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韧带损伤康复

踝关节韧带损伤康复

踝关节韧带损伤康复

一、损伤分类

I°:韧带过度牵拉,有较小撕裂,轻度肿胀疼痛,更能轻度受限。

II°:韧带部分撕裂或部分从附着点撕脱,肿胀和疼痛严重,功能明显受限。

III°:韧带完全撕裂或撕脱,肿胀迅速,疼痛剧烈,功能完全受限。

二、症状、检查、评定

1.症状:跛行,拐杖或单足跳行。短站立相,无足跟着地和足趾离地。伤后24h左右

可见伤处明显肿胀和皮下血瘀斑。

2.检查:距腓前韧带损伤:前抽屉实验阳性

跟腓韧带损伤:踝向内侧不稳

三角韧带损伤:踝向外侧不稳

3.评定:关节活动度(ROM):急性撕裂ROM增加,肌痉挛ROM减少

疼痛分级

肌张力检查

三、康复治疗

(一)急性期早期康复

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

肿胀控制后:超短波微热量,冷热交替浴

踝周肌肉等长收缩训练

(二)恢复期康复

运动训练,本体感觉训练,增强肌力,功能重建,防止肿胀

ROM训练

四、关节松动训练

(三)慢性损伤康复

高频电、超声、热水浴

关节松动

肌力与平衡训练

负重提踵

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成因及快速康复方法分析

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成因及快速康复方法分析 发表时间:2016-10-22T12:18:37.883Z 来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8月作者:刘小平刘进炼(通讯作者)周耀东张叶松周青[导读] 踝关节运动损伤采用手法配合常规康复训练方式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骨科上海 215000 [摘要]目的:探究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成因及快速康复方法。方法:选取我院骨外科2015年9月~2016年4月份收治的50例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采用手法配合常规康复训练的方式,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结果:观察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采用MBI评分,其临床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踝关节运动损伤采用手法配合常规康复训练方式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踝关节;运动损伤;快速康复 【中图分类号】R58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110-01 踝关节运动损伤是运动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损伤类型,其外在表现为踝关节肿胀、淤血以及行走不便等现象,若是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未能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很可能加重病情,给患者留下后遗症。但是传统的康复训练对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不明显。本文研究50例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手法配合常规康复训练的方式,取得良好的进展,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骨外科2015年9月~2016年4月份收治的50例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19岁~4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2± 2.73)岁,病程为4个月~10个月,平均病程为(6.2±1.7)个月,该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21岁~4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3±1.96)岁,病程为4个月~9个月,平均病程为(6.1±1.3)个月,本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应用手法配合常规康复训练的临床治疗模式。以上50例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现象。应用统计学软件对以上50例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无任何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采用单纯的康复训练进行临床治疗。具体方式为:站立训练,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需要每天单腿闭眼站立20min;慢跑锻炼,每天患者需进行一次1000m的匀速慢跑,提升身体的协调性能;负重提跟训练,患者每天两手各提一个10kg左右的沙袋,绷紧双脚,以前脚掌为支点。保持动作为1min后,进行下一组动作,每组20个,每天三组。观察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入中医手法配合训练,一天一次,连续坚持五天。具体为采用患者的仰卧位,将圆枕垫放置到患者的跟腱部位,将患者膝盖以下的肢体完全展露出来,并在踝关节四周用自制的药膏进行涂抹润滑,大约五分钟后,采用揉法沿着患者踝关节筋络走向进行理筋、松膜。 1.3疗效判断标准痊愈: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的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全部消失,患者的踝关节能自由活动;显效: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踝关节的疼痛、肿胀症状基本消失或者具有显著的改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的踝关节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有效: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的疼痛、肿胀等症状较之治疗前有所改善,但对患者的正常行走、活动还是有一定的限制;无效: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接受推拿治疗后,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有病情加重趋向[2]。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该组总例数*100%。 2结果 两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治疗后,对照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其中痊愈6例。观察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总有效率为96%,痊愈患者有例12,两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踝关节主要是指胫骨下关节面与内外踝关节面之间形成的关节窝。由于关节囊的前后比较容易松弛,加之胫骨落在了距骨隆起突出的位置,内踝关节以及外踝关节包裹在距骨的两侧,这样才能使人足可以进行背屈和跖屈运动,但是其活动能力在各个侧方运动方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3]。此外人的距骨上关节面是前宽后窄的关系,在做背屈运动时,踝关节的稳定性较强,但是做跖屈运动的话,踝关节的稳定性相比而言就会差一些,因此非常容易造成踝关节运动损伤。 踝关节运动损伤位置大部分都是在外侧的副韧带,腱鞘等一些软组织处。因为从踝关节解剖构造方面来看,外侧副韧带容易损伤的原因是它比其他部位更加的脆弱。从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原因来看,人的足部在进行跖屈运动时,若是用力不当会造成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牵拉,一旦该力度超出踝关节的最大承受力,就会出现踝关节运动损伤。其次,人的足部于外翻位也容易造成踝关节运动损伤。此外,外力因素也是造成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外部的旋转拧力造成踝关节的损伤。相关研究表明,造成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是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本身对踝关节的健康运动知识了解不足,加之踝关节的运动量过大,进而造成了踝关节运动损伤[4]。比如,从未涉及体育运动方面的人员没有进行踝关节的活动训练,直接进行篮球、跳高、长跑等运动,造成踝关节骨折。

