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的因素与对策思考(一)

影响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的因素与对策思考(一)
影响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的因素与对策思考(一)

影响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的因素与对策思考(一)

摘要:研究影响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的因素,对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

高职教育的发展已从外延扩张阶段转变为内涵提升阶段,建特色、创品牌,成为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因而高职教师的能力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为此,笔者对影响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具体设想,供大家参考。

影响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省内外一些高职院校的问卷调查,发现影响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高职院校对科研的认识模糊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功能,所以,科研应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重要内容,成为学校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建特色、创品牌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当前,高职院校对科研的认识还较为模糊,主要表现在:(1)对科研的重要性、独特性缺少足够的认识。调查发现,一些院校认为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没有必要搞科研,科研是本科院校的事。(2)对于科研的定位模糊。科研在高职院校缺少应有的地位,有22.5%的高职院校没有独立设置的科研部门,有36.3%的高职院校没有专项科研经费。(3)对科研是教师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认识不足。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进行教

师能力考评时,未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列入考核范围,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对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也没有具体的要求。(4)对教学与科研的有机联系缺少研究,一些高职院校认为教学与科研是两项相对独立的活动。

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素质较差我国的高职院校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由优秀的中等学校升格,这是主体;二是民办高职;三是专科学校改办高职。高职教育发展的时间短,决定了高职教师的科研素质较差,主要表现在:(1)学历层次较低。在高职院校中,具有专科学历的教师占13.64%,本科学历的占75.69%,博士、硕士学历的占7.28%,其他学历的占 3.39。这是制约教师科研素质的关键因素之一。(2)科研意识淡薄。有72%的教师从事科研的目的是为了评职称,希望通过科研提高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的仅占4%,具有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仅占24%。(3)科研精力不足。在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精力分配上,教学工作占50%左右,学生管理工作占40%左右,科研工作仅占10%左右,可见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压力较大。(4)科研能力低。教师的学历影响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加上缺少科研方面的专门培训,教师缺乏基本的科研能力就不足为奇了。

在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方面缺少措施调查发现,教师普遍认为学校应关注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但教师本身的科研积极性不高,这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在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方面缺少有效的措施,主要表现在:(1)科研管理不到位。如科研评价体系不合理,考核与激励机制缺乏导向

作用。(2)学校缺少必要的经费支持,高职院校多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上,教师和科研人员很少获得科研经费的支持。(3)科研培训的途径与内容不能满足能力提高的需要。高职教师能力的提高主要看学历和“双师”素质,对于科研能力的提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培训很少有科研方面的内容。(4)学术队伍建设缺乏规划和具体办法。一些高职院校虽然有关于学科、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之类的学术队伍建设制度,但真正落实到位的很少。(5)校企合作交流的渠道不畅通。高职科研主要以技术应用与技术开发为主,很少进行社会实践、到企业一线参与解决实际问题。(6)教师缺少科研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条件和机会不多。

提高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对策

鉴于对上述影响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发展因素的分析,提出以下对策:

提高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首先,科研工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就是要处理好学校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形成学校特色,创出学校品牌。其次,科研工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科研是高校的三大功能之一,教师不搞科研,就无法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动态与最新技术,就无法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再次,科研工作是教学创新的源泉,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高职教师要将学生培养成能不断摄取知识,自我更新,独立钻研,富有创新意识的高技能人才,必须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科研能力与科研方法进行指导。

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应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因此,高职的科研工作要紧紧围绕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实现“四个推动”,即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师资队伍建设,推动高职教育研究,推动校企结合;另一方面,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开展与区域经济联系密切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工作。

影响教师权威的因素.

新课改情境中教师权威的影响因素 摘要:教育必须是一种权威性的活动, 权威存在于教师这一方面, 教师如要良好地履行教育者角色就必须具有相应的权威。新课程实施后由于传统的知识观和教育观以及师生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教师权威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情境, 而现代教师权威还缺乏一个清晰的界定。本文将重点分析影响现代教师权威的相关因素。 关键词:教师权威影响因素 一、教师权威的界定 《现代汉语词典》对权威作了两个层面的诠释:一是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二是在某种领域里最有威望、地位的人或者事物。换句话说, 权威是包含权力因素在内的使人信服的力量或威望。所谓的教师权威,即教师运用自身的威望和影响对学生形成的支配性力量。二、教师权威的源泉 教师的权威来源于何处?比较严谨与细致地研究教师权威的学者,是克利夫顿与罗伯兹,他们在“教师权威:一种社会学观点” (1990一文中,以韦伯的“权威三类型说”为基础,提出了教师权威的四层面说:法定的权威、传统的权威,这两者均源于教育制度; 感召的权威、专业的权威这两者均源于教师的个人因素。四者的互动构成了教师的实际权威。 三、当今教师权威的弱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当前, 教师权威处于不断弱化的情境, 教师权威中的法定权威和传统权威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深入人心并为人们所认同; 教师的感召权威和专业权威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弱化教师权威的因素在本人看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们对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误读 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追求的是平等、公平、民主和创新的理念, 导致了人们对课堂教学价值、教师职业素质、专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传统教师权威在

