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第74师抗战史

国民党第74师抗战史
国民党第74师抗战史

国民党第74师抗战史

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原为国民党军74军,该师全系美械装备,为甲种装备师,虽然号称为师,但它却是一个军的编制,全师三万余人,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中的主力,74师官兵无论是单兵或是整体战斗力极为强悍,而且军纪森严,士气高昂,人人皆为是74师人而骄傲,有极强的集体荣誉感。官兵普遍文化素质较高,多次担任迎外表演任务,有蒋介石“御林军”之称,是蒋介石指定的典范部队。曾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多项战役,多次挫败日军,曾有“抗日铁军”的称号。

师长张灵甫毕业于黄埔军校第4期,在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受过培训,张灵甫无论是治军还是打仗都显示出出众的军事才华,甚为蒋喜爱,随后在抗日战争时期张灵甫追随老首长王耀武战斗在抗日第一线,曾被誉为模范军人。而让张灵甫最功成名就的是由薛岳将军指挥的在湘西会战中万家岭大捷,国共双方都十分推崇的一代将星叶挺将军如此评价万家岭战役:“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

日军在东北得手后,向华东进犯,淞沪会战爆发,74军奉命在吴淞口布防,表现出色,74军从此崭露头角。当时有名的《申报》和《大公报》都曾报道过51师的英勇作战。74军从淞沪战场撤出后,还来不及补充休整就投入南京保卫战,在湖熟镇、汤山镇、熟化镇等地与日军展开激战,多次击退日军进攻。74军经过补充先后参加徐州、兰封会战,在兰封会战中74军51师、58师会同87、88师重创日军第14师团。9月25日,第106师团突破五台岭,迅速向国军防线纵深推进。第九战区司令薛岳闻讯后立即果断决定调集重兵围歼孤军深入的第106师团!这一作战决心得到了蒋介石的支持。日军第106师团长淞浦淳六郎中将见形势危急,而正面进攻部队又无进展,便迅速放弃原定计划全力突围,突破口便选在了74军58师防区,58师以极其顽强的防御顶住了日军113联队在空军支援下的多次猛攻,确保了阵地。10月7日,国军调整兵力,发起全线总攻。74军作为主攻部队奉命攻击日军在万家岭地区的核心阵地张古山,第51师多次猛攻均未得手,后153旅旅长张灵甫献计从山后偷袭,并亲率突击队从山后偏僻小道袭占张古山。74军攻占张古山,为突破日军106师团防线立下头功。此役国军一举收复九江以南失地,日军第106师团几乎被全歼,死伤逾万,连师团长淞浦中将都险些被俘,战果之辉煌足以与平型关和台儿庄媲美。万家岭之战既无平型关八路军奇袭之利,又无昆仑关国军火力之优,全靠将士浴血苦战,战役中74军守得住攻得上,居功至伟。战役开始前,蒋介石曾两次电令将74军调至后方休整,都被薛岳拒绝,而74军的表现确实没让薛岳失望。战后著名作家田汉和任光曾以此战和张灵甫为原型编写了话剧和74军军歌。1941年3月,74军参加上高会战。在全线出击中74军又作为先锋,乘胜追击,收复官桥,击毙日军第34师团长岩永少将。整个上高会战,日军第33师团遭到重创,第34师团及独立第20混成旅团伤亡更是高达70%以上,共毙伤日军1.5万,被何应钦誉为“开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此役74军被第19集团军司令罗卓英评价为“战斗力量坚强”!74军在战役中“拼死力拒,虽血肉横飞、伤亡惨重,仍不稍退,是日一日间敌我伤亡均在四千以上”,战功显赫,荣获国民政府第一号武功状和最高荣誉“飞虎旗”,被誉为抗日铁军。74军军长王耀武和第153旅旅长张灵甫旅表现优异,受到表彰。1941年9月,日军发动第二次长沙会战,目标之一就是寻歼国军主力74军。尽管此战74军失

利,但在与日军遭遇之初,74军在华春山一线仍颇有斩获,并以凌厉攻势一度迫使日军第3

师团后退,也显示了中国王牌军的威风。1943年11月常德会战中,74军57师8000人坚守常德城16天,顽强抗击了日军陆、空、坦的协同攻击,在日军猛烈炮火甚至释放毒气情况下仍死战不退,日军不得不围三阙一,放74军一条生路,此时全师不足600人只有师长余程万率180人突围,其余官兵自愿与常德共存亡,与突入城内的日军逐屋争夺,全部壮烈殉国。6天后余程万就随反击部队又杀回常德,收复常德。著名作家张恨水就根据常德之战写出一部名叫《虎贲英雄》的小说。1945年5月,在雪峰山战役中,74军再次显示出抗日铁军的雄风,给予日军以重创,获得两面“飞虎旗”。八年抗战中,74军几乎参加了所有正面战场上的重大战役,尤其是在德安、上高、常德三次战役中表现最为突出,以其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被誉为抗日铁军,连美军顾问团都曾有过“中国只有74军能打”的赞誉。

1945年8月,日本投降,74军空运南京受降,并担任南京守备,因此被称为“御林军”。

最后,我不禁想起了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一句话:“任何部队都有它的灵魂,这种军魂是由它的军事主官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一旦形成不管岁月流逝、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的灵魂永在。”我认为这句话永在74师的身上十分贴切,74军事战火中锻炼出来的王牌军,其历任的军队主官均是治军严谨、勇猛善战之人,这用鲜血和汗水煅练出来的军魂,决定了74军在成军后的十几年里勇猛强悍的战斗作风,即使部队遭受重创也依然屹立不倒,这样的军队才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王牌军。

