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

第16课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
第16课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

16、一张奇特的脸

教学目标:

1、感受各民族脸部造型艺术的魅力及特征。

2、采用揉、捏、粘、压等技法进行简单的泥塑,创作一张奇特的脸,提高非写实性造型能力,培养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以及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一张造型奇特、富有创意的脸。

难点:五官的造型与装饰。

教学准备:

1、古埃及面具、京剧脸谱等图片资料;

2、泥、羽毛、弹珠、瓶盖等小物品或各种废旧材料。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教师出示古埃及面具、京剧脸谱、贵州面具等图象,看看跟我们普通的脸有什么不一样?请同学们看了以后,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些艺术品。

2、揭示课题: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做一张奇特的脸。

二、组织学生讨论

1、为什么这些脸看上去比较奇特?(分析这些艺术品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五官:夸张变形

色彩:对比强烈

2、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还见过类似的艺术化的脸,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3、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小朋友做的脸有多奇特!出示学生作品,看看他们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奇特的?

(1)脸的形状

师:这些脸的形状都各不相同,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接近什么形状?

梯形长方形圆形椭圆扇形

(2)脸的装饰

设计时,要先想好脸的外形,可以是三角形、圆形,也可以是长方形,面具上的五官、花纹越奇怪越有趣。脸上除了涂上鲜艳的颜色,还可以用羽毛、树叶、骨头、绳子、刀剑来进行装饰,这样的脸就变得更奇特了。

三、学生创作

1、师:看了这些小朋友做的脸,你们是不是也很想玩一玩啦?好!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准备设计一张怎样奇特的脸。和你的小组伙伴说说自己的想法。(生讨论交流)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展评

1、学生作品展示,请设计者介绍设计意图、制作经验,请其余同学发表对作品的看法或修改建议。

2、教师对同学们的制作过程给予评价,对作品提出思考性建议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研究、完善。

教学后记:

由于上学期学过一堂面具设计课,和这一课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学生学来比较轻松。更主要的是这一课的主要材料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泥,他们把这堂课当作了一堂玩泥的课,所以,在感兴趣的前提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更大的开发,造型和装饰能力有了一定的进步。如果要说有不足的地方,我想,在装饰材料上还可更丰富些,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还会得到更多的启发,更多的发展。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赛课教案_5

第16课三国鼎立 教材分析 本课包含三个子母: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讲述了东汉末年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主要内容为:一种局面——三国鼎立局面;两大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局面。少数民族逐鹿中原,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三国鼎立是在打分裂时期实现的局部统一,尽管是局部统一,却同时促进了民族融合,南方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科学技术显著进步,从而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呈现出单一和片面的特点。由于三国故事家喻户晓,有关三国的网络游戏也很流行,因此学生学习起来兴趣浓厚,能够把课外已有的历史知识和教材的新知识结合起来。本课教学比较容易创设历史情境、问题情境,从而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但是七年级学生认识能力还不高,容易把文学作品当成真实的历史,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和真实的历史之间的区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4)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表演、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3)历史使人智慧,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手段

川教版历史(2018)九年级上第16课《美国的独立》检测试卷(含答案)

