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蚀与防护

腐蚀与防护
腐蚀与防护

6.换热设备

6.1换热设备有哪几种主要形式?

按换热设备热传递原理或传热方式进行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形式:

1.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利用冷、热流体直接接触,彼此混合进行换热。

2.蓄热式换热器借助于由固体构成的蓄热体与热流体和冷流体交替接触,把热量从热流体传递给冷流体。

3.间壁式换热器利用间壁(固体壁面)冷热两种流体隔开,热量由热流体通过间壁传递给冷流体。

4.中间载热体式换热器载热体在高温流体换热器和低温流体换热器之间循环,在高温流体换热器中吸收热量,在低温流体换热器中把热量释放给低温流体。

6.2间壁式换热器有哪几种主要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1.管式换热器按传热管的结构形式不同大致可分为蛇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缠绕管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

在换热效率、结构紧凑性和单位传热面积的金属消耗量等方面不如其它新型换热器,但它具有结构坚固、可靠、适应性强、易于制造、能承受较高的操作压力和温度等优点。在高温、高压和大型换热器中,管式换热器仍占绝对优势,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类换热器。

2.板面式换热器按传热板面的结构形式可分为:螺旋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板壳式换热器和伞板式换热器。

传热性能要比管式换热器优越,由于其结构上的特点,使流体能在较低的速度下就达到湍流状态,从而强化了传热。板面式换热器采用板材制作,在大规模组织生产时,可降低设备成本,但其耐压性能比管式换热器差。

3.其他一些为满足工艺特殊要求而设计的具有特殊结构的换热器,如热管换热器、聚四氟乙烯换热器和石墨换热器等。

6.3管壳式换热器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1.固定管板式:管束连接在管板上,管板与壳体焊接。其优点是结构简单、紧凑,你呢个承受较高的压力,造价低,管程清洗方便,管子损坏时易于堵管或更换;缺点是当管束与壳体的壁温或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相差较大时,壳体和管束中将产生较大的热应力。这种换热器适用于壳侧介质清洁且不易结垢并能进行清洗,管、壳程两侧温差不大或温差较大但壳侧压力不高的场合。为减少热应力,通常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中设置柔性元件(如膨胀节、挠性管板等),来吸收热膨胀差。结构简单,承压高,管程易清洁,可能产生较大热应力;适用壳侧介质清洁;管、壳温差不大或大但壳侧压力不高。

2.浮头式:两端管板中只有一端与壳体固定,另一端可相对壳体自由移动,浮头壳拆卸连接,管束可从壳体内抽出。管束与壳体的热变形互不约束,因而不会热应力。浮头式换热器的优点是管间和管内清洗方便,不会产生热应力;但其结构复杂,造价比固定管板式换热器高,设备笨重,材料消耗量大,且浮头端小盖在操作中无法检查,制造时对密封要求高。适用于壳体和管束之间壁温差较大或壳程介质易结垢的场合。结构复杂,无热应力、管间和管内清洗方便,密封要求高。适用壳侧结垢及大温差。

3.U形管式:这种换热器的结构特点是只有一块管板,管束由多根U形管组成,管的两端固定在同一块管板上,管子可以自由伸缩。当壳体与U形换热管有温差时,不会产生热应力。由于受弯管曲率半径的限制,其换热管排布少,管束最内层管间距较大,管板的利用率较低;壳程流体易形成短路,对传热不利。当管子泄露损坏时,只有管束外围处的U形管材便于更换,内层换热管坏了不能更换,只能堵死,而坏一根U 形管相当于坏两根管,报废率较高。U形管式换热器结构比较简单、价格便宜,承压能力强,适用于管、壳壁温差较大或壳程介质易结垢需要清洗,又不适宜采用浮头式和固定管板式的场合。特别适用于管内走清洁而不易结垢的高温、高压、腐蚀性强的物料。结构比较简单,内层管不能更换;适用管内清洁、高温高压。

4.填料函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与浮头式换热器想类似,浮头部分露在壳体以外,在浮头与壳体的滑动接触面处采用填料函式密封结构。由于采用填料函式密封结构,使得管束在壳体轴向可以自由伸缩,不会产生壳壁与管壁热变形差而引起的热应力。其结构较浮头换热器简单,加工制造方便,节省

材料,造价比较低廉,且管束可以从壳体内抽出,管内、管间都能进行清洗,维修方便。因填料处易产生泄露,填料函式换热器一般适用于4MPa一下的工作条件,且不适用于易挥发、易燃、易爆、有毒及贵重介质,使用温度也受填料的物性限制。结构简单,管间和管内清洗方便,填料处易泄漏;适用4MPa以下,温度受限制。

6.4换热器流体诱导振动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相应采取哪些防震措施?

换热器流体诱导振动是指换热器管束受壳程流体流动的激发而产生的振动,它可分为为两大类:由平行于管子轴线流动的流体诱导振动(简称纵向流诱振)和有垂直于管子轴线流动的流体诱导振动(简称横向流诱振),在一般情况下,纵向流诱振引起的振幅小,危害性不大,往往可以忽略。所以横向流诱导振动的主要原因有:○1、漩涡脱落,○2、流体弹性扰动,○3、湍流颤振,○4、声振动,○5、射流转换。防振措施有:○1、改变流速,○2、改变管子固有频率,○3、增设消声板,○4、抑制周期性漩涡,○5、设置防冲板或导流筒。

6.5换热管与管板有哪几种连接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1、强度胀接强度胀接具有生产率高,劳动强度低,密封性能好等特点。主要适用于设计压力小于4.0MPa,设计温度小于等于300℃,操作中无剧烈震动、无过大温度波动及明显应力腐蚀等场合。

○2、强度焊强度焊焊接结构强度高,抗拉脱力强,在高温高压下也能保证连接处的密封性能和抗拉脱能力,管子焊接处如有渗漏可以补焊或利用专用工具拆卸后予以更换。

○3、胀焊并用胀焊并用不仅能改善连接处的抗疲劳性能,而且还可消除应力腐蚀和间隙腐蚀,提高使用寿命。

6.6换热设备传热强化可采用哪些途径来实现?

要使换热设备中传热过程强化,可通过提高传热系数、增大换热面积和增大平均传热温差来实现。

提高对流传热系数的方法又可分为主动强化和被动强化:

1.有功传热强化指需要采用外加的动力来增强传热的技术。

2.无功传热强化指除了输送传热介质的功率消耗外不再需要附加动力来增强传热的技术。

7.塔设备

7.1塔设备由那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无论是填料塔还是板式塔,除了各种内件之外,均由塔体、支座、人孔或手孔、除沫器、接管、吊柱及扶梯、操作平台等组成。

塔体——塔设备通常安装在室外,因而塔体除了承受一定的操作压力、温度外,还要考虑风载、地震载荷、偏心载荷。此外还要满足在试压、运输及吊装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要求。

支座——塔体支座是塔体与基础的连接结构。因而塔设备较高、重量较大,为保证其足够的强度及刚度,通常采用裙式支座。

人孔及手孔——为安装、检修、检查等需要,往往在塔体上设置人孔或手孔。不同的塔设备,人孔或手孔的结构及位置及位置等要求不同。

接管——用于连接工艺管线,使塔设备与其他相关设备相连接,按其用途可分为进液管、出液管、回流管、进气出气管、侧线抽出管、取样管、仪表接管、液位计接管等。

除沫器——用于捕集夹带在气流中的液滴。除沫器工作性能的好坏对除沫效率、分离效果都具有较大的影响。

吊柱——安装于塔顶,主要用于安装、检修时吊运塔内件。

7.2填料塔中液体分布器的作用是什么?

