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服务研究_进展_局限和基本范式_谢高地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_进展_局限和基本范式_谢高地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_进展_局限和基本范式_谢高地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局限和基本范式

谢高地 肖 玉 鲁春霞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 要 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该文首先从概念、分类、价值评估理论、评估案例等方面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现状。然后评述了目前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包括: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问题、生态资产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混淆、物理量评估方法的不确定性、价值量评估的不确定性以及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的复杂性。针对这些研究的局限,文章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基本范式,包括:严格区分生态资产和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必须基于生态观测或生态模型以及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应区分不同样元。最后,文章展望了今后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课题: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结构及生态过程的关联性和复杂关系的研究,人类干扰下生态系统服务的响应与反馈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对人类福利的影响研究,政策机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研究以及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各种生态服务价值研究等方面。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进展 研究局限 框架 基本范式 发展趋势

STUDY ON EC OSYSTEM SERVICES :PROGRESS ,LIMITATION

AND BASIC PARADIGM

XIE Gao _Di XI AO Yu and LU Chun _Xia

(Ins titute of Geographic Sc ienc es and Natur al Res ourc es Re searc h ,C hine se Academy of Scie nce s ,Beijing 100101,China )

A bstract The concept of ecosystem services was first used in 1960s in abroad and the terminology of “ecosys -tem ser vices ”appeared in 1981.Three classifications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cluded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

structure classification and description classification ,in which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has been used wide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system services and biodiversity was exa mined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for -mation and variation in ecosystem services .At present ,many case studies have been c onducted to obtain the economic values of ec osystem services at local ,river basin ,r egional and national levels with three kinds of methods :economic method ,emergy method and benefit transfer .In China ,the concept of ecosystem services was introduced in 1990s and ,since then ,there have been many studies about ecosystem services which in -volves the introduction of abr oad studies ,for ming and accumulating process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case studies .

Because of limitations on the studies of ecosystem ser vices ,including the r eliability of the evaluation re -sults ,confusion of ecological capital and ecosystem services ,uncertainty of the quantity of ecosystem services ,uncertainty of the monetary values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complexity of ecosystem functions and services .A new paradigm of ecosystem services should be set to strictly distinguish the ecosystem ser vices from ecological capital ,to evaluate the ec osystem services on the basis of ec ological monitoring and ecological models ,and to divide the region into different units in evaluation of r egional ecosystem ser vices .The researches on ecosystem ser vice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in the c omplex relationships between ecosystem servic es ,structure and pro -cesses ,the response and feedback of ecosystem ser vices to human activities ,the impacts of changes in ecosys -tem services on human well _being ,the impacts of policies and institutions on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he mon -etar y values of ecosystem services from different kinds of ecosystems .

Key words Ecosystem ser vices ,Review ,Limitation ,Fra me work ,Basic paradigm ,Trends 自然生态系统作为地球生命支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自然生态系统

过程中,只片面强调其市场价值或直接使用价值,忽略了自然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其它生态效用或生态价

收稿日期:2005-07-08 接受日期:2005-11-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230090和30370258)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_SW _333) 作者感谢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邬建国教授和“第三届现代生态学讲座”在本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的启发和建议。 E _mail :xiegd @igs nrr .ac .cn

植物生态学报 2006,30(2)191~199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formerly Acta Phytoecologica Sinica )

值,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的效用被低估(Costan-za et al.,1997),生态系统面临日益严重的压力。许多生态经济学家认为,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能更好地解决自然资源在不同利用目的之间的分配,采用经济学的手段来干预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有效地保护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Daily, 1999;Costanza et al.,1997)。因此,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评估的研究逐渐成为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 国外研究进展

生态系统服务概念第一次在20世纪60年代使用(King,1966;Helliwell,1969)。20世纪70年代初,SCEP(Study of crit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1970)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并列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环境服务功能”如:害虫控制、昆虫授粉、气候调节和物质循环等。Holdren和Ehrlich (1974)将其拓展为“全球环境服务功能”并在环境服务功能清单上增加了生态系统对土壤肥力和基因库的维持功能。随后Ehrlich等(1977)又提出了“全球生态系统公共服务功能”,后来逐渐演化出“自然服务功能”(Westman,1977),最后由Ehrlich和Ehrlich (1981)将其确定为“生态系统服务”。

国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主要包括功能分类,如调节、承载、栖息、生产和信息服务(Daily,1997,1999; de Groot et al.,2002);组织分类,如与某些物种相关的服务,或者与生物实体的组织相关的服务(Nor-berg,1999);描述分类,如可更新资源物品、不可更新资源物品、生物服务、生物地化服务、信息服务以及社会和文化服务(Moberg&Folke,1999)。其中功能分类是目前主要的分类方法,也更加便于生态系统服务评价工作的开展。Daily(1999)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分类是目前较有代表性的分类。Costanza等(1997)也从功能的角度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分类。目前一个较有影响的从功能角度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分类是由MA提出,将生态系统服务分为供给、调节、文化和支持服务(W GME A,2003)。该生态系统服务分类更为直观,同时该分类体系中不同类别的生态系统服务存在重叠现象。如O2的产生既是调节服务,又被归为支持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的形成及其变化机制:生态系统是生态服务与功能形成和维持的物质基础。在生态系统服务形成和维持过程中,生物多样性通过它在管理生态系统属性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产生密切联系(Costanza et al.,1997;Daily, 1997;Naeem,2001;Loreau et al.,2001)。Tilman等(1997)根据草地生态系统小区试验研究发现,生态系统功能多样性及其组成对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比物种多样性更显著。多样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微小的变化只会导致极小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供给的改变(Jones et al.,1994)。Loreau等(2001)认为某些最少数量的物种在稳定条件下对生态系统功能非常必要,以及较大数量的物种可能对维持变化环境中生态系统过程的稳定性非常必要。Luck等(2003)提出了服务供给单元,它是指在一定时间或空间尺度内提供或未来会提供的已经认识到的服务的单元,它的提出为生态系统服务形成和变化机制及其受损生态系统服务的恢复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观点和方法。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由于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多面性,生态系统服务具有多价值性。近十几年来,Pearce(1995)、Mc Neely等(1990)、Turner(1991)等的研究,奠定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类理论研究的基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1993)的生物多样性价值划分、Bar bier(2000)的环境经济价值分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5)的环境资产的经济价值分类,都以上述分类为基础且基本相同。

生态系统服务的总经济价值包括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两部分,使用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直接实物价值和直接服务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即生态功能价值),非使用价值包括遗产价值和存在价值,还有选择价值(即潜在使用价值)既可归为使用价值,也可归为非使用价值(Tietenber g,199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目前主要采用经济学评价方法,能值评价法和效益转化法。其中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学评价方法根据价值评价技术的市场基础不同分为3类:市场基础评估技术、代理市场评估技术以及模拟市场评估技术(Chee,2004)。能值评价法是在Odum的能值理论和系统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其目的是试图将无法简单地用经济价值衡量的生态系统功能与过程,通过一定的转换,用一种便于比较的新的测度方式表示,也可称为能值核算。能值核算以生产非货币化和货币化资源、服务和商品的太阳能单位(称为太阳能值)来表示其价值(Odum&Odum,2000)。效益转化法通

192

 植 物 生 态 学 报30卷

常定义为在一个地方(研究地)估计的经济价值通过市场为基础或非市场基础的经济评价技术转换到另外的地方(政策地)的方法(Brouwer,2000;Barton, 2002)。效益转化是一个存在广泛争论的环境评价方法,它的有效性还没有得到证明(Brouwer,2000)。这个非有效性的主要原因是物品和人口的特征在两个地方决不会严格的相同(Ruijgrok,2001)。因此,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理特征以及不同地区的经济变量,以获得更为准确的效益转化价值。

