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理念和方法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浅析数学理念和方法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浅析数学理念和方法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浅析数学理念和方法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江苏省兴化市安丰高级中学 陈洪根 225766

摘要 数学思想可解决生物学中的隐蔽抽象的问题,数学方法可解决生物学中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这些都是新版《生物课程标准》和高考能力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理念 方法 生物学教学 渗透

细胞或生物体的代谢、生长、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规律隐蔽抽象,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方式、遗传学中的各种概率等数量关系错综复杂,这些都给生物学的教与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数学作为甄别学生智力和能力的重要工具性的应用科学,曾被人们视为“思维训练的体操”。在生物教学中,培养“使用数学”的意识,既可顺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步伐(新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的能力目标),同时也是高考能力的必然要求。教学实践表明,引进数学理念,对相关问题进行定量分析,远比空洞的定性描述更富说服力和感染力;运用数学方法,则可化抽象为具体,变模糊为清晰,使复杂成简单。

1 数学思想的应用

1.1 理论教学中进行定量分析

生物学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应用数学计算进行定量分析,可使晦涩含蓄的问题变得生动鲜明。现以“表面积与体积的比”这一背景素材为例,作一粗浅的探索。

1.1. 1 解释微生物的代谢特点

微生物的代谢异常旺盛。对此,不少同学感到似有说教之嫌。在教学中,我以球体为例,让同学分别回忆出其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公式后再进行计算:

S 表=4πR 2,V 体=34

πR 3,S 表/ V 体=4πR 2/34

πR 3 =R

3 显然,半径越小,比值越大。由于微生物形体微小(细菌细胞的直径仅1∽2μm ,一般动植物细胞的直径为20∽30μm ),如将其看作球体,该比值会相当大,单位体积内含物分摊到的表面积增大,细胞的代谢速率必然大增。

1.1. 2 解释细胞的分裂

随着细胞的长大,细胞体积增大,内含物也随之增多,用于物质交换的表面积便显得不够用。假设细胞是一个半径为1μm 的球体,依上述公式可计算出其表面积为12.5μm 2,体积为4.1μm 3,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为3:1,若细胞长大至为原半径的4倍的球体,则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为0.7:1,显然单位体积细胞内含物所分摊到的表面积不足以满足物质的进出,成为细胞代谢的限制因素。解决的办法是细胞一分为二,即细胞进行分裂。仍以上例说明,一个体积为268μm 3的球体,一分为二,则得到两个体积为134μm 3的球体,每个球体

的表面积为401μm 2,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骤增至3:1,细胞的代谢速率必将大增。1

1.1. 3 解释动物体型和生活环境的关系。

1 陈洪根 男,1965年出生,大学本科,中学生物高级教师。

同类的哺乳动物,在寒冷地带生活的个体比热带的个体大。原来,寒冷地带的动物,相对体积大,表面积小,因而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小,有利于减少热量散失和保持体温的恒定。相反,在热带生活的动物,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大,有利于散热和保持体温的恒定。可见,动物体型和生活环境这种抽象隐含的关系通过鲜明的数学计算,其原理昭然若揭。

1.2集合思想的应用

生物学中的一些概念内涵相似,外延交叉;有些计算中数量关系含蓄,巧用集合图形,可以直观而简洁地解决这些问题。

例1.生态学概念的比较:生物圈、生态系统、群落、种群。

例2.在一次对ABO血型的调查中,共检验了6000名居民的血液,其中,2527人为A 型血,2234人有抗原B,1846人无抗原,问AB血型的人有多少?

解析:ABO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决定的,AB血型即指A、B二种抗原都有的人。据题意可画出如下的集合图解:集合A有2527人,集合B有2234人,阴影部分为补集1846人,交集AB即为AB血型的人,据图可以很明了地求出:2527+2234+1846-6000=607(人)。

例1 例2

1.3极限思想的应用

在杂交育种中,为了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类型,常常要让带有隐性基因的杂合个体不断自交,经过多次的选择、淘汰,直到后代不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对此,可用极限思想解决。

例.现有一杂种F1,要利用它得到纯合品种,请分析纯合体的个数y与自交代数n的数量变化关系。

1解析:含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个体连续自交n次,后代中纯合子的比例y=1-

n

2(后文将专门提及)。当n→∞时,y→1,随着自交代数n数目的增加,y的值将越来越大,当自交代数趋于无穷大时,后代基本上都为纯合体。这也证明了杂交育种耗时长的不足,要缩短育种年限,可用单倍体育种等方法。

1.4反证法思想的应用

生物教学中,有些问题直接从正面考虑很难解决,这时如改变思维方向,从结论入手,或从结论的反面入手反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例.父母正常,女儿患病,问这种病属什么遗传方式?

