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促进金融业发展财政扶持办法实施细则

浦东新区促进金融业发展财政扶持办法实施细则
浦东新区促进金融业发展财政扶持办法实施细则

浦东新区促进金融业发展财政扶持办法

实施细则

第一章浦东新区促进金融机构发展财政扶持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条根据《浦东新区促进金融业发展财政扶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办法》所称法人金融机构、法人金融子公司及人才补贴所指金融机构,是指注册地和税收户管地均在浦东新区。

第三条《办法》第三条第(一)款第 1点所称一次性落户补贴,具体是按其注册资本规模给予如下补贴(单位:人民币):(一)注册资本 1000万元(含)至 5000万元,给予 100万元。

(二)注册资本 5000万元(含)至 1亿元,给予 300万元。

(三)注册资本 1亿元(含)至 5亿元,给予 500万元。

(四)注册资本 5亿元(含)至 10亿元,给予 1000万元。

(五)注册资本 10亿元(含)以上的,给予 1500万元。

第四条《办法》第三条第(一)款第 1点所称增资补贴,是指:对已享受过机构落户一次性补贴的,按新引进法人金融机构的条件和补贴标准,对其增资后累计注册资本达到本实施细则第三条规定的高一级注册资本规模的,补足与《实施细则》规定的奖励不足部分;对未享受过机构落户一次性补贴的,按新引进法人金融机构的条件和补贴标准,根据增资规模,给予对应补贴。享受本细则第三条、第四条

补贴的机构,累计补贴金额不超过 1500 万元。对上海市外新迁入机构的落户补贴,按照法人金融机构所获得一次性补贴的 200%,给予一次性补贴。对浦东金融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新引进机构,加大补贴力度。

第五条《办法》第三条第(一)款第 2点所称的一定补贴,指按照新设法人金融子公司一次性补贴的标准,补贴该金融机构。

第六条《办法》第三条第(一)款第 3点所称的业务总部,指取得金融监管部门核准,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机构:(一)银行的总行、总行上海(业务)总部,或总行业务总部、总行运营管理中心等;(二)保险公司的总公司,或总公司业务总部、总公司运营管理中心等;(三)证券、基金、期货、信托公司等机构业务总部,是指经异地的总部授权在浦东新区实施一定区域业务统筹管理的机构。

第七条《办法》第三条第(一)款第 3点所称的一定补贴,指综合考虑金融机构新设业务总部的类型、能级和规模等因素,对照《实施细则》第六条所列分类,给予下列标准的补贴:

(一)对银行的总行,给予 1500万元一次性补贴和不超过 100万元的高管安家补贴(每人 20万元);对银行总行的上海(业务)总部,给予 1000万元一次性补贴和不超过 100万元的高管安家补贴(每人 20万元);对银行在浦东设立的总行业务总部、总行运营管理中心等,给予20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

(二)对注册资本金在 2亿元(含)至 10亿元的保险公司总公司,给予 50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对注册资本金在 10亿元(含)以

上的保险公司总公司,给予 100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和不超过 100万元的高管安家补贴(每人 20万元);对保险公司在浦东设立的总公司业务总部、总公司运营管理中心等,给予 20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

(三)对证券、基金、期货、信托公司等机构业务总部,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财政支持。

第八条《办法》第三条第(一)款第 4点所称一定补贴,是指对在浦东新区新设的商业银行上海分行、证券公司上海分公司、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给予 500万元一次性补贴,对在浦东新区新设的基金公司上海分公司、期货公司上海分公司,给予 300万元一次性补贴。

第九条《办法》第三条第(一)款第 6点所称购房补贴,是指按购房房价给予 1.5%补贴。

第十条《办法》第三条第(一)款第 5点所称代表处,是指外资商业银行、保险、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和资产管理机构设立的代表处;所称租房补贴,是指在陆家嘴区域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的,在一定租赁面积范围内,三年内给予 2000元/平方米/年的房租补贴。

第十一条人才补贴,按《办法》第三条第(五)款落实,具体是指:

(一)根据新引进金融机构规模,对担任一定职务的高管人员,给予每人一次性住房(租房)补贴 20万元。

(二)对金融机构高管人员、管理人员和专业骨干人员,经综合考核评定,给予一定人才补贴。

第十二条所称金融机构高管人员,指获得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等国家金融监管部门资格认定。所称金融机构管理人员,指在上述金融机构担任金融高管职务以下、部门副职以上的人员。所称专业骨干人员,指除上述高管人员和管理人员外,拥有三年以上(含三年)金融行业从业经验的金融机构在职正式员工。金融机构享受《办法》规定人才补贴的各类人员总数,不超过上年年末该机构注册地正式员工的 50%。对证券自营、资产管理、承销保荐分公司的高管人员,经认定,给予每人一次性住房(租房)补贴 20万元,人才补贴比照金融机构执行。对担任证券经纪分公司、基金公司分公司、期货公司分公司主要领导职务的 2名高管人员,经认定,给予每人一次性住房(租房)补贴 20万元,享受人才补贴的各类人员总数每年度不超过 10名。

第十三条本细则由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和浦东新区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章浦东新区促进股权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发展财政扶持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条根据《浦东新区促进金融业发展财政扶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办法》所称股权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指注册地和税收户管地均在浦东新区;企业名称、经营范围表述为“股权投资”和“股权投资管理”。

第三条《办法》第三条第(二)款第 1点所称一次性落户补贴,

具体是按企业注册资本规模或募集资金规模给予如下补贴(单位:人民币),并按实际到位资本情况进行分期兑付。

(一)以公司制形式设立的股权投资企业,注册资本达到 5亿元(含)至 15亿元的,给予 500万元;注册资本达到 15亿元(含)至 30亿元的,给予 1000万元;注册资本达到 30亿元(含)以上的,给予 1500万元。

(二)以合伙制形式设立的股权投资企业,根据合伙企业实际募集资金的规模,给予合伙企业委托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一次性补贴:募集资金达到 10亿元(含)至 30亿元的,给予 500万元;募集资金达到 30亿元(含)至 50亿元的,给予 1000万元;募集资金达到 50亿元(含)以上的,给予 1500万元。合伙企业募集资金的规模以合伙企业之合伙协议的有效约定为准。申请补贴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应提交经工商登记主管部门备案的合伙协议以及律师事务所就该合伙协议之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第四条《办法》第三条第(二)款第 1点所称增资补贴,具体是指:

对已享受过落户一次性补贴的公司制股权投资企业,按新引进企业的条件和补贴标准,对其增资后累计注册资本达到本实施细则第三条规定的高一级注册资本规模的,补足与《实施细则》规定的奖励不足部分。

对未享受过一次性落户补贴的公司制股权投资企业,增资后累计注册资本达到新引进企业一次性落户补贴条件且增资金额不低于

5000万元的,按其增资金额的 1%给予相应补贴(保留到十万元),补贴金额不超过同等规模新引进企业的补贴标准。

根据合伙制股权投资企业募集资金累计扩大规模,补足与《实施细则》的奖励不足部分。

享受第三条、第四条补贴的机构,累计补贴金额不超过 1500万元。

对浦东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加大补贴力度。

第五条《办法》第三条第(二)款第 3点所称租房补贴,指在陆家嘴和张江开发区域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的,在一定租赁面积范围内,三年内给予 500元/平方米/年的房租补贴(包括 2008年至 2010年间享受房租补贴的股权投资企业);《办法》第三条第(二)款第 4点所称购房补贴,指在上述区域购买自用办公用房的,按购房房价给予 1.5%的补贴。对合伙制股权投资企业的房租补贴,可由其申请全权委托日常运营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享受。

第六条人才补贴,按《办法》第三条第(五)款落实,具体是指:(一)对新引进的以公司制形式设立的股权投资企业注册资本达到 5亿元,以及以公司制形式设立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管理的资本达到 10亿元的企业高管人员,给予每人一次性住房(租房)补贴 20万元。

对未享受过高管人员一次性住房(租房)补贴,在 2011-2015年期间,以公司制形式设立的股权投资企业累计增资金额达到 5亿元,以及以公司制形式设立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累计新增管理资本达

到 10亿元的,对其高管人员给予每人一次性住房(租房)补贴 20万元。

所称股权投资管理企业管理的资本,对应于本实施细则第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合伙企业所委托管理的资本。

(二)对以公司制形式设立的股权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的高管人员、专业骨干人员,经综合考核评定,给予一定人才补贴。

第七条所称高管人员,指在企业担任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总裁)、副总经理(副总裁)、监事长(督察长)、投资总监职务的人员。

所称专业骨干人员,是指担任投资经理或项目经理职务的人员。

股权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享受《办法》规定人才补贴的各类人员总数,不超过上年年末该企业正式员工的 50%。

第八条本细则由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和浦东新区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三章浦东新区促进融资租赁企业发展财政扶持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条根据《浦东新区促进金融业发展财政扶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办法》所称融资租赁企业,是指注册地和税管地均在浦东新区的融资租赁企业。

第三条《办法》第三条第(三)款第 1点所称一次性落户补贴,具体是按企业注册资本规模给予如下补贴(单位:人民币),并按实际到位资本情况进行分期兑付,享受落户补贴的最低到位资本为 1

亿元。

注册资本 1亿元(含)至 5亿元,给予 500万元;注册资本 5亿元(含)至 10亿元,给予 1000万元;注册资本 10亿元(含)以上,给予 1500万元一次性补贴。

第四条《办法》第三条第(三)款第 1点所称增资补贴,指根据增资规模,按新引进融资租赁企业的条件和补贴标准,扣除企业已享受过的一次性补贴,补足与本《实施细则》规定的奖励不足部分。

享受第三条、第四条补贴的机构,累计补贴金额不超过 1500万元。

第五条《办法》第三条第(三)款第 3点所称购房补贴,是指按购房房价给予 1.5%补贴。

第六条人才补贴,按《办法》第三条第(五)款落实,具体是指:(一)对新引进注册资本达到 10亿元或增资规模 10亿元(含)以上的融资租赁企业的高管人员,给予每人一次性住房(租房)补贴 20万元;

(二)对到位资本金 1亿元(含)以上的融资租赁企业高管人员、管理人员和专业骨干人员,经综合考核评定,给予一定人才补贴。

第七条所称高管人员,指在企业担任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总裁)、副总经理(副总裁)、监事长(督察长)职务的人员。

所称管理人员,指在企业担任高管职务以下、部门副职以上的人员。

所称专业骨干人员,指除上述高管人员和管理人员外,拥有三年

以上(含三年)从业经验的企业在职正式员工。融资租赁企业享受《办法》规定人才补贴的各类人员总数,不超过上年年末该企业正式员工的 50%。

第八条《办法》第三条第(三)款第 2点所称一定补贴是指:(一)对新引进的到位资本金 10亿元以下的融资租赁企业按其对新区的贡献程度,三年内按年给予一定补贴。

(二)对新引进的到位资本金 10亿元(含)以上的融资租赁企业按其对新区的贡献程度,五年内按年给予重点补贴。

(三)对现有的到位增资额 10亿元(含)以上的融资租赁企业按其对新区的新增贡献程度,五年内按年给予重点补贴。

第九条对为新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融资租赁企业,根据其当年为新区企业提供融资总额,给予融资总额 0.5%的补贴;对为新区企业提供航运租赁服务的融资租赁企业,根据其当年通过航运租赁业务为新区企业提供融资总额,给予融资总额 1%的补贴。单笔业务不重复享受补贴,该项补贴的最高限额为 500万元。申请补贴的融资租赁企业当年累计为区内企业提供融资总额应不少于 5000万元。

第十条对融资租赁企业购入新区先进装备制造企业生产的设备,按照合同金额的 0.5%,给予融资租赁企业补贴;对融资租赁企业购入新区企业制造的飞机、船舶,按照合同金额 1%,给予融资租赁企业补贴。对单一合同不重复享受补贴,对单一融资租赁企业,每年该项补贴额最高为 500万元。

