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构建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构建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构建

关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数学课堂构建

[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不是仅把原来的教学大纲换成课程标准,或换换教材,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是要由“以老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模式转变。本文尝试就关于“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构建进行阐述,提出个人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非线性以学习为中心教学内容的整合学习方式

一、什么样的课堂是“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课堂上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老师启发什么、学生思考什么,老师把书本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光让学生等吃“现成饭”,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遵从、模仿和记忆”,教学中没有对学生的直接经验给予应有的重视,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教代替了学的过程,是“以老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很显然,这样的课堂教学难以让学生得到能力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指出了: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不应当都以定论的形式呈现,方法与技能的获得,不应只是模仿与照搬,而应当设置机会让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在“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教学模式”中,林少杰老师更是提出:人的知识不是教会的,而是在探究过程是通过意义构建获得的。主要做法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验证、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的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体验“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例如,对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作如下的设计:

上面的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从“观察——分析——数据验证——归纳总结”,一直是学习的主角。这样的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学生是以“做”而非“听或看”介入到学习活动中,老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不是把定论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形成直接经验,这样的教学就不再是“以老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了。

二、“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构建的策略。

(一)整合教学内容,以适应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

1、把握好教学内容的作用和地位;

对于数学的教学内容,因数学学科的逻辑特征,会让我们觉得每一个内容都是重要的,缺少了哪一个都似乎不妥当——这一点,令到我们的老师在教学当中不敢取舍,害怕因为取舍使学生的知识链“断链”,造成学习困难,所以在教学中常常是“宁可讲多,绝不放过”,教学上必须要“讲深讲透讲全”,这也是很多老师上课“滔滔不绝”的原因之一。

笔者有幸参加了广州教研室林少杰老师主持的“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的课题研究活动,对教学内容的作用和地位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林老师认为:对数学的教学内容应从整体地联系着来看,在整体中,各个内容是有着主次之分的。对于教材的内容可以分为四类:

(1)工具类的内容(老师讲授为主)

(2)非工具的重点内容(师生共同研究)

(3)经验类(学生总结为主)

(4)非重点内容(学生阅读为主)

以林老师指导笔者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学内容可作如下分类:

(1)等式性质、代数运算,属工具内容;

(2)用代入法、加减法消元解方程组,属非工具类的重点内容;

(3)先消哪个元,用什么方法消元,属经验类内容;

(4)方程组的概念、怎样检验方程组的解,属非重点内容;

等式性质、代数运算,这两个工具内容,学生在前面的学习已学习,因此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为教学重点,对教学作如下安排:

第1课时——用实例介绍了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就直接学习加减消元法(只限于直接运用加减消元法消元的类型;至于解的概念,因学生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和检验基础,只略提如何检验,在学习中不断消化;)第2课时——进一步学习加减消元法(未知数系数绝对值全不相同的类型)第3课时——加减消元法习题课,让学生熟习加减消元法(对先消哪个元,用什么方法消元,作出自我总结和归纳)

第4课时——学习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的第2步也是代入法,此时安排学生觉得熟悉,易于掌握)

第5课时——复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让学生查漏补缺,老师个别提点。

以上的教学,老师对教学内容的作用和地位作好分析,教学上有的放矢,对内容的出现顺序和时间安排等都作了整合安排,尽早把主干和工具交给学生,尽量把时间和学习交还给学生。也从中看出,只有对教学内容作好分析和分类,老师在教学中才能精讲、少讲,尽量腾出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多“做”,构建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2、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以及学生的学习规律;

数学的学科逻辑特征和教材的传统规范,决定了数学教材的编写要做到内容铺排的阶梯性和连贯性、文字表述的严谨性和简明性。但现代学习学习理论研究表明,人的认知过程,往往是从感知认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然后在不断的反复学习中,加深认识,最终成为理解,形成对知识的感性认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由于这样,必然会引起教学的矛盾。

如在“有理数的加法”的学习中,教材由于其严谨性与科学性的需要,先要求学生学习“正负数”,再学习“有理数的加法”,不知什么是“正负数”,就不能学习“有理数的加法”——因为教材要用“正号”与“负号”所表达的含义来解析加法的结果。于是学习过程必须学习什么是“正负数”,然后学习“有理数的加法”,从“正负数”的概念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教学,都是“规定性”的,所以只能由老师讲解说明,然后学生“接受”,学生难以独立进行学习探究,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也就必然会处于被动。

但事实上是,学生在生活中大量接触到“正负数”及“有理数的加法”的实例,例如篮球比赛时,上半场赢10分,下半场输15分,结果是怎样?学生很容易知道是输5分——即使老师没有教。所以,如果在教学上,作以下处理:

(1) 直接用球赛的比分学生进行“有理数的加法”的计算:

……

通过实例到算式的“形式化过程,让学生明白“有理数的加法”的实际意义,再让学生直接进行算式的计算,

1、(12)(9)++-= ;

