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在严格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

企业如何在严格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
企业如何在严格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

企业如何在严格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

钢铁纪律加慈母关怀形成管理的更高境界

纵观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成功经验,发现一个普遍的规律,那就是这些企业都有一套严格的、强制性的管理制度,有的制造企业的制度甚至细化到每个具体的作业规程。这种讲究执行力、程序化、制度化、军事化的管理方式,在保证生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客户对产品满意度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员工需求的变化,这种强制性管理方式的负面影响日益凸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职工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更有甚者,员工在这种非常严格的制度管理过程中,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有的选择了极端的方式了结一生。

企业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保证企业高效率、高效益的同时,对企业资本积累作出贡献的员工还应该关注什么?对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还应该投入什么?

许多优秀的企业已经开始着手“以人为本”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使用“钢铁纪律”+“慈母关怀”,即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把"以人为本"作为优化管理的先决条件,以理解员

工、尊重员工、依靠员工作为重要的管理导向,把开发员工的最大潜能作为主要的管理任务,把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作为管理的最终目标,使严格管理和人文关怀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达到管理的更好境界。

严格管理要与人文关怀

有机结合刚柔并济

所谓"严格管理+人文关怀"的管理理念,就是在管理中把严格管理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起来。

一方面,通过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层次,健全严密细致、公正透明、操作科学的制度体系,制定实用有效的管理规章,规范和约束员工的行为,调整好企业与员工、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维护好正常的生产秩序。

另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用激励、感召、启发的方法,着力于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调动全员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员工认知、理解、内化企业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进而转化为奋发上进、争创一流的实际行动。

这一理念,有利于克服单一实施严格管理或人文关怀的弊端,充分集约和聚合两者的优势,让两者相辅相成,实现管理效能的最大化,取得"1+1>2"的管理效果。

严格管理是“形”,人文关怀是“魂”

要形神兼备

严格管理是通过管理者的命令、监督与控制,约束人们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强调做事的方式和流程,保证实现"正确地做事";人文关怀则采取非强制性方式,通过管理者的启发、关怀、激励、引导和支持,让员工更大程度的发挥潜力,自愿完成"做正确的事"。

严格管理辅之以人文关怀治理企业,目的是使企业与员工产生思想上的认同和情感上的共鸣,这种合力效应将比单纯的严格管理在治理企业时更具有威力,它能够把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员工个体的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进而创造了员工和企业的和谐共存。因此,企业在实行"法治"的同时,需要融入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强调的是在稳定企业战略大局的前提下,充分尊重每个员工的理想,在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

让管理不仅仅是用标尺去考核或约束员工,而更具人性化,让员工体会家的温馨,培养员工主人翁意识,并让这种热情转化到工作中去。

这种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核心,突出了符合常理的情,使制度充满了人情味,让员工容易接受,从而在管理工作中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创造积极性,提升每个员工的工作欲望和工作热情,自主、自愿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做好工作。

严格管理可以使员工的行为达到统一的标准,人性化却可以焕发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行人性化管理的基础是企业逐步建立起来的一套科学、严格且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严格管理是企业有章可循的必要基础;人文关怀是对管理的升华,是企业提高执行力、实现战略目标的有力保障。

可见,严格管理是"形",具有刚性特征;人文关怀是"神",具有柔性特征。只有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刚柔并济,形神兼备,达到更高的管理境界。

人文关怀要帮助员工提升生命质量

构建精神家园

“人文”的实质就是一种根植于内心的养成,一种无须他人提醒的自觉,一种以承认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一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就是尊重人权与个性、维护自由和平等,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以及爱护和关心人类的一种文化。人文关怀,就是怀着人文情感去关怀生命、关怀人、去待人处事。

员工在企业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追求个人经济利益,更是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企业人文关怀揭示的应该是员工价值主体地位的发展和确立。不仅要求企业关心员工、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帮助员工提升生活质量,关注生存发展,也要注重员工情感发展,帮助他们提升生命质量,构建精神家园。

