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20.2.24笔记整理

《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20.2.24笔记整理
《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20.2.24笔记整理

《文体教学大观》

文体大论

周一贯

一、2019版《语文课程目标》中对不同阶段的阅读目标。

二、(人教版)课文总体分类

周一贯文体分类(从作品的用途)

文体应用性文体:记叙、议论、说明、实用的各种体裁。(除文艺性文体以外)文艺性文体:韵文类:诗、词、曲、赋等大类

(我国传统)散文类:小说、随笔、童话、寓言、神话、杂文、故事、剧本等

课文韵文类:儿歌、儿童诗、现代诗、古诗

散文类:文学性散文:寓言、童话、神话、民间传说、故事、散文、小说、

剧本、科学文艺(包括科学童话、科幻故事、科学小品)

非文学性散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记叙文采用的是叙述语体,要求准确、具体、清晰、有序,必须把事情的经过、事物的特点有条理地说清楚。

议论文属于议论语体,强调严密的逻辑性、思辨性和说服力。

说明文常用科技语体,对语言的准确、清晰、简洁要求很高,务求“说”之确实能“明”。应用文则取事务语体,强调应用目的,用语务求简明、扼要。

文艺性作品,用文艺语体,要求语言形象、生动、风趣,有极浓的生活气息。

诗歌语言重韵律,富有音乐性;戏剧语言要求富有动作感;而故事语言则要求口语化。

三、定体则无,大体须有

宋代秦观说:“夫所谓文者,有论理之文,有论事之文,有叙事之文,有托词之文,有成体之文。”

陆机《文赋》说:“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霍,形难为状。”

语文教学阅读必须先“识体”,作文必须先“定体”。

文体分类有相对性,有模糊、跨界、教材体同质化的现象。

四、习作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文体意识:对文本体式有一种本于自觉的关注,而且应成为一种自然的心理倾向。

王荣生教授:阅读就是一种文体思维。

写作就是一种问题思维。

郑文庆

潘新和教授说:“阅读与写作的思维也可以说是一种文体思维。阅读离开了文体,必定是不得要领的。”

童话:更多关注童话故事的梗概,描述印象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

诗歌:关注诗意、诗境、诗情;

说明性文章:说明的要点和说明的方法;

小说:关注情节和人物形象,指导分析人物形象描写,掌握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点

儿童诗:儿童的意象、儿童的“独白”、儿童的修辞、儿童的发现

寓言:从兴趣入手,体验角色,领悟寓意

黄莉莉

语文教学要从学习课文内容转向学习表达形式,语文能力的形成要运用方法策略有效迁移的运用。

黄莉莉中小学文体分类

文体写实——实用性文章: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非连续性文本

(表达方式)

虚构——文学性作品韵文:诗、词、曲、赋等

散文体:小说、喜剧、神话故事、民间故事、童话、寓言等

(文学样式)

文体分类论

一、儿童文学体裁(何夏寿)

儿童文学:为儿童立法、立言的文学。

小学语言教学实用语言:以理性、科学性、逻辑性为本色,强调语言的逻辑性和规范性

种棉花、种稻谷

文学语言:一种创新的语言,以追求语言的新颖化,陌生化

种太阳、种奶奶

语文教育内容实用教育: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掌握及其运用的教学。(用教材)

识字等实用性知识能力的训练和落实

文学教育:以作品为内容的文学教育,追求文学本体价值(教教材)

人格的感染、精神的熏陶、情感的体验、审美的提升

以作品为形式的文学教育,追求文学知识教育

文学知识、文学解读技能,为文学所用,如拟人等修辞方法二、儿童诗教学

王奕颖

儿童诗的特点:1.适合诵读 3.语言简单却精粹

2.与儿童生活接近 4.比较“雅致”,富有情趣

儿童诗教学:1.以“读”为重心感受儿童诗的音乐美(诗歌的节奏、音调、韵律)

切合儿童诗的心境

2.以“理解”为重心采用“大声思考”的方式

3.以“写”为重心

史京

儿童诗教学:1.想象的境界——神似

真正打动读者的想象并不是简单的相似,而是能够发现事物之间的有机关联。

我们的童诗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全局的大空间的观察,不要拘泥于身边事

物,这样才能写出形神兼备的诗。想象的变形让诗歌更富张力,给读者更多想

象的空间。童诗创作,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构建的意象,顺藤摸瓜,自

然天成;也可以根据意象因果溯源,自圆其说;构建更多密集的意象群,冲击

读者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

2.写出乎意料的诗

想别人不敢想,写别人不敢写的诗,只要能自圆其说。逆向思维、天马行空 3.以小见大学童诗

童诗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感悟自然,感悟世界,感悟诗

歌的张力。

4.阅读中的还原体会

5.给世界重新命名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会重新命名,用他们的童心构建美好的新世界。

6.通感,让诗歌亮起来

7.第三只眼睛看世界

第三只眼睛就是学生对世间万物最本真、最直觉的一种感悟。

三、童话教学

蒋军晶

错误的童话教学:1.像记叙文一样教

童话被用作识字写字、句式段落训练的材料,童话本身的文学的、审美的

价值没有就太可惜了。

2.纠结于真假

台湾作家林良在《童话的特质》一文里,将童话世界作为建筑物来分析,

以最常用的五种积木来描述它的特征:

(1)物我关系的混乱(4)超自然主义

(2)一切的一切都是人(5)夸张的观念人物

(3)时空观念的解题

3.概念化解读

童话的幻想是建筑在现实的生活上的。童话内容和实际生活是有关系的,

童话的内容是常带有象征特质的。

有效的童话教学:1.童话是要用来讲的,尤其是古典童话、民间童话

一二年级学生课堂共读童话(七八岁)

(1)选故事感很强的、具有古老历史的“民间童话”。利用“很久很久以

前、从前”等,顺着讲。

(2)选择结局光明美好的童话

(3)选择情节简明的童话,例如:带有数字3的反复结构的童话

2.童话是适合“表演”的

(1)童话题材极富儿童情趣和游戏精神

(2)童话是情节性很强的文学作品,里面少有大段的对话及风光景物的

描写

(3)童话里的人物基本是“扁平”性的人物,好坏分明。

(4)童话的冲突性很强,表演的过程是强化心理感受的过程。

表演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动作操练,而是学生在理解文本、与作者产生

共鸣后的情感表达的需要。

3.讲述、表演要把握童话的叙事特点

(1)开头和结尾的固定模式

(2)中间的结构:反复、对比、循环、现实……

四、寓言教学

张晓华

儿童文学家严文井曾说:“寓言是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离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寓言教学的三个要点:

1.深入寓言故事的情境:形象朗读、合作表演、重点品析

2.关注寓言语用的过程:词句运用、故事延伸、对照古今

3.把握寓言寓意的体悟:聚焦关键、恰当拓展

蒋雅娟

依据文体特点,提升学生语文能力

《伊索寓言》中《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为例

1.聚焦故事内容

(1)准确地读,了解故事内容

(2)形象地读,感受人物形象

(3)生动地讲,表现故事情境

2.感悟故事寓意

(1)生成矛盾

(2)聚焦人物

(3)联系生活

3.品味故事语言

(1)词句运用

(2)故事延伸

(3)文白对读

五、文学性散文教学

潘雅频

1.文学性散文的分类

借鉴钱理群先生的散文分类法:说理性散文(写景、状物)、描写性散文、叙述性散文(写人叙事)、抒情性散文

2.文学性散文的文体特征(小学课本中)

(1)广泛而个性化的言说对象

(2)真实独特的人生体验

(3)自由鲜明的言语表达

(4)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

3.文学性散文的教学价值

(1)分享人生经验,提升思想认识,丰富情感体验

(2)体味精准语言,培养感受力、体验力

(3)丰富语言积累,提高欣赏力

4.文学性散文的教学设计

(1)以朗读和背诵为基本教学方法,积累文本语言

(2)聚焦语言细腻处,体会作者抒发的独有情感

(3)发现语言的陌生处,欣赏作者表达的特有方式

(4)延伸读写活动,提高阅读表达能力

六、小说教学

范建健

古典小说类课文

1.教材中的古典小说与原著的异同

(1)主角的鲜明个性与配角的形象弱化

(2)主要情节的完整与简化

(3)文言色彩的渐进浓烈

(4)留有悬念的结尾

2.古典小说的教学价值

(1)重视字词,夯实学生文言基础

(2)立足形象,打开学生的阅读眼界

(3)留有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古典小说教学的设计要领

(1)分类文言字词,进行有效积累

(2)立足文本形象,获得有效的阅读提升

在非“常”处,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在推进情节里看到不变的性格;章回勾连,探寻人物命运

(3)多重串联,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於丹

小说教学策略

1.各类小说的文体共性

(1)提炼三要素引路

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

(2)依托要素点推进

梳理情节线索

2.突出不同小说的文体个性

(1)分层——解析阅读目标

(2)重组——选定内容重点

(3)定位——教学一课一得

七、说明文教学

张晓华

怎样立足文体,彰显说明文的个性价值

1.对说明对象知识的学习,需要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所在

《麋鹿》出示“驯鹿”的图片,让学生判断,说明理由,再做讲解员,配图结合课文内容《恐龙》播放记录片,让学生观看后,做一个配音

2.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学习,需要结合说明对象引领学生学透彻

讲解方法的时候,要与具体的说明对象特点结合在一起。

3.对说明文包含的科学精神、研究态度内化,需要结合文本学习过程体验和感受

张静

文艺科普文说明文

1.获取意义和如何获取

(1)建立阅读目的,让学生有意识地去阅读

(2)要配合目标和提问选择阅读内容

(3)请学生找出跟自己提问相关的部分,再读一遍

(4)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整合,引导学生用一句关键句或者几个关键词去概括这些信息2.培养科学理性和科学精神

(1)要领会语言的准确性——删减、对比

(2)感受表达的逻辑严密性——打乱顺序,重新排列

3.感受表达的生动性

(1)关注丰富的说明方法——具体分析、对比还原

(2)关注生动妥帖的措辞

(3)特别的描述手段——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