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思维与系统科学方法

战略思维与系统科学方法
2005-10-10战略思维是指思维主体(个人或集团)对关系事物全局的、长远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的谋划(分析、综合、判断、预见和决策的思维过程),战略思维涉及的对象大多是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系统和人与自然的复合系统及复杂过程。实践表明,传统的线性分析方法面对这些复杂系统及过程基本上是无效的。系统科学作为一种从整体上解决复杂问题的科学方法,体现了当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和辩证思维的新发展,它已经成为人们进行战略思维的最基本的方法和工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站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做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以及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建设共产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与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云南省实施的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国际大通道战略以及最近强调的工业强省战略、城镇化战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与东盟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国际合作的大开放战略,这些战略决策在方法论层面上体现着系统科学的原理和精神,既体现了与全国同步发展的共性战略,又体现了立足于云南省情的个性发展战略。因此,学习和掌握战略思维特别是系统科学的的方法,对于领导干部深入理解并贯彻执行党中央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战略决策,结合各个地区的区情、县情制定和实施本地的发展战略,推进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战略思维的内涵、特征及意义

(一)战略和思维的基本概念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多的在使用“战略思维”一词,那么,究竟什么是战略思维呢?这需要从了解战略问题和人的思维问题等基本概念开始。

1、战略概念的历史演化

“战略”概念的出现远可追溯到东罗马拜占庭时代,中国古代曾将战略称为“庙算、谋略、方略、谋划等。古代和近代的战略概念主要是局限于军事领域。 从当代历史发展看,战略研究早已从单纯研究战争问题扩展到广泛的领域,战略不仅仅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而是经济、政治、科技、军事、文化等领域的普适性概念。

现阶段对战略的界定 :所谓战略就是指对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规律性的问题的谋划。凡是关系到事物的生存、发展问题,凡涉及组织整体活动的目标、方向、未来、成败的根本问题,凡全局中带有共性、普遍性指导作用的问题都是战略问题。

2、不同学科对思维的理解

与研究

(1)日常用语对思维的理解。思维在日常用语中的含义比较模糊,外延广大,一般至少有二种含义,一种是广义的思维概念,一种是狭义的思维概念。狭义思维指人的“理性认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它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等,有的通常仅指逻辑思维。广义思维概念外延较大是针对于对于物质世界的存在而言的,泛指人的一切形式的心理活动,精神现象或意识现象。

(2)哲学理论对思维的界定。人们往往把“思维”、“意识”、“精神现象”、“人的心理活动”、“人的认识”等概念不作区分地等价使用。

(3)心理学对思维的理解。在心理学研究中,思维是一个比较狭窄的概念,它从属于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将人的心理现象分成心理过程与个性二部分。心理过程中包括人的知、情、意即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注意、想象、思维、情感、情绪、意志等。个性包括人的需要、兴趣、动机、信念、气质、能力、性格等。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去看待人的思维把人脑看成是类似电脑的信息加工系统。

3、当代科学对思维的全面理解

(1)思维的界定:“思维是以人脑神经活动为载体,以主客体相互作用存在及信息为内容的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的广义信息过程,思维是人类智能的信息处理部分,它的功能是处理信息指导主体的行为输出,为主体的生存和发展服务。

(2)思维是信息在人脑中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

(3)思维的载体是人脑的神经活动

(4)思维内容是人脑对主客体关系存在信息的反映

(5)思维属于调控主体的高等智能

(二)战略思维的界定、特征和构成

1、战略思维的界定

(1)战略思维是思维主体(个人或集团)对关系事物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重大问题的谋划(分析、综合、判断、预见和决策的思维过程)是以人的世界观、方法论、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为基础为完成特定的战略目标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思维活动。

(2)对战略思维的理解有不同的观点和侧重。有的以思维主体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为主要内容,即探讨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用什么样的科学思维方法可以产生较优的战略方案和战略决策;有的以战略思维过程的结果(产品)即各种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方针、战略决策和战略方案为主要研究内容;有的以战略的实施和实践为主要研究内容; 战略思维贯穿于主体的思维过程、思维的产品和战略实践及反馈的全过程中。

