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第六章第一节导学案

生物第六章第一节导学案
生物第六章第一节导学案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2、2课时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课型:新授主备:江宇同备:高一生物组审批:蒋彦荣

学习目标:

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4、运用资料搜集与分析的方法,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学习重点: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学习难点: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口同样具备种群的数量特征:、、、、,其中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为降低人口出生率,我国实行政策。

3.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增长方式为型增长。4.自然界的总是有限的,再加上种内斗争和天敌等因素,种群的数量呈现“S”

型增长,“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的最大数量称为,又称,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该值会。

5.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是引起资源危机和气候恶化的主要原因。

6.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的影响也日益增强,人类的一些活动(如开垦荒地、采伐森林、兴建城市和发展工业等)已经使生物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7.我国人口的特点

8.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口增长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采取措施:。

探究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阅读教材P118~119内容,结合下面的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方式是型和型,公元1600年~2000年,我国人口增长的方式类似型。2.为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我国相继制定了以下方针政策和制度措施。

(1)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全面推进了工作。

(2)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

(3)20XX年,我国颁布了法。

4.我国人口近百年来为什么会明显增多?

5.2050年,我国人口总数预计达到峰值,该峰值是否为我国人口容纳量?

6.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吗?

探究二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阅读教材P119~122,观察下面的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模型的图解并回答相关问题。

1.据图可知,随着人口增多,人类对需求、需求、精神需求、及一定

的需求也增多。

2.人类的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是,过度利用使其。

3.随着社会人口增加、工业发展,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

4.大部分的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由引起的,人口增长增加了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森林资源的压力,增加了对许多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压力。

5.为维护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既要严格控制增长,又要加大保护的力度。

(1)植树种草,退耕,防治沙漠化。

(2) 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3)加强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4)推进生态农业等。

自我检测: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已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

家的行列()

(2)由于人口基数过大,因此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大()

(3)我国人口增长符合“J”型曲线,K值为16亿()

(4)由于我国人口的生育水平迅速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我国人口老龄化来势很猛()

(5)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亿以内,21世纪末人口总数达到峰值(近15亿) () 2、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

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

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

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

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

1.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关系,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B.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

C.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D.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

2.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而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

3.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较高和逐渐降低的死亡率

B.我国人口发展正处于低增长率、低增长量的态势

C.计划生育是我国采取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D.人口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4.如图表示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各项中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加大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是人口数量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

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5.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如图表示

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________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______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_________。

(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善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

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4)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地控制

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B.稳定低生育水平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C.计划生育工作的目标是,到20XX年全国人口控制在15亿以内

D.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2.下图是依据我国3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

下面是对上述三图的描述,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A.图(1)是增长型,从图(3)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B.图(1)、图(2)、图(3)都是衰退型

C.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D.图(1)、图(2)、图(3)都是稳定型

3.如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B.②C.③D.④

4.到2050年,按16亿人均年消费粮食600千克计算,中国共需要粮食9.84亿吨,需要每公顷产量13.5吨,也就是说,到2050年粮食单产同现在相比需要提高2.7倍才行。这个事实说明()

A.达到这些目标是相当困难的

B.控制人口和保护耕地,对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量将会同步提高

D.2050年中国粮食需要大量进口

5.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实现的

B.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的生育率的影响很大

C.人口死亡率不仅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明显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D.随着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

6.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被破坏。过早出现的漫天黄尘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专家就此提出: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将成为今后沙尘暴的新动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②沙尘暴强度不断增大是土地沙化大

面积扩大的标志③要抑制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④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⑤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A.①B.②③④

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

7.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什么影响() A.人均耕地减少

B.人进一步开垦土地,人均土地不变

C.人进一步开垦土地,人均土地增加

D.人进一步开垦土地,人口与土地同步增长

8.如图所示为四个不同国家中,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种群大小,虚线为粮食产量/英亩)。请问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下列哪一个国家能生存的最长久()

A.a国B.b国C.c国D.d国

9.下图是墨西哥和瑞士两国人口年龄组成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图可以帮助预测两国未来人口增长趋势

B.人口增长率:墨西哥>瑞士

C.根据该图不能预测两国人口的数量

D.如果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则墨西哥的人口数量将维持稳定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是() A.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学燃料供应紧张

B.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

C.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

D.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

11.如图为PPE怪圈,它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它表明()

A.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B.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部分的性能状态制约着整体的性能状态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2.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有() A.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生存主要依赖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很大

B.农业的出现和发展,人类通过日益扩大的生产活动,影响和改造着自然,但同时又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C.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数量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D.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增长

13.如图为我国历年来人口增长的曲线图,请分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示曲线为“J”型曲线,表明近几百年来我国人口的增长不受任何限制

B.图示曲线的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无关,只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C.人口的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激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D.我国地大物博,受人口激增影响不大

14.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如图为人口自动调控图(注: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自然界中,人口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___。

(3)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人口增长过快,因此控制我国人口的关键是控制

________,我国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自然增长率/% -0.5 2.4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21.0 39.0

老年人口比重/% 12.0 4.0

;可采取的对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发展中国家的年龄组成应属于________,人口问题主要是________;可采取的对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如图是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______________。

(2)箭头B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________输出给环境。

(3)箭头C表示人类对________产生的影响。

(4)箭头D表示环境对人类的________作用。

(5)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与环境的关系,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人均占有的自然资源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如下表:

中国人均水平世界人均水平比例

人均耕地 1.5亩 5.5亩<1/3

人均林地 1.7亩15.5亩<1/9

人均草原 5.3亩11.4亩<1/2

人均淡水量 2 700 m311 000 m3<1/4

(1)我国总资源量比较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说明了我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有一段时间采取了将草原、森林等改造为耕地,以增加人均耕地面积解决粮食紧张问题,你

认为此种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的有效措施(至少两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