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莫地平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分析

尼莫地平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分析
尼莫地平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分析

尼莫地平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脑梗塞患者施以尼莫地平+银杏叶注射液治疗后,观察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6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4例糖尿病脑梗塞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利用数字奇偶法对该次研究收治的糖尿病脑梗塞患者分组;对照组:糖尿病脑梗塞疾病施治过程中应用常规治疗+银杏叶治疗;观察组:糖尿病脑梗塞疾病施治过程中应用常规治疗+银杏叶注射液+尼莫地平治疗;最终对糖尿病脑梗塞病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以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差异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糖尿病脑梗塞患者病情治疗总有效率(98.08%)同对照组糖尿病脑梗塞患者(75.00%)比较,获得显著性增高(P<0.05);观察组糖尿病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同对照组糖尿病脑梗塞患者比较,获得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在创建糖尿病脑梗塞疾病治疗方案期间,尼莫地平+银杏叶注射液的联合应用,对于糖尿病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的改善以及疗效的提高均可以加以促进,从而显著优化糖尿病脑梗塞患者的疾病疗效以及生活能力。

标签:尼莫地平;银杏叶注射液;糖尿病脑梗塞

在糖尿病发病率逐渐增高的形式下,并发呈现出脑梗塞的患者例数也逐渐增多。主要因为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因为长时间血糖水平处于较高状态的影响,会呈现出体内血管病变的现象,从而使得血液粘稠度呈现出对应性增加的现象,此外对于血小板表现出的聚集也会产生促进影响,从而使得出现血栓症状的概率有所升高。对于糖尿病脑梗塞患者在施治期间,治疗重点主要集中于将血液粘稠度降低、将血管进行扩张以及将患者的脑血管血供增加等方面[1]。该文将确定最佳方法对糖尿病脑梗塞患者施治作为研究目的,以此说明尼莫地平+银杏叶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2015年6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4例糖尿病脑梗塞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利用数字奇偶法对该次研究收治的糖尿病脑梗塞患者分组;对照组(52例):男39例,女13例;年龄分布范围为49~81岁,平均年龄为(60.13±4.82)岁;糖尿病疾病史范围为3~12年,平均疾病史为(6.69±0.25)年;观察组(52例):男41例,女11例;年龄分布范围为50~83岁,平均年龄为(60.15±4.89)岁;糖尿病疾病史范围为3~13年,平均疾病史为(6.72±0.26)年;对两组糖尿病脑梗塞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疾病史施以对比,呈现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于入院后的两组糖尿病脑梗塞患者,首先针对其糖尿病病情以及脑梗塞病情,分别施以对应性治疗。完成后对照组糖尿病脑梗塞患者配合施以银杏叶注射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性脑梗塞的临床对照分析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性脑梗塞的临床对照分析 发表时间:2016-08-04T14:55:56.33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4期作者:黄铁梅 [导读] 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应及时进行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神经内科 430000 【摘要】目的对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7例非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作为对照组,以我院同期收治的51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再发性梗塞、多发性梗塞、大面积梗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出血性梗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6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应及时进行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病情风险,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糖尿病;非糖尿病;脑梗塞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4-083-01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糖尿病人数逐年增多。糖尿病病程较长,合并基础疾病复杂,给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1]。脑梗塞为糖尿病常见性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缺血性脑梗塞的发生率高于血性脑梗塞,其中以多发性腔隙性梗塞最为常见。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7例非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与51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0月共收治47例非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为45~81岁,平均年龄为(68.4±6.3)岁。