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造型·表现”领域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美术“造型·表现”领域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美术“造型·表现”领域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美术“造型·表现”领域课

堂教学模式探索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美术“造型·表现”领域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已经成为学科教改研究的总课题,新课程标准从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考虑,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由于教学的目的任务不同,美术课堂教学的多种类型。不同的学习领域有不同的结构,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就有所不同。因此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也应有所不同。接下来,我只从小学美术四大领域中占份量大多数的“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这两个较想象的领域来谈一下课堂教学模式。根据自己课堂摸索和听优质课学习总结,我认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总结为四个大的环节。具体为:导入、新授、作业、拓展延伸。当然这四个大的环节中还有具体的小分类。具体如下:

一、导入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根据每节课的课型特点,用2~3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入课堂情境,自然而然的导入新课,学习新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新授

这一环节又分为三个小部分:1、学生探究发现用时3~8分钟。

2、教师示范讲解,用时2~4分钟。

3、作品欣赏:A、大师作品 B、教师范作 C、同龄作品总用时2~3分钟。学生在探究发现环节会有自己的感受。所以教师应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讨论探究。接下来

教师总结,并示范讲解新知。教师讲解完以后,再出示相关作品,让学生欣赏并积累大量的创作素材,为接下来的作业环节做准备。

三、作业

这一环节也又包括三个小部分:首先、1分钟时间出示作业要求。然后、按作业要去学生或独立完成作业,或合作完成作品。这一环节用时15~20分钟。最后、是作业展评环节,可以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来评价作业。总用时3~5分钟。在学生练习作业的时候,教师进行巡回辅导,重点帮助学生加深对美的理解,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每个学生创作美的能力,评价作业是要注意有效评价,多元评价,顾及到每位学生对美术的个性化理解,让学生在自我肯定中获取自信。

四、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课堂收获,拓展延伸用时1~2分钟,问问学生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并且延伸不同的创作方法,不同的使用材料。第二、教师寄语。用时1分钟。希望学生做到什么样子,加入德育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并注重德育。

以上是我的一些浅显之见,仅作交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有模式可寻,但是没有固定的模式,真正上课中,还是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已达成每节课的不同教学目的。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小学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课堂教学有效模式探究-教育文档资料

小学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课堂教学有效模式探究 【分类号】G623.75 新课程标准中将美术学习活动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又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认为: 一、应多措并举,做好课前准备。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整个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中占得比例相对来说是较大的,面对以多种形式呈现的具体学习内容所需的工具也是种类繁多的。例如:在前半期的研究《留住秋天》一课中,学生就需要准备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树叶,卡纸、双面胶、剪刀、彩笔等;在后半期的研究《美丽的昆虫》一课中,学生则需要准备画纸、油画棒、铅笔、橡皮等。可以说,美术课的工具和材料是上好美术课的前提。如果学生不带齐工具和材料的话,上课时不是走来走去借材料,就是无所事事,这样一来就导致了课堂纪律的混乱,会使课堂效率大打折扣。因此,学生备齐上课所需的工具和材料,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有效教学实施的保证。 二、应围绕课堂教学七环节,因材施教。在研究中,我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划分了七个环节:激趣导入―学习新知―巩固新知―学生创作―展示评价―拓展延伸―板书设计。围绕这六个环节根据学生实际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现有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具体情况,因材进行施教,可以实现“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有效教学。 1、激趣导入环节,由于二年级学生已逐渐能客观的、实事求是地认识周围事物,并能凭记忆表达自己的感受,还能加以想象。他们对生活中的小动物比较感兴趣,身边的花鸟鱼虫总能吸引他们的眼球,并具有基础的构图能力和运用色彩的能力。所以,在《美丽的昆虫》一课中,教学一开始,利用配乐课件展示学生熟悉的昆虫造型,在视听共享中,把学生带入与昆虫有关的世界中,让学生看昆虫的样子、听老师介绍昆虫的知识,顺利的为后面设计观察分析做好了铺垫,并引出本课课题。

