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湿地公园地形分析报告

花溪湿地公园地形分析报告
花溪湿地公园地形分析报告

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地形分析报告

姓名:蒋家军

班级:建筑091

学号:0908070232

指导老师:吴琳刘承华李明全

目的:

对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内部的资源、场地面积、地界

与地貌资源、气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交通运输条件、给水排水条件、能源供应条件、电信需求条件、安全保护

条件、施工条件、景观与环境各项基本资料的收集、分析

与研究,以确保建设项目的实施。

时间: 2012、3、11——2012、3、12

内容:

(一)资源:

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内的湿地景观资源丰富多彩,公园内的花溪河

以真山真水的自然景观深受人们的赞誉,可谓“花香满溢泗水流,溪涧情浓

爱意浓”,因此又被誉为“中国第一爱河”。除自然景观资源外,人文资源

类型也丰富多样,包括田园风光、节庆活动、少数民族文化等,且特色鲜明。碧云窝的地质遗珍和十里河滩沿线河滩景观都属于特品级景观资源,区内的

花溪公园被誉为“高原明珠”,此外,天河潭风景区、青岩古镇、石板村、

情人谷等花溪知名景点均分布在其周围,这些都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文景源,这些景观资源的质量、数量和价值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典型性,在世界范

围内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景观资源的类型与特征

地景资源

1、地质遗珍——主要指花溪碧云窝早三叠世中期的紫红色地表风化

壳及溶塌角砾岩的地质遗迹。

2、山景——主要指花溪河东侧沿河的大将山脉,位于花溪公园内的麟

山、龟山、蛇山、凤山以及穆家坝至花溪水库坝堤两岸的姐妹峰等。

水景资源

1、河滩景观——本风景名胜区的主体河滩景观为花溪河秀丽的十里

河滩景,共含8个景观。河滩景观中多绿滩和孤岛、跌水和深潭,共有跌水、深潭12个,小岛15个,大岛3个,其中最大岛面积约300余平方米。河滩竹、木夹岸,绿岛衬景,青山连环。水映山色,富有“江作青罗带山如碧

玉簪”诗景。所含8个景观均以花溪河集景,其中包括历史悠久的以自然景

观为主体的花溪公园。

花溪河展布在贵阳向斜右翼的花溪——中曹司曹谷盆中,河谷的发育与

其地貌演化休戚相关,经历古河道变迁过程。现今河曲弯曲地段多,使景观

增其风景特色,河曲发育正向壮年期演化。该河流水面一般宽30~45米,深2.5~3.5米,非跌水段流速0.5米/秒。

2、涌泉景观——位于南湖以南的地下涌泉。

生物景资源

1、森林——花溪区森林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森林植

被类型,碳酸盐岩植被分布很广。据2007年资料数据统计,花溪区的森林

覆盖率为40.46%(不含原小碧乡)。全区森林面积548874亩。从健康度上看,森林健康度为Ⅰ的占91.57%,说明全区森林群落种,虫害、病害、火灾、自然灾害和空气污染危害程度较低,总体的森林健康较好。大将山森林无论

健康以及景观均属较好的行列。

2、古树名木——花溪区地处高原台地,其植物物种躲过第四纪冰川灾害,

保留下较多的珍贵植物以及古树名木。广布于全区。

人文资源

1、园景——区内园景以花溪公园最为突出。新建园景中阳光水乡农业

观光带等级最高,牛角岛、铁路桥至麦翁桥之间的休闲绿地、贵大北校区段

沿花溪河两侧局部现已建园路和小型硬质场地,但是互相之间无接驳,与周

围市政路也呈分裂状态;位于董家堰桥南侧现有盆景园一处,内有面积较大

荷花池。

2、建筑——湿地公园红线内现有多种类型建筑。包括:自然村落、商

业服务建筑、市政建筑、新建居住区及工程构筑物等。

3、胜迹——湿地公园红线内有各类胜迹10余处,包括:蛇山摩崖、

花溪公园麟山摩崖、花溪公园柏山摩崖、防空亭石刻、清晖楼(抗日战争时

更名为中正堂)、戴安澜将军衣冠墓、憩园、坝上桥、百步桥等。其中省级、市级、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各一处。

4、风物——花溪是少数民族聚居区,风情浓郁,习俗古朴,民族传统历

史文化悠久,内容丰富,富有地方特色。民族风情以苗族、布依族传统习俗

保留最为完整。

(二)场地面积:

贵阳市花溪区十里河滩湿地公园地处长江、珠江分水岭地带,是贵阳

市母亲河——南明河的源头所在地,是贵阳市城市饮用水的主要供应地。包

括十里河滩、花溪公园、洛平至平桥,湿地公园分为保护区和公园休闲区两

部分。总面积约609公顷,其中湿地219公顷,山地公园390公顷(三)地界与地貌资料:

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东抵大将山脚,西邻花溪大道,南至洛平新区,北至贵阳市花溪区与小河区的边界。花溪城市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分

为境内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喀斯特山岩生态系统和花溪河形成的河流滩

涂生态系统两大类,其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河流湿地生态系统、人工库塘湿

地生态系统、草甸生态系统、沟渠生态系统、淡水泉生态系统、农田湿地生

态系统和泛洪地生态系统等。

(四)气象基础资料:

花溪区地处北亚热带。由于地势变化的影响,除地势较高的双流、杠

寨为南温带气候,地势较低的龙水、翁昭、金中为中亚热带气候外,其余大

部分地区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季受冬季风(偏北风)影响,干冷

少雨,具有大陆气候的特点。夏季受夏季风(偏南风)影响,暖湿多雨,具

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雨日较多,气温回升缓慢。秋

季多为高气压控制,晴朗少云,日照百分率大,气温高于春季。

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春迟夏短,秋早冬长,属于典型的山区气候。春季、冬季季风交替,气温回升缓慢,寒潮频繁,天气多变,气温波动大,

易出现冰雹等天气。夏季则水热同季,光照充足,降水强度大,多暴雨天气,降雨变率大,易出现旱涝等灾害。秋季气温下降快,易出现秋霜、多锦雨天气。冬季气温低,凝冻大,雾多日照少。

1、气温:

花溪区年均气温14.9℃。1月平均气温4.7℃,0℃以下的日数平均10.5天,年极端最

低气温-4~-5℃,历史极端最低气温-9.7℃。7月平均气温23.3℃,超过30℃的日数平均5.5天。按日均20℃以上为夏季,10~20℃为春季,20~10℃为秋季,10℃以下为冬季计算,花溪春季75天,夏季89天,秋季68天,冬季133天。

2、降水量:

花溪降水量丰沛,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78.1mm,一年中6月降水最多,其次为5月、7月,冬季降水量最少。年平均日降水量≥0.1mm的日数为177.9天,≥5mm日

数为55.2天,≥10mm日数为34.7天,全年无霜期285天,年均相对湿度81%。

3.风

花溪区地处云贵高原的东部,是冬季风(偏北风)、夏季风(偏南风)必经之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由于地势高,气候受高原影响,温度垂直递减率夏季大、冬季小,夏季为0.6℃/100m,冬季只有0.4℃/100m;所以夏天偏凉,冬天偏暖,是一个具有天然空调效应的园区,最适合开展避暑旅游。

1、云雾及日照:年、月、日均数。

花溪区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898.1~1084.7小时。夏季日照时数为427.8小时,占年日照总量的39%;春季为269.9小时,占25%;冬季126.4小时,占12%;秋季为260.7小时,站4%。年均日照数为1274.2小时,日照率为29%。

(五)水文地质资料:

花溪区位居喀斯特高原分水岭地带,全区河流60余条,总长911.7公里,河网密度

每平方公里450米,河网密度虽然较高,但水量较大的河流,河谷深切,岸坡高达数百米;其他河流水量不大,河床陡,水流湍急,开发利用比较困难。阿哈水库、红枫湖、百花湖

的重要流域也在花溪区。主要河流有花溪河、游鱼河、马林河、青岩河及龙井河等。游鱼

河及花溪河位于分水岭以北,为乌江南岸支流南明河的上游,属长江水系。,花溪河上建

有花溪水库及松柏水库,有蓄洪、发电的功能,同时又是贵阳市重要的供水源地。马林河、青岩河及龙井河位于分水岭以南,为红水河北岸支流蒙江的上游,属珠江水系。这些河流

均属雨源型河流,水文动态变化大。区内喀斯特地下水丰富,是河流的重要补给源泉。花

溪区多年平均水资源10.1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87亿立方米,占67.82%;地下水3.26亿立方米,占32.18%。水能资源:花溪区水能资源比较丰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53万

千瓦,可开发量21万千瓦,占理论蕴藏量的39.62%,其中属于地方小水电的可开发量6

万千瓦,开发条件较好。首先是落差集中,大部分为饮水式开发,引水距离短,工程简单,淹没损失少,单位造价低。多数电站集中于鱼梁河干支流上,开发区范围不大,同时具有

较大的单站容量,1000千瓦以上的电站有6处,最大单站容量可达14400千瓦。

公园内还有多处具有研究价值特殊地质,主要指花溪碧云窝早三叠世中期的紫红色地表风

化壳及溶塌角砾岩;碧云窝的紫红色地表风化壳(钙质古土壤或钙结壳)和溶塌角砾岩记

录了早三叠世中期海平面下降后,碳酸盐岩台地内部变为陆地遭受地表风化,后又随着海

平面回升变为咸化泻湖的历史。是研究地表风化的极佳地点。目前地质界专家研究表明,

花溪区是世界三叠纪Nerrites相遗迹化石发育最好的地区。遗迹化石在环境研究方面具有

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有的遗迹化石还具有很高的美学观赏价值。

(六)工程地质资料:

湿地公园内出露的地层有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第四系等。出露的岩石有白云岩、石灰岩、灰岩、石英砂岩、粉砂岩、砂页岩等,地下矿藏丰富。地质构造与现代地貌作用形成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地形特点。这样的地质条件不太

能满足大型工程的施工条件,但公园内部并不规划大型建筑物,因此,地质条件方面

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七〉交通运输条件:

公园所处区位交通条件优越,贵昆、湘黔铁路贯通区内,北有贵阳西站及货场,西有湖潮站以及磊庄机场,东北部有贵阳龙洞堡机场,花溪大道直通贵阳市中心,312

国道和101省道也穿过花溪全境,贵阳环城高速公路南环线、花溪二道、国宾大道和

贵阳铁路枢纽改扩建工程均已完成,使花溪的交通实现了质的飞跃。

(八)给水排水条件:

花溪河贯穿于整个湿地公园中,河谷的发育与其地貌演化休戚相关,经历古河道变迁

过程。现今河曲弯曲地段多,河曲发育正向壮年期演化。该河流水面一般宽30~45米,深2.5~3.5米,非跌水段流速0.5米/秒,是贵阳生活用水的源头。湿地公园内部现已经铺设城市管网,管网系统完善,给水排水排污能力完全可以支持整个公园运作。如

遇洪水暴雨,水位上涨的情况,水流可经花溪河向下游排出。

(九)能源供应条件:

,花溪河上建有花溪水库及松柏水库,有蓄洪、发电的功能,同时又是贵阳市重要的供水源地。马林河、青岩河及龙井河位于分水岭以南,为红水河北岸支流蒙江的上游,属

珠江水系。这些河流均属雨源型河流,水文动态变化大。区内喀斯特地下水丰富,是河流

的重要补给源泉。花溪区多年平均水资源10.1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87亿立方米,占67.82%;地下水3.26亿立方米,占32.18%。水能资源:花溪区水能资源比较丰富,水能

资源理论蕴藏量53万千瓦,可开发量21万千瓦,占理论蕴藏量的39.62%,其中属于地方小水电的可开发量6万千瓦,开发条件较好。首先是落差集中,大部分为饮水式开发,引

水距离短,工程简单,淹没损失少,单位造价低。多数电站集中于鱼梁河干支流上,开发

区范围不大,同时具有较大的单站容量,1000千瓦以上的电站有6处,最大单站容量可达14400千瓦。如此大规模的发电量,足够供应整个花溪区的用电需求,湿地公园坐落于整

个花溪区腹地位置,在能源供应方面更是异常方便。

(十)电信需求条件:

花溪电信通讯采用日本程控数据交换机,装机容量大。程控电话、无线寻呼、卫

星通讯、有线传输、宽带网等方便及时,可与全国和世界各地实现互联互通。邮政网

点遍布全区,邮政投递快速准确。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花溪区心脏地带,电话、电视、电传、网络各种信号需要量均可得到很好的满足。

(十一)安全保护条件:

从微观方面来看,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空气质量高,地质灾害少。各方面条件均满足安全、卫生、视觉、环保各项规定。公园处于花溪心脏地带,人防、防水、电源要求均可得到满足。

从宏观方面来看,花溪政府近年来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树立生态也是生产力

的理念,向生态要效益、向生态要收入、向生态要形象,倾力打造“高原明珠”品牌,使

花溪永葆空气清新、河水清亮、景观清秀、街道清洁、社区清净、居民清雅,真正成为贵

阳市“体现人文化、突出生态化”的靓丽名片。继续巩固“三大战役”成果。第一,保卫

水源安全;第二,整治城乡环境;第三,加大违法建筑管控。着力推进低碳发展、绿色增长。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现代经济、现代产业和社会发展,发展低碳经济,营造低碳生活,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一,树立生态保护意识,第二,加强生态保护,第三,发展循环经济。这些政策措施可大大增强公园安全保护条件。

(十二)景观与环境:

对场地项目应儆好协调工作。对于场地上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应按当地文物部

门的要求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动、植物自然保护区不能破坏。为此,应把握环境与建筑的整体效果,既应有合理的建筑功能,叉应有先进的建筑技术。无论是工业还是民用建筑都应该创造优雅、得当丽理想的环境。并能同相邻环境的建筑群体,在科技、信息、公

用设施方面达成协作与综合利用的目的。

景观资源的分布及主要景物

五区三脉两堤八景

按照规划,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十里河滩景区分为“五区三脉”,即

生态核心区、湿地科普区、花圃展示区、民俗文化体验区和湿地游览区,以

及大将山山体生态轴(林脉)、原住民民俗体验轴(地脉)和花溪河高原湿

地轴(水脉)。

今后,十里河滩将建成“两堤(春堤拂晓、秋堤沐晚)八景(芦花飘雪、烟雨柳湾、荷塘映月、故人田园、黔地往事、古村遗韵、稻花怡庭、湿地花田)”等生态旅游景观。

三类景观尽显山水

贵阳市和花溪区还将按照原生态的理念,进一步挖掘当地的风土人情,

把花溪的文化历史符号渗透到十里河滩的建设中,以湿地休闲游、湿地生态游、湿地民俗游为主线,打造生态、文化、休闲相统一的高品质的国家级湿

地公园。

地景

1、地质遗珍

主要指花溪碧云窝早三叠世中期的紫红色地表风化壳及溶塌角砾岩;碧

云窝的紫红色地表风化壳(钙质古土壤或钙结壳)和溶塌角砾岩记录了早三

叠世中期海平面下降后,碳酸盐岩台地内部变为陆地遭受地表风化,后又随

着海平面回升变为咸化泻湖的历史。是研究地表风化的极佳地点。目前地质

界专家研究表明,花溪区是世界三叠纪Nerrites相遗迹化石发育最好的地区。遗迹化石在环境研究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有的遗迹化石还具

有很高的美学观赏价值。

2、山景

(1)大将山:大将山是高原明珠—花溪的第一景,其名源于当地百姓

的美好愿望:连绵的山脉有如大将军威震此地,给老百姓带来吉祥平安之意。大将山脉是卡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整体呈南北走势,沿花溪河东岸蜿蜒分布,最高处海拔超过1300米。山体大连续,局部小山包相对独立,与花溪

河呈互依互抱之势。山体连绵苍翠,山上植被完整,是花溪河优美的天然绿

色屏障。大将山脉与花溪河互生互衬,构成了花溪优美独特的天然山水格局。

(2)麟山:位于花溪公园北侧,原名狮子山,长200米,宽100米,

相对高度4185米,是花溪公园内的最高山。明代《弘治贵州图经新志》把

麟山定位贵阳名山。清人周奎曾作《麟山记》,将原名“狮子山”改今名。

山上林木苍翠,古树参天,巨石嶙峋,峭壁入云。沿石级而上,山腰有“飞

云阁”,依山而建,亭中可小憩观景。从“飞云岫”穿洞而出,可至山顶,

在此鸟瞰四周,花溪景色尽收眼底。山顶矗立巨石,石壁上刻有“黔山一柱”,为贵州书法家王萼华墨迹。山麓有“生聚教训”摩崖,为刘剑魂先生1938年提撰。“麟山耸翠”已成为花溪公园富有特色的景观。游人游览花溪

公园,也以一登麟山纵览花溪全景为快。

(3)龟山:位于公园西南侧,紧邻麟山。是一个长200米,最宽处40米,高仅95米的小山。锋山上苍松翠柏,浓荫蔽日。山上原建有“清晖楼”:古朴典雅,现存遗址。山麓紧连坝上桥头,建有“防空亭”,又称