以同期我院收治的51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3例,女18例;年龄为41~84岁,平均年龄为(65.9±6.2)岁;病程为3~18年,平均年龄为(10.77±3.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检测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测量血压,在次日清晨空腹状态下行静脉采血,并行颅脑CT检查。 1.2.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抗血小板凝集、控制血压、降低血黏度、解痉、调脂、调整水电解质失衡及代谢紊乱等治疗。根据患者的梗塞面积行消除脑水肿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胰岛素注射治疗或口服降糖药治疗,纠正酮症酸中毒,预防泌尿系统与呼吸道感染。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脑梗塞类型做好记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2]:显效:脑梗塞面积明显减少,各检查指标均恢复正常;有效:脑梗塞面积有所减少,各检查指标均有所改善;无效:脑梗塞面积及检查指标没有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对计数资料以X2进行检验,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对计量资料已t进行检验,以X±S的形式表示,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脑梗塞类型比较 观察组患者再发性梗塞、多发性梗塞、大面积梗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出血性梗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如表1所示。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60例临床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60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6-24T10:41:09.46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李素芳[导读] 脂代谢紊乱:LDL-C升高,TG升高,HDL-C降低李素芳【中图分类号】R1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112-01众所周知,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我科2008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做一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60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在42岁~80岁之间,发病前均有明确的糖尿病史,病程半年~30年不等,其合并高血压34例,血脂异常45例,高尿酸血症32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26例。既往有脑梗塞病史10例,脑出血2例。60例患者中有口齿不清、流涎、口角歪斜、呛咳24例,肢体活动乏力、麻木、袜套感17例,头昏、头晕、记忆力下降15例,有行为异常、步态不稳、认知障碍8例。全部患者入院后查空腹血糖在9·0mmol/L~15·6mmol/L之间,随机血糖在13·1mmol/L~20·1mmol/L,HbA1c在7·2%~13·6%,单纯TC 增高17例,TG增高28例,TC和TG均增高10例,36例伴有LDL-C和HDL-C不同程度增高与降低,所有病例经颅脑CT检查证实,其中基底节区梗塞36例,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17例,大面积梗塞2例,小脑梗塞5例,20例伴有不同程度脑萎缩。根据患者病情积极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降糖、降压、抗血小板、扩血管、改善微循环、酌情脱水以减轻颅内压等治疗,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出院,出院时12例生活难以自理,其余病例生活能自理。 讨论: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心脑血管病变是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之一,而血脂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致病因素,其危险性按顺序超过高血压、胰岛素抵抗、中心性肥胖、IGT、体力活动少、吸烟和高脂餐。而2型糖尿病伴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者为一般人群的2~4倍(男性)或3~6倍(女性)。2型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的易患因素较多:1、脂代谢紊乱:LDL-C升高,TG升高,HDL-C降低;2、高血糖:高血糖的直接作用,糖基化蛋白和糖化脂质的作用,氧化应激和内皮细胞功能受损;3、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高血尿酸;4、腹型肥胖;5、激素和细胞因子的调节失常:胰岛素缺乏与生长激素过多,表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等表达异常;6、其他:吸烟、种族差异等。上述诸多因素互相促进,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促成2型糖尿病易发生脑梗塞的因素,尤以多发性脑梗塞与腔隙型脑梗塞常见,梗塞部位以基底节区最为常见,以缺血性卒中为主。故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要总体兼顾,调整血糖、血压、血脂、抗氧化应激、抗血小板等综合治疗,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做好心脑血管事件的一级、二级预防,尽可能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对每位医务工作者责无旁贷。 作者单位:661600云南省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