解析:父母正常,女儿患病,致病基因必为隐性,且不可能在Y染色体上。究竟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X染色体遗传呢?假设是X染色体遗传,则女儿的基因型必为XbXb,这样,父亲的基因型就为XbY,与题意不符,所以该假设不能成立,因而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 数学方法的应用

2.1函数关系的运用

生物学中许多数量关系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如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充分利用它们的制约关系,可解决不少常规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

例.已知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8,测得某蛋白质的分子量为5646,试判断形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数和肽链数。

解析:蛋白质的分子量确定后,氨基酸的数量与肽链的数量存在着必然的函数关系,如设氨基酸的数量与肽链的条数分别为x和y,则有 128x?18(x?y)=5646

尽管1个方程包含2个未知数,但x和y必须都为自然数且1≤y<x,这样可解得:x=51,y=2。

2.2 基本定律的运用:

常见的有遗传学上的哈代-温伯格定律、乘法定律和加法定律、生态学上能量流动的十分之一定律等。

哈代-温伯格定律的主要内容是:设显性基因M 的概率为A ,隐性基因m的概率为B ,由于A+B =1,则(A+B)2=1,展开得A 2+2AB+B 2=1,其中A 2是基因型MM 的频率,B 2是基因型mm 的频率,2AB 是基因型Mm 的频率。

例1 .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 的个体占1/3,基因型为Aa 的个体占2/3。计算子代中各基因型的比例。

解析:亲代基因频率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出:

某基因频率=该基因纯合体基因型频率+1/2杂合体基因型频率

根据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子代基因型频率为: AA=P(A)2=(2/3)2=4/9 Aa=2×P(A)×P(a)=2×2/3×1/3=4/9 Aa=P(a)2=(1/3)2=1/9

例2.有一食物网如图所示,设E 种群干物质量为5.8×109 kJ ,B 种群干物质量为1.3×108 kJ ,则A 种群干物质量的值至少是多少?

解析:E 种群的干物质的最终去向有B 和A ,所以当B 种群干物质量已确定,要使A 种群所得干物质的量最少,

只有在E 种群以最低的传递效率(十分之一定律)传给B

(这时E 种群剩余干物质最少),E 剩余部分再以最低的传递效率传给A 时才可能发生。B 种群干物质量为1.3×108kJ,

从理论上讲,至多消耗A 种群干物质为 1.3×108kJ×10%=1.3×109kJ ,由于A 与E 相隔两个营养级,因而A 种群干物

质量的值至少为:

(5.8-1.3)×109kJ×10%×10%=4.5×107Kj 。

2.3 坐标曲线的运用

坐标曲线能很好地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将复杂或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形象的图形相互渗透,是能力考查的常见题型,几乎每年都在生物高考中出现。

例1. 如左图表示的对象是高等动物,问哪条曲线是正确的?

解析:解决坐标曲线类问题要注意三点:一要明标,即横、纵坐标表示的含义;二要识点,特别是一些关键点,如曲线的起点、转折点、终点;三析势,即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含义。由于高等动物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ATP,所以曲线不可能从原点出发;比较图中的A、B二点,它们对应的纵坐标不同是由于O2浓度不同造成的,所以A点的限制因素是O2浓度,从而可判断曲线的变化趋势是随着横坐标的增加,纵坐标也随之增加,但由于细胞中酶和ADP等的数量有限,因而当O2增加到某一阶段,A TP的产生量不再增加,曲线必然维持在一个平台期,所以曲线的变化趋势还要看具体范围。图中C 点的限制因素是酶和ADP的数量,b曲线正确。

例2.下图纵轴表示青霉菌的菌株数,横轴表示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产量,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菌株数与产量之间的变化,曲线b、c、d表示使用不同剂量的诱变剂后菌株数与产量之间的变化。

请据图回答:

⑴曲线a和b比较说明了什么问题?

⑵b、c、d三曲线的比较说明了什么问题?

⑶比较三条曲线的变化,最符合人们需要的是哪条曲线?

