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关键能力的培养

谈关键能力的培养
谈关键能力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d8548646.html,

谈关键能力的培养

作者:郭坤

来源:《成才之路》2011年第20期

摘要: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分析关键能力的内涵,提出关键能力是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部分,并以此说明关键能力的内容,提出关键能力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综合职业能力;途径;关键能力;措施

一、关键能力的提出

我们国家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明确指出了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职业教育要培养同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如何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达到培养标准?目前普遍认为关键能力的培养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最好途径。虽然关键能力的培养难度比专业能力和专项技能大得多,但是高等教育要真正体现价值,真正体现能力本位的特色,就应该找到培养关键能力的方法。关键能力对于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另外,关键能力的培养在很多方面尤其是技能人才的培养上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关键能力的培养程度能够体现技能人才的整体素质,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找寻培养关键能力的最好办法。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在课程体系中融入关键能力培养相关内容并形成“子系统”,从生活中最简单的典型事件处理开始,到职业或职业群中的典型单项事件处理,逐渐过渡到职业岗位综合事件处理、直到职业生涯规划。

二、关键能力的内容

关键能力是指劳动者从事任何职业,谋求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能力,即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能力。特别当职业发生变更时,或者当劳动组织方式发生变化时,劳动者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起作用。所以,关键能力是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劳动者都应具备的能力,也常被称为“跨职业能力”或“可携带能力”。由于这种能力对劳动者基本就业和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统称为关键能力。

依据国家《职业指导》引用“关键能力”的概念,即关键能力是所有岗位都不可缺少的,所有的就业者都应具备的能力,也可以称之为综合职业能力。

目前关键能力的内容有很多种说法,但是一般认为学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专业能力方面,要求能系统地、综合地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具备对技术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二是方法能力,学生要掌握并具有自我学习、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技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信息社会使得许多传统职业消失,同时又涌现出了一大批新兴职业。因此,学校教育必须由过去的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培养,帮助学生适应变化和未知,并具备不仅能做这个工作,能做好这个工作,还能做好其他工作的能力。 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本身处在一个不确定性成为常态的环境中。信息时代要求融合多种技术和资源,并要求个体能够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即在更宽广的范围内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思维方式是辩证思维、形象思维、宏观思维和过去未来思维,而面对不确定性,如何革新思维并能“以不变应万变”是个人必须具有的能力,关键能力正是这种能力。它的习得对个体来讲是一种学习方向的重新调整,也为职业岗位的变换与定位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最早“关键能力”一词由德国劳动力市场与职业研究所所长梅腾斯在1972年给欧盟的报告《职业适应性研究概览》中提出,很快就激发了欧盟各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学者的研究兴趣,并被广泛应用于职业教育领域。各国学者都认同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应成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扩大,“关键能力”的概念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并开始对职业教育中的“关键能力”进行研究与思考。 到20 世纪80 年代,德国形成了以关键能力为核心的职业行动能力的概念,并于1987 年写入了德国职业培训条例中。职业行动能力是关键能力更高一级的能力概念,在德国专家劳尔·恩斯特看来,以关键能力为核心的职业行动能力应包括三项能力:一是专业能力———会全面、系统、综合地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方法能力———掌握并具有自我学习、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需求;三是社会能力———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以及责任意识和组织纪律性等。 梅腾斯“关键能力”的思想就是要改变“教育内容和方法,以确保全面性和可迁移性”。他认为职业教育应瞄准四种“关键能力”:(1)基本能力。(2)水平迁移能力。(3)可迁移的知识原理。(4)传统的、经久不衰的能力。阿诺德认为,“关键能力”理论的关键是“迁移和认知问题”。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与西门子公司合作开发的“项目与迁移培训”将“关键能力”的定义分为五个方面:(1)组织和执行任务的能力。(2)交往与合作。(3)学习技能和思维能力。(4)独立性与责任感。(5)承受能力。凯泽的“关键能力”概念为(1)明确主题的能力。(2)独立性与参与能力。(3)团体或社交能力。(4)系统或方法能力,即理解因果关系。(5)反省能力。我国学者尹金金等将其定义为:针对当今快速变化的市场,个体不仅能胜任当前需求快速变化的工作,而且能够适应职业岗位需求变化所具有的跨职业多种能力的整合。 从上述有代表意义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关键能力”有以下几个本质特点:(1)“关键能力”的概念源于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对“关键能力”的探索是教育自我反思、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产物;(2)对单一职业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无法使劳动者适应职业流动和职业变迁,必须培养专门知识和技能以外的、能使劳动者“以不变应万变”的素质,这种素质属于劳动者能力中之核心,是劳动者对不同职业的适应能力,就是劳动者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的综合素质;(3)“关键能力”培养的模式为:知识→能力→适应职业变迁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依靠不同职业或专业领域具有共性的知识和能力,当职业发生变更,或劳动者年龄发生变化时,劳动者过去所具备的这种能力依然起作用。如社会和法律知识、经济常识、计算机知识、外语、自然科学、历史知识等,逻辑性、计划性和连贯性思维,有效地运用信息的能力、合作能力等。

