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学位授权点学位授予基本标准编写指南

学术学位授权点学位授予基本标准编写指南
学术学位授权点学位授予基本标准编写指南

郑州大学护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学位授予基本标准

郑州大学第五届学位评定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

2016年1月15日

第一部分本学科概况和发展趋势

一、学科概念

护理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为理论基础,研究有关预防保健、治疗疾病及康复过程的护理理论、知识、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护理学以人为研究对象,从整体的角度,根据患者的身心特点,提供全方位护理服务,维护与促进个体和社会人群的健康水平。

二、学科历史和现状

郑州大学护理学科沿革和发展最早开始于1932年创立的河南大学医学院护士训练班,1977年恢复招生,1980年被省政府批准为河南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1985年更名为河南医科大学附属卫生学校,2000年7月三校合并成立新郑州大学,升格为郑州大学护理学院。

护理学专业从1997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科学生,2014年停止专科招生。2001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学生,至今已有13届本科生毕业。除了普通全日制本、专科教育以外,成人教育、自学助考、远程教育等多种办学形式为护士的继续教育提供了优质的条件。

2006年,郑州大学获批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在护理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启动了护理学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07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护理学硕士研究生,2010年开始招收同等学力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2011年国家学科目录调整,护理学从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调整为一级学科,2012年我校获批护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14年护理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开始招收护理学博士研

究生。2014年我校获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5年开始招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目前我校护理学科已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为主体,学术学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同等学力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等多层次不同类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三、学科方向

护理学主要方向如下: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老年护理、精神与心理护理、急危重症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人文护理等。

四、发展目标

立足国内与中原地区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遵循护理人才成长规律和护理学科发展的总体要求,基于护理学已有优势及发展重点,促进各专业方向全面发展,把我校护理学科建设成质量高、特色鲜明、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学科。

五、自身特色

郑州大学护理学科经整合护理学院和附属医院的护理力量,实现了教学与科研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已逐步形成“围绕临床护理实践,以护理教育改革为引领,覆盖社区与居家护理”等学科发展特点。依托各临床教学医院、护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社区健康维护系统河南省工程实验室、郑州市老龄健康促进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社区护理与护理教育研究中心、河南省循证护理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等教研平台,以构建“老龄慢性病居家照护与健康促进体系”、“脑卒中三级

防控网络”、“慢性病远程健康管理体系”为目标,建设一体化、协同化学科发展新格局。学术团队与护理实践紧密结合,聚焦护理研究前沿,已形成较稳定的慢性病护理、肿瘤护理、急危重症护理、手术室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护理管理、人文护理等学科方向,成为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护理学科。

六、发展思路

基于国家战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护理学科发展现状,制定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策略。优化护理学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吸引国际优秀护理专家及国内学者加入师资团队,融入国际护理前沿理念与技术;基于既往护理实践及学术成果,推进各类护理成果的转化;依托郑州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渠道,为学生立足全球视野进行跨文化护理研究及实践搭建平台;科学定位学科重点研究方向,借力临床医学各优势学科,组建护理学科高峰团队;建立健全护理学科可持续性发展机制,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全方位政策、制度保障。

第二部分博士学位的基本标准

一、获得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护理学博士研究生需具备广博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基础知识和护理专业知识的多维知识体系。牢固掌握护理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透彻了解和把握与自己研究相关的重要理论、核心概念及其历史脉络,对护理教育、研究和管理具有较强的组织、判断、决策能力,尤其对所从事研究范畴具有一定学术专长,具有探究、解决本学科理论或实际问题的综合性知识储备。

二、获得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护理学博士研究生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献身护理事业、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敢于质疑,具有创新意识与求实精神;具有科学严谨、潜心钻研的学术态度,自愿献身护理事业,能自主探索,积极进取,推动护理事业发展;具有慎独、敬业、人道主义等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专心服务人类健康的职业境界;具有终身学习、团队合作、开展跨学科或跨文化合作研究等理念。

2、学术道德

护理学博士研究生在护理科学研究过程中需品行端正,遵纪守法,严格遵从医疗、护理法规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权益;保护知识产权,恪守职业道德,维护科学诚信,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技术权益;杜绝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伪造、隐瞒研究数据;禁止未经同意使用他人署名或在未参与的研究中署名;正确对待学术研究中的名利与收益,禁止文、钱交易行为;文责自负,独立承担学位论文和其他自主发表的学术著作的法律责任;禁止一稿多投、虚开或篡改发表文章接受函、伪造导师或专家推荐信或签名;禁止未经允许私用、贩卖或传播本课题组的技术专利、专有数据、保密资料等未公开的学术成果;拒绝刻意夸大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经济与社会效益,以免造成对专业、单位、课题组的不良影响;禁止诽谤、陷害、恐吓、报复、辱骂或恶意攻击导师及论文或成果评审人等相关人员,尊重同事,与他人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三、获得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护理学博士研究生应掌握常用医学文献检索工具,能从书本、媒

体、期刊、报告、计算机网络等途径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善于归纳、鉴别、提炼科学问题,探究知识来源,推导应用前景;能结合当代医学科学发展和中国国情,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与资源,不断获取、总结、发展和传播护理专业知识。

2、学术鉴别能力

护理学博士研究生应具备较强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判断研究问题在本学科的地位和价值。能设计和评价护理学的创新项目,善于发现研究过程的可靠性,合理认识前人研究的局限,客观评价已有成果,既做到尊重,又勇于质疑。

3、科学研究能力

护理学博士研究生应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善于结合护理实践提出有价值的科研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能独立开展原创性学术研究,包括独立检索资料、调查分析、撰写学位论文、解答与研究相关的问题等。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参与多学科合作,通过科学研究创新、发展护理理论与护理模式,助推护理学科健康发展。

