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横纹与顺纹实验报告

木材横纹与顺纹实验报告
木材横纹与顺纹实验报告

木材横纹与顺纹压缩实验

摘要:为了解影响木材压缩性能的一些因素和机制并测量横纹与顺纹的弹性模量,抗拉强度以及比较二者的区别。本文用两块取自横纹和顺纹两个不同方向的木块的压缩试验结果做了一个对比,简要分析了不同构造的木材其不同的压缩力学性能,得到了两个不同方向的应力-应变特性曲线,证实了木材的各向异性以及得到了木材横纹和顺纹的力学性能。

关键词:木材各向异性;横纹方向; 顺纹方向

1.引言:我国森林覆盖率较低,木材资源较为匮乏,研究木材的压缩特性有助于让不同性能的木材各尽其用,节约成本。生活中,人们对木材这种材料有着非常感性的认识,比如“劈柴沿着顺纹方向比较轻松”、“砍树要比劈柴费劲得多”。事实上,木材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各向异性多孔材料,作为一种天然的复合材料,在外加载荷作用下有着非常复杂的力学特性。木材微观上由许多含有空腔的细胞所组成。其中近于沿树干主轴方向排列者占绝大多数,该方向称为轴向或顺纹方向;而与树干主轴相垂直的方向,包括径向、弦向、半弦向等,统称为横纹方向。

2.试验方案:

2.1使用设备

WDW-3050电子万能试验机、光学引伸计、计算机、游标卡尺、横纹木材试件、顺纹木材试件各一件。

2.2试样

2.3实验原理

2.3.1 木材的微观组成

木材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大组分构成。组成木材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按其物理作用可分为3类:骨架物质、基体物质和结壳物质。有人形象的将骨架物质、基体物质、结壳物质分别比作钢筋、沙石、水泥。

骨架物质:以纤维素的微纤丝状态存在于细胞壁中,赋予细胞拉压强度。纤维素为线形、长的大分子结构,其分子链不是笔直成线,而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卷曲,这就决定了纤维素具有可以伸缩的弹性性能。纤维素作为木材的骨架结构元素,其含量主要影响木材的刚度。

基体物质:指半纤维素和其它碳水化合物。渗透于骨架物质,增加细胞的刚性。结壳物质:指木质素,遍布于细胞壁之中,使细胞获得硬度。

1.测量试样原始尺寸:用游标卡尺测量试件基本尺寸,如标记段原始长度,宽度,厚度,

多测几次取平均。由于要使用光学引伸计,应该用快干墨水或带色涂料标出两个标记点。

2.试验机准备:预先开动试验机,确定试验机工作正常。打开相机,确认图像可以正常采

集。

3.安装试样:手持试件安放在下压平台,使用面板的上下控制键控制压头轻微压紧木块,

使试样的纵轴与试验机的加载轴基本保持平行。

4.设定实验方案:再次检查试验机工作状态,调整相机位臵,保证图像采集。

5.进行试验:以预先设定的加载速度连续加载至试样破坏,记录破坏荷载和试样破坏的最

大位移。

6.试样断后尺寸测定:取出试样断体,观察断口情况。然后将试样在断裂处紧密对接在一

起,并尽量使其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测量试样断后标距L(可直接用游标卡尺测量标距两端点的距离)。

7.归整实验设备结束试验:完成全部测量后,将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全部复原,并将试验数

据记录拷入U盘,关闭试验机。

由上述图表可得到木材两个方向的力学性能特点:

(1)顺纹压缩的强度极限比横纹压缩大得多。

(2)对于顺纹压缩,弹性阶段内,需要很大的负荷才能使试件发生较大的变形;在弹性阶段之后没有明显的屈服阶段。

(3)对于横纹压缩,弹性阶段中,试件的变形不需要很大的外载荷;而且在弹性阶段之后,有明显的屈服阶段,之后经历较长的强化之后才出现断裂。

(4)木材顺纹压缩的弹性模量要比横纹压缩大得多。

3.试验结果及分析

横纹顺纹

长度/mm 宽度/mm 厚度/mm 长度/mm 宽度/mm 厚度/mm

1 60.10 20.00 19.9

2 60.64 20.30 19.98

2 60.30 19.98 20.00 60.66 20.14 19.92

3 60.10 20.16 19.92 60.56 20.00 20.00

平均值/mm 60.17 20.05 19.95 60.62 20.15 19.97 横截面积/mm2 400 402

微观结构分析:

顺纹压缩:

木材顺纹方向相当于无数纤维管束的集合体。因此,顺纹压缩可以类似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顺纤维压缩过程。木材在顺纹压力的作用下,细胞壁中微纤丝之间产生滑移,导致木材细胞壁的壁层纵向产生褶皱。这些褶皱主要集中在细胞的内壁,如果木材在持续的外力作用下被压缩,这些纤维管会分离(破坏了半纤维素,纤维管失去固定作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是开裂破坏。

横纹压缩:

在横纹压缩过程中,径向加载时,木射线是以纵向支撑受力,因此径向应力和弹性模量会大于弦向。弦向压缩时, 由于早晚材同时受压力影响,使之径向应力值大于弦向值略高些。

事实上,本次试验研究的对象是木材大变形压缩试验,应力-应变关系有如下所述的模型:木材是多孔性材料, 由许多含有空腔的细胞所组成。一般来说, 当其受到横纹方向的大变形范围压缩的情况下, 可由屈服点应变y和细胞壁压密化临界应变d(即压缩过程中细胞腔完全被填充而消失时刻的应变),将应力-应变曲线为三个阶段。即

a.细胞发生微小变形, 应力与应变呈比例关系的领域,即弹性变形领域;

b.在越过屈服点之后较宽的变形范围, 细胞逐渐被压溃,胞壁发生向腔内塌陷的弯曲和压屈变形,应变迅速增大而应力仅略有增加, 应力-应变曲线趋于平坦的领域;

c.压缩进行至原来对面的细胞壁相互接触, 细胞腔被完全充填, 细胞壁实质物质被压缩, 应力随应变的增加而急剧增大的领域。木材横纹压缩的应力-应变特性曲线,一般都具有这样的三段特征。按照这一模型,完全可以解释为什么载荷-位移曲线会有一个交替上升的过程。并且还可以得到y0.045,d=0.39。

上面的两张图片都是用MATLAB软件拟合实验数据得出,由上面两张图片可以看出,横纹与顺纹的应力应变曲线是有很大不同的。顺纹的各个阶段的应力值都很大,抗拉强度很大。但是横纹应变较小,故可以作为良好的减震材料。可能实验存在误差,其中,取弹性阶段的20%-80%进行分析得到顺纹的弹性模量为35MPa,横纹的弹性模量为200MPa。

