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公开课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公开课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公开课教学设计

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新苏教版教材第34页例题,3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初步掌握不含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递等式表达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过程,初步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主动检查的良好习惯。

3.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列综合算式与用递等式计算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组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注意:只写得数,不抄算式。

课件出示:

0×13= 35×10= 9×4+5=

40×2= 100-75= 4×7+3=

40×30= 30×11= 5×9+7=

下面我们来核对答案。

2.脱式计算

课件出示:

20-10+7 18+6-3

30÷5×3 2×9÷3

思考:它们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你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上面两道算式里有哪些运算符号?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的?下面两道呢?

小结:上面两道算式只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下面两道算式只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像这样一道含有几种不同运算符号的算式叫做混合运算。

3.如果把18+6-3 中的“-”改成“×”,运算顺序又是怎样的呢?

小番茄说:也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小辣椒说: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到底是哪种算法呢,就让我们从生活中的事情来研究吧。

二、交流共享

1.情境导入:周末,小军和小晴约好一起去超市逛逛学习用品(课件出示)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解答教材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出示问题(1):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

(1)思考:要求一共用去多少元,先要算什么?

同桌合作完成:

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分步算式,说说解题思路。

尝试把分步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综合算式解答。

(2)汇报交流

师:怎样求一共用去多少元?

课件出示:一共用去多少元=3本笔记本的钱+1个书包的钱

分步计算:

先要算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因为3本笔记本的价钱还不知道,所以要先算出来。)

你是怎样列式解答的?教师板书:

“15+20=35(元)这里的15 是什么?怎么得来的?”课件闪烁,并随机出

二年级的乘加乘减应用题.doc

v1.0可编辑可修改乘加乘减应用题练习一 1、小青买了 5本练习本 , 每本 7角, 又买了一个橡皮 5角钱,一共花了多少钱 2、妈妈买了 3千克苹果和 5千克梨 , 每千克梨 6元, 每千克苹果 3元 , 苹果和梨共多少钱 3、九只兔子和 2只鸡一共有多少只脚 4、学校有一座教学楼共五层, 每层三米 , 教学楼高多少米 5、每间教室八张桌子 , 七间教室有一间放杂物 , 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6、学校组织学生折纸鹤, 每个同学折 7只,9 个同学可以折几只纸鹤 7、每盒铅笔有 5只, 妈妈买了7盒铅笔用了一只还剩几只铅笔 8、河边有三只鸭子 , 河里也有三只 , 又跑过来三只, 一共有几只 9、同学做操站了 5排,每排有 4个人,又来了一个同学,一共有几个人做操

11、少年先锋队有 9个小朋友新加入 , 每个小朋友带一个红领巾, 一共准备几个红领巾 12、刘奶奶家有两种鸡,每种鸡有7只,还有 3只鸭,奶奶养了多少家禽 13、每排有 8棵桃树,有 4排,还有 7棵苹果数,一共有几棵树 14、鸟妈妈有 5只鸟宝宝,每只鸟宝宝要吃4条虫子,鸟妈妈要吃 7条虫子,它们一共吃几条虫 15、小米用小棍拼了 4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他一共用了几根小棒 16、广场上有 5个孩子,有 4个孩子都是 6岁,还有一个孩子 8岁,他们一共多少岁 乘加乘减应用题练习二班级姓名 1、每排有九棵树, 小华种了四排一共要浇多少棵树 2、5束花. 每束有 8只。共有多少只花

4、宾馆招待客人 , 一个家放三盘水果 , 九个家放几盘水果 5、送水工每天送五箱水, 八天送多少箱水 6、树上有九只小鸟 , 一共多少条腿 7、钟面上从数字 12到1共五个小格 , 那从1到5一共有几个小格 8、小朋友一天洗三次脸, 一个星期洗几次脸 9、爸爸每天工作八小时, 五天工作几小时 10、奶奶每天喝两杯牛奶七天一共喝了几杯牛奶 11、6排电脑,每排有 8台,共有多少台电脑 12、一家有三口人 , 九家有几口人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内容。本节课是表内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和1-5的乘法口诀后进行教学的。例5通过旋转木马的实例,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减的计算顺序,并利用计算形如“3×3+2”的题目,知道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用连加、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同时通过利用图式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得计算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实际问题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既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或减法的计算是首次接触,在计算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顺序不正确的现象。 【教学目标】:1.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3.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法选择】:创设情境、启发诱导、实物演示等。 【学法指导】:知识迁移法、观察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同学们我们前边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现在让我们用这些知识做一个摘苹果游戏,看谁摘的苹果多。