“观瀑亭”,于亭内可观坝上桥瀑流。

(4)蛇山:在凤山以南相隔仅数米。长有320米,最宽80米。形成四

个小峰顶,原生植被良好。

(5)凤山:在麟山、龟山的河对面,三山成鼎足而立之势。是一座方

圆约70*70米,高149米的小山峰,山顶有一小洞可通。

(6)姐妹峰:在花溪水库大坝左右两侧,非常秀丽的两座山峰,奇石

绿树。山上植被保存完好。像两名美丽的少女迎接各方来客。

水景

该区以花溪公园为中心,以花溪河为主线集景。其范围上至螃蟹井花溪

水库大坝下,下至龙王村,呈带状延花溪河弯曲展布。

十里河滩景区景色诱人,区内河水曲回,秀峰环抱,竹木夹岸,河中沙

洲绿岛千姿百态,跌水深潭相间展布。其中花溪公园更是集自然山、水、洞

于一体。

(1)团寨河滩景观:该景观由三级跌水以及石桥残部组成。上层水面

开阔平缓,两岸柳木夹岸。旁边一小山包林木葱郁。

(2)上水河滩景观:该景观由蛇状河曲、河牛2个小岛及1个大岛、

水辗、小桥、上水村寨、孤丘组成。河曲竹木夹岩,绿岛相间,上水村依山

面水,孤丘(比高40米)屹立河畔,其衬景、对景效果好。

(3)董家堰河滩景观:该景观范围自董家堰高车至麦达新桥。景观组

成以100~120米宽的河面为主体,内含绿孤岛2个,有老堰截河水形成同一

级的4处跌水。

(4)麦翁河滩景观:景观范围上至麦翁桥,下至拦水坝,长约600米。景观组成以弯曲河道水面为主体,内含绿岛3个,大岛1个,河畔旁侧有依

山面水的麦翁村,垂柳夹岸,水映青山绿柳,景观秀丽。

(5)济番州河滩景观:景观范围上至花溪公路大桥下,下至朝阳村,

长约650米,景观以弯曲河道水面为主体,内含牛角、沙洲岛和小岛1个,

历史悠久的花溪中学坐落于河畔旁侧。河中有跌水景观。

(6)花溪公园芙蓉洲:位于花溪公园东北部,也称放鹤洲。由沙洲、

礁岛、石径、石桥组成。在平坦宽阔的水面上,一簇簇长满芦苇和木芙蓉的

礁岛参差分布。夏日,岛上一片葱绿,野鸭、鸳鸯在水中嬉戏,一只只游船

在岛间悠闲游动。秋日,岛上芦苇芦花与绿水相映成趣。蜿蜒的放鸽桥如曲

折玉带将水中洲岛连成通道,横卧在怡静碧绿的溪水中。游人在桥上,若置

身于水中,与蓝天、白云、绿树、碧水融为一体,鸟儿在空中翱翔飞舞,

“鹤桥秋色”成为一幅秀丽图景。

(7)螃蟹井—穆家坝河滩景观:该景观以弯曲河道水面为主体,其间

具有宾馆,螃蟹井、村寨、孤丘组景。该景观的原始风貌独具一格,河水碧

绿迂回,两岸秀山并列,山涧螃蟹井水流涓涓,农田稻花滚滚,苗圃翠新,

大有“穿花复绕水,隔岸闻花香”风光。在吉林宾馆一带。更是绿树成荫,

草坪葱葱,姐妹峰则是古藤绕崖,螃蟹井布依农舍更反映了布依山寨特色。

(8)大坝溢洪道景观:溢洪道下面有被洪水长期冲刷裸露的基岩,其

岩层层面和裂缝面清晰,基岩面高低凹凸不平,有“怪石嶙峋”之景观特征。平时无注能源消耗时时颇有气势的一幅枯山水,浑厚的巨石叠于水道中。开

闸放洪时,则洪流翻腾咆哮汹涌澎湃下泻,如万马奔腾,形成一道飞瀑,异

常壮丽。是十里河滩的最后一景。

人文景观

1、园景

(1)花溪公园

该园雏形始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由举人周奎父子营造。1939

年经贵州省政府批准正式建设风景区。现有面积50.10公顷,其中山域面积

占81.5%,年平均客游量80万人次。花溪公园是贵州省著名风景区,被誉为

贵州高原明珠。公园范围,东至花溪大桥,南沿磊花路,西临花溪平桥,北

抵花溪小寨。它融真山真水、田园景色、民族风情为一体,被誉为“高原明珠”。陈毅元帅游过花溪后,曾留下“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

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步农田”的诗句。秀美的小山峦,耸立与花溪

河的两岸,山内多有溶洞贯穿,有暗河流淌其下。蜿蜒曲折的花溪河,清清

流水婀娜多姿。河水贯山过崖,越桥撞壁,形成了许多小湍流、小瀑布、小

湖潭、小河滩。沿溪两岸,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巧夺天工的楼台亭榭、步蹬飞桥、宾馆别墅,给这山环水绕、堰塘层迭、河滩十里的绮丽风光增添了醉人

的情致。溪畔附近的麟山,高步过百米,远望恰似一座天然的大盆景。小山

之上碧翠层岩、小径曲环、溶洞横穿,“飞云阁”巧建山间,游人登至山顶,可俯视花溪全景。另一座名为龟山的山峦与麟山相依,居于花溪河中心。山

麓中有小桥飞架,河水奔腾,瀑布下落处河水碧绿,流速渐缓,形成带状小湖,游客可泛舟漫游,一览两岸瑰丽风光。“坝上桥”上方,绿树掩映之中

有一幢红瓦白墙的小别墅,据说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在此指挥过“抗战”

事宜。桥的下方有一棋亭,1959年陈毅元帅曾在此题诗云:“花溪棋亭位山腰,多人聚此费推敲。劝君让他先一着,后发制人棋最高。”立意清新,耐

人回味。

主要景点有音乐广场、芙蓉洲、百步桥、坝上桥、麟山、龟山、松柏园、碧桃园、牡丹园、竹莲池、棋亭、花溪小憩、西舍、戴安澜将军衣冠墓、平桥、黄金大道。

(2)董家堰荷花池

位于董家堰桥南。原为盆景园。内有面积较大的荷塘,被木桥与亭房分

割成三个大小不等的水面。塘中荷花葱郁茂盛,荷花丛中不时有水鸟现没,

置身塘中竹亭,鸟鸣虫唱,荷香阵阵。

(3)牛角岛

紧邻花溪大桥,建于2005年。占地1.98公顷。是花溪区整治水土流失

的重点生态建设项目。现已成为花溪公园的外延,是现代风格的市民生态开

放活动广场。

(4)铁路桥至麦翁桥之间绿地

在铁路桥至麦翁桥之间,沿花溪大道一侧河岸目前已修建园路与临水平台,目前有一临时管理用房,别无其他服务设施。无明显入口接驳点,游人

不便进入,且内部未形成环路。

(5)阳光水乡观光农业带

建于2000年12月,位于花溪公园以西至洛平水库东,占地面积477亩。园区重点打造了高新技术示范基地、无公害果树产业科技示范基地、生态观

光旅游示范基地。内含荷花池110亩,果园区30亩,大鱼塘17亩,兰花棚

2亩,温室塑料大棚栽种鲜花7个3亩,名特优物种多功能展示厅10亩,北

片桃园区80亩。先后授予“贵州省国家级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全国

农业旅游示范点”、“花溪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

(6)黄金大道

位于平桥上游至螃蟹井的西河段,20世纪70年代沿河新辟游道并于道

旁种植法国梧桐,经数十年长成巨树,夏日浓荫蔽日,秋日树叶金黄,秋风

萧瑟,落叶满地,游人戏称之为“黄金大道”。青年男女特别钟爱其景,每

相约来此谈情说爱,享受自然乐趣。

(十三)施工条件:

公园所处区位交通条件优越,贵昆、湘黔铁路贯通区内,北有贵阳西站及货场,西有湖潮站以及磊庄机场,东北部有贵阳龙洞堡机场,花溪大道直通贵阳市中心,312国道和101省道也穿过花溪全境,贵阳环城高速公路南环线、花溪二道、国宾大道和

贵阳铁路枢纽改扩建工程均已完成,这些成熟条件均可保证当地及外来建材的供应、

产量能够满足建设要求,也可降低建材运输成本。花溪地理位置优越,距离贵阳市中

心12千米,离市区较近的距离可保证区内的施工技术力量与水平。公园内地层主要是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第四系等,工程地质比较薄弱,但公园

内均不规划大型建筑,因此可满足建设要求。花溪区内喀斯特地下水丰富,是河流的重

要补给源泉。花溪区多年平均水资源10.1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87亿立方米,占

67.82%;地下水3.26亿立方米,占32.18%。水能资源:花溪区水能资源比较丰富,水能

资源理论蕴藏量53万千瓦,可开发量21万千瓦,占理论蕴藏量的39.62%,其中属于地方小水电的可开发量6万千瓦,开发条件较好。首先是落差集中,大部分为饮水式开发,引

水距离短,工程简单,淹没损失少,单位造价低。多数电站集中于鱼梁河干支流上,开发

区范围不大,同时具有较大的单站容量,1000千瓦以上的电站有6处,最大单站容量可达14400千瓦。丰富的水电资源完全可以满足大型工程建设的要求。近年来,各地大量的务

工人员的涌入,也给工程建设的劳动力供应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十四)报告总结:

根据上述场址选择所要求考虑的区域地质、交通运输、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环境现状、环境保护等项目必需的设计基础资料的组织、收集、整理,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公园

内部可以建设规划项目。

贵阳市花溪公园导游词3篇.doc

贵阳市花溪公园导游词3篇 花溪公园位于距贵阳市区17公里的西南郊花溪区内,秀美的 花溪融真山真水、田园景色、民族风情为一体,被誉为"高原明珠"。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贵阳市花溪公园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篇一:贵阳市花溪公园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贵阳市花溪公园离贵阳市17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异常美丽且安逸清新的公园,这就是贵州省有名的花溪公园了。地处市郊使幽静而清新的花溪公园避开了城市的喧嚣与霓虹灯的闪烁成为在都市中 奔忙的人群的理想休闲地,同时,花溪的幽静也引来了不少中外朋友和领导人的光临和吟诗弄墨;其中,以陈毅将军的赋诗尤为朴实:真山真水倒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 十里河滩明如境,几步花圃几农田。 花溪公园的风景以鳞、凤、龟、蛇四山为中心展开。麟山是花溪公园主峰,外型酷似凶猛的麒麟,披绿挂翠怒目向天发出千锤之音,故而有"云卷青麟"之名。由麟山石条小路盘曲而上,到达半山有一个名叫"飞云岫"的天然石洞,洞外的"飞云阁"在危崖之际可供游人休息观景。山巅悬岩峭壁,状如麟角峥嵘,顶端"倚天亭"气势苍劲,依山指天,大有玉树临风之态。在麟山顶向下鸟瞰,整个花溪公园美景尽收眼底,饱览无遗。使人有了"一览众山小"的凭空驭气之感。 凤山处于田圃阡陌的平地之中,在山顶可见村寨小径如银蛇舞