高频超声对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

高频超声对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 发表时间:2016-05-18T11:13:53.50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2月第2期作者:杨洁刑崇慧 [导读] 10例Ⅲ度损伤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结论:高频超声检查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廉价、操作简便,容易获得清晰的图像,能够为临床提供客观而可靠的诊断依据,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杨洁1 刑崇慧2 云南省体育运动创伤专科医院云南昆明 650041 摘要目的:分析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超声图像特征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9-2015.9来我院门诊就诊,踝关节趾屈内翻伤后,临床怀疑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90例,应用高频超声常规切面扫查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包括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并常规扫查腓骨长短肌腱和下胫腓前联合,观察各韧带、肌腱的边界、厚度、内部回声、血流分布情况以及踝关节骨面是否光整,与健侧进行对比。结果:90例患者中,距腓前韧带Ⅰ度损伤(挫伤)19例,超声图像表现为韧带稍增厚,回声减低,纹理欠清;Ⅱ度损伤(部分撕裂)41例,表现为韧带明显肿胀增厚,回声减低不均匀,部分纤维纹理连续性中断,前胫距关节窝内积液;Ⅲ度损伤(完全撕裂)30例,表现为韧带轮廓不清,连续性完全中断,断端回缩,断端间为渗出血肿充填,前胫距关节窝内积液。30例Ⅲ度损伤中有10例合并有腓骨长短肌腱肿胀增厚或腱鞘内积液,考虑腓骨长短肌腱的挫伤,4例合并有下胫腓前联合肿胀增厚,回声明显减低,考虑挫伤,10例合并有游离体回声,3例合并有跟腓韧带的肿胀增厚及回声减低,考虑合并跟腓韧带挫伤。其中有10例Ⅲ度损伤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结论:高频超声检查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廉价、操作简便,容易获得清晰的图像,能够为临床提供客观而可靠的诊断依据,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高频超声;踝关节外侧副韧带;诊断价值 急性踝关节扭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占踝和足部损伤的1/3以上,约占整个运动损伤的8%,居关节韧带损伤的首位,其中由内翻造成的损伤约占90%[1],其诊断基本凭借医生的临床经验,主观性大,既往辅助检查较少。本文回顾2013.9-2015.9来我科进行超声检查的踝关节跖屈内翻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90例,男性52例,女性38例,年龄16-45岁,平均35岁,均为我院2013.9-2015.9门诊患者,均为单侧发病,患者多由于行走时不慎踏在不平的路面上,或运动中腾空后足跖屈落地,受力不均匀而导致踝关节过度内翻扭伤,临床怀疑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来检查,主要表现为踝关节肿胀、疼痛、跛行、伴或不伴淤青。查体:局部肿胀瘀血,外踝前下方压痛明显,主动活动受限,被动足内翻时疼痛加剧,X线踝关节正侧位片检查无骨折脱臼改变。 1.2仪器:采用飞利浦Cv55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配套高频超声探头,探头频率4-12MHz,采用直接扫查法。 1.3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充分暴露踝关节外侧,检查跟腓韧带时取足背屈位,检查距腓前韧带时取足跖屈位,检查腓骨长短肌腱及下胫腓前联合时取中立位,探头在韧带区分别做韧带长轴及短轴连续切面扫查,观察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下胫腓前联合、腓骨长短肌腱的边界、厚度,内部回声特点,有无异常回声的出现,纤维纹理是否清晰、连续,韧带周围组织的回声变化,距上关节外踝及距骨表面是否完整平滑,并常规扫查足前胫距关节窝内是否有积液,所有病例均与健侧作对照检查,90例患者均由同一个经验丰富的医师检查。 1.4判断标准: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前后径的测量均在清晰显示韧带长轴时,取韧带中点处垂直于韧带长轴测量,以超过健侧厚度1/3为增厚;韧带损伤分为三度,Ⅰ度损伤:超声表现为韧带稍增厚,回声减低,纤维纹理欠清。Ⅱ度损伤(部分撕裂):超声表现为韧带明显肿胀增厚,回声减低不均匀,部分纤维纹理连续性中断。Ⅲ度损伤(完全撕裂):超声表现为韧带连续性完全中断,可见明显断端回缩,断端间渗出或血肿充填;腓骨长短肌腱以腓骨旁短轴测量肌腱厚度;下胫腓前联合韧带取韧带中点垂直于韧带长轴测量,同样以超过健侧厚度的1/3为增厚。 2.结果:临床初步拟诊90例患者的患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经高频超声检查均有异常回声表现,距腓前韧带Ⅰ度损伤(挫伤)19例,超声图像表现为韧带稍增厚,回声减低,纹理欠清;距腓前韧带Ⅱ度损伤(部分撕裂)41例,表现为韧带明显肿胀增厚,回声减低不均匀,部分纤维纹理连续性中断,前胫距关节窝内积液;距腓前韧带Ⅲ度损伤(完全撕裂)30例,表现为韧带轮廓不清,连续性完全中断,断端回缩,断端间为渗出血肿充填,前胫距关节窝内积液。30例Ⅲ度损伤中有10例合并有腓骨长短肌腱肿胀增厚或腱鞘内积液,考虑腓骨长短肌腱的挫伤,4例合并有下胫腓前联合韧带肿胀增厚,回声明显减低,考虑挫伤,10例合并有游离体回声,3例合并有跟腓韧带的肿胀增厚及回声减低,考虑合并跟腓韧带挫伤。 3.讨论:踝关节内踝较外踝短,外侧副韧带较内侧薄弱,足部内翻肌群较外翻肌群力量强。因此当快速行走等运动时,如果足部来不及协调位置,容易造成内翻跖屈位着地,使外侧副韧带遭受超过生理限度的强大张力,发生损伤。外侧副韧带中距腓前韧带起自外踝前面,向前内侧行,止于距骨颈。韧带界限清楚,呈扁平状,宽6~8mm,长约20mm。跟腓韧带为关节囊外组织,起自外侧腓骨尖端,向后内呈30°走行,止于跟骨外侧面。当足部内翻跖屈位着地时,距腓前韧带遭受的张力最大,因此损伤的机会也最多。关于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对踝关节的稳定作用问题,周泰仁等通过实验证实,距腓前韧带是防止距骨向前移动的重要结构,断裂后可产生向前不稳,在应力下距骨滑车可以向前移位。据统计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关节不稳定者占5%~25%[2],由于外侧不稳,关节内侧负荷增加,可导致距骨和胫骨关节内侧退行性骨关节炎。由于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位置表浅,高频超声可以清晰显示韧带纤维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周围组织的细微改变,可以准确地定位病变部位[3]。从以上90例患者的超声检查表现我们可以看到,距腓前韧带损伤确实占了踝关节扭伤很大的比例,距腓前韧带Ⅰ度损伤的病例,踝关节肿胀及疼痛的程度均较轻,距腓前韧带表现为轻度增厚,回声减低纹理欠清,前胫距关节窝内没有积液,跟腓韧带、下胫腓前联合及腓骨肌腱均不会受累;距腓前韧带Ⅱ度损伤的病例,踝关节肿胀及疼痛明显,可伴淤青,距腓前韧带明显增厚肿胀,回声减低杂乱不均匀,纹理不清,局部纤维纹理有中断缺失,前胫距关节窝内多伴有积液,跟腓韧带、下胫腓前联合及腓骨肌腱没有受累的表现;距腓前韧带Ⅲ度损伤的病例,患者疼痛肿胀较剧,淤青明显,韧带轮廓不清,纤维连续完全中断,断端回缩,断端间隙可见渗出血肿充填,前胫距关节窝内多见明显的积液,常合并有腓骨肌腱或是下胫腓前联合的挫伤,也可合并跟腓韧带的挫伤,有10例患者合并有游离体回声,说明在强大的应力下韧带附着部位发生了撕脱性改变,其中有10例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诊断均符合。 4.笔者体会 应用高频超声检查并与健侧作对照可直观而细致的反应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病变程度和范围,病变的位置,可以明确究竟是哪一条韧

