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通过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

波通过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
波通过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

波通过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

在电力系统中,电感和电容是常见的元件,如载波通信用的高频扼流线圈和限制短路电流用的扼流线圈、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和载波通信用的耦合电容器等。由于电感中的电流和电容上的电压均不能突变,这就对经过这些元件的折射波和反射波产生影响,使波形变化。下面应用彼得逊等值电路来分析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对波过程的影响。为了便于说明基本概念,原始的入射波仍采用无限长直角波。

2

)

(a 1

2

)

(b

图2-16 行波经过串联电感

如图2-16所示,无穷长直角波入射到接有电感的线路,其等值电路如图2-16( b )所示。由此可以写出回路方程

dt di L

Z Z i U 2

2120)(2++= (2-23)

解之得

)

1(22

10

2L T t

e Z Z U i --+=

(2-24)

)1()1(202

120222L L

T t

T t

e U e Z Z Z U Z i u ---=-+?==α

(2-25)

其中,2

1Z Z L

T L +=

为电路的时间常数;

α =

2

12

2Z Z Z +为没有电感时电压的折射系数。

2

2)

(a )

(b

图2-17行波经过并联电容

再考虑波经过并联电容的情况。如图2-17所示,无穷长直角波入射到具有并联电容的

线路,其等值电路如图2-17( b )所示。由此可得

221102Z i Z i U += (2-26)

dt

di

CZ i dt du C

i i 222221+=+= (2-27) 联立上述两个方程,消去i 1 ,得

dt di Z CZ Z Z i U 2

2

12120)(2++= (2-28)

解联立方程,得

)

1()1(202

120222C C

T t

T t

e U e Z Z Z U Z i u ---=-+?==α (2-29)

其中,2

12

1Z Z Z CZ T C +=

为电路的时间常数。

从式(2-25)和(2-29)可以看出,波通过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时,折射电压的解的形式完全相同。

分析解的形式,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 波经过串联电感或并联电容后,电流或电压不能突变。

在t = 0时,折射电压为零。以后随着时间的增加,折射电压按指数规律增大,从直角波变为按指数曲线缓缓上升的指数波,最后到达由Z 1导线和Z 2导线之间的折射系数所决定的稳定状态αU 0 。指数波的最大陡度发生在 t = 0时。由式(2-25)可知,在串联电感的情况下,波的最大陡度为

L Z U dt

du dt

du t 2

00

2max

22=

=

= (2-30)

由式(2-29)可知,在并联电容的情况下,波的最大陡度为

C Z U dt

du dt

du t 10

2max

22=

=

= (2-31)

因此,只要增加L 或C 的值,就能把陡度限制在一定的程度。在防雷保护中常用这一原理来减小雷电波的陡度,以保护电机的匝间绝缘。

(2) 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的存在不会影响折射波的最后稳态值。当t =∞ 时,u 2=αU 0,这是因为在直流电压作用下,电感相当于短路,电容相当于开路。

电感使折射波波头陡度降低的物理概念是,由于电感不允许电流突然变化,所以当波作用到电感时的第一个瞬问,电感就像电路开路—样将波完全反射回去,即此时电流i 2将为零,因而u 2 将为零,以后u 2 再随着流过电感电流的逐渐增大而增大。波通过电感时的折、反射如图2-18( a ) 所示。

电容使折射波波头陡度降低的物理概念是,由于电容上的电压不能突然变化,波作用到电容上的第一个瞬间,电容就像电路短路一样,这同样将使u 2 和i 2 为零,u 2 将随着电容的逐渐充电而增大。波旁过电容时的折、反射如图2-18( b ) 所示。

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都可以用作过电压保护措施,它们能减小过电压波的波前陡度和降低极短过电压波(例如冲击截波)的幅值,但就第一条线路上的电压u 1 来说,采用L 会使u 1 加倍,而采用C 不会使u 1 增大,所以从过电压保护的角度出发,采用并联电容更为有利。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常利用电感线圈能抬高来波电压的这种性质来改善接在它前面的避雷器放电特性(使避雷器在冲击下容易放电)。 【例2-5】 一幅值为U 0 =100 kV 的直角波沿波阻抗Z 1 =50 Ω的电缆侵入发电机绕组,如图2-19所示。绕组每匝长度为3m ,波阻抗为800Ω,匝间绝缘耐压为600V ,绕组中波的传播速度为s m /1067

?。求为保护发电机绕组匝间绝缘所需串联的电感或并联的电容的数值。

解 电机允许来波的最大陡度为

97max

2max

210121063

600?=??=?

=

dt dl dl

du dt

du V / s

由式(2-30),得需要的电感值为

3.131012800

10229

5max

220=???==dt du Z U L mH

若用电容来保护,由式(2-31),得需要的电容值为

33

.0101250102295

max

21

0=???==dt du Z U C μF

显然,0.33μF (耐压不低于100kV )的电容器比13.3mH (耐压不低于200kV )的电感线圈成本低得多。

1

2

(a )

(b )

