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与微生物的代谢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与微生物的代谢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与微生物的代谢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与微生物的代谢

教学目的:

1.识记自养型、异养型、需氧型、厌氧型的概念和特点。

2.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和厌氧型生物的主要特征

3.掌握化能合成作用的概念和实例以及化能合成作用与光合作用的比较。

4.掌握应用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5.理解微生物的生长

教学重点:

1.化能合成作用与光合作用的比较

2.微生物的代谢,生长

教学难点:

1.根据条件判断各类生物的代谢类型

2.微生物的代谢及调节生长

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学习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考点内容全解:

( 一).新陈代谢的概念

概念:是____中全部有序的______的总称。

对新陈代谢概念的理解可从以下四方面分析:

1.从性质上看: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

2.从方向上看: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

3.从实质上看: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进行的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

4.从意义上看: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过程.

(二).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概念:生物体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举例:_____植物等。

概念:生物体利用体外环境中物质的氧化放出的__能

合成有机物。

举例:_____等。

同化成自身组成物质,并贮存能量。

概念:必须依靠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举例:动物体内的寄生虫、____等。

特点:在有氧的情况下,无氧呼吸受到抑制。

概念:在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

举例:________。

注意:光合作用与化能合成作用的比较

1、微生物的营养

特别提醒:

1.“N·C·H·O”类营养物(如蛋白胨,牛肉膏)常是异养微生物的能源、碳源兼氮源。

2.生长因子虽是一种重要的营养要素,但它与碳源、氮源和能源不同,并非任何一种

微生物都须从外界吸收的。

3.应用:利用某些微生物碳源的特殊性解决环境污染、粮食危机等问题。

①利用某些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以石油作为碳源的原理,消除石油污染;

②运用某些细菌可以分解、利用氰化物、酚等有毒物质的原理处理有害物质;

③研究开发以纤维素、石油、二氧化碳等作为碳源和能源的工业微生物,解决工业发酵用粮与人们日常用粮的矛盾。

4.问题:如何证明某种物质是某种微生物的生长因子?可以让学生讨论,训练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思路:在含碳源、氮源、水、无机盐但缺乏某种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微生物,微生物不能生长或生长极差,向培养基加入该种物质,微生物正常生长。)

依据微生物生长所需碳源物质的性质以及生长所需能源,将微生物的营养类型进行归纳,以此作为知识的归纳、巩固、深化

*还原态的NH4+、NO2-、S、H2S、H2、Fe2+等

2、微生物的代谢

(1).微生物代谢的特点:

微生物代谢的特点:代谢异常旺盛,对物质的转化利用快

资料1:发酵乳糖的细菌在1小时内可分解其自重1000~10000倍的乳糖。

资料2:产朊假丝酵母合成蛋白质的能力比大豆强100倍,比食用牛强10万倍

探究其原因:微生物的表面积与体积比很大,有利于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分为初级产物(合成不停;缺少不行;种类基本相同)和次级产物(种类不同;有无都行)大类。

拓展:

(1)毒素:细菌可产生内、外毒素,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内毒素即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其毒性成分为类脂A。菌体死亡崩解后释放出来。外毒素是由革兰氏阳性菌及少数革兰氏阴性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释放至菌体外的蛋白质。具有抗原性强、毒性强、作用特异性强的突出特点。

(2)色素:有些细菌能产生色素,对细菌的鉴别有一定意义。

细菌色素有两类:①水溶性色素,如绿脓杆菌产生的绿脓色素使培养基呈绿色。②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仅保持在菌落内使之呈色而培养基颜色不变,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色素。细菌色素的产生需一定条件(营养丰富、氧气充足、温度适宜),无光合作用,对细菌的功能尚不清。

(3)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一种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微生物或癌细胞的物质,称抗生素。抗生素多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

(3).微生物代谢的调节

实例1:大肠杆菌合成半乳糖苷酶的调节;

实例2:谷氨酸棒状杆菌合成谷氨酸的调节

微生物代谢调节的两种主要方式:酶合成的调节和酶活性的调节。

质疑:

1.诱导酶与组成酶有什么不同? (举例;合成条件;存在时间)

2.半糖苷酶为什么在葡萄糖和乳糖同时存在时不能合成?(提示:酶合成调节有两种形式:诱导和阻遏。) 4.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

拓展:细胞膜缺损突变株的应用:通过细胞膜缺损突变控制其渗透性:例如,油酸缺陷型

菌株:油酸是细菌细胞膜磷脂中的重要脂肪酸,因为不能合成油酸使细胞膜缺损,在限量添 加油酸的培养基中,因细胞膜发生渗漏提高谷氨酸产量。(诱变育种); 3、微生物的生长 (1).如何测定?

(2).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

措 施

改变微生物的遗传特性:例如诱变处理 控制发酵条件:例如改变细胞膜的透性

问题讨论:

(1)调整期的特点是什么?如何缩短?

(2)对数期有何特点?处于此期的微生物有何实际应用?

(3)稳定期有何特点?为什么在对数期后,如果不创造特殊条件,就必然进入稳定期?

(4)在工业发酵过程,需要延长稳定期,以提高代谢产物的产量。如何解决?

拓展问题:连续培养有无时间限制?

(菌种易于退化:长期处于高速繁殖下的微生物,即使其自发突变率极低,也无法避免变异的发生,尤其发生比原来生产菌株生长速率高、营养要求低、代谢产物少的类型;易遭杂菌

污染:在长期的运转中,保持各种设备无渗漏,尤其是通气系统不出任何故障,是极其困难的,所以,有时间限制,一般可以达到数月至1、2年。此外,在连续培养中,营养物的利用率一般低于单批培养。)

(3).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

①充足的营养:

②适宜的温度:

注意:对同一微生物,其不同的生理生化过程有着不同的最适温度,即最适生长温度不等于累积代谢产物最高时的温度。

在最适生长温度范围内,其生长速率随温度上升加快。(影响对数期的因素之一)

各类细菌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可分为嗜冷菌,最适生长温度为(10℃~20℃);嗜温菌,20℃~40℃;嗜热菌,在高至56℃~60℃生长最好。病原菌均为嗜温菌,最适温度为人体的体温,即37℃,故实验室一般采用37℃培养细菌。

有些嗜温菌低温下也可生长繁殖,如5℃冰箱内,金黄色葡萄球菌缓慢生长释放毒素,故食用过夜冰箱冷存食物,可致食物中毒。

③合适的酸碱度:细菌为6.5-7.5;真菌为5.0-6.0。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中性或弱碱性(pH7.2~7.6)。

问题:

为什么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引起培养基PH的改变?