《美国的独立》检测试卷 1.美国政治体制为宪政联邦共和制,1787年,在费城举行联邦会议,会议决定国家政府有税收、铸造货币、调整商业、宣战及缔结条约的权力,同时采取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机构互相制衡,其中,掌握立法权的是() A.大陆会议 B.最高法院 C.国会 D.总统 2.这份宣言是革命的基本要旨。宣言被印成许许多多的传单。小册子、书籍被翻译成其他语言.使“自由、平等、博爱”的革命口号传播到整个欧洲,最后传播到整个世界。这()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当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关系变成了一种政治桎梏,这个民族就必须打破这种桎梏”。下列法律文件的颁布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共产党宣言》 4.“美国人山此辉煌地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政府权力机构,那里国会、总统、最高法院三足鼎立,相互制约。”材料中止权鼎立原则确立的自接依据是()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 1787年宪法5.清人徐继畲(shen)这样赞誉华盛顿:“华盛顿……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於天下为公。” 他主要赞誉华盛顿() ①领导赢得民族独立②推翻斯图亚特王朝③开创美国民主政治④废除黑奴制度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6.右图为美国某地的一座纪念碑,碑座上刻着一段铭文:“坚 守阵地,在敌人没有开枪射击以前,不要先开枪;但是,如果 敌人硬要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那么,就让战争从这儿开始 吧!”据碑文推断,这座纪念碑应位于() A.费城 B.华盛顿 C.列克星顿 D.萨拉托加 7.“平民──将军──平民──总统──平民”,八年军旅, 置生死于度外;八年总统,值国家最艰苦之时。他是() A.华盛顿 B.拿破仑 C.林肯 D.玻利瓦尔 8.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 个英属殖民地,在欧洲的法兰西等国家的支持下,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八年,才最终赢得了独立。寻找与此相关历史遗迹可以到( ) ①波士顿②来克星顿③苏格兰④约克镇⑤华盛顿

最新-六年级英语上册第16课教案

最新-六年级英语上册第16课教案 六年级英语上册第16课教案 一.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一)1.Four skills: Can I have some ice cream? Sure. 2. Let’s make and talk 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用英语进行活动,活化语言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 Let’s read and chant 培养学生英语朗诵的节奏感,同时进行语音训练,目标是元音字母ow在单词中的读音/eu/,同时又扩展操练would like.... 等表达方式。 (二)TeachingAffection 1. 通过课堂制作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学会与人交往。 2.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三.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 1. Reading:Can I have some ice cream? Sure. 2. Writing: kind ice cream candy 四、Teachingmethods: 1. Communication Teaching Method. 2. Direct Teaching Method. 3. Reading and writing. 4.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5. TPR. 五.Teaching aids: 1.准备本课的学生卡片、教师卡片和录音磁带。 2.准备自制教学挂图和购物单。

第18课美国的独立教案

第18课美国的独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北美殖民地的发展状况,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标志、经过、转折、结果及影响,1787宪法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理解《独立宣言》的意义,1787宪法制定的原因,基本内容个作用。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学会正确评价华盛顿,美国独立战争的双重性质,即使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独立战争爆发根本原因;《独立宣言》、1787宪法内容,作用 难点:美国独立战争的双重性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下面的国旗,你知道是哪个国家的吗?你知道这个国家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吗?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时国旗1776年正式独立时国旗1787国旗现在的国旗 红色象征勇气,白色象征自由,蓝色则象征忠诚和正义。 50个星代表现在美国的50个州 13条代表美国独立前的13个殖民地 (二)、讲授新课 一独立战争的序幕 1、背景: 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了13个殖民地。殖民地上的移民逐渐形成美利坚民族,通用语言为英语。 北美十三个殖民地 1773年,英国政府授权东印度公司垄断北美的茶叶贸易,引发了新的抗税浪潮。 2、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萨凡纳 查尔斯顿威尔明顿 詹姆斯敦 巴尔的摩费城纽约 波士顿 大 西 洋 木材、造船、冶铁 小麦 烟草、蓝靛 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发达 中部:农业规模较大,盛产小麦玉米 南部:盛行种植园经济 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 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形成 英国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英国对北美实行殖民压迫经济矛盾 民族矛盾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3、过程: 独立战争开始标志:来克星顿枪声 1775年4月19日凌晨,800名英军在来克星顿 与埋伏在那里的武装村民交火,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二 、华盛顿与独立战争 1775年5月,北美13个殖民地的代表在费城召开了大陆会议。会议决定把民兵整编为大陆军,委任华盛顿为总司令。 1732—1799,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美国第一任总统。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任命他为大陆军总司令。 3、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的召开,把民兵整编为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三、 《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 1、《独立宣言》的发表: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 ,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独立宣言》以一个国家的名义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纲领性文件,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16课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曹操统一北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通过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史实,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著名历史人 物曹操、诸葛亮等,提高历史地看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三国时期政局变迁的深入剖析,引领学生感受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东汉末年的“乱局”—有识之士的“谋局”—赤壁之战后的逐渐“入局”—曹丕代汉后的“定局”—三家归晋的结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从三国主要人物的经历得出以下认识:抱负是事业做大的根基、情怀是事业更远的保证,而规划则是梦想转变为现实的催化剂。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赤壁之战结局的分析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实物导入】 展示从淘宝网购的两个迷你铜鼎,一为三足圆鼎,一为四足方鼎。告诉学生古代铸造的铜鼎之中,以三足圆鼎为主流。而鼎的功能则经历了:食器—礼器——政权象征的转变过程。鼎作为政权的象征传说自禹建立夏朝始,后商灭夏,鼎迁于商,武王伐纣之后鼎又迁至洛阳。后来秦朝建立之后九鼎下落不明,而政权象征遂又变成了传国玉玺。那么鼎跟我们这节课又有何关联呢? 由此,过渡到本课,板书“三国鼎立” 为什么用这个标题?因为三国的相互独立状态对应了鼎三足分立的状态,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鼎具有政权象征的意义。三国鼎立是一种政治格局,它的形成源于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 【一、乱局】 1、因何而乱? 乱局是东汉末年各种政治势力变化消长的结果。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大权旁落,外戚与宦官交替执政,导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于是便有了农民起义。东汉朝廷无法镇压叛乱,便将地方上的刺史升级为州牧,让他们招募兵马进行平叛,结果导致州牧力量坐大,进而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图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