运动损伤――踝关节扭伤讲解

运动损伤 ——踝关节扭伤的预防和处理 教学目标:1、运动损伤及扭伤的定义 2、了解运动损伤的分类 3、懂得踝关节损伤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运动损伤的分类;踝关节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教学难点:对踝关节扭伤的应急处理 教具:电脑和投影仪(PPT )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运动损伤的定义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 二、运动损伤分类 运动损伤按时间可分为新伤和旧伤; 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 按性质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 按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损伤和重伤。 三、踝关节扭伤发生的原因 扭伤的定义:扭伤是指当关节活动范围超过正常限度时,附在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撕裂而成造成的损伤。

1、对踝关节扭伤的伤害程度(主要是生理上的影响)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容易造成踝关节扭伤。 2、准备活动不足,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易造成肌肉损伤、关节扭伤;对课的内容认识不足,准备活动敷衍了事,没有达到预热效果,身心为进入最佳于东状态,准备活动的内容不当等都容易造成关节扭伤。 3、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过高的相信自己的能力,自不量力做高难度动作等都易诱发关节扭伤。 4、着装不合理,场地凹凸不平等也是造成扭伤发生的一大因素。 四、踝关节扭伤的预防 1、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相关知识,克服麻痹大意、冒进等思想。 2、遵守纪律,听从指导,穿宽松的运动服装,着合脚的鞋。 3、运动前要清除运动场地的砖瓦石块,填平坑洼。要做好准备活动,踝关节充分活动开以后,再进行剧烈的活动。 4、跑步、跳高、滑冰、打球等要讲究正确的姿势,不要用力过猛,防止脚掌内外翻,要使整个脚掌平着落地。 5、平时注意踝关节周围肌肉的锻炼,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如经常练习负重提踵、提踵蹲跳、上下坡跑步,踮着脚尖走路等。 五、踝关节扭伤的处理(rice ) 休息——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 首先应该采取止血、止痛措施。可把受伤肢体抬高,用冷水淋洗伤部或用冷毛巾、碎冰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和疼痛。不能乱揉动,防止加大出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踝关节韧带损伤,在整个运动损伤中约占8%,在并节韧带损伤中占首位,球类、田径、体操、滑雪运动中都可生,其中以外侧韧带损伤为多见,尤以距腓前韧带损伤列为常见。 1. 损伤机制 在体育运动中,由于场地不平、碰撞或跳起落地时身体失去平衡等原因,使踝关节发生过度内翻(旋后),超出了关节活动的正常范围,引起外侧韧带发生过度牵扯或造成部分断裂与完全断裂。若距腓前及跟腓韧带同时断裂,多有踝关节的暂时性脱位或并脱位。 由于外力作用的大小和受伤的姿势不同。可以引起不同的韧带损伤。当足处于中间位过度内翻时,外力首先引起距下关节运动,跟腓韧带受力作用最大,因此多先伤及之,若外力较大,距腓前韧带也同时受累。如足处于跖屈位再过度内翻时,外力使距下关节发生旋后运动的同时,也使踝关节发生内收,这时足已处于跖屈,跟腓韧带对内收运动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退让给距腓前韧带,因此多先伤及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则相继受累。严重时,距腓后韧带也可损伤,有的合并撕脱骨折。由于足的旋后动作是一个足踝关节的联合动作,虽然可以发生单纯的外侧韧带损伤,但常常同时合并足踝部其他组织的损伤,如合并距跟前、内侧三角韧带、付舟骨、距后三角骨损伤及跟骰或跖骰关节扭伤,甚至发生距骨关节面的切线骨软骨骨折。 2. 症状诊断 2.1 有明显的足突然旋后的受伤史。 2.2 疼痛:伤后踝关节外侧疼痛,行走或活动踝关节时疼痛加重。 2.3 肿胀:伤后踝关节外侧迅速肿胀,并逐渐延及踝关节前部。足距腓前韧带撕裂,关节出现普遍肿胀。 2.4 皮下瘀血:韧带、关节囊撕裂后,局部皮下瘀血,伤后2-3天瘀血青紫现象最明显。 2.5 跛行:因组织撕裂、关节积血或断裂的韧带嵌入关节内,致使行走时疼痛,足跖不敢着地,勉强行走时只能用足的外缘着地。 2.6 压痛:在韧带受伤处有明显的压痛,根据外侧诸韧带的解剖位置,压痛点可帮助韧带损伤的定位诊断,又可帮助鉴别是单纯韧带伤还是合并有撕脱骨折,前者压痛多在外踝下方,后者压痛多在踝或踝尖部。