4、学术创新能力

护理学博士研究生应具备在所研究领域开展创新性思考、科研和取得创新性成果的能力;能从独特角度发现新的护理现象或问题,应用科学方法,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护理研究问题;就护理科学或专门技术做出创造性成果,为拓展护理学科领域奉献才智。

5、学术交流能力

护理学博士研究生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在各种学术场所和刊物清晰表达学术见解,包括开题报告、中期汇报、毕业论文答辩、读书报告、壁报展示、学术讲座、基金申请等,主动有效地传播

护理学的研究发现和成果;具备较强的学术探索精神,积极、主动地与国内外同仁交流学术问题。在学期间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进行大会发言或海报张贴至少一次。

6、其他能力

护理学博士研究生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快速阅读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外文资料,具有参与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具有独立从事教学的能力;具有不断自我完善和助推专业发展的能力;具有成为护理教育、护理专业组织、卫生服务体系和健康相关其他领域领导者的潜力。

四、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选题和文献综述要求

护理学博士论文选题应基于护理学科特点,结合专业实践的需要,处理好基础性与应用性的关系。依据实际研究条件和人力配备,选择学科前沿领域中可提升护理学基本理论、促进护理学实践和专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价值的课题。护理学博士论文文献综述应客观、准确、思维缜密,信息的选择应全面、有代表性,研究者应能通过分析文献综述指出已有成果的局限性,合理导出研究选题的必要性,展示研究设计的合理性。

2、规范性要求

护理学博士学位论文撰写应符合国家标准《学位论文编写规则》,符合规范的格式和顺序,包括封面、独创性声明和保护知识产权声明、扉页、目录、缩略语表、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前言、文献回顾、正文、结论、参考文献、附录、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致谢等。论文中的计量单位、图表、公式、缩

略词、符号、使用参考文献等必须遵循国家和学位规定的标准,规范格式。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成果、学术观点、实验方法等,必须注明参考文献;必须明确说明合作者及他人的实际贡献,并给予诚挚致谢。

3、成果创新性要求

护理学博士学位论文应体现创新性与独创性,即所研究课题的学术水平较高并有一定深度,研究成果对我国护理学科建设、学术发展、专业实践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可体现作者独立从事护理科研的较扎实功底和较强能力。

4、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基本要求

在所属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内的SCI收录1篇学术论文,或在本专业及相关专业中华系列杂志上发表2篇学术论文。博士研究生为第一作者 (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且以郑州大学相应培养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

第三部分硕士学位的基本标准

一、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护理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应系统掌握人体解剖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等医学基础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症状表现、预防保健及健康促进等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掌握所研究方向的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护理知识及技能、发展前沿和热点知识;掌握从事本专业所必需的文学、哲学、美学、法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熟练掌握英语、计算

机、统计学等知识。

二、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护理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献身护理事业、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热爱科学,崇尚真理,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具有创新意识与求实精神;具有以严谨态度潜心探索护理学学术问题的素质;具有慎独自律、勤勉敬业和专心服务人类健康的职业操守;尊重他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及开展跨学科、跨文化合作研究的理念等。

2、学术道德

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在各项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需品行端正,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严格遵从医疗、护理法规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权益;自觉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权益,恪守学术道德、伦理原则、遵从学术规范;维护科学诚信,严禁任何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行为(弄虚作假、伪造、编造或篡改研究成果、实验数据、引用资料及调查结果,以不正当手段将他人工作据为己有,抄袭、剽窃行为,由他人代写和/或代他人撰写学位/学术论文,提供虚假论文发表证明、编造学术经历、谎报科研结果等);不得违反研究操作规定,故意损坏研究器材或原料,违反研究安全等;禁止任何攻击导师及论文或成果评审人等相关人员的行为,与团队成员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三、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

具备有效获取护理学理论进展、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的能力,较深入研读与研究方向相关的专著、论著等,经查阅文献、课程学习、学术交流、观察、调查、研讨等,了解护理学发展的动向和学术前沿;追踪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并经归纳、总结、提炼等阐述自己的学术思考。

2、科学研究能力

具备判断相关研究问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的能力;能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较新颖的选题、合理的研究设计,能恰当使用研究方法,清晰表述其研究的主题、设计及假说,能自行统计分析、合理诠释其研究结果,独立完成文字精练、行文规范、具有一定创新与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和学术论著。

3、实践能力

系统熟练地掌握与研究方向相关的临床护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基本操作技能、专科护理技能;具有初步处理急、危、重症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临床思辨、分析及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妥善处理临床护理实践的伦理问题;能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护理。具备一定的护理管理与教学能力,指导科室护士开展业务活动。

4、学术交流能力

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善用计算机、现代信息技术表达学术成果;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表达学术观点;能在国内外学术会议、期刊等学术研究平台上与同行交流学术问题,表达学术见解,展示学术成果。

5、创新能力

注重创新实践,积极参与前沿科研项目,利用课余或假期深入医院、社区创新实践基地或各类科研机构开展创新调研;关注本专业领域的创新热点,拓展创新视野,强化产学研相结合的意识,基于评判性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6、其他能力

掌握本专业科研、临床实践必要的工具性知识及技能,如常用办公软件(office等)和专业软件(SPSS等),具有信息查询和数据检索的能力。

四、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选题和文献综述要求

护理学学术学位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与护理学专业实践或重要理论密切相关,有一定的探索性、创新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文献综述要紧扣选题,基于充分搜集文献资料,综述该选题的国内外主要研究与实践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等,结合已有科研工作基础,提出课题的研究构想及思路、拟解决的关键技术。

2、规范性要求

护理学学术学位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程序包括选题和开题报告、学位论文进展和中期检查、论文评阅和答辩等环节。硕士学位论文应符合科研道德规范、学术规范、科研论文写作规范等,必须是一篇系

统完整的学术论文,有一定学术水平;必须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结构严谨、方法合理,逻辑性强、图表规范、文理通顺、行文规范,能实事求是地阐述正确结论。