龙盘伏在花丛中田野上,龟山如同一年迈老匍匐于公园之中,"山势西来,河水东去"山中一阁,供游人闹中取静,山左"玉棋亭"依稀可见,山右有坝上桥伸出臂膀,与来宾客握手相别。蛇山与龟山遥相呼应,山势盘曲为三个小岫,岫顶左、中、右分别为"柏亭"、"蛇山亭"和"观瀑亭",并在坝上桥与龟山相连。 在花溪公园的深处,有名的百步桥就在那里,百步桥是用一块一块的石头放在水中在水中蜿蜒盘曲,当夏天水流急的时候,在百步桥上行走就如同西游记里会踏波踩浪的神仙一样的感觉,真是踏浪而来,逐波而去...... 而继续走下去就会到了花溪公园最让人心动的地方了--黄金 大道,一条长长的路,左边是山,右边是河,两侧是整齐的法国梧桐,秋天的时候,梧桐的叶子变成金黄色掉落在地上,就像扑满了金子的道路让人回家后还难以忘怀呢,毕竟,钱谁不爱呀...... 花溪是山的天府,是亭的世界,更是奇花异草斗艳争香的圣地也是溪流小河汇集之所在。阳春三月,蝶阵花潮,让人目不暇接,正是:蝶来风有致,溪去人留影。 篇二:贵阳市花溪公园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花溪公园位于距贵阳市区17公里的西南郊花溪区内,秀美的 花溪融真山真水、田园景色、民族风情为一体,被誉为"高原明珠"。陈毅元帅游过花溪后,曾留下"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的诗句。花溪公园历史悠久、景色

xx湖湿地公园调查报告

xx湖湿地公园调查报告 xxx湿地公园考察 报告 院别: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环境设计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XX年11 月05 日 平西湖场地设计分析报告 一、场地设计总述 场地设计从广义的所指对象来看指对基地内包含的全部内容所组成的整体进行设计;从工作内容上看,

场地设计可以看做是包括用地选择,项 目内容的详细配置,建筑物,交通,绿 化,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布局及交通,绿 化和工程设施等方面的设计活动。 场地的构成要素: 1、建筑物、构筑物 通常是核心要素,对场地起控制作用。 2、交通系统 道路、停车场、广场等构成交通系统。主要解决场地内个组成部分之间及场地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是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3、工程系统

指工程管线及工程设施、工程构筑物。 4、绿化 在场地景观营造,植物是及其重要的元素。首先是生态所要求的,二是环境品质即景观性所要求的——使环境充满生机和美感。 5、环境设施 ①公共系统设施(标识、休息、游乐、卫生、交通、照明、商业等) ②景观系统设施(景观小品、雕塑、植物景观灯) 二、平西湖概况 白龟山水库景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心市区西南约6公里处的白龟山水库,是一座碧波浩淼的人工湖泊,既有湖的秀姿,又有海的气魄,取名"平西湖",是人们游憩览胜之所。 (一)地理位置分析 平西湖,又名“白龟山水库”,

位于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沙河本干上,大坝位于平顶山市西南郊, 距市心9公里,东经112°50′

至113°15′及北纬33°40′至 33°50′之间,因拦河坝和顺河坝 (副坝)相接处有一白龟山而得 名。上游有昭平台水库,控制区间 流域面积1380平方公里。白龟山水库,因拦河坝和顺河坝(副坝)相接处有一白龟山而得名。 (二)自然状况分析 平西湖坝长1.64公里,高23.6米,顶宽6米。散落在荡漾碧波的十几座沙洲,星星点点,若隐若现,时沉时浮,闪现灿灿银光, 组成有名的白龟沙洲。北岸绿荫丛掩映着工人疗养院,沿湖而建,各式建筑依山临水,风格迥异,颇具水乡风味。 (三)自然资源分析 平西湖周围环境绿化面积 大,湖内鱼类品种繁多,根据对

贵州自然地理概况

贵州自然地理及其自然风光概况 本篇文章主要绍贵州的自然地理及自然风光,让人们知道贵州是 一个有着极其强大的发展空间。贵州应该是世界瞩目的省,因为贵州在以下几点是得天独厚的:一是贵州天然的地貌环境可以使贵州成为世界瞩目的喀斯特王国。二是贵州有着宜人的环境,它冬暖夏凉,气候适宜可以说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三是贵州的地貌、环境、气候造就了贵州这个原生态的王国,其生物的多样性,植被的原始性都有着无以估算的价值,其中不乏有还未发现的珍惜物种,还有就是它保持的原始性也是贵州的绝色之处。五是贵州的自然风景名胜区,为贵州旅游发展提供的很好的发展平台,让贵州更具有魅力。 一、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地处云贵高原,介于东经103 °36 ' 109 °5 '、北纬24 °7'乞9 °3 '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 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全省国土总面积176167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 全省辖2个地区、3个自治州、4个地级市共88个县(市、区、特区),省会贵阳市。 1、地形地貌 贵州地貌属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境内最高处为毕节地区赫 章县珠市乡的乌蒙山韭菜坪,海拔2900.6米;最低处为黔东南州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处,海拔147.8米。境内山地和丘陵占92.5%。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出露面积109084平方千米, 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2、气候 贵州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均温14 C? 16 C,最冷月(1月)均温一般不低于5 C,最热月(7月)均温一般在25 C以下。年降水量一般1100?1400毫米。10 C以上活动积温约4000?5500 C。无霜期长达270天以上。因地形和纬度等因素的影响,致省

白龟湖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白龟湖湿地公园考察 报告 院别: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环境设计 姓名:刘璐颖 学号: 161413150 指导教师:陈玉兴 2015年 11 月 05 日

平西湖场地设计分析报告 161413150刘璐颖一、场地设计总述 场地设计从广义的所指对象来看指对基地内包含的全部内容所组成的整体进行设计;从工作内容上看, 场地设计可以看做是包括用地选择,项 目内容的详细配置,建筑物,交通,绿 化,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布局及交通,绿 化和工程设施等方面的设计活动。 场地的构成要素: 1、建筑物、构筑物 通常是核心要素,对场地起控制作用。 2、交通系统 道路、停车场、广场等构成交通系统。主要解决场地内个组成部分之间及场地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是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3、工程系统 指工程管线及工程设施、工程构筑物。 4、绿化 在场地景观营造中,植物是及其重要的元素。首先是生态所要求的,二是环境品质即景观性所要求的——使环境充满生机和美感。

5、环境设施 ①公共系统设施(标识、休息、游乐、卫生、交通、照明、商业等) ②景观系统设施(景观小品、雕塑、植物景观灯) 二、平西湖概况 白龟山水库景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心市区西南约6公里处的白龟山水库,是一座碧波浩淼的人工湖泊,既有湖的秀姿,又有海的气魄,取名"平西湖",是人们游憩览胜之所。 (一)地理位置分析 平西湖,又名“白龟山水库”, 位于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沙河本 干上,大坝位于平顶山市西南郊, 距市中心9公里,东经112°50′ 至113°15′及北纬33°40′至 33°50′之间,因拦河坝和顺河坝 (副坝)相接处有一白龟山而得 名。上游有昭平台水库,控制区间 流域面积1380平方公里。白龟山水库,因拦河坝和顺河坝(副坝)相接处有一白龟山而得名。 (二)自然状况分析 平西湖坝长1.64公里,高23.6米,顶宽6米。散落在荡漾碧波中的十几座沙洲,星星点点,若隐若现,时沉时浮,闪现灿灿银光,

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十里河滩景区简介

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十里河滩景区简介很多人都知道十里河滩是贵阳非常宝贵的城市湿地。早在1959年陈毅元帅游花溪时曾欣然赋诗赞美花溪:“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一直以来贵阳市委、市政府对保护十里河滩生态环境十分重视。2009 年 12 月 4 日经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以十里河滩为主体的花溪城市湿地公园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它是我国首个以高原喀斯特地貌为主要特征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也是西南地区首个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距贵阳市中心12公里,公园包含花溪公园、洛平观光农业带,大成山、十里河滩及孔学堂。公园以花溪河为纽带,集结了山地、水文、生物及人文景观、国学文化,兼具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免费开放式景区。2014年8月成功申报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花溪区的主要旅游景区。 湿地公园十里河滩景区南起牛角岛,北至龙王村,西邻花溪大道,东抵大成山,南北长约6.5公里,总规划用地609公顷,其中湿地219公顷,山体公园390公顷,一期总投资7.81亿元。十里河滩景色诱人,景区内秀峰环抱,河水回曲,鱼戏碧水,鹭翔浅滩,河中沙洲绿岛千姿百态,跌水深潭相间展布。 十里河滩景区的核心是“五区三脉”,有五条主题游览线路。“五区”,即由南至北的湿地游赏区、湿地科普区、