踝关节韧带解剖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 r commercial use 踝关节韧带解剖Anatomy of the ankle ligaments The ligaments around the ankle can be divided,depending on their anatomic position, into three groups: the lateral ligaments, the deltoid ligament on the medial side,and the ligaments of the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that join the distal epiphyses of the bones of the leg (tibia and fibula). 踝关节周围韧带根据其解剖位置可以分成3组,外侧韧带,内侧三角韧带,胫腓联合韧带。 1、外侧副韧带The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s The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complex (LCL) consists of the anterior talofibular, the calcaneofibular, and the pos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s. 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包括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 1.1 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距腓前韧带损伤常见,此韧带是限制距骨前脱位及踝关节跖屈的主要结构,此韧带与关节囊相邻,典型表现为上下两层结构(图1、图2)。中间有腓动脉穿支穿出,并和外踝动脉交通。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影像学诊断(全文)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影像学诊断(全文) 1、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解剖结构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分为了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距腓前韧带起自腓骨下端的前方向前内侧止于距骨颈;跟腓韧带起自外踝尖向内后方止于跟骨后外侧的结节;距腓后韧带起自腓骨的外踝窝止于距骨后突粗隆。 2、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依据

临床症状:有脚踝部位扭伤的外伤史,足踝外侧有局部的疼痛、压痛、肿胀及淤青。但是这不是特异症状,不足以与其他疾病区分。 体格检查:前抽屉征以及浅凹征阳性可以用来诊断外侧副韧带损伤。但是在检查过程中患者会疼痛加剧以及可能出现肌肉痉挛症状,会得到假阳性的结果。 影像学检查: 应力下X线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外踝不稳的程度,但是对于韧带内部结构完全无法显示。特别对于急性损伤的患者无法耐受疼痛时,尤为不适宜。 MRI检查诊断效率较高,但MRI也是检查中最耗时、最昂贵的检查。除此之外,也有其不足之处。比如当关节间隙出血明显时,或者外踝处皮下软组织淤肿明显时,以及当韧带损伤伴有止点处撕脱骨折合并骨质信号增强时,都会导致诊断的准确率降低,同时患者体内有金属异物时使用受限。

高频超声对于踝关节等浅表软组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很好的显示韧带内部结构,检查便捷,费用经济,具有动态成像特点,在临床工作中很高的实用价值。 3、正常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超声表现 正常的距腓前韧带在超声上呈倒三角形的低回声,在横断面的厚度约为1.5mm;正常的跟腓韧带在超声上呈上细下宽中等回声的带状结构,内可见较致密的条纹状结构,位于距腓前韧带后方深面,厚度约为6mm;正常的距腓后韧带在超声上的表现是附着在骨组织之间的低中等回声的 辐射状结构,无明显的丝状结构,在横断面的厚度约为1.5mm。(下图为正常超声影像学图像)

脚踝扭伤的康复性训练

脚踝扭伤的康复性训练 脚踝扭伤是最常见的体育伤病之一。当脚踝或者足部由于翻转,扭伤或者受到超乎平常的外力时,踝关节周围的韧带也会受到拉伸或被撕裂。在体育活动中,最常见的导致脚踝扭伤的原因是运动过程中脚下踏空或者是下落过程中着陆踏空。不同程度的脚踝扭伤所造成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可按照其严重性分为下列 几个级别: 一级:韧带受到拉伸,或者小范围被撕裂,韧带未有松弛,弹性恢复能力良好 二级:韧带部分被撕裂,韧带部分松弛,弹性恢复能力收到一定损伤 三级:韧带完全被撕裂,韧带完全松弛,弹性恢复能力完全丧脚踝扭伤的紧急处理能够极大程度的缓解伤痛,处理方法应遵循R.I.C.E四步,即休息(rest),冰敷(ice),按压(compression)和抬腿(elevation)[注1],这也是对于软组织挫伤,肌肉拉伤最好的处理方法。 踝关节恢复第一步:回复关节原有的位置,在受到踝关节损伤之后,需要回复由损伤造成的关节移位和结构受损。医师会大致检查关节是否移位和对软组织受损情况进行检查(包括跟腱,韧带和软骨)。如果这些组织受到损伤,你很可能需要打绷带或者使用外部支架,情况严重的话,需要进行手术。如果出现任何疑似的裂痕或者脱位,就需要核磁共振检测或者X射线检测来进一步确定结果并确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法。 踝关节恢复第二步:恢复关节稳定,当关节已经复位,下一步就需要恢复关节的稳定。这就需要一些特殊的练习来帮助重建脚踝的稳定性和正常功能。练习的难度逐渐增加,大致分为: 1.小范围运动——灵活性练习 2.平衡——感知练习 3.加强力量练习 4.加强持久练习 5.灵活性——增强练习 踝关节恢复第三步,踝关节恢复训练可用于一级踝关节损伤的恢复。如果你受到更加严重的损伤,那么还是遵从你的医师和理疗师的建议和计划。你应该经常在你的理疗师指导下完胜康复训练,这样可以根据你自身的条件以及受伤程度来为你自己量身打造一套属于自己的最佳康复方案。 脚踝灵活性练习,当你的踝关节基本可以活动并且局部的肿胀也得到控制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灵活性训练了,轻轻的让你的踝关节做一些小范围运动。 毛巾拉伸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 一,1、擦伤(皮肤表面受到磨擦后的损伤) 处理方法: (1)轻度擦伤:伤口干净者一般只要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即可自愈。 (2)重度擦伤:(首先需要止血)冷敷法、抬高肢体法、绷带加压包扎法、手指直接指点压止血法。 冷敷法: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的感觉,因而有止血、止痛、防肿的作用,常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2、鼻出血(鼻部受外力撞击而出血) 处理方法:应使受伤者坐下,头后仰,暂时用口呼吸,鼻孔用纱布塞住,用冷毛巾敷在前额和鼻梁上,一般即可止血。 3、扭伤(当关节活动范围超过正常限度时,附在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撕裂面造成) 重度扭伤处理:应先止血、止痛。可把受伤肢体抬高,用冷水淋洗伤部或用冷毛巾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减轻疼痛。不要乱揉私心动,防止增加出血。然后在伤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受伤48小时以后改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 4、挫伤(在钝重器械打击或外力直接作用下使皮下组织、肌肉、韧带或其它组织受伤,而伤部皮肤往往完整无损或只有轻微破损。)处理同(3)。 5、脑震荡(头部受天外力打击或碰撞到坚硬物体,使脑神经细胞、纤维受到过度震动。)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脑震荡。