30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以及急性期预后分析

30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以及急性期预后分 析 摘要】目的了解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CT特点及其急性期预后关系。方 法将119例脑梗死病人分为治疗组30例患有糖尿病的脑梗死,对照组89例非 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比较两组的发病临床表现、CT特点与急性期预后及病死率 的关系。结果糖尿病性脑梗死较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预后差,好转率低。结论控制好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可减少脑梗死的发生率。 【关键词】糖尿病脑梗死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是2型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亦是糖尿病性脑梗死的重要 危险因素之一,而且预后差。脑血管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本 文将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住院的30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 临床和断层计算机扫描(CT)表现以及急性期预后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科确诊脑梗死患者临床CT 以及急性期预后相关资料,共119例,其中糖尿病30例,非糖尿病89例。糖尿 病组年龄范围53~81岁,糖尿病诊断病程3~15年,均达到1999年WHO糖尿 病诊断标准,诊断为2型糖尿病。诊断脑梗死后首次血糖7.5~25.88mmol?L-1, 糖化血红蛋白(HbA1C)10.4%±2.4%;原有高血压13例;冠心病者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既往脑卒中史9例,睡眠中起病9例,活动中起病7例,安静状态下起 病4例,外伤后起病1例,右侧肢体无力8例,左侧肢体无力7例,以意识不清 起病5例,表现视物不清或头晕各2例,失语或头痛各3例。非糖尿病对照组年 龄43~82岁,其中血糖正常者86例,一次性血糖增高者3例。病后首次血糖 2.82~11.26mmol·L-1,入院前无明确糖尿病史;一次性血糖增高者随脑梗死病情稳 定后,血糖恢复正常。原有高血压16例;冠心病者11例,既往脑卒中史7例。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给予抗凝,降低血液粘稠度,扩张血管、营养 神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其他对症处理。有脑水肿临床表现者使用脱 水剂。血压高者用降低血压药,维持血压在140/85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给予 胰岛素或加用口服降糖药治疗,控制空腹血糖在7mmol·L-1以下,餐后2h血糖在10mmol·L-1以下。全部病例观察时间均在30d以上,按第一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 议判定标准的评定患者脑梗死疗效,分六级:(1)基本病愈,(2)明显进步,(3)进步,(4)已变化,(5)恶化,(6)死亡。 1.3统计分析数值型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资料经对数转换,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糖、体重指数、血压及 血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 2.2两组CT扫描表现及急性期预后糖尿病组的大片梗死、小片梗死及多灶梗死比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分别为P<0.01,0.05,0.05)而灶出血性 脑梗死两组无明显差异。两组急性期预后,除基本痊愈率对照组高于糖尿病组的 以外,余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的病因迄今尚

糖尿病+脑梗塞食谱大全

糖尿病人能吃什么与不能吃什么? 俗话常说“民以食为天”,对于饮食那可是大有讲究,现代医学证明,正常人在饮食以后,随着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也增多,从而使血糖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因此,不会发生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胰岛素不能在饮食后随血糖升高而增加,不能起到有效的降血糖作用,于是血糖就超过正常范围。因此,糖尿病人吃什么可是有大有门道的。 能吃的食物与不能吃的食物 不宜吃的食物有: Ⅰ、易于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白糖、红糖、冰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甜饮料、果酱、冰淇淋、甜饼干、蛋糕、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 Ⅱ、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牛油、羊油、猪油、黄油、奶油、肥肉,对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更应特别注意,应该不用或少用,防止动脉硬化姓心脏病的发生。 Ⅲ、不宜饮酒。因为酒中所含的酒精不含其他营养素只供热能,每克酒精产热约7千卡(294焦),长期饮用对肝脏不利,而且易引起血清甘油三脂的升高。少数服磺脲类降糖药的病人,饮酒后易出现心慌、气短、面颊红燥等反应。注意,胰岛素的患者空腹饮酒易引起低血糖,所以,为了病人的安全还是不饮酒为佳。 适宜吃的食物:主要是可延缓血糖、血脂升高的食物。