3、质量要求

护理学学术学位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应反映硕士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应体现一定的创新性与实践性,在所研究领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能合理利用相关理论,正确使用科研方法完成论文的课题研究,达到一定的学术水平。

4、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基本要求

护理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需在其开题报告前完成1篇与课题相关的综述,并于毕业前发表于CN以上期刊;毕业前须在中文核心期刊(核心期刊目录参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最新版)发表或SCIE 收录期刊1篇学术论文。硕士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且以郑州大学相应培养单位为第一作者单位。

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一、基本素质与基本精神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发挥人道主义精神,履行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遵循医学伦理道德,尊重生命、平等仁爱、患者至上、真诚守信、精进审慎、廉洁公正。 3、基本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和医疗团队协作能力,具有疾病预防的观念和健康教育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增强创新、创业能力。 4、遵守学术道德,恪守学术规范,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 二、基本知识 1、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 2、学位课程设置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和选修课。课程总门数不少于8门,总学分不少于30分。课程考试必须全部及格(含补考)才准许授予学位。 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通过

全国英语等级四级考试,才准许授予学位。 三、临床实践 1、临床实践培训不少于33个月。 2、专业研究生应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指二级学科,内科与外科分别不少于3个三级学科,以下同)领域内的常见病,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3、入学前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临床医学硕士生,在学期间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名参加资格考试。学位申请人必须在毕业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才准许授予学位。 4、按照住院意识规范化培训标准内容进行培训,并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可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学位申请人必须在毕业前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才准许授予学位。 5、临床能力考核。由学位授予单位组织专家组考核,主要考核申请人是否具有规范的临床操作和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的能力。 四、学位论文 1、学位申请人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撰写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

标准编写规则

标准编写规则第1部分:术语 1范围 GB/T2001的本部分规定了术语标准的制定程序和编写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编写术语标准和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一章,其他术语工作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001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本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ISO/IEC Directives,part 3,1997,Rules for the structure and drafting of Intemational Standards,NEQ) GB 3101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eqv ISO 31-0) GB 3102 (所有部分)量和单位[eqv ISO 31(所有部分)] GB/T 4880 语种名称代码(eqv ISO 639) GB/T 10112-1999 术语工作原则与方法 GB/T 13418-1992 文字条目通用排序规则 GB/T 15237-××××术语学基本词汇(neq ISO 1087—1:2000) GB/T 16785-1997 术语工作概念与术语的协调(eqv ISO 860:1996) 3术语和定义 GB/T 15237-××××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2001的本部分。 4术语标准化 制定术语标准的目标是获得一种标准化的术语集,其中概念和术语一一对应,以避免歧义和误解。因此,在术语标准化中: a)应为每个术语标准建立相应的概念体系; b)概念的定义应能在语境中替代同该概念相对应的术语(替代原则); c)概念的定义应使用汉语或国家规定的少数民族文字表述; d)使用不同语种表述的同一个定义应在内容上等同,并尽可能使用类似结构; e)应指出国家标准的概念体系与国际标准的概念体系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民族语言的概念体系与国家标准的概念体系之间的差异。 5术语标准的制定 5.1准备工作 5.2需求分析 当某个领域内由于概念和(和)术语含义不明确而造成交流困难时,应通过制定术语标准,或在其他标准中专设一章“术语和定义”加以解决。 5.1.2 用户 应明确所制定标准的用户,用户的确定将关系到: a)所涉及的领域或子领域的界定;

关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的说明

关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的说明为使研究生、导师和相关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掌握各个具体内容与要求,特作如下说明: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新生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本学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制定出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在《研究生培养手册》中填上培养计划的相关内容,经导师同意并签字后,在“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中提交。 个人培养计划是研究生本人对自身有关培养信息进行管理的开端,而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是环环相扣的,因此,在个人培养计划制订上务必严谨、严肃。 2.课程学习和学分要求 在规定的学制内,研究生入学后的第1~3学期为课程学习阶段。研究生需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及时、认真地做好网上选课工作,积极修读研究生课程。 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学分要求,源头上既与培养方案有关,更与个人培养计划相关,后续还与研究生中期考核管理、开题环节管理、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和毕业与学位管理等,因此,研究生本人、研究生管理工作人员和任课教师等相关人员须按有关规定合理安排、规范操作、认真核对。 选入个人培养计划的课程,必须修学并获得相应学分(同等学力或跨学科招录生须修学“补修课程”但不计学分)。 3.课程中期考核 研究生课程中期考核是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后,以培养方案和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课程修学情况进行的考核。学术型研究生的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进行。 4.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主要包括专业实践、学术活动、本科课程助教三部分: (1)专业实践。各专业根据实际需要,可在第4或5学期安排为期2~3个月的专业实习或社会实践。研究生在专业实践工作结束后,根据培养方案中关于专业实践的程序、内容、标准和要求,提交相应支撑材料和填写《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专业实践报告》,由各学位点组织导师进行审核和评分。 (2)学术活动。为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促进研究生主动关心和了解学科前沿和研究进展进展,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参加与所学学科、专业有关的学术会议或学术讲座不少于10个,且在公开报告会上做学术报告或研究进展报告2次。学校提倡研究生积极参加跨学科学术交流和国内外访学活动。根据培养方案中关于学术活动的标准和要求,提交相应支撑材料。 (3)本科课程助教。研究生助教一般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进行,正式注册的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 1.专业基本情况 安徽大学MPAcc教育项目依托安徽大学商学院会计学科,充分利用学校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和社会优质资源,以为安徽地区培养职业化、创新型财务总监和职业会计师为己任,不断创新会计专业硕士培养体系,全力培养具有会计职业道德、人文精神和创新意识、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资格的职业化、国际化、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2. 应具备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应精通会计理论、技能和规范,熟练掌握和运用管理理论和管理工具,具有分析、解决问题和科学决策的实际能力;具有健康自信的心理素质,善于表达、沟通和合作;具有国际视野,有处理对外事务的基本能力 3. 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安徽大学会计硕士(MPAcc)研究生必须通过学校组织的规定课程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本学位规定的课程学分和实践学分(2016级以前包括2016级至少修满40学分;2016级以后至少修满45学分),方能撰写学位论文。 4. 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1)掌握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及其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对多变的商业环境的适应能力、国际视野和战略意识,具有较强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领导潜质。 (2)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5. 应接受的实践训练 为拓宽MPAcc学员的视野,强化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运用和融合,MPAcc学员在校期间需参加学院安排的实践教学活动。 (1)CFO进课堂讲座。聘请大中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行业管理部门等有丰富实践经验的CFO、资深注册会计师和行业专家走进课堂,开设讲座和论坛。让学学院开拓视野,及时了解行业实际状况。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指南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指南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读期间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的总结,是展示科研成果和表明学术水平的报告,是研究生申请学位的重要成果。为了帮助研究生撰写好学位论文,根据我校对学位论文的写作要求和参照一些作者对撰写学位论文的体会或认识,编写了这本小册子。希望能帮助研究生对我校学位论文的形式与格式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在撰写学位论文时能将自己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和新的见解,经过数据处理,理论分析,逻辑加工,整理成一篇内容和格式均符合我校学位论文规范要求的满意之作。 一、硕士学位论文应体现的三个规范 学位论文的形式与格式虽然不能直接反映论文的学术水平,但可体现出论文作者的学术修养和文化修养。合格的学位论文在形式与格式上体现如下三方面规范: 1.国家学位条例和学校对学位论文管理的各项具体规范。 2.学术著述的一般规范。 3.所有正式出版物共同遵循的文字印刷规范。 这些规范,不仅是一些通行的习惯做法,而且许多形式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规定的,代表着整个中国文化在当代最正式的表达形式。因此,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和读者会很自然地把学位论文的形式与格式看作评价学位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接受学位教育的研究生应当在自己的论文中自觉地遵守这些规范,向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和读者展现自己的学术修养和文化修养。