第16课 殖民地独立运动(zxls_201801008144837)

第16课殖民地独立运动 授课教师组长签字审核人 教学目标: 了解西班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的基本史实。知道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反殖民斗争等史实。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玻利瓦尔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和章西女王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的主要事迹,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教学重点: 玻利瓦尔,圣马丁,章西女王。 教学难点: 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第10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的一些国家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的道路。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具有野蛮性和残酷性。“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面对殖民者的掠夺和压迫,殖民地人民展开了激烈的抗争运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殖民地独立运动》。 二、新课讲授 (一)“解放者”玻利瓦尔 1.教师提问: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最先走上对外殖民扩张的国家是哪两个? 学生回答:葡萄牙和西班牙。 2.教师讲解:哥伦布发现美洲后,西班牙殖民者进入美洲,占领了大片的殖民地。15世纪末到19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疯狂侵略,大肆掠夺,引起了当地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反抗。提出问题:拉丁美洲人民是如何反抗西班牙的殖民掠夺的? 学生回答:方式: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纷纷掀起了独立运动。 3.教师讲解:启蒙思想的传播,增强了殖民地人民的民主意识。拿破仑战争打击了西班牙的封建统治。美国独立战争鼓舞了拉丁美洲争取独立的勇气。提出问题:在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中,有哪些著名的领导者展开了怎样的争取独立的斗争呢? 学生回答:玻利瓦尔:1813年,“解放者”玻利瓦尔领导委内瑞拉人民起义,打败西班牙殖民军;1819年成立由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组成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随后解放了厄瓜多尔。1825年,上秘鲁独立,为纪念玻利瓦尔,命名为玻

新概念2第16课教案

Lesson 16 A polite request If you park your car in the wrong place, a traffic policeman will soon find it. You will be very lucky if he lets you go without a ticket. However, this does not always happen. Traffic police are sometimes very polite. During a holiday in Sweden, I found this note on my car: sir, we welcome you to our city. This is a "No Parking" area. You will enjoy your stay here if you pay attention to our street signs. This note is only a reminder. If you receive a request like this, you cannot fail to obey it! 一旦你把汽车停错了地方,交通警很快就会发现。如果他没给你罚单就放你走了,算你走运。然而,情况并不都是这样,交通警有时也很客气。有一次在瑞典度假,我发现我的车上有这样一个字条:“先生,欢迎您光临我们的城市。此处是‘禁止停车’区。如果您对我们街上的标牌稍加注意,您在此会过得很愉快的。谨此提请注意。”如果你收到这样的恳求,你是不会不遵照执行的! Listening Practice. If you park your car in the wrong ______, a traffic policeman will soon find it. You will be very ______ if he lets you go without a ticket. However, this does not always happen. Traffic police are sometimes very polite. ______ a holiday in Sweden, I found this note on my car: sir, we welcome you to our city. This is a "No Parking" area. You will ______ your stay here if you pay attention to our street signs. This note is only a reminder. If you receive a ______ like this, you cannot fail to obey it! Shadow Practice Word Practice Find out words you don’t know. ______________ 便条______________地段______________指示牌______________ 提示______________无视,忘记______________服从______________ Phrase Practice 把汽车停错了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给你罚单就放你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美国的独立》教案

