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用药方案

脏腑用药方案
脏腑用药方案

1、临床上常见的是肝气郁结,郁结之后就好比轮子上肝这个点卡住了,通过疏理肝气就可以修复,疏理肝气的要有哪些呢?

疏理肝气:柴胡、麦芽、香附、郁金、青皮、川楝子、橘叶、薄荷、白蒺藜。

2、病情失治,气郁时间久了,化火了,如何办?可以清泻肝火。

清肝火:桑叶、菊花、青葙子、决明子

泻肝火:龙胆草、胡连、黄芩、青黛、栀子、丹皮、夏枯草、羚羊角

3、病情失治,病情继续加重,肝气郁结化火,火邪伤及肝阴,导致肝阴不足,咋办?

养肝阴:山萸肉、生熟地、女贞、阿胶、白芍、乌梅

4、病情失治,继续加重,除了肝阴受损,已出现肝叶枯槁,萎缩了,咋办?养血柔肝!

柔肝养血:当归、白芍、首乌、枸杞、鸡血藤、木瓜、鳖甲这分四个层次将肝气郁结导致的病理变化列出来,临床上遇到肝气郁结,时间较久的患者,就可以参阅选用上述药物。

5、那么除了肝气郁结,还有没有其他病机呢?轮子上这个点还有没有可能出现其它问题?还有!

肝气当升,如果升发不够怎么办?如果升发太过怎么办?

升发不够,为肝气下陷,有的称为木气下陷水中。升发肝气就可以了,一方面补肝气,提升升发力度,可以用黄芪;另一方面,可以运用升提的药物,如柴胡、薄荷、生麦芽。

升发太过,肝气上冲会出现偏头痛,有的患者会出现血压升高,那就降气,降肝气就是“镇肝、平肝”,为什么称为“镇”“平”,就好比国家内部出现***,要镇压、要平息一样,这里就是镇压肝气,平息肝气,虽然听起来有些粗暴,但用药也是这样,不能含糊,不然肝气上逆,就会出大问题了!

镇肝:代赭石、灵磁石、石决明、珍珠母、生龙牡

平肝:菊花、白蒺藜、天麻、勾藤

假如患者肝气上升,失去治疗,已经化风,手已经开始抖动,如何办理?这就要求除了镇肝、平肝的同时,还得熄肝风,熄肝风用什么药?

熄肝风:羚羊角、勾藤、天麻、白蒺藜、僵蚕、全蝎、蜈蚣6、靠镇肝、平肝、熄肝风可以缓解病情,如果不用药了,肝气又上升太过,咋办?有办法,古人创立了“滋水涵木”的办法,即补养肾阴,来滋养肝木,肝气就会变得柔和,就不会升发太过了。

补养肾水用什么药?很多了,到下面将肾这个环节时细谈。

7、除了上面讲的,肝脏这一环节,还有没有其他问题?还有,如受寒,寒凝肝经,睾丸疼痛等,可以采用:吴萸、小茴、仙灵脾,荔枝核、川椒。

肝藏血,肝气郁结也可以导致肝脏血瘀,可以选用川芎、桃仁、红花、三棱、文术、乳香、没药、五灵脂

8、还有一点,湿邪停留肝经,导致肝经湿热过重,可以选用:栀子、龙胆草、黄芩

明白了这8点,修轮子上肝这个点就算有眉目了,这样学中药就会将教材上的内容与临床结合起来。

我们再来看看心,从“心”的角度学习中药。我们再来看看心,从“心”的角度学习中药。

既然是从心脏的角度学习中药,我们得看看心脏的功能,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这样学习可能就目标更加清楚些。

心属火,藏阴血!心主血脉,心藏神!其华在面!

既然属火,就存在火力过旺与火力不足,临床上称为“心火亢盛”和“心阳不振”。

既然藏阴血,就存在阴血不足,临床上称为“心阴虚、心血虚”。

既然心主血脉,血脉的不通、不畅就是问题,临床称为“血脉瘀阻”。

既然心藏神,就存在心神藏得好不好,藏得不好就是“心神

失养”了。

既然其华在面!那么面部的神采有没有?面部的气色如何?面部长东西没有?这些都与心脏有关。与心有关的还有很多,我们就从上面这些,来谈谈相关的中药。

1、心火亢盛:可以选用淡竹叶、生地、栀子、灯芯草

别小看灯芯草这味药,看似普通,对于心火亢盛非常管用,举个例子:

曾经治疗一个失眠的患者,切脉后发现病人左寸浮实,患者舌尖红降,于是采用导赤散(生地、木通、甘草、竹叶),效果不错,喝了五天,睡觉也好了,但没过几天,患者又上火了,又失眠了,让他再喝中药,认为太苦,接受不了,要求我提供一个不苦的、效果又好的方法,我思虑良久,最后告诉他用灯芯草煮水当茶喝。没想到效果非常好,患者很满意!

后来遇到心火亢盛的小儿,尤其是心火亢盛晚上哭闹的1岁以下的小家伙,运用灯芯草,加点白糖,当饮料喝,效果非常好,患儿也很容易接受。

2、心阳不振:可以选用桂枝、肉桂、附子、薤白、干姜。心阳不振的人,经常手脚发凉,人没有火力,自然怕冷了,在冬天这种病人就很难受,如果早上,吃一碗稀饭,在稀饭中放上3克肉桂细粉,加一些白糖进去,调节口感,这样一天都会很暖和。

3、心脏阴血虚的病人需要补养阴血,可以选择使用:柏子仁、枣仁、丹参、麦冬、当归等

别小看丹参这位药,俗话“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就是说丹参既能补血,又能活血,还能养血,功效好比四物汤,对心脏阴血不足非常有好处。

4、心神失养,可以通过安心神来治疗,如龟板、浮小麦、阿胶、紫河车、合欢花

5、心气虚的病人,可以选用人参、黄芪、党参、茯神、五味子、远志、炙甘草等

6、对于血脉瘀阻的病人,可以使用丹参、赤芍、桃仁、红花、鸡血藤、红景天等

心脏的气血阴阳平衡了,面部自然就神采奕奕了,面部的斑也就慢慢消失了,皱纹也会少些了,这就是“神”。

对于学习中医的人,如果这样来体会中医基础理论,这样来学习中药学,再上临床时,就会胸有成竹,哪里还会碰到面部长斑的病人,告诉她是内分泌失调呢!

也许对于已经从事多年临床的中医会认为,还有心肾相交啊!胆火扰心啊!为什么不深入讲下去,不急,这些需要将五脏分述完后再串起来讲,理解会更深刻些!

我们一边学习中药,一边看看我们的指南针,左边的轮子讲了两个点:肝和心,还剩下有胃和肾,接下来看看胃,看看这个点有哪些问题可以出现。

病人经常会说,“医生啊!我胃疼、胃胀、胃返酸、胃不知道饿……”,那么我们学习中医,如何来理解胃呢?

胃就是一个消化的器官,中医称胃为“水谷之海”指的是胃为受纳、腐熟水谷的器官,既然是受纳、腐熟食物的器官,如果不能受纳了,受纳后腐熟不了,这就是病了,或者腐熟过快,也是有病了。

我们看看指南针上,胃气是下降的,中医称“胃以降为和”,也就是说,胃气下降了,就调和了,就顺了,如果不降,胃气上逆了,就返酸了,就没胃口吃饭了,胃也就病了。

所以胃病的治疗也很简单,我们一边分析,一边学药!

1、胃气上逆,这样的情况很多,大部分胃病患者都存在,胃酸是酸性的,胆汁是碱性的,胃气下降后,在肠道酸碱中和正好,如果胃气上逆,胃中酸水就会腐蚀食道,也就患了食道炎,再向上返流,就是咽炎了,很多顽固性的咽炎,通过降胃气就能治疗好,西医才取抑制胃酸的办法,这样胃里胃酸少了,但并没有解决胃气上逆的问题。相反长期抑制胃酸,胃壁分泌胃酸的细胞慢慢较少,萎缩了,病情更重!有

的成了癌前病变了!

