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秋季育王好处多

蜜蜂秋季育王好处多
蜜蜂秋季育王好处多

蜜蜂秋季育王好处多

经过多年实践证明,秋季育王好处多。其一,有利提高经济效益。过去习惯于春季培育新王,育一只王,一般要1-2框带蜂的出房子脾,一个中等蜂场。育30只王,就要在基本群中提出30-60框蜂,此时正值采集油菜蜜和生产王浆的重要时刻,一旦提出几十框蜂,就大大削弱了生产群的群势,减少了蜂产品的收入;其二,可以更替老王,增加越冬适龄蜂。春王由于经过长年累月的产卵,已疲惫不堪,因此,一到初冬气温下降,产卵积极性下降,卵圈缩少,有的甚至停产。用初秋育出的新王更替老王,由于新王正值生理上青春旺期,产卵积极性高,卵圈大,抗寒能力强,冬季停产也迟,可以大大促进越冬蜂的繁殖;其三,可以组织双王春繁,有利加速养成强群。多数蜂场,经过一年的生产,春繁时大多只能单王繁殖,大大加快繁殖速度,提前养成强群。这样不但可以提前生产王浆,还赶上了油菜花期;其四,可以减少分蜂热的产生,有利于维持强群。每年春季后期,蜜蜂繁殖到顶峰时,就要出现分蜂热-采集蜂消及怠工,蜂王产卵减少,工蜂卵巢发育,以致出现分蜂飞逃。然而秋王仅产几代子后就关王停产,生理上仍处青年时期,所以蜂王物质分泌多,分蜂意念少,有利于维持强大群势,避免了分蜂热造成的损失,增加了产量。要育好秋王,必须采取相应措施。首先,育王时间上要适宜。过早育王,气温尚高,外界粉蜜源少,育出的新王素质差。太迟了,气温下降,雄蜂减少,交尾成功率低。据实践经验,以9月初起到10月底止,为最佳时间。此时气温适宜,一般日平均温度在15-20℃,与早春温

度大体相似。而且晴天反比春天多,有利于蜂王的婚飞和交配;同时外界粉蜜源也较丰富。所以此时育王,不但蜂王素质好,而且成功率高。其次,育王群要选择王浆产量高,繁殖力强,抗病、抗逆性能好的蜂王作母本,同时要有计划地培育雄蜂。杀灭低产群的雄蜂,以提高父本的品质。育王王台应要复式移虫-王台中移入的幼虫24小时后钳出复移幼虫。这样王台内王浆多,营养丰富,有利于王体的先天发育良好。在育王群中要补充营养。在育王框播入的当晚起,每晚补喂糖液。糖液中加入适量的Vb、Vc和蛋白质(如酵母片等)一直喂到王台封口为止,使育王群有丰富而充足的营养,保证蜂王发育健壮。第三,育王群必须除尽蜂螨。治螨不尽蜂螨潜入王台,吸取营养,致使蜂王营养不足,个体瘦弱,甚至成为无翅和肢体残缺的蜂王。若在茶花流蜜期育王,要加喂酸饲料,以中和茶花蜜中的生物碱。

蜜蜂人工育王八要素

蜜蜂的人工育王包括8个要素:时间和条件,准备工作,移虫育王的工具,移虫方法,移虫后的管理,利用大卵培育蜂王,裁脾育王,交替王台的利用。

蜂王的遗传性及产卵力对于蜂群的品质、群势、生活力和生产力有很大的影响。人工育王能够按计划要求的数量和时期培育蜂王,可以选用种群的一定日龄的幼虫或者卵来培育,能与良种繁育工作相结合,可为蜂王的胚胎发育创造最适宜的条件。

1.时间和条件

蜂群在当年培育的新蜂完全更换了越过冬的老蜂,进入发展壮大

时期以后,就可以准备进行人工育王。北方,以在初夏白天气温稳定在20℃以上有蜜源时,特别是在有丰富粉源时进行。这样既可以保证蜂王的质量,又可利用新蜂王及早更换衰老的蜂王,有当年蜂王的蜂群不会发生自然分蜂。利用早期培育的新蜂王实行人工分蜂,经过1个半月的增殖,就可以发展成强群,采集中、晚期蜜源。初秋,在最后一个主要蜜源初期培育蜂王,新王群可以培育大量越冬蜂,对于蜂群安全越冬以及翌年蜂群的发展都有利。长江中下游一带,以在紫云英花期育王为好。培育优质蜂王的条件是:

(1)天气温暖气候稳定

处女王交尾期间,白昼气温应在20℃以上,力求避开连阴雨天气。

(2)有蜜粉源

育王期间自然界应有良好的蜜粉源,充足的粉源更重要。每日傍晚对于种蜂群和育王群进行不间断的奖励饲喂。

2.准备工作

在进行人工育王以前,需要认真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选择父母群

通过考察,选择蜂蜜或蜂王浆产量超过全场平均产量以上、分蜂性弱、群势发展快的健壮无病的蜂群作父母群。以父群培育雄蜂,用母群的幼虫培养蜂王。在人工培育蜂王时,1个母群可以提供成千上万条雌性幼虫;同样1个父群也可以哺育出数千只雄蜂。如果每年都使用一两群种群培育处女王和雄蜂,全场蜂群就会形成近亲繁殖,使

生产力和生活力下降。因此,要选择和使用多个蜂群作父群和母群;并且定期从种蜂场引进同一品种不同血统的蜂王(或者蜂群)。

(2)培育种用雄蜂

雄蜂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处女王的交尾成功率,还关系到授精效果,进而影响子代蜂群的品质优劣。因此,必须在着手人工育王的20日前开始培育雄蜂。为培育种用雄蜂,需事先准备好雄蜂脾,也可将巢脾下部切除一部分,插在强群中修造成雄蜂脾。为保证交尾质量,按1只处女王比50只雄蜂的比例培育雄蜂。蜂王的发育从卵到羽化成虫约需16天,达到性成熟需5日左右,共计21天。而雄蜂从卵到羽化成虫为24日,出房到性成熟约需12日,共计36日。因此,必须在人工育王前20日左右开始培养雄蜂,才能使雄蜂和处女王的性成熟期相适应。通常可在种用雄蜂开始大量出房时,着手移虫育王。同时将场内其他蜂群的雄蜂和雄蜂蛹全部消灭。

(3)准备育王群

育王群是用来哺育蜂王幼虫和蛹的强壮蜂群。应选择无病、无蜂螨,群势强壮,至少有15框蜂以上的蜂群作育王群。在移虫育王前1日把其蜂王和全部带蜂未封盖子脾提入新蜂箱,放在原群旁;原群有6~8个脾(包括封盖子脾和蜜脾、粉脾)组成无王的育王群,做到蜜蜂密集,多的巢脾抖落蜜蜂,加到分出的有王群。对育王群每晚饲喂0.5~1千克糖浆。也可以用有18~20框蜂加继箱的有老蜂王的蜂群作育王群,在巢箱和继箱之间加上隔王板,把蜂王限制在巢箱内产卵,继箱中央放1框小幼虫脾,一侧放一花粉脾,其余放封盖子脾,

外侧放蜜脾。有王群没有无王群对移植幼虫的接受率高,但是对于封盖王台照护得较好。

3.移虫育王的工具

移虫育王的工具有移虫针、育王框、蜡碗等。移虫针是将小幼虫移植到王台碗内的工具,可用粗铜丝或者鹅毛管自制,一头呈扁薄的尖舌状,另一头呈弯匙状。带弹簧的移虫针使用方便。育王框是安放王台的框子。可用标准巢框改制,其上下框梁和侧板的宽度相等,为13毫米左右。框内等距离地横着安装3条宽10毫米的板条。蜡碗棒是蘸制蜡碗的木棒,长100毫米,蘸蜡碗的一端十分圆滑,距端部10毫米处直径8~9毫米。蜡碗是培育蜂王的王台基,用蜡碗棒蘸熔化的蜂蜡制成。把蜡碗棒放入冷水泡一段时间,取出甩去水,垂直插入熔蜡中约10毫米深处,取出稍停,如此反复蘸2~3次,一次比一次蘸得浅一些。然后将它放入冷水冷却后取下。制成的蜡碗口薄底厚,里面光滑无气泡。也可以使用塑料王台。此外还要准备毛巾、面盆、蜂王浆等。蜂王浆可临时从自然王台取得,也可预先收集保存在冰箱内,使用时加l倍温水把蜂王浆调稀。