4.结论:

1、木材的确是一种多孔的天然复合材料,其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

2、木材顺纹方向适合用于承压结构,而横纹方向有良好的减震效果。

3、鉴于木材的承压特性,横梁之类的结构不能使用横纹木材。

茶叶生产加工与制作实训报告周

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 实习报告 实习内容:茶叶栽培加工、制作技术 专业:茶叶生产加工与制造 年级班级:一年级、茶叶07-2班 学号:86号 姓名:周玉连 指导教师:茶科所专业人员 实习单位:茶科所研究院 时间:2008年4月21日至25日 内容提纲 四、实习单位和部门:茶科所研究院 五、实习内容: 六、实习总结: 七、个人体会: 前言

专业实训是大学生对专业认识的重要环节,我们于2008年4月21日-25日到普洱市良种研究茶科所进行了认知,对茶树的栽培、生产、制作技术有一定的认识。 本实训在内容中对茶叶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有简单的介绍,本实训分九部分内容,包括品种介绍、茶叶栽培方法、病虫害的管理、绿茶生产、茶叶包装通用技、茶叶感观审评、茶叶经营管理与营销。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编写时间仓促,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老师指出批评指正,以便今后的发展。 周玉连 2008年5月1日 目录 简介内容一:品种介绍

(一)佛香3号 (二)紫娟茶 (三)普洱茶 (四)绿茶 (五)器材 内容二:茶叶栽培方法 (一)施肥 (二)修剪 (三)封园管理 内容三:病虫害的管理 (一)害虫 (二)农药 (三)有机茶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四)2007年种茶、产茶 内容四:茶叶市场低化原因 内容五:今后标准 内容六:固定 (一)普洱茶的辨别 内容七:绿茶生产线(一)普洱茶 (二)茶叶鲜叶验收标准 内容八:茶叶销售 (一)茶叶包装 (二)茶叶包装通用技术 (三)茶叶感观审评要求 (四)绿茶审评 (五)叶底评价 内容九:茶叶经营管理与茶叶营销(一)茶叶经营管理与茶叶营销(二)茶品管理 (三)经营目标 (四)经营方式 (五)茶叶营销与策划 (六)茶叶销售策略 (七)茶叶定价 (八)市场调整布骤 内容十:个人体会 内容十一:总结 茶叶生产加工与制作实训报告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使我对茶叶的生产、加工有了一定的了解

纤维素,木质素等的含量研究实验报告

纤维素、木质素等的含量研究 木材化学的木素研究是研究木材及其内含物和树皮等组织的化学组成及其结构、性质、分布规律和利用途径的技术基础学科。以木材解剖学、有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为基础,也是木材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林产化学加工提供了理论基础。 木材的主要成分有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一些可溶性抽提物。纤维素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一种多糖,占植物界碳含量的5 0%以上。木质素是由四种醇单体(对香豆醇、松柏醇、5-羟基松柏醇、芥子醇)形成的一种复杂酚类聚合物。木质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之一,具有使细胞相连的作用。木质素是一种含许多负电集团的多环高分子有机物,对土壤中的高价金属离子有较强的亲和力。 本次实验就是通过一些常用的化学方法对这些主要成分进行提取和定量测定,从而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本次实验所用的原料为两种,分别是试样一麻杆上部(Ⅰ-10-9)、试样二木质板(Ⅱ-10-6)。原料都是按照GB2677.1标准准备的。该实验共分八个小实验,分别是试样的制备、水分的测定、灰分的测定、1%氢氧化钠溶液抽提物的测定、有机溶剂抽提物的测定、纤维素的测定、聚戊糖的测定、木素的测定。实验仪器和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分述如下: 一.试样的制备(木材原料磨粉) 1.使用工具: 剥皮刀、手锯、标签纸、粉碎机、40目及60目标准铜丝网筛、具有磨砂玻璃塞的广口瓶2个 2.试样的采取:

采取同一产地,同一树种的原木3-4根,标明原木的的树种、树龄、产地、砍伐年月、外观品级等,用剥皮刀将所取得的原木表皮全都剥净。 用手锯在每根原木箱部,腰部底部,各锯2-3块或厚约2-3cm原木,风干后,切成小薄片,充分混合,按四分法取得均匀样品约500g。然后置入粉碎机中磨至全部能通过40目筛的细末。过筛,截取能通40目筛但不能通过60目筛的部分细末,风干,贮于具有磨砂玻璃筛的广口瓶中,留供分析使用。 最终准备两个试样的粉末,分别将对应试样的广口瓶贴上标签:试样一(Ⅰ-10-9)、试样二(Ⅱ-10-6)。 二.水分的测定(干燥法GB2677.2—81) 1.仪器设备: 带有温度调节器的恒温烘箱、干燥器、扁形称量瓶6个、分析天平。 2.实验步骤: 精确称取1g(准确称量至0.0001g)粉碎试样一和试样二,分别放置于洁净的已烘干并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置于烘箱中,于105±3℃烘干4小时,之后取出将称量瓶移入干燥器中,冷却半小时后称重,再移入烘箱,继续烘干1小时,冷却称重。如此重复施行,直至恒重为止。 根据实验步骤平行做3次,得到3份数据,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要求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三次测定计算值间误差不应超过0.20%。 3.实验数据记录: 4.实验结果计算: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课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记住化学研究的对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和物理性质的主要内容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并能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能运用物质性质的概念判断哪些性质的描述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4.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意义,了解实验注意事项 5.了解实验中所接触到的仪器,能叫出它们的名称,了解它们的使用范围和基本操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物质的两种类型的变化和物质的两种类型的性质 2.初中常用仪器的使用范围.操作方法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和基本操作的内容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归纳基础知识点 第二课时:典型例题讲解和单元训练 教学方法:互动交流-回忆归纳-精讲精练相结合 教学准备:1.单元训练和考点归纳;2.多媒体课件(选择使用) 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属性,如铁能生锈,木材不能;木材可燃,石头不能;镁带能燃烧,而水不能等等,同时这些物质的状态,颜色气味也各不相同。(对这段描述你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来和同学们一起讨论。) 【结论】:因为它们各自内部的组成不同,结构不同,这就决定了它们各自不同的性质,不同的变化形式。 【两类变化和两类性质】 【填表】通过讨论比较两类变化和两类性质,并完成下表: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讲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依据物质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这一最本质的特征,而不是依据变化时伴随发生的现象。只有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才能称为化学变化。 【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仪器和基本操作的内容】 一)实验常用仪器(引导学生完成)

