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河南小麦种植区

浅谈河南小麦种植区
浅谈河南小麦种植区

浅谈河南小麦在全国小麦生态区域分布中的地位

摘要:本文从全国小麦生态区域分布出发,浅谈河南小麦在全国小麦生态区域分布中的地位,根据降雨量、温度、日照、海拔,土壤类型、质地、肥力水平,以及小麦品种优势等条件对小麦品质的影响,阐述了河南小麦的种植优势。并对豫小麦研究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全国小麦生态区划分;河南小麦生态条件;种植优势

在我国,小麦是仅次于水稻、玉米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其产量和品质对保证粮食安全和膳食健康营养至关重要[1]。

小麦是世界最重要谷物资源之一,产量仅次于稻谷居第2位,全世界约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作为主要粮食,既是人类主要的食物资源,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2]。世界种植小麦的国家很多,但产量主要集中在欧盟、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2009年欧盟小麦产量占世界小麦总产量的20%,中国占17%,印度占12%,美国占9%,俄罗斯占9%,合计占世界总量的67%。2010年俄罗斯遭受严重干旱的破坏,小麦减产,在世界小麦总产量中比重将下降。中国2010年上半年小麦获得丰收,在世界小麦总产量中的比重将上升。

小麦在中国是仅次于水稻、玉米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其产量和品质对保证粮食安全和膳食健康营养至关重要。常年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4,全国商品小麦的常年收购、销售和库存量约占粮食总量的1/3左右,是关系粮食安全的农作物品种。中国是惟一总产量超过1亿吨的国家,位居世界第一。

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重大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依靠科技进步和政府推动,中国小麦生产能力稳步提升。2009年我国小麦产量11495万吨,较2008年增长249万吨,增幅2.2%。2010年上半年小麦产量超过2009年同期,实现连续七年增产,保持继续增加势头。到2015年预测中国小麦产量将超过1.4亿吨。本文以小麦的生态区域分布划分为指导,简单谈谈怎样理解河南小麦生态区域的重要性问题。

1 全国小麦种植生态区划分

小麦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布遍及全国各省(市、区)。根据各地域的气候特征、地势地形、土壤类型、品种生态类型、种植制度以及栽培特点和播种、成熟期早晚等,将全国小麦种植生态区划分为以下几个主区[3]。

1.1 东北春麦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两省全部,辽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及内蒙古东北部。为春麦主要产区,其中黑龙江省为该区主产区。全区地势西北高而东北低,大部地区海拔40~500m。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土质肥沃,结构良好。尚有较大面积的宜农荒地,宜于大型农机具作业。全区温度偏低、热量不足,降水东部多而西部不足。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小麦4月中旬播种,7月20日前后成熟,生育期90天左右。

1.2 北部春麦区

全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西至内蒙古的伊盟及巴盟,北邻蒙古人民共和国。并包括河北、陕西两省长城以北地区及山西北部。小麦亩产在全国各麦区最低,但不平衡。全区海拔1000~1400m,土壤以栗钙土为主,土壤贫瘠,自然条件较差。大陆性气候强烈,寒冷少雨。种植制度以一年一作为主,少数地

区可两年三熟。播期一般3月中旬至4月中旬,7月上旬成熟,最晚可至8月底。

1.3 西北春麦区

全区以甘肃及宁夏为主。并包括内蒙古西部及青海东部。单产仅次于长江中下游及黄淮冬麦区,而居春麦区之首。甘肃河西走廊灌区和宁夏、银川及中宁灌区平均亩产较高。全区地处内陆,极少受海洋季风影响,部分地区属干旱荒漠气候。海拔1100~2200m,土壤主要是棕钙及灰钙土,结构疏松,易风蚀沙化。其中,黄土高原地区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地力贫瘠。最冷月平均气温-9.3~-7.5℃,绝对最低气温-27~-23℃,日照长,辐射强,日温差较大,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但蒸发量大,为我国降水量最少地区之一。种植制度主要为一年一熟,3月上旬播种,8月上旬左右成熟。

1.4 新疆冬春麦区

北疆以春麦为主,南疆以冬麦为主,麦田面积北疆较大。全区气候干燥,雨量稀少,南疆尤少。但冰山雪水资源丰富,可保证灌溉。气温南疆略高于北疆。日照长,辐射强。种植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南疆兼有一年两熟。冬麦品种为强冬性,9月中旬播种,3月初成熟。春麦播期北疆为4月上旬,南疆3月初,均7月中旬成熟。

1.5 青藏春麦冬麦区

包括西藏和青海大部,甘肃西南部、四川西部及云南西北部。全区以林牧为主,小麦种植面积较小,其中以春麦为主。70年代中期起,藏南开始发展冬麦。藏南河谷地带及昌都等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灌溉发达,是全区小麦主产区。本区海拔4000m以上,农区一般3300~3800m。藏南气候温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最冷月平均气温-4.8~0.1℃,绝对最低气温-25.1~-13.4℃。小麦返青至拔节及抽穗至成熟均历经两个月之久,且日照长,日温差较大,有利于形成大穗大粒。年降水分布十分不均,以藏南地区较多,西部最少,冬、春麦播期分别为9月下旬及3月底前后,成熟于8月下旬至9月中旬。种植制度主要一年一熟。

1.6 北部冬麦区

包括河北长城以南的平原地区,山西中部及东南部,陕西北部,辽宁及宁夏南部,甘肃陇东和京、津两市。全区地处冬麦北界,除河北北部及辽宁沿海一带为平原外,海拔一般750~1200m。土壤为褐土、黄绵土等,耕性良好,保墒耐旱,但越冬冻害时有发生,尤其在冬、春麦交接边缘地带。年降雨多集中在夏季,旱害严重,春旱尤甚。种植制度以两年三熟为主,其中旱地多一年一熟,一年两熟在水浇地区近年有所发展。播期旱地为9月上、中旬,水浇地9月20日左右。成熟期通常为6月中、下旬。

1.7 黄淮冬麦区

包括山东全省,河南除信阳地区以外全部,河北中南部、江苏和安徽两省的淮河以北地区,陕西关中平原,山西西南以及甘肃天水地区。小麦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近一半,为我国最主要麦区。全区地势低平,海拔除陇东、关中和山西西南部略高外,山东、河南以及苏、皖北部均不及100m。土壤类型以石灰性冲积土为主,质地良好,具有较高生产力。全区气候温和,雨量适宜,小麦越冬条件良好。降水基本可满足小麦生育需要,但偏北地区仍时因雨量不足而发生旱害。种植制度以一年二熟为主,旱地及丘陵区多二年三熟,关中渭北和晋南旱塬地区有的一年一熟。播期通常为10月上旬,6月底前后成熟。

1.8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全区北抵淮河,西至鄂西、湘西丘陵山地区,东至海滨,南至南岭,包括上海、浙江、江西3 省全部,江苏、安徽、湖北、湖南4 省的部分,以及河南省信阳地区。全区气候温暖,地势较低平,以丘陵为主,海拔一般50米左右。年降水量大,常发生严重的湿害。种植制度以一年二熟为主,不少为三熟制。品种多弱冬性。10月中、下旬播种,5月中、下旬成熟。