图2-18 波经过电感和电容时的折反射

图2-19 波沿电缆侵入发电机绕组

最新串联、并联电路计算强化练习

串联、并联电路计算 强化练习

串联电路计算题 1.如图所示,电阻R1=12欧。电键SA断开时,通过的电流为0.3安;电键SA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安。问:电源电压为多大?电阻R2的阻值为多大? 2.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2A”字样,当滑片P在中点时,电流表读数为0.24安,电压表读数为7.2伏,求: (1)电阻R1和电源电压 (2)滑动变阻器移到右端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 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2伏,保持不变。电阻R1=20欧,电键SA闭合后, 电流表示数为0.2安。问:R1两端的电压多大?电阻R2的阻值多大? 4.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的变阻范围为0~20欧,闭合电键,当滑片在左端 时,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12伏和0.3安,求: (1)电源电压 (2)电阻R1的阻值 (3)当滑片移到右端时,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 5.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压U=6V恒定不变,定值电阻R1=10Ω,滑动变阻器R2 上标有“20Ω 1A”的字样。(1)滑片P在a点时,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2)滑片P 在a点时,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3)滑片P在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 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伏,电阻R1的阻值为20欧,变 阻器R2规格为“60Ω,2A”。当电键K闭合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0.2 安。(1)求电压表V1和V2的示数。 (2)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 (3)电流表示数的最大值能到达多少?(4)电压表V2示数最大能达到 多少伏? 7.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且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20Ω 2A”字样,两电表均为常用电表。闭合电键S,电流表示数为0.2安。 求:(1)电压表的示数; (2)电阻R2连入电路的阻值; (3)若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中有一 R1 S R2 P V A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 2 -

串联并联电路的简单计算题

串联电路计算题 1. 如图所示,电阻RF12欧。电键SA 断开时,通过的电流为安;电键SA 闭合时,电流表 的示数为安。问:电源电压为多大电阻R,的阻值为多大 2. 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Q 2A”字样,当滑片P 在中点时,电流表读数为安, 电压表读数为伏,求: (1) 电阻Ri 和电源电压 (2) 滑动变阻器移到右端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 3.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2伏,保持不变。电阻R 产20欧,电键SA 闭合后,电流表示数 6.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伏?电阻乩的阻值为20欧■变阻器R,规格为“60Q, 2A\当电键K 闭合时?电流表A 的示数为安。(1)求电压表比和匕的示数。(2)滑动变阻器 连入电路中的阻值。(3)电流表示数的最大值能到达多少(4)电压表也示数最大能达到多 少伏 为安。问:乩两端的电压多大电阻R,的阻值多大 4. 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的变阻范围为0、20欧,闭合电键,当滑片在左端时,电压表、电 流表的读数分别为12伏和安,求: (1)电源电压;(2)电阻乩的阻值; (3)当滑片移到右端时,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 5. 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压U=6V 恒定不变,定值电阻R 产10Q,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Q 1A”的字样。(1)滑片P 在a 点时,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2)滑片P 在a 点肘,电流表的示数 是多少 (3)滑片P 在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

7.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且不变。电阻乩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 上标有“20Q 2"'字样,两电表均为常用电表。闭合电键S,电流表示数为安。 求:(1)电压表的示数;(2)电阻&连入电路的阻值; (3)若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中有 一个已达满刻度,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并联电路计算題 1.如图所示电路中,用= 20Q,电路总电阻为12Q,电流表示数为0. 3A,请计算:(1)电源电压;⑵通过凡的电流;⑶电阻丘的阻值。 2.如图所示,电阻心为20欧,电键S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安; 示 数为安。求:(1)电源电压;(2)电阻艮的阻值。 3.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乩的阻值为20欧。先闭合电键S“电流 表的示数为安,再闭合电键S“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了安。求:(1)电源电压氏 (2)电阻用的阻值。 (3)通电10秒,通过电阻丘某横截面的电量。 4.如图所示的电路,电阻水的阻值为40欧,凡的阻值为60欧。电键S闭合时,电流表A 的示数为安,求:(1)电源电压伉(2)通过金的电流厶。 5.如图所示,电阻Ri二40欧,电键SA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安; 6.阻值为10欧的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安,现要把它接入到电流为安的电路中,应电键SA闭合时,电流 表示数为安。问:电源电压为多大电阻&的阻值为多大

8.9 电感线圈和电容器的并联谐振电路

8.9 电感线圈和电容器的并联谐振电路 考纲要求:掌握并联谐振的条件、特点及其应用。 教学目的要求:掌握电感线圈和电容器并联谐振的条件、特点和应用。 教学重点:电感线圈和电容器并联谐振的条件、特点和应用。 教学难点:电感线圈和电容器并联谐振的条件、特点和应用。 课时安排:2节课型:复习 教学过程: 【知识点回顾】 一、并联谐振的条件: 推导过程: ∴条件: 二、并联谐振的频率 ω0= R= 。 三、谐振时电路的特点 (1)阻抗特点:。 推导过程: |Z0|= (2)电流特点:。 I0= 。 电感和电容上的电流接近相等,并为总电流的Q倍。 电路的品质因数Q = 。 并联谐振和串联谐振的谐振曲线形状相同,选择性和通频带也一样。 四、并联谐振的应用