(代谢产生有机酸;N源的利用产生氨;微生物对无机盐的选择性吸收等原因。)为什么要调节?(PH变化影响细菌正常生长;影响代谢的方向。)

如何调节?

第一.培养基中应加入缓冲剂,保持PH稳定。例如:磷酸缓冲液的方式,调节K2HPO4和)KH2PO4的浓度比可以获得从pH6.0~7.6的一系列稳定的pH,当两者为等摩尔浓度比时,pH可稳定在pH6.8。

K2HPO4 + HCl →KH2PO4 + KCl

KH2PO4 +KOH→ K2HPO4+H2O

第二.在发酵过程中加酸(HCl 、H2SO4)或碱(NaOH、Na2CO3)或加适当C源(糖、乳酸)N源(尿素、NH4OH、蛋白质)

注意:对同一微生物,其不同的生理生化过程有着不同的最适pH。例如,丙酮丁醇梭菌在pH5.5~7.0范围,以菌体生长繁殖为主,pH4.3~5.3 范围才进行丙酮丁醇发酵。

④氧气:

二.典型例题:

【例1】(2004年江苏卷)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牛物。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利用下述方法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别分离出

A.大肠杆菌B.霉菌C.放线菌D.固氮细菌

【解析】本题考查各种选择培养基的作用。固氮细菌能从空气中吸收氮素,所以能生活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中。青霉素能抑制细菌和防线菌的生长,所以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只能生活霉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而大肠杆菌和固氮细菌都是细菌,故只能生长放线菌。

【答案】选BCD。

【例2】与调整期长短有关的因素中,可缩短调整期的一组是

①用与菌种相适应的培养基②某种营养丰富的培养基③稳定期获得的菌种

④对数器获得的菌种⑤接种调整期的菌种⑥接种量加大⑦接种量减少

⑧接种种类增加

A.①③⑤⑦B.②③⑤⑦C.①④⑥D.②④⑤⑥⑧

【解析】调整期的出现,主要是微生物到了新的环境中,通过合成诱导酶以适应新的环境,若用与菌种相适应的培养基,对数期获得的菌种及加大接种量,有利于缩短调整期,使菌群迅速增大。

【答案】选C。

【例3】(2005年北京春招)将酵母分为a、b、c、d四组,用不同方式培养,其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呈现增长,该种群的生长在20h

之前处于时期,20h~40h处于时期。

(2)d呈现增长。在100h~120h,d的增长率趋于时期,若在现有条件下继续培养,其种群数量趋于。(A增长,B减少)酵

时间(h)

酵母种群的增长曲线

换一次培养液)

(3)随着更换培养液的时间间隔的延长上,酵母种群的增长率趋于,其可能的限制因素是不足和的积累。

【解析】本题以酵母培养过程为载体,综合考查了种群的两种增长曲线:“J”型曲线和“S”型曲线,及微生物的代谢和群体生长规律。生物种群在理想条件下呈“J”型增长曲线,在有环境阻力时,呈“S”型增长曲线。在微生物的培养中,及时更换培养液能及时补充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减少培养液中微生物代谢时所产生的有害产物,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答案】(1)J 调整对数(2)S 0 B(或减少)(3)降低(或减少)营养有害代谢产物(或有害产物)

2020高考生物 考点7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精讲精析 精品

高考考点7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本类考题解答锦囊 本高考考知识点在高考题中考查的不是太多,主要考查概念,比如,同化作用和弄化作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之间的关系,以及新陈代谢的类型。此高考考知识点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联系密卸,与生命的起源、生态系统的成分等知识点有关,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自养型、弄养型、需氧型、厌氧型生物、兼性厌氧型生物的本质,由养型生物包括光能由养型、化能由养型,他们自身能够制造有机抽,不需要从外界摄取现成的有机物。而弄养型生物由身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从外界摄取现成的有机拘,因此,解决这类题目主要是分析是否能够合成有机物即可:需氧型生物需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够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而厌氧型生物必须在无氧的情况下才能够生存,因此解决此类问题只要分析他们的生活环境,是在有氧还是在无氧的环境生存就行。考查较多的是兼性厌氧生物的作用,如酿酒等。 Ⅰ热门题 【例题】将茄种子播种在苗床上,在适宜的条件下,第6天子 叶展开,第9天幼叶出现。研究人员从种子到幼苗形成期间每 天测定其干重,并绘制成曲线。下图四个曲线图中,正确的是 高考考目的与解题技巧:本题主要考查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同化 作用与弄化作用之间的关系。因此要求学生要熟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代谢等生理作用的过程、条件、原理及意义。 【解析】在种子萌发的初期,由于种子的吸胀吸水,使种子的重量增加,但由于此时期种子的细胞呼吸加强,子叶中有机物的消耗不断增加,所以种子湿重的增加主要是吸收水引起的,而种子的干重却是减少的。当胚根首先萌发为根,根可以吸收矿质元素,同时子叶展开,可以进行一段时期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以后子叶萎缩失去光合作用,而幼叶出现后便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整个种子萌发期间细胞呼吸不断加强,但光合作用出现后,植物的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使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不断增加,幼苗不断地生长发育,其干重也不断增加。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判断四种曲线图中只有A图的曲线变化符合种 子萌发成幼苗期间其干重的变化曲线。 【答案】 A 1解除休眠期的干种子吸水后,细胞呼吸强度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不确定 答案: B 指导:考查处于萌发期的种子细胞内代谢情况的变化。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细胞代谢非常缓慢,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极少,而种子一旦解除休眠开始吸水后,细胞质黏度降低,细胞代谢开始旺盛,各项生命活动逐渐活跃,所需能量不断增加,因此呼吸强度表现为不断上升的趋势。 2人红细胞无线粒体但能携带氧。红细胞所需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利用 A.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 B.葡萄糖进行尤氧呼吸 C.乳酸进行有氧呼吸 D.乳酸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B 指导:尽管红细胞携带氧气,但由于本身不含线粒体,所以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但红细胞含有无氧呼吸的酶,能进行无氧呼吸,原料是葡萄糖,产物是乳酸和能量。