总之,目前国外有关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评估的研究已经广泛开展,其研究主要特点是不同研究者采用了不同的研究角度。Daily等主要从生态学基础的角度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Costanza 等则更多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并探讨评价的方法与技术;Pimentel等(1997)也估算了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并与Costanza等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Turner注重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评估的技术与方法的研究;Naeem则更关注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机制,特别是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更加全面地关注生态系统服务概念、与人类福利之间关系、变化的驱动因子、评价的尺度、评价技术与方法、评价过程中的分析方法以及评价结果与最终的政策制定,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了案例研究。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决策者提供政策制定的依据,促进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发挥。

1.2 国内研究进展

国内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明显落后于国外。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些学者将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内涵和价值评价方法介绍到国内,国内有关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随之有了较大发展。有关“生态系统服务”根据国外表述方法的不同而在国内有不同译法,其中“Ecosystem services”(Daily,1997;Costanza et al.,1997)译作“生态系统服务”(赵景柱等, 2000;徐中民等,200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欧阳志云和王如松,1999;谢高地等,2001;肖玉等, 2003)或者“生态服务功能”(石培礼等,2002);而“E-cological ser vices”(Farber et al.,2002)译作“生态服务功能”(赵传燕等,2002)。这几个名称在国内都有使用,其中目前国内使用最为广泛的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欧阳志云和王如松,1999;谢高地等, 2001,2003)。但是目前国外使用较为广泛的是“E-cosystem services”,因此我们认为,为与国际称法保持一致,同时考虑到名词结构的合理性,“生态系统服务”译法可能更为恰当。

欧阳志云和王如松(1999)、辛琨和肖笃宁(2000)、谢高地等(2001)多位学者详细介绍了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内涵和价值评估方法,并系统地分析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系。张志强等(2003)继续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核算方法,并详细介绍了条件价值法(Contingent value method)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赵景柱等(2000)则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物质量评价和价值量评价这两类方法进行比较。谢高地等(2001)指出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代表是基于全球静态总平衡输入输出模型的评估和基于全球静态部分平衡模型的评估。李双成等(2001,2002)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理论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指出整个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价值大于生态系统中的个体的功能和价值之和,提出了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过程中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种工作范式及其整合的模式,还对环境与生态系统生态服务空间流转和其价值异地实现的特性进行了研究。

在对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评估理论进行研究的同时,众多学者对生态系统价值案例评估进行了尝试,表现在对区域(世界、国家、区域、城市等)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的估算,对特定生态系统或者特定物种服务经济价值的估计,为进一步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形成和变化的机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欧阳志云等,1999;张新时,2000;陈仲新和张新时,2000;徐中民等,2002;赵景柱等,2003;谢高地等,2003;肖玉等,2004;Xia o et al.,2005),也出现了对生态系统服务形成和累积过程的研究(肖玉等,2005a,2005b)。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在国内已逐渐发展起来。最初研究更多的集中在对国外生态系统服务概念、内涵、评估方法研究成果的介绍以及对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探讨。Costanza 等(1997)有关全球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的研究引起了国内众多学者的注意。众多专家和学者开始对全球、区域、城市以及单一生态系统(主要集中在森林生态系统)或者单个物种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进行积极探讨。总体而言,我国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经费支持力度小,取得的原创性成果不多。尽管如此,通过较多学者的努力,在生态系统服务领域的多方面都有所进展,对国家的

2期谢高地等: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局限和基本范式193

 

生态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2 研究的局限性

2.1 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问题

目前,国内和国外生态系统服务物理量和价值量的评估都难以得出让公众和学术界普遍接受的结果,这反映了该领域研究方法还不成熟,需要继续完善。国内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价大多是基于已有研究成果的价值评估,MA也只是基于已经获取的大量的相关信息与知识,在大尺度上进行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与人类福利的评价,缺乏对生态系统结构与服务之间复杂关系以及生态过程与服务发挥与保育之间联系的科学解释,使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的合理厘定缺乏坚实的科学基础,从而影响了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

2.2 将生态系统作为自然资本的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作为资本收益的价值相混淆

作为自然资本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切资本特征:有产权、有资本量、有交易、有市场价值以及比较成熟的评估方法。作为收益的生态系统服务,是特定时间段生态资产为人类福利带来的服务和产品。由于目前大部分服务还不具有市场,不能进行交易,所以其所具有的价值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比如,特定范围的森林生态系统是一种自然资本,它属于某个人和团体,可以进行交易;而森林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气体调节、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服务则是该自然资本的收益,由于这些服务缺乏市场,难以估算其对人类社会的价值。区分生态系统作为自然资本的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作为资本收益的价值,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二者的不同特性,有利于建立切实可行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框架和评估方法,使得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早日受到应有的重视。

2.3 物理量评估方法的不确定性

不同的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生态系统服务的种类存在较大差距;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同一种生态系统类型为人类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不尽相同。如,湖泊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的服务存在较大差距;而分布在坡地的森林生态系统提供防止水土流失的服务,分布在平地的森林这项服务并不能得到体现。对于同样的服务,不同研究者对其物质量的估算方法也存在差异。如营养物质循环,欧阳志云等(2004)采用土壤库持留法进行估算,而薛达元等(1999)则采取林分持留法估算。而有些服务,如生物多样性维持、景观愉悦等,如何度量也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

2.4 价值量评估的不确定性

目前众多学者对有关自然生态系统是否有价值和价值形态如何等问题的看法不一,现有的观点包括有限资源价值论,价格决定价值论,使用价值决定论,自然价值、劳动价值双重论,天然资源无价值、已开发资源有价值论,三元价值论,服务价值论,主观价值论等等,特别是传统的自然资产无价论普遍盛行。可见关于自然资产的价值存在很多争议,作为自然资产收益的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就更加难以获得一致的认识。

虽然有的生态系统服务具有市场,能够进行交易,如初级产品,但是大部分生态系统服务的市场是发育不良的、扭曲的或完全空缺的。同时,人类难以对人类生命,环境的美学价值或长期的生态利益这类不可捉摸的事物进行估价。因此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估价肯定是非常困难而又充满不确定性。

此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实证方式是确定在一个人造生物圈中复制出这种服务需要付出的代价。由于用纯粹的非自然资本来代替自然资本是不可行的,零自然资本意味着零人类福利,从而导出自然资本对人类来说总价值为无限大。

2.5 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的复杂性

生态系统服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是生态系统内部各种复杂的关系与化学反应的总和,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应该是非常复杂和多样的,一定还有很多生态系统服务还没有被认识到或揭示出来。生态系统提供的某种生态系统服务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与其它服务或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不同的生态系统而言,其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的侧重方面不同,如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偏重于生物多样性维持,而农田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偏重于食物和原材料生产,湿地生态系统偏重于废弃物净化等等,但大多数情况下,生态系统都能提供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实现的复杂性:生态系统服务的实现较为复杂,取决于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例如,对于某些民族而言,特定的动物具有某些宗教象征意义,这些动物不能作为产品提供给人类,该项生态系统服务对于当地社会而言是无法实现的;在常年少雨的坡地上草地生态系统提供的防止水土侵蚀的服务也难以实现,它只是该生态系统具有的潜在的服务。由