第十一条对融资租赁企业新购入船舶和飞机,给予登记费 100%

补贴,单船或单机最高补贴额为 10万元,对单一融资租赁企业,每年该项补贴额最高为 200万元。

第十二条对融资租赁企业设立在上海综合保税区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飞机和船舶租赁项目子公司,按其对新区的贡献程度,五年内按年给予重点补贴。

第十三条本细则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涉及的各类单项补贴,于次年统一受理。

第十四条本细则由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和浦东新区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四章浦东新区促进金融专业服务机构发展财政扶持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条根据《浦东新区促进金融业发展财政扶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办法》所称金融专业服务机构,是指注册地和税收户管地均在浦东新区,符合下述条件并经认定的资产评估和信用评级机构,以及达到一定规模和能级的金融信息与数据服务、金融法律服务、财富管理、金融培训与认证机构中经认定的行业领军企业。享受本《办法》扶持的金融专业服务机构,不再享受新区的其它财政扶持。

资产评估机构须取得中国证监会授予的从事证券、期货业务资产评估资质。信用评级机构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取得中国人民银行授予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或信贷市场评级资格;(2)取得中国证监会授予的公司债发行评级资格;(3)取得国家发改委授予的企业债发行

评级资格。

第三条《办法》第三条第(四)款第 1点所称租房补贴,是指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的,在一定租赁面积范围内,三年内给予 500元/平方米/年的房租补贴。所称购房补贴,是指按购房房价给予 1.5%补贴。

第四条人才补贴,按《办法》第三条第(五)款落实,具体是指:(一)对新引进金融专业服务机构的高管人员,给予每人一次性住房(租房)补贴 20万元。

(二)对金融专业服务机构高管人员、管理人员和专业骨干人员,经综合考核评定,给予一定人才补贴。

第五条所称高管人员,指担任机构主要领导职务的人员,不超过2名。享受人才补贴的高管人员、管理人员和专业骨干人员总数不超过 10名。

第六条本细则由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和浦东新区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五章浦东新区促进中小企业上市财政扶持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条根据《浦东新区促进金融业发展财政扶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办法》所称新区企业指工商注册地和税收户管地均在浦东新区的企业;《办法》所称企业上市是指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细则》所称场外交易市场是指中国证监会监管下的全国性股份报价转让系统和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

第三条《办法》第三条第(六)款第 1点所称一定补贴,指新区企业在上海证监局上市辅导备案后,给予 30万元补贴;新区企业向中国证监会提交首次发行股票上市申请并收到证监会受理函后给予 70万元补贴;企业首次发行股票申请提交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后,给予 50万元补贴。同种补贴每家企业只能享受一次。

对新迁入浦东的企业,如在迁入两年内上市,另给予企业 50万元奖励。

第四条对在场外交易市场挂牌的新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给予企业 50万元补贴。此类企业在场外交易市场挂牌后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方式上市的,可享受本办法第三条中的各项补贴。

第五条《办法》第三条第(六)款所称“对为企业提供上市服务的券商保荐团队给予一定补贴”,是指新区企业上市后,对为企业提供上市服务的券商保荐团队给予奖励。在同一年度内,同一券商保荐第一家新区企业上市,给予券商 50万元奖励;保荐第二家至第五家新区企业上市,分别给予券商 60万,70万,80万,90万奖励;从保荐第六家(含)新区企业上市起,每多保荐一家新区企业上市给予券商 100万元奖励。如一家企业由多家券商联合保荐,给予几家券商保荐团队奖励的总额,与券商单独保荐一家企业上市的奖励相同。

对新迁入浦东的企业,如在迁入两年内上市,另给予辅导企业改制上市的保荐团队 50万元奖励。券商每推荐一家新区企业在场外交易市场挂牌,给予主办券商 20万元奖励。

第六条《办法》第三条第(六)款所称“对其新区贡献增量部分,

给予一定补贴”,是指以公司上市前第四年新区贡献为基数,对公司上市前一年新区贡献的增量部分,给予一定补贴;以公司上市前一年新区贡献为基数,对公司上市当年及第二年的新区贡献增量部分,给予一定补贴;若该公司上市前有注册于浦东新区的股权投资机构参与投资,则将补贴期限延长至三年。企业上市后,对上市企业所在区域招商主体给予一定奖励。

第七条新区企业在海外上市比照国内上市享受扶持政策。

第八条本细则所包括的场外交易市场将根据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情况调整范围。

第九条本细则由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和浦东新区财政局负责解释。

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附件 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现代物流业是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大力推进成都现代物流业发展,有利于增强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支撑保障作用,对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运行效率、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四川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和《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本规划是指导成都市现代物流业未来五年发展的重要依据和行动纲领。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现状。 1.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二五”期间,我市物流产业发展提速增效,产业规模和质量显著提高,社会物流成本占GDP比率进一步下降,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2015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比2010年增长 2.13倍,年均增长16.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

比2010年增长2.19倍,年均增长17%,;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 比重为16.6%,低于全国1.4个百分点。 2.物流枢纽功能不断增强。目前,成都已通航城市198个,开通航线257条,其中国际(地区)航线88条(国际定期直飞航线41条),2015年客货吞吐量分别达到4224万人次和55.7万吨,继续巩固国内航空第四城地位。“蓉欧+”战略深入实施,全面启动国际铁路港规划建设;“蓉欧快铁”双向稳定加密开行,班列干线逐步向欧洲腹地延伸,库特诺海外办事处挂牌成立;中亚班列和成都至国内枢纽城市互联互通班列稳定开行;成都集装箱中心站吞吐量继续保持全国首位。累计开通300余条公路货运班线,形成覆盖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快速公路货运班车网络。 3.口岸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形成设施先进、布局合理的空、铁、公立体口岸开放体系,双流机场口岸吞吐量在西部地区排名第一,率先在中西部地区实现7×24小时通关,青白江铁路口岸获批国家临时开放口岸,为国际货运量大幅度增长奠定基础,龙泉公路口岸完成搬迁,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海关特殊监管区快速发展,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包括高新、双流园区)进出口总额在全国排名前列,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已投入运行,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得国家立项批复并正在加快建设,为沿海产业转移和国际贸易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口岸功能不断完善,双流空港已具备进口药品、植物种苗、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指定口岸资格,正在加快建设进口水果指定口岸,国际铁路港