小学美术《造型表现》专题讲座感想

浅谈学习讲座《造型表现》领域感想 黄炎洪听了崔老师的讲座,我对不同领域在设定分目标中不同的设定,有一定的感想,“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在这一学习领域,课标对于学生在感知造型元素、造型形式原理、造型表现力、培养造型乐趣等方面都做了系统、严谨的界定和要求,但我觉得更为重要的应该是强调学生自由表达主观的精神、情感和观念。因此我认为,造型表现领域绝不是单纯的“术”课,他是强化了的“术”与“道”的结合体。基于这一点认识,我认为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淡化“专业”色彩,重视备课与造型之“道” 我始终认为,专业水平体现着一个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越高,自然对教学越有利。但我们不能把专业素养与水平等同于授课水平,而轻备课!许多老师就片面的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造型表现领域更倾向于表现,以自己的专业水平,给“小不点们”上好这样的课,绰绰有余了,甚至于放弃了认真备课的态度。我想这样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强调的恰恰是要教师有意识的削弱造型领域的专业性特征,使其更加趋向于教育功能和普遍性!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获得的更多的是一种感受性内容,加上课时设置又少,如果我们不用心研究课堂教育教学的规律,简单地用专业化角度面对造型表现的课堂,无疑是步入了歧途。 二、课堂教学中学会取舍,注重学生“体验过程” 教无定法,无论运用怎样的教学模式驾驭课堂,我们都不能忽视教育的本体——学生。要让学生们喜欢我们的课堂,能够自由的表达主观的精神、情感和观

念,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我们很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不知不觉中,学生的“造型表现”时间不够了或者没有了,究其原因,我们还是对“术”太不放心,讲不完是绝不会“放手”的。因此,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我们更应该思考一下如何学会取舍,还学生于本体,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体验其创作和表现的全过程。 三、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淡化过于强调学科特色的倾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他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质量,便于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还让我们的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方城中心小学2011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测试题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60分) 1.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2.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本课程。 3.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主要包括教科书和教师参考用书。 4.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 5.美术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6.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7.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展示,并发表创作意图。这是第二阶段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目标。 8.美术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网络资源。 9.美术课程各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 10.“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它分为三个层次融美术各学习领域为一体、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面向全体学生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关注文化与生活 4、注重创新精神 2.美术课程设计思路是什么? 1、根据学生学习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 3、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教学更大的空间 3.简要说明“造型一表现”学习领域? 1、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强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4.新课标中美术课程评价的建议有哪些? 1、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进行评价 2、注重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 3、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美术作业 4、鼓励运用美术学习档案袋、展示和课堂讨论等质性评价方法

小学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造型表现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造型表现 年级 5 课题 1. 色彩的对比备课时间备课人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 3.感受色彩的魅力。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 认识色彩的对比。 难点: 如何运用对比色。 教学过程一、导入比较: 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出示课题色彩的对比。 二、新知 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 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 这就是对比了。 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 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1 / 10

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三、创作教师出示作业要求 1.用对比色组织一幅画面。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评学生自评: 说一说自己创作作品时的想法。 组内互评: 说一说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教师评价: 选出几幅作品中处理比较好的作品,展示与评价。 作品评比: 最佳创意奖最佳构图奖五、总结请几名学生总结本课所学。 六、拓展课下感兴趣的学生可以用拼贴的方式创作一幅作品。 七、收拾整理教学反思: 年级 5 课题 2. 色彩的和谐备课时间备课人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 2.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 3.感受色彩的魅力。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 1.播放录象,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 2.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 二、新知 1.什么是邻近色?(出示色轮)在色环上,相邻近的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线与造型》教案

第4课线与造型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线是艺术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和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运用于作用。 2.运用直线、曲线、细线、粗线、长线、短线、实线、虚线,有规则的线和自由绘制的线表现各种头发。 3.通过欣赏、交流,学生充分认识和体验线的特性及其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丰富视觉和审美体验,培养其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学重点】认识和了解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特性及其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大胆的运用各种线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教师教学用书、中为优秀绘画名作、学生作品图片。学生: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悟线条 请男女生各两名到黑板前快速画一件自己拿手的东西,时间一到两分钟。速度要快,注意时间。其他同学可以在自己的草稿纸上画。 同学们看一看,在老师没有对造型要素作任何要求的情况下,四位同学选择了点、线、面这几种造型要素中的哪种形式来表现? 学生回答,线条。 教师总结:在我们常用的点线面等造型要素中,所以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最常用、最喜爱的绘画表现手段之一。 这节课咱们共同来研究一下“线与造型”。 教师出示课题:《线与造型》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了解线条与美术绘画的关系。 了解线条是最原始而又最现代,最直接而又最灵活的造型要素,同时又能很好地抒发作者的情感。

