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应力分析试题库

《实验应力分析》试题

1

题1

图1所示为一矩形截面构件,受一对轴向拉力F 作用,F 作用位置存在允许误差,已知构件截面尺寸为:b h ?,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 ,泊松比为μ,试问用怎样的测量方案能准确测出拉力F ?给出测试方案的计算表达式。

题1方案一:

全桥测量方案,消除F 在z 方向存在加载偏差的影响

图2 题1贴片方案 图3 题1接桥方案

将1R 、2R 、3R 和4R 均作为工作片按全桥联结,见图3,可测得:

()()1

3

2

4

1

3

1du R R R R R R

εεεεεεεμ=+--=++,

从而平均应变 ()

21du

m εεμ=

+

所以,()

21du

m F bh E bh E bh

εσεμ=?=??=?+

同理,消除F 在y 方向存在加载偏差的影响, 将5R 、6R 、7R 和8R 均作为工作片按全桥联结,可测得:

()()

5

7

6

8

5

7

'1du R R R R R R

εεεεεεεμ=+--=++()

'

'21du

m F bh E bh E bh

εσεμ=?=??=?+

将两次得到的载荷取平均,即得到较准确的拉力F 测量值。

题1方案二:

半桥测量方案,消除F 在z 方向存在加载偏差的影响 图4 题1 接桥方案2

将1R 、2R 、3R 和4R 均作为工作片按半桥串联联结,见图4, 可测得: ()()1324131du R R R R R R εεεεεεεμ=+--=++,

从而平均应变

()

21du

m εεμ=

+

所以,()

21du

m F bh E bh E bh εσεμ=?=??=?+ 图5 题1接桥方

案2

同理,消除F 在y 方向存在加载偏差的影响, 将5R 、6R 、7R 和8R 均作为工作片按半桥串联联结,见图5,可测得:

()()

5

7

6

8

5

7

'1du R R R R R R

εεεεεεεμ=+--=++()

'

'21du

m F bh E bh E bh

εσεμ=?=??=?+

将两次得到的载荷取平均,即得到较准确的拉力F 测量值。

题1方案三:

全桥测量方案,消除F 在y 、z 方向同时存在加载偏差的影响

将1R 、2R 、3R 和4R 及5R 、6R 、7R 和8R 均作为工作片按全桥桥串联联结,见图6,可测得:

()()1

5

3

7

2

6

4

8

1

3

5

7

1du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μ=+++----=++++

从而平均应变 ()

41du

m εεμ=

+

所以,

()

41du

m F bh E bh E bh

εσεμ=?=??=?+

图6 题1接桥方案三 题2:

图7所示为一矩形截面构件,受一对偏心拉力F 作用,已知构件截面尺寸为:b h ?,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 ,泊松比为μ,欲采用电阻应变片测量方法测出偏心拉力F 及偏心距e ,试给出构件测试方案设计和F 、e 计算表达式。(此提可不考虑加载存在偏差)

图7

题2方案一:应变片粘贴方式见图8

图8

将1

R、

2

R、

3

R和

4

R均作为工作片按全桥联结,见图3,可测得:

()()

132413

1

1

du R R R R R R

εεεεεεεμ

=+--=++,

从而平均应变()1

21

du

m

ε

ε

μ

=

+

所以,()1

21

du

m

F bh E bh E bh

ε

σε

μ

=?=??=?

+(1)

将1

R、

2

R、

3

R和

4

R均作为工作片按全桥联结,见图9,可测得:

()()

123413

2

1

du R R R R R R

εεεεεεεμ

=+--=--

而:()()

13

2

2

2

661

du

M z

R R

bh

W bh

e E E

F F F

ε

σ

εε

μ

?

==?-=?