解析:本题考查了基因突变的知识,知识的难度不高,但呈现的方式特殊,关键是抓住横、纵坐标的变化。仔细观察,当a、b横坐标相同时,纵坐标并不相同,含义是有相同的产量,但需要的菌株数不相同,并且b曲线的还较小,证明基因突变可以改良品种,而当b、c、d三曲线的纵坐标相同时,它们的横坐标却不一样,含义是菌株数相同,产生却不一样,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当纵坐标(菌株数)相同时,d曲线横坐标最大,表示菌株产量最高,最符合人们的需要。

坐标曲线类试题题型多,涉及面广,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2. 4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的运用

在计算概率或种类数目时,往往涉及到比较复杂的情况,如果进行穷举,则费时费力,而且可能漏算,此时采用数学中的排列组合知识来进行解题,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例1.有四种氨基酸,假设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最多能合成得到多少种不同结构排列的三肽?假设每种氨基酸数量充足,又最多能合成多少种不同结构的三肽?

解析:多肽的不同取决于构成多肽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次序。三肽由三个氨基

=24种,如每种氨基酸数量不限,酸形成,如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可构成三肽种类为C3

4

则三肽中的三个位置上,每个位置上出现的氨基酸的可能种类都为C1

种,则三肽的种类为

4

C 1

4 C 14 C 14=43种。

例2.一个二倍体的种群中,已知一条常染色体的某一基因位点上有6种不同的复等位基因,那么在这个群体中,可能存在的基因型的总数有多少?其形成的三倍体有多少种可能的基因型?

解析:本题首先要明确,二倍体的体细胞中基因必须是成对存在,基因型有二种情况:纯合子和杂合子。如有n对复等位基因,由于纯合子每对基因必须相同,因而有C 1

n 种,杂

合子每对基因必须杂合,因而有C 2n 种,这样,可能存在的基因型总数为C 16+C 26=21种。

如形成三倍体,则可组成的基因型为C 1

6+2C 26+C 36=56种。

例2.六对夫妇同时在医院生小孩,问他们生出三男三女的几率有多大?

解析: 每对夫妇都有二种可能性:生男孩或女孩,且生男生女的几率都为1/2,则可在六对夫妇中任选三对,即C 3

6,再乘以其相应的生男生女的几率即可:

C 36×(1/2)3×(1/2)3

=5/16。 2.5 基本关系式、比例式的运用。

这类表达式很多,主要体现在蛋白质的形成和遗传学计算中,如:

蛋白质形成过程中:

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m条多肽链,则肽键数=(n?m)个;

脱水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基因中碱基数∶mRNA 中碱基数∶氨基酸数至少为6∶3∶1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 2中四种表现型之比为9∶3∶3∶1;

DNA 分子复制时,一个用N 14标记的DNA 分子放到含N 15的培养基中复制n次,则子代中

DNA 分子总数为2n个,含N 15的DNA 分子有2n个,含N 15的链有2

n+1-2条

一个含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个体Aa 连续自交n次,后代中 AA 型的个体数=aa 型的个体数=1

212+-n n ,杂合子的个体数=n 21,纯合子的比例1-n 21 例.双链DNA 分子中,鸟嘌呤(G )占38%,其中一条链中的胸腺嘧啶(T )占单链5%,那么,在另一条链中的胸腺嘧啶(T )占该单链的比例为多少?

解析: A =T ,G =C 是双链DNA 分子中的基本关系式,因而,A +C =G +T =50%,由于鸟嘌呤G 占38%,所以胸腺嘧啶T 占12%。根据某一碱基所占比例等于该碱基在每一个单链中所占比例之和一半的基本关系,即可求出在另一条链中的胸腺嘧啶(T )占该单链的比例为2×12%-5%=19%。

2.6 数学代入法的运用

在一些纯字母性的计算题中,常代入特定的值,使计算化繁为简。

例.已知甲、乙两种病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对夫妻所生的子女中,患甲病的概率是a ,正常的概率是b ;患乙病的概率是c ,正常的概率是d 。这对夫妻生一个只有一种病孩子的概率是( )

A 、ad+bc

B 、1-ac-bd

C 、a+c-ac

D 、b+d-bd

解析:本题正面突破较复杂,可设a=1/3,c=1/2,则b=2/3,d=1/2。

患一种病的概率为只患甲不患乙+只患乙不患甲,即ad+bc= 1/3×1/2+2/3×1/2=1/2 将上面的数据代入B、C、D选项,分别得1/2、2/3、5/6,显然,答案为A、B。

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案例【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项目式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案例【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项目式教学 法】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项目式教学法是新课程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展应用并生成新知识的技能。本文主要阐述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式教学法的定义、内涵、特征、注意点等。 新课程要求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能,形成信息素养,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应用于生活,勇于创新,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的价值观与责任感。 信息技术既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又是学科发展的辅助工具。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教育、经济和政治等领域,并推动全社会的信息发展,但笔者从日常的教研听课中发现,在信息技术新课程中全面实施“项目教学”还存在很多的虚假现象。那么,教师如何有效地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信息技术教师值得去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1 项目式教学的定义

