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的产业结构及其发展分析

湛江市的产业结构及其发展分析
湛江市的产业结构及其发展分析

湛江市的产业结构及其发展分析

潘景梅

改革开放以来,湛江市的工业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工业规模和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工业结构几经调整,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轻重并举、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据统计,2002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43.84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工业增加值145.95亿元,比增12.1%。但是,湛江市工业经济总体上仍然相对落后,与省内其它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发展水平与本身拥有的资源优势和政策环境不相称。2002年,湛江市工业总产值仅占全市GDP总值的37.2%,工业不同程度地存在规模不大、发展不快、创新不够、结构不优、效益不高、质量不高、后劲不足等问题,在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还承担不起促进跨越式发展的生力军作用。而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加快产业结构转换,并提高工业化水平。

湛江地处热带北缘,具有丰富的热带和亚热带农林资源,幅员形状呈三面环海的半岛,海洋资源开发的潜力较大,有建造国际型大港的自然条件。因此,湛江的经济发展,必须注意发挥比较优势,充分利用湛江的资源条件和要素优势。

一、湛江工业化的判断

(一)三大产业结构与工业化水平

据统计,2OO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407.9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57亿元,占26.62%,第二产业增加值154.91亿元,占37.98%,第三产业增加值144.44亿元,占35.40%。从劳动力结构来看,2OO0年全市劳动力有314.87万人,其中第一产业200.1万人,占总人数的63.6%,第二产业46.38万人,占总人数的14.7%,第三产业68.39万人,占总人数的21.7%。湛江劳动力从业结构中第一产业仍然非常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已经降到5o%以下,说明湛江工业化水平落后,必须加大劳动力转移。

(二)工业化发展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湛江经济社会获得较快的发展,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相对而言,湛江工业发展及其工业化水平仍然不足。

1、与广东省工业化平均水平的比较。

2OO0年,湛江三大产业结构为26.62:37.98:35.40,广东省平均达三大产业结构为10.30:50.40:39.30。比较而言,湛江第一产业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工业化水平不高,远远落后于广东平均水平。

2、与粤西区域内的茂名相比较。

湛江与茂名同属于一个地理综合体,湛江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平均值都不及茂名,茂名三大产业结构为28.40:38.30:33.30,工业化水平也超过了湛江。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湛江与茂名具有相似的自然条件,湛江的地理位置与资源条件更优越,甚至在港口区位上更有优势,但湛江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茂名。

3、湛江与其它地区工业化的比较。

湛江与区域外的广州和汕头相比,工业化水平更是落后。广州代表经济发达

地区类型,三大产业结构为4.00:43.40:52.60,湛江工业化落后于广州在情理中;那么,湛江与汕头分别是构成广东经济发展东、西“两翼”的主体,汕头的工业化远远超过湛江,三次产业结构已经演变为9.90:48.20:41.90,这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4、湛江产业结构与国际标准的比较。与钱纳里模型、世界银行估算的国际标准结构(1980—1981年)相比较:湛江人均GDP710美元的实际结构落后于国际标准结构,第一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发展不足,需要加大力度发展工业,见下表。

注:①湛江资料来源于《湛江统计年鉴)(2oo0年),人均GDP值按美元兑8.5元人民币计算。.

②国际资料转引自金碚《中国工业化经济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91—93页。

通过上述比较,发现在湛江经济结构中农业仍占相当大比重,第二产业发展不足,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工业化水平不仅落后于广州等珠江三角洲地区、代表粤东地区的汕头,而且落后于广东平均的工业化水平和国际平均水平。各国历史经验和一般经济理论表明:没有工业化就不可能有经济发展。所以,改造传统农业,大力促进工业化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应是湛江经济发展的基调。

二、湛江工业化发展方向与产业选择

(一)工业化发展方向

湛江工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结构,形成以电力、制糖、食品、石化、机械、木材与造纸、皮革羽绒、塑料制品、非金属矿物、纺织、电子信息和烟草轻工业为主导的工业格局。轻重工业布局趋于合理化,由于石油化工和电力工业的快速发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第24卷展,湛江市轻重工业比例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工业产业的重工业化。2OO0年,工业产值365.72亿元,重工业产值198.06亿元,占5_4.2o%,高于广东平均的42.06%。近几年来,由于实行“988科技兴湛计划”,湛江工业科技进步速度有所提高,有l7家高新技术产业,科技进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较快。

(二)工业产业的现实选择

在湛江资源体系中,自然资源比较优势是相当明显的,突出表现在区位、农业资源、海洋资源,可参与区域范围广阔的市场分工,形成自然资源—技术型经济体系。从分工理论上看,自然资源一技术型是资本—技术型的低级形式。从工业分工上看,湛江还处于工业化的前期阶段,而广州等地已处于工业化的中后

期阶段。因此,湛江应该抓住广州等地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机遇,主动承接广州及珠江三角洲转移的产业。湛江地处热带一亚热带地区,农业资源比较优越;湛江处于三面环海的雷州半岛,海岸线长,港湾众多,海洋水产资源丰富;湛江港具有建成国际深水港的优越条件,湛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所以,按比较优势原则,湛江工业产业的选择必须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1、大力发展石化工业,把石油化工产业培育成湛江的主导产业。南海西部石油公司已经形成了湛江石油基地,具有开发石油及其石油化学工业的基础,可以在此基础上,发展一系列前延和后延产品,发展石油化工工业。