(3)与战略思维相关的学科:现代战略思维是综合运用思维科学、战略

学、系统科学、预测学、心理学、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学等学科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4)战略思维与其他思维类型的区别联系:战略思维并不神秘,它与主体的其它类型的思维没有本质的区别,从思维科学的角度看,所有的思维都是思维主体即人大脑中的信息加工活动,不同思维类型的区别只在于思维过程中大脑中操作的信息内容不同、大脑中信息的价值和功能不一样,战略思维的产品有较高的价值,一般性的思维产品价值较低,对人的重要性不一样。战略思维实际上就是人的谋大局、管长远和管大用的思考。

(5)战略思维的类型和层次: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可以将战略思维划分成不同的类型。从层次上,国际社会有国际的和国家的战略即全球战略、国家有全国的战略问题,区域和省有区域与省的战略、地区、单位、企业、农村、学校也各有自己的战略问题;从社会子系统的不同功能角度,有各种经济战略、政治战略、文化战略、外交战略、科技战略、军事战略……

2、战略思维的主要特征

(1)战略思维的长远性、前瞻性。战略思维是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决策,它要面对事物长期的问题,有的战略考虑的是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问题,A、战略思维的前瞻性是相对于客观对象的动态的发展过程而言的,B、战略思维的前瞻性是以对客体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把握为基础的。C、把握事物的规律是战略思维的前提。D、 科学预测事物变化发展的前景是战略思维中最困难的部分,但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E、战略思维的前瞻性主要是从事物发展的方向性方面进行有效把握。F、战略思维的前瞻性是使人的主观更加符合正在变化的客观。

(2)战略思维的全局性、整体性 。 A、 战略思维的全局性、整体性,是从共时态系统空间维度和过程时间维度两方面考虑。B、战略思维的整体性要求人们从大局、从宏观和全局考虑问题。即要求人们不要仅仅局限于一地一域的狭隘利益。

(3)战略思维的重点性、关键性 。重点性是针对系统整体中的局部,但不是一般的局部而是起关键的决定性作用的局部,如抓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抓过程中的主要阶段和序参量。

(4)战略思维的复杂性 。 A、 主体思维过程复杂 。B、客体对象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C、主客关系复杂。战略思维是从客观到主观、又从主观到客观、从真理到价值、从价值到真理、从知到行、从行到知、从物质到精神、从精神到物质从认识事物到改造事物的全过程中的思维活动。

(5)战略思维的创造性。A、战略思维的创造性集中体现为领导者能推

出新思想,提出新认识,发明新方法,制定新的切合事物变化发展规律的战略目标和规划。B、战略思维主要是对未来发展问题的思考,而未来发展问题又大多是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 C、当前领导者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必然面临着许多复杂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6)战略思维的开放性。战略思维的开放性主要指信息的开放性。当前,世界变得越来越开放化和一体化。因此,无论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地区想关起门来,自我封闭地实现发展,根本是不可能的。现代领导者的战略思维必须是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放性思维。

(7)战略思维的自觉性。战略思维的自觉性指思维主体确立战略目标、选择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动性。战略思维不是一种盲目的、被动的思维活动,而是一种充分发挥领导者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3、战略思维的要素及系统构成

战略思维作为一个系统整体包含三大组成部分。其一,主体对战略问题的思考和谋划,其二,战略思维的产品,包括形成战略目标、战略计划、战略方针等,其三,战略计划的实施、反馈和战略修正。三者的关系是,战略思维产生思维产品指导和服务于战略实践。战略思维主要是主体头脑中的与战略问题相关的信息加工活动,战略实施则是改造世界的主体的能动的物质活动,战略修正是主观逐渐符合客观的过程。决定战略思维成败的关键要素有三个:一、获取充足而准确的信息、二、主体具有较高的理论素质、三、主体使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加工信息。战略思维的过程就是以三大要素为基础,围绕战略目标在思维主体的头脑中进行思维的信息收集、比较、判断、选择、决策、反馈、思维修正的全过程。

战略思维的关键要素、环节及系统构成:

(1)战略预测。战略预测是在对战略所涉及的事物或对象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把握基础上,对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及战略手段的可行性及实施效果的预测。战略预测是提出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措施的基础和前提。战略预测如果是错误的,整个战略的谋划就是失败的。(2)形成战略目标。战略目标是实施某一战略要达到的最终结果,是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在战略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3)制定战略任务。战略任务是战略目标的分解,战略任务是详细的具体的,战略目标要通过战略任务的完成才能实现。战略任务可以分解成若干具体的子任务和更细致的任务。(4)提出战略方针。战略方针是根据战略目标要求确定的指导战略全局的总纲领总原则。它规定完成战略任务、实现战略目标的

