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混凝土施工

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混凝土施工
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混凝土施工

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混凝土施工

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混凝土施工

2.1施工工艺

无粘结予应力混凝土梁板施工工艺流程为支设框架梁、暗梁及楼板的底模

绑扎框架梁和暗梁普通钢筋穿设并固定框架梁及暗梁内无粘结予应力钢绞线绑扎板底部普通钢筋安装予应力筋端部垫板,螺旋筋及聚茶苯塑料块隐蔽工程验收浇捣混凝土C40养护、拆模予应力张拉(混凝土强度达75%之后)张拉端锚具的防腐处理封端。

2.2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铺设

(1)板内予应力筋铺设:平面位置按设计图所示部位铺设,部面位置按支座及跨中抛物线方程,计算每根予应力筋在不同位置的剖面高度,用Φ12钢筋制体定位支架固定,钣弯点位置及中间每隔1.5m设一个支架,然后穿设无粘结予应力钢绞线。固定好予应力筋的位置及高度之后,安放垫板及聚苯塑料块等,并固定好位置。

张拉端部模板予留孔应按图纸规定的位置编号、钻扎。张拉端压板应用铁钉固定在端模上,无粘结筋应和钢垫板垂直,以保持张拉作用与承压板垂直。无粘结筋用定位筋或其他钢筋保持其垂直方向高度,其允许偏差在板内为±5mm,予应力筋的净保护层在板中为20mm,在梁中为40mm。水电预埋管铺设时要避免移动予应力筋的垂直位置。

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筋及非预应力筋安装完毕并检查钢绞线塑料外套完整性;如有破损及时修补;经隐蔽验收合格后,便可浇筑混凝土。

2.3浇筑混凝土

商品混凝土C40,坍落度5—8cm,浇筑混凝土时,振捣棒不得长时间碰撞无粘结筋,防止钢绞线偏离原位或塑料皮受损伤,张拉端和固定端混凝土一定要振捣密实,以确保张拉时混凝土有足够的承压力。有锚具的剪力墙,在浇混凝土时剪力墙应高出100mm,以免锚具的钢垫板露出。混凝土初凝后即开始洒水养护,保持湿润,养护期不少于七天。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8度抗震设防的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制作无粘结筋用的钢丝和钢绞线应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钢丝》(GB5223-85)、《预应力混凝土钢绞线》(GB5224-5)的规定。 2.1.2 无粘结筋的涂料层采用“专用建筑油脂”,其性能、产品质量指标应符合湖南省标准局1983年6月6日发布,1983年7月1日试行“无粘结预应力筋用润滑防锈脂技术条件”的要求。 2.1.3 无粘结筋包裹层材料采用低密度高压聚乙烯(温度在190℃时,融熔指数为1.5~5范围内)。 2.1.4 已制作完毕的无粘结筋成品的质量要求应符合北京地区标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BUPC)设计与施工规作(试行)》(DBJ01-7-90)第二部分第二章第 2.2.5条的要求(见表4-44)。无粘结筋用钢丝、钢绞线、不允许有死弯,见死弯必须切断。钢丝应为通长,严禁有接头。 通常钢丝束配用甲型或乙型,钢绞线配用乙型。 2.1.6 配套张拉设备有油泵及千斤顶,其技术性能详见表4-46.机具有顶压器(液压和弹簧两种)、张拉杆、工具锚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张拉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一般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0%,有试验报告单。 2.2.2 无粘结筋配制及钢筋加工完成。 2.2.3 锚具已经检查验收。 2.2.4 张拉设备已经过检定,机具已准备就绪。 2.2.5 张拉部位的脚手架及防护栏搭设已完成,并经检查符合作业要求。 2.2.6 已按设计提出的要求对无粘结筋的张拉顺序、张拉值、伸长值、无粘结筋的铺设以及操作、质量标准等进行了技术交底。 3.1 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 梁、板模板支搭→ 非预应力下钢筋铺放、绑扎→无粘结预应力筋铺放、端部节点安装→ 非预应力上钢筋铺放、绑扎→无粘结预应力起拱、绑扎→ 隐检验收→ 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混凝土养护→ 张拉→ 端部处理 3.2 检查修补无粘结筋:无粘结筋进场后,应及时核查筋的规格、尺寸和数量,逐根检查筋的外包裹层质量及端部配件,对配有甲锚钢丝束,应认真检查锚杯内外螺纹、镦头外形

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回顾

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回顾 摘要:本文介绍了后张无粘结预应力砼在国际国内的发展过程,以及无粘结预应力砼的受弯性能,还讨论了它在发展和存在的一些问题等。 关键词:后张法,无粘结,预应力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post-tensioned binderless prestressed concrete in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unbonded prestressed concrete of bending performance, also discussed it in the development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so on. Key words: this method, unbonded prestressed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许多新技术、新工艺已逐步应用到建筑施工中来。这些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不仅使得施工工艺大为简化,同时也使得许多复杂的结构难题得以解决,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就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 1 国际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状况 早在20年代美国的R.E.Dill就提出了无粘结预应力筋的设想,预应力筋在张拉后容 许对周围的混凝土发生纵向相对滑移。法国的E.Freyssinet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的初期实践中,曾试用过涂以沥青并缠绕纸带的无粘结束。一直到了50年代初期,美国将无粘结筋用到了平板结构中。随着大跨度平板的发展,无粘结筋首先在美国得到较大的推广和应用。最初的无粘结筋采用单根钢丝经涂油脂后用纸带缠绕包裹制作而成,采用镦头式锚具。60年代初,开始采用单根钢铰线缠绕纸带制成的无粘结筋代替由单根钢丝制作的无粘结筋。60年代中期,出现了内涂油脂外包塑料护套的钢铰线无粘结筋。大约到70年代初,塑料护套制作工艺得到重大改进,采用挤出涂塑工艺制作无粘结筋取得成功,并于1972年获得美国专利。至此,这种无粘结筋才开始在设计与施工中得到大量应用。 由于无粘结筋可像普通钢筋—样铺设并可根据受力要求铺成多跨曲线形状,特别适用于 需复杂的连续曲线配筋的大跨度楼盖和梁,且施工方便,无需预留孔道,非常经济合理。近