2、(8)(7)-+-= ;

3、……

上例中,虽然学生还未知什么是正负数,但学生仍很容易运用“经验”对相关式子进行计算,不需太多的解析,就可以自己进行,并由陌生到熟练,然后掌握其方法和法则,在此基础上,再学习“正负数”的相关概念,更是水到渠成。

从上例可知,课堂教学时,教学内容的呈现,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特别是那些学生已经具有的、但未经训练或不那么严格的数学知识和体验,使学生那些常识性、经验性的知识派上用场。正如《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从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样的教学易使学生感到亲切,易于接受;也只有这样教学,学生才能加入到知识的学习探究中去,成为学习的中心,否则,学生就只有听和记的份了。

(二)构建多元化的学习的方式。

学习方式,顾名思义即学习的方法与形式,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其内涵涉及学习动机、学习意识、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过程、学习方法诸方面。

孔企平博士在课改的核心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课程改革不是仅把原来的教学大纲换成课程标准,或换换教材,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习惯于单一的死记硬做的学习方式,这很不利于新课程的推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所以,要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学中必须建立和形成一种基于合作、问题、实践、探究、个性和对话等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如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该方法,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问题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学习的中心。

又如林少杰老师的“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教学模式”中,通过操作材料的提示,让学生阅读、尝试、讨论、思考、领悟、练习,更提倡以难度不同的学习材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得。

两位教育专家的教学模式给我们以启示:他们的教学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问题探究学习等)为出发点,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从不同渠道,以多种方式获取学科知识和信息,从而达到提升学习素养(情感态度、认知方法、知识技能、人文精神,创新精神)的目的,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林少杰《“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2005年;

3、《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地理论依据及其分析报告

“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及其分析 “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当前学校变革的重要内容。探寻其背后的理论根源可发现,“学为中心”的课堂改革深受四种理论影响,即:人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的教育底色;人本主义――课堂教学的生命主张;建构主义――课堂教学的实践旨向;多元智能――课堂教学的评量尺度。此项研究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正本清源,明确课堂教学变革的理论渊源,也有利于形成共识,更好地推动教学实践开展和质量提升。 学为中心课堂课堂教学 在强调合作、对话、创新和生命关怀的背景下,课堂教学变革已然成为现代学校转型的主要特征。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学生多数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其知识获得、个性发展及品德塑造也多在课堂中完成。然而,反观国内的课堂变革,纵使从国家到地方,从设计者到执行者的变革热情持续高涨,但“教为中心”的传统课堂却依旧根深叶茂。在“教为中心”的课堂里,储蓄灌输的教学观念、预设僵化的教学内容、丝丝相扣的时空安排、居高临下的教学形态十分流行。由于失去了自主学习、反思、分享与表达的权利,学生不是游离就是置身在课堂之外,沦为课堂中的“隐形人”。毫无疑问,这种压抑生命、生长的课堂与教育的本

义、新课程的指向大相径庭。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 [1]课堂是师生学习生活的场所,也是智慧生长、“生命栖息的家园”。如果期望课堂重新“焕发出生命活力”,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模式进行改造。即让课堂回归到学生本身,以多元互动的“对话式教学”置换一元主导的“独白式教学”, 实现教学从预设、静态向动态、生成的转变。就像奈勒所告诫的:“我们的儿童像羊群一样被赶进工厂,在那里无视他 们的个性,而把他们按同一个模样加工和塑造。我们教师们被迫,或自认为是被迫去按照别人给他们规定好的路线去教学。这种教育制度既使学生异化,也使教师异化了。现在已经到了要改善的时候。”[2] 综观当今课堂教学变革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形态,我们认为,“学为中心”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的教育底色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学说的核心部分,也是我国教学变革的理论基石和价值底色。“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是马克思关注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指出,人类全部历史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是那些从事感性活动、社会的、历史 的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却被无情异化为机器的附属物,未来社会应该把人从一切“非人”的境遇中解救出来,实现人类的解放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人作为实践的存在,

构建“以学习为中心”数学课堂的反思

构建“以学习为中心”数学课堂的反思 新课程改革不是仅把原来的教学大纲换成课程标准,或换换教材,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是要由“以老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模式转变。 一、什么样的课堂是“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课堂上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老师启发什么、学生思考什么,老师把书本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光让学生等吃“现成饭”,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遵从、模仿和记忆”,教学中没有对学生的直接经验给予应有的重视,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教代替了学的过程,是“以老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很显然,这样的课堂教学难以让学生得到能力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指出了: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不应当都以定论的形式呈现,方法与技能的获得,不应只是模仿与照搬,人的知识不是教会的,而是在探究过程是通过意义构建获得的。主要做法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验证、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的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体验“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从“观察——分析——数据验证——归纳总结”,一直是学习的主角。这样的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学生是以“做”而非“听或看”介入到学习活动中,老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不是把定论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形成直接经验,这样的教学就不再是“以老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了。 二、“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构建的策略。 (一)整合教学内容,以适应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 1、把握好教学内容的作用和地位; 对于数学的教学内容,因数学学科的逻辑特征,会让我们觉得每一个内容都是重要的,缺少了哪一个都似乎不妥当——这一点,令到我们的老师在教学当中不敢取舍,害怕因为取舍使学生的知识链“断链”,造成学习困难,所以在教学中常常是“宁可讲多,绝不放过”,教学上必须要“讲深讲透讲全”,这也是很多老师上课“滔滔不绝”的原因之一。