194

 植 物 生 态 学 报30卷

此看来,生态系统服务的实现具有复杂性,应该将其区分为潜在生态系统服务和现实生态系统服务两种类型,否则难以恰当地度量这种生态服务的强度。

生态系统服务的无形性:除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之外,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几乎都是“无形”的,但是对人类社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无形性”和人类的经济价值取向,使得人类为了索取“有形的”生态系统服务而破坏甚至毁灭一些“无形的”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与生态系统功能的不对称性: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系统功能并不完全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通常一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形成需要多种生态系统功能的参与。生态系统功能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严重的不对称性为揭示生态系统服务形成的过程增加了困难。同时,这也揭示了问题本质:每一项生态系统服务的产生需要生态系统中多种功能的共同作用,每一项生态系统功能都与别的功能一起为人类提供多种生态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的时间动态性: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强度,随着时间而呈动态变化,这种动态变化一般与其生长曲线有密切的关联。这是因为生物体本身和环境因子都在随着时间而变化。在年周期范围内,生态系统服务时间上的动态性有如下特点:食物和原材料的生产是累积性的,它的曲线实际上是一个累积曲线;大气调节功能可以用呼吸或光合强度曲线来表示;养分循环功能可以用养分吸收或者养分累积曲线来表示;侵蚀控制服务应该主要取决于植被对土壤的覆盖叶面积指数曲线表示,但侵蚀控制服务的实现与获得,应该是有侵蚀条件发生的时候,如发生大的降雨时实现水蚀控制服务,发生大风时实现风蚀控制服务。总体而言,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的时间动态性存在较大差别:在时间维上,有的是一次性实现,有的是多次性实现,有的是连续性实现,有的是离散性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强度曲线随生态系统本身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异质性:无论从宏观空间尺度还是微观的空间尺度,生态系统本身的多样性和环境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生态系统服务的类型和强度的空间差异性。通常情况下,这种空间差异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不同生态系统的空间差异性导致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差异性;同一生态系统在不同区域提供不同的生态服务,如一片草地,在牧区主要是提供饲料服务,如果它处于城市,则仅会提供景观愉悦的服务;同一生态系统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实现或不实现某项服务,实现不实现该项服务取决于某地是不是具备实现该项服务的条件,例如,一片植被,当它位于具有侵蚀条件的地方时,就在侵蚀发生条件具备时发挥防止侵蚀的服务,否则不发挥。

3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基本范式

3.1 严格区分生态资产和生态系统服务

在生态系统服务评估领域,研究者将生态系统视为生态资产,这种生态资产具有一切资产的特征,其实物量和价值量的评估可采用现有一切成熟的资产评估理论和方法。同时,作为资产,生态资产具有产权属性、可交换属性等,生态资产的实物量有面积、生物量、蓄积量等指标来刻画,价值量则为在市场和非市场交换中,取得这种生态资产所有权的一次性交易价值(图1)。

在生态学领域,研究者更为关注的是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产生于生态系统的过程和功能。这种服务相等于资本在特定时间段为人们提供的利润和福利,这种服务量或实物量必须用生态意义非常明确的指标来描述,如提供的水源、释放的氧气、固定的C O2等,其价值量则为人们消费这种服务所应付的价值。

3.2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必须基于生态观测或生态模型基础之上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结果的实物量和价值量备受质疑的根源,主要在于传统生态学未能详细而动态的测定出生态系统服务实物量流量的过程曲线。

设s t为某一种生态系统服务在时间t时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流量,生态系统服务流量是时间的函数:

S t=q(t)(1)在特定时间段特定规模的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服务总量则应为该函数的积分:

S T=C∫T t=0q(t)dt(2)式中,C为该生态系统规模的物质量。

在此,以稻田生态系统CH4和N2O排放为例进行说明。稻田生态系统CH4和N2O日排放通量在不同生育期和不同施肥水平下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图2a,b)(肖玉,2005)。在稻田生态系统CH4和N2O排放的流量曲线基础上估算其季节排放量将使计算结果更为准确,由此估算的稻田气体调节的经济价值将更为可信。可见,实际测定或在测定基础上构建生态系统服务强度的时间函数模型,是生态

2期谢高地等: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局限和基本范式195

 

图1 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资产相互关系

Fig.1 Relationship bet ween ecol ogical capital and ecosystem services

图2 稻田生态系统CH4(a)和N2O(b)排放流量变化

Fi g.2 Fl uctuation of CH4(a)and N2O(b)flux by the rice paddy ecosystems

N0、N225、N375和N525为实验处理水平,尿素施用量分别为0、225、375和525kgN·hm-2 N0,N225,N375and N525were experiment treat-ments.The urea application were0,225,375and525kgN·hm-2,res pectivel y

系统服务研究的核心内容,也只有如此,生态系统服务的结果才能真正让人们信服。

3.3 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一定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表征,即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强度和一定时限内区域某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总量。其基本思路是将区域划分为若干生态系统服务相同或相近的同质样元,然后计算出多个样元生态系统服务强度的时间函数和各样元相对于区域评价总体的权重,最后对各样元的生态系统服务强度与对应权重乘积求和,集合得到这个区域生态服务强度。

设某个区域可划分为n个同质样元,对于其中第i个样元,用S ti表示其生态系统服务强度的时间函数,k i代表权重,则该样元的生态系统服务强度函数(S ti)表达式为:

S ti=k i·s t i=k i·q i(t)(3)对于权重k i,可根据针对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特征,采用样元生态资产物质量相对于区域评价总体的生态资产物质量比例,(3)式成为:

S ti=

C i

C

·q i(t)(4)式中C i代表第i个样元的生态资产规模,C为评价区域生态资产的总体规模。

对于q i(t),我们倾向于必须基于对该样元有代表性的生态观测数据或基于观测的生态模型。

于是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强度为:

S t=∑

n

i=1

k i·S ti=

1

C

·∑n

i=1

(C i·q i(t))dt(5)

时段T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总量为:

S T=

1

C

∫T t=0∑n

i=1

(C i·q i(t))dt=1

C

∑n

i=1

∫T t=0(C i·q i

196

 植 物 生 态 学 报30卷

(t))dt(6)

4 生态系统服务今后研究的课题

为了深入研究生态系统服务_结构_过程之间的复杂性与关联性,建立生态服务综合评价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胁迫下生态系统服务的响应机制,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对人类福利的影响,揭示政策变化以及消费方式对生态系统服务维持与保育的长远效应,以下4个科学问题需要未来加以解决。

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结构及生态过程的关联性和复杂关系: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是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物质基础。传统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不能满足对生态系统服务综合评估的需求,需要以生态系统服务为研究对象,以生态服务_生物/物理过程与功能_生态系统结构为主线,补充进行基础生态学的研究与观测,研究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结构之间的关联关系,分析生态过程与服务表现的动态变化与相互作用,揭示这些复杂过程之间的关联特征与定量关系。

人类干扰下生态系统服务的响应与反馈: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越来越多效益和福利的同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越来越大。生态系统对人类干扰产生响应和反馈时,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的服务和产品也产生相应的变化。因此,今后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一个重点是研究人类活动胁迫下生态系统服务的响应与反馈特征,探究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系统结构与生态过程根源,建立生态系统服务需求_行动_压力_状态_响应的因果链,分析人类需求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影响的不同驱动作用。

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对人类福利的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强化或削弱将会导致以其为基础的人类社会福利的变化,特别需要研究生态系统服务的两种变化模式:大规模小尺度变化和小规模大尺度变化。衡量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对人类福利的影响需要定量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程度,并在此基础上估算其经济价值的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人类福利实现的可分离性决定了生态系统服务可以在空间上转移,这也可能导致生态系统服务的不公平占用。研究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转移规律和规模,分析生态系统服务空间转移产生的生态公平问题,提出生态系统服务跨区占用或不公平占用的补偿机制与补偿的定量评价方法也将是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政策机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国家或地方相关政策的实施(如西部大开发)、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如对汽车和高级住宅的偏好)将会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研究社会经济以及环境保护决策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的政策效应,研究我国现有生活方式及价值取向对生态系统结构及其服务产生的长远影响,可以有助于制定可持续消费的制度与政策法规,构建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不同生态类型的各种生态服务价值:一般按生态类型进行服务价值评估,不同生态类型的各种生态服务价值均需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农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冰川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展更为综合的陆地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和价值量评估研究,为制定科学合理制定生态系统管理决策提供有用信息和数据基础。

参 考 文 献

Barbier EB(2000).Valuin g the environ ment as input:review of application to mangrove_fishery linkages.Ecological Eco nomics, 35,47-61.

Barton DN(2002).The transferability of benefit transfer:contin-gent valuation of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s in Costa Rica.Eco-logical Econo mics,42,147-164.