培养四种能力全面提升小学生素质

培养四种能力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 我们的教育能不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关系到我们能否实现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人说,中国的小学教育是“听话教育”,中学教育是“分数教育”......这种评论虽不全面,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基础教育滞后于变革的社会现实,落后于当今学生的实际。二十一世纪人才观,要求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张扬人的个性;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更具有自尊自信、自我控制、独立判断、自立自理等独立的人格,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强烈的竞争意识、广泛的爱好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成为当前所面临的新的、突出的课题。本人总结10余年的小学工作实践经验,认为应着重培训学生的四种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总体素质。具体为: 一、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要给予孩子一个相当宽松的环境,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同时,通过创设情境,让每个同学都能踊跃参与,并能在参与中表现自我,提高自己。1 、读一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堂上要重视引导儿童进行读书训练,从读中达到理解、消化、吸收的目的。品味语言,克服摒弃过去教师包办代替式的讲读方法。2 、说一说。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适当指导学生看图讲故事,理清文章的层次,明白事物的经过。如《乌鸦和狐狸》一课,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讲述“狐狸骗到肉”的经过。这样的说话训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了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变“要我说”为“我要说”的学习态度。3 、演一演。组织儿童分角色表演。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当自己化身为课文中“人物”时,要考虑到“人物”的性格、语言和动作的特点。如《负荆请罪》这一课,通过廉颇和蔺相如的对话,使我们体会到蔺相如的宽容大度、深明大义和廉颇的知错就改。在指导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再按小组分别扮演“廉颇”和“蔺相如”,表演他们对话的情景。比一比,谁能把“廉颇”和“蔺相如”对话时的神态、语言表达地准确、充分。学生便在这样愉快的学习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受到了教育。4 、议一议。通过讨论交流,互相探讨,充分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他们的各自智慧火花相碰撞,达成共识。如教《乌鸦喝水》一文,有个学生反驳说:“乌鸦想的方法不好,乌鸦可以用吸管吸水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争先发言,连平时胆小的学生也不甘寂寞,跃跃欲试,气氛十分活跃。5 、画一画。教师要紧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画一画关键的词语,唤起合理的想象,加深对内容和思想内涵的理解。如《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为了突出青海高原上这株柳树高大、粗壮的特点,教师应指导学生画出“两合抱粗”“浓密”“粗实而坚硬”“百十余平方米”“巍巍然”“撑立”等词语,体会这株柳树的高大、粗壮和生命力顽强。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因此,教学中既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向学生提供恰当的思维材料,教会学生思维方法;又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展示思维过程,在获取和运用知识过程中使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1、提供思维材料,激发思维活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以无意识注意为主,而无意识注意又直接受兴趣影响,所以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儿童好奇、爱动的心理特点,根据知识的特征,寓知识教学于活动之中,对于培养学习兴趣、点燃思维火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草原》这一课中的“墨线勾勒”和“绿色渲染”概念是抽象的,我利用网络收集了墨线勾勒的中国画和渲染的中国画的图片,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草原的美丽景色,从而激发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索,以至打开学生智慧的大门。这样教学能让学生尝到“摘苹果”的甜头,学生积极性上来了,兴趣浓了,思维也就活跃了。2、教授思维方法,促进思维发展。先通过具体的实例,做出个别的结论,然后从几个个别的结论,归纳出一般结论。使学生认识到研究的事物有许多部分、要素和特性,其中有的是重要的、本质的。随着年级的增高,除了教给学生归纳推理的方法外,还要逐渐教给学生演绎推理、类比推理等方法,使学生会根据几个例子归纳出一般的法则和规律,再通过演绎推理把一般规律应用到解题和思考中去,为加快理解和掌握知识提供条件。同时,也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特殊的思考方法。3、展示思维过程,发展思维品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思维的关键。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积极性,更多地参与思考,给学生创造展示思维过程的条件,抓住时机,注意反馈信息。可以通过口头言语展示,用口头言语表达思维过程,判断依据,分析应用题等。不同年级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不同,高年级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提高,说话比较连贯,注意有条理。 三、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是摆在我们素质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从以下几点做起:1、创造创新机遇。课堂教学中的"双主"道理,每个教师都明白,可在实际操作中,主导往往