要使L、C回路两端得到f0的信号电压,则必须调节回路中的电容C,使L、C回路在频率f0处谐振,这样L、C回路对f0信号呈现阻抗最大,并为纯电阻性,所以各电路上的电压是与电阻大小成正比,故f0信号的电压将在L、C回路两端有最大值,而其他频率信号的电压由于L、C回路失谐后的阻抗小于谐振时的阻抗,故在它两端所分配的电压将小于f0信号的电压。 【课前练习】 一、判断题 1、电感线圈与电容器的并联电路与RLC串联电路的谐振条件相同,都是X L=X C. ( ) 2、RLC串联谐振电路适用于信号源内阻较小的情况,而电感线圈与电容器构成的并联谐振电路适用于信号源内阻较大的情况。 ( ) 3、电感线圈与电容器构成的并联谐振电路用作选频电路时,品质因数越高,通频带就越宽,选择性就越好。 ( ) 二、选择题 1、电感线圈与电容器并联的正弦交流电路的谐振频率为f0,若交流电源的频率升高,则电路呈 ( ) A.阻性 B感性 C.容性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三、填空题 1、如图所示,在电感线圈与电容器并联的电路中,已知 u=2202sin 314t V,R=8Ω, X L=6Ω,Xc=22Ω,则各仪 表读数为A1 ,A2 ,A 。 四、分析计算题 1、在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已知u =2202sin 314t V,i1=22sin(314t-45O)A,i2=11 2sin(314t+90 O)A,试求各仪表读数及参数R、L、C。 2、在电感线圈和电容器组成的并联谐振电路中,若已知谐振时阻抗是10kΩ,电感是0.02 mH,电容是200 pF,求电阻和电路的品质因数。 【巩固练习】 1、在下图所示的两个电路中,若要在输入信号源中选出频率为f1的信号电压加得到负载RL 上,则A、B两点间应接入怎样的谐振电路,其应满足什么条件?

串联和并联电路图计算题

串联和并联电路图计算题(一): 基础知识: 1、串联电路: (1)、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I=I 1=I 2(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 (2)、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U=U 1+U 2(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3)、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R=R 1+R 2(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4)、串联电阻具有分压作用:2 121U U R R =(串联电路中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 (5)、欧姆定律公式: R U I = 111R U I = 222R U I = 2、并联电路: (1)、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I=I 1+I 2(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2)、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U=U 1=U 2(并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并联电两端电压) (3)、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21R 1R 1R 1+=(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 (4)、并联电阻具有分流作用:222 1I I R R =(并联电路中电流之比等于电阻之比的倒数) (5)、欧姆定律公式:R U I = 111R U I = 222R U I = 3、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原因是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长度。 4、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原因是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例题分析: 例1. 有一只电灯,电阻是10Ω,正常工作时它两端的电压是5V ,现有一个电压为8V 的电源,要想把灯接在这个电源上且正常发光,应如何连接一个多大的电阻? 解题: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如图: 电阻R 和灯泡L 串联; 灯泡正常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0.5A 105V R U I I L L L R =Ω== = 电阻R 两端的电压:U R =U ﹣U L =8V ﹣5V=3V , 电阻R 的阻值:Ω=== 60.5A 3V I U R R R 例2.(2011?重庆)从2011年5月11日起,执行酒驾重罚新规定.交警使用的某型号酒精测试仪的工作原理相当于右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9V ,传感器电阻R 2的电阻值随酒精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当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R 2的电阻为80

8.8 电感线圈和电容器的并联电路

8.8 电感线圈和电容器的并联电路 考纲要求: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并掌握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以及并联电容器电容的计算。 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电感线圈和电容器的并联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计算。 2、掌握感性负载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电感线圈和电容器的并联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计算。 教学难点:感性负载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课时安排:4节课型:复习 教学过程: 【知识点回顾】 一、电感线圈和电容器的并联电路 电容器中所通过的电流为I C= 。 电感线圈支路中所通过的电流为I1= 其中I1R= , I1L= 电路中的总电流I= 电压和总电流的相位差Φ= 注意:当f很小时,电路呈性;当f很大时,电路呈性; 当f为特定值时,电路呈性。 二、功率因数 P 1.定义:。cos S 2.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1)。 (2)。3.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 4.可得出计算最佳电容值的公式: C =

【课前练习】 一、判断题 1、感性负载并联电容后,总电流一定减小。 ( ) 2、在感性负载两端并联电容器可以减小电路的无功功率。 ( ) 二、填空题 1、如图所示,正弦交流电路中若ωC 2>L 1,有效值I 1=4A,I 2=3A ,则总电流有效值为 ,电路呈 性。 2、图所示的交流电路中,当K 断开时,电流表的读数为2A ,当K 闭合后电流表的读数不变,则容抗Xc 为 ;若改变电容的大小,安培表的读数将随之改变;若将电容器的容量由K 闭合时的值逐渐变小直至为零,则安培表的读数将先 又 ,最后 。 第1题图 第2题图 三、选择题 1、电感线圈与电容器并联的正弦交流电路,R=X L =10Ω,欲使电路的功率因数cos Φ=0.707,则Xc 等于 ( ) A .5Ω B.10Ω C .15Ω D .20Ω 2、如图所示的交流电路中 ( ) A A1的读数一定大于A2 A3的读数 B .A2A3的读数可能相等 C A1的读数可能等于A2 A3的读数之和 D .A1 A2 A3的读数不可能相等 第2题图 3、在电感性负载两端并联一只适当容量的电容器的目的是: ( ) A.提高电感性负载的功率因数,使负载中的电流下降。 B .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使总电流下降。 C 提高电感性负载的功率因数,使负载消耗的功率下降。 D .电感性负载的功率因数不变,使负载中的电流下降。 四、计算题 1、某个既有电阻又有电感的线圈接在u=220sin (314t+300)V 的电源上,此时线圈中流 过的电流i=5sin (314t-300)A ,试求: ①线圈的平均功率。 ②线圈的电阻R 和电感L 。 ③若将电路的功率因数提高到0.9,试问应并联多大的电容C?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 应为多 少?(Φ= cos -10.9=25. 840, tg25.840=0. 484)