观察发现 二、欣赏提升 1.观察生活,找出生活中不同类型的线。 2.欣赏课本上的图片,看看自然界中的线是以何种形式体现的?你还能说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吗? 3.这些图片上的线条有何异同?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看哪个小组回答的最全面、最充分。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有粗有细,有长有短,有直有弯,有的清楚有的模糊,有的很规则,有的很自由,有水平线也有竖线,各不相同,形态万千,它们共同构成奇妙而又丰富多彩的大自然。 欣赏图片,开阔学生视野,这一环节是为了给学呈现生活中的“线”,其目的就是帮助同学们形成从生活中提炼自己需要的“线”的能力。 探究形成 三、探究形成、发现方法 1.欣赏《朝元仙仗图卷》体会艺术家高超的用线技巧及作品传递出的强烈美感。 2.找一找图中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线条?直线、曲线长线、短线、粗线、细线、实线、虚线……学生回答,教师同时在黑板上画出各种线条。 3.想一想,为什么在同一幅作品里会有这么多种不同的线?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线条如何让画面丰富多彩,层次分明。 4.回顾上课之初几位同学在黑板上所画的作品,看看几位同学线条运用的如何?都采用了哪些种类线条?应该如何改进?同学们各抒己见。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多数都出现线条单一,缺少轻重虚实,粗细曲直的变化。 5.教师以其中一个同学的作品为例,进行修改、演示。注意观察老师的用笔。想一想老师是如何用粉笔画出丰富的线条变化的。 学生用粗细不同的铅笔努力尝试,画出变化丰富的线条。 6.欣赏课本第十页并上图片,结合图片分析线的曲直以及线条是疏密传递出的不同美感。小知识:线具有方向性,有表情,还有性格。 相对于点和面而言,线是最活跃、最富于变化、最有个性的表现元素。 曲线给人活泼、优雅、含蓄、轻快、柔美的印象。

小学美术关于《造型表现》的微型讲座

小学美术专题讲座 崔慧慧 美术新课程实施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对于对新课程的理解,我相信在坐的每一位老师的心里都有一把尺,对新课程都有自已不同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而新课程本身就是有质疑、有争论、也就不可避免的有分歧。今天在这里,我想把我对新课程的一些学习体会跟大家汇报一下,我更希望大家能把在新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毫不吝啬的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我想,只有这样,大家对新课程的认识,才比较容易达到共识。 一、了解新课程所面对的学生。 一年级学生由学前期进入学龄初期,在生理上处于儿童期,变化不甚大。但由于从松散的家庭生活或者欢乐幼儿园生活进入正规的学校生活,这不同的生活环境,与前迥异的作息制度,有组织纪律的行动规范,以学习为主的生活方式等一系列的巨大变化,使学生心理状态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学生的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变化与日俱增,在绘画上随意性减少,向有意性发展,画画不再任意涂抹,而成为学习的一种任务要加以完成,具责任性与进取性。一年级阶段的学生仍依恋画画,把它看作是一种喜爱的“游戏”尤其在紧张的学习中,美术课的作画更被视为愉悦情感的一种方式。所以无论绘画能力“强者”与“弱者”绘画成效“好者”与“差者”都对美术抱有浓厚的兴趣。 二、了解“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涉及的内容。 一年级(上)实验教材在体例上,象《神奇的口袋》《大家都来做》《彩线连彩点》等“造型?表现”类的课型共11课,占有的比例

大约是1/2。应该说:“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美术课程内容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分,原美术教学大纲形式中的绘画和工艺都可包括在其中。对教材来说,“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采取的是描绘和雕塑两种传统的表现方式,这一学习领域不仅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基本态度和行为方法,为其他美术课程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而且为学生的情感和观念的表达提供最直接和最有有效的方式。 三、了解造型与表现的关系是什么? 造型与表现可看成该学习领域中的两个维度,造型是指与视觉造型有关的一切活动,表现则是指与造型活动有关的全部过程。造型是“点”,表现则是“线”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则是造型的过程。造型与表现在本学习领域中是一体两面。案例:《美丽的印纹》这节课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利用敲印的表现手法,了解对由于底面不平而产生印纹的美观从而感受形式美感。 能力目标: 1、通过不同物品印纹尝试实验,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2、学习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为了达到能力目标,可以把这节课分为三段:(1、在白纸下面垫硬币、或用手直接涂了颜料印;(形成概念)(要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在手印上添画;(可范画)[建议:突出求异性,以往的小组合作,就是小组做一件作品,我们是否可以换个方式?因为现在的小朋友们都很调皮,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上这类课时,他们都太兴奋了,当别的组在工作的时候,他会去提“意见”。比如,小朋友用手,瓶盖等材料印了一些印纹,我们进行交换,为另一组小朋友的半成品,进行添画。]添画的过程,也是学生互相学习的过程,他会发现,咦?