培养职业学校学生关键能力

“培养职业学校学生关键能力——教案方法创新研究<市级立项) [日期:2008-05-20]来源:作者: [字体:大 中小] “培养职业学校学生关键能力——教案方法创新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我国工业化进程越来越需要大量较高素质的劳动者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大批量的素质较高的技能型人才有着迫切的需求.现在可以说我们找一个研究生,找博士生可能不难,但是你要找一个高级技工可能很难,甚至花重金都聘不到。现在不仅仅是制造业,包括现代服务业,这种技能性人才都普遍缺乏。我国的经济在今后一个时期还要呈现出高速增长,对较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我们目前所拥有的技能型人才资源有很大的矛盾,为了支持工业化进程,必须要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这也对我们职业类学校在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教案方法上提出了创新要求。b5E2RGbCA P 2、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劳动力就业问题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办学模式中,学校与社会职业岗位的脱离还比较严重。虽然我国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已有多年,但“粗放型”经济方式仍较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资源消耗大等等,这些与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偏低、高技能人才匮乏有很大关系。目前,我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达到2400万,还有大批农村

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给社会劳动力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我国经济体制仍处在转轨过程中,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调整,造成相当一部分劳动者无法适应新的岗位需要,产生结构性失业。现在中央提出来扩大就业,促进就业,职业教育在里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p1EanqFDPw 3、“十一五”规划对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迫切的要求,要求职业教育有个大发展。所以国务院确定今后五年、十年要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方针。“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对职业教育投入100亿元,要增加对职业学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补助。职业教育要坚持大力发展,国家提出中等职业教育在2018年招生规模要达到800万,高等职业教育也要逐步扩大。要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各级政府要把加强职业教育纳入各级发展总体规划,要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DXDiTa9E3d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本课题的核心概念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是整个职业生涯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种综合能力,指的是具有一定的自我发展和开拓能力,具有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具有责任意识,知道如何学习,如何与员工团队合作,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关键能力是整个职业生涯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种综合能力。职校的毕业生将直接进入生产一线,对他们

心得体会:关键能力是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核心(最新)

心得体会:关键能力是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核心(最新) 教育是民生之首,是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并再次明确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总书记多次指出,教育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这本质上是对新形势下“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新回答、新阐释,实际上更是我们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功能提出了新要求——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形成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出发点,克服我国以往教育改革的功能性缺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和考试评价改革,探索一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面向未来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教育改革新路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经典格言:“只有调准了弦的小提琴才可以演奏。”而我国正面临创新型人才严重缺失的现状,我们的教育却还在那条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老路上步履蹒跚,教育工作的变革迫在眉睫。在此情形下,我们又该如何定位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呢?

中学是为培养创新拔尖人才奠基的阶段,我们培养的学生,起码十年以后才能走向社会。科技的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替之快让我们更加清楚:在长达6年的中学时期,决定学生未来竞争力的不是知识,而是方法、能力。2014年8月,开学之初,新的教育教学方案制定之时,一个核心概念的提出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能力”。 何为关键能力?这一概念最初由德国著名职业教育学家梅腾斯提到,指在现代社会中,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都至关重要的能力,是实现自我、终身发展、融入主流社会和充分就业所必须的知识、技能、态度之集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曾提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自我发展、学会适应改变”等五大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是学生立足社会、改变社会的根本,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和关键。 我校近四十年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实践证明,我国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主要有4种,即批判性思维能力、有效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其中,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其核心是独立思考和逻辑推理;有效沟通能力则既包含基本的语言能力,也涉及认识他人和自我的能力,是与人相处、协同合作的必备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我管理能力指个体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