串联、并联电路的简单计算题

串联电路计算题 1.如图所示,电阻R1=12欧。电键SA断开时,通过的电流为0.3安;电键SA闭合时,电 流表的示数为 0.5安。问:电源电压为多大?电阻R2的阻值为多大? 2.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2A”字样,当滑片P在中点时,电流表读数为0.24 安,电压表读数为7.2伏,求: (1)电阻R1和电源电压 (2)滑动变阻器移到右端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 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2伏,保持不变。电阻R1=20欧,电键SA闭合后,电流表示数 为0.2安。问:R1两端的电压多大?电阻R2的阻值多大? 4.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的变阻范围为0~20欧,闭合电键,当滑片在左端时,电压表、电 流表的读数分别为12伏和0.3安,求: (1)电源电压;(2)电阻R1的阻值; (3)当滑片移到右端时,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 5.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压U=6V恒定不变,定值电阻R1=10Ω,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20Ω1A”的字样。(1)滑片P在a点时,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2)滑片P在a点时,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3)滑片P在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 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伏,电阻R1的阻值为20欧,变阻器R2规格为“60Ω,2A”。当电键K闭合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0.2安。(1)求电压表V1和V2的示数。 (2)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3)电流表示数的最大值能到达多少?(4)电压表V2示数最大能 达到多少伏?

7.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且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20Ω 2A”字样,两电表均为常用电表。闭合电键S,电流表示数为0.2安。 求:(1)电压表的示数;(2)电阻R2连入电路的阻值; (3)若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中 有一个已达满刻度,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并联电路计算题 1.如图所示电路中,R1=20Ω,电路总电阻为12Ω,电流表示数为0.3A,请计算:⑴电源 电压;⑵通过R2的电流;⑶电阻R2的阻值。 2.如图所示,电阻R1为20欧,电键S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2安;电键S闭合时,电 流表示数为0.5安。求:(1)电源电压;(2)电阻R2的阻值。 1 3.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20欧。先闭合电键S1,电流表的示数为0.3安,再闭合电键S2,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了0.2安。求:(1)电源电压U。 (2)电阻R2的阻值。 (3)通电10秒,通过电阻R1某横截面的电量。 4.如图所示的电路,电阻R1的阻值为40欧,R2的阻值为60欧。电键S闭合时,电流表A 的示数为0.3安,求:(1)电源电压U。(2)通过R2的电流I2。 5.如图所示,电阻R1=40欧,电键SA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安;电键SA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0.3安。问:电源电压为多大?电阻R2的阻值为多大? 6.阻值为10欧的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0.3安,现要把它接入到电流为0.8安的电路中,应并联多大的电阻? 7.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闭合电键S,电流表A1的示数为0.3安,电流表A的示数为0.5安。求:(1)通过电阻R2的电流。 (2)电源电压U。(3)电阻R2的阻值。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练习题(含答案)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电阻R1、R2、R3串联在电路中。已知R1=10Ω、R3=5Ω,R1两端的电压为6V,R2两端的电压为12V,则 A.电路中的电流为0.6A B.电阻R2的阻值为20Ω C.三只电阻两端的总电压为21V D.电阻R3消耗的电功率为3.6W 2.如图1所示,电源和电压表都是好的,当滑片由a滑到b的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都为U,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处接线断开 B.触头P开路 C.a、b间电阻丝开路 D.b处接线开路 3.在图2中,AB间的电压力30V,改变滑动变阻器触头的位置,可以改变CD间的电压,U CD的变化范围是 [ ] A.0~10V B.0~20V C.10V~20V D.20V~30V ?

4.如图3电路所示,当ab两端接入 100V电压时,cd两端为 20V;当 cd两端接入100V电压时,ab两端电压为50V,则R1∶R2∶R3之比是 [ ] A.4∶2∶1 B.2∶1∶1 C.3∶2∶1 D.以上都不对 5.在图4的电路中,U=8V不变,电容器电容C=200μF,R1∶R2=3∶5,则电容器的带电量为 [ ] A.1×103C B. 1×103C C.6×104C D.1.6×103C (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阻A与阻值无穷大的电阻B并联,电阻不变 B.电阻A与导线B(不计电阻)并联,总电阻为零 C.并联电路中任一支路的电阻都大于总电阻 D.并联电路某一支路开路,总电阻为无穷大 7.实验室中常用滑动变阻器来调节电流的大小,有时用一个不方便,须用两个阻

值不同的滑动变阻器,一个作粗调(被调节的电流变化大),一个作微调(被调节的电流变化小)。使用时联接方式可以是串联,也可以是并联,如图5所示,则 [ ] A.串联时,阻值大的变阻器作粗调 ) B.串联时,阻值大的变阻器作微调 C.并联时,阻值大的变阻器作微调 D.并联时,阻值大的变阻器作粗调 8.三根相同的电热丝分别全部串联和全部并联,它们发出相同的热量,所需通电时间之比为 [ ] A.9∶1 B.1∶9 C.3∶1 D.1∶3 9.如图6所示,L1,L2是两个规格不同的灯泡,当它们如图连接时,恰好都能正常发光,设电路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现将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过程中L1和L2两灯的亮度变化情况是 [ ] A.L1亮度不变,L2变暗 % B.L1变暗,L2变亮

