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扁担

父亲的扁担
父亲的扁担

父亲的扁担

父亲去世多年,他使用过的那根扁担还静悄悄地立在老宅的一个角落里,虽然早已落满尘埃,但岁月锁不住尘封的记忆,父亲使用扁担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自我记事以来,那根扁担一直跟随着父亲。父亲是扁担的主人,扁担是父亲的依靠。父亲的扁担,一头挑起生活,一头挑起亲情,两副重担一肩挑。为此,父亲用那根扁担,夏担酷暑不觉累,冬挑三九不说寒。

当我5岁的时候,有一次,父母亲带我去外婆家。我们家与外婆家被一座高山阻挡,那座山的海拔有几百米高,峰高岭峻,虽然是翻越一座山就到了外婆家,可那段路足足有20里,要走两个小时。母亲是个小脚女人,自己走去已是相当困难,更谈不上抱我去;父亲呢,要拿一大堆的农产品给外婆家人吃,也腾不出手来抱我。于是,父亲

找来两个箩筐,让我坐在一个箩筐里,另一个箩筐装上瓜果、豆类等农产品。这副担子少说也有七八十斤。父亲挑着担子艰难地往山路上走去,每登上一步都显得十分吃力,累得他呼呼地喘着粗气,不多时汗水就湿透了衣服。我坐在筐里,探出头来看山看水,路上的绿树、青草、红花,我看得如痴如醉,幾次闹着要下来摘山花。父亲满足了我的要求,帮我摘下一束鲜艳的山花,还问我:“好看不好看?”我说:“好看!”父亲挑着我,一路走一路笑,挑担上山的苦累一扫而光。现在想来,父亲用扁担挑着我去外婆家,不光是免去我走路的辛苦,更是把伟大的父爱倾注于我。

父亲是位全职农民,耕耘着十几亩田,那些田全是嵌在半山腰上的梯田。在那个年代,运输种子、肥料都是肩挑手提。春耕时节,父亲将谷种挑到田里,育成秧苗后,又将秧苗挑到各田段插秧。禾苗需要施肥,父亲就一担一担地将肥料挑到田里,浇到庄稼上。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父亲从田里挑回一担担金黄色的谷子,一年大约要收获3000多斤,除了卖出一些以外,剩下的就是全家人的口粮。从春到

秋,年复一年,扁担从父亲肩上起起落落无数次,换来的仅仅是养家糊口。

那时候,我们家穷,兄弟姐妹又小,全家人只依靠父亲一个人的劳动收入维持生活,因此,总能看到父亲披星戴月在地里干活。我们家有十几亩竹山,春天是生产笋干的季节,无论晴天下雨,父亲每天都要上山挖竹笋600多斤。这些竹笋分4担挑,每担约150斤,从5里之外的竹山挑回家来,往返要走40多里路。山路崎岖,上坡下坡,每走一步都要费很大的劲儿。傍晚,我和母亲坐在门外,等着晚归的父亲。父亲回家来,放下扁担,脱下衣服,我就看见他的双肩被扁担磨得通红,受力处还磨去了一层皮,露出细嫩的肉。母亲用热水帮父亲敷着,父亲疼得直咬牙,手脚一个劲儿地发抖。我问父亲:“痛吗?”父亲轻声回答:“有点。”第二天父亲照样上山去挑笋。母亲向父亲劝说一句:“双肩都出血了,休息一天吧。”父亲说:“不去挑笋,哪来的钱啊!”于是,忍着剧痛又上山去。我望着父亲的背影,不知不觉流下眼泪,母亲的眼里也噙满泪水。笋干卖出钱来,父亲为我们兄弟

姐妹买衣服、鞋帽,还有饼干。我们穿新衣、吃饼干,这种幸福美好的生活是父亲用扁担挑来的。

我小时候很贪玩,不爱念书,有一次两三天没有去学校上课,父亲劝我、哄我、骂我都没用,我还说:“打死我也不去念书。”这句话激怒了父亲,他抡起扁担往我屁股上打。那一刻,我清楚地看见父亲气得脸色发青,两眼直瞪着我。当时年幼,我根本无法理解父亲打我的用意,我心里恨他,也恨那根扁担,认为要是没有它,我就不会挨打!年龄渐长,我才明白父亲当年的用意,他是希望我念好书,做个有知识的人。父亲用心良苦,让扁担充当了一次教鞭的角色。

父亲的扁担,挑起了对长辈的孝顺,挑起了对晚辈的希望,挑起了对家人的至爱。如今,父亲不在了,但扁担精神还在,并将世代相传。

父亲的忌日

父亲的忌日 农历十月十八日,父亲永远的忌日! 六年前的今天,父亲永远地合上了他那双本不想合拢的眼睛。老人家走得突然,去得安详。所谓突然,是因为家里任何人没有得到老人家即将去世的先兆,傍晚时觉得头有点痛,仅仅对相濡以沫近半个世纪的老伴(我的母亲)说了声:“个人放热和些,莫感冒了”的话,就再也没有说多一个字。当晚急送县级医院。当父亲躺在急救推车上,急速行进在医院走廊,老人家还能向两旁张望,似乎清楚自己已经进入医院,只是不能言语而已。随着时间的推移,状况越来越糟糕,伴随高烧、头部水肿,渐渐地进入昏迷状态;CT扫描结果出来时,才知是大脑深部出血(脑溢血),病情不可逆转!所谓安详,那是因为父亲从发病到最后一息仅仅29个小时,老人家根本不知道痛苦。听老人们讲,说是这样离去的人,是前世今生修了福、积了德的人,阎王爷才会这样额外开恩,给一个最舒服的登仙时的方式。 也许,老人们讲的有道理。这前世的事儿无从考证,但是今生的人生轨迹却是可以追寻的,父亲的确是修了福、积了德的人。 一九五O年,美帝侵朝,父亲响应“保家卫国”号召,别新婚之妻,参加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此应是福及邻邦、德扬他乡; 一九五三年,退役返乡,躬耕田垄,农事技艺,无不内行。当过生产队长、大队长、大队企业干部,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着军人的直爽性格和办事的干练作风。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应该是名贯乡里,福及乡邻; 六十年代末,也正是当生产队长的时候,夜间为队里刚栽下的禾苗田进水,不料被毒蛇咬伤,险些丢了性命。幸得著名蛇医王法海救治,几月才愈。自此拜师学医学药,开始悬壶济世,后成为“赤脚医生”、“乡村医生”,直至终生。由于父亲遭遇过毒蛇咬伤之痛,因此学医特别诚恳、专心,深得师傅赏识,不久既得真传,几年以后,就可以独立疗伤。但是师傅于花甲之年不久的意外逝世是对父亲的一个不小的打击。但是,他还是大胆行医,没有“塌过场”,硬是把诸于孙忠全、孔礼贵、聂胜忠老婆等几十个被毒蛇咬伤的危重病人从死神那里拽了回来,令患者家人感激不已,令患者本人没齿难忘。令人叹服的是聂胜忠老婆被蛇咬伤后,几任蛇医无可奈何,家里亲友齐聚,家人已将病人下榻穿好了寿衣准备后事,父亲被最后一个请到场,极尽人道,救死护伤,几口急救汤药灌下,病人就出现了转机。直到如今,这位老妈妈身体仍然十分硬朗。 七十年代中期,父亲治蛇伤技术在十里八乡小有名气。后来大队选派他当赤脚医生,他勤奋好学,常常夜伴青灯,攻读医书;遍访名医,寻求良方好药。宝庆来的吴老,年过八旬,还使得上“板凳功”,治疗跌打损伤、骨折是土专家,父亲把他请到家里,吃住全包,得其治伤要旨,添了一门济世之道;韩公渡的高笃初老中医从卫生院退休后,就是我们家里的常客,是父亲的朋友、师傅、长者,常常与父亲“谈经(中医经典)论道(从医之道)”。从高老这里,得到师傅烧烫伤的秘传,增加了一项救死护伤的本领,把被鞭炮硝药大面积烧伤的聂金兰年青姑娘治愈且无任何疤痕;把年三十被鞭炮硝药烧伤头面部的夏立新急救后,于正月初六结婚拜堂时,揭开覆盖的药棉,展示在新娘面前的竟然是脸颊更加细嫩的新郎;还有两度进入火海、在长沙医治无效送回家准备后事的安乡老妇人,在父亲的精心医治下得以康复,其效果堪称奇迹。 还有那些只吃药打针,不需要付出药费的孤寡老人陈老倌、李二嗲......,还有享受半免的困难户。父亲心里头有杆秤,称出别人的家底,也时常称着自己的良心。 父亲从医三十余年,在蛇伤科、骨伤科、烧伤科都得师傅真传、秘传,所以济世有道,治病有方,疗伤有法,深得患者追捧。正是如此,又让父亲福润乡里多了一条途径。

