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中农业生态化发展刍议

乡村振兴视域中农业生态化发展刍议

农业生态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农业生态观的继承,也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创新和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对“三农”问题的进一步战略部署,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关系到国民整体素质、农业经济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农业是第一产业,也是“三农”问题的基础,农业生态化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通过科技创新战略、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实现农业生态化发展的新路径。

标签:乡村振兴;生态农业;农业生态化发展

一、乡村振兴的理论蕴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要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三农”问题、振兴乡村战略总要求、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村基层工作、培养“三农”工作队伍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如何进行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农业思想的继承,又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一)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农业发展思想的继承

“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同,但是彼此间并没有发生多式多样的关系。……他们进行生产的地盘,即小块土地,不容许在耕作时进行任何分工,运用任何科学,因而也就没有多种多样的发展,没有任何不同的才能,没有任何丰富的社会关系。”〔1〕马克思在那时就开始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强调了小土地所有制对于科技的利用和农业生产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农业生产方式对于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的使用有很大的影响,可以明显的看出,分散的小块土地进行农业的耕作不利于农业科技的利用和发展,中国的地形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呈分散化发展明显,马克思对生态农业发展的研究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农业不仅造成劳动力本身的破坏和衰退,而且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是掠夺土地的技巧的进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2〕马克思表明资本主义农业是掠夺式的农业,资本主义提高土地肥力的速度越快对于土地的破坏越严重,我们从中也能够汲取相同的经验与教训,传统农业在耕作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来提高粮食的产量,导致土壤污染、肥力下降,超过了土地自身的承载能力,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同时,农民又不懂得如何保护土壤肥力,引发土壤板结、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今天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