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与“幼苗生长需要的条件”

——教学策略五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一》、第2课《种子发芽实验二》研究的是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第3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研究的是幼苗生长需要什么条件。“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与“幼苗生长需要的条件”容易混淆。

针对以上问题,可做以下策略:

1、组织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学生做对比实验时,引导学生两个组不同的条件只有一个,其他条件都要相同,教学的关键点是“如何控制变量”要让学生自己交流讨论提出实验的设计方案,对每个量都要实验落实召开研究。根据以上的分析然后得出结论:种子发芽必须的条件是:要有适当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和土壤。

2、用两盆种植在土壤里的健康幼苗进行对比实验,研究阳光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发现幼苗生长具有向光性,阳光对幼苗生长有很大的影响,有阳光的幼苗长得嫩绿、粗壮健康,没有阳光的幼苗长得又细又长,有点泛黄。很不健康,得出幼苗生长需要阳光。

五年级科学上册 1_2《种子发芽实验(二)》教案 (新版)教科版

2、种子发芽实验(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参考书5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整理实验信息 师:我们上节课做了绿豆发芽是否需要水的实验,也有的同学根据自己的喜好对绿豆发芽所需条件分别做了不同的研究。下面我们全班交流各组种子的发芽情况,收集相同小组的实验信息,填写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的实验记录 (1)各小组汇报数据,收集整理数据 学生汇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种子发芽情况,学生收集整理相同实验小组的数据。教师检查学生实验,保证数据真实,同时根据学生汇报在黑板或PPT相应表格输入汇报数据。 2.分析实验信息 (1)各组分析数据,思考这个条件与种子发芽的关系

师:收集了实验数据,我们就要对这些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请大家在组内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①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 ②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种子发芽是否需要这个条件? ③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测一致吗? 三、交流实验信息 1.交流实验信息 (1)学生认真听取其他不同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同时对实验开始时的实验设计进行修正和完善。 (2)在听取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其他不同组实验中的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2.小结归纳 师: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不需要土壤和阳光。 四、种植绿豆芽: 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移栽绿豆芽:教师示范把绿豆芽种植到花盆中。 然后各个小组利用花盆、泥土和铲子将发芽的种子种植好。要求各组学生把花盆放到合适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 参考资料: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 一是温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为35℃。 二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当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 三是充足的氧气。 板书设计: 2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是 教学后记: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种子发芽实验(二)》教案1

种子发芽实验(二) 一、教学目标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2.学习和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3.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三、教学难点 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四、学具准备 培育的绿豆芽、实验观察记录单。 五、教学资料 教后记一则、课堂随笔一则、学生日记、若干照片 六、教学建议 1.很多时候,我们科学课课堂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共同体学习方式基本贯穿了每堂课。同样种子发芽的实验研究,课文也还是安排了小组研究。本人觉得此课更适合单独研究。所以汇报之际不是以组为单位,而可采用学生个体为单位。 2.本课实验数据汇报采集可采用课堂学生汇报,教师电脑操作输入的方式,即便捷,又能说明问题。 七、教学过程 (一)夸赞导入 师:今天,老师的心情就如艳阳天,非常高兴,因为还没上课就有好多同学急着向老师汇报他们自己实验的结果。我看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幸福。我们不着急,先来回忆我们上节课有关绿豆发芽的猜测。请看大屏幕(PPT播放同学们上节课的相关猜测。轻松调侃进入课堂。)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整理实验信息 师:同学们,我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对绿豆发芽所需条件分别做了不同的研究。下面我们依据上节课所分的“水组”、“土壤组”、“阳光组”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请看实验记录表格:(屏幕出示):