Brouwer R(2000).Environmental value transfer:state of the art and future prospects.Ecological Econo mics,32,137-152. Chee YE(2004).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on the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Biological Conser vation,120,549-565. Chen ZX(陈仲新),Zhang XS(张新时)(2000).The economic value of ecos ystem services in China.Chines e Science Bulletin (科学通报),45,17-22.(in Chinese)

Costanza R,d'Arge R,de Groot R,Farber S,Grasso M,Hannon B,Naeem S,Limburg K,Paruelo J,O'Neill RV,Raskin R, Sutton P,van den Belt M(1997).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e.Natur e,387,253-260.

Daily GC(1997).Natu re's Ser vice:Societal Dependence on Natu ral Ecos ystems.Island Press,Washington DC.

Daily GC(1999).Developin g a scientific basis for managin g Earth's life support systems.Cons ervation Ecology,3,14. URL:https://www.360docs.net/doc/9d4282062.html,/vol3/iss2/art14/

de Groot RS,Wilson MA,Bou mans R MJ(2002).A typology for the classification,description and valuation of ecos ystem func-tion s,goods and services.Ecological Eco nomics,41,393-408.

Ehrlich PR,Ehrlich AH(1981).Extinction:the Causes and Con-s equ ences of the Disap pearance of Species.Random House,New York.

2期谢高地等: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局限和基本范式197

 

Ehrlich PR,Ehrlich AH,Holdren JP(1977).Ecoscience:Po pula-tion,Resources,Environment.Freeman and Co.,San Francisco. Farber SC,Costanza R,Wilson MA(2002).Economic and ecolog-ical concepts for valuin g ecos y stem services.Ecological Eco-nomics,41,375-392.

Helliwell DR(1969).Valuation of wildlife resources.Regional Studies,3,41-49.

Holdren JP,Ehrlich PR(1974).Human population and the global environ ment.A merican Scientist,62,282-292.

Jones CG,Lawton JH,Shachak M(1994).Organisms as ecos ys-tem engineers.Oikos,69,373-386.

King RT(1966).Wildlife and Man.NY Conser vationist,20,8-11.

Li SC(李双成),Zheng D(郑度),Yan g QY(杨勤业)(2001). Some issues on assessin g natural capital of environ ment and e-cos ystems.Environmental Sciences(环境科学),22(6),103-107.(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Li SC(李双成),Zheng D(郑度),Zhang YL(张镱锂)(2002).

Regional evaluating paradigm for ecological services of environ-ment and ecosystems.Scientia G eographica Sinica(地理科学), 22,270-275.(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Loreau M,Naeem S,Inchausti P,Ben gtsson J,Grime JP,Hector A,Hooper DU,Huston MA,Raffaelli D,Sch mid B,Tilman D, Wardle DA(2001).Biodivers ity and ecosystem:functioning: current knowledge and future challen ges.Science,294,804-808.

Luck GW,Dail y GC,Ehrlich PR(2003).Population diversity and ecos ystem services.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 n,18,331-336.

McNeely JA,Miller KR,Reid WV,Mittermeier R,Werner TB (1990).Conser ving the W orld's Biological Divers ity.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World Wildlife Fund US and the World Bank,Gland,Switzerland and Was hington,DC.

Moberg F,Folke C(1999).Ecological goods and services of coral reef ecosystems.Ecological Econo mics,29,215-233. Naeem S(2001).How chan ges in biodivers ity may affect the provi-s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In:Hollowell VC ed.M anaging Hu-man Do minated Ecos ystems.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Press,St.

Louis,3-33.

Norberg J(1999).Linking nature's services to ecosystems:s ome general ecological concepts.Ecological Econo mics,29,183-202.

Odum HT,Odu m EP(2000).The energetic basis for valuation of ecos ystem services.Ecos ystems,3,21-23.

OECD(Organisation for Econ omic Co_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1995).The Eco nomic Ap praisal of En viro nmental Proj ects and Policies:A Practical Guide.OECD,Paris.

Ouyang ZY(欧阳志云),Wang RS(王如松)(1999).Ecosystem services and their economic valuation.W orld Science_Technolo gy

Research&Development(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2(5),45 -50.(in Chinese with En glish abstract)

Ouyang ZY(欧阳志云),Wang XK(王效科),Miao H(苗鸿) (1999).A primary study on Chinese terrestrial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heir ecological_economic values.A cta Ecolo gica Sinica (生态学报),19,607-613.(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Ouyang ZY(欧阳志云),Zhao TQ(赵同谦),Zhao JZ(赵景柱), Xiao H(肖寒),Wang XK(王效科)(2004).Ecological regula-tion services of Hainan Island ecosystem and their valuation.

Chinese Journal o f Ap plied Ecolog y(应用生态学报),15,1395 -1402.(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Pearce DW(1995).Blu eprint4:Capturing G lobal Environmental Value.Earthscan,London.

Pimentel DW,Wilson C,McCullum C,Huang R,Dwen P,Flack J,Tran Q,Saltman T,Cliff B(1997).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biodiversity.Bio Science,47,747-757. Ruijgrok ECM(2001).Transferring economic values on the basis of an ecological class ification of nature.Ecological Econo mics,39, 399-408.

SCEP(Study of Crit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1970).M an's Impact on the G lobal En viro nment:A ssess ment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A ction.MIT Press,Cambridge MA.

Shi PL(石培礼),Li WH(李文华),He WM(何维明),Xie GD (谢高地)(2002).Economic estim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of natural forests in Western Sichuan,China.Jour nal of M ountain Science(山地学报),20,75-79.(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Tietenberg T(1992).Enviro 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 rce Eco-no mics.Harpers Collins Publishers,New York,USA.

Tilman D,Knops J,Wedin D,Reich P,Ritchie M,Siemann E (1997).The influence of functional diversity and composition on ecosystem processes.Science,277,1300-1302.

Turner K(1991).Economics and wetland management.A mbio, 20,59-61.

UNEP(United Nations Environ ment Programme)(1993).Guide-lines for Country Study on Biol ogical Diversity.Oxford University Press,Oxford.

Westman WE(1977).How much are nature's service worth?Sci-ence,197,960-964.

WGMEA(Working Group of the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2003).Ecos ystems and Human W ell_Being:A Fr amewo rk for As sessment.Island Press,Washington,Covelo,London.

Xiao Y(肖玉)(2005).Study on the Ecosystem Services b y the Rice Paddies in China and their M onetary V alue(中国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经济价值研究).Ph.D.dissertation of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50-66.(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Xiao Y(肖玉),Xie GD(谢高地),An K(安凯)(2003).Eco-nomic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Mangcuo Lake drainage

198

 植 物 生 态 学 报30卷

basin.Chinese Jou rnal of A pplied Ecology(应用生态学报), 14,676-680.(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Xiao Y(肖玉),Xie GD(谢高地),Lu CX(鲁春霞),Ding XZ (丁贤忠),LǜY(吕耀)(2004).The gas regulation function of rice paddy ecos y stems and its value.Journal o f Natural Resou rces (自然资源学报),19,617-623.(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Xiao Y(肖玉),Xie GD(谢高地),Lu CX(鲁春霞),Ding XZ (丁贤忠),LǜY(吕耀)(2005a).The impact of urea amend-ments on atmospheric gas regulation services in rice paddy ecos ys-tems and their valuation.Acta Phytoecologica Sinica(植物生态学报),29,577-583.(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Xiao Y(肖玉),Xie GD(谢高地),Lu CX(鲁春霞),LǜY(吕耀),Ding XZ(丁贤忠)(2005b).Process of nitrogen uptake by rice paddy ecosystem and its economic value.Chines e Journal of Ecology(生态学杂志),24,1068-1073.(in Chinese with En glish abstract)

Xiao Y,Xie GD,Lu CX,Ding XZ,LǜY(2005).The value of gas exchange as a service in rice paddies in s uburban Shanghai, P.R.China.A griculture,Ecosystem and Environment,109,273 -283.

Xie GD(谢高地),Lu CX(鲁春霞),Cheng SK(成升魁) (2001).Progress in evaluating the global ecosystem services.