4.移虫方法

移虫育王可以有计划地培育出需要数量的、成熟期一致的处女王。首先在育王框的板条上粘上2~3层巢础条或者按相等距离用熔蜡粘上小三角形薄铁片,其上粘7~10个蜡碗,3条共20~30个蜡碗。放人育王群中,让蜜蜂清理2~3小时,取出,用蜂扫扫去蜜蜂,在每个蜡碗内滴上1滴稀释的蜂王浆或者蜂蜜,即可进行移虫。最好

在清洁、明亮的室内移虫,室内温度保持在25~30℃,相对湿度80%~90%。如果湿度不够,可在地面洒水。气温在25℃以上没有盗蜂时,可在室外的阴处移虫。从母群提出1框小幼虫脾,扫净蜜蜂拿去移虫。先把粘有蜡碗的板条并排放在桌上,用清洁的圆头细玻璃棒或者细竹棒,在经过蜜蜂清理的蜡碗里滴上米粒大小的稀蜂王浆,然后移虫。移虫要从幼虫的背部(凸面)一侧下针,把针尖插入幼虫和房底之间,将幼虫挑起,放在蜡碗里的蜂王浆上。幼虫十分娇嫩,移虫的动作要轻稳、迅速,1条幼虫只允许用移虫针挑1次。移完虫的板条用湿毛巾盖上,再移第二条。把移完虫的板条装到育王框上,加在育王群内幼虫脾和花粉脾之间。

5.移虫后的管理

育王群中加入移虫的育王框后,连续在傍晚奖励饲喂。第二天检查幼虫是否被接受。已被接受的幼虫,其王台加高,王台中的蜂王浆增多,幼虫浮在蜂王浆上;未被接受的,其王台被咬坏,王台中没有幼虫。如果用无王群育王,这时把育王框转移到有王育王群的继箱中,同时把无王育王群与原群合并。如用有王育王群育王,第六天王台已经封盖时检查封盖王台情况,淘汰小的、歪斜的王台。统计可用王台的数量,以便组织需要数量的交尾群。

6.利用大卵培育蜂王

实验证明,处女王初生体重超过200毫克的大蜂王,其一对卵巢的卵巢管数量多,具有较强的产卵能力。并且证明,采用较大的蜂卵,可以培育出体重大的蜂王。把选出的母群的蜂王关在蜂王产卵控制器

内,或者把母群饲养在3~5框的小群内,限制其产卵,1星期后就能得到较大的蜂卵。等大蜂卵孵化成幼虫时,用其24小时以内的幼虫人工培育蜂王。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制的蜂王产卵控制器,是用塑料制造的,内围尺寸:长457毫米、宽54毫米、高244毫米,刚好能放入一个标准巢脾。使用方法:在移虫育王前12日,于蜂王产卵控制器内放入一个几乎没有空巢房的封盖不久的蛹脾,并将蜂王放在该脾上,盖上控制器的盖板,将其放在蜂群内巢箱的中部。蜂王在器内产卵受到限制,到新蜂陆续出房以后,蜂王才逐渐产卵。在育王前4日,提出控制器内的子脾,放在蜂群内由蜜蜂抚育,次日就可得到由大卵孵化成的1日龄的幼虫。在生产蜂王浆时,将蜂王控制在一个巢脾上产卵可获得适宜日龄的、供移虫用的幼虫。蜂王产卵控制器还可用于生产雄蜂蛹。

7.裁脾育王

如果视力不佳,移虫有困难,可以采用切割未封盖子脾的方法培育蜂王。当蜂群发展强壮时,从母群提出2~3框带蜂封盖子脾连同蜂王放入一新蜂箱,补加1~2框蜜脾,放在原群一旁。母群成为一无王的育王群,从中提出l框有大量卵和初孵化幼虫的子脾,从巢脾中央部位切下1块200毫米X35毫米的长方形巢脾,使切口上缘巢房中的卵和幼虫露出来,让蜜蜂在上边切口处筑造王台。第三天检查,选留10~20个幼虫发育良好、地位适宜的王台。把修造和饲喂情况不好的王台、提早封盖的急造王台以及多余的王台全部割除。记录留下的王台里幼虫的日龄,以便掌握蜂王出房的日期。无王育王群在取

出封盖王台后,与原群合并。

8.交替王台的利用

选择具有老蜂王的优良蜂群作种群。在它们修造交替王台时,加以选留。自然交替蜂王可使种群的优良性状更加稳定地遗传下去。发生这种自然交替现象时,蜂群一般只造几个王台,育成的蜂王质量比较好。把带有交替王台的巢脾提出,放入继箱群的继箱内,巢箱和继箱间加隔王板,把蜂王限制在巢箱内。可以陆续从这种老王群提出自然交替王台。

我发明了新式蜂箱.

我发明了‘立式蜂箱’,大大有利发展养中蜂,正在申报专利,先自己发展立式养蜂1000群,然后帮助农民发展立式养蜂10000群,旨在带领广大群众靠科技养中蜂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日前,县供销社龙井绿水文祥养蜂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定文满怀信心地说。 发明创造 巫山县龙井乡绿水村6社现年37岁的陈定文,已有19年养中蜂的实践经验。陈定文是6社生产队队长,为了带领农民科技发展中蜂脱贫致富,在县供销社、县畜牧局和龙井乡的热心指导和支持下,领头创办了巫山县供销社龙井绿水文祥养蜂专业合作社,并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文祥”牌蜂糖商标,大力发展科技养中蜂。文祥养蜂专业社理事长陈定文有务实苦干的精神,思想解放,开拓创新,敢想敢干,善于思考。他是新时代的青年农民,认真总结养中蜂的实践经验。他了解,当地有固定圆桶、墙洞饲养中蜂,活动平面式蜂箱主要饲养西蜂(意大利蜂),也有平面式蜂箱养中蜂的,但不适它们,容易逃飞,难以成功。 陈定文根据中蜂喜爱立体式蜂箱的习性特点,反复思考,创意出立式蜂箱,让中蜂有自己喜爱的“安乐窝”,为其创造安稳地工作和舒适繁衍后代,筑巢酿蜜。他设计立式蜂箱为方形,高50公分、长边38公分、窄边32公分,箱中可放8片蜂巢,中间放1块隔王板。1侧下面两端各设1个活叶门,待工蜂筑巢完毕后封住一门,防止蜂王带领蜂群逃跑。每个蜂箱隔王板两边各放4张巢片,4片酿蜜完毕收取蜜蜂糖,另4片产卵繁殖酿蜜,轮流使用。蜂箱四周全系夹层,在夹层中放置泡沫,起着越冬防寒和过夏防高温的作用。火夏高温7月底,笔者在文祥养蜂专业社种蜂场惊喜地见到,陈定文提起1块巢片,上面堆满了糖,密密麻麻爬满了中蜂。陈定文高兴地说:“这就是立式蜂箱泡沫防高温的好处。同时,他还发明了培育蜂王的方法。他根据意大利蜂育王的方法,应用到中蜂。立式蜂箱可放置制好的塑料基台王巢片5张,每张16巢,共80个,放入后13天取出,可成功育王30个左右,已育成功300多个,可发展300多群。 陈定文发明中蜂立式箱,经实践获得成功,每次产特级蜜蜂糖10多公斤,至少年产3次收获40公斤,以市价60元/公斤,仅蜜糖年产值2000多元,与意蜂平式蜂箱相当,与原旧式蜂桶相比,提高产值3至4倍。据悉,其蜜蜂糖,经专家检验为特等1级。 陈定文发明的中蜂立式蜂箱,正在向国家申报专利。 助农致富 陈定文高兴地告诉笔者,他发明的立式蜂箱比旧桶式蜂箱具有较多优越性,专门适用于饲养中蜂,有利助农养蜂致富。 文祥养蜂专业社有理想、有干劲、有实践、有行动的年轻理事长陈定文,在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中,他决不是“纸上谈兵”说空话,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际行动,带领广大农民走脱贫致富路。他的计划是“三步走”,实现发展目标。 第一步,陈定文领头创办养蜂专业合作社,并自筹资金150万元,按照重庆市农委的规划标准已建成了巫山县最佳的种蜂场,为发展中蜂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二步,陈定文独立发明养中蜂最佳的立式箱,计划自己制作立式箱1000个,为推广立式箱养中蜂做出“姐姐绣花妹妹学样”的榜样。现在制作立式箱360个,今年年底完成1000个的计划,分设20点,个人发展养中蜂,力争年产值达200万元。新制的立式箱已在种蜂场投用,效果不错,为中蜂度夏越冬创造了“安乐窝”的良好条件。 第三步,带领全县广大农户养中蜂万元户增收和脱贫致富。计划2012年,自己再