实践中与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理念是相悖的, 而教师又不能取得有效的调整, 这就使得广大人们对教师权威产生了质疑,“权威消失论”与“权威无用论”一时间很有市 场。 但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并不是使教师权威消失, 而是对教师权威的重新解读; 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对知识价值的重新界定, 因此人们需要深刻认识新课改的 实质支持教师权威。 (二、教师角色的模糊性和不适应性是教师权威弱化的主因按照社会学理论, 当社会期望随着社会变迁发生变化时, 人们必须调整自身的角色行为以符合新的社会期望的要求, 否则就会导致角色冲突和角色的不适应性。 可是由于这种变化对现今很多教师而言来的太过于突然, 超出了他们的短期调节能力; 使得他们很难适应新的客观环境; 不能调整自身的角色行为以符合新的社 会期望的要求, 对自身角色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位。这使得社会对教师的表现很失望, 从而导致了教师权威的弱化! (三、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对教师权威的影响 网络时代的到来 ,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带来教育资源的多样化和教育过程的个性化 , 使得教师不再成为分配教育资源的唯一阶层 , 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媒介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使教师对教育资源的控制失去了意义从而导致教师知识权威的消解。在网络时代 , 人类社会正从米德所说的“后象征文化”向“互象征文化”和“前象征文化”转变。教师不再拥有绝对的知识优势,教师“知识上位者”的角色逐渐被消解。 (四、收入因素对教师权威的挑战 由于当前社会教师行业经济收入微薄 , 使得人们对该职业敬而远之 , 从而影响到教师从教的积极性和教师的自尊心 , 影响到教师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 , 进而影响到教师权威的树立。

浅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

浅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 教师,是我一直十分热爱并尊重的一份理想职业。作为接受多年的教育的学生,接触最多的除了同学便是教师,慢慢地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形成了一些稳定的看法,比如老师的职业性质,工资收入等级,社会地位,职业道德,教师使命等等。然而,上了本学期的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之后,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看法开始有了一些改变,由一种静态的稳定的认识到现在懂得教师这个职业一直在变化发展,从而与附属于教师的一些属性也在发展着。 因此,我想,就这个学期老师所讲的相关知识引起我看法发生变化的方面并辅以我自身的受教育过程中的经历来谈一谈我的认识和认识的变化发展。 首先是教师的职业角色的微妙变化。上大学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们作为学生可以去主导一堂课程,也不曾预测我们这群年少轻狂的学生可以和老师争论一个问题到无法无天的地步,而事实上这样的现象的确存在着。首先当然可以说明我们的老师有着宽容的品质,然而这也能够直接地反映出教师职业角色的变化。在过去的课堂上,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课程由老师作为主导,换句话说,老师就是学生的“老板”“上司”“将军”,学生只能全盘接收,服从命令。老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授课本是无可非议,然而在老师满堂灌的方式下,课程的氛围则非常的死板呆滞,此外学生不

允许提出自己个人的见解,见解无论是显得愚昧或独特有深度,都会受到老师的批判和斥责,挨鞭子也是有的,因为学生会直接被视为扰乱课堂纪律,久而久之,在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下,学生也就变得不敢“胡思乱想”,更不敢踊跃表达自己的思维,这就是一种“上司”的角色。但近些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得受欢迎起来,而老师的角色便转换成了我们的“朋友”。对于要教授的课程,老师开始放手让我们自己来讲,并不断地鼓励我们表现出我们最好的一面。我们这些吓怕了的孩子觉得不可思议但也愿意踊跃一试,体会当老师的感觉。无论是学生以个体还是以团队的方式,学生都会激发自己所有的潜能,绞尽脑汁,尽力做到最好,之后老师做出点评和建议,都让学生受益匪浅。学生此时会觉得他们的老师不再是以前那个可怕的boss角色,而成了他们的好朋友。这是体现教师职业角色变化的一个例子。 其次是教师的职业技能的发展。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往今来,人们心目中的老师都似乎只是单单传递知识,送学子金榜题名的职业。而事实上,这种说法到了现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快节奏社会更是不能符合其本身的功能了。首先老师本身要有夯实的专业知识并有效的教学技能使得学生信服,此外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老师也必须及时地更新自己的知识,而不是沉溺在过去的知识,固守不放。我们都懂得师生之间良好的感情是非常有利于教师的授课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无论是一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可是当学生都热衷于从网络上搜索资源的时候而我们的老师还不知网络为何物时,教学