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 习 题 一、填空题 1、微生物的4种糖酵解途径中, 是存在于大多数生物体内 的一条主流代谢途径; 是存在于某些缺乏完整EMP 途径的微生 物中的一种替代途径,为微生物所特有; 是产生 4碳、5碳等中间产物,为生物合成提供多种前体物质的途径。 2、同型乳酸发酵是指葡萄糖经 途径降解为丙酮 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被NADH 还原为乳酸。异型乳酸发酵 经 、 和 途径分解葡萄糖。 代谢终产物除乳酸外,还有 。 3、微生物在糖酵解生成丙酮酸基础上进行的其他种类的发酵有丁二醇发酵、混 合酸发酵、 发酵和 发酵等。丁二醇发酵的主要产物 是 , 发酵的主要产物是乳酸、乙酸、甲酸、乙醇。 4、产能代谢中,微生物通过 磷酸化和 磷酸化 将某种物质氧化而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 等高能分子中;光合微生物则通过 磷酸化将光能转变成为化学能储存在ATP 中。 磷酸化既存在 于发酵过程中,也存在于呼吸作用过程中。 5、呼吸作用与发酵作用的根本区别是呼吸作用中电子载体不是将电子直接传递 给底物降解的中间产物,而是交给 系统,逐步释放出 能量后再交给 。 6、巴斯德效应是发生在很多微生物中的现象,当微生物从 转 换到 下,糖代谢速率 ,这是因为 比发酵作用更加有效地获得能量。 7、无氧呼吸的最终电子受体不是氧,而是外源电子受体,像 22322423、CO O 、S 、SO 、NO NO ----等无机化合物,或 等有机化 合物。 8、化能自养微生物氧化 而获得能量和还原力。能量的产生是 通过 磷酸化形式,电子受体通常是O 2。电子供体 是 、 、 和 ,还原

力的获得是逆呼吸链的方向进行传递,能量。 9、微生物将空气中的N 2还原为NH 3 的过程称为。该过程中 根据微生物和其他生物之间相互的关系。固氮体系可以分为、和 3种。 10、次级代谢是微生物生长至或,以 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自身生命活动无明确生理功能的物质的过程。次级代谢产物大多是分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化合物,如、、、、及等多种类别。 二、选择题(4个答案选1) 1、化能自养微生物的能量来源于()。 (1)有机物(2)还原态无机化合物(3)氧化态无机化合物(4)日光2、下列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糖酵解途径中,()是最普遍的、存在于大多数生物体内的一条主流代谢途径。 (1)EMP途径(2)HEP途径(3)ED途径(4)WD途径 3、下列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糖酵解途径中,()是存在于某些缺乏完整EMP 途径的 (1)EMP途径(2)HEP途径(3)ED途径(4)WD途径 4、酵母菌和运动发酵单胞菌乙醇发酵的区别是()。 (1)糖酵解途径不同(2)发酵底物不同 (3)丙酮酸生成乙醛的机制不同(4)乙醛生成乙醇的机制不同 5、由丙酮酸开始的其他发酵过程中,主要产物是丁酸、丁醇、异丙醇的发酵的是()。 (1)混合酸发酵(2)丙酸发酵(3)丁二醇发酵(4)丁酸发醇6、下列代谢方式中,能量获得最有效的方式是()。 (1)发酵(2)有氧呼吸(3)无氧呼吸(4)化能自养 7、青霉素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肽聚糖合成的()。 (1)细胞膜外的转糖基酶(2)细胞膜外的转肽酶 (3)细胞质中的“Park”核苷酸合成(4)细胞膜中肽聚糖单体分子的合成 8、下面对于好氧呼吸的描述()是正确的。 (1)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都是无机化合物 (2)电了供体和电子受体都是有机化合物 (3)电子供体是无机化合物,电子受体是有机化合物 (4)电子供体是有机化合物,电子受体是无机化合物 9、无氧呼吸中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是()。 (1)还原型无机化合物(2)氧化型无机化合物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2.通过对生物体新陈代谢类型的学习,使学生对复杂多样的生命自然界有一个较全面的、辩证的认识,并通过判断某一种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题的重点是:各种代谢类型的特点,自养型、异养型的区别和相互依存关系,需氧型和厌氧型的关系。 本课题可以说是新陈代谢一章的总结课,除化能合成自养型是新知识外,其他内容全是初中学过的或本章内容的简要概述。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可以很好地复习、总结有关代谢的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本课题内容也是为后面学习生物的进化和生物与环境关系奠定基础,同时也能使学生充分认识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生物类型彼此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2.本课题的难点是化能合成作用。这一知识点所以难,是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知识基础,对于硝化细菌也极陌生,因此教学中要设法让学生容易接受这一难点知识。可采用与光合作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确二者的不同点在干能量来源不同,相同点都是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都属于自养生物。 3.由于本课题采取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和讨论的方式,所以组织好阅读和讨论成为组织教学的难点。如果条件不具备,也可改为运用谈话法,组织学生回忆、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按代谢类型加以归纳总结,则可以降低组织教学的难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思路: 1.首先让学生看书,阅读新陈代谢基本类型的知识。看书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什么是新陈代谢? (2)为什么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联系?新陈代谢对生物体有什么意义? (3)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是怎样划分的?自养型代谢与异养型代谢根本的区别是什么?需氧型代谢与厌氧型代谢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4)化能合成自养型与光能合成自养型有什么区别? (5)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有什么特殊地方? (6)对于一种生物如何分析它的代谢类型?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重点总结以下内容: (1)复习有关新陈代谢的知识,进一步明确: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包括同比作用和异化作用这两个同时进行的相反过程,两个过程中都包含有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内容。这些生化反应的顺利进行都离不开酶的催化和能量的供应。生物体只有通过新陈代谢才能木断地自我更新。新陈代谢是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进化的基础。以上内容可简化记成:“两种代谢、两个过程、一个更新、一个基础。 (2)新陈代谢类型的知识,重点归纳以下几点: ①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不同的代谢类型,生物体代谢类型是根据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方式的木同划分的。 ②同化作用可以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能将外界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