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1〕 (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 中国问题的关键 谈到国内形势,我们还应对中国抗日战争加以具体的分析。 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数个孜大的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中国人民不但在抗日战争中起了极大的作用,而且在保障战后世界和平上将起极大的作用,在保障东方和平上则将起决定的作用。中国在八年抗日战争中,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曾经作了强大的努力。这种努力,主要地是属于中国人民方面的。中国军队的广大官兵,在前线流血战斗,中国的工人、农民、知识界、产业界,在后方努力工作,海外华侨输财助战,一切抗日政党,除了那些反人民分子外,都对战争有所尽力。总之,中国人民以自己的血和汗同日本侵略者英勇地奋战了八年之久。但是多年以来,中国反动分子造作谣言,蒙蔽舆论,不使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起作用的真相为世人所知。同时,对于中国八年抗日战争的各项经验,也还没有人作出全面的总结来。因此,我们的大会,应当对这些经验作出适当的总结,借以教育人民,并为我党决定政策的根据。 提到总结经验,那末,大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中国有两条不同的指导路线,一条是能够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一条是不但不能打败日本侵略者,而且在某些方面说来它是在实际上帮助日本侵略者危害抗日战争的。 国民党政府所采取的对日消极作战的政策和对内积极摧残人民的反动政策,昭致了战争的挫折,大部国土的沦陷,财政经济的危机,人民的被压迫,人民生活的痛苦,民族团结的破坏。这种反动政策妨碍了动员和统一一切中国人民的抗日力量进行有效的战争,妨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但是,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的运动并没有停止,它是在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政府的双重压迫之下曲折地发展着。两条路线:国民党政府压迫中国人民实行消极抗战的路线和中国人民觉醒起来团结起来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很久以来,就明显地在中国存在着。这就是一切中国问题的关键所在。 走着曲折道路的历史 为了使大家明了何以这个两条路线问题是一切中国问题的关键所在,必须回溯一下我们抗日战争的历史。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侵略者占领沈阳〔2〕,几个月内,就把东三省占领了。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但是东三省的人民,东三省的一部分爱国军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或协助之下,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组织了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从事英勇的游击战争。这个英勇的游击战争,曾经发展到很大的规模,中间经过许多困难挫折,始终

系列纪录片《国军抗战全纪实》 100集全

系列纪录片《国军抗战全纪实》100集全 本文转载自李海《国军抗战全纪实——100集系列纪录片》国军抗战全纪实——100集系列纪录片 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整,全球中国人都在重新回望和纪念一百年前的那场革命。上海上德文化传媒公司精心创作推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国军抗战全纪实》,从历史发展的宏伟视角出发,以一群纪录片人的热情和良知,尽可能再现了抗日战争每一个激动、感人的历史瞬间,以此缅怀在抗战中牺牲的所有中华英烈。 《国军抗战全纪实》全片分为三部分——《惨烈大会战》、《抗日人物志》、《抗战那些事》,高视角、全方位地铺展开抗战时期艰苦卓绝、风云诡谲、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并融入当代中国历史研究专家的最新观点,反映了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在抗战正面战场、侧面战场、敌后战场等的各个方面,第一次全方位地再现了正面战场的内容,解密了抗战时期很多不为人知的历史,涉及抗战各个时期各个领域,以影像再现的方式打造的一部抗战百科全书和抗战史图像志。 本片史实准确、内容全面、结构合理、影像珍贵、编辑精彩,是历年来抗战纪录片中最有气势、最接近真实、最具权威的一部史诗式大片。