??-(2)

将(1)带入(2),可得偏心距e。

图9 题2方案一接桥方案题2方案二:应变片粘贴方式见图8

将1

R、

2

R、

3

R和

4

R均作为工作片按全桥联结,见图3,可测得:

()(

)1

3

2

4

1

3

11du R R R R R R

εεεεεεεμ=+--=++,

从而平均应变 ()

1

21du m εεμ=+

所以,()

1

21du m F bh E bh E bh

εσεμ=?=??=?+ (1)

将1R 、3R 均作为工作应变片按半桥联接,见图10,可测得132du R R εεε=-,

而:

()

13

22

266du M z

R R bh W bh e E E F

F F

εσεε?=

=?-=??? (2)

将(1)带入(2),可得偏心距e 。

图10

题2 方案三:应变片粘贴方式见图11

图11 题2 应变片贴片位置示意图

将1R 应变片接入1/4电桥,T R 作为温度补偿片,见图12,可测得: 图12

1R F E bh ε=??

将2R 、1R 应变片按半桥接入电桥,见图13,可测得21R R εε-,

而:()

21

2

6

M z R R

bh

e F W E

σεε

?=?=?-?,将

1

R

F E bh

ε

=??带入,可得偏心距e

图13 图14

题2方案四:应变片粘贴方式见图11

将1

R应变片接入1/4电桥,

T

R作为温度补偿片,见图14,可测得:

1

R

F E bh

ε

=??(1)

2

R、4R应变片按半桥接入电桥,见图12,可测得

24

du R R

εεε

=-,

而:()

24

2

2

66

du

M z

R R

bh

W bh

e E E

F F F

ε

σ

εε

?

==?-=?

??(2)

将(1)带入(2),可得偏心距e。

题2方案五:

将1

R应变片作为工作片接入1/4电桥,

T

R作为温度补偿片,可测得:

1

R

F E bh

ε

=??

将2

R应变片作为工作片接入1/4电桥,

T

R作为温度补偿片,可测得

2

R

ε,

而:

22

22

66

M z

R R

W F bh F bh

e E

F bh F bh F

σ

σε

?????

==-?=-?

? ?

??

????,将1

R

F E bh

ε

=??带入,可得偏心距e。

题2方案六:

将2

R应变片作为工作片接入1/4电桥,

T

R作为温度补偿片,可测得

2

R

ε,

而:

2

2

1R

R

z F e F E E W bh σε??

?==+ ???

(1)

将4R 应变片接入1/4电桥,T R 作为温度补偿片,可测得4R ε,

而:

2

4

1R

R

z F e F E E W bh σε???==-+ ???

(2)

将(1)+(2)可得F ,(1)—(2)并将F 带入可得偏心距e 。

题3:

图15所示为一矩形截面构件,受一对偏心拉力F 作用,已知构件截面尺寸为:b h ?,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 ,泊松比为μ,欲采用电阻应变片测量方法测出偏心拉力F 及偏心位置

z y 、,试给出构件测试方案和F 、z y 、计算表达式。

图15

图16 题3方案一:

应变片粘贴方式见图16

将1

R、

2

R、

3

R和

4

R及5R、6R、7R和8R均作为工作片按全桥桥串联联结,见图6,可测得:

()() 153726481357

1

1 du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μ=+++----=++++

从而平均应变()1

41

du

m

ε

ε

μ

=

+

所以,()1

41

du

m

F bh E bh E bh

ε

σε

μ

=?=??=?

+(1)

将1

R、

2

R、

3

R和

4

R及5R、6R、7R和8R均作为工作片按全桥桥串联联结,见图17,可测得:

()() 123456781357

2

1 du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μ=+--++--=-+--

()()

1357

2

1

du

R R R R

ε

εεεε

μ

-+-=

-

(2)

图17

而:()

13

22

z

M

R R

z

F y

E E W

σ

εε

?

-==

?

(3)

()

57

22

y

M

R R

y

F z

E E W

σ

εε

?

-==

?