中国亲戚关系称呼大全

中国亲戚关系称呼大全父父亲的父亲:爷爷、公公母亲:奶奶、婆婆父亲的哥哥: 大爷(轻读)、伯伯(bo bO、伯伯(bd i bai、伯父嫂子: 大娘、大妈、姆姆、伯母 父亲的弟弟: 叔叔 弟媳: 婶婶、阿姨父亲的哥弟的子女:堂哥、堂弟、堂姐、堂妹父亲的姐妹: 姑姑、姑妈 姐夫、妹夫:姑父、姑爹、姑丈父亲的姐妹的子女:表哥、表弟、表姐、表妹父亲的祖父: 太爷、老太、太公、老爷爷 祖母: 太奶、老太、太婆、老奶奶 父亲的伯父: 大爷、大公 伯母: 大奶、大婆 1/ 6

父亲的叔叔: 三爷、三公 婶婶: 三奶、三婆 父亲的伯父、叔叔的子女:堂大爷、堂伯父、堂伯、堂叔、堂姑父亲的姑姑: 姑奶、姑婆 姑父: 姑爷(不轻读)、姑公 父亲的姑姑的子女: 表伯、表叔、表姑父亲的外祖父: 太姥爷、太外公、老外公外祖母: 太姥、太外婆、老外婆 父亲的舅舅: 舅爷、舅公 妗子: 妗奶、舅奶、舅婆 父亲的姨姨: 姨奶、姨婆 姨父: 姨爷、姨公 2/ 6

父亲的舅舅、姨姨的子女: 表大爷、表伯父、表伯、表叔、表姑母母亲的父亲: 姥爷、外公、外爷 母亲: 姥姥、外婆、外奶、婆婆 母亲的哥弟: 舅舅 嫂子、弟媳:妗子、舅妈、舅娘母亲的哥弟的子女: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母亲的姐妹:姨姨、姨妈、阿姨姐夫、妹夫:姨父、姨爹、姨丈母亲的姐妹的子女:表哥、表弟、表姐、表妹母亲的祖父:太姥爷、老太、太外公、老外公、老外爷祖母:太姥、老太、太外婆、老外婆、老外奶母亲的伯父:大姥爷、大外公、大外爷 伯母: 大姥、大外婆、大外奶母亲的叔叔:三姥爷、三外公、三外爷婶婶: 三姥、三外婆、三外奶母亲的伯父、叔叔的子女:堂舅、堂姨、堂姨妈、堂阿姨 3/ 6

爸爸去世三周年的祭日

怀念父亲去世三周年 今天是农历八月初五,是父亲去世三周年的祭日。父亲离我们而去已经三个年头了,当看到父亲的遗像时,使我们更加的思念父亲。 有时候,父亲会不经意的走进我们的梦中,梦中的感觉模糊而幸福。有时候,我们会在临睡前虔诚地祈祷,期待在梦里与父亲相逢,可往往难如愿,醒来后,心里有难言的失落和惆怅。 三年前的今天,,您告别了所有亲人,告别了这个您曾经生活了八十四个年头的世界,带着遗憾和无奈,走完了您的人生旅途,您不辞而别,离开了我们,带着不舍与无奈,永远的去了,任凭我们无数次的呼喊,您再也不醒了,就这样没留一句话就安然睡着,再也没有醒来。父亲的去世,我们曾举家哀痛,犹如天塌地陷!父亲的离去,我们曾肝场痛断,欲哭无泪!父亲虽已高寿,却正是享受他一生辛苦和奋斗换来的美好生活与荣誉的时候,享受儿孙们孝敬的时候。真恨病魔的无情,上苍的不公!三年了,敬爱的父亲,您离开我们已经有一千多个日子了。都说时光可以淡去一切记忆,可时间的流逝并没有淡化对父亲的思念,而且这种思念越来越浓。曾经多少次的梦中相见,却阴阳相隔。多少次的痛苦却不能表露。为何梦中的您,身影依然那么熟悉,声音依然那么清晰?就仿佛您从不曾从我们身边离开。可您终究已经离去,当我们在向您跪拜的时候,我们知道,我们的父亲,已永久长眠。 慈父啊!这日子是越过越好,您却看不到了。我们忘不了家庭困苦艰辛时刻,您和母亲把我们拉扯大,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您

在我们心目中是最伟大的父亲,儿女们是不会忘记的。我们会尽最大的孝心照顾母亲,不会让她吃苦受罪。您就安息吧。我们也会永远记得您,无论在哪里,我们都会想您的,也会记得您的祭日。您是儿女的骄傲,父亲我们爱您。 父亲啊!您在天之灵可好?我们想您!今天是您的祭日,我们只好把对您的爱,对您的思念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寄托我们的哀思。 父亲,愿您地下有知,继续保佑我们健康快乐!我们也愿父亲在孤单寂寞的时候,因为想起我们而幸福快乐! 父亲啊!不孝儿孙跪灵前,父亲在天若有灵,再把我们看一眼!样样献饭供灵前,父若有知来品尝! 可敬的父亲,安息吧! 三年前的11月1日,我的父亲胡洛余于世长辞,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是父亲永远活在我的心里。在我的感觉中父亲好像还活在人间, 父亲是一个和蔼可亲,通情达理的人,对人热忱宽厚,光明磊落,无私无畏,刚正不阿。他即是慈父,又是严师,父亲虽然走了,可一个不朽的灵魂,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对父亲的回忆,对父亲无尽的思念,伴随着哀思和遗憾,已经三年了。