100集系列纪录片《国军抗战全纪实》,献礼辛亥革命100周年。 迄今最全面的一部抗战影像大记忆, 迄今最真实的一部抗战史实大揭秘 一场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 1937年到1945年,国军发动大会战22次、战役1117次、普通战斗28931次。 3211419名官兵壮烈牺牲,206名将军殉国。4 321名飞行员血洒长空,2468架战机被击落。 国军海军全军覆没,104艘舰艇全部打光。他们再次用鲜血向世人证明, 没有任何一支军队可以征服中华民族!硝烟远去,历史尘封,千古英雄,魂归何处。 3 2 0万永远最伟大的殉国英烈们他们永远活在所有中国人民心中最神圣的地方 谨以此片缅怀反法西斯战场上的所有牺牲的英烈! (点击下方题目直接观看) 1国军抗战全纪实卢沟晓月的枪声之谜 2淞沪会战之先发制人 3国军抗战全纪实淞沪会战之十里火海 4国军抗战全纪实淞沪会战之功亏一篑 5国军抗战全纪实淞沪会战之后退者死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作战失利的原因1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作战失利的原因 李江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华民族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分成两个战场:一个是国民党政府军队进行抗日的正面战场;一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东北抗日武装等进行抗日的敌后战场。正面战场从平津战斗开始,到武汉会战,进行了一系列防御战役战斗,均以失败告终。抗日战争初期正面战场失利的根本原因,无疑是国民党政府政治腐败和企图妥协、推行片面抗战的政策造成的,然而仅以此概括历史的经验教训是不够的,还有必要从军事方面作些探讨。 战争爆发前夕,国民党有现役部队170余万(无后备役)。其陆军编有步骑兵191个师另52个旅,4个炮兵旅及20个独立炮兵团,还有部分特种部队;海军有各种舰艇109艘,编成四个舰队,总吨位为78000吨;空军共有各型飞机600架,作战飞机314架,编为九个大队。日本有现役部队38万,加上预备役和后备役,战斗兵员共计199万。其陆军现役部队编有常设师团17个,另有独立混成旅团及各特种部队;海军共有战斗舰艇274艘,总吨位为86万吨;作战飞机约2700余架,分属陆军和海军。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调集大量兵力进入华北,对我国展开战略进攻。其基本方针是“速战速决”,解决中日战争后,准备实施对英美的作战。国民党对日军的战略进攻,采取了“持久消耗之最高战略”,以空间换取时间,期待“盟军协同反攻”。国民党军队展开于华北、上海、华中等战场,以一系列阵地防御作战,抗击日军的进攻。 从“七七”事变到武汉失守,历时近一年零四个月,日军以伤亡40余万人的代价,夺取了我340余座城市,国民党正面战场防线由沿海向内地后退约700公里,由华北到华中后退约1800公里,军队伤亡约110万人。从此以后,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以其并非绝对劣势的兵力失利于战争初期,除了政治上的原因外,还有着深刻的军事原因。 一、没有进行起码的战争准备 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中国的野心由来以久,蒋介石政府并非没有察觉。然而,由于国民党代表着大地主、大资本家的利益,把消灭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作为基本国策,根本无心进行反侵略战争的准备。当蒋介石政府在国际国内压力下被迫改变政策,实行对日抗战后,其缺乏战争准备的致命弱点便暴露了出来。 首先,战前没有统一的作战计划。“七七”事变后,国民党政府被迫定下抗战决心,7月中旬,蒋介石在江西庐山给国民党各元老发电,邀请他们上山共商抗战大计,并未制订全面战争计划,只是说服大家要以国难为重,出兵御敌。8月7日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召开国防会议,决定采取持久战略,以空间换取时间,等待盟军反攻。8月下旬。国民党才划分了战区,制定了《作战指导计划》。由于作战计划产生于开战之后,战争准备工作无法进行,加之作战指导思想不统一,一遇具体问题便争论不休,难以作出正确决断,无法组织有效防御。如日军逼近大同时,守军第7集团军司令傅作义主张在此与敌决战;而战区司令阎锡山则认为大同地形不利乃下令放弃大同。日军趁国民党撤退之机,利用机械化部队跟踪追击,迅速攻陷太原。 其次,战场准备不足。国民党政府在一些军事要地构筑了部分国防工事。但是,战前开修的工事,直到战争爆发,第一期工程普遍没有完工。国民党在长江沿岸的马当、田家镇等地修筑的“要塞工事”简陋不堪,根本不能抗击日军的舰炮火力,配置在田家镇的要塞炮,也是从军舰上临时卸下来的100毫米舰炮,每门炮只有四十余发炮弹。还有的工事包给不法商人修造,不仅偷工减料,而且许多都无法使用如上海附近包给一个姓黄的商人修造的三百余个机枪工事,竟有二百余个不能直接把机枪放进工事去。国民党政府在苏州至福山及无锡至江阴一线修筑的“国防线”,也不过是纵深千把米,互相不能支援的火力点而已,许多工事被土埋着,连进出口也未加清理,无法使用。 再次,部队缺额,训练不足。开战时,国民党军号称170万,实际能使用的却不到三分之一,部队普遍缺额。尤其是杂牌部队,缺额更大,有的名义上是集团军,实际上只有一个军。徐州会战时,守卫肖县的是第32军第139师,实际不足一个团,仅有两营人马。战前,由于国民党忙于内战,对日军作战思想、战术特点均未加研究,开战后临时补兵甚多,许多部队基础训练尚未完成,普遍缺乏战术素养及作战常识,战斗力低下。凇沪战役时,国民党第21集团军从后方仓促调往前线后,奉命对蕴藻滨的日军反击,遇到日军施放烟幕,即误判为毒气,部队停止不前,不仅反击未能奏效,反被日军突破了阵地。 二、战略部署中心失当 战争初期,日军的作战方针是北重南轻,其进攻重点放在华北,企图“通过华北会战获得一个大的胜利”“在两个月以至半年以内”迅速结束战局,以获得“政治上的解决”;而进攻上海的目的,则在于破坏中国经济命脉,钳制中央军之主力,以“便利夺取华北”。 国民党政府于1937年8月7日在南京召开的国防会议上,已经判明了日军的主要进攻方向是在华北地区,然而,国民党政府从自身的利益,尤其是四大家族及英美在华利益出发,作出了错误的决策。国民党一方面确定了“永久固守”晋察绥,尤其是要“确保山西”的方针,决定在平汉、津浦两线沿线地区,设立三道防线,以阵地战阻止日军进犯;一方面却“以主力集中华北,迅速扫荡浙沪敌海陆军根据地”。这样,国民党的整个防御重心并没有放在华北,而是放在了华东。正是由于国

中国国民革命军(国军)抗战大型战役列表:

中国国民革命军(国军)抗战大型战役列表: 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之前: 战役名称时间 江桥抗战 1931年10月-1931年11月 淞沪抗战1932年1月-1932年3月 长城抗战1933年1月-1933年5月 热河抗战 1933年2月-1933年2月 绥远抗战1936年11月-1936年12月 中国国民革命军(国军)抗战大型战役列表: 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之后: 战役名称时间 平津作战1937年7月 太原会战1937年10月-1937年11月 南口战役1937年9月 平型关战役1937年9月 (注:由刘茂恩将军第十五军为主力,国军此役歼灭日军主力两万两千余人,历史上有“平型关战役”,而没有共党欺世盗名的“平型关大捷”) 忻口战役 1937年10月[ 娘子关战役1937年10月-1937年11月 太原保卫战1937年11月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937年11月 南京战役1937年12月 徐州会战1938年2月-1938年5月台儿庄战役