注意汇报时要响亮清楚。 (1)汇报数据 师:我们从研究绿豆发芽是否需要水开始。(教师在表格横线上打字:水) 生:我实验组与对照组种子总数量都是3粒。对照组都没有发芽。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在PPT课件相应表格里输入汇报数据。) 师:请相同实验的第二位同学汇报。 生:我实验组与对照组种子总数量都是4颗。实验组已发芽4颗,未发芽0颗,而对照组一颗也没发芽。(同样,教师收集数据,输入表格) …… 收集了三到四位同学的实验数据之后,教师可引导:研究绿豆发芽是否需要水同学们,请你们注意,如果你的实验现象与前三位同学相同,我们就不再收集,如果有异议,请你汇报。 (实际教学中也会发生点意外。有的学生对照组的绿豆也发芽了,教师先记录该学生的数据,在分析数据时,再追踪调查。)(请参考:教学资料《意外》)(2)分析数据 师:收集了实验数据,我们就要对这些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请其他同学注意这些同学的数据。从这些数据中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生:我得出了绿豆发芽需要水。 师:能陈述理由吗? 生:因为这些同学实验组的绿豆都发芽了,而对照组的绿豆一粒也没有发芽,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绿豆发芽需要水。 (先让没有参与次实验的同学根据实验同学的数据作出实验解释,培养倾听能力。)

《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教案

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简述种子萌发时内在和外界条件,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 (二)能力目标 1、提高自主设计实验,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自己设计完成探究实验,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二、重点难点 重点:种子萌发的内、外界条件。难点:各种外界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途径。 三、教学媒体 种子萌发条件的动画,视频资料。 四、课时建议 1 课时 五、教学课程设计 (一)导入 1、由“身边事”小丽非常喜欢凤仙花,种了几粒凤仙花的种子在花盆里,可是过了半个月还没有发芽。大家想想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一定条件的。 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 3、农民伯伯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什么样的土里? (二)讲授新课 1、实验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2)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 (3)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比实验。

(4)组织学生观察教师提前完成的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总结:根据对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 充足的空气和水分。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种子萌发时还受到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条件、酸碱性等。 2、种子萌发的过程放映种子萌发的视频录像和幻灯片,组织学生观看。教师结合种子萌发的实物进行总结。 (1)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发育完全,完好无损,以通过休眠阶段,在种子的寿限之内。 (2)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量的水、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 (3)外界因素的影响途径: 水分T使种皮变软,影响营养物质分解吸收。 氧气T进行呼吸作用的物质,分解有机物放出能量。 温度T是种子正常吸水,旺盛呼吸,顺利进行营养物质转化的条件。 (4)水分、空气和温度三个因素是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缺一不可的。种子萌发时,首先是吸水。种皮被水浸软,胚和胚乳的原生质的物理状态发生变化,在适宜的温度下细胞内的各种酶活化,细胞的呼吸作用很强,种子内的养料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转化成能被细胞吸收的物质,输送到胚根、胚轴、胚芽的各个部分。 水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起的作用主要作用为:种子浸水后使种皮膨胀、软化,可以使更多的氧透过种皮进入种子内部,加强细胞呼吸和新陈代谢作用的进行,同时二氧化碳透过种皮排出。种子内储藏的有机养料在干燥的状态下无法被细胞吸收,细胞里的酶也无法发挥作用,只有在细胞吸水后各种酶才开始活动。 酶的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是需要一定温度的。一般来说,在有限范围的温度升高可以加速酶的活动,提高催化效率;如果温度降低则相反。但是过高的温度会破坏酶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活动需要能量,而能量的来源只能是通过呼吸作用。种子萌发时没有足够的氧气,呼吸作用就不能正常进行,胚细胞就不能得到足够的能量。这样种子不能萌发。 提问: 大家回过头来分析一下,小丽应该怎样才能得到凤仙花的幼苗?引导学生思考,尽量得

五年级科学上册《种子发芽实验》教案 教科版

种子发芽实验(二)种子发芽实验(二)计划课时 1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同学们将要经历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过程,学生在整理自己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还要与做同类实验的其他同学交流,学生后面还将经历种植绿豆芽、照料绿豆芽的过程。 教学目标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2.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并得出科学的结论。 3.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结论。 教具学具准备放大镜、实验记录单 教学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控制实验条件,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交流实验发现种下的绿豆种子能发芽吗?其他 小组的绿豆种子呢? 学生回答 二、整理分析实验 信息1.师分发信息统计表 2.分析实验信息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何 不同? (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 结论吗? (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 测一致吗? 组长收集相同小组的实验信息。 三、交流实验信息1.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介绍。 2.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 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 实验结果的。 互相介绍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3.汇集全班同学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条件。 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 四、种植绿豆芽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怎么处 理? 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 盆中,放到合适的地方,让绿豆 芽生长一段时间。 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 生长。 学生观察 作业设计作业: 1.回去把种好的绿豆芽移植在花盆里。 2.写好观察记录(绿豆芽的生长情况)