(4)

将1

R、

2

R、

3

R和

4

R均作为工作片按全桥联结,见图9,可测得:

()()

123413

3

1

du R R R R R R

εεεεεεεμ

=+--=--

而:(

)

()

13

2

2

3

26261

z

M z du

R R

W bh

bh

y E E

F F F

σε

εε

μ

?

==?-=?

????-(5)

将(3)、(4)带入(2),再与(1)、(5)联立求解可得偏心位置

y z 、。

题3方案二:

应变片粘贴方式见图16

将1R 、2R 、3R 和4R 及5R 、6R 、7R 和8R 均作为工作片按全桥串联联结,见图6,可测得:

()()1

5

3

7

2

6

4

8

1

3

5

7

11du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μ=+++----=++++

从而平均应变 ()

1

41du m εεμ=

+

所以,()

1

41du m F bh E bh E bh εσεμ=?=??=?+ (1)

将1R 、2R 、3R 和4R 及5R 、6R 、7R 和8R 均作为工作片按全桥串联联结,见图17,可测得:

()()1

2

3

4

5

6

7

8

1

3

5

7

21du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μ=+--++--=-+--

()()

1

3572

1du R R R R εε

εεεμ-+-=

- (2) 而:

()

1322z

M R R z

F y

E

E W σε

ε?-=

=

? (3) ()5

7

22y

M R R y

F z

E

E W σεε?-=

=

? (4) 将1R 、2R 、3R 和4R 均作为工作片按半桥联结,见图18,可测得:

()()1

2

3

4

1

3

31du R R R R R R

εεεεεεεμ=+--=--

图18

而:()()

13

2

2

3

26261

z

M z du

R R

W bh

bh

y E E

F F F

σε

εε

μ

?

==?-=?

????-(5)将(3)、(4)带入(2),再与(1)、(5)联立求解可得偏心位置y z

、。

题3方案三:

应变片粘贴方式见图16

将1

R、

2

R、

3

R和

4

R及5R、6R、7R和8R均作为工作片按全桥桥串联联结,见图6,可测得:

()() 153726481357

1

1 du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εμ=+++----=++++

从而平均应变()1

41

du

m

ε

ε

μ

=

+

所以,()1

41

du

m

F bh E bh E bh

ε

σε

μ

=?=??=?

+(1)

将5

R、

6

R、

7

R和

8

R均作为工作片按半桥串联联结,见图19,可测得:

()()

567857

2

1

du R R R R R R

εεεεεεεμ

=+--=--(2)

图19

而:()()

57

2

2

2

26261

y

M y du

R R

W E b h

b h

z E

F F F

σε

εε

μ

???

==-?=

??-?

(3)

将1

R、

2

R、

3

R和

4

R均作为工作片按半桥串联联结,见图18,可测得:

()()

123413

3

1

du R R R R R R

εεεεεεεμ

=+--=--(4)

图18

而:()()

13

2

2

3

26261

z

M z du

R R

W bh

bh

y E E

F F F

σε

εε

μ

?

==?-=?

????-(5)将(1)分别带入(3)、(5)可得偏心位置y z

、。

题3方案四:

应变片粘贴方式见图20

将1

R、

3

R应变片按半桥接入电桥,可测得

31

12

2212

y

M y

du R R

y

M F z

E E W E hb

σ

εεε

?

=-===

??

(1)

2

R、

4

R应变片按半桥接入电桥,可测得

24

22

2212

z

M z

du R R

z

M F y

E E W E bh

σ

εεε

?

=-===

??(2)

图20 题3 应变片贴片示意图

2

R应变片按1/4桥接入电桥,

T

R作为温度补偿片,可测得

2

2

3

11

R z

du R

z z

M F F y F

E E W bh E W bh

σ

εε

????

?

===+=+

? ?

????

(3)

将(2)、(3)联立求解,可得F、y,

再将F带入(1)可得z

题3方案五:

将1

R应变片按1/4桥接入电桥,

T

R作为温度补偿片,可测得

1

1

1

11

R y

du R

y y

M F F z F

E E W bh E W bh

σ

εε

????