称呼大全

爷爷:爸爸的爸爸。 奶奶:爸爸的妈妈。 姥爷:妈妈的爸爸。(有的地方称:外公) 姥姥:妈妈的妈妈。(有的地方称:外婆) 太太:爷爷的妈妈,奶奶的妈妈。 太爷:爷爷的爸爸,奶奶的爸爸。 太姥姥:姥姥的妈妈,姥爷的妈妈。 太姥爷:姥姥的爸爸,姥爷的爸爸。 姑奶奶:爷爷的姐妹。 姑爷:姑奶奶的丈夫。(“爷”字重读,与表示女婿的“姑爷”不同。) 爷爷的兄弟分别根据他的排名称呼,比如:大爷(“爷”字重读,与表示伯伯的“大爷”不同。)三爷。他们的妻子称呼为:大奶奶、三奶奶等。 姨奶奶:奶奶的姐妹。 姨爷:奶奶的姐妹的丈夫。 舅爷:奶奶的兄弟。 舅奶奶:奶奶的兄弟的妻子。 姑姥姥:姥爷的姐妹。 姑姥爷:姥爷的姐妹的丈夫。 姨姥姥:姥姥的姐妹。 姨姥爷:姥姥的姐妹的丈夫。 舅姥爷:姥姥的兄弟。 舅姥姥:姥姥的兄弟的妻子。 姥爷的兄弟分别根据他的排名称呼,比如:大姥爷,二姥爷。他们的妻子称呼为:大姥姥、二姥姥等。 伯伯(有地方称呼为“大爷”):爸爸的哥哥。

伯母:爸爸的哥哥的妻子。 叔叔:爸爸的弟弟。 婶婶:爸爸的弟弟的妻子。 姑姑:爸爸的姐妹。 姑父:爸爸的姐妹的丈夫。 舅舅:妈妈的兄弟。 舅妈:妈妈的兄弟的妻子。 姨:妈妈的姐妹。 姨父:妈妈的姐妹的丈夫。 堂兄、堂弟:叔叔、伯伯的儿子。 堂姐、堂妹:叔叔、伯伯的女儿。 表哥、表弟:姑姑、舅舅、姨的儿子。 表姐、表妹:姑姑、舅舅、姨的女儿。 (也有地方把姨的儿子、女儿单分为一类,称呼为:姨哥、姨姐、姨弟、姨妹) 嫂子:哥哥的妻子。(表嫂:表哥的妻子。) 弟妹:弟弟的妻子。(表弟妹:表弟的妻子。) 姐夫:姐姐的丈夫。(表姐夫:表姐的丈夫。) 妹夫:妹妹的丈夫。(表妹夫:表妹的丈夫。) 侄子:兄弟的儿子。 侄女:兄弟的女儿。 外甥:姐妹的儿子。 外甥女:姐妹的儿子。 以上如果是表亲,都可以在称呼上加“表”字。不过如果是现实当中称呼,为表亲切,都可以不加“表”字。 大伯子:丈夫的大哥。(口语称呼叫大哥即可)

父亲周年祭文

父亲周年祭文 今天是XX年4月29日,农历3月24日,是慈父与世长辞一周年纪念日,是我们全家老少,最为悲痛和难过的日子,也是所有前来祭奠的亲人们,心情最为沉重的日子. 亲爱的爸爸,你走了,永远的离我们去了,去向了天国。 爸爸,您一生经历了几个时代的变迁,经历过那么多的风雨,饱尝了人间的辛酸,但是无论生活的担子压得有多么沉重,您和母亲始终挣扎着要把我们兄妹五个拉扯成人! 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朴素的一生、勤劳的一生、光明磊落的一生, 爸爸!您放心得去吧,我们会帮您照顾好我们的母亲! 此时此刻,倾尽江海湖水也道不完我们对您的尊敬和热爱! 爸爸,您虽然走了,但您并没有离开我们,您依然是我们亲爱又慈祥的父亲! 痛悼吾父年仅七旬有余号天泣血泪洒沾尘 哀哭吾父毕生艰辛养儿育女操劳半生 日夜奔忙勤耕苦耘对待工作勤恳认真 处世有道克己恭人和睦邻里平易近人 关心他人胜过至亲养育吾辈爱护如珍 抚养教育苦口婆心教吾书耕严格认真 教吾处世身体力行胡天弃我夺我父身 魂游冥府哭喊不应天昏地暗暗然伤神

哭断肝肠情何以申养育之恩吾向何陈 兹当祭奠聊表孝心化悲为诚化痛为思 先父有灵佑我子孙先父有觉来尝贡品唔呼哀哉! 我们的父亲,我们最亲近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愿我们的父亲西行的路上一路走好,一路平安。 敬爱的爸爸,您安息吧! 祝您一路走好! 我们想念您哪,想念您! 往事并不如烟,心中隐隐的疼痛越来越强烈,总想写篇文章纪念父亲,我的老父亲啊,马上是您的祭日,儿子在您祭日的那天要到您的坟墓上,给您磕头烧纸并敬上一柱香,所以在您祭日的前夕,儿子就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不许任何人打扰,一心给您写祭文,就是为了回去给您磕头上坟。 一年前您老人家的离去,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夺走了我们生疼生爱的父亲,给一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带来巨大悲痛,也成为我做儿子的心灵上挥之不去的阴影。在我的老父亲死去一周年祭日将要来临之际,作为儿子,那种撕心裂肺的悲痛可想而知。时间的流逝并没有淡化我们对父亲的思念,却是这种思念越来越深,越来越浓。他仍在微笑着倾听儿子在你灵堂前哭泣,几乎都背过气去…你在儿子心中的位置高于一切!一生清贫的父亲临走时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东西,但他却将自己光荣的名字、令人羡慕的声望和为人正直的人品深深留在了儿女们心中。爸,您这一生太不平凡了,虽然您只是在一个国家贫困旗里的普通的干部,但是在您的身上,却发生许许多多不平凡的事情……做人老老实实,兢兢业业…从一个单位又到一个单位,无论单位大小,不管职务大小,你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从无怨言。

父亲十周年祭-

父亲十周年祭 一晃便是十个春秋,到了父亲十周年的祭日,但记忆的闸门总还翻腾在过去的岁月,我眼前是父亲慈祥的微笑,耳畔是父亲厚重的谆谆教诲声音,仿佛父亲不曾离我们而去,他就生活在我的周围,并用他关爱的目光注视着我的生活,关注着我人生的每一个脚印。 父亲是一个典型的文化农民,初中毕业后安排工作,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毕业于海州师范师资训练班,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音乐方面:二胡、风琴也很精通,每逢周围邻居适逢红白之事,都喜欢找我父亲记账,写对联,缺乏文化的农村被人们尊称为老夫子。其一生经历了土改运动的轰烈,文化革命的劫难,听父亲讲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另行安排乡里党委做文秘工作,改革开放后,又重新回到了教师队伍中来。父亲中学毕业后,爷爷奶奶没有什么祖业可继,作为长子我的父亲,用自己微薄的收入补贴爷爷奶奶抚养六个子女家用,父亲并不怨天尤人,相反,更加勤农重教,笑对人生。记忆中,总是父亲忙碌劳作的身影。父亲一生酷爱《三国演义》、《论语》,一有时间就拿起《三国演义》、《论语》等古典小说大声朗读,并给我们讲故事,常常引来村庄上的孩子们长久围坐而不肯离去。待到我长大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后,才渐渐读懂了父亲了错位的人生必将催发人的心理日益趋向成熟、稳健、洒脱和豁达。 培根说:历史使人明智。怀念父亲就是回味自己成长的历史,也是探索家族文化底蕴对一个人、一个家族的发展所起的历史作用。我的祖父兄弟两个,我的家族在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常住居民,在日本入侵间,