五年级科学种子发芽实验教案

五年级科学种子发芽实验教案 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按要求制定自己的实验计划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严谨准确的科学思维习惯。 2、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对比实验的过程。 2、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 经历设计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的过程,形成对比实验的科学思维。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两个干净的塑料种植杯、6粒绿豆种子、两块纸巾、两张标签 资料准备:PPT课件、实验计划表、实验记录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 播种、发芽生长 开花结果

从这组图片中你们知道植物的一生是从什么开始的?(种子发芽) (2)种子要顺利长成一株植物首先得先发芽,怎样做才能让种子发芽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种子发芽实验。(板书课题:种子发芽实验) 2、讨论、交流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1)你们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把自己的想法和组内的同学交流。 (2)自由交流 (3)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写到黑板上。 (生自由板书:土壤水温度空气阳光……)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质疑思考 (1)我们通过生活经验认为种子发芽需要土壤、水、温度、空气、阳光等条件。(拿出几颗绿豆种子,在视频下投放):

同学们请看,这是几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们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如果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2)学生自由回答,可结合生活经验 ?种子死了,不会发芽了。 ?发芽就发得慢了。 ?只要有水其它条件应该没有多大的影响。…… (3)有什么依据能证明你们的观点是正确的? 学生自由回答,点出,通过实验就可以证明。 2、设计实验 (1)假如我们要改变“水”这个条件,这个实验该怎么做?分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2)汇报讨论结果 (3)小结:可以分成两组实验。如果这两组的绿豆都发芽了,说明绿豆发芽不需要水。如果没有水的一组绿豆没有发芽,而有水的一组绿豆发芽了,说明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4)师生共同完成实验计划 (屏幕出示:实验计划表) 实验计划表 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发芽是否需要水 我们的推测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 实验方法 针对上表提出问题: ?绿豆发芽是否需要水? (屏幕出示:推测一:需要水。推测二:不需要水。)

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报告

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报告 此报告只可作学习、参考用途! 1.提出问题:干燥的种子不会萌发,冬天放在户外的种子也不能萌发,那么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条件呢? 2.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充足的氧气。 3.设计实验: 实验材料:绿豆20颗 实验器材:长方形塑料盒3个,玻璃瓶1个,纸巾2张,保鲜袋3个 实验方案:用水把1张纸巾打湿,放入塑料盒中,把5颗种子放在湿纸巾上面,用保鲜袋包好,标明“1组”;把5颗种子放入第二个塑料盒中,用保鲜袋包好,标明“2组”;把5颗种子放入玻璃瓶中,加满水,盖好盖子,标明“3组”;再把1张纸巾打湿,放入第三个塑料盒中,把5颗种子放在湿纸巾上面,用保鲜袋包好,标明“4组”后放入冰箱。看一看哪个实验组的种子会萌发,那个不会萌发。 结果预期:1组中的种子会萌发,其它实验组中的种子不会萌发。 享受最纯净美食?快来绵羊国正品代购!

4.实验过程 7月22日我用水把1张纸巾打湿,放入塑料盒中,把5颗种子放在湿纸巾上面,用保鲜袋包好,标明“1组”;把5颗种子放入第二个塑料盒中,用保鲜袋包好,标明“2组”;把5颗种子放入玻璃瓶中,加满水,盖好盖子,标明“3组”;再把1张纸巾打湿,放入第三个塑料盒中,把5颗种子放在湿纸巾上面,用保鲜袋包好,标明“4组”后放入冰箱(经检测,冰箱中平均温度为5℃,室温平均28℃)。 1组 2组 3组 4组 7月25日经过了3天,四个实验组的种子都长得怎么样了?我一看,发现只有1组中的种子都萌发了;4组中的种子只是能看到小小的胚芽;3组中的种子脱去了“绿衣裳”,只剩下白白胖胖“身体”了;2组中的种子一点变化都没有。 1组 2组 享受最纯净美食?快来绵羊国正品代购! 3组 4组 享受最纯净美食?快来绵羊国正品代购!