木材保护学实验报告

木材防腐试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防腐处理中药剂处理的方法及原理 2、对比浸渍处理与加压处理的效果 3、对比不同药剂浓度下的处理效果 4、学习使用真空干燥箱 二、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 20*20*10规格木块、SMR(主要成分异噻唑啉酮,浅黄色液体,自配,主要与CCA防腐剂混合使用,用于防腐处理木材的防霉)、烧杯、真空干燥箱 三、实验原理 木纤维里含有蛋白质、淀粉、油类、纤维素等,为霉菌的生长繁衍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因此木材和木制品在保存和使用过程中极易产生霉变,严重影响木材表观装饰性能。环境温湿度是引起木材霉变的重要因素,当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93%以上时,霉菌孢子萌发和生长最快。我国华南地区气候湿热多雨,夏季较长,木材在贮存、加工以及使用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霉变。 对于木材防霉性能方面的评价方法,多数文献参考GB/T 182612000《防霉剂防治木材霉菌及蓝变菌的实验方法》进行测试,该测试主要针对室内用木材的防霉效果评价。考虑到越来越多的木制品用于户外环境,长期经受光照、雨水冲刷,使用环境更加恶劣,因此本文对防霉处理木材的户外测试进行了探讨。 1、浸渍处理实验原理:由于木材是多孔型材料,将木材浸渍在防腐药品溶液中,防腐剂能进入木材内部,从而达到防腐的效果。 2、加压处理实验原理:防腐处理效果与防腐剂的浸入量及浸入深度有关,加压是利用压力、温度将药剂注入到木材内。 四、实验步骤 1、配制浓度为1%、2%、3%的SMR溶液。 2、拿六个烧杯分A、B两组分别标号1、2、3号对应放入1%、2%、3%SMR 溶液。 3、将样块放入烧杯内浸渍处理30min,同时准备一分样块作为实验对照。

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doc

1999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 竞赛(第九届天原杯)复赛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两个答案的错1个不得分,漏选1个扣1分、) 1、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主要的矿物质成分如下(单位为mg/L):Ca 20,K 39,Mg 3,Zn 0.06,F 0.02等,这里的Ca,K,Mg,Zn,F是指()、 A、单质 B、元素 C、金属离子 D、分子 2、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粒状飘浮物,颗粒很小,不易沉降、它与空气中的SO2,O2,接触时,SO2会部分转化为SO3,使空气的酸度增加、飘尘所起的作用可能是()、 A、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 D、吸附剂 3、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有少量氧气会转化成臭氧(3O2=2O3),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O2与O3都是单质 C、O2与O3是不同的物质 D、O2与O3的性质完全相同 4、在大气层中,因CO2的含量不断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造成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由于动植物呼吸作用增加 B、由实验室逸出的CO2增加 C、由于森林绿化面积迅速递减,使得自然界吸收CO2的能力降低 D、由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5、有CuO,Fe,H2,Ba(OH)2溶液,K2CO3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等七种物质,在常温下两种物质间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最多有()、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6、在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反应完成后锌有剩余,则溶液中有Zn2+无Cu2+,可能有Fe2+ B、若反应完成后锌有剩余,则溶液中有Zn2+,没有Cu2+和Fe2+ C、若反应完成后锌有剩余,溶液中若有Cu2+,则一定有Fe2+ D、若反应完成后锌有剩余,溶液中若无Cu2+,则可能有Zn2+和Fe2+ 7、两种化合物AB和DB2,若A元素的化合价与H2O中O的化合价绝对值相同,则D 的化合价为()、 A、十4 B、十2 C、一2 D、一3 8.测得某溶液中含Cu2+,K+,SO42—,Cl一四种离子,且阳离子的个数比为Cu2+:K+=3:4,则SO42—与Cl一的个数比可能是()、 A、3:2 B、1:3 C、1:8 D、2:5 9.由C,H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烃,碳原子数在4及以下的烃在常温常压下通常为气体,常温常压时烃C2H4和另一种烃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7%,则 混入的烃可能是()、 A、CH4 B、C2H2 C、C2H8 D、C8H8 10、在室温时,将硝酸钠和氯化钾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后无晶体析出,在加热蒸发时,开

植物显微技术实验报告

植物显微技术实验报告 田祎 风园10-2 090344108

植物显微技术实验报告 09044108 风园10-2班田祎实验目的: 1.接触初等的植物显微技术和组织化学,并初步了解。 2.了解石蜡制片法的操作步骤及各种药品各使用,了解木材切片制片的操作步骤。 3.操作显微照相,并掌握暗室冲洗照片的基础步骤 4.木材切片的制作 实验内容: 一、石蜡制片法 1、材料固定:将材料迅速杀死固定来保持其原有成分性质、位置,所以将材料用刀片截取成适当大小的块。立即投入FAA固定液中,再进行抽气处理,以使固定液渗入材料。固定好的材料要经过水或酒精洗2--3次。 2、脱水:材料经不同浓度的酒精,渐次脱去组织中的水,一般从50%酒精→70%酒精→85%酒精→95%酒精→100%酒精,每一级间隔2小时。酒精用量为材料3-5倍。 3、透明:材料从纯酒精中出来后经过1/2二甲苯+1/2纯酒精(2小时)过渡到纯二甲苯中透明两小时。 4、浸蜡:将盛有材料的小杯中放入少量二甲苯、并加些蜡屑,再将小杯放入38度左右的温箱中过夜,第二天将材料换入纯蜡中以后每过4小时换一次纯蜡,总共换三次。 5、包埋:将融化的石蜡连同材料一并倾入小纸盒中,用热针迅速将材料排齐,然后平放入冷水中使其凝固,动作一定要迅速,否则石蜡浸慢了会出现结晶,切片易碎。 6、切片:注意刀要锋利,并将刀和蜡块的位置调整好。 7、贴片:要梅氏蛋白贴剂粘片。注意载玻片一定要干净粘贴剂涂得要合适而且蜡片的背面和载玻片相贴。 8、染色封片:粘贴好的切片经一至数天干燥后进行脱蜡、复水、染色、脱水、透明封片等步骤。染色程序:石蜡切片→二甲苯中脱蜡(5分钟)→1/2二甲苯1/2纯酒精→100%酒精(2 分钟)→95%酒精(2分钟)→85%酒精(2分钟)→70%酒精(2分钟)→50%酒精(2分钟)→蒸馏水(2分钟)→0.5%高碘酸钾(10分钟)→自来水(5分钟)→蒸馏水(2 分钟)→锡夫试剂(20分钟)→漂洗液3次,每次2分钟→自来水(5分钟)→蒸馏水(2分钟)→萘酚黄S染色(2--10分钟)→蒸馏水(2分钟)→叔丁醇,两次,每次2分钟→二甲苯透明(5分钟)→树胶封片。 二、木材切片 1.材料的选择 作木材切片时可选用新鲜的木质枝条或茎,也可选干燥的木材,但必须注意以下各点: (1)年龄适中而具有代表性; (2)表面光滑,粗细均匀(枝条); (3)硬软一致,无腐坏现象; (4)选取边材而勿选心材,因心材中含多量的树脂、油类等,往往使制成的切片模糊不清; (5)必须分清横切、切线切和半径切的三个切面。 2.材料的处理 (1)分割 木质枝条可分割成3cm长之小段,茎或干燥木材则应分割成长方体的小块,其大小应不超