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名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并不代表已成为合格教师,当了一辈子教师也不一定其专业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固然与时间有关,但又不仅仅是时间的累积,更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专业理想的逐渐明晰、专业自我的逐步形成,直至成为教育世界的创造者。 目前,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有着许多不同的说法,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职责与发展成长的具体实际来看,我们认为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遵守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教师对职业行为的自觉追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道德基础。如果不能认真遵守职业道德,那么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职业道德以敬业精神为基础、以协调师生关系为主要内容,乐于奉献、坚持公正是时代对教师职业的基本伦理道德要求。“奉献”作为从业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职业责任感、使命感的具体体现。因为培养人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事业,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劳动,无法用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的原则来衡量其价值的大小,没有奉献精神就会失去教师职业的高尚性和纯洁性。“公正”就是公平、正义、合理。“公正”既

是教育基本目标之一,又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行为准则。不讲公正的教育将使学生的心灵失去平衡,其行为丧失应有的约束,教育过程也就失去了“善”的价值。教师职业具有突出的示范性、公共性和教育性,相对于多数职业应有更高、更严的职业道德要求。2008年教育部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修订,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六个方面: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2.拓展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和经验系统。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主席舒尔曼认为,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如下方面: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生及其特点知识;教育脉络知识;教育目的目标、价值、哲学及历史渊源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是前述七类知识的核心,是教师面对特定问题进行有效呈现和解释的知识,即教师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把学科知识、学生知识、课程知识、评价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等“活化”之后,经由自身价值观作出判断、选择、重组而形成的动态知识,是教师主动建构、积极创造的结果。学科教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就是教师的生命运动过程,就是教师个性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教师在创造了新的学科教学知识时,也创造了崭新的自己。学科教学知识是学科教学专家必备的重要知识,是教师理解自己专业的特殊形式,它将学科专家和一般教师区

从幼儿教师专业认同看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最新教育文档

从幼儿教师专业认同看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随着教育实践改革的深化和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人们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逐渐由宏观层面转到关注教师个体生命意义的微观层面上来。教师的个人专业自我是多元的、有差异的,教师专业认同是内在的、复杂的、动态发展的。本文从专业认同角度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期更好地促进幼儿教师积极、主动地发展。 、幼儿教师专业认同的内涵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认同的发展是一个无意识的历程,强调需求、防卫和维持内在一致的感觉,强调一个人对他是谁的稳定的、一致的感受。从社会学的观点看,认同的发展是一个有意识的历程,强调社会对认同的影响,强调个人有意的选择以定义自己,认为认同是多重的、流动的。认同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有多种定义。 凯尔曼(H . c. Kelman,1958)描述态度变化理论时,给认同 所下的定义是,由于喜欢某人或某群体而自愿接受他人的态度,这虽然不是自己的态度,但已接近自己的态度。阿伦森 (E .Aroson,1985) 认为,认同是一种对社会影响的反应,做出这种反应,是由于个人希望自己成为与施加影响者一样的人。索里 (Sawrrey .J .M.,1982) 等认为,认同是指主体试图与另一个人完全相似或无区别。而美国《心理学百科全书》的解释是,认同

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指主体同化、吸收其他人或事,以构建自身人格的过程。 我国心理学界对认同也有多种解释:认同是一种情感、态度乃至认识的移入过程;认同是社会化过程中个体对他人的整个人格发生全面性、持久性的模仿学习;认同是一种防御性机制,指 由于某种动机而有选择地模仿别人某些特质的行为;认同即自居作用,把自己亲近的人或尊重的人作为行为榜样进行模仿或内投自身的过程;认同是心理学中用来解释人格结合机制的概念,即人格与社会及文化之间怎样互动而维系人格的统一和一贯性等。 根据以上对“认同”的不同定义,可以把认同分为两种类型。从个人与社会关系角度看,认同可以分为社会认同和个人认 同。社会认同是有关某个集体的共同认同,它强调集体成员之间的相似性以及集体成员相信他们之间所具有的某些共同性和相似特征。个人认同也称自我认同,指个体综合先前自我、心理特 征、社会期待、以往经验、现实环境和未来希望六个方面,统而合之成为一个整体的人格结构。从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来看, 可分为主观认同和客 认同观认同。主观认同是指人们主观意识到的认 同,它可进一步分为“自我认同”和“群体认同”。客观认同是 体现和显示人的社会认同的客观的特征、符号和象征,如人的肤 色、方言、行为举止和生活方式等。幼儿教师专业认同注重幼儿教师作为一个鲜活个体的生命意义,注重专业认同形成、改变和发展的过程,所以,幼儿教师专业认同是个人认同与社会认同、