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案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1.1种子发芽实验(一)使用教案设计

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建议 1、根据实际教学检测,课堂是不可能安排学生操作实验,需在课后家里完成,因此课堂教学中无需学生准备过多的学具,排除干扰。课堂以教师细致、详尽的演示为主,为学生课后学习铺垫。 2、为尽量防止课后出现许多学生没有落实完成对比实验的观察,而导致下节课的真空。教师在布置课后任务时务必要激发学生观察兴趣,比如呈现绿豆苗成长的相关图片,唤醒学生在需求。 3、设计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切不可一开始就完全放手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设计,教学中要经历扶-导-放的过程,使学生经历对比实验科学思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 2、按照自己的对比实验计划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严谨准确的科学思维习惯。 2、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对比实验的过程。 2、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 1、经历设计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的过程,形成对比实验的科学思维。教具学具 教具:两个干净的塑料种植杯、6粒绿豆种子、两块纸巾、两标签 教学资料 PPT课件、实验计划表、实验记录表、相关照片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复习回顾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大家熟悉的一组照片《凤仙花的一生》。从这组照片中我们清晰地知道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们说说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板书:种子发芽)(教学说明:从一组《凤仙花的一生》的照片切入,自然而亲切由已学的旧知转承到新的知识容) 2、自由交流 (教学预设: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会涉及种子发芽需要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摘要板书。) 3、质疑思考 (拿出几颗绿豆种子,在视频下投放):同学们请看,这是几颗完好

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一、实验目的 知道种子发芽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不需要阳光。 二、实验作用 本实验是五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第一单元《植物的生存》中“种子繁殖”中的内容。 本实验属于生物领域的重点实验,实验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蚕豆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水分、温度、阳光等条件。 三、实验原理 干燥的种子,生命力非常微弱,胚的生长几乎停止,处于休眠状态。种子一旦获得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后,种子的胚就会从休眠状态变为活动状态,恢复生长。 通过分别控制水分、温度、空气、阳光等条件,研究蚕豆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四、实验过程 【实验器材】 广口瓶5个、蚕豆种子若干、纸巾、滴管、水、标签、放大镜、黑纸盒 【实验装置】(设计) 【实验步骤】 (1)在黏性标签上写上“1、2、3、4、5”的数字,分别贴在五个瓶子上。 (2)每个瓶子中放入纸巾,各均匀撒下5粒蚕豆,1号瓶子不加水。 (3)2号、3号和5号瓶子加入适量的水,水不浸过种子,使纸巾变潮湿。 (4)4号瓶子加入过半的水,(并在水的表面加一层食用油)。 (5)把3号瓶子放入冰箱中;1、2、4、5号瓶子一起摆放在靠窗的桌子上,并用黑纸盒罩住5号瓶子。 (6)一周内每天进行观察,并测量室内的温度、湿度,防止有其他因素影响实验。 (7)7天后5个瓶子中的种子有很大的区别,把5个瓶集中观察对比种子萌发的情况, 【实验记录】 表一:种子变化情况记录表 时间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4号瓶 5号瓶 第1天 无变化 种子膨胀变大 种子膨胀变大 种子膨胀变大 种子膨胀变大 第2天 无变化 种皮破裂,胚根伸出来 种皮破裂 种皮破裂,胚根伸出来 种皮破裂,胚根伸出来 第3天 无变化 种皮脱落,胚根继续伸长 无变化 无变化 种皮脱落,胚根继续伸长 第4天 无变化 发育成多条根抓住纸巾,无变化 无变化 发育成多条根抓住纸 25°C 1号 25°C 2号 4°C 3号 25°C 4号 冰箱 25°C 5号 暗盒

五年级科学上册《种子发芽实验》教案设计 教科版

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 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