1938年3月-1938年4月 兰封会战1938年5月-1938年6月 武汉会战1938年8月-1938年10月 广州战役 1938年10月[ 南昌会战1939年3月-1939年4月 随枣会战1939年5月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939年10月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940年2月 昆仑关战役1939年12月-1940年1月 枣宜会战1940年5月-1940年6月 豫南会战1941年1月-1941年2月 上高会战1941年3月-1941年4月 晋南战役1941年5月-1941年6月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941年10月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1942年1月香港保卫战1941年12月 滇湎路战役1942年3月-1942年9月 浙赣战役1942年5月-1942年8月 鄂西会战1943年5月-1943年6月 常德会战1943年11月-1943年12月 豫湘桂会战1944年4月-1944年12月 豫中会战1944年4月-1944年6月[ 长衡会战1944年5月-1944年8月 第四次长沙会战1944年5月-1944年6月衡阳保卫战1944年6月-1944年8月 桂柳会战1944年8月-1944年12月

评述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意义

评述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御侮之战,一场卫国战争。经过八年血与火的洗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作为抗战主战场的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时期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多大的贡献,我们该如何评价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呢? 要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首先要了解清楚“正面战场”的概念。“正面战场”是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一)抗战初期阶段的正面战场 1937年7月,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 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 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抗战时期国民党最强20军全解

抗战时期国民党最强20军第一名:74军编制:3个整旅(师),3万余人 代表人物:王耀武,张灵甫 王耀武是74军的精神核心,74军则是王耀武物质力量的核心。 在淞沪会战中,面对日军海陆空三军的联合攻击,王耀武指挥有方,沉着应战,率57师(74军前身一部)像钢板一样牢牢地顶住日军,使其寸步难行、伤亡惨重。这是淞沪战役中表现最好的部队,超过当时的国军德械部队36师、87师和88师,一战成名。 74军在国共内战开始时,战斗力排全国第一名。这个基本没有什么好解释的。虽然有人提出74军的种种问题,可是细究起来,没有任何一只军队在同样处境中,表现会超出74军。 74军在八年抗战中几乎打遍华中战场所有硬仗,而且全以主力使用,战功彪炳。 从淞沪会战的开始,1937年的南京战役,1938年兰封会战,武汉会战,1939年南昌会战,长沙会战,冬季攻势,1940年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上高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1942年浙赣会战,1943年鄂西会战,几乎是马不停蹄,席不暇暖。 国民党在抗战时期有陆海空军武功状,作为对部队团体之最高褒扬,该军即独得四轴。第74军在1940年以最新装备进行整编,改为所谓的攻击军,直属军事委员会,作为各大战场的紧急预备队。日军

对这支国军中的王牌部队深为畏敬,并以“三五部队”称之。 链水之战重创共军王必成部。虽然最早被共军歼灭,可共军上了五个第一流的主力纵队围攻,牙齿也蹦松了,双方损失接近1:1。比起“五大主力”的另外四个,被歼灭时的表现强多了,不愧第一主力。 即使后面重建的74军,仍堪称国军精锐。这是近代史中非常少见的。 第二名::18军编制:3个整旅(师),3万余人 18军代表人物:陈诚,胡琏 18军是陈诚的起家资本,也是五大主力中建军最早、历史最长,在军阀混战、抗日作战、国共内战中屡立战功,为蒋介石与陈诚所心爱之嫡系部队。淞沪罗店拉锯战、石碑要塞保卫战、湘西雪峰山会战等均显奋勇。解放战争中,整编第11师一直充当着救火队,哪里有难便投入哪个战场,取得了辉煌战绩。大王庄一战为淮海战役最惨烈的战斗。 提到18军,就必须介绍一下国军名将胡琏。胡琏,字伯玉,老