人文关怀要以精神激励的方式

激发员工潜能

企业人文关怀就是要激发蕴藏在员工心理深处的价值实现感、成就欲、事业心,以及自尊、自爱、自强心理与主动性、创造性,

让员工潜能自然地在工作中倾泻出来。缺乏人文关怀的企业,员工人格和尊严无法得到充分的尊重,生活条件得不到必要的基本满足,个人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得不到承认,员工只是被高层管理者视作管理对象和工具,不乏一些管理者还会用牺牲大多数员工的利益去换取所谓的“利润最大化”,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员工对企业离心离德,企业运行秩序的起伏不定,发展的可持续动力不足等。实际上,企业人文关怀体现的是企业“人文管理”的理念,要把员工视作战友、同盟军和合作伙伴。企业人文关怀更多的体现为企业的一种文化,而非简单的员工激励方案。

企业人文关怀本身就是要把它形成对员工激励的最好内容和最高标准,体现对员工的真切关怀,关注员工的精神世界,激发员工的最大潜能。

人文关怀要建立平等互助的管理环境

企业要把员工个体的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提供的管理环境,管理环境决定了企业能否了解员工并恰当使用。企业的精神、价值观与个体的生存发展价值应该相互统一,促进人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人文关怀下的管理环境倡导的是相互的平等、尊重、是一种人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每个员工都可以自由、公正的竞争,这就为企业内部人和人之间的和谐奠定了价值基础。企业对员工要了解和尊重,上级对下级要充满信任,同级之间要互帮互助。一个充斥着纷争、矛盾的企业,即使它的绩效管理设计得再科学,执行得再严格,员工也不可能感受到真正有效的激励。

目标激励突出员工的生命价值

实施目标管理能使员工发现工作的兴趣和价值,从而在工作中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样实现组织目标就有了可靠的群众基础。在目标激励中,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可达到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目的。

功利化、显性的物质目标已经不能全面描述激励的全部,人文关怀下的目标激励就是需要强调以员工发展、成就和成长,帮助员工对人的基本品质的培养,注重人生价值的树立;在提高技能、培养能力的同时,要重视素质的提高,注重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培养;关注员工个体情感的发展,注重独立人格的培养。使员工在更高的层次上确立目标,即珍惜生命的存在,更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生命,更热爱真理。自强不息、追求成功人生。

人文关怀要增加隐性激励

按公平公正原则,企业员工的报酬应当公平合理,一份体现人才价值的公平、合理的报酬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前提。

人文关怀下的薪酬激励要丰富隐性激励,诸如提供培训学习机会、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业务发展空间、对企业发展提供重大科研成果和建议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等等。其中,对员工的培训与教育是使员工不断成长的动力与源泉。对于现代企业的员工来说,得到新的学习机会是管理者最好的激励方式之一。为此,组织应将教育与培训贯穿于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随时学习到最先进的知识与技术,与组织同步发展,从而成为组织最稳定可靠的人才资源。

提高企业管理者的人文素养

除了在企业要营造一种关心员工、爱护员工、体贴员工的“人文”文化环境之外,企业的管理者也需要学习和提高人文素养,就要

求管理人员能够平等真诚地和员工交流,让员工真正感觉到被尊重。

提高企业管理者的人文素养,决定着"严格管理+人文关怀"的实施效果。企业管理者的人文素养,不仅包涵坚定的理想信念、积极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还应具备出色的决策决断、组织协调和创新实践能力,以及宽泛的知识面,高尚的人格魅力。注重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实践,是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企业管理者在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广泛涉猎哲学、历史、文学、法学等内容,积累丰富的人文知识;要融会贯通,躬身实践,善于把学到的人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素养,提高看问题、作决策、抓工作的能力;要融人文素养于工作实践,以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模范行为赢得职工的钦佩和信赖,影响和带动职工把个人价值观有机融入企业的共同理想,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

总述

在严格管理中的人文关怀是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强调的是在钢铁纪律的严格管理中更加关注员工的个性发展,实现了企业发展和

员工个性发展的统一。即把促进企业生存、发展需要与员工全面素质发展需要统一了起来;把培养员工技能、作风与关注员工生命质量、生命价值统一了起来;把严格管理、按章办事与尊重个体利益、尊重个性差异统一了起来;把适应岗位需要与员工可持续发展要求统一了起来,在更高层次上带来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