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种子发芽室分析种子发芽所需要的环境及条件

种子发芽室分析种子发芽所需要的环境及条件 种子在发芽时,它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当条件不能满足时,那么种子也就很难发芽成功。在种子发芽室里,我们可以观测种子萌芽的全过程,在该设备里,种子发芽的周期也会将大大的缩短。下面内容就让我们看看种子在萌芽的时候需要什么条件。在种子发芽室里,我们观测到,种子的萌芽除了种子本身具有生活力外,还必须有适宜的条件,比如说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空气就能萌芽,有的种子萌发还需要光照条件,不过庆幸的时,这些条件在种子发芽室里面都可以人工控制,所以这一点不必担心。种子萌发首先是吸水膨胀,一般含有淀粉和油分多的种子需水量较少,含蛋白质多的种子需水量多,其次是随着种子吸水膨胀,直至露白,呼吸作用逐步加强,需要吸收大量的氧气。播种过深或土壤积水都会造成土壤缺氧,影响种子萌发。再次,每一种作物的种子都有发芽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在最低温度以下时,萌发慢或不萌发,在最高温度以上时,可能性烧芽或幼苗徒长不健壮,只有在最适温度时萌发,发芽才最佳,所以我们事先要先对种子进行了解,了解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当有了全面了解后,我们在人工气候室里可以对这些条件进行调制。 利用智能人工气候室模拟生态环境: 由于人类的种种行为,致使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活、植物的生长造成了不良的后果,面对喜怒无常的气候,植物该如何健康的生长呢?幸好托普云农研发生产的智能人工气候室,它模拟了自然界的各种气象条件,按照实验要求精确控制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风向、风速及二氧化碳浓度等多种指标,再现各种复杂的气候环境。 智能人工气候室避免了实时的监控环境中的光照强度以及温湿度变化,并根

种子的萌发教学方案

《种子的萌发》教案 江忠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3.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来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学会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懂得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学会抽样检测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情感。 2.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3.抽样检测法测定发芽率的方法及原理。

三.教学难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的结论的得出。 2.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现象分析。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归纳法、分析法。 五.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种子结构及种子萌发过程的CAI课件。 (2)培养皿、滤纸等,分发给各小组。 2.学生准备: (1)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做好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演示实验。 (2)可自己再收集一部分种子。 (3)玻璃瓶、罐头瓶或烧杯。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倒背如流的诗句。那它的意思是什么呢?

学生解释:这是一首描写草的生命活动的诗句,是草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 教师:非常正确,这不但是草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也是被子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被子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我们这一章就来详细地认识一下被子植物的一生。 [讲授新课] 教师:当我们步入茂密的大森林,抬头仰望那参天的大树时,都不禁会感叹生命的伟大。但是不要忘记,对于被子植物来说,生命的起源要从种子的萌发开始。 一提到种子,我们就不由自主地会想到在春暖花开的春天,农民要播撒种子。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那么,农民为什么要在春天播种呢?这还得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说起。下面,我们就来试着探究一下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教师:我们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在生物园中种植过菜豆,请问谁能把种植菜豆种子的过程描述一下? 学生:将种子放于疏松的土壤中,置于温暖处,每天浇点水,……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种子萌发可能需要哪些外界条件?请同学们读课本91页的资料,并结合我们种植菜豆时的经验,做出假设。 学生:种子萌发所需外界条件可能有:水分、土壤、阳光、温度、空气、肥料等。 教师: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 学生:种子本身有贮存养料的结构,种子的萌发不需要肥料。 学生:水、阳光、空气、土壤、适宜的温度可能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学生:我不同意上述看法,我认为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是充足的水和空气以及适宜的温度。 …… 教师:那么到底我们的假设哪一种情况正确呢?这就需要我们…… 学生: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实验来检验假设。

【K12学习】《种子发芽实验》教案

《种子发芽实验》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本次实验属于对比实验,实验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过程与方法:设计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种子的发芽不是由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数个特定要求下产生的结果。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 【教学准备】设计实验记录表,三四天前做好的种子发芽对温度的需要的实验。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说说自己种下的种子发芽得怎样了。 2、为什么大家的种子发芽的态势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种子发芽得更好呢? 3、讨论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 二、实验一: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吗? 、讨论: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吗?