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原文

服务实体经济创新金融服务】 2012年04月26日06:08 来源:东方早报 字号:T|T 0人参与00条评论0打印转发 最后谈一下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创新金融服务。 规划当中谈到的创新金融服务,一个是要建立人民币的跨境投融资中心。央行从2009年提出了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问题,本身只是顺应了市场需求。因为这一次金融危机当中,很重要的问题是国际货币体系出了问题,美元急剧的升值和贬值,这几十年来给国际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是,想动摇美元的霸权地位是非常难的,近二三十年都不可能动摇它的地位,只能说,给世界多一种货币的选择是可以的。我们和周边国家,我们是逆差,周边国家是顺差,它们有可能得到更多的人民币,大家需要用人民币,央行顺应了国际需求推出了人民币跨境结算。我们可以有贸易的结算,可以有直接投资,也有人民币的债券市场和贷款。但是现在人民币走出去,一个最大的障碍除了别人愿不愿意接受,别人得到了人民币之后可以干什么?可以拿人民币跟你贸易,但贸易只是一个结算工具,当它积累了更多的人民币之后要有投资,因而我们必须要有比较深厚的、有广度的主权债市场,才可能有更多人民币回流和投资的渠道。直接投资是一个回流的渠道,贸易是一个回流的渠道,股票是一个回流的渠道,但是要真正变成一个储备货币,必须要有深厚的国债市场。 第二是发展资产管理业务,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培育企业成长,提升企业价值。银证保的交集就是资产管理。资金信托是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实物资产管理也将提上日程。 实物资产管理的大背景是,我们现在的富二代到了子承父业的关键时刻。父业怎么样传承,这就是实物资产管理的过程,因为家族产业的传承,这方面的服务是需要的。 证券投资基金和信托投资基金受益凭证是资金信托的主要形式。证券投资基金如果拓展了证券的定义,就既包括投向二级市场的证券,也包括没有上市的证券,还可以投向一些另类投资,比如说红酒、茶叶、艺术品等等。信托投资基金受益凭证最典型的就是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这些信托基金的监管主体不同,但是同类法律关系的产品应该遵循同样的监管原则。 最后我想说简化行政手续,在职权范围内尽可能的给企业创造便利的环境。如果要想发展各种新的产品,简化行政手续是最重要的。对上海来说,应该先争取行政审批权的下放,提高效率,在金融创新方面做到先行先试。我们没有法律的制订权,但是我们有法律的执行

新常态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难点及对策再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d5261856.html, 新常态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难点及对策再思考 作者:陈雪王自强 来源:《商情》2016年第43期 【摘要】新常态下,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没有改变。与此同时,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依然较多,除了传统的渠道不畅、激励不足,还面临经济增速下降与社会融资多元化的挑战,社会资本脱实向虚的问题严重。鉴于此,本文尝试对新常态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指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难点和侧重点,并从政策调控、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内生动力等几个方面提出金融支持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实体经济;金融支持;制度障碍 一、引言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二者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常态下,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没有改变。实体经济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尤其在新常态下,稳健的实体经济是一国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保障。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趋于放缓,同时加之金融改革迅速推进,金融资源供给有所增强,但在服务实体经济中的深层次问题也凸现出来,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依然较多,除了传统的渠道不畅、激励不足,还面临经济增速下降与社会融资多元化的挑战。另外,金融供给不平衡的问题普遍存在。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凸显,社会资本脱实向虚、虚拟经济过度膨胀风险频繁。鉴于此,本文尝试对新常态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指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难点和侧重点,并从政策调控、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内生动力等几个方面提出金融支持的政策建议。 二、新常态下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难点 总体来看,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水平逐步提升,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存在一定制度性障碍。目前我国正规金融占整个社会融资的绝大部分,但正规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服务中小企业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传统商业银行限于自身体制原因,对中小企业支持不够,而地方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有限,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不能有效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需求,造成间接融资渠道不畅。与此同时,我国直接融资渠道还在发展过程中,大部分中小企业尚无法通过直接融资获取资金,与此同时,我国民间融资有待规范,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国家虽然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但相关制度细则未出台,使得民间资本受到严格的进入管制。

武汉市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武汉市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武汉市金融工作局 二〇一六年

目录 一、武汉市金融业发展现状 (3) (一)“十二五”时期武汉市金融业发展回顾 (3) (二)武汉市金融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6) (三)武汉市金融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7)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8) (三)总体目标 (9) (四)具体目标 (10) 三、主要任务 (11) (一)深化改革,构建高效的金融运行机制 (11) (二)促进融合,打造现代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13) (三)夯实基础,提升金融机构的集聚度 (15) (四)鼓励创新,完善区域性资本市场 (16) (五)积极探索,推进保险示范区建设 (18) (六)兼收并蓄,培育金融新业态 (19) (七)立足实际,推动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22) (八)合理布局,优化金融业空间结构 (23) (九)多管齐下,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25) (十)强化监管,维护金融稳定 (26) 四、保障措施 (27) (一)健全机制,强化金融工作组织领导 (27) (二)创新体制,助力金融人才资源聚集 (27) (三)互利共赢,加强区域金融协同发展 (28) (四)互联互通,强化金融集聚设施支撑 (29)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为加快武汉市金融业在“十三五”时期持续健康发展,推进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促进金融业更好地服务于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办、国办《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国家九部委《武汉市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专项方案》,《湖北省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总体规划(2014—2030年)》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武汉市金融业发展现状 (一)“十二五”时期武汉市金融业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武汉金融业经受了国内外经济波动的考验,金融改革深入推进,金融机构整体实力显著增强,金融市场稳步发展,金融监管水平不断提升,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区域金融中心地位更加巩固。2015年,武汉市金融业增加值837.49亿元,同比增长19.71%,占第三产业比重达15.05%;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9393.16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7135.31亿元,各项总量指标均超过“十二五”规划目标。自CFC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2008年首次发布以来,武汉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排名稳中有升,