1.9 西南冬麦区

包括贵州全省,四川、云南大部,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以及湖北、湖南两省西部。其中以四川盆地面积最大,亩产和总产最高。全区地形复杂,有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海拔300~2000m,气候温暖,水热条件较好,但光照不足。土壤有红、黄壤,种植制度稻麦两熟,部分地区实行冬麦及双季稻三熟制。小麦品种多春性到弱冬性。平原播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成熟期在5月上、中旬。丘陵山地播期略早而成熟稍晚。平川稻麦两熟区,宜冬早放水晾田,精耕适期下种,以培育壮苗,减少湿害。丘陵山地旱区则加强水保和农田基本建设,增施肥料,培肥地力。

1.10 华南冬麦区

包括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5省(区)及云南南部。小麦不是本区主要作物,历年面积极不稳定。全区近90%的麦田为山地、丘陵,沿海平原不及10%。海拔,丘陵区约200m上下,沿海平原则不足100m。土壤主要为红、黄壤。气候暖热,水热资源丰富,唯季节间雨水分布和小麦各生育期需水很不协调,苗期常发生干旱而灌浆成熟阶段又多阴雨,影响结实灌浆,导致赤霉病发生。种植制度多为稻、稻、麦一年三熟,部分地区实行稻麦两熟或二年三作。

2 河南省小麦种植的生态条件

2.1 河南省小麦种植生态区划分

全省划为四大区,并在最适宜种植区内划出三个亚区[4-5]。

2.1.1 小麦最适宜气候种植区

本区面积大,占全省麦播面积 50%以上,属河南主要麦区,共分为三个亚区。

2.1.1.1 豫西北光温条件好灌溉设施健全的高产区

主要包括黄河沿岸,京广线以西的洛阳、偃师、郑州、孟津、孟州、温县、济源、修武、博爱、焦作、新乡、汲县、淇县、汤阴、安阳、林州等县市。该区主要是光温条件较好,冬季温度适宜、光照充足,有利于培育冬前壮苗和安全越冬。小麦拔节抽穗期春旱机率较高。连阴雨天气少,光照充足,对小麦穗花分化和穗粒形成很有利。

本区主要问题是自然降水少,全生育期降雨量150~200mm,与需水量相差极大,但由于地下水源丰富,灌溉条件好,能缓和自然降水少的矛盾,生长后期干热风危害重,是省内重大干热风区。

2.1.1.2 豫东北最适宜种植区

包括京广线以东黄河沿岸诸线市:清丰、内黄、濮阳、长垣、延津、原阳、中牟、开封、民权、兰考、宁陵等县。本区光热水条件与2.1.1.1区相同,其不同之处区内为沙盐土,地力脊薄,保水保肥能力差,干旱严重,属重干热风区。区内降水少,土质差,影响光热资源的发挥和利用。如果能改良土壤和灌溉条件,加之光资源丰富,增产潜力很大,将成为我省小麦最适宜区。

2.1.1.3 豫东最适宜种植区

主要范围是东中部平原,包括商丘、许昌、周口、漯河、开封等地市,是全省小麦主产区。区内江热水条件均衡,光照充足,为小麦安全越冬和培育壮苗提供了良好的气候环境。春季降水变化率大,旱涝交替出现,连阴雨天气较少,光照充足,对穗粒形成较为有利。小麦生育后期日较差大,有利于提高千粒重。

主要问题是自然降水偏少,干旱往往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和光资源的充分利用。另外,春季低温霜冻对小麦具有一定影响。

2.1.2 淮北平原、南阳盆地适宜气候区

主要包括沙河以南驻马店和南阳盆地,也属该省主要产麦区。全生育期降雨充沛,达300~400mm(不包括底墒水)。冬季温暖,对冬前分蘖、越冬有利。干热风危害轻,对小麦籽粒增重比较有利。

主要问题是春季连阴雨天气较多,相应引起光照不足,气温偏低,已成为本区粒重上不去,品质亦较差的主要原因。另外,本区小麦收获期易出现多雨天气,使之丰产不能丰收。

2.1.3 浅山丘陵盆地小麦较适宜种植区

主要包括该省西部和西南部700m以下的浅山丘陵地区,区内小麦全生育期>0℃积温,降雨量200~300mm,日照充足,小麦适时播种条件下,对壮苗的培育和安全越冬较有利,若播种偏晚,秋旱严重时,冬季易引起死苗。生长后期日较差达13℃以上,较有利于籽粒增重。春季干旱影响小麦穗粒形成,因此本区主要依靠小麦穗数来争取产量。

该区700m以上地方仍有小麦种植,在海拔1300m的地方种植小麦已是成熟度极差,产量很低,因此说在1000m以上已不适宜冬小麦的种植。

2.1.4 豫南春多雨,小麦次适宜种植区

本区主要包括淮河以南各县,也就是豫南稻茬麦区。这里所说次适宜种植区仅是相对而言,困为该区属亚热带过渡地带,也是南北麦区的过渡带,同时小麦是当地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增产潜力还是很大的。

小麦生育期主要气候特点可表征为:雨量充足湿害多,冬季气温较高并温暖,后期高温;前期光照充足,后期寡照明显。具体地说,冬前气温高,播种较晚,麦苗生长弱。冬季温暖,雨量多90mm,越冬条件好,春季多雨,且连阴雨过程频繁,湿害较重,对生活上麦穗形成不利。小麦生长后期气温日较差小,影响籽粒增重及品质的提高。

所以,可以认为本区春季阴雨多,光照不足,灌浆期气温日较差小,是限制小麦生产的主要因子。

2.2 河南省小麦的种植优势

河南隶属黄淮冬麦区,光热资源丰富,降雨量较少,土壤肥沃,生产条件较好,非常有利于小麦蛋白质和面筋的形成与积累,是我国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的最适宜地区[6-7]。同时小麦是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增产潜力很大。此外河南对本省小麦品质区划进行了初步研究,一些地方和单位也对专用小麦产业化经营进行了有益探索,这些都为专用小麦优势产业带的建设创造了条件。

3 结论

以上从小麦生态区划分为出发点,主要介绍了全国以及河南小麦的生态区域分布,根据降雨量、温度、日照、海拔,土壤类型、质地、肥力等水平,简单介绍了各生态区小麦的种植情况,目的在于说明河南小麦生态种植区的有利条件在全国整个大环境下的独特优势,以期借助当代科技发展日趋整体性的优势,改造自然,同时又向自然学习,对小麦的种植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从而利用研究出的更加先进的栽培技术去进一步的提高小麦的产量,也更进一步提高全球小麦的总产量,从而确保人们的粮食安全,更好地为人类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