无粘结预应力施工方案范本

无粘结预应力施工 方案

无粘接预应力混凝土 施 工 方 案 XX建筑工程公司 年月日

目录 (一)、编制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无粘结预应力施工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施工安排和进度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施工工艺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施工组织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安全措施预应力分项工程与非预应力土建工程协调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质量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安全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编制说明 1.编制依据 工程施工技术文件; 工程建筑施工图(我司设计方案图); 省关于文明施工的有关规定; 市建委颁发的《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办法(暂行)》; 现行国家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 2.采用的规范、规程和标准名称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95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 JGJ18—96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操作规程》 YSJ403—89 《钢绞线、钢丝束无粘结预应力筋》JG3006—93 《无粘结预应力筋专用防腐滑脂》 JG3007—93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92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92—93 《预应力用液压千斤顶》 JG/T5028—93 《钢结构》JGJ85

无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

无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 摘要:采用超长无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取消混凝土池体的施工缝,避免抗渗混凝土施工缝的施工难点与质量通病。通过对施工过程的合理组织,精心安排,并采取特定的质量保证措施,使之达到良好的保证效果。实践证明采用超长无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无论是从在工程质量、施工效率,还是成本上来衡量,都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关键词:无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措施 abstract: the super-long unbonded prestress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e cancellation of construction concrete tank seam, avoids the impermeability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joint construction difficulty and quality problems. through the rational organiz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careful arrangements, and to take specific measures to ensure quality, so as to achieve the good effect.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super-long unbonded prestress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whether it is from the efficiency of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construction, or cost measure, has a greater advantage. keywords: unbonded prestressed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easures;

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

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产品的标记、要求、测试方法、检测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称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224-200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11116 高密度聚乙烯树脂 GB/T1040 塑料拉伸试验方法 GB/T9341 塑料弯曲试验方法 JG3007-1993 无粘结预应力筋专用防腐润滑脂 3术语、定义和符号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1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 Unbonded prestressing steel strand 用防腐润滑脂和护套涂包的钢绞线。 3.1.2 无粘结预应力筋 Unbonded tendons 采用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预应力筋,这种预应力筋与其周围混凝土之间可永久地相

对滑动。 3.1.3防腐润滑脂 corrosion-reistant and lubricating grease 适用于无粘结预应力筋的专用防腐润滑脂,该润滑脂是用脂肪酸混合金属皂将深度精制的矿物润滑稠化而成,并加入了多种添加剂,具有防锈防蚀性能。 3.1.4护套 sheathing 包裹在钢绞线和防腐润滑脂外的塑料套管。用以保护预应力钢绞线不受腐蚀,并防止与周围混凝土之间发生粘结。 3.2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W1-每米长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质量,单位为克每米(g/m); W2-每米长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去除油脂后的钢绞线和护套的质量,单位为克每米(g/m); W3-每米长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中油脂的质量,单位为克每米(g/m), μ-无粘结预应力筋中钢绞线与护套内壁之间的摩擦系数; k-无粘结预应力筋每米长度局部偏差的摩擦系数; F1-张拉端拉力,单位千牛(KN); F2-固定端拉力,单位千牛(KN);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无粘结预应力筋曲线段所包的圆心角,单位为弧度(rad); χ-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长度,单位为米(m)。 4标记 4.1标记内容

无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标准

广州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JSQB03-21421-2002 无粘结预应力施工 工艺标准 编制人:刘敏涛 审核人:劳国成 批准人:李广荣 2002-11-28发布 2002-12-28实施广州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发布