“项目式教学”是一种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就是把 日常生活中项目及其管理的理念应用于教学,从实际生活的问题出发,通过划分小组,扮演社会生活中的职位角色并借助社会生活资源开展探究活动,运用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在一定的时间内解决一系列项目中的问题,最后汇总并将项目研究结果公示。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被称为基于项目的学习。 项目式教学是传统灌输式教学的一种补充,它有许多优点:学 生在完成项目式教学的过程中能体验知识、技能获得再运用的过程,学会探究,去实现知识的建构和迁移,提高自身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领域,项目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一种体现。 2 基于项目式教学的信息技术课现状分析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相互渗透。虽然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作为新兴课程,在中学已开设多年了,中学信息教师都有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基本都只强调“知识与技能”,而忽视其他两个重要方面的目标培养。新课程强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即“项目式教学”,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开设都以“项目式教学”层层展开。“项目式教学”要求学生在一定的课时内完成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管理

浅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管理 课堂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单位,它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实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传统的课堂教学管理主要采取管、卡、压等办法来控制学生的问题行为,而结果往往是问题行为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现代课堂教学管理则强调为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和争取成就的行为,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同时预防问题行为的产生。 课堂教学管理的两个最基本功能: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和创建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 1.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实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干扰。例如,有的学生精神不振,打瞌睡、开小差,有的学生上课玩手机、玩游戏、发短信、看小说,有的学生做怪相、哗众取宠等。这些情况如果不即时处理,必将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甚至还会造成整个班级学习纪律的涣散。为此,一个切实有效的措施就是,在学生入学的时候,班上就要制定出一系列为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行的行为准则,即教室常规。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能起到预防的作用。在制定教室常规时,务必使全班每一位学生都理解到规则的意义,它是为了维护学生们自己的学习利益;同时,还应考虑到制度执行起来是否有困难,比如能够采取民主的方式由师生共同来制定,这样的教室常规才不致流于形式。 2.创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 师生们共同制定出的教室常规,通常情况下足以保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得以实施。但仅此还是不够的,学生不一定就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因为上述因素仅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外因。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才是决定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作为教师,还必须在课堂上营造出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尽力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真正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那么,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课堂气氛,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师生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的心理状态。课堂气氛按师生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大体上能够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为了建立有利于教与学的课堂气氛,教师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工作。 (1) 了解学生的需要

浅谈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浅谈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张玉会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中心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

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二、激发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投入到书的海洋中去遨游。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兴趣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培养。一般说来,学生对某科的学习目的是能够明确的,问题是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教师进行阅读目的教育时,学生就“热”一下,过一段时间,又“冷”了,这时需要教师注意适时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小学四年级上册学了《语文园地二》中的成语故事“胸有成竹”,后来学生对成语很感兴趣,于是我让学生课外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来读,读完后让学生来揣摩成语的意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指导阅读,授之以“渔” 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首先是指导精读。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学生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龚富 (贵州省威宁县羊街镇兴隆厂小学553100) 小学数学教师要上好一堂数学课是很不容易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的重要资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情感体验,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必须坚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不可能只依靠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结合,首先是由于教学的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教师素质不同所决定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条件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势必不同。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其次是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需要所决定的。心理学证明,单一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如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就能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是由各种教学方法的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各个教学方法有各自的适应性,又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如观察法有利于敏锐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讨论法有利于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博采众长,综合地运用教学方法。 一.阅读数学教材 学习数学只需要多做习题,认真听讲和多“加餐”,就会提高学习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至于数学教材则可读可不读。其实大谬不然。众所周知,数学中的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叙述及例题的解答或证明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况且数学中的符号、图表、算式、例题的解答都以其形式优美、内容丰富、表达准确而简明见长,数学教材在表述上科学而通俗、生动而有趣,因而大有可读之处,大有阅读之必要。 从学习的角度上讲,阅读材料,特别是阅读已解答好的例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数学表达能力、规范学生的数学解题格式等都有好处。学习数学,目的是为了掌握数学,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独立思考、合情思考。有些学生虽然懂得解题方法,心里明白却又说不清楚。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比较课本上的规范形式与自己的解答,从中找出异同,发现纰漏,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标准的格式,养成严谨而深刻地进行数学思维的习惯。同时,阅读