美术教学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模式探究

美术教学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模式探究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美术教学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模式探究 内蒙古呼伦贝尔莫旗卧罗河中心校邹艳玲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造型·表现”是最为重要的学习领域之一,它强调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大胆创造、自由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过程中的乐趣,其教学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多样性意识以及自由表达意识,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和审美鉴赏力。文章从阐述“造型·表现”的课程目标与要求入手,对美术教学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美术教学;“造型·表现”;课程目标;学习领域 一、“造型·表现”的课程目标与要求 新课标指出,小学美术课程要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同时,新课标将美术学习活动划分为创作与欣赏两大类别,“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属于创造创作类。“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小学美术最为基础的学习活动,该学习活动强调小学生通过大胆创造、自由表现,能够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其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观察与运用。小学生在观察、认识、理解多种造型元素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多种美术形式原理开展造型活动,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二是实践与提高。小学生通过发掘、探索、实践各类美术媒材、造型技巧以及制作方法,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和表现力;三是体验与激发。在美术教学中,积极开展多样化的美术活动,使学生体验到造型的乐趣,

鼓励学生敢于创新表现,唤醒学生学习美术的欲望。 “造型·表现”课程教学强调学生对美术课程及作品的体验与感受,要求教师运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重视对表象素材的积累,在此基础上运用造型语言、表现语言对美术作品进行再创作,降低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难度,培养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兴趣。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要求学生敢于尝试使用不同的美术作品创作工具,如胶棒、剪刀、彩纸、画笔等工具,通过看、画、做等途径将自己所见、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充分体验美术创作过程中的乐趣。教师要在“造型·表现”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创作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品位。 二、美术教学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式 1.运用启发教学法。在“造型·表现”教学中,如果教师讲解演示不得法,只是教授学生画法或展示几张范画给学生

小学美术专题讲座的感想

浅谈学习讲座《造型·表现》领域的感想 黄炎洪在教育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时刻走在时代的尖端。在听了崔老师的《造型·表现》领域的讲座,我受益匪浅,不仅开阔了视野,而且学到了知识。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通过视觉形象来获取信息、互相交流、传递情感,所以说美术课需要凸显视觉性。通过本次学习我知道了一节成功的美术课不仅在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对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把握。美术教育是一个对美的感受、体验、想象、表现、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用美的心灵、美的方式一起去捕捉美、理解美、创造美。学生们都渴望在美术课堂上“大饱眼福”,欣赏好的作品能使学生从中慢慢体会到无穷的美感和乐趣。所以,当一幅风格鲜明、个性独特的美术作品出现时,你根本无需多言,作品就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灵,打动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因此,欣赏的美术图片必须要精挑细选,而且要体现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被吸引、被震撼,明确这节课要学什么,以此来学习新课,自主创新,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美术课本中大多数都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而“造型?表现”领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就是尝试运用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材料)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且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美术作业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的参与和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现活动。艺术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环境、身边的人