我的曾祖父、曾祖母在逃难中,被日本人杀害了,当年被害的还有祖父的兄长还有一位亲人,在当时疼失四位亲人,落难的祖父、祖母只能到远房的亲戚家暂时避难,在客居异乡间,祖母生下了长子――我的父亲。父亲正是在国难当头、内忧外患、家道衰落、兵慌马乱,积弱积贫的旧中国出生,因而其受教育是比较艰辛的。 父亲除了在私塾识字读书、诵读“四书”“五经”不到一年外,小学直接从二年级上起,由于家贫,其五给兄弟姊妹都没有能力受到很好的教育,只有父亲的大妹妹相对受到教育好些,年级轻轻就入了党,先居住于安徽省会城市。父亲作为一个平凡而善良的文化农民,让人感动和欣赏的是:那种对待人生的态度,具备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胸怀,即是在最阴暗最困苦的日子里,都能用豁达的胸怀,洒脱的人生态度,才使他遇事想得开,走过了春风秋雨,跨过了坎坎坷坷。由于他有文化而被乡邻经常请去服务,凡是婚丧嫁娶,写婚联、撰挽联,作祭文。 长子如父,在异乡教学期间,凭着其豁达的人格,正直的人品,在家境比较清贫的大家庭中,成就了三个弟弟的婚姻,也找到自己人生非常得意的大儿媳妇,在四方相邻中传为美谈! 儿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每一个为人父母者,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而在子女教育上均寄予深情的厚望。父亲受儒家文化影响很深,在教育子女的方式上自然有他独特的方法。我们姊妹兄弟众多,从小生活得很艰辛,衣食常常成了父母最头疼的事。我属于家中老二,按照中国农村的习惯,受到父亲的恩宠机会就少些。如果说有什么幸运之神的恩赐,那就是他从小对我学习的严厉和做错事后的责罚。记得上小学一

称谓表

人与人只要交往,彼此之间就得有个称谓。本文就是专说称谓的。 亲属之间的称谓是相对稳定的(但各地在某些称谓上有不同的习惯用语),千年不变。 亲属又分“血亲”(有血源关系)和“姻亲”(因通婚而形成)。 血亲方面,生我的是父亲和母亲(派生出继父,继母,养父,养母等),我是他们的儿子或女儿。他们的其他子女,比我年长的是哥哥姐姐,比我年幼的是弟弟妹妹。他们的父母是我的祖父祖母,他们的祖父祖母是我的曾祖父曾祖母,再往上一辈是高祖父高祖母。儿子的子女是我的孙儿孙女,孙儿(及其男性后代)的子女是我的曾孙儿曾孙女。女儿的子女是我的外孙儿外孙女。 父亲的哥哥及配偶,是伯父伯母;父亲的弟弟及配偶,是叔叔婶婶;伯父和叔叔的子女是我的堂兄弟姐妹,一般说来,他们和我的姓氏相同。父亲的姐妹及配偶,是姑妈姑父;他们的子女,是我的表兄弟姐妹,称为姑表亲。 母亲的父母亲,是外公外婆;母亲的兄弟及配偶,是舅舅舅妈;母亲的姐妹及配偶,是姨妈姨父;舅舅和姨妈的子女,都是我的表兄弟姐妹,姨妈的子女称为姨表亲。一般说来,表兄弟姐妹和我的姓氏是不相同的,如果相同,纯属巧合。 哥哥的配偶是我的嫂子,弟弟的配偶是我的弟妇,他们的子女是我的侄儿侄女;姐姐妹妹的配偶我称为姐夫妹夫,他们的子女是我的外侄外侄女。 姻亲方面。如果我是女性,我的配偶是我的丈夫,他的父母亲是我的公公婆婆;他的哥哥是我的大伯子二伯子~~,他的弟弟是我的小叔子,他们的配偶和我妯娌相称;丈夫的姐妹我称为大姑或小姑。如果我是男性,我的配偶是我的妻子,她的父母亲是我的岳父岳母;她的兄弟是我的内兄弟,民间俗称舅老倌,他们的子女是我的外甥外甥女;她的姐妹我称为姨姐姨妹,她们的配偶是我的连襟,民间俗称老挑,他们的子女也是我的外侄外侄女。 子女结婚了,他(她)的配偶的父母与我们夫妻互称亲家。其他的姻亲亲属搞不清楚的,是我的长辈的就通称姻伯姻伯母,同辈的是姻兄姻姐~~。 但从建国初到改革开放前,国人夫妻间都互称“爱人”。这个称谓在中青年间还不咋的,老年人说出来就有点别扭。我托出差的同事给家里带东西,是我70多岁的祖父去取的,同事关心的问:有东西要带回去吗?祖父答:我要回去和我爱人商量下。同事说:看到那么大年纪的人说起“爱人”两个字,总觉得很好笑,我也有同感。 最近十多年来,亲属间复杂的称谓有简化的趋势:除父母外,对上两辈的,一律简化为:爷爷婆婆;上辈的,一律简化为:叔叔阿姨;同辈的,一律简化为:哥姐弟妹。

父亲的种称法你知道几种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父亲的72种称法,你知道几种? 作者:国色天香来源:国色天香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父亲是家庭中最重要的角色,所以在中国古文中有很多不同的父亲称呼,我们今天来慢慢解读。 有前缀的称呼方式 一、以“阿”为前缀的叫法 1、阿父 《南史·谢诲传》:“女为彭城王义康妃,……诲女(诲诛)被发徒跣与诲诀曰:‘阿父!大丈夫当横尸战场,奈何狼藉都市?’” 2、阿公 对父亲的方言俗称。《南史·颜延之传》:“(颜延之)尝与何偃同从上南郊,偃于路中遥呼延之曰:'颜公!’延之以其轻脱,怪之,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偃羞而退。” 3、阿伯 对父亲的一种口语称呼。清人梁章钜《称谓录·一·方言·称父》:“吴俗称父为阿伯”。

4、阿耶 《乐府诗集·二五·木兰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清代著名小学家钱大昕《恒言录·三·称父曰爷》条云:“古人只用耶字。……《木兰诗》'阿爷无长男’、'卷卷有爷名’,本当作'耶’字。杜子美《兵车行》:'耶娘妻子走相送’,自注云:'《古乐府》不闻耶娘哭子声,但闻黄河之水流溅溅。’即是引《木兰诗》,初不作爷可证。木兰诗'爷’字,乃后人所改。又杜《北征诗》:'见耶背面啼’,亦不作'爷’。”今耶则作爷。 5、阿翁 明代著名小学家方以智《通雅·十九·称谓》中有这样的话:“方言:秦晋陇谓父为翁;今人作书于子,自称阿翁;称人之父曰乃翁。”按,方氏此说有失允当,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示儿》诗中有“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乃翁”乃是陆游自指,而非称呼他人之父。 6、阿爹 《续古文苑·二十·汉·戴良·失父零丁》:“今月七日失阿爹,念此酷毒可痛伤。”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昌黎集·二三·祭女孥文》:“阿爹阿八,使汝奶以清酒时果庶羞之奠,祭于第四小娘子孥子之灵。”《水浒传》第一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那后生那里肯拜,心中越怒道:“阿爹,休听这厮胡说!……” 7、阿妈 这是女真人对父亲的口语称呼,在看清代特别是满洲人的小说或者电视剧里,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的叫法。《元曲选·缺名·货郎旦·三》:“阿妈有甚话,对你孩儿说呵,怕做甚么!”