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 重点指导: (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 (2)两组的种子需要一样多吗? (3)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种子的发芽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才能知道? 3、学生完成实验方案,交流。 4、提供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种子的发芽态势,如:胚芽的长度,颜色等) 三、实验二:种子发芽对水分的需求 、拿出事前做的种子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教师介绍实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未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讨论: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3、概括:种子的发芽不是由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数个特定要求下产生的结果。 四、填表格: 、比较各个表格中表头的不同。 2、仔细填写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3、总结种子的发芽与什么因素有关?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1种子发芽实验(一)教科版

《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目标确定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2.教材分析 在之前的科学学习活动中,学生们已经对种植凤仙花有了一定的经验,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也有所了解。在本课中,学生要学习提出问题、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控制实验条件、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这几个过程。学生第一次接触对比实验,改变条件和控制条件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同时对比实验也是今后科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 3.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种植凤仙花的经验,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也有所了解,但对于种子的发芽条件进行过研究的学生并不多。哪些是必要的条件,哪些是可要可不要的条件,他们多数没有做过科学研究。所以这节课就从熟悉的绿豆发芽所需条件实验开始研究。设计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在教学中使用扶-导-放的方法,使学生经历对比实验的科学思维。 科学概念: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回忆所学知识及和同学交流的过程,知道种子发芽的条件有哪些。 2、经历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正确填写实验计划表。 3、按照自己的对比实验计划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评价任务 任务1:想一想,和同桌说一说,能说出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 任务2:小组成员交流,能够写出实验计划表。 任务3:根据自己填写的实验计划表,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记录。 教学重点 1、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对比实验的过程。 2、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 1、经历设计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的过程,形成对比实验的科学思维。 2、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具学具 教具:4粒绿豆种子、两块纸巾、两张标签、小脸盘、胶头滴管教学资料

探究黄豆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的实验方案

探究黄豆种子萌发的必要 条件的实验方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李朵胶州六中266300 一、创新实验目的 种子萌发受到外界一系列条件诸如温度、水分、氧气、光照、土壤酸碱、土壤盐分、化学物质、埋深和生物条件等生态因子影响。通过探究实验掌握黄豆种子萌发需要的必要条件,可以培养我们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解决生活实践中疑惑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及用品 100颗黄豆种子,5个大小相同的瓶子,5张纸巾,5张标签。 三、实验说明 在5个瓶子表面贴上标签,分别标记上1、2、3、4、5,在底部铺上一张纸巾,并放入20颗黄豆种子。 1号瓶的水只能湿透纸巾,并不能淹没种子,放在冰箱里,尽量使瓶子里的水不结冰; 2号瓶的水只能湿透纸巾,并不能淹没种子,放在空气流通,有阳光的地方; 3号瓶的水只能湿透纸巾,并不能淹没种子,用布遮严,放在空气流通,有阳光的地方; 4号瓶的水不但能湿透纸巾,而且能把种子淹没,放在空气流通,有阳光的地方; 5号瓶不放水,放在空气流通,有阳光的地方。 这样,1号瓶低温、3号瓶黑暗、4号瓶缺气、5号瓶缺水,在七天内观察黄豆种子萌发情况。 四、实验操作 每天都进行实验并观察5个瓶子有什么变化,再把每天的变化都记录下

从第七天的观察记录可以看出,1号瓶黄豆种子放入冰箱,种子在第一天吸水膨胀变大,但由于冰箱内温度低于50C不适宜种子生长而使以后几天没有变化;2号瓶和3号瓶处在外界适宜温度下,吸收适量水分,瓶内留有适量空气,瓶内黄豆种子长成了幼苗,但由于3号瓶处于黑暗环境,其内的黄豆幼苗不能合成叶绿素而呈黄白色;4号瓶内的黄豆种子浸泡在水中,前两天种子膨大、露出根尖,但由于没有空气而最终腐烂;5号瓶内没有水分,其内的种子没有任何变化。 综合上述分析,说明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光度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光度太强种子会被晒死,光度太弱种子就不会产生光合作用,然后就会死掉;水分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水分太多种子会被泡死,水分太少种子就会干死;温度也要控制好,不能太高或太低,太高种子就会热死,太低就会冻死。 五、实验意义 通过探究农作物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使我进一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学会了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实践中疑惑问题,培养、提高了我的实践创新能力。