中蜂人工育王方法

中蜂人工育王方法 中蜂人工育王方法,能严格选择种蜂,创造适宜的环境和丰富的营养条件,按照计划要求的数量和时间,培育出成批的优良蜂王,以达到增殖蜂群和推广良种的目的。 中蜂人工育王条件 在我国南北中蜂群势差异大。在华南,能维持7-8框蜂不分蜂就算是强群;而在长江中游,7-8框蜂只能算中等群势;在华中地区,能维持8-10框蜂(中蜂标准箱)不分蜂的蜂群,可以算得上是强大的群势。 在同等蜜源条件、气候条件下,工作蜂出勤早,归巢晚,蜂群进蜜快,取蜜时产蜜量明显高于其他群,这样的蜂群采集力强。在蜂场有的蜂群对巢虫和中囊病的抵抗能力强,遇上中囊病发生却安然无恙。这样的蜂群就可以作为培育蜂王的哺育群。性情温和的蜂群便于检查、取蜜等管理。蜂群的抗逆性主要表现在遇上恶劣的气候条件时不飞逃,抗寒能力较强等。

(5)培育优质蜂王的群内条件 有足够的哺育蜂:工作蜂羽化第4日龄后,工蜂位于头部前额和两侧的王浆腺开始发育,并分泌王浆,哺育蜂是羽化出房中4-18日龄的年轻工作蜂。群内哺育蜂多能够分泌充足的蜂王幼虫发育需要的蜂乳。 稳定的巢温:蜂王幼虫发育的适宜温度是33℃-35℃,哺育群的温度要保持在33℃-35℃,才能使幼虫健康成长。 , 育蜂,保留封盖子脾和少量的幼虫脾,抽出空脾使蜂数密集。 中蜂在无王的状态下情绪低落,工蜂泌乳减少。所以,在培育蜂王期间哺育群不能无王或靠临时抽出蜂王来提高接受率。为了使哺育群正常繁殖和育王,在蜂巢当中插入隔王板,把蜂群划分为繁殖区和育王区。繁殖区留成熟子脾,育王区留卵虫脾和蜜粉脾。这样哺育群很容易接受王台。 3、制作人工王台

在自然蜂群里,中蜂王台刚产卵时的台基深度约6-9mm。随着台基内幼虫发育工蜂逐渐加高台壁,封盖的自然王台高度在15-20mm。根据工蜂在建造王台时表现出的生物学特性,人工台基以高9mm,直径8-lOmm为宜。 4、移虫 第一次移虫:工蜂饲喂蜂王幼虫是随着幼虫生长逐渐增加泌乳量。根据这一特点,第一次移虫的虫龄可适当大一点。这样的幼虫易挑,易被工蜂接受。移虫时动作要轻,不能擦伤幼虫。 这 各开巢门。分区第二天在无王区介绍成熟王台。 2、多区组织交尾群:把标准蜂箱分隔成三个小区,巢门开在不同的方向。每个小区放子脾和蜜粉脾各一张,小区内要蜂多于脾。三个小区四周要隔严,防止区间的工蜂和蜂王串通。组织交尾群的第二天介绍王台 介绍王台一天后处女王出房,处女王出房的第一天在巢脾上不停地爬行。第二和第三天处女王特别畏光,大部分时间静静地匍匍在巢脾上。处女王在出房后

适合中蜂继箱饲养的技术方法

适合中蜂继箱饲养的技术方法 中蜂双王继箱饲养可以采用中蜂十框标准箱。方法是用闸板将箱内一分为二成2个室,每室养1群,巢门分别开设在箱前向。平时 平箱饲养双王群,流蜜期叠加浅继箱取蜜。采用FWF型中蜂箱双王 继箱饲养,方法是用闸板(或框式隔王板)将箱内一分为二成2个室,每室各养1群,巢门分别开设在箱前向,或1个设在箱前向,1个 设在箱侧向。这种蜂箱其巢框(内围尺寸宽为300mm,高为175mm)大 小只有朗氏框的1/2,每个箱体容纳12个巢框,当底箱满箱时,就 要像意蜂上继箱那样,用继箱扩大蜂巢,将子脾调上继箱,并根据 需要上、下调整巢脾,进行继箱饲养。流蜜期,用继箱取蜜,或同 时也可采用2块框式隔王板将2群的蜂王分别限制在底箱侧向1~2 框范围内产卵,底箱内中央也供贮蜜,或用囚王笼将1只王扣起来,用1块框式隔王板将另1只蜂王限制在底箱一侧1~2框范围内产卵 繁殖,底箱内其他部分供贮蜜。 1、过箱条件:应在外界有蜜粉源并且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进行,不宜在阴雨天及大风天进行。蜂群应选择强群且过箱蜂数达三、四框以上为宜。此外,还应备好过箱用具。 4、过箱后的管理:首先要缩小蜂箱巢门,观察工蜂活动情况, 若在第二天工蜂能积极进行采集和清巢,并携带花粉团回巢,表示 蜂群已恢复正常;其次,在三四天后对蜂巢进行整顿,粘牢的可以除 去绑线,若发现失王,要选留1~2个好王台或诱入一只蜂王;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若蜂群强壮,且又正当流蜜时期,应及时加 础造脾,以更新蜂巢,促进蜂群繁殖。 l、组织双群同箱饲养 中蜂弱群的繁殖能力较差,很难在大流蜜期时达到强群的群势。在蜂场的分蜂季节里,经常可以用蜂笼收捕到一些中等群势的蜜蜂。这时就可以组织双群同箱饲养了。方法如下;用蜂笼收捕到蜂群时,

中蜂人工育王与换王技术

中蜂人工育王与换王技术 中蜂采取人工育王,能严格选择种蜂,创造适宜的环境和丰富的营养条件,按照计划要求的数量和时间,培育出成批的优良蜂王,以达到增殖蜂群和推广良种的目的。 一、中蜂人工育王 1?育王的条件 中蜂进行人工育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⑴丰富的蜜粉源 育王要有丰富的蜜粉源条件。蜂群建造优良的王台,是在蜜粉源丰富的阶段。自蜂群繁殖最高峰算起,经过移虫、羽化、交尾、产卵,以至提用,不少于1个月。因此,应有连续40d 左右的蜜粉源。 ⑵温暖而稳定的气候 蜂王和雄蜂的发育、交尾,要有20 C以上稳定的气温条件。 ⑶大量适龄健壮的雄蜂 雄蜂性成熟期,在10 d 以后;蜂王性成熟期,在 3 d 以后,如从移虫育王算起,则在移虫16 d 以后。因此,应在移虫育王前第17 d 开始培育雄蜂,这样就可使得所培育蜂王的性成熟期与雄蜂的青春期相吻合。 但是,当要使蜂王性成熟时有大量的雄蜂,还要将上述培育雄蜂时间提前 7 d ,即在移虫育王前第24 d 开始培育雄蜂,或约在雄蜂开始出房时移虫 育王。 ⑷强大的群势 只有强大的群势,才能育出优良的蜂王。而强群必须是健康、无病,具备各期的蜜蜂,特别是大量6?8d的适龄哺育蜂。 2种用蜂群的选择

选择种用蜂群,包括种用母群合种用父群得选择。育王时,应选择分蜂性弱,能维持大群,种性优良的蜂群作为种用群,分别用它们来培育新蜂王和雄蜂。 由于我国各地的中蜂,在形态与生物学性能上有所差别,因此难以提出一种统一的育种目标,而只能提出一种大概的种群选择标准,以便尽快地克服中蜂的不良性状。综合中蜂的各方面情况以及生产上的要求,大致提出以下几条: ⑴采蜜力强、高产 生产蜂蜜是饲养中蜂的主要目的之一,选用采集力强的高产蜂种是中蜂高产的保证。因此,要选择采蜜力强和高产的蜂群作为种用蜂群。 ⑵分蜂性弱、群势强 选择不爱分蜂,能维持强群的蜂群作为种群。一般认为,华南各省能够维持7?8 框蜂、长江流域能维持10?12 框蜂、黄河流域和黄河以北地区能维持12?14 框蜂的蜂群,如果没有其他特别的缺陷,便可留作种群。 ⑶抗囊状幼虫病的能力强 在发病季节进行鉴定,选择群内没有发现病虫,或者病虫低于5%。的蜂群作为种群。 ⑷吻长、体大 中蜂工蜂的吻总长,在江南各省要求超过 5.30 mm 、长江以北各省应选超过 5.45 mm ,巢房内径要求达到或大于 5.00 mm 。 ⑸迁飞性弱、性情温驯、护脾能力强 对于选留种用群,除了考察以上 4 个方面外,还应考察其亲代及祖代的表现,也就是进行系谱考察,从而选出亲代性能优良的蜂群,使种用蜂群具有比较稳定得遗传性。 3.育王群的组织与管理要点 育王时,宜选择具有分蜂热或自然交替倾向的强群作为育王群,这样的蜂群移虫接受率高,蜂王质量好。中蜂育王通常应采用有王群,而且是具有 1 年以上的老王群,群势宜在8 框以上,且群内必须有大量6?8 d 的适龄泌浆蜂。