浅谈“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日益深入,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甚至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而要改变这一现状,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势在必行,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性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传授者、解惑者,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被教师占为已有,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语言信息。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改变这一状况。新的英语教学观,即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的具体体现之一,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征就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充分发挥这一教学模式的作用,重新审视和定位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必不可少。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新信息与日俱增,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方法日趋多样,教师个人不可能拥有所有的可满足学生需求的知识,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应定位为: (1)教师不再单纯的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发挥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发展交际能力的促进者,以及学生学习语言的鼓舞者和学生的伙伴合作者。 (2)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要求,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切可行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其想像力与创造力,有效地组织起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如视听表演、讨论,做游戏及讲练结合等,同时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努力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易接受的和充分理解的学习环境。真实地展示自我,与学生真诚地交流,不妄自尊大,同时经常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3)在教学中对不同学生的个性怀着尊敬和接受的态度,不因学生的个别差异而厚此薄彼,并且容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即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出现错误,不轻意批评,而是采用学生能接受的方法来使其意识到自己所错之处。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使之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从而为他们日后的深入学习和继续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少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与精力的投入已接近极限,但是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仍未有明显提高,其原因之一在于课堂教学中被动的管理方式。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制订教学计划,把学生置于一种被动地位,学生对计划全然无知,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失去培养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的机会。教师在备课时只注重熟悉教材内容,力图做到了因“材”施教,但忽视了学生这一主体,忽视了教学研究的对象,没有做到因“才”施教。然而,

以“学”为中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浅谈

以“学”为中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浅谈新课标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自主学习为途径,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可简单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简单地说,包括二层含义:第—层含义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第二层含义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其中“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是基础和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归宿和目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核心在于“如何指导学生学,让学生更好发展”。本学期,在经过多年高位发展后,学校为了寻求更高更好的发展,提出了“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学导案”这种高效教学模式。它是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导案设计重在进行学习内容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训练。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学导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为学生的自学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和路径。学导案最突出的功能在于“育人”与“会学”,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学步车”,是达成学习目标的导航仪,是学生学习的方向盘、

指南针。真正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可以说真正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结合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七单元第3课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导案”高效教学模式认识。 一、认真编好学导案,使学导案有用、有效,便于操作,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学导案的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要点、知识链接、激趣导标、启思导学、精讲点评、巧练导悟、反馈拓展、课后反思等9项内容,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学导案的第一大好处就是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整理出学习目标和学习要点,特别是要把握好本课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知识点,通过学导案,让学生知道。学导案的第二大好处就是让学生知道“怎样学”。教师通过知识链接、激趣导标、启思导学、精讲点评、巧练导悟、反馈拓展、课后反思等栏目,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和共同探究等形式,获取新知识,探究新问题和解答新问题,做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环节,教师通过知识链接栏目,让学生查找和准备和本课书有关的资料;通过课前预习栏目,让学生提前了解和思考本课书的内容;通过激趣导标栏目,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导思启学栏目,特别是教师把精选的时政案例,

以“学”为中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浅谈

以“学”为中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浅谈 新课标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自主学习为途径,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可简单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简单地说,包括二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第二层含义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其中"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是基础和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归宿和g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核心在于“如何指导学生学,让学生更好发展”。 本学期,在经过多年高位发展后,学校为了寻求更高更好的发展,提出了“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学导案”这种高效教学模式。它是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导案设计重在进行学习内容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训练。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学导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为学生的自学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和路径。学导案最突出的功能在于“育人”与“会学”,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学步车”,是达成学习目标的导航仪,是学生学习的方向盘、指南针。真正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可以说真正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结合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七单元第3课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导案”高效教学模式认识。 一、认真编好学导案,使学导案有用、有效,便于操作,真 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学导案的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要点、知识链接、激趣导标、启思导学、精讲点评、巧练导悟、反馈拓展、课后反思等9项内容,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学导案的第一大好处就是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整理出学习目标和学习要点,特别是要把握好本课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知识点,通过学导案,让学生知道。学导案的第二大好处就是让学生知道“怎样学”。教师通过知识链接、激趣导标、启思导学、精讲点评、巧练导悟、反馈拓展、课后反思等栏H,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小 组合作和共同探究等形式,获取新知识,探究新问题和解答新问题,做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环节,教师通过知识链接栏目,让学生查找和准备和本课书有关的资料;通过课前预习栏目,让学生提前了解和思考本课书的 内容;通过激趣导标栏H,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导思启学栏目,特别是教师把精选的时政案例,设置能体现教学重、难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去探索课本理论知识,尝试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案例问题。学导案的第三大好处就是让学生知道“怎样练”。通过巧练导悟栏目,精心挑选靓题或原创时政热点问题让学生有效训练,配以解题方法指导和答题要求,让学生知道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要求,让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真

