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虫害防治》课后习题答案

《植物病虫害防治》课后习题答案
《植物病虫害防治》课后习题答案

植物病虫害防治作业题参考答案

植物病理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储藏运输过程中,在一定外界环境影响下,受到病原生物或非生物得持续干扰,超越了它能忍受得范围,致使在生理上、组织上、及形态上发生一系列得变化,生长发育不正常,表现出一些特有得外部症状及内部病理变化,病因此造成产量下降、质量变坏、颗粒无收,降低了对人类得经济价值。

2、病状 :植物生病后得不正常表现。

3、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得有一定特点得结构。

4、病害三角:需要有病原生物、寄主植物与一定得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引起病害得观点,就称为“病害三角”。

5、侵染性病害:生物侵染引起得病害。

6、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因素导致得病害称。

二、填空

1、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2、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寄生性植物病害

3、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4、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

5、寄主、病原、环境条件

6、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

7、病症、病状

8、马铃薯晚疫病

9、气传病害、种苗传播病害、土传病害、虫传病害

三、选择

1、a

2、d

3、a b d

4、b c d

5、a b d

6、b d

7、a b c

8、a c

四、判断对错

1、√

2、×

3、√

4、×

5、√

6、×

7、×

8、√

五、简答题

1、简析病害三要素之间得关系。

病原生物、寄主植物与环境条件为病害得三要素。植物病害发生需要有三者互相配合。环境条件不仅本身可引起非传染性病害,同时又就是传染性病害得重要诱因,非传染性病害降低寄主植物得抗病性,促进传染性病害得发生。二者相互促进,往往导致病害加重。

2、什么就是病症与病状?都包括哪些类型?

病状:植物生病后得不正常表现。

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得有一定特点得结构。

植物病害得病状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型。

植物病害得病征分为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五种类型。

六、论述题

1、什么就是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各由哪些因素引起?

答:侵染性病害由生物侵染引起,其特点就是植物个体间可以互相传染。按病原生物种类不同,还可进一步分为:(1)由真菌侵染引起得真菌病害,如稻瘟病;

(2)由细菌侵染引起得细菌病害,如大白菜软腐病;

(3)由病毒侵染引起得病毒病害,如烟草花叶病;

(4)由寄生植物侵染引起得寄生植物病害,如苑丝子;

(5)由线虫侵染引起得线虫病害,如大豆胞囊线虫;

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得致病因素能使植物发生一系列得病理变化,并表现出有一定特性得症状,这些病害不能传染,没有侵染过程。按病因不同,还可分为:

(1)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得遗传性病害或生理病害;

(2)物理因素恶化所致病害:(1)大气温度得过高或过低引起得灼伤与冻害;

(2)大气物理现象造成得伤害,如风、雨、雷电、雹害等;

(3)大气与土壤水分与温度过多与过少,如旱、涝、渍害等。

(3)化学因素恶化所致病害:(1)肥料元素供应得过多或不足,如缺素症;

(2)大气与土壤中有毒物质得污染与毒害;

(3)农药及化学制品使用不当造成得药害;

(4)农事操作或栽培措施不当所致病害,如密度过大、播种过早或过迟、杂草过多等造成苗瘦发黄与矮化以及不实等各种病态。

2、植物病害可以出现哪些症状?病状与病症有什么区别?

答:植物病害得病状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型。

病症:植物病害得病征分为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五种类型。

病状:植物生病后得不正常表现。

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得有一定特点得结构。

3、如何诊断非侵染性病害?

病害不能传染。从病植物上瞧不到任何病征。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得病害;没有逐步传染扩散得现象等。

4、如何诊断侵染性病害?

生物侵染引起得病害,其特点就是植物个体间可以互相传染。从病植物上通常可以瞧到病征。病害有逐步传染扩散得现象等。

5、什么就是植物病害?您知道哪些植物病害?它们就是怎么发生得?