处理方法:对轻度脑震荡的病人,安静卧床休息一、二天后,可在一星期后参加适当的活动。对中、重度的脑震荡,要保持伤员绝对安静,仰卧在平坦的地方,头部冷敷,注意保暖,及时送医院治疗。 6、脱臼(由于直接或间接的暴力作用,使关节面脱离了正常的解剖位置。) 处理方法:动作要轻巧,不可乱伸乱扭。可以先冷敷,扎上绷带,保持关节固定不动,再请医生矫治。 7、骨折(骨的完整性受破坏) 处理方法:首先应防止休克,注意保暖,止血止痛,然后包扎固定,送医院治疗。 运动损伤的预防: 1、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克服麻痹思想。 2、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做好组织工作,采取必要的完全措施,如:检查运动场地和器材,穿着合适的服装与鞋子。 3、在激烈运动和比赛前都要做好准备活动。 4、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活动内容,适当控制运动量。 5、掌握运动要领,加强保护和帮助。 6、加强医务监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二,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而由于某一刻的受力或非生理性运用而导致的局部软组织损伤,皮肤及粘膜保持完整,,伤处与外界没有相通。 ? 处理原则: ü早期:伤后24—48小时内,局部组织缺血,急性无菌性反应剧烈,大量组织

踝关节韧带损伤

踝关节韧带损伤 2014-10-14康复医学网 一、概述 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损伤之一,每天一万人中就有一例踝关节内翻伤。如此算来,每天英国有5000例、美国有27000例该损伤发生,中国则会有132129该病患者。医院急诊患者中踝关节扭伤占7~10%[1]。美国西点军校学员最常见的损伤也是踝关节扭伤,4年军校生活中三分之一学员曾经历一次踝关节扭伤。运动损伤中踝关节扭伤也是最常见的损伤,其发病率为16%。踝关节扭伤的患者年龄多数小于35

岁,通常为15~19岁,年轻运动员中发生率为10%~30%[2]。不同的运动项目踝关节扭伤的发生率各异,详见表1。 表1.各项运动中踝关节韧带损伤的频率[3] 踝关节扭伤后59%遗留疼痛、肿胀、僵硬感和不稳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存在导致患者的活动受限,大多数患者伤后较伤前运动水平下降,甚至日常生活受限。接近40%的患者伤后踝关节处于不稳状态,易致反

复扭伤和疼痛,严重者可出现足内翻畸形或足外翻畸形。踝关节扭伤所致不稳分为外侧不稳和内侧不稳,外侧不稳合并关节软骨损伤的发生率为55%,以距骨软骨损伤为主,多数位于距骨内侧关节面,但外侧关节软骨损伤的比率也明显增加,内侧不稳合并软骨损伤的发生率为 98%[4]。软骨损伤踝关节扭伤遗留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它如软组织撞击、滑膜炎等也是重要原因。因此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踝关节韧带损伤是至关重要的。 二、解剖 (一)内侧副韧带内侧副韧带又称三角韧带,由前至后呈扇形稳定踝关节内侧,是踝关节最强大的韧带。三角韧带分为浅深两层,深层的作用更重要。浅层包括舟胫韧带和跟胫韧带。深层连接内踝尖的下表面和距骨体内侧面,包括距胫前韧带和距胫后韧带。主要作用是防止踝关节和距下关节过度外展和外翻,限制距骨外翻、旋前以及前移。 (二)外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由3束组成,由前向后分别是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主要作用为限制距骨前移和内翻。 1.距腓前韧带起自外踝前缘,向前下斜行止于距骨颈外侧面,厚2~2.5mm。中立位时距腓前韧带与足的长轴平行,与小腿的长轴垂直。主要作用是限制距骨前移。 2.跟腓韧带起自外踝尖,向后下斜行止于跟骨外侧面,位于腓骨长短肌腱的深方。主要作用是限制跟骨的内翻。 3.距腓后韧带起自外踝后部的外踝窝,水平向后止于距骨后外侧突,是3束中最强壮的1束。主要作用是限制距骨后移。

常见运动损伤的恢复

常见运动损伤的恢复性练习 摘要:在运动过程中或多或少常会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一旦受到严重的运动损伤,常要休息很长时间,并重新参加训练,方可达到以前的运动水平,所以可以根据发病的规律和特点,及时的采取各种措施,合理安排伤后的训练,以及用运一些辅助的恢复性练习方法加速功能的恢复,这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 运动损伤功能恢复性练习 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损伤即运动损伤。在运动过程中或多或少常会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一旦受到严重的运动损伤,常要用到压迫包扎,冷敷,垫高受伤部位等方法进行急救,以减轻疼痛感.有时以为不痛了,就好了,实际上并非如此.要想恢复到以前的运动水平,不休息几个礼拜,是不可能恢复的.但也在发生运动损伤后不能完全的“等待”其损伤部位的恢复,而应充分考虑到发病的特点和规律,及时采取各种措施,合理安排伤后的训练,以及运用一些辅助的恢复性的练习方法,加速功能的恢复。所以总结几种常见的运动损伤的恢复性练习,通过体育锻炼,做肌肉组织的练习,加速受伤部位的痊愈,以促进运动机能的恢复。 一踝及足部 踝及足部系指胫腓远端的整个足。踝关节由胫骨、腓骨的远端与距骨构成,胫腓骨远端由坚韧的韧带相连。踝关节囊前后松弛,两侧较紧张,有侧副韧带加固,内侧为一尖向上、呈扁形的三角韧带;外侧有距前、跟腓和距腓后韧带。由于外踝比内踝长,且靠后,内侧韧带比外侧韧带坚强,因而足内翻活动比外翻大;又因距前体宽后窄,当足跖屈时,较窄的距骨体后部进入踝穴,允许有一定的侧向运动和较大的内翻运动,踝关节稳定性下降。此外,使足背伸外翻的肌肉较弱,使足跖屈内翻的胫前肌较强;当踝关节屈伸时,足似有沿纵轴15度到20度的旋转活动即背伸时旋前,跖屈时旋后。这些解剖生理特点,使踝关节易发生内翻而