广州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无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标准 JSQB03-21421-2002 1.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现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 2.施工准备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无粘结预应力筋系指带有专用防腐油脂涂料层和外包层的预应力筋。质量要求应符合《钢绞线、钢丝束无粘结预应力筋》JG3006-93及《无粘结预应力筋专用防腐润滑脂》JG3007-93标准的规定。 2.1.1.1用于制作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钢绞线(φj12、φj15)或碳素钢丝(φs5),其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5224-85和《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5223-85的规定。 2.1.1.2无粘结预应力筋外包层材料,应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严禁使用聚氯乙烯。 2.1.1.3无粘结预应力筋涂料层应采用专用防腐油脂。 2.1.2无粘结预应力筋锚具应根据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品种、张拉吨位以及工程使用情况选定,但必须采用I类锚具。 2.1.2.1钢绞线张拉端选用夹片锚具,固定端通常用挤压锚具;钢丝束张拉端可选用镦头锚具或斜开缝夹片锚具,固定端采用镦头锚板。 2.1.2.2无粘结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的静载锚固性能和疲劳锚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92-93的规定。 2.1.2.3无粘结预应力筋锚具系统的质量检验和合格验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和《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的规定。 2.1.3主要机具有:液压千斤顶、电动高压油泵、液压挤压机或液压镦头器等。 2.2材料运输与存放 2.2.1无粘结筋应成盘或顺直运输。成盘运输时,盘径不宜小于2m,每盘长度不宜超过200mm。长途运输时,应采用麻袋片包装1~2层,吊点处宜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圆形池壁施工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圆形池壁施工 某污水处理厂的二次沉淀池为圆形,内径为38m,池壁厚为250mm,高4.6m。池壁周围有4根对称的扶壁柱——锚固肋,池壁内敷设无粘结预应力筋,平面位置见图1。 一、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池壁设计 无粘结预应力筋为7φ5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为1860MPa。预应力筋在池壁高度方向共有13环,每环两段,即180°包角。上下2束预应力筋错位90°布置,纵向间距为330mm~370mm,如遇洞口,调整间距,见图2。本池壁的预应力筋张拉工艺为两端同时张拉,不设固定端,采用两片式斜夹片锚具。张拉时,千斤顶顶在锚固肋上的锚板上。顶应力筋张拉后,锚固于4个对称的锚固肋上。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 C40,待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标准值的85%以上时才可张拉。预应力筋张拉时,采取超张拉103%,张拉控制应力为1302N/mm2。

二、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施工准备 1.施工工艺 在杯口坎内铺橡胶板→绑扎池壁普通钢筋→为预应力筋测量定位→焊接固定预应力筋的马凳→穿设预应力筋→绑扎预应力筋→隐蔽工程检查→支设池壁模板→浇筑混凝土→张拉预应力筋→预应力筋端头处理。 2.预应力筋下料 预应力筋为成盘供应,当运至现场后先下料。下料前,预应力筋下料长度的计算必须保证承压板后有不小于300mm的预应力筋。预应力筋采用砂轮切割机,切口方向与预应力筋的方向垂直。预应力筋的弹性大,施工时应注意安全,以防其弹出伤人。 三、无粘结预应力筋穿设 在绑扎好池壁的普通钢筋后,先在立筋上测量好预应力筋的位置,然后,在此位置下10mm处焊接固定预应力筋的马凳,即马凳的上皮位置为预应力筋的下皮位置。马凳间距为1m,采用直径12mm钢筋制作,以防滑动。除马凳之外,还有锚固肋处的承压板及螺旋筋,螺旋筋保持中心垂直于承压板并焊接固定在它上面,承压板保持与预应力筋的张拉作用线垂直,焊接固定在锚固肋的钢筋上。 待马凳及承压板固定好后,自下而上一环一环地穿设预应力筋,由于一环的两段预应力筋在锚固肋处的竖向间距仅为20mm,所以在此处容易形成上下位置颠倒。因此,应在穿设预应力筋前仔细熟悉图纸中预应力筋在锚固肋处的上下位置,以防穿设错误。如拉回重穿,会导致塑料套管磨破。自下而上依次穿设完预应力筋后,仔细检查上下位置及间距,确认无误后用铁丝绑扎牢固。预应力筋的平面位置是在池壁外层立筋的内侧,当预应力筋固定后,只需调整整个池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即可保证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预应力筋的蓝色塑料保护套如被划破,应用宽塑料胶带包裹,包裹时要上层压住下层的1/2。

无粘结预应力技术施工方案

1 无粘结预应力技术施工方案 1.1应用部位 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在本标段主要应用在车站中部轨排孔段的预应力锚索支护。 1.2预应力锚索的构造 预应力锚索由锚固段、自由段、锚具三部分组成,在锚固段每米架设一架线环,两架线环中间设箍筋环,钢绞线束中间设两根注浆管,一根为一次常压注浆管,一根为二次高压注浆管。详见图1预应力锚索结构示意图。 图1 预应力锚索结构示意图 1.3 材料要求 (1)预应力锚索:一般使用的钢绞线采用高强度(1860MPa)低松弛无粘结钢绞线,其性能指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JG161-2004。钢绞线在运输中应防止磨损。 (2)水泥:采用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 (3)锚具:采用YLM15-2、YLM15-3、YLM15-5系列锚具,锚固性能的质量检验和合格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T/T14370及国家现行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规定。 (4)防腐润滑脂:符合《无粘结预应力筋专用防腐润滑脂》产品标准 (5)套管:高密度聚乙烯护套:不小于1.0mm。

(6)千斤顶:穿心式液压YDCW1000-200型千斤顶 1.4 施工工艺 1.4.1 工艺流程 图1 锚索施工工艺流程图 1.4.2施工工艺 ⑴施工准备 包括调试机械,测放钻孔孔位,安装钻机,钻机定位,岗前交底、培训等工作。 ⑵钻进