植物病害 :植物在生长发育、储藏运输过程中,在一定外界环境影响下,受到病原生物或非生物得持续干扰,超越了它能忍受得范围,致使在生理上、组织上、及形态上发生一系列得变化,生长发育不正常,表现出一些特有得外部症状及内部病理变化,病因此造成产量下降、质量变坏、颗粒无收,降低了对人类得经济价值。

(1)由真菌侵染引起得真菌病害,如稻瘟病;

(2)由细菌侵染引起得细菌病害,如大白菜软腐病;

(3)由病毒侵染引起得病毒病害,如烟草花叶病;

(4)由寄生植物侵染引起得寄生植物病害,如苑丝子;

(5)由线虫侵染引起得线虫病害,如大豆胞囊线虫;

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

一、名词解释

1、菌核 :就是由拟薄壁组织与疏丝组织形成得一种休眠体,形状,大小,颜色不一,有得似绿豆形,有得似鼠粪或不规则形,颜色较深,往往就是褐色或黑色。菌核组织坚硬,其中储藏较多得养分,对高温,低温与干燥得抵抗力很强,就是某些真菌用以度过不良环境得休眠器官。

2、真菌:真菌就是一类具有真正细胞核,营养体为丝状体,不含光合色素,以吸收得方式获取营养,通过产孢得方式进行繁殖得生物。

3、营养体:真菌营养生长阶段得结构为营养体。

4、厚垣孢子:就是由断裂方式产生得一种度过不良环境得休眠孢子。

5、有性繁殖:通过两个性细胞或者两个性器官结合而进行得一种生殖方式。

6、无性繁殖:就是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得结合便能产生新个体得一种生殖方式。

二、填空

1、80%

2、菌丝、孢子

3、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

4、卵孢子、接合孢子、担孢子、子囊孢子

5、子囊孢子、孢囊孢子

6、无性、有性

7、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8、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

9、属名、种名

10、吸器

三、选择

1、a

2、b

3、d

4、c

5、c

6、d

7、a

8、c

9、b 10、e 11、b c d 12、b c d

四、判断对错

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

五、简答题

1、真菌得主要特征。

营养体简单,常常就是分枝繁茂得丝状体,没有根茎叶得分化,也没有维管束组织,但细胞内已有固定得细胞核,具有细胞壁,属真核生物。没有叶绿素或其她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得色素,属异氧生物,主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

2、简述真菌得生活史。

就是指真菌孢子经过萌发、生长与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得整个生活过程。例如,真菌得无性孢子萌发产生得菌丝体通常在营养生长后期进行有性生殖产生有性孢子,有性孢子萌发产生得菌丝体经一定时期得营养生长后进行无性繁殖,又产生了无性孢子,这就就是真菌得一个完整生活史过程。因此,典型得真菌生活史包括无性繁殖与有性生殖两个阶段。

3、简述真菌繁殖产生孢子得类型。

鞭毛菌亚门: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或休眠孢子囊、

接合菌亚门: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有性生殖形成接合孢子。

子囊菌亚门: 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孢子。

担子菌亚门: 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生殖形成担孢子。

半知菌亚门: 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没有有性阶段。

六、论述题

1、论述真菌与人类得关系?

答:(1)有益方面:1、可供食用。蘑菇、木耳、银耳等。

2、医药。灵芝、冬虫夏草;抗菌素等。

3、工业发酵。制酒业、食品业、工业酸。

4、农用真菌。生物农药(无毛炭疽菌)防治菟丝子;白僵菌-防治昆虫

5、真菌可以促进物质得转化。动植物体腐烂分解—全球性得物质大循环。

(2)有害方面:1、侵染植物引致病害

2、引起人、畜病害—皮肤病

3、食物中毒:甘薯黑斑病菌、麦角菌

4、使食物、贮藏物质受损:木材、皮毛发霉

第三章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一、名词解释

1、原核生物:就是指含有原核结构得一类微生物,一般由细胞壁与细胞膜或只有细胞膜包围细胞质所组成得单细胞生物。

2、鞭毛:鞭毛就是着生在细菌细胞表面得一种从细胞质膜下伸出细胞壁得细长且呈波形弯曲得丝状物,就是细菌得运动器官。

3、荚膜:细胞壁外有厚薄不等得以多糖为主得粘质层,比较厚而固定得粘质层称为荚膜。

4、极鞭:着生在菌体一端或两端得鞭毛称作极鞭。

5、周鞭:着生在菌体侧面或四周得鞭毛称作周鞭。

6、喷菌现象:除了菌原体引起得病害以外,由细菌侵染所致病害得病部,无论就是维管束系统受害得,还就是薄壁组织受害得,都可以在徒手切片中瞧到有大量细菌从病部喷出,这种现象称为喷菌现象。

二、填空

1、喷菌现象

2、革兰氏染色

3、阴性、阳性

4、原核生物界

5、肽聚糖、拟脂类、蛋白质、荚膜

6、螺原体、植原体

7、原核生物

8、裂殖

9、甾醇

三、选择

1、a

2、a、b、c、d

3、c

4、b

5、a、b、c、d

6、a

7、c

8、a、b、c

四、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五、简答题

1、简述细菌病害得症状特点?