2. . 二、探究新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去游乐场玩儿过吗?(课件出示例5旋转木马图。)那里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一同去游乐场中寻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

分数乘法的混合运算及简便运算

分数乘法的混合运算及简便运算 ? 知识点1 分数乘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问题导入 计算 4471558+? 51319106?- 111()662+? 451()384?- 1. 明确运算顺序(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整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 计算 ? 归纳总结:分数乘法的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有括 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 知识点2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 问题导入 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 11112332??e 123123()()435435????e 1111111()2352535+??+?e ? 归纳总结: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 知识点3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的应用 应用一 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例】 计算:31556 ?? 应用二 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例】 计算:5117()678 ?? 应用三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例】 计算:11()4104 +? 举一反三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a c b c a b c ?+?=+? 巩固:【例】 3515413413 ?+?

? 知识点4 误区警示 【例】 61(79)718 ?+? ● 考点题库 1.(重点题) 计算下面各题 313735-? 5716()91035 ?-? 2.(难点题) 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 15118()396?+- 115354274211 ?? 3792425875??? 2322177()114346 ??- 3.(易错题) 在○里填上“>”“<”或“=” 31134664??e 797997??e 352352()573573 ????e 114114()459459?? +?e 1112019191919??+e 1113031313131 ??-e 4.(变式题) 爸爸和小明都感冒了,妈妈要给他们买6天的药,药品说明书上写着:成人一次12 袋,儿童一次13 袋,一日三次。妈妈要买多少袋药?

小学数学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专项练习100道4

100以内混合进阶题 100道 5 × 5 - 12 = 8 × 4 - 14 = 4 × 6 - 13 = 7 × 1 + 26 = 8 × 6 - 23 = 5 × 7 - 2 9 = 0 × 2 + 21 = 5 × 2 + 8 = 7 × 5 + 11 = 5 × 6 + 17 = 7 × 4 - 1 = 5 × 8 + 25 = 8 × 7 - 3 = 3 × 2 + 20 = 6 × 9 - 15 = 4 × 7 - 27 = 8 × 6 - 21 = 2 × 7 + 0 = 7 × 3 + 3 = 3 × 4 + 2 = 6 × 4 - 6 = 8 × 1 + 5 = 8 × 8 - 3 = 5 × 0 + 1 = 9 × 4 - 23 = 4 × 4 - 11 = 7 × 4 - 25 = 4 × 8 - 20 = 2 × 6 - 4 = 4 × 6 + 8 = 6 × 9 - 19 = 2 × 9 - 2 = 4 × 6 + 18 = 9 × 7 - 27 = 2 × 3 + 16 = 8 × 0 - 0 = 1 × 2 + 0 = 8 × 0 + 5 = 7 × 5 - 25 = 6 × 6 - 2 = 8 × 9 - 12 = 4 × 2 - 4 = 9 × 6 + 26 = 7 × 9 - 8 = 8 × 6 + 17 = 6 × 8 - 19 = 0 × 1 + 20 = 2 × 1 + 9 = 9 × 8 + 2 = 3 × 8 - 11 = 9 × 4 - 19 = 6 × 6 - 10 = 2 × 7 - 9 = 9 × 6 - 0 = 3 × 6 + 8 = 8 × 2 + 12 = 5 × 4 - 10 =

四则混合运算课说课稿

四则混合运算课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四则混合运算练习一》。本人将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向各位评委实行汇报。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9页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实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和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以及加减乘除混合三步计算的基础上的练习课。本节课是学生在通过第一课时的探究、自主学习得出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但没有通过一定量的训练,还没有达到熟练度的基础上教学的。而四则混合运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使用十分广泛,又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和科学知识的基础,所以是小学生必须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与技能。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新课程标准对于练习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指出:巩固与加深哪些新的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等;如何对知识实行梳理、归类、比较;采用哪些措施和方法组织有效的练习。实行哪些综合使用知识的训练;形成哪些数学基本水平;获得哪些积极的情感体验。 所以,我根据教学内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准确地实行计算,能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让学生尝试计算,体验到数学知识在学习上的迁移性。 3、在计算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思想。 重点:掌握运算顺序,准确计算。 难点:能准确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说出算理。 三、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中,不是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学,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本节课我利用情境、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和应用及计算为主线。引导学生以“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实行探究性学习活动。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20570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详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三年级上册)》23?25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 德育目标:树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课型】:新授课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及数量关系理解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星期天,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采摘番茄。你看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图1) 预设1: 60只篮子够吗? 预设2:还剩几只篮子? 师:第一个问题你想到什么? 预设1:18X 3=54,54 比60 小,够。