第18课美国的独立 1.通过阅读教材,简单说出北美殖民地的发展状况,正确阐述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经过、结果及影响,准确简述《独立宣言》和美国1787年宪法的基本内容及作用。 2.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和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正确评价华盛顿,准确阐释美国独立战争的双重性质。 美国独立战争概况及《独立宣言》的意义 分析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展示图片“美国国旗”,设问:你知道是哪个国家的吗?你知道这个国家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吗?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独立战争的序幕 1.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起__13__个殖民地。 2.1773年,英国政府授权__东印度公司__垄断北美的茶叶贸易,引发了新的抗税浪潮。 3.1775年4月19日凌晨,800名英军在__来克星顿__与埋伏在那里的武装村民交火,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知识点二华盛顿与独立战争 4.1775年5月,北美13个殖民地的代表聚集费城,召开了__第二届大陆会议__。会议一致决定把民兵整编为__大陆军__,委任__华盛顿__为总司令。 知识点三《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 5.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__杰斐逊__起草的《__独立宣言__》,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6.__萨拉托加大捷__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__1783__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7.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既是一次__民族解放战争__,也是一场__资产阶级革命__。 8.1787年,宪法依据__分权制衡__原则设计了一个__联邦制__共和国。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__资产阶级__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 阅读教材,概述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及原因。 背景: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起13个殖民地。英国殖民者驱赶当地的印第安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教材分析: 《三国鼎立》一课是本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超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超战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蜀、吴在三国发展经济、巩固统治方面实行的具体政策和措施。能认识到三国鼎立是由东汉末年得军阀割据到局部统一的进步,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能分析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由此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本质的东西。例如袁绍的一个谋士许攸投奔曹操的故事,反映了袁绍和曹操对人才的不同态度,也反映了曹操善于抓住人心的特点,再联系曹操为复北方经济所采取的措施,更能看出他胜人一筹的政治家品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东汉末年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导致了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三国鼎立局面尽管延续了几十年,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逐渐走向统一的;通过三国鼎立原因的分析,认识到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新部编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教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6课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表演、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21教育网 (2)通过层层设问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从历史人物的身上吸取经验教训,完善自我修养。 (3)通过自列表格或自画示意图的方法,掌握三国鼎立的史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官渡之战中袁绍的刚愎自用,不堪一击,曹操的善于用人、沉着冷静;赤壁之战中曹操的雄心勃勃,刘备、孙权的精心策划、同仇敌忾。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从这些活生生的历史人物身上,学生们能很好地照出自己的优缺点,达到“读史明智”的目的。https://www.360docs.net/doc/9d17374024.html,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背景、特点、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主要围绕以下三块内容展开,即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三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联,在一些重大战役的作用之下,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逐步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制作示意图法等。 [教学准备] 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电视剧主题曲 和展示曹操、刘备、诸葛亮的图片, 把学生带入情境。这首歌是哪部电视 剧的主题曲? 过渡:《三国演义》主题曲“滚 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 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 红。”是非成败转头空,转身之间或 得或失,这个道理突出的表现在官渡 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的身上。为什 么要这么说,学完了这两大战役你就 会明白。 欣赏歌曲,回答问 题:《三国演义》。 创设情景,激 发学生的兴趣,引 发学生的求知欲。 探究新知1.官渡之战