所以降胃气这一招非常重要,常用药有哪些?竹茹、枇杷叶、代赭石、生姜、枳实、沉香、旋复花、半夏等等,凡是能降气的,基本上都可以。

举个例子吧,有个患者长期返酸,早上起床恶心,吃饭没胃口,咽喉不适过来就诊。患者女性,也不抽烟,但咽炎很重,切脉后发现右手寸关有上越之势,也就是胃气上逆的脉象,患者怕吃中药,中药味闻起来就恶心,我思虑一会,给她开了生枇杷叶1公斤,让她长期煮水后当茶饮,过了半个月,碰面时说好的差不多了,咽炎也好了,食道也舒服了,早上也不恶心了,但屁多了。很神奇吧!其实就是降了降病人上逆的胃气,气向下行了,这就是治本了。

也难怪张锡纯认为代赭石是健胃之妙品,这味药降胃气特效。

学会了降胃气,胃病可以说掌握了一半,还有一半是什么呢?

2、胃寒。胃腐熟食物需要热量,如果没有热量,就无法腐熟食物,很多病人朝食暮吐,就是说早上吃的饭,晚上吐出来还未消化,一天到晚不知道饿,为啥?胃中无火!

如何补火?看看指南针,五行中火生土,即心火生胃土,也就是说,补充心火,心火足,就能让胃火旺了,这也就是五行所说的“虚则补其母”。桂枝、肉桂、附子、薤白、干姜

这些温心阳的药物用上,胃火就来了,就能够腐熟水谷了。

3、胃热。既然有胃火不足,出现胃寒,自然就有胃火过亢,出现胃热。胃热的病人经常有饥饿感,总觉得吃不饱,这也是病啊!俗话称为“慌饭”。治疗很简单,吃点清胃火的药,比如:石膏、知母、黄连、黄芩、芦根等。

举个例子,曾经治疗一例经常“慌饭”的病人,患者要求不吃中药,还要能治病,我说这很好办,吃点下火的食物就可以了!什么食物好呢?让病人吃皮蛋拌豆腐,每天用两个皮蛋,加上4两豆腐,拌匀后加上麻油,少量盐,当菜吃,就这样坚持一周,就差不多了!有人会问,这也是中医治疗?我说这也是!因为运用了中医理论来指导饮食,指导养生,这不就是中医的精髓吗?中医可以贯穿于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随时随地都可以体会到中医理论的妙处!

4、胃火长期过重,必然会伤及阴分,就好像烧锅炉一样,锅里水也会被烧干,长期胃火重必然会导致胃阴的亏虚。所以对于久病患者就要养胃阴了。这些药有石斛、麦冬、花粉、玉竹、芦根、乌梅、沙参、生地等。

5、临床中胃病的情况有时并非上述这么单一,比如胃中有热,肠道有寒,这样容易形成胃的上半部分有热,下半部分有寒,出现寒热错杂的情况,用药时则需要寒热搭配,效果才好。如黄芩、黄连配干姜。

6、胃病还有一些情况,比如食积,同样影响了胃的和降,

可以采用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槟榔、二丑等来攻下,恢复其和降,病情轻的则可以采用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莱菔子来消导。

举个例子:很多小儿停食之后,出现反复发烧,服用退烧药后可以当时缓解,第二天照常发烧,这种情况,将二丑炒香后研成细粉,伴红糖后给小孩吃,每次2克左右,三岁以下的小孩可以适当减量,3岁以上的可以适当加量,一般服用三小时左右会出现腹泻,患儿将停滞在胃肠道的东西拉出来后,病就好了!此法虽然简单,但效果非常神奇!

左边这个轮子的最后一个点:肾,让我们通过肾来学习中药!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藏髓,藏精,肾主水,为水脏,肾中藏有肾阳,能够温化寒水,这样水不至寒……

通过肾脏来学习中药,可以从三块来学,即肾阴、肾阳、肾精,这样更加清晰些!

对于肾阴亏虚,可以采用熟地、龟板、女贞子、旱莲草、山萸肉,玄参、天冬、枸杞、黄精、紫河车、怀牛膝、制首乌对于肾阳不足,可以采用鹿茸、附子、肉桂、仙茅、仙灵脾、故子、巴戟天、肉丛蓉

对于肾精不足,可以采用金樱子、桑螵蛸、芡实、莲须,五味子、益智仁来固摄肾精;通过鹿茸、鹿角胶、紫河车、阿胶、菟丝子、覆盆子、韭菜子、枸杞子来填补肾精。

对于肾水不足,相火亢盛,可以采用知母、黄柏、泽泻、丹皮,地骨皮来泻火。

肝无虚证,肾无实证。说的是肾脏主封藏,封藏失司才会导致肾脏疾病的产生,这些疾病中,多数属于虚证范围。

举几个例子,这样学习印象会更加深刻些!

第一个:骨折延迟愈合的病人。

几年前遇到一个右上臂骨折的病人,在医院进行夹板固定,两个月后复查,发现骨折处无骨痂形成。病人通过熟人介绍,过来就诊,切脉时双尺沉细若绝,询问中得知患者经常腰部酸软无力,性功能明显减退,于是采用填补肾精的办法,配合使用活血化瘀、接骨疗伤的药物,服用半个月,一月后复查,骨痂形成,患者愈后良好。

第二个例子:腿抽筋。

临床上很多老年人,经常腿抽筋,每晚小便多次,服用钙片后抽筋稍稍好转,但停药后又很快反复,切脉会发现右尺沉细而软,对于此类病人,补充钙剂的同时,服用补养肾精的药物,增强肾的封藏能力,减少钙的流逝,病情可以很快治愈。采用淫羊藿30克、菟丝子20克益智仁15克小伸筋草30克几天就见效了!

第三个例子:痛经。

痛经之痛,只有妇人最为刻骨铭心,有些年轻女性,痛经时可以疼痛到晕倒,疼痛有两个病因,其一:不荣则痛,此痛病情轻;另一种:不通则痛,此痛病情重。不通为瘀,而瘀之形成有气滞、有寒凝。这里要说的是“寒凝”,此类病例占痛经的八成左右,许多中医治疗痛经,采用桃红四物汤加金楝子散,当时有效,下次月经照样疼痛,其实只要运用附子、肉桂、艾叶、小茴香、紫石英等温补肾阳,同时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将胞宫寒邪、瘀血化尽,三五剂药就可以彻底治愈。

农村老人常说,“人从脚下寒!”

人体肾之阳气是人立身之阳,肾阳不足则腰以下发凉,人如同站在冷水之中,所以人会格外怕冷,所以有“人从脚下寒”之说,目前流行的火神派就是站在肾阳的角度,来治疗人体很多虚寒性疾病。

但我们强调肾阳重要性的时候,别忘了人体心之阳气更重要,就好比大地需要地核岩浆的热量,土地才能向上散发热量,但别忘了太阳才是一切热量的源泉,没有太阳的光芒,则万物都会黯然失色,人体心之阳气为生命之阳。

肾阳与心阳两者缺一不可,一损皆损,一伤皆伤!

火神派将姜桂附作为救命仙草,认为其能补肾之阳,壮肾火,散阴邪,挽狂澜。

其实姜桂附也是补心阳之要药,心火旺,如丽日当空,一切阴邪自然散尽,心火旺自然血脉流畅,心火旺生命不会垂危。

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所以火神派在强调肾火的同时,无形中也通过补充肾火也补充了心阳,运用姜桂附增强了肾火,同时也增强了心火。君明则国安!