还历史于真相,国民党在抗战中到底歼灭过多少日寇

《徐焰少将:网上对国民党抗战有众多不实吹嘘》 国民党军当年在战争中败多胜少,重要原因是欺上瞒下盛行,战果吹嘘经常达到无人相信的地步。如其“剿共”作战中宣布的“歼匪”战果累计,便超过解放区人口总和,抗战时的战报也因虚假充斥而为国际史学界轻视,一般都不屑引用。事过几十年后,现在有人却把尘封的吹嘘品当成“发现新史料”,在网上一再发贴以蒙骗缺乏历史知识的新一代人。 以当年国民政府的战报对照战场情况,有军事常识者便到处看到离谱之处。如1938年6月至10月的武汉保卫战期间,国民党军称杀伤日军20万人,包括在万家岭“歼灭日军第106师团”。其实日军进攻武汉的兵力为九个师团25万人,若真有此损失早就接近全军覆没,怎么能攻占武汉?按日方统计,“武汉攻略战”时伤亡3万多人,这里会存在一些隐漏。不过按战场情形推算,战斗伤亡再同因气候炎热生病减员相加,日军总损失不会超过10万人。 对“万家岭大捷”及此战中团长张灵甫的表现,当年国民党报刊曾大肆吹嘘,近年也有一些网站引用。其实中国在抗战期间没有“歼灭”过任何日军师团,除了远征军在反攻滇西时由美国航空兵支援在腾冲歼灭过日军一个联队(团)外,此外在国内战场上也未成建制歼灭过日军一个联队,至多是给某部敌军以重大杀伤。1938年10月上旬日军第106师团突入万家岭时,薛岳指挥的18个师攻其进行包围试图予以歼灭,激战半个月后,被围日军得到第17师团增援,国民党军随即解围撤退。这一仗还算是国民党军在武汉保卫战中打得最好的一仗,按国民党军战后较准确的统计也只是毙敌3000人,伤敌5000人,俘敌300人,对拥有1。6万兵员的第106师团而言可算损失半数,按军语概念也远算不上“歼灭”。近年有的网站上一再发出所谓1944年“桂林保卫战”的所谓“辉煌战绩”是击毙日军1。2万、打伤1。9万人,其中还“击毙9个联队长”。事实是日军进攻桂林的部队为两个师团全部加一个师团一部共7个联队,总兵力不过3万人,仅三天便攻占全城,其伤亡轻微。如果真有毙伤敌共3。1万的战果,攻城日军岂不被全部消灭(而且有的联队长还不止被打死了一次),怎么又会有桂林的迅速失陷和守军弃城而逃呢? 国民党逃台后所出版的抗战史,多少收敛了一些吹嘘战果后,所列战果仍严重不实,如1985年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时仍声称“国军”共毙伤日军276万人。实际上经查日军在战后的资料统计,在中国战场上的伤亡共计为133万人(此外缅甸方面军对华作战还伤亡4万多人),还是对国共两军和民众游击队作战的总和。国民党当局对战争统计的严重不实,除虚报外还由于当时政权机构无效能,其政府对国内人

国军抗战时期各战区序列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战场各战区序列表】(1937—1938年) 陆海空军最高统帅军事委员会 委员长蒋中正 参谋总长何应钦 1.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程潜 作战地区:平汉路方面。 兵力—— 第20集团军商震 第32军商震(兼) 骑兵第14旅张占魁 第1集团军宋哲元 第53军万福麟 第77军冯治安 第181师石友三 第17师赵寿山 骑兵第3军郑大章 第68军刘汝明(直属) 第92军李仙洲(直属) 第106师沈克(直属) 第118师张砚田(直属)

新编第8师蒋在珍(直属) 新编第35师王劲哉(直属) 骑兵第4师王奇峰(直属) 以上共辖25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2个骑兵师,其他特种部队在外。 2.第二战区: 司令长官:阎锡山 作战地区:山西方面。 兵力—— 南路前敌总司令卫立煌 第3军曾万钟 第9军郭寄矫 第14军李默庵 第93军刘戡 第15军刘茂恩 第17军高桂滋 第19军王靖国 第47军李家钰 第61军陈长捷 第14军团冯钦哉 北路前敌总司令傅作义 第35军傅作义(兼)

新编第2师金宪章 骑兵第1军赵承绶 骑兵第2军何柱国 第18集团军朱德 第66师杜春沂(直属) 第71师郭宗汾(直属) 第33军孙楚(直属) 第34军杨澄源(直属) 以上共辖2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3个骑兵师,其他特种部队在外。 3.第三战区: 司令长官:顾祝同 作战作区:苏浙方面 兵力—— 第10集团军刘建绪 第28军陶广 第70军李觉 第79师陈安宝 暂13旅杨永清 宁波防守司令王皞南辖第一九四师陈德法 温台防守司令徐旨乾辖暂编第一二旅李国均 第19集团军罗卓英

第18军罗卓英(兼) 第79军夏楚中 第25军万耀煌 第73军王东原 第23集团军唐式遵 第21军唐式遵(兼) 第28集团军潘文华 第23军潘文华(兼) 新编第4军叶挺(直属) 独立第6旅周志群(直属) 游击总司令黄绍竑 以上共辖24个步兵师,6个步兵旅,其他特种及游击部队在外。 4.第四战区: 司令长官:何应钦(兼) 作战地区:两广方面。 兵力—— 第12集团军余汉谋 第62军张逵 第63军张瑞贵 第64军李汉魂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陕西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发06《咸阳日报》教育周刊 作者宋增安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旨在灭亡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日本侵略野心的极度膨胀,不但极大地损害了英美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更危及到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中国的统治。为此,从1937年8月到1938年10月间,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四次规模较大的会战,以抗击日军的侵略。 1.淞沪会战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占领北平、天津。日本军部决定:向华北和华东两个方向发动攻击,速战速决,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1937年8月13日,日本企图在十天内“为制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南京最重要”的目标,在上海发动了军事进攻,史称“八·一三”事变。因战争是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进行的,所以又称“凇沪会战”。会战历时三个月,日军动用了海陆空二十余万人,在付出伤亡六万多人的代价后,于11月12日占领上海,淞沪会战结束。 2.太原会战 淞沪会战期间,在华北,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夺取太原。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会战。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千余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国民党军队在山西忻口阻击日军,激战达半月之久,歼敌二万余人。11月8日,太原失守后,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