父亲三周年祭日之令狐文艳创作

未曾提笔我已泪流满面,时光荏苒,三年飞逝,静夜幽思,怀亲暗伤,极乐有灵,诉我衷肠;三年的时光极短,如一日,父亲音容犹在,三年的时光太长,此生阴阳两隔。三年如一日父亲音容犹在,多想承欢膝下,再诉衷肠;三年似一世父亲魂兮归来,但愿时光倒流,永不分离!悲哉!痛惜!二零零七年十月二日,(农历八月二十二日丁亥年乙酉月乙巳日)下午三点四十四分父亲因突患心衰,在他心爱的舞台上竟然离我们远去,从此天人永隔,难享慈爱,魂归渺渺,唯余桑梓,我兄弟姊妹无不悲痛欲绝,撕心裂肺,痛心疾首,一腔悲情,两行清泪,一时多少言语,竟不知如何诉说……父亲一九三一年五月二十五日(农历辛未年癸巳月庚辰日四月初九)生于兰州市盐场堡徐家坪(现在的徐家山森林公园)一个贫穷家庭,幼年家贫,打小养成乐观豁达,坚强面对的性格,由于战乱父亲十三岁就被抓壮丁,在马步芳军械厂,兰州第八补给区被服库,兰州织呢厂当童工,饱受艰辛,受尽磨难,解放后参加工作,曾先后在,兰州吴家庄纺织生产合作社,兰州西北民族学院,兰州通用机器厂工作,在兰州通用机器厂工作直至退休。父亲是铁匠锻工,和钢铁打了一辈子交道,少年艰辛养成他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品质,父亲没进过啥学堂,所学文化全凭自学。但他天性聪慧,刻意进取,在单位当过青年突击手,民兵突击队队长,做事认真,诚实待人,父亲一生喜

好秦腔,古老文化所孕育的浅显做人道理,戏文戏词饱含的真挚情怀,是他做人的准则。父亲一生,知书明理,豁朗旷达,为人诚挚,待人谦和。喜好交朋结友,若遇有困者,常常主动相助;遇人有求,更是慷慨应允,退休乃至77高龄后,凡左邻右舍有求助者总是热情相助。父亲与人交往,总是推心置腹,人情交涉,不计得失。若吃小亏,从不耿耿于怀,每有仇怨,亦不念及隔夜,而是豁达置之,心态极佳。父亲坚韧;从不向困难低头,即使在家中最困难时,也不轻易求人。父亲乐观;从不张口言愁,即使在危重病房(父亲有过一次脑出血住院抢救)也是笑声朗郎,极少呻吟,乐观豁达,诙谐幽默的性格,养成父亲,对生命,对生活有着的独到认识,乐于助人,至真至孝。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我们兄弟姊妹五个(4子1女),父母同甘共苦,相依为命几十年。相扶相伴,至爱至深。母亲因患疾病与一九九七年离世,父亲几度神色黯淡,心情极度悲伤,我们兄弟姊妹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反倒是父亲自己转过来安慰我们叫我们好好工作,别为他操心,往事回眸,历历在目,点点滴滴,珠泪滚滚,少时我多病,是父亲守在病房里日夜照顾,才挽回我一条命,每月64元的工资既要养活一家人,还要支付我高额医疗费及营养费,那时候全家只有父亲有工作,大哥在插队,姐姐刚才加工作,我们几个都在上学,母亲和父亲用他们全部的爱维护着我们这个家。病床前母亲看着憔悴倔强的

父亲七七祭文

父亲七七祭文 父亲,我亲爱的父亲,您还好吗? 今天是您的七七祭日,您的儿子又不能到您跟前来看您了。按照传统,子女们应聚集在您的坟墓前,献上您爱吃的酒菜,新鲜的水果,点燃你生前最爱的香烟,为您点燃蜡烛,为您焚香为您祈祷,片片纸钱,化做缕缕清烟,带走了我们大家永远的怀念和永远的牵挂。儿子只能寄情于这虚幻的网络对您进行祭奠,愿我亲爱的父亲在九泉之下能够感知到儿子的心意。 父亲!我亲爱的父亲!您能听到我在叫您吗?虽然您走了整整49天了,但对我而言,恍如隔日。每当想起您都让我忍不住泪流满面,似乎只有哭出来,才可以让自己沉痛的心稍稍放宽一些。每天我都拼命的抽烟,仿佛这样我能够距离您更近一些。 父亲!您知道吗?您的匆匆离世,对您的亲人们来说,打击是多么地巨大啊,原本祥和的家,顷刻之间失去了欢笑,有时候我强制自己不要去想,但是很难做到啊!我失去了我慈爱的父亲,我怎能不痛心。每一个夜晚,想着我苦命的父亲早早离我们而去,您的儿子怎能安然入睡,怎么能够睡得着。记得父亲走的前一天,电话里满眼的泪水的话语,,您临终前没有留下一句话给儿子,儿子知道:那是您对生命的留恋和对亲人的不舍。 从父亲生病,检查,多次的住院治疗以来,我虽然知道父亲身患难治之症,离开我们的那一天迟早要来临,但儿女还是不敢想也没有想到会来的这么快,不到两月的时间,父亲肉体不但要承受巨大疼痛,每日都不能进食,仅靠少之又少的流食和简单的输液维持生命,每天肚子涨的难受,肺部呼吸困难引发的咳嗽和心脏的疼痛,让父亲坐立不安,难以平静的躺在病床上静养,精神上承受着难以忍受的煎熬之苦,是我们常人所无法体会的。父亲,亲爱的父亲,病在您的身上,痛在儿子的心上,儿子们哪一天不是在煎熬中度过。 住院后期,医生给父亲用的基本上都是营养药。事实上已经无药可救了,可是最后两天,父亲强加着自己进食。可此时的父亲已经成了一具枯朽的活尸,父亲对胀痛等感觉已经迟钝了,呼吸也越来越困难了。可父亲在最后还是用最后的力气表达了对生命的渴望和亲人的不舍,却无赖匆忙的离开。 父亲!您是如此的疼爱自己的子女,直到最后,您尽量不让病床上的自己给我们增加麻烦,时时用微弱的力量宽慰母亲和儿女们。父亲!您可知道,就是在您的病床前伺候个十年、二十年,甚至拿我们的生命去换您的生命,您的子女都不会有半句怨言的呀,您怎么不给我们这个机会呀,父亲,疼爱我们的父亲。父亲在生命最后的那天,一切显得那样平静,和往常一样,虚弱的父亲还是那样的坚强,2009年11月26日3点15分父亲把自己孤苦辛劳,多灾多难的生命,停留在了那一刻,走完了他艰辛的六十年,远的离开了我们,做为长子的我却不能在最后一刻跪送父亲。 父亲!我们想您!父亲!您能再答应一声吗?无情的现实让您和我们阴阳两隔,无法相见,那您就到我们的梦里来吧!我们是多么地想念您啊!如果您真能与儿女在梦中团圆,让我们