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

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 1、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方式有哪些?答:暴力抢劫、垄断殖民地的生产和贸易、 不等价交换、种族灭绝、黑奴贸易等。 2、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3、16世纪,西班牙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自称“无敌舰队” 4、1588年,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与“无敌舰队”进行一场以少胜多的大海 战,“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灭。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 5、17世纪,英国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 6、过于“三角贸易” (1)原因和目的: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 (2)主要进行国家:英国 (3)出程: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的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倾销;中程: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归程:再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 (4)“三角贸易”以什么为中心?答:贩卖黑奴 (5)“三角贸易”的出发点和终点都是欧洲 (6)“三角贸易”的中程装载的是黑奴;最具有血腥性的是中程;中程度过的是大西洋 (7)“三角贸易”的影响: ○1为英国带来了巨额利润○2使非洲丧失了大量精壮劳动力,造成非洲长期贫穷与落后○3促进了美洲的开发 7、荷兰一度控制着波罗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贸易,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8、18世纪后半期,英国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9、早期殖民争霸的影响: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但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此期间,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早期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有什么特点:残酷性、野蛮性、血腥性。 11、例题欧洲殖民国家掠夺殖民地的财富,同时也把欧洲文化带到殖民地。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D) A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B 坚持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C 殖民国家与殖民地相互影响 D 殖民国家与殖民地影响对等。 12、“三角贸易”的出发点和终点都是(D) A 非洲 B 亚洲C美洲D欧洲 13、迈克尔.乔丹、科比.布莱恩特、勒布朗.詹姆斯等NBA巨星都是黑人,他们的祖先来自非洲大陆。历史上与非洲黑人大批来到北美有关的史实是(B) A新航路的开辟B“三角贸易” C 美国独立战争D美国南北战争 14、下列有关奴隶贸易的路线,正确的是(C) A 亚洲---欧洲---非洲 B 美洲---欧洲---非洲 C欧洲---非洲---美洲D欧洲---亚洲---美洲

第18课 美国的独立教案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第18课 美国的独立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独立战争的起因;过程 教学难点:战争的双重性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这是哪国国旗?有谁知道国旗上红白宽条和星星代表什么含义吗? 当今美国是世界上的一个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是,200多年前,它却是英国的殖民地。那么,美国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美国的独立。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独立战争的序幕 1.教师讲述:美洲的最早居民是印第安人,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新航路发现后,欧洲殖民者开始到美洲开拓殖民地。从1607年到1733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地区,先后建立了13个殖民地。这个时候,在英属13块殖民地上生活着什么人呢?(欧洲移民,英国人、法国人、黑人、印第安人等)这些人为什么能联合起来对付英国,发动了这次美国独立战争呢? 2.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 (1)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民族觉醒、争取民族独立。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英语成为通用语言,18世纪中期美利坚民族形成。 (2)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3)英国对北美实行殖民统治: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政治上——高压政策激起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经济上——英国欲将北美殖民地作为它永久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总之: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损害了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利益,更加激起人民的不满、反抗和斗争,从而导致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目标导学二:华盛顿与独立战争 1.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1773年12月) 1774年9月5日第一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代表共有55名,多为富商、银行家、种植园主。 2.爆发: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4月18日) 3.建军: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组建军队,乔治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4.建国: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它标志着美国的诞生。《独立宣言》由杰斐逊起草,富兰克林等人润色。(7月4日为美国国庆节) 5.学生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独立宣言》节选部分。指出《独立宣言》的局限性:广大黑人和印第安人不在解放之中。 6.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此战役美国俘虏6名英国将军,300名军官和5000名士兵,美国从此扭转了不利局面。 7.合约:1783年英国终于承认美国独立。 “英王陛下承认合众国为自由、自主和独立的国家。” ——英、美在巴黎签署《英美合约》1783.9.3 8.表格展示:英、美对比 思考与讨论:弱小美国为什么能打败强大的英国? 提示:正义性;美国人民的必胜信念和长期斗争,领袖人物华盛顿发挥重要作用;法国、荷兰等国的国际援助。 9.教师过渡:美国通过独立战争获得了独立后,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组建政府。 目标导学三:1787年美国宪法 1.教师讲述:1787年5月,华盛顿在费城主持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确