锚索施工紧接基坑土方开挖进行,基坑土方开挖采取分层开挖,当每层土方开挖至锚索孔位下0.5m高程时,平整开挖面后进行锚索施工。钻孔前,根据设计要求,定出孔位,做出标记,钻孔直径150mm,锚索水平方向孔距误差不大于100mm,垂直方向孔距误差不大于50mm。 钻孔孔深不小于设计尺寸,不大于设计长度的1%,钻孔底部的偏斜尺寸不大于锚索长度的2%,在钻孔过程中需用钻孔测斜仪控制钻孔方向。 调整钻机角度,上钻具。在钻进一定深度后,将钻具提离孔底,待钻渣排出后再继续钻进。 加接钻杆,钻进一根钻杆后,动力头停止钻进和旋转,停止往孔内送风,然后加接钻杆;钻到设计深度后,逐根拔出钻杆和钻具,将冲击器清洗好备用。 ⑶锚索的组装 锚索选用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每根锚索由3至5束7φ5钢绞线组成。钢绞线严格按设计尺寸下料,采用305mm砂轮切割机切断,每股长度误差不大于50mm。将自由段与锚固段分别作出标记,在锚固段范围内的锚索每隔1m 穿一个架线环,两架线环之间扎一道箍筋环。自由段的钢绞线放入套管内并涂防腐润滑油,在锚固端头部安好导向帽后,平顺放好待用。 ⑷锚索的安放 锚索放入钻孔之前,先确认锚索与孔位一致,将注浆管与锚索绑在一起一同放入钻孔中,注浆管底口距孔底50cm左右;注浆管1(常压注浆管)底口用黑胶布封住,注浆管2(高压注浆管)底口封堵严密,锚固段做成花管(孔眼φ6~φ8,间距0.5m)孔眼用黑胶布封口。 杆体放入角度与钻孔角度保持一致,放送用力均匀,避免左右摇摆,检查止浆密封装置定位是否准确,损坏者进行更换,经常检查排气管是否畅通。 ⑸注浆 锚索安放后,用注浆管1进行一次常压注浆,注浆材料采用水泥砂浆或水泥浆,水泥采用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待一次注浆体初凝后,立即用注浆管2进行二次高压注浆,注浆材料采用纯水泥浆(水灰比为0.45~0.5)。 二次注浆时间根据注浆工艺通过试验确定。 为了提高浆体的早期强度,加入适量的早强剂。锚固段注浆采用孔底返浆法,将注浆管插入到距孔底50cm处,用压浆机将水泥(砂)浆通入注浆管注入孔

无粘结力预应力施工工艺

无粘结预应力结构体系施工工艺 一、编制依据: JGJ/T92—93(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二、无粘结预应力结构体系施工工艺流程 支梁、板模板—→梁钢筋制安—→穿内梁预应力束(先纵向梁,后横向梁)—→梁预应力束定位(包括固定端)—→梁钢筋笼入模—→检查预应力束定位,—→板底筋制安—→铺板内预应力束(按编网顺序)—→板面筋制安—→板预应力束定位—→张拉端锚具预埋定位检查验收—→浇混凝土—→张拉端锚具处整理—→预应力张拉—→固锚、割束—→张拉端二次砼浇筑封锚。 (一)关键工序的施工要点 在上述工艺流程的多道工序中,模板制作安装,预应力束的穿铺定位,锚具的定位安装,砼的浇筑是整个施工的关健工序,这些工序的工艺能否满足要求,是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快速施工的关键。所以,要高度重视这些工艺的要求,掌握好施工要点。 (二)模板的制作安装 1、无粘结预应力大平板楼盖均具有梁粗、板厚等特点,顶架、模板的承压力较大,板厚为20—40厘米,因此,事先一定要进行精确地计算和支模系统的设计,保证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 2、要有可靠的支承面,支模时,一定要事先对基层进行处理,保证基层面对模板的承压力,要先浇好基层砼后再支模。楼层支模时,下层的支顶不得盲目拆除,最好等上层砼浇筑完三至七天后才完全拆除。总之要确保模板系统的刚度,不允许有下沉、变形现象,确保能正常施加预应力,减少预应力的损失。 梁模要顺直,优先采用耐水性好的夹板,施工时,可采用在一个柱网的工作面通铺梁底模,跳跨安装板底模,边轴上的模板一般等钢筋入模后再封模。也可按常规支好整体模板,钢筋笼穿好预应力束后整体入模。

3、模板安装的整体偏差不得超过“规范”要求,考虑到施加预应力时砼的“回复”作用,起拱高度不宜太大,一般控制在1/1000~1.5/1000之间,避免造成预应力损失过大。 (三)预应力束的穿、铺及定位 1、预应力束到场时,一定要严格分类,按编号成盘或顺直地分开堆放在通风干燥处,露天堆放时,应用木枋或其它东西架空垫好,保证不受雨水浸泡并通风,且用防雨布进行覆盖。 2、梁内预应力束穿设时,事先应在梁的侧边上将计算出的曲线矢高注上明显的标记,梁板内预应力束穿束时应用专门工具(一般用φ6圆钢做托钩),每5米左右一个托点顺直穿行,尽量避免预应力束与梁钢筋磨擦破损外包层。要按照事先编制的纵横梁顺序穿束,以免在交叉点或梁柱交叉点碰缠,以保证各节点的矢高点的位置;多跨连续板的铺束时,要注意纵横方向的铺放顺序,事先要计算出各矢高点的位置,并编好号(与板上“马凳”编号同步)明显标记于板模上。铺设时要平正、顺直,严禁缠绕、蛮力拖束,保证无粘结预应力束外包层完好。两方向交叉时,矢高点低的应先铺,避免两个方面的预应力束相互穿插铺放。所以,事先应编制预应力束铺设顺序图表,以便现场指导施工。 3、梁内预应力束的定位,一般采用Ф8钢筋加工成固定支架,按不同的矢高点焊接或绑扎在梁筋上,然后再将预应力束绑扎在固定支架上定位,板内预应力束的定位,采用Ф10的钢筋按矢高做成不同高度的“马凳”,将“马凳”固定在模板或板底筋上,然后再将预应力束绑扎在“马凳”上,为保险起见,宜在绑好束的“马凳”上再加“︹”式压筋,并绑牢。为保证无粘结预应力束的曲率,固定支架、马凳的间距应以1.5米~2.0米为宜,预应力束位置偏差,在板内为±5mm,在梁内为±10mm。 4、铺设预应力束应选派责任心强、文化素养较高的施工员,并固定一个专门的铺束班 组操作,以便保证预应力束铺设的质量及定位的可靠性。 (四)锚具的安装