电容、电感产生的相位差理解

电容、电感产生的相位差理解 对于正弦信号,流过一个元器件的电流和其两端的电压,它们的相位不一定是相同的。这种相位差是如何产生的呢?这种知识非常重要,因为不仅放大器、自激振荡器的反馈信号要考虑相位,而且在构造一个电路时也需要充分了解、利用或避免这种相位差。下面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要了解一下一些元件是如何构建出来的;其次,要了解电路元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第三,据此找到理解相位差产生的原因;第四,利用元件的相位差特性构造一些基本电路。 一、电阻、电感、电容的诞生过程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察、试验,弄清楚了一些道理,也经常出现了一些预料之外的偶然发现,如伦琴发现X射线、居里夫人发现镭的辐射现象,这些偶然的发现居然成了伟大的科学成就。电子学领域也是如此。 科学家让电流流过导线的时候,偶然发现了导线发热、电磁感应现象,进而发明了电阻、电感。科学家还从摩擦起电现象得到灵感,发明了电容。发现整流现象而创造出二极管也是偶然。 二、元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 电阻——电能→热能 电感——电能→磁场能,&磁场能→电能 电容——电势能→电场能,&电场能→电流 由此可见,电阻、电感、电容就是能源转换的元件。电阻、电感实现不同种类能量间的转换,电容则实现电势能与电场能的转换。 1、电阻 电阻的原理是:电势能→电流→热能。 电源正负两端贮藏有电势能(正负电荷),当电势加在电阻两端,电荷在电势差作用下流动——形成了电流,其流动速度远比无电势差时的乱序自由运动快,在电阻或导体内碰撞产生的热量也就更多。 正电荷从电势高的一端进入电阻,负电荷从电势低的一端进入电阻,二者在电阻内部进行中和作用。中和作用使得正电荷数量在电阻内部呈现从高电势端到低电势端的梯度分布,负电荷数量在电阻内部呈现从低电势端到高电势端的梯度分布,从而在电阻两端产生了电势差,这就是电阻的电压降。同样电流下,电阻对中和作用的阻力越大,其两端电压降也越大。 因此,用R=V/I来衡量线性电阻(电压降与通过的电流成正比)的阻力大小。 对交流信号则表达为R=v(t)/i(t)。 注意,也有非线性电阻的概念,其非线性有电压影响型、电流影响型等。

串并联电路的各种计算公式

【串联电路】:使同一电流通过所有相连接器件的联结方式 串联电路特点: 1. 电流处处相等:I总=I1 =I2 =I3 =……=In 2. 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U总=U1+U2+U3+……+Un 3. 等效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总=R1+R2+R3+……+Rn (增加用电器相当于增加长度,增大电阻) 4.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总=P1+P2+P3+……+Pn 5.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总=W1+W2+……+Wn 6. 总电热等于各电热之和:Q总=Q1+Q2+……+Qn 7. 等效电容量的倒数等于各个电容器的电容量的倒数之和:1/C总=1/C1+1/C2+1/C3+……+1/Cn 8. 电压分配、电功、电功率和电热率跟电阻成正比:(t相同) U1/U2=R1/R2,W1/W2=R1/R2,P1/P2=R1/R2,Q1/Q2=R1/R2。 9.在一个电路中,若想控制所有电器,即可使用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使同一电压施加于所有相连接器件的联结方式 并联电路特点: 1.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并且等于电源两端电压: U总=U1=U2 =U3=……=Un 2.干路电流(或说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总=I1 +I2 +I3 +……In 3.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和: 1/R总=1/R1+1/R2+1/R3+……1/Rn或写为:R=1/(1/(R1+R2+R3+……Rn))

(增加用电器相当于增加横截面积,减少电阻) 4.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总=P1+P2+P3+……+Pn 5.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总=W1+W2+……+Wn 6. 总电热等于各电热之和:Q总=Q1+Q2+……+Qn 7.等效电容量等于各个电容器的电容量之和:C总=C1+C2+C3+……+Cn 8. 在并联电路中,电压分配、电功、电功率和电热率跟电阻成反比:(t相同) I1/I2=R2/R1,W1/W2=R2/R1,P1/P2=R2/R1,Q1/Q2=R2/R1 9. 在一个电路中,若想单独控制一个电器,即可使用并联电路。

电感线圈和电容器的并联谐振电路

课前复习 1.谐振条件及谐振频率2.谐振特点(4点)

3.选择性与通频带的关系 第七节 电感线圈和电容器的并联谐振电路 一、电感线圈和电容器的并联电路 1.电路 2.相量图:以端电压为参考相量 3.讨论 (1)当电源频率很低时,电感支路中阻抗较小,结果电路中电流较大。 (2)当电源频率很高时,电容支路中阻抗较小,结果电路中电流仍较大。 (3)在上述频率之间总会有一频率使电感支路中电流与电容器中电流大小近似相等,相位近似相反,电路中电流很小,且与端电压同相,这种情况叫做并联谐振。 二、电感线圈和电容器的并联谐振电路 1.谐振时的相量图 2.谐振的条件 (1)推导I C I RL sin j C X U 2 2L X R U +2 2 L L X R X + 整理后可得 (2)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 ω0C 2 2 020L R L ωω+——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