浅析河南豫剧的现状及其发展

浅析河南豫剧的现状及其发展 摘要:河南豫剧是我国戏曲大家庭中一朵盛开的奇葩,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也占有重要的角色。河南豫剧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唱腔优美动听,剧情的设计更是雅俗共赏、容易激起人们的共鸣,更重要的是它表现和反应的就是大众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将河南豫剧就是河南地区居民生活的再现和还原,也是他们自身情感的表达方式。河南豫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在新时期新背景下,其健康发展遭遇了瓶颈。本文在阐述河南豫剧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而探讨其相应的对策,以期和大家交流。 关键词:河南豫剧现状对策戏曲 河南豫剧是一个我国戏曲大家庭中较为古老的一个剧种,产生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对于其他兄弟剧种的产生和发展都曾经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影响,是我国戏曲大花园中一朵灿烂的奇葩,更重要的是经过很多人的努力和付出,当下的河南豫剧依然方兴未艾,其发展中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喜人状况,突出表现在河南豫剧近年来自身艺术的不断发展上,也表现在河南豫剧在大众中的普及情况上,这是我们看到的较为喜人的方面。但是我们也知道,包括河南豫剧在内的中国其他戏曲剧种的总体发展状况是不理想的,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下,大众的娱乐形式正在多样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河南豫剧的发展确实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市场萎缩、观众流失及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非常严峻,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要找准问题所在,采取有效措施,使得河南豫剧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能够在新时期得到较好的发展。以下笔者将紧紧围绕河南豫剧探讨相关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河南豫剧在新时期发展中的问题。 河南豫剧是我国第一大剧种,在近三百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意识特点,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在新时期新背景下河南豫剧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剧团资金有限,生存困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管是政府的集团还是完全民营的剧团更多的要面向市场,在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这是大势所趋。但是我们看到各个豫剧团在资金方面遇到的问题比较大,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直接造成豫剧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困难。 2、豫剧人才流失比较严重,人才储备不足。戏曲的良性发展最终要通过人才去实现,人是其中的主体,但是我们看到由于近年来戏曲市场的不景气,河南豫剧演员的收入有限,导致一些相关人才的流失问题比较严重,各个剧团都存在人才不断流失的情况。再者,河南豫剧人才的后续培养工作也相对比较滞后,导致戏曲演员和相关方面人才的严重匮乏,青黄不接,大多数剧团都存在演员年龄结构不合适的情况,条件比较理想的学生一般不会选择艺校学习河南豫剧,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国冬小麦种植区域分布及需水情况

我国冬小麦种植区域分布及需水情况 1、种植区域分布 冬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国主要有三大种植区域。 北方种植区域次区域东小麦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6%,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和陕西诸省。 南方种植区域主要分布与江苏、四川、安徽和湖北各省一级水稻配套种植区域。水稻 配套种植可以有效提高复种指数,增较量时产量。 春小麦种植区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的黑龙江、新疆、甘肃、和内蒙古等省。这些区域 气温普遍较低,小麦一年一熟。 2、需水状况 近年来的干旱缺水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冬小麦的种植,为此了解冬小麦的节水抗旱技术 颇为重要。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农民朋友在与干旱缺水斗争的过程中已总结出一套成熟 的节水抗旱技术。 冬小麦节水抗旱措施 土地整理深耕麦田泥土沉淀、保墒性能好,与耕作粗放的田块相比,0~20厘米和 20~40厘米土层泥土的含水量分别在13%和20%以上,小麦幼苗出苗齐全、均匀、个体发育好,无根部架空现象,后期分蘖情况良好。 保证底墒在墒情不足的情况下提前耕作,往往会造成田块内土块较多、降低播种质量、不利于土壤水分含蓄;同时,种子的出苗差,幼苗生长收到按压,在越冬钱难以 育成壮苗。 施足底肥基肥充足且科学,能有效减轻麦田旱灾,有条件的地区应试试麦田测土施肥,是农田的肥料搭配合理、高效。 播种深浅要适宜麦子适宜的播种深度为5~10厘米。播种过浅会大大削弱小麦抗 旱水平;过深会造成小麦出苗延迟,苗情羸弱,不利于后期生长发育。 镇压提墒对于没有睡觉条件的旱地麦田,要将镇压提墒作为春季麦田管理的重点措施。麦田受到镇压后,阻断了土壤中水分损失的通道,可以有效地提高小麦的抗旱能力。 浇好“保苗水”当旱情已经影响到小麦的正常生长时,应在日均气温3摄氏度时 抓紧时间浇水保苗,且时间越旱越好。浇水时应注意:潇水灌溉,当日下渗,地表无 存水;避免大水漫灌致地表积水,出现夜间地面结冰现象。 灌后中耕保墒效率更高浇水后当地表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划耡中耕,破除板结, 疏松土壤,保墒增温,促进根系和分蘖生长。 冬小麦的灌溉技术和灌溉制度

豫剧发展及前景

豫剧的发展及前景分析 在河水咆哮的黄河两岸,在广袤的华北平原,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中原人只要听一声这优美独特的唱腔,即便是身在异地他乡,也仿佛听到了亲人的呼唤。这就是豫剧。豫剧又名“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是有产生于河南的中原特色民俗戏曲文化。豫剧在包括台湾和西藏在内的多个省区都有专业演出团体,是全国观众和专业演出团体最多的地方剧种。豫剧植根于民间的土壤,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有人说,一部豫剧史,就是一部中国历史的缩影。还有人说,不了解豫剧,就不了解中原。让我们和豫剧一起,了解中原悠久的民俗文化。 豫剧的形成与发展 豫剧前身河南梆子的起源已经很难考证。河南梆子的班社,据老艺人传说,过去的演员大多出于乾隆年间开封附近的朱仙镇蒋门和清河集徐门两家的科班。豫剧是从民间发展成长起来的,演出活动和演出剧目,多与民俗相关。旧时最为盛行的,一是迎神庙会的祀神戏。二是岁时节令的应节戏。三是还愿祈福的喜庆戏。四是殡葬亡人的丧葬戏。这样的风俗至今犹存。 辛亥革命以后,河南梆子更多地进入城市演出。当时开封较有名的茶社,均争相邀聘河南梆子班社。此后,郑州、洛阳等城市相继出现演出河南梆子的茶社、戏园。在农村,则每逢迎神赛会必演戏。 民国时期,河南梆子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时期,开封先后建立了四个河南梆子剧场。1935年初,以樊粹庭为首成立了豫声戏剧学社。学社革除了旧戏班的一些不合理制度,对表演和舞台美术等进行革新。并开始演编现代戏。这一时期,豫东调、豫西调的合流,促进了河南梆子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河南梆子经过改革创新,正式更名为豫剧。1956年成立了河南豫剧院,逐渐形成各大豫剧流派,并出现了不少描写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1990年后又举行了“93十大名旦”的评选和举办了中国豫剧艺术节,同时豫剧从河南周边向西北、西南、东北等地传播。近些年,豫剧事业在新一代领军人物的努力下,新作品屡次获得国内国际大奖,并且多次出国演出,使豫剧又有了新的发展。 角色行当、音乐结构,流派及代表人物 豫剧的角色行当由“生旦净丑”组成。按一般的说法是四生、四旦、四花脸。戏班组织也是按照“四生四旦四花脸,四兵四将四丫环;八个场面两箱官,外加四个杂役”。早期豫剧以“外八角”(四生四花脸)戏为主。但随女演员的逐渐增多与耀眼发展,旦行在豫剧中取得了主导地位。 在苦难深重的乡村,在空旷苍茫的田野上,在洪水过后的残垣断壁间,在一场大战后埋葬亲人尸骨的坟墓旁,一曲高亢而哀伤的旋律响起来,或是祭祀对敌作战中英勇牺牲的父兄;或是求祈老天开眼,年年都是风调雨顺;或是驱逐邪祟恶魔,让家人健康平安;或是讲述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让弯腰劳作的脊背生出幻想的翅膀;或是来一段泥土味的幽默,让苦难的人暂时放下愁绪,开怀一笑。