影响教师培训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有哪些

影响教师培训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有哪些? 教师培训活动若从教育学的视角看,其活动受制于各种教育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包括活动过程中的主动因素——人,也就是培训对象和培训组织者,还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组织形式。这些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获得某种动态中的平衡,从而为开展有效的教师培训活动创造了条件。 应该说,影响教师培训质量的因素很多,从宏观角度看,既有制约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传统因素,又有教育教学改革自身特点带来的挑战性因素。从微观角度看,影响师资培训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主要有培训者(Trainer)、参训者(Participant)、培训内容(Curriculum)和培训方法(Method),即(TPCM)模型。 1.培训者(Trainer) 在影响教师培训的各种要素中,活的灵魂的要素是培训活动的组织者——培训者。毫无疑问,培训活动总是由人来策划、组织、修订并实施的。他与培训活动中的各个要素都有密切的联系,作为组织者,他首先要思考活动为谁开展(培训对象)?活动最终要得到什么(培训目的)?要提供哪些活动材料(培训内容)?活动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开展(培训条件)?与组织者关系最为密切的莫过于培训方法了,因为组织者在培训实践中不得不每天思考下列问题: 1.如何让学员对培训活动感兴趣? 2如何让学员组成学习小组? 3如何提供学习材料?

4如何引导学员交流? 5如何总结研究成果?等等 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就必然伴随着对培训方法的选择,因此,方法的选择与实践在培训活动中是组织者贯穿始终的角色任务。 培训活动的组织者既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一个团队。无论是个体还是团队,他们都会因自身的因素对活动方法的选择与实施产生个性化的影响。组织者应首先在理性上把握这些影响因素,扬长避短地选择并实践培训方法。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成人学习理论等方面的发展,教师培训的理念、内容、方式等方面也在不断发生着变革,培训者的角色自然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今天的教师培训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标准答案的发布者或核实者,也不是上级行政命令的“二传手”,在现代教师培训中,培训者更多地表现为组织者、设计者、引领者等角色作用;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培训者又更多地作为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协助者”、“合作者”,与中小学教师一起在新课程中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这一角色的转变,对教师培训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和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培训者必须在培训中把中小学教师关注改革、参与改革、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调动起来,做新课程实施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的“促进者”。 2.参训者(Participant) 在成人培训中,人们首先关注的是能否从培训活动中有所收获,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教育的直接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教育教学质量的最终目标是体现在造就高素质的学生群体。教师专业化本质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辛勤的教师,一个好的教师能让学生一生幸福,一个差的教师能让学生一生痛苦。所以说,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教师是关键。 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是教育好学生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前提。身处当今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时代,知识的积淀与更新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资源。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呼唤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而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则来自于知识与经验的更新与提升。让教师重视专业化学习,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指导与相互促进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键所在。让教师置身于不断的学习与反思,不断的实践与提升之中,真正体验丰富的知识结构是对自己当前工作的有力支持和帮助,对自己职业生涯和专业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呢? 一、科研促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质。 教育科研活动是提高教师理论素质、不断优化教师教育思想的重要措施。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以教育思想素质的提高为前提的。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已远远超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主体模式,教师不再是无所不知的“圣人”,而是学生的领路人。因此,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理性思维将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的体系化。