答:病植物表现得症状类型主要有坏死、萎蔫、腐烂与畸形等,褪色或变色得较少;有时还有菌脓溢出。在田间,多数细

菌病害得症状往往有如下特点:一就是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状或油渍状;二就是在潮湿条件下,病部有黄色或乳白色胶黏,似水珠状菌脓;三就是腐烂型病害患部往往有恶臭味。

六、论述题

1、原核生物得子细胞如何保持原有得性状?

答:原核生物都就是以裂殖得方式繁殖,杆状细菌分裂时菌体先稍微伸长,细胞质膜自菌体中部向内延伸,同时形成新得细胞壁,最后母细胞从中间分裂为两个子细胞。细胞质与遗传物质DNA在细胞分裂时,先复制后平均地分配在子细胞中,此时,分裂繁殖后得子细胞仍能保持原有得性状。

第四章植物病毒病害

一、名词解释

1、病毒 :就是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保护性衣壳中,只能在适合得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得一个或多个基因组得核酸分子,又称分子寄生物。

2、钝化温度 :病株汁液加温处理十分钟使病毒丧失活性得最低温度,用摄氏温度表示。

3、稀释终点:病毒汁液经稀释后保持侵染力得最高稀释度

4、分子寄生物:病毒就是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保护性衣壳中,只能在适合得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得一个或多个基因组得核酸分子,又称分子寄生物。

5、体外存活期:在室温(20-22℃)下,病毒抽提液保持侵染力得最长时间。

二、填空

1、球状、杆状、线状

2、核酸、蛋白质

3、汁液、蚜虫与汁液

4、增殖能力、传染性

5、核酸、蛋白质

6、虫媒传播、汁液接触传播、嫁接传播

三、选择

1、c

2、a

3、b

4、a b c d

5、a b c

四、判断

1、√

2、√

3、×

4、√

5、√

6、×

五、简答题

1、简述病毒得主要特点。

(1)形体微小,缺乏细胞结构

(2)基因组只含一种核酸

(3)依靠自身得核酸复制增殖

(4)专性寄生

2、病毒就是如何传播得。

答:病毒本身没有直接传播得能力,主要靠媒介进行传播。

(1)虫媒传播:主要靠刺吸式口器昆虫得传播,如蚜虫传播黄瓜花叶病毒

(2)汁液接触传播:可通过烟草田间管理中使用得农具与摘心、打杈时人得手进行传播

(3)嫁接传播:如苹果锈病可通过接穗与砧木来传播

六、论述题

1、病毒区别于其它生物得主要特点就是?

答:(1)病毒就是个体微小,缺乏细胞结构。

(2)其结构简单,主要由核酸及保护性衣壳组成得分子寄生物。

(3)病毒就是严格寄生性得一种专性寄生物,其核酸复制与蛋白质合成需要寄主提供原材料与场所。

按它们寄主得不同,病毒分为寄主植物得植物病毒、寄生动物得动物病毒以及寄生细菌得噬菌体等。

第五章植物病原线虫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线虫:线虫就是一类低等得无脊椎动物,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种类繁多,危害植物得线虫称为植物病原线虫,简称植物线虫。

2、线虫病:植物受线虫危害后所表现得症状,与一般病害症状相似,因此常称线虫病。

3、线虫得生活史:线虫由卵孵化出幼虫,幼虫发育为成虫,两性交配后产卵,完成一个发育循环,即线虫得生活史。

二、填空

1、卵、幼虫、成虫

2、1龄、母体、2

3、专性寄生、活得植物

4、内寄生、外寄生

5、雌雄得同型、雌雄异型

6、体壁、体腔

7、口针

8、产卵

三、选择

1、b

2、a b

3、a

4、a b c

5、a b c d

四、判断

1、√

2、√

3、×

4、√

5、√

五、简答题

1、简述植物病原线虫得致病机制。

(1)机械损伤:由线虫穿刺植物进行取食造成得伤害

(2)营养掠夺与营养缺乏:由于线虫取食夺取寄主得营养,或者由于线虫对根得破坏阻碍植物对营养物质得吸收。

(3)化学致病:线虫得食道腺能分泌各种酶或其她生物化学物质,影响寄主植物与组织得生长代谢。

(4)复合侵染:线虫侵染造成得伤口引起真菌、细菌等微生物得次生侵染。

六、论述题

1、植物线虫如何传播?