造型表现领域的困惑、教学流程及展示评价之我见

造型表现领域的困惑、教学流程及展示评价之我见 王晓波 大多数小学美术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在美术造型表现领域中低年段的学生学习的兴趣较浓,课堂气氛活跃融洽,而高年段学生的兴趣则明显减弱,课也就变得难上多了。这是由于社会大环境及其它因素,在美术造型表现领域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困惑: 1、造型表现能力差,重视成绩,轻视美育。在总体上,虽然新课改已把美育提高到一个很重要的地位,但仍有很多家长、学生,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只要学好文化课就可以了,美术课上不上无关重要。这导致教师上课时十分尴尬,教师上面大讲,学生下面小讲,甚至有的把美术课当成了写作业、看课外书、聊天的机会,使得课堂活动方案无法正常实施,尤其是在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上,学生们的造型表现能力较差,在平时的生活中,孩子们不关注对形体的认识,动手能力较差,对于造型表现领域的理论知识接触较少,造成了这种现状。 2、学生不带学具。每节美术课的学具各不相同,种类繁多,携带不方便。有些学具价格昂贵,使用次数不多,学生家庭情况不一,导致有的带不全学具,时间长了就变得不爱带了。 3、心理生理方面。小学高年段学生正处在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转型时期,认知能力和表现能力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同步发展,最终导致了该年龄段孩子对造型表现没多大信心和兴趣,并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这是学生学画“断层”现象的主要原因,也是美术课变得难上的原因。

4、随着社会的发展,部分学科的知识相互融合,如美术造型表现领域中的电脑美术课与信息技术课、艺术表现与语文课、科学课、劳动课等都有相通的内容,但是由于受地方条件的制约,比如没有计算机教室、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差,对于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不强等原因,导致孩子们在造型表现领域能力较差。 “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流程: “造型·表现”领域是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如描绘、雕塑、拓印等,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领域。故而教学流程可以多样化,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基础和喜好不同而设计不同的教学流程,在我认为可以这样设计: 1、欣赏激欲。针对不同的课程类型选择典型的作品让孩子们进行欣赏,激发孩子们的表现欲望。 2、理论指导。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作品,适当的讲解理论。 3、方法探究。针对描绘、雕塑、拓印等不同的教学内容探究不同的技法,能否有技法创新。 4、再次欣赏。可以实物与作品相结合看如何表现、如何运用工具等 5、全面构思。根据上面的经验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构思。 6、深入实践。动手创作。 7、适度指导。根据学生的创作给予适当的指导。 8、展示评价。 造型表现领域的展示评价:

美术“造型·表现”领域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美术“造型·表现”领域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已经成为学科教改研究的总课题,新课程标准从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考虑,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由于教学的目的任务不同,美术课堂教学的多种类型。不同的学习领域有不同的结构,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就有所不同。因此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也应有所不同。接下来,我只从小学美术四大领域中占份量大多数的“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这两个较想象的领域来谈一下课堂教学模式。根据自己课堂摸索和听优质课学习总结,我认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总结为四个大的环节。具体为:导入、新授、作业、拓展延伸。当然这四个大的环节中还有具体的小分类。具体如下: 一、导入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根据每节课的课型特点,用2~3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入课堂情境,自然而然的导入新课,学习新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新授 这一环节又分为三个小部分:1、学生探究发现用时3~8分钟。2、教师示范讲解,用时2~4分钟。3、作品欣赏:A、大师作品B、教师范作C、同龄作品总用时2~3分钟。学生在探究发现环节会有自己的感受。所以教师应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讨论探究。接下来教师总结,并示范讲解新知。教师讲解完以后,再出示相关作品,让学生欣

