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前三分钟”活动设计

小学生“课前三分钟”活动设计
小学生“课前三分钟”活动设计

小学生“课前三分钟”活动设计

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背景。《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能力。”在富有生成性的开放空间中,使多数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以充分展示。这一直是我们想做的事情,但却总是苦于时间的长期保证。

全国背景。传统的程式开课模式(课前预备——学生静心——师生问好——开始授课)已多年的使用,但思考之后我们发现:能否利用课前三分钟对学生进行说的口才训练呢

近年,国内许多专家、学校也开始陆续研究课前三分钟。但更多的研究在中学,以脱稿演讲居多。研究的思路是:致力于研究各学段如何有效地安排、利用课前三分钟对学生进行听、说能力的训练。同时这也成为我们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个突破口。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目前,小学生口语教学并不那么尽如人意。在教学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欠缺,学生的表现可以归纳为:①胆子小,怕交际;②声音轻,态度拘谨;③口齿不清,发音不准;④缺乏条理,词不达意;⑤人云亦云,没有主见;⑥随意插言,不够礼貌等等。上述表现中,有的是个性使然,还有的是他们的生活阅历毕竟太浅。

归根究底,其实是学生的生活与课堂的语境相剥离造成的。我们目前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大多用于背诵课文、古诗篇目,虽然有助于学生对名家名篇即中国古典文化的积累,但都是学生的个体活动,缺乏互动交流,更谈不上生活性,兴趣性。

本课题希望通过“教学互动场”的研究来解决小学语文课前三分钟活动的内容、形式、评价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改革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前三分钟的学习活动。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课前三分钟是一个“老话题”了,国内许多教师也都针对这一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也形成较多的研究论文。

我班《课前三分钟在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方案找到了有效的课前三分钟形式;研究出了课前三分钟对培养学生能力所起的作用: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学习语文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听、写的能力,促进思维发展;锻炼学生发表个人见解的胆魄。

临东小学“课前三分钟”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沉闷单调,给学生以新意,燃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调节了学生胆怯脆弱的心理,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增加了语文课堂空间的趣味、生动,丰富了知识,拓展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发展了学生各方面的素养。

老师对于课前三分钟这一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过研究,但多数是针对初中语文的课前三分钟所做的研究,搜索网络,完全没有小学语文课前三分钟活动的互动场构建的研究的资料。

2. 本课题与之区别与联系

2012-2014年间,临东小学语文老师坚持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场建构的研究”顺利结题。该课题中对互动场本体研究、阅读教学、童诗教学、古诗阅读等方面研究较多,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课前三分钟“之一小模块还没有涉及到。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师生间的互动、合作情况,更要关注的是“互动场”这个整体空间的营造,追求互动所形成的整体性、有效性。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理论意义和创新之处

1.实践意义

课前三分钟活动的开展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点评,

提高教师的素质。在职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现实途径。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将通过学习理论和实践体验,逐步确立起符合时代发展

要求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

2.理论意义

(一)生本原则需要。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主体,学生的主动活动性应贯穿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而课前三分钟训练活动,就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让学生有更多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

(二)实践原则需要。新课程改革中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在教学中的“参与性”和“选择性”。语文课前三分钟活动,针对一个专题一个训练点,学生查阅资料,充分准备,参与评价,心、口、手、脑并用,是语文知识和语文涵养的一次综合展示,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激励原则需要。语文课前三分钟活动,在富有生成性的开放空间中,个体不断展示、丰富、发展和超越,能使多数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以充分展示。在全班同学评价、评比的过程中,使参与者对下一次活动有了更强烈的期待,对“听众”而言,激发了他们一比高下的“表演”欲望,人人争当课堂的主人,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起来,使语文教学充盈着丰富多彩的内涵。

四、核心概念的界定

1. 教学互动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交往,使教学在互动、互促中产生群体的动力,让学习者形成自组织,自我构建,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在群性相融中、个性完善中形成良性循环,在和谐、合作、共创中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 课前三分钟:就是利用一节课伊始的三分钟时间,让两到三名同学轮流上台交流自己对某一方面内容的所见、所闻、所感,是一种优化语文教学的手段,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在这个交流平台,教师是配角、是听众、是导演;学生是主角、是演讲者、是演员。在平等的氛围中探索语文教学丰富的底蕴与灵性之光。这一活动中,学生要心、口、手、脑并用,综合展示语文知识与语文涵养。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的探索,我认为,语文课前三分钟是一个是非常有效的口语交流平台。虽然看似短暂,但如果利用好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能

优化课堂教学,大大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真正有效的达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3. 基于互动场构建的小学语文课前三分钟活动的设计研究:是指教师针对课前三分钟活动设计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系列课前三分钟互动场的构建进行研究,使课前三分钟的活动具有互动性、整体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理论依据

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由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者与情景的交互作用,使学习者能够主动地建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的是帮助者、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

2. 群体动力学。

由勒温提倡的群体动力学认为任何一个群体都会具有格式塔的特征:群体是一个整体,群体中每个成员之间,都会又彼此交互影响的作用,他认为群体中每一成员都具有交互依存的动力。他认为,在合作性的群体中,个体具有较强的工作动机,往往能够相互激励,相互理解,个体间的信息交流频繁,工作效率明显高于非合作性群体。

3.交互式教学理念。

交互式教学就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勇于质疑,培育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课题研究目标

1.研究目标

理论假设:如果能优化小学语文课前三分钟活动的互动方式,改

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欠缺,生生缺少互动的现状,使学生乐于表达,敢于交流,善于思考,那就真正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兴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自由的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研究目标:

(1)探索构建小学语文课前三分钟互动场活动的设计。

(2)培养学生在互动场中乐于表达、敢于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4)教师在研究中提高自身素质。

七、课题研究内容

1. 探索小学语文课前三分钟互动场的研究。

主要致力于小学低段(二年级)语文课前三分钟的教学实践中去发现、研究、探讨、总结出课前三分钟有效训练的方法,使课前三分钟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能力,使课前三分钟的活动设计更能有助于小语课堂互动场的构建。

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设计

(1)师生互动策略

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老师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合作。平等、互助的师生情感,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源。是此模式顺利实施的基础。

(2)生生互动策略

“交互助动式”教学模式,目的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潜能。

(3)小组互动策略

座位的形式,气氛创设、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思维神经活跃,无拘无束地畅游学海。

(4)个群合作助动策略

每一位学生在群体中学习,都会收到集体教育力量的影响。在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的同时,也实现着个体与群体之间相互使用、影响的助动目标。

(5)教学助动策略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用”,教与学是相互依存

相互发展的,教与学只有不断进行互动,不断进行调节、适应,学习才最有效。

八、课题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认真研读国内外相关文献。

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问卷、分析,调查本校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现状,并进行分析。

行动研究法。作为一线的老师,这将是我们最主要的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及时把研究所得撰写成论文或随笔。

九、课题基本操作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确定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开展有关理论的学习。

2.开展学生口语现状调查,对学生访谈等,初步进行文献法研究。第二阶段:实验阶段

1.按课题开展实验研究。

2.进行各阶段的调查、问卷、分析,针对学生的现状指导学生选择说的内容。

3.课前三分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并针对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寻求更有效的开展课前三分钟的方法。

4.反思课前三分钟对本校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作用。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检测、评估课题实验结果。

2.与本组教师进行交流、研讨。

3.总结出实验结论,撰写课题成果。

十一、课题预期成果

1. 研究报告、调查问卷分析统计

2. 研究实践反思

3. 研究案例集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