二、硕士学位论文和摘要篇幅要求 1.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为2~3万字。 2.中文、英文摘要一般为300-500字。 3.论文详细摘要一般不超过3000字。 三、硕士学位论文封面书写要求 论文封面包括以下11项: (1)中图分类号可在本栏目下点击“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查询; (2)单位代码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代码是11414; (3)学号以《研究生名册》中的研究生学号为准; (4)论文标志“中国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论文题目应简短、醒目、切题,不宜超过25个字; (6)学科专业以录取的学科专业为准,一般为二级学科; (7)研究方向以《硕士生培养方案》中所列的培养方向为准; (8)硕士生以《研究生名册》中的姓名为准; (9)指导教师以《研究生名册》中的导师为准; (10)入学时间指入学年月,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11)论文完成时间指论文印刷年月,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四、硕士学位论文摘要书写内容及注意事项 1.中文摘要 论文摘要是反映论文内容梗概和研究深度的短文,其目的是使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以及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论文有一个简单而又

写作指导:毕业论文写作指南(新版本)

毕业论文写作指南(新版本) 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生 毕业论文写作指南(新版本) 1. 选题及开题(第七学期前两周完成) 学生在经过论文写作初步指导之后,自行选题,选题时请考虑以下因素: 1)选题的难度适中,对内容熟悉或有兴趣,范围恰当,切忌太大或太泛; 2)题目力求新颖,忌老生常谈或重复他人研究结论; 3)题目要具有可行性,要有充足的资料;论文应达到规定篇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有足够 的时间和导师商讨; 4)学生应该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于第七学期开学第三周前上交指导教师)。 2. 论文撰写要求 1)论文应与本专业相关; 2)独立完成; 3)用英文撰写; 4)字数3000 - 5000; 5)学生务必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正式论文定稿,过期不予受理(初

稿在第八学期开学第二周前 上交指导教师,第二稿于第十周上交,第三稿即论文定稿于第十二周上交); 6)所有毕业论文一律用计算机打印(格式要求详见附 件1); 7)严禁任何抄袭或复制他人论文的不道德行为,违者 按不及格处理; 8)所有学生在提交打印定稿的同时必须提交一份word 格式电子文档(文件名为:学号/姓 名.doc),由指导教师统一交给学院教学秘书。 3. 装订顺序要求 根据湖北民族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相关管理规定 并结合本专业特点,外国语学院毕业生论文装订依次包括: 1)封面(此项单列一页)(由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统一制 定) 2)英文封面(此项单列一页):由论文英文题目、解释、作者、指导老师姓名和职称和时间组 成。具体见附件2。 3)英文致谢(此项单列一页) 4)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3至6个)(此项单列一页): 中文 摘要在内容上与英文摘要基本 一致,但不必每字每句的对应。

DA T 14-2012 全宗指南编制规范

DA/T 14-2012 全宗指南编制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全宗指南的编制细则。 本标准适用于全宗管理机构,包括档案馆和有全宗管理职能的档案室。编制介绍非全宗形式档案的指南,参照本编制规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A/T 1—2000 档案工作基本术语 DA/T 3—92 档案馆指南编制规范 DA/T 14—94 档号编制规则 3术语和定义 3.1 全宗fonds 一个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形成的具有有机联系的档案整体。 3.2 全宗号fonds number 管理全宗的代码,由具备全宗管理权限的档案馆按全宗排架或收藏时间顺序流水编制。 3.3 全宗管理机构fonds manager 具备全宗管理权限的档案馆或档案室。 3.4