Ⅰ、大豆及其制品:这类食品除富含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之外,在豆油中还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既能降低血胆固醇,又能降低血甘油三脂,所含的谷固醇也有降脂作用。 Ⅱ、粗杂糖:如莜麦面、荞麦面、热麦片、玉米面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B和食用纤维。实验证明,它们有延缓血糖升高的作用。可用玉米面、豆面、白面按2:2:1的比例做成三合面馒头、烙饼、面条,长期停用,既有利于降糖降脂,又能减少饥饿感。 注意事项 严格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先决条件,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大多数患者往往因为饮食控制不好而药物不能发挥应有的疗效。饮食控制原则如下: 1.碳水化合物食物要按规定吃,不能少吃也不能多吃,要均匀地吃(碳 水化合物是指粮食、蔬菜、奶、水果、豆制品、硬果类食物中的糖分)。 2.少吃多餐。既保证了热量和营养的供给,又可避免餐后血糖高峰。 3.打破“多吃降糖药可以多吃饭”的错误观念。 4.吃甜点心和咸点心没有区别,均会引起血糖升高。 5.吃“糖尿病食品”的量与吃普通食品的量要相等。“糖尿病食品” 是指用高膳食纤维的粮食做的,如:荞麦、燕麦。尽管这些食物消化吸收的时间较长,但最终还是会变成葡萄糖。 6.所谓“无糖食品”实质上是未加蔗糖的食品,某些食品是用甜味剂 代替蔗糖,仍然不能随便吃。 7.以淀粉为主要成分的蔬菜应算在主食的量中。这些蔬菜为土豆、白 薯、藕、山药、菱角、芋头、百合、荸荠、慈姑等。