花圃展示区、生态核心区、民俗文化体验区。“三脉”指的是,大成山山林生态轴(林脉),原住民民俗体验轴(地脉),花溪河高原湿地轴(水脉)。 十里河滩景区2010年3月启动规划建设,自2011年9月6日向广大游客开放以来,接待游客逾1500万人次,湿地公园也是外地游客考察调研学习的重点对象。景区主要入口有六处,您可分别从位于花溪的南广场、牛角岛、水乡流韵乡梦桥、玉环摇碧乡土桥和位于西站的竹韵广场等入口进入景区欣赏湿地美丽景观,了解相关科普知识。 十里河滩景区由南到北,主要景点有20处,是休闲娱乐和学习的好去处。您可漫步凌波叠翠、桃花春屿领略乡间野趣,游走玉环摇碧观赏映日荷花,在蛙鼓花田、月潭天趣体验自然生机,亦可观溪山魅影、鹭羽凌波,品水乡流韵、绣水浮径,感受花圃果乡的美好。在乡野闲情寻旧线找回乡村的记忆,在生态科普学习线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在手绘大地体验线感悟珍惜自然、妆扮自然的乐趣,在定格浪漫拍摄线将幸福的时刻变成永恒,在泌心怡神健行线吐纳自然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在这里,春赏桃花、夏赏荷花、秋赏菊花、冬赏梅花,美不胜收,总让人流连忘返。

贵州旅游攻略

贵州游 时间:2015年8月8日-8月13日 路线:重庆--贵州桐梓九坝--贵阳--过荔波县城--荔波小七孔景区--镇远古城--梵净山--龚滩古镇--重庆 人员:四个大人,一个小孩 花费:住5天花1654元,吃801元,玩门票550元,行(共计31680-29835=1845公里,油费1206元,过路费762元),其它费用小计200元左右,共计花费5300元左右。 重庆市(方向)----织金洞 重庆(兰海高速246公里)→遵义(杭瑞高速120公里)→百里杜鹃景区(杭瑞高速26公里)→大方(东关)(黔大高速53公里)→黔西站(黔织全程高速30公里)→织金洞西(旅游公路5公里)→织金洞景区停车场,全程高速480公里,5个小时的车程。 织金洞景区的门票价旺季140元/人(含观光车)、淡季门票120元/人(含观光车)。 觉得贵吗?贵就在网上买吧!美团、携程旅游、同程旅游、去哪儿网、驴妈妈旅游网、自游猫、“快行漫游”公众号均可预订,旺季123元/人(含观光车),淡季103元/人(含观光车)省下17元,这车费钱不就有了吗,而且很多个17元就是百元了嘛!关键是在网上买方便又快捷。还有织金洞的官方网站和“游人入织”微信号也可购买, 第一天:重庆--贵州桐梓九坝--贵阳

【行】重庆九龙坡--贵州桐梓九坝--贵阳全程油费:430元,过路费213。其中:重庆九龙坡区-赶水收费站,48元过路费,赶水--楚米下道的九坝镇45元过路费,而不是网上其它人说的只有70块钱。从桐梓楚米--贵阳小河区开发大道,240公里, 用时4小时,收费120元,全程高速,路况好,进入贵州境内,部分路段有坑洼, 需控制车速。贵阳城区堵车严重,注意绕行,不要经过市区,贵阳二环内限速80公里。 【住】网上订的贵阳海亿商务酒店,离贵阳花溪湿地公园直线距离3公里,绕 行13公里。住此店整体环境尚可,千万不要住靠马路的,重型车太多,我LP一晚上都没有睡好,可能是她不累的原因,反正我一晚上都没有听到汽车声。 【吃】随便将就,我们就在酒店附近解决得,在此提醒大家,家常菜,重庆的菜 和贵州的名叫法相同,但做法完全不同,一定小心,比如他们的家常豆腐,就是重庆回锅肉加豆腐。 贵州特色菜:老凯里酸汤鱼(黔灵山公园东大门)、腊排骨、小米渣、金牌罗记肠旺面(云岩区蔡家街口) 【玩】如果晚上要玩甲秀楼(距离酒店13公里),建议不要选此酒店,太远了。太累。 甲秀楼(无门票)清人刘玉山所撰206字长联最为脍炙人口,此联概括了山城贵阳的地理形势及历史变迁。从河滨公园开始沿南明河,经筑城广场、黔明古寺,到贵阳地标古建甲秀楼。 第二天贵阳游花溪湿地公园,宿小七孔景区东大门荔波多彩假日酒店 【概况】贵阳--小七孔油费94元,过路费105元

贵州黄果树瀑布旅游攻略

南国惊雷声震天,前川倒挂水晶帘。抛珠洒玉缤纷路,聚冷凝香甘洌泉。出世银龙奔万里,流芳黄果越千年,神奇最是刀工巧,秋色平分两半山。黄果树,青青的山峦,奔腾的水流,茂密的树木,载歌载舞的苗族人,还有盆景园,假山池沼,怪石嶙峋,游鱼接连……景色宜人。而远处,隐隐约约传来阵阵唰唰声响,像春雨滋润细物;像春蚕咀嚼桑叶;像微风轻拂大地……那山谷中轰鸣震耳的瀑声,喷吐着浓浓的迷雾,那阳光下瀑布宛若一条溢彩溅金的银龙,瀑布的气势和风采,难以用文字一一道尽。 【景区游】黄果树大瀑布景区→水帘洞→天星桥景区→黄果树漂流 这条线路仔细的游览了整个黄果树大瀑布景区,尽享黄果树瀑布震撼的景象。 【周边游】龙宫→黄果树→马岭河峡谷(2天) 这条线路可以看尽溶洞瀑布,还能欣赏到地球最美伤疤的美丽景色。 【周边游】贵阳花溪公园→青岩古镇→黄果树(2天) 这条线路既能欣赏到人文古镇,又能看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黄果树瀑布景区地处贵州西部,在安顺附近,菜肴以黔味为主。当地居民喜食辛辣食品及各种肉类,已开发出独具特色的狗肉和全牛肉宴。在黄果树虽然无法品尝到各地佳肴,但原汁原味的黔味菜肴,随时可以大饱口福。黄果树各餐馆,有品种丰富、档次不同的各色黔味菜肴供应。游客可根据个人偏好,精选品尝之。 安顺的特色菜有八宝娃娃鱼、烧烤香猪、罐罐鸡、天麻鸳鸯鸽、篮球鸽蛋、凉拌折耳根、折耳根炒肉丝等;当地的豆腐丸子也很有特色。小吃有安顺牛肉粉、镇宁波波糖、五彩珍珠汤、刺猬包、包谷粑、安顺破酥包、碗耳糕、南瓜包、红油脆哨糯米饭、梅花香芋、荞凉粉、油炸粑稀饭、碎肉豆沙粑、酸菜粑、卷粉裹裹、锅渣等,种类极为丰富,令人食而难忘。 肠旺面 贵州极负盛名的一种风味小吃。其汤色鲜红、面条蛋黄、肥肠粉白,葱花嫩绿,豆芽金黄,一碗捧出,使人顿感赏心悦目,待举箸下咽,更是满口生香。 丝娃娃 有米面粉做成薄纸状小圆饼,烙熟,将萝卜丝、折耳根、绿豆芽、海带丝、炸黄豆、糊辣椒等多种佐料,包在面皮裹成小卷食用,别名素春卷。口感绵着四溢,极富特色。 花江狗肉 原产于关岭县花江镇的花江狗肉,制法本来就讲究,再加上狗肉本身所具有的滋补功效,使得人们趋之若骛,一尝为快。吃花江狗肉要加一碗佐料丰富的辣椒水,边蘸边吃,又烫又辣,又香又麻。可去花江“狗肉一条街”品尝,其中以“郭正鹏”家最为出名。 水晶凉粉 水晶凉粉又称冰粉,用木瓜籽加工而成,用料齐全、讲究,除撒放核桃仁、花生粒外,玫瑰糖、冬瓜片、红枣等配料是少不了的,酷热天气,喝上一碗清凉爽口,驱暑解渴。 冲冲糕 先以糯米面用水和成颗粒,放进特制的大锡壶上用蒸汽蒸熟,再置于荸荠粉里冲开水搅拌而

花溪公园相关诗歌1

戴壮强 大将山,是花溪的山,它在花溪镇东。大将山,巍峨高大,它是花溪的象征。 七律 吴鼎昌 芦荻洲前白鹭飞,云天万里鹤安归?长留曲径客常满,小驻奔泉鱼正肥。涧壑香回花拄杖,溪桥风过浪吹衣; 牂牁游兴余多少?小立矶头送夕晖。 有人写 不见轻舟河中荡,唯见几个钓鱼郎。 花溪经始诗 刘剑魂 姑于生聚忧劳里, 经始花溪与众游。 竹树千重深荫岸, 风云万里一登楼。 每因山好怀边塞, 常问民艰到垄头。 如海稻香渔唱晚, 枕虹亭畔系轻舟。 花溪四季 刘剑魂 春 柳岸风柔筚路蟠, 清晖楼上一凭栏。 水中花阁连瑶栋, 云里清溪绕翠峦。 万缕夕阳红杏闹, 一笠春雨绿衰寒。 莺莺燕燕寻芳客, 到此应知嫁墙难。 夏 碧云窝里羡深居, 百日悠悠照绿渠。 峻角瘿盘土王冢, 沧浪珠泻美人鱼。 山无远近皆墈画, 校峙西东竟读书。