传统桶养中蜂人工分蜂初探

蜜蜂杂志(月刊)JOURNAL OF BEE(Monthly)NO.42016Apr. ●中华蜜蜂 传统桶养中蜂人工分蜂初探 李龙标 (中国电信兰溪分公司,浙江兰溪321110) 百花盛开的春天,蜜粉源充裕,为中蜂繁殖创造了优良的生活环境,蜂群随之日益增长,子丰蜜足。江南一般3月中旬中蜂进入分蜂期,蜂农将迎来一个繁忙的季节。然而中蜂传统的桶养饲养模式,无法查找蜂王,更不用说将蜂王囚禁管控。因此,对于分蜂,蜂农既高兴分蜂能扩群,又担心没见着蜂群分出而随之丢失。为此,笔者对传统桶养中蜂的人工分蜂进行了一些探索,与蜂友们分享。 1传统桶养现有的分蜂模式 现有桶养中蜂分蜂,在笔者生活的浙江中西部地区,多维持传统模式:任由蜂群自然分蜂,蜂群发生分蜂后,有人提着收蜂笼追赶时而向东时而向西飞舞的蜂群;有人用泼水、撒沙等方式干扰漫天飞舞的蜂群,迫使其就近结团。待分出的蜂群停歇后,用收蜂笼将其收捕,轻轻提回,将新蜂群放在拟放置的石(木)板上,上方用黑、蓝等深色布遮盖,在收蜂笼下方用小树枝、竹片、小石块等垫起,保持收蜂笼内空气流通,防止蜂团出现闷热。 从原桶中割出1张巢脾,放入新蜂桶,再将收蜂笼内的分出蜂或倒入桶中,或将收蜂笼反转,蜂桶靠放其上,轻轻拍打收蜂笼,让蜂徐徐向上进入蜂桶,完毕后放在新址。 2人工分蜂准备工作 收蜂笼,为了加快蜂群入笼停留,可对收蜂笼雾状喷吹少许蜂蜜。 蜂桶,有旧蜂蜡迹最佳。对旧蜂桶加热,即可起到消毒作用,又会增添香甜蜡味。新制木桶,有条件的可涂抹旧蜂蜡后再加热,同样能添香甜蜡味,为蜜蜂的入住创造优良的生活环境。 捆扎好的艾叶、香草,用于燃制熏烟。 割脾刀具,置放巢脾的盆、板等。 3强行分蜂 3.1时间 选“分蜂热”严重,有封盖王台出现的蜂群,王台颜色变深,封盖已有3d以上的,王蛹相对较老,最不容易受到伤害。尽可能选择临近傍晚时人工分蜂,通过夜晚的歇息,降低新分群反应,稳定蜂群情绪。3.2赶蜂 先将欲分蜂的蜂桶倒立,放在2张板凳之间,蜜脾在下,子脾在上。上放收蜂笼,将捆扎备用的艾叶、香草点燃,使烟向桶内喷熏,轻轻地连续敲击木桶外侧赶蜂。因蜜蜂有向上爬往黑处的习性,蜂群会往上方的收蜂笼内集结。连续敲击10min左右后,稍停3~5min。片刻的静止后,工蜂回脾护子,仍留置在收蜂笼的大多是休闲蜂。查看收蜂笼中的蜂量,估计达到0.50~0.75kg即可,不足的可再敲击木桶,再赶些蜂进收蜂笼。一般来说,赶蜂后又稍作停留的,蜂王回木桶的可能性大,即老王在原桶蜂群中,而敲击后不停歇直接提走收蜂笼的,蜂王在收蜂笼的可能性大。当然,如果有经验能在收蜂笼中查找到蜂王最好。 将收蜂笼用深色布笼罩,确保蜂群安静,放在新址。在收蜂笼下方用小树枝、小石块垫起,保持收蜂笼内空气流通,防止蜂团出现闷热。 3.3割脾 将原桶巢脾一分为二。一般原先木桶中会有6~7张巢脾,割出其中一侧的3脾,下手要狠,割至竹签或木档,以确保割出的巢脾有蜜有粉,有卵虫封盖子,保护好封盖王台不被损伤。 3.4整脾 将割出的巢脾放入新桶,靠桶一侧摆放,小的脾必须紧靠桶壁。割一脾放一脾,保持在原桶中的排列顺序,各蜂路间基本上控制1cm左右。蜂桶上方用原先习惯用的棕丝等盖住扎紧后,加盖深色遮挡物。 3.5回蜂 将收蜂笼轻轻反转,笼口向上,将整脾后的蜂桶大口向下与收蜂笼对接,露出缝隙区用柔软棉布或旧衣裤填塞。尔后,轻轻拍打收蜂笼,让蜂缓缓向上进入蜂桶。 3.6放置 蜂群进入新蜂桶后,可放在原址,也可放在新址。能基本确定蜂王所在群的,老王群放新址。如果感觉分出蜂量偏少的,选择新桶放在原址;如果感觉蜂量很足的,选择新桶放新址,巢门用青草遮掩。笔者习惯分出新群放原址,老蜂桶移往新址。 收稿日期:2016-01-13 36

格箱自然分蜂与人工分蜂的方法

格子比桶养的高级一点的在于可人工分蜂。那么预知分蜂时间尤为重要,掌握了它心里有数就不会出现漫天飞舞的情景了 格子与桶养一样,蜂强了,到了分蜂期,雄蜂出房了,见了斗笠壳,就可预知蜂群会造王台了。于是养蜂人开始查台了,有经验的养蜂人一看便知王台有多少,多久出房。余下的就开始计算时间,查看天气,大约就可预算出那天分蜂了。格子与桶养的区别在于,既然知道了王台情况,提前割蜜分蜂就可以了。蜂王卵期大约为三天,与工蜂相似。蜂王卵孵化后一天半,明显可见幼虫体节,虫体呈弯月c形,王台中的王浆量明显多于工蜂,成点状浸润包围幼虫体。蜂王卵孵化后三天,蜂王幼虫体已占王台底四分之一,王浆已布满王台底部,并较为浓稠。蜂王卵孵化后三天半,蜂王幼虫体已占王台底的二分之一,王浆全部浸润包围幼虫体。 蜂王卵孵化后四天,蜂王幼虫体已填满王台巢房底部,首尾相接浸润于王浆中。蜂王卵孵化后四天半,蜂王幼虫体肥大,蜂王幼虫背血管明显可见。工蜂从此时起开始为王台封蜡盖。 蜂王卵孵化后五天,王台已经完全封盖,蜂王幼虫在台内吐丝作茧。 蜂王卵孵化后六天,蜂王幼虫在台内吐丝作茧完成,工蜂开始啃去王台上部及顶端的封盖蜡,暴露出半茧帽,此时的老熟蜂王幼虫直立呈现前蛹状态。蜂王卵孵化后七天,蜂王幼虫呈现典型的离蛹状态,蛹体白色而极其幼嫩。 蜂王卵孵化后八天,蜂王蛹体的复眼着色,由红色逐渐变为酱色。从茧盖仔细看下去,可以看到已着色的复眼。 蜂王卵孵化后九天,蜂王蛹体的单眼已着色,从茧盖已不能观察。蜂王卵孵化后九天半,蜂王蛹体已开始着色,由白转黄,复眼已呈黑色,。 蜂王卵孵化后十天,蜂王蛹体颜色进一步加深,王台茧盖也开始变色,王台茧盖略发黑。此时可以割台移台了,割下的王台在强光下可见蜂王蛹体活动。 蜂王卵孵化后十一天,王台茧盖完全发黑,蛹体呈褐色。此时割下的王台在强光下可见蜂王己经开始羽化,准备出房。 蜂王卵孵化后十一天半,蜂王卵孵化后272小时。中蜂蜂王的发育期共计14.3天后蜂王羽化出房。 综上所诉,如果从王台被封上蜡盖时算起,则大约封盖后7天,新王羽化出房。如果从显露半茧时开始计算,则在大约5天后新蜂王羽化出房。如果茧盖己明显发黑,那么则在大约8小叫后新蜂王羽化出房。作为中蜂养殖者,尤其是格子箱养殖者和初学者,务必掌握以上三项特征。作为格子分蜂前的参考。认识蜂王幼虫,蛹的发育历期与特征,是判定其龄期,实施人工育王,割取王台诱入他群进行格子人工分蜂等养蜂措施的最基本的依据。 掌握了蜂王幼虫,蛹的发育历期与特征,就可以预测蜂群自然分蜂的大致时间。一般情况下,从王台封盖到出房的7天时间内,只要天气晴朗,条件合适,都有分蜂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正逢下雨,那么,在雨后初晴的当天,蜂群必分无疑。如果下雨太久,新王会在台内不出房只是咬开房盖,等待时机有利时再出房。 格箱分蜂可分为自然分蜂与人工分蜂。因格箱查台查王不易操作,鼓励大家尽可能让格子箱自然分蜂,以利用招收的自然分蜂群发展快,造脾快,交尾易的生物学习性。以往土养与格子箱自然分蜂有不好招收,易飞逃的难题。现在胡子专