液体分布器安装于填料上部,它将液相加料及回流液均匀地分布到填料的表面上,形成液体的初始分布。

7.3试分析塔在正常操作、停工检修和压力试验等三种工况下的载荷?

1.质量载荷塔体、裙座、塔内件、塔附件、操作平台及扶梯质量、偏心载荷(再沸器、冷凝器等附属设备);

操作时物料质量;

水压试验时充水质量;

2.偏心载荷(弯矩)

3.风载荷

4.地震载荷(垂直与水平)

5.内压或外压

6.其他塔在正常操作、停工检修和压力试验等三种工况下的载荷是上述各种载荷的组合,请读者自己思考。

7.4简述塔设备设计的基本步骤。

根据操作压力(内压或真空)计算塔体厚度后,对正常操作、停工检修及压力试验等工况,分别计算各工况下的相应压力、重量和垂直地震力、最大弯矩引起的筒体轴向力,再确定最大拉伸应力和最大压缩应力,并进行强度和稳定性校核。如不满足要求,则需调整塔体厚度,重新进行应力校核。

确定筒体轴向应力:(1)内压或外压在筒体中引起的轴向应力σ1,(2)重力及垂直地震力在筒壁产生的轴向压应力σ2,(3)最大弯矩在筒体中引起的轴向应力σ3.

轴向应力校核条件:在塔体应力校核时,对许用拉伸应力和压缩应力引入载荷组合系数K,并取K=1.2。在正常操作和停工检修工况下,轴向拉伸应力用K[σ]tφ限制。在压力试验工况下,轴向拉伸应力用0.9Kσs φ(液压试验)或0.8Kσs φ(气压试验)限制。

7.5塔设备振动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预防振动?

安装于室外的塔设备,在风力的作用下,将产生两个方向的振动。一种是顺风向的振动,即振动方向沿着风的方向;另一种是横向振动,即振动方向沿着风的垂直方向,又称横向振动或风的诱导振动。

为了防止塔的共振,塔在操作时激振力的频率(即升力作用的频率或旋涡脱落的频率)fv不得在塔体第一振型固有频率的0.85~1.3倍范围内。可采取以下措施达到这一目的:1.增大塔的固有频率。2.采用扰流装置。3.增大塔的阻尼。

7.6塔设备设计中,哪些危险界面需要校核轴向强度和稳定性?

1.裙座底部截面及孔中心横截面是危险截面。

2.筒体与群座连接处的横截面。

8.反应设备

8.1反应设备有哪几种分类方法?简述几种常见的反应设备的特点。

反应设备可分为化学反应器和生物反应器。前者是指在其中实现一个或几个化学反应,并使反应物通过化学反应转变为反应产物的设备;后者是指为细胞或酶提供适宜的反应环境以达到细胞生长代谢和进行反应的设备。

工业反应设备主要有化学反应设备、生物反应设备、电化学反应设备和微反应设备等。其中,按反应物系的相态来划分,可分为均相反应器和多相反应器;按操作方式来划分,可分为间歇式、半连续式、连续式反应器;按过程流体力学划分,可分为泡状流型、柱塞流型和全混流型反应器;按过程传热学划分,可分为绝热、等温和非等温非绝热反应器;按结构原理划分,可分为管式反应器、釜式反应器、塔式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移动床反应器、滴流床反应器、电极式反应器和微反应器等。

特点:机械搅拌式反应器可用于均相反应,也可用于多相反应,可以间歇操作,也可以连续操作。

管式反应器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可用于连续生产,也可用于间歇操作,反应物不返混,也可在高温、高压下操作。

塔式反应器一般高度为直径的数倍乃至十余倍,塔内设有增加两相接触的构件,如填料、筛板等。塔式反应器主要用于两种流体相之间的反应过程。

固定床反应器主要用于气固相催化反应,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稳定、便于控制、易实现大型化和连续化生产等优点,是现代化工和反应中应用很广泛的反应器。

流化床反应器的最大优点是传热面积大、传热系数高和传热效果好。流态化较好的流化床,床内各点温度相差一般不超过5℃,可以防止局部过热。流化床的进料、出料、废渣排放都可以用气流输送,易于实现

自动化生产。流化床反应器的缺点是:反应器内物料返混大,粒子磨损严重;通常要有回收和集尘装置;内部构件比较复杂;操作要求高等。

8.2机械搅拌反应器主要由哪些零部件组成?

搅拌反应器由搅拌容器和搅拌机两大部分组成。搅拌容器包括筒体、换热元件及内构件。搅拌器、搅拌轴及其密封装置、传动装置等统称为搅拌机。

8.3搅拌容器的传热元件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常用的换热元件有夹套和内盘管。当夹套的换热面积能满足传热要求时,应优先采用夹套,这样可减少容器内构件,便于清洗,不占用有效容积。夹套的主要结构型式有:整体夹套、型钢夹套、半圆管夹套和蜂窝夹套等。内盘管浸没在物料中,热量损失小,传热效果好,但检修较困难,内盘管可分为螺旋形盘管和竖式蛇管,对称布置的几组竖式蛇管除传热外,还起到挡板作用。

8.4 搅拌器在容器内的安装方法有哪几种?对于搅拌机顶插式中心安装的情况,其流型有什么特点?

对于搅拌机顶插式中心安装的立式圆筒,有三种基本流型:径向流,轴向流,切向流。除中心安装的搅拌机外,还有偏心式、底插式、侧插式、斜插式、卧式等安装方式。

8.6涡轮式搅拌器在容器中的流型及其应用范围?

涡轮式搅拌器是应用较广的一种搅拌器,能有效地完成几乎所有的搅拌操作,并能处理粘度范围很广的流体。涡轮式搅拌器可分为开式和盘式二类。涡轮式搅拌器有较大的剪切力,可使流体微团分散得很细,适用于低粘度到中等粘度流体的混合、液—液分散、液—固悬浮,以及促进良好的传热、传质和化学反应。平直叶剪切作用较大,属剪切型搅拌器。弯叶是指叶片朝着流动方向弯曲,可降低功率消耗,适用于含有易碎固体颗粒的流体搅拌。

平直叶、后弯叶为径向流型。在有挡板时以桨叶为界形成上下两个循环流。折叶的还有轴向分流,近于轴流型

8.7 生物反应容器中选用的搅拌器时应考虑的因素?