美术活动中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美术活动中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育是小学基础课程之一,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跨世纪人才以及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学科。那么小学美术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应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是合乎生活规律的、与其内容和谐统一的、丰富独特的又令人愉悦的具体形象。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就必须有鉴赏能力,而人的鉴赏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经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且爱美是人的天性,对正在成长的少年儿童来说,表现尤为突出。通过审美的教育,能使学生运用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去鉴别真伪、分辨善恶、判断美丑。所以我们的美术教育有较多的审美内容。 二、应该培养的造型能力 “型”是美术教育的基础,也是美术的根本内容和主要手段。“型”的好坏直接关系美术作品的好坏,一幅好的美术作品肯定有一个好的造型。而这个造型又包括了两种情况:一种是整幅的结构造型。这是一种比较大范围的造型,就如我们写作文用什么内容来表达思想感情一样,同样的思想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形状物体来表示。如:同是表达人的愤怒,可以用一个人的面部的表情直接表达,也可以用人的举止和周围的物体组合来表达。又如:同是表达冬天,有的人可能直接用大雪纷飞来表达,也有人用穿着棉衣、棉帽的人来表达等。不同的内容、物体就有不同的结构造型,也有不同的组合造型。怎样把这些物体组合到一起才美呢?这是我们教师必须强调的问题。另一种是单个物体的造型,每一个物体都有不同的形状,但我们可以归纳成几种几何图形。如:长方形(长方体)、正方形(正方体)、三角形,圆形等。在实物中我们可以把现实中的大部分房子、书本、课桌看作长方体;我们的手脚四肢、树木的枝干可以看作圆柱体;我们的整个头可以看作是蛋形的圆;牡丹花可以看作圆形等。这是物体的整体形状,在我们学习画画时,教师必须先教会学生了解物体的大体造型,然后再去分小的部分的造型。如:我们画小汽车,可以把小汽车看作一个长方体,确定大小位置,再来确定它的门、车轮的大小位置等。这样就不会出现变形和太大的比例问题。 三、应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是想象力非常丰富的人,尤其是画家、诗人、作家、科学家、天文学家,他们肯定有非一般人的想象力,才有今天的成就。想象力的培养在美术教育有较多地体现,如:根据一个场景、一种现象、一个季节、一首诗歌,让学生画一幅想象画等。又如:让学生用泥捏人的喜、怒、哀、乐,都是培养学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贯穿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几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学校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构建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二是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主阵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三是知行合一、综合实践,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堂教学能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通过学科教学以课堂为支撑点,通过学科知识兼顾在学生理解背诵和学生前期相关文化知识的搜集等,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积淀人文知识,同时,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用眼去看、用耳去听、动手去画,逐步培养审美情趣。活动中,孩子们创作了精美的手抄报、精致的绘画、精彩的文章,提升了热爱家乡的情

怀,并在探寻古迹遗址、回想远古先民生活方式中培养关切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大胸怀和大视野。 第二,课堂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要注重好奇心的保护,注重学生探究意识的激发。在课程实践中,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网络查询、询问亲朋、向老年人请教等方式,广泛收集相关文化知识。让学生在暑假体验中走向大自然,走入田间体验农耕的辛苦;走进书籍体验科学的奥秘……用心观察大自然,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操作,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更牢固、更深刻。 第三,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性是人的根本属性,自主管理重在强调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在实践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信息收集、知识整理和总结归纳意识,提高学生甄别信息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自觉抵触网上不良信息的侵蚀。要求学生要善于反思、善于总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自我发展。我们还特别强调学生的安全意识、生命意识、健康意识和文明意识,培训学生的自救自护技能。我们还建议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自主的空间和时间,促进孩子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遇到问题和挫折时看孩子自己能否处理,能否合理地借助周边的力量等,这些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课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从现在的社会需要来看,“能说会道”也将成为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之一。然而“能说会道”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从小就开始逐步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使学生想说要让学生说话,首先得让他们想说。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懒得动口表达,那对他而言说话就可能成为一种累赘。古人云“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春秋古梁传》)话虽说得有点绝对,但从中可见说话即“能言”的重要性。因此要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要的一步就是使学生想说。1榜样激励在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一个权威性的人物。教师的说话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说话质量。如果教师一走上讲台就能滔滔不绝的进行讲课,在讲课过程中普通话标准,语音语调以及讲话节奏都把握得很好的话,学生心中就会产生十分崇拜的心情。同时还会萌发一种想法:要是我也能像老师一样那该多好啊!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想说的念头。2游戏激发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它能促进学生身体和智能的发展,激发学生说的热情。小学生总能以最快的时间、最大的激情投身于各种丰富多彩的游戏中。然而当游戏刚结束时,学生的神经仍处于高度亢奋的状态,需要以某种方式把自己尚未散尽的热情表达出来。这时,教师就可把握机会,向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如:今天你玩了什么游戏?游戏的规则是什么?玩时感觉怎么样?以后还愿不愿意玩这样的游戏等等。让学生都有能力回答,都敢回答,都想回答,从而达到让学生想说的目的。二、使学生敢说当今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种现象:教师在讲台上用尽心思讲课,却得不到学生的回应,往往一个问题提出,即使这个问题很简单,也没有学生愿意举手回答。而当你向不举手的学生提问时,他却能回答得很好。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是学生怕说。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需要锻炼学生的胆量,让他们敢说。1合理评价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可知道学生往往想表现却又怕出错,怕出错即是怕受到老师的批评。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合理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应多采用鼓励性原则,即便有的学生说的确实不好,也要通过纵的比较发现他的进步并给予鼓励。如当你让一个同学讲讲自己在寒假里做得一件事,而他却讲得乱七八糟,没有顺序也没有重点时你对他说:“你看你说得像什么,真够笨的。”这就给学生心里投下了阴影,使他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敢随便说话。而相反,如果你对他说:“你的故事很有趣,不过讲得时候还要有重点有顺序些,那就更棒了。”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萌发一种让自己讲得更好的愿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他也会有胆量把自己的话说出来。因为他知道即使说错了,也不会受到责怪。2积极训练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不能只局限于口语交际课上,而要把语言训练扩展到各项活动中去,随时随地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在不断说话的过程中消除心理上的恐惧感,让他们敢于用自己的话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三、让学生爱说学生能做到想说和敢说还不够。我们还要让学生对说话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让他们把说话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和任务。1巧定话题让学生“爱说”就要使练习的题目具有趣味性。有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时,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的题目不是太高深就是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学生毫无感知,而教师却要求他们要把话说得很完美。这样一来,不仅会减退学生的积极性,还会让他们对说话产生一种厌烦的情绪。从而造成课堂上的“静悄悄”。相反如果教师能设定一些学生普遍较感兴趣的题目,像看一部动画片,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喜欢;让学生说说最近自己开心的事等等。由于这些题目符合学