全宗构成者fonds constituting unit 形成档案全宗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也称作立档单位。 3.5 检索工具finding aid 用于存储、查找和报道档案信息的系统化文字描述工具,是目录、索引、指南等的统称。 4全宗指南的结构 为段落式条目信息,由全宗指南名称、全宗来源简况、档案内容与成份介绍、检索查阅注意事项四部分组成。 5全宗指南名称 全宗指南名称由全宗号、全宗构成者的名称(全称或通用简称)、“全宗指南”、起止时间构成,并列成分之间用空格位分开。 例: a)J211 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全宗指南1949~1990年 b)R322 钟南山全宗指南1936~2000年 5.1全宗号 照录档号四位全宗代码。第一位用汉语拼音字母,后三位用阿拉伯数字。 5.2全宗构成者的名称 全宗构成者的名称按全称书写,通用简称书写在全称后面的圆括号内。 例: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纪委) 联合全宗和汇集全宗的全宗构成者名称从其联合或汇集的全宗构成者实有 名称。 例: 中国共产党广东省高等院校党委广东省高等教育局 5.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形成的档案全宗,全宗构成者的名称后应加圆括号注明的政权名称限定词。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本校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公布的为准。 第二章学位评定委员会 第三条学校成立学位评定委员会,由9~25人组成,任期三年。学位评定委员会设主席一人、副主席若干人。委员会主席由校长担任,委员会成员经校长与有关方面磋商审定,报辽宁省教育厅批准,转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下设学位办公室,具体处理日常事务。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一)作出授予学士学位的决定; (二)作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 (三)作出撤销违反规定而授予学位的决定; (四)研究和处理学位授予中有争议的问题和其它有关学位授予的问题; (五)审查、上报增设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的申请; (六)审定已有授权学科专业点硕士生指导教师的申请; (七)审核硕士学位课程设置、考试科目、门数、专业课的考试范围; (八)审批有权授予硕士学位专业的研究方向及变动; (九)审批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第四条学位评定委员会按学院所属学科设分委员会。分委员会由7~15人组成,任期三年。分委员会主席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担任,分委员会成员由教授、副教授和个别学术水平高的讲师及有关专家组成。分委员会成员由学院提名,校长审查批准。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协助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一)审查学位课程设置,确定考试科目、门数和专业课的考试范围; (二)审批学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三)审查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 (四)提出授予学士学位名单; (五)审查申请硕士学位人员的政治思想表现、课程考试成绩以及论文答辩等情况,并作出是否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 (六)审查有权授予硕士学位专业的研究方向及变动; (七)审查本单位学科专业增列授权点的申请; (八)审查本单位硕士学位授权专业的硕士生指导教师的申请; (九)作出撤销违反规定而授予学位的决议;

企业标准编写规则.doc

杭州X X装饰有限公司 Q/HXXG 00.01-2013 企业标准编写规则(试行) 版次第一版批准人 有效期限6个月审核部门负责人 会签 起草部门人事行政部起草人 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杭州XX装饰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编写规则(试行) 1 目的 为推进企业标准化工作,提升企业精细化水平和制度创新水平,规范企业管理标准编制规则、编号、结构、格式、要求,依据标准化工作要求,特制定本规则。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杭州XX装饰有限公司企业管理标准的编写及审核。 3 引用标准 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原则 GB/T 1.2 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 GB/T 13016 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 GB/T 13017 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 GB/T 15497-2003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 GB/T 15498-2003 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构成和要求 4 术语解释 4.1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项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按其性质分为技术、管理、工作三大标准。 4.2 企业标准:在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事项而制定的标准。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4.3 企业标准化:是以制定、修订标准,贯彻执行标准,达到统一为主要内容的全部活动过程。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规范性活动。 4.4 技术标准:对标准化领域内的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是从事生产、建设、商品流通的共同技术依据,是对生产对象、生产条件、生产方法等所做的规定,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安全标准等等。其形式可以是标准,也可以是规程、规范、定额和作业指导书、说明书等; 4.5 技术标准体系:企业范围内技术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有机整体,他是企业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5】毕业论文写作方法及格式.doc

【5】毕业论文写作方法及格式 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规范 (一)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规范 一份完整的毕业论文(设计)应包括封面、目录、关键词、摘要、前言、正文、结束语、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 1、封面:封面上应写明学校名称、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设计人及日期等。 2、目录:可以反映说明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也便于读者迅速找到本文中所需要的内容。由说明书的篇、章、条、款、项、附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 3、摘要:摘要是对设计报告书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述,有时称为内容提要。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恰性,即不阅读报告书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是一篇完整的短文,重点是结果和结论(200字以内)。 4、关键词:是指报告书中能够说明设计内容的关键性词语(3—7个)。 5、前言:前言又称序言(引言),它是说明撰写论文的指导思想和意图,

介绍论文的特点、编写方法、适用范围,以及其他必要的说明。 6、正文:正文是用文字表述的论文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绪论又称概论、总论、总说,主要说明: a、论文目的和意义; b、所论述的内容发展情况简介。 c、基本原理。本论文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应用。 (2)论据。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说明: a、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b、研究思路、方法。 c、本论文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3)结论。主要说明: a、本论文所达到的预期目的; b、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c、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7、结束语:作者在这部分要对自己的工作做出客观的评价,也可以对论证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做出讨论或思路分析。在文章结束时,还应对指导教师与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8、参考文献:是指要列出在设计过程中曾取材或参考过的重要资料目录。 (二)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思路 (1)自己对所选择的课题有哪些了解,研究这个题目有何科学价值和理论意义? (2)对这个课题曾有何人做过哪些相关研究?他们的主要研究成果及观点是什么?各有哪些代表性的著作或文章,自己有何新发展?提出和解决了什么问题?根据以上信息去收集资料,方法有上网、书库、教材等。及时与指导教师联系路是论文所要达到目的和要 求。 (3)提出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观点及其发展的过程和立论的主要依据。形成一条主线,围绕这一主线展开论述。由于理科论文以公式推倒为主,因此要注意共识应用条件和原理的适用范围。