微生物代谢类型

一、微生物代谢类型: 1.细菌:原核类:具细胞结构,但细胞内无核膜和核仁的分化,也无复杂的细胞器,包括:细菌(杆状、球状、螺旋状)、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 ①细菌:三册书中所涉及的所有细菌的种类: 乳酸菌、硝化细菌(代谢类型); 肺炎双球菌S型、R型(遗传的物质基础); 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胞内寄生菌); 根瘤菌、圆褐固氮菌(固氮菌);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为基因工程提供运载体,也可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 苏云金芽孢杆菌(为抗虫棉提供抗虫基因); 假单孢杆菌(分解石油的超级细菌); 甲基营养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微生物的代谢); 链球菌(一般厌氧型); 产甲烷杆菌(严格厌氧型)等 ②放线菌:是主要的抗生素产生菌。它们产生链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环丝氨酸、多氧霉素、环已酰胺、氯霉素和磷霉素等种类繁多的抗生素(85%)。繁殖方式为分生孢子繁殖。 ③衣原体:砂眼衣原体。 2.病毒:病毒类: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包括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①动物病毒:RNA类(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口蹄疫病毒、脑膜炎病毒、SARS病毒) DNA类(痘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虹彩病毒、乙肝病毒) ②植物病毒:RNA类(烟草花叶病毒、马铃薯X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大麦黄化病毒等) ③微生物病毒:噬菌体。 3.真核类:具有复杂的细胞器和成形的细胞核,包括:酵母菌、霉菌(丝状真菌)、蕈菌(大型真菌)等真菌及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大草履虫、小草履虫、变形虫、间日疟原虫等)等真核微生物。 ①霉菌:可用于发酵上工业,广泛的用于生产酒精、柠檬酸、甘油、酶制剂(如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固醇、维生素等。在农业上可用于饲料发酵、生产植物生长素(如赤酶霉素)、杀虫农药(如白僵菌剂)、除草剂等。危害如可使食物霉变、产生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具致癌作用、镰孢菌毒素可能与克山病有关)。常见霉菌主要有毛霉、根霉、曲霉、青霉、赤霉菌、白僵菌、脉胞菌、木霉等。

高中生物 第3章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全套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第3章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全套导 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自学导引】 一、新陈代谢的概念 1、概念: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 2、各方面之间的关系: 二、新陈代谢的类型 1、同化作用的两种类型依据:根据生物体在同化作用过程中能不能利用无机物制成有机物 2、异化作用的两种类型依据:根据生物体在异化作用过程中对氧的需求情况 【思考导学】 1、在白蚁消化道里分解纤维素的鞭毛虫,属于何种新陈代谢类型?答案:异养厌氧型。 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气池内,甲烷菌能把池内的有机物分解成甲烷,但也发现,沼气池密封不好,沼气产量明显下降,由此判断,甲烷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答案:异养厌氧型

3、需氧型、化能合成作用、自养厌氧型、异养厌氧型这四种代谢类型的进化顺序是_____________。答案:异养厌氧型→自养厌氧型→需氧型→化能合成作用 【学法指导】 1、掌握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关系: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是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并且是同时进行的两个不同的生理过程。同化作用是合成物质、储存能量,而异化作用则是分解物质、释放能量,所以两者是相互矛盾的。同时两者又是相互联系的,异化作用分解的物质正是同化作用合成的,异化作用释放的能量正是同化作用储存的。所以没有同化过程摄入和合成,就没有异化作用的分解和排出?反之,没有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同化过程中也不可能实现摄入与合成。生命就是同化和异化相互作用的运动形式。因此,这两个过程一定是同时进行,无法分出先后的。 2、掌握新陈代谢中的特殊类型(1)化能合成作用:硝化细菌(包括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属化能合成作用型细菌,与多数细菌不同,其同化作用时是以氧化体外环境中的无机物来获取能量,用于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其反应式如下:硫细菌就是利用前两步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2)兼性厌氧型生物: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菌,是真核生物。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将糖类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在

常见微生物的代谢方式

常见微生物的代谢方式 马丽甘肃省临夏回民中学(731100) 微生物种类繁多,代谢方式多样,本文将一些常见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归纳如下。所涉及生物中,除特别标注外,其它均为原核生物。 1、光能自养需氧型 这类微生物以光为能源,以CO2为主要碳源,适合生存于有氧环境,如:蓝藻、衣藻(原生生物)。 2、化能自养需氧型 这类微生物以无机化学能为能源,以CO2为主要碳源,适合生存于有氧环境,如:铁细菌、无色硫细菌、硝化细菌。 3、光能自养厌氧型 这类微生物如:绿硫菌,以光为能源,以CO2为主要主要碳源;有光合色素,进行光合作用获取生长所需要的能量;以无机物如H2、H2S、S等作为供氢体或电子供体,使CO2还原为细胞物质。适合生存于无氧环境。 4、化能异养需氧型 这类微生物的能源和碳源均来自于有机物,适合生存于有氧环境,真菌和绝大多数的细菌都是这一类型,常见的有:霉菌(真核生物)、草履虫及变形虫(原生生物)、放线菌、根瘤菌、圆褐固氮菌、肺炎双球菌、结核杆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麻风杆菌、黄色短杆菌、土壤农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等。 5、化能异养厌氧型 这类微生物的能源和碳源也是均来自于有机物,但是只有在缺氧的条件下才能很好的生长,如:乳酸菌、甲烷杆菌、反硝化细菌、破伤风杆菌、幽门螺旋杆菌。 6、化能异养兼性厌氧型 这类微生物的能源和碳源也是均来自于有机物,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均能生长,如:大肠杆菌、酵母菌(真核生物)、金黄色葡萄糖球菌、支原体、酿脓链球菌。 7、兼性营养需氧型 这类微生物比较少见,如:裸藻,又叫眼虫(原生生物),适合生存于有氧环境,它在含有有机物的水中,能够靠细胞膜吸取水里的有机物“食物”,过着动物式的化能异养生活。但是同时,眼虫的细胞中具有含叶绿素的叶绿体,在无有机物的情况下,能够自己制造营养物质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兼有光能自养和化能异养的代谢方式。 8、兼性营养兼性厌氧型 这类微生物也是比较少见,如:红螺菌,它的同化方式是兼性营养型,以光为能源,以二氧化碳为主要碳源,以水或其他无机物作为供氢体,进行光合作用,还原CO2合成有机物。属于光能自养;或者以光为能源,以有机物为主要碳源,并且以有机物作为供氢体进行光合作用,同化有机物形成自身物质,属于光能异养。而它的异化方式也是兼性的,在湖泊、池塘的淤泥中进行厌氧呼吸;而在废水处理体系中却是需氧的。