基本结束。 3.徐州会战 这是抗战以来历时最长的一次会战,从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历时五个多月,双方都投入了数十万兵力,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消灭日军一万余人。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重创日军精锐部队矶谷师团,并击退从临沂赶来增援的板垣师团一部。虽然中国官兵在战斗中表现出同仇敌忾、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但终未能阻止装备精良的日军的疯狂攻势。1938年5月,徐州失守,会战结束。 4.武汉会战 1938年6月至10月的武汉会战,是抗战防御阶段中国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战场遍及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等省。会战中,日军投入兵力达四十余万,中国配置兵力一百余万,历时四个多月,攻势凶猛的日军遭到重大消耗。10月25日,中国守军主动撤离汉口,会战结束。 总的来说,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毛泽东语)四大会战具有重大意义:它挫敌凶顽之气焰,遏敌逼人之锋芒,使其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化为泡影。此后,侵华日军日益深陷中国战场的泥潭不能自拔,直至最后葬身于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汪洋大海之中。

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抗战中的贡献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2015-2016秋季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学习小结 姓名:许晓焱学号: 0154842851 班级: 15物管A2 成绩:在形式与政策课上,第一个主题就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针对这一主题,撰写了有关《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对抗日战争作出的贡献》的小结报告。 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任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任务。国民党军队为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淞沪、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在敌后战场牵制和歼灭了日军大量的军力。 国民党在抗战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 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8年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举行过22次重大战役,歼灭日军100余万,国民党军队伤亡321万。国民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曾经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不怕流血牺牲,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大旗。 第二、制定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统一战线,主张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各派各界各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三、提出持久的战略方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第四、抗日民主根据地及党自身的建设。 第五、在国民党统治区,推动国民党坚决抗战和进行民主改革、争取各抗日党派的合法地位和活动自由。

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族各界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国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的抗战。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两个矛盾。一为民族矛盾,二为阶级矛盾,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地位、作用,同这两个矛盾的性质与相互关系直接相联。 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任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任务。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淞沪、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牵制和歼灭了日军大量的军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国民党在抗战的地位和作用 抗战初期阶段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 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 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抗战相持与反攻阶段的正面战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采取消极对敌,避战观战,消极抗日的态度,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建立了“防共委员会”。蒋介石则运用一切办法尽力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此后将大量军队用于对付中共军队相继掀起三次反共高潮,限制全国抗日民主力量。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基本上都是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评析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评析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起点。这次反侵略战争,是在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殊形式,抗日战争在其发展初期就形成了两个战场,即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和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它们是相对独立的,形成各自的指挥系统。但从战争的总体上说,它们又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对国民党正面战场,采取简单的否定,或不加分析地全盘肯定,都不符合历史事实,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它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既恰如其分地评价它在抗战中的贡献和作用,又实事求是地指出它的历史局限性。这样才能科学地说明这样一场全民族团结御侮的伟大的反侵略战争,同时也有助于正确地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共同维护抗日战争的历史成果。 一、存亡危急之秋的国共第二次合作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开始了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当时,中共中央通电全国,首先指明了这次事变的严重性质和坚决抗战的必要性。在日本灭亡中国的威胁下,在全国人民强烈义愤的要求下,国民党开始改变过去的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转而采取比较努力抗战的态度。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虽然仍想通过外交谈判的途径力求避免事态扩大,但同时也对事变采取了强硬的立场。7月9日,蒋介石密令平津前线:“具备必死之决心,与积极准备之精神应付,至谈判尤须防其奸滑之惯伎,务期不丧失丝毫主权为原则”。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提出解决卢沟桥事件的四个条件:(1)任何解决,不得侵害中国主权与领土之完整;(2)察冀行政组织,不容许任何不合法之改变;(3)中央政府所派地方官吏,如察冀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等,不能任人要求撤换;(4)第二十九军现在所驻地区,不能受任何人的约束。他表示中国已临到“最后关头”,“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不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这个谈话的基本精神是好的,正式表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这时日本已大量增兵关内,公开抛弃了所谓“不扩大方针”的欺骗宣传。7月30日,日军相继占领北平、天津;8月13 1

国民党抗战影片汇总

导演: 杨光远/翟俊杰 主演: 邵宏来/初国梁/江化霖 评语: 中国大陆首部正面描写国民党抗战的战争巨片,制作非常精良,公正客观,在海外的影响力很大。影片高度还原了当时的军服和武器,其严谨的程度是国内其他抗战片远远不能及的 《我的团长我的团》 导演: 康洪雷 主演: 张译、段奕宏、张国强、邢佳栋、李晨、曹海涛、刘威葳、高峰 评语: 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为背景的片子。原来国民党也不是个个大腹便便、穿着豪华,穷苦朴素的百姓官兵亦不在少数。 《七七事变》 导演: 李前宽、肖桂云 主演: 吴桂苓、吴京安、李法曾、杜志国、郑邦玉、郑继勇、周宁朝 评语: 虽然意识形态很浓,日军也说着一口汉语,但片子拍得还比较严谨,主要人物包括在卢沟桥上第一个以身殉国的排长,都有确切可查的事迹,现在中国的片子很少拍得如此认真了。 《东京审判》 导演: 高群书 主演: 刘松仁、朱孝天、曾江、谢君豪、林熙蕾、英达、曾志伟 《铁血昆仑关》 导演: 杨光远 主演: 刘颖涛-杜聿明、郑玉-戴安澜、王玉璋-郑洞国、绳中-邱清泉、褚家设-黄翔、周艺华-邵一之、郑晓宁-郑庭笈、舒耀碹-陈布雷 评语: 《血战台儿庄》的姐妹篇,本片曾在西班牙电影节上获奖,并被破例连映两场。 《南京大屠杀南京1937》 导演: 吴子牛 主演: 秦汉、早乙女爱、刘若英 评语: 相比其他南京大屠杀的作品,本片多了一段对南京陷落时中国军队拼死抵抗的情节。 《大捷》 导演: 吴天戈 主演: 雷恪生、袁苑、赵胜胜 评语: 很多人认为《集结号》是第一部表现士兵怯懦一面的国产影片,但其实早在90年代的《大捷》就已经突出了这一点,但其实影片的拍摄水平很一般。