木材实验报告

篇一:木材实验报告 木材实验报告 班级:08020241 学号:39 姓名:符日雄 林木宏观特征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客观的了解和学习木材宏观特征实验仪器:放大镜、木材标本、实验桌 实验内容:用放大镜观察木材标本,记录观察内容。 木材的宏观特征记录林木微观构造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客观的了解和学习木材微观特征 2、实验仪器:显微镜、木材切片、幻灯片 3、实验内容:①用显微镜观察木材切片,记录观察内容。②通过幻灯片学习木材微观特征阔叶树与针叶树的区别ⅰ、针叶树的微观特征 一、(1)组成简单主要由管胞组成:管胞、木射线、轴向薄壁细胞、泌脂细胞(2)排列整齐主要细胞在木材横切面上作整齐的径向排列(3)木射线不发达木射线多为单列,部分树种具射线管胞(4)轴向薄壁组织量少仅见于部分树种中。 (5)材质均匀由于分子组成简单,排列整齐,所以材质比较均匀。 1. 红松 2. 杉木c. 横切面;t. 弦切面;r. 径切面。 木射线 阔叶树材木射线较针叶树材复杂,针叶树材以单列为主,而阔叶树材以多列为主,这也是相互区别的特征之一。阔叶树材中木射线分四类: (1) 单列木射线(如图2) (2) 多列木射线(如下图1) (3) 聚合木射线(4) 栎式射线 木射线细胞图(观察所得)图1 图2 树脂道 树脂道——由薄壁的分泌细胞环绕而成的孔道,是具有分泌树脂功能的一种组织,为针叶树材构造特征之一。根据树脂道发生和发展可分为正常树脂道和创伤树脂道。 ⅱ、阔叶树材的显微构造 阔叶树材的组成分子有导管、木纤维、轴向薄壁组织、木射线和阔叶树材管胞等与针叶树材相比,阔叶树材构造特点是结构复杂,排列不规整,材质不均匀。 c. 横切面;t. 弦切面;r. 径切面。 阔叶树材三切面的扫描电镜图 导管 ? 导管——由一连串的轴向细胞形成无一定长度的管状组织,构成导管的单个细胞称 为导管分子。 管孔的分布 导管分子的横切面称为管孔。根据管孔的分布状态,可将木材分成环孔材、散孔材、半散孔材等不同类型树胶 在阔叶树材导管中除侵填体外,有时也含树胶,如黄菠萝。 树胶在导管中呈不规则的块状,填充在导管细胞腔中或成隔膜状填充在穿孔部分,而将导管封闭。 树胶的颜色通常为红色和褐色,也有特殊颜色的,如芸香科(rutaceae)木材所含树胶为黄色,乌木所含树胶为黑色,苦楝、香椿等木材导管内则含红色至黑褐色的树胶。篇二:木材阻燃实验报告 木材燃烧和阻燃性能评价实验 班级:木工112 姓名:金高慧学号:201102010205

木制品生产工艺实验报告

《木制品生产工艺学》实验报告 专业:11木材科学与工程-1 组员:左成凤 11102976 茆杰 11102960 孔俊伟 11102974 吴睿 11102959 指导:董宏敢 日期:2014年6月

实验一实木家具加工工艺实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木制品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木制品加工工艺的设备类型、加工流程、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 二、材料与设备 木工平刨、木工压刨、圆锯机、木工钻床、木工铣床、木板材、方材等三、实验内容 木制品材料与结构部分:设计家具结构形式、总体尺寸、功能尺寸、接合部位的配合尺寸等。然后根据具体的家具形式,确定加工内容、方法与步骤。在指导教师与工厂师傅的辅导与监督下,严格按照工厂的生产安全要求及各设备的操作规程,独立完成零部件的加工。 四、实验步骤 1、根据设计的家具形式,选择合适的锯材方料 2、根据设备实际加工精度,确定合理的加工余量 3、对待加工的进行预先画线 4、对相关的机床进行必要的检查,确认工作状态良好 5、利用板式推台锯对面板进行配料 6、利用平刨和压刨对方材等毛料进行基准面与相对面的加工 7、利用卧式钻床进行榫槽(眼)进行加工 8、利用锯机或铣床进行榫头(沟)等进行加工 9、利用铣床对设计的型面进行加工 五、实验分析 1、利用数显千分尺、卷尺测量装配好的家具相应尺寸,填写相应表格。腿部编号测量位置1号位置2号位置3号位置 A 窄度方向33.45mm 34.72mm 34.65mm 宽度方向46.43mm 47.17mm 46.72mm B 窄度方向34.62mm 34.88mm 34.70mm 宽度方向47.19mm 47.24mm 47.03mm C 窄度方向35.45mm 35.21mm 35.23mm 宽度方向47.13mm 47.23mm 47.24mm D 窄度方向35.32mm 35.17mm 35.29mm 宽度方向47.25mm 47.19mm 47.26mm 2、对比加工好的零部件效果,分析原因。

人造板实验报告doc

人造板实验报告 篇一:人造板工艺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压板 1.实验目的 1.1.了解热压工艺的基本过程 1. 2.掌握热压机的操作 1.3.为后续实验提供相应的实验试件 2.实验内容 2.1.处理已知数据计算出原料的量 2.2.拌胶拼板 2. 3.热压 3.实验步骤 3.1.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出所需原料——刨花的重量,施胶量,固化剂的量,所需加水的量 3.2.根据计算结果称取相应的刨花重量放入搅拌箱3.3.根据计算结果称取相应的胶黏剂,同时称取相应的固化剂和所需要交的水加到胶粘剂中 3.4.打开搅拌机,并把胶粘剂缓慢倒入搅拌箱中,通过搅拌使胶粘剂均匀于刨花中 3.5.搅拌均匀后取出刨花进行拼板,预压,然后放入热压机中进行热压15分钟 3.6.热压结束后,关闭压机取出成板 3.7.待板冷却后进行裁边,并根据实验要求裁取后续实验所需的试件