标准编写规则第7部分指引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标准编写规则第7部分:指南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标准编写规则第7部分:指南标准》是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4年9月份下达的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制定的,项目计划编号为“20141508-T-469”,计划完成时间为2016年。该计划项目由全国标准化原理与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6)提出并归口。 (二)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 标准化活动主要包括制定标准和应用标准,其中制定标准的工作之一是起草高质量的标准文本。为了保证标准化活动的有效性,我国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支撑标准制定工作的基础性国家标准体系。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是该标准体系中普遍适用于起草各类标准的通用标准。它规定了起草标准的总体规则,但没有确立某类标准的特定起草规则。实践中,每个标准都发挥着特定的功能,相同功能的标准的技术要素构成及其内容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按照标准的功能可以将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通常有术语、符号、分类、试验方法、规范、规程和指南标准。GB/T 20001即是在GB/T 1.1规定的总体规则基础上,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标准分别确立起草规则,建立标准起草规则体系。本文件即是这一规则体系中针对指南标准的起草确立的特定规则。 在制定标准时,当我们确定了某主题(某领域或标准化对象的统称)后,如果由于受技术发展、认识能力等所限,还不能围绕主题对特性、程序或试验方法等规定明确的“要求”、“程序指示”,进而也就无法给出“证实方法”,但却需要对其发展提供一些信息、指导或建议,就可以编制相关指南标准。或者,针对某主题可以明确提出“要求”、“程序指示”和对应的“证实方法”,但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不需做出规定,只需提供有关的信息、指导或建议,也可制定指南标准。前者可随着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制定成规范标准、规程标准或试验方法标准等,后者则会一直保持不变。指南标准的功能是通过给出“需考虑的因素”为该主题提供信息、指导或建议,“需考虑的因素”是必备要素,也是指南标准区别

安徽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安徽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凡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品行良好,并具有本细则第三条规定学术水平的我校硕士研究生,可按本细则规定申请硕士学位。 第二章学位学术水平要求 第三条研究生通过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的考试(其中学位课成绩不低于75分)和学位论文答辩,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可授予硕士学位: 1、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在科学或专门技术研究上取得一定创造性的成果; 4、在校期间须至少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或申请人导师署名为第一作者,申请人为第二作者) 公开发表1篇以安徽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且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对于文科类研究生,如未达到此要求者,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应填写《研究生科研活动自述》,并经导师、院系严格审核,交校学位办审批后方可安排学位论文答辩。各学位分委员会可根据学校的规定制订不低于此要求的学位授予标准。 第三章申请授予学位的程序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第四条申请资格审查应遵循以下程序 1、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有关教学环节,通过学位课程和其他所学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规定的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即可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申请硕士学位。 2、硕士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须由导师推荐,经学科点、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申请人的政治表现、课程学习成绩、论文工作情况等进行全面审核,并由院(系)将审核合格的申请人材料汇总报校学位办公室审查。 3、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其学位申请资格: (1)未完成培养计划,或未取得规定的学分; (2)论文经导师审阅被认为不合格; (3)有考试作弊或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的行为; (4)在校期间受过记过以上处分; (5)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第四章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以及论文的评阅、答辩程序 第五条学位论文应符合下列要求 1、硕士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对所研究的课题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成果。 2、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并要有一定的工作量(不少于一年)。论文正文一般须3万字左右。论文的内容和格式应符合《安徽大学学位论文撰写要求》规定。论文的导师署名不得超过两位。 3、学位论文工作开始前应在学科点或研究组作开题报告。 第六条学位论文答辩申请程序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学术学位课程教学大纲

学术学位课程教学大纲 《药物分析》 第一章药物分析概述 【教学目标】 1.掌握药物分析学的基本任务;中药及制剂分析的研究内容及特点。 2.熟悉药品标准及及中药制剂分析中的作用。 3.熟悉中药制剂分析的基本程序。 【教学内容】 1.药物分析概述 ①药物分析学的基本任务 ②药物分析学科现状、发展趋势、新挑战。 2.中药复杂体系分析 ①中药及其制剂分析的内容 ②中药及其制剂分析的特点 3.药典概况 ①药品标准,介绍中国药典和局部颁标准,以及最新发展。 ②外国药典简介,包括美国药典,欧洲药典,日本药典,英国药典,不同药典 的比较。 4.中药制剂分析工作的基本程序。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安排】2学时 第二章中药及中药制剂的鉴别 【教学目标】 1. 掌握如何建立中药及其制剂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方法。 2. 熟悉中药制剂的升华鉴别方法和光谱鉴别方法。 3. 了解中药及其制剂的显微鉴别;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定性鉴别方法。 【教学内容】 1. 中药材及中药制剂的性状鉴别。 2. 中药材及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

3. 中药材及中药制剂的理化鉴别: ①化学反应法。 ②微量升华法。 ③色谱法。 ④光谱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安排】2学时 第三章中药及其制剂的检查 【教学目标】 1. 掌握重金属、砷盐及特殊成分的检查原理和方法。 2. 熟悉药典规定检查的项目及特殊杂质的检查原理。 3. 了解农药残留量的检查原理和方法。 【教学内容】 1. 中药制剂中杂质的来源和检查方法。 2. 一般杂质的检查:重金属、砷盐,干燥失重测定法,水分测定法,炽灼残渣检查法,灰分测定法等。 3. 特殊杂质的检查:土大黄苷、乌头酯型生物碱等。 4. 农药残留量的检查。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时数】4学时。 第四章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药及其制剂含量测定的目的和意义。 2. 熟悉含量测定样品的处理方法。 3. 掌握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定量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中药及制剂分析中的应用。 4. 了解其它分析方法在中药制剂分析中的应用及分析方法的最新进展。 【教学内容】 1. 含量测定的目的和意义。