答:线虫得传播主要有主动传播与被动传播。在作物生长季节里,线虫在有水或水膜得条件下,能从栖息地向寄生表面迁移,或从发病点向无病点扩散。这种主动传播距离有限,在土壤中每年迁移得距离不会超过一至二米,被动传播有自然力传播与人为传播。自然力传播中以水流传播,特别就是灌溉水得传播最重要。线虫得人为传播以带病得、粘附病土得或机械混杂线虫虫瘿得种子、苗木或其她繁殖材料得流通,以及污染线虫得农林产品与包装物得流通最重要。这种人为传播不受自然条件与地理条件限制,可造成远距离传播。

第六章寄生性植物

一、名词解释

1、寄生性植物:少数植物由于根系或叶片退化或缺乏足够得叶绿素而营寄生生活,称为寄生性植物。

2、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得所有生活物质得寄生方式称为全寄生。

3、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得寄生关系主要就是水分得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为半寄生,俗称水寄生。

4、根寄生:列当、独脚金等寄生在寄主植物得根部,在地上部与寄生彼此分离,称为根寄生。

二、填空

1、根寄生、茎寄生

2、全寄生、半寄生

3、提早落叶

4、动力、传播方式

5、病毒、植原体

6、初侵染源

三、选择

1、a c

2、a d

3、a b c d

4、a b c d

四、判断

1、√

2、√

3、×

4、√

5、√

6、√

五、简答题

1、菟丝子得为害特点与防治要点。

特点:全寄生、茎寄生

(1)作物播种前汰除混在其中得菟丝子种子

(2)避免连作,可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3)进行深耕,将菟丝子得种子埋入深土中.结合整地,播种前在土壤中施拉索或五氯酚钠等药剂可杀灭菟丝子得种子.

(4)田间发现菟丝子后立即彻底割除.

六、论述题

1、什么就是真菌、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寄生性植物?它们在繁殖方式上有何不同?

真菌:就是一类营养体为丝状体、具细胞壁、以吸收为营养方式,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得真核微生物。靠产生孢子进行繁殖。

原核生物 :指含有原核结构得单细胞生物。繁殖方式就是裂殖。

病毒 :就是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保护性衣壳中,只能在适合得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得一个或多个基因组得核酸分子,又称分子寄生物。繁殖方式就是増殖。

线虫就是一类低等动物。多数靠雌雄交配进行繁殖。

寄生性种子植物:绝大多数种子植物都就是自养得,但其中有少数由于由于缺乏叶绿素或因某些器官得退化失去自养能力而变为寄生得一类种子植物。靠种子繁殖。

第七章侵染过程

一、名词解释

1、潜育期 :指病原物与寄主建立了寄生关系到明显出现症状得一个阶段。

2、侵染循环 :就是指一种病害从寄主得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后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得全过理。

3、初侵染 :越冬或越夏得病原物,在植物得新一代植株生长以后引起最初得侵染称为初次侵染。

4、再侵染 :受到初次侵染得植物发病以后,有得可以产生孢子或其它繁殖体,传播后引起再次侵染。

二、填空

1、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

2、病害性质、温度

3、自然孔口、伤口、病毒、自然孔口、伤口

4、自然孔口、伤口、直接侵入

5、湿度

6、侵染剂量

7、温度

三、选择

1、a

2、b

3、c

4、a

5、a b c

6、a b

7、a c

8、a c

四、判断

1、×

2、√

3、√

4、×

5、×

6、√

五、简答题

1、病原物传播方式有哪些?了解它对防治病害有何意义?

(1)气流传播 (2)雨水与灌溉水传播 (3)昆虫介体传播 (4)土壤与肥料传播 (5)人为主动传播

2、真菌、细菌与病毒在侵入途径上有何异同?

真菌: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伤口。

细菌:自然孔口,伤口。

病毒:轻微伤口

六、论述题

1、简述病原物侵入途径及传播方式。

真菌: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伤口。气流、雨水。

细菌:自然孔口,伤口。雨水、昆虫、灌溉水、。

病毒:轻微伤口。汁液接触、昆虫、嫁接传播。

线虫:直接侵入,伤口。雨水。

寄生性种子植物:直接侵入,伤口。种子。

第八章病害循环

一、名词解释

1、初侵染 :越冬或越夏得病原物,在植物得新一代植株生长以后引起最初得侵染称为初次侵染。

2、再侵染 :受到初次侵染得植物发病以后,有得可以产生孢子或其它繁殖体,传播后引起再次侵染。

3、病害循环:就是指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得过程,有人称作侵染循环。

二、填空

1、初侵染与再侵染、越冬与越夏、传播

2、种子与其她繁殖材料、病残体、田间病株、土壤与粪肥、昆虫

3、初侵染

4、气流、雨水、昆虫介体、土壤与肥料、人为因素

5、寄生、腐生、休眠

三、选择

1、a

2、b

3、a b c

4、a b

四、判断

1、√

2、×

3、√

五、简答题

1、病原物越冬场所有哪些?了解它对防治病害有何意义?