中蜂换王的方法

中蜂换王的方法 中蜂换王的方法有利用蜂王换王和利用王台换王2种: ⑴利用蜂王换王 在给蜂群更换老劣蜂王,或给新分群和失王群补充蜂王时,都必须诱人蜂王。诱入蜂王的时候、蜜源、群势以及蜂王的行为和生理状态等的因素,对诱入蜂王的成功与否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蜂群若失王不久,尚未改造王台.或工蜂没有出现产卵之前,诱入蜂王较容易成功;外界蜜源丰富或没有发生盗蜂的情况下,诱人蜂王容易成功;给弱群或在夜间诱入蜂王容易成功; 蜂王安静稳重或操作轻稳,诱入蜂王容易成功;外界气温较低或巢内饲料充足时,诱入蜂王容易成功。 在诱入蜂王之前,应对蜂群进行详细检查,将王台全部毁掉,需要更换的老劣蜂王应在前1d提走。诱入蜂王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诱入方法。 ⑵利用王台换王 ①利用自然王台换王 当蜂群出现分蜂王台时,注意选留1个较大王台,其余王台毁除,并将原群蜂王剪翅,防止自然分蜂。 ②利用中蜂母女交替的习性换王 人为剪去蜂王的翅或上颗、中足的跄节,使蜂王致残,然后诱入1个成熟王台换王。 中蜂换王的时期 ⑴常规换王 1年换1次王:春季3?4月份 1年换2次王:春季3?4月份1次,秋季10?11月份1次 ⑵结合蜂群断子治病换王 中蜂囊状幼虫病高峰期,用王台换王,使得蜂群有20d的断子期,阻断寄主,有利治病。 ⑶结合采蜜期新王采蜜换王 在流蜜期前15d,将原群蜂王除去或囚禁,诱入王台换王。采蜜期到来时,新王刚好产下一些子,从而激励蜂群采蜜,可活较高产蜜量。 中蜂控制交尾的方法 在蜜蜂人工育王中,常常采用空间隔离、时间隔离和生殖隔离等措施来实现预定的良种组配目的。 空间隔离 根据处女王婚飞的范围设确定交尾场远离其它蜂场的距离,使得所培育处女王只能与所培育雄蜂交配。 据观察,蜂王婚飞的半径平原可达18.5 km,山区可达5km,所以设在平原的交尾场与其它蜂场的距离应

中蜂人工育王

中华蜜蜂活框饲养技术规范(养蜂、养蚕) 发布时间: 2003-10-25 信息来源: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活框饲养管理。 2 名词术语 2.1 蜂群:由一只蜂王,1000只以上工蜂,少数雄蜂组成的能独立生活的群体。 2.2 蜂巢:蜂群繁衍生息,贮存饲料的场所。由一个或多个与地面垂直,并列的巢脾构成。 2.3 群势:衡量蜂群强弱的名称,通常以框蜂和公斤蜂重计算。 2.4 巢脾:两面具六角形巢房的蜡板,是构成蜂巢的基本单位。 2.5 子脾:巢房内以卵、幼虫、封盖蛹为主称子脾。以卵、幼虫为主叫卵虫脾。以封盖蛹为主叫封盖子脾。 2.6 粉、蜜脾:巢房内以花粉、蜂蜜为主的巢脾。 2.7 赘脾:在巢框的上梁、侧梁上营造的小块新巢脾。 2.8 土法饲养:巢脾一端固定在附作物上,全部是工蜂建造的自然巢脾,不能随意检查和管理的饲养方法。 2.9 活框饲养:巢脾固定在活动巢框内,能在箱内随意移动,采用人工巢础造脾,可以随时检查和管理的饲养方法。 2.10 繁殖期:蜂群以繁殖蜂儿为主,群势不断扩大引起自然分蜂的时期。 2.11 流蜜期:外界有一种主要蜜源植物开花,蜂群能生产大量蜂蜜的时期。 2.12 分蜂热:蜂群内部产生自然王台,工蜂出勤减少,蜂王产卵急剧下降时称发生分蜂热。 2.13 交尾群:供处女王交尾使用的小群。 2.14 蜜粉源:能提供蜂群繁殖需要的花粉和花蜜的显花植物开花期总称。提供花粉为主的开花植物称粉源。提供花蜜的开花植物称蜜源。 3 中蜂场基本操作技术 3.1 中蜂蜂箱的排列 应根据地形、地物分散排列,各群的巢门方向尽量错开。 3.1.1 山区利用斜坡置放蜂群,以高、低不同错开各箱巢门。 3.1.2 转地放养的蜂群,应以3~4群为一组排列,组距4m左右。但两箱相靠时,其巢门应错开45°以上。 3.1.3 每个蜂箱,用短木桩支起,使其离地面约30cm。 3.2 蜂群的移动 蜂群安置好后不能随意移动。如需要变动位置时,只能以每日0.5m距离逐渐移动,而且巢门方向不能改变。 3.3 蜂群的检查 为了摸清蜂群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应通过全面检查、局部检查、箱外观察等方法对蜂群进行了解。 3.3.1 全面检查 一般在越冬前、大流蜜期前后和转地放养后进行。全面检查须选择晴暖无风的天气(气温15~25℃),养蜂人员衣着整洁,无异味。动作要稳、准、轻、快。 3.3.2 局部检查 对蜂群不定期,进行针对性抽查,了解蜂王是否健全,蜂内是否产生分蜂热,有无病虫害,贮备蜂蜜和花粉的多少等。以便实行正确的管理措施。

(完整版)中蜂词养原理与方法

简介: 《中蜂词养原理与方法》,我现编辑成电子文档,希望对各位养蜂爱好者阅读有所帮助,文档包括《中蜂词养原理与方法》全部内容A4共计476页,以下是部分摘录: 第一篇中蜂饲养原理与基本蜂具 要养中蜂,首先需要了解中蜂并制备养烽所需的基本用具。本篇将从介绍中蜂的总体状况与生活开始,使读者对蜜烽与中蜂有一个基本了解。然后依序介绍:蜜蜂生物学习性、中蜂特性、养蜂用具等等。 第一章中蜂综述及其生活 一、中蜂综述 中蜂在分类上归属东方蜜蜂种,被定名为中华蜜蜂。它经历了千百万年的自然选择,适应多种气候、不同的地理环境,如今,在全国均有分布。它是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的蜜蜂,因而又被俗称为土蜂。 (一)养蜂宜养中蜂 在生态环境巳发生明显变化,许多古老物种相继灭绝的今天,不少地方仍有野生中蜂留存的事实说明,中蜂不仅具备顽强的生命力,而且,在其自然分布区域内的生存能力,远远胜过西方蜜蜂。此得益于自然选择的"适者生存"。 与其他家养动物相比,蜜蜂对其生存环境的依附性较强。在中蜂自然分布地区,像丙方蜜蜂这样的"外来种",需经过漫长时间的适应性磨合,才能站稳"脚跟"达到生态适应的自然水平。例如,伴随"活框蜂箱"引入我国的"意蜂",在磨合过程中已表现出:群势变小、缺乏自然生存能力、容易患病。在20世纪60年代,意蜂始发蜂螨为害。此后,又遭受严重的白垩病危害。而在相同吋期相同区域的中蜂,确仍能正常生活。又例如,同在一些地方生活的中蜂、意蜂,采集相同