小麦种植的技术

小麦种植的技术 (一)建设高产、稳产麦田 1.小麦高产对土壤的要求,小麦适应性强,各种类型土壤均可种植,但要高产稳产,必须有综合性能较好的土壤,主要表现是: 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耕层较深,有利于蓄水保肥,促进根系发育。土壤结构是指固体(有机体和无机体)、液体、气体的组成比例,它 与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养分有着密切关系,如沙土、重粘土结 构不良,难以形成高产。 有机质丰富,养分充足有机质能直接为作物及微生物提供养分,并在转化过程中形成腐殖质,既改变沙土的松散状态和粘土的坚韧 状态,又能提高蓄水及通气性能,并有利于耕作,所以是量度土壤 肥力的重要内容。西南区高产麦田有机质应在2~3%以上,全氮 0.2%,全磷0.12~0.25%、速效钾40~100pppm,养分平衡。 土地平整,能灌能排这是防止水、土、肥流失,保证田间作业质量,使小麦生长均匀一致,实现旱涝保收的重要条件之一,特别是 丘陵山区更应重视土地平整工作。 最后,土壤酸碱度(pH)对小麦生长也有影响。pH6~8均可种植,但以6.8~7的中性土壤较宜。 2.低产田、土的改良,不同地区所谓低产田土是与高产相对而言,并无统一指标。据统计,西南三省中低产田土约为1 3.8~40.0%, 根据其理化特性对于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归纳为以下主要问题, 并提出简要改良措施。 (1)山区、丘陵旱地,土层浅薄,又无结构,水土流失,跑水跑肥,形成旱、薄、瘦、蚀等特点。应以聚土种植为中心,逐年加深 耕层,增施有机肥,强化培肥;横坡种植,烂蓄水土,平整土地,坡 改梯田等,提高土壤生产潜力。

(2)黄、红壤以及由它们发育成的水稻土,质地粘重,通气不良,“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耕性很差;pH多为5~6,酸性较强,有效磷奇缺,形成粘、酸、冷、烂等特点。应在深耕晒垡、稿秆还 田或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客土掺砂,施用石灰,改良土壤结构, 提高土温。 (3)麦田湿害是小麦生产的又一障碍因素,尤其土质粘重,地势 低洼之地,在秋雨较多年份影响更大。应彻底搞好排水系统,降低 地下水位,结合深沟高厢,实行炕土硒垡,或采用少耕免耕,以达 到合理利用并战胜湿害。 (二)耕作与整地 耕作整地可使耕层松软,土碎地平,于湿适宜,促进小麦苗全苗壮,保证地下部与地上部协调生长,所以是创造高产土壤条件的重 要环节。具体方法,因水田、旱地以及不同前作而不同。 1.稻麦复种的麦田整地由于稻田长期浸水,土壤板结,通透性较差,所以要通过水旱轮作,干湿交暂,促进土壤熟化。整地特点是,前作收获较早时,应抓住宜耕期尽早翻耕,以利用初秋的高温晴朗 天气,充分炕土晒垡播种前再行浅耕细耙,达到深软细乎,上虚下实;前作为晚稻或杂交稻制种田,由于收播间距很短,应在水稻散籽 时即开沟排水,力争薄片晒垡,短期炕田;在不贻误小麦适时播种的 前提下,也可浅旋整地,为小麦创造良好的苗床和生长基地。 2.旱地小麦的整地要立足于逐年加深耕层,结合增施有机肥,提高保蓄水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复种形式进行整地。即前作收获较 早者,如春玉米、高粱、烟草等,收获应首先浅耕灭茬,然后深翻 炕土,使残茬腐烂并接纳秋雨,雨后浅耙,减少蒸发,另一类如甘薯,棉花等,收获时间紧迫,如果用常规之法,势必贻误播期,这 是西南区小麦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一方面推行在前作后期 行间松土保墒,种麦时再耕细整平,另一方面提倡挖薯,平地、施肥、播种等连续作业,保证小麦适时播种。 (三)少耕、免耕与半旱式栽培

小麦种植全程解决方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小麦种植全程解决方案 一、小麦栽培技术 1.小麦良种选择与处理 (1)选择优良小麦品种:选择适宜河间地区种植的优良小麦品种。 (2)拌种、适时播种:用3% 咯菌腈或3% 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0.5%拌种可有效防止烂根死苗;加入吡虫啉或噻虫嗪按种子量的0.2%拌种,可防治苗期地下害虫。 2. 播种技术 (1)足墒播种:土壤墒情缺乏时及时浇灌底墒水,也可在小麦播种后立即浇“蒙头”水,墒情适宜时搂划破土,辅助出苗。播深3-4cm,并做到深浅一致,播种均匀。 (2)宽幅精量播种:改传统密集条播籽粒拥挤一条线为宽播幅(8厘米)种子分散式粒播,有利于种子分布均匀,减少缺苗断垄、疙瘩苗现象。 (3)亩播量: 10月上旬播种,每亩播种8-12公斤,定植16-25万株 3.整地施肥 (1)按照“秸秆深耕还田,旋耕耙实趟平”的原则,玉米收获及早灭茬还田。 (2)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和作物需肥情况,定制小麦专用底肥。 (3)耕深25cm以上,翻地后耙两遍,除净根茬,粉碎坷拉,畦内干净整洁、平坦,做到上虚下实; (4)免耕麦田要旋耕2遍,旋耕深度15 cm左右,旋耕后要耙实。 (5)连续免耕2-3年的麦田须深翻30cm一次,打破犁底层。 二、小麦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1)查苗补种:确保苗全、苗匀。 (2)及时冬灌:小麦越冬前要浇好封冻水,防旱、抗旱。冬灌是早春防旱、防倒春寒的重要措施。 2.返青期管理 返青期是从返青开始到起身,历时一个月,是苗期阶段的最后一个时期。中心任务是促麦苗早发稳长,巩固冬前分蘖,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发育,为提高成穗率,增加穗数和争取大穗打下基础。 (1)锄划松土:疏松表土,改善土壤通气条件,提高土温,促进根系发育,提早返青。 (2)追肥:因苗追施。对于长势较弱的苗或地力差、早播徒长脱肥的 苗,应早施、重施返青肥,可在地表开始化冻时抢墒施肥。但对于生长 较旺的麦苗则不施返青肥,推迟到起身时追肥。 (3)浇返青水:因苗、因地制宜。冬前未浇冬水或冬灌较早,返青时