老年人糖尿病与高血压病并发脑梗塞临床分析

老年人糖尿病与高血压病并发脑梗塞临床分析 谢国庆 朱慧琪 朱新喜1 (河南省平顶山矿务局总医院 平顶山市 467000) 摘要 作者对我院1992年~1997年494例住院病人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病史做回顾性调查。其中180例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塞44例,占糖尿病的24 4%,254例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脑梗塞146例,占高血压病的57 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60例,并发脑梗塞43人,占患者的71 7%。高血压病并发脑梗塞是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2 37倍,而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是单纯高血压病并发脑梗塞的1 24倍,是单纯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2 93倍。而预后不良率,糖尿病并高血压病并发脑梗塞为81 3%,糖尿病并发脑梗塞为50%,高血压病并发脑梗塞为16 9%。 关键词 老年人高血压病 老年人糖尿病 脑梗塞 脑梗塞是由于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脑软化,是老年人常患的老年疾病。老年人高血压病比老年人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机率大,我们对494例患者做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糖尿病组 男156例,女44例,年龄61~84岁,平均73岁,均符合1980年WHO 糖尿病暂行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 8~11.1 mmol/L的为84例,11 2~20 1m mol/L的为126例,糖尿病病程1~15年,平均8年。 1 2 高血压病组 男214例,女67例,年龄60~90岁,平均75岁,均符合1978年WHO 的诊断标准。 1 3 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组 男43例,女17例,年龄60~73岁,平均67岁。 所有脑梗塞均根据CT确诊。根据发病情况列表1。 表1 三组的发病情况 组别例数脑梗塞发病率糖尿病组1804424 4 高血压病组25414657 4 糖尿病并高血压病组604371 7 三组比较( 2检验=62.54 P<0 01)2 脑梗塞功能恢复程度 糖尿病组死亡6例,高血压病组死亡10例。糖尿病并高血压病组死亡11例。三组存活患者随访3年。按照1986年 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其功能恢复程度见表2。 表2 三组功能恢复情况 组别例数良中度不良 预后不良率 % 死亡率 % 糖尿病组388111950 013 6 高血压病组3646672316 96 8 糖尿病并高血压病组32152681 325 6 三组比较( 2检验 P<0 01) 3 讨论 经过比较显示,老年糖尿病患者较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脑梗塞较少,而糖尿病并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脑梗塞多见。功能恢复高血压病组最好,糖尿病组次之,而糖尿病并高血压病组最差。死亡率糖尿病并高血压病组最高,糖尿病组次之,高血压病组最低。其原因可能是老年人糖尿病并发脑梗塞主要病变是小动脉硬化及微小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 河南医药信息 第7卷 第1期(1999年1月)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探讨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关系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合并症情况,分为合并糖尿病组(DM)60例,非糖尿病组(NDM)60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表现与CT检查结果、预后结果进行分析。结果DM组发病形式40.00%为急性发作,NDM组占45.00%为缓慢发作;DM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和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N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灶部位无明显差异(P>0.05),DM大片梗塞与多发梗塞发生率显著高于NDM组(P<0.05)。DM组预后结局较NDM组差(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急性发病率显著高于无糖尿病脑梗塞患者,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预后较差。 标签:糖尿病;脑梗塞;临床特点;预后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若未及时采取措施治疗,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糖尿病患者因血脂较高,会产生动脉硬化,最后形成脑梗塞,特别是有合并高血压症状者,会导致病情更加严重。有数据显示[1],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发病率可达88.2%以上,且预后较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 2.3±6.1)岁。所有病例均符合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根据血糖监测显示,伴有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组(DM组),非糖尿病足(NDM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CT检查后表现梗塞部位与大小分类显示,梗塞部位分为脑叶、基底节区、脑干、小脑,病灶大小可分为小片梗塞与大片梗塞,病灶个数分为单发与多发。DM组大片梗塞、多发梗塞发生率高于NDM组,见表2。 1.3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取扩血管,控制血压、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细胞等基础治疗措施。伴有脑水肿患者给予脱水治疗和感染预防,平衡水电解质与酸碱度,患有早期偏瘫者进行功能锻炼。糖尿病患者积极进行饮食控制,采取胰岛素治疗,每日餐后2h作血糖监测。 1.4疗效判断指标痊愈:症状消失,体征恢复正常;进步:症状与体征有明显改善,但是未完全恢复;无效:症状无改善,或者恶化,甚至死亡。 1.5统计学分析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临床诊治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临床诊治 [摘要] 目的探讨并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选取该院20XX年1月―20XX年6月接收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62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颅脑CT诊断及实验室检查情况等进行分析,并对患者进行降低颅内压、控制血糖、血压、调节血脂等对症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62例患者出院时血糖均控制在~ mmol/L,餐后2 h血糖控制在mmol/L以下。治愈36例,显效19例,好转5例,无效1例,死亡1例。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以高血糖为病发高危因素,病变以腔隙性脑梗塞发病率最高,采用颅脑CT检查具有较高确诊率,治疗中加强对患者血糖控制,同时结合降压治疗、调节血脂等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率,而且有效进行血压及血脂调控,对脑梗塞患者的治疗及预防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脑梗塞;临床诊治;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XX)02(b)-0062-03 2型糖尿病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紊乱而引起的机体代谢异常性疾病,2型糖尿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持续高血糖,由于患者处于高凝状态,造成微血管发生病变,引发血栓形成而致脑梗塞病发。脑梗塞是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变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具有较高致残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进一步加强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病情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对应性治疗效率,现就该研究62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进行临床诊治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XX年1月―20XX年6月接收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62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男42例,女20例,年龄49~80岁,平均(±)岁,糖尿病病程2~29年,平均(±)年。其中合并高血压28例,冠心病32例,高脂血症37例,糖尿病肾病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例,并将由脑梗塞引起的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排除。 临床表现 62例患者入院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偏侧肢体麻木无力、感觉减退、头痛、头晕、眩晕、语言障碍、恶心、呕吐、吞咽困难或延髓麻痹等症状,其中急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综合护理讲解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综合护理 沛县华佗医院韩晶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措施,以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92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心理护理和积极有效的内科护理干预。结果治愈5例,显效23例,好转15例,无变化3例。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干预高血糖水平对脑血管的危害,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梗死;糖尿病;综合护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cerebral infractio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comprehensive care of th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disability rate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 the Methods for example,92 cerebral infraction merge diabetics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s and the treatment of the 46 cases the psychological care and take an effective medical care to intervene. The cure 5,To show Results 23 example ,the better no change in the 15 3.Conclusions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nursing hyperglycosemia to reduce the level of cerebrovascular to maximize the lower disability rate , rais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words:cerebral infraction .diabetic patients ; a comprehensive 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善,糖尿病患病人数