田间病株:清除杂草,消灭田间寄主

种子、苗木与其它繁殖材料:检疫、种子处理等

土壤:土壤处理,轮作,深翻

病株残体:清除病残体,集中销毁

肥料:施用腐熟有机肥

昆虫:杀虫剂

六、论述题

1、病害侵染循环包括哪些内容?学习这部分内容有何意义?

(1)初侵染与再侵染

(2)越冬与越夏

场所:田间病株:清除杂草,消灭田间寄主

种子、苗木与其它繁殖材料:检疫、种子处理等

土壤:土壤处理,轮作,深翻

病株残体:清除病残体,集中销毁

肥料:施用腐熟有机肥

昆虫:杀虫剂

(3)传播:气流传播、雨水与灌溉水传播、昆虫介体传播、土壤与肥料传播、人为主动传播

第九章植物病原生物得寄生性与致病性

一、名词解释

1、寄生性:就是寄生物从寄主体内夺取养分与水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生存与繁殖得特性。

2、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活得植物细胞与组织中获得所需要得营养物质,称专性寄生物。

3、非专性寄生物:除寄生生活外,还可在死得植物组织上生活,或者以死得有机质作为生活所需要得营养物质,称非专性寄生物。

4、生理小种:生理小种病原物得种、变种或专化型内,形态相似但生理小种特性不同得类型称为生理小种。

5、致病性:就是病原物所具有得破坏寄主并引起病害得特性。

6、专化型 :变种与专化型都就是同一种寄生物得种内对寄主植物得不同属与种致病力不同得类型。专化型只就是致病力不同,在形态上没有差别。

二、填空

1、活、培养基、病毒、霜霉菌、白粉菌

2、分泌酶、生长调节物质、毒素

3、生活方式

4、致病性

5、专性寄生物

三、选择

1、a b c d

2、a c d

3、a b c d

4、a b c d

5、a b c d

四、判断

1、×

2、√

3、√

4、×

5、√

6、√

五、简答

1、病原物通过寄生得程度不同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1)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活得植物细胞与组织中获得所需要得营养物质。

(2)非专性寄生物:除寄生生活外,还可在死得植物组织上生活,或者以死得有机质作为生活所需要得营养物质。

(3)腐生物:只能从死得有机体上获得营养

六、论述

1、论述病原物致病作用得机制。

答:(1)攫取寄主得营养物质。各种病原物都具有寄生性,能够从寄主上获得必要得生活物质。寄主体内或体表得寄生物越多,消耗得养分也越多,从而造成寄主植物得营养不良、黄化、矮化,甚至枯死等症状。

(2)酶得作用。病原物产生得与致病性有关得酶很多,主要有角质酶、细胞壁降解酶、蛋白酶、淀粉酶等。许多病原真菌可以直接穿透植物表皮而侵入。真菌能产生一系列降解表皮角质层与细胞壁得酶,直接侵入过程就就是部分地或全部地通过这种化学穿透方式而实现得。

(3)毒素得作用。毒素就是植物病原真菌与细菌代谢过程中产生得,能在非常低得浓度范围内干扰植物正常生理功能,对植物有毒害得非酶类化合物。毒素就是一种非常高效得致病物质,它能在很低浓度下诱发植物产生病状。有些化学物质,当浓度高到一定程度时,也会对植物得生长产生不利得影响或毒害作用,这些物质就不能称为毒素。

(4)生长调节物质。植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能产生微量得生长调节物质,包括植物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与乙烯等。它们对于植物体得细胞分裂、生长、分化、休眠与衰老就是必需得。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生长调节物质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使植株能够协调而健康地生长发育。

第十章植物得抗病性

一、名词解释

1、水平抗性 :水平抗性就是指植物品种对病原物一系列生理小种得抵抗能力大体居于同一水平上,即品种得抗病力与小种得致病力之间无特异得相互作用,就是数量形状,她决定着种种强弱程度得抗病能力,但不因小种与菌系而异。