【读《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有感】

【读《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有感】 读《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有感《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是夏雪梅博士的新着。正如着作封面所提的疑问:课堂中的学习真的发生了吗?改善教师的教无可厚非,但教完=学会吗?做完练习=掌握吗?教学任务的完成并不代表学习的发生。教与学是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学的效果也应是师生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一味地将课堂的问题归结为教师的“教”,那么,教师的责任也未免太大了。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学生的学习动力、合作学习的过程、学科情感、同伴及师生关系等等。为此,课堂观察还可成为研究学生课堂学习的工具。乍看书名真有些疑惑: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与其他的课堂观察有什么差异?作者关注“以学习为中心”的出发点是什么?什么样的课堂观察才是“以学习为中心”的?如何进行“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实际上,我的疑惑也正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课堂观察”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早在20世纪60年代,教学录音录像就被拿来作为教学分析、辩论和反思的重要素材。课堂观察首先被认为是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教师常常运用自身拥有的概念系统对自己或同事正在做什么进行分门别类,而后条分缕析,进而反思建议。在这样的逻辑之下,研究者们更多关注的是在一个概念系统引导下对教师的课堂行为进行分析,帮助教师拥有一套能够运用来分析自己教学的概念工具。于是,以往的听评课也主要侧重于从教师的角度,观察教师的仪表仪态、教学语言、教案设计、

巩固复习、新课导入、新知讲解、重难点把握、板书、提问、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节奏、作业布置等等。也便有了诸如崔允漷教授提出的“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视点”等。课堂观察的维度成为了教师课堂行为评价的量规;课堂观察的记录成为了改进教师教学建议的理据;课堂观察的过程成为了教研活动的抓手。课堂观察更多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工具。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从“教学中心”转向“学习中心”,为课堂观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循着“学习观察—收集证据—分析解释—做出决策”的模式,为课堂研究做出了良好的范例;从“学生知识与技能类的目标达成,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合作学习的过程,课堂中的积极学科情感,课堂中的社会关系”五大类的观察领域,借助8+10+5个观察单,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提供了脚手架。于研究者而言,此书是“芳林新叶”;于实践者而言,有“柳暗花明”之感。 书中的“课堂观察”的新价值是由教师教育兼顾学生成长。教学是教学生学,教是为了学,改善教的目的是促进学。以学习中心的课堂观察,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学;更直接地介入学生的学习历程,帮助学生更想学、更会学、学得更好。当然,无论是“以教学为中心”还是“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研究,并非相互对立、此消彼长的“零和游戏”,而是从不同视角、不同出发点进行的研究,最终都将为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服务。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着眼于深入理解学生的学习,分析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要素,通过观察获取数据、收集证据,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最终寻求解决办法、

探究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探究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综合教育学院,马高超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国内外许多教育方式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起主体作用;学生往往局限于从课堂、书本掌握知识,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无论处在哪一阶段的学生,其学习兴趣、知识能力、逻辑思维方式和目标等方面均存在不同差异,且这些不同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还随着年龄与地点的变化而变化,这促进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发展。本文简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提出,并着重在学生质疑能力、兴趣和个性方面的培养进行深入探讨。 一、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提出 “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最早是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 念转换来的。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在教育界影响很大,传统的教学基于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体作用,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杜威对以教师为中心这一教学方法是极力反对的。他提出的新思想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并被进一步运用到中学和大学的教学模式中逐步发展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可以说“以教师为中心”的对立面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征主要是:学生起到主体作用,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激发和引導,既要“授之以鱼”又要兼顾“授之以渔”,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小组活动、协作式、设计式、个别式等多种形式结合在一起,或选用互联网、多媒体等多种教具进行教学设计规划。是否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主要判断依据一方面是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能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谁是学习的主体,即能否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投入到课堂中的情绪和积极性,学生是否是自己的管理者。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负责控制和管理学习活动,积极投入到课堂建设和活动规划中,那么这种教学模式便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是我们目前所应倡导和积极学习的。 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强调质疑能力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提出:“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所谓“不需要教”即达到学习上的“自由”,人类的教育是“自由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不应当只有“施”,或者只有“受”,学生的学习是在求学,教师在这当中应当有一个责任,那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达到一个辅助的作用。