素质教育中“关键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中“关键能力”的培养 [摘要]“关键能力”是作为一线生产、服务和管理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胜任某种职业岗位(岗位群)的职业技能、技艺和动作能力。采用综合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和平时的养成教育,是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师处于辅助地位,突出的是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关键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加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素质教育关键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欧盟委员会就终身学习的“八大关键能力”通过了一份欧盟理事会及欧洲议会建议案。这“八大关键能力”是每一个欧洲人在知识社会与知识经济中获得成功所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知识与态度。八大关键能力包括:母语沟通能力、外语沟通能力、数学、科学与技术的基本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和跨文化交往能力以及公民素养、实干精神、文化表达等。也就是说“关键能力”是作为一线生产、服务和管理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胜任某种职业岗位(岗位群)的职业技能、技艺和动作能力。 如何在素质教育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学科型教育模式,加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从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来看,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始终是社会、企业需求量最大的。据美国社会学家,未来学家预测“美国21世纪的劳动力市场,包括象肯尼迪航天中心这样的单位,80%的工作岗位只要有二年大专职业教育的学历就够了”。因此,加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引入综合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 综合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核心技术一体化的理念进行专业建设,即“核心课程设置一体化”、“核心技术教学环境一体化”、“核心职业资格一体化”。在教学中,运用行为引导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努力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把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引导和组织学生心、手、脑并用,教、学、做合一,身体力行获取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这种教与学通常采用项目教学或任务驱动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重视学习全过程的体验,培育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自己完成学习任务,自行进行反馈和评价,