预设2:把18想成20,20X 3=60,把18估大了,所以够 师:不是题目让你估你才估,遇到不好算的主动想到估一估,看能不能更方 便地解决问题。这个同学就主动想到估一估,了不起!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的,使学生在真 实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数学是饱满的、丰富的、充实的、更是精彩的,使儿童的数学学习充盈着智慧的挑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享受着探索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而真切的应用价值。 二、合作探索 (一)解决红点问题 1.分析数量关系。 师:想一想,还剩的只数怎么求呢?说说你的想法。 师:总只数知道吗?已分的只数呢?所以我们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理清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2.分步解答。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能解答这道题吗? 师:给大家讲讲,18X 3求的什么,60-54求的什么? 让学生充分讲解算式的含义,给学生时间理解。 3.列综合算式。 师:刚才大家都是分步解答的,这道题你能列综合算式吗? 师:为什么要用60-18 X 3?(板书:60-18 X 3) 4.尝试计算。 师:这个综合算式你会算吗?试一试,做在纸上。 预设:(图2)

二年级数学下册《同级混合运算》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明确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激发探究乐趣,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并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掌握同级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口算对对看。说说运算顺序。我们学过哪些运算?(+、-、×、 ÷)。猜一猜,谁和谁是同级运算?(加分)(板书)用这些运算解决问题。说一说做法。做法相同的举手。 这些难不倒大家,但是因为喜欢读书的同学越来越多,下午又来了很多人。请大声读出学习单第1题。

二、学习单探索。 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①抢答:小组起立,组长提问,全答出即可坐下。 ②独立列式计算。 ③小组内交流算法,代表汇报。(板书) ④小组补充不同算法。(板书) 对比两种算法,运算顺序一样,用两个算式的叫分步算式(板书),合成一个的叫综合算式。(板书)综合算式中含有加减两种运算,所以叫混合运算。 优缺点:分步算式能看出运算顺序和每次运算的结果,但是麻烦。综合算式简单,但是不能看出运算顺序和每次运算的结果。 (2)为了便于看出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我们写出每次运算的结果。就是脱式计算。 ①规范脱式计算书写格式。 把“=”写在横式第一个数字下面左边,第一步先算53-24,在下面划上横线,把结果写在“=”后面,并用箭头标记,不计算的运算符号和数字照抄下来。再进行第二步计算,把结果写在下面(=67) ②在学习单上写出脱式计算过程。 ③小组讨论:脱式计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小结:先观察,先算部分用横线标出,“=”靠左写,上下对齐。横式无“=”。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育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作者:————————————————————————————————日期: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溧阳市西平小学戎建平 教学内容:新苏教版教材第34页例题,3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掌握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递等式表达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过程,初步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主动检查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在认识综合算式以及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发展思维的逻辑性。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 听说我们班同学的计算能力很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计算有关的问题,好不好?看屏幕 1、情境导入(录音):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去超市买学习用品(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你能帮小军解决这个问题吗? 要求这个问题应该怎么想?(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根据回答出示:3本笔记本的价钱+1个书包的价钱=一共用去的元数)根据数量关系,你能列算式解答吗?(独立列式解答,师巡视收集反馈材料) 2、反馈: 预案 5×3=15(元) 15+20=35(元) 5×3+20=35(元)