课堂观察个人心得体会

课堂观察个人心得体会 课堂观察作为一种具有强烈理性色彩的研究行为,必定是一种有理论观照的行为。以下是要与大家的课堂观察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 课堂观察的心得体会 元旦假期结束,在开学的第一天我们迎来了一顿精神大餐,聆听了县教育局赵主任给我们带来了一直迷惑的课堂观察,为我们来指点迷津。 通过赵主任的讲解,我收获很多。我知道了在听课过程中我们要做的三个转到:第一要从关注环节转到关注细节;第二从关注他人转到关注自身,平时养成及时反思的自觉性;第三从关注现象转到追寻的意义。赵主任说了课堂教学语文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原则;四个关注点;五项技能。在这些地方我感触最深的是从关注他人转到关注自己,从上学期开始我们联校一直在搞名师带徒活动,很荣幸我是其中的一员,通过几次活动,我发现我们这些人在活动中成长很快,不再是光关注讲课教师的活动,而是从讲课老师讲完后谈他的教学到自己如何处理课堂,这应该就是从关注他人到自己吧!这对于我们的成长应该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我感觉自己应该是在提升,活动的开展真的在成就我们。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赵主任敢于打破常规教学,敢于直面不合理的地方,勇于创新。的确我们平常都太受专家讲课设

计的思维框框,有时是刻意的模仿,有点东施效颦的现象,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所突破,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这就要像赵主任所说的敢于大胆的整合教材,敢于取舍教材内容,而不要迷恋教材。不要流于形式,不要整些没用的,要实打实的干。让学生多读书、少做题,读整本的书。让学生知道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把书读好。对于学困生赵主任也给我们指点了一个例子,建议降低难度,先抓基本的字词,阶梯式的教授,让每个孩子都有所学。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加知道了自己以后课堂上更应该注意哪些细节,更侧重哪些,让自己的教学工作目标更加明确,为早日让自己迅速成长,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课堂观察的心得体会 刚看到书名以为是一种教学模式,讲的是如何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所以就选了它。翻开书一看,原来“课堂观察”一词就是“听课”的意思,讲的是一种新理念的听课操作模式,顿时大失所望!耐心看下来,了解到这本书是探索课堂观察,研究如何从“教学中心”向“学习中心”转型的问题。 书的封面上有一段话:“学习伴随我们一生,学生的大多数时间都在课堂中学习。但是,课堂中的学习真的发生了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判断的问题。” 在以往的听课中,我们往往侧重于教师的角度,观察教师

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

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 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 学生的大多数时间都在课堂中学习,但是,课堂中的学习真的发生了吗? 课堂应该让学生的学习增值,也就是学生更想学、更会学以及学得更好,对学生个人的发展更有意义。 一、点由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学。 教学即教学生学(陶行知)。教的意义有两层:一是教不是教其他的东西,而是教学生如何学习;二是教与学是相关联的,教要依据学,研究学生是教学设计的起点。 基于学生的教学设计: (1)基于学生经验——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2)基于学生思维——学生是怎么想的? (3)基于学生困难——学生会出什么错? (4)基于学生需要——学生为什么要学? 既要掌握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也要个体差异。为可能需要的学生准备个性化学习材料(如纠正性练习或拓展性练习等) 学习的本质是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感悟与建构,教学准备应该集中指向于选择好材料和设计好问题。 知识是情景化的,教师要精心创设能够让学生产生观点冲突和表达不同观点的情境,给出的问题应该是真实的、开放的、富有思考性。 研究学生学习的障碍与困难,能在关键处引领学生的思维。 二、保证有合适的学习时间和有效的学习机会。 教要在学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一切的教都是基于学生的学习、为了学生的学习。 学习内容应该是重要的且有意义的。教学切忌广而浅,要精而深,抓核心概念、原理,精简非本质的内容。 数学知识的教学不应求全,而应求联。 数学技能的教学不应求全,而应求变。 要由知识传授变为发展思维。 通过不同认知方式的教学环节搭配,动与静结合,维持学生较稳定的注意力。 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合作性学习或表现成功的机会。 三、在互动与对话中促进学习。 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受到鼓励和重视的,课堂上涉及课堂纪律的话题是正面的表述和期望。 在学生思考问题时提供足够的等待时间 评价的重点不仅学生的方法对或错,更学生的方法是否有价值。 读懂学生的理解水平并相应地调整教学。 在学生没有理解教师的指令或回答错误或不能回答的时候,采用重述问题、解释问题、化等策略。 在关键的学习点处,提供有助于深层思考的数学问题(质疑、追问),增强学生的概念性的理解或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解决。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耐心倾听、乐于表达、善于反思的技能和习惯。 研究生成性学习材料的反馈策略:可能会生成哪些材料?如何预设反馈路径?材料如何呈现?如何将错误化为教学资源? 教师应该树立的理念