基本途径和手段,明确战略重点和主要战略部署,是组织战略实施的指导思想。(5)制定战略措施。战略措施是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完成战略任务采用的各种方式方法、手段。战略措施是战略系统中最关键、实践性最强最必须有可操作性的部分。(6)战略实施的反馈及战略修正。战略思维形成的战略目标、计划、任务是主观的东西,将他们付于实践就是战略实施。战略实施是检验战略思维的唯一途径,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如果战略预测有误,或者事物发生重要的变化,就要根据实际情况(信息反馈)及时修改战略目标和计划等,有时甚至要放弃整个战略。

4、决定战略思维成败的三大要素( 充分准确的信息、较高的主体理论素质、科学的思维方法)(1)获取战略决策所需要的充足、准确的信息。能够正确把握住事物的现状和运动变化发展趋势是战略思维的前提,思维主体获取的信息如果失真或者信息量不足,就不能准确地判断对象的现状,更不可能准确地预测对象未来的发展的趋势,就会做出错误的战略决策(2)思维主体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素质即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知识、经验,关键是主体信息库中存有应对特定战略问题的方案并能够在战略决策过程中提取出来加以应用。 (3)主体应用科学的方法遵循科学的思维方式及相应思维程序加工获得的信息。用于战略决策的信息如果是准确的、充分的,思维主体的素质是高的,但加工处理信息的方法、模式和程序并不正确、用不科学的不适应对象的方法加工信息也同样会产生错误的战略决策。战略思维的三大要素同时发挥作用,缺少其中任一要素或者任一要素的弱化,战略思维都是不成功的。

5、培养和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意义(1)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是世界形势发展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极其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与社会信息化趋势加快,对未来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等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需要我们加强对重大问题的战略性思考和研究。(2)战略思维能力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江泽民同志曾经深刻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看我们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指出,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因此,培养和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是各级领导干部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和必修课程。(3)培养和提高领导战略思维能力是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实现科学的发展观的重要保证。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与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出处理好 “五个统筹”的战略决策。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五个统筹”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因此,培养和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是实现科学的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4)培养和提高领导战略思维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党的十六大报告还提出 “五种能力”的建设即提高即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五种能力的核心问题实际是科学地认识和调控社会系统的问题,其中战略思维的能力的提高占有重要的地位。 (5)培养和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是各级领导搞好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任何地区、任何部门、任何单位都有自己范围内的整体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发展战略问题。因此,领导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存在现实的战略思维问题。就是个人也有自身的人生战略谋划问题,即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立足于现实,抓住机遇,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人生的价值。


二、战略思维与系统科学方法

(一)战略思维遵循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针对主体需要、实现的目标、任务)任何战略的制定都是为特定的目的服务的,抓全局、抓长远、抓重点都是围绕战略目标。战略目标的制定与人的价值观有较大的关系,人们将什么东西看得重,什么东西看得轻,什么东西是第一位的取决于主体的价值选择。在战略制定和实施中,需要选择、需要舍弃的时候一切都要服从作为整体的战略目标。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一切为了人,一切服从人,人是目的,其它都是手段的价值观。

(2)全局性原则 (针对系统整体及状态)要求以战略思维的的目标为核心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力求实现全局与局部利益的统一,当二者发生矛盾时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就是从社会系统整体角度考虑问题的战略决策。

(3)长远性原则(针对时间过程)为了战略目标的实现正确处理一个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关系既要为实现现阶段的目标努力,又要为实现长远目标创造条件,阶段目标为长远的目标服务阶段目标服从长远目标。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考虑人与自然、当代人与后代人的长远战略。

(4)重点性原则:(针对整体中的关键局部)

其一在要素层次,要求在由重多局部或要素组成的系统整体中抓住主要的要素或主要局部,抓住矛盾体系中的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其二,在关系的层次,抓住要素之间的主要关系,抓住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主要输出、输入关系。其三,在过程角度,事物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有的阶段比较重要,是关键性的阶段,要抓住这些关系全局的历史阶段。抓重点、抓关键虽然是在抓局部,但这些局部从一定意义上讲可以代表和反映系统整体,抓重点实际就是间接抓全局。