讲这些只是想将火神派的精髓表述出来,避免后学者局限于单纯补养肾火,而忘却心火才是生命之火,忽视了心火的重要性。

补养肾火也是很大作用的,肾火旺盛,则脾阳不衰,中焦如沤才能健全,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健全,水谷之精才能正常输布,统摄功能才能完备。

如果脾阳虚衰,则中焦运化功能受阻,寒湿内停,脾气郁滞,

食物精微转化及输送均会出现异常,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二便不利,就好比指南针中右侧的轮子卡壳了。

对于脾阳虚,可以运用:干姜、苍术、白术、吴萸、肉叩、砂仁、白叩仁、草叩、附子。

对于阳虚日久,寒湿困脾,可以运用:茯苓、白术、干姜、附子、苍术。

寒湿困脾失治,导致脾气郁滞,可以运用芳香醒脾的药物:陈皮、砂仁、叩仁、香椽、木香、藿香、佩兰、厚朴、枳壳。

郁积化热,治疗时须清脾热:黄连、连翘、大黄、石膏、山栀、绿豆。

郁积失治,化燥伤阴,导致脾气阴两虚,治疗时,虚补脾气:人参、黄芪、党参、白术、扁豆、炙草;养脾阴:山药、黄精、芡实、白芍。

如果仍然失治,形成脾积:枳实、大黄、山查、神曲、麦芽、鳖甲、牡蛎。

1.肺主气,如果人体气不足,头晕乏力,气短,就要补肺气了!补肺气有人参、党参、黄芪。

2.肺主宣发速降,这一宣一降,是一对对立的平衡,如果宣发太过,咳嗽气逆,头发流油等,就得敛肺气了,敛肺气可用苦杏仁、五味子、白果、诃子、乌梅、米壳。

如果宣发不足,肃降太过,出现肺气失宣,患者会感到呼气困难,胸闷,咳嗽等症。宣肺气可用桔梗、麻黄、升麻、牛蒡子、蝉蜕。

3.肺气开窍于鼻,如果鼻窍不通,自然要选择宣通肺窍的药物了,麻黄、辛夷、苍耳子。

4.肺朝百脉,脉络破裂,出现咯血,就要用止血的药物,止肺血:白芨,仙鹤草。

5.肺为娇脏,不能受热(肺热),也不能受寒(肺寒),还不能受燥(肺干),更不能受湿(痰饮)。

清肺热:桑叶、黄芩、栀子、桑白皮、地骨皮、生石膏、白茅根。

散肺寒:麻黄、苏叶、细辛、干姜。

润肺燥:沙参、玄参、天冬、山药、百合、石斛、花粉、玉

竹。

祛痰湿:川贝、知母、瓜蒌、天竺黄、竹沥、胆南星、半夏、莱菔子、苏子、白芥子。

脏腑用药规律总结版

1、养心阴安心神一一酸枣仁,柏子仁,地黄,龙眼肉,丹参,麦冬,当 归,白芍,龟板,浮小麦,阿胶,紫河车,百合,首乌藤,合欢花。 2、助心阳——肉桂,桂枝,附子,干姜。 乱益心气一一人参,黄罠,党参,茯苓,五味子,远志,炙日草。 4、泻心火——黄连,木通,黄苓,山呃,生地,大黄,丹皮,连翘,竹叶,莲子心。 5、镇心神一一朱砂,琥珀,珍珠母。 6、开心窍一一菖蒲,远志,冰片。 肝 1、养肝血——当归,白芍「首乌,枸杞子,牛膝,大枣,木瓜,鸡血藤。 2、滋肝阴一一山萸肉,生熟地,枸杞子,女贞子,杜仲,阿胶,鳖甲,白芍,乌梅,龟板。 乱温肝寒一一吴茱萸,肉桂,小茴香,荔枝核,肉灰蓉。 4、平肝潜阳 (1 )平肝:菊花,川楝子,天麻,钩藤。 (2 )潜肝:石决明,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

(3 )镇肝:代赭石,灵磁石。 5、熄肝风一一钩藤,天麻,僵蚕,全蝎,螟蚣,地龙,蝉蛻,菊花。 6、理肝气一一柴胡,香附,郁金,青皮,枳实,苏梗,川楝子,元胡,木 香,沉香,薄荷,旋复花。 7、化肝瘀一一川苒,桃仁,红花,三棱,乳香,没药,五灵脂,泽兰。 脾 k补脾气——人参,黄罠「党参,白术,扁豆,炙日草,升麻,逹子肉,葛根,山药,大枣,茨实。 2、温脾阳---- 吴茱萸,苍术,干姜,半夏,肉豆蔻,白蔻仁,砂仁,草豆蔻,益智仁,附子。 3、养脾阴——白芍,山药,荧实,黄精,蜂蜜,大枣。 4、燥脾湿一一苍术,白术,厚朴,半夏,茯苓。 5、理脾气一一砂仁,蔻仁,陈皮,木香,薑香,厚朴,枳壳,大腹皮,佩 -^=-0 6、消脾积一一枳实,大黄,山植,神曲,麦芽。 7、清脾热一一黄连,黄苓,大黄,连翘,石膏’山梔子,芒硝,西瓜,绿豆。 k滋肺阴一一天冬,麦冬,沙参,山药,阿胶,百合,川贝,黄精,玉竹,花粉,石斛。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记录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记 录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丁集镇卫生院 中医药防病治病健康知识讲座 通知 王官桥村医生: 为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让农村居民了解健康的概念、影响健康的因素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决定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咨询活动,现通知如下: 时间:2017年10月12日8:30-11:00 地点:丁集镇镇卫生院 咨询内容:中医防病治病知识 咨询医师:唐超 参加人员:你村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本人或家属(总数不超50人) 2017年10月12日 丁集镇卫生院

丁集镇卫生院中医药防病治病讲座活动记录表 填表人(签字):负责人(签字):填表时间: 年月日 2017年10月12日丁集镇卫生院中医药防病治病健康知识讲座现场

中医药防病治病健康知识讲座 主讲人:唐超

问:治疗和预防糖尿病除了吃降糖药还有没有其他方法答::协调饮食结构,控制糖、脂肪、蛋白质的摄入量,从根本上减轻胰腺负担。 气功疗法:通过锻炼真气,培养元气,扶植正气,同时消除机体应激反应,排除紧张状态。从而恢复正常人体代谢过程。 推拿疗法:运用各种不同手法作用于体表某部,进行刺激的物理疗法,通过推拿来调节机体的神经或体液平衡。 激光照射疗法:对局部组织消炎、促进修复,并能改善血液循环和组织代谢。 磁疗法:通过经络传导或神经反射作用,调节脏腑功能;磁疗产生微电流,通过刺激神经末梢调整神经机能,并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 药浴疗法:对糠尿病足,足药浴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新陈代谢、疏经通络,调整脏腑功能。 问:夏季如何预防“上火”呢 答:应注意四点:1、学会调情志,中医认为心主血脉、思维、神情,因此在夏季,应调畅情声,才能心神安宁、思维敏捷,应正面看待事物,拥有阳光心态;2、注意饮食搭配适当,少吃辛辣、油炸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或清热饮料如绿茶、桑菊冲剂等,保证足够的有效循环量,达到活血化瘀,清火排毒的目的;3、要建立合理科学的生活规律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保障机体的平衡,维持正常免疫功