评价抗日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评价抗日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活跃着两大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为世人所熟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与贡献也不能被磨灭。在中国的大片国土上,国民党军队与日军进行了一系列大型战役,也涌现出一大批抗日爱国将领。 在1937-----1945八年抗战中,国民党先后动员743余万军队投入战斗,阵亡322万余人,歼灭日军86万余人,基本上牵制了侵华日军的绝大部分兵力;在这一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先后进行了大型战役22次,重要战斗3117次,小型战斗38931次,具有代表性的有:淞沪会战,忻口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英勇作战,不怕牺牲,涌现出郝梦龄,赵登禹,张自忠,戴安谰等一大批爱国将领,300万川军出川作战,近四分之一埋骨异乡。 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是淞沪会战,这是在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日方投入总兵力达300000,伤亡70000;国军投入兵力600000,伤亡200000。淞沪会战可谓是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国军队在装备和兵员素质上远不及日本,每小时的伤亡以数千计,一个师的兵力拉上去,几个小时就打光了,足可见战争之惨烈。淞沪会战前,日军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这次会战,中国人虽然在军事上失败了,付出了极其昂贵的代价,但在士气上,中国获得了空前的胜利。它打破了日军三个月占领中国的战略企图,让世界清楚中国政府的立场:不再等待日本“和平得”将其一块一块征服,中国绝不会向日本投降。 太原会战是又一具有代表性的大型会战。这是一场国共两党协同作战的战役,八路军在会战中有力地配合友军作战,115师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太原会战历时两个月,是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日军参战兵力共十四万人,伤亡近三万人;中国军队参战兵力二十八万人,伤亡十万人以上。太原会战大量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创造了华北歼灭日军人数的最高纪录,为华北地区的抗战减轻压力。 总之,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正是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长期陷入战争无法自拔,同时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从整个抗战来看,虽然在后期国民党军队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但国民党政府的基本利益和民族利益总体上是一致的,它始终坚持抗日方针,没有妥协投降,从而保证了抗战的胜利。国民党军队的士兵也曾在最前线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不怕流血牺牲,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一切为祖国而战斗的战士都应该得到全民族的尊重与纪念。国民党虽然最后不顾国家,不顾人民的利益挑起内战,但它在抗战中的巨大贡献,不应随时间而流逝。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失利的原因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败退的原因1931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守是抗战的防御阶段。在此阶段尽管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会战,但国民党正面战场还是失去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大片领土,在整个正面战场全面败退。本文想就这一段时间即抗战初期的国民党正面战场败退的原因作出分析。 一、客观地说是中日两国实力相差太大。近代的日本与中国有过相同的命运,沦为半殖民地的国家,但1868年后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亚洲强国的道路。而中国呢?1840年鸦片战争后遭到了列强的侵略,形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尽管中国的有识之士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始终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近代中国始终是一个积平积弱的国家,日本的崛起,中国的衰弱使两国在国力上有了差距。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又赔款给日本总计2亿3千万,日本把其中的大部分用于扩充军力,使中日两国的军事实力差距拉大。抗战初中日两国的军事实力相差甚远。中国军队编制300万至350万之间,日本军队共100万分一百多个师团(不包括后勤和装甲团),中国拥有坦克共350辆,日本拥有3500辆,1937年中国空军只有不足100架飞机,日本每年可制造1500架飞机。日本服务于军事的工业有10000家,中国不足1000家,且大部分集中在上海易受到日本的攻击,生产原料还需从国外进口。海军实力相差更远,曾有一位外国军事观察员在战前预测中国的海军一旦与日本海军开战不出一个月就会被日本海军围歼。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在谈到抗日战争时曾说:“抗战中,中日两国实力相差很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国与日本实力存在巨大差距,这是抗日战争初中国军队败退的客观原因。 二、主观上说国民政府在抗战中执行的片面的抗战路线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败退的主要原因。1937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说:兵民是胜利之本。由于国民党政府代表的是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的利益,它害怕发动人民抗日会引起人民力量壮大和觉醒,危及他们的统治。因此推行片面抗战路线即只依靠政府和军队的抗战。国民党失去了广泛的支持,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正面战场的败退也就成了必然。此外在具体的军事指挥过程中也存在失误如1937年的太原会战中,正是由于国民党没有巩固忻口和山西与河北过境地区,日军利用这

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两党、两个战场及其相互关系

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两党、两个战场及其相互关系 抗日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它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沉沦走向复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关键时期。 第一,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评价国共两党、两个战场及其关系的指南。 他指出: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中国人民同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的"气壮山河的斗争"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第二,在抗日战争的不同阶段,两个战场的地位作用及其关系是不同的。 大体上说,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担负着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国民党军队的抗日是比较积极的,国民政府也实行过若干有利于抗战的政策;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主要是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敌后战场处在开辟和发展阶段;两个战场的配合和国共两党的关系都比较好,以朱德、周恩来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和八路军领导人同国民党方面的真诚合作成为历史佳话。 在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及其正面战场的情况比较复杂,需要作具体分析。一方面,国民党的抗战积极性远不如防御阶段,同共产党的关系有所恶化,制造了多次反共摩擦事件,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下降;另一方面,蒋介石及国民党最高当局面对日本的政治诱降,有过动摇,但是,鉴于国际和国内形势最终没有投降日本,坚持了抗战,并在相持阶段继续组织了一些大的战役,取得了一些胜利, 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区的设立以及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对日作战,明显提升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此同时,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迅猛推进,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 抗日游击战争提升到战略地位,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形式,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其地位和作用明显上升,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在战略反攻阶段到来前夕,正面战场却发生了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大溃退的严重事件;而在敌后战场,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迅速壮大,逐渐改变敌强我