赏并积累大量的创作素材,为接下来的作业环节做准备。 三、作业 这一环节也又包括三个小部分:首先、1分钟时间出示作业要求。然后、按作业要去学生或独立完成作业,或合作完成作品。这一环节用时15~20分钟。最后、是作业展评环节,可以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来评价作业。总用时3~5分钟。在学生练习作业的时候,教师进行巡回辅导,重点帮助学生加深对美的理解,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每个学生创作美的能力,评价作业是要注意有效评价,多元评价,顾及到每位学生对美术的个性化理解,让学生在自我肯定中获取自信。 四、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课堂收获,拓展延伸用时1~2 分钟,问问学生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并且延伸不同的创作方法,不同的使用材料。第二、教师寄语。用时1分钟。希望学生做到什么样子,加入德育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并注重德育。 以上是我的一些浅显之见,仅作交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有模式可寻,但是没有固定的模式,真正上课中,还是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已达成每节课的不同教学目的。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浅谈小学美术课程“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浅谈小学美术课程“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制定,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小学美术课堂分成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以及“综合·探索”四大块。由于美术具有实践性的特点,“造型·表现”在美术课堂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其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在“造型·表现”领域中有这样的说明:“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本学习领域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根据其标准,怎样更好地实施教学,使学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成为广大教师思考与探索的一个问题。新鲜好奇、好动、好玩、爱做游戏是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也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由游戏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绘画造型手段,去表现和他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感,是唤起他们心中所喜爱的、渴望拥有的、印象深刻的事物的情感并通过绘画的形式再一次表现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内心情感需要的外化,也是是一种愉悦的作画过程。在具体的教学中,怎样把游戏融入到教学中去,从教学过程中看来,有以下几点值得探索: 1. 游戏内容贴近生活与教学。以游戏为载体,以初步形象为基础,在选择游戏内容时,教师可尽可能多地选用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如引用他们常看的动画片里面一些题料,可以加强学生的兴趣。通过游戏鼓励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大胆地自我表现和创造,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美术作品的美感才是游戏结合教学的目的。 2.准备丰富有趣的工具材料,让美术活动游戏化。小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期集中,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教师只有通过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学生既能对美术课堂产生兴趣例如教师可要求低年级学生准备纸团让学生压印,准备弹子让学生滚画、准备毛线让学生进行线拖画等。 3.游戏性的教学方式和儿童化的语言。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小学生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如在涂色练习中,为了让学生掌握涂色的技法,我让学生来“拖地”:“一定一点一点都拖到,这样才能露出漂亮的地板来”,对于学生在涂色中空隙,我会提醒他:“这儿还有灰尘,快拖干净”学生操作完后会十分兴奋地说:“我看到美丽的地板了!”这时,学生感受到的是一种游戏的快乐,而丝毫没有感觉到涂色练习的枯燥感。 4.在游戏中相互协作,在个性与共性中求发展。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

“造型_表现”学习领域的目标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目标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以下目标: 1.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主要侧重“知识与技能”) 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主要侧重“过程与方法”) 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主要侧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1条主要侧重于美术语言的知识。美术语言包括“造型元素”与“形式原理”两个部分。一方面,围绕基本的造型元素,提出“观察”“认识”“理解”这一系列由浅入深的知识目标。“观察”是指引导学生观察在自然物与人工物品中显现的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造型元素;“认识”指在观察的基础上,指认在自然物与人工物品上显现的造型元素的名称;“理解”指在指认的基础上,认识这些造型元素所起的具体作用。另一方面,形式原理主要包括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和统一,对学生提出“运用”这些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的目标。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能够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造型元素形式原理 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 第2条主要侧重“过程与方法”。所谓“美术媒材”,就是创作美术作品时所用的工具、材料以及数字媒介。在中小学常用的美术工具有铅笔、蜡笔、水彩笔、毛笔、砚台、剪刀、美工刀等;美术材料有铅画纸、卡纸、水彩画纸、宣纸、墨、

黏土、铅丝、木、布、藤等;数字媒介,就是以数字的形式存在的内容以及存储、传输、接收数字媒体内容的设备,包括计算机、数码相机和数码录像机等。所谓“美术技巧”属于方法的范畴,主要指熟练和灵活地运用各种美术媒材进行创作的技巧。对中小学生而言,主要是指对描绘、立体制作等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以及对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能够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第3条主要侧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谓“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学生在进行“造型·表现”学习活动中,充分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并灵活运用美术语言和美术技巧将自己的构思表达出来,产生热爱美术学习的情感,从而逐步形成对美术学习抱有持久兴趣的态度。

美术教学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模式探究教学内容

美术教学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模 式探究 美术教学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模式探究 内蒙古呼伦贝尔莫旗卧罗河中心校邹艳玲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造型·表现”是最为重要的学习领域之一,它强调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大胆创造、自由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过程中的乐趣,其教学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多样性意识以及自由表达意识,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和审美鉴赏力。文章从阐述“造型·表现”的课程目标与要求入手,对美术教学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美术教学;“造型·表现”;课程目标;学习领域 一、“造型·表现”的课程目标与要求 新课标指出,小学美术课程要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同时,新课标将美术学习活动划分为创作与欣赏两大类别,“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属于创造创作类。“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小学美术最为基础的学习活动,该学习活动强调小学生通过大胆创造、自由表现,能够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其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观察与运用。小学生在观察、认识、理解多种造型元素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多种美术形式原理开展造型活动,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二是实践与提高。小学生通过发掘、探索、实践各类美术媒材、造型技巧以及制作方法,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和表现力;三是体验与激发。在美术教学中,积极开展多样化的美术活动,使学生体验到造型的乐趣,