2018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四单元:16课三国鼎立教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三国鼎立 教学内容 教材P74~P77,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理解并分析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3.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们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东汉末年,为什么会涌现出像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等如此多的英雄豪杰?他们都有什么样的作为?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 曹操刘备孙权 归纳导入:三国时期又是我国历史上混战时期之一。留下了许多故事。让我们一起了解这段历史吧! 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 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 曹操刘备孙权探究一:官渡之战 【小组讨论】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是什么? 1.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为了争夺地盘、人口,军阀进行混战,其中曹操和袁绍是地盘最大的两个军阀。教师再引导:那么同是北方的两大军阀会怎么样呢?(打仗)从而引入官渡之战。 2.曹操势力的逐渐强大。 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 经济——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曹操势力逐渐强大的原因和举措,这也是官渡之战胜利的原因。让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这些举措为曹操带来了什么好处?此外,在这里可以提前把后面有关“屯田”的内容进行处理。待学生讨论完成,教师加以总结。 3.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同时展开讨论,为什么势力强大的袁绍会输给势力弱的曹操。最后让学生明白:曹操之所以会胜利,主要因为他礼贤下士会用人,人才的重要性。这个道理应让学生阅读教材P74页上面的小字和插图去思考、观察,从中得出结论。 官渡之战的历史作用,应当着重强调: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4.讨论:请同学们根据教材的描述说出官渡之战中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 答案一:曹操虚心接受谋士的意见,袭击袁军全部粮草。 答案二:曹军抓住战机,趁袁军军心动摇之时,大举进攻,大败袁军。 答案三:袁绍刚愎自用,不接受谋士的建议,丧失了时机。 答案四:袁绍骄傲轻敌,过分自信,导致手下人才流失,反而起了辅助敌人的作用。 过渡: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接着,曹操又陆续消灭了其他的军阀,基本统一了北方。为了进一步统一全国,他发兵南下,与孙刘联军大战于赤壁。 探究二:赤壁之战 【小组讨论】 1.找出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点。 【点拨】应从战争的结果及影响去分析比较。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最后统一了北方。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归纳】都是以少胜多,胜利一方都采用了火攻,都有利于三国鼎立的形成。 2.同样是曹操为什么在官渡之战大获全胜,而在赤壁之战大败于孙刘联军? 【点拨】应从曹操,在两次战争中所处的社会背景、经济基础、用人的态度、地理环境等即天时、地利、人和方面去分析。

陶艺教案(16课)

第一课:感受泥土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感受陶艺作品艺术特点和基本成型法。 操作领域:感受泥性,并用基本的陶艺成型方法塑造自己喜欢的形体,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意领域:热爱祖国历史悠久的陶艺文化,激发无穷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泥性,学习陶艺基本成型方法。 难点:了解陶文化,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塑造陶艺品。 课前准备:陶艺作品、黏土、图片、陶艺教室准备。 教学过程: 1.欣赏陶艺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2.介绍陶艺的基本制作过程。(课件视频) 柔软的泥土经过了火的洗礼,变成了坚硬的陶器。面队着自己捏制的陶器,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做陶并不是为了追求成人的承认,而是在与土、水、火的不断交往中,表露自己的感情,获得愉悦的情绪。陶艺创造是一种主观的、动态的、扩张的、想象的、自由的和多向的模式,它的造型有平面的、立体的;有具象化的、意象化的、抽象化的;也有综合的、多元材质合成的。 3.准备阶段:分泥:每位同学黏土一小块。 认识制陶工具:手术转台、木拍子、修刀、刮刀、泥塑刀、泥浆、其它工具(擦布、毛笔)。 4.通过用手或脚或膝盖等部位来触摸泥土、感受泥性,可任意成型,并相互交流对泥的感受与成型方法。 5.看刚成型的泥塑作品和已经凉干的泥塑作品以及烧制好的作品,用感官比较、感受、区别,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6.整理工具,清洁台面,洗手,养成良好学习、卫生习惯。 第二课初步体验泥土特性,训练卫生习惯养成 一准备阶段:分泥:每位同学黏土一块。 导入:看几件分别运用徒手捏制成型、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及综合成型方法制作的陶艺作品,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1.学生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自己喜欢的形象,并相互交流对泥的感受与成型方法。 2.整理工具,清洁台面,洗手,养成良好学习、卫生习惯。 第三课表情泥塑强化卫生习惯 一、准备阶段:分泥:每小组黏土10—20斤。