蜜粉源,中蜂能正常抚育,意蜂则容易发生"烂子"。由这些事例可以作进一步推断:引进我国的西方蜜蜂还会出现新的问题,甚至遭受自然选择的磨难。相比之下,中蜂在我国绝大多数地方,都表现出明显的生存优势,这是中蜂可养的基本前提。 从生产性能看,中蜂除了不采树胶外,其他蜂产品的生产性能与意蜂相近,有些甚至好于意蜂。例如,中蜂既能利用大宗蜜源,又能采集零星蜜源。在流蜜期生活正常的中蜂强群,产蜜量与意蜂相比毫不逊色,品质还优于意蜂;在花粉匮乏时,意蜂极容易转而运用其他代用品。曾有不少人观察到,意蜂去采集其他粉尘甚至辣椒粉充作花粉,但还未见到中蜂有此类表现。这说明中蜂对粉源质量要求严格,由其生产的蜂花粉,品质应胜过意蜂。由于容易产生"分蜂热"和善于利用零星蜜粉源,中蜂更容易被"引导生产"蜂王浆。而且,产浆时间较长,成本较低。生产雄蜂蛹的状况也大致如此。中蜂"厌恶"旧巢脾爱造新脾的习性,对生产蜂蜡有利,因为不掺人树胶,中蜂生产的蜂蜡质量好,"巢蜜"品位高。中蜂容易被激怒行螯的习性,对生产蜂毒有利。 凡此种种都足以说明,中蜂生产性能并不亚于意蜂,具有很高的饲养价值。 (二)中蜂分布状况与资源保护 从现有大区域看,我国北方、西北地区的中蜂群势大,一些性状和习性与西方蜜蜂的某些品种已较为接近。例如恋巢性、喙长度、体色等等。但由于东方蜜蜂与西方蜜蜂,在进化过程中已形成生殖隔离,自然状态下与常规育种方式已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所以,上述地方的中蜂仍不会等同于西方蜜蜂,就连综合种也不会产生。加之生态环境转劣,野生蜜源植物资源逐渐枯竭,中蜂饲养管理水平差、产量低,人们尝不到养蜂甜头,致使这些区域的中蜂大为减少,有被转地放牧的西方蜜蜂所取代的倾向。在我国南方,中蜂群势较小,许多特征特性都与西方蜜蜂有着显著区别。由于温度高,雨量充沛,蜜源椬物丰富多样,其分布与泌蜜,又彼此交叉错落,相互衔接。所以,在这些地区生活的中蜂,对多种因素的适应性明显胜过西方蜜蜂,因而无论家

中蜂养殖手册

第一章养蜂机具及设备 饲养管理蜂群的工具、机器和设备简称蜂具。蜂具和许多木制蜂具可以就地取材,自己制备。但是,一定要按照标准制造,统一规格。蜂具的种类很多,这里只介绍蜂箱、巢出和一部分饲养管理用具,其他蜂具结合有关生产的内容叙述。 (一)箱蜂 含有活动巢框的蜂箱(活框蜂箱),是科学养蜂的重要生产工具。应用活框蜂箱养蜂,可以随打开蜂箱,拿出巢脾了解蜂群的情况,观察蜜蜂的生活活动,根据需要和可能,生产各种蜂产品,而且便利进行转地饲养。 蜂箱长期放置在露天,经受雨淋、日晒,而且蜜蜂必须在蜂箱里活动,抚育蜂子,贮存饲料,所以蜂箱的结构需要用坚实、质轻、不易变形的木材,而且要充分干燥。北方以红松、白松、椴木、桐木,南方以杉木为宜。 目前我国饲养欧洲蜜蜂使用最普遍的蜂箱是10框标准蜂箱和16框卧式蜂箱;饲养中蜂宜使用中蜂标准蜂箱。 1、10框标准蜂箱 10框标准蜂箱是世界上饲养欧洲蜜蜂使用最普遍的蜂箱。它由10个巢框、副盖(或沙盖)、箱盖以及隔板组成。需要时可在箱身(巢箱)上叠加继箱。继箱与活底蜂箱的箱身通用。蜂群发展到8—10框蜂时,叠加继箱,可以及时扩大蜂巢,充分发挥蜂王的产卵力,培养强群。使用隔王板可把巢箱的育虫区和继箱的贮

蜜区分隔开,有利于提高蜂蜜的质量和加速蜂蜜的成熟。 2、16框卧式蜂箱 16框卧式蜂箱含有16个标准巢框的横卧式蜂箱。通过加牌可横向扩大蜂巢。也可以用压板把蜂箱分隔成2-3区,实行多群同箱饲养。 3、中锋标准蜂箱 中锋标准蜂箱是专为科学饲养中锋设计的蜂箱。 中锋标准蜂箱使用浅继箱,高135毫米,主要作储蜜作用。巢门板上有数个圆洞巢门,直径约4毫米,能阻止西方蜜蜂钻入,在发现西方蜜蜂盗中蜂箱内蜜蜂时,将蜂蜜下面的巢门关闭,中锋可以从圆洞出入。 这3种蜂箱的箱身(巢箱)内围和巢框的尺寸见4-1和表4-2. 4、简便转运蜂箱 浙江农业大学设计的转运蜂箱,特别适合转地饲养,结构基本上和10框标准蜂箱相同。特殊结构是①前后箱壁内侧距承框槽60-100毫米处装设巢脾快速固定器;②箱身两侧壁下部的箱板,向前伸出箱前壁55毫米、高10毫米的一段,既可安装巢门翻板,其10毫米的一段,既可安装巢门翻板,其上钉上盖板,关上巢门翻板时,又可作为蜜蜂栖息的走廊;③箱底距前缘120-220毫米处开一底气窗,有滑板,可开闭(图4-5)。 (二)巢础 巢础是安装在巢框内供蜜蜂筑巢脾的基础。它是人工制造的蜜蜂片,经巢础机压制而成,具有巢房底和巢房壁的根基(图4-6.)有供饲养

最新中蜂活框饲养的方法及技巧

最新中蜂活框饲养的方法及技巧 一、要根据季节随时调整蜂脾关系 夏季天气炎热潮湿,蜜粉源比较缺乏,而敌害和盗蜂严重,蜂群遭受的损失往往比越冬损失还要严重。保持群强、蜜足、蜂脾相称 是安全越夏的基本保证。在越夏前一个蜜源期要留足越夏饲料,尤 其是花粉。在夏季不能做奖励饲喂。以免刺激蜂王产卵和工蜂出勤,增加劳动量缩短工蜂寿命,造成秋衰。 要组织强群越冬,越冬蜂群内要保持脾稍多于蜂。越冬蜂群以单王群5框以上蜂量为宜,2~3框的弱群要进行合并或组织双王群越冬。由于初冬季节气温尚不稳定,所以中蜂蜂群越冬包装要比意蜂 晚10天左右,切忌包装过早,不然突遇晴暖天气,气温回升,工蜂 外出飞翔,会遭致损失。 二、控制自然分蜂,淘汰老劣蜂王 中蜂的分蜂性较强,若不加以控制,很容易发生分蜂,不仅影响蜂群的采集力,降低产量,而且还会由于自然分蜂群的飞逃使蜂场 蒙受损失。 在流蜜期到来时,中蜂蜂群的群势发展很快,如果蜂王老劣、工蜂哺育能力过剩、巢内拥挤闷热,而外界气候温暖,蜜粉源丰富, 蜂群即会产生分蜂热。由于分蜂是蜂群的一种本能,因此单纯依靠 驱杀雄蜂,破坏王台或扩大蜂巢等强制手段是不足以消除蜂群分蜂 热的。可以采取下述方法,因势利导,科学地利用中蜂的分蜂本能,发展中蜂生产。 (一)培养强群,利用自然分蜂群,适当处理原群 早春,选择有3框足蜂、2框子脾的蜂群,通过加强保温、奖励 饲养、快速繁殖和补给老子脾的方法,使蜂群迅速壮大,提早发生 分蜂热。当蜂巢内出现自然王台时,不要破坏,可以让它进行自然