中学信息技术常见教学方法浅谈

中学信息技术常见教学方法浅谈 发表时间:2019-04-28T10:07:20.61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0期作者:彭喜娥[导读] 信息技术是学生们乐学但又难教的一门课。学生乐学是因为大家可以在实践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进而体验成功。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相公镇初级中学7136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教学工作的主课题。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实施有效教学是关键一环。有效教学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师生互为主体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以师生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尽可能少的精力消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潜能,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学习收益。现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体验成功 信息技术是学生们乐学但又难教的一门课。学生乐学是因为大家可以在实践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进而体验成功。难教是因为这门学科知识更新快,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教学比较依赖硬件设备。一堂好的信息技术课并不是取决于学生学会多少理论知识,而应是学生学会操作,会解决实际问题。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系统讲解法、任务驱动法、示范展示法、同步操作法、伙伴教学法和适时表扬法。 一、系统讲解法 系统讲解法是我国传统的一种教学法,就是教师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细致系统的讲解,以教师的传授讲解为主。其他学科现在对其诟病比较多,认为老师的过多传授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就信息技术课来讲,这种教学方法对于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信息”“信息技术”等概念性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并引入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在讲解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时,可以结合相应的计算机器件,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并运用恰当的比喻进行讲解。这种教法针对基础性知识,有很强针对性,知识系统,便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常识性知识。 二、任务驱动法 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我经常精心设计一些作品,在一堂课的开始,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然后根据他们的实践结果,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对于我补充的内容,他们也掌握得既快又牢固。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的目标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它特有的优势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 三、示范展示法 示范展示法就是由教师展示具体计算机操作,学生从教师具体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计算机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是一种重要而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应用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操作姿势的示范展示,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教师通过自己的坐姿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明白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坐姿;操作键盘、鼠标的指法,教师可以通过自己操作,演示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如何操作。另一方面是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或多媒体广播系统进行一步一步的演示。示范展示法能够很直观地让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操作中学到具体的操作方法,从而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同步操作法 同步教学法就是学生与老师同步进行操作(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同步进行操作),学生在操作中掌握所学知识和操作内容。教师学生同步,就是教师在教师机上操作,而学生在学生机上按老师的讲解步骤,一步一步跟着操作,边讲边操作,师生同步操作,老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明白,便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同步操作法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信息技术课实践性强这一特点使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五、伙伴教学法 伙伴教学法是指由一个学生教另外一个学生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多用于课外活动,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方法。对于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来说,伙伴教学是由信息技术知识基础好、学得好、学有余力的学生,经过适当培训,和基础差、学得不好的学生的“伙伴”结对,进行学生间的互助教学。这种“师生关系”可以在课上存在,也可以延续到课下。伙伴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之间互助,特别是课外的互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 六、适时表扬法 课堂上老师多表扬,多评比。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在完成过程中对它失去了信心,那最后的结果则是以失败而告终。因此,我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以激励为主,多鼓励,少批评,通过各种活动来增加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由于孩子喜欢听表扬,那老师就不要吝惜你的语言,多给他们一些鼓励的话语,如:“今天你做得最好。”“某某最出色。”“好样的!”等等。还要注意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因材施教,适当降低操作任务的难度,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功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教无定法。”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实践、创新,设计最好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断体验成功。 参考文献 [1]郭红阳马宏春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6,10。 [2]郭立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08,(S1)。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师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即投入的时间、精力与“产出”的关系。它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着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的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所在。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我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作了以下几点的思考: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深入地解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

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观念不改变,相当于换汤不换药。 (2)领会教材意图。俗话说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例如在教学“认识整时”一课中,教材中的插图都是经过编写教材的老师精挑细选,几乎每一幅图都不止一层意思。授课时先把第92页的插图以“先分后总”方式加以诠释,即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插图讲解图意,巩固对整时的认识,再让学生综合起来看这几幅图谈谈自己的感受。尽量让学生主动的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结合起来,体验到数学学习是有价值的,并有意识的建立学生的时间观念,渗透要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优化教学方法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巴班斯基认为,“选择对某节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近些年来,无论在国外或国内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很多。 (1)要选择有助于调动学生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和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师要着重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向,帮助学生探究。要做到这几点,就要慎

浅谈小学小说阅读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小说阅读教学方法 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性比较强的题材,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引人阅读。教师要利用课程资源教会学生阅读小说的方法,指导今后的阅读实践。结合这类文本特点,在教学中做到: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起点,只有产生兴趣,学生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如直接导入法、温故知新法、直观演示法、故事吸引法、创设疑问法、情境感染法、对比讲评法等。小说是塑造人物的,人物是有其生活环境的。为此,小说的教学应多创设情景,根据教材内容,利用多媒体,再现其形象,让学生形象感知,乐在其中。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老师可提前安排学生收集《水浒传》中英雄人物的故事,课程伊始,通过故事吸引法,激发了学生学习这篇小说的兴趣。 二、文体入手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应根据各种文体的不同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小说教学也是如此。因此,小说教学首先要使学生了解这种文体的特征。所以进入课文学习后,我并不急于进入课文,而是先与学生讲清课文的体裁,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概念及特点。小说是以人物形象塑造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概念特点,以及学习小说需解决的事