生物反应器中常常采用机械搅拌式反应器。发酵罐所处理的对象是微生物,它的繁殖、生长,与化学反应过程有很大的区别,在设计中还要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1)生物反应器都是在多相体系中进行的,发酵液粘度是变化的,生物颗粒具有生命活力,其形态可能随着加工过程的进行而变化。

(2)大多数生物颗粒对剪切力非常敏感剪切作用可能影响细胞的生成速率和组成比例,因此对搅拌产生的剪切力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3)大多数微生物发酵需要氧气氧气对需氧菌的培养至关重要,只要短暂缺氧,就会导致菌体的失活或死亡。而氧在水中溶解度极低,因此氧气的供应就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

8.8搅拌轴的设计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设计搅拌轴时,应考虑以下四个因素:

①扭转变形;②临界转速;③扭矩和弯矩联合作用下的强度;④轴封处允许的径向位移。

8.9搅拌轴的密封装置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用于机械搅拌反应器的轴封主要有两种:填料密封和机械密封。

1.填料密封结构简单,制造容易,适用于非腐蚀性和弱腐蚀性介质、密封要求不高、并允许定期维护的搅拌设备。

2.机械密封是把转轴的密封面从轴向改为径向,通过动环和静环两个端面的相互贴合,并作相对运动达到密封的装置,又称端面密封。机械密封的泄漏率低,密封性能可靠,功耗小,使用寿命长,在搅拌反应器中得到广泛地应用。

过程装备腐蚀与防护综述

过程装备腐蚀与防护综述班级:装控131班 学号:1304310125 姓名:杨哲 指导老师:黄福川

过程装备腐蚀与防护综述 装控131杨哲 1304310125 材料表面现代防护理论与技术 摘要:从材料表面防护技术与防护理论的角度,全面的介绍了材料表面防护技术与防护理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从金属材料有可能发生的腐蚀老化失效、摩擦磨损失效和疲劳断裂失效的理论基础,介绍了多种现代常见的材料表面防护新技术,如特种电沉积技术、热能改性表面技术、三束表面改性技术、气象沉积技术。金属表面转化膜技术等。同时,对于材料表面的涂、镀层界面结合理论,材料涂、镀层的防护理论,零部件表面防护涂、镀层设计等内容进行了专门的介绍。 关键词:材料表面;防护技术;腐蚀机理;防护理论;材料涂、镀层 Abstract: From the Angle of material surface protection technology and protection theory, comprehensive material surface protection technique is introduced and protection theory in People's Daily life and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importance of and the possible corrosion of metal materials aging failure friction and wear and fatigue fracture failure of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introduced a variety of modern common material surface protection technology, such as special heat surface modification technology of electrodeposition three beam surface modification technology of meteorological deposition technology conversion film on the metal surface at the same time, such as interface for material surface coatings combined with theory, theory of protective materials, coatings, parts design content such as surface protective coatings specifically introduced Keywords: Material surface;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rrosion mechanism; Protective theory; Material coatings 前言 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都要使用各种不同材料制成部件或产品,而使用这些部件或产品其目的是不同的,有的是为了工作,有的是为了日常生活。在使用这些不同材料制成的产品时,人们经常会发现,一些产品部件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中,或者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表面很快会发生腐蚀、氧化、摩擦、磨损、老化等失效破坏现象,使产品的使用功能或使用价值受到影响,严重时甚至导致产品或部件的报废。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对产品部件涂覆不同的防护膜层,以达到在不同使用环境中能够长期使用的目的。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品所处环境的复杂性,要求产品部件的屠夫膜层不再是简单的表面防护作用,而是需要具有多种功能,如耐高温、抗氧化、抗老化,满足光电磁等功能要求,甚至要求与产品部件的结构功能一体化。因此,对产品部件表面进行防护或表面处理,关系到产品应用部件的应用寿命和功能化。实际上,对产品部件涂覆功能性膜层是进一步发挥部件材料潜力的体现,也是现代社会提倡的节约原料资源、节约能源的一项重要措施。 设备和设施的绝大部分零件或构件都是由各种金属材料加工制作的,而多种金属材料在空气、水和各种介质中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腐蚀现象,致使零件失效,引发设备故障或事故,造成严重后果。所以,设备的腐蚀及其防护问题日益受到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高度重视。

金属腐蚀与防护

《金属腐蚀与防护》教设计案 一、教材分析 山东科技出版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三节三、金属腐蚀与防护,在学习电解及原电池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铜铁接触形成原电池的例子,理解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原理及防护的原则,介绍电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学会防止金属腐蚀的一般方法.2.结合电化学原理,探究分析影响金属腐蚀的外界条件. 过程与方法:从实验探究过程提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金属腐蚀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们的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原理以及防护的原则。 三、教学过程 1、从生活案例引入(图片) 2、分析学习目标 3、对预习情况进行分析 4、学生实验探究并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5、总结并练习 学案设计如下: 【课前预习】 1、金属的腐蚀 (1)概念:金属或合金与周围环境中的物质发生反应而腐蚀损耗的现象。金属腐蚀一般分为和。 (2)铁锈的生成原理是怎样的?(用反应化学方程式表示) 2、金属的防护 (1)改变金属组成和结构,如在金属中添加其他元素形成等。 (2)加,如在钢铁表面涂油或油漆、覆盖塑料、镀不活泼金属等。 (3)电化学防护 【课内探究】 一、金属腐蚀

[实验探究] 将经过酸洗除锈的铁钉,用饱和食盐水浸泡一下,放入下图具支试管中,观察导管中水柱变化,并思考引起变化的原因? 相同点: 不同点: 练习:如图所示,水槽中的试管内有一枚铁钉,放置数天观察: (1)铁钉在逐渐生锈,则铁钉的腐蚀属于__________腐蚀. (2)若试管内的液 面上 升,则原溶液呈 _____________性,发生__________腐蚀;电极反应: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试管内的液面下降,则原溶液呈__________性,发 生__________腐蚀;电极反应:负极____________,正 极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二、金属的防护 电化学防护: ①牺牲阳极保护法——原理。(阴极):被保护的金属 设备;(阳极):比被保护的金属活泼的金属。 ②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原理::被保护的金属设 备;:惰性电极。

金属腐蚀与防护考试试卷(附实验)及答案

金属腐蚀与防护试卷1 一、解释概念:(共8分,每个2分) 钝性,碱脆、SCC、缝隙腐蚀 二、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 1.称为好氧腐蚀,中性溶液中阴极反应为,好氧腐蚀主要为控制,其过电位与电流密度的关系为。 2.在水的电位-pH图上,线?表示关系,线?表示关系,线?下方是的稳定存在区,线?上方是的稳定存在区,线?与线?之间是的稳定存在区。 3.热力系统中发生游离CO2腐蚀较严重的部位是,其腐蚀特征是,防止游离CO2腐蚀的措施是,运行中将给水的pH值控制在范围为宜。 4.凝汽器铜管在冷却水中的脱锌腐蚀有和形式。淡水作冷却水时易发生脱锌,海水作冷却水时易发生脱锌。 5.过电位越大,金属的腐蚀速度越,活化极化控制的腐蚀体系,当极化电位偏离E corr足够远时,电极电位与极化电密呈关系,活化极化控制下决定金属腐蚀速度的主要因素为、。 ) 6.为了防止热力设备发生氧腐蚀,向给水中加入,使水中氧含量达到以下,其含量应控制在,与氧的反应式为,加药点常在。 7.在腐蚀极化图上,若P c>>P a,极极化曲线比极极化曲线陡,这时E corr值偏向电位值,是控制。 三、问答题:(共24分,每小题4分) 1.说明协调磷酸盐处理原理。 2.自然界中最常见的阴极去极化剂及其反应是什么 3.锅炉发生苛性脆化的条件是什么 4.凝汽器铜管内用硫酸亚铁造膜的原理是什么 5.说明热力设备氧腐蚀的机理。 6.说明腐蚀电池的电化学历程,并说明其四个组成部分。 /