脏腑用药

脏腑用药【中医基础版】 脏腑用药 一、心、小肠医学教育网 补心气:黄芪人参党参太子参炙甘草五味子 温心阳:肉桂桂枝附子干姜薤白 补心血:当归熟地龙眼肉酸枣仁柏子仁紫河车阿胶丹参夜交藤桑椹子淮小麦 养心阴:生地麦冬百合丹参阿胶龟板 安心神:茯神远志朱砂酸枣仁柏子仁合欢花夜交藤琥珀龙齿珍珠母淮小麦 清心热:黄连栀子连翘心竹叶木通莲子心水牛角玳瑁牛黄竹叶卷心鲜地黄丹皮紫草大青叶医学教育网 开心窍:石菖蒲郁金远志麝香苏合香冰片安息香牛黄 养心敛汗:莲须浮小麦麻黄根煅龙骨煅牡蛎 祛心经瘀血:丹参红花桃仁归尾赤芍川芎三七降香蒲黄郁金玄胡 温小肠:肉豆蔻乌药肉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清小肠热:木通栀子竹叶灯芯草泽泻车前子赤小豆瞿麦海金沙冬葵子滑石生地赤茯苓白茅根半边莲 二、肝、胆 补肝血:当归白芍熟地何首乌阿胶龙眼肉枸杞子紫河车桑椹子酸枣仁鸡血藤黑芝麻 滋肝阴:女贞子枸杞子桑椹子何首乌白芍生地山茱萸沙苑子旱莲草龟板鳖甲 疏肝气:香附郁金柴胡川楝子青皮橘叶佛手香橼绿萼梅玫瑰花婆罗子玄胡八月札枸橼小茴香刺蒺藜 温肝寒:吴茱萸肉桂小茴香橘核荔枝核艾叶乌药胡芦巴 散肝经风热:桑叶黄菊花刺蒺藜蔓荆子谷精草木贼草 清肝明目:青葙子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夜明砂秦皮夏枯草 清肝泻火:龙胆草夏枯草栀子黄连黄芩苦丁茶青黛大黄芦荟 平肝潜阳:天麻钩藤石决明代赫石生石骨生牡蛎刺蒺藜白菊花珍珠母磁石礞石铁落山羊角羚羊角玳瑁罗布麻 熄风镇惊:全蝎蜈蚣白僵蚕羚羊角山羊角牛黄胆南星猴枣礞石熊胆地龙玳瑁天麻钩藤紫贝母珍珠白花蛇乌梢蛇 清肝熄风:水牛角牛黄玳瑁羚羊角山羊角熊胆钩藤 清热利胆退黄:茵陈栀子虎杖金钱草郁金蒲公英垂盆草地锦草大黄 退虚热:银柴胡青蒿地骨皮白薇胡黄连鳖甲秦芄 活血化瘀:川芎郁金玄胡姜黄三棱莪术丹参乳香没药鳖甲益母草茜草鸡血藤泽兰红花桃仁月季花五灵脂穿山甲王不留行蒲黄三七花蕊石虎杖牛膝土鳖虫水蛭虻虫降香苏木自然铜凌霄花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五行相生相胜汤液经法图 为理清《经法图》中五行与五味之配属关系,笔者把图内内圈中已知的“辛、咸、甘、酸、苦”之五味用直线连接起来后,即可知该图是表示五行之生克关系,而且是每一行的前、后、左、右关系为,右者:生我(母),左者:我生(子),前者:克我,后者:我克。如是,则“用金体”栏之内圈所缺的是“酸”字。 求证:“用火体”栏中“咸”字与“用金体”栏中的“咸”字以直线相连,为火克金,克我之关系,栏中补入的“酸”字与“用木体”栏中的“酸字”用直线相连,为金克木,我克之关系,与其它栏目之五行制克关系相一致,因此,补入的“酸”字正确。为能清楚地反映斯图之五行生克关系,笔者把图1填入五色绘成彩色《经法图》(图2)如下,完成破解斯图之第一步。 如何填补图内圈外之缺“□”字,第二步必须明白《经法图》之五行配属关系。 《辅行诀》曰: 经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五气,化生五味,五味之变,不可胜数。今者约列二十五种,以明五行互含之迹,以明五味变化之用,如左: 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椒为火,姜为土,细辛为金,附子为水。 味咸皆属火,旋覆[花]为之主,大黄为木,泽泻为土,厚朴为金,硝石为水。

味甘皆属土,人参为之主,甘草为木,大枣为火,麦冬为金,茯苓为水。 味酸皆属金,五味[子]为之主,枳实为木,豉为火,芍药为土,薯蓣为水。 味苦皆属水,地黄为之主,黄芩为木,黄连为火,白术为土,竹叶为金。 此二十五味,为诸药之精,多疗诸五脏六腑内损诸病,学者当深契焉。 《辅行诀》又曰: 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 陶云:心德在耎。故经云: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陶云:脾德在缓。故经云: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陶云:肺德在收。故经云:以酸补之,咸泻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 陶云:肾德在坚。故经云:以苦补之,甘泻之;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至津液生也。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藏气法时论》曰: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味酸,其类草木,肝色青。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味苦,其类火,心色赤。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其味甘,其类土,脾色黄。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其味辛,其类金,肺色白。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其味咸,其类水,肾色黑。 为解析《辅行诀》书中医方所列之药味,笔者摘录《神农本草经》中有关药物之药味于下。 《神农本草经》曰:(按《辅行诀》之药味分类法分类) 味辛属木:牡桂[木中木] 味辛温。秦椒[木中火] 味辛温。(蜀椒味辛温。)干姜[木中土] 味辛温。细辛[木中金] 味辛温。附子[木中水] 味辛温有毒。 味咸属火:旋覆花[火中火] 味咸温。大黄[火中木] 味苦寒有毒。泽泻[火中土] 味甘寒。厚朴[火中金] 味苦温无毒。消石[火中水] 味苦寒。卤咸(戎盐)味苦咸寒。亭历[火中火] 味辛寒。 味甘属土:人參[土中土] 味甘小寒。甘草[土中木] 味甘平。大枣[土中火] 味甘平。麦门冬[土中金] 味甘平。茯苓[土中水] 味甘平。 味酸属金:五味[金中金] 味酸温。枳实[金中木] 味苦寒。豉(缺)[金中火] [大豆黄卷味甘平无毒]。勺药[金中土] 味苦。署豫[金中水] 味甘小温。

中医五脏用药歌诀

中医五脏用药歌诀 中医五脏用药歌诀 五脏,是人体内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肺主气,司呼吸、助心行血、通调水道等正常的生理功能。心主血脉,主神志,是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中心,在人体中处于最高主导地位。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又统血,能统摄血液不致溢出于经脉之外。肝主疏泄,能调节人的情志活动,协助脾胃消化。肾藏精主水,与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密切相关,在调节人体水液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肺疾用药妙诀 桑叶杭菊味苦甘,疏散肺卫风热先。 前胡杏仁入太阴,咳嗽初起肺气宣。 桑皮配伍淡黄芩,泻肺泄热功堪任。 野荞麦根配连翘,肺系热甚咽喉清。 麻黄宣肺杏仁合,降气化痰平喘息。 苡仁杏仁共入方,化湿除痰能止咳。 痰热欠母蒌皮联,寒痰半夏陈皮痊。 款冬紫苑亦治咳,理肺温润痰嗽安。

热伤肺津津液耗,芦根石斛鲜用妙。沙参麦冬甘苦寒,清金润肺奏奇妙。胖大海合净蝉衣,化痰开音投最宜。旋复花加海浮石,痰鸣气逆哮喘医。补骨脂兼紫石英,补肾敛肺上气宁。人参哈蚧治虚喘,纳气归肾研未珍。仙鹤草伍白芨片,功专止血安肺金。 二、心脑病用药妙诀 黄芪宜与人参共,心气虚弱首当宗。孩儿参合丹参用,益气行血心痹通。胸膺痞闷或隐痛,香附郁金两相同。当归身与酸枣仁,营血不足心怔忡。温补心阳桂与草,止汗除烦药力宏。蜜炙远志淮小麦,安神宁心总堪供。夜交藤偕合欢皮,通治失眠建奇功。痰火内发心官病,菖蒲郁金宜窍好。

类中胆星天竺黄,豁痰清热不应少。半身不遂亦可治,地龙牛膝用须草。心下支饮长沙法,白术泽泻疗昏冒。天麻更同白蒺藜,头晕目眩常取效。景天三七徐长卿,研吞能除癫痫扰。 三、脾胃病用药妙诀 柴胡黄芩调升降,肝胃不和法宜尝。芍药甘草缓急求,苏梗香附疏理良。九香虫共八月札,通则不痛气滞解。丹参苦同血竭配,痛则不通血瘀泰。旋复代赭治噫气,降逆宣中仲师旨。呃忒频仍尚有方,柿蒂应偕刀豆子。连翘若还配知母,胃脘灼热服之愈。扁豆山药补中虚,嘈杂思食勿庸虑。白螺蛳壳能制酸,更增瓦楞效益显。纳谷式微劝加餐,木瓜乌梅宜膺选。

中药复习重点(1)

中药学复习重点 1、中药:中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它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若干特点。 2、配伍: 按照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或者两味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 3、炮制:是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调剂,制剂的需要,进行的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 4、祛风湿药: 以祛风湿为主要功效,治疗痹证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5、止血药: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各种出血病证的药,称为止血药。 6、中药学: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的品种、来源、产地、采集、贮存、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7、相须: 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 8、煅: 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的炮制方法。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碎便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以充分发挥疗效。 9、利水渗湿药: 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称为利水渗湿药。 10、安神药:以宁心安神为主要功效,治疗心神不宁病证为主的药物,叫安神药。 11、相反:两种药物同用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十八反,十九畏。 12、开窍药: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治疗闭证神昏的药物,称为开窍药。 13、理气药:凡用以调理气分疾病,能舒畅气机,可使气行通顺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14、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轻或消除。 15、四气: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为四气。 16、化痰药: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功效,治疗痰证的药物,称为化痰药。 17、水飞: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如水飞朱砂,炉甘石,雄黄。 18、相杀: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19、解表药: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治疗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20、利水渗湿药: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称为利水渗湿药。 21、止咳平喘药:以缓解或制止咳嗽和喘息为主要功效,治疗咳嗽、喘证的药物,称为止咳平喘药。 22、相恶: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 23、五味:指药物具有的辛、甘、苦、酸、咸五种基本味道。 24、补虚药: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正气虚衰为主要功效,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 25、化湿药:化湿运脾为主要功效,治疗湿阻脾胃证的药物,称化湿药。