(5)风险性与机会性原则:(针对战略的复杂性非确定性)战略面对的大多数问题又是复杂系统及复杂过程,过程的随机多变使人们对事物的发展趋势难于准确判断,战略决策失误的概率远远高于战术决策,因此战略决策要留有余地,随事物发展的可能性空间大小留有备选方案。要根据战略实施的进程和相关事物变化的反馈调整或重新制定战略。战略思维还要有抓住机会的意识,人的能动性和改造世界的实践只有和特定的机会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战略思维与系统科学的方法

战略思维方法涉及的内容较多,有哲学的辩证方法、过程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定量与定性分析以及工程技术方法等。从战略思维的特征、结构及思维原则角度看它与系统科学的方法关系比较密切,系统科学方法横跨哲学、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方法比较适用于战略思维所用。

1.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

(1)系统的界定。所谓系统,就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2)构成系统的条件:一、二个以上的要素,二、存在一定结构和层次、三、|形成一个整体、四、有一定的的边界。(物质、时间、空间和功能的边界)(3)系统存在的普遍性。系统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的普遍的现象。事物之所以必然成为系统原因有二方面:其一,在于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在于组成系统的要素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其二,事物存在的有限性,即空间上的有限有界、过程时间上的有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有限,至使事物在空间上、时间或功能上成为相对独立的存在物即所谓系统。(4)系统科学的产生。(5)系统思想的主要观点(6)系统的类型。按人的参程度与分成自然系统、人工系统、人与自然的复合系统,按系统的性质和领域分成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教育、科研等系统,按系统的形成机制分成自组织、它组织、自适应(有学习能力)自繁殖系统,按系统的复杂程度分成简单、复杂、系统,战略思维研究的对象属于动态的开放复

杂的巨系统。人与自然的复合系统。

2.系统的基本特征与对战略思维的方法论意义

(1)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整体性指组成系统的要素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时系统产生(涌现)出整体具有而部分或要素没有的性质和功能。一旦系统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时这些性质和功能便不复存在。系统整体性揭示的是系统整体与组成要素的关系,有三层含义:
一是系统整体与要素之间的“非加合性”。二是系统整体与要素之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性。
三是系统与要素地位和作用的差异性即系统整体大于或优于局部,整体支配(役使)局部。
系统整体性原理有重要的战略思维的方法论意义。它要求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必须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树立识大体顾大局的整体观念。某些事情,从局部看是可行的,但从全局看却未必可行。因此,要自觉使局部需要和利益服从全局的需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必须坚持系统整体性原则。

(2)系统的结构性。系统结构性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
式,它包括要素之间一定的比例,一定的秩序,一定的结合形式。系统结构一般分为时间
结构、空间结构、时空统一结构和功能结构。系统的性质和功能主要取决于组成系统的要
素和要素之间的结构。

系统结构性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重视研究系统结构的优化问题,使系统能够发挥最优整体功能。例如,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生产力结构、产业结构、教育结构、消费结构、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等等。总之,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甚至个人在优化结构问题上大有文章可作。
结构原理对市场经济、国家和企业的管理方法和体制机制改革的意义。

结构原理对五个统筹的意义。五个统筹讲的都是处理各种关系,(关系就是结构)
统筹城乡发展,主要是加快改变当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而城乡二元结构关键在于解决“三农”问题。这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问题。

统筹区域发展,主要是中、西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开发问题,逐步扭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行新的区域发展模式。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是改变目前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状况,加快推进社会领域的各项改革。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主要是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

统筹国内和对外开放,一方面是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经济全

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另一方面是协调我国的经济发展对国际市场的依赖问题。

全面发展是“五个统筹”的核心内容,协调发展是“五个统筹”的关键环节,可持续发展是“五个统筹”的重要支撑,人的全面发展是“五个统筹”的实质和根本目的。

(3)系统的层次性。系统的层次性指系统和要素(子系统)之间的地位、等级和相
互关系。系统层次性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首先,要研究不同层次的特殊规律,不能把高层次的运动规律归结为低层次的运动规律。反之,也不能把低层次的运动规律提升为高层次的运动规律,要针对不同层次按不同规律办事。其次,要注意不同层次在系统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层次性原理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抓关键层次。例如,对国家来说省是关键层次,对省来说县是关键层次。战略思维就是要抓关键层次。

(4)系统的开放性。系统的开放性指系统同其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即通过系统界面的输入输出关系。任何系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相互联系,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这便是系统的开放性。