《贲友林与学为中心数学课堂》读后感

《贲友林与学为中心数学课堂》读后感 导读:本文是关于《贲友林与学为中心数学课堂》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您! 读《贲友林与学为中心数学课堂》有感 其一,如何做一位有思想的教师?瞭望,是站在高处远望。瞭望者不仅需要动力,还需要具有一种自觉的批判意识。如果觉得一切都好,那么会使我们丧失瞭望的愿望。贲友林老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工作环境,在村小、在县城还是在省城,他对自己的数学教学始终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始终不满意,一直不满足。这种自觉的批判意识,成为他瞭望彼岸追求理想的动力源泉。即使在全国赛课获得一等奖之后,他仍然清醒与冷静:"全国一等奖,犹如泰山日出,那只是给我曾经上过的一节数学课套上美丽的光环。今后,我还得在课堂中继续下真工夫、硬工夫。"站在高处,视野才足够开阔。怎样不断地给自己搭建平台,让自己的视野开阔起来?贲老师的回答是读书。他说:"当我对一些问题窘迫之际,我会钻进书堆。"实际上,他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寻求问题的答案。读书,也是他和作者对话的过程,咀嚼和吸纳他人思想的过程。读书和教学实践是相呼应的,读书能够很好地打开自己的思路,激活自己的思考,增长自己的智慧。贲老师寻找到读书这一重要的"脚手架",教学和研究才有步步登高。贲老师不停地读书,我不知道他用多少时间坐在枯灯下静静阅读,但从他发表的大

量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在广泛阅读后的丰富收获和深刻思想。?瞭望的人,会看到彼岸动人的风景。然而,跋涉过程的艰苦可想而知。跋涉者需要有专一的目标,一心朝向彼岸跨越而心无旁骛。贲老师说:"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教师,我和所有人一样,爱翩翩联想,爱自由的生活,崇尚时尚与潮流,但我更有自己不懈的追求。我追求有创意的成功的课堂教学,追求有个性的深刻的教育思考。"正因为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孜孜追求,贲老师的数学课堂教学成为"此岸"驶往"彼岸"的舞台,由稚嫩逐渐走向成熟,由成熟慢慢形成自己朴实明快而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其二,如何构建学为中心数学课堂?正如贲老师所说:"我们不能仅看孩子跑得快不快,更需要关注孩子跑得欢不欢……"洞察贲老师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主人的学场。贲老师教课,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是为了师生彼此共同的不可再有的生命体验,力求创新是他的不变的追求。他构建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课堂让我们感悟到了课堂上的"另一种可能".我们不缺认识,缺的是把认识变为行动;我们不缺理念,缺的是把理念变为实践。?首先,贲老师对"学为中心"做出了界定。贲友林的界定是:"‘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指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出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观念作为教学的起点,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和建构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相应地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这一界定比较严谨,具有一定的学理性:一是出发点,二是起点,三是机会,四是活动。从学生的学习出发,而不是从教师的教出发;起点在学生已有的经验,而不是在教师预设的知识目标;有机会,才有可能,给机会,便是维护学生的权利,用美国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节选自李爽,陈丽编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理与实践指南》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是关于如何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几个指导意见。因此,希望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学生学习的目标是什么,要学习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更好,该创设什么样的学习环境,该如何进行学习评价,等等,从这几个问题出发,我们将向教师一一阐释“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几个原则,引导教师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原则一:学习目标更重视能力培养,且兼顾学生的差异 教育的今天,能力培养比知识的传递变得更为重要。本书的模块1中提到,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多元化的。比如:“21世纪技能联盟”提出的生活和职业生涯技能、学习和创新技能、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NCREL提出的创新思维能力、高效工作能力、有效交流能力以及数字时代基本素养。我国的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就如纲要所指,要进行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今天,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知识极易被获取,而问题解决、协作、创新等能力在当今社会正变得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学生需要学会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寻求帮助和获取资源,成为具有批判精神与创新精神的实践者。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学习目标重点不是知识的获得,而是能力的培养,包括问题解决的能力、协作的能力与创新的能力。 教师在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中,必须谨记学习目标不再是知识的获得,能力要比知识更重要。 原则二:学习内容联系学生生活,有机整合学生的需求与经验 如何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选择合适的学习内