《植物种子的萌发》教案1

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1.观察种子和结构并描述。(重点) 2.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和活动。(难点) 3.描述种子萌发过程。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预习本课内容。 (2)准备放大镜、小刀等用具。 2.教师准备 (1)准备浸软的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 (2)准备大豆种子及玉米种子结构挂图。 (3)种子萌发过程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种子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是由种子萌发、发育来的。那么,一粒小小的种子萌发后为什么能发育成一株新的植物体?种子是怎样萌发的?种子萌发时需要什么条件?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二、探究过程 (一)种子的结构 分发给每个学生浸软的种子(一粒大豆、一粒玉米)。 (1)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 (2)解剖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结合挂图比较大豆和玉米种子的各部分结构。 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即先观察外部形态,再观察内部结构;指导学生解剖种子。对于大豆应剥去种皮后,从种脐相对的一侧轻轻分开两个豆瓣,再进行观察,对于玉米种子应在种子中央纵剖,仔细观察内部的结构。 组织讨论,通过问题提示,激励学生动脑思考,踊跃回答。 问题:1.大豆种子与玉米种子包括哪些结构?

2.大豆种子与玉米种子在结构上有何区别? 3.哪些结构与种子的萌发有关? 4.种子的重要部分是什么? (二)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1)学生结合实际提出“影响大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 (2)学生4人一组通过交流讨论提出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的假设。 (3)每组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条件进行探究实验。 (4)分发给每组2~4粒优良大豆种子。 (5)各组自己准备材料用具,如培养皿、吸水纸、标签、清水等。 (6)填观察记录表,如下表: 教师:做实验前,指导学生将种子分成两等份,设置对照实验,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每天定时观察、记录,每天把实验现象及时反馈给教师。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学生:看关于种子萌发过程的多媒体课件,观察种子的各部分结构的发育状况,回答问题: (1)种子的哪一部分结构先发育? (2)胚根、胚轴、胚芽各发育成了新植株的哪一部分? (3)子叶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通过回答以上问题,学生对种子的各部分结构的功能有了更深的了解,从种子萌发过程的动画中,学生对种子萌发的过程有了形象、直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补充、总结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课堂小结

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有哪些

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有哪些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要具订怠斥干俪妨筹施船渐有健全的发芽力以及解除休眠期以外,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主要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充足的水分 干燥的种子含水量少,一般仅占种子总重量的5%~10%,这样的条件使一切生理活动都很微弱。只有吸足水盆,使种皮膨胀、软化,氧气才容易透入,呼吸才能增强。种子萌发各种生理活动才会大大加强;只有吸足水分,种子内贮藏的营养物质溶解于水并经过酶的分解后才能转运到胚,供胚吸收利用。 一般种子要吸收其本身重量的25%~50%或更多的水分才能萌发,例如水稻为40%,小麦为50%、棉花为52%,

大豆为120%,豌豆为186%。种子萌发时吸水量的差异,是由种子所含成分不同而引起的。为满足种子萌发时对水分的需要,农业生产中要适时播种,精耕细作,为种子萌发创造良好的吸水条件。 适宜的温度 种子萌发时,包括胚乳或子叶内有机养料的分解,以及由有机和无机物质同化为生命的原生质,都是在各种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而酶的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温度才能进行,所以温度也就成了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不同植物种子萌发都有一定的最适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萌发都受影响。超过最适温度到一定限度时,只有一部分种子能萌发,这一时期的温度叫最高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种子萌发逐渐缓慢,到一定限度时只有一小部分勉强发芽,这一时期的温度叫最低温度。 了解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以后,可以结合植物体的生长和发育特性,选择