生物的新陈代谢

《生物的新陈代谢》课堂教学设计 刘丽华 【教学课题】生物的新陈代谢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生物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从而明确认识生命活动的物质来源和能源来源。 2、使学生掌握新陈代谢与酶和A TP的密切关系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新陈代谢的概念、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关系以及酶和ATP在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酶和ATP在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讲述、启发、探讨相结合 【教学过程】1、提问复习导入新课(1)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2、新陈代谢的概念、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概念、 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相互关系 3、新陈代谢与酶——酶的概念——酶的特性 4、新陈代谢与ATP——A TP的概念——A TP与ADP的转化 5、科普小常识及补充内容 6、小结及练习巩固 【课时安排】45-60min 【板书设计】多媒体投影 【练习巩固】书后习题、名师、新教材等 【教学后记】(略) 第二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新陈代谢一旦停

止,生命也就结束了……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根本的区别! 本章内容涉及面广,而且具有一定的深度。覆盖了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以及许多生化知识,它既是全书的重点之一,又是全书比较费解的部分。在全高中生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节新陈代谢概述 一、新陈代谢的概念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其中的每一个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 (新教材) 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叫做新陈代 谢。(旧教材)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2019年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新陈代谢的基 本类型 查字典生物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9年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查字典生物网。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新陈代谢的概念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它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物质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的交换和生物体内物质的转变过程。能量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能量的交换和生物体内能量的转变过程。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既有同化作用,又有异化作用。同化作用(又叫做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变化过程。异化作用(又叫做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能够把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变化过程。 新陈代谢中的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左面的表解来概括: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不断地与它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逐渐在新陈代谢的方式上形成了不同的类型。按照自然界中生物体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方式的不同,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1、同化作用(合成代谢): 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这叫做~。 2、异化作用(分解代谢): 同时,生物体又把组成自身的一部分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把代谢的最终产物排出体外,这叫做~。 3、自养型: 生物体在同化作用的过程中,能够直接把从外界环境摄取的无机物转变成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了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 4、异氧型: 生物体在同化作用的过程中,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成有机物,只能把从外界摄取的现成的有机物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了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 5、需氧型: 生物体在异化作用的过程中,必须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来氧化分解自身的组成物质,以释放能量,并排出二氧化碳,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 6、厌氧型: 生物体在异化作用的过程中,在缺氧的条件下,依靠酶的作用使有机物分解,来获得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这种新

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微生物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在体内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转变为自身细胞物质,以维持其正常生长和繁殖,这一过程即新陈代谢,简称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分解代谢酶系 复杂分子简单分子+ ATP + [H] (有机物)合成代谢酶系 微生物代谢特点有两点1、代谢旺盛(强度高转化能力强)2、代谢类型多。 第一节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一、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 生物氧化的形式:某物质与氧结合、脱氢、失去电子。 生物氧化的过程:脱氢(或电子)、递氢(或电子)、受氢(或电子)。 生物氧化的功能:产能(ATP)、产还原力[H]、产小分子之间代谢物。 生物氧化的类型|呼吸、无氧呼吸、发酵。

(一)底物脱氢的四条途径 以葡萄糖作为生物氧化的典型底物,在生物氧化的脱氢阶段中,可通过四条途径完成其脱氢反应,并伴随还原力[H]和能量的产生。 1、EMP途径(糖酵解途径、己糖二磷酸途径) (1)EMP途径的主要反应 (1.3-二磷酸甘油酸) EMP途径的总反应: C6H12O6 + 2NAD++ 2ADP + 2Pi 2CH3COCOOH+ 2NADH

+2H+ + 2ATP + 2H20 (2)EMP终产物的去向: 1)有氧条件:2NADH+H+经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反应产生6ATP; 2)无氧条件:

①丙酮酸还原成乳酸; ②酵母菌(酿酒酵母)的酒精发酵:丙酮酸脱羧为乙醛,乙醛还原为乙醇。 (3)EMP途径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①供应ATP形式的能量和还原力(NADH2); ②是连接其他几个重要代谢的桥梁(TCA、HMP、ED 途径) ③为生物合成提供多种中间代谢物; ④通过逆向反应可进行多糖合成。 (4)生产实践意义 与乙醇、乳酸、甘油、丙酮、丁醇等的发酵产生关系密切。 2、HMP途径(戊糖磷酸途径、磷酸葡萄糖酸途径、WD途径) 葡萄糖不经EMP途径和TCA循环而得到彻底氧化,并产生大量NADPH+H+形式的还原力及多种重要中间代谢产物。 (1)HMP途径的主要反应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第九节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教学目的 新陈代谢的概念的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B:识记)。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2.教学难点新陈代谢的概念。 教学过程 【板书】 新陈代谢的概念 新陈代谢同化作用的自养型 的基本类型新陈代谢的两种类型异养型 基本类型异化作用的需氧型 两种类型厌氧型 【注解】 一、新陈代谢的概念:是活细胞内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 (一)两个方面物质代谢:外界环境? ←交换生物(转变) ?→ (性质)能量代谢:外界环境? ←交换生物(转变) ?→ 物质变化:外界环境的营养物质? ?合成自身物质 ?→ 同化作用贮存能量 (二)两个过程物质变化:自身物质? ?分解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 (方向)异化作用释放能量 (三)应用 1.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同时进行的 2.同作用和异化作用的大小关系 幼年: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1)人成年: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老年:同化作用略小于异化作用 白天: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2)植物 夜晚: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二、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特点:无机物? ?合成有机物 ?→ 自养型生物:绿色植物(利用光能)、硝化细菌(利用化学能) (一)同化类型特点:外界有机物(营养物质)? ?转化有机物(自身组成物质) ?→ 异养型生物:动物;腐生、寄生的真菌、细菌 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NH3? ?→ ?氧化HNO2? ?→ ?氧化 HNO3 能量 CO 2+H 2 O CH 2 O)+O 2 特点:在O2参与下,彻底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需氧型 生物:绝大多数的动、植物 (二)异化类型特点:在无氧条件下,不彻底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厌氧型 生物:乳酸菌、动物体内的寄生虫 兼性厌氧型:氧条件下,将糖类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 将糖类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如酵母菌 (三)判断方法:考虑该生物生活的环境情况 1.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我们能用肉眼看到的生物一般属需氧型;(如树、鸟、鱼等) 生活在土壤深处、水底淤泥、其它生物体内的生物一般属厌氧型。(如破伤风杆菌、蛔虫等)2.除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等化能合成细菌是自养型外,其余都是异养型; 3.酵母菌是异养型和兼性厌氧型。 【例析】 .存在于泥土及正常人呼吸道内的破伤风杆菌一般不致病,当深而窄的伤口内感染破伤风杆菌后,会因大量繁殖而致病,则破伤风杆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D) A.自养、需氧型 B.自养、厌氧型 C.异养、需氧型 D.异养、厌氧型 .画出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曲线,以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为纵坐标,以氧气的百分比浓度为横坐标。(并将它与植物呼吸作用与氧气浓度的关系曲线作比较) .工业上用发酵罐酿酒时,开始阶段要通入无菌空气,而后再密闭进行发酵,请问前后两阶段处理的目的? 先通气,有氧呼吸提供大量能量,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 然后,以无氧呼吸(发酵)获得酒精。 .试述自养型与异养型、需氧型与厌氧型的进化关系;新陈代谢各类型的进化关系。 (1)自养型比异养型高等;需氧型比厌氧型高等。 (2)新陈代谢各类型的进化关系:异养、厌氧型(原始生命、单细胞原核生物)→自养、厌氧型(以H2S、异丙醇等作为氢和电子供体的光合细菌)→需氧型(动物和植物)→化能合成作用类型(硝化细菌等)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学科:生物 教学内容: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学习目标】 1.识记新陈代谢的概念。 2.识记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学习障碍】 1.理解障碍 (1)如何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关系? (2)如何理解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2.解题障碍 (1)如何判断生物的代谢类型? (2)如何解有关新陈代谢的应用题? 【学习策略】 1.理解障碍突破 (1)用“分析归纳法”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 在活细胞中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复杂的化学反应,以这些生物化学反应为例,归纳总结出新陈代谢的概念,从而帮助理解。比如光合作用,是发生在植物细胞内,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O2,这是细胞内合成有机物同时储存能量的过程;而细胞呼吸恰恰相反,是一个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再比如,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等等。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不论光合作用还是细胞呼吸,都包含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因此,从性质上看,新陈代谢包含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物质代谢过程伴随着能量代谢,能量代谢通过物质代谢来实现。从方向上看,新陈代谢包括同时进行、对立统一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相反的过程。光合作用,主要是同化作用,细胞呼吸,主要是异化作用。从实质上看,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过程,在新陈代谢基础上生物体才表现出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因此,新陈代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命最本质的特征。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理解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自养和异养的关系。 所谓生物学中的对立统一观点主要体现在:生物的诸多生命活动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有的甚至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 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关系可以看出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关系。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任何物质变化都伴随着相应的能量变化;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二者互相依存,并且同化过程中也有物质的分解,异化过程中也有物质的合成;这些化学反应都离不开酶的催化。 [例1]菜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有机物会不断减少,在此过程中,是否有同化作用发生? 解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解。从题中可知,菜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肯定发生了

高中生物:生物新陈代谢知识点

高中生物:生物新陈代谢知识点 酶 酶是活细胞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蛋白质、核酸) 特征:高效性、专一性。需要的适宜条件:适宜温度和PH ATP 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形成途径:动物——呼吸作用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形成方式:ADP+Pi 或 ADP+C~P 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转化十分迅速,总是处于动态平衡。 光合作用 意义:除了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贮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中,以及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外,还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 蓝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地球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 水分代谢 渗透作用必备条件:具有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蒸腾作用是水分吸收和矿质元素运输的动力。 矿质代谢 矿质元素以离子形式被根尖吸收。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相对独立的过程。 营养物质代谢 三大营养物质的基本来源是食物。 糖类:食物中的糖类绝大部分是淀粉。 脂类:食物中的脂类绝大部分是脂肪。 蛋白质:合成;氨基转换;脱氨基关注:血糖调节、肥胖问题、饮食搭配。

只有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才能维持健康,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甘油&脂肪酸大部分再度合成为脂肪。动物性食物所含氨基酸种类比植物性食物齐全。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他们之间可以转化,但是有条件,而且转化程度有明显差异。 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相关系统:循环、呼吸、消化、泌尿。包括: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内环境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渗透压等稳态: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稳态意义:机体新陈代谢是由细胞内很多复杂的酶促反应组成的,而酶促反应的进行需要温和的外界条件,必须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酶促反应才能正常进行。 呼吸作用 分类: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有氧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生物体生命活动都需要呼吸作用供能 意义:呼吸作用能为生物体生命活动供能;呼吸过程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与微生物的代谢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与微生物的代谢 教学目的: 1.识记自养型、异养型、需氧型、厌氧型的概念和特点。 2.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和厌氧型生物的主要特征 3.掌握化能合成作用的概念和实例以及化能合成作用与光合作用的比较。 4.掌握应用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5.理解微生物的生长 教学重点: 1.化能合成作用与光合作用的比较 2.微生物的代谢,生长 教学难点: 1.根据条件判断各类生物的代谢类型 2.微生物的代谢及调节生长 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学习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考点内容全解: ( 一).新陈代谢的概念 概念:是____中全部有序的______的总称。 对新陈代谢概念的理解可从以下四方面分析: 1.从性质上看: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 2.从方向上看: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 3.从实质上看: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进行的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 4.从意义上看: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过程. (二).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概念:生物体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举例:_____植物等。 概念:生物体利用体外环境中物质的氧化放出的__能 合成有机物。 举例:_____等。 同化成自身组成物质,并贮存能量。 概念:必须依靠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举例:动物体内的寄生虫、____等。 特点:在有氧的情况下,无氧呼吸受到抑制。 概念:在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 举例:________。 注意:光合作用与化能合成作用的比较 1、微生物的营养