小学数学学科关键能力的培育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d8548646.html, 小学数学学科关键能力的培育策略 作者:刘质刚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20期 摘要:数学这一门学科一直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着作用,而小学数学学科关键能 力的培育是儿童核心素养培养的重点内容。据我们所知,小学数学学科的关键能力主要有六大方面,分别是数学学科中的理解与表征能力、建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推理与论证能力、交流与表达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学科问题为线索以及以数学建模为路径的方式去培育小学生的数学学科关键能力。本文以小学数学学科关键能力为线索,谈谈培育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科关键能力学科知识与问题数学建模数学思维与认知 小学是我们知识启蒙的时期,在小学期间学到的知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以后获取知识的基础能力。由此可见,在小学的相关学科教学中,学科关键能力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其决定了我们科学能力的优劣。 一、小学数学学科关键能力中的六大类型 1.数学理解与表征能力 数学理解能力,顾名思义,简单来说就是指对数学学科知识的概念和逻辑知识以及数学思想、思维方式以及理性精神的理解能力。比如,对“运算律”的理解,小学数学中也就是四则运算。数学表征能力,指的是使用可视化形式以及结构化的方式关联化地表达概念、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简化问题与形式的能力。 2.数学建模能力 从大的方面来讲,数学中的概念、公式、法则、关系都属于数学模型,可以说数学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的模型。在数学学科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不难发现,在生活中可以找到数学概念原理、规律定律的原型。笔者认为,学习数学就是发现数学原型和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而数学建模能力是一种获得数学思想经验、运用已有数学模型以及建立数学生活原型去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一种内在活动,知识的发现、分析、理解、论证等都是人们的逻辑思维形式。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指的是在一定的知识储备下、运用合理的步骤循序渐进式地进行“具象—形象—表象—抽象—模型”的逻辑思维思考,以达到表象、抽象模型建立的目的。

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把数学和生活相联系,越来越关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获取。因此,在各级各类的测试中,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试题也越来越多,批卷之时经常听到老师们埋怨:说有些学生简直没有一点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实我认为也不能一味地埋怨学生,我们老师不妨也反思一下,平时教学中是怎样关注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的获取的。反思之前,先得搞清数学中的解决问题究竟是指什么,数学中的解决问题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解决数学学科的问题,二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不管是哪一种问题,都不能等同于“习题”,这种问题,常常隐含在一定的情境当中。那么,

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就此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粗浅的体会。一、创设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无论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学校的学习环境、还是日常家庭生活中,都存在着值得研究的数学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提出各种数学问题,尤其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教学模式,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创设有趣的、可探索的、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现实情境,引导他们饶有兴趣地去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例如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就可以结合春游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首先让学生说一说春游前要做那些准备,然后出示一些商品的单价:方便面面包鸡腿酸牛奶鲜奶蛋糕可乐台布每包1元每个2元每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严重意义 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贯穿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几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康健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学校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构建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二是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主阵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三是知行合一、综合实践,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至关严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堂教学能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通过学科教学以课堂为支撑点,通过学科知识兼顾在学生理解背诵和学生前期相关文化知识的搜集等,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积淀人文知识,同时,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用眼去看、用耳去听、动手去画,逐步培养审美情趣。活动中,孩子们创作了精致的手抄报、精致的绘画、精彩的文章,提升了心爱家乡的情怀,并在探寻古迹遗址、回想远古先民生活方式中培养关切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大胸怀和大视野。 第二,课堂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要注重好奇心的保护,注重学生探究意识的激发。在课程实践中,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网络查询、询问亲朋、向老年人请教等方式,广博收集相关文化知识。让学生在暑假体验中走向大自然,走入田间体验农耕的辛劳;走进书籍体验科学的奥秘……用心观察大自然,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操作,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更牢靠、更深刻。 第三,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性是人的根源属性,自主管理重在强调有用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在实践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信息收集、知识整理和总结归纳意识,提高学生甄别信息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自觉抵触网上不良信息的侵蚀。要求学生要善于反思、善于总结,根据

“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培训心得体会

“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3月4日、5日两天,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专家来我校进行“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的专题项目,听了专家的讲座,收获颇丰。我认为,高中物理科目的学科素养养成与关键能力培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科学无涯,学习不止。1900年汤姆逊在英国皇家学会新年庆祝会上庄严宣称:“物理学的大厦基本完成,后辈的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修修补补工作就可以了!”然而随之而来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彻底击碎了开尔文勋爵的论断,物理学进入了一片全新的更为广阔的领域,甚至于颠覆了牛顿的经典物理学。这个堪称物理学史上最大乌龙的论断,直接告诉人们,科学,永远没有尽头! 2.严谨治学,见微知著。著名的居里夫人的女儿女婿约里奥·居里夫妇曾因粗心大意而两度痛失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一次是1932年观察到中子的现象,却想当然的认为是一种康普顿效应,而弃之不理。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却紧跟不舍,对此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导致了中子的发现,并获得了1935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另一次是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安德森发现正电子之前,约里奥·居里夫妇曾经在云室中清楚得观察到正电子的径迹,却又误认为只是向放射源移动的电子。虽然约里奥·居里夫妇凭借对人工放射性的