篮球运动踝关节损伤特点及分析开题报告

篮球运动踝关节损伤特点及分析开题报告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现代篮球运动的特点逐渐发展到高度与速度齐全;身体与技术相结合;进攻、防守、篮板球三者并重;智力、意志与技术相统一的高强度现代运动,运动员很容易受伤。不论是高水平的国家队、甲级队,还是各体校、大学生业余篮球队,都难免受伤病的困扰。据调查运动员中踝关节的损伤占有很大的比重。它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训练,而且妨碍了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甚至缩短运动寿命。该文对篮球运动员的踝关节损伤特点进行探讨,阐述损伤的解剖学结构基础,研究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和训练提供有益的帮助。避免或降低踝关节损伤的发病率,确保学生、运动员身体健康。 二、文献综述(要归纳总结,把看的文章相同的观点,不同的观点归纳总结出来,下面1-5是我能想到的大点,如果你还有其他的可以进行补充或者删减) 1.损伤的解剖学结构基础(研究目的里面既然写了要阐述结构基础,下面的行文就必须要体现)补充内容 2.损伤频率较高部位 在《篮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的发生与预防》中,牛振华分析:“在踝关节损伤部位调查中发现:外踝韧带损伤者占54.2%;其中踝关节软骨病者占27.7%;其它损伤者占8.4%;内踝韧带损伤者占6.0%;胫腓骨伤撕脱骨折者仅占 3.6%”。补充内容,如某某认为损伤的高发部

位是什么.(一个大点下面要有3个以上作者的分析) 3.损伤程度的研究 在《篮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的发生与预防》中,牛振华分析::轻度损伤较为多见,占68.7%,中度损伤占22.9%,重度损伤较为少见,仅占8.4%”。 4.运动损伤发生原因的研究 5.篮球运动员踝关节运动损伤预防的研究 在《运动损伤康复学》中,张笃超和李湘奇指出:“在我国,篮球运动是一项开展较为普遍的体育项目。比赛中双方争夺激烈,局面瞬息万变,要求运动员发展全面,训练有素。互相冲撞,技术动作不当可能造成损伤。最常见的创伤是由于跌倒、跳起抢球落地不正确,如踩在别人脚上或脚被别人踩伤,运动中的急转、急停和冲撞、场地不平或过滑均可引起的急性损伤,如果处理不当可演变成慢性疾患,经常疼痛而妨碍运动。” 孙涛和胡师在《论篮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的治疗与预防》中指出:“由篮球运动的技术特点是滑步,防守进攻、急停、踏跳和上篮等,要求关节处于半蹲位时微屈伸和扭转运作,其负担量较大;踝关节是人体最远端的大关节,几乎支持着人体全部重量,其外踝比内踝长,内侧韧带比外侧韧带强,内翻比外翻容易,而且活动幅度大。距骨体前宽和后窄,当足跖屈时,踝关节较不稳定,在场地不平及起跳与落地身体失去平衡时,易使踝关节损伤”。在《篮球运动员踝关节损伤及处理》中,xx霞指出“篮球运动员踝关节损伤大多为急性损伤,受伤程

踝关节评分标准总结

1,骨折复位放射学评价标准(Burwell—Charnley,1965) 1.解剖复位:无内、外踝向内侧或外侧移位;无成角移位; 内外踝纵向移位小于lmm;大后侧碎片向近侧移位小于2mm; 无距骨移位。 2.复位可:无内、外踝向内侧或外侧移位;无成角移位 踝向后移位2~5mm;大后侧碎片向近侧移位2~5mm;无距骨 移位。 3.复位差:任何内、外踝向内侧或外侧移位;外踝向后移 位大于5mm或后踝移位大于5mm;距骨移位。 1 Buewell HN,Charnley AD.The treatment of displaced fractures of the ankle by rigid internal fixation and early joint movement. J Bone Joint Surg(Br),1965,47:634—660. 二、Tornetta等(1993)Pilon骨折临床治疗结果评价标准 Tornetta等(1993)主要从有无疼痛、踝关节活动范围和有 无成角畸形等三方面来评价Pilon骨折临床治疗结果。 1.优:无疼痛;背屈大于5。,跖屈大于40。;成角畸形小于 3。。 2.良:间隙性疼痛,可用非类固醇药缓解;背屈0。~5。,跖 屈30。~40。;外翻成角畸形3。~5。,内翻小于3。。 3.可:疼痛已影响日常生活,需用麻醉药缓解;背屈一5。~ 0。。跖屈25。~30。;外翻5。~8。,内翻3。~5。。 4.差:顽固性疼痛;背屈小于一5。,跖屈小于25。;外翻大于 8。,内翻大于5。。 1 0 Tornetta P, Weiner L,Bergman M. Pilon fractures Treatment with combined internal and external fixation.J Orthop Trauma.1993.7:489—496. 三、Mazur(1979)踝关节评价分级系统 (一)评分方法 1.疼痛: (1)无痛,或患者可忽视 50分 (2)上下楼梯或长距离行走时轻度疼痛,但不影响日常活 动 45分 (3)上下楼梯或长距离行走时中度疼痛,步态正常,偶尔需 要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40分 (4)步态上,上下楼梯疼痛加重,静息时无疼痛,每天需要 服药 (5)静息时疼痛或夜间痛,需服用麻醉药物止痛 (6)无论有无活动,持续性疼痛,或因为疼痛而残疾 2.功能: (1)无跛行

踝关节韧带损伤

Sw 上勿的蓝字.耳免受疗闻傑憂医竽岡 王玉上負如耳书朋友分咅这駕文益 一、概述 翻伤。如此算来,每天英国有 5000例、美国有27000例该损伤发生, 中国则会有132129该病患者。医院急诊患者中踝关节扭伤占 7? 10%[1]。美国西点军校学员最常见的损伤也是踝关节扭伤, 4年军校生 活中三分之一学员曾经历一次踝关节扭伤。 运动损伤中踝关节扭伤也是 最常见的损伤,其发病率为16%。踝关节扭伤的患者年龄多数小于 35 踝关节韧带损伤 2014-10-14康复医学网 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损伤之一, 每天一万人中就有一例踝关节内 [(老圉 友 u