分蜂,然后把分蜂群收捕回来。因为第一次分蜂是老王飞出,容易 收捕,而第二次分蜂时,是处女王飞出,飞得远而且结团高,不容 易收捕。根据当地蜜粉源和气候条件,利用自然分蜂群造脾积极、 采集勤奋的优点,有计划地进行分蜂,是解除蜂群分蜂热的一个方法。 如果原群群势很强,用上述方法尚不能抑制其分蜂热时,可以采用人工原地均等分蜂法,在每个分蜂内各选留一个最好的成熟王台。如果场内有备用的老蜂王,可以把它介绍到自然分蜂后的原群内, 待处女王出房交尾后,可以组织成双王群快速繁殖。 (二)将原群和交尾群同箱饲养 春季蜜源流蜜前期,将蜂群在箱内隔成两半:一半由两框带蜂王;另一半介绍一个成熟的王台,当中用铁纱隔开,巢门开在两群之间,并作好标记,待新蜂王交尾产卵后,淘汰老蜂王,抽去隔板,合并 成一群。这样既实现了蜂王的新老交替,又能有效地解除蜂群的分 蜂热。 (三)采用卧式蜂箱 三、避免中蜂咬脾 中蜂的咬脾行为,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其适应生存环境的一种本能。野生状态下的中蜂,依靠这种本能整顿、更新巢脾、控 制巢虫的危害。中蜂采用活框蜂箱饲养后,更新巢脾的工作由者帮 助完成,这样,咬脾行为就不仅造成巢脾的损失,而且也给管理工 作带来麻烦。中蜂咬脾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平时只咬老脾、生有巢 虫的脾、被污染的病脾和多余的空脾,而且//农村致富经网//,往 往只是局部咬成孔、洞,咬掉的地方常常很快补好。但在越冬过后 和夏末秋初,蜂群度过了寒冬和盛夏,随着蜜源、气候的改善,中 蜂要进行两次大规模地咬脾。跟平时咬脾相比,这两次蜂群对巢脾 的选择更严格,不光咬去不好的巢脾部分,有时连好脾也咬,咬掉 后也不及时修复,要等待蜂群群势的恢复而逐渐筑造。 此外,可根据中蜂在不同季节的咬脾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预防。例如,夏末季节,中蜂常会大片咬脾,对巢脾的要求苛刻,此

养蜂学课程大纲

《养蜂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养蜂学计划总学时:54 实践学时:16 适用专业:种植、养殖类专业 制订人:植保教研组 制订时间:2011.4 一、课程性质、任务 养蜂学是养殖、种植类专业开设的一门课程。其主要任务是推广现代养蜂技术,明确养蜂业在农业生态系统和种养结合中的地位以及对建设现代化农业重要作用;系统讲授养蜂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具有组织管理、生产、推广养蜂生产先进技术,增加创业渠道,推广蜜蜂为农作物授粉服务农业。 二、课程特色 本课程的基本结构和中心内容是以蜜蜂的生物学理论为基础,以蜂群饲养管理技术为中心,适当介绍蜜蜂品种,主要、辅助蜜源植物利用、病虫害防治及蜂产品知识学习等的基本知识。讲授本课程时,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阐明养蜂的科学规律,紧密结合本省自然养蜂生产实际环境,掌握好内容的深广度,突出实践训练。 三、知识能力和培养目标 1、知识能力和培养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必须掌握蜂群中三型蜂的发育条件及历期。 (2)通过学习学生必须掌握蜂群中三型蜂成蜂的一生行为特点及蜂群的各种行为。 (3)通过学习学生必须掌握蜂群常年生产管理的操作技能及合理应用。 (4)通过学习学生必须熟悉每种蜂产品的生产过程及特点。 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 (1)学生通过学习实习,要能创建蜂场,组织生产管理创业。 (2)通过学习学生有能力对蜂产品的质量进行鉴别、利用及销售。 四、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绪论 (一)教学内容 1发展养蜂业的意义。 2我省蜂业现状及创业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怎么样通过发展养蜂创业实现个人人生价值。 (三)教学要求 通过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介绍现代的养蜂生产技术及养蜂人的生活现状,树立通过努力创业可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 (四)教学建议 多结合实际举例各行业与蜂业的相关性。 第二单元:蜜蜂生物学

中蜂新法饲养技术

中蜂新法饲养技术 中蜂双王群饲养技术 在养蜂生产实践中,饲养强群是高产的保证。双群同箱饲养是指在一个蜂箱中同时饲养两群蜜蜂的一种特殊饲养技术,采用此技术,可以解决中蜂群势弱、产量低的缺点,使养蜂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省昆虫研究所的罗岳雄先生,是我国的养蜂专家,本版特别邀请其就有关中蜂双群同箱饲养技术撰文如下,以飨读者。技术优点中蜂是广东省主要饲养的蜂种,对广东省气候条件较为适应。饲养强群是养蜂生产的基础,但由于中蜂蜂王产卵力差、分蜂性强,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广东省的中蜂群势,近10多年来出现下降的趋势,蜂群繁殖慢,生产力下降,产量低。且广东山区日夜温差大,使群势弱,影响繁殖和生产的问题更加突出,而双群同箱饲养有如下的好处:1、有利于繁殖。双群同箱饲养,等于一个蜂箱中有两只蜂王产卵,因此,蜂群繁殖力增加。且由于两群蜜蜂靠在一起,有利于维持蜂巢中的稳定,这为蜂群育子(要求有稳定的35℃的温度条件)创造了基础,因此,有利于蜂群的繁殖,对蜂群恢复期的繁殖更为重要。2、有利于蜂群的采集活动。由于蜂巢中的温度稳定,可减少外勤蜂从事巢内保温工作,使更多的外勤蜂进行外界的采集活动,且可早出晚归,延长出勤时间。 利用双王养中蜂强群 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优良蜂种,定地结合小转地新法饲养是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但是,中蜂蜂王产卵量不如意蜂王,繁殖速度慢。如果利用双王繁殖,产卵量可增加一倍,容易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繁殖成强群,当蜜粉源植物泌蜜期到来,可除掉劣王,利用单王带大群采集蜜粉,产量比单王群可增加一倍。 一、双王群的优势 双王群蜂多群势壮,冬季巢内温度适宜,不保温也可安全越冬;早春繁殖巢温恒定,双王产卵、哺育蜂多,幼虫营养充足,能大大加快繁殖速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繁殖成强群;强群抗病、抗盗蜂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巢内幼虫多,饲料消耗大,哺育负担重,因而工蜂造脾、育虫、采集的热情高,积极性强,不易产生分蜂意念,尤其是当蜜粉源植物吐粉泌蜜期到来时,适龄采集蜂多,更有利于蜜粉采集,可获得蜂蜜花粉双丰收,能提高中蜂的综合经济效益。 二、双王群的组织 1、利用同龄王组织双王群 (1)利用提交尾群 中蜂双群同箱饲养技术 近年来,在广东省饲养的中蜂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群势越来越弱,在冬春季节,广东省的气温又低。山区有时还出现霜冻。因此,中蜂在冬春季节出现繁殖慢、生产性能差的现象。中蜂双群同箱饲养,作为一种特殊的饲养技术,可以解决中蜂群势弱、繁殖慢、生产性能差的间题,从而使词养中蜂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什么是双群同箱 双群同箱饲养,它不同于双王同群,是在一个蜂箱中同时饲养两群蜜蜂,两群蜜蜂之间用一块隔板分开_两群蜜蜂尽管处于同一个蜂箱中,但相对独立。 二、中蜂双群同箱饲养的优越性 中蜂是广东省主要饲养的蜂种,对广东省气候条件较为适应饲养强群是养蜂生产的基础,但由于中蜂蜂王产卵力差、分蜂性强,加上其它的一些原因,广东

神农氏蜜蜂人工育王与换王技术介绍

神农氏人工育蜂王与换王技术 人工育王,能严格选择种蜂,创造适宜的环境和丰富的营养条件,按照计划要求的数量和时间,培育出成批的优良蜂王,以达到增殖蜂群和推广良种的目的。 一、中蜂人工育王 ⒈育王的条件 进行人工育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⑴丰富的蜜粉源 育王要有丰富的蜜粉源条件。蜂群建造优良的王台,是在蜜粉源丰富的阶段。自蜂群繁殖最高峰算起,经过移虫、羽化、交尾、产卵,以至提用,不少于1个月。因此,应有连续40d左右的蜜粉源。 ⑵温暖而稳定的气候 蜂王和雄蜂的发育、交尾,要有20℃以上稳定的气温条件。 ⑶大量适龄健壮的雄蜂 雄蜂性成熟期,在10 d 以后;蜂王性成熟期,在3 d 以后,如从移虫育王算起,则在移虫16 d 以后。因此,应在移虫育王前第17 d 开始培育雄蜂,这样就可使得所培育蜂王的性成熟期与雄蜂的青春期相吻合。但是,当要使蜂王性成熟时有大量的雄蜂,还要将上述培育雄蜂时间提前7 d ,即在移虫育王前第24 d 开始培育雄蜂,或约在雄蜂开始出房时移虫育王。 ⑷强大的群势