2017装修施工技术之无粘结预应力筋工

无粘结预应力筋工 1.1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8度抗震设防的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制作无粘结筋用的钢丝和钢绞线应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钢丝 》(GB5223 一85)、《预应力混凝土钢绞线》(GB5224?5)的规定。 2.1.2 无粘结筋的涂料层采用"专用建筑油脂",其性能、产品质量指标应符 合湖南省标准局1983年6月6日发布,1983年7月1日试行"无粘结预应力筋用润滑防 锈脂技术条件"的要求。 2.1.3 无粘结筋包裹层材料采用低密度高压聚乙烯(温度在190℃时,融熔指 数为1.5~5范围内)。 2.1.4 已制作完毕的无粘结筋成品的质量要求应符合北京地区标准《无粘结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BUPC)设计与施工规作(试行)》(DBJ01-7-90)第二部 分第二章第2.2.5条的要求(见表4-44)。无粘结筋用钢丝、钢绞线、

不允许有死 弯,见死弯必须切断。钢丝应为通长,严禁有接头。 无粘结筋钢材、涂料层、包裹层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表 4 -44 顶次顶目允许偏差 (mm) 检查方法 涂料层 (建筑油脂) 外观每米用量饱满,不漏涂,厚度均匀不低于0.035k g 目测每批抽样两组,每组三根1m长,每根称重后,将塑料皮剖开,用机 油洗净,分别对钢丝或钢绞线及塑料套管称重,然后计算平均油脂重量,称重用天 平 包裹层 (高压聚乙烯) 外观壁厚每米重量光滑,破损率不超过3%,均匀 0.8~1.2mm 不低于0.03kg 目测每批 (以调整挤出机挤出量或牵引速度 为准) 抽样三组,每组3根1m长。用千分卡尺测量,测点选最薄和最厚处。每根测 点不少于2处,取其平均值,然后用天平称重计算平均重量 钢丝 (钢绞线) 力学性能复试抗拉强度不小于1570N/mm2,延伸率不小于4% (抗

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8 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加固法(征求意见稿) 8.1 设计规定 8.1.1 本方法适用于对钢筋混凝土受弯、受拉和偏心受拉构件的加固,不适用于素混凝土构件的加固。 8.1.2 被加固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其现场实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10。 8.1.3 采用本方法加固的混凝土结构,其长期使用的环境温度不应高于60℃。 8.1.4 当被加固构件的表面有防火要求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J 16规定的耐火等级及耐火极限要求,对加固材料进行防护。 8.1.5 在预应力钢绞线端部锚具的支承垫板不小于100×100mm的情况下,当端部锚固区的砼强度不低于C15时,端部锚固区混凝土的局部承压强度可不作验算。 8.2 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加固钢筋混凝土梁 8.2.1 当采用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对梁进行加固时,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 梁的正截面强度按偏心受压构件进行计算; 2 在作构件强度计算时,应先确定构件达到极限状态时钢绞线的应力值;该应力值等于钢绞线的有效预应力值加钢绞线在构件达到极限状态时的应力增量值。计算中,可假定达到极限状态时钢绞线的应力即为施加预应力时的张拉控制应力,即假定钢绞线的应力增量值与预应力损失值相等。 当采用一端张拉,而连续跨的跨数超过二跨;或当采用两端张拉,而连续跨的跨数超过四跨时,距张拉端二跨以上的梁,其由摩擦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有可能大于钢绞线的应力增量。此时可采用以下二种方法加以弥补:方法一:在跨中设置拉紧螺栓,采用手工横向张拉的方法补足预应力损失值; 方法二:将钢绞线的张拉预应力提高至0.75fptk,计算时仍按0.70fptk取值。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标准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 1. 编制依据: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92—93) 2. 目标: 确定无粘结预应力施工过程,对影响质量的因素加以控制,确保施工过程在受控状态下进行。 3. 职责 3.1 经营部将合同有关要求向其他相关部室交底、协调合同履行和合同变更应起的纠纷。 3.2 物资部负责材料、设备的采购工作。 3.3 技术部负责工程项目的图纸会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3.4 工程部是组织施工的重要部门。 3.5 安置部负责对施工过程的安全质量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 3.6 认识教育部负责公司管理人员、操作工人的培训、取证工作。 4. 输入: 4.1 材料的检验 4.1.1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检验。无粘结预应力筋出厂应有合格证外观检验,每个用户每次同规格订货为一检验批,且每批重量不大于30t,每批抽三根,每根长1m,进行外观检验。力学性能检验,进场时还应按30t一批,每根长1m, 进行力学性能检验(检验极限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等)。 4.1.2 无粘结预应力筋锚具的检验。无粘结预应力筋锚具出厂应有合