指着分步算式:你是怎样算的?(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再算一共的元数)那这个算式(综合算式)是怎么计算的呢?(也是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也就是先算5×3,再加一个书包的价钱) 这位同学列的算式叫综合算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他是直接写的结果,在数学中为了清晰的表示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我们一般用递等式计算。 3、讲解递等式计算的过程: 用递等式计算时等于号要写在综合算式的下一行,并写在算式的左边,先算5×3得15,没有算的部分要移下来。等于号对齐(边讲解边演示)5×3+20 = 15+20 = 35(元) 你会算吗,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也像这样,用递等式算一算。(一人板贴) 现在能清晰的看出计算过程了吗?15怎么得到的?没算的部分怎么办? 4、比较: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虽然列式不一样,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 它们都是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都是先算乘法)再加1个书包的价钱,数量关系是一样的。 5、有同学列出了这样的综合算式 20+5×3 你会用递等式算一算吗?在练习纸上算一算。(学生计算,教师收集反馈信息)反馈: 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展示评价). 学生交流:观察这些算式,你更赞同哪一个,相互说一说? 集体交流: (1)校对正确的计算结果. 先算的什么?为什么? (2) 逐一评价有错误的算式,哪里有问题?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溧阳市西平小学戎建平 教学内容:新苏教版教材第34页例题,3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掌握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递等式表达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过程,初步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主动检查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在认识综合算式以及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发展思维的逻辑性。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 听说我们班同学的计算能力很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计算有关的问题,好不好?看屏幕 1、情境导入(录音):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去超市买学习用品(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你能帮小军解决这个问题吗? 要求这个问题应该怎么想?(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根据回答出示:3本笔记本的价钱+1个书包的价钱=一共用去的元数)根据数量关系,你能列算式解答吗?(独立列式解答,师巡视收集反馈材料) 2、反馈: 预案 5×3=15(元) 15+20=35(元)5×3+20=35(元)

指着分步算式:你是怎样算的?(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再算一共的元数)那这个算式(综合算式)是怎么计算的呢?(也是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也就是先算5×3,再加一个书包的价钱) 这位同学列的算式叫综合算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他是直接写的结果,在数学中为了清晰的表示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我们一般用递等式计算。 3、讲解递等式计算的过程: 用递等式计算时等于号要写在综合算式的下一行,并写在算式的左边,先算5×3得15,没有算的部分要移下来。等于号对齐(边讲解边演示)5×3+20 = 15+20 = 35(元) 你会算吗,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也像这样,用递等式算一算。(一人板贴) 现在能清晰的看出计算过程了吗?15怎么得到的?没算的部分怎么办? 4、比较: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虽然列式不一样,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 它们都是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都是先算乘法)再加1个书包的价钱,数量关系是一样的。 5、有同学列出了这样的综合算式20+5×3 你会用递等式算一算吗?在练习纸上算一算。(学生计算,教师收集反馈信息)反馈: 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展示评价). 学生交流:观察这些算式,你更赞同哪一个,相互说一说? 集体交流: (1)校对正确的计算结果. 先算的什么?为什么? (2) 逐一评价有错误的算式,哪里有问题?

混合运算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6)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目标解析:通过复习旧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同时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课件出示下面题目:12+5+30=47 18-7+10= 21 23+26-15=34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

【设计意图:设计这样的练习,主要是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一环节学习同级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情境中获取信息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二)交流中探究新知1.反馈解法,初步感知(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分步算式 53-24=29(人) 29+38=67(人) 方法二:综合算式 53-24+38=67(人) (2)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2.明确概念,揭示课题(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3)揭示课题。 3.运用规定,脱式计算(1)课件出示:53-24+38,(2)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公开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73~78页信息窗1。 【教材简析】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基础是: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加、减、乘、除计算,以及整数、小数四则运算中运算律的应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基本完成分数四则运算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增进对相关运算律的理解,提高运用分数四则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有了大量的知识基础,教材安排了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类推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发现整数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例题的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 3、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借助以前所学的知识基础,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大胆猜想、积极思考验证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 4、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整数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配乐播放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相关图片,请学生欣赏后谈感受。 (长城天坛故宫布达拉宫九寨沟兵马俑)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导入:(课件呈现情境图) 谈话:青铜同学们仔细观察,你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加、乘减综合练习题

一、准确计算: 65+51×32 109×(35+32) 15×151-43 (43-21)×12 18 17×36+65 18-16×43 73×(21-61) 43×32-103 21与53的和的32是多少? 65比52的85多多少? 65的2倍与6 1的和是多少? 二、解决问题: 1、一张长方形白纸,长 54米,宽是长的65。宽比长短多少米? 2、商店运来白糖 109吨,卖出这批白糖的31,又卖出3 1吨白糖。共卖出多少吨白糖?