2、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把农、林、海洋水产品加工业培育成湛江支柱产业。食品及制糖工业是湛江的传统产业,有一定工业基础,可以以发展蔗糖、鲜活性水产品、水果和蔬菜为原材料的深度加工及化工产业。另外,要大力开发以湛江热带林产品为原料的造纸和家具制造业等。

3、以建筑和基础产业为先导产业。港口运输产业的发展,其瓶颈产业是建筑及建材业,必须把它作为先导产业。港口功能的充分发挥和港口产业如装卸、仓储、运输等的发展,必须进行港口、铁路、公路、机场、货仓、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投资,以此带动后向产业如建材业的发展,前向带动运输业的发展;旁侧可以带动乡镇工业的发展,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

4、树立“大港口”意识,建立组合港,加快物流产业的发展。货物向大港向枢纽港集中,已成为港口行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港口发展的必经之路。首先,湛江应以湛江港为核心,形成大中小港口、大中小泊位相结合、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沿海港El群,提高湛江港口的规模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水平。其次,加强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深水港、码头、装卸机械的现代化建设,广泛吸引国际著名港口、船舶公司、贸易商参与湛江港的开发建设,可采用引进资金合作建设的方式,双方共享利益。再次,发展海洋运输业,组建湛江大型运输船队,开通通往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海上客货轮航班。吸引国内外大船运公司来湛设立分支机构和拓展远洋定期直达航线,从而确立湛江港中转港的地位。最后,发展港口产业。在湛江港发展出口加工贸易、仓储业,建立和完善综合补给服务体系,提供船舶维修、技术培训、船员休闲等全方位服务,建成重要的区域性补给港。

三、工业结构的调整对策

湛江工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许多支柱性企业遇到经营困难。湛江不少企业在经营中遇到困难,最为突出的是“两点、两线”问题,即半球电器和三星汽车两点,糖厂和建材两条线。三星汽车、半球电器由于经营管理策略不善,体制改革滞后,基本处于停产状态,负债严重。糖业由于盲目上规模,重复建设严重,已经关闭了一批企业。二是非国有经济发展缓慢,集体企业结构不合理。改革以来,非国有经济是推动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力量,但湛江非国有经济发展缓慢,2OO0年,非国有经济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44.79%,低于广东的83.8_4%水平。湛江的集体企业由于改制缓慢,小型企业发展不足,表明市场不够活跃。三是工业外向度不够,引进外资少。湛江引进外资和出口在全省的比重非常小,出口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度和附加值比较低。湛

江市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对外开放程度非常低的状态。必须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进湛江工业化发展。

(一)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

政府各有关部门必须增强服务意识,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完成湛江政府机构改革,调整和优化机构设置,建立办事高效、运行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调控体系,减少行政性审批,使政府、企业、市场的关系真正转到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轨道上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依法行政,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二)树立公共财政理念,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预算外收支的“费改税”进程,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积极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尽快解决隐性财政负担(国企和农业负债的连带责任、养老金等社会保障体系的资金缺口)。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劳动关系,形成湛江企业职工市场化就业制度,初步建立独立于用人单位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湛江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到所有城镇各类用人单位和职工,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救济制度,发展慈善事业,提高劳动者受社会保障的质量。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的管理、服务的社会化水平。

(三)加强国有企业改革。

湛江市国有企业的整体资产负债率为9o%,大部分企业属于资债相当,如果不加强改制,有可能走向严重资不抵债,增加财政负担,引起大量失业和社会问题。对国有企业必须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现有国有企业可分为“严重资不抵债、资债相当、资大于债”三类企业。对于像三星这样的严重亏损企业,单纯经济手段已经没有挽救可能,只能使用破产、重组、出售等手段逐步将国有企业改制。湛江在糖业改革中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使管理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改制方法上可以参考国内有关的成功经验,吸取其中的教训。

(四)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民营企业),提高非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例。

民营企业是具有活力,完全按市场规律运作的经济组成部分,应该从政策上大力支持。一是降低进入门槛,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要允许民营企业进入,让外来投资和本地创业容易起步,二是建立宽松的运营环境,让民营企业有自由发展的空间。三是保障公平,让民营企业得到和外资与国有企业同等的政策待遇,能够得到切实的法律保护。

(五)完善市场规则,规范市场行为。

加强市场监督,清除封锁市场的行政性壁垒,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六)加强人才市场的建设。

劳动力、人才属于重要的要素,必须形成统一完善的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体系,实现人才、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发展技术市场和中介服务网络机构,积极推进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

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分析改 赵梓希

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130410131 赵梓希 【摘要】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产业发展实现了由少到多,由弱到较强的转变,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有明显的改善,我国已经由一个传统的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就业困境的改善,国际地位的提高等诸多方面均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后的一些历史重大事件都值得我们去分析其影响,以便于今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字】产业结构三次产业比重变化重大历史事件 一、我国产业结构变化 建国以来,尤其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相伴随,我国产业结构也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和调整。 1、总体变化 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很大的调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第三产业较低回落后逐年持续上升,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第二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对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功不可没的作用。 图1 1952—2014年我国三大产业在GDP中作占得比重(%)