老年性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曾前梅

老年性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护理体会曾前梅【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性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8 例老年性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采取心理护理、生活护理、针对性护理等 措施,比较所有患者护理前欧洲卒中量表(ESS)神经功能评分及空腹血糖水平。结果:38例患 者经过半年的护理后,患者的ESS神经功能评分及空腹血糖水平均较护理前有了显著改善,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采取全面、科学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维持身体机能的稳定性,对改善治疗效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老年性糖尿病;脑梗塞;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145-01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clinical nursing experience of senile diabetes complicat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38 cases of senil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complicat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data, to psychological nursing, living nursing, specific nursing measures, such as comparing all patient care before European stroke scale (ESS) nerve function score and fasting blood glucose levels. Results: 38 cases of patients after six months of nursing, ESS neur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grade and fasting glucose levels than before treatment ha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ic cerebral infarction for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nursing intervention, which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ir blood sugar levels,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body function,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o improve treatment effect. 【Key words】senile diabetes; Cerebral infarction; Clinical nursing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脑梗塞是其常见的并发症,糖尿病并发脑梗塞体现出病 程长、复发率高、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对于老年人而言,其身体各项机能均有所下降,患 病后会对其生活质量、身体健康产生更加严重的影响,因此针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在采 取必要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还要加强临床护理干预,以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以38例老年性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38例老年性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 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55-81岁,平均年龄60.4岁;糖尿病病程2-21 年,平均病程11.5年;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或核磁检查确诊,其中急性多发性脑梗17例、脑干梗死12例、多发腔隙脑梗5例、小脑梗死4例;38例患者空腹血糖值均高于 7.9mmol/L,32例尿糖阳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目前无法治愈,长期疾病缠身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再加之并发脑梗塞出现偏瘫、失语、生活无法自理等情况,促使患者产生自卑、消极、 绝望的情绪,这些负面情况又会对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产生促进作用,从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因此老年性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的心理疏导至关重要。护理人员要在充分尊重、理解患者 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安慰、鼓励,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在了解其真实心理状态后提高心理疏导 的针对性;沟通过程中要采用温柔、平和的语气,避免使用教育式、命令式的语气;加强患 者的健康宣教,使其对糖尿病、脑梗塞相关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缓解其负面情绪,提高其

糖尿病+脑梗塞食谱大全

糖尿病人能吃什么与不能吃什么? 令狐采学 失败+1 俗话常说“民以食为天”,对于饮食那可是大有讲究,现代医学证明,正常人在饮食以后,随着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也增多,从而使血糖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因此,不会发生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胰岛素不能在饮食后随血糖升高而增加,不能起到有效的降血糖作用,于是血糖就超过正常范围。因此,糖尿病人吃什么可是有大有门道的。 能吃的食物与不能吃的食物 不宜吃的食物有:Ⅰ、易于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白糖、红糖、冰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饯、水果罐

头、汽水、果汁、甜饮料、果酱、冰淇淋、甜饼干、蛋糕、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 Ⅱ、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牛油、羊油、猪油、黄油、奶油、肥肉,对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更应特别注意,应该不用或少用,防止动脉硬化姓心脏病的发生。 Ⅲ、不宜饮酒。因为酒中所含的酒精不含其他营养素只供热能,每克酒精产热约7千卡(294焦),长期饮用对肝脏不利,而且易引起血清甘油三脂的升高。少数服磺脲类降糖药的病人,饮酒后易出现心慌、气短、面颊红燥等反应。注意,胰岛素的患者空腹饮酒易引起低血糖,所以,为了病人的安全还是不饮酒为佳。 适宜吃的食物:主要是可延缓血糖、血脂升高的食物。 Ⅰ、大豆及其制品:这类食品除富含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之外,在豆油中还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既能降低血胆固醇,又能降低血甘油三脂,所含的谷固醇也有降脂作用。