且倒清樽涵翠馆, 南熏吹梦入华胥。 秋 晓露苍峰一望遥, 晚霞红映叶萧萧。 倚天亭下云归壑, 放鹤洲间月过桥。 察隐渐无包老目, 多忧瘦却沈郎腰。 秋高振翮横东海, 耻作寒山泣露蜩。 冬 绕楼拟种万梅花, 驴背敲诗任径斜。 美酒有谁飞阁下, 寒流出此即天涯。 银铺大地纷纷雪, 风撼高枝点点鸦。 多少悲歌慷慨士, 燕云北望已无家。 过周石蕃借花草堂 周际华 始觉归田好, 村烟带郭斜。 老慵耽野服, 春赏借邻花; 风月能娱客, 鸡凫自识家; 相从得清话, 怜我尚天涯。 山势西来,百粤三湘严壁垒;江流东去,九洲四海憾风云。 花溪水榭 杜忱 作健逢辰水榭边, 近人鸥鹭不惊弦。 云根疑种万山足, 霜信先催高树巅。 借酒还浇枝上菊,

来秋定见中兴年。萸囊回去探佳句,知是黄楼第几篇! 登仙女山诗兴大发 戴安澜 仙女山头竖将旗,南来顽寇尽披靡。等闲试向云端望,倩影翩翩舞绣衣。 木兰花 叶圣陶 五年彼此西南寓,颇异寻常愁寄旅。无多意兴作清游,却借情游聊晗叙。瀑流泻玉辟延伫,稍爱麟峰能秀举。良云草草亦难忘,一夕花溪同卧雨。 题花溪 董必武 偶经贵筑便流连,闻说花溪引兴牵。市集得交苗僮族,山园正是菊花天。桥临坝上行观水,亭接岩头欲近仙。几取清流徐下注,两旁田稼保丰年。

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3) 第一节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3)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3)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范围 (4) 第四节研究工作概况 (4) 第五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 第六节可行性研究结论 (6)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8) 第一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8)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 第三章建设条件及建设地址 (11) 第一节建设条件 (11) 第二节用地面积的确定 (14) 第三节场址选择 (14) 第四章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16) 第一节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6) 第二节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17) 第五章规划布局与方案 (18) 第一节规划设计方案 (18)

第二节设计方案 (25) 第六章环保与节能 (33) 第一节环境质量、排放、标准 (33) 第二节环境保护 (34) 第七章节约用地 (37) 第八章建设项目招标方案 (38) 第九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9) 第一节估算依据及编制说明 (39) 第二节投资估算 (41) 第三节资金筹措 (42)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一、项目名称 **市**新区湿地公园 二、项目承办单位 **市**新区管理委员会 三、项目建设地点 **市**新区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编制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依据包括: 一、国家和山东省及**市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划、条例等。 二、国家计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三、现行行业规划技术标准。 四、现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及规定。 五、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湿地公园考察报告

太湖湿地公园调研报告前言: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坐落在“人间天堂”苏州市区的西部,西枕太湖,东接东渚,南联光 福,与“中国刺绣之乡”镇湖毗邻,规划总面积4.6平方公里,一期对外开放2.3平方公里, 投资近4亿。由苏州市园林设计院编制的“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方案设计”完成,由英美两国 的世界顶级设计师联手设计。充分结合当地自然人文特色,展现鱼米之乡、江南水乡、刺绣 之乡的特征。2007年6月,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被江苏省林业局命名为省级湿地公园,于2010 年2月正式对外开园。 关键词:湿地保护区设计生态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是一个自然与文化相融的个性独具的原始时尚休闲景区,汇集了生态 环境、度假休闲、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景区在突出“自然、生态、野趣”的 基础上,融入观景、人文、休闲和游乐等要素,规划设计了湿地渔业体验区、湿地展示区、 湿地生态栖息地、湿地生态培育区、水乡游赏休闲区、湿地生态科教基地、原生湿地保护区 等七大功能区,全面展现了现代水上田园的自然生态景观。景区内五十余座名称造型各异的 桥梁,与五里木栈道蜿蜒相连,错落有致地贯穿整个湿地公园。桃源人家、桑梓人家、七桅 古船、渔矶台、槿篱茅舍、半岛茗茶、客至画舫、烟波致爽等景点,让人时而如同打开一册 底蕴深厚的志书史籍,时而又有轻松翻阅风情风物掌故逸兴读物的美妙感觉;而植物知识长 廊广场、濒危植物观察廊、水八仙景 1 区、观鸟亭、湿地栖息岛等景点又将人们带入了一个科普知识的教育园地,让游客汲取 生态科学知识,提升自然生态的环保理念。 作为天然湿地,该地区原为太湖的一处秀丽湖湾,水壤交错,有茭芦莲菱、鱼虾蜄蛤之 利,更有白鹭飞天、蛙鸣鸟啾之境。当地人文荟萃、物产丰富,因春秋时吴王常来此游湖而 史称“游湖”。 一、周边环境 自20世纪90年代起,苏州的城市化进程开始高速化,城市在扩张中吞并了原本位于城 市边缘地带的湿地。公园的用地范围是由黄海高程为4m左右的大堤围起的人工鱼塘群,鱼塘 高程在0.8~2.2m之间,属于人工湿地。大小不一的鱼塘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随着多年 的变化,场地初步形成了4种自然型湿地类型: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漫滩湿地和沼泽湿 地等。场地的陆生植被以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为主,有极少量的小乔木,可分为6种简单 的群落类型:灌木丛、芦竹群落、野生油菜群落和人工菜地、草本群落、藤本群落以及人工 林。水生植被类型分为沉水植物群、挺水植物群和浮叶植物群。鱼塘中以人工养殖的淡水鱼 虾和螃蟹为主,并伴生螺蛳、贝壳等底栖动物和浮游生物。总的来说,湿地的现状不容乐观: 围垦过度,湿地生态功能下降;镇区污染治理不到位,对湿地生态环境有严重影响;保障与 管理不力,湿地保护缺乏良好的法制环境;退渔还湖后,替代产业发展困难。 二、设计形式 太湖湿地公园包括三大景区、两条主轴线,即原生态湿地景区、滨湖特色文化景区、山 屿生态游憩景区及太湖大堤景观主轴线和马山、大小贡山景观主轴线。 在规划设计中,以“大地记忆”——“文脉延续”——“生境培育”为主线,提出七大 湿地功能区:湿地渔业体验区、湿地展示区、湿地生态栖息地、湿地生态培育区、水乡游赏 休闲区、湿地生态科教基地和原生湿地保护区。城市主要干道分布在整个公园的东部和西部, 整个公园分别设置了三个主要的出入口,在出入口设置机动车停车场,减少对湿地公园环境 的影响。公园内部主要通过人行散步道和电瓶车组织游线。公园设一条3.5m宽的主环路和多 条宽度分别为2.5m、 1.8m、1.2m的二、三级游路,以及各类自然式小游步道。 (见p3规划总平面图)

花溪湿地公园建筑资源的分布及主要景物

花溪湿地公园建筑资源的分布及主要景物 2010-09-30 15:56:48 作者:slht来源:浏览次数:182 网友评论 0 条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1)村落 A.自然村落:花溪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级区,以苗族和布依族为主。在城市湿地公园范围内包括了龙王村部分、上水、团寨、董家堰村麦达、麦翁两个居民组、七架车寨、吉林村、大寨村、螃蟹井、碧云窝等10余个村落,少数名族主要为布依族和苗族,村落况貌、风格不一。 B.碧云窝布依民族风情村:该村寨后依小山座落有序,面临碧绿的花溪河水,寨房用材取于石材,从村寨选址布局、建筑用材和村房格局来看,反映了浓郁的布依民族风情村特色。该村设有画房,文人名曰“画家村”。 (2)工程构筑物 A.花溪铁路大桥:建于1958年。位于花溪十里河滩麦翁村,跨210国道,8孔40米双曲拱加两端各1孔8米引桥,全长381.22米。花溪大道于桥下第七孔立交通过,花溪河从桥下第五孔穿越。大桥主孔跨度设计为40米,主拱宽5.1米。 B.花溪桥:位于花溪镇大将山西麓,包南线(210国道)2323K+:395处,跨花溪河。中型桥梁。1956年于原花溪桥(花仡佬桥)东侧新建3跨钢筋混凝土拱桥,1957年5月建成通车。主跨32米,两边跨各5米,净宽7米,两侧人行道各3.2米。1987年4月在原桥基础上拓宽加固,现桥长54米,高7.6米,净宽23米,两侧人行道各4.75米。桥面标高1093.9米。 C.董家堰桥:位于花溪乡董家堰村东侧,董家堰至塘边村公路起点处,跨花

溪河。原为人行石板桥,宽2米。后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板桥,总跨径80米。桥长83米,高15米,宽6米。洪水期间,河水漫桥而过。 D.麦翁桥:位于花溪乡麦翁寨西侧。铁路桥至麦翁村公路起点处,跨花溪河。原为人行石板桥,后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板桥,总跨径85米。桥长92米,高14米,净宽3.7米,洪水期间,河水漫桥而过。 E.花溪平桥:位于花溪镇西侧,大寨至吉林公路起点处,跨花溪河,为明代成化六年前贵阳至青岩、定番必经之驿道桥。原为人行石桥。后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板桥,总跨径85米。桥长90米,高2.5米,净宽52米。1998年初拆除石桥,拓宽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桥长92米,宽15米。此处河面宽阔,水流平缓,为花溪最大的天然游泳场。平桥横卧河中,连接两岸。北岸碧云窝,古树参天、绿荫蔽日,碧云窝宾馆隐现其中。桥南紧邻布依族村寨大寨。沿河而上为穆家坝,溪水从坝上翻滚而下,道道飞瀑,抛珠溅玉,远看若干条素练。有“平桥卧波”赞誉。每至夏日,前来游泳玩赏者数以万计,车水马龙,人如潮涌。 F.在建高速公路桥。