研究最终获得了1935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但是,教训毕竟是惨痛的。热学中的盖·吕萨克的假说“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具有相同数目的原子。”经过阿伏伽德罗修正为“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一字之改,正是阿伏伽德罗假说的奇妙之处,体现了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必须一丝不苟。 3.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在比萨天主教堂里做祷告的伽利略观察到天花板上摇摆的灯,从中发现了钟摆的规律;病中的笛卡尔偶然观察到墙角蜘蛛织网而灵光闪现,建立了数学工具——平面坐标系的概念;在去往伦敦的火车上,狄拉克听到朋友的药瓶发出的咔哒声,对朋友说:“我猜想,当瓶子只有一半药丸时,它将发出最大的噪声。”而法拉第,竟然把马车的后车厢当做黑板演算起来,直至马车飞跑起来追之不及方才作罢。 4.重视实验,事实说话。实验毫无疑问是不可或缺的物理研究手段之一。作为一位热情洋溢重视科研和实验的教师,奥斯特曾经说过:“我不喜欢那种没有实验的枯燥的讲课,所有的科学研究都是从实验开始的。”高中物理的诸多结论,不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吗? 5.坚持真理,不畏权势。让我们列举一连串响亮的名字:伽利略,哥白尼,布鲁诺,富兰克林等等。新的科学,即使开始时遭到权威的扼杀,但是总有一天,真理的旗帜要高高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激发各种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激发各种能力 大兴区第九小学王玉梅 中队辅导员是中队队员的指导者,一言一行都会为队员所模仿。因此中队辅导员时时刻刻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刻刻要有创新意识。那么作为一名中队辅导员,要具有一双慧眼,细心观察每一个队员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在平时教育中,我觉得少先队员在少先队活动中只有充分发挥自主角色,才能激发学生们的潜能. 一、开展“我是小主人”活动,认真负责干好自己的事情。 每一个孩子都蕴藏着无穷的潜力。辅导员的工作就要循循善诱的去开发,让它成为培养孩子们创造力的基石。因此,开展“我是小主人”活动是唤醒主体意识、激励自信心的有效途径。给每一个人展示“我是小主人”的机会,就要注重创造支持性环境。辅导员要先发动队员进行“我是小主人”的宣传。收集中外名人、体育健儿自信、自强,做国家主人翁的事迹,用黑板报形式宣传;访问爸爸妈妈及长辈,请他们谈对小主人的希望;调查班内有小主人行为的队员,利用课前、课后、队会时间,及时表扬,树立榜样。记得有一天我开完会,从会议室回到办公室,途经教室时,发现教室里一片狼藉,讲台前的过道撒满垃圾,扫帚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椅子歪歪斜斜地放在凌乱不堪的课桌上,当时看到这个场面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这一学期一开学对每个队员在劳动方面明确提出完成值日认为,可今天却发生了这样令人费解的事,是不是得狠狠地批评一顿呢?可后来冷静下来思考,孩子们可能已经想好了怎样应对老师

的批评或是准备好了等待老师的批评,如果在孩子们的预想之中,这样做是不会有明显效果的。是非机观念渐渐增强了,他们喜欢想象,富于,根据这个特点,我就写了一篇童话《满地废纸的哭诉》,第二天讲给孩子们听,听说今天要讲童话故事,同学们各个都挺高兴,可听着听着脸上的表情产生了变化,当我把问题以满地废纸的质问抛给孩子时,没有一个字的批评与指责,但从孩子们的反应看出来,孩子们自责了,后悔了。当时,我并没有要求几位值日生承认错误,事后,他们忐忑不安地主动走进办公室向我承认了错误。这时,我和颜悦色的对他们说:“从你们踏进办公室的一刻起,就已经用实际行动回答了小纸屑的问题,接下来准备怎么做呢?”孩子们主动要求重新做一次值日。 二、尊重学生的自主权,民主化地开展活动。 要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首先在活动前就在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的设计,师生共同选择活动的主题,设计活动的形式。二是在活动中,教师要“蹲”下来,把自己当作活动的一分子,做学生的合作者。三是活动主题的确立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学生有能力参与。例如在低年级理解绿化的意义,我设计了题为“我为小树叶找妈妈”的主题教育活动,先让学生在树林中捡树叶,然后寻找它的妈妈—是从哪棵树上落下来的,进而了解这棵树的名称、生长特点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好处。这种从点到线,由线及面,由浅