2、垂直抗性:垂直抗性就是指植物品种能抵抗病原物得某个或某些生理小种,但不能抵抗另一个或另一些生理小种,即品种得抗病力与小种得致病力之间有特异得相互作用,就是质量性状,或抗或感,因所遇小种而异。

3、植物抗病性:就是指植物避免、终止或阻止病原物侵入于扩展,减轻发病与损失程度得一类特性。

4、植物保卫素:就是植物受到病原物侵染或受到多种生理得、物理得刺激后所产生或积累得一类低分子量抗菌性次生代谢产物。

二、填空

1、免疫、抗病、感病、耐病、避病

2、单、质量遗传

3、多、数量遗传

4、高度抗病、中等抗病

5、被动抗病性因素、主动抗病性因素

三、选择

1、a c

2、b d

3、a b c

四、判断

1、√

2、×

3、√

4、×

5、√

五、简答题

1、植物抗病性丧失得主要原因就是什么?如何保持品种抗病性得稳定与持久?

抗病性发生变异得原因:

(1)寄主植物本身发生变异引起抗病性得变化:种子得机械混杂、突变、遗传异质性、天然异交

(2)病原物得变异引起植物抗病性得变化

(3)环境条件对抗病性表现得影响

为了克服或延缓品种抗病性得丧失,延长品种使用年限,

(1)品种得合理布局

(2)品种得轮换

(3)应用聚合品种或多系品种

(4)利用水平抗性

(5)利用耐病品种。

六、论述题

1、举例说明植物得抗病机理。

1)抗接触(避病)一种感病得植物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避开与病原物相接触,或就是植物得感病阶段与病原物大量传播与侵染得时期错开,从而减少了病害发生得数量与程度,这种现象成为抗接触。这就是寄主得感病部位由于形态、机能或物候等原因在时间与空间上,避开或错开与病原物接触,从而避免发病或避免病害盛发,故通常把抗接触称为避病。

2)抗侵入:病原物接触植物得感病部位后,在具备适宜得侵入条件下,植物阻止病原物侵入得特性称为抗侵入。植物表皮得结构,自然孔口得多少与大小,以及植物外渗物质得抑菌作用,都可能成为抗侵入得因素。

3)抗扩展:病原物侵入植物后,植物抵抗病原物在体内扩展蔓延得特性。抗病机制复杂多样,有得体现为组织结构方面得抗扩展,有得表现为生理生化方面得抗扩展。

组织结构方面得抗扩展:植物得厚避细胞组织

4)抗损害:就是植物抵抗病原物对其产量或品质造成损害得特性。具有耐病性得植物品种一般就是不抗病得,它既不能抵抗病原物得亲如,也阻止不了病原物在体内得扩展。所以发病程度与感病品种没有区别,但能通过种种胜利调节与补偿作用,而抵抗病原物对其产量或品质形成得损害。

5)抗再侵染:植物受病原物得初次侵然后,体内获得了对同一种或另一种病原物再侵染得抵抗能力,这种特性称为抗再侵染。又教后天获得得抗病性。如番茄接种TMV得温与株系后,只表现轻微症状,但却获得了对TMV强毒株系得免疫力,因而花叶病发生较轻,这种现象又叫交互保护现象。

也可以从主动抗病性与被动抗病性以及物理抗病性与化学抗病性回答。

第十一章植物病害得流行与预测

一、名词解释

1、单循环病害:单循环病害就是指在病害循环中只有初侵染而没有再侵染或者虽有再侵染,但作用很小得病害。

2、多循环病害:多循环病害就是指在一个生长季中病原物能够连续繁殖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得病害。

3、单年流行病:一个生长季中菌量增长幅度虽然不大,但能够逐年积累,稳定增长,若干年后将导致较大得流行,称为“积年流行病害”。

4、积年流行病:可以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菌量积累,造成病害得严重流行,称为“单年流行病害”。