一、准确计算: 41+43×3 12×(41+65) 61×52-201 (43-31)×24 43+31×61 150-144×65 6×85-21 (71+41)×28 41比65的52少多少? 43与125和的76是多少? 15个52比21个3 1少多少? 二、解决问题: 1、小红带10元钱去买牛奶,一瓶牛奶的价钱 109元,她买了10瓶,还剩多少元? 2、一堆煤,每天用去 201,8天后还剩这堆煤的几分之几? 3、甲、乙两根绳子,甲绳长是乙绳长的 34倍,乙绳长2 3米。两根绳共长多少米?

分数乘加、乘减(三) 一、简便计算: 41×76×4 (43-31)×24 (71+41)×28 107×65+61×107 52×4+52 43×9-43 125×78-71×125 85×76-85×72 1413与76和的28倍是多少? 71减去12 1的差与84相乘,积是多少? 二、解决问题: 1、小军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31。第二天看了这本书的5 2。两天共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如果这本书150页,两天共看了多少页? 2、一个长方体金鱼缸,从里面量,长 54米。宽41米,高21米。里面装的水深10 3米,里面装了多少立方米的水?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孙建青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二年级学生 2.学科:数学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①预习信息窗1。 ②发现信息,提出有关问题。 ③教师准备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课件。 二、教学课题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启发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计算方法,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四、教学思路 学生课前预习信息窗1,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课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探究乘加、乘减的运算法则,让学生在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中,理解运算法则的先后顺序,并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加法、减法和乘法与除法,为本课的混合运算作了铺垫。本节课通过情境图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发现信息并提出问题。教材中的情境图比较贴近学生的实

际生活,这样的设计使学生较容易的就能提出与这节课有关的问题。易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数学模型教学法。 七、教学设计 课始口算 教师预设:多媒体出示下列题 8×4 = 7×9 = 2×7 = 9×9 = 5×7 = 8×5 = 2×8 = 9×8 = 8×6 = 3×8 = 6×5 = 2×9 = 9×6 = 5×9 = 7×7 = 7×8 = 9×3 = 6×6 = 4×4 = 3×4 =学生预设:排火车式口答,全班交流订正。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建模兴趣。 谈话预设: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谁来说一说你的旅游经历。 学生预设: 生1:我去过青岛看见了美丽的大海; 生2:我去过五莲山; 生3:我去泰山爬山了; …… 师导入预设:旅游真是一件有趣的事,其实在旅游中也蕴藏着许多数学问题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着旅游团走进泰山去探究旅游中的数学问题。

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案

第四课时: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9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四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混合运算的步骤。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5×6+7×3 15×(34-27) 16×4-7×9 (35+21)×28 70-4×6 36×2+15 2.引出课题: 刚才复习的整数乘加、乘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乘加与乘减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4. (1)教师点拨:分数加法、减法、乘法混合在一起的时候,怎样计算呢?运算顺序跟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出示例4:计算9 753154?+,指名读题。 (2)学生按整数运算的顺序计算。(教师巡视) (3)订正: 指名学生问: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一说计算过程,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 15 1115 71543 97531 1549 753154=+=?+=?+ 教师明确:这道题有乘有加,同学们做得很好,如果一道题有乘有减,或者有乘有加还有小括号,这样的题怎么计算?(出示做一做两道题) 2.做一做: (1)试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指名两名学生做在小黑板上) 提示:注意计算时只写必要的计算过程。(教师巡视) (2)订正: 让学生先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启发学生思考、交流主动学会

新知。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自己学会了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大家学习得很好。我们要注意在混合运算中计算步骤还要过于繁琐。还要养成做题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四第1题。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几名学生分别写在小黑板上。 2.练习四第3、4、5题。 (五)作业。 练习四第2题。