4.实验相关数据的计算处理 已知:刨花的含水率为4%,刨花板的含水率为12%,密度为0.6g/cm3,板厚为12mm,板弧面为400*400,施胶量为10%,叫的固含量为59%,固化剂为0.5%,且为25%的溶液 4.1.刨花的所需量 干刨花的质量:40*40*1.2*0.6=1152g*湿刨花的质量:1152/ (1-4%)=1200g 4.2.施胶量 胶粘剂的质量:1152*10%=115.2g *所需的胶粘剂的量:115.2/59%=195.25g 4.3.固化剂的所需量 固化剂的量:115.2*0.5%=0.576g*固化剂的所需量:0.576/25%=2.304g 4.4.所需加水量 总水量:1152*12%/(1-12%)=157.1g*所需加水量:157.1-(1200-1152)-(195.25-115.2)-(2.304-0.576)=27.322g 5.压板注意事项 5.1.拼板时注意把刨花铺装均匀 5.2.热压机温度过高,小心被烫伤 实验二.物理性能的测试 1.实验目的 1.1.通过相关测量了解试件的物理性能 1.2.通过试件的物理性能了解板的相关结构强度

木材学教学大纲

《木材学》教学大纲 理论教学大纲 一.本科程教学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从木材解剖学(宏观,微观和超微观)入手,了解作为生物材料的树木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并进而掌握木材的化学,物理和力学性质,从而达到科学,合理的利用木材资源。牢固树立木材作为地球上重要的可再生资源,面对世间人口爆炸,矿物资源日渐枯竭的严峻局面,其在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巨大功能及应予持续发展的观点,深刻领会加大木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力度的重要意义。 2.能力和技能培养目标 在熟练使用显微镜,掌握木材解剖构造特征和检索表应用的基础上,应具备识别和鉴定商品原木和板枋材树种的初步能力。 初步掌握木材材料的各种测试方法和相关的国家(国际)标准,为木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二.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木材学是制材,木材干燥,家具和木制品,木工机械,人造板工艺和木材保护与改性的学科的理论和应用基础,是木材加工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木材科学是研究木质化的天然材料与衍生制品以及木质材料的加工利用和森林经营管理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生物的,化学的和物理的科学。 2.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1)课程的主要内容:木材的形成及其宏观,微观和超微构造;木材的化学,物理和力学性质;木材利用及商品知识。 (2)课程重点为:木材宏观,微观构造;针、阔叶树材微观构造比较;木材水分及移动;木材干缩湿胀;木材粘弹性;影响木材力学性质的因素分析。 (3)课程难点为:微机检索识别木材,木材无损检测,木材粘弹性,木素玻璃化转变等。 3.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及基本教学方法 (1)目的和任务 开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木材的结构特征及识别木材的技能,掌握木材基

PP木塑实验报告

PP木塑报告 摘要:采用双螺杆挤出制备PP木塑复合材料,通过注塑成型试样研究各组分及配比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根据木粉特性,试验结果猜想,当木粉含量逐渐增加时一定程度,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弹性模量上升,韧性、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有一定下降,通过加入助剂进行改善。 引言 木塑复合材料(WPC)是以木材和塑料为原料,加入偶联剂等改性助剂,经过热压复合、熔融挤出等不同加工方式制成的一种新型材料。 本课题旨在配方中其他助剂定量情况下,研究改变木粉含量以及目数的条件下,PP木塑复合材料的性能变化。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聚丙烯(PP),型号H110MA;木粉100目;PP-g-MAH;氨基类硅烷;铝酸酯;硬脂酸;EPDM; 配方: 1.2设备及仪器 同向平衡双螺杆挤出机,型号SHJ—35(广州市华新科机械有限公司);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型号101—4—BS(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高速混合机,型号CN—10(北京塑料机械厂);电子万能测试机,型号CMT4204(深圳市新三思材料检测有限公司);海天注塑机;立式混色机。 1.3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 1.3.1木粉干燥将100目的木粉放入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中以140°C干燥4h密闭处理。 木粉表面处理把干燥后的木粉添加高速混合机中进行搅拌,温度控制在90至100°C,分两次加入计量好的铝酸酯偶联剂,两次加入的时间间隔3min,然后再处理5min。铝酸酯的用量为木粉质量的2%,经过处理,木粉表面活化度达到50%以上。(原理:采用铝酸酯处理后,木纤维中含氧量降低,含碳量增加,木粉表面的羟基和羧基等亲水性基团与铝酸酯中的烷氧基发生化学反应,形成C—O—Al化学键,这样就在木粉表面形成一层铝酸酯分子层,从而改善木粉与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 1.3.2物料混合 加料顺序:(PP→氨基类硅烷)→木粉(已处理)→EPDM、MAH-g-PP、硬脂酸 按比例称量物料,依次加入高速混合机中以110°C混合3min,使各组分均匀分散。 1.4 挤出成型 采用双螺杆挤出成型工艺制备木塑复合材料。先将混合好的物料倒入喂料斗,进入双螺杆挤出机料筒,物料在螺杆的剪切、分散和挤压作用下完成塑化并挤出木塑料。经过前期的探索性实验,挤出工艺参数按表1进行设定。

高考化学二轮提优 专题十二 化学实验探究综合题型研究导学案

高考化学二轮提优专题十二化学实验探究综合题型研究导学案能力展示 1. (2013·广东高考第33题)化学实验有助于理解化学知识,形成化学观念,提高探究与创新能力, 提升科学素养。 (1) 在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MnO2共热制取Cl2并进行相关实验。 ①下列收集Cl2的正确装置是(填字母)。 ②将Cl2通入水中,所得溶液中具有氧化性的含氯粒子是。 ③设计实验比较Cl2和Br2的氧化性,操作与现象是:取少量新制氯水和CCl4于试管中, 。 (2) 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电解食盐水制备Cl2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而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 化为电能。设计两种类型的原电池,探究其能量转化效率。 限选材料:ZnSO4(aq),FeSO4(aq),CuSO4(aq);铜片,铁片,锌片和导线。 ①完成原电池的甲装置示意图(见右图),并作相应标注。 要求:在同一烧杯中,电极与溶液含相同的金属元素。 ②以铜片为电极之一,CuSO4(aq)为电解质溶液,只在一个烧杯中组装原电池乙,工作一段时间后, 可观察到负极。 ③甲、乙两种原电池中可更有效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其原因是。 (3) 根据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原理,为减缓电解质溶液中铁片的腐蚀,在(2) 的材料中应选作 阳极。 2. (2012·广东高考第33题)苯甲酸广泛应用于制药和化工行业,某同学尝试用甲苯的氧化反应 制备苯甲酸,反应原理:

实验方法:一定量的甲苯和KMnO4溶液在100℃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按如下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应的甲苯。 反应混合物滤液  操作Ⅰ  已知:苯甲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熔点为122.4℃,在25℃和95℃时溶解度分别为0.3g和6.9g;纯净固体有机物都有固定熔点。 (1) 操作Ⅰ为,操作Ⅱ为。 (2) 无色液体A是,定性检验A的试剂是,现象是。 (3) 测定白色固体B的熔点,发现其在115℃开始熔化,达到130℃时仍有少量不熔,该同学推测白色固体B是苯甲酸与KCl的混合物,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提纯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推测正确。请完成表中内容。 序号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结论 ①将白色固体B加入水中,加热溶解, 得到白色晶体和无色溶液 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生成白色沉淀滤液含Cl- ③干燥白色晶体, 白色晶体是苯甲酸 (4)纯度测定:称取1.220g产品,配成100mL甲醇溶液,移取25.00mL溶液,滴定,消耗KOH的物质的量为2.40×10-3mol,产品中苯甲酸质量分数的计算表达式为,计算结果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 (2011·广东高考第33题)某同学进行实验研究时,欲配制1.0mol·L-1Ba(OH)2溶液,但只找到在空气中暴露已久的Ba(OH)2·8H2O试剂。在室温下配制溶液时发现所取试剂在水中仅部分溶解,烧杯中存在大量未溶物。为探究原因,该同学查得Ba(OH)2·8H2O 在283 K、293 K和303 K时的溶解度(g/100 g H2O)分别为2.5、3.9和5.6。 (1) 烧杯中未溶物可能仅为BaCO3,理由是。 (2) 假设试剂由大量Ba(OH)2·8H2O和少量BaCO3组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成分检验。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考虑结晶水的检验;室温时BaCO3饱和溶液的pH=9.6) 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pH计、烧杯、试管、带塞导气管、滴管。

硅酸盐水泥的制备及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硅酸盐水泥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第1章实验目的 1.1 掌握硅酸盐水泥的制备工艺原理及工艺过程(包括原料的选择、生料的粉磨与成型、水泥熟料的烧结、水泥的粉磨)。 1.2提出具体的实验方案,确定合理的工艺条件(包括原料的配方、熟料的率值、烧成温度及水泥的组成和配合比),制备出合格的硅酸盐水泥样品。 1.3按国家标准对硅酸盐水泥样品进行相关的性能测定。 第2章实验原理 硅酸盐水泥的制备分为三个阶段:石灰质原料、粘土质原料与少量校正原料经破碎后,根据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率值进行配料、磨细成为成分合适、质量均匀的生料,称为生料制备;生料在窑炉内煅烧至部分熔融所得到的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硅酸盐水泥熟料,称为熟料煅烧;熟料加适量石膏共同磨细成为水泥,称为水泥粉磨。水泥加水拌成的浆体,起初具有可塑性和流动性,随着水泥与水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水化反应的不断进行,浆体逐渐失去流动能力,转变成为具有一定强度及其它性能的固体。 第3章实验设备、材料及试剂 3.1 实验材料及试剂 化工原料(化学纯或分析纯):碳酸钙(CaCO3),石英砂(SiO2),氧化铝(Al2O3),氧化铁(Fe2O3),标准砂。 3.2 实验设备 水泥试验磨、高铝坩埚、硅碳棒高温炉、烘干箱、勃氏透气比表面积仪、电子天平、水泥净浆搅拌机、水泥净浆标准稠度及凝结时间测定仪、水泥混凝土恒温恒湿标准养护箱、水泥胶砂搅拌机、水泥胶砂振实台(或水泥胶砂振动台)、电动抗折试验机、数显式建材压力试验机、沸煮箱、水泥抗压夹具、水泥抗折试模。 3.2.1 实验设备图及介绍

A.水泥试验磨是由罩壳、磨机、 支座及电器控制箱等四大部分组成。 (1)罩壳:罩壳由二层玻璃钢板中间 夹吸音棉组成,分上下两罩,上罩壳 有罩门,下罩壳有取料斗,可盛放磨 好的物料,罩壳与磨机轴用带有毛毡 圈端盖7密封,所以罩壳起到隔音和 防尘的良好密封作用。(2)磨机:磨 机由筒体磨门盖、轴承及轴承、联轴 器和齿轮减速机等组成,是研磨物料 的主体部分,在卸料时将磨盖换上栅 孔卸料板,满足卸料的要求。(3)支 座:支座是由磨机及电动机组成的钢 结构,用以支承罩壳,磨机,电动减 速机及电器控制箱等,磨机座底部有4个Φ20底脚螺栓孔,用以固定全套设备。4、电器控制箱:由按钮、组合开关、热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组合开关等组成,用它控制电机的启动和停止。 B.水泥净浆搅拌机主要有双速电 机、传动箱、主轴、偏心座、搅拌叶、 搅拌锅、底座、立柱、支座、外罩、 程控制器等组成。双速电动机通过联 轴器将动力传给传动箱内的蜗杆再经 蜗轮及一对齿轮和传给主轴并减速。 主轴带动偏心座同步旋转,使固定在 偏心座上的搅拌叶进行公转。同时搅 拌叶通过搅拌叶轴上端的行星齿轮围 绕固定的内齿轮完成自转运动。双速 电机经时间程控器控制自动完成一次 慢—停—快转的规定工作程序。搅拌 锅与滑板用偏心槽旋转锁紧。

家具营造实验报告

营造实验的目的: 通过家具的建造, 对建筑的结构和构造连接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对材料的性能和建造方式及过程有一定认识和理解,理解建筑的功能特征及建筑的物理特征。 了解建筑的使用功能人体尺度空间形态的基本要求。 把设计和实践结合起来,将“研究、设计、实践”结合起来,设计前先进行调查研究,从实践的角度进行学习,并学以致用。 研究过程: 现代家具分类: 现代实木家具研究: 实木家具是指主要承重构件采用具有与实木有相近加工和连接特征的材料构成的家具。现代实木家具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实木家具它表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传统实木家具的原材料是实木.而现代实木家具的原材料是实木或是与实木有相近加工和连接特征的材料。如实木拼板、集成材、胶合木、竹集成材等材料都可以用与实木相同(或是极为相近)的连接方法和加工方法制造家具。 传统实木家具又称框架式家具,它是以樟接合的框架构件或是框架嵌板结构构件所组成框架为承重构件,嵌板镶嵌于框架之上只起围合空间或分隔空间的作用,结构为整体式,不