?

===-+=-+

? ?

? ?

????

(1)

2

R应变片按1/4桥接入电桥,

T

R作为温度补偿片,可测得

2

2

2

11

R z

du R

z z

M F F y F

E E W bh E W bh

σ

εε

????

?

===+=+

? ?

????

(2)

3

R应变片按1/4桥接入电桥,

T

R作为温度补偿片,可测得

3

3

3

11

R y

du R

y y

M F F z F

E E W bh E W bh

σ

εε

????

?

===+=+

? ?

? ?

????

(3)将(1)、(3)相加可得F,(1)、(3)相减并带入F可得z,将F带入(2)可得y。

题4

图21为一压力容器罐示意图,试问怎样从表面一点处测量某一方向的正应变,来推知容器壁厚t?已知:容器所受内压p,平均直径为D,容器罐的弹性模量为E,泊松比为μ。

图21 压力容器罐示意图图22

题4方案一:

过图22所示单元体沿1方向贴一应变片,将此应变片按1/4桥接入电桥,另选一应变片贴在压力容器罐的不受力处作为温度补偿片(如图22中的3位置处),可测得1ε 由于

24D p t σ?=

,12D p

t

σ?= ()()111122244D p D p D p

E E t t E t

εσμσμμ?????=

-=-=

- ???? 所以, ()241

D p

t E με?=

-?

题4方案二:

过图22所示单元体沿1和2方向上各贴一应变片,将此二应变片均作为工作片按半桥接入电桥,温度互相补偿,可测得12εε-, 由于

24D p t σ?=

,12D p

t σ?= ()1

112E εσμσ=-

()1

221E

εσμσ=-

即: ()()1112121244D p D p D p

E E t t E t

μμεεσσμ++?????-=

-=-=

+ ???? 所以, ()

()1412D p

t E μεε?=

+?-

题4方案三:

过图22所示单元体沿1、2方向的45度角平分线方向贴一应变片,将此应变片按1/4桥接入电桥,另选一应变片贴在压力容器罐的不受力处作为温度补偿片(如图22中的3位置处),可测得45ε? 由于 24D p

t

σ?=

,12D p t σ?=

45

12121212

cos90sin 902222

εεεεγεεε?

+-+=+?-?=

(1) 由虎克定律:

()1

112E εσμσ=

- (2) ()1

221E

εσμσ=- (3)

将(2)+(3)带入(1)得:

()()4511312122248D p D p D p

E E t t E t

μμεσσμ?

--?????=

+=+=

- ????

所以, ()45318D p

t E με?

?=

-?

题4方案四:

过图22所示单元体沿2方向贴一应变片,将此应变片按1/4桥接入电桥,另选一应变片贴在压力容器罐的不受力处作为温度补偿片(如图22中的3位置处),可测得2ε 由于

24D p t σ?=

,12D p

t

σ?= ()()1122112424D p D p D p

E E t t E t

εσμσμμ?????=

-=-=

- ???? 所以, ()1242

D p

t E με?=-?

题5

图23 所示截面为圆形的刚架结构,在端点H 处受一与刚架平面相垂直的力F ,已知a 、

F 及截面直径d ,问通过怎样的应变片布局和电测方案能测量出所有各段的内力,并能画

出内力图。

图23

题6

在一连续梁上作用有与之相连构件产生的横向载荷F 如图7所示,已知连续梁的横截面为矩形截面,面积为b h ?,梁的弹性模量为E ,泊松比为μ。试问用怎样的贴片方案及电桥设计来测出作用力F ?给出计算表达式。

题7

对于铸铁材料,通过怎样的实验能说明铸铁的压缩屈服极限cs σ、剪切屈服极限s τ和拉伸屈服极限ts σ三者的关系?