适当季节播种。 足够的氧气 种子得到足够的水分和适当的温度后,就开始萌动,此时氧气的供应对萌发起着主导作用.在氧气充分的情况下,胚细胞呼吸作用逐渐加强,酶的活动逐渐旺盛,种子中贮藏物质通过呼吸作用,提供中间产物和能量,才能充分供应生长的需要。一般种子需要空气中含氧量在10%以上才能正常萌发,含脂肪较多的种子比含淀粉多的种子需要更多的氧气,当含氧量下降到5%以下时,多数种子不能萌发。如棉花、落花生或其ta 作物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或深藏于土壤深处往往不能萌发。种子萌发主要是因为得不到氧气。因此,播种、浸种过程中要加强人工管理。播种后如遇雨,要注意松土,控制各调节氧气的供应,使种子萌发正常进行。...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

【课题】第一章种子的萌发和芽的发育第一节种子萌发的过程 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说出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 2、说出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部位的发育对应关系。 3、通过探究活动、演示实验,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 【重点、难点】 1、影响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外界环境条件。 2、种子萌发的过程以及种子结构与幼苗各部位的发育对应关系。 【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本节的基础知识并在书中作出标记。) 1、种子的萌发不仅需要、和等外部条件,种子本身还必须具有 而且以及供胚发育的。 2、种子萌发的过程:(1)种子首先后,体积膨大,涨破。 (2)或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 (3)胚根首先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 (4)子叶以下的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 (5)子叶分开,露出,黄白色的在光下逐渐变绿,发育成。 【合作探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认真组织答案,形成自己的认识)、 1、实验探究题: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杨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在棉花的上面都放入25粒豌豆种子,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如下表,请回答: 装置甲乙丙丁 场所日光下日光下黑暗中黑暗中 温度23℃23℃23℃23℃ 棉花干湿状态潮湿(含一定水分)干燥潮湿(含一定水分)干燥 种子萌发数量23 0 24 0 ⑴根据杨明同学的实验设计,可以推测,本实验探究了和光照是否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⑵实验甲和乙对照,变量是,通过这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⑶根据实验甲和的实验结果判断,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请说明理由。 ⑷实验设计中,实验甲和不能形成对照,原因是有个变量。 ⑸如空气充足,甲实验中有2粒种子没有萌发,其可能的原因是:。 (6)能否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2、下图表示探究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每个烧杯均放有等量的干燥种子(10粒),并提供相应环境条件。

《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设计

《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种子发芽实验(一)》是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一课,它与第二课《种子发芽实验(二)》、第三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构建了一个教与学的整体内容,即植物与环境。《种子发芽实验(一)》以生活中常见的绿豆种子发芽生长作为研究对象,引领学生猜测绿豆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及设计变量控制实验,明确变量控制实验要领。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 第二部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在本活动环节中学生要解决的是制定实验计划的步骤、内容与方法,以及如何体现对比试验设计中的公平性。 第三部分:种子的发芽实验。 要求学生观察种子发芽前的状况,并把它们画下来。在明确实验的方法步骤后,再开始动手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坚持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种植凤仙花的经验,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也有所了解,但对于种子的发芽条件进行过研究的学生并不多。哪些是必要的条件,哪些是可要可不要的条件,他们多数没有做过科学的研究。 在本课中,学生要学习提出问题、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控制实验条件、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这几个过程。学生将第一次接触对比实验,改变条件和控制条件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学生对凤仙花种植的长期观察记录的习惯与知识的积累可以帮助学生提供观察记录的知识经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

条件;按要求制订自己的实验计划。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评价任务 1.对种子发芽的条件进行大胆猜想。 2.根据自己的猜想选择适合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 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放大镜、4颗绿豆种子、两个干净的塑料种植盒(杯)、四张标签、一个塑料勺、一块纸巾。 为每组准备:一个盛有潮湿土壤的桶、两支滴管、一些水。 为全班准备:一个废物桶、大头针或剪刀、纸巾。 特别提示:教师自己需要先种些绿豆种子,待它们发芽后,要做第三课中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的实验(可以做两至三组,也可以保证每小组都有)。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这个实验的结果学生要在第三课课上观察,所以要提前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