物流行业发展规划

2017年物流行业发展规划 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力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局遵循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规律,在对我县现代物流行业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原阳县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落实县委、县政府加快原阳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以服务原阳经济发展为中心,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走“政府引导、企业运作、逐步发展”的路子。通过积极培育物流市场,整合各类物流资源,构建技术支撑平台,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促进我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规划原则 1、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按市场需求确定发展重点,推进资源的优化重组。 2、企业为主体。企业是物流业务经营主体、投资主体和利益主体。建设和经营要落实到企业,行业管理部门侧重

于引导、推动和扶持。 3、协调发展。物流发展规划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一致,与城镇总体规划的功能、布局相协调,与产业布局规划相配套,服务于商贸带动和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 4、信息化带动。物流的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重要区别之一。建设好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与社会公共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相连接,做到内部互联、外部互通,信息共享,风险共担,以信息化带动物流业的现代化。 5、物流连锁化。物流发展要立足本地,面向全省,走向全国。积极顺应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潮流,运用好省内物流资源,加快与省内、外物流大公司的合作,提高竞争力。 三、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我县区位、交通、资源和商贸等方面的优势,全面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尽快构建现代化的物流基础设施、公共信息平台,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形成多层次、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到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物流成本占全县GDP的比重比“十二五”末降低4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幅度高于全县生产总值增长幅度3个百分点,基本形成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市场主体。“十三五”期间,基本建成一个综合物流园区和一个专业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形成城乡现

2022年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2018-2022年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行业发展规划发布 2016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提出“十三五”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1、旅游经济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出游人数年均增长10%左右,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旅游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4%以上。到2020年,旅游市场总规模达到67亿人次,旅游投资总额2万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 2、综合效益显著提升。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2%,对餐饮、住宿、民航、铁路客运业的综合贡献率达到85%以上,年均新增旅游就业人数100万人以上。 3、人民群众更加满意。“厕所革命”取得显著成效,旅游交通更为便捷,旅游公共服务更加健全,带薪休假制度加快落实,市场秩序显著好转,文明旅游蔚然成风,旅游环境更加优美。 4、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入境旅游持续增长,出境旅游健康发展,与旅游业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缩小,在全球旅游规则制定和国际旅游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提升。 (二)旅游需求持续增长 当前,我国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正处于旅游消费需求爆发式增长时期,大众旅游时代刚刚开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居民收入增加、消费升级加快,我国居民的旅游消费能力、旅游消费需求和旅游消费群体都将大幅度持续增长。 目前旅游消费者主要是中、青年旅游者。随着老年群体数量的增加,中国开始向老年社会转化,相当多的老年人由于身体好、收入稳定、闲暇时间充足,纷纷产生了出国旅游、飞机旅行、外出度假和参加各种专题旅游活动的愿望。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中国广大农民出游的势头非常强劲。无论是出游人数还是出游消费,都保持着高速增长。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约为45%,农村旅游市场是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的巨大客源市场。 (三)公共服务更加完善 以“515战略”为引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为抓手,我国旅游公共服务与治理供给侧改革全面推进。以大数据、旅游扶贫、文明旅游与旅游厕所革命为重点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更讲法制与规范的治理准则,更加多元与专业的治理同盟,更为科学与合理的治理架构,成为2016年我国旅游治理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标志。 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国已完成新改建旅游厕所43,663座,累计完成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共5.7万座)的76.6%。以“综合协调+专项保障”为特征的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1+3”旅游治理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展开。截至2016年年底,设立旅游发展委员会的省区市达到20个,超过了全国省区市的半数以上;13个设区市、34个县成立了旅游警察,5个设区市和9个县成立了旅游工商分局,5个设区市和44个县成立了旅游巡回法庭。目前国家旅游局先后公布了2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共计500个,逐步建立全域旅游示范的全国布局,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四)成为投资热点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许多行业投资增长乏力。在巨大的消费需求推动下、有利的宏观政策引领下、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撑下,旅游投资逆势上扬,成为社会投

金融应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应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既是对银行等金融机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殷切期待,也是金融机构持续繁荣发展的本质要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需要金融机构改革创新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需要改变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加强银行抗风险能力,使银行业成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金融与实体经济互促共生、关系密切。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金融工具作为一种有效的资源分配平台,兼具收益性和风险性属性,尤其在现代社会中两者愈发呈现出显著正相关特征。一方面,金融业的发展对实体经济有正向影响,通过加速资本积累,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从而带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金融发展的负向影响,例如金融危机的爆发,严重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与实体经济呈现的非线性关系,要求必须充分发挥金融服务的正向作用,通过完善金融体系,更好地发挥金融服务

和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避免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危害。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就在于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的严重背离。因此,欧美国家纷纷加大金融监管,出台限制金融创新的政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原则由此被提出,金融创新的边界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一定要立足实体经济发 展的客观现实。2011年,中国政府也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并且“十三五”时期我国金融改革也将继续遵循这一原则。落实好该原则,一方面能够有效化解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防止出现类似美国的金融危机;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会抑制各种类型的金融衍生品,使金融创新机会受到影响,最终限制金融业的发展。 加强金融创新才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创造的物质财富,既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近几年,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国内实体经济表现出空心化和弱化现象,主要由于国外订单减少、出口缩水,而国内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和资金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税负沉重,导致实体经济利润率越来越低。而实体经济利润率下降,也可能导致国内资本虚脱,进而转向私人贷款、房地产市场等领域,市场投机愈发明显。同时,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实体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金融服务的强力支持,而金融行业要想获得长期利润,必须与实