题7 答案:

(1) 根据铸铁的压缩实验及端口破坏形式说明cs s στ> (2) 根据铸铁的扭转实验及端口破坏形式说明s ts τσ>

所以, cs s ts στσ>>

题8

对于低碳钢材料,通过怎样的实验能说明低碳钢的拉伸屈服极限s σ和剪切屈服极限s τ的关系?

题8 答案:

低碳钢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剪应力τ及与横截面成45±?方向的拉、压应力都相同,均为τ,扭断时端口沿横截面,说明横截面上的剪应力首先达到屈服s τ,即 s s τσ< 题9

图示为低碳钢材料的拉伸曲线图,请指出图示中的上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分别为:

(A). a 和b (B). c 和b (C). a 和d (D). c 和d

题9答案:(C )

题10

图示为低碳钢材料的拉伸曲线图,请分别给出: (1) 断后伸长率 (2) 断裂总伸长率 (3) 最大力伸长率

(4) 最大力非比例伸长率

题10答案: (1)A (2)t A (3)gt A (4)g A

2

一、填空题

1. 当应变计与应变仪连接的导线较长时,例如大于10 m 以上,由于导线本身有一定电阻值,它和应变计一起串联在应变电桥的桥臂上而又不参加变形,这将使指示应变小于真实应变,可以通过改变应变仪的 灵敏系数 来修正。

2. 压缩实验时,试件两端面涂油的目的是 减小摩擦;低碳钢压缩后成鼓形的原因 压头及支撑面对其塑性流动的限制 。

3. 颈缩阶段中应力应变曲线下降的原因

采用的原始面积及长度计算应力应变,而不是实时的真实面积和真实长度 。

二、选择题

1. 用标距50 mm 和100 mm 的两种拉伸试样,测得低碳钢的屈服极限分别为s1σ、s2σ,

伸长率分别为5δ和10δ。比较两试样的结果,则有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C )。 A 2s 1s σσ<,5δ>10δ; B 2s 1s σσ<,5δ=10δ; C 2s 1s σσ=,5δ>10δ; D 2s 1s σσ=,5δ=10δ。

2. 铸铁圆棒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图示的破坏形式,其破坏前的受力状态如图( D )。

3. 受扭圆轴上贴有3个应变片,如图所示, 实验时测得应变片( C )的读数为0。

A :1和2;

B :2和3;

C :1和3;

D :1、2和3。

三、零、构件测试方案设计、计算

1.用组合试验台做超静定梁(静不定梁)实验时,用两个铰支端来代替固定端,为此所带来的误差可用实验验证,请设计一个电测方案。说明 :1)应变计怎样布置?2)所测结果怎样说明是固定端或铰支端?

上下沿轴线方向贴两个应变计, 1/4桥,若两通道读数不同则说明该处存在弯矩,近似固定端,若两通道读数差别不大,几乎相等则铰支端。

2. 用四枚应变计自行设计布片和接桥方案,试求图示薄壁容器的 (1)主应力σ1和σ2;(2)内压p 。设容器的直径D 、壁厚t 、材料的弹性模量E 及泊松比μ 为已知。要求所接电桥有最大的灵敏度。

R 2

]5.01[]

42[2μμεεε-=-=+=Et

pD t pD t pD E b

a d

t pD t pD D

Et p d 4,2]5.01[21=

=-=

σσμε

3. 立柱受压受弯(弯矩的方向未知),已知材料的弹性模量E ,泊松比μ,立柱直径d ,应变计灵敏系数K ,应变仪灵敏系数K 仪。试设计贴片方案和接桥方案,确定立柱所受的轴向压力F 及弯矩M 以及弯矩的方向(以和x 轴的夹角表示)。

4 图示圆轴承受轴力F 、弯矩M 和扭矩T 的共同作用。已知材料的弹性模量E ,泊松比μ及圆轴直径d 。试用4枚应变计自行设计布片和接桥方案,测量 (1) 轴力F ; (2) 扭矩T ;(3) 弯矩M 。