第18课美国的独立

班级:姓名: 第学习小组 第18课《美国的独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独立战争的背景,简述美国的独立战争的过程,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 2.记住《独立宣言》与美国1787年宪法的颁布时间、地位、内容和意义。 3.认识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知道华盛顿的主要活动, 学习重难点 重点: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独立宣言》。 难点: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1787年宪法的内容和影响。 学习过程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独立战争的序幕 1.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起个殖民地。和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到北美,他们的辛勤劳动促进了当地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1765年,英国政府在北美殖民地颁布了一系列,激化了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1773年,英国政府授权垄断北美的茶叶贸易,引发了新的。 2. 年4月19日凌晨,800名开赴波士顿西北郊搜查军火的英军,在与埋伏在那里的武装村民交火,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知识点二华盛顿与独立战争 3. 年5月,北美13个殖民地的代表聚集费城,召开了。会议上,强烈主张武力反抗英军,会议一致决定把民兵整编为,委任他为大陆军总司令。 知识点三《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 4. 年7月4日,通过了由起草的,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和追求的权利。宣言列举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种种暴政,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5.《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但是,它没有宣布废除,事实上,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 6.1777年,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81年,美法联军在与英军激战,英将率部投降。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7.1787年,各州派出代表齐聚费城,由主持召开了,经过争论和妥协,最终制定出。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美国独立战争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探究三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材料二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力。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1.划横线的部分反映出哪些信息? 2.《独立宣言》体现了北美人民追求哪些权利? 3.《独立宣言》体现了北美民众的哪些诉求?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16课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表演、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通过层层设问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从历史人物的身上吸取经验教训,完善自我修养。 (3)通过自列表格或自画示意图的方法,掌握三国鼎立的史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官渡之战中袁绍的刚愎自用,不堪一击,曹操的善于用人、沉着冷静;赤壁之战中曹操的雄心勃勃,刘备、孙权的精心策划、同仇敌忾。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从这些活生生的历史人物身上,学生们能很好地照出自己的优缺点,达到“读史明智”的目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背景、特点、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主要围绕以下三块内容展开,即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三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联,在一些重大战役的作用之下,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逐步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制作示意图法等。 [教学准备] 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电视剧主题曲和 展示曹操、刘备、诸葛亮的图片,把学 生带入情境。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 题曲? 过渡:《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 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 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是非成败转头空,转身之间或得或失, 这个道理突出的表现在官渡之战和赤 壁之战中曹操的身上。为什么要这么 说,学完了这两大战役你就会明白。 欣赏歌曲,回答问 题:《三国演义》。 创设情景,激 发学生的兴趣,引 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十六课教案