课堂观察学习心得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与思考点滴录 ——学习心得 陈莉 假期里认真翻看了《课堂观察》这本书,受益不浅,感受很深。书里不仅提到了许多对我们教师教书育人方面可知道的理论,还提供了一些真实的故事和优秀的案例,下面我针对“课堂观察技术”一节,谈谈我自己的所见所闻及我的看法。 课堂观察技术是一种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它是建立在对课堂教学要素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之上的,课堂教学要素的9个方面,即:课堂沟通、课堂行为互动、师生话语、课堂过程、课堂管理、课堂教学语言、教学资源、教学媒体和教学现场机智。 在课堂上,当我们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后,只要孩子能对答如流,回答的问题能迎合老师的心里,老师往往会不吝啬的大加夸奖:“你真聪明、你回答的真好”等等。如这位教师,前者学生的回答虽然只回答了一个结果,却迎合了老师的心里,得到了表扬;后者学生没有找到正确的答案,但学生的智慧火花已在闪现,但却没有被老师重视,而一句“再想想”了知。 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也就需要适时进行肯定和表扬。尤其是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之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而这智慧的火花并不代表只了解一个结果,更要关注一个过程。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定要慎重评价,对有错误但又孕含点滴创新的思路,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要给予鼓励,保护这难得的创新火花。 作为教师一定要始终牢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教师座右铭,一方面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通过教学反思,促进自己专业发展;另一方面要不断按照教师行为规范和教育法对教师语言和

行为的要求,加强自身的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成为一个让学生尊重的教育者。 通过“课堂观察技术”的学习,使我深感自己做得还很不够,一定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完善自己,超越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教师,争做优秀的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课堂观察》学习心得 课堂观察就是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 (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课堂观察的基本理念是课堂观察“为什么”、“是什么”、“追求什么”的问题。通过观察,提升教师教学业务水平,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得到改善。课堂观察的方法可以是多元的,观察者可以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就课堂上一个或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进行观察,也可以是对不同教师的同一节课进行观察,还可以是对一个教师的多节课进行跟踪观察.课堂观察不但是教育科学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手段之一,也是一种独立的教育科研方法,它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教师走进他人的课堂,可能会因此而发现他人的课堂经验,也可能总结出他人的课堂教训;但对于自己来说,

由以教为中心的教学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的转变

由以教为中心的教学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的转变 在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知识传授任务、保证教学过程顺利开展,根据教师的知识、能力、素养以及教学条件等,从教师的导入、传授、讲解、组织等环节设计教学过程。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内容的内在特征、教学内容被传授的可能方式、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环境给教的活动提供的可能等,进行教学设计。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可以保证教学内容直接、高效、有序地传递,支持教学环节的顺利推进。 尽管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也对学生的学有一定的考虑,但其中心是教,而不是学。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出现冲突时,则会主要依据教师的教进行设计。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对于纯粹的陈述性知识的传授有一定效果,但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却收效甚微。 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出发,根据学生的起始水平、学习风格、学习环境等,设计从感知到学习到实践和评价的学习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开展相应的促进学习的教的活动。 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当教与学发生冲突时,教师需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修正教学过程,保证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活动。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依据学习过程设计,实现学习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可以保证教学过程按照学生的学习特征开展,从而促进学习。 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的作用仍然是主导的,因为这一过程是教师设计完成的,也是教师在课堂中实施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充分了解学生,切实基于学习过程设计教学过程。 由此可知,在新时期,教师的教学要真正实现由以教为中心的教学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的转变。 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长期以来,教学一直被看成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这种认识过程以传递知识或搬运信息为己任,学习的过程则被视为是在头脑仓库中储存信息以备再现之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样的教学往往是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呈现出强烈的封闭性。在这种课堂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传统的教学设计往往存在严重的弊端: 一是重教材,轻学生。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科书当成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考试也主要是检测学生对教科书知识的掌握,教科书扮演着权威的角色,教学变成了教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将教科书中的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 二是重结论,轻过程。过于关注结论的获取,却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过程。试图走一条捷径,将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却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 那么,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种种弊端,新课程要倡导怎样的课堂教学呢?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读书心得体会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读书心得体会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读书心得体会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写一篇读书心得记录下呢?你想好怎么写读书心得了吗?以下是收集整理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读书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是夏雪梅博士的新着。正如着作封面所提的疑问:课堂中的学习真的发生了吗?改善教师的教无可厚非,但教完=学会吗?做完练习=掌握吗?教学任务的完成并不代表学习的发生。教与学是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学的效果也应是师生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一味地将课堂的问题归结为教师的“教”,那么,教师的责任也未免太大了。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学生的学习动力、合作学习的过程、学科情感、同伴及师生关系等等。为此,课堂观察还可成为研究学生课堂学习的工具。乍看书名真有些疑惑: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与其他的课堂观察有什么差异?作者关注“以学习为中心”的出发点是什么?什么样的课堂观察才是“以学习为中心”的?如何进行“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实际上,我的疑惑也正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课堂观察”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早在20世纪60年代,教学录音录像就被拿来作为教学分析、辩论和反思的重要素材。课堂观察首先被认为是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教师常常