Resources Science(资源科学),23(6),5-9.(in Chinese with En glish abstract)

Xie GD(谢高地),Lu CX(鲁春霞),Leng YF(冷允法),Zheng D(郑度),Li SC(李双成)(2003).Ecological assets valuat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自然资源学报),18,189-196.(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Xin K(辛琨),Xiao DN(肖笃宁)(2000).Brief account of e-cos ystem service study.China Populatio n,Resou rces and Envi-ronment(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0(3),20-22.(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Xu ZM(徐中民),Zhang ZQ(张志强),Cheng GD(程国栋),Su ZY(苏志勇),Lu AX(鲁安新),Lin Q(林清),Zhang HT(张海涛)(2002).Measuring the total economic value of restorin g Ejina Banner's ecosystem services.A cta Geo graphica Sinica(地理学报),57,107-116.(in Chinese with En glish abstract) Xue DY(薛达元),Bao HS(包浩生),Li WH(李文华)(1999).

A stud y on touris m value of biodiversity in Changbaishan Moun-tain biosphere reserve(C MBR)in Northeast China.Jou rnal o f Natural Resour ces(自然资源学报),14,140-145.(in Chi-nese with Englis h abstract)

Zhang XS(张新时)(2000).Eco_economic functions of the grass-land and its patterns.Science&Technology Review(科技导报),146,3-7.(in Chinese)

Zhang ZQ(张志强),Xu ZM(徐中民),Cheng GD(程国栋) (2003).The updated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ontin gent valuation method(CVM).A dvance in Earth Sciences(地球科学进展),18,454-463.(in Chinese with En glish abstract) Zhao CY(赵传燕),Feng ZD(冯兆东),Liu Y(刘勇)(2002). Analysis of ecological service of forest ecosystem in Qilian Moun-tain.Jou rnal of A rid Land Res ources and Envir onment(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6(1),66-70.(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Zhao JZ(赵景柱),Xiao H(肖寒),Wu G(吴刚)(2000).Com-parison analysis on physical and value assessment methods for e-cosystems services.Chinese J ou rnal o f A pplied Ecolo gy(应用生态学报),11,290-292.(in Chinese with En glish abstract) Zhao JZ(赵景柱),Xu YJ(徐亚骏),Xiao H(肖寒),Zhao TQ (赵同谦),Duan GM(段光明)(2003).Ecosystem services e-valuation based on 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_the evaluations on13countries.System Engin eering Theory and Practice(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121-127.(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责任编委:马克平 责任编辑:张丽赫

2期谢高地等: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局限和基本范式199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全球)