教师在教学中要用的是理性过程的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如何思维、如何将所学知识再加工,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加工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发展方向。教育理论素养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础,为此,加强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性认识,即通过提高教育理论素养来优化教师的教育思想,就必须进行教育理论学习。 二、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内容摘要:作为教育管理者,必须充分考虑到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积极创造教师专业发展的场景和情境,促进教师的全面健康成长。本文从教师的专业理念、教师评价制度、教师提高的制度、教师的需要层次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就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见解和思路,为促进教师成长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专业理念、评价制度、需要层次、发展因素。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不断发展和成熟的过程,是教师职业生涯的演进过程。特别是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学科知识、调整智能结构、提高教学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学校的发展持续快速。因此,作为教育管理者,必须充分考虑到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积极创造教师专业发展的场景和情境,促进教师的全面健康成长。 一、教师的专业理念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因素 教师的专业理念是教师对教育、学生以及学习等问题的基本看法。教师专业理念的发展主要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适应教育的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以志存高远、爱国敬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精神,勇于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意识淡漠,对职业规范、周期及专业发展规律、价值等认识不清。导致他们缺乏发展意识,教育观念滞后,明显缺少发展的主动性,行为计划性差等。因此,在全面实施课改的新形势下,要注重教师先进教育理念发展的培养。对教师的要求,决不只是熟悉新课程,执教新教材的问题,而是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变革。 二、教师评价制度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导向因素 教育评价决定着教育发展的方向,教师评价决定着育人的目标,教师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因现代教育的发展而明显突出。但是,不从教师评价的全过程着眼、不从学生的情感个性、发展程度出发,而更多地停留在教师评价的选拔、甄别、鉴定功能上,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导致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出现了一些不适,制约了课程改革的深入。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学校、家庭、社会;领导、同事、学生、家长、自己;名誉、地位、金钱、前途、舆论、评价……林林总总方方面面,主观客观不一而足,但是思来想去,细细比较,若说首要因素还是在于自己——教师准确的自我定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因素。 以她为荣誉,以她为快乐。就要力求专业的发展,就不能朝三暮四、心有旁骛,要立足本职,甘于寂寞,不要垂涎人家的金钱,追捧人家的地位,羡慕人家的名誉。你要做一个好教师你就要持续的学习。读书——专业的、非专业的;厚的、薄的;有趣的、无趣的……利用一切机会丰富自己。总结——从每一次成功中总结经验;从每一次失败、错误中汲取教训。你要准确地为你的人生定位——一个教师的价值——做人梯、做绿叶、做铺路石!你要热爱你的事业,热爱你的学生。你就会有一个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你就会有教师的追求——力求专业的尽快发展。努力做一个好老师。否则你就不可能发现做教师的幸福和快乐,就会抱怨教师的清贫与辛苦,就不可能踏下心来做些学问,以争取自己专业上的进步与发展。 你的定位是做一个教师——做一个好教师。你选择了学生作为你的服务对象,学生需要你是因为他们还不如你:知识上不如你;品德上不如你;做事上不如你……因为他们还是孩子。成长中的孩子。他们可能不懂事,他们可能淘气调皮捣蛋,他们可能木讷愚笨……无论怎样,你都应该热爱他们,理解他们,亲近他们,做他们的朋友。你不能够打骂他们;你不能够挖苦嘲讽他们;你也不能够冷落歧视他们。教书育人是你的使命,引导学生成长是你的责任,学生的需要就是你的工作。你理解到这些,你就会持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持续追求专业发展——热爱、工作、学习、时间、研究、发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亲其师,信其道。”你就能够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快乐的教师了。你的定位是做一个教师——做一个好教师。你就要上好你的课,你就要潜心研究你的学生和他们要学习的教材,就会根据他们的需要设计课堂,精心备课,就不会因个人的荣誉,而作秀,以迎合什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给学生一杯水,你要有一桶水。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学生才信服你,你才能做一个好教师。你就会力争专业的发展。你弄虚作假的上了一节徒有虚名的好课,在学生心目中你已不再是“师”了,如果是“师”就教会了学生弄虚作假,这是一个好老师吗?这不是误人子弟吗?你要做一个好老师,你肯定不会这样做。你不会为了一个所谓的好评,为了一时的名誉,而丢了自己的人格,丢了学生的信任——因小失大!你会实事求是地、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不怕失败,不怕批评,不怕丢面子。要虚心听取被人的批评意见,善于从错误和失败中汲取教训,以求得更快的进步,更大的发展。你知道你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你就会考虑课堂上学生需要什么,就会把课堂还给学生,允许他们说,放任他们想,鼓励他们问倒老师——“青出于蓝,胜于蓝”是你的追求,你会努力学习研究上学生喜欢、学生有收获的课——真正的好课!