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的培训心得体会

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的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3月4日、5日两天,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专家来我校进行“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的专题项目,听了专家的讲座,收获颇丰。我认为,高中物理科目的学科素养养成与关键能力培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科学无涯,学习不止。192021年汤姆逊在英国皇家学会新年庆祝会上庄严宣称:“物理学的大厦基本完成,后辈的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修修补补工作就可以了!”然而随之而来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彻底击碎了开尔文勋爵的论断,物理学进入了一片全新的更为广阔的领域,甚至于颠覆了牛顿的经典物理学。这个堪称物理学史上最大乌龙的论断,直接告诉人们,科学,永远没有尽头! 2.严谨治学,见微知著。著名的居里夫人的女儿女婿约里奥·居里夫妇曾因粗心大意而两度痛失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一次是1932年观察到中子的现象,却想当然的认为是一种康普顿效应,而弃之不理。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却紧跟不舍,对此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导致了中子的发现,并获得了1935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另一次是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安德森发现正电子之前,约里奥·居里夫妇曾经在云室中清楚得观察到正电子的径迹,却又误认为只是向放射源移动的电子。虽然约里奥·居里夫妇凭借对人工放射性的研究最终获得了1935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但是,教训毕竟是惨痛的。热学中的盖·吕萨克的假说“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具有相同数目的原子。”经过阿伏伽德罗修正为“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一字之改,正是阿伏伽德罗假说的奇妙之处,体现了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必须一丝不苟。 3.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在比萨天主教堂里做祷告的伽利略观察到天花板上摇摆的灯,从中发现了钟摆的规律;病中的笛卡尔偶然观察到墙角蜘蛛织网而灵光

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培养的十种能力

自强班告诉你-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培养的十种能力 学生时代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是锻炼个人能力的最佳舞台。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锻炼什么样的能力,才会让我们未来的人生道路变得更宽更长呢? 一、实践能力 我们掌握知识、就是把教师传授的以及自己从书本上、实践中学得的知识,变为个人的精神财富,并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来回答或解决有关理论上和实践中的问题。知识是需要学,但是要灵活的运用才行,因为知识是死的,而人是活的。 二、适应能力 我们都知道,社会是一个整体,它不可能去适应我们,所以我们只能让自己去适应社会,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人对环境的改造固然起着主导作用,但改造不能离开适应。如果你连社会都进不去,你又如何去改变那些现象呢。 三、人际交往能力 以社会认可的方式,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与他人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能力即为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大师《人性的弱点》的作者戴尔?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成功,15%靠专业知识,85%靠人际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关系在未来的竞争中占着更重要的比例。大学生要成功,一定要积累好自己的人际关系,结交更多的朋友,尤其是多与那些优秀的学生交往,打造好人脉关系,将来更有助于自己顺利地走向成功。 四、表达能力 对一名大学毕业生来说表达能力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努力加强锻炼,不断提高表达能力。一流的人才不一定拥有一流的口才,但拥有一流的口才一定是一流的人才。 五、开拓创新能力 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进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自然很重要。在以后实际工作中,将会遇到一些前人所从未问津的新课题。所以,大学生在学校期间,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开拓创新能力的锻炼,增强开拓创新意识,为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贯穿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几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分为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学校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构建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二是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主阵地培养学生的人精神、科学精神。三是知行合一、综合实践,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堂教学能增强学生的人底蕴。通过学科教学以课堂为支撑点,通过学科知识兼顾在学生理解背诵和学生前期相关化知识的搜集等,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典故、名人轶事、化底蕴,增强化自信,积淀人知识,同时,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用眼去看、用耳去听、动手去画,逐

步培养审美情趣。活动中,孩子们创作了精美的手抄报、精致的绘画、精彩的,提升了热爱家乡的情怀,并在探寻古迹遗址、回想远古先民生活方式中培养关切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大胸怀和大视野。 第二,课堂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要注重好奇心的保护,注重学生探究意识的激发。在课程实践中,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网络查询、询问亲朋、向老年人请教等方式,广泛收集相关化知识。让学生在暑假体验中走向大自然,走入田间体验农耕的辛苦;走进书籍体验科学的奥秘……用心观察大自然,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操作,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更牢固、更深刻。 第三,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性是人的根本属性,自主管理重在强调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在实践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信息收集、知识整理和总结归纳意识,提高学生甄别信息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自觉抵触网上不良信息的侵蚀。要求学生要善于反思、善于总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自我发展。我们还特别强调学生的安全意识、生命意识、健康意识和明意识,培训学生的自救自护技能。我们还建议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自主的空间和时间,促进孩子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遇到问题和挫折时看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