收稿日期:2001-06-30;修订日期:2001-08-24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G 1998040800)、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生态系统管理的基础生态学过程研究项目和“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CX 10G-C00-01)资助。 作者简介:谢高地(1962~),男,博士,博士生导师,基地研究员,从事自然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关自然资源、农业与环境方面的论文30余篇,出版环境研究专著1部。 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谢高地,鲁春霞,成升魁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要:随着人类对生态系统功能不可替代性的认识愈来愈深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人注目的进展。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采用各种方法对自然资本的边际服务价值进行估计。评估的方法大都直接或间接地基于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个人偿付意愿进行计量。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代表是基于全球静态总平衡输入输出模型的评估和基于全球静态部分平衡模型的评估,中国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进行了初步估算。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的复杂性、价值的多重认识、市场失效及价格空缺、实证的困难与自然资本总价值的无限性至今还制约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的发展,今后需要研究的领域及发展趋势是:(1)不同生态类型的各种服务价值研究; (2)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异质性研究;(3)包含非线性及阈值的动态地区模型和全球模型;(4)改变帐户系统和 制订相应政策;(5)考虑生态系统服务损失的项目评估;(6)大规模的小幅度变化和小规模的大幅度变化边际研究。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自然资本;价值评估 中图分类号:G 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588(2001)06-0005-05  PR OGRESS IN EVA L UATING THE G LOBA L ECOSYSTEM SERVICES XIE G ao 2di ,LU Chun 2xia ,CHE NG Sheng 2kui (Institute o f G 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 AS ,Beijing ,100101,China ) Abstract :S ince there is a growing interest in the func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it has a significance to assess the marginal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M any researchers have focused on the marginal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by various approaches ,in which great progress have been made.M ost methods used in the studies are based ,directly or indirectly ,on assessing individual willingness to pay for the ecosystem services.T o evaluate the global ecosystem services ,the input 2output m odel of static general equilibrium and partial equi 2librium are em ployed ;then the value of regional ecosystem services has been primarily assessed in China.H owever ,the further studies on ecosystem services are restrict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the com plic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heir functions ,different value judgements ,im perfection of market ,difficulties for positive studies ,and so on.The in 2depth studies are suggested to be focused on :(1)values of different eco 2system services ;(2)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ecosystem services ;(3)dynam ic regional and global m odels concerning non 2linearity and threshold ;(4)changing fiscal system and corresponding polices ;(5)evaluation on projects considering the expenses of ecosystem services ;(6)marginal effects of m inor change at large 2scale and great change at small 2scale. K ey w ords :Ecosystem services ;Natural capital ;Evaluation 许多环境经济学家视环境与生态系统为一种自然资本,其中有些自然资本是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或无价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使自然环境资产不因时间流逝而 损坏,为保护自然资产,应该在人类的活动中实行绝对的克制;设定安全最低标准,并且把某些种类的发展判为禁区。如果经济活动导致自然资本减少,则应计算成 23卷第6期2001年11月资 源 科 学RES OURCES SCIE NCE V ol.23,N o.6N ov.,200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第26卷第1期2006年1月 生 态 学 报ACT A EC O LOGIC A SI NIC A V ol.26,N o.1Jan.,2006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国外学者观点杨光梅 1,2 ,李文华1,闵庆文 13 (1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2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30230090)收稿日期:2005205217;修订日期:2005211229 作者简介:杨光梅(1978~),女,博士生,山东诸诚人,主要从事生态经济研究.E 2mail :yanggm.04b @https://www.360docs.net/doc/9d4282062.html, ,gmyangj @https://www.360docs.net/doc/9d4282062.html, 致谢:甄霖副研究员协助修改本文,在此谨表谢意 3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 2mail :minqw @https://www.360docs.net/doc/9d4282062.html, Found ation ite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 oundation of China (N o.30230090)R eceived d ate :2005205217;Accepted d ate :2005211229 Biography :Y ANG G uang 2M ei ,Ph.D.candidate ,mainly engaged in ecological economics.E 2mail :yanggm.04b @https://www.360docs.net/doc/9d4282062.html, ,gmyangj @https://www.360docs.net/doc/9d4282062.html, 摘要: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热点和存在较多争议的领域之一。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生态系统服务货币化评估的必要性和有效性。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检索,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国外学者的观点,特别是引起诸多争论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生态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各项服务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使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本身就缺乏严格的标准,同时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复杂的尺度转换问题,从而使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容易出现重复计算;二是由于经济学方法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不同的评估对象和评估目标往往需要选取不同的评估方法,每一种生态系统服务通常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评估方法,评估结果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选择的不同方法,从而使得到的结果间缺乏可比性;三是由于生态系统不同于经济系统,有时用经济学方法对生态系统进行评估时往往很难反映出自然系统的价值,特别是当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偏好随着时间和新信息的出现而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出现更大的差异。今后的研究应当着力于上述困难的解决,以便使生态系统的评估结果更加客观可信,为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和生态系统管理等提供有力支撑。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生态系统管理;经济学方法 文章编号:100020933(2006)0120205208 中图分类号:Q147,Q149 文献标识码:A R evie w of foreign opinions on e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Y ANG G uang 2Mei 1,2 ,LI Wen 2Hua 1,MI N Qing 2Wen 13  (11Institute o f G 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Beijing ,100101, China ;21Graduated School o f Chinese Academy o f Sciences ,Beijing 100039,C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6,26(1):205~212. Abstract :S ince the early 1960s ,especially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C ostanza ’s fam ous article in Nature in 1997,e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has been one of the hottest and m ost debated issues in the field of ecology and ecological econom ics.Different opinions were expressed regarding the necessity and validity of evaluation using econom ic methods.The main difficulties for econom ic evaluation were discussed.Firstly ,the com plexity of ecosystem ,including interdependence and transition of spatial 2tem poral scaling of various ecological functions lead to repeated calculation and difficult in extrapolating evaluation results.Secondly ,the econom ic methods have their own lim itation and weakness.F or instance ,different methods have been chosen in accordance with evaluation objects and purposes ,and evaluation results rely very much on the methods selected.These cause non 2com parability between the https://www.360docs.net/doc/9d4282062.html,stly ,econom ic methods could not always reflect real values of natural ecosystems when preferences of human to ecosystem services change with time and appearance of new in formation.It is recommended that future studies should focus on the above issues so as to ensure an objective and reliable assessment result ,and provide a strong support for establishing ecological com pensation mechanisms and im proving ecosystem management.K ey w ords :ecosystem services ;evaluation ;ecosystem management ;econom ic methods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 班级:09生物教育姓名:李虎学号:09124097 摘要: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术语逐渐为人们所公认和普遍使用!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主要包括向经济社会系统输入有用物质和能量、接受和转化来自经济社会系统的废弃物,以及直接向人类社会成员提供服务(如人们普遍享用洁净空气、水等舒适性资源)。与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服务(它实际上是一种购买和消费同时进行的商品)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只有一小部分能够进入市场被买卖,大多数生态系统服务是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无法进入市场。生态系统服务以长期服务流的形式出现,能够带来这些服务流的生态系统是自然资本。 前言:Holdern和Ehrlich于1974年首次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生态学界就给予很大的重视尤其是Daliy主编的《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社会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依赖性》一书为标志,一个研究生态系统服务的热潮正在兴起,各国领导人、科学家和公众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和支持积极性都明显提高。 随着生态经济学、环境和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发展,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在评价自然资本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动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将评价对象的价值分为直接和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内在价值等,并针对评价对象的不同发展了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假想市场法等评价方法。生态环境评价已经成为今天的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教科书中的一个标准组成部分。Costanza等人(1997)关于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本价值估算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关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深入、系统和广泛研究。 讨论:生态系统服务这些年的研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生活质量、能源、生态产品、休闲娱乐、气候调节、生物防治等等改变。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都是值得我们一起探讨的。 在初中我们就学习了什么是生态系统,知道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畜牧、木材。水产、粮食等等,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各种多样化,不同的生态系统给人类不同的服务,那么生态系统服务就是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效用。对于人类生存而言,生态系统的许多功能是无法在市场上买卖而又具有重要价值的各种服务。生态系统服务一般是指生命支持功能(如净化、循环、再生等),而不包括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例如: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用做食品、燃料、原料及建筑材料等,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一个最基本的例子。另一项对人类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是有机废物的生物降解,如垃圾、废水。有些生态系统服务以间接的方式影响着人类。新的食品、纤维和药品都是由现存的、可用的品种和基因开发而来。人类能够从一个生物体向另一个生物体转移基因,却仍难以制造新的基因来满足新的要求。等等一些都是生态系统服务的项目。这些仅仅是生态系统服务项目的一部分,还有大多数的服务项目为人类的生活、生存提供了不少有利条件。具体的服务项目是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而有所改变的。 生态系统又有那些功能呢,下面简单的介绍其生态系统服务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一些方面。一、有机质的生产与生态系统产品,生物生产是生态系统服务的最基本功能,生态系统通过第一级生产与次级生产,合成与生产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有机质及其产品。二、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维护,生物多样性,不仅使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成为可能,而且也是人类开发新的食品、药品和品种的基因库。生物多样性还提供了一种缓冲和保险,可使生态系统受灾后的损失减小或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条件。由生物多样性产生的人类文化多样性,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是人类文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调节气候,植物每年大约向大气释放的氧气有27×1021t。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减缓地球的温室效应。森林能够防风,植物蒸腾可保持空气的湿度,从而改善局部地区的小气候。森林对有林地区的气温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使昼夜温度不致骤升骤降,夏季减轻干热,秋冬减轻霜冻。绿色植物尤其是高大林木所具有的防风、增湿,调温等改善气候的功能,对农业生产也是有利的。四、减缓灾害,生态系统复杂的组成与结构能涵养水分,减缓旱涝灾害。每年地球上总降水量约1.19×1012t,在降雨过程中覆盖于植被树冠与地表的枯枝落叶能减缓地表径流。植物生长有深广多层的根系,这些根系和死亡的植物组织维系和固着土壤,并且吸收和保持一部分水。雨季过后,植被与土壤中保持的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进展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反馈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 生态系统服务作为生态学与地理学的研究前沿和热点,受到众多学者与研究组织的关注。土地利用变化通过对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的影响,改变着生态系统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能力。本文通过大量文献阅读,归纳出制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运用于土地管理实践的三大瓶颈,分别是:①数据的可靠性低、评估方法统一性差;②研究结果的实用性落后;③研究的深入性不够。最后,对该方面研究进行展望:①亟需提出可靠的理论框架,明确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的方法与指标体系,使得评价方法与评价结果具有广泛一致性和可比性;②加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的互馈机制研究,开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深入研究。③加强与3S技术的结合应用,提高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可视化和信息化程度。 1 背景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形成的及所维持的能够支持人类的生存以及发展的环境条件与效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与人类福祉息息相关[1-2]。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的理解逐渐加深,众多研究者在生态系统服务的产生原因、影响因素、管理措施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针对人类活动、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及人类福祉的相关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这其中关于土地利用变化引起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这一方面的研究越发受到学者的青睐[4-16]。 由于人类等活动引起土地利用变化,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然后改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而影响人类福扯。而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存在着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种互相的反馈调节机制,土地利用变化作为全球环境变化的核心领域,可以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对生态系统能够维持其服务功能起到决定性作用[17]。反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结果可以用于评估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效应,进而对土地利用规划具有指导性作用[18-19]。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越发重视且已经收获众多关于多种尺度上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二者关系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生态系统可持续研究

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普遍定义: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包括对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对于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生态系统管理决策者提供信息,避免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不经济行为,有利于生态系统的保护并最终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著名的权威定义: 1 Robert Costanza,"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Nature 387, 253-260 Article)一文中的定义: 其中其所指的17项内容如下:

展,2000,22 (5)