系统的开放性涉及到系统的功能问题,功能就是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属性、能力和作用或者叫系统对环境的输出。而环境对系统的作用就是系统的输入。系统的开放性是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系统开放性原则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开放性原则是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的哲学根据。一个国家,如果闭关锁国,拒绝吸收世界先进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和精神文明成果,就谈不上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战略思维对信息的选择也有质与量的问题。信息量太大造成信息爆炸无法决策。信息的质主要是指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没有真实准确的信息,其战略决策肯定是失败的。

3、系统的自组织和动态发展

1、系统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与战略思维的意义

社会发展是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GDP只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的指标之一,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全部。

2、事物过程中的层次原理及对战略思维的意义

非系统——系统——状态——过程(量的静止——质的静止)——(量的变化、——质的静止)——(量的变化、质的运动)

3、系统的自组织原理及对战略思维的指导作用

自组织理论是系统科学研究系统的产生、运动、发展规律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程中建立政治、经济、文化和党的建设的良性自组织机制是最大的战略问题。


三、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的途径 

1、调查研究获取战略决策所需要的充足、准确的信息。

能够正确把握住事物的现状和运动变化发展趋势是战略思维的前提,思维主体获取的信息如果失真或者信息量不足,就不能准确地判断对象的现状,更不可能准确地预测对象未来的发展的趋势,就会做出错误的战略决策。实践表明,任何成功的战略决策的产生,必须以大量的调查研究、情报部门和统计部门的工作为基础,信息不准确根据信息做出的战略决策必然是错误的。

2、思维主体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素质或信息储备

即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知识、经验,关键是主体信息库中存有应对特定战略问题的方案并能够在战略决策过程中提取出来加以应用。

(1)加强理论学习掌握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2)具备 广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合理的价值取向。领导干部应当尽可能多地拥有一些历史、政治、经济、文学、科技、法律等方面的学识。还需要学习一些领导科学、现代管理科学、决策科学和军事战略学说等相关的知识。任何战略思考的出发点和目标归宿,都脱离不了一定的价值取向,没有政治头脑,战略思维就失去了灵魂。

(3)专业知识。不同领域和行业的战略制定与特定的专业知识为基础。

(4)积累丰富的经验。直接的,间接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5)发挥参谋、智囊机构的作用利用外脑。

(6)多方案备选(择优、择满意方案、不一定是最优)

(7)人机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如专家信息系统)

(8)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战略问题关系重大一般情况下采用民主、集体决策犯错误的率小于个人独裁的决策)

(9)战略思维必须与群众路线相结合。

3、应用科学的方法遵循科学的思维方式及相应思维程序加工获得的信息。

用于战略决策的信息如果是准确的、充分的,思维主体的素质是高的,但加工处理信息的方法、模式和程序并不正确、用不科学的不适应对象的方法加工信息也同样会产生错误的战略决策。

思维方式要从封闭走向开放。 思维方式要从静态走向动态。从线性分析方式走向系统综合思维方式。从单维走向多维思维方式。从确定性走向非确定性思维方式。模糊性、随机性、混沌性从定量精确方法到从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

学会运用系统科学的五要素分析与综合方法:要素分析、结构分析、系统与环境的输入与输出分析、整体分析(序参量的决定作用及表现)。

4、崇尚实践勇于实践投身于实践之中

战略思维能力作为领导干部的一种素质,它不可能是在脱离实践的课堂上直接培训出来的,而必

须从实践中锻炼出来。因此,提高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最终还要靠实践。

(1)实践的需要是提高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的动力。

(2)实践过程是提高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的根本途径。

(3)实践结果是提高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的最终目的。

(4)培养和提高战略思维能力,需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


四、对若干重大现实问题的战略思考

1、科学发展观战略决策的系统论思考

2、云南省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考

3、大湄公河次区域国际合作与昆明-曼谷、昆明-仰光、昆明-河内三条经济走廊建设的战略构想

讨论题目:

1、思维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2、战略思维由哪些要素和环节构成?

3、系统科学方法是如何解决战略思维问题的?

4、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5、对若干重大现实问题的战略思考(可以联系国际局势、三农问题、科学发展观、国企改革、政府的管理体制机制问题、云南省的三大战略、城镇化战略、工业强省战略、大投资拉动大发展的战略、信息化战略、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国际合作问题等重大战略问题)

(转自云南干部教育网,作者:洪昆辉教授,云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