格证,不超过1000套为一批。 4.1.2.1 外观检验:从每批中抽取10%但不少于10套锚具检查其外观和尺寸。 4.1.2.2 硬度检验:从每批中抽取5%但不少于5套锚具进行硬度检验。 4.1.2.3 静载锚固性能检验:经过上述两项检验合格后,应从同批中抽取锚具,组成3各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进行静载锚固性能检验。 4.2 张拉设备的校准:预应力筋的张拉采用YCQ20型前卡式千斤顶和ZB0.8—50型油泵配套使用。张拉设备的检校期限不宜超过半年。当张拉设备出现反常现象或千斤顶检修后,应重新校验。 4.3 从事预应力施工的人员,要经过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发预应力施工操作证,方可进行预应力的施工。 5. 无粘结预应力工艺流程操作规程 5.1 无粘结预应力筋下料、组装 5.1.1 无粘结预应力筋按规定取样送检合格后,根据公司技术部下发的料表进行定长下料。下料时使用砂轮锯切断,不得采用电、气焊切断。 5.1.2 合格的无粘结预应力筋不得有接头,机械损伤,不得形成死弯,断面要平齐,不能有毛刺或涂头,如发现破皮现象及时修补。 5.1.3 单端张拉的无粘结预应力筋要进行固定端组装。要求组装后预应力筋必须露出挤压套尾端5mm以上。 5.1.4 加工后的预应力筋按照梁号、板号进行预应力筋的编号,编组以及标识。 5.1.5 预应力筋铺放在干燥平整的地方,下面要有垫木,上面要有防雨措施,堆放的预应力筋严禁碰、杂以免出现破皮。 5.2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铺放帮扎和节点的组装

1.14 无粘结后张法预应力砼施工工艺

1.14 无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现场后张法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 2.1.1 制作无粘结筋采用的钢丝和钢绞线应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 (GB/T5223—95)、《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95)的规定。并通过专用设备涂包防腐润滑脂和塑料套管而构成的一种新型预应力筋。 2.1.2 无粘结筋用钢丝、钢绞线、不允许有死弯,有死弯必须切断。钢丝应为通长,严禁有接头。 2.1.3 无粘结筋钢材、涂料层、包裹层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见下表 2.1.4 无粘结筋的锚固体系宜采用夹片式锚具和镦头式锚具。 2.1.4.1 张拉端采用夹片式锚具时,可采用下列做法: (1)当锚具凸出混凝土表面时,其构造由锚环、夹片、承压板、螺旋筋组成见图1a; (2)当锚具凹进混凝土表面时,其构造由锚环、夹片、承压板、塑料塞、螺旋筋、钩螺丝和螺母组成,见图1b。 2.1.4.2夹片式锚具系统的固定端必须埋设在板或梁的混凝土中,可采用下列做法: (1)挤压锚具的构造由挤压锚具、承压板和螺旋筋组成见图2a。挤压锚具应将套筒等组装在钢绞线端部经专用设备挤压而成; (2)焊板夹片锚具的构造由夹片锚具、锚板与螺旋筋组成见图2b。该锚具应预先用开口式双缸千斤顶以预应力筋张拉力的0.75倍预紧力将夹片锚具组装在预应力筋的端部;

(3)压花锚具的构造由压花端及螺旋筋组成见图2c 。 2.1.4.3镦头锚具系统的张拉端和固定端可采用下列做法: (1)张拉端的构造由锚环、螺母、承压板、塑料保护套和螺旋筋组成见图3a 。 (2)固定端的构造由镦头锚板和螺旋筋组成见图3b 。 2 (a)夹片锚具凸出混凝土表面 3 4 (b)夹片锚具凹进混凝土表面 图1 夹片锚具系统张拉端构造 1—夹片;2—锚环;3—承压板;4—螺旋筋; 5—无粘结预应力筋;6—塑料塞;7—钩螺丝和螺母 (b )焊板夹片锚具 (a )挤压锚具 图2 夹片式锚具系统构造 1 - 夹片; 2 - 锚环; 3 - 承压板; 4 - 螺旋筋; 5 - 无粘结预应力筋; 6 - 压花端 (c )压花锚具

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平板铺设方法

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平板铺设方法 一、工程概况 广州金海湾花园为一高层住宅,位于广州市滨江东路555号,结构型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平面总长度约190米,总宽度约44米。其地下三层,地上裙楼5层,三座塔楼各3 8层,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自地下室底板至首层顶板均采用无粘结预应力平板结构。 二、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根据设计意图,对预应力施工图进行全面的深化,主要包括绘制预应力铺放图、张拉端节点详图和确定预应力施工技术参数等。此外,根据本工程的具体要求,编制预应力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并分别对钢筋、混凝土及模板等各工种进行技术交底,保证预应力与非预应力等工种之间相互配合密切。 (2)材料和设备准备 本工程在专用场地对所用1860级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及固定端挤压锚进行加工,并按不同的长度规格进行分类编号,运至工地现场。此外,按设计要求,备好锚具、锚垫板、螺旋筋以及张拉设备和工具等。 (3)人员配备 由1名项目经理、5名技术人员、50名技术工人组成现场施工项目部。 三、无粘结预应力施工方案 其具体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支板底模 ↓

绑扎暗梁及板底非预应力筋 ↓ 铺放板预应力筋 ↓ 安装锚垫板、螺旋筋 ↓ 预应力筋绑扎、固定 ↓ 预应力筋矢高、数量检查 ↓ 铺放板顶非预应力筋 ↓ 梁侧模及预应力筋张拉端模板封模↓ 隐蔽工程检查验收 ↓ 浇筑混凝土 ↓ 预应力筋张拉 ↓