Ⅱ、粗杂糖:如莜麦面、荞麦面、热麦片、玉米面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B和食用纤维。实验证明,它们有延缓血糖升高的作用。可用玉米面、豆面、白面按2:2:1的比例做成三合面馒头、烙饼、面条,长期停用,既有利于降糖降脂,又能减少饥饿感。 注意事项 ?严格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先决条件,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大多数患者往往因为饮食控制不好而药物不能发挥应有的疗效。饮食控制原则如下: ? 1.碳水化合物食物要按规定吃,不能少吃也不能多吃,要均匀地吃(碳水化合物是指粮食、蔬菜、奶、水果、豆制品、硬果类食物中的糖分)。 ? 2.少吃多餐。既保证了热量和营养的供给,又可避免餐后血糖高峰。 ? 3.打破“多吃降糖药可以多吃饭”的错误观念。 ? 4.吃甜点心和咸点心没有区别,均会引起血糖升高。

糖尿病+脑梗塞食谱大全26801

糖尿病人与脑梗塞病人能吃什么与不能吃什么? 俗话常说“民以食为天”,对于饮食那可是大有讲究,现代医学证明,正常人在饮食以后,随着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也增多,从而使血糖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因此,不会发生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胰岛素不能在饮食后随血糖升高而增加,不能起到有效的降血糖作用,于是血糖就超过正常范围。 糖尿病人能吃的食物与不能吃的食物 不宜吃的食物有: Ⅰ、易于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白糖、红糖、冰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甜饮料、果酱、冰淇淋、甜饼干、蛋糕、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 Ⅱ、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牛油、羊油、猪油、黄油、奶油、肥肉,对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更应特别注意,应该不用或少用,防止动脉硬化姓心脏病的发生。 Ⅲ、不宜饮酒。因为酒中所含的酒精不含其他营养素只供热能,每克酒精产热约7千卡(294焦),长期饮用对肝脏不利,而且易引起血清甘油三脂的升高。少数服磺脲类降糖药的病人,饮酒后易出现心慌、气短、面颊红燥等反应。注意,胰岛素的患者空腹饮酒易引起低血糖,所以,为了病人的安全还是不饮酒为佳。 适宜吃的食物:主要是可延缓血糖、血脂升高的食物。 Ⅰ、大豆及其制品:这类食品除富含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之外,在豆油中还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既能降低血胆固醇,又能降低血甘油三脂,所含的谷固醇也有降脂作用。 Ⅱ、粗杂糖:如莜麦面、荞麦面、热麦片、玉米面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B和食用纤维。实验证明,它们有延缓血糖升高的作用。可用玉米面、豆面、白面按2:2:1的比例做成三合面馒头、烙饼、面条,长期停用,既有利于降糖降脂,又能减少饥饿感。 注意事项 严格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先决条件,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大多数患者往往因为饮食控制不好而药物不能发挥应有的疗效。饮食控制原则如下: 1.碳水化合物食物要按规定吃,不能少吃也不能多吃,要均匀地吃(碳水化合物是指粮食、蔬菜、奶、水果、豆制品、硬果类食物中的糖分)。 2.少吃多餐。既保证了热量和营养的供给,又可避免餐后血糖高峰。 3.打破“多吃降糖药可以多吃饭”的错误观念。 4.吃甜点心和咸点心没有区别,均会引起血糖升高。 5.吃“糖尿病食品”的量与吃普通食品的量要相等。“糖尿病食品”是指用高膳食纤维的粮食做的,如:荞麦、燕麦。尽管这些食物消化吸收的时间较长,但最终还是会变成葡萄糖。