(3)谐振频率ω02 2 1L R LC - 当ω0L >>R 时, ω0>>R/L, ω0 LC 1 ;f 0 LC π21 3.谐振时电路的特点 (1)电路的阻抗最大,且为纯电阻 |Z 0| RC L (2)电路中电流最小,且与端电压同相 I 0 Z U L URC (3)电感和电容上的电流接近相等,并为总电流的Q 倍。在一般情况下,ω0L R ,R 可忽略不计,则 I C I RL L X U 220L U ωR L 0ωR R L 0ωLCR L U 2=R L 0ωRC L U =Q I 0 Q =R L 0ω—— 电路的品质因数 并联谐振和串联谐振的谐振曲线形状相同,选择性和通频带也一样。 例1:如图所示电感线圈与电容器构成的LC 并联谐振电路,已知R = 10 W ,L = 80 mH ,C = 320 pF 。 试 求:(1) 该电路的固有谐振频率f 0、与谐振阻抗|Z 0|;(2) 若已知谐振状态下总电流I = 100 mA ,则电感L 支路与电容C 支路中的电流I L 0、I C 0为多少? 解:(1) mA I Q I I K R Q Z R L Q MHZ LC f s rad LC C L 51051010050)2(2525000105050 10 10801025.6110 320108021 21 /1025.61032010801 1)1(3600022066012 6 0612 60=?=??==≈Ω =Ω=?===???===???= = ?=???==-------ωππω 例2 在图示的并联谐振电路,已知谐振角频率为5×103 rad/s ,品质因素为100,谐振时阻抗为2K Ω,求电路的参数R 、L 和C 。 解:因为在一般情况下,ωL>>R ,所以 LC 10 = ω 即 RC L R L R L R Z = =+=2202 2020ωω 则 R Q Z 20=

串并联电路的各种计算公式

串并联电路的各种计算 公式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串联电路】:使同一电流通过所有相连接器件的联结方式串联电路特点: 1.电流处处相等:I总=I1=I2=I3=……=In 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U总=U1+U2+U3+……+Un 3.等效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总=R1+R2+R3+……+Rn (增加用电器相当于增加长度,增大电阻) 4.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总=P1+P2+P3+……+Pn 5.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总=W1+W2+……+Wn 6.总电热等于各电热之和:Q总=Q1+Q2+……+Qn 7.等效电容量的倒数等于各个电容器的电容量的倒数之和:1/C总=1/C1+1/C2+1/C3+……+1/Cn 8.电压分配、电功、电功率和电热率跟电阻成正比:(t相同) U1/U2=R1/R2,W1/W2=R1/R2,P1/P2=R1/R2,Q1/Q2=R1/R2。 9.在一个电路中,若想控制所有电器,即可使用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使同一电压施加于所有相连接器件的联结方式 并联电路特点: 1.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并且等于电源两端电压: U总=U1=U2=U3=……=Un 2.干路电流(或说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总=I1+I2+I3+……In 3.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和:

1/R总=1/R1+1/R2+1/R3+……1/Rn或写为: R=1/(1/(R1+R2+R3+……Rn)) (增加用电器相当于增加横截面积,减少电阻) 4.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总=P1+P2+P3+……+Pn 5.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总=W1+W2+……+Wn 6.总电热等于各电热之和:Q总=Q1+Q2+……+Qn 7.等效电容量等于各个电容器的电容量之和:C总=C1+C2+C3+……+Cn 8.在并联电路中,电压分配、电功、电功率和电热率跟电阻成反比:(t相同) I1/I2=R2/R1,W1/W2=R2/R1,P1/P2=R2/R1,Q1/Q2=R2/R1 9.在一个电路中,若想单独控制一个电器,即可使用并联电路。

波通过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

波通过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 在电力系统中,电感和电容是常见的元件,如载波通信用的高频扼流线圈和限制短路电流用的扼流线圈、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和载波通信用的耦合电容器等。由于电感中的电流和电容上的电压均不能突变,这就对经过这些元件的折射波和反射波产生影响,使波形变化。下面应用彼得逊等值电路来分析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对波过程的影响。为了便于说明基本概念,原始的入射波仍采用无限长直角波。 2 ) (a 1 2 ) (b 图2-16 行波经过串联电感 如图2-16所示,无穷长直角波入射到接有电感的线路,其等值电路如图2-16( b )所示。由此可以写出回路方程 dt di L Z Z i U 2 2120)(2++= (2-23) 解之得 ) 1(22 10 2L T t e Z Z U i --+= (2-24) )1()1(202 120222L L T t T t e U e Z Z Z U Z i u ---=-+?==α (2-25) 其中,2 1Z Z L T L += 为电路的时间常数; α = 2 12 2Z Z Z +为没有电感时电压的折射系数。 2 2) (a ) (b 图2-17行波经过并联电容 再考虑波经过并联电容的情况。如图2-17所示,无穷长直角波入射到具有并联电容的