浅谈豫剧的基本概况与发展

浅谈豫剧的基本概况与发展 发表时间:2011-09-28T11:33:33.157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7月供稿作者:陈丽娜[导读] 豫剧弦乐文场,最早传说月琴为主弦伴奏(也有说用大弦伴奏)后来用三弦(小三弦)为主弦伴奏,后期用板胡 陈丽娜 (洛阳文化艺术学校河南洛阳 471000)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07-0000-01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幅员广阔、历史悠久,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河南豫剧就是其中之一。豫剧,前身河南梆子,是河南省地方戏最大的剧种,也是全国四大剧种之一,因河南简称“豫”。故把河南的代表戏曲成为豫剧。 豫剧的形成大概有三百年历史了,与我国的昆曲相比闻世较晚些,据老一代艺人的传说和某些记载,受昆曲梆子戏(陕西、山西)的影响,加之地方口音的民间小调逐步发展形成的,大约在明朝末年,清朝初年开始流传于民间。形成河南之腔(梆子腔)。新中国成立后,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经过几代老一辈艺术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正式更名为豫剧,这标志着豫剧艺术产生了飞跃性的发展和变化,也标志着一门戏曲艺术新的开始全面繁荣。 豫剧音乐朴素大方、高亢奔放、乡土气息浓厚,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 豫剧的唱腔音乐结构属板式变化体,基本声腔板式有:慢板、二八板、流水板、非板这四大正板,但在这四大正板的基础上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经过本剧种的前辈艺人无数次的发展和变化,形成了四大正板的各自的变化板。 一、慢板:慢板是豫剧中常用的板眼之一,它的节拍是一板三眼,即4/4拍子。因为它的速度较为缓慢,所以就叫它“慢板”。 慢板的结构是由上韵和下韵所构成的一个基本乐段,乐段和乐段相连就构成了大板唱腔,慢板的开始是有过门的,或是六梆过门(即大过门)或是四梆过门,再者是迎风板。慢板的乐句一般都是从眼起(即第三拍起)在板上落(即在第一拍上落)。慢板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接续别的板类,比如“滚白”等。 慢板的旋律优美动听,变化多种多样,唱腔非常丰富,最适合表现各种抒情场面,加上速度和强弱的变化,慢板所能表现的情感面就更宽了。 慢板中间的交织板(上下韵的唱法)就有三句腔:低音过板,下行腔过板,上行腔过板,双过板,单过板,简过板,高音过板,花腔过板等,变化板有:迎风、金钩挂、反金钩挂、连环扣、五音、七折、哭剑、拐头钉、导板等。慢板的速度伸缩性较大,可以随其内容情绪的变化用快、中、慢的速度来运用。 二、二八板:除了慢板和流水,二八板也是豫剧中常用的一种板眼,它的节拍是“一板一眼”,只是变化形式有用“有板有眼”或“无板无眼”的节拍,二八板的上韵下韵各有八板(八个小节),所以叫它“二八”。由于唱腔的不断发展和革新,现在二八板不再严格是两个八板了。 二八板的结构是由上下韵所构成的基本段落,段与段相连构成大的唱腔,二八的开始有大过门,唱腔中有很多小过门,上下韵之间没有较大的过门,二八过门中常结合打击乐的特别多,这是二八与慢板、流水不相同的地方。所以,二八是一个旋律变化丰富多彩、具有较强表现力的板眼。 二八板的变化板有:二八连板、快二八、踢脚靠、二八垛子、紧二八、五音连环、呱哒咀、狗撕咬、道三梆等,因过去是由两个八板(八小节)组成的一个乐段,循环反复使用而得名,伴随着表现内容的不断丰富,这种固定呆板程式已被突破,如今二八板结合了豫东调、豫西调两大流派的唱法而构成,也可构成上百句的大唱段,主要用于叙事,又可根据剧情和人物情感变化的需要有不同变化,即能表现明快、爽朗、喜悦,也能表现急切、紧张和激愤悲痛的情景。 三、流水板:流水也是豫剧中最常用的板眼之一,2/4拍子,传统称之为一板一眼,有慢速、中速、快速之分,总的来说流水板唱起来上下韵均是一气呵成,犹如流水一般的轻松自如,故称为“流水板”。流水板的结构由上韵和下韵构成基本乐段,段与段相连构成大段唱腔,流水开始有大过门,上韵和下韵之后各有过门,结束时有落腔过门。流水板的乐句一般都是起眼落板,即从弱拍起在强拍结束。流水也分豫东调和豫西调两种,流水的终止式和慢板相同,上韵落在主音以外音,下韵落在主音或属音。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从慢板或其他板类转,无论是单独使用或者从另外的板类转过来,一般都需要有个催板,就是流水起腔乐句。这个起腔从结构上、过门上来看和一般的上韵都不同。 流水的节奏比较轻快、行腔不长、过门简短,它的唱腔变化很多,适用于一般的对话和叙事,如:一般流水、慢流水、快流水、流水连板等等,所以它能表现各种各样的感情。 什么是非板:“非板”的意思是“无”就是没有的意思,老一辈艺人称非板的含义是无板无眼,不用梆子的一种唱法,节奏比较自由,唱腔中带有许多朗诵成分的板类,曲调亦比较婉转,即可表现悲痛,伤感等情绪。又可表现愤怒激昂等感情。前辈艺人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在非板的基础上也发展演变了不少其他唱法如滚白、载板、大起板等。滚白:和非板性质相同的板类,又叫“哭滚”,它无板无眼,节奏自由,常用于极度悲伤的场面。滚白的大过门较长和非板不同。但它的唱腔中用的过门则很短,常常跟着唱腔的话音奏一个音或者奏两锣。以上四大板类的唱词一般都用“三、三、四”格律的十字句,或“二、二、三”格律的七字句,有时也用一些字数不等的长短句。板或拍节大体可分一板三眼即4/4节拍,如慢板,一板一眼即2/4节拍,如二八、流水,有板无眼即1/4节拍,如垛子板等,无板无眼,自有节奏,如非板、滚白等。 豫剧弦乐文场,最早传说月琴为主弦伴奏(也有说用大弦伴奏)后来用三弦(小三弦)为主弦伴奏,后期用板胡。在同一时期也有的用三弦,关于三件:一种说是大弦、二弦、三弦。一种说是月琴、二弦、三弦。五十年代以后,随着戏曲剧情的进一的发展和需要特别是样板戏的出现,文场增加了琵琶、竹笛、笙、闷子、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及西洋铜管,木管乐器的组成,中西合成乐队。 豫剧乐队武场的打击乐器有边鼓、板、堂鼓、南堂鼓、大锣、手钗、小锣、小铙、1片镲、大铙、吊钗、碰钟、小云锣、梆子等。 豫剧锣鼓的用途大致分为三种,第一是配合身段动作的(包括人物的上、下场,起霸,趟马、走边亮相、开大等等)即为身段锣鼓。第二是加重语气,在念白的开头语结尾,或句与句之间,用以烘托于其上的昂扬顿挫;即标点符号作用,第三是作为开唱的入头和收尾,或唱与唱的衔接和出现的即唱腔锣鼓。

种植小麦的常识技术

种植小麦的常识技术 小麦是一种温带长日照植物,适应范围较广,自北纬17°~50°,从平原到海拔约4000m的高原(如中国西藏)均有种植。一年 生草本,高30~120cm。叶鞘无毛;叶舌膜质,短小;叶片平展,条 状披针形,长10~20cm,宽5~10cm。穗状花序圆柱形,直立,长5~10cm,宽约1cm,穗轴每节着生1枚小穗;小穗长约10cm,含 3~5小芝,两侧鹾扁,侧面向穗轴,无柄;颖卵形,近革质,中部 具脊,顶端延伸成短尖头或芒;外稃扁圆形,顶端无芒或具芒;内稃 与外稃近等长,具2脊。颖果卵圆形或矩圆形,顶端具短毛,腹具 纵沟,易与稃片分离。花果期7~9月。颖果大,长圆形,顶端有毛,腹面具深纵沟,不与稃片粘合而易脱落。 耕作与整地 耕作整地可使耕层松软,土碎地平,干湿适宜,促进小麦苗全苗壮,保证地下部与地上部协调生长,所以是创造高产土壤条件的重 要环节。具体方法,因水田、旱地以及不同前作而不同。 稻麦复种的麦田整地由于稻田长期浸水,土壤板结,通透性较差,所以要通过水旱轮作,干湿交替,促进土壤熟化。整地特点是,前 作收获较早时,应抓住宜耕期尽早翻耕,以利用初秋的高温晴朗天气,充分炕土晒垡播种前再行浅耕细耙,达到深软细乎,上虚下实; 前作为晚稻或杂交稻制种田,由于收播间距很短,应在水稻散籽时 即开沟排水,力争薄片晒垡,短期炕田;在不贻误小麦适时播种的前 提下,也可浅旋整地,为小麦创造良好的苗床和生长基地。 小旱地小麦的整地要立足于逐年加深耕层,结合增施有机肥,提高保蓄水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复种形式进行整地。即前作收获较 早者,如春玉米、高粱、烟草等,收获应首先浅耕灭茬,然后深翻 炕土,使残茬腐烂并接纳秋雨,雨后浅耙,减少蒸发;另一类如甘薯,