特别提醒: 1.“N·C·H·O”类营养物(如蛋白胨,牛肉膏)常是异养微生物的能源、碳源兼氮源。 2.生长因子虽是一种重要的营养要素,但它与碳源、氮源和能源不同,并非任何一种 微生物都须从外界吸收的。 3.应用:利用某些微生物碳源的特殊性解决环境污染、粮食危机等问题。 ①利用某些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以石油作为碳源的原理,消除石油污染; ②运用某些细菌可以分解、利用氰化物、酚等有毒物质的原理处理有害物质; ③研究开发以纤维素、石油、二氧化碳等作为碳源和能源的工业微生物,解决工业发酵用粮与人们日常用粮的矛盾。

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种类很多

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种类很多,已知的有37个大类,其中16类属于药物。在菌体对数生长期所产生的产物,如氨基酸、核并酸、蛋白质、核酸、糖类等,是菌体生长繁殖所必需的。这些产物叫做初级代谢产物,许多初级代谢产物在经济上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分别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发酵工业。 在菌体生长静止期,某些菌体能合成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产物,如抗生素、生物碱、细菌毒素、植物生长因子等。这些产物与菌体生长繁殖无明显关系,叫做次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多为低分子量化合物,但其化学结构类型多种多样,据不完全统计多达47类,其中抗生素的结构类型,按相似性来分,也有14类。由于抗生素不仅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而且还有抗病毒、抗癌和其他生理活性,因而得到了大力发展,已成为发酵工业的重要支柱。 发酵工程亦称微生物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的许多特殊功能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的一种技术体系。其基本环节是:菌种繁育一扩大培养一产品提取。发酵工程的产品有两类,一类是微生物本身,另一类是微生物的代谢物。微生物本身,有的可作细菌肥料,如固氮微生物肥料,可拌种施用;有的专吃有机物和有毒物质,以达到净化水的目的;有的可大量培养酵母细胞,生产单细胞蛋白。 其代谢产物,有的可用来生产抗菌素,有的可用来生产氨基酶和核苷酸,有的可用来分解秸秆,制造酒精。馨曲霉为何被称作酿造“博士”在真菌家族中有一位酿造“博士”,叫曲霉,味道鲜美的腐乳就是靠它酿制成功的。豆腐是制腐乳的原料,由于豆腐中含有的蛋白质不易被水溶解,所以未经加工的豆腐淡而无味。 曲霉有一个“绝招”,它可以分泌出一种能分解蛋白质的酶,把豆腐中丰富的蛋白质分解成各种氨基酸,氨基酸刺激人舌头上的味蕾,于是人就尝到了鲜味。曲霉的菌丝有膈膜,属于多细胞霉菌。它的菌落带有各种颜色,黄曲霉、红曲霉、黑曲霉等曲霉菌,就是由菌落的颜色而得名。 曲霉具有能分解蛋白质等复杂有机物的绝招,从古至今,它们在酿造业和食品加工方面大显身手。早在2 000年以前,中国人民已懂得依靠曲霉来制酱;民间酿酒造醋,常把它请来当主角。中国特有的调味品豆豉,也是曲霉分解黄豆

高中生物知识梳理复习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第九节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教学目的 新陈代谢的概念的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B :识记)。 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2. 教学难点 新陈代谢的概念。 教学过程 【板书】 新陈代谢的概念 新陈代谢 同化作用的 自养型 的基本类型 新陈代谢的 两种类型 异养型 基本类型 异化作用的 需氧型 两种类型 厌氧型 【注解】 一、新陈代谢的概念:是活细胞内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 (一)两个方面 物质代谢:外界环境?? →←交换 生物(转变) (性质) 能量代谢:外界环境?? →←交换生物(转变) 物质变化:外界环境的营养物质?? →?合成自身物质 同化作用 贮存能量 (二)两个过程 物质变化:自身物质?? →?分解 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方向) 异化作用 释放能量 (三)应用 1. 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同时进行的 2. 同作用和异化作用的大小关系 幼年: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1)人 成年: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老年:同化作用略小于异化作用 白天: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2)植物 夜晚: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二、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特点:无机物?? →?合成 有机物 自养型 生物:绿色植物(利用光能)、硝化细菌(利用化学能) (一)同化类型 特点:外界有机物(营养物质)??→?转化 有机物(自身组成物质) 异养型 生物:动物;腐生、寄生的真菌、细菌 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NH 3?? →?氧化HNO 2??→?氧化 HNO 3 能量 CO 2+H 2O (CH 2O )+O 2 特点:在O 2参与下,彻底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需氧型 生物:绝大多数的动、植物 (二)异化类型 特点:在无氧条件下,不彻底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厌氧型 生物:乳酸菌、动物体内的寄生虫 兼性厌氧型:氧条件下,将糖类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 将糖类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如酵母菌 (三)判断方法:考虑该生物生活的环境情况 1.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我们能用肉眼看到的生物一般属需氧型;(如树、鸟、鱼等) 生活在土壤深处、水底淤泥、其它生物体内的生物一般属厌氧型。(如破伤风杆菌、蛔虫等) 2.除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等化能合成细菌是自养型外,其余都是异养型; 3.酵母菌是异养型和兼性厌氧型。 【例析】 .存在于泥土及正常人呼吸道内的破伤风杆菌一般不致病,当深而窄的伤口内感染破伤风杆菌后,会因大量繁殖而致病,则破伤风杆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D ) A .自养、需氧型 B .自养、厌氧型 C .异养、需氧型 D .异养、厌氧型 .画出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曲线,以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为纵坐标,以氧气的百分比浓度为横坐标。(并将它与植物呼吸作用与氧气浓度的关系曲线作比较) .工业上用发酵罐酿酒时,开始阶段要通入无菌空气,而后再密闭进行发酵,请问前后两阶段处理的目的? 先通气,有氧呼吸提供大量能量,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 然后,以无氧呼吸(发酵)获得酒精。 .试述自养型与异养型、需氧型与厌氧型的进化关系;新陈代谢各类型的进化关系。 (1) 自养型比异养型高等;需氧型比厌氧型高等。 (2) 新陈代谢各类型的进化关系:异养、厌氧型(原始生命、单细胞原核生物)→自养、 厌氧型(以H 2S 、异丙醇等作为氢和电子供体的光合细菌)→需氧型(动物和植物)→化能合成作用类型(硝化细菌等)