岁,通常为15?19岁,年轻运动员中发生率为10%?30%[2]。不同的运动项目踝关节扭伤的发生率各异,详见表1。 表1?各项运动中踝关节韧带损伤的频率[3] 踝关节扭伤后59%遗留疼痛、肿胀、僵硬感和不稳等症状,这些症 状的存在导致患者的活动受限,大多数患者伤后较伤前运动水平下降, 甚至日常生活受限。接近40%的患者伤后踝关节处于不稳状态,易致反复扭伤

和疼痛,严重者可出现足内翻畸形或足外翻畸形。踝关节扭伤所致不稳分为外侧不稳和内侧不稳,外侧不稳合并关节软骨损伤的发生率为55% ,以距骨软骨损伤为主,多数位于距骨内侧关节面,但外侧关节软骨损伤的比率也明显增加,内侧不稳合并软骨损伤的发生率为98%[4] 。软骨损伤踝关节扭伤遗留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它如软组织撞击、滑膜炎等也是重要原因。因此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踝关节韧带损伤是至关重要的。 二、解剖 (一)内侧副韧带内侧副韧带又称三角韧带,由前至后呈扇形稳定踝关节内侧,是踝关节最强大的韧带。三角韧带分为浅深两层,深层的作用更重要。浅层包括舟胫韧带和跟胫韧带。深层连接内踝尖的下表面和距骨体内侧面,包括距胫前韧带和距胫后韧带。主要作用是防止踝关节和距下关节过度外展和外翻,限制距骨外翻、旋前以及前移。 (二)外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由3 束组成,由前向后分别是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主要作用为限制距骨前移和内翻。 1.距腓前韧带起自外踝前缘,向前下斜行止于距骨颈外侧面,厚 2?2.5mm。中立位时距腓前韧带与足的长轴平行,与小腿的长轴垂直。主要作 用是限制距骨前移。 2.跟腓韧带起自外踝尖,向后下斜行止于跟骨外侧面,位于腓骨长短肌腱的深方。主要作用是限制跟骨的内翻。 3.距腓后韧带起自外踝后部的外踝窝,水平向后止于距骨后外侧突,是3束中最强壮的1 束。主要作用是限制距骨后移。 三、踝关节韧带急性损伤[5][6] 踝关节韧带急性损伤是非常多见的运动损伤,在关节韧带损伤中发病率最高。其中又以外侧副韧带损伤最常见。 (一)外侧副韧带急性损伤

踝关节韧带解剖

踝关节韧带解剖Anatomy of the ankle ligaments The ligaments around the ankle can be divided,depending on their anatomic position, into three groups: the lateral ligaments, the deltoid ligament on the medial side,and the ligaments of the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that join the distal epiphyses of the bones of the leg (tibia and fibula). 踝关节周围韧带根据其解剖位置可以分成3组,外侧韧带,内侧三角韧带,胫腓联合韧带。 1、外侧副韧带The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s The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complex (LCL) consists of the anterior talofibular, the calcaneofibular, and the pos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s. 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包括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 1.1 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距腓前韧带损伤常见,此韧带是限制距骨前脱位及踝关节跖屈的主要结构,此韧带与关节囊相邻,典型表现为上下两层结构(图1、图2)。中间有腓动脉穿支穿出,并和外踝动脉交通。

踝关节扭伤的康复原则提升

踝关节扭伤的康复原则提升踝关节扭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也是全身最为常见的关节扭伤。可引 起踝关节周围的内外侧韧带及下胫腓韧带损伤。轻者为踝关节侧副韧带部分撕裂,重者为韧带断裂伤,甚至出现撕脱性骨折、软骨面损伤等。临床以内翻型扭伤为多见,多因为足外缘着地、足部突然内收而引起。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踝关节疼痛,活动功能受限,关节周围皮肤青紫且肿胀,伤足不敢用力着地,跛行步态,活动时疼痛加剧等。如果失治或者误治易造成习惯性扭伤。踝关节扭伤后再次受伤的可能性比正常踝关节高40~70%。 目前临床治疗主要遵循“RICE”原则:“R”就是制动休息,立即停止运动,让患部处于不动的状态,以利于肿胀的消除和损伤组织的修复;“I”是指冰敷,扭伤后48小时内对患肢冰敷或者冷敷,刺激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渗出以减轻扭伤部位的疼痛和肿胀;“C”即加压包扎,加压包扎可使患部内出血及淤血现象减轻,还可以防止侵出的体液渗入到组织内部,并能促进其吸收;“E”是指抬高患肢,把患部提高到比心脏高的位置,不仅可以减轻通向损伤部位的血液及来自体液的压力以促进静脉的回流,患部的肿胀及淤血也会因此而得到相应的减轻。这些方法的运用可以达到止痛、减轻肿胀和止血的目的。 临床上踝关节扭伤或拉伤后需要遵循RICE原则(休息rest,冰敷ice,加压包扎compression,抬高患肢elevation)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但是美国康复医师协会的发言人Robertson近期提出一个惊人观点:踝关节扭伤或拉伤后RICE治疗策略并不是一个合理的措施,这类患者伤后早期应该尽早开始损伤关节的运动锻炼。 踝关节扭伤或拉伤是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该病自限性,可自愈。文献报道美国每天踝关节损伤的发生数量接近2.8万,但一项美国医学杂志上发表的系统综述发现,仅有35-85%踝关节损伤患者3年内愈合。基于上述研究结论,近些年踝关节损伤后的治疗开始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发表的评论文章强烈建议将目前踝关节损伤治疗的RICE原则替换为POLICE原则:保护 protect,适当负重 optimal loading,冰敷 ice,加压包扎 compression,抬高患肢 elevation。研究证据支持早期活动而不是休 息,NATA的研究者发现目前有A级证据支持踝关节损伤I级(牵拉,韧带纤维损伤)、II级(韧带部分撕裂)后的康复功能锻炼。目前并没有踝关节扭伤后即刻负重行走的直接证据,但一些随机对照研究发现踝关节扭伤后数天进行关节活动度锻炼并组建增加负重可以使得患者踝关节扭伤恢复更快,有经验的物理治疗师按摩治疗也可以帮助患者踝关节尽早恢复功能。对III级踝关节扭伤患者(完全性韧带撕裂),有B级证据支持伤后10天内早期制动,此后

