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说课稿【最新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说课稿【最新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说课稿【最新版】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一篇看图学文。写的是小猴子下山看见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要那个,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的故事。这是一篇饶有情趣,发人深省的童话。告诉了学生如果做事没有明确的目的,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二、学生分析

1、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体系来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手(口)语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学习图文结合课文的方法。

2、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来分析,一年级的学生还处于一个好动的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维持时间短,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民主、协作、自主的实践活动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三、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结合学生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懂得小猴子见新扔旧的行为是不好的,明白做什么事都要专一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关键是必须处理好形象的图和抽象的文字之间的关系,因为只有图文紧密结合了,才能使学生了解小猴子活动的顺序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有效的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五、说教法、学法

1、教法

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依据本课故事性强,画面丰富,结构类似的特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1)图文结合的情景教学法。

(2)以扶为主的扶放教学法。

(3)读思结合的品读感悟法。

2、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

和创造性,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六、教学活动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课文。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引入下一个环节的活动。首先出示课件,让学生猜谜语,出现一个可爱的小猴子,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然后问:这是谁?你们喜欢吗?谁来描述一下?

(二)、师生协作,自主学习。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运用学生已学的方法,根据学习课文的体会,开展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见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具体活动过程中:首先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找出有几个段,并找出与之相关的图画。再认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老师出示课件)①、小猴子下山干什么?②、它下山到过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然后师生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第②个问题。最后请各组代表一边看课件,一边回答第②个问题。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启迪思考:课文二、三、四段与第一段的写法是一样的吗?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归纳出第二、三、四段在写法上与第一段一样,都用了一个“小猴子(),走到(),看见(),就()。”的句式来写的。

这时再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二、三、四段。最后教师小结:课文的前四段写法一样,所以我们学起来比较轻松,一下子就理解了。又提问:这只小猴子追到兔子了吗?最后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呢?引入学习最后一段。这一段的学习中要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图文结合明白小猴子最终是一无所获,并让学生找出说明小猴子此时心情难受,却没有办法的一个词?(“只好”)学生找对后,再启迪思考:小猴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最后再由老师点评、鼓励。

(三)、创设情境,表演课文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首先教师发言:刚才我们较好地学习了课文,你们谁愿意扮演这只小猴子,来表演小猴子下山的过程吗?

挑选一个学生扮演小猴子,另外的学生可以戴上头饰扮玉米、桃子、西瓜和兔子参与表演。提示学生要注意“高兴”“掰”、“扛”、“扔”、“抱”、“追”、“蹦蹦跳跳”、“只好”这些词的动作及表情。学生表演完毕,教师及时总结学生表演情况。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精心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

我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用了图片加文字的设计方式,从板书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小猴子下山到回家一无所获的全过程,能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猴、结、掰"等生字,会写"块、非、常"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讲述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等动词。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 教师板画一座小山。教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瞧,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就来了一只小猴子。(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只小猴子的故事。(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读了课题,你知道了

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里。 3.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1.给下列汉字注音。 ()掰()扔()摘 ()捧()蹦()追三、学习第1自然段(掰玉米) 1.小猴子下山来了,他首先来到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他做了什么呢?(板书:玉米地) 课件出示: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他看见,非常高兴,就。 2.理解"掰、扛"两个动词。 (1)指名上台做"掰、扛"的动作。 (2)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用"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3.指导表情朗读。 (1)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犹豫地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甭提有多高兴了!现在请同学们戴上小猴子的头饰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有表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指名上台表演读。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猴子来到了,看到的玉米。 3.小猴子非常高兴。"非常"一词可以用来替换。(填序号) A.时常 B.十分 C.经常四、回顾所学,小结学法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课堂实录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课堂实录 1. 《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出示小猴子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生: 认识,小猴子。 师:多可爱的小猴子呀!聪明的同学不仅会看老师写,还会跟着老师一起写。 (师板书“小猴子”,生书空。)师:大家看“猴”这个字,它和我们认识的哪个字很相似?生:“时候”的“候”。 师:对,“时候”的“候”,“等候”的“候”。把“候”中间的一竖去掉,再加上反犬旁,就变成“小猴子”的“猴” 。 师:通过与熟悉的字进行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认识生字。 师:有一天,小猴子下山了,它会来什么地方?又会看见什么?做些什么呢?(师板书“下山” ,并简笔画出一座山。)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师:请同学们根据拼音认真读读课文,读准每 个字的读音。生读书,师巡视。 师出示生字:你能读准这些字的字音吗?老师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读得不准确,帮他指出来,读准确了,就跟着一起读, 生:认读生字。师:再仔细看每一个字,你有好方法帮大家记住它们 吗? 生1:“抱”是提手旁加上书包的“包”组成的 师:这是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 生2:“扔”去掉提手旁,加上女字旁就是“奶奶”的“奶” 。师:

换偏旁的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记住生字。 生3:“摘”是提手旁加上“商店”的“商” 。师:右边不是 “商”,我把提手旁换成三点水,你还认识它吗?生:“水滴”的 “滴”。 师:“捧”和“掰”这两个字,谁来说一说? 生4:两只手分开就是“掰” 。 生5:把“捧”的提手旁换成木字旁,就是“棒棒糖”的“棒”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除了“掰”是黑色的,其余的字都是红色的,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其它的字都是提手旁的, 师:提手旁的字,一般都和手上的动作有关,“掰”和手有没有关系呢? 生:有,掰东西也要用手。 师:老师做动作,你能猜出是哪个字吗? (师做动作,生逐一猜生字:摘、扔、抱、捧、掰。)师出示插图:第一幅图是小猴正在掰玉米,老师把它和“掰”连在一起。后面的几幅图,你会连吗? 生1:第二幅图是小猴扛着玉米,连“扛” ; 生2:第三幅图是小猴扔掉玉米。所以连“扔” ; 生3:第四幅图是小猴摘桃子,连“摘” ; 生4:第五幅图是小猴子捧着桃子,连“捧” ; 生5:第六幅图是小猴子抱着大西瓜,所以连“抱” 。师出示“满、

部编新版小猴子下山教案完整版

部编新版小猴子下山教 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小猴子下山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谜语:毛头毛脑确不同,爱吃香蕉乐无穷。 若是见它太顽皮,打它屁股红又红。(打一个动物)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你们来猜猜它是谁( 出示谜语) 师:对,它是小猴子,(出示猴子图和词) 师:谁来叫叫它的名字?你来叫叫它!你也来叫叫他!(指生读“猴子”), 师:注意“子”轻声,应读轻而短,听老师读。(生再读) 读得真好,你们都知道要把“子”读轻声。(随机请2生读:小猴子) 识记“猴”。 师:你看,“猴”什么偏旁( 学习“反犬旁”) 师:你知道反犬旁跟什么有关吗(生:动物) 师:哪些聪明的小朋友知道,带反犬旁的又有哪些字? 生:猫,狗,猪(师随机板书在旁边) 师:是的,字的偏旁能告诉我们这个字的意思。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字。 (出示猴子贴图)小猴子常年居住在山中,这次它要下山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小猴子下山》,一起来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 师:小猴子很有趣,它一路下山去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呢你想知道吗那就快去读读课文吧!记得带上这两个读书要求: (出示读书要求)1.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句子多读几遍。 2.圈一圈小猴子找到了哪些好吃的好玩的东西。 开始吧(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初读 (过度:现在我们来分享一下刚才的读书成果) 师;大家请看大屏幕,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扛着,非常,扔了,高兴,捧着,蹦蹦跳跳) 生:都是后鼻音 师:我请一位同学来读读,大家来当小老师听听他读得对不对。 生读,(预设:1.读全对,全班读一遍,2.没读对,请其他同学纠正后,全班齐读)(开火车一人读一段) 师:词语宝宝没有难倒你们,现在它们跑到课文中去了,你还会吗 师:我们请第六小组来开火车读 第一段: 预设纠正:不过“结”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该读第一声,掰应该发ai的音。你再来试试,有进步,请坐。 第二三四五段如果还读错,随机纠正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