四、计算:(共24分, 每小题8分) 1.在中性溶液中,Fe +2=106-mol/L ,温度为25℃,此条件下碳钢是否发生析氢腐蚀并求出碳钢在此条件下不发生析氢腐蚀的最小pH 值。(E 0Fe 2+/Fe = - ) 2.写出V -与i corr 的关系式及V t 与i corr 的关系式,并说明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 3.已知铜在含氧酸中和无氧酸中的电极反应及其标准电极电位: Cu = Cu 2+ + 2e E 0Cu 2+/Cu = + H 2 = 2H + + 2e E 02H +/H = 2H 2O = O 2 + 4H + + 4e E 0O 2/H 2O = + 问铜在含氧酸和无氧酸中是否发生腐蚀 五、分析:(共14分,每小题7分) 1.试用腐蚀极化图分析铁在浓HNO 3中的腐蚀速度为何比在稀HNO 3中的腐蚀速度低 { 2. 炉水协调磷酸盐-pH 控制图如图1,如何根据此图实施炉水水质控制,试分析之。 (25 15 20 pH o C) 9.809.609.409.209.008.80 2 3 4 5 6 7 8 9 10 R =2.8R =2.6 R =2.4R =2.3R =2.2R =2.1

过程装备腐蚀与防护心得体会

学习《过程装备腐蚀与防护》心得腐蚀现象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一切领域。例如,各种机器、设备、桥梁在大气中因腐蚀而生锈;舰船、沿海的港口设施遭受海水和海洋微生物的腐蚀;埋在地下的输油、输气管线和地下电缆因土壤和细菌的腐蚀而发生穿孔;钢材在轧制过程因高温下与空气中的氧作用而产生大量的氧化皮;人工器官材料在血液、体液中的腐蚀;与各种酸、碱、盐等强腐蚀性介质接触的化工机器与设备,腐蚀问题尤为突出,特别是处于高温、高压、高流速工况下的机械设备,往往会引起材料迅速的腐蚀损坏。 目前工业用的材料,无论是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几乎没有一种材料是绝对不腐蚀的腐蚀造成的危害是十分惊人的。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因腐蚀报废的钢铁约占年产量的30%,每年生产的钢铁约10%完全成为废物。实际上,由于腐蚀引起工厂的停产、更新设备、产品和原料流失、能源的浪费等间接损失远比损耗的金属材料的价值大很多。各工业国家每年因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4%。 腐蚀不仅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并且往往阻碍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例如,硝酸工业在不锈钢问世以后才得以实现大规模的生产;合成尿素新工艺在上世纪初就已完成中间试验,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由于解决了熔融尿素对钢材的腐蚀问题才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从最开始的设计阶段就考虑腐蚀对工程的影响,用正确的方法控制腐蚀,这样既能节省资源,又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我们的效率。对我们来说,我们更要踏实的学习知识,如果缺乏对于温度的、压力、浓度等的影响腐蚀规律的分析判断能力,那么按照手册相近选定的材料,往往会造成设备的过早破坏。结构复杂的机器、设备,出于某种特定功能的需要,常常选用不同材料的组合结构,如果不注意材料之间的电化学特征的相容性,或两种材料的结构相对尺寸比例不恰当,热处理度不合理,都会加速设备的腐蚀。所以腐蚀贯穿整个设计过程,所以我们要掌握腐蚀的一些基本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研究材料腐蚀规律,弄清腐蚀发生的原因及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对于延长设备寿命、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工作总结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工作总结20××年我学会在中国科协和挂靠单位的支持和指导下,在常务理事会的领导下,进展顺利。主要开展了培训、学术交流、资格认证以及科技进步奖、技术咨询、科普等活动。 一、培训工作 (一)举办"NACE国际阴极保护技术(CP2)资格认证培训班"。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与美国腐蚀工程师协会合作,于2007年6月13-18日在北京举办了"NACE国际阴极保护技术(CP2)资格认证培训班"。这是NACE第二次在中国举办的阴极保护培训班,并将对考试通过的学员颁发NACE国际协会的CP2证书。 参加本期培训班的学员来自石油、天然气、海洋石油、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和工程施工等单位人员28人。教师是NACE选派的著名阴极保护技术专家David Webster先生和 Clay Brelsford先生。教学特点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师与学员互动,每一章节都有理论基础讲解和实际操作,教材资料丰富完整,实验设计全面,实验设备完善。CP2与CP1相比,加强了理论部分内容,实验操作部分的难度也增大了。参加CP2培训班的学员课上认真学习理论知识,课下认真复习并积极参与实际操作训练。 课程结束后,进行了严格的笔试和实验两部分考试。考试合格(实验、笔试两项成绩均超过70分)的学员将获得NACE颁发的阴极保护CP2证书。

NACE International是国际上最大的腐蚀专业领域学术团体机构,其所制定的行业标准和颁发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并具有权威性。 NACE国际阴极保护技术培训及认证项目在国际上和推广到中国都影响越来越大。我学会与NACE已形成很好的合作模式,在阴极保护领域里成为国内唯一培训认证(NACE证书)机构。这项工作将长年定期开展。 (二)举办"管道完整性课程培训班"。学会与GE油气国际公司合作,于2007年11月18日-23日在北京举办"管道完整性课程培训班"。来自石油天然气、管道行业等16人参加学习。教师是来自GE油气国际公司的管线完整性服务资深顾问Lain Colquhoun博士和Bill Gu博士。课程内容涉及管道设计、用材、内外腐蚀与控制、检测方法、缺陷评估、修复等10个章节。学员反映在5天的学习时间里,吸收了大量知识,对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将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回去还会进一步钻研。 (三)2007年11月15~30日,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第五期防腐蚀工程师技术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科技大学成功举办。参加本次培训班的学员有26人,培训内容有:腐蚀和腐蚀控制原理、腐蚀试验方法及监控技术、表面工程技术和缓蚀剂、阴极保护和阳极保护-原理、技术及工程应用、工程材料的耐蚀性、防腐蚀涂料与涂装,共计84个学时,学会特聘林玉珍教授、李久青教授、李金桂研究员、卢燕平教授、吴荫顺教授、左禹教授、熊金平教授、高瑾教授和米琪高级工程师为学习班授课。学习班课程安排合理,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学员学习认真,课上课下常与教师进行交流。

金属腐蚀与防护课后答案

《金属腐蚀理论及腐蚀控制》 习题解答 第一章 1.根据表1中所列数据分别计算碳钢和铝两种材料在试验介质中的失重腐蚀速度V- 和年腐蚀深度V p,并进行比较,说明两种腐蚀速度表示方法的差别。 解:由题意得: (1)对碳钢在30%HNO3( 25℃)中有: Vˉ=△Wˉ/st =(18.7153-18.6739)/45×2×(20×40+20×3+40×30)×0.000001 =0.4694g/ m?h 又有d=m/v=18.7154/20×40×0.003=7.798g/cm2?h Vp=8.76Vˉ/d=8.76×0.4694/7.798=0.53mm/y 对铝在30%HNO3(25℃)中有: Vˉ=△Wˉ铝/st =(16.1820-16.1347)/2×(30×40+30×5+40×5)×45×10-6