2、三大产业结构的个体变化 从总体上看,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从1952年的50.95%下降到2014年的9.17%,可以看出我国已经不是一个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国家了。 图2 1952—2014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出现极增到下降再增,改革开放后先降后升的趋势,从1952年的20.88%上升到1960年的44.37%,随后下降到1968年的31.05%,后再次上升。改革开放后,从1978年的47.87%下降到1990年的41.34%,随后呈上升趋势,上升到2009年的47.45%。2010年来有小幅下降,截止14年达42.72%的水平。但总体来讲自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图3 1952—2014年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呈前期平稳后期逐步上升趋势。从1952年的28.16%下降到1978年的23.94%,随后逐渐上升到2014年的48.11%。(其中在1984年,2013年

波特五力分析报告模型

管理战略管理6大工具---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一)简介 麦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二)详解 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 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一 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 公司的不同而变化,如下图所示: 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供应商影响一个行业竞争者的主要方式是提高价格(以此榨取买方的盈利),降低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下面一些因素决定它的影响力: (1) 供应商所在行业的集中化程度。 (2) 供应商产品的标准化程度。 (3) 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构在企业整体产品成本中的比例。 (4) 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对企业生产流程的重要性。 (5) 供应商提供产品的成本与企业自己生产的成本之间的比较。 (6) 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对企业产品质量的影响。 (7) 企业原材料采购的转换成本。 (8) '供应商前向一体化'的战略意图。 2.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与供应商一样,购买者也能够成为行业盈利性造成威胁。购买者能够强行压低价格,或 要求更高的质量或更多的服务。为达到这一点,他们可能使生产者互相竞争,或者不从任何 单个生产者那里购买商品。购买者一般可以归为工业客户或个人客户,购买者的购买行为与这种分类方法是一般是不相关的。有一点例外是,工业客户是零售商,他可以影响消费者的 购买决策,这样,零售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就显著增强了。以下因素影响购买者集团的议价能力:

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国务院关于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得批复 (国函[2003]48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 您省《关于上报审批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得请示》(粤府函〔2001〕177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修编后得《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珠海就是经济特区,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东南沿海重要得风景旅游城市。珠海市得城市建设与发展要遵循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相协调得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推动科技进步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把珠海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得现代城市。 三、同意《总体规划》确定得全部行政区域7653平方公里得城市规划区范围。在城市规划区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主城区由中心城区(包括新老香洲、吉大、拱北、前山等片区)与南湾城区(包括南屏、湾仔、洪湾等片区)组成。中心城区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继续按照《总体规划》得要求疏散部分工业;南湾城区以发展第二产业为主。 要以主城区为中心,以金湾区、斗门区为次中心,形成由“主城区——次中心——外围新城——中心镇”构成得组团型城镇空间布局,构建合理得市域城镇体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四、严格控制城市得人口与用地规模,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到2005年,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75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控制在63平方公里以内;

到2010年,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85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控制在72平方公里以内。到2020年,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101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控制在85平方公里以内。 五、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要重视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多种交通方式有机结合、各种交通枢纽相互衔接得综合交通体系。要统筹规划与建设给排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得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与水得重复利用率。要充分重视城市防灾工作,加强城市重点防灾设施与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得建设,建立包括消防、人防、防洪、防风暴潮与抗震在内得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六、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要严格按照规划提出得各类环保标准限期达标,保护好城市得水、大气与声环境,使全市各类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得到基本控制。要切实保障海洋、土地及空间资源得合理开发与利用,重点加强对近海水体与市内河流等水体得保护,防止水源与海湾水体得污染。要重视自然生态保护区得建设,保护好中华白鳍豚等珍稀濒危物种,大力植树造林,实现山体普遍绿化。 七、重视城市风貌与特色保护。城市得整体布局与建设应充分体现滨海城市得风貌特色,创造良好得城市环境。要加强对市域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与风景名胜资源得保护,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并严格实施。在城市设计与建设中,要充分利用珠海市山水相间、陆岛相望得自然条件,突出以水为中心得热带滨海城市得景观特色。 八、严格实施《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就是珠海市城市建设、发展与管理得依据,城市规划区内一切建设活动必须符合《总体规划》得要求。要抓紧编制详细规划,深化必要得专业规划,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得各项法规,强化全社会遵守城市规划得意识。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开发区在内得一切建设用地与建设活动实行统一、严格得规划管理,切实保障规划得实施。市级规划管理权不得下放。驻珠海市各单位都要遵

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及趋势

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及趋势

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及趋势 经济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经济结构的及时合理调整又是经济总量获得增长的必备条件。经过20余年的改革发展,湖南经济在发展速度及总量扩张上虽有很大突破,但经济结构尚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体制痕迹与传统内陆封闭型经济烙印;同时,由于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一些改革措施还没有完全到位,经济结构调整又碰到新的问题。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属于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国际背景下的开放性调整,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下的升级性调整,短缺经济结束、买方市场初步形成后的需求导向型调整,经济发展实现阶段性转变和体制转轨进入攻坚阶段后的战略性调整。尽管机遇和挑战并存,但结构调整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认清和掌握我省经济结构的演变规律,对加快我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有效应对加入WTO后的各种挑战尤为重要。本文就我省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作初步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