小麦分布区域知识

全国小麦种植区域分布 我国小麦历年种植面积为全国耕种地总面积的22%~30%和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2%~27%,分布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我国冬小麦面积约占小麦总面积的84%~90%,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主要省份有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四川、安徽、陕西、湖北、山西等省。其中河南、山东种植面积最大。春小麦播种面积约占16%,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主产省有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青海等省。我国栽培的小麦绝大部分是冬小麦,它与水稻、玉米、甘薯、棉花、等秋季作物配合,可以调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总产量。 1、黄淮冬麦区。包括山东全省、河南除信阳地区以外全部,河北中南部、江苏和安徽两省的淮河以北地区,陕西关中平原,山西西南以及甘肃天水地区。小麦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45%及51%以上,5月中旬至6月下旬成熟。 2、北部冬麦区。包括河北长城以南的平原地区,山西中部及东南部,陕西北部,辽宁及宁夏南部,甘肃陇东和京、津两市,麦田面积占全国的8%,成熟期通常为6月中下旬。 3、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全区北抵淮河,西至鄂西、湘西丘陵地区,东至滨海,南至南岭,包括上海、浙江、江西3省全部,江苏、安徽、湖北、湖南4省部分,以及河南省信阳地区。麦田面积占全国的12%,成熟期在5月下旬。 4、西南冬小麦去。包括贵州全省、四川、云南大部、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以及湖北、湖南两省西部。麦田面积和总产均为全国的12%

左右,成熟期在5月上中旬。 5、华南冬小麦区。包括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5省(区)及云南南部。麦田面积只占全国的1.6%。 6、东北春麦区。包括黑龙江、吉林两省全部,辽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分及内蒙古东北部。全区麦田面积占全国的8%,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小麦4月中旬播种,7月20日前后成熟。 7、北部春小麦区。全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西至内蒙古伊盟及巴盟,北临蒙古共和国。并包括河北、陕西两省长城以北地区及山西北部。小麦种植面占全国的2.7%7月上旬成熟,最晚可至8月底。 8、西北春麦区。全区以甘肃籍宁夏为主。并包括内蒙古西部及青海东部。小麦面积占其安国的4.1%。8月上旬左右成熟。 9、新疆冬小麦区。小麦种植面积为全国的4.5%。冬麦品种为强冬性,8月中旬播种,8月初成熟。 10、青藏春冬麦区。包括西藏和青海大部,甘肃西南部、四川西部及云南西北部。小麦种植面积占全国的0.5%。成熟于8月下旬至9月中旬。

小麦高产管理种植技术

小麦高产管理种植技术 小麦在农村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农作物,而且在我们日常的饮食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小麦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农作物。不知道大家对小麦有什么样的了解,你知道什么时间播种是最合适的吗?小麦的播种方法都有哪些?以及种植时的注意事项大家都了解吗?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吧! 第一、小麦的种植时间具体是什么时候 有一种是在冬季种植,冬季播种的小麦被称为冬小麦。而另一种就是在春季时候种植,这时的小麦又被称为春小麦。冬小麦种植时间大概一般是在9月到10月份的时间,到第2年的4月到5月之间来进行收割。春小麦的种植时间一般就是在春节之后,再到第二年的8月到9月份时间进行收割。 第二、在种植小麦的时候,播种的方法有哪些 在种植小麦的时候,要注重它的播种方法,小麦的种植方法主要分别有条播、撒播以及穴播。条播种植小麦比较常见,但是要注意种子落地是否均匀,覆盖土的深浅应该需要一致,这样它的出苗就会比较整齐完整。撒播都是用于麦棉套作或者就是稻麦交换的地区,这样的话投资比较重的,统计难度比较大,因为这样有利于抢时、省工。穴波也叫做“点播”或者是“窝播”,都是被稻茬或者是麦田处时来采用。出苗也很整齐、田间的管理更为方便,但是花工的时间很大,穴距也比较大,苗穗数量普遍偏少,那样麦苗的产量就会受到影响。 第三、播种小麦时的注意事项大家要了解 在播种的前三天晒种子,种植的种苗速度直接影响种苗的强或者是弱。如果种苗出的比较慢,那么呆在土壤里的这段时间就会消耗种苗的营养,导致麦苗会比较弱,也就越容易受到土传性或者是总传性病害的侵害。所以我们一定要挑选好较优质的种子,并且提前晾晒,并且要提前催醒种子,这样的话才可以使播种后的种子萌发速度变得更快。 第四、播种的深度大家要把握好 小麦生长的深度大约是3厘米左右,如果太浅的话会直接影响到小麦种子吸水,太深的话,也会影响到种子在出土的时候受到很大的阻力,从而就会导致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一定要注意在播种前要调整好播种的深度,还要注意在播种前一定要整好地,以避免水平面的不平整,这样才能保证到整个麦田的出苗率到整齐和麦苗的均匀。 第五、在麦田播种的时候,播种后要进行适当的镇压

浅谈河南豫剧的发展

浅论河南豫剧的发展 文秘1001班 1010412098 刘翠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恁要不相信哪,请往这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哪!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记忆里我应该五岁时就能完完整整的将《花木兰》中的这段唱词唱下来。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河南人,你要问我河南什么最有名,我定会眉飞色舞的跟你谈论豫剧,谈个个把小时应该没有问题,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学唱几句河南豫剧,感受河南戏剧博大精深的美感。 豫剧的发展应该源远流长,小时候生长在河南典型的农村,记得上到八九十岁的老人,小到四五岁的孩童都能够张嘴便来上那么几句字正腔圆韵味十足的河南豫剧,让您的耳朵享受到河南民众的热情与淳朴。具体发展史我查了一些资料:豫剧起源已经很难考证。一说明末秦腔与蒲州梆子传入河南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而成;一说由北曲弦索调直接发展而成;一说是在河南民间演唱艺术,特别是自明朝中后期,在中原地区盛行的时尚小令基础上,吸收"弦索"等艺术成果发展而成。河南豫剧之所以称之为豫剧这其中也有一段历史。豫剧,原称“河南梆子”,也叫“河南高调”,因为河南省简称“豫”,解放后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在我国十六个省市有专业豫剧团的存在。这些史料足以证明河南豫剧的源远流长与广泛传播,作为一个河南人,对于豫剧这个具有名族与地区代表的戏种深感自豪与骄傲。 中原是个大中原,河南将近一亿人口。河南的方言,首先要分区,因为河南的方言在不同的地区分歧很大。比如豫西和豫东就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基于河南方言的不同,河南豫剧的发音也存在很大的不同。豫剧形成以后,由于语音方言的不同,在各地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路流派:以开封为中心的唱法称“祥福调”;以商邱为中心的唱法称“豫东调”,又称东路调;以洛阳为中心流传的唱法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靠山簧;豫东南沙河流域流传的唱法称“沙河调”,又称本地梆。小学时段,特别喜欢豫剧,暑假时到郑州亲戚家报