=0.3391g/㎡?h d=m铝/v=16.1820/30×40×5×0.001=2.697g/cm3 说明:碳钢的Vˉ比铝大,而Vp比铝小,因为铝的密度比碳钢小。 (2)对不锈钢在20%HNO3( 25℃)有: 表面积S=2π×2 .0+2π×0.015×0.004=0.00179 m2 015 Vˉ=△Wˉ/st=(22.3367-22.2743)/0.00179×400=0.08715 g/ m2?h 试样体积为:V=π×1.52×0.4=2.827 cm3 d=W/V=22.3367/2.827=7.901 g/cm3 Vp=8.76Vˉ/d=8.76×0.08715/7.901=0.097mm/y 对铝有:表面积S=2π×2 .0+2π×0.02×0.005=0.00314 m2 02 Vˉ=△Wˉ/st=(16.9646-16.9151)/0.00314×20=0.7882 g/ m2?h 试样体积为:V=π×2 2×0.5=6.28 cm3 d=W/V=16.9646/6.28=2.701 g/cm3 Vp=8.76Vˉ/d=8.76×0.7882/2.701=2.56mm/y 试样在98% HNO3(85℃)时有: 对不锈钢:Vˉ=△Wˉ/st =(22.3367-22.2906)/0.00179×2=12.8771 g/ m2?h Vp=8.76Vˉ/d=8.76×12.8771/7.901=14.28mm/y 对铝:Vˉ=△Wˉ/st=(16.9646-16.9250)/0.00314×40=0.3153g/ m2?h Vp=8.76Vˉ/d=8.76×0.3153/2.701=1.02mm/y 说明:硝酸浓度温度对不锈钢和铝的腐蚀速度具有相反的影响。

过程装备腐蚀与防护考点内容

主要试题题型:一、简答题(约30分)二、填空题(约20分) 三、选择题(约10分)四、腐蚀事例分析(3- 4小题,共40分) 第一章 腐蚀电化学基础 1、金属与溶液的界面特性——双电层 金属浸入电解质溶液内,其表面的原子与溶液中的极性水分子、电解质离子、氧等相互作用,使界面的金属和溶液侧分别形成带有异性电荷的双电层。 2.电极电位 电极电位:电极反应使电极和溶液界面上建立的双电层电位跃。 3.金属电化学腐蚀的热力学条件 (1). 金属溶解的氧化反应若进行,则金属的实际电位必更正于金属的平衡电极电位。E>Ee,M (2)去极化反应若进行,则有金属电极电位必更负于去极剂的氧化还原反应电位。E

知识点总结3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知识点总结三·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知识点1·金属的腐蚀 1. 金属腐蚀的概念 (1)金属的腐蚀是指金属或合金与周围环境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腐蚀损耗的现象。 (2)金属腐蚀的实质: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的过程,M -ne - === M n+(M 表示金属) (3)金属腐蚀的类型: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表1 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 2. 钢铁的腐蚀 (1)化学腐蚀:4Fe + 3O 2 + 2nH 2O === 2Fe 2O 3·nH 2O (2)电化学腐蚀: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 ① 吸氧腐蚀 通常情况下,在潮湿的空气中,钢铁的表面凝结了一层溶有氧气的水膜,这层水膜、铁和铁中存在少量碳单质形成了无数微小的原电池。这些微小的原电池遍布钢铁表面。当周围环境呈若酸性或中性时,发生“吸氧腐蚀”。 负极: ; 正极: 。 总反应: 。 上述电化学腐蚀中吸收氧气,故称为吸氧腐蚀。 ② 析氢腐蚀 当钢铁表面水膜呈较强的酸性时,正极析出氢气发生“析氢腐蚀” 负极: ; 正极: 。 总反应: 。 上述电化学腐蚀会生成氢气,故称为析氢腐蚀。 (3)铁锈的生成 铁锈的主要成分:Fe 2O 3·nH 2O 钢铁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发生吸氧腐蚀后,生成的氢氧化亚铁会进一步被O 2氧化,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铁部分脱水生成Fe 2O 3·nH 2O (铁锈的主要成分)。 主要的化学方程式: 4Fe(OH)2+ 2H 2O+O 2==4Fe(OH)3 2Fe(OH)3== Fe 2O 3 · nH 2O+(3-n)H 2O 知识点2·金属的防护 1. 金属防护的原理 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的过程。防止金属被腐蚀,就是阻断金属发生氧化反应的途径。 2. 金属防护的常用方法: (1)改变金属组成或结构 如:将铬、镍加入普通钢里制成不锈钢。 (2)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 原理:隔绝金属与外界空气、电解质溶液的接触。这样的表面保护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金属表面涂层保护和镀层保护。 如:在钢铁表面涂上油漆或油脂、覆盖塑料、镀锌等。 (3)电化学防护法 金属的电化学防护是利用电化学原理来保护金属,防止金属腐蚀。 知识点3·金属腐蚀快慢的规律 1. 对同一电解质溶液来说,腐蚀速率的快慢: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 > 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 > 化学腐蚀 > 有防腐措施的腐蚀(或者:电解池的阳极 > 原电池负极 > 化学腐蚀 > 原电池正极 > 电解池阴极) 2. 对同一金属来说,在同一溶液中腐蚀速率的快慢:强电解质溶液中 > 若电解质溶液中 > 非电解质溶液中 3. 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活动性差别越大,腐蚀越快。 4. 对同一种电解质溶液来说,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金属腐蚀越快。 5. 纯度越高的金属,腐蚀的速率越慢。 6. 不纯的金属或合金,在潮湿空气中的腐蚀速率远大于在干燥、隔绝空气条件下的腐蚀速率。 防腐措施由好到坏的顺序: 外接电源的阴极保护法 >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 有一般防腐条件的保护法 > 无防腐条件 补充你的知识点或写出你的疑惑: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练习题

金属腐蚀与防护课后习题答案

腐蚀与防护试题 1化学腐蚀的概念、及特点 答案:化学腐蚀:介质与金属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变质或损坏现象称为金属的化学腐蚀。 是一种纯氧化-还原反应过程,即腐蚀介质中的氧化剂直接与金属表面上的原子相互作用而形成腐蚀产物。在腐蚀过程中,电子的传递是在介质与金属之间直接进行的,没有腐蚀电流产生,反应速度受多项化学反应动力学控制。 归纳化学腐蚀的特点 在不电离、不导电的介质环境下 反应中没有电流产生,直接完成氧化还原反应 腐蚀速度与程度与外界电位变化无关 2、金属氧化膜具有保护作用条件,举例说明哪些金属氧化膜有保护作用,那些没有保护作用,为什么? 答案:氧化膜保护作用条件: ①氧化膜致密完整程度;②氧化膜本身化学与物理稳定性质;③氧化膜与基体结合能力;④氧化膜有足够的强度 氧化膜完整性的必要条件:PB原理:生成的氧化物的体积大于消耗掉的金属的体积,是形成致密氧化膜的前提。 PB原理的数学表示: 反应的金属体积:V M = m/ρ m-摩尔质量 氧化物的体积: V MO = m'/ ρ ' 用? = V MO/ V M = m' ρ /( m ρ ' ) 当? > 1 金属氧化膜具备完整性条件 部分金属的?值 氧化物?氧化物?氧化物? MoO3 3.4 WO3 3.4 V2O5 3.2 Nb2O5 2.7 Sb2O5 2.4 Bi2O5 2.3 Cr2O3 2.0 TiO2 1.9 MnO 1.8 FeO 1.8 Cu2O 1.7 ZnO 1.6 Ag2O 1.6 NiO 1.5 PbO2 1.4 SnO2 1.3 Al2O3 1.3 CdO 1.2 MgO 1.0 CaO 0.7 MoO3 WO3 V2O5这三种氧化物在高温下易挥发,在常温下由于?值太大会使体积膨胀,当超过金属膜的本身强度、塑性时,会发生氧化膜鼓泡、破裂、剥离、脱落。 Cr2O3 TiO2 MnO FeO Cu2O ZnO Ag2O NiO PbO2 SnO2 Al2O3 这些氧化物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稳定存在,?值适中。这些金属的氧化膜致密、稳定,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MgO CaO ?值较小,氧化膜不致密,不起保护作用。 3、电化学腐蚀的概念,与化学腐蚀的区别 答案:电化学腐蚀:金属与介质发生电化学反应而引起的变质与损坏。 与化学腐蚀比较: ①是“湿”腐蚀 ②氧化还原发生在不同部位 ③有电流产生 ④与环境电位密切相关

