
病理生理名词解释(最新整理)

名词解释:

\1.缺氧:组织氧供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2.发热:是指当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

3.低张性缺氧:以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含量减少为基本特征的缺氧称为低张性缺氧,

又称乏氧性缺氧。

4.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血红蛋白性质改变,使血液携氧能力降低或与

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引起的缺氧,称为血液性缺氧。

5.发绀:当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浓度达到或超过5g/dl时,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绀。

6.缺血--再灌注损伤:在缺血基础上恢复血流后组织损伤反而加重,甚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7.休克:是指机体在严重失血失液,感染,创伤等强烈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有效循环血量

急剧减少,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引起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各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损伤的病理过程。

8.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机体在严重感染,创伤,烧伤及休克或休克复

苏后,在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9.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使凝血酶增多,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继而因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消耗,引起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机体出现以止,凝血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

10.裂体细胞:DIC患者外周血涂片中可见一些特殊的形态各异的红细胞,其外形呈盔形,星形,新月形等,统称为裂体细胞。

11.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12.劳力性呼吸困难:轻度左心衰竭患者仅在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消失,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为左心衰竭最早的表现。

13.端坐呼吸:患者在静息时已出现呼吸困难,平卧时加重,故需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程度,称为端坐呼吸。

14.呼吸衰竭:是指由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在海平面,静息呼吸状态下,

出现PaO2降低伴有或不伴有PaCO2增高的病理过程。

15.肺性脑病:肺性脑病又称肺心脑综合征,是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及肺功能衰竭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及脑循环障碍。

16.ARDS(急性呼吸综合征):是指肺内、外严重疾病导致以肺毛细血管弥漫性损伤、通透性增强为基础,以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为主要病理变化,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

17.肝性脑病:是指在排除其他已知脑疾病前提下,继发于肝功能障碍的一系列严重的神经精神综合征,可表现为人格改变,智力减弱,意识障碍等特征,并且这些特征为可逆的。

18.ARF(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在短期内引起双肾泌尿功能急剧障碍,以致机体内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的病理过程,临床表现主要为氮质血症,水中毒,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19.CRF(慢性肾功能衰竭):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引起肾单位慢性进行,不可逆性破坏,一直残存的肾单位不足以充分排除代谢废物和维持内坏境恒定,导致代谢废物和毒物在体内积聚,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肾内分泌功能障碍,并伴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病理过程,被称为慢性肾衰竭。

20.肾性高血压:因肾实质病变引起的高血压称为肾性高血压,为继发性高血压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21.肾性骨营养不良:又称肾性骨病,是指CRF时,由于钙磷及维生素D代谢障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酸中毒和铝积聚等所引起的骨病,包括儿童的肾性佝偻病和成人的骨质软化,纤维性骨炎,骨质疏松和骨囊性纤维化等。

简答题:

1.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1.损伤与抗损伤.

2.因果循环.

3.局部和整体.

2.脑死亡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1.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的永久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诊断标准是1.自主呼吸停止 2.不可逆行性深度昏迷 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瞳孔散大或固定,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均消失) 4.脑电波消失 5.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3.引起水肿发生的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的机制有哪些?

1.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3.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4.淋巴回流受阻.

4.引起水肿发生的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的机制有哪些?

1.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2.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加

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加

4.抗利尿素分泌增加.

5.引起低钾血症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1.钾摄入不足

2.钾丢失过多(经消化道,肾,皮肤丢失)

3.胞外钾转移至胞内(如碱中毒,过量胰岛素使用,某些毒物中毒等等)

6.临床上有哪些常见的脱水类型?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1.低渗性脱水(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失钠多余失水,血清钠离子浓度

<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的减少,主要是组织液的减少。

2.高渗性脱水(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失水多余失钠,血清钠离子浓度>

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均减少,细胞内液减少的更多

3.等渗性脱水:水钠成比例丢失,血容量减少但血清钠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内。

7.慢性代谢性酸中毒的血气分析参数如何变化?

由于碳酸氢根离子降低,所以AB,BB,SB值均降低,BE负值加大,pH下降,通过呼吸代偿,PaCO2继发性下降,AB

8.缺氧分为哪几种类型?各型的血氧指标有何特点?

1.低张性缺氧:血氧分压降低,血氧含量降低,血氧容量正常,血氧饱和度降低,a-v血氧含量差降低

2.循环性缺氧:都升高

3.血液性缺氧:血氧分压正常,血氧含量和血氧容量降低,血氧饱和度正常,a-v血氧含量差降低

4.组织性缺氧:都降低

9.简述发热各时相的热代谢变化?P110

1.体温上升期:减少散热,增加产热,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

2.高温持续期(高峰期):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保持相对平衡

3.体温下降期(退热期):散热增强,产热减少,体温开始下降,逐渐恢复至正常调定点相适应水平。

10. 体温升高是否就是发热?为什么?

体温升高并不都是发热。发热是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

体温上升超过0.5℃,除发热外还可以见于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生理条件下,例如月经前期、剧烈运动时出现的体温超过正常值0.5℃,称为生理性体温升高;另一种是体温调节机构失控或调节障碍所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即过热,这两种体温升高从本质上不同

于发热,因此不能说体温升高都是发热。

11.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有哪些?P166

1.血容量减少

2.血管床容积增加

3.心泵功能障碍

12. 休克早期的代偿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P170

1.有助于动脉血压的维持

2.有助于心脑血液的供应

13.休克分为几期?各期的组织灌流特点是什么?P169-173

1.微循环缺血期:少灌少流,灌少于流,组织呈缺血缺氧状态

2.微循环淤血期:灌而少流,灌大于流,组织呈淤血性缺氧状态

3.微循环衰竭期:出现不灌不流状态,组织物质交换几乎完全不能进行,缺氧,缺营养,甚至可能出现毛细血管无复流现象。

14.心功能不全时心脏本身的代偿反应有哪些?P204

1.心率加快

2.心脏紧张源性扩张

3.心肌收缩性增强

4.心室重塑

15. I型呼衰和II型呼衰的氧疗原则分别是什么?P230

1.1型呼吸衰竭只有缺氧而无CO2潴留,可吸入较高浓度的氧(一般不超过50%)

2.11型呼吸衰竭既有缺氧又有CO2潴留,氧浓度不宜超过30%,采取低浓度,低流量吸入.

16.氨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有哪些?P236

1.氨使脑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

2.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

3.氨对神经细胞膜的影响

17.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为什么容易发生高血压?P258

1.钠水潴留

2.肾素分泌增多

3.肾脏降压物质生成减少

18.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为什么容易发生骨折?P257

1.高血磷,低血钙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2.维生素D3活化障碍

3.酸中毒,促进骨盐溶解,干扰肠吸收钙

4.铝积聚可直接抑制骨盐沉着,干扰骨质形成过程,导致骨软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