项。然后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 三、抓三要素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人物、故事和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三要素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小说教学的核心,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都是为刻画人物形象而服务的。 根据小说的特点,我在小说教学中一般采取三步骤:即先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进而分析人物形象,然后在前两者的分析基础上学习小说的环境描写。 1、抓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小说三个要素中的主要要素。任何一部优秀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人物。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应着重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性格,不但表现在做什么,而且表现在怎么做。而主要人物都是一定思想倾向的代表,他的言行动机又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加上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概括介绍,也有形象描绘,有外貌和内心描写,也有行动和对话描写,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所以,分析主要人物性格,要注意作品中各类人物的代表,不但要说明他的外貌、心理,还要揭示他的言行特点以及促使他如此行动的原因。如《故乡》中塑造的三个典型形象,代表了三类人物:闰土是一个勤劳善良、但不觉悟的农民形象,杨二嫂是一个贪婪、尖刻、鄙俗的小市民典型,“我”是一个对现实不满正在寻求中的进步知识分子形象。小说通过塑造的三个形象,揭示了深刻的主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周金美信息来源:怀化市正清路小学点击数:588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6日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教学活动展开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课堂教学都是我们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提高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教学活动展开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课堂教学都是我们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师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即投入的时间、精力与“产出”的关系。它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着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现在,有些老师想通过延长上课时间、大搞题海战术来提高教学质量。可结果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甚至危害到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如何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的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所在,向课堂要质量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我作了如下一些探讨。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深入地解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吃透新课程的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些,教师就一定要认真的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观念不改变,相当于换汤不换药。 比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说的是这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有价值,二是学习方式有价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这个内容时,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方式,找出规律,然后再运用规律进行相关计算,在获得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速算技能的同时,感悟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和乐趣。 2、要领会教材意图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新课标有了新要求,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就要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实行数学教学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水平。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的观点与做法: 1.让数学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增强数学课本材料的实用性 从学生日常的买菜、买学习用品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所以,我在备每一节课时都要想到所讲知识与哪些生活的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尤其我们农村小学的孩子,生活中到处与数学联系在一起。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做到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生活例子,就替代乏味的课本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知识的,就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取知识;总来说之,数学教学就要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例如:我在教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参加校园的植树活动,植树的路线老师已经画好了,现