银行公司金融业务发展趋势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银行公司金融业务发展趋势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发表时间:2018-12-05T09:12:43.377Z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2期作者:张萌萌 [导读] 本文首先介绍了银行公司金融业务的发展趋势,随后探讨金融业务支持实体经济的策略。 张萌萌 大同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大同 037000 摘要:银行公司金融业务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可见公司金融的发展与大大影响着银行在经济市场的竞争力。经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趋势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交易银行、新兴产业以及金融科技的兴起为银行公司金融业务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新形势下,中国银行公司应根据国家经济趋势,紧扣国家战略,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本文首先介绍了银行公司金融业务的发展趋势,随后探讨金融业务支持实体经济的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公司金融实体经济发展 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发展的基础,是金融业务的主要服务对象。公司金融是支撑实体经济发展主要形式,构成了银行的主要竞争优势。在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各个国家都在研究如何进行经营转型。伴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国内商业银行的所处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也就导致了传统以信贷规模扩张为主的增长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面临巨大挑战,各大银行纷纷探寻战略转型。 一、银行公司金融业务发展趋势 目前在国际大银行里,公司金融仍然占据重要地位。由于金融危机给国际银行带来了沉重打击,各大银行在危机之后纷纷出谋划策,以期谋求在新形势下的可持续发展。目前的总体趋势是强化稳健经营、回归传统业务,在这种形势之下银行的金融业绩没有下降,反而得到了增强。很多新兴产业、交易银行以及金融科技的涌现和“围栏”法则的落实都给银行的金融业务灌输了全新的活力。可见,在目前的新形势下,公司金融业务出现了很多新的特征,拥有巨大发展潜力。 1.1 商投互动的全融资业务蓬勃发展 在欧美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发达的资本主义市场大幅减少了企业对信贷业务的需要。同时在如今市场竞争日愈激烈的趋势下,投行类业务发展困难,在未来会面临利润逐渐减少的情况。尤其是股权承销业务,在短期内的发展空间会更狭窄。可见,在如今的发展趋势下,由于客户的需求是一系列金融服务方案。单一的投行业务和信贷业务已经不符合企业多元化的金融形势。目前,商行和投行在风险隔离的前提下相互补充合作,相应的业务地带已经逐渐崛起,这意味着金融控股公司将得到新的发展。 1.2 交易银行迅速发展 在金融危机还未爆发时,国际大银行很喜欢提供收益更高的投资银行业务,对于交易银行业务的重视度严重不足。交易银行业务虽然单笔收益较低,但其资产、风险和资本都很低,且操作量较大,收益稳定,是银行维系客户关系和提高公司忠诚度的有效方式。金融危机的爆发给银行的业务带来巨大打击,在这种情况下,交易银行业务发展迅速,在关键时期拯救了国际各大银行。在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大银行加强了对交易银行业务的重视水平。交易银行是行业银行服务项目的基础,是银行公司金融业务的根源,加强交易银行业务也就是银行公司金融业务本源的回归。 1.3 促进小微企业发展 小微企业作为市场中最为活跃的主体为居民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条件,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大银行更是重视小微金融业务的发展,并把批发和零售业务相分离,防止风险的影响干扰。比如英国实行的“围栏法则”,规定超过250亿英镑的个人或者小型企业的存款的银行,需要将小微金融业务同投行业务在集团内部进行经营主体分离。在中国,政府大力提倡在大中型银行建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并落实相关支持政策以及差别化考核评价体系以此为小微企业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1.4 新兴产业开辟公司信贷发展空间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发展阶段已经步入了中高级,国家的产业需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导致的新旧转换阶段使得产业信贷需求降低。然而新兴产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规模,导致信贷业务的发展速度迟缓,不能跟上时代步伐。而在新产业成长的趋势之下,公司信贷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在过去几年,新兴产业正不断兴起,国际大银行也将信贷投入向新兴产业靠拢。 二、银行公司金融业务支持实体经济的策略 公司金融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服务体系中相当重要的一种形式,已经在内外两方面都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全球角度看,公司金融作为商业银行的关键支柱,一直是银行的发展基础和主要业务。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新旧交换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中国的商业银行必须要明确公司金融业务的重要地位,做好公司的金融业务发展工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2.1 遵循国家发展形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当前阶段,中国已逐渐形成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新发展观念所引领的政策结构,并引导经济向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有利于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认识新形势、并把握、引领好新常态是当前中国经济的新目标,是做好中国当前经济工作的大逻辑。因此,商业公司要紧随国家发展形势,紧扣国家战略,在此基础上做好四大布局。一是布局新兴产业,发掘新市场。当前信息科技走向智能化,致使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出现了一大批跨领域、有交叉性的新兴产业。二是布局产业升级。制造业是国家实体经济的主要支柱,关系着国家的强盛发展。所以未来国家商业银行对制造业的重视程度不能有丝毫减弱,而要在改善结构中进一步加强制造业发展,以此提升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三是布局绿色经济,发展绿色公司金融。这不仅仅是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也是扩展利润及保护资产质量的关键方法。因此,要大大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寻符合绿色产业特点的信贷模式,提高绿色金融服务水平。四是大力发展小微金融。目前小微金融已经被国内外多家银行所重视,是新形势下银行的关键客户资源,是双创经济的主要载体。国家要深入探索专业化的小微金融服务模式,充分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科技解决小微金融服务遇到的各项问题,提高小微金融发展水平。 2.2 发展交易银行,以公司金融带动其他业务发展 交易银行拥有成本低、收益稳定的特点。并且其涉及范围较广,不仅适用于零售金融业务,同时还涉及公司金融业务,覆盖企业交易

2020年某某市金融业十三五规划总结和十四五规划打算范文

2020年某某市金融业十三五规划总结和十 四五规划打算范文 “十三五”工作回顾 “十三五”期间,全市金融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直主管部门的正解指导下,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全国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议精神,全力做好金融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发挥银行保险主体作用,加大金融支农支小力度,促进银行保险业规模较快增长 截止×年×月末,全市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亿元,比×年末增加×亿元,年均增速×%,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亿元,年均增速×%。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亿元,连续三年新增超×亿元,比×年末增加×亿元,年均增速×%,存贷款余额均实现较快增长。全市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合计×亿元,同比增加×亿元,增幅×%;全市保险业累计赔付×亿元,同比下降×亿元,降幅×%。 (一)金融服务体系日益健全。截至×年×月末,全市共有银行机构×家,从业人员×人。其中,政策性银行×家,国家大型银行×家,邮储银行×家,徽商银行×家,农商行×家,农商行异地支行×家,村镇银行×家。共设立标准化网点×家,实现了物理网点乡镇全覆盖;共设立自助银行×个,设立金农信E家×家,设立惠农金融服务室×个,全市×个行政村已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祁门农商银行成立