《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公开课教案.doc

第二课时 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P48页例2。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师:同学们在昨天的数学课里还知道我们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吗? 生1:我学到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课件出示) 生2:我学会了怎样写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 生3:计算混合运算时,要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算一算 12+4+3=46 15+10-8=17 2×4×7=56 6÷3×2=4÷ 这些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的? 二、讲授新课 师: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那么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又如何计算呢? 课件出示课题: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2、齐读课题 3、教学例2: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游乐园里面有很多玩的项目,你们还想去吗?今天老师带大家再次来到游乐园,看看哪里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请打开48页看看。 课件出示:教材28页主题图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1:在跷跷板乐园里,有3组小朋友正在玩跷跷板,每组有4人。 生2:还有7位小朋友在周围观看。 师:根据这些信息,我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3: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新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小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公开课优质课教案3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P51,P52内容。 教学目标: 1. 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10-5+3=7+(7-6)= 10-(5+3)=7+7-6= 思考: 1. 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 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呢? 小结:我们在一年级时就知道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同样,在混合运算里,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探究新知 (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77-42)÷7 问题:上面的题你们能用脱式做一做吗? (二)反馈交流,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问题: 1. 这两道题你们是怎么算的? 2.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 在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中,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 小结: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 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34-(28-13)6×(7+2)(88-56)÷8 76-(12+25)(12-5)×3 48÷(8-2)问题: 1. 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则混合运算(二)》公开课教学设计(经典、很实用)

北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则混合运算(二)》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48-49页,买文具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买文具》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意义,会用小括号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三步的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在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第二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和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生学习这一内容时往往没有学习兴趣,教师教学时往往只注重结论教学,而忽视了过程教学,对于学生只要求认识中括号和了解带有中括号的运算顺序就行了,而能否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中括号产生的必要性和带有这种括号的运算顺序。因此,学生并未真正发现和理解中括号的作用和有这种括号的运算顺序,未能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正确地计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计算能力和计算习惯也没得到充分的培养。 本课设计旨在其一:创设悬念,质疑、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本课设计由学生的错题引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自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其二;培养学生发现、理解数学符号产生必要性和使用数学符号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设计让学生在完成添运算符号的游戏过程中感受和体验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回忆含有小括号的式题的运算顺序,在此基础上去思考如何让“18÷2×(3+6)=1”这个等式成立的问题,自然地引出中括号;最后,在认识中括号的写法和用法后,师生共同交流归纳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用启发与发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部分的初步感知,由添小括号到中括号,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全体全过程参与,感受中括号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其作用和使用方法,变结论教学为过程教学,把教学生学会知识转变为学生会学知识,教给了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创造和运用数学符号的能力。 其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计算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由于学生在此之前就已经学过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因此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去独立探索、大胆交流,让学生在热烈、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新知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再通过练习,让他们在讨论中理解运算顺序,在尝试中规范脱式计算的书写,在质疑中巩固和深化中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在游戏中提升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理解,从而切实提高学生实际计算的能力和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

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4 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三第3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法和乘法的计算法则,提高运算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正确的进行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准确的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一, 准备练习 1,口算 87-54 169×158 81×4 45×25 4 72×721 109+83 32×169 65×6 5 2,回顾总结分数加,减,乘法的计算法则。 3,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运算顺序。 25×4+24×5 15×(34-29) 4332+83 80÷5×4 二, 尝试练习 154+53×97 1312×(21-31) 74-74×2 1 (1)先说出各式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思考: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三, 交流汇报 (1)运算顺序,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如果错了,错在什

么地方? (2)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3)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否相同? 四, 再次尝试 1,在计算112+83×3 8时,应先算( )再算( )。 2,计算下面各题。 1-54×83 (43+61)× 112 54+51×32 85×3+83 3,一根绳子长10米,用去526米后,剩下绳子的32长多少米? 五,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在计算时应该养成哪些好习惯? 六, 课堂作业 1, 练习三第3题 2, 加工一批零件,每天完成 总数的203 ,5天可完成 总数的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 3, 锯一根木头,锯成2段需要5 4分钟,照这样计算, 锯成6段需要多少分钟? 七,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数学《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听课感想_说课稿