家族中长辈的称谓

家族中长辈的称谓 按三族分类称呼: 称呼对象——你称呼人——人称呼你 1、父族 父亲的妻子——母亲/妈妈——男(女)/儿子(女儿) 父亲的父亲、母亲——祖父、祖母(书面语,下同)/爷爷、奶奶(口语,下同)——孙子(孙女) 父亲的祖父、祖母——曾祖父、曾祖母/太爷爷、太奶奶——曾孙(曾孙女) 父亲的曾祖父、曾祖母——高祖父、高祖母/老太爷爷、老太奶奶——元孙(元孙女) 父亲的兄、嫂——伯父、伯母/伯伯、姆姆——侄(侄女) 父亲的弟、弟妇——叔父、叔母/叔叔、婶婶——侄(侄女) 父亲的姐、姐夫——姑母、姑丈(姑夫)/大姑(姑妈)、姑夫——侄(侄女)、内侄(内侄女) 父亲的妹、妹夫——姑母、姑丈(姑夫)/姑姑、姑夫——侄(侄女)、内侄(内侄女) 父亲的兄弟的儿子、儿媳妇——堂兄(堂哥)、堂嫂,堂弟、堂弟妇/哥哥、嫂嫂、弟弟、弟妹——堂弟、堂夫弟,堂妹、堂夫妹,堂兄(堂哥)、堂夫兄,堂姐、堂夫姐 父亲的兄弟的女儿、女婿——堂姐(堂姊)、堂姐夫,堂妹、堂妹夫/姐姐、妹妹——堂弟、堂内弟,堂妹、堂妻妹,堂哥、堂内兄,堂姐、堂妻姐 父亲的姐妹的儿子、儿媳妇——表兄(表哥)、表嫂,表弟、表弟妇——表弟、夫表弟,表妹、夫表妹,表兄、夫表兄,表姐、夫表姐 父亲的姐妹的女儿、女婿——表姐(表姊)、表姐夫,表妹、表妹夫——表弟、内表弟,表妹、内表妹,表哥、内表兄,表姐、内表姐 父亲的表哥、表嫂、表弟、表弟妇——表伯、表姆,表叔、表婶——表侄(表侄女)、夫表侄(夫表侄女) 父亲的表姐、表姐夫、表妹、表妹夫——表姑、表姑夫——表侄(表侄女)、内表侄(内表侄女) 父亲的舅父、舅母——舅祖父、舅祖母/舅公、妗婆——弥甥(弥甥女) 祖父的兄(堂兄)、嫂(堂嫂)、弟(堂弟)、弟妇(堂弟妇)——伯祖父、伯祖母、叔祖父、叔祖母/伯公、姆婆、叔公、婶婆——侄孙(侄孙女) 祖父的姐妹(堂姐妹)、姐夫妹夫(堂姐夫妹夫)——祖姑母、祖姑丈/姑婆、姑婆公——侄孙(侄孙女)、内侄孙(内侄孙女) 曾祖父的兄弟(堂兄弟)、兄嫂弟妇(堂兄嫂弟妇)——曾伯祖父、曾伯祖母、曾叔祖父、曾叔祖母/太公、太婆——曾侄孙(曾侄孙女) 曾祖父的姐妹(堂姐妹)、姐夫妹夫(堂姐夫妹夫)——曾祖姑母、曾祖姑丈/太姑婆、太姑婆公——曾侄孙(曾侄孙女)、内曾侄孙(内曾侄孙女)

父亲的祭日

父亲的祭日 余勇 每天的日子,淡淡的、平平静静的、没有波澜、没有感动、心灵没有那份闲情,生活就是这样平淡无奇,无奇得让我们感觉不到岁月的奔流,身边蕴藏的温情、牵挂和思念。有时候我们思绪像搂搂轻烟,飘散在无尽的原野,有泥地的味道,有秋天的晴朗,也有雨天的忧伤,更有回忆的清凉。 这样的日子让我们触及不到它的存在,但是有些特别的日子,我永远都记得,那天一个生命从我的身边消失了,像一颗星星从我的天空滑过,熄灭了那段割舍不了的亲情——父亲走了,在2009年5月7日那天早上。好似天塌下来了,没有了光线的温暖,没有家的团圆。漫天飘散的眼泪在挣扎,悲痛刺在心上,父亲的眼睛,永远的关闭了那扇窗,生命就这样消失了,消失在悲痛的心头。 父亲就像时光一样流逝了,已经触摸不到他的存在,只有守候父亲的灵堂前,默默的感受父亲生命的温度,后来的岁月里就是回忆,把父亲离开的日子定格在心里,沉静在岁月里,用心里呼唤——那是一个伤痛的日子。

呼唤从远远的天边而来,打着灯盏,带着酸楚的微笑,痛痛的声音在风中沙哑“父亲,我们好想你,你一路走好”,说完了,涌动在心底的眼泪顺着眼眶流下,无声无息的,这是送父亲的一段路程。 都说这个世界的生命,是一个转换的过程,生命消失了,以另外一种生命存在。父亲你在的那个世界好吗?是不是也很辛苦,是不是超凡于人世间,是不是还惦记我们,人世间的苦难是不是还有割舍不了的,放不下的牵挂。 母亲每次看见父亲的相片,就木然呆在那里,怀念悠然在心间泛起,母亲就这样依偎着孤寂的时光,在未了的时日里,慢慢的守候自己的天年。 转眼又到了哀思的时日,母亲做了菜饭,点亮蜡烛,插了香,母亲守候在一旁,默默的祈祷,好似要等到父亲的到来,等待父亲风尘仆仆的赶来,一身的寒碜,阴沉着脸,然后看着父亲端起了酒杯,畅快的端起碗大口大口的吃饭。母亲心里好难过,却又感到一丝安慰,在这个哀思的日子里,有泪水掺拌。 烧了钱纸,就算是又和父亲见了一面,感觉父亲没有走远,就在不远处的某个地方,每一年回家一次,看看日夜思念的母亲,看看成家立业的子女,看看幼小的孙子,然后又转回去到那个地方忙碌他的事去了。留下祝福,牵挂、希望和嘱咐,挥挥手走了。