全市首家、全省农信系统第二家普惠金融事业部。全市共有保险公司×家,其中财产险公司×家,人身险公司×家。持证保险机构×个,从业人员×余人。×年,新引进×家外资保险公司中荷人寿×中支,目前正在筹建中。 (二)小微企业贷款较快增长。认真落实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银发〔×〕×号),精心部署开展“金融在行动·千名行长进万企”专项活动,全市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从十三五初期的×亿元增加至×亿元,占全市各项贷款余额的×%,增量×亿元,增幅×%,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平均增幅×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从×年开始纳入统计口径,截至×年×月末,余额达到×亿元,占全市各项贷款余额的×%。 (三)金融服务产品不断创新。除继续做大“税融通”、“名茶贷”等传统小微信贷产品外,各银行业机构结合我市产业特点,创新多项信贷产品。市建行在全国首创“景区商户贷”,对全市×A级以上景区内的商户提供低利率纯信用贷款,已发放×户×万元;市邮储银行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推出首个纯线上小企业贷款产品——小微易贷;屯溪农商银行以“医院收费权”作担保,发放首笔收费权质押贷款×万元;祁门农商银行依托大数据系统,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推出“余额贷”“祁易贷”“助力贷”“易贷通”等精准信贷服务产品。 (四)金融服务模式不断优化。持续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建设,不断提高企业信贷获得率。全市银行业机构

“十三五”中国物流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十三五”中国物流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对我国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高速增长的新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重心将从追求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物流业作为新兴的服务产业,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将成为“十三五”时期物流业发展的总基调。 二是新型工业化和产业转型的新要求 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我国逐步从工业化中后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突出特点是从传统资源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从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延伸。物流业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型制造的重要转型方向,中高端的产业链需要中高端的物流服务相配套。 三是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的新要求 我国城镇化仍将处于快速发展区间,将释放巨大的投资和消费潜力。消费升级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增加,也对物流服务的精细化、响应度和一体化水平有更高的要求。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物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十三五”时期,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的解决方案需求旺盛,城乡物流一体化、末端服务体验将成为竞争焦点。 四是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转移的新要求 国家“三大战略”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新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发展空间格局正在形成,将对物流设施、运输方式和交通网络的连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区域物流大通道建设、战略性物流枢纽节点的布局调整,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必备条件。 五是创新驱动和科技革命的新要求 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国务院出台“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传统物流业态深度融合,已经和正在带来物流领域的深刻变革。“十三五”时期,创新将摆在物流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重点是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六是开放型经济和全球化的新要求

“十三五”全国旅游信息化规划

“十三五”全国旅游信息化规划 为认真贯彻《“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加快全国旅游信息化发展,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形势与要求 一、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从粗放型旅游大国向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旅游信息化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一)信息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信息化代表了新的生产力和发展方向,“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浪潮风起云涌。全球信息化已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近年来,我国信息化产业体系已逐步完善,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深化,“互联网+”异军突起,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信息化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引领作用日益凸

显。 (二)我国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走向国民经济建设的前沿,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将呈现消费大众化、需求品质化、发展全域化、产业现代化、竞争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旅游业发展对信息化有了新的需求,需要用信息技术推进旅游生产方式、管理模式、营销模式和消费形态的转变,全面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实现旅游经济稳步增长、综合效益显著提升、人民群众更加满意、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的目标。 (三)旅游信息化加快发展的基础已经形成。近年来,特别是旅游“515”战略实施以来,我国旅游信息化取得长足进展,旅游信息化管理初见成效,旅游公共信息服务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旅游在线市场初具规模,全覆盖式旅游宣传营销格局基本形成,旅游电子政务稳步推进,旅游信息化对旅游业支撑保障作用明显增强,为“十三五”时期旅游信息化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发展要求

市金融业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市金融业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XX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金融业也进入了快速增长的发展阶段,为XX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XX市金融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对于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更好地保持金融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以及充分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根据《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金融改革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XX金融改革发展情况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市金融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央、省有关经济金融工作的要求和部署,积极探索推进金融业改革发展,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化金融服务效能,改善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和发展金融产业,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了金融工作快速发展,为我市科学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至XX年底,全市辖区内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2家,比“十一五”期末增加2家;保险机构11家,比“十一五”期末增加4家;证券营业部4个,比“十一五”期末增加2个;小额贷款公司2家,比“十一五”期末增长100%。XX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实现亿元,是“十一五”期末倍;占第三产业的 %,占GDP比重的 %,分别比“十一五”期末提高个百分点和个百分点。“十二五”

期间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2%,比“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提高个百分点。 (一)金融业平稳快速持续发展。 1、银行业。虽然在“十二五”期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我市银行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项存款增长迅速,至XX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加亿元,年均增长18%。信贷支持力度加大,XX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到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加亿元,年均增长 %。存贷比 %,比“十一五”期末提高个百分点。银行资产质量明显改善,XX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亿元,不良贷款率 %,分别比“十一五”期末减少亿元和下降个百分点。经营效益大幅提高,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始扭亏为盈,XX年实现利润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加亿元。银行业改革稳步推进,发展了新的银行机构,成立了邮政储蓄银行XX分行和XX发展银行XX支行;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辖内5家联社成功兑付央行票据亿元,并全部完成了以县(市、区)为单位的统一法人和银监三年风险指标达标工作,XX年末全市农信社股本总金额达到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85%。 2、保险业。“十二五”期间,我市保险业持续快速发展。保费收入快速增长,XX年末全市保费收入亿元,比“十一

北京十三五物流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 (修改稿) 北京物资学院 2010年12月