无锡长广溪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无锡长广溪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金融83 张航 0812208 长广溪湿地公园位于蠡湖西南岸石塘桥堍,是连接蠡湖和太湖的生态廊道。它西依军嶂山,东邻大学城,北连蠡湖,南靠太湖,依山傍湖,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非常优越。2005年5月建设部将其列入第二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名录,是全国十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之一。建设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旨在恢复与重建长广溪周边湿生植被带,带动以长广溪为轴的水系整理,形成由蠡湖至太湖蜿蜒曲折的“溪阔水长”水系结构,恢复其对无锡入湖径流的净化作用,发挥其作为入湖的重要前置水道水域的生态战略价值。06年建成开放的介于石塘桥至长广溪桥300米段,是拟建的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试验段,该段除以湿地为灵魂的环境公园外,还将建有湿地解说中心,展示湿地常识、全国首批十大城市湿地公园。 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长10公里,占地约260公顷。规划通过运用低养护性和非结构性的手段来实现长广溪水系及周边区域水质的改善以及雨水、洪水的过滤与排放,创造河系独有的丰富生态系统并维持可持续发展。 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目标为: 1、创造地域性及水生动植物生态栖息地; 2、提供民众生态教育及解说设施; 3、提供静态的休憩野趣公园设施; 4、置水质及生态环境的监控追踪设施; 5、创造河系独有的丰富生态系并维持其可持续发展。 除了以上目标外,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也将成为无锡市及蠡湖新城发展中最主要的自然旅游点,并对无锡经济发展及提升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作出有力的贡献。 一期300米湿地公园示范段位于石塘大桥以南、长广溪大桥以北、山水东路以东、金石路以西的范围内,占地约5.6公顷。园内通过采用雨水净化及洪水防治的示范措施以达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及保持地区生态平衡。同时通过建设水生动植物生态栖息地示范区、自然教育基地、旅游服务管理中心等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旅游休憩、科普学习的场所。一期工程作为示范段将为整个长广溪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提供科学的试验依据和工程实践经验。 长广溪的历史:无锡的西南有太湖,“东溢为五里湖,南出为长广溪,西迳吴塘门,仍入太湖”(《清史稿》)。长广溪自古以来一直是外太湖经五里湖进入无锡城的水上捷径,名称取“溪阔水长”之意。北起五里湖口的石塘桥,流经东(土夅)、雪浪、南泉等地,转西经吴塘门入太湖,全长12.73公里,面宽15-40米,枯水期高1.3-1.7米。溪河水来自溪西雪浪山等诸山以及附近河浜,不过由于围湖(溪)造田,水域面积数度缩减。 长广溪也称“百脚港”,说的是这里河道纵横密布,有河庄浜、雪浪浜、畅墅浜、许舍浜、洪邱浜、吴塘浜等无数条。天雨,四镇之水,流入长广溪,汇人太湖;天旱,溪浜的水灌溉两岸万亩粮田。 长广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东吴孙权为了军事、政治上的需要,于吴嘉禾三年(234)分吴郡以西进行大规模的屯田,并置毗陵(古郡名,今常州,辖无锡等县)典农校尉,专门负责屯田垦殖。吴赤乌八年(245),典农校尉陈勋领兵3万歇驻赤马嘴,疏导长广溪,拓宽和开通河流,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所以,赤马嘴古代又称“歇马墩”。 对于长广溪的湿地净水过滤系统,在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生存的环境正日益受到水源污染的威胁,有效的保护水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净化的目标水源分为雨水及河川原有污水两种。一般人认为雨水是洁净的水,未经处理便就近排放至至河川中。然而事实上,除了落在植被的雨水不会造成污染,其它都吸收了空气中的脏物,尤其都市化的发展,令硬铺地面冲刷下来的雨水更为污染。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的各种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重金属粒子、沙土等等,长久以来对河川生态造成严重的

花溪公园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GBT 18972-2003标准)

论文题目: 花溪公园旅游资源 调查报告 课程名称: 森林旅游学 学 院: 林学院 专 业: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 年 级: 2011级 学 号: 1109030094 学生姓名: 柏正刚 指导教师: 祝小科 2014年 10月 23日 课程实践调查报告

目录 前言 (3) 第一章调查区旅游环境 (3) 第一节调查区概况 (3) 第二节调查区自然条件 (4) 第三节调查区交通条件 (4) 第四节调查区自然旅游环境 (5) 第五节调查区人文旅游环境 (5) 第二章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 (6) 第一节旅游开发起源 (6) 第二节旅游开发历史 (6) 第三节开发现状 (6) 第三章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7) 第一节概述 (7) 第二节旅游资源基本类型评分 (7) 第三节资源类型分布统计 (8) 第四章旅游资源评价 (9) 第一节旅游单体资源评价 (9) 第二节调查区区位评价 (10) 第三节调查区旅游资源现状综合评价 (10) 第五章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议 (12) 第一节保护与开发现状 (12) 第二节保护与开发原则 (13) 第三节保护与开发措施 (14) 参考文献 (15) 附件一:《花溪公园旅游资源图》 (16) 附件二:《花溪公园旅游路线现状图》 (17) 附件三:《花溪公园客源市场分析图》 (18)

花溪公园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前言 花溪公园内蕴藏大量的旅游资源,既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又有独特的人文景观,但 花溪公园地质结构复杂,生物资源丰富且多样,依旧还存在着开发不完善的旅游资源 和潜在的旅游资源。为此将组织人员对花溪公园旅游资源现状进行一次抽样调查,即 采取在公园中随机抽取20个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调查分析,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8972-2003)对花溪公园旅游资源进行评价,与评价》 并提出相关保护开发意见。通过本次旅游单体的详查与公园的全面分析对于花溪公园 的潜在旅游资源开发、现有旅游资源进一步完善与公园整体旅游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 的意义。 第一章调查区旅游环境 第一节调查区概况 花溪公园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的城区中心,距贵阳市区约17公里,占地800 余亩,东至花溪大桥,南沿磊花路,西临花溪平桥,北抵花溪小寨。公园处于贵州大 学三大主校区的中央,区位优势明显;公园大门紧邻花溪大道与溪北路相交的十字路 口,交通十分便利。公园内蕴藏大量的旅游资源,既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又有独特的人 文景观,公园内自然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群山竞秀,山体雄峻,山势陡峭,地形极 为复杂,沟壑纵横,溪流瀑布随处可见,鸟语花香四季不断,山峰层次错落有致,是 一幅天然的画,一首无言的诗;公园内气候宜人,具有高原季风湿润气候的特点,冬 无严寒,夏无酷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湿度较大,年平均气温为14.9℃,是理想 的旅游休闲避暑胜地。 公园融真山真水、田园景色、民族风情为一体,是贵州省著名风景区,被誉为贵 州“高原明珠”。主要景点有音乐广场、芙蓉洲、百步桥、坝上桥、麟山、龟山、松柏 园、碧桃园、牡丹园、竹莲池、棋亭、憩园、西舍、戴安澜将军衣冠墓、平桥、黄金

湿地公园生态保育区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湿地公园生态保育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1 总论 1.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XX市XX湿地公园生态保育区建设 责任单位:XX 项目地点: 项目投资:9874.53万元 实施时间:2006年12月-2008年12月 1.2 项目提出的背景 XX湿地作为陆地与湖泊水体之间的生态交错带,是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XX湿地既是湖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场所,也是湖泊自净作用有效的区域,同时也是控制污染入湖的最后一道屏障。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和《环滇池生态保护规划》,都将XX生态带工程建设作为滇池保护与生态恢复的重要建设工程项目。《环滇池生态保护规划》构筑包括环湖截污、环湖道路、污水处理工程和XX生态带建设在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体系,是未来滇池保护与生态恢复建设的重要容。 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滇池污染治理工作,通过各方面多年不懈的共同努力,在滇池流域经济迅速增长、人口增加和污染负荷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基本遏制住了滇池水质迅速恶化的势头,滇池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然而,目前实施的低投入、低产出的发展和保护模式面临着众

多的矛盾冲突,迫切需要探索环湖生态保护的新模式,加快滇池治理的进程,改善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使滇池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1.3.1滇池社会经济概况 XX市主城区是滇池流域居民最密集,人为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是全省全市经济、文化、商贸活动的中心。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调查统计,流域总人口308.4万人(包含居住半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根据2000年XX市土地局《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结果》,滇池流域土地总面积为2920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212175公顷,占总面积的72.66%;建设用地34200公顷,占11.71%;未利用地45625公顷,占15.63%。 1.3.2 滇池北岸XX带存在问题分析 XX带湿地是处于陆生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具有独特的水文、土壤和植被特征的生态系统,它在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蚀,截留和降解入湖污染物质,改善入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滇池近几十年来,随着工农业的迅猛发展,人口的大量增加和城市化不断加快的进程中, 对XX带湿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如:围湖造田等使XX带湿地发生严重的退化,最终导致了湿地生态环境破坏、自然景观消失、生物多样