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价方法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可以分为直接利用价值,间接利用价值,选择价值与存在价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因其功能类型不同而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分类 1 直接利用价值:主要是指生态系统产品所产生的价值,它包括食品、医药及其它工农业生产原料,景观娱乐等带来的直接价值。直接使用价值可用产品的市场价格来估计。 2 间接利用价值:主要是指无法商品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维持生命物质的生物地化循环与水文循环,维持生物物种与遗传多样性,保护土壤肥力,净化环境,维持大气化学的平衡与稳定等支撑与维持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功能。间接利用价值的评估常常需要根据生态系统功能的类型来确定,通常有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替代市场法等。 3 选择价值:选择价值是人们为了将来能直接利用与间接利用某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支付惫愿。例如,人们为将来能利用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净化大气以及游憩娱乐等功能的支付意愿。人们常把选择价值喻为保险公司,即人们为自己确保将来能利用某种资源或效益而愿意支付的一笔保险金。选择价值又可分为3 类:即自己将来利用:子孙后代将来利用,又称之为遗产价值;及别人将来利用,也称之为替代消费。 4 存在价值:存在价值亦称内在价值,是人们为确保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能继续存在的支付惫愿。存在价值是生态系统本身具有的价值,是一种与人类利用无关的经济价值。换句话说,即使人类不存在,存在价值仍然有,如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与涵养水源能力等。存在价值是介于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之间的一种过渡性价值,它可为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提供了共同的价值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 根据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评估的方法可分为两类:一是替代市场技术,它以“影子价格”和消费者剩余来表达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评价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有费用支出法、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旅行费用法和享乐价格法;二是模拟市场技术(又称假设市场技术),它以支付意愿和净支付意愿来表达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其评价方法只有一种,即条件价值法。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常用的条件价值法、费用支出法与市场价值法。 1 条件价值法:也称调查法和假设评价法,它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中应用最广泛的主估方法之一。条件价值法适用于缺乏实际市场和替代市场交换的商品的价值评估,是“公共商品”价值评估的一种特有的重要方法,它能评价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包括直接利用价值、间接利用价值、存在价值和选择价值。 支付意愿可以表示一切商品价值,也是商品价值的唯一合理表达方法。西方经济学认为:价值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态度、观念、信仰和偏好,是人的主观思想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结果;支付意愿是“人们一切行为价值表达的自动指示器”, 因此商品的价值可表示为:商品的价值二人们对该商品的支付惫愿支付意愿又由实际支出和消费者剩余两个部分组成,, 对于商品,由于商品有市场交换和市场价格,其支付意愿的两个部分都可以求出。实际支出的本质是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剩余可以根据商品的价格资料用公式求出。因此,商品的价值可以根据其市场价格资料来计算。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对于有类似替代品的商品,其消费者剩余很小,可以直接以其价格表示商品的价值。 对于公共商品而言,由于公共商品没有市场交换和市场价格。因此,支付意原的两个部分(实际支出和消费者剩余)都不能求出,公共商品的价值也因此无法通过市场交换和市场价格估计。目前,西方经济学发展了假设市场方法,即直接询问人们对某种公共商品的支付惫愿,以获得公共商品的价值,这就是条件价值法。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分类 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它不仅给人类提供生存必需的食物、医药及工农业生产的原料,而且维持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Daily,1997;欧阳志云等,1999)。目前,得到国际广泛承认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系统是由MA工作组提出的分类方法(MAG,2002)。MA的生态服务功能分类系统将主要服务功能类型归纳为提供产品、调节、文化和支持四个大的功能组(图1)。产品提供功能是指生态系统生产或提供的产品;调节功能是指调节人类生态环境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文化功能是指人们通过精神感受、知识获取、主观映象、消遣娱乐和美学体验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非物质利益;支持功能:保证其它所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所必需的基础功能。区别于产品提供功能、调节功能和文化服务功能,支持功能对人类的影响是间接的或者通过较长时间才能发生,而其它类型的服务则是相对直接的和短期影响于人类。一些服务,如侵蚀控制,根据其时间尺度和影响的直接程度,可以分别归类于支持功能和调节功能。由此可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人类文明和可持续发展地基础。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随着生态经济学、环境和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发展,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在评价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动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生态环境评价已经成为今天的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教科书中的一个标准组成部分。Costanza等人(1997)关于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本价值估算的研究工作(全球生态系统服务每年的总价值为16~54万亿美元,平均为33万亿美元。33万亿美元是1997年全球GNP的1.8倍。),进一步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关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深入、系统和广泛研究。目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地主要方法有(表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价值评价方法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1.国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类: De Groot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调节功能——气体调节、气候调节、防止干扰、水调节、供水、土壤保持、土壤形成、营养调节、废物处理、传粉、生物控制 栖息地功能——残遗植种保护区孕育功能 生产功能——食物、原材料、基因资源、医药资源、观赏植物资源 信息功能——美学价值、娱乐价值、文化艺术价值、精神及历史价值、科学和教育价值 2.国内—— (1)1999年,学者董全——生态服务价值功能是通过生态服务功能效益来体现的,生态服务功能效益是指由自然生物过程产生和维持的环境资源的条件和服务的统称,分为10类: 自然生产效益、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效益、调节气象过程的效益、气候变化和物质循环的效益、调节水循环和减缓旱辨灾害的效益、土壤保持的效益、环境净化的效益、植物传粉播种的效益、病虫害防治的效益、调节人身心健康的效益和精祌文化的效益(董全,1999)。 (2)学者欧阳志云将生态服务功能分为9个方面: 生态系统屮有机质产品的生产、保持生物多样性、气候调节、营养物质的循环、保持土壤肥力、对有害有毒物质的净化、植物传粉播种、防止有害生物的入侵和自然灾害的减轻 (3)另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了功能分类:

生物产品的生产、调节物质循环、土壤保持、调节气象、气候及气体的调节、生态环境的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持、传粉播种、防灾减灾、衍生的社会文化(孙刚,盛连喜,2000)。 2002年——MA生态服务功能分类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调节功能——调节气候、空气质量调节、控制疾病、调节水分、净化水资源、侵蚀控制、生物控制、废弃物处理、授粉 供给功能——洁净水、燃料、纤维、生物化学物质、基因资源 支持功能——土壤形成、养分循环、初级生产、生境提供、产生氧气 文化功能——精神与宗教价值、娱乐与生态旅游、美学价值、激励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文化继承、文化多样性、知识系统 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构成 (1)199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指南》里,认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主要是指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的研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直接价值(包括有显著实物形式和无显著实物形式)、间接价值、选择价值和消极价值。 (2)1994年经济学家 D.Pearce,主要侧重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中的生物多样性价值,将生物多样性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其中使用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选择价值,而非使用价值则包括遗产价值和存在价值。 (3)xx将生态功能及其价值分为: 第一种是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能够以商品的形式运用于市场;第二种是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或者功能不能直接作为商提供给市场,但是它们能够影响市场;第三种是生态系统提供的功能和服务不能影响到市场功能(徐嵩龄,1997)。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_概念_内涵与评估模型及应用_曹智

自然资源学报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第30卷第1期2015年1月V ol.30No.1 Jan.,2015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 概念、内涵与评估模型及应用 曹智1,2,闵庆文1*,刘某承1,白艳莹1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摘要:生态承载力是生态学研究的难点之一,是较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等更为复杂和综合 的概念。论文在分析当前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以“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 人口和经济(承载力)”为研究主线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Ecosystem-Services- based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ESECC )的定义,即某个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及其空 间格局决定的生态系统服务所能支撑的具有一定发展水平的人口和经济规模,并构建ESECC 评估模型:将所有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纳入评估模型,把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看作 “黑箱”,针对每种生态系统服务分别评估其承载力,并根据“短板效应”取最小值作为区域生态承载力。最后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核心保护区之一云南省 红河县为例对ESECC 评估模型进行案例研究。 关键词:生态承载力;生态系统服务;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全球重要农业文 化遗产;云南省红河县中图分类号:Q1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15)01-0001-11DOI :10.11849/zrzyxb.2015.01.001 承载力研究起源于1798年的Malthus 人口论[1]。Malthus 在《人口原理》(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 )中将粮食作为人口增长的限制因素,讨论了人口增长的极限问题,奠定了承载力研究的基本框架[2]。20世纪早期,承载力研究关注点集中在增长变量的变化规律上,生物学家利用实验室或野外条件下的动物、微生物种群数据对Lo-gistic 方程进行拟合研究[3-4],验证种群数量极限的存在。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回归到Malthus 人口论的研究框架,将限制因素增加为粮食、资源和环境。《增长的极限》著作的发表引起了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承载力研究也得到了推动。承载力被引入到了土地、水、矿产、环境等不同领域,发展了针对性更强的土地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矿产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等概念。 随着经济发展,各种资源环境要素都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限制因素,针对单一要素的承载力研究局限性越来越突出。学者提出生态承载力这一综合概念,用系统的思想试图解决人类活动受各种限制因素制约的问题。近几年来,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不断完 收稿日期:2013-11-22;修订日期:2014-03-31。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一三五”战略科技计划项目(2012ZD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200376)。 第一作者简介:曹智(1989-),男,山东济南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为资源生态、土地利用和乡村发展。E-mail:caoz.11s@https://www.360docs.net/doc/9d4282062.html, *通信作者简介:闵庆文(1963-),男,江苏徐州人,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资源生态安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E-mail:minqw@https://www.360docs.net/doc/9d4282062.html,