可拆装。现代实木家具有框架式结构.又有板式结构。结构既有整体式,又有拆装式,但拆装式结构的比例越来越高。整体式实木家具以樟接合为主拆装式实木家具则采用连接件接合.或是桦接合和连接件接合并用。 传统实木家具采用手工或机械加手工的加工方式。现代实木家具强调要采用工业化加工方式、并要符合绿色产品要求即在材料、结构、加工工艺、产品流通等方面必须与现代社会需求、先进生产装备、先进技术保持基本一致。为此,现代实木家具的构成方式和接合方法完全不同于传统实木家具,必须从现代实木家具特征角度对传统实木家具构成方式和接合方法进行改良,或是创造新的构成方式和接合方法。在本文中介绍的是目前为止现代实木家具中常用的接合方法。 现代实木家具的接合方法主要有榫接合、连接件接合、胶接合、钉与木螺钉接合等。 1、榫接合 榫头又有整体式榫与分体式榫之分。整体式榫是指榫头与零件成一整体,而分体式榫是指榫头与零件不成一整体。现代家具生产中榫接合一般借助胶粘剂提高接合强度,因此常应用于无须拆卸部位的接合。 现代家具榫卯结构类型: 图2整体式榫接合 图13分体式榫的种类

脲醛树脂的制备实验报告

脲醛树脂的制备实验报告 篇一:脲醛树脂的合成 目录 1 目的................................................. ................................................... (1) 2 综述................................................. ................................................... (2) 2.1 脲醛树脂概述................................................. ................................................... ..2 2.1.1 脲醛树脂的含义................................................. . (2) 2.1.2 脲醛树脂的概述.................................................

........................................2 2.1.3 脲醛树脂的特点................................................. (3) 2.1.4 脲醛树脂的组成................................................. (3) 2.1.5 脲醛树脂的应用及用途................................................. . (5) 2.2 脲醛树脂的改性................................................. . (5) 2.3 脲醛树脂的合成方法................................................. .. (7) 2.3.1 脲醛树脂的生产工艺流程 ................................................ ......................7 2.3.2 脲醛树脂的原料配比.................................................

建材实验报告

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与报告书 班级 学号 姓名 同组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日期 浙江大学建工实验中心建筑材料实验室

实验一 一、实验名称:试验机操作训练 二、实验目的要求 了解试验机(液压式)的基本原理,熟悉试验机的操作步骤和要求,掌握通过试验机检测试件强度方法。 三、仪器设备 压力试验机、万能试验机 四、试验机基本原理 试验机主要由测试构架系统、控制系统和测力系统三部分组成。 测试构架系统:工作活塞、承压板或夹具(上下)、自平衡框架; 控制系统:油箱、油泵、控制阀(送油、回油)和工作油缸; 测力系统:测力油缸和摆锤利用杠杆平衡原理测试系统(度盘式) 液压传感器和显示器或压力传感器和显示器。 压力试验机构造示意图

五、试验机操作步骤 1、打开电源,根据需要的最大荷载确定量程(度盘)、选用摆锤,调整缓冲阀位置,使其与荷载相适应。 2、打开“送油阀”和“回油阀”,启动油泵,空转1~2min。 3、关闭“回油阀”,使“工作活塞”上升约10mm,再关闭“送油阀”。 4、将试件居中置于下承压板上,调整“度盘”或“指针”或“显示面板”,使其读数为“零”,调整“承压板”,使上承压板与试件上表面的距离为1mm左右。 5、打开“送油阀”,使上承压板与试件缓慢均匀接触,接触后对试件加载。 6、调整“送油阀”的大小,使加载速度控制在要求范围内。 7、加载至荷载最大值,即“主动针”开始回落或“显示荷载值”减小时,打开“回油阀”,关闭“送油阀”,关闭电源,使下承压板下降,取出破坏试件。 8、清理试验机。 六、实验注意点 1、试验前必须在“工作活塞”升高后进行度盘或显示器调“零”; 2、调“零”时,关闭“送油阀”或使“试件与承压板之间的距离”大于10mm; 3、在试验机加载前,应根据“试件与承压板之间的距离”控制“送油阀”的大小; 4、在试验机加载后,应根据“加载的速度”控制“送油阀”的大小; 5、在试件承受荷载之时,不得操作横梁或压板“开关”。 七、实验过程描述及讨论:

建筑模型制作实训指导书

建筑模型制作实训指导书 编写说明: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建筑界和建筑院校建筑专业教学中,建筑模型日益被广大同仁所重视;其原因在建筑模型取其他表现手段之长、补其所短,有机地将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在一起;以其独特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立体的视觉形象。 当今的建筑模型制作,决不是简单的仿型制作,它是材料、工艺、色彩、理念的组合。 首先,它将建筑设计人员图纸上的二维图像,通过创意,材料组合形成了具有三维的立体形态。 其次,通过对材料手工与机械工艺加工,生成了具有转折,凹凸变化的表面形态。 再次,通过对表层的物理与化学手段的处理,产生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 所以,人们把建筑模型制作称之为造型艺术。 学习建筑模型制作,对于模型制作人员来说;首先,要理解建筑“语言”,理解建筑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建筑设计的内容;其次,要充分了解各种材料的特征,合理地使用各种材料。建筑模型的制作,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就是材料。而制作建筑模型的专业材料和各种可利用的材料很多。因此,对于模型制作人员来说,要在很多种材料中进行最佳组合,这样就要求模型制作人员要熟悉和了解材料的物理特性与化学特性,并充分合理地利用材料的特征,真正做到物尽其用,物为所用。再次,熟悉掌握各种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还要通过在对基本制作方法掌握的基础上,合理地利用各种加工手段和新工艺,从而进一步提高建筑模型的制作精确度和表现力。 总而言之,建筑模型制作是一种理性化,艺术化的制作。它要求模型制作人员,一方面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概括力;另一方面要熟练地掌握建筑制作的基本技法。只有这样才能通过理性的思维,艺术的表达,准确而完美地制作建筑模型。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环己酮的制备