在我把同学们分成三组,小组长负责栽树,每个组要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第一组同学举行了一个颁奖仪式:先让练习册得“优”的6名女生到讲台上站成一排,每人发一朵小红花,又让练习册得“优”的5名男生到讲台上站在第二排,每人发一面小红旗,并让全班同学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多少名同学的练习册没有得“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这个内容 实际上就是本节课所要教学的例题,仅仅我把它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他们就能很自然的找到两种解法。也能够先想想两次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站到了讲台上领奖,再从总人数里一起去掉。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讨论、计算,这样不但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连减的意义,牢固掌握了连减的计算方法,而且表扬了作业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并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2.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和亲近,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增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东光县南霞口镇段庄小学田伟 人类已跨入21世纪,信息社会已经来临,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的获取、转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随着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入,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在中小学进一步开展计算机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一项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为此,如何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我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小学信息技术课基本以应用为主,包括基本技能操作(掌握键盘鼠标操作,了解操作系统windows的基本用法,上网搜索资料等)和一些日常应用很广的应用软件(windows中自带的画图软件,金山画王软件,office系列中的word、PowerPoint和FrontPage软件等)操作。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这门工具课的学习,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努力拓展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得新、想得巧,从而将学生引入创新学习的境界。为此,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如何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采用了几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总体上可以归纳为八个方面: 1、初识计算机,让学生重视操作规程 在学生初识计算机时,让学生们意识到认识计算机是一种文化,动态地看待信息技术知识及其重要性,是信息技术教育的良好开端。 计算机是一种精密的设备,需要学生们的规范使用和护理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如何让学生们正确地使用计算机并对其进行护理呢?这就需将有关计算机的简单组成及原理,基本性能及操作规程,和其它注意事项向学生认真介绍,并要求作为信息课的基本技能来掌握。以前,我所在学校也曾发生过此类事情。 A、学生乱敲打键盘,造成按键失灵。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在小学数学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填鸭式”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活跃。然而,我们不难看出,华丽的“外衣”、热闹的“学习活动”掩饰不了形似神离的痕迹,放任而浮躁,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创造宽松、和谐且便于学生思考、乐于探究的优质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更是关键。怎样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呢? 一、准确解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十分紧密。教师解读教材要做到“瞻前顾后”,既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也应关注相关知识的后续学习任务及要求。同时,解读教材要做到“入木三分”,如果没有对教材的深入解读,也就不可能有对教材的正确解读、准确把握,留下的只是对教材的“背离”和“误读”。因此,唯有以审慎的态度解读教材,并从教材“出发”,对其进行合理的加工、重组、改造,才能真正做到超越教材,实现科学、有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比如,教学三年级初步认识平均数“比一比”时,学生在操作中通过“移多补少”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后,依托“平均分”的基础,借鉴“移多补少”法求平均数的经验,学生不难想到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来直接求平均数。接着拓展情景,深化对平均数本质的理解,设计以下教学环节,结合统计图观察,虚线表示的平均数6和最多的比怎样?和最少的比呢?使学生明白平均数一定会在最多与最少之间,接着让学生观察:比平均数6个多的有谁?比平均数6少的有谁?从中你有什么发现?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多的和与少的和肯定一样多,要不就拉不平。紧接着,教师抛出问题,如果佳佳投中的不是9个,而是5个,那平均数会怎样?如果佳佳投中的比9个还要多,是13个,那平均数又是多少呢?这样三次拓展情景,使学生对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介于原始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数据中每一个数与平均数之差的总和为0及平均数易受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的影响等特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帮助学生从不同侧面丰富了这一统计量意义的构建,深化了学生对平均数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对学生而言,通过这三个环节的教学,平均数的概念变得丰富、饱满而灵动。当然,创造性使用教材要建立在对教材的整体知识体系的把握上,并充分了解学生,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只有恰当地、科学地、灵活地处理教材,真正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无法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学情境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况,更重要的是要在情境中产生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情境的情节与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与识别,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涉境体味,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

浅谈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浅谈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注重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注重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水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防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中心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理解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理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二、激发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投入到书的海洋中去遨游。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兴趣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培养。一般说来,学生对某科的学习目的是能够明确的,问题是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教师实行阅读目的教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贯穿着两条主线,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基础知识是一条明线,直接用文字的形式写在教材里,反映着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数学思想方法则是一条暗线,反映着知识间的横向联系,隐藏在基础知识的背后,需要教师加以分析、提炼才能使之显露出来。数学知识是对生活的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的提炼。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更利于记忆,领会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最有用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的思想和数学的意识。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境界。 一、通过学习数学史了解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化归思想、优化思想、符号化思想、集合思想、函数思想、极限思想、分类思想、概率统计思想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联想与猜想等方法。 数学史本身就蕴涵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例如:向学生介绍十进制计数法的由来,介绍祖冲之关于圆周率的探索史等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的过程,知道来龙去脉,也就把握了知识本源和数学思想方法。 二、通过挖掘教材体验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教材中数学思想方法呈现隐蔽形式,教师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理清教材的体系和脉络,统揽教材全局,高屋建瓴,建立各类概念、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归纳和揭示其蕴含在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极限思想在教材中有许多地方渗透,如在“自然数”、“奇数”、“偶数”这些概念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体会自然数是数不完的,奇数、偶数的个数有无限多个,初步体会“极限”思想。在循环小数这一部分内容,在教学l÷3=0.333……是一循环小数,它的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是写不完的,是无限的。在直线、射线、平行线的教学时,可让学生体会线的两端是可以无限延长的。再如,在“圆的面积”这节中圆面积的求法:先把圆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若干等分,然后把它剪开,再拼成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如果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这时长方形的面积就越接近圆的面积了。这部分内容应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一种用“无限逼近”的方法来求得圆面积的,也就是验极限思想的运用。 三、通过教学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如果在学生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经历 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看到知识负载的方法、蕴涵的思想,那么,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就是鲜活的,可迁移的,学生的数学素质才能得到质的飞跃。 如,在“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教学中,当学生无法直接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引进“小方块”,并把它一个一个地铺在被比较的两个图形上,这样,不仅比较出了两个图形的大小,而且,使两个图形的面积都得到了“量化”。使形的问题转化为数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亲身体验到“小方块”所起的作用。接着又通过“小方块大小必须统一”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任何量的量化都必须有一个标准,而且标准要统一。很自然地渗透了“单位”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浅谈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浅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如何将知识全面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是教师所面临的首要问题。简而言之,就是教学方法。而作为众学科当中学习起来相对枯燥的数学来说,教学方法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通过教学经验的积累,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是让学生课前想学,其次是课上学得会,最后是课下记得牢。而要做到学生课前想学,就必须要搞好师生关系,通过反思自己、改进自己,凝聚作为教师的人格魅力。 一、教师要关爱学生 “师爱”是一种连接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的纽带,是一种亲和力,是教育之成功所在。爱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学生需要教师的关怀,盼望教师的宽容和理解,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所以和学生相处,必须用爱去接纳学生,用真心去投入,并且是对全体学生,而不能凭着自己的喜好,而侧重一部分成绩好的学生,忽略了后进生的心理感受。我相信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自身的人格魅力,一定会被学生所认可,一定会被学生所喜爱。学生对数学课产生了兴趣,在课上是否学得会,除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外,还要能够师生互动、引