过程装备腐蚀与防护学习心得

过程装备腐蚀与防护学习心得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以及老师的精心讲解,我对过程装备腐蚀与防护这门课程有了更深的认识。现在就本人的学习心得与对课本的认识作如下讲述:腐蚀现象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一切领域。例如,各种机器、设备、桥梁在大气中因腐蚀而生锈;舰船、沿海的港口设施遭受海水和海洋微生物的腐蚀;埋在地下的输油、输气管线和地下电缆因土壤和细菌的腐蚀而发生穿孔;钢材在轧制过程因高温下与空气中的氧作用而产生大量的氧化皮;人工器官材料在血液、体液中的腐蚀;与各种酸、碱、盐等强腐蚀性介质接触的化工机器与设备,腐蚀问题尤为突出,特别是处于高温、高压、高流速工况下的机械设备,往往会引起材料迅速的腐蚀损坏。 目前工业用的材料,无论是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几乎没有一种材料是绝对不腐蚀的。因此,研究材料的腐蚀规律,弄清腐蚀发生的原因及采取有效的防止腐蚀的措施。对于延长设备寿命、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比如说管道吧,管道腐蚀产生的原因: 1.外界条件 ①管道周围介质的腐蚀性介质的腐蚀性强弱与土壤的性质及其微生物密切相关,然而对于长输管道涉及的土壤性质比较复杂,准确评定其腐蚀性非常困难。②) 周围介质的物理性状的影响:主要包括地下水的变化、土壤是否有水分交替变化等情况,以及是否有芦苇类的根系影响等。 ③) 温度的影响:包括环境温度和管道运行期间产生的温度。温度的升高,腐蚀的速度会大大加快。温度的高低与管路敷设深度有直接的关系,同时更受地域差别的影响。 ④) 施工因素的影响:包括材料的把关、操作人员的责任心、质量意识等。施工时是否考虑了环境与施工因素的有机结合,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等。采用盐酸等处理金属管道内壁结垢时可加速管道内壁的腐蚀速度,杂散电流可对管道产生电解腐蚀。 ⑤油气本身含有氧化性物质:如含水,及H S 、 C O 等酸性气体可造成类似原电池的电化学反应和破坏金属晶格的化学反应,可造成管道内壁的腐蚀。 2. 防腐措施的问题防腐层失效是地下管道腐蚀的主要原因,轻度失效可增大阴极保护电流弥补防腐作用;特殊的失效,如因防腐层剥离引起的阴极保护电流屏蔽及防腐层的破坏,管道就会产生严重的腐蚀。腐蚀发生的原因是防腐层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主要产生于防腐层与管道剥离或是防腐层破裂、穿孔和变形。 ①) 防腐层剥离,即防腐层与管道表面脱离形成空问。如果剥离的防腐层没有破口,空间没有进水一般不产生腐蚀。若有破口,腐蚀性介质进入就可能出现保护电流不能达到的区域,形成阴极保护屏蔽现象。在局部形成电位梯度,管道就会因此产生腐蚀。管道内壁有足够大的拉应力,拉应力与腐蚀同时作用,可产

过程装备腐蚀与防护期末考试试题

1.腐蚀的分类:按照腐蚀机理可以将金属腐蚀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 学腐蚀;按照金属的破坏的特征分为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局部腐蚀包括应力腐蚀破裂、腐蚀疲劳、磨损腐蚀、小孔腐蚀、晶间腐蚀、缝隙腐蚀、电偶腐蚀;按照腐蚀环境可以将金属腐蚀分为大气腐蚀、土壤腐蚀、电解质溶液腐蚀、熔融盐中的腐蚀、高温气体腐蚀。 2.氧化剂直接与金属表面原子碰撞,化合而形成腐蚀产物,这种腐 蚀历程所引起的金属破坏称为化学腐蚀。 3.通过失去电子的氧化过程和得到电子的还原过程,相对独立而又 同时完成的腐蚀历程,称为电化学腐蚀。 4.当参加电极反应的物质处于标准状态下,即溶液中该种物质的离 子活度为1、温度为298K、气体分压为101325Pa时,电极的平衡电极电位称为电极的标准电极电位,用E0表示。 5.腐蚀电池工作历程:(1)阳极溶解过程;(2)阴极去极化过程;(3) 电荷传递过程。 6.极化的类型:电化学极化;浓差极化;膜阻极化。 7.极化的大小可以用极化值来表示,极化值是一个电极在一定大小 的有外加电流时的电极电位与外加电流为零时的电极电位的差值,反映电极过程的难易程度,极化值越小,反应越容易进行。通常称外加电流为零时的电极电位为静止电位,可以是平衡电位,也可以是非平衡电位。 8.腐蚀电池工作时,由于极化作用使由于极化作用是阴极电位降低 或阳极电位升高,其偏离平衡电位的差值,称为超电压或过电位。9.把构成腐蚀电池的阴极和阳极的极化曲线绘在同一个E-I坐标上, 得到的图线称为腐蚀极化图,简称极化图。 10.凡是能够减弱或消除极化过程的作用称为去极化作用。 11.金属表面从活性溶解状态变成非常耐蚀的状态的突变现象称为钝 化,钝化分为化学钝化和电化学钝化。 12.金属钝化的应用:阴极保护技术;化学钝化提高金属耐腐蚀性; 添加易钝化合金元素,提高合金耐腐蚀性;添加活性阴极元素提高可钝化金属合金或合金的耐腐蚀性。 13.应力腐蚀产生的条件:有敏感材料、特定环境和拉应力三个基本 条件,三者缺一不可。 14.应力腐蚀破裂历程:孕育期、裂纹扩展期、快速断裂期。 15.由于腐蚀介质和变动负荷联合作用而引起金属的断裂破坏,称为 腐蚀疲劳。 16.氢脆是氢损伤中的一种最主要的破坏形式,对材料的塑形和韧性 影响较大。