国军抗战全纪实

《国军抗战全纪实》——100集系列纪录片 (点击可播放) (2012-01-31 22:26:29) 大型电视纪录片《国军抗战全纪实》

迄今最全面的一部抗战影像大记忆 迄今最真实的一部抗战史实大揭秘 一场艰苦卓绝的民族圣战 一部悲壮恢弘的英雄史诗 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 历史永远铭记的一段历史 硝烟远去,历史尘封 千古英雄,魂归何处 320万永远最伟大的殉国英烈们 用鲜血向世人证明 没有任何一支军队可以征服中华民族 他们永远活在所有中国人民心中最神圣的地方 1937年到1945年 国军发动大规模会战22次 战役1117次 普通战斗28931次 国军320万名官兵壮烈牺牲 206名将军殉国 4321名飞行员血洒升空 2468架战机被击落 国军海军全军覆没 104艘舰艇全部打光

(以下点击可直接播放) 1卢沟晓月的枪声之谜 2淞沪会战之先发制人 3淞沪会战之十里火海 4淞沪会战之功亏一篑 5淞沪会战之后退者死 6淞沪会战之血肉磨房 7淞沪会战之转入防御 8淞沪会战之尸积如山 9淞沪会战之四行仓库 10淞沪会战之同仇敌忾 11南京保卫战之誓死保卫首都 12南京保卫战之绝望之城 13南京保卫战之最耻辱的溃退 14徐州会战之血战台儿庄 15徐州会战之首次打破日军不败神话16徐州会战之花园口决堤 17武汉会战之包围大武汉 18武汉会战之万家岭大捷 19武汉会战之血战大别山(暂无视频)

20长沙会战之兵临城下 21长沙会战之天炉战法 22长沙会战之血胆英雄 23长沙会战之国军最荣耀之战 24桂南会战之鏖兵昆仑关 25桂南会战之大捷传来 26中条山战役之完败中条山 27远征入缅作战之十万青年十万兵 28远征入缅作战之荒野雄狮 29远征入缅作战之遗恨丛林 30远征入缅作战之绝地反攻 31远征入缅作战之雪耻雪耻 32国远征入缅作战之松山大捷 33国军抗战全纪实常德会战之命悬一线 34国军抗战全纪实常德会战之铁血神兵 35国军抗战全纪实常德会战之奇迹再现 36国军抗战全纪实衡阳会战之决死孤旅 37国军抗战全纪实湘西大捷之狂飙袭击 38国军抗战全纪实胜利之后的受降仪式内幕 39国军抗战全纪实菊与刀的悲歌:日军死亡人数之谜40 死在中国最倒霉的日本最高级将领 41菊与刀的悲歌——东京大审判 42西安事变真相揭秘 43庐山抗战宣言内幕(上)

国殇——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纪实

《国殇——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纪实》 读后感 食工1102 1110100231 王鸣智 内容提要: 在这次准备考研的过程中,对于“国民党与抗日正面战场”这一章节仅仅有3分钟不到的视频课程,而“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这一章节却有整整40多分钟的视频课程,感觉这就是政治。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犯的第一次取得完全的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我认为这次战争的胜利同中国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是紧密相联的。研究抗日战争,就不能不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地位和其它重大的相关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所以我找到找到了这篇文章。 关键字: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日战争 正文: 就行我在内容提要中提到的,在这次准备考研的过程中,对于“国民党与抗日正面战场”这一章节仅仅有3分钟不到的视频课程,而“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这一章节却有整整40多分钟的视频课程,我觉得可能中国共产党可能在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完全对于国民党在战略防御阶段和其他阶段的作用一无所知,或是一味夸大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是可笑的。但也许是某些政治家、当局就是只希望我们记得共产党的伟大才导致我们的教材或课程、考试才这样,让我们像井底之蛙一样,看到的只是他们希望我们看到的,从而避免一些类似“运动”的发生。 一开始我只是对于视频课程的时间分布感觉很可笑,就像是怕我们了解到什么一样才这么编排,才去找类似的文献或是书籍。却没想到有人写了这么完整的一本书,这么生动的的描述了国民党中也有大批爱国将领,用他们的鲜血保卫着中国的领土。 对于正面战场,过去基本上是采取否定的态度,认为抗战一开始国民党就完全是消极避战和大溃退。现在好像这种情况有所改变,承认抗战初期国民党战场是主战场,但同时又批评国民党实行了片面的抗战路线和单纯防御的军事方针,因而导致了战场上的节节败退和丧师失地。事实是否如此,这也不能完全相信,但也感觉不能完全相信这本书,毕竟尽信书不如无书,现在的除了真正经历过那些的人,除此之外谁也不知道那时候究竟发生的是不是现在为大部分世人所了解的。 到目前为止,人们普遍认为(在看到这本书之前我之前也是这么认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