(一)产业结构演变的特点 经济发展过程也是产业不断升级的过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产业结构层次就越高。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则随工业化的推进呈现倒U 型曲线,即当一国工业化由初级阶段进入加速阶段,其增加值比重上升较快;当工业化进入成熟阶段,其比重则趋于缓慢上升继而停滞、缓慢下降;第三产业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目前我省产业结构总体上处于升级优化阶段,其演变的主要特点: 1、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改革开放以后,湖南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46.99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3983亿元,年均增长8.8%,比全国同期平均速度高0.7个百分点。伴随而来的是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作为基础产业继续得到相应发展;工业落后的局面得到基本的扭转,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促使湖南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迈进。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40.7:40.7:18.6,演变成2001年的20.7:39.5:39.8(见表1)。第一产业大幅下降20个百分点,且90年代下降的幅度大大高于80年代;第二产业的比重80年代有所下降,由1980年的40.2%下降到1990年的33.6%,但90年代又回升了近6个百分点,2001年为39.5。第三产业比重一路攀升,大幅上升近20个百分点,2001年达到

珠海发展分析

珠海发展分析

————————————————————————————————作者:————————————————————————————————日期:

珠海城市发展分析 1.1 现况 1.1.1 城市规模与分区 珠海市位于广东省南端,珠江口伶仃洋海湾的西侧,南临南海,东与深圳、香港隔海相望,西与台山、新会毗邻,北与中山市接壤,市区南部与澳门陆地相连。东距香港36海里,离香港最大海岛大屿山仅3海里,北至广州约140公里。介于东经113o02′27″~114o24′25″,北纬21o43′31″~22o29′14″之间。全市海陆总面积约765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域面积1687.8平方公里(其中东部海岛面积为86.8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965.2平方公里,海岸线(含海岛岸线)总长700公里,境内有大小岛屿144个。由于地处珠江三角洲河口,水网发达,珠江八大出海口门中有五个(珠江口、磨刀门、泥湾门、鸡啼门和崖门)经过珠海。 珠海市为省辖地级市,1979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市,1980年成立珠海经济特区,特区设在香洲区内,1983年6月增辖斗门县。2001年,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加快城市化的进程,经国务院批准,珠海市对斗门撤县设区,并新设立金湾区。目前,珠海市辖香洲、金湾、斗门三个行政区以及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珠海保税区、万山海洋经济开发试验区、横琴经济开发区和珠海临港工业区五个经济功能区。到2007年末,珠海市常住人口为145.4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95.69万人,是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中人口规模最小的城市。

图1-1 珠海市行政区划图 建市之前,珠海市是一个经济落后、以渔农业为主的边陲小县。设立经济特区后,珠海市依托毗邻港澳地区的地缘优势,充分利用中央给予的经济优惠政策,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内、外商投资设厂,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如今珠海已经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海滨城市。 1.1.2 产业经济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从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至2007年,珠海市的GDP总量从 2.61亿元增长到886.84亿元,27年来GDP年均增长21.2%。1980年以来珠海市GDP增长趋势见图1-2。

苏州市产业结构分析及建议

近几年来,苏州市第三产业发展较快,既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也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但就总体而言,苏州第三产业的比重仍不算高,还低于第二产业;而且其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比如仍以商饮业等传统服务业为主.而具有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苏州市产业结构分析及建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苏州市产业结构分析及建议 一、苏州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现状 产业结构是一定历史条件与特定环境的产物,它总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的深化而不断演变。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演变呈现出产业结构的中心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服务业的顺序转移的一般趋势。具体说来就是,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存在不断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则首先是迅速增长,然后趋于稳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则趋于不断增长。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一般规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苏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苏州的产业结构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三次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215712演变为2004年的26731(参见图一)。 注根据苏州市历年统计年鉴及其统计公报数据绘制 很明显,苏州的产业结构的演变基本上符合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但是,从苏州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苏州的产业结构又与这一“一般规律”有着相当大的差别,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大 按照历年汇率计算,苏州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1978年仅为415美元,1992年首度超过1000美元,达到11524美元,到2004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升至70083美元,居国内大中城市第二。按照“一般规律”,苏州市的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应远小于西蒙·库兹涅茨模式中人均GDP为1000美元时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44%;又有1995年,世界中上等收入国家的人均GDP为4260美元,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平均为37%。但是,苏州市当年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却高达67%,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与国内其他大中城市相比,苏州市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位居第一。 (二)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小 西蒙·库兹涅茨模式中人均GDP为1000美元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7%; 1995年,世界中上等收入国家的人均GDP为4260美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平均为53%。2004年,苏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为70083美元,而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31%。显然,苏州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与其当前经济发展水平是不相适应的。同时,

青岛啤酒的产业结构分析

青岛啤酒的产业结构分析 一、公司简介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啤酒”)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跻身世界品牌500强。其啤酒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等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啤酒行业权威报告Barth Report依据产量排名,青岛啤酒为世界第六大啤酒厂商。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股票(0168)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建厂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青岛啤酒在中国19个省、市、自治区拥有5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二、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的产业结构分析 (一)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简介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Michael Porter's Five Forces Model) , 又称波特竞争力模型。“五力”分别是: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波特五力模型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Michael E. Porter于1979年创立的用于行业分析和商业战略研究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在产业组织经济学基础上推导出决定行业竞争强度和市场吸引力的五种力量。此处市场吸引力可理解为行业总体利润水平。“缺少吸引力”意味着前述五种力量的组合会降低行业整体利润水平;而一个非常缺少吸引力的行业则意味着该行业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该行业中的厂商利润率趋近于0。此模型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如图: (二)青岛啤酒产业结构分析分析