运用自身拥有的概念系统对自己或同事正在做什么进行分门别类,而后条分缕析,进而反思建议。在这样的逻辑之下,研究者们更多关注的是在一个概念系统引导下对教师的课堂行为进行分析,帮助教师拥有一套能够运用来分析自己教学的概念工具。于是,以往的听评课也主要侧重于从教师的角度,观察教师的仪表仪态、教学语言、教案设计、巩固复习、新课导入、新知讲解、重难点把握、板书、提问、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节奏、作业布置等等。也便有了诸如崔允漷教授提出的“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视点”等。课堂观察的维度成为了教师课堂行为评价的量规;课堂观察的记录成为了改进教师教学建议的理据;课堂观察的过程成为了教研活动的抓手。课堂观察更多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工具。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从“教学中心”转向“学习中心”,为课堂观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循着“学习观察—收集证据—分析解释—做出决策”的模式,为课堂研究做出了良好的范例;从“学生知识与技能类的目标达成,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合作学习的过程,课堂中的积极学科情感,课堂中的社会关系”五大类的观察领域,借助8+10+5个观察单,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提供了脚手架。于研究者而言,此书是“芳林新叶”;于实践者而言,有“柳暗花明”之感。 书中的“课堂观察”的新价值是由教师教育兼顾学生成长。教学是教学生学,教是为了学,改善教的目的是促进学。以学习中心的课堂观察,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学;更直接地介入学生的学习历程,帮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用于合并1

高效课堂模式下的教师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高效课堂教师应如何做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以学生为主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一定时间内获得高效率、高质量地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有超常收获、超常提高、超常进步。作为教学引导者的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环,或者讲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关键因素。所以,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高效课堂: 一.教师要处理好以下转变 1 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共享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的场所,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 2师生关系的转变。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每一名教师都应该真心地走进学生,真情地亲近学生,深入地了解学生,平等而理解地对待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在这种师生关系下,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高效教育。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二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 1 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学生才对你的课感兴趣。同时学生也会向你敞开心扉,经常向你吐露心思,使你的教育教学工作有针对性,有实效。为此,我认为应注意做到:一要理解和尊重学生,二要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全体学生。客观地看待全体学生,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不歧视差生,也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2;利用课余时间,尽量去了解学生,充分的接触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基础。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与学生沟通思想,与学生谈谈有关学习的重要性,与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和技巧。这样可以向学生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建议。由于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向其指出错误或提出好的建议,学生极易接受。 三高效课堂需要充分的课前准备 1紧盯教学内容。“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惯穿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

课堂:从“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d3788839.html, 课堂:从“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 作者: 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8年第02期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当前,我国课堂教学正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建构“学为中心”的课堂是当代课堂教学变革的基本取向。课堂从“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需要我们加深对“教为中心”与“学为中心”课堂的认识。 “教为中心”与“学为中心”:课堂的两种取向 萧伯纳说:“我不是你的教师,只是一个旅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伴着学生一起前行的过程。有两种样态:一种,教师在前,学生跟在教师后面,亦步亦趋;另一种,教师相信学生有前行的愿望与能力,放手让学生自主往前走,当学生前行方向出现较大偏差时,教师跑到学生前面引一引、指一指、带一带,然后又退到学生中间,或者在学生的后面,甚至做在路边为学生鼓掌的人。这两种课堂样态,正是对“教为中心”与“学为中心”课堂的形象描述与直观勾勒。 华中师范大学陈佑清教授指出,教师讲授中心课堂,按其实际表现有两种形态:极端的讲授中心课堂和改进的讲授中心课堂。前者的典型表现是,教师严格支配、控制课堂中的一切方面和全部过程,教师的行为尤其是系统讲授行为成为课堂的绝对中心甚至全部的行为,教师主要从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学生的期望来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组织不是基于学生的实际学情,也不是依靠学生自身的能动活动。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是被动、服从的,缺乏独立学习的时空和能动的学习行为。这样的课堂,典型特征是“满堂讲”“满堂灌”。这样的课堂,也曾被称作“填鸭式”,在受到批评之后逐步改造,形成了改进的讲授中心课堂。如,教师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的参与,注重让学生自学,教师讲授中贯穿学习动机激发、提问、讨论等。不过,在改进的讲授中心课堂中,学生的能动学习活动及其在教学时空占用上,仍未成为课堂教学的本体或中心。从整体上来看,仍然是教师及其行为为本体、为中心。 日本学者稻川三郎分析并总结了三种课堂。第一种课堂,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中近乎强制式地灌输教科书内容。教师站在讲台上,近似表演独角戏。第二种课堂,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但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有所改变。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教师向学生提出各种问题,诱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勇气。另外,在教学中还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等。乍一看,这种教学感觉很新鲜,但是,教师依然手握着缰绳,学生还是被操纵着跟随教师走。第三种课堂,主体是每位学生,学生在教学的最前沿,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辅导、帮助。学生完全自立,他们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学习。显然,第一种课堂,第二种课堂,都是“教为中心”的课堂,第三种课堂,即“学为中心”的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