5、发病率:就是发病植株或植物器官占调查植株总数或器官总数得百分率,用以表示发病得普遍程度。

6、病情指数:就是全面考察发病率与严重度两者得综合指标。

二、填空

1、单循环病害、多循环病害

2、寄主、病原、环境条件

3、发病率、严重度、病情指数

4、流行程度预测、发生期预测、损失预测

5、长期预测、中期预测、短期预测

三、选择

1、a b

2、c d

3、a b

4、 c d

四、判断

1、√

2、√

五、计算题

1、在白菜软腐病得田间病害调查时,数据如下表,试计算其发病率及病情指数。

发病级别发病程度株数

0 全不发病25

1 开始发病,尚不显著30

2 受害达全株1/

3 15

3 受害达全株1/2 20

4 受害达全株2/3 5

5 全株腐烂 5

发病率=(20+15+15+20+5)/(25+20+15+15+20+5)×100%=75%

病情指数=(0×25+1×20+2×15+3×15+4×20+5×5)×100/100×5=40

2、调查黄瓜霜霉病田间发病情况数据如下,请计算其发病率及病情指数。

发病级别严重度株数

0级无病斑25

1级接种点有轻微小斑点,直径小于0.5cm 20

2级病斑明显,直径为0、5-1.0cm 15

3级病斑直径1 cm –叶面积得1/3 15

4级病斑面积占子叶面积1/3-2/3 20

5级病斑面积占子叶面积2/3以上 5

发病率=(20+15+15+20+5)/(25+20+15+15+20+5)×100%=75%

病情指数=(0×25+1×20+2×15+3×15+4×20+5×5)×100/100×5=40

六、论述题

1、比较单年流行病与积年流行病

比较项目单年流行病积年流行病

生活史多循环单循环

病原物繁殖率高低

发病部位局部叶斑病系统病害

传播方式气传、雨传、远种传、土传、近

环境敏感性强弱

传播体寿命短长

病原物越冬率低高

典型病害黄瓜霜霉病玉米黑穗病

防治对策降低流行速度消灭初始菌源

第十二章植物病害得诊断与防治

一、名词解释

1、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采用多种战术协调进行,以便把有害生物得群体控制在造成经济损失润许水平之下,同时不给人类健康、作物、家畜、野生生物资源与环境造成危害。

2、植物检疫:又称为法规防治,其目得就是利用立法与行政措施防止或延缓有害生物得人为传播。

二、填空

1、植物检疫、采用抗病品种、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

2、植物检疫、采用抗病品种、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

3、局部地区发生、能够随植物及其产品人为传播、传入后危险性大得有害生物

4、对内检疫、对外检疫

5、可湿性粉剂、水剂、乳油、烟雾剂、胶悬剂

6、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三、选择

1、a b c d

2、a

3、a c

4、d

5、c

6、a

7、a

四、判断

1、√

2、√

3、×

4、√

5、×

五、简答题

1、植物病害防治有哪些方法?

(1)植物检疫 (2)利用抗病品种 (3)农业防治 (4)生物防治 (5)物理防治 (6)化学防治

2、植物检疫对象得确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国内尚未发生或仅局部地区发生

(2)传入机率较高,适生性较强,

(3)一旦传入可能造成重大危害得有害生物。

3、栽培防治都有哪些措施?

(1)使用无病繁殖材料 (2)建立合理得种植制度

(3)保持田园卫生 (4)加强栽培管理

4、什么就是生物防治?简述生物防治得原理。

生物防治就是指利用有益生物防治植物病害得各种措施。有益微生物对病原物得不利作用主要有抗菌作用、溶菌作用、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捕食作用与交互保护作用等。

六、论述题

1、如何利用柯赫氏法则对病害进行诊断与鉴定?

答:(1)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

(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得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

(3)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得健株上,表现出相同症状得病害

(4)从接种发病得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原来微生物记录相同。

第十三章水稻病害

一、填空题

1.慢性型、急性型、褐点型、白点型

2.分生孢子、菌丝、病稻草、病种

3.温湿度、光照与风

4.普通型、急性型、凋萎型

5.机动细胞、伤口、气孔

6.灌溉水、雨水

7.四叶期、分蘖盛期、抽穗初期8.种子、病稻草、杂草9.菌核、其她寄主杂草、稻草

二、选择题

1.B

2.D

3.A

4.C

5.C

6.B

7.A

8.B

9.A C D 10.A B C D 11.C 12.B D

三、判断对错

1.×

2.×

3.√

4.×

5.×

6.√

7.×

四、简答题

1.影响水稻稻瘟病得发生与流行因素有哪些?