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中国小麦栽培学》曾将全国小麦划分为北方冬麦区、南方冬麦区和春麦区3个主区和东北春麦、北部春麦、西北春麦、新疆冬春麦、青藏春冬麦、北部冬麦、黄淮冬麦、长江中下游冬麦、西南冬麦、华南冬麦10个亚区。 三个主区: 1.春小麦区: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地区。处在高寒或干冷地带,冬季严寒;无霜期短促,常在200天以下,栽培制度绝大部分是一年一熟。 2.北方冬小麦区: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淮以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小麦集中产区和消费区,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2/3。一般实行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仅北部长城沿线两侧地带为冬、春麦混合的过渡地带。冬小麦是越冬作物,种植冬麦与其他粮食作物矛盾较少,因此能减少冬闲地面积,扩大夏种面积,增加粮食总产量。 3.南方冬小麦区:在秦淮以南、折多山以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30%左右。由于本区人民多以稻米为主要口粮,因此,小麦的商品率较高,是我国商品小麦重要产区。 十个亚区: 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吉两省全部,辽宁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全区小麦面积及总产量均接近全国的8%左右,约占全国春小麦面积和总产量的47%及50%,故为春小麦主要产区,其中以黑龙江省为主。本区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全区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偏低,热量不足,冬夏温差极大。本区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短,多在90天左右。病害以根腐病、锈病、赤霉病为主,丛矮病和全蚀病也有发生。种植制度一年一熟,4月中旬播种,7月20日前后成熟。全区除对各类病害及时防治外,东部排涝防湿;北部防除杂草;西部兴修水利,采用少深翻,多深松,少耕、免耕等防风固沙和减少蒸发的耕作技术,均为小麦增产的主要措施。据温度、降水量,又可将本区分为北部高寒、东部湿润和西部干旱3个副区。 2.北部春麦区:本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西至内蒙古自治区的伊克昭盟和巴彦淖尔盟,北邻蒙古人民共和国。全区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主,并包括河北、陕西两省长城以北地区及山西省北部。全区小麦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和1%左右,约为全区粮食作物面积的20%。小麦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在全国各麦区中为最低,且发展很不平衡;西部河套灌区的伊克昭盟、巴彦淖尔盟等地的产量水平较高,向河北省的张家口、山西省的雁北及陕西省的榆林等地区均为低产区。全区海拔1000~1400米,土壤以栗钙土为主。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显着,寒冷少雨,土壤贫瘠,自然条件差。最冷月平均气温-17~11℃,绝对最低气温-38~27℃。全年降水量309~496毫米,多数地区为300毫米左右,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只有94~168毫米。种植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个别地区有两年三熟。本区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90~120天。播种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成熟在7月上旬前后,最晚可至8月底。全区病害主要有叶锈病、秆锈病和黄矮病,丛矮病;虫害以麦秆蝇及粘虫为主。早春干旱,后期高温逼熟及干热风为害以及河套灌区的土壤盐渍化,均属小麦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在增产措施上应实行休闲轮作等种植制度,以培肥地力;灌区提倡沟、畦灌,作好渠系配套,改进灌溉制度,防止土壤盐渍化。依据全区南、北降水量的不同,可分为北部干旱和南部半干旱两个副区。 3.西北春麦区:本区以甘肃省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主,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及青海省东部部分地区。麦田面积约占全国的4%,总产量达5%左右。单产在全国范围内仅次于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而居各春麦区之首;地区间差异大,其中甘肃省河西走廊灌区及宁银引黄灌区的单产较高。本区部分地区属干旱荒漠气候。海拔1100~2240米,土壤主要为棕钙土及灰钙土,结构疏松,易风蚀沙化。黄土高原地区沟深坡陡,水上流失严重,地力贫瘠。最冷月平均气

浅论河南豫剧的弘扬和发展

浅论河南豫剧的弘扬和发展 说起戏剧,我最熟悉的就是家乡的豫剧。我的童年是伴随着豫剧铿锵的旋律度过的。直到现在每当听到了《穆桂英挂帅》中的“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你要是不相信啊,请在往这身上看…..”选段,我总是会喜不自禁的哼唱起来。小的时候听姥姥说过,她们年轻的时候乡里条件很差,娱乐活动很少。能听一场豫剧,就是莫大的享受。可往往就是为了听这一场戏,要搬着板凳走好几里山路呢,但纵使条件这么困难,依然没有办法磨灭大家对于豫剧的喜爱。到了我小时候,豫剧虽不及以往盛行,但依然是红火着,小时候就常看的节目就是《梨园春》,现在回味起那些年看到的打擂片段依然觉得妙趣横生。但不知什么时候起,豫剧渐渐衰落了,已经很难寻到它的踪影啦。只有在公园里的某些角落,还有些老人在咿咿呀呀的唱着。 为什么曾经红火的豫剧市场现在变得如此惨淡了呢?我觉得有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方面的原因。 先来分析一下外部原因,和其他剧种一样,豫剧也存在了观众人群减少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多,娱乐活动也更加的多样化。除豫剧外,还有流行歌曲,交响音乐会,魔术,话剧等等。现在坚持着听豫剧的,大部分都是一些中老年人,很少有青少年人。另外学习豫剧的人数也不多。观众人数和从业人数的减少,致使豫剧发展缓慢。 在内部原因方面,豫剧和其他剧种一样,有着普遍性的问题,如发展的资金不够,自身宣传不足,以及没有及时的推陈出新和其他剧种的取长补短。甚至有些从事豫剧事业的文艺机构,丧失了立足观众,服务人民的准则。花费人力物力排练剧目,只为在大小比赛中拿奖,获取名次,却不深入基层,为群众演出。以上问题,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豫剧的发展和进步。 那么,既然存在这么一些问题,怎么才能使豫剧在困境中突围,获得弘扬和发展呢?下面我就此谈一谈我的浅见。 一,促进“豫剧进校园”,加大豫剧在青少年人群中的宣传。 豫剧是河南地区第一大剧种,是河南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豫剧种类丰富,根据所在地区方言的不同,被分为以开封为中心的“祥 福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和 以南沙河流域为中心的“沙河调”,又叫本地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以后,才形成了统一的声调。从此豫剧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不仅《花木兰》,《七品芝麻官》,《大祭桩》等古代戏深受观众喜爱, 《斗书场》,《李双双》,《朝阳沟》《好媳妇》等现代剧也获得了很大 的成功。在豫剧艺术的蓬勃发展中,还涌现出了常香玉,阎立品, 马金凤,牛得草,魏云等一大批德艺双馨的豫剧名家。在他们当中, 以常香玉最为著名。她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豫剧表演家,还在豫剧 唱腔的改进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她创制和改造了豫剧唱腔,还把 豫剧唱腔的演唱方法引入到专业化和科学化的道路上。而这一切都 是引导都是引导青少年们喜爱豫剧的良好教材。由于中小学生都存 在着升学压力,可以我豫剧艺术引入到大学课堂。以校选课的形式 和广大学生见面。在此类校选课上,教师不仅可以向学生传播豫剧 的有关知识,播放豫剧的相关选段。还可以讲述一下豫剧名家的故