父亲的百岁祭日

父亲的祭日是老历十一月三十日,但老历往往有个麻烦事,有时小月没有三十日,我们只好将二十九日,作为父亲的祭日。今年,2015年老历十一月,有三十日了。父亲的祭日我一般是不记得的,因为农村大都讲究老历,而我们平时工作上班,记的都是公历。上周末回家,正好遇上母亲的祭日,我不知道,问妻:“今天咱家谁做祭日了?”妻有些生气,说:“你连家里谁做祭日,都不记得了啊?”她这话让我生气,我说:“平日,我只记得阳历,哪知道今天是初几、十几呢?”事实上,我们家除了父母的祭日之外,还有一些祖上的祭日。所以,一年四季,家里有几个祭日,哪天做,谁的祭日?我一概是记不得的!但母亲的祭日,距父亲的祭日刚好一周左右,因此,只要母亲的祭日到了,那么下周,就是父亲的祭日了。每年,父母亲祭日临近时,三哥总会念叨,说大姐也不来,二姐也不来。我知道三哥注重这份亲情,他比我大十岁,和大姐、二姐相处的时间也比较长,他把这份情感放在心里,在每年父母祭日来临时,就会发酵出来。所以,只要和三哥坐在一起,就有他念叨不完的话题——阿爸、阿母“做祭”了,大姐也不来,二姐也不来!闽南有这习俗,但凡每年父母的祭日,做女儿的都要回娘家拜祭。顺便带上一点小钱,买上一些金银纸钱,烧祭给死去的父母。我们家有八个兄弟姐妹,大哥12岁那年于三年自然灾害时饿死了,二哥也去世了好几年,大姐和二姐嫁得远一点,往来较少。每年,父母的祭日临近,二位姐姐会提前寄来金银钱,让我们代买纸钱,烧祭给父母。我是家里最小的弟弟,和父亲整整相差53岁。所以,记住父亲的年龄,往往是通过我的年龄,再进行一番推算的。而今年,突然让我想起,父亲已经100岁了。母亲祭日那天,妻接到大姐的电话,说父亲祭日那天,她要来的,这让我想起了二姐。所以某天晚上,我给她打了一个电话,问她会不会来?并且,还郑重其事地告诉她:今年,是父亲百岁的祭日,非常有纪念意义,能否抽空回来一下?二姐开始说周末比平时更忙,但最后还是说了:“是啊,父亲百岁了,我们会尽量安排回家拜祭的!”期间,我们说了不少话,大意是大家都老了,都有好几年没见面了;有时,连个电话都不记得了;甚至,一些家里的风俗习惯,也都淡忘了。末了,她还问我一些关于家里拜祭的事,是不是百岁祭日,应该比平时隆重一些呢?我说不是的,和往常一样做的。只是,我特别强调了一点——父亲的百岁祭日,对我们兄弟姐妹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应该聚上一聚啊。我的意思其实很明白,就是想借父亲百岁的祭日,让大姐和二姐回一趟老家,来个亲情大团聚。后来二姐说了,她会和二姐夫商量的,要回来的话,会事先打电话通知我的。挂上电话不到一会儿,二姐就给我回话了。她说要来的,父亲百岁祭日嘛!她还说,已经和大姐联系了,希望动员大姐夫也一起来。我知道,姐姐、姐夫都已七、八十高龄了。不管怎样,父亲百岁祭日,为我们兄弟姐妹找到了一个亲情的借口,许多心,从四面八方,奔家而来——其实,文化是一条血缘永远的纽带!

父亲的72种称法你知道几种介绍

父亲的72种称法,你知道几种? 作者:国色天香来源:国色天香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父亲是家庭中最重要的角色,所以在中国古文中有很多不同的父亲称呼,我们今天来慢慢解读。 有前缀的称呼方式 一、以“阿”为前缀的叫法 1、阿父 《南史·谢诲传》:“女为彭城王义康妃,……诲女(诲诛)被发徒跣与诲诀曰:‘阿父!大丈夫当横尸战场,奈何狼藉都市?’”

2、阿公 对父亲的方言俗称。《南史·颜延之传》:“(颜延之)尝与何偃同从上南郊,偃于路中遥呼延之曰:'颜公!’延之以其轻脱,怪之,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偃羞而退。” 3、阿伯 对父亲的一种口语称呼。清人梁章钜《称谓录·一·方言·称父》:“吴俗称父为阿伯”。 4、阿耶 《乐府诗集·二五·木兰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清代著名小学家钱大昕《恒言录·三·称父曰爷》条云:“古人只用耶字。……《木兰诗》'阿爷无长男’、'卷卷有爷名’,本当作'耶’字。杜子美《兵车行》:'耶娘妻子走相送’,自注云:'《古乐府》不闻耶娘哭子声,但闻黄河之水流溅溅。’即是引《木兰诗》,初不作爷可证。木兰诗'爷’字,乃后人所改。又杜《北征诗》:'见耶背面啼’,亦不作'爷’。”今耶则作爷。 5、阿翁 明代著名小学家方以智《通雅·十九·称谓》中有这样的话:“方言:秦晋陇谓父为翁;今人作书于子,自称阿翁;称人之父曰乃翁。”按,方氏此说有失允当,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示儿》诗中有“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

“乃翁”乃是陆游自指,而非称呼他人之父。 6、阿爹 《续古文苑·二十·汉·戴良·失父零丁》:“今月七日失阿爹,念此酷毒可痛伤。”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昌黎集·二三·祭女孥文》:“阿爹阿八,使汝奶以清酒时果庶羞之奠,祭于第四小娘子孥子之灵。”《水浒传》第一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那后生那里肯拜,心中越怒道:“阿爹,休听这厮胡说!……” 7、阿妈 这是女真人对父亲的口语称呼,在看清代特别是满洲人的小说或者电视剧里,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的叫法。《元曲选·缺名·货郎旦·三》:“阿妈有甚话,对你孩儿说呵,怕做甚么!” 二、以“家”为前缀的称呼方式 这类称呼主要用于和别人说话时称呼自己的父亲,有自谦的意味。 8、家父 对别人称呼自己的父亲。《太平御览·三四六·三国魏曹植·宝刀赋》:“建安中,家父魏王,乃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三年乃就。”这里的“家父”,是曹植对其父亲曹操的称呼。

父亲周年的祭文-演讲致辞模板

父亲周年的祭文 今天是XX年4月29日,农历3月24日,是慈父与世长辞一周年纪念日,是我们全家老少,最为悲痛和难过的日子,也是所有前来祭奠的亲人们,心情最为沉重的日子. 亲爱的爸爸,你走了,永远的离我们去了,去向了天国。 爸爸,您一生经历了几个时代的变迁,经历过那么多的风雨,饱尝了人间的辛酸,但是无论生活的担子压得有多么沉重,您和母亲始终挣扎着要把我们兄妹五个拉扯成人! 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朴素的一生、勤劳的一生、光明磊落的一生, 爸爸!您放心得去吧,我们会帮您照顾好我们的母亲! 此时此刻,倾尽江海湖水也道不完我们对您的尊敬和热爱! 爸爸,您虽然走了,但您并没有离开我们,您依然是我们亲爱又慈祥的父亲! 痛悼吾父年仅七旬有余号天泣血泪洒沾尘 哀哭吾父毕生艰辛养儿育女操劳半生 日夜奔忙勤耕苦耘对待工作勤恳认真 处世有道克己恭人和睦邻里平易近人 关心他人胜过至亲养育吾辈爱护如珍 抚养教育苦口婆心教吾书耕严格认真 教吾处世身体力行胡天弃我夺我父身 魂游冥府哭喊不应天昏地暗暗然伤神 哭断肝肠情何以申养育之恩吾向何陈 兹当祭奠聊表孝心化悲为诚化痛为思 先父有灵佑我子孙先父有觉来尝贡品唔呼哀哉! 我们的父亲,我们最亲近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愿我们的父亲西行的路上一路走好,一路平安。 敬爱的爸爸,您安息吧! 祝您一路走好! 我们想念您哪,想念您! 往事并不如烟,心中隐隐的疼痛越来越强烈,总想写篇文章纪念父亲,我的老父亲啊,马上是您的祭日,儿子在您祭日的那天要到您的坟墓上,给您磕头烧