环境生态学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怎样划分的? 2.什么是环境生态学及其研究内容对象? 定义: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类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保护生态对策的科学。 研究内容: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 3.环境生态学产生与发展过程。 4.当今世界上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和损耗;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有机物的污染 5.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全球化;综合化;社会化;高科技化;累积化;政治化。 6.名词及术语 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生态学,环境危机,地球温暖化,臭氧层空洞,酸雨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或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不利反馈。 生态破坏: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 环境污染:因工农业生产活动和人类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环境生态学:研究人类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保护生态对策的科学。 环境危机:由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导致地区性、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环境功能的衰退或破 坏,从而严重影响和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地球温暖化: 臭气层空洞:人类大量使用的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在大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当其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分解产生氯游离基,游离基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 氧浓度减少,从而造成臭氧层的严重破坏。

生态系统服务模型

1.2.8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模型(ecosystem services model) 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评估已成为了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Daily, 1997; Costanza et al., 1997; De Groot et al., 2002)。国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研究可以追溯到1925年比利时的Drumarx首次以对野生生物游憩的费用支出作为野生生物的经济价值。 1941年,美国的Dafdon首次用费用支出法核算出森林和野生生物的经济价值。1947年,美国的Flotting提出可根据旅行费用计算出其消费者剩余,并以消费者剩余作为游憩区的游憩价值;1959年,美国的Clawson修改旅行费用评估法;1964年,J. L. Knetch再次修改并完善了旅行费用评估法。同年,美国的Davis在研究湎因州森林的游憩价值时,首次提出并运用了条件价值法的报价技术。1972年,日本林业厅估算了全日本森林提供的生态功能价值。 1973年,Nordhau和Tobin提出用“经济福利准则”修改国民生产总值,由此引发了对环境资源进行估算的国际关注,许多学者先后提出多种方案来估算环境资源的价值(刘玉龙等,2005)。1991年国际科学联合会环境委员会召开了讨论如何开展生物多样性的定量研究的会议,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及其价值评估方法的发展。1993年联合国有关机构止式出版了《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手册》临时版本(简称SEEA),对此前各国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全面总结,并提供了环境与经济核算的总体思路与框架以及一些生态价值的核算方法(张建国,杨建洲.福建森林综合效益计算与评价[J].生态经济,1994,(5):1-6.)。1997年Costanza等人对全球主要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进行了评估,揭开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的序幕。1997年,由Gretch Daily等人编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一书,系统地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容与评价方法,同时还分析了不同地区森林、湿地、海岸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的近20个实例(Daily G C. Natures Science: Societal Dependence on Natural Ecosystems[M]. Washington D C: Island Press, 1997.),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因评估功能的类型不同有所差异,主要的评估方法如下表所示(): 表1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 Tab.1 Contrast of major assessment methods on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 分类评估方法优点缺点主要文献 直接市场法费用支出法 生态环境价值可以得到 较为粗略的量化 费用统计不够全面合 理,不能真实反映游憩 地的实际游憩价值 彭建,2005; 范芳玉,2011 市场价值法 评估比较客观,争议较 少,可信度较高 数据要求高:全面,数 据量足够大 王伟,2005; 王凤珍,2011 机会成本法 比较客观全面地体现了 资源系统的生态价值 资源必须具有稀缺性 Bernard,2006;B.A. Bryan,2011 恢复和防护 费用法 可通过生态恢复费用或 防护费用量化生态环境 评估结果为最低的生态 环境价值 徐俏,2003; Rute,2010; 影子工程法 可以将难以直接估算的 生态价值用替代工程表 示出来 替代工程非唯一性,替 代工程时间、空间性差 异较大 Luis Diaz-Balteiro, 2008;陈朝祖,2009; Xuan Wang,2010 人力资本法 可以对难以量化的生命 价值进行量化 违背伦理道德,效益归 属问题以及理论上尚存 在缺陷 Catarina,2010; 替代市场法旅行费用法可以核算生态系统游憩 的使用价值,可以评价 不能核算生态系统的非 使用价值,可信度低于 Ram,2002; C.Meghan,2004;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文摘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生态学研究领域,目前被普遍认可的概念是1997年Daliy等人[1]提出的。 他指出: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物种所提供的能够满足和维持人类生活需要的条件和过程。([1]GretchenCDaily.Natureservices.Washington:DCIslandpress.1997)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6].(6Daily,G.C.1997.NaturesServices:SocietalDependenceonNaturalEcosystems.WashingtonDC:IslandPress.) 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净化空气和水缓解干旱和洪水废物的分解和解毒产生、更新土壤和土壤肥力植物受粉; 农业害虫的控制稳定局部气候缓解气温聚变、风和海浪支持不同的人类文化传统提供美学和文化、娱乐 1995年,CostanzaR等人将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划分为17,包括:大气调节;气候调节;干扰调节;水调节;水供给;侵蚀制和沉积物保持;土壤发育;营养循环;废物处理;受粉;生物控制;庇护所;食物生产;原材料;基因资源;娱乐;文化等。 CostanzaR等人1995年开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研究[4]。他们对全球主要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估,得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每年33万亿美元,这一研究的发表拉开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的序幕。 1997年,由GretchDaily等人编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一书,不仅系统的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容与评价方法,同时还分析了不同地区森林、湿地、海岸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的近20例实例。价的近20例实例。 我国著名植物学家张新时根据Costanz等人的研究,按照面积比例对我国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经济价值进行了评估,得出我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大约为20万亿元人民币。1999年欧阳志云等人对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研究,得出我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每年为1.48×1014元人民币。 3 主要的研究方法 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价时主要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3.1市场价值法 市场价值法是指对有市场价格的生态系统产品和功能进行估价的一种方法。通过市场来体现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这种方法是在估算中最常使用的,也是最简单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有市场价格的生态系统产品或服务,对于没有市场价格的服务只能通过其他方法进行转化,才能适用。另外还要结合考虑一系列经济指标。因此使用时常常受资料限制。 3.2边际机会成本法 边际机会成本[12]是由边际生产成本、边际使用成本和边际外部成本组成的。机会成本是指在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d4282062.html,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倪维秋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23期 [摘要]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是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国内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主要方法进行了总结及论述,分析了各类方法的主要特征,提出未来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的发展趋势与方向,以期为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方法;综述 [中图分类号]Q148 [文献标识码]A 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自1997年引入我国以来,迅速成为我国生态学,地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过度消费趋势越来越明显,由此引发的生态系统退化等现象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有效评估成为当前学科的前沿课题,也是我国科学家关注的重点,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相关研究呈现指数上升趋势。 目前国内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可以归纳为物质量和价值量两类方法。虽然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与综述较多,但系统地针对国内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进行诠释的文章较为稀少,本文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相关研究,对两种方法进行系统总结和论述,分析各类方法的主要特征,或许能为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1 生态系统服务产生的背景及发展 20世纪60年代,King和Helliwell分别在著作《野生生物与人》和《野生生物资源评估》中提到“野生生物的服务(Wildlife Service)”的概念。1974年Holdren和Ehrlich将“环境服务”拓展为“全球环境服务”(Global environmental services)概念,并讨论了其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全球环境服务的影响。此后其内涵经过了众多学者的丰富与演变,1981年,Ehrlich对“环境服务”、“自然服务”等相关概念进行了整理,提出“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用来描述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及其效用,自此,“生态系统服务”概念被学界广泛的接受和使用。 1997年,Daily和Constanza的研究明确了生态系统的定义和分类,极大的推动了生态系 统服务的发展。2005年,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计划(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MA)将生态系统服务定义为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效益,包括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以及支持服务4种,进一步推进了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发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主导下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于2009年启动,2012年正式被联合国(UN)批准,该平台(IPBES)的建立又一次将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推向了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