知识点总结3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知识点总结三·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知识点1·金属的腐蚀 1. 金属腐蚀的概念 (1)金属的腐蚀是指金属或合金与周围环境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腐蚀损耗的现象。 (2)金属腐蚀的实质: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的过程,M -ne - === M n+(M 表示金属) (3)金属腐蚀的类型: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表1 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 2. (1)化学腐蚀:4Fe + 3O 2 + 2nH 2O === 2Fe 2O 3·nH 2O (2)电化学腐蚀: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 ① 吸氧腐蚀 通常情况下,在潮湿的空气中,钢铁的表面凝结了一层溶有氧气的水膜,这层水膜、铁和铁中存在少量碳单质形成了无数微小的原电池。这些微小的原电池遍布钢铁表面。当周围环境呈若酸性或中性时,发生“吸氧腐蚀”。 负极: ; 正极: 。 总反应: 。 上述电化学腐蚀中吸收氧气,故称为吸氧腐蚀。 ② 析氢腐蚀 当钢铁表面水膜呈较强的酸性时,正极析出氢气发生“析氢腐蚀” 负极: ; 正极: 。 总反应: 。 上述电化学腐蚀会生成氢气,故称为析氢腐蚀。 (3)铁锈的生成 铁锈的主要成分:Fe 2O 3·nH 2O 钢铁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发生吸氧腐蚀后,生成的氢氧化亚铁会进一步被O 2氧化,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铁部分脱水生成Fe 2O 3·nH 2O (铁锈的主要成分)。 主要的化学方程式: 4Fe(OH)2+ 2H 2O+O 2==4Fe(OH)3 2Fe(OH)3== Fe 2O 3 · nH 2O+(3-n)H 2O 知识点2·金属的防护 1. 金属防护的原理 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的过程。防止金属被腐蚀,就是阻断金属发生氧化反应的途径。 2. 金属防护的常用方法: (1)改变金属组成或结构 如:将铬、镍加入普通钢里制成不锈钢。 (2)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 原理:隔绝金属与外界空气、电解质溶液的接触。这样的表面保护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金属表面涂层保护和镀层保护。 如:在钢铁表面涂上油漆或油脂、覆盖塑料、镀锌等。 (3)电化学防护法 金属的电化学防护是利用电化学原理来保护金属,防止金属腐蚀。 知识点3·金属腐蚀快慢的规律 1. 对同一电解质溶液来说,腐蚀速率的快慢: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 > 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 > 化学腐蚀 > 有防腐措施的腐蚀(或者:电解池的阳极 > 原电池负极 > 化学腐蚀 > 原电池正极 > 电解池阴极) 2. 对同一金属来说,在同一溶液中腐蚀速率的快慢:强电解质溶液中 > 若电解质溶液中 > 非电解质溶液中 3. 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活动性差别越大,腐蚀越快。 4. 对同一种电解质溶液来说,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金属腐蚀越快。 5. 纯度越高的金属,腐蚀的速率越慢。 6. 不纯的金属或合金,在潮湿空气中的腐蚀速率远大于在干燥、隔绝空气条件下的腐蚀速率。 防腐措施由好到坏的顺序: 外接电源的阴极保护法 >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 有一般防腐条件的保护法 > 无防腐条件 补充你的知识点或写出你的疑惑:

金属腐蚀与防护课后题答案

1.材料腐蚀的定义:腐蚀是材料受环境介质的化学、电化学和物理作用产生的损坏或变质现象。腐蚀包括化学、电化学与机械因素或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 2.腐蚀的特点:自发性/铁腐蚀变成以水和氧化铁为主的腐蚀产物,这些腐蚀产物在结构或形态上和自然界天然存在的铁矿石类似,或者说处于同一能量等级自发性只代表反应倾向,不等于实际反应速度 普遍性/ 元素周期表中约有三、四十种金属元素,除了金和铂金可能以纯金属单体形式天然存在之外,其它金属都以它们的化合物(氧化物、硫化物)形式存在 隐蔽性/ 应力腐蚀断裂管道:表面光亮如新,几乎不存在均匀腐蚀迹象,金相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管道内部布满细微裂纹 3.按材料腐蚀形态如何分类:全面腐蚀<均匀和不均匀腐蚀> 局部腐蚀{ 点蚀(孔蚀、)缝隙腐蚀及丝状腐蚀、电偶腐蚀(接触腐蚀)晶间腐蚀}选择性腐蚀 4.按材料腐蚀机理如何分类: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物理溶解腐蚀 5.按材料腐蚀环境如何分类:自然环境腐蚀、工业环境腐蚀、生物环境腐蚀 1、名词解释 物理腐蚀:是指金属由于单纯的物理溶解作用而引起的破坏 电化学腐蚀:就是金属和电解质组成两个电极,组成腐蚀原电池。 电极电位:金属-溶液界面上建立了双电层,使得金属与溶液间产生电位差,这种电位差称为电极电位(绝对电极电位) 非平衡电极电位:(在生产实际中,与金属接触的溶液大部分不是金属自身离子的溶液)当电极反应不处于平衡状态,电极系统的电位称为非平衡电位。 平衡电极电位:水合金属离子能够回到金属中去,水合-金属化过程速率相等且又可逆,这时的电极电位。 标准电极电位:金属在25℃浸于自身离子活度为1mol/L的溶液中,分压为1×105Pa时的平衡电极电位 极化:电流流过电极表面,电极就会失去平衡,并引起电位的变化 去极化:能降低电极极化的因素称为去极化因素 过电位:是电极的电位差值,为一个电极反应偏离平衡时的电极电位与这个电极反应的平衡电位的差值。 活化极化:设电极反应的阻力主要来自电子转移步骤,液相传质容易进行,这种电极反应称为受活化极化控制的电极反应。 浓差极化:当电极反应的阻力主要来自液相传质步骤,电子转移步骤容易进行时,电极反应受浓度极化控制。 吸氧腐蚀:是指金属在酸性很弱或中性溶液里,空气里的氧气溶解于金属表面水膜中而发生的电化腐蚀。 析氢腐蚀:以氢离子还原反应为阴极过程的金属腐蚀 钝化化学腐蚀:当金属处于一定条件时,介质中的组分或是直接同金属表面的原子相结合或是与溶解生成的金属离子相结合,在金属表面形成具有阻止金属溶解能力并使金属保持在很低的溶解速度的钝化膜。 2、电位-pH图在腐蚀研究中的应用与其局限性是什么?电位—pH图中汇集了金属腐蚀体系的热力学数据,并且指出了金属在不同pH 或不同电位下可能出现的情况,提示人们可借助于控制电位或改变pH 到防止金属腐蚀的目的。1. 绘制电位pH 图时,是以金属与溶液中的离子之间,溶液中的离子与含有这些离子的腐蚀产物之间的平衡作为先决条件的,而忽略了溶液中其它离子对平衡的影响。而实际的腐蚀条件可能是远离平衡的;其它的离子