纸并敬上一柱香,所以在您祭日的前夕,儿子就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不许任何人打扰,一心给您写祭文,就是为了回去给您磕头上坟。 一年前您老人家的离去,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夺走了我们生疼生爱的父亲,给一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带来巨大悲痛,也成为我做儿子的心灵上挥之不去的阴影。在我的老父亲死去一周年祭日将要来临之际,作为儿子,那种撕心裂肺的悲痛可想而知。时间的流逝并没有淡化我们对父亲的思念,却是这种思念越来越深,越来越浓。他仍在微笑着倾听儿子在你灵堂前哭泣,几乎都背过气去…你在儿子心中的位置高于一切! 一生清贫的父亲临走时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东西,但他却将自己光荣的名字、令人羡慕的声望和为人正直的人品深深留在了儿女们心中。爸,您这一生太不平凡了,虽然您只是在一个国家贫困旗里的普通的干部,但是在您的身上,却发生许许多多不平凡的事情……做人老老实实,兢兢业业…从一个单位又到一个单位,无论单位大小,不管职务大小,你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从无怨言。 在穿越记忆的长廊我心依然疼痛。小心翼翼地不去沉入深深的怀念,想念却像原野上的野草野花漫无边际地疯长!从清明节我就开始不断的经常梦见父亲,梦中的你有时笑意盈盈,有时憔悴苍老,而每每做到不好的梦境,我总要情不自禁地担心,担心天堂里的父亲生活不如意,担心他寂寞,担心他依然受着疼痛的折磨,泪水总是悄悄地滑落。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瞬间会触动我思念父亲的心弦,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晚上,我才能任由思绪自在奔驰,任凭泪水恣意流淌,可是会有谁来跟我一起念叨那五味俱全的往事呢……日,是容易伤感的季节。今天,是个伤感的日子。本来我不愿意提起着伤心的笔啊,但是我还是情不自禁地写了这篇周年祭文,---纪念我的老父亲,一周年祭日。

亲属关系称呼

亲属关系称谓 亲属称谓父亲,俗称爹、爸爸,少数亦称“大”、“大大”或“叔”;母亲,俗称娘、妈。 父亲的父、母,称祖父、祖母,俗称爷爷、奶奶;自称孙子、孙女。 父亲的祖父、祖母,称曾祖父、曾祖母,俗称老爷爷、老奶奶;自称曾孙、曾孙女。 父亲的兄、嫂、弟、弟媳,称伯父、伯母、叔父、叔母,俗称大爷、大娘、叔叔、婶子(婶婶);自称侄、侄女。 父亲的姐、姐夫、妹、妹夫,称姑母、姑父,俗称姑姑(阳谷等地叫妈妈或姑娘)、姑父;自称侄、侄女。 父亲弟兄(即叔叔、伯伯)的子女,称叔伯兄弟、叔伯姐妹,但面称多为哥、姐、弟、妹。 父亲姐妹(即姑母)的儿女,称姑表兄妹,但当面称呼时则多不带表字,而自称则呼为老表。 母亲的父、母,称外祖父、外祖母,俗称姥爷,姥娘;自称外孙、外孙女。 母亲的祖父、祖母,称外曾祖父、外曾祖母,俗称老姥爷、老姥娘;自称曾外孙、曾外孙女。 母亲的兄、嫂、弟、弟媳,称舅舅、妗子;自称外甥、外甥女。母亲的姐、姐夫、妹、妹夫,称姨母、姨父,俗称大姨、大姨父、小姨、小姨父;自称外甥、外甥女。

母亲姐妹(即姨母)的儿女,称姨表兄妹,当面称呼时则多不带表字,而自称则呼为老表。 丈夫的父母,称公公、婆婆,主要用于向别人介绍,而直接称呼公婆时,一般与丈夫称呼相同,也有用自己儿女的口吻称公、婆为他(她)爷爷、奶奶的,自称儿媳妇。 丈夫,俗称老头子、俺那口子、孩子他(她)爹、爸,现多直呼其名。 丈夫的兄、弟,称老大伯、小叔子,当面称哥、弟;弟兄的妻子同称妯娌。 妻子的父、母,称岳父、岳母,俗称大爷、大娘,现城镇青年婚后直称爸、妈;自称女婿。 妻子,俗称家里人、老婆子、孩子他娘(妈),现多直呼其名。 妻子的兄、弟、姐、妹,俗称大舅子、小舅子、大姨子、小姨子,见面称哥、弟、姐、妹;其姐、妹的丈夫,俗称两乔、连襟,见面时称姐夫、妹夫,或哥、弟。 儿女亲家之间,互相尊称为大哥、大嫂。 父、母再婚后,子女称其再婚另一方为继父、继母,俗称晚爹、晚娘,或后爹、后娘,一般直称爹、娘,或爸、妈,忌称后爹、后娘。 义子、义女称义父、义母为干爹、干娘,当面直称爹、娘,自称亲儿子、亲闺女。 境内有结拜干姊妹、仁兄弟的旧俗,结拜后互称对方父母大爷、

悼念父亲的悼词

沉痛哀悼我亲爱的父亲(爷爷) ——写给父亲(爷爷)的悼词(祭文) 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亲朋好友: 今天,我们怀着万分沉重的心情在这里举行追悼大会,沉痛悼念我们正直、勤劳、憨厚、朴实的父亲(爷爷)。我父亲(爷爷)因车祸抢救无效,于2018年3月25 日上午5点不幸与世长辞,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 69 岁。 此时此刻,我谨代表我和我们全家向前来参加父亲(爷爷)追悼大会的长辈和亲朋好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感谢您们百忙之中前来参加我父亲(爷爷)的追悼大会,与我最敬爱的父亲(爷爷)作最后的告别! 春雨绵绵,浸润着我们儿女无尽的悲哀; 流云不语,带去了我们全家永远的牵挂。 我的父亲(爷爷) 吴永泉出生于1950 年 8月20日,改革开放后,由于家庭条件所限,学未上成就回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您的一生勤勤恳恳、艰苦朴素、为人正直、饱经沧桑,历尽磨难……但您从未喊过一声苦、叫过一声累!您不仅对父母孝顺为先,还对妻子儿孙们关爱有加,而且时常告诫我们一定要本分做人、勤俭持家。我们相信您还没有走远,相信您还可以感知,此刻深深爱戴您的儿孙及家人都在您身边,向您作最后的告别。所有的亲朋好友也都来到这里为您送行……您老人家带着对儿女亲情的无限牵挂,带着对亲朋好友的深切留恋离开我们。是您几十年如一日,含辛茹苦地把我们五个兄弟姐妹从小抚养到成家立业。您是一位慈爱的父亲,您的叮咛与关爱我们历历在目,您的教诲与训诫我们铭记在心;您是一位无私的父亲,一生总是把大家的事情放在心里,却从来没有为自己着想,您总是替别人着想,自己却总是乐观的撑着;在亲朋好友面前,您是一个巨人,是大家的依

靠,大家的主心骨,无论有什么事情,您都会用您快乐的心胸和那坚强的肩膀来支撑着大家;您永远是我们的榜样,您用这无声的爱,教会我们执着和坚强,铺垫了我们的人生之路,我们每一分成长,都凝注着你的关怀和期望。您宽广的胸怀及良好的为人处事得到了大家的称赞。父爱如山,深沉厚重!父爱如海,博大宽广!您永远不会与我们分离,您将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人间有爱,岁月无情,您就这样走了,我们甚至还来不及聆听您最后的教诲,你却最终离我们而去…… 您老人家放心地走吧!您的生命虽然结束了,但是,您正直、勤劳、自强、奋发的品行,您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工作,快快乐乐生活的作风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共识,并将成为我们毕生的追求,请您老在九泉之下放心,我们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生如春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 如果有来世,我一定还做您的儿子(孙子)! 敬爱的父亲,愿您一路走好!愿您的灵魂在天国安息。 不孝儿(孙儿) 2018年4月3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