青岩花溪公园导游词

青岩花溪公园导游词 青岩花溪导游词1 贵阳花溪公园位于贵阳市南郊17公里花溪区内,建于1937年,占地800余亩,是贵州著名的旅游胜地,它融真山真水、田园景色、民族风情为一体,是贵州三颗“高原明珠”之一。 花溪公园位于花溪风景区中心,花溪风景区地处亚热带,海拔1100米,气候温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早就公认的旅游渡假胜地。离花溪公园不远处,有天河潭风景区,浓缩贵州山水精华。花溪公园处于贵州著名学府——贵州大学花溪校区的中央位置,是联系贵州大学南北两校区的纽带,园内成为高校生交流与休闲的极佳场所。 花溪乃取其繁花似锦、溪水长流之意。花溪河畔有小山数座参差其间,或突兀孤立,或蜿蜒绵亘。那里山环水绕,水清山绿,堰塘层迭,形成方圆十多公里的名胜风景区域。它包括“十里河滩”、“天河潭”、“高坡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青岩古镇”、“黔陶幽境”等8个景区。那里风景优美,溪水碧绿,四季花木争奇斗媚;园内的平桥、坝上桥、放鸽桥、芙蓉洲、松柏园各逞风姿,麒山、凤山、龟山、蛇山景色别致。陈毅元帅游花溪后,曾留下“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的诗句。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花溪公园位于距贵阳市区17公里的西南郊花溪区内,秀美的花溪融真山真水、田园景色、民族风情为一体,被誉为“高原明珠”。陈毅元帅游过花溪后,曾留下“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的诗句。花溪公园历史悠久、景色宜人,就如陈毅元帅诗里写的那样,公园内真山真水到处是,山水缠绵、相映成趣,小巧别致的秀美山峦,耸立于花溪河的两岸,山内多有溶洞贯穿,有暗河流淌其下。蜿蜒曲折的花溪河,清清流水婀娜多姿。 河水贯山过崖,越桥撞壁,形成了许多小湍流、小瀑布、小湖潭、小河滩。沿溪两岸,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些巧夺天工的楼台亭榭、步磴飞桥、宾馆别墅,给这山环水绕、堰塘层迭、河滩十里的绮丽风光增添了醉人的情致。溪畔附近的麟山,高不过百米,远望恰似一座天然大盆景。小山之上碧翠层岩、小径曲环、溶洞横穿,“飞云阁”巧建山间,游人登至山顶,可俯视花溪全景。历史上有众多伟人、名人都成造访过花溪公园,如今的花溪公园也已经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首选之地。 花溪公园处于贵州著名学府——贵州大学花溪校区的中央 位置,是联系贵州大学南北两校区的纽带,园内成为高校生交流与休闲的极佳场所。

花溪湿地公园调查报告

贵州大学实习报告专用纸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旅游管理 姓名:潘家青学号: 0920020409 班级: 091 实习性质社会调查实习地点:贵州省黄平县指导教师:王家洪成绩: 黄平县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姓名潘家青 (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旅管091) 1 前言 一、调查时间 2011年8月5至8月26日 二、调查地点 贵州省黄平县 三、旅游资源调查目的 旅游业是当代全球最大的产业,也是最具发展前途的行业之一,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会选择旅游。因此围绕旅游资源发展的需要,为其查明可供利用的旅游资源状况,系统而全面地掌握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性质,级别,特点,及价值,为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有效规划和合理利用做好准备,旅游资源的发展提供决策和依据,开辟更新更佳的经济收益渠道。以黄平县作为旅游地,进行了调查。 四、调查要求 (1)认知各类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阐述其在地域空间的分布位置、变化规律、数量、特色、特点、类型组合匹配、组成结构和功能价值等并对其进行评价。

(2)以本地区旅游资源为基础,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规划、景点设计,形成内容丰富的旅游路线,以期能有效地发挥旅游资源的潜力和价值,塑造且兰黄平的特色空间形象,为其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使黄平的旅游得到全方位的绽放。 五、调查方法 实地考察、网上与图书馆资料查询、人员采访 2 调查点状况 黄平县旅游资源状况 一、黄平县概况 “黄平”名称源于旧州,因旧州地平“厥土为黄”而得名,郭子章《郡县释名》又云:“贵州山箐插天,独黄平田壤平夷,颇似江南,故称黄平”。黄平县境内自然风光秀丽迷人,奇山秀水应有尽有,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民族风情古朴浓郁。黄平是苗族革家占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堪称天下革家第一县。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是贵州东线旅游之亮点,线上之明星。有“中国洞中漂流绝景”—野洞河,“贵州漂流特级金矿”—飞云大峡谷,贵州“高原明珠”—舞阳湖,“苗疆圣水”—浪洞温泉,有独具明清建筑风格的贵州第一古刹—飞云崖,原始森林——上塘朱家山等。目前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各方客商看好黄平市场,纷纷前来洽谈其它景点的开发。黄平旅游大县的格局正在形成。 全县总面积1668平方公里,辖5镇9乡,共243个行政村、3个居民委员会,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35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62%。 二、旅游环境 (一)地理概况 黄平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地处东经 107o35`40"-108o12`48"和北纬26o43`46"- 27o14`30"之间,东界施秉县,南接台江县、凯里市,西连黔南州翁安县、福泉市,北邻遵义地区余庆县。距省城贵阳196公里,州府凯里54公里。连接黔东南、黔南、遵义三地州,接壤凯里、台江、施秉、余庆、瓮安、福泉六县市。

千岛湖湿地调研报告

微山湖水资源 调研报告 微山湖十一假期实践调研 摘要:2013年7月21日至2013年7月25日。微山湖十一假期实践调研队前往沛县自来水公司,千岛湖湿地及周边开展了以水资源利用及保护水资源为主题的十一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调研队与沛县自来水公司相关负责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了徐州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并走访了微山湖湿地与千岛湖湿地,并对微山湖湿地公园的动植物与其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规划有了深层次的了解。 关键词:沛县自来水公司、湿地、调研、污染、发展 (一)、沛县自来水公司 沛县自来水公司成立于1979年、是沛县城区唯一具有供水资质的供水单位,隶属于水利局。公司地址:沛县沛城镇汉台路2号,公司现有职工300余人,拥有供水深井30余眼,平均井深120米左右,日供水量2万吨,采用新型二氧化氯发生器进行加氯消毒,一级供水。 (二)、湿地的概念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常年或季节性积水,蓄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相对于海洋与陆地,湿地的面积较小。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我国的湿地包括滨海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等天然湿地和稻田、池塘、水库等人工湿地。湿地

区内适生着各类野生动植物的地区。由于这些地区的水分和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相对人为干扰较轻,因此,植物生长茂盛,吸引着许多动物在区内繁衍栖息,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作为一类生态系统,湿地是介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态系统之间兼有水陆特征的一种过渡型生态类型,因而兼有两种生态系统的特点,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特殊类型,与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环境质量关系密切。湿地区域内水、洲纵横交错,芦荡深幽,百鸟翔集,水乡泽国,野趣盎然,是人类回归大自然的理想场所。 1、湿地的效益评价 ①观光与旅游。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湿地除可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外,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尤其是城市中的水体,在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 ②教育与科研价值。湿地生态系统、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濒危物种等,在科研中都有重要地位,它们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一些湿地中保留着过去和现在的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进程的信息,在研究环境演化,古地理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2、湿地保护的背景、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加之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多数湿地锐减,生物多样性下降,城市地下水无序开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水位下降、水体污染、水质不良、可用量减少、储备亏空、供需失衡等问题,国办、省办已发布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将湿地保护、恢复及合理利用纳入城市的土地利用、生态治理、资源恢复、水资源管理、河流区域管理及相关的管理规划之中。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在湿地保护管理上的职责和任务,鼓励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湿地保护事业,切实加强湿地的恢复、保护和管理,要把湿地建设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城市“壮腰健肾” 3、外部环境对千岛湖湿地保护区的影响 我们对湿地保护区的实践调查是在沛县范围内进行的,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参观了沛县县城,因此这里我把微山作为湿地保护区的外部环境实例来说明其对保护区的影响。 首先,在参观县城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县城区域的环境卫生不是很好。一些现象例如:部分道路显得很脏,气味比较的难闻,垃圾桶脏乱以及数量很少等。还有县城的一些河流的污染也是比较的严重,河流的水基本都是比较死的。这样的环境现象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环保文化,说明民众和政府的环保意识不够,环保行动还做的不是很到位,尤其像垃圾桶这样的环境基础设施的不到位更是政府的职责所缺。而这样的一种环保文化对于处于其中的保护区的保护是有害的,它将不利于民众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保护区的保护中来,且很容易使保护区在无意识中遭受到某些污染。其次,我们还了解到当地的政府为了创收,大量地引进一些工厂和企业,其中也就包括一些会带来比较严重污染的企业,像造纸类企业,它们带来的污染风险是很大的,不易控制。还有化学工业、纺织工业等环境污染风险都是很高的。而这些风险必然会落在保护区的头上,对于保护区的保护非常不利。 (一)、千岛湖湿地公园调研结果及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