2018年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报告

2010年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报告 一、珠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珠海市基本情况 珠海1953年建县,1979年建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总面积765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701平方公里。2008年末,常住人口148.1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99.48万人。区位条件优越,东邻香港, 南与澳门陆路相接,是珠三角地市中海洋面积最大、岛屿最 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海岸线长604公里,有大小岛屿约190个,素有“百岛之市”之称。下辖香洲、斗门、金湾3个行政区和横琴新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珠海保税区、万山 海洋开发试验区、高栏港经济区5个经济功能区。设有拱北、九洲、珠海港、万山、横琴、斗门、湾仔、跨境工业区等国 家一类口岸8个。珠海生态环境优美,山水相依,陆岛相望,气候宜人,是全国唯一以整体城市景观入选“全国旅游胜地四 十佳”的城市。人居环境一流,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大陆)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和 联合国人居中心颁发的“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人杰地灵,唐绍仪、陈芳、杨匏安、苏兆征、苏曼殊、容国 团等许多近现代名人就出生在这片土地上。历史古迹丰富,

拥有距今3000年左右的高栏岛宝镜湾摩崖石刻以及梅溪牌 坊、唐家共乐园等。 (二)珠海市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09年是珠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中极不 寻常的一年。年末,胡锦涛总书记出席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奠 基仪式并专程视察珠海,带来了党中央对珠海经济特区的亲 切关怀和巨大鼓舞;港珠澳大桥开工兴建,珠海一跃成为粤 港澳区域枢纽节点。年中,国务院批准《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对澳门大学 横琴校区行使管辖权的议案,标志着横琴岛开发上升为国家 战略,“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在珠海结出最新果实。年初,国务 院颁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珠海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新定位和建设高栏港工业区、海洋工 程装备制造基地、航空产业园、国际商务休闲旅游度假区的 新布局,极大地提升了珠海在区域乃至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地 位和城市价值。珠海继建立经济特区之后,又一次迎来历史 性发展机遇。 1、经济增长企稳回升。2009年,在中央和省委、省政 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 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三促进一保持”的要求,以贯彻 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主线,应对危 机保增长,抓住时机扩内需,着眼未来促转型,扎扎实实惠 民生,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2009年,本地生产总值

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用地分类 第三章建筑容量 第四章建筑间距与退让距离 第五章公共设施 第六章道路交通 第七章市政及其它公用设施 第八章城市景观与环境设计 第九章户外广告设置 第十章城市综合防灾 第十一章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前的规划核实 第十二章附录

1 总则 1.1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提高湛江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实现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城市土地和空间,特制定《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 术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1.2 本《规定》以国家和广东省有关法律、规范与标准为依据,参考国内先进城市和地区的同类技术规定,结合湛江市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建设实际制定,是湛江市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技术依据。 1.3 湛江市域城市规划区内与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有关的工作,必须执行本《规定》的要求。湛江市原制定的有关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性的规范性文件和规定,凡与本《规定》内容不一致时,以本《规定》为准。 1.4 凡本《规定》尚未涵盖到的相关技术性规定内容,原则上按国家和广东省颁布的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执行,或就具体问题由湛江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按法定程序的要求进行处理。 1.5 本《规定》经湛江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由湛江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解释。如需对本《规定》的内容作增补或修订,应按法定程序进行。 2 城市用地 2.1 城市用地分类 2.1.1 城市用地分类适用于各阶段的城市规划和用地统计工作。 2.1.2 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0 大类、53中类、81小类。 2.1.3 在湛江市域进行城市规划编制、实施规划管理和城市用地统计工作,应符合表 2-1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的要求。 2.1.4 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分类,规划选址确定用地性质以中类和小类进行划分。表2-1 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

南京产业结构演进的分析和思考

南京产业结构演进的分析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的经济增长方式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不断向集约型方向转变,产业结构也日趋合理。但由于南京作为制造业相对发达的城市,重化工业又占有相对较高的比重,加之自然资源比较贫乏,在未来经济发展中,要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对于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从数据变化的视角,对近年来南京产业结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通过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不足和问题的剖析,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以期促进南京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一、发展状态的基本表现 (一)三次产业总体结构分析 近年来,南京市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2008年初步测算全市GDP完成3775亿元,是2000年的3.5倍。从产业结构来看,2008年我市三次产业GDP比重依次为:2.5:47.5:50,呈现“三、二、一”结构形态。