答案

一、填空题

1.灵敏系数;

2.减少摩擦、压头及支撑面对其塑性流动的限制;

3.采用的原始面积及长度计算应力应变,而不是实时的真实面积和真实长度。

二、选择题 1. C ;2. D ;3. C

x y F F

补偿片 R 1

R 2

A

B

D

R a R b

三、零、构件测试方案设计、计算

1.用组合试验台做超静定梁(静不定梁)实验时,用两个铰支端来代替固定端,为此所带来的误差可用实验验证,请设计一个电测方案。说明 :1)应变计怎样布置?2)所测结果怎样说明是固定端或铰支端?

上下沿轴线方向贴两个应变计, 1/4桥,若两通道读数不同则说明该处存在弯矩,近似固定端,若两通道读数差别不大,几乎相等则铰支端。

2. 用四枚应变计自行设计布片和接桥方案,试求图示薄壁容器的 (1)主应力σ1和σ2;(2)内压p 。设容器的直径D 、壁厚t 、材料的弹性模量E 及泊松比μ 为已知。要求所接电桥有最大的灵敏度。

3. 立柱受压受弯(弯矩的方向未知),已知材料的弹性模量E ,泊松比μ,立柱直径d ,应变计灵敏系数K ,应变仪灵敏系数K 仪。试设计贴片方案和接桥方案,确定立柱所受的轴向压力F 及弯矩M 以及弯矩的方向(以和x 轴的夹角表示)。

M 可以分解成x 方向和y 方向的矩,分别为x M 和y M Wx N Wy N Wx N Wy N εεεεεεεεεεεε+=+=-=-=4321,,, 测轴力时接桥方案(a )E

d F K K K K K K N d 243214

1)(41πεεεεεε仪仪

=

=+++=,d d E K

K F επ2

41仪=

测x M 接桥方案(b )E

d M K K K K K K x x

d 3W 4232

122)-(πεεεε仪仪仪-=-==, d x d E K K

M επ3641仪-=

(a ) (b )

(c ) R 2 R 4R 1 R 3

R 3

R 1 R 2

R 4补 偿 片 R

R R R R R A A A C B C B B

C D

补偿片 R a R b

补偿片 R 1

R 2 A

B ]5.01[]42[2μμεεε-=-=+=Et

pD t pD t pD E b a d

t pD t pD D Et

p d 4,2]5.01[21==-=

σσμε x y

R 1 R 2 R 4R 3 F

F 2

测y M 接桥方案(c )d y d E K K M επ3641仪-=,2

y 2M M M x += , x

y M M arctg

4 图示圆轴承受轴力F 、弯矩M 和扭矩T 的共同作用。已知材料的弹性模量E ,泊松比μ及圆轴直径d 。试用4枚应变计自行设计布片和接桥方案,测量 (1) 轴力F ; (2) 扭矩T ;(3) 弯矩M 。

τσστσσσσσσσσ-=+=+=-=N N W N W N 2

1,21

,,4321

33216

1,321,41d T

d M

d F

w N πτπσπσ=

=

=

E E E W N σσσε-==11,E E W N σσε+=2,)]1()1(2

[1][1433μτμσ

μσσε++-=-=N E E

)]1()1(2

[1][1344μτμσ

μσσε+--=-=N E E

测M 接桥方案(a ):d d d E M d E M d E M επππεεε64,6432

12)-(3

3321-=-=-== 测T 接桥方案(b ):)

1(32)],1(2

)-(343μεπμτεεε+=+==d d d E T E

测F 接桥方案(C ))

1(4),1()-(22341μεπμσεεεεε+=

+=+-=d

N

d d E F E

(a )

(b )

R 1R 2R 3

R

R

R

R

R

A

A B

C

B

C

D (c )

R 1 R 4

R 2

R 3

B

C D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