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的内容,具体内容: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 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摘要: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运用科学的手段,系统的分析网络与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威胁及其存在的脆弱性,评估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为防范和化解信息安全风险,或者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抵御威胁的防护对策和整改措施以最大限度的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安全风险、风险评估 1 引言 信息安全的至关重要性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它牵涉的不只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管理问题。信息安全所涉及的工作是识别、度量和减轻运作信息资产所面临的风险,或最低限度要记录这些风险。所以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管理中最核心的一环。

风险评估是在整个信息安全战略中有着"知己知彼"的作用,了解机构运作的薄弱环节所在;了解机构的信息是如何处理、存储和传送以及机构有何种资源可用;发现与评估机构运作的风险;同时确定怎样控制和减少那些风险。选择一种合适的风险评估方法是进行风险评估的关键,直接影响评估结果的优劣。 2 常用风险评估方法 2.1 定量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是根据一定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再去计算分析各项指标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把整个风险评估的过程和结果量化,然后通过这些被量化的数值对信息系统进行评估判定。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有时序序列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决策树法等。定量分析方法由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收集大量的数据,所需工作量太大而且有时数据保密而无法获得或成本过高,纯定量分析方法已经很少使用。 2.2 定性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不需要严格的数据来量化各个属性,它采用人为的判断、只关注威胁事件所带来的损失,而忽略事件发生的概率。利用一些非量化的指标对信息系统进行判断,最后,根据风险评估计算公式得出风险值。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德尔菲法、OCTAVE方法等。 定性分析方法由于是非量化的,主观性强,对评估者要求相对较高,可以挖掘出一些蕴藏很深的思想,使评估的结论更全面、更深刻,使用比较广范。 2.3 定量定性结合分析方法

程序员代码编写标准指南汇总

Delphi 6 程序员代码编写标准指南 一、序言 二、通用源代码格式规则 2.1 缩格 2.2 页边空格 2.3 Begin…End 配对 2.4 代码文件中通用符号含义 三、Object Pascal 3.1 括号 3.2 保留字和关键字 3.3 过程和函数(例程) 3.3.1 命名/格式化 3.3.2 形式参数 3.3.2.1 格式化 3.3.2.2 命名 3.3.2.3 参数的排序 3.3.2.4 常量参数 3.3.2.5 名称的冲突 3.4 变量 3.4.1 变量的命名和格式 3.4.2 局部变量 3.4.3 全局变量的使用 3.5 类型 3.5.1 大写约定 3.5.1.1 浮点指针类型 3.5.1.2 枚举类型 3.5.1.3 变数和ole变数类型 3.5.2 结构类型 3.5.2.1 数组类型 3.5.2.2 记录类型 3.6 语句 3.6.1 if 语句 3.6.2 case 语句 3.6.2.1 一般性话题 3.6.2.2 格式 3.6.3 while 语句 3.6.4 for 语句 3.6.5 repeat 语句

3.6.6 with 语句 3.6.6.1 一般话题 3.6.6.2 格式 3.7 结构异常处理 3.7.1 一般话题 3.7.2 try…finally的使用 3.7.3 try…except的使用 3.7.4 try…except…else的使用 3.8 类类型 3.8.1 命名和格式 3.8.2 域 3.8.2.1 命名/格式 3.8.2.2 可视化 3.8.3 方法 3.8.3.1 命名/格式 3.8.3.2 使用静态的方法 3.8.3.3 使用虚拟/动态的方法 3.8.3.4 使用抽象的方法 3.8.3.5 属性存取方法 3.8.4 属性 3.8. 4.1 命名/格式 3.8. 4.2 使用存取的方法 四、文件 4.1 工程文件 4.1.1 命名 4.2 窗体文件 4.2.1 命名 4.3 数据模板文件 4.3.1 命名 4.4 远端数据模板文件 4.4.1 命名 4.5 Unit文件 4.5.1 通用Unit结构 4.5.1.1 unit的名字 4.5.1.2 uses子句 4.5.1.3 interface部分 4.5.1.4 implementation部分 4.5.1.5 initialization部分 4.5.1.6 finalization部分 4.5.2 窗体单元

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

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 专业学位授予标准 第一部分概况 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本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硕士生应成为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已有百年历史,1958年成立电气化工程系,1978年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铁道牵引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博士学位授权,1999年开始招收电气工程领域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2005年获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10年开始招收电气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电气工程领域覆盖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使用和控制及相关材料与设备生产技术。主要包含:(1)电能生产、传输及其使用全过程中,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与自动控制、市场化运营等所涉及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2)各类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测量和控制等相关方面的科研与工程技术。(3)与改进各类电工材料性能和生产工艺、研发新型材料等相关的研究与工程技术。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具体研究方向分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轨道交通牵引供电与牵引传动,新能源发电与主动配电网,检测技术与智能控制等。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作为现代最主要的二次能源,电能的生产和传输规模越来越大,电力系统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电能的产生、存储、转换、传输、控制和应用向着高效、灵活、智能、安全、可靠和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方向发展;电磁场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新现象、新原理、新模型和新应用已成为高新技术和现代国防的重要基础和创新源头;新型电工材料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将促进新型电工器件、设备和系统向高效能、成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当今的电气工程领域已经成为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现代测试技术及控制技术相结合,并与材料工程、机械工程和动力工程密切相关的新型工程领域。