1、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轨迹 2008年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795、1887亿元,占GDP比重达到97.5%,成为南京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推动南京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近五年来南京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及其所占GDP比重(表1-1) 由表1-1可知,近五年来,南京市产业结构基本呈现以下变化: 一是第一产业增加值不断上升,但所占GDP比例逐步下降。2004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5.27亿元,到2008年增至93.00亿元,年均增长3.3%(可比价)。从所占GDP比重来看,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始终最低,并呈逐步下降的趋势。从2004年的3.6%逐渐下降到2008年的2.5%,五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 二是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较快,所占GDP比重呈下降趋势。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一)详解波特五力模型 麦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如下图所示: 1.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供应商影响一个行业竞争者的主要方式是提高价格(以此榨取买方的盈利),降低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下面一些因素决定它的影响力: (1)供应商所在行业的集中化程度。 (2)供应商产品的标准化程度。 (3)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构在企业整体产品成本中的比例。 (4) 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对企业生产流程的重要性。 (5) 供应商提供产品的成本与企业自己生产的成本之间的比较。 (6) 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对企业产品质量的影响。 (7) 企业原材料采购的转换成本。 (8) 供应商前向一体化的战略意图。 2.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与供应商一样,购买者也能够成为行业盈利性造成威胁。购买者能够强行压低价格,或要求更高的质量或更多的服务。为达到这一点,他们可能使生产者互相竞争,或者不从任何单个生产者那里购买商品。购买者一般可以归为工业客户或个人客户,购买者的购买行为与这种分类方法是一般是不相关的。有一点例外是,工业客户是零售商,他可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这样,零售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就显著增强了。以下因素影响购买者集团的议价能力: (1)集体购买 (2)产品的标准化程度 (3)购买者对产品质量的敏感性 (4)替代品的替代程度 (5)大批量购买的普遍性 (6)产品在购买者成本中占的比例 (7)购买者后向一体化的战略意图 3.新进入者的威胁 一个行业的进入者通常带来大量的资源和额外的生产能力,并且要求获得市场份额。除了完全竞争的市场以外,行业的新进入者可能使整个市场发生动摇。尤其是当有步骤、有目的地进入某一行业时,情况更是如此。 新进入者威胁的严峻性取决于一家新的企业进入该行业的可能性、进入壁垒、以及预期的报复。其中第一点主要取决于该行业的前景如何,行业增长率高表明未来的赢利性强,而眼前的高利润也颇具诱惑力。 对于上两种威胁,客户需要研究进入壁垒的难易的条件因素,如钢铁业、造船业、汽车工业、规模经济是进入壁垒的重要条件,此外还有产品的差异条件,

关于珠海第三产业发展的特点的分析及政策建议

关于珠海市第三产业发展的特点的分析及政策建议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同时也是就业增长最快的产业。作为广东经济特区之一的珠海,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呈现出蓬勃之势。其中旅游业、房地产业、高科技产业地位日益明显。而如何确保第三产业向着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成为当下珠海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城市特色 正文:众所周知,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又是促进市场经济发育、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效率的重要途径。作为改革开放发展前沿城市的珠海,经过多年的产业升级调整,逐步形成了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 初步核算,2011年珠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70亿元,增长3.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0.7%;第二产业增加值786.42亿元,增长14.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9.5%;第三产业增加值579.11亿元,增长7.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9.8%。三个产业的比例由2.7:54.8:42.5调整为2.7:56.0:41.3。其中第三产业中的商业批发零售、餐饮、房地产、高科技产业、物流、旅游业等行业呈现出快速增长。 在珠海市第三产业中,旅游业是其发展的龙头;房地产业成为其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高科技产业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更新的途径。但珠海市第三产业仍以商业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交通等传统服务业为主;

一、珠海市第三产业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随着珠海市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吸引外来和本地企业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对零售贸易业的投资比重在逐渐加大。大出大进、连锁经营的规模效应使珠海市口岸经济、旅游经济进一步凸显。 (1)旅游业:珠海位于珠江入海口,地接澳门,水连香港,总面积783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701平方公里,海洋面积6135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的口岸城市。依靠着自身优越的旅游资源,珠海市大力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业。 珠海按照建设国际商务休闲旅游度假区的总体目标,以“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发展思路,依托口岸独特的地域优势、海岛自然滨海风光以及温泉、高尔夫等特色优势资源,不断创新旅游发展理念,逐渐形成以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为特色的旅游产业格局。 据统计,近六年(2006-2011)来,珠海市游客接待量从1677.25万人次增加到2613.3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139.02亿元增加到222.83亿元,2011年全市游客接待量和过夜游客接待量同比分别增长12.01%和11.24%,年接待过夜游客达1535.68万人次,占全年游客接待量的58.76%,主要旅游指标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旅游产业已经成为珠海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房地产业:珠海房地产市场基础较好,利用因素多,发展前景乐观。珠海的房地产业虽然经历过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泡沫打击,但是,经过调整期的反思和规范整顿,市场已经走出了泡沫的阴影,重新迈向健康的发展道路。由于发展条件和背景的根本性改变,新的发展动因使珠海房地产市场进入了新的繁荣发展阶段。快速经济发展、城市化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重要因素的长效作用给珠海房地产市场提供巨大的潜在需求。随着市场参与者的不断成熟、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政府管理与调控水平的提高,市场发展的理性度增强,抗波动能力提升,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其次,珠海是一个沿海城市,也是一个山水城市,由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超前意识以及政府对环境的一贯重视,珠海成为全国著名、国际知名的花园城市和旅游城市,城市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城市环境非常优美,珠海市依赖其特色的沿海条件和风景条件,近年来大力发展沿海海景房和半山豪宅的建设。 (3)高科技产业:1992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珠海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高新区,由南屏科技工业园、三灶科技工业园、新青科技工业园、白蕉科技工业园和科技创新海岸组成。其中主园区设在唐家湾科技创新海岸,位于珠海市北部,京珠高速、西部沿海高速、广珠城际轻轨贯穿境内,区内环境优美,科技教育、历史人文资源优势明显。 经过历年的艰苦创业,珠海高新区的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园区面积不断扩大,管理体制不断创新,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效益逐步提升。 2009年,珠海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250亿元,同比增长8%;工业总产值1145亿元,同比增长8%;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55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9%;出口创汇75亿美元;高新技术企业工业增加值122亿元。珠海高新区主园区(唐家湾)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4亿元,同比增长0.4%;地区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119.86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产值48.98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23.11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8.11亿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13亿元,同比增长15.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7亿元,同比增长27.9%。珠海市已经成为广东高科技技术制造业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012 案例三 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