小麦种植技术

小麦 一、小麦的生物学基础 (一)小麦的生育期与生育时期 1、小麦的生育期 小麦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1)小麦生育期的长短与栽培地区的纬度、海拔高度、耕作制度及品种特性的不同有很大差异。一般纬度越高、海拔越高,生育期越长。 (2)低纬度地区,冬季较短,小麦播种较迟,越冬期短,所以生育期较短。 (3)在同一地区,不同类型品种生育期长短不同。春性品种生长发育快,成熟早,生育期较短;冬性品种生长发育慢,成熟迟,生育期较长。 (4)同一品种,播期不同生育期也有变化,迟播生育期缩短,早播生育期延长。 (5)我省主要栽培春性、半冬性品种,生育期一般在200-220天左右,鄂东、鄂东南及江汉平原等一般播种较迟,成熟较早,生育期稍短。鄂西北地区,一般播种较早,成熟较迟,生育期偏长。 2、生育时期的划分 小麦的一生要经过种子萌发、出苗、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等生育进程。小麦在整个生育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生上的变化,依次出现和形成各种不同的器官,最后形成作物产量。冬小麦一生划分四个时期:即幼苗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结实期。 (二)小麦阶段发育特性 小麦由营养生长转化生殖生长,这种阶段性的质变叫阶段发育。不同的发育阶段都要求一定的外界条件,如温、光、水、空气、养分等,往往是其中某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若缺少主导因素作用,小麦就不能完成阶段性发育,因而就不能开花结实。小麦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对外界条件要求差异极大。因此,小麦的个体发育可分为春花阶段和光照阶段。 1、春化阶段 春化阶段是小麦第一个发育阶段。冬小麦在发芽出苗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的低温才能进入生殖生长时期。温度起主要作用,这一阶段称为春化阶段,又称为感温阶段。如果冬小麦春播,因缺乏春化阶段发育所需的低温,个体发育就停止在分蘖状态而不抽穗。根据小麦春化阶段对温度高低和时间长短的要求不同,小麦品种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1)冬性品种。这类品种通过春化阶段所要求的温度范围小,时间长。事宜温度为0-3℃,在这种温度下,完成春化阶段的发育需23-50天。 (2)半冬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适宜温度为0-7℃,历时15-35天,如果这类品种春播,未经春化处理,则不能正常抽穗。 (3)春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适宜温度范围较宽,0-12℃,5-15天即可通过这一阶段发育,这类品种对温度反应不敏感,未经春化处理的种子,春播也可正常抽穗,但耐寒性较弱。 2、光照阶段 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后,必须在一定日照时间才能完成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开花结实。日照长短在这一阶段起主导作用,其次还有较高的温度。小麦是长日照作物,在光照阶段,若延长日照,一般能促进发育,提前抽穗成熟。若长日照条件不能满足,则不能通过光照阶段,导致抽穗延迟或不能抽穗结实。根据小麦对日照长短反应的不同,可将冬小麦分为三个类型:(1)反应迟钝型。在每天8-12小时日照条件下,经过16天以上就能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一般指的春性品种。 (2)反应中等型。在每天8小时日照条件下不能抽穗,每天12小时日照能正常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历时25天左右,一般指半冬性品种。

山东主要地区农作物种植分布

山东主要地区农作物种植分布 山东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是我国粮食和北方水果的主要产地。随着工业经济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蔬菜的种植面积也迅速增加,形成了山东现在的多元化种植结构。当前山东主要种植作物如下:小麦6000万亩、玉米4000万亩、蔬菜2000万亩、棉花1300万亩、花生1300万亩、果树1200万亩、水稻170万亩、大豆150万亩。小麦、玉米主要分布在菏泽、聊城、德州、滨州、济南、青岛地区;棉花主要分布在菏泽、德州、滨州地区;蔬菜分布在济宁、淄博、潍坊、莱芜、青岛等鲁中和半岛地区;花生主要集中在聊城、菏泽、泰安、威海、青岛等地区;果树则主要分布在烟台、青岛、威海、临沂等半岛和山区。为更清楚的说明山东省的种植结构,以下分别介绍各地区的主要种植作物和种植特色。 滨州地区主要种植棉花、小麦、玉米、枣树,其中棉花230万亩、小麦和玉米各350万亩,各县均有分布。无棣县和沾化县主要种植枣树,冬枣是沾化县的特有资源;信阳县是中国鸭梨之乡,博兴县则以桑蚕和蔬菜为特色。 德州地区以小麦、玉米、棉花、蔬菜、大豆、花生、马铃薯为主。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都在500万亩以上,棉花种植面积200多万亩。夏津县是传统的棉花种植大县,是全国优质棉花生产和出口基地,素有“银夏津”之称,常年种植在60万亩以上。枣树是庆云县和乐陵县的主要经济作物,其特产为金丝小枣。陵县和武城除盛产小麦、玉米和棉花外,近年又各自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产业。陵县是鲁西鸭梨和西瓜主产地,其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主销京津唐地区。武城县辣椒种植20万亩,是中国辣椒之乡。平原县除了粮食作物外,有大量的西瓜和蔬菜种植。 聊城地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蔬菜、果树、棉花。冠县盛产鸭梨;东阿以小麦种植为主;莘县以小麦、玉米、棉花种植为主。茌平县则是棉花、蔬菜、果树比较均匀。高唐是聊城棉花的集中种植县,棉花种植面积在50万亩左右。 菏泽地区是山东省粮食的主产区,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高粱、地瓜、谷子等,小麦种植面积在800万亩以上。经济作物以花卉、棉花、油菜为主。棉花主要在单县、曹县、巨野、成武、定陶;花卉则主要集中在菏泽市辖区。 济宁地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主要种植蔬菜、大蒜、小麦、水稻、棉花。嘉祥县以种植小麦、水稻、大豆、大蒜为主,是主要的商品粮基地。金乡县则以大蒜、棉花和蔬菜为主,被成为“中国大蒜之乡”。兖州除种植大蒜外,辣椒种植也是其特色产业。曲阜和泗水是济宁果树的主要种植区。鱼台以水稻为主,是北方的“鱼米之乡”。 泰安地区以种植小麦、玉米、蔬菜、桑蚕、果树、花生为主。泰安市岱岳区和新泰县主要种植花生,是山东省花生主产区之一。肥城和宁阳不但是小麦、玉米的主要种植区,也是主要的果树种植区。肥城有10万亩桃园,宁阳的桑蚕和枣树也是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东平县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土豆和核桃。蔬菜种植主要集中在泰安市辖区和宁阳县。

浅谈豫剧

暨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浅谈豫剧的基本概况 学院: 学系: 专业: 课程名称:古代戏剧研究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李亦非 2011 年12 月12 日

浅谈豫剧的基本概况 [摘要] 本文主要是对豫剧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以及其组成成分进行介绍。豫剧形成历史有三百多年,在这期间豫剧逐步发展壮大,新中国成立后,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经过几代老一辈艺术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正式更名为豫剧。在声腔上,豫剧属梆子腔系,豫剧划分主要有五大流派:“祥符调”、“豫东调”、“豫西调”、“沙河调”、“现代流派”。豫剧的声腔板式包括慢板、二八板、流水板和非板;角色行当由“生旦净丑”组成。按一般的说法是四生、四旦、四花脸;豫剧的传统剧目有1000多个,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历史小说和演义。 [关键词]豫剧;梆子腔;声腔板式;角色行当;剧目 On a basic overview of Henan Opera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d Henan Opera's history, development status and its components .Henan Opera's formation history is more than300 years, During this period,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Henan. After the new China was founded, based on the clapper in Henan,After several generations of older artists continue to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ficially changed its name to Henan Opera. In tune, the Opera is clapper System,Department of Henan Opera are mainly divided into five schools: "The Xiangfu," "The eastern Henan ," "The western Henan," "The River Transfer," "The modern genre." Henan Tune Rhythm including Adagio, two eight boards, water boards and non-board; the roles of line played by the "sheng dan jing chou" component. As a general argument is that four sheng, four dan , four painted face; Henan Opera more than 1,000 traditional repertoire, much of it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novel and Romance. [Keywords] Henan Opera;Clapper Accent;Tune Rhythm;The roles;Repertoi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