目录 序言 (1)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 (2) 一、北京市“十一五”期间物流业发展的回顾与总结 (2) (一)物流空间格局初步形成,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2) (二)物流产业规模增长快速,物流效率不断提升 (3) (三)城市物流体系逐渐完善,城市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5) (四)对外经济数量质量同步发展,国际物流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5) (五)物流企业主体不断壮大,市场集中度大幅提升 (5) 物流领域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国际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6) (六)物流业发展政策环境良好,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6) 二、“十二五”时期北京物流发展面临的形势 (7) 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物流需求显著提升 (7) (一)国际化进程加快,迫切需要面向国际贸易、服务世界城市建设的国际物流系统 (7) (二)新兴和优势产业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面向先进制造业的供应链物流支撑系统 (8) (三)消费型城市特征显现,迫切需要面向高效运行的末端物流保障系统. 9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0) 一、指导思想 (11) 二、基本原则 (11) (一)统筹规划促进协调发展 (11) (二)科技引领实现创新发展 (11) (三)功能提升增强保障能力 (11) (四)结构调整带动高端发展 (11) 三、发展目标 (12) (一)总体目标 (12) (二)预期指标 (12) 第三部分空间布局 (13) 一、布局依据 (13) 二、“立体化、多组团”的布局 (15) 第四部分发展任务 (17) 一、优化空间布局,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17) 二、大力发展面向国际贸易、服务世界城市建设的国际物流系统 (18) 三、大力发展面向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供应链物流及物流总部基地 (19) 四、大力发展面向商贸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城市配送物流 (19) 五、强化区域物流合作,拓展首都物流圈服务功能 (19) 第五部分重点工程 (20) 一、共同配送试点工程 (20) 二、电子商务物流工程 (20) 三、农产品物流配送工程 (20) 四、食品冷链物流工程 (20)

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00001)

浅析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作者:————————————————————————————————日期:

浅析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的根基是实体经济。离开了实体经济,金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国应处理好实体经济与金融业的关系。目前,四大银行以赚取利差为其主要的收入,银行存款基准利率为 3.5%,贷款基准利率为6.56%,利差达到 3.06%,贷款利率过高,导致实体经济盈利减少,实体经济萎缩,越来越多的人不愿做实体经济。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的认识金融业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系。不断的调整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便更好、更有效率的发展我国经济。 一、实体经济与金融业的关系 (一)、实体经济借助于金融业的发展 第一,金融业的发展影响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外部环境就包括全社会的资金总量状况、资金筹措状况、资金循环状况等。这些方面的情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状况。 第二,金融业的发展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后劲。实体经济的发展随时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和金融血液的灌输,其筹资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条是向以银行为主体的各类金融机构贷款融资;另一条则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各类有价证券筹措资金。借助各种各样的途径和金融工具,不仅可以分散实体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风险,解决或缓解资金需求,更提高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效率。这样,金融业的发展就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后劲。 第三,金融业的发展状况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金融业的发展过程会经过了五个阶段,即闲置货币的资本化、生息资本的社会化、有价证券的市场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国际金融的集成化等。事实证明,金融业发展的阶段不同,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就不同,现在,金融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作为实体经济的后盾,更在诸多的方面引领者实体经济的走向。也就是说金融业发展的高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总比金融业发展的低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要大一些。 (二)、金融市场依赖于实体经济 第一,实体经济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金融发展无法独立于实体经济而单独存在,实体经济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血液和可能。 第二,实体经济对金融市场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整体经济的进步,实体经济也必须向更高层次发展。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金融市场产生了新的要求。正是这

【精品文档】市金融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

XX市金融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XX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金融业也进入了快速增长的发展阶段,为XX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XX 市金融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对于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更好地保持金融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以及充分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根据《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金融改革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XX金融改革发展情况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市金融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央、省有关经济金融工作的要求和部署,积极探索推进金融业改革发展,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化金融服务效能,改善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和发展金融产业,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了金融工作快速发展,为我市科学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至2015年底,全市辖区内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2家,比“十一五”期末增加2家;保险机构11家,比“十一五”期末增加4家;证券营业部4个,比“十一五”期末增加2个;小额贷款公司2家,比“十一五”期末增长100%。2015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实现7.26亿元,是“十一五”期末4.67倍;占第三产业的5.46%,占GDP 比重的1.84%,分别比“十一五”期末提高3.71个百分点和1.32

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2%,比“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提高46.3个百分点。 (一)金融业平稳快速持续发展。 1、银行业。虽然在“十二五”期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我市银行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项存款增长迅速,至2015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486.93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加269.53亿元,年均增长18%。信贷支持力度加大,2015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78.34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加181.24亿元,年均增长23.5%。存贷比57.16%,比“十一五”期末提高12.49个百分点。银行资产质量明显改善,2015年末不良贷款余额9.62亿元,不良贷款率3.46%,分别比“十一五”期末减少17.05亿元和下降24.06个百分点。经营效益大幅提高,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始扭亏为盈,2015年实现利润6.75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加7.39亿元。银行业改革稳步推进,发展了新的银行机构,成立了邮政储蓄银行XX分行和XX发展银行XX支行;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辖内5家联社成功兑付央行票据8.84亿元,并全部完成了以县(市、区)为单位的统一法人和银监三年风险指标达标工作,2015年末全市农信社股本总金额达到2.13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85%。 2、保险业。“十二五”期间,我市保险业持续快速发展。保费收入快速增长,2015年末全市保费收入8.59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2.2倍。保险市场体系与布局日趋完善,2015年末全市

康乐县现代物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康乐县现代物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 康乐县商务局 2015年4月30日

目录 一、康乐县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现状………………………………………………(一)发展成效……………………………………………………………………………………………………….. 1、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2、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建设取得新进展……………………………………… 3、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助推并拓展了物流市场需求……………………………………………. 4、各级政府对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二)存在的问题……………………………………………………………………………………………………… 1、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有待提高……………………………………………………………………….. 2、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3、现代物流发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4、物流企业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5、从事物流技术与管理的高端人才缺乏………………………………………………………… 二、康乐县“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环境条件……………………………(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二)交通区位优势的不断凸显与提升………………………………………………………………….. (三)新型产业、新型城市化及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旺盛物流需求……………………. (四)群众良好的经商传统为康乐县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 (五)与周边省份的紧密合作为康乐县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信息基础……..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 1、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营造环境………………………………………………………………………. 2、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3、整合物流资源,提升现有物流设施的功能……………………………………………………. 4、创新物流服务方式,促进物流业协调发展……………………………………………………. (三)发展定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