案例三:: 案例三 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年)1 第一部分项目概况与工作框架 一、项目概况 项目概况 湛江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热带海滨港口城市。解放以来,历届市政府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都很重视。20世纪50-60年代,湛江曾掀起过园林绿化建设的高潮,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全国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颗璀灿的南国明珠,并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1970年代后,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湛江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曾长期停滞不前。2002年后,湛江市政府加大了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力度,城市景观焕然一新,全市人民无不为之欢欣鼓舞,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因此得到有效促进。 2003年初,湛江市政府进一步提出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宏伟目标,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科学地指导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积极组织编制了《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与《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同步推进,同期报批,充分体现了“生态优先”和“绿地优先”的现代园林城市规划理念。 经过全市人民的努力奋斗,《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实施,城市绿化的数量和质量均有大幅度提升,城市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都取得重大进展。2005年12月,建设部经严格考核后,正式命名湛江市为“国家园林城市”,湛江成为中国大陆最南端的热带花园城市。 工作框架 二、工作框架 《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历时15个月,规划成果的内容框架如下: 1 规划文本 规划总则与目标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1 《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于2003-2004年间进行,主编单位是湛江市市政园林局、湛江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参编单位有湛江市规划勘测设计院、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市精一规划勘测科技有限公司等。笔者作为湛江市政府的高级顾问应邀主持了该规划的编制,具体参与指导湛江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成功。本书编辑时,对部分规划内容作了简化或缩写。

波特的“五力模型”

迈克尔·波特在战略管理领域取得的成就,与其运用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分析方法分不开,最有名的就是用来分析产业结构的“五力模型”。 在波特之前,企业战略分析的基本方法是SWOT法,即分析判断企业本身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进而根据企业的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来确定发展战略。SWOT法相当简便实用,但同时又显得过于笼统,如果没有具体指标,容易产生主观臆断。所以,波特在SWOT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析产业结构的五力模型,以求战略分析的细化和深化。 波特指出,一个产业的结构是由五种竞争作用力(competitive force)共同决定的。这五种竞争作用力分别是:进入威胁、替代威胁、客户价格谈判能力、供应商价格谈判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不能仅仅看作是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较量,而是由五种力量共同作用的一个系统。这种由产业结构决定的竞争被波特称为“拓展竞争”(extended rivalry)。对这五种力量,波特进行了产业经济学的重点分析。 现有竞争对手间争夺的激烈程度:任何企业,在制定战略和开展经营活动时,首先必须面对现有竞争者。同行竞争的激烈程度是由竞争各方的布局结构和所属产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的。一个行业的产业格局,有着垄断与自由竞争的差异,从完全垄断,到寡头垄断,再到垄断竞争,直至自由竞争,属于哪一个层面,决定着同业者面临的竞争态势。所以,有些竞争是“鲜血淋漓”的,而有些竞争是“温文尔雅”的。 竞争各方的情况包括企业自身的固定成本和库存成本、产品差异化程度、产业的市场容量和市场增长速率、竞争对手的复杂程度、退出壁垒的高低等等。这些因素通常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竞争的激烈程度。如果企业之间没有“龙头老大”式的行业垄断者,势均力敌,而且产品的差异化程度小,该产业市场已经趋于饱和而没有多大增容空间,退出壁垒较高(如生产

珠海市农业发展

珠海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编制单位:珠海市农业局 珠海市海洋与渔业局 珠海市林业局 编制日期:2005 年11月

目录 前言 (4) 第一章“十五”时期回顾与总结 (7) 第二章农业发展现状及评价 (15) 2.1农业发展现状 (15) 2.2农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16) 2.2.1 优势 (16) 2.2.2 劣势 (18) 2.2.3 机会点 (19) 2.2.4 威胁 (20) 第三章“十一五”发展指导思想、发展思路与目标 (22) 3.1指导思想 (22) 3.2规划原则 (22) 3.3发展总体思路 (23) 3.4发展目标 (24) 3.4.1总体目标 (24) 3.4.2 具体目标 (24) 第四章产业发展规划 (27) 4.1产业调整方向及思路 (27) 4.2农业 (27) 4.2.1 种植业 (27) 4.2.2畜牧业 (30) 4.5海洋渔业及淡水养殖业 (31) 4.5.1 海洋渔业 (31) 4.5.2 淡水养殖业 (37)

4.6林业 (38) 第五章保障体系建设规划 (44) 5.1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体系 (44) 5.2科技创新与应用推广体系 (45) 5.3农业机械化体系 (46) 5.4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47) 5.5动植物疫情防治体系建设 (48) 5.6海洋综合保障体系建设 (49) 5.7 森林综合保护体系建设 (50) 第六章“十一五”期间重点项目建设规划 (54) 6.1重点建设项目规划 (54) 6.2资金筹措 (56) 第七章主要措施和建议 (57) 错误!超级链接引用无效。 (62)

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doc

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文本评审稿) 广东省湛江市人民政府 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课题组 2011年3月