环己酮的制备 华南师范:cai 前言: 环己酮,无色透明液体,分子量密度0.9478 g/mL 熔点?16.4 °C 沸点155.65 °C 在水中微溶;在乙醇中混溶。带有泥土气息,含有痕迹量的酚时,则带有薄荷味。不纯物为浅黄色,随着存放时间生成杂质而显色,呈水白色到灰黄色,具有强烈的刺鼻臭味。环己酮有致癌作用。环己酮是重要化工原料,是制造尼龙、己内酰胺和己二酸的主要中间体。也是重要的工业溶剂。也用作染色和褪光丝的均化剂,擦亮金属的脱脂剂,木材着色涂漆,可用环己酮脱膜、脱污、脱斑。 醇的氧化是制备醛酮的重要方法之一。本实验通氧化环己醇制备环己酮,氧化剂可以用铬酸或次氯酸,由于铬酸和它的盐价格比较贵,且会污染环境,用次氯酸或漂白粉来氧化醇可以避免这些缺点,产率也高。所以本实验采用次氯酸做氧化剂。 其他重要数据: 环己醇,有樟脑气味的无色粘性液体,熔点25.2℃沸点:160.9 ℃相对密度 环己酮和水形成恒沸点混合物,沸点95℃,含环己酮%,溜出液中还有乙酸,沸程94~100℃。 反应方程式: [O] OH O 1、实验部分 实验设备和材料 实验仪器:搅拌器、滴液漏斗、温度计、250mL三颈烧瓶、酒精灯、锥形瓶、冷凝管、蒸馏烧瓶、接液管、分液漏斗 实验药品:环已醇、次氯酸钠、冰醋酸、无水碳酸钠、无水硫酸镁、氯化铝、沸石、氯化钠、碘化钾淀粉试纸 实验装置 反应装置蒸馏装置分液装置 实验过程

混合反应:向装有搅拌器、滴液漏斗和温度计的250mL三颈烧瓶中依次加入mL(5g,mol)环已醇和25mL冰醋酸。开动搅拌器,在冰水浴冷却下,将38mL次氯酸钠水溶液(约mol/L)通过滴液漏斗逐滴加入反应瓶中,并使瓶内温度维持30~35℃,加完后搅拌5min,用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应呈蓝色,否则应再补加5mL次氯酸钠溶液,以确保有过量次氯酸钠存在,使氧化反应完全。在室温下继续搅拌30min,加入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至反应液对碘化钾淀粉试纸不显蓝色为至。 蒸馏粗产品: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30mL水、3g氯化铝和几粒沸石,在石棉网上加热蒸馏至馏出液无油珠滴出为至。 除杂干燥:在搅拌下向馏出液分批加入无水碳酸钠至反应液呈中性为止,然后加入精制食盐使之变成饱和溶液,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出上层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得到产物。 2 结果与讨论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混合反应加入次氯酸后,无色溶液变成乳白色,温度稍有升高,升高到28℃。用碘化钾试纸检验成紫色。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透明状液体,加入适量饱和亚硫酸氢钠后,用碘化钾试纸不显色。 蒸馏得粗产品 加入氯化铝后,有大量的白色烟雾产生,一会后,白色烟雾消失,溶液呈淡黄色。混合液体在82℃时开始沸腾,到98℃时有馏分蒸出,蒸出液为淡黄色透明液体,该液体有怡人的气味。 除杂干燥 加入分液漏斗后,溶液分为两层,上层为淡黄色油状液体(产品),下层为无色透明液体(水层)。产品为淡黄色液体,有怡人的气味,产量有3.2g 产率与产量 产量:产物为淡黄色液体3.2g 产率:=% 环己酮的沸点为156℃,而在蒸馏得粗产品中,温度为98℃即可蒸出产品的原因分析环己酮的沸点为156℃,但环己酮能与水形成共沸物,从而降低了环己酮的沸点,温度在98℃即可蒸出产物,但含有杂质。通过对粗产品除杂,可以得到较纯的环己酮,此时再蒸馏环己酮,温度即可达到环己酮的沸点156℃。 加入次氯酸充分反应后,溶液呈乳白色的原因分析 加入次氯酸充分反应后,溶液本应是无色透明溶液,而此时溶液仍呈乳白色,是因为加入次氯酸钠过多。次氯酸钠在有机试剂中溶解度比较低,当次氯酸钠过多时,容易析出,从而使溶液呈乳白色。 提高产率的因素分析

木材干燥学实验报告

山东农业大学木材干燥学实验报告 ——用百度法编制干燥基准 学院:林学院 年级:2012级木材2班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席恩华

木材干燥学实验报告 ——用百度法编制干燥基准 一、实验目的: ①通过此实验,了解并掌握用百度法编制木材干燥基准的具体操作方法。 ②培养学生实验设计技能,并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干燥设备的操作和检测仪器使用等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培养相互帮助、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 二、实验方法:应用小型的木材干燥室(实验室用)对木材进行干燥基准的编制。 三. 实验仪器:烘箱,天平,小带锯,数显式游标卡尺,试材(白松、水曲柳) 四、实验材料与数据记录 1、材料:白松(针叶材,1、2号木材),水曲柳(阔叶材,3、4号木材) 2、实验数据: 时间序 号 长 (mm) 宽 (mm) 厚 (mm) 体积 (cm^2) 质量 (g) 裂纹情况 10 月9 日 原始 数据 ①197.3 101.9 20.5 412.14 165.37 无 ②197.5 103.3 21.2 432.51 209.74 无 ③198.1 105.9 20.6 432.16 387.74 无 ④196.8 102.8 20.9 422.82 347.9 无 9:00 ①197.8 101.9 20.3 409.16 149.24 表裂6条,端裂8条 ②197.9 103.8 21 431.47 193.02 有表裂,9条端裂 9:30 ③198.8 105.4 20.4 427.45 356.44 无表裂,102条端裂 ④198.7 102.9 20.3 415.06 315.49 6条表裂,248条端裂9:30 ①197.7 101.6 19.7 395.7 142.67 15条表裂,134条端裂 ②198 103.1 20.6 420.52 185.16 有表裂,98条端裂10:30 ③199.3 104.3 20.1 417.82 342.98 2条表裂,多处端裂 ④198.9 102.8 19.8 404.85 301.54 6条表裂,多出端裂有变形10:00 ①197.9 101.2 19.7 394.14 138.71 有表裂,62条端裂 ②197.3 102.2 20.8 419.41 181.79 有表裂,66条端裂11:30 ③198.9 103.5 20.1 413.78 331.73 有表裂,113条端裂 ④199.4 101.9 19.6 398.25 290.26 有表裂,115条端裂12:00 ①198.5 100.5 19.5 389.01 130.37 有表裂,65条端裂 ②197.3 100.1 20.5 408.97 170.34 有表裂,69条端裂13:30 ③197.1 102.5 19.8 400.01 321.11 有表裂,129条端裂 ④199.4 101.1 19.4 391.09 280.32 有表裂,122条端裂14:00 ①197.9 100.3 19.6 389.05 125.43 有表裂,68条端裂 ②197.6 99.4 20.7 406.58 166.21 有表裂,72条端裂15:30 ③197.5 101.7 19.7 395.69 310.25 有表裂,138条端裂 ④198.6 100.6 19.5 389.59 270.13 有表裂,142条端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