关于学术型研究生申请毕业和学位对学术成果的要求

关于学术型研究生申请毕业和学位对学术 成果的要求 (2018年6月修订) 为了确保我校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规范管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研究决定,对学术型研究生申请毕业和学位及学位论文审查时对学术成果提出如下要求。 一、博士研究生申请毕业和学位对学术成果的要求 博士研究生应以沈阳农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且以第一作者身份(导师或导师团队成员为通讯作者,导师团队成员为通讯作者时导师应为作者之一)发表与博士学位论文内容密切相关的SCI/EI/SSCI/CSSCI期刊论文(非会议、非增刊、非综述)或授权发明专利(导师为专利第一申请人时,博士生可为第二申请人),各学科具体要求如下。 1.农学和理学博士研究生须发表SCI二区以上(中科院JCR分区,下同)期刊论文1篇或发表SCI三区以上期刊论文2篇;或发表的单篇SCI期刊论文影响因子大于4.0(“硕博连读”或“提前攻博”博士研究生要求大于4.5或发表SCI一区期刊论文1篇);或发表的SCI期刊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6.0(“硕博连读”或“提前攻博”博士研究生要求超过6.5)。 2.工学博士研究生须发表SCI二区以上期刊论文1篇或发表SCI三区以上期刊论文2篇或发表SCI/EI期刊论文3篇(其中SCI期刊论文不少于1篇)或发表SCI/EI期刊论

文和授权发明专利4项(其中期刊论文不少于2篇);或发表的单篇SCI期刊论文影响因子超过2.0(“硕博连读”或“提前攻博”博士研究生要求超过2.5或发表SCI一区期刊论文1篇);或发表的SCI期刊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3.0(“硕博连读”或“提前攻博”博士研究生要求超过3.5)。 3.管理学博士研究生须发表SSCI/SCI三区以上期刊论文1篇,下同)或发表CSSCI期刊论文2篇;或发表的单篇SSCI/SCI期刊论文影响因子大于1.0(“硕博连读”或“提前攻博”博士研究生要求大于1.5或发表SCI/SSCI二区期刊论文1篇);或发表的SSCI/SCI期刊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2.0(“硕博连读”或“提前攻博”博士研究生要求超过2.5)。 4.“硕博连读”或“提前攻博”博士研究生不允许提前毕业,普博生申请提前毕业(须导师同意,下同)其学术成果要求加倍。 5.两位研究生以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SCI/SSCI期刊论文(SSCI仅限管理学科研究生,下同)影响因子在20≧IF≧10范围内的,2人均可用以申请毕业和学位;三位研究生以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SCI/SSCI期刊论文影响因子IF>20的,3人均可用以申请毕业和学位。 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审查时对学术成果的要求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对学术成果无具体要求,但学位论文审查将依据申请者的学术成果水平有所区别:

毕业论文写作指导书.doc

2004年工商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写作指导书 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和番禹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的有关规定,成人教冇毕业生应进行毕业实习,完成毕业论文写作。 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这一实践环节,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扩大视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工作规律的能力。 学生原则在原单位原岗位实习,学院安排教师指导。指导教师负责对实习全过程督导并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学生要踏实认真,全面了解所在单位的情况,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屮,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屮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脚踏实地解决微观问题的良好T作作风。 二、毕业论文要求 撰写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与考核,尤其是对调杳研究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观察表达能力与逻辑能力等最为直接有效的考察。为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特提出如下要求: (一)毕业论文的形式 根据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培养特点,毕业论文体裁统一规定为实习所在单位调研报告。 (二)调研报告的要求 1、调研报告的文字量不得少于3000字。 2、学生在论文撰写过稈屮要主动和指导教师保持经常的联系,取得指导和帮助。 3、调研报告的内容原则规定如下: %1题日:反映调研报告的核心内容。 %1调研情况介绍:介绍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1调硏结论:对调研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后得出结论。 %1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实用价值或有推广意义的办法或建设。 4、调研报告应由学生独立完成,若发现有抄袭和他人代做等舞弊现象,不能及格。 5、调研报告正文用A4纸打印,字体大小请参照样式基木要求执行,正式打印后上交指导老师一份。 三、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审 毕业实习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实习单位鉴定、个人小结,进行成绩评定。 毕业论文成绩,根据指导教师的建议成绩,经系评审组审杏确定。 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成绩分为五级:优、良、屮、及格、不及格。不及格者不得毕业。

中山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中山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2016年7月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 我校硕士、博士学位的授予适用本工作细则。硕士、博士学位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的学科门类及专业学位种类、领域授予。 对于可授予不同门类学位的学科、专业,可根据原有专业基础以及研究生所学课程、研究课题,授予相应门类学位。 第三条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授予工作按照各专业学位试行办法或专业学位全国教学(育)指导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另行制定《中山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学位工作实施细则》。 第四条 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遵守我校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学校实际制定的规章制度,遵守学术规范,在本校学习并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门技术水平者,经我校审查同意,均可按本细则规定向我校申请相应的学位。 申请人不得使用同一篇学位论文重复申请学位。 凡因考试作弊或违反学术规范受到处分的不授予学位。

第二章 学位评定委员会 第五条 学位评定委员会机构设置 (一)学校成立学位评定委员会,由学校主要负责人、各学科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的知名学者组成。成员一般为25名,主席由校长担任,任期2~3年。委员会成员由研究生院会同教务部、发展规划办公室提名,校长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 (二)根据学科门类成立若干学位分委员会,协助学位评定委员会工作。学位分委员会一般由7~15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任期2~3年。学位分委员会主席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兼任。委员会成员由研究生院会同教务部、发展规划办公室提名,报校长批准。 (三)按培养单位成立学院(直属系、附属医院)教育与学位委员会及本科教育与学位专门委员会、研究生教育与学位专门委员会。 1.学院(直属系、附属医院)教育与学位委员会由7~15名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家组成,原则上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家总数不低于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且至少有两名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青年学术骨干、一名其他学院相关学科的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家;组成成员必须包括院长(主任)、分管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长(副主任),院长(主任)担任委员会召集人。教育与学位委员会的产生,一般由所在单位党政联席会议提名,经研究生院与教务部、发展规划办公室协商汇总,报校长批准。 教育与学位委员会任期2~3年。因学院(直属系、附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