《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 组长:阮日生湛江市人民政府市长 副组长:魏小安中国旅游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王林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李连湛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梁志鹏湛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吕冠嵘湛江市人民政府秘书长 成员:李卫湛江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林红市旅游局局长 罗锡平市城市规划局局长 杜林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罗滇南市建设局局长 张文山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罗辉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 陈康华市农业局局长 梁车生市林业局局长 车斯文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局长 李更盛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局长 梁培市财政局局长 陈刘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许敏市体育局局长 黄丽萍市发展与改革局副局长 陈振华市旅游局副局长 周广超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主任 陈奇石雷州市副市长 李启明廉江市副市长 麦东生吴川市副市长 符贤徐闻县副县长 曾伟川遂溪县副县长 肖培舜赤坎区副区长 黄毅霞山区副区长 叶焕泉麻章区副区长 詹汉强坡头区副区长

课题组名单 首席专家: 魏小安教授博导中国旅游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 课题负责人: 王林教授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专家组长: 许春晓博士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主要专家: 郑焱博士教授博导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翟辅东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叶文智中国旅游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旅游营销专家 吴甫成教授湖南省地理学会秘书长 赵玉燕博士后北京大学 粟路军博士厦门大学 蔡卫民博士北京理工大学 熊礼明博士四川大学 刘江龙博士后中南大学 李映辉博士教授长沙大学 唐健雄博士后中南大学 刘焱博士湖南大学 周亮博士中南大学 张慧硕士长沙大学 王洁硕士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周慧硕士长沙大学 许杰兰硕士北京大学

全国三次产业结构演变

1 中国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研究 ——探讨产业结构变迁与劳动生产率、居民收入水平、城镇化化的关系 郝成磊 20130202015 产业经济学 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外汇储备、外贸出口额由1978年的全球排名38、30上升到2011年的全球第一;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548.20亿元飙升至2011年的79646.65亿元,增加了24.44倍;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年均增9.62%,远远大于同期的世界经济平均增长水平约为2.5%。特别是在2000——2010年这一段长达11年的时间里,国内生产总值每年的增长率都在10%以上。经济总量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产业结构的变化,城镇化水平的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全国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研究我国在1978年到2012年期间,劳动生产率、居民收入水平、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变迁之间的关系,为当前国内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推进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1978年——2012年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 (一)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变要受经济增长阶段的影响 判断不同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所处的阶段,对于把握产业结构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判断经济增长阶段的主要指标有三个: 1.人均收入水平。人均收入水平是最重要的综合指标。 2.产业结构GDP 比例。 3.就业结构。

2 (二)中国产业结构转变受到国内具体条件的影响 1.较高速度的增长和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仍将并存。 2.多层面多档次的需求旺盛。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很大,不同企业使用的设备和产品的技术档次差距很大,不同地区的收入水平和基础设施 建设状况差距很大,这种差距为各类产业的生产和服务提供了客观的市场条件。 3.就业压力很大。在这16年中,有近2亿劳动力要从农业中转移出来,每年需要转移1000万人以上.再加上随着工业结构的升级,工业中就业人数的增长会明显慢于工业产值的增长,工业中吸收农业劳动力的能力下降,就业的压力十分突出。 (三)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 1.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分析

波特五力模型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分析报告

波特五力模型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分析 摘要】决定企业盈利能力的首要和根本因素是产业的吸引 力。竞争战略是源于对决定产业吸引力的竞争规律的深刻理解。竞争战略的最终目标是要运用这些规律或根据企业的偏好来理想 地加以改变。任何产业,无论是国内或国际的,无论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竞争规律都将体现五种竞争的作用力:新的竞争对手入侵,替代品的威胁,客户的竞价能力,供应商的竞价能力,以及现存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 关键词】波特五力模型产业结构 五力模型”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波特1979年发表在〈哈佛商业 评论》中,题为竞争力如何塑造战略》(How Competitive Forces Shape Strategy )的论文中。该论文的发表,历史性地改变了企业、组织乃至国家对战略的认识,被评为哈佛商业评论》创刊以 来最具影响力的十篇论文之一。1980年他出版了〈竞争战略》一书,波特通过对行业和竞争对手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发展和完善了竞争战略理论。

波特认为,公司环境中最关键的部分是与公司发生竞争的某几个产业。产业结构强烈地影响着竞争规则的确立以及公司的战略选择,其特征决定了竞争作用力的强弱,进而决定了产业的利润率。企业要想拥有长期的获利能力,就必须先了解所处的产业结构,并塑造对企业有利的产业结构,使公司在产业内部处于最佳定位。 一、新进入者的威胁 1、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某一产品或投入的生产作业或功 能在某阶段内绝对数量增加时,单位成本下降的现象。由于固定成本的分摊,产能越大,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就越多,每一生产单位所分摊的固定成本就越少,因此产品的单位成本与产能呈略往基点弯的曲线,其弯曲点的产量称之为经济规模。产业内的既有厂商如果在经济规模的产能上运作,产生规模经济,可阻止绝对数量较低、单位成本较高的潜在进入厂商进入市场。 2、产品差异。产品差异是指根基稳固的既有公司的产品在实 质或知觉上的微小差异让消费者感觉难以替代,一般是由过去的 促销、服务、产品特色、或因最早进入产业,而建立品牌认同 度、赢得顾客忠诚而形成的。而品牌认同也可能来自高的实际或心理上的移转成本,实际的移转成本是指产品规格的不兼容性,心理上的移转成本指对新产品的知觉风险,或是采用风险。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