线路,其等值电路如图2-17( b )所示。由此可得 221102Z i Z i U += (2-26) dt di CZ i dt du C i i 222221+=+= (2-27) 联立上述两个方程,消去i 1 ,得 dt di Z CZ Z Z i U 2 2 12120)(2++= (2-28) 解联立方程,得 ) 1()1(202 120222C C T t T t e U e Z Z Z U Z i u ---=-+?==α (2-29) 其中,2 12 1Z Z Z CZ T C += 为电路的时间常数。 从式(2-25)和(2-29)可以看出,波通过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时,折射电压的解的形式完全相同。 分析解的形式,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 波经过串联电感或并联电容后,电流或电压不能突变。 在t = 0时,折射电压为零。以后随着时间的增加,折射电压按指数规律增大,从直角波变为按指数曲线缓缓上升的指数波,最后到达由Z 1导线和Z 2导线之间的折射系数所决定的稳定状态αU 0 。指数波的最大陡度发生在 t = 0时。由式(2-25)可知,在串联电感的情况下,波的最大陡度为 L Z U dt du dt du t 2 00 2max 22= = = (2-30) 由式(2-29)可知,在并联电容的情况下,波的最大陡度为 C Z U dt du dt du t 10 2max 22= = = (2-31) 因此,只要增加L 或C 的值,就能把陡度限制在一定的程度。在防雷保护中常用这一原理来减小雷电波的陡度,以保护电机的匝间绝缘。 (2) 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的存在不会影响折射波的最后稳态值。当t =∞ 时,u 2=αU 0,这是因为在直流电压作用下,电感相当于短路,电容相当于开路。 电感使折射波波头陡度降低的物理概念是,由于电感不允许电流突然变化,所以当波作用到电感时的第一个瞬问,电感就像电路开路—样将波完全反射回去,即此时电流i 2将为零,因而u 2 将为零,以后u 2 再随着流过电感电流的逐渐增大而增大。波通过电感时的折、反射如图2-18( a ) 所示。 电容使折射波波头陡度降低的物理概念是,由于电容上的电压不能突然变化,波作用到电容上的第一个瞬间,电容就像电路短路一样,这同样将使u 2 和i 2 为零,u 2 将随着电容的逐渐充电而增大。波旁过电容时的折、反射如图2-18( b ) 所示。

串并联电路中的等效电阻计算公式

串、并联电路中的等效电阻及计算公式 串、并联电路中的等效电阻 学习目标要求: 1.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特点。 2.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3.会计算简单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4.理解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5.会运用串、并联电路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串、并联电路问题。 中考常考内容: 1.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 3.串、并联电路的计算。 知识要点: 1.串联电路的特点 (1)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由于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 一条路径,因此,各处的电流均相等,即;因此,在对串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中,抓住通过各段导体的电流相等这个条件,在不同导体间架起一座桥梁,是解题的一条捷径。

(2)由于各处的电流都相等,根据公式,可以得到 ,在串联电路中,电阻大的导体,它两端的电压也大,电压的分配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因此,导体串联具有分压作用。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导体两端电压之和,即 。 (3)导体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因此,串联导体的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串联导体的电阻,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 体电阻之和,即。如果用个阻值均为的 导体串联,则总电阻。 2.并联电路的特点 (1)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由于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分别相接且又分别接入电路中相同的两点之间,所以各支路两 端的电压都相等,即。因此,在电路的分析和计算中,抓住各并联导体两端的电压相同这个条件,在不同导体间架起一座桥梁,是解题的一条捷径。 (2)由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根据公式,可得 到,在并联电路中,电阻大的导体,通过它的电流小,电流的分配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因此,导体并联具有分流作用。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即 。

电阻电容电感的串联与并联

电阻、电容和电感的串联与并联 两电阻R 1和R 2 串联及并联时的关系: 两电容 C 1 和C 2 串联与 并联时 的关 系:

无互感的线圈的串联与并 联: 两线圈串联:L= L 1+ L 2 两线圈并联:L= L 1L 2/(L 1+ L 2) 有互感的线圈的串联与并联: 有互感两线圈顺串(异名端相接):L (顺) = L 1+ L 2+2M 有互感两线圈反串(同名端相接):L (反) = L 1+ L 2 -2M L (顺)-L (反) =4M , M= [L (顺) -L (反)] /4 有互感两线圈并联:L (并)=(L 1 L 2-M 2)/(L 1+ L 2 2M ) (2M 项前的符号:同名端接在同一侧时取-,异名端接在同一侧时取+。) (L 1 L 2-M 2)≧0, M ≤ L L 2 1 M (最大)= L L 2 1 互感的耦合系数:K= M / L L 2 1 电桥 U 2= U C 1 /(C 1+ C 2) I 1 = IC 1 /(C 1+ C 2)(对交流电而言) I 2= IC 2 /(C 1+ C 2)(对交流电而言)

直流电桥由4个电阻首尾相接构成菱形,共4端,A、C端接电源,B、D端之间为零位检测(检流计)。上下两臂平衡时,B、D端电压差为零,检流计电流读数为0。 电桥平衡的条件:R 1/R 3 = R 2 /R N (或R 1 R N = R 2 R 3 ) R 1、R 2 、和R 3 为阻值已知标准电阻,被测电阻R N = R 2 R 3 / R 1 将4个电阻换为阻抗,即得到交流电桥。

电阻电容电感的串联与并联

电阻电容电感的串联与并 联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电阻、电容和电感的串联与并联 两电阻R 1和R 2 串联及并联时的关系: 两电容 C 1 和C 2 串联与 并联时 的关 系:

无互感的线圈的串联与并 联: 两线圈串联:L= L 1+ L 2 两线圈并联:L= L 1L 2/(L 1+ L 2) 有互感的线圈的串联与并联: 有互感两线圈顺串(异名端相接):L (顺) = L 1+ L 2+2M 有互感两线圈反串(同名端相接):L (反) = L 1+ L 2 -2M L (顺)-L (反) =4M , M= [L (顺) -L (反)] /4 有互感两线圈并联:L (并)=(L 1 L 2-M 2)/(L 1+ L 2 2M ) (2M 项前的符号:同名端接在同一侧时取-,异名端接在同一侧时取+。) (L 1 L 2-M 2)≧0, M ≤ L L 2 1 M (最大)= L L 2 1 互感的耦合系数:K= M / L L 2 1 电桥 U 2= U C 1 /(C 1+ C 2) 言) I 2= IC 2 /(C 1+ C 2)(对交流电而言)

直流电桥由4个电阻首尾相接构成菱形,共4端,A、C端接电源,B、D端之间为零位检测(检流计)。上下两臂平衡时,B、D端电压差为零,检流计电流读数为0。 电桥平衡的条件:R 1/R 3 = R 2 /R N (或R 1 R N = R 2 R 3 ) R 1、R 2 、和R 3 为阻值已知标准电阻,被测电阻R N = R 2 R 3 / R 1 将4个电阻换为阻抗,即得到交流电桥。

详解电容、电感的相位差是如何产生的

对于正弦信号,流过一个元器件的电流和其两端的电压,它们的相位不一定是相同的。这种相位差是如何产生的呢?这种知识非常重要,因为不仅放大器、自激振荡器的反馈信号要考虑相位,而且在构造一个电路时也需要充分了解、利用或避免这种相位差。下面探讨这个问题。 1、首先,要了解一下一些元件是如何构建出来的; 2、其次,要了解电路元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 3、第三,据此找到理解相位差产生的原因; 4、第四,利用元件的相位差特性构造一些基本电路。 一、电阻、电感、电容的诞生过程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察、试验,弄清楚了一些道理,也经常出现了一些预料之外的偶然发现,如伦琴发现X射线、居里夫人发现镭的辐射现象,这些偶然的发现居然成了伟大的科学成就。电子学领域也是如此。 科学家让电流流过导线的时候,偶然发现了导线发热、电磁感应现象,进而发明了电阻、电感。科学家还从摩擦起电现象得到灵感,发明了电容。发现整流现象而创造出二极管也是偶然。 二、元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 电阻——电能→热能 电感——电能→磁场能,&磁场能→电能 电容——电势能→电场能,&电场能→电流 由此可见,电阻、电感、电容就是能源转换的元件。电阻、电感实现不同种类能量间的转换,电容则实现电势能与电场能的转换。 1、电阻 电阻的原理是:电势能→电流→热能。 电源正负两端贮藏有电势能(正负电荷),当电势加在电阻两端,电荷在电势差作用下流动——形成了电流,其流动速度远比无电势差时的乱序自由运动快,在电阻或导体内碰撞产生的热量也就更多。 正电荷从电势高的一端进入电阻,负电荷从电势低的一端进入电阻,二者在电阻内部进行中和作用。中和作用使得正电荷数量在电阻内部呈现从高电势端到低电势端的梯度分布,负电荷数量在电阻内部呈现从低电势端到高电势端的梯度分布,从而在电阻两端产生了电势差,这就是电阻的电压降。同样电流下,电阻对中和作用的阻力越大,其两端电压降也越大。 因此,用R=V/I来衡量线性电阻(电压降与通过的电流成正比)的阻力大小。 对交流信号则表达为:R=v(t)/i(t)。 注意,也有非线性电阻的概念,其非线性有电压影响型、电流影响型等。 电阻器由电阻体、骨架和引出端三部分构成(实芯电阻器的电阻体与骨架合二为一),而决定阻值的只是电阻体。对于截面均匀的电阻体,电阻值为

电阻电容电感的串联与并联

电阻电容电感的串联与 并联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电阻、电容和电感的串联与并联 两电阻R 1和R 2 串联及并联时的关系: 两电容 C 1 和C 2 串联与 并联时 的关 系:

无互感的线圈的串联与并 联: 两线圈串联:L= L 1+ L 2 两线圈并联:L= L 1L 2/(L 1+ L 2) 有互感的线圈的串联与并联: 有互感两线圈顺串(异名端相接):L (顺) = L 1+ L 2+2M 有互感两线圈反串(同名端相接):L (反) = L 1+ L 2 -2M L (顺)-L (反) =4M , M= [L (顺) -L (反)] /4 有互感两线圈并联:L (并)=(L 1 L 2-M 2)/(L 1+ L 2 2M ) (2M 项前的符号:同名端接在同一侧时取-,异名端接在同一侧时取+。) (L 1 L 2-M 2)≧0, M ≤ L L 2 1 M (最大)= L L 2 1 互感的耦合系数:K= M / L L 2 1 电桥 U 2= U C 1 /(C 1+ C 2) 言) I 2= IC 2 /(C 1+ C 2)(对交流电而言)

直流电桥由4个电阻首尾相接构成菱形,共4端,A、C端接电源,B、D端之间为零位检测(检流计)。上下两臂平衡时,B、D端电压差为零,检流计电流读数为0。 电桥平衡的条件:R 1/R 3 = R 2 /R N (或R 1 R N = R 2 R 3 ) R 1、R 2 、和R 3 为阻值已知标准电阻,被测电阻R N = R 2 R 3 / R 1 将4个电阻换为阻抗,即得到交流电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