第十六课教案 一、课的任务:使用工具是人类智慧的体现,让婴儿开始学会使用工具。为爬行做准备,继续练习抓握为精细动作打基础,发展肩带力量对增强肌肉力量,防止肌肉、韧带损伤有良好的效果。 二、课的内容: 1、音乐律动《两只老虎》 ⑴目的:提高宝宝对律动音乐的兴趣,调节活动气氛,学习简单的拍手、跑的手部动作等手语。 ⑵教法: ①教家长学会;跑的快、没有眼睛、没有尾巴、摇尾巴的手语。 ②然后教师示范做律动,宝宝欣赏: 音乐前奏的动作:双手插腰,身体随音乐节奏左右摇摆。“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的快,跑的快,跑的快”引导宝宝前后摆臂,“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双手只出眼睛,小尾巴的时候双手放于臀部后面,摇一摇。“真奇怪,真奇怪”拍一次手掌,再向外翻一下手掌表示没有的姿势。 ③音乐律动:教师播放音乐,请家长和宝宝一起随音乐的节奏和歌词做律动。 ⑶器材:音乐《两只老虎》 ⑷时间;5分钟 2、竹竿操1-2节 ⑴目的:锻炼婴儿的抓、握能力,培养婴儿使用工具的能力,为以后的徒手操做准备。 第1节;握竿扩胸运动。 ⑵做法: 开始姿势:婴儿仰卧,两臂侧平举握竿,成人两成人分坐两边,握竿子的两端。 ①两臂上举。 ②还原到开始姿势。

做2个8拍。 教法: ①教师引题:“今天老师要教妈妈给宝宝做一套新的操,在之前的课程里,我们已经给宝宝的抓握能力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竹竿操。” ②教师示范:“老师这里有两根竹竿,我们先来学习竹竿操的第一节——握竿扩胸运动,这节操是锻炼婴儿的抓、握能力,为以后的竿操做准备。”老师请一位宝宝来示范一遍。 ③家长给宝宝做操。 教师指挥:“好,现在每个家长拿两根竹竿,跟我一起来给宝宝做竹竿操的第一节,做两个八拍。” 第2节:上臂屈伸运动 ⑵做法: 开始姿势:婴儿仰卧双手伸直放于体侧,握住竹竿。 ①前臂屈 ②前臂伸上举 ③前臂屈 ④还愿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第16课 美国独立战争知识点练习 中华书局版

第16课美国独立战争 【知识管理】 知识点1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独立宣言》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17世纪初,英国开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进行殖民。到独立战争爆发前,英国在北美共建立了13个殖民地。到18世纪中叶,这13个殖民地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形成了共同的文化,英语逐渐成为通用的语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启蒙思想的传播,北美人民的民主和独立意识日益增强。 独立战争:18世纪60年代,英国加紧了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这同殖民地人民的自治诉求之间产生矛盾。为反对英国在北美的荼叶税法,1773年12月16日夜,波士顿居民登上茶船,将300多箱茶叶抛入大海,这就是“波士顿倾茶事件”。1775年4月19日,莱克星顿枪声拉开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序幕。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会议决定组建“大陆军”。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正式宣告独立。《独立宣言》是北美人民独立战争的纲领,成为激励他们为实现目标而英勇战斗的一面旗帜。 知识点2华盛顿与独立战争的胜利 华盛顿:独立战争中,华盛顿领导北美殖民地人民进行了英勇斗争,终于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他去世后,被美国人民尊称为“合众国之父”。 独立战争:①过程:1777年,美军取得了萨拉托加大捷,这次战斗成为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美军从此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国际形势也向有利于美国的方向转化。1781年10月19日,英军在约克镇的战斗中遭到失败,美国独立战争基本结束。1783年,英美两国在巴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②影响:美国独立战争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它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为拉丁美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树立了榜样。 知识点31787年《合众国宪法》 制定:1787年,美国各州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联邦宪法草案;1789年,美国第一届联邦议会宣布《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生效。 内容:宪法规定,美国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联邦国家;实行总统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华盛顿被选举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意义:使美国成为一个拥有统一的中央政权的联邦国家,它对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局限性:但这部宪法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利益斗争与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如宪法没有废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妇女和黑人也被排除在宪法权利保障之外。广大劳动人民实际上处于无权地位。 【基础过关】 知识点1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独立宣言》 1.美国的诞生源自18世纪的一场重大战争,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D) A.13个殖民地的形成 B.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C.封建专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D.殖民统治压制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2.2018年是波士顿倾茶事件发生245周年。历史上波士顿倾茶事件是(B) A.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标志 B.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C.美国诞生的标志 D.美国独立战争结束的标志 3.1775年4月19日,新大陆东北部的一声枪响,划破了纯净的天空,改变了这片大陆的历史航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