腐蚀与防护报告

腐蚀与防护 摘要:材料在和周围介质接触过程中,发生物理、化学或电化学反应等而使材料遭受破坏或性能恶化的过程称作腐蚀。金属腐蚀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对金属材料的腐蚀进行防护是十分必要的。文章介绍了金属腐蚀的危害和分类,对金属腐蚀防护的方法和重要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金属;危害;腐蚀;防护 1.引言 老房木板上的生锈的铁钉、铁护栏的生锈、锡罐头盖的生锈、钢筋的锈蚀、轮船设备的锈蚀、腐蚀的自来水管道流出黄色的水、输油输气管道、开水管道、大雁塔广场上铜雕塑上的铜绿、秦始皇的铜车马、兵马俑、银首饰的变色、塑料的硬脆、橡胶轮胎的老化、古籍纸质的发黄变脆、丝绸的化丝、朽木、涂料的褪色、脱落、牙齿的坏烂、石头的风化等等都是一种腐蚀现象。其中腐蚀包括非金属腐蚀与金属腐蚀。 金属材料的腐蚀,是指金属材料和周围介质接触时发生化学或电化学作用而引起的一种破坏现象。对于金属而言,在自然界大多是以金属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从热力学的观点来看,除了少数贵金属(如金、铂等)外,各种金属都有转变成离子的趋势。因此,金属元素比它们的化合物具有更高的自由能,必然有自发地转回到热力学上更稳定的自然形态——氧化物的趋势,所以说金属腐蚀是自发的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金属腐蚀给生产生活带来很多不便,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全世界每年因为金属腐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7000亿美元,是地震、水灾、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损失总和的6倍。我国因金属腐蚀造成的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4%左右,钢铁因腐蚀而报废的数量约占钢铁当年产量的25%-30%。这些数据只是与腐蚀有关的直接损失数据,间接损失数据有时是难以统计的,甚至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目前腐蚀问题成为阻碍高新技术发展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这样研究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便显得非常的重要,本报告主要综合讲述了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的基本原理和分类,以及讨论了有关现实生产生活中具体的防护措施,以更好的指导现实实践。 2 腐蚀的定义与特性 2.1 腐蚀的定义 材料在和周围介质接触过程中,发生物理、化学或电化学反应等而使材料遭受破坏或性能恶化的过程称作腐蚀。广义的腐蚀指材料与环境间发生的化学或电化学相互作用而导致材料功能受到损伤的现象。狭义的腐蚀是指金属与环境间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使金属性能发生变化,导致金属,环境及其构成系功能受到损伤的现象。 出于物理原因造成的破坏不称为腐蚀,而称为磨损或磨耗等等。但实际情况下腐蚀和物理损伤是伴随发生的,物理损伤更是加速了腐蚀的进度。腐蚀现象非常普遍,但却非常复杂。 由此而诞生的腐蚀科学是一门高度交叉性的综合学科,涉及化学、电化学、物理学、材料学、表面科学、工程力学、冶金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它

过程装备腐蚀与防护专题

班级:学号:姓名:

石化设备中换热器的防腐蚀技术 摘要:从实用角度出发,介绍了表面处理、涂装技术、涂覆技术、防腐涂层、防腐设计与施工原则、设备防腐结构的设计、防腐管理、金属材料在石化领域的应用。换热器是指将冷、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互相传递给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管式换热器由于技术成熟、维修方便,因而在石油化工、钢铁、食品、电厂、纺织、化纤、制药等各行各业中应用广泛,由于其应用的普遍性,因而出现问题的概率也越来越广泛,腐蚀问题是相当严重。本文主要从炼化设备中的换热器腐蚀根源入手分析,提出了有机涂层、采用缓蚀剂,电化学保护等腐蚀防护措施,提高换热器的利用率及寿命。 关键词:石化设备;防腐蚀;换热器;防护;措施;有机涂层;缓蚀剂;电化学保护 Abstract:The heat exchanger is refers to the cold part of the heat of the thermal fluid which is passed to each other fluid devices, also known as heat exchanger.Tube heat exchanger mature technology,easy maintenance, and thus is widely used in the petrochemical, iron and steel, food, power plants, textile, chemical fiber and other industries.Because of the universality of its application, as a result, more and more extensive corrosion problem is very serious.Article from the heat exchanger in the refining equipment corrosion at source analysis, organic coating, corrosion inhibitors, electrochemical protection corrosion protection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and life of the heat exchanger. Keywords:Static equipment; heat exchanger; corrosion; protection; measures; organic coating; inhibitor; electrochemical protection 前言 腐蚀科学与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消除在苛刻的强化操作条件下设备腐蚀引发的恶性事故的隐患,将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安全保障和经济效益,因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是一个发展大国,经济迅速发展,腐蚀问题显得非常突出,每一个石油化工企业每年的大修、更新、维修费用的80%以上,用于因腐蚀而报废的设备、管道及金属结构更新维护上,腐蚀造成的损失时非常可观的。而且腐蚀易引发突发的恶性破坏事故,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往往会引发燃烧、爆炸、人身伤亡和灾难性的环境污染等灾祸,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这种腐蚀破坏,必须尽力设法避免。因为消除腐蚀是不可能的,成功的方法就是控制腐蚀,或者说成是防止腐蚀。因此,控制腐蚀问题一直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化工装置的设备腐蚀大多数是由于具有腐蚀性的化工原料、使用的催化剂、

知识点总结3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知识点总结三·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知识点1·金属的腐蚀 1. 金属腐蚀的概念 (1)金属的腐蚀是指金属或合金与周围环境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腐蚀损耗的现象。 (2)金属腐蚀的实质: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的过程,M -ne - === M n+(M 表示金属) (3)金属腐蚀的类型: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表1 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 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 条 件 金属或合金直接与具有腐蚀性的化学物质接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消耗的过程 不纯的金属或合金与电解质溶液接触发生原电池反应, 使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而消耗的过程 腐蚀对象 金属被氧化 金属或合金中较活泼的金属被 氧化 联 系 两者往往同时发生,电化学腐蚀更普遍、危害性更大、腐蚀 速率更快 2. (1)化学腐蚀:4Fe + 3O 2 + 2nH 2O === 2Fe 2O 3·nH 2O (2)电化学腐蚀: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 ① 吸氧腐蚀 通常情况下,在潮湿的空气中,钢铁的表面凝结了一层溶有氧气的水膜,这层水膜、铁和铁中存在少量碳单质形成了无数微小的原电池。这些微小的原电池遍布钢铁表面。当周围环境呈若酸性或中性时,发生“吸氧腐蚀”。 负极: ; 正极: 。 总反应: 。 上述电化学腐蚀中吸收氧气,故称为吸氧腐蚀。 ② 析氢腐蚀 当钢铁表面水膜呈较强的酸性时,正极析出氢气发 生“析氢腐蚀” 负极: ; 正极: 。 总反应: 。 上述电化学腐蚀会生成氢气,故称为析氢腐蚀。 (3)铁锈的生成 铁锈的主要成分:Fe 2O 3·nH 2O 钢铁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发生吸氧腐蚀后,生成的氢氧化亚铁会进一步被O 2 氧化,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铁部分脱水生成Fe 2O 3·nH 2O (铁锈的主要成分)。 主要的化学方程式: 4Fe(OH)2+ 2H 2O+O 2==4Fe(OH)3 2Fe(OH)3== Fe 2O 3 · nH 2O+(3-n)H 2O 知识点2·金属的防护 1. 金属防护的原理 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的过程。防止金属被腐蚀,就是阻断金属发生氧化反应的途径。 2. 金属防护的常用方法: (1)改变金属组成或结构 如:将铬、镍加入普通钢里制成不锈钢。 (2)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 原理:隔绝金属与外界空气、电解质溶液的接触。这样的表面保护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金属表面涂层保护和镀层保护。 如:在钢铁表面涂上油漆或油脂、覆盖塑料、镀锌等。 (3)电化学防护法 金属的电化学防护是利用电化学原理来保护金属,防止金属腐蚀。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依 据 原电池原理 电解池原理 原 理 形成原电池时,被保护金属做正极(阴极)被保护;更活泼金属做负极(阳极)被氧化 被保护的金属与电源负极相连,充当阴极;另一惰性材料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充当阳极 应用 保护一些钢铁设备,如锅炉内壁、船体外壳等装有镁合金或锌片 保护土壤、海水及水中的金属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