糖尿病与脑梗塞的关系

糖尿病与脑梗塞的关系 来源:医食参考 2012年11期 糖尿病已被公认是引起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脑梗塞则是糖尿病常见而主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有其不同于单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糖尿病患者的脑梗塞发病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发病年龄低于非糖尿病患者,且脑梗塞后的复发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明显增高。作为脑梗塞的独立因素,糖尿病从不同的机制共同促进脑梗塞的发生发展。现就糖尿病与脑梗塞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特点 1.1发病特点:发病年龄较非糖尿病患者年轻,女性患者多见,且预后较差。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平均早10年,平均糖尿病病程5年即可发病。Arboix的研究中发生脑梗塞的2型糖尿病患者,女性患者29.5%为心源性栓塞,29.9%为腔隙性脑梗塞,住院病死率为14.9%;男性患者15.3%为心源性栓塞,40.3%为腔隙性脑梗塞,住院病死率为8.3% 。 1.2临床症状: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症状相对重,并发症多,预后差,容易复发。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临床症状较重,更易有肢体功能障碍,构音障碍,神经功能缺损较多,意识障碍发生率较高,容易合并感染。糖尿病性脑梗塞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尽管最初梗死的严重性相似,但是糖尿病患者的急性期及晚期病死率增高。研究证

实,即使伴发单纯性糖耐量受损的脑梗塞患者病情也较重,预后不良;幸存的糖尿病患者病情恢复缓慢,3个月后残障程度更高。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中进展性卒中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并且容易在急性卒中后伴发急性心肌梗塞。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更容易合并高血压,更多合并缺血性心脏病、外周血管疾病、血脂紊乱、动脉血栓。有报道,糖尿病患者再发脑梗塞的危险较非糖尿病患者增加35% 。卒中复发与糖尿病病程密切相关,病程5年以上者容易复发。血糖水平越高,合并症(高血压、短暂脑缺血发作、血脂紊乱、肥胖、冠心病、房颤等)越多,越容易发生脑梗塞,疗效也越差,越容易复发,后遗症越多,且再发病例预后越差。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塞患者多为多发性梗塞,且多出现痴呆和精神障碍,预后往往极差。 1.3脑梗塞的部位及影像学特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多以后循环梗塞、腔隙性脑梗塞多见。腔隙性脑梗塞累及丘脑、桥脑、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域。而非糖尿病组则多见完全前循环梗塞、部分前循环梗塞。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影像学表现为多发性脑梗塞、大面积脑梗塞、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这可能与糖尿病促进血管发生弥漫性动脉粥样硬化、纤溶系统异常有关。糖尿病性脑梗塞的血管病变范围广泛,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高、病情重。 2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病理生理学 2.1葡萄糖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与许多蛋白结合,为此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由于糖化终末产物(AGE)与蛋白质呈不可逆的结合,即使高血糖纠正后,组织内的AGE也不会恢复正常,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65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65例临床分析 杨其文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糖尿病组(DM)合并脑梗死与非糖尿病组(N-DM)合并脑梗死的症状、类型、治疗效果,分析糖尿病与急性脑梗死是否存在加重关系。方法:比较两组梗死症状,梗死类型,以及治疗效果,行X2检验。结果DM 合并急性脑梗死在发生腔隙性脑梗死后又发生大面积梗死的可能性较N-DM组高,N-DM组的治愈率及有效率高于DM组,结论:糖尿病及急性脑梗死互为加重因素,积极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式防治脑梗死发生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糖尿病;非糖尿病;脑梗死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未特征的代谢疾病群,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而引起,是体内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慢性进行性疾病,引起功能性疾病,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1】。脑梗死是供应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等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2】,,临床表现多出现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等表现。近年来,糖尿病、脑梗死患者逐年增多。脑梗死又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现将我院2007-2009年收治的228例急性脑梗死(其中65例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6-2008年以急性脑梗死入院的228例患者中,0m组65例,男42例,女23例,年龄35-85岁,平均66.3岁。其中10例入院后确诊为糖尿病。N-DM组173例男98例女,75例年龄37-85平均65.6岁。 1.2 诊断标准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0》合并糖尿病组都为II型DM。有明确的糖尿病史,入院后动态观察血糖大于7.0mml/或葡萄糖试验2h后血糖大于或等于11.2mml/l后明确诊断排除应激性血糖升高(头3天)脑梗死诊断标准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并全部行头颅CT检查确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