切断多余预应力筋 ↓ 张拉端封锚 (1)预应力筋铺设 ·先绑扎完楼板的下部普通钢筋后,再逐根布无粘结预应力筋; ·预应力筋铺放前,普通钢筋定位应确保准确,以保证预应力筋顺利穿过; ·铺束时预应力筋应保持平行走向准确,不相互扭绞在一起,预应力筋不得在楼板上拖行,以防止将预应力筋外包塑料皮拖破裂和磨损,如果预应力筋和普通钢筋发生冲突时应优先保证预应力筋的铺放; ·张拉端设置时应保证预应力筋与垫板垂直,螺旋钢筋按设计位置配置并与普通钢筋绑扎牢靠; ·预应力筋根据控制点位置用马凳钢筋定位; ·板内预应力筋布置为圆弧时最高点应在梁面筋下通过; ·预应力筋铺放完毕之后,应逐根检查曲线、矢高、反弯点位置及高度,检查支垫高度和支垫点是否绑牢,对破损处应用塑料水密性胶带缠绕修补; ·无粘结预应力筋曲线段的起始点至张拉锚固点有不小于300MM的直线段; ·布筋时与电器专业密切配合,避免铺设管线影响预应力筋。 (2)预应力筋张拉 (A)张拉步骤 ·有针对性地进行质量技术交底,交底人、接受人必须签名,真正做到人人明白做法、要求。

初沉池无粘结预应力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设计图纸 2、《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2004) 3、《无粘结预应力筋专用防腐润滑脂》(JG3007-93) 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 5、《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6、《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0) 7、《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10 二、工程概况 郑州市马头岗污水处理厂二期B标段工程位于郑州市马头岗污水处理厂东侧、贾鲁河南岸,为新建工程。本标段工程共有初沉池两座,池壁内径为40m、环向设有无粘结预应力筋(d=15.2 (7Φ5) 钢绞线),延伸率>35%,强度标准值f ptk=1860Mpa,张拉控制应力值σcon=1395Mpa。环向预应力筋采用两段张拉,选用M15-1BC、BM15-2B、BM15-3B夹片锚具,张拉端防腐后用C40细石膨胀混凝土进行封锚。 三、预应力技术施工的特点 水池的池壁配置了环向无粘结预应力筋,池壁结构砼强度等级为C40,无粘结预应力筋采用低松弛钢绞线,直径d=15.2mm,标准强度f ptk=1860Mpa,张拉控制应力值σcon=1395Mpa,施工时超张拉0.03σcon。其他详见初沉池结构施工图。 四、本工程施工的难点 从施工技术上来看,本工程预应力施工有一定的难度,有些地方的施工需引起注意,应在施工前与设计单位、业主及监理单位协商好,避免在施工过程中临时解决。 (1)为形成完整的环向预应力,本工程环向预应力筋采用1200包角布置,即:每束预应力筋各绕圆周1200。采用两端张拉。 (2)水池池壁无粘结预应力筋铺设的技术要求是:一要保证预应力筋的数量和标高准确;二要保证环向预应力筋的间距;三是铺设预应力筋时要求保持各预应力筋相互平行,不发生扭绞,同时施工误差尽可能小。

无粘结预应力技术

无粘结预应力技术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二层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桁架结构营造大空间的使用要求, 桁架梁跨度 28.0m ,上、 下弦杆梁截面为 800*1400 ,腹杆截面为 500*1000 。腹杆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技术,预应力筋 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T5224-2003 和《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 GB5223-200 2 的 相关要求。 无粘结预应力筋用的钢绞线和钢丝不应有死弯, 当有死弯时必须切断。 无粘结预应力筋中的 每根钢丝应是通长的,严禁有接头。 2、无粘结预应力筋 本规程采用的无粘结预应力筋系指带有专用防腐油脂涂料层和外包层的无粘结预应力筋。 质 量要求应符合《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 JG161-2004 及《无粘结预应力筋专用防腐润滑脂》 JG3007-1993 的规定。 无粘结预应力筋外包层材料, 应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 严禁使用聚氯乙烯。 其性能应符合下 列要求: 一、 在温度-20?+70C 范围内,低温不脆化,高温化学稳定性好; 二、 必须具有足够的韧性、抗破损性; 三、 对周围材料如混凝土钢材无侵蚀作用; 四、 防水性好。 无粘结预应力筋涂料层应采用专用防腐油脂,其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在-20?+70C 温度范围内不流淌、不裂缝变脆,并有一定韧性; 二、 使用期内化学稳定性好; 三、 对周围材料如混凝土钢材和外包材料无侵蚀作用; 四、 不透水、不吸湿、防水性好; 五、 防腐性能好; 六、 润滑性能好,摩阻力小。 3、锚具系统 第 2.3.1 条 无粘结预应力筋 -锚具组装件的锚固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无粘结预应力筋必须采用 I 类锚具,锚具的静载锚固性能,应同时符合下列要求: 式中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得的锚具效率系数;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的总应变。 锚具的效率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拉力; 预应力筋的效率系数,取;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中各根预应力钢材计算极限拉力之和; 由预应力钢材中抽取的试件的实测抗拉强度平均值; 由预应力钢材中抽取的试件的截面面积平均值; 二、无粘结预应力筋 -锚具组装件的疲劳锚固性能,应通过试验应力上限取预应力钢材抗拉 强度标准值的 65%、应力幅度取 80N/mm2 、循环次数为 200 万次的疲劳性能试验。 注:当用于地震区时无粘结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应通过上限取预应力钢材抗拉强度标准值的 80%、下限取预应力钢材抗拉强度标准值的 40%、循环次数为 50 次的周期荷载试验。 无粘结预应力筋锚具的选用应根据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品种、 张拉吨位以及工程使用情况选定。 对常用的直径为2 施工准备 1、材料及锚具系统 混凝土及钢筋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 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低于 C40。 用于制作无 粘结预应力筋的钢绞线或碳素钢丝, 绞线》 GB5224-2003 和《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 钢丝的主 要力学性能应按下表采用。 常用钢绞线碳素钢丝主要 力学性能 对于板不应低于C30,对于梁及其它构件不宜 其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 GB5223-2002 的规定。常用的钢绞线和碳素