中药药事管理目录修正版

第五章、中药药事管理 5-1 医院药事管理组织定期对临床使用中药进行监督、评价和指导,合理遴选医疗机构内使用的中药。 资料目录 1、张家港市广和医院中药使用监测与管理办法 2、关于使用中药的监督评价指导记录及总结 3、张家港市广和医院中药遴选制度 4、中药饮片遴选目录 5、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会议记录 6、中药饮片点评持续改进措施(2014-2018) 第五章、中药药事管理 5-2 中药房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 5-2-1 设有中药饮片库房、中药饮片调剂室、中成药库房、中成药调剂室、中药煎药室。5-2-2 中药房应当远离各种污染源,中药饮片调剂室、中成药调剂室、中药煎药室应配备有效的通风、除尘、防积水以及消防等设施。 5-2-3 中药饮片调剂室面积≧80平方米;中成药调剂室面积≧40平方米。中成药调剂室、

中药饮片调剂室面积应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相适应。 5-2-4 中药房的设备(器具)应当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相适应。 资料目录 1、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国中医药发[2009]4号) 2、中药房简介 3、中药房制度 4、中药目录 5、中药房房屋情况一览表 6、中药房各部门平面图 7、中药房现有设备一览表(中药房配备的通风、防尘设备一览表) 第五章、中药药事管理 5-2 中药房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 5-2-5 中药房人员配备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相适应。 资料目录 1、2014-2018年药剂科药学专业人员一览表(含中药专业人员占药学专业人员比例)

2、2014-2018年药剂科中药房人员一览表 第五章、中药药事管理 5-2 中药房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 5-2-6 中药房主任或副主任中,应当有副主任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资料目录 1、2014-2018年度中药房负责人聘任决定 2、中药房主任职称证书复印件 第五章、中药药事管理 5-2 中药房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 5-2-7 中药饮片质量验收负责人应为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中药饮片鉴别经验的人员或具有中药饮片鉴别经验的老药工。中药饮片调剂复核人员应具有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小包装饮片的复核人员应具有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煎药室负责人应具有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煎药人员应为中药学专业或经培训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 资料目录 1、中药房人员情况一览表 2、中药房人员职称证书复印件

脏腑用药规律

中医中药——脏腑用药规律 (2015-01-27 09:23:56) 转载▼ 玉棠:中医中药 脏腑用药规律 (一)肝 养肝血:当归白芍何首乌枸杞阿胶桑椹子 滋肝阴:山萸肉熟地枸杞女贞子憋甲 清肝热:桑叶菊花羚羊角青箱子密蒙花决明子 平肝潜阳:石决明珍珠母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泻肝火:龙胆草青黛栀子夏枯草 熄肝风:羚羊角钩藤天麻僵蚕全蝎蜈蚣地龙 疏肝郁:柴胡香附郁金青皮川楝子元胡薄荷 伐肝瘀:川芎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乳香没药五灵脂泽兰 益母划川牛膝

(二)胆 清胆:柴胡郁金金钱草青蒿茵陈 泻胆:龙胆草黄芩栀子黄连 (三)心 养心阴:柏子仁酸枣仁地黄龙眼肉丹参麦冬当归白芍龟板浮小麦 助心阳:桂枝附子薤白干姜 益心气:人参黄芪太子参五味子炙甘草 泻心火:黄连木通黄芩栀子生地大黄丹皮天竺黄连翘竹叶莲子心 镇心神:朱砂琥珀珍珠母灵磁石 开心窍:菖蒲远志郁金冰片 (四)小肠 清小肠热:木通泽泻灯心瞿麦滑石赤小豆车前子赤茯苓小蓟

白茅根淡竹叶 (五)脾 补脾气:人参黄芪党参白术扁豆炙甘草 温脾阳:干姜苍术吴茱萸肉豆寇半夏砂仁白寇仁白术燥脾湿:苍术白术薏苡仁半夏草蒄厚朴茯苓藿香佩兰 理脾气:陈皮砂仁白寇仁香附木香厚朴枳壳 (六)胃 益胃阴:石斛麦冬天花粉芦根沙参玉竹 清胃热:生石膏知母黄连大黄大青叶芦根 温胃寒:高良姜生姜干姜丁香草叩毕澄茄吴茱萸砂仁白寇仁 消食积: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炒卜子谷芽 泻胃实: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槟榔 降胃气:沉香丁香柿蒂半夏竹茹旋复花代堵石

============== 中药口诀 消导药 消化增食欲,化食消导进,脘胀食欲减,嗳腐吐酸频。过食可消导,脾虚配健运,宿食已化热,苦寒轻泻姻。气滞食不化,理气消食呈。脾胃后天足,谷麦鸡楂神。 谷芽健脾消食积,炒用消食能养津。 麦芽和中消乳积,疏肝回乳生麦用。 健脾消食鸡内金,肿块结石亦可进。 山楂消食能行瘀,肉食积滞功最能。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梁华阳隐居陶弘景撰 隐居曰:凡学道辈,欲求永年,先须祛疾。或有夙痼,或患时恙,一依五脏补泻法例,服药数剂,必使脏气平和,乃可进修内视之道。不尔,五精不续,真一难守,不入真景也。服药祛疾,虽系微事,亦初学之要领也。诸凡杂病,服药汗吐下后,邪气虽平,精气被夺,致令五脏虚疲,当即据证服补汤数剂以补之。不然,时日久旷,或变为损证,则生死转侧耳。谨将五脏虚实证候悉列于左,庶几识别无误焉。 一辨肝脏病证文并方 肝虚则恐,实则怒。 肝病者,必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虚则[目巟目巟]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澹澹然如人将捕之。气逆则耳聋,颊肿。治之取厥阴、少阳血者。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则胻善瘛,节时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耳间青脉,以去其瘛。 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小泻肝汤 治肝实,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迫急,当有干呕者方: 枳实(熬)芍药生姜(各三两) 上三味,以清浆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不瘥,即重作服之。

大泻肝汤 治头痛目赤,多恚怒,胁下支满而痛,痛连少腹迫急无奈方: 枳实(熬)芍药甘草(炙,各三两)黄芩大黄生姜(切,各一两) 枳实芍药生姜切各三两甘草炙黄芩大黄各一两《甲辰本》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 小补肝汤 治心中恐疑,时多恶梦,气上冲心,越汗出,头目眩晕者方: 桂枝干姜五味子(各三两)大枣(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心中悸者,加桂枝一两半;冲气盛者,加五味子一两半;头苦眩者,加术一两半;干呕者,去大枣,加生姜一两半;中满者,去大枣;心中如饥者,还用枣。咳逆、头苦痛者,加细辛一两半;四肢冷,小便难者,加附子一枚,炮。 大补肝汤 治肝气虚,其人恐惧不安,气自少腹上冲咽,呃声不止,头目苦眩,不能坐起,汗出,心悸,干呕不能食,脉弱而结者方: 桂心干姜五味子(各三两)旋覆花代赭石(烧,一方作牡丹皮)竹叶(各一两)大枣(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 桂枝干姜五味子各三两旋覆花代赭石烧(一方作牡丹皮当从)竹叶各一两大枣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当从)《甲辰本》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梁华阳隐居陶弘景撰 隐居曰:凡学道辈,欲求永年,先须祛疾。或有夙痼,或患时恙,一依五脏补泻法例,服药数剂,必使脏气平和,乃可进修内视之道。不尔,五精不续,真一难守,不入真景也。服药祛疾,虽系微事,亦初学之要领也。诸凡杂病,服药汗吐下后,邪气虽平,精气被夺,致令五脏虚疲,当即据证服补汤数剂以补之。不然,时日久旷,或变为损证,则生死转侧耳。谨将五脏虚实证候悉列于左,庶几识别无误焉。 一辨肝脏病证文并方 肝虚则恐,实则怒。 肝病者,必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虚则[目巟目巟]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澹澹然如人将捕之。气逆则耳聋,颊肿。治之取厥阴、少阳血者。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则胻善瘛,节时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耳间青脉,以去其瘛。 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 小泻肝汤 治肝实,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迫急,当有干呕者方: 枳实(熬)芍药生姜(各三两) 上三味,以清浆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不瘥,即重作服之。 大泻肝汤 治头痛目赤,多恚怒,胁下支满而痛,痛连少腹迫急无奈方: 枳实(熬)芍药甘草(炙,各三两)黄芩大黄生姜(切,各一两)枳实芍药生姜切各三两甘草炙黄芩大黄各一两《甲辰本》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 小补肝汤 治心中恐疑,时多恶梦,气上冲心,越汗出,头目眩晕者方: 桂枝干姜五味子(各三两)大枣(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心中悸者,加桂枝一两半;冲气盛者,加五味子一两半;头苦眩者,加术一两半;干呕者,去大枣,加生姜一两半;中满者,去大枣;心中如饥者,还用枣。咳逆、头苦痛者,加细辛一两半;四肢冷,小便难者,加附子一枚,炮。 大补肝汤 治肝气虚,其人恐惧不安,气自少腹上冲咽,呃声不止,头目苦眩,不能坐起,汗出,心悸,干呕不能食,脉弱而结者方: 桂心干姜五味子(各三两)旋覆花代赭石(烧,一方作牡丹皮)竹叶(各一两)大枣(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 桂枝干姜五味子各三两旋覆花代赭石烧(一方作牡丹皮当从)竹叶各一两大枣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当从)《甲辰本》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二辨心脏病证文并方