教师专业化含义

教师专业化含义--摘自《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 1.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2.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3.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 4.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育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发展历程--摘自《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1955年,世界教师专业组织会议的召开率先研讨了教师专业问题,推动了教师专业组织的形成和发展; 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是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的说明,提出“应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30年后,这一原则在同名文件中再一次得到重申。 1989~199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教师及教师专业化改革的报告,如《教师培训》《学校质量》《今日之教师》《教师质量》等;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以“加强在变化着的世界中的教师的作用之教育”为主题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 1998年,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师范教育国际研讨会”明确“当前师范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问题。” 美国在1986年,卡内基小组、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明天的教师》两个重要报告,同时强调以确立教师专业性为教师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卡内基基金组织的“美国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还专门编制了明确界定教师职业专业性的文件《教师专业标准大纲》。 日本在1971年就在中央教育审议会通过的文件《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的综合扩充与调整的基本措施》中指出“教师职业本来就需要极高的专门性”,强调应当确认和加强教师的专业化。1997年,日本再次强调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认识。 英国在80年代末建立了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校本培训模式,1998年教育与就业部颁发了新

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的意义.doc

精品文档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的意义 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是指教师和所在的学校一起结合教师、学校的实际情况,并针对决定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教师个人的奋斗目标,以实现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教育效果提升的统一的过程。 (一)教师制定、实施个人发展规划对于自身成长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 1.有助于教师认清自己人生与事业的目标 制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明确个人的人生与事业目标,这一目标是建立职业发展规划的基础和前提。在确立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地进行自我分析,从而明确内心的需要、正确认识自身的特质,以及综合优势与劣势、现有与潜在的发展可能,并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进而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人生理想。 2.有利于教师发掘自我潜能,从而增强个人实力和竞争能力 行之有效的发展规划必然为教师提供详细的发展内容和明确的发展策略,在这两部分内容中对于发展重点的选择,一定是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潜在能力的出现点而最终确定的。换句话说,教师的未来发展重点一定是有利于发掘教师潜能并使其持续增值,也必将会是增强个人实力和竞争能力的重要突破点。 3.可以增强教师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增加成功的机会 发展规划是有关实现教师职业目标的一整套行动计划,由于这一计划以实际背景为基础、以科学方法为手段、以发展步骤为内容,所以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客观性强、可控性好,从而使目标实现的几率得以较大的增加。 4.可以帮助教师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 在教师的发展过程中会不断的获得学校提供的各种形式和内容的资源,但这些资源不一定适合教师的特点。教师有了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在面对各种资源时就可以主动的甄别其是否符合自身的发展需要:对于适合的资源要抓住机会,并充分挖掘资源带给自己的发展动力,使潜在的发展可能变为现实的发展成果;对于不适合的资源有大胆放弃,不患得患失,要认识到:合理的放弃,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也是获得了发展机会的一种形式。 5.可以帮助教师增进工作满足感,提高生活的质量 职业发展规划的终极目标之一,是帮助教师增加实现人生价值的可能,从而使教师在心灵和精神的层面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一般说来,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应该使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工作带来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其朝着下一个目标努力奋发,这样其每刻都生活在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下,生活的质量自然就有所提高。 (二)学校组织教师实施个人发展规划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1.可以增加教师的向心力与忠诚度 学校组织教师实施职业发展规划,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支撑,使教师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深层关爱、体会到学校是对教师终生发展负责的,而且对于学校来讲有利于摸清教师的发展愿望、并有的放矢的指导教师把学校发展和个人发展相结合,这样的结合解决的不仅是策略、认识上的统一,而是思想和情感上的统一,这样的统一可以增加教师的向心力与忠诚度。 2.可以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组织结合自身发展需要编写的,有关一定时期内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关系的预测以解决措施的文件。 学校在了解了每个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的情况以后,可以综合这些信息,制定学校的人力资源规划。规划在有了这些基础信息的支撑后,它的信度和效度就会有很大的提高,非常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源规划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素质促进内涵发展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素质促进内涵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要发展,要先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教师实现提升自我,改变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价值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一点成绩。在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新教师培训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深入研究教学的热情,提升了素质,锻炼了队伍,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拓宽研修渠道,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 把实施继续教育培训纳入区域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并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建立、健全了专业的、稳定的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稳步、和谐、有序发展。不断强化对继续教育工作的监督管理,狠抓落实。充分调动基层学校和培训单位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培训工作的良性发展,同时促进区域培训、教研、科研、信息技术的资源整合,更好地履行学习中心、资源中心的职能,更好地发挥服务支撑作用。 二、加强专业引领,开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话平台 教师专业发展,主体在教师自身,根本动力在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没有教师的理解和主动参与,没有内化为自身的需求,只会使这项工作流于形式。 教师继续教育,强调了组织学习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性,我们充分利用这一

平台,每学期定期开展骨干教师论坛,新教师论坛等活动。通过这种活动, 能够集中大家的智慧,解决一些实质性的问题,达到交流经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解决问题的目的。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教师与文本、与大师对话中了解教育理论,在接受、感悟、实践过程中丰富、修正个人的实践理论。教师要获得专业成长,就必须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 三、制定区域教师的评价标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转型 教师专业发展注重的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进而打造出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和平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充分地调研,我们提出了合格教师的标准,即:一是在本学科领域有深厚广博的知识。二是能随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三是能督促、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成绩。四是具有课堂问题解决能力和对问题的反思、研究能力。这就是要求教师既有教的技能,又有指导学生学的技能。可以说教师专业化的愿景在和平区正在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正经历着转型。 总之,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落实教委文件和规划的要求,继续深化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实现教师继续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进一步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贡献。