无粘结钢绞线的主要规格和性能要求

无粘结钢绞线的主要规格和性能要求 制作无粘结钢绞线用的护套原料采用挤塑型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其质量符合GB11116 的规定,原料供应商提供质量证明文件及该批产品性能检测报告。挤塑成型时不得掺加其它影响护套性能的填充料。护套颜色宜采用黑色,当需方要求时,也可采用其它颜色,但此时填加的色母材料不能降低护套的性能 经常接触预应力钢绞线的生产厂家一定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时你会接到一些要钢绞线的电话,可是对方说出来的规格型号和自己厂里生产的产品是不同的,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呢? 一般这样的问题多产生于很不接触钢绞线产品的客户那里,钢绞线有用在电力上的,也有用在桥梁上的,而天津大部分厂家所产的钢绞线则是和金属波纹管一起用在桥梁中的居多,所以有些客户在网上搜出钢绞线生产厂家就直接打电话过去,而有的问对了,有的则不是需要重新打电话咨询。 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提醒各位采购商在您采购时可以明确自己的产品用在哪里,而且可以明确搜所范围,这样会让您的工作更简单有效。因为一般预应力钢绞线是和锚具搭配在桥梁里用的更多。 基坑用钢绞线的原理我们还不太了解,我们来学习一下。理论计算破断拉力(Fr):等于钢绞线的真正截面积gm与钢丝公称强度的积;b.实测破断拉力:基坑用钢绞线等于钢绞线中全部单丝实测破断力的总和:Fe=∑f; c.实际破断拉力(Fw):等于整根实际拉断时的力。种类和用途:钢绞线根据配制种类和用途:种类和用途的钢丝不同及用途不同可分为:的钢丝不同及用途不同可分为:镀锌钢绞线,镀锌钢绞线,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铝包钢绞线。绞线,铝包钢绞线。 单丝抗拉强度:单丝抗拉强度:一般指公称强度,是决定整根钢绞线实际力学特性的重要基础之一。钢绞线的化学成分一般不作规定。用作生产钢丝的各种规格、牌号的盘条须检验化学成份,并符合国家标准。镀锌钢绞线的单丝锌层重量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 一般地力试验取样长度在70cm 左右,松驰试验在150cm 左右。3.3 复验与判定规则在试验项目中,如有一项不合格时,则不合格盘报废,再从未试验过的钢绞线中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该不合格的复验,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判该批为不合格品。钢绞线配套使用的锚具、夹片检测项目与有关要求。 相关标签:精轧垫片精轧连接器有粘结钢绞线无粘结钢绞线 上一篇:钢结构适用的地方可用预应力钢绞线技术 下一篇:后张法预应力绞线伸长值精确计算及工程应用

无粘结预应力施工方案

无粘接预应力混凝土 施 工 方 案 XX建筑工程公司 1

年月日 2

目录 (一)、编制说明 (4) (二)、无粘结预应力施工特点 (6) (三)、施工安排和进度计划 (8) (四)、施工工艺流程 (9) (五)、施工组织安排 (18) (六)、安全措施预应力分项工程与非预应力土建工程协调 (21) (七)、质量保证措施 (24) (八)、安全措施 (25) 3

旗开得胜(一)、编制说明 1.编制依据 工程施工技术文件; 工程建筑施工图(我司设计方案图); 省关于文明施工的有关规定; 市建委颁发的《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办法(暂行)》; 现行国家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 2.采用的规范、规程和标准名称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5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96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操作规程》YSJ403—89 《钢绞线、钢丝束无粘结预应力筋》JG3006—93 《无粘结预应力筋专用防腐滑脂》JG3007—93 4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92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92—93 《预应力用液压千斤顶》JG/T5028—93 《钢结构》JGJ85 5

6 (二)、无粘结预应力施工特点 1.本工程结构四层至屋面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板,预应力板最大跨为12900㎜,最小跨为8900㎜。预应力筋形采用“抛物线布置”,预应力筋曲线及控制点矢高计算见设计图。 2.无粘结预应力筋采用1860Mpa фj 15.24低松弛钢绞线,预应力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5,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为бcon=0.75fptk=0.75×1860Mpa=1395Mpa ,张拉力为Ncon=бcon ×Ap=1395Mpa ×139.98mm =195.3KN,张拉时砼要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预应力钢绞线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钢绞线》标准。 3.本工程锚具采用Ⅰ类锚具,张拉端采用夹片式锚具,固定端采用挤压锚具,锚具采用BSM 锚固体系(构造如下图)。 φ6,紧贴承压板,与承压板点焊4545 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