脏腑用药规律表

脏腑用药规律表 脏腑用药规律表 一、心 1、养心阴安心神、-----酸枣仁,柏子仁,地黄,龙眼肉,丹参,麦冬,当归,白芍,龟板,浮小麦,阿胶,紫河车,百合,首乌藤,合欢花。 2、助心阳-----肉桂,桂花,附子,干姜。 3、益心气-----人参,黄芪,党参,茯苓,五味子,远志,炙甘草。 4、泻心火-----黄连,木通,黄芩,支子,生地,大黄,丹皮,连翘,竹叶,莲仔心。 5、镇心神-----朱砂,琥珀,珍珠母。 6、开心窍-----菖蒲,远志,郁金,牛冰片。 二、肝 1、养肝血-----当归,白芍,首乌,杞子,牛膝,大枣,木瓜,鸡血滕。 2、滋肝阴-----山萸肉,生熟地,枸杞子,女贞子,杜仲,阿胶,鳖甲,白芍,乌梅,龟板。 3、温肝寒----- 吴茱萸,肉桂,小茴,荔枝核,肉苁蓉。4、平肝潜阳-----(1)平肝、菊花,川楝子,天麻,钩藤。(2)潜肝、石决明,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3)镇肝、代赭石,灵磁石。 5、熄肝风-----钩藤,天麻,僵蚕,全蝎,蜈蚣,地龙,蝉蜕,菊花。 6、理肝气-----柴胡,香附,郁金,青皮,枳实,苏梗,川楝子,元胡,木香,沉香,薄荷,旋复花。 7、伐肝淤-----川芎,桃仁,红花,三棱,乳香,没药,五灵脂,泽兰。 三、脾 1、补脾气-----人参,黄芪,党参,白术,扁豆,炙甘草,升麻,如米,莲仔,葛根,山药,大枣。 2、温脾阳-----吴茱萸,苍术,干姜,半夏,肉豆叩,白叩仁,砂仁,草豆叩,益智仁,附子。 3、养脾阴-----白芍,山药,芡实,黄精,蜂蜜,大枣。 4、燥脾湿-----苍术,白术,如米,厚朴,半夏,茯苓。 5、理脾气-----砂仁,叩仁,陈皮,木香,藿香,厚朴,只壳,大腹皮,佩兰。 6、消脾积-----枳实,大黄,山楂,神曲,麦芽。 7、清脾热-----黄连,黄芩,大黄,连翘,石膏,山支子,芒硝,西瓜,绿豆. 四、肺 1、滋肺阴-----天冬,麦冬,沙参,山药,阿胶,百合,川贝,黄精,玉竹,花粉,石斛。 2、补肺气———人参,黄芪,党参,炙甘草。 3、敛肺气———白果,五味子,诃子,乌梅,粟壳,白芍。 4、止肺气———白芨,仙鹤草。 5、通鼻窍———辛夷花,苍耳子。 6、温肺寒———麻黄,苏叶,细辛,干姜,生姜,紫苑,款冬花 7、清肺热———桑叶,黄芩,知母,栀子,瓜蒌皮,桑皮,地骨皮,生石膏,芦根,茅根,枇杷叶。 8、宣肺气———桔梗,杏仁,前胡,射干,牛蒡子,桑叶,蝉蜕,百部。 9、降肺气---百前,前胡,

中药用药咨询管理规定

中药用药咨询管理规定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药用药咨询管理制度 为加强本院中药房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保证中药房工作质量,促进中药师与患者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促进患者合理用药,保障人体用药安全、有效。根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9〕4号)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订本制度。 一、中药咨询窗口主要为门诊患者提供中药咨询服务,是中药房重要的服务岗位。原则上由主管中药师及以上人员承担本岗位工作;但由于资源有限,有时日常咨询工作有中药师担任,但必须经过定期培训和考核之后方可承担。 二、中药咨询窗口工作人员必须着装整齐,佩戴胸卡,准时上班。 三、负责中药咨询窗口工作的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中药学知识,熟悉本院中药的给付标准、质量标准、配伍禁忌、毒麻中药饮片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 四、窗口咨询工作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及一定的工作技巧,接受咨询应主动、热情,做到语气温和、态度和蔼,使用文明用语,以增强与患者的亲和力,使患者把药师视为可信赖的朋友,愿意向其倾诉自己的感受和与用药有关的问题;解答咨询应言简意核,通俗易懂,少用专业性术语,多用确定性语言;回答要自信,以增强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信心,提高用药的依从性。 五、做好登记和统计工作,对复杂的、有代表意义的问题应详细记录。定期汇总中药咨询内容,归纳典型案例向其他药师反馈交流。 六、窗口咨询工作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疑问进行解答,咨询内容包括:

1、煎药方法(先煎、后下、包煎等),煎煮的药量,使用方法,服药时间(饭前、饭后、晨起、睡前等),服药的饮食禁忌。 2、中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中药的禁用、慎用,药物的相互作用,特殊病人(老年人、婴幼儿、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机体器官功能异常者)的特殊给药方案。 3、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生理状况等药学内容,还可能涉及患者的家庭、隐私、心理状况、经济情况等社会内容。 七、及时收集、整理中药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并在系统上报。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研究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研究 发表时间:2011-07-20T14:45:07.467Z 来源:《求医问药》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魏领琴 [导读] 中国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约为5%。糖尿病患者的人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 魏领琴(河北省邯郸经济开发区医院河北邯郸 056000) 【摘要】中国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约为5%。糖尿病患者的人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特别是在20—60岁年龄段的男性,糖尿病、肥胖、内分泌紊乱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以往,且明显高于同龄女性。研究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关键词】糖尿病;中药治疗;用药规律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4-013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并且有发病低龄化的倾向,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1]。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是现代多发病常见病。 1 治疗糖尿病收集方法 本研究通过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医药卫生辑专栏目录,搜索2000年至2010年期间治疗糖尿病的相关文献,收集整理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复方、单味中药以及其提取物。所收集的治疗糖尿病相关中药按照以下标准筛选:药味完整、药量准确、主治明确、疗效确切、临床病例至少在40例,且总有效率达70%以上,共收集到中药复方73剂、常用21种单味药及其提取物。 2 用药频率的统计方法 所收集的中药复方73剂、常用21种单味药及其提取物,共用药113种,共用药1658次。各种药物的使用频率(%)为该药物的使用次数除以所有复方用药的总次数(即1658次)。 3 用药规律 3.1 用药频率统计分析使用标题2所述方法进行计算,其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中药出现次数越多,在中药复方中出现的频率越多,其药用价值越高,越有研究意义。30味中药中出现频次在60次以上的有黄芪、山药、茯苓、麦冬、天花粉、白术、人参、山茱萸、知母、黄连、生地。它们主要以益气养阴药、清热药和利水渗湿药为主。 注:表1列出治疗2型糖尿病使用频率75%以上的前30味药。 3.2 中药学分类使用频率及所占比率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所用113种中药,按照中药学分类所占比率及使用频率统计分析,见表2。益气养阴药居于首位,其次是清热药,第三是利水渗湿药,补阴药、活血化瘀药、补血药等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中医执业医考试】脏腑用药规律总结版