鼓励学生敢于创新表现,唤醒学生学习美术的欲望。 “造型·表现”课程教学强调学生对美术课程及作品的体验与感受,要求教师运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重视对表象素材的积累,在此基础上运用造型语言、表现语言对美术作品进行再创作,降低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难度,培养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兴趣。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要求学生敢于尝试使用不同的美术作品创作工具,如胶棒、剪刀、彩纸、画笔等工具,通过看、画、做等途径将自己所见、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充分体验美术创作过程中的乐趣。教师要在“造型·表现”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创作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品位。 二、美术教学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式 1.运用启发教学法。在“造型·表现”教学中,如果教师讲解演示不得法,只是教授学生画法或展示几张范画给学生

优选--小学美术专题讲座.doc

小学美术专题讲座 美术新课程实施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对于对新课程的理解,我相信在坐的每一位老师 的心里都有一把尺,对新课程都有自已不同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而新课程本身就是有质疑、有 争论、也就不可避免的有分歧。今天在这里,我想抛砖引玉,把我对新课程的一些学习体 会跟大家汇报一下,我更希望大家能把在新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毫不吝啬的 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我想,只有这样,大家对新课程的理解,才比较容 易达到共识。 一年级学生由学前期进入学龄初期,在生理上处于儿童期,变化不甚大。但因为从松散的 家庭生活或者欢乐幼儿园生活进入正规的学校生活,这不同的生活环境,与前迥异的作息制 度,有组织纪律的行动规范,以学习为主的生活方式等一系列的巨大变化,使学生心理状态也随 之发生相对应变化。学生的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变化与日俱增,在绘 画上随意性减少,向有意性发展,画画不再任意涂抹,而成为学习的一种任务要加以完成, 具责任性与进取性。一年级阶段的学生仍依恋画画,把它看作是一种喜爱的“游戏”尤其在 紧张的学习中,美术课的作画更被视为愉悦情感的一种方式。所以无论绘画水平“强者”与 “弱者”绘画成效“好者”与“差者”都对美术抱有浓厚的兴趣。 二、了解“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涉及的内容。 一年级(上)实验教材在体例上,象《神奇的口袋》《大家都来做》《彩线连彩点》等“造型?表现”类的课型共 11 课,占有的比例大约是 1/2。应该说:“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是美术课 程内容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分,原美术教学大纲形式中的绘画和工艺都可包括在其中。 对教材来说,“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主要采取的是描绘和雕塑两种传统的表现方 式,这个学习领域不但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基本态度和行为方法,为其他美术课程内容的学习 奠定基础,而且为学生的情感和观点的表达提供最直接和最有有效的方式。其活动方式更强 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理解。这个类学习领域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 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模糊学科门类界线。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美术学 科知识的轮廓才会逐渐适度地显现这里,我以造型活动为例说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丰富 性。造型游戏,指融造型与游戏为一体的美术活动,活动不事先设定主题或某个形象,主要是凭感觉、联想和想像来实行造型。活动主题由儿童自己根据材料特征或具体情景想出来的。 在这种活动中,儿童获得快乐,创造成出丰富多彩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造型游戏的 形式多种多样,能够是全身性的造型活动,例如在室外,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在调动视觉、触 觉、听觉等各种感管,感受沙、土、落叶等材料特性,以及阳光、风等自然因素的同时, 实行愉快的全身性的造型活动。案例:《大家都来做》这节课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使用石子、沙 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具,集体排列立体图形。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 物体的造型。体验材料的美感。并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本课的教学 重点、难点是:启发学生发现材料的美感,并把它表现出来。建议解决方式:采 用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的方法。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各种材料造型的可能性,由学生以立体 造型的形式表现出。首先问学生们准备的材料有哪些特性,能够做什么?再和学生一起赴之 以行动。比如:1、沙画;2、就地取材用树叶、石子、泥、草等做立体造型(举例:农村 的狗尾巴草打结,再一个个插起来)最后做成了一个很可爱的小人。); 3、在操场上用体育 用品排列组合;★4、用废品易拉罐、瓶盖、酸奶瓶等做各种造型。(通过“利用材料本身特 性”和“大胆展开联想”这两种形式展开教学,使宽泛的主题得以具体化,降低学生的学习难 度,使学生都想做、敢做、会做、能做。通过教学,鼓励学生持续地观察,大胆的构思和