正确的自我定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因素

正确的自我定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因素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学校、家庭、社会;领导、同事、学生、家长、自己;名誉、地位、金钱、前途、舆论、评价……林林总总方方面面,主观客观不一而足,但是思来想去,细细比较,若说首要因素还是在于自己——教师正确的自我定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因素。 你的定位是做一个教师——做一个好教师。你选择了教师这一工作,你就要以她为事业,以她为荣誉,以她为快乐。就要力求专业的发展,就不能朝三暮四、心有旁骛,要立足本职,甘于寂寞,不要垂涎人家的金钱,追捧人家的地位,羡慕人家的名誉。你要做一个好教师你就要不断的学习。读书——专业的、非专业的;厚的、薄的;有趣的、无趣的……利用一切机会丰富自己。总结——从每一次成功中总结经验;从每一次失败、错误中汲取教训。你要正确地为你的人生定位——一个教师的价值——做人梯、做绿叶、做铺路石!你要热爱你的事业,热爱你的学生。你就会有一个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你就会有教师的追求——力求专业的尽快发展。努力做一个好老师。否则你就不可能发现做教师的幸福和快乐,就会抱怨教师的清贫与辛苦,就不可能踏下心来做些学问,以争取自己专业上的进步与发展。 你的定位是做一个教师——做一个好教师。你选择了学生作为你的服务对象,学生需要你是因为他们还不如你:知识上不如你;品德上不如你;做事上不如你……因为他们还是孩子。成长中的孩子。他们可能不懂事,他们可能淘气调皮捣蛋,他们可能木讷愚笨……无论怎样,你都应该热爱他们,理解他们,亲近他们,做他们的朋友。你不可以打骂他们;你不可以挖苦嘲讽他们;你也不可以冷落歧视他们。教书育人是你的使命,引导学生成长是你的责任,学生的需要就是你的工作。你认识到这些,你就会不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不断追求专业发展——热爱、工作、学习、时间、研究、发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亲其师,信其道。”你就可以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快乐的教师了。 你的定位是做一个教师——做一个好教师。你就要上好你的课,你就要潜心研究你的学生和他们要学习的教材,就会根据他们的需要设计课堂,精心备课,就不会因个人的荣誉,而作秀,以迎合什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给学生一杯水,你要有一桶水。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学生才信服你,你才能做一个好教师。你就会力争专业的发展。你弄虚作假的上了一节徒有虚名的好课,在学生心目中你已不再是“师”了,如果是“师”就教会了学生弄虚作假,这是一个好老师吗?这不是误人子弟吗?你要做一个好老师,你肯定不会这样做。你不会为了一个所谓的好评,为了一时的名誉,而丢了自己的人格,丢了学生的信任——因小失大!你会实事求是地、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不怕失败,不怕批评,不怕丢面子。要虚心听取被人的批评意见,善于从错误和失败中汲取教训,以求得更快的进步,更大的发展。你知道你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你就会考虑课堂上学生需要什么,就会把课堂还给学生,允许他们说,放任他们想,鼓励他们问倒老师——“青出于蓝,胜于蓝”是你的追求,你会努力学习研究上学生喜欢、学生有收获的课——真正的好课!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施教者,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成长。要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首先应具有美好的心灵。深入研究教师的心理健康,特别是找出现实生活中教师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措施,不仅对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而且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师的心理健康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研究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表明许多教师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曾对辽宁省14个地市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表明,有52.1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而2.49%的教师已经构成心理疾病,主要表现在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突出、虚荣心理明显、焦虑水平偏高、性格忧郁孤僻、逆反心理强等六个方面。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工作节奏快、教师对自己事事追求完美而导致的焦虑水平偏高,脾气暴躁,易被激怒。许金更、许瑛国(1996)对北京市15所小学554名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58.46%的教师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28.57%的教师在工作中经常有苦恼,33.64%的教师在校内很少与人交往,40.15%的教师很少同校外人员交往。[1]而据美国辛普里的还有1/4),同期一般人群为(的人存在情绪困扰

1/3在教师中有,研究发现. 。因此研究教师的教师必须接受心理治疗[,的调查结果显示有 22 .4%2]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原因,并据此采取相应对策,应值得我们重视。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呢?一、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观念的影响 1我国的儒家理论非常重视 教师的地位和社会教化的作用,曾 在“学而优则仕”提出“天地君亲师”这样的社会地位序列。但事实上,的社会观念的影响下,书念得好的人选择仕途,只有没落、没出息的人才选择其他职业。因此,作为教师来说,只有有成就者之师才能获得如此的尊重。普通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仍然是比较低的。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文化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经历也对个人境遇的改变起了很大作用,教书育人的工作也逐渐获得了人们的肯定和重视。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相比于其他行业来说仍然偏低。目前在人们普遍看好的职业中,大学教师荣登榜首,但中小学教师的排行靠后,特殊学校教师的地位可 想而知。 2.社会发展的影响信息的普及化程度大大提高。知识、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教师早已不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来源了,这使得教师的权威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更注重人性化、人文化、创新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思想的贯彻实施,给教师完成本职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职业因素 1.工作量调查发现有60%的教师认为工作量太大,在所有问题中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