心 1、养心阴安心神——酸枣仁,柏子仁,地黄,龙眼肉,丹参,麦冬,当归,白芍,龟板,浮小麦,阿胶,紫河车,百合,首乌藤,合欢花。 2、助心阳——肉桂,桂枝,附子,干姜。 3、益心气——人参,黄芪,党参,茯苓,五味子,远志,炙甘草。 4、泻心火——黄连,木通,黄芩,山栀,生地,大黄,丹皮,连翘,竹叶,莲子心。 5、镇心神——朱砂,琥珀,珍珠母。 6、开心窍——菖蒲,远志,冰片。 肝 1、养肝血——当归,白芍,首乌,枸杞子,牛膝,大枣,木瓜,鸡血藤。 2、滋肝阴——山萸肉,生熟地,枸杞子,女贞子,杜仲,阿胶,鳖甲,白芍,乌梅,龟板。 3、温肝寒——吴茱萸,肉桂,小茴香,荔枝核,肉苁蓉。 4、平肝潜阳 (1)平肝:菊花,川楝子,天麻,钩藤。 (2)潜肝:石决明,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

(3)镇肝:代赭石,灵磁石。 5、熄肝风——钩藤,天麻,僵蚕,全蝎,蜈蚣,地龙,蝉蜕,菊花。 6、理肝气——柴胡,香附,郁金,青皮,枳实,苏梗,川楝子,元胡,木香,沉香,薄荷,旋复花。 7、化肝瘀——川芎,桃仁,红花,三棱,乳香,没药,五灵脂,泽兰。 脾 1、补脾气——人参,黄芪,党参,白术,扁豆,炙甘草,升麻,莲子肉,葛根,山药,大枣,芡实。 2、温脾阳——吴茱萸,苍术,干姜,半夏,肉豆蔻,白蔻仁,砂仁,草豆蔻,益智仁,附子。 3、养脾阴——白芍,山药,芡实,黄精,蜂蜜,大枣。 4、燥脾湿——苍术,白术,厚朴,半夏,茯苓。 5、理脾气——砂仁,蔻仁,陈皮,木香,藿香,厚朴,枳壳,大腹皮,佩兰。 6、消脾积——枳实,大黄,山楂,神曲,麦芽。 7、清脾热——黄连,黄芩,大黄,连翘,石膏,山栀子,芒硝,西瓜,绿豆。

脏腑用药简介及其使用法则

脏腑用药简介及其使用法则 心与小肠 1.益心气:黄芪、人参、党参、太子参、茯苓、炙甘草等。 2.温心阳:桂枝、肉桂、制附子、干、薤白等。 3.补心阴(血):当归、白芍、阿胶、丹参、酸枣仁、柏子仁、龙眼肉、紫河车、熟地、麦冬、玉竹、百合等。 4.安心神: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夜交藤、远志、丹参、茯苓、淮小麦、松针、龙齿、珍珠母、磁石、琥珀、朱砂等。 5.清心火(热):黄连、栀子、连翘心、竹叶、木通、莲子心等。 6.开心窍:菖蒲、郁金、远志、麝香、合香等。 7.温小肠:肉豆蔻、乌药、肉桂等。 肝与胆 1.补肝血:当归、白芍、制首乌、阿胶、熟地、枸杞子、鸡血藤、紫河车等。 2.滋肝阴:地黄、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山萸肉、制首乌、潼蒺藜、龟板、鳖甲等。 3.理肝气:香附、郁金、柴胡、薄荷、橘叶、青皮、川楝(lian)子、元胡、白蒺藜等。 4.清肝热:桑叶、菊花、柴胡、夏枯草、青黛、钩藤等。 5.泻肝火:龙胆草、栀子、青蒿、茵等。 6.清肝明目:桑叶、白菊花、青葙子、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夜明砂等。 7.温肝寒:吴茱萸、肉桂、小茴香、荔枝核、橘核、仙灵脾等。 8.平肝潜阳:菊花、钩藤、天麻、白蒺藜等偏于清热平肝;珍珠母、石决明、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磁石等偏于镇肝潜阳;钩藤、僵蚕、地龙、全蝎、蜈蚣、蝉衣、天麻、羚羊角等偏于熄风。 9.利胆:茵、栀子、郁金、苦参、金钱草、玉米须等。 脾与胃 1.补脾气:黄芪、人参、党参、白术、薏苡仁、山药、扁豆、炙甘草、大枣等。 2.温脾阳:干、附子、益智仁、肉豆蔻、草豆蔻、砂仁、蔻仁等。 3.理中气:木香、梗、佛手、香橼、枳壳、皮、砂仁、厚朴等。 4.祛脾湿:藿香、佩兰、苍术、厚朴、半夏、薏苡仁、茯苓、蔻仁、草豆蔻等。 5.升中气:升麻、柴胡、根等。 6.养胃阴:石斛、天花粉、玉竹、北沙参、生地、麦冬、芦根、乌梅等。 7.清胃火:生石膏、寒水石、知母、黄芩、黄连、大黄、大青叶、竹茹、芦根等。 8.散胃寒:高良、生、吴茱萸、丁香、附子、肉桂等。 9.消食积:神曲、山揸、麦芽、谷芽、鸡金、炒莱菔子、槟榔、皮等。 10.降胃气:沉香、丁香、旋复花、代赭石、梗、半夏等。 肺与大肠 1.补肺气:黄芪、人参、党参、百合、炙甘草等。 2.养肺阴:天冬、麦冬、山药、熟地、玉竹、黄精、南沙参、百合、阿胶等。 3.清肺热:桑叶、黄芩、栀子、栝楼皮、桑白皮、地骨皮、茅根、生石膏、知母等。 4.温肺寒:麻黄、干、细辛、紫菀、款冬花等。 5.止咳化痰:前胡、杏仁、枇杷叶、百部、橘红等。 6.敛肺定喘:五味子、白果、乌梅、胡桃肉、诃子、五倍子、米壳等。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自制)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梁·华阳隐居陶弘景撰 隐居曰:凡学道辈,欲求永年,先须祛疾。或有夙痼,或患时恙,一依五脏补泻法例,服药数剂,必使脏气平和,乃可进修内视之道。不尔,五精不续,真一难守,不入真景也。服药祛疾,虽系微事,亦初学之要领也。诸凡杂病,服药汗吐后,邪气虽[难]平,精气被夺,致令五脏虚疲,当即据证服补汤数剂以补之。不然,时日久旷,或变为损证,则生死转侧耳。谨钭五脏虚实证候悉列于左,庶几识别无误焉。 辨肝脏病证文并方 肝虚则恐,实则怒。 肝病者,必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虚则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澹澹如人将捕之。气逆则耳聋,颊肿,治之取厥阴、少阳血者。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中寒恶血在内,则善瘛,节时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耳间青脉,以去其瘛。 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也。 小泻肝汤 治肝实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迫急[当有干呕]者方: 枳实(熬)芍药生姜各三两 上三味以清浆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不瘥,即重作服之。 大泻肝汤 治头痛目赤,多恚怒,胁下支满而痛,痛连少腹迫急无奈方: 枳实(熬)芍药甘草(炙)黄芩大黄生姜(切)各一两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 小补肝汤 治[心中]恐疑,时多恶梦,气上冲心,越汗出,头目眩运者方: 桂枝干姜五味子(各三两)枣(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当从)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心中悸者,[加]桂枝一两半;中满者,去枣;心中如饥者,还用枣;咳逆头苦痛者,加细辛一两半;四肢冷,小便难者,加附子一枚,炮。