美术《造型表现》教学设计

美术《造型表现》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造型表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出自______版___年级(上/下)册第___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主要内容是_(课内容)___,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创作____(具体创作的对象)_____,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情趣,体会创作的乐趣。 二、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六年级的学生能运用一些造型方式,对于造型元素、表现方式、形式原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够从生活中发现题材,进行构思创作。但是由于年龄的限制和生活经验的缺乏,对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本质属性还理解得还不够深入,所以我会在学生创作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把握住事物的内在特征。 三、教学目标。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本课的重点是:……(创作技能,手法等) 难点是:……(情感态度的培养等) 五、说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演示法(展示法),提问法,实践练习法....(可以适当调整) 学法是: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 六、教学用具。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术课堂更是体现了这一点,所以我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范作、挂图、ppt、幻灯片、视频件、纸张、粉笔、毛笔及其他笔、颜色、墨、胶水、图钉、刀剪……) 我让学生准备(各类笔、各类纸张、画板、颜料、刀剪类、胶水……)等学具。(选择课堂上需要的。) 七、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六个教学环

美术四个领域及说明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说明 “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的是运用描绘、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本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模糊学科门类界线。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美术学科知识的轮廓将逐渐适度地显现。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说明 “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说明 “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说明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①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②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③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目标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目标“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以下目标: 1.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主要侧重“知识与技能”) 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主要侧重“过程与方法”) 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主要侧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1条主要侧重于美术语言的知识。美术语言包括“造型元素”与“形式原理”两个部分。一方面,围绕基本的造型元素,提出“观察”“认识”“理解”这一系列由浅入深的知识目标。“观察”是指引导学生观察在自然物与人工物品中显现的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造型元素;“认识”指在观察的基础上,指认在自然物与人工物品上显现的造型元素的名称;“理解”指在指认的基础上,认识这些造型元素所起的具体作用。另一方面,形式原理主要包括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和统一,对学生提出“运用”这些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的目标。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能够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美术语言一览表

第2条主要侧重“过程与方法”。所谓“美术媒材”,就是创作美术作品时所用的工具、材料以及数字媒介。在中小学常用的美术工具有铅笔、蜡笔、水彩笔、毛笔、砚台、剪刀、美工刀等;美术材料有铅画纸、卡纸、水彩画纸、宣纸、墨、黏土、铅丝、木、布、藤等;数字媒介,就是以数字的形式存在的内容以及存储、传输、接收数字媒体内容的设备,包括计算机、数码相机和数码录像机等。所谓“美术技巧”属于方法的范畴,主要指熟练和灵活地运用各种美术媒材进行创作的技巧。对中小学生而言,主要是指对描绘、立体制作等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以及对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能够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第3条主要侧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谓“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泥浮雕(造型·表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泥浮雕(造型·表现)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使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动物或者景物形象,并通过小小的泥浮雕来了解祖国民间艺术文化。欣赏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同时让学生感受泥材,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水平,造型水平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 2、技能:学习用陶泥制作一个浮雕作品。 3、情感: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升学生审美水平。 教学重点 制作泥浮雕。 教学难点 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 教具准备 收集相关浮雕的资料、图片,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示范用材料。 学具准备 陶泥、泥塑工具、报纸、画稿、抹布 课件内容 1、浮雕图片

2 浮雕的概念 3、制作步骤 教学评价 1、大胆想象,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泥浮雕 2、装饰方法多样,作品突出 3、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 教学过程: 活动一:欣赏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雕塑馆去参观,想去吗?(生答:想) 2、课件展示一起欣赏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如:中国唐朝的《昭 陵六骏》,《人民英雄纪念碑》、非洲浮雕、青岛沿海的浮雕柱子等 或者是其他学生的浮雕作品 这不但有中国的雕塑还有外国的,看还有我们家乡的雕塑呢! 欣赏到了这么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教师拿同学以前做的泥 笔筒或完全立体的雕塑(本地特有的雕塑)与我们欣赏的这些雕塑有 什么不同? (生答:一种是完全立体的,一种是在平面的基础上有一部分立体) 3、揭示“浮雕”的概念 我们知道,从背景中凸出形象的雕塑称为浮雕。根据凸出的水准 不同,还能够分成高浮雕和浅浮雕。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