只有强大的群势,才能育出优良的蜂王。而强群必须是健康、无病,具备各期的蜜蜂,特别是大量6~8 d 的适龄哺育蜂。 ⒉种用蜂群的选择 选择种用蜂群,包括种用母群合种用父群得选择。育王时,应选择分蜂性弱,能维持大群,种性优良的蜂群作为种用群,分别用它们来培育新蜂王和雄蜂。 由于我国各地的中蜂,在形态与生物学性能上有所差别,因此难以提出一种统一的育种目标,而只能提出一种大概的种群选择标准,以便尽快地克服中蜂的不良性状。综合中蜂的各方面情况以及生产上的要求,大致提出以下几条: ⑴采蜜力强、高产 生产蜂蜜是饲养中蜂的主要目的之一,选用采集力强的高产蜂种是中蜂高产的保证。因此,要选择采蜜力强和高产的蜂群作为种用蜂群。 ⑵分蜂性弱、群势强 选择不爱分蜂,能维持强群的蜂群作为种群。一般认为,华南各省能够维持7~8框蜂、长江流域能维持10~12框蜂、黄河流域和黄河以北地区能维持12~14框蜂的蜂群,如果没有其他特别的缺陷,便可留作种群。 ⑶抗囊状幼虫病的能力强 在发病季节进行鉴定,选择群内没有发现病虫,或者病虫低

中蜂人工育王与换王技术

中蜂人工育王与换王技术中蜂采取人工育王,能严格选择种蜂,创造适宜的环境和丰富的营养条件,按照计划要求的数量和时间,培育出成批的优良蜂王,以达到增殖蜂群和推广良种的目的。 一、中蜂人工育王⒈育王的条件 中蜂进行人工育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⑴丰富的蜜粉源 育王要有丰富的蜜粉源条件。蜂群建造优良的王台,是在蜜 粉源丰富的阶段。自蜂群繁殖最高峰算起,经过移虫、羽化、交左40d尾、产卵,以至提用,不少于1个月。因此,应有连续右的蜜粉源。⑵温暖而稳定的气候 20℃以上稳定的气温条件。蜂王和雄蜂的发育、交尾,要有 ⑶大量适龄健壮的雄蜂 以后,3 d 雄蜂性成熟期,在10 d 以后;蜂王性成熟期,在 以后。因此,应在移虫育王16 d 如从移虫育王算起,则在移虫开始培育雄蜂,这样就可使得所培育蜂王的性成熟期前第17 d 当要使蜂王性成熟时有大量的雄但是,与雄蜂的青春期相吻合。24 d 即在移虫育王前第7 d 蜂,还要将上述培育雄蜂时间提前,开始培育雄蜂,或约在雄蜂开始出房时移虫育王。. ⑷强大的群势

只有强大的群势,才能育出优良的蜂王。而强群必须是健康、无病,具备各期的蜜蜂,特别是大量6~8 d 的适龄哺育蜂。 ⒉种用蜂群的选择 选择种用蜂群,包括种用母群合种用父群得选择。育王时,应选择分蜂性弱,能维持大群,种性优良的蜂群作为种用群,分别用它们来培育新蜂王和雄蜂。 由于我国各地的中蜂,在形态与生物学性能上有所差别,因此难以提出一种统一的育种目标,而只能提出一种大概的种群选择标准,以便尽快地克服中蜂的不良性状。综合中蜂的各方面情况以及生产上的要求,大致提出以下几条: ⑴采蜜力强、高产 生产蜂蜜是饲养中蜂的主要目的之一,选用采集力强的高产蜂种是中蜂高产的保证。因此,要选择采蜜力强和高产的蜂群作为种用蜂群。 ⑵分蜂性弱、群势强 选择不爱分蜂,能维持强群的蜂群作为种群。一般认为,华南各省能够维持7~8框蜂、长江流域能维持10~12框蜂、黄河流域和 黄河以北地区能维持12~14框蜂的蜂群,如果没有其他特别的缺陷,便可留作种群。 ⑶抗囊状幼虫病的能力强 在发病季节进行鉴定,选择群内没有发现病虫,或者病虫低于5‰的蜂群作为种群。

育种场育王技术措施

育种场育王技术措施 1、育王时间的选择 人工育王时间根据本地气候状况及蜜蜂条件等综合因素全面考虑。一般要求外界气温正常,无连续低温和明显的寒潮;蜜源丰富,工蜂采集勤奋,巢内饲料充足;蜂群处于增殖期,平均子脾至少6张以上;种用父群中已经培育出成熟的雄蜂蛹脾,保证在处女蜂王交尾期能有足够的雄蜂参与交尾。 我无锡地区第一次育王时间选在3月15 号左右,在梅花盛开季节。第二次育王选在4月5号左右油菜花期,此期是中蜂采蜜的高产期,也是育王最佳时期。第三次可选在冬青树开花季或是芝麻开花季节。第四次育王,也是最后一次可选选在稻花期,又是菊科植物的开花期,花期较长,此时粉源丰富,亦是下一年强群的保证。 2、种用蜂群的选择 把一贯表现突出的蜂群作为选育蜂王的基础群,在生产中培育蜂王,选择采集力强、性情温顺、搞寒耐热、搞病能力强的蜂群作种用蜂群,达到培育优质蜂王的目的。 3、雄蜂的培育 3.1雄蜂的选择:选择种用蜂群后,利用具有优良性状、无病虫害、蜂王寿命两年以上、易产雄蜂卵的强群作父群。 3.2雄蜂量的控制:要控制雄蜂数量,把全场蜂群中非种蜂群中和多余的雄蜂和雄蜂蛹虫处理干净,保证优质种用雄蜂占有绝对优势。一般所育雄蜂数量应为处女蜂王数的50——100倍,以提高交尾的成功率。 3.3利用杂交优势复状蜂群:长时期的本场蜂群自我繁育蜂王,会导致蜂群品质下降,使蜂群生产力、抗病力降低,必须利用杂交技术,适当引进外地区优质雄蜂进行杂交以增强蜂群的生活力,数量为交尾数量的30%为宜。 3.4雄蜂的培育管理:培育种用雄蜂时要紧脾缩巢,同时进行每晚一次奖饲,雄蜂脾两侧的蜂路要略宽于一般蜂路,以得雄蜂蜂儿的正常发育。 4、处女王的培育 4.1利用强群优势:强群适龄蜂多,哺育力强,有较高的适应能力,能较好的护脾、保温、提供充足的幼虫营养源,善于抵抗各种敌害的侵袭,可以较早的度过恢复期进入繁殖期,有利于育王工作的开展。若出窖后群势不够的,应及时合群补蜂,保证强群。

中蜂养殖技术手册

中蜂养殖实用技术手册) / 石林县圭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石林县彝岭谷专业养殖合作社 2018年10月

【 目录 一、品种简介--------------------------------------------------------3 二、基础知识简介--------------------------------------------------3-4 三、中蜂一般管理技术--------------------------------------------4-14 四、分阶段管理---------------------------------------------------14-15 五、蜂场卫生及防疫-----------------------------------------------15 $ —

一、品种简介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对各地的气候和蜜源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稳产和适于定地饲养。工蜂体长10~12毫米;腹节背板黑色,有明显或不明显的褐黄环。雄蜂体长11~14毫米,体色黑或黑棕色,全身被灰色绒毛,蜂王体长l4~19毫米,体色有黑色和棕红色两种,全身被覆黑色和深黄色绒毛。工蜂嗅觉灵敏,发现蜜源快,善于利用零星蜜源,飞行敏捷,采集积极,不采树胶,蜡质不含树胶。抗蜂螨力强,盗性强,分蜂性强,蜜源缺乏或病虫害侵袭时易飞逃。抗巢虫力弱,爱咬毁旧巢脾。易感染囊状幼虫病和欧洲幼虫病。蜂王产卵力弱,每日产卵量很少超过1000粒,但根据蜜粉源条件的变化,调整产卵量快。蜂群丧失蜂王易出现工蜂产卵。 、 二、基础知识简介 (一)蜂群的组成 蜂王:1只(正常情况下),产卵。体型最大。 雄峰:数百上千(有季节性出现),与蜂王交配。体型较大 工蜂:数千至数万,工作:饲喂、分泌蜂王浆、采集花粉等。体型最好。 蜂王:王台,杯状、表面圆形,内径6-9mm,培育处女王。 雄峰:雄峰巢房,正六边形、内径,培育雄峰、贮存蜂蜜。 工蜂:工峰巢房,正六边形、内径,数量最多,位于巢脾上、中部,培育工蜂、贮存蜂蜜、蜂粮(花粉+花蜜) (二)生长发育阶段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