大补肝汤 治肝气虚,其人恐惧不安,气自少腹上冲咽,呃声不止,头目苦眩,不能坐起,汗出,心悸,干呕不能食,脉弱而结者方: 桂枝干姜五味子(各三两)旋覆花代赭石(烧,一方作牡丹皮,当从)竹叶(各一两)大枣(十二个,去核,一方作薯蓣,当从)。 上七味,以水一斗,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升]。 辨心脏病证文并方 心虚则悲不已,心实则笑不休。 心病者,心胸内痛,胁下支满,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手少阴、太阳,及舌下血者。其变,刺郄中血者。 邪在心,则病心中前,善悲,是眩仆,视有余不足崦调之。经云:“诸邪在心者,皆心胞代受,故证如是。” 陶云:心德在耎①。故经云:“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小泻心汤 治心中卒急痛,胁下支满,气逆攻膺背肩胛间,不可饮食食之反笃者方: 龙胆草栀子(打,各三两)戎盐(如杏子大三枚,烧赤) 上三味,以酢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少顷,得吐瘥。 大泻心汤 治暴得心腹痛,痛如刀刺,欲吐不吐,欲下不下,心中懊憹,胁背胸支满迫急,无可奈者方: 龙胆草栀子(捣,各三两)苦参升麻(各二两)豉(半升)戎盐(如杏子大三枚) 上六味,服一升,当大吐,吐已必自泻下,即瘥(一方无苦参,有通草二两,当从) 小补心汤 治胸痹,心中痞满,气结在胸,时从胁下逆抢心,心痛无奈方: 栝蒌(一枚,捣)薤白(八两)半夏(半升,洗去滑)厚朴(炙,二两)桂枝(一两) 上六味,以白浆一斗煮取四或,每服二或,日再。(一方有杏仁半升,无半夏,当从)。

中药用药咨询管理制度

中药用药咨询管理制度 为加强本院中药房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保证中药房工作质量,促进中药师与患者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促进患者合理用药,保障人体用药安全、有效。根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9〕4号)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订本制度。 一、中药咨询窗口主要为门诊患者提供中药咨询服务,是中药房重要的服务岗位。原则上由主管中药师及以上人员承担本岗位工作;但由于资源有限,有时日常咨询工作有中药师担任,但必须经过定期培训和考核之后方可承担。 二、中药咨询窗口工作人员必须着装整齐,佩戴胸卡,准时上班。 三、负责中药咨询窗口工作的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中药学知识,熟悉本院中药的给付标准、质量标准、配伍禁忌、毒麻中药饮片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 四、窗口咨询工作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及一定的工作技巧,接受咨询应主动、热情,做到语气温和、态度和蔼,使用文明用语,以增强与患者的亲和力,使患者把药师视为可信赖的朋友,愿意向其倾诉自己的感受和与用药有关的问题;解答咨询应言简意核,通俗易懂,少用专业性术语,多用确定性语言;回答要自信,以增强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信心,提高用药的依从性。 五、做好登记和统计工作,对复杂的、有代表意义的问题应详细记录。定期汇总中药咨询内容,归纳典型案例向其他药师反馈交流。 六、窗口咨询工作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疑问进行解答,咨询内容包括: 1、煎药方法(先煎、后下、包煎等),煎煮的药量,使用方法,服药时间(饭前、饭后、晨起、睡前等),服药的饮食禁忌。 2、中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中药的禁用、慎用,药物的相互作用,特殊病人(老年人、婴幼儿、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机体器官功能异常者)的特殊给药方案。 3、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生理状况等药学内容,还可能涉及患者的家庭、隐私、心理状况、经济情况等社会内容。 七、及时收集、整理中药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并在系统上报。

辅行诀脏腑用药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秘本范志良抄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梁·华阳隐居陶弘景撰 隐居曰:凡学道辈,欲求永年,先须祛疾。或有夙痼,或患时恙,一依五脏补泻法则,服药数剂,必使脏气平和,乃可进修内视之道。不尔,五精不续,真一难守,不入真景也。服药除疾,虽系微事,亦初学之要领也。诸凡杂病,服药汗吐下后,邪气虽平,精气被夺,致令五脏虚疲,当即据证服补汤数剂以补之。不然,时日久旷,或变损证,则生死转侧耳。谨将五脏虚实证候悉列于左,庶几识别无误焉。辨肝脏病证文并方 肝虚则恐,实则怒。 肝病者,必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虚则目无所见,耳有所闻,心澹澹然如人将捕之。气逆则耳聋,颊肿。治之取厥阴、少阳血者。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中寒,恶血在内,则胻善瘛,节时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耳间青脉以除其瘛。 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小泻肝汤:治肝实,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迫急,时干呕者方。 枳实熬芍药生姜各三两 右三味,以清浆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不瘥,即重作服之。 大泻肝汤:治头痛,目赤,多恚怒,胁下支满而痛,痛连少腹迫急无奈者方。 枳实熬芍药生姜切,各三两黄芩大黄甘草炙,各一两 右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 小补肝汤:治心中恐疑,时多恶梦,气上冲心,越汗出,头目眩晕者方。 桂枝干姜五味子各三两大枣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当从)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心中悸者,加桂枝一两半;冲气盛者,加五味子一两半;头苦眩者,加术一两半;干呕者,去大枣,加生姜一两半;中满者,去枣,心中如饥者,还用枣;咳逆头苦痛者,加细辛一两半;四肢冷、小便难者,加附子一枚,炮。大补肝汤:治肝气虚,其人恐惧不安,气自少腹上冲咽,呃声不止,头目苦眩,不能坐起,汗出心悸,干呕不能食,脉细而结者方。 桂枝干姜五味子各三两大枣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当从)旋覆花代赭石烧

中医药健康咨询活动记录表

通知 各村卫生室医生、广大村民: 为提高我镇居民的健康意识,让居民了解不同季节不同人群的饮食、生活习惯的中医养生注意事项决定在我院举办主题为“普及中医药健康维护、四季养生知识”咨询活动,请通知居民们届时参加。具体安排如下: 时间:2016年3月6日 08:30-12:00 地点:丁集镇卫生院 宣传主题:“普及中医药健康维护、四季养生知识” 参加人员:本辖区内居民 丁集镇卫生院 2016年3月5日丁集镇卫生院中医药健康咨询活动记录表

填表时间:年月日 丁集镇卫生院中医药健康咨询活 动现场 咨询内容: 1、问:健康我们平时都是说没得病痛之类的就叫健康,在你们看来除了没得病,还有没得其它的内容? 答:健康分为生理健康和精神健康两类,我们平常说的身体没病痛,其实只是生理健康中的一个方面,如有些疾病在早期,它不一定会有症状体现出来,而当等出现相应症状的时候,却又不是早期了,所以没有病痛连生理健康都还算不上,其次,生理健康了,心理是否健康也很重要,现在由于生活素质的提高,加上现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的逐步增大,很多人其实生理都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而精神多少都有一些问题

的。当然这些都需要到医院找相关医生作相关一些检查后才能确定,所以健康与否,得需要定期作健康检查才能明确知道。 2、中医健康主要是有些什么要求,怎样做才能不生病? 答:中医健康主要就是黄帝内经上说的几句话: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什么是恬淡虚无,就是一个字“静”,要静,要虚静。这是《老子》的一种思想,后来老子大量引用:“至虚极,守静笃”。为什么现代的人那么浮躁?这个浮躁不是说现在竞争压力大,而是因为心不静。恬惔虚无是一种平和的心态,这个是最重要的。在恬惔虚无心态的基础上,真气从之则是中医说的人体的气,包括宗气元气营气卫气这类的气,就会顺从的在体内运行,用西医的说法就是各脏器功能旺盛,激素分泌均衡。“精神内守”就是说“精神”不要外泄,精气和神气留在体内,不要外泄。这样的话还有什么病呢?什么病都没有了,“病安从来”。 3、问:人为什么会生病?我明明能吃能睡,又不感冒,可为什么还是经常会生病? 答:中医认为,人体发生疾病主要有正与邪两个方面。“正”是指人体的正气,也就是抗病能力,“邪”是指一切致病的因素。发病的过程就是正气与邪气斗争的过程。总的来说,只要正气旺盛,致病因素就不能危害人体,人也就不会发生疾病。所以中医非常重视保护人体的正气,在没有发病的情况下,就采取防护,也称为“治未病”。 4、问:我知道正气是什么了,可我们要怎样来保护正气? 答:在我们发的资料上面,有关于如何保护正气的内容,我主要就讲一点我自己的体会吧,刚才樊老师说过了,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其实那里面的真气,也就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正气了,要想保护好正气,一是要产生得快,如何产生呢?一般就是由饮食吸取,我们在饮食方面就要注意膳食搭配,营养要均衡。二是消耗得少,我们体内产生了正气,如果自己不注意保护,消耗过快,跟不上补充,咋办?自然就会生病了,那么怎样才能让它消耗得慢呢?就是刚才的那句了,恬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