微生物代谢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发酵 2.呼吸作用 3.有氧呼吸 4.无氧呼吸 5.异型乳酸发酵 6.生物固氮 7.硝化细菌 8.光合细菌 9.生物氧化 10.初级代谢产物: 11.次级代谢产物: 12.巴斯德效应: 13.Stickland 反应: 14.氧化磷酸化 二、填空题 1.微生物的4种糖酵解途径中, 是存在于大多数生物体内的一条主流代谢途径; 是存在于某些缺乏完整EMP 途径的微生物中的一种替代途径,为微生物所特有; 是产生4碳、5碳等中间产物,为生物合成提供多种前体物质的途径。 2.同型乳酸发酵是指葡萄糖经 途径降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被NADH 还原为乳酸。异型乳酸发酵经 、 和 途径分解葡萄糖。代谢终产物除乳酸外,还有 。 3.微生物在糖酵解生成丙酮酸基础上进行的其他种类的发酵有丁二醇发酵、混合酸发酵、 发酵和 发酵等。丁二醇发酵的主要产物是 , 发酵的主要产物是乳酸、乙酸、甲酸、乙醇。 4.产能代谢中,微生物通过 磷酸化和 磷酸化将某种物质氧化而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 等高能分子中;光合微生物则通过 磷酸化将光能转变成为化学能储存在ATP 中。 磷酸化既存在于发酵过程中,也存在于呼吸作用过程中。 5.呼吸作用与发酵作用的根本区别是呼吸作用中电子载体不是将电子直接传递给底物降解的中间产物,而是交给 系统,逐步释放出能量后再交给 。 6.巴斯德效应是发生在很多微生物中的现象,当微生物从 转换到 下,糖代谢速率 ,这是因为 比发酵作用更加有效地获得能量。 7.无氧呼吸的最终电子受体不是氧,而是外源电子受体,像22322423、CO O 、S 、SO 、NO NO ----等无机化合物,或 等有机化合物。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六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一、选择题 1. 在原核微生物细胞中单糖主要靠__________途径降解生成丙酮酸。 A. EMP途径 B. HMP途径 C. ED途径 D. TCA 途径 2合成氨基酸的重要前体物α-酮戊二酸来自_________。 A.EMP途径 B.ED途径 C.TCA循环 D. B. HMP途径 3 反硝化细菌进行无氧呼吸产能时,氢(电子)最后交给________。 A.硝酸盐 B.O2 C.中间产物 D. 硫酸盐 4通过光合磷酸化产生NADPH2的微生物是:() A.大肠杆菌 B. 蓝细菌 C.乳酸菌 D.铜绿假单胞菌 二、是非题 1.循环式光合磷酸化中存在两个光系统PSⅠ、PSⅡ。 2. 1分子葡萄糖经同型乳酸发酵可产2分子乳酸,经异型乳酸发酵可产乳酸、乙酸、乙醇等。 3. 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产生36-38个ATP,大部分来自TCA循环。 三、填空题 1. 化能异养微生物合成代谢所需要的能量、还原力来自己糖降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途径。 2. 细菌生长所需要的戊糖、赤藓糖等可以通过_________途径产生。 3. 无氧呼吸是以__________作为最终电子受体。 4. 一分子葡萄糖经有氧呼吸彻底氧化可产生__________个ATP。 5. 光合磷酸化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 6. 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进行的发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 根据呼吸链末端氢受体的不同,无氧呼吸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8. 卡尔文循环中两个特征性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ED途径中关键性酶是_________。 9.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经__________途径产生丙酮酸,丙酮酸进入________被彻底氧化成________和________,在TCA环中可产生_______ATP。 10生物固氮六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固氮酶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 四、名词解释 1. 好氧呼吸、无氧呼吸、发酵 2.V.P.试验 3.氧化磷酸化4生物固氮 5. Stickland反应

生物微生物代谢类型知识点介绍

生物微生物代谢类型知识点介绍 生物微生物代谢类型知识点介绍 ①光能自养:光合细菌、蓝细菌(水作为氢供体)紫硫细菌、绿硫细菌(H2S作为氢供体,严格厌氧)2H2S+CO2高考[CH2O]+H2O+2S ②光能异养:以光为能源,以有机物(甲酸、乙酸、丁酸、甲醇、异丙醇、丙酮酸、和乳酸)为碳源与氢供体营光合生长。阳光细菌利 用丙酮酸与乳酸用为唯一碳源光合生长。 微生物代谢类型知识点③化能自养:硫细菌、铁细菌、氢细菌、硝化细菌、产甲烷菌(厌氧化能自养细菌)CO2+4H2CH4+2H2O ④化能异养:寄生、腐生细菌。 ⑤好氧细菌:硝化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等 ⑥厌氧细菌:乳酸菌、破伤风杆菌等 ⑦中间类型:红螺菌(光能自养、化能异养、厌氧[兼性光能营养型])、氢单胞菌(化能自养、化能异养[兼性自养])、酵母菌(需氧、 厌氧[兼性厌氧型]) ⑧固氮细菌:共生固氮微生物(根瘤菌等)、自生固氮微生物(圆 褐固氮菌) 高中生物必修1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步骤 器材与试剂 作用与原理 (1)制片

①将牙签刮下的口腔上皮细胞置于载玻片上0.9%的NaCl溶液滴 ②载玻片烘干 10.9%的NaCl溶液防止细胞破裂 2维持细胞形态 3烘干使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 (2)水解 8%HCl中30℃保温5分钟 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3)冲洗 用蒸馏水缓流冲洗10分钟 (4)染色 2滴吡罗红甲基绿染色5分钟 甲基绿使DNA染上绿色 吡罗红使RNA染上红色 (5)观察 显微镜下观察 细胞膜有关知识点总结 众所周知,生命科学是二十一世纪发展最快的科学,而且生命科学将成为将来决定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最为重要的科学制高点。学好生命科学,对于我们在将来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和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学好生物学呢? 1.构建知识网络。我们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抓住生命基本特征这根主线,理清每个章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把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