加强教研组建设促教师专业化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在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无疑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顺利的主导力量,他们对教育改革的理解、认同和参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效。然而,我国的教师长期处于管理性的应试教育的评价制度下,仅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缺少对学生适应现在社会的素质的关心,对教育改革的热情不高。于是,应试教育模式成为根深蒂固的模式教育。现行的教育机制,使教师片面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使教师的一切教学安排,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时数的分配,对学生发展评价等始终如一的围绕考试的指挥棒进行。于是,教师所关注的是如何积累考试资料,如何对这些考试资料进行科学而详尽的分析,如何使学生掌握与考试指挥棒相应的学科内容,如何使学生对考题做出灵活得应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技能。这种残缺不全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难以生动活泼主动,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难以形成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也是教师自己无暇顾及本学科领域的前沿问题,无暇考虑教育教学科学方法的改进,即使有所改进,也是为了应试的目的,无暇顾及也无力开展真正的科学教研。目前中小学的教育教研并未取得突破性的突破和进展,有的甚至以教学科研之名大搞应试教育之实。现行的教师评价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引导教师不从根本上思考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窒息了教师内在的专业程度的愿望,需求和动力,进而造成了整个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迟缓和落后。 有的理论。最后一条途径尤为重要,课程研究和课程编制应该成为教师自己的事情,实践业己显示它是有前途的方式,当然也不得不承认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如果大多数教师而不只是少数人掌握了研究技巧,那么教师的自我形象和社会地位就会得到改善。 实际上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专业化水平需要得到发展,教师综合素养需要大幅度提升,光靠一个人摸着石头过河已是一件不现实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借助于集体的力量,因此教研组建设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应该得到加强。可以说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新形势下对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拓展教学内涵的主要途径。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前提。或许还可以说教研组是教师继续教育的课堂,它能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现

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意义

教师专业生长的实践意义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职能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研究教师专业成长实践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面。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是“人本理念”体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且是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不应仅是知识学习,还有倾听、阅读、反思和询问他人等行为学习。通常教师的学习被狭隘地理解为举办在职研讨班或周末的培训,而类似的培训时常停留在字面上或表层,教师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接受与形成的,其主体精神没能在观念上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升。研究现状为只是研究所谓的教育教学培训和教育思想的理解上,没有过多研究教师专业的自我成长上。 其实对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真正直接对教育实践起作用的正是“个人理论”,它既是接收外界信息的“过滤器”,又是决定教师行为的核心因素,尽管它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其局限性亦是显而易见的。所谓“个人理论”是教师在日常生活实践、教育教学实践与学习中通过思考、感悟或直觉逐步形成的,具有笼统、模糊、尚未充分细化、与具体的情境相联系的(有的甚至是缺乏逻辑和严密性的)特征。作为教师个体往往很少清晰地意识到“个人理论”的存在,更难对其进行深入反思和批判。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就必须实现“学术理论”—“个人理论”—“教育教学实践”的顺畅运转,构建科学的、合理的教师“个人理论”,其有效的途径则是教师个体不断“提升自我认识”,加强“反思”,与“同行合作”开

展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因此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意义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专业成长具有“实践性”“发展性”,突出“以人为本”理念。 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培养一个大写的“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一个灵与肉协调,情与理均衡,言与行统一的人。提倡以人为本,呼唤人性回归,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自由与民主精神。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爱人,教会学生做人,构建人的灵魂——人格精神。以人为本的教育,要创造宽松、民主、和谐、自由的育人环境,要尊重人、理解人,弘扬人文主义精神,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成为新型的高素质的人才。 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它能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内容,对教育理论有一个高度的认识,从而促使其对常规进行批判性的接受。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与发展,无论是其职前培养时期,还是在职培训时期,都应当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与学校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与身边的教学和生动活泼的学生的变化联系在一起。与教育实践的密切联系是教师发展的基本手段,而教育教学实践的变化,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健康成长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的。 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和生命。我们说教师在实践中发展就是指教师在自身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反思和建构推动实践前进。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体系的不断充实和进一步完善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途径 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被普遍认可与自觉建设是在20 世纪中叶以后才出现。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名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固然与从教时间有关,却又不仅是时间的累积,更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专业理想的逐渐明晰、专业自我的逐步形成,直至成为教育世界的创造者。 从社会意义上讲,教师专业发展是科教兴国的重要保证。时代的发展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传统的品德、知识、能力等方面,而且体现在专业素质的内涵要随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上。因此,只有清楚地认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建立教师职业的专业标准体系,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科教兴国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丛教育意义上讲,教师专业法杖教育改革的必然,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实、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念和要求。只有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才能担当起教育改革的重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 训、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但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带有阶段性特征。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指明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阶段和应对路径,既有助于教师根据发展阶段特点去制定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提供促进专业发展的辅助性条件。 因此,探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从目前有关的理论研究和教师发展的具体实际来看,终身学习、教学反思、同伴合作、行动研究、专家引领、课题实验、网络研修和教师成长记录袋等,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在强调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今天,教师从自身优势和特点出发,根据时代、社会的要求和所在学校的共同愿景而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强化专业发展的预期性、系统性、自主性,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