四年级下册数学《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听课感想_说课稿 开学第一周,各方面教学工作已经步入正轨。开学后的各种检查后,王校长开学第一讲成为了我校课例研究及教学工作的中先行标志。周五下午第一节课,王校长在合班教室的公开课,为我们学校课例研究开启新学期的第一步。 王校长本节课例研究的课题是四年级下册数学《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数学教研组的老师及其他学科的老师都积极参与了观课。课前几分钟,合班教室的观课室已经挤满了前来观课的老师。 在开始上课前,王校长先和同学简单聊了几句,了解班里的学情,同时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开始上课后,王校长先编写了几道口算题: 12×5= 16×5=15×6= 54÷18= …… 让学生口算,并针对易混的16×5=和15×6= 作以强调,提醒学生注意看清题目。其实,针对于这些简单的口算题学生都会,只是往往因为粗心或者看错数而出错,而在此处王校长并没有忽略这个细节而是做了对比,让学生更加注意易错易混点。接着,王校长又对这些题进行了改编在口算题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数和一个运算符号及小括号,问同学们这些题如何计算。通过提问,学生回答,进一步回顾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在评讲的过程中对这些题的运算顺序着重强调,让学生反复地说,这样学生才能熟练地掌握,最后王校长做了总结,并由此引入“[]”中括号。在之前改编的题上面,王校长又对题目进行改编,在题目中增加一步运算和中括号,然后引导学生对中括号的运算进行研究。在这个环节中,王校长对学生进行了启发和引导,让学生探究出含中括号的式子的运算顺序。接下来又出示两道题进行练习,找学生进行演板,然后进行评价并强调计算顺序。接着练习改写综合算式,给出相连的式子,改写成一道综合算式,这类题对学生稍有难度,王校长让学生先尝试列出式子,针对于难点适当引导,然后让学生再次尝试列式。不知不觉一节课接近尾声,王校长又引领学生对本节课进行了总结。 回顾整节课虽说没有特别优美的课堂环节,但是整个课堂结构十分合理、严谨,整节课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本节朴实无华地向孩子们传授了知识,王校长的适时点拨也让他们亲身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本节课在习题上设计也十分巧妙,虽说只是那几道简单的习题,但后面的习题都是在最初的口算题上步步延伸的,最后一组练习题,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也是对基础较好的同学的一种拔高,习题在设计上循序渐进,层层递进,既顾及到大多数学生也估计到程度较好的学生。 观摩王校长的课后受益匪浅,明白了—一节好课,不在于它的设计有多华丽,而是正真的让学生去感受知识的产生、正真地掌握住知识、能很好地运用知识,要上的实实在在。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2)

混合运算:整理和复习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带有括号的两级,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混合运算和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本单元学会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系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细心计算和认真分析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混合运算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复习,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第五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了,我们都是学习了哪些内容?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结构图。(一)、复习混合运算的顺序(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1、出示题卡(指名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媒体展示:

4×6÷8=72-5×8=30÷6+29= 7×(36-30)=48-18+32=(14+21)÷7= 2、你能把这6个算式分分类吗?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分类。 3、每一类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 媒体展示: 1)只含有加减法(或乘除),要按从左至右的顺序计算。 2)在有加减又有乘除的混合运算中,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 3)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小结:在计算混合运算时首先要想好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二)对比练习,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比较上下两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通过设计对比题,社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括号的作用,即改变运算顺序)18+27÷9 4×8-3 (18+27 )÷9 4×(8-3)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同桌讨论后反馈,指名说出异同点,总结出小括号的作用。 小结:就因为运算顺序不同,所以结果就不同了,这里的小括号起着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四年级数学下微课四则混合运算(人教版)

微型课展示:四则混合运算 东风小学 徐美虹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下P6-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实际的解决问题中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的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丰富, 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出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铺垫 1.过渡语: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关于四则运算的知识,今天我们还要继续 来学习和研究四则运算。老师这里有一些算式,请你们先来看一看。 你们能不能为这8道算式来分分类。行吗? 好的,行,你们就试试吧。 2.反馈:谁来把你的分类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来说。你是这样分类的。 点击课件: 好的,根据你的分类,老师将算式进行整理。 【课件出示】你是将这4道算式分为一类,,这4道算式分为另一类。 3.请你来说说,你是依据什么来分类的? 你的意思是:这组算式【课件出示】四则运算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这一组 是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 问:其他同学也是这样的想法吗? 好的。 4.过渡:像这样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的运算,其实是同级运算,[点击课件]我们 一般是怎样计算的? 你说的很完整,像这样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算 式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 5.你能口算出这4道题的结果吗? 你们说的很正确。【课件出示】补上答案 : 26 38 21 60 6.那么这一组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运算,其实是两级运算。[点击课件]你会 算吗?怎么算? 好像同学们有困难,哦 ,你想说? 同学们,他认为也是从左往右计算。有同学马上有意见了,我们来听听。你认24-8+10 35+15-12 24÷8×7 20×9÷3 28+12×8 17-24÷6 14+35÷7 26×4-12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