导学生注意力的方向,掌控课堂气氛,做到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并掌握掌握课堂内容。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上的教学,情境创设是很重要的武器。这种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记忆效率。兴趣是人对做一项事物的心理状态,兴趣有助于推动人们认识事物,促进人们对该事物的认知逐步深入。教师创设的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学生能主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理想环境。小学生好奇心理十分强,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变得激动、兴奋。因此,合理创设学习环境,可以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该事物的记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一)创设问题情境 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思维,以他们感兴趣的故事激发学习兴趣。成功的故事导课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进入渴望学习的状态,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激发学生兴趣,关键是教师的课要上得“有趣”,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把有趣的东西跟课堂内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感兴趣,才有求知欲,也才会有属于学生自己的收获。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可设计引入一些与课本内容密切相关的故事、笑话等导入新课。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法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法 随着数学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变得更加灵活自由,学生可以在积极的状态下接纳数学,学习数学,这是数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一方面,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观察生活,动手做一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另一发面,新时代的学生接触多,成熟早,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教学模式。 结合新课改的要求以及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下面我从个人经验出发,就低年级教学方法,浅谈以下几点: 一、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一个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远不如他自己有兴趣的去探索知识,享受学习的过程。这就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可见,要促进学生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成为教学中随时随地的一项任务。低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不久,对什么都感到新鲜,教师要抓住这一点,深挖教材,活用教材,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调动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尽量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容易接受故事,游戏,现实生活场景这样的学习方式。通过有趣的,喜闻乐见的场景引入课题,

可以牢牢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仿佛自己进入了故事场景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兴致勃勃地听课。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课程《小兔请客》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多媒体展示)在愉快的音乐声中小兔,小松鼠,小猴,小刺猬围坐在草地上准备吃果子。画面显示,小兔先端了三盘果子,又端来两盘果子,每盘果子有10个。这时,爱提问题的小兔要考一考其他小动物,并且调皮的说:“只有回答出我的问题才有果子吃。”接着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果子?这时贪吃的小动物们急了,转向屏幕,向小朋友们求救:“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果子吗?你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巡视指导。然后交流汇报,指出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果子?”算式是:30+20=。这节课通过有趣的卡通故事引入课题,很好的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而这个学生暂时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又给学生设置了一道障碍,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思维的源泉被打开,滚滚的泉水尽情的流淌。 其次,数学教学应尽量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可爱的校园》时,先启发学生:1到10这几个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身上就有许多。接着让学生互相观察,相互交流。最后,学生发现了: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1个脑袋,2只眼睛,10根手指。个别细心的同学还发现:2个鼻孔,衣服上的4个纽扣。又如,在教学“数100以内的数”时,我先启发学生:我们每人有几根手

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技能的更新越来越快。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社会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本文从笔者的角度来探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对广大一些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高中学生;教学方法 在当今,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教学模式,要求我们的教师与学生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改变观念、与时俱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笔者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在此要浅谈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需转变教育观念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在教育领域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的

主体作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忽视对学生能力和情操的培养。在这样一种结构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而新课改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合作、交互的;在此前提下教育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要打破以前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淡化学科界限,加强学科的整合。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可以与音乐、美术、英语、物理等学科内容紧密结合,在加强教学整合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提高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 要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就必须提高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如果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那么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就无从谈起。因此,学校应该提高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从而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提高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的途径有两个,第一,在选择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时候就应该选择是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的教师,或是信息技术基础比较好的教师,这样才能确保信息技术基础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第二,如果学校真的没有或是只有少数教师是信息技术专业毕业或是信息技术基础比较好,那么学校就要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