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机制分析及康复措施

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机制分析及康复措施 发表时间:2019-10-31T17:10:20.7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26期作者:姚登车1 张虹1 鲁兴荣2 [导读] 提高预防意识等方面,详细论述了踝关节运动损伤的运动康复措施,多方面入手,旨在更好的为一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1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新疆阿克苏 843000) (2阿克苏市朝阳医院新疆阿克苏 843000) 【摘要】目的:分析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机制及运动康复措施。方法:通过对100名跑步运动年限在半年以上、跑步频率在3次/周或累计15公里/周的跑步爱好者进行问卷调查、踝关节关节活动度测量、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测试、下肢稳定性测试等,对踝关节运动损伤机制及运动康复分析。结果:踝关节特殊的生理解剖结构及下肢稳定性直接决定了踝关节部位容易发生损伤,损伤急性期通过POLICE原则处理,后期对踝关节进行包括肌肉力量和稳定性训练在内的运动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踝关节运动功能的恢复。结论: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机制复杂,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踝关节康复。 【关键词】踝关节;运动损伤;机制;运动康复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6-0050-02 国内外针对跑步运动员的研究表明,下肢力量、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等功能特点和跑步损伤发生有关。国外研究显示,下肢本体感觉差,平衡能力差,运动控制障碍,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缺失能够预测跑步爱好者下肢损伤风险,并且通过平衡练习会对减少损伤风险和提高损伤后的运动能力有明显作用。这说明提高稳定性会减少损伤风险。为了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跑步爱好者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机制及运动康复,现对阿克苏市某夜跑团100余名跑步爱好者进行踝关节运动损伤机制及运动康复分析。 1.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100名跑步运动年限在半年以上、跑步频率在3次/周或累计15公里/周的跑步爱好者进行问卷调查,对受试者进行下肢结构测试,与包括下肢各关节活动度、下肢肌力、下肢稳定性在内的下肢功能测试。获得跑步爱好者下肢损伤特征,并分析下肢结构和功能特征与下肢损伤的关系。 1.2 目标 获得跑步爱好者踝关节损伤特征,并分析得出跑步爱好者踝关节结构和功能特征与踝关节损伤的关系。为制定针对性的跑步损伤康复方案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开展跑步损伤防治提供研究基础。 1.3 方法 (1)问卷调查:查阅文献资料结合跑步项目特点设计跑步伤病调查表,包括跑步爱好者基本信息、当前跑步情况、受伤部位、受伤次数、受伤原因、受伤性质、受伤时间、伤病诊断情况、伤病处理方法、带伤跑步情况等方面。 (2)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测试:使用MMT徒手肌力检查。按照MMT肌力检查分级标准,对小腿三头肌、胫骨前肌、胫骨后肌、腓骨长肌等进行肌力评定,并记录。 (3)下肢稳定性测试:采用单腿闭眼站立评价下肢稳定性。令患者闭眼,双手交叉放于胸前,屈髋45°、屈膝90°,闭眼。记录所能保持的最长时间,并记录。 2.踝关节运动损伤机制分析 2.1 踝关节特殊的生理结构与运动损伤的关系 通过对100名跑步爱好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20人曾在跑步过程中发生过崴脚,且均为内翻,发生率高达20%,这与踝关节的生理结构密切相关,踝关节是由内外踝以及胫骨下段的距骨滑车和关节窝形成的关节头组成的,关节面前宽后窄,内踝短、外踝长。在踝关节运动过程中,处于背屈状态时,面宽的一端会直接进入关节窝,这时候踝关节不易发生扭伤,稳定性比较好;处在跖屈状态,窄关节面会直接进入关节窝,踝关节的稳定性减弱,易出现运动损伤[1]。另外,踝关节周围的韧带主要由外侧三条韧带以及内侧三角韧带组成,内侧的三角韧带韧性大,外侧的韧带韧性较小,加之外踝比较长、踝关节在内翻时幅度比较大[2][3],故而,在跑步过程中易发生内翻崴脚。 2.2 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与运动损伤的关系 在测试结果中发现跑步者在使用等长肌肉测力计进行等长力量测试得到的踝关节背屈肌肉力量上均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仅在健康男性跑者和健康女性跑者的比较中发现踝关节背屈动作中,男性跑者表现出更大的肌肉力量,且具有显著差异,这更多的与性别之间的差异相关。以上肌肉力量测试的结果说明这个测试动作反映的下肢肌肉力量与下肢跑步运动损伤之间没有明显关联。 2.3 下肢稳定性与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关系 从本次测试的结果来看,闭眼单脚站立时间均值在30秒以上,虽然标准差较大,但是该均值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跑步爱好者拥有较好的下肢静态平衡能力。但就时间差值进行对比时发现,男性和女性双侧下肢闭眼单脚站立时间差均大于一般人群,且具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经常跑步的双侧下肢静态平衡能力虽然整体较好,但是双侧差值相比一般人群具有较大差异,即双侧下肢的静态平衡能力差距越大,失衡越严重则跑步下肢损伤可能性越大[4]。 3.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康复措施 3.1 踝关节运动损伤早期用POLICE原则处理 对于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患者,应在第一时间用POLICE原则处理,即保护(P):以适当的工具及姿势进行防护,避免运动损伤后再度伤害;合适的负荷(OL):在不引起明显疼痛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向不同方向活动踝关节,以早期保护好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冰敷(I):冰敷可以控制受损组织的肿胀,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疼痛;加压包扎(C):使用弹力绷带或护具或支具加压兼保护;抬高患者(E):抬高的高度至少超过心脏位置,以加速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减轻下肢肿胀,达到消肿、止痛、防治肌肉短缩的目的。 3.2 运动康复训练 在常规处理12~24h后,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根据患者情况制定相应康复计划,主要通过活动练习、力量练习、功能练习及特殊练习来改善肌肉功能。从治疗第1天开始,用力缓慢活动脚趾,不要引起踝关节活动,5min/次;放松大腿肌肉并在不增加疼痛的情况下活动股四头肌,采用练习收缩方法进行400次/d。第2天在前一天基础上加上抬腿练习,30次/组,组间休息30s,4~6组/d。练习1周后根据患者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