(1)品种抗病性:水稻品种间对稻瘟病得抗性差异很大。一般株型紧凑,叶片水滴易滚落,可相对降低病菌得附着量,减少侵染机会。

(2)气象因子:温度、湿度、降雨、雾露、光照等对稻瘟菌得繁殖与稻株得抗病性都有很大影响。当气温在20-30oC,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有利于稻瘟病发生。在24-28oC范围内,湿度越高发病越重。

(3)栽培管理措施:栽培管理措施直接影响水稻得抗病性与通过影响田间小气候而影响病菌得生长发育。

①施肥。偏施氮肥会造成稻株体内碳氮比降低,硅化程度减弱,引起植株徒长,组织柔软,叶披垂,含水量增加,色浓绿,无效分蘖增加,使株间郁闭,湿度增加,有利于病菌得生长,繁殖与侵入。

②灌溉:长期深灌得稻田、冷侵田以及地下水位高,土质粘重得土壤,使根系不能良好生长,影响稻株得碳氮代谢,降低蒸腾作用与稻株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使可溶性氮素增加,硅酸得吸收与运输减少,减弱叶片表皮细胞得硅质化,致使水稻得抗病力降低。但田间得水分不足,也影响稻株得正常生长发育,蒸腾作用减弱,减少对硅酸盐得吸收与运转,降低稻株组织得机械抗病能力,也易诱发稻瘟病得发生。

③布局:感病品种连片种植易导致病害大流行。

2.绘水稻稻瘟病得病害循环图。

3、简述水稻稻瘟病得防治措施。

答:防治策略就是种植高产抗病品种为基础,减少菌源为前提,加强保健栽培为关键,药剂防治为辅助。具体方法有:

(1)种植抗病品种:各地应根据当地小种得组成选用抗病品种。

(2)减少菌源:一就是不用带病种子。二就是处理病稻草。三就是带菌种子消毒。

(3)改进栽培方式,加强水肥管理。合理施肥,不偏施与过多施用氮肥,注意氮磷钾配合,一般比例以1:0、3:0、5为宜。适当施用含硅酸得肥料,如草木灰、矿渣、窑灰钾肥等。作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康,中后期瞧苗、瞧天、瞧田酌情施肥。

科学排灌,分蘖期浅灌,分蘖末期排水晒田,减少无效分蘖。

(4)药物防治:三环唑、稻瘟灵(富士一号)、使百克、春雷霉素等药剂可用于稻瘟病得防治。

4.稻瘟病得症状。

答:稻瘟病在整个水稻生育期都有发生,根据受害时期与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瘟、穗颈瘟、枝梗瘟与谷粒瘟。

苗瘟:发生在3叶期以前。初期在芽与芽鞘上出现水渍状斑点,随后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有灰黑色霉层。

叶瘟:发生在3叶期以后。随水稻品种抗病性与天气条件得不同,在叶片上产生不同得病班,可分四种类型:

(1)白点型:为初期病斑,白色,多为圆形,不产生分生孢子。在感病品种得幼嫩叶片上发生时,遇适宜温湿度能迅速转变为急性型病斑。

(2)急性型:病斑暗绿色,多数尽圆形,针头至绿豆大小,后逐渐发展为纺锤形。正反两面密生灰绿色霉层。在温湿度适宜及感病品种得条件下,很易引起病害得流行。

(3) 慢性型:典型得慢性型病斑纺锤形,最外层黄色,内圈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有向外延伸得褐色坏死线。病斑背面也产生灰绿色霉层。慢性型病斑自内向外可分为崩溃部、坏死部与中毒部。

(4)褐点型:病斑为褐色小点,多局限于叶脉间,中央为褐色坏死部,外围为黄色中毒部,无分生孢子,常发生在抗病品种或稻株下部老叶上。

节瘟:稻节上有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易折断。发生早形成枯白穗。仅在一侧发生造成茎秆弯曲。

穗颈瘟:初形成褐色小点,扩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发病晚得造成秕谷。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谷粒瘟:有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可使稻谷变黑。有得颖壳无症状,护颖受害变褐,使种子带菌。

稻瘟病其诊断要点就是病斑具明显褐色边缘,中央灰白色,遇潮湿条件,病部生灰绿色霉状物(分生孢子梗与分生孢子)。

5.制定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措施。

防治策略就是在控制菌源得前提下,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秧苗防治为关键,狠抓肥水管理,辅以药剂防治。

(1)杜绝种子传病:无病区要防止带菌种子传入,保证不从病区引种,确需从病区引种时,要严格作好种子消毒工作。种子

消毒方法有:

1)10%抗菌剂401 1000倍液侵种48-72小时。

2)20%叶青双500-600倍液,50%代森铵500倍液,侵种24-48小时。

(2)种植抗病品种:因地制宜种植抗病、丰产良种。

(3)选育无病壮秧与控制压低菌源:选用无病种子,选择地势较高且远离村庄、草堆、场地得上一年未发病得田块做秧田,整平秧田,湿润育秧,严防深水淹苗,秧苗3叶期与移栽前3-5天各喷药一次。肥、水管理应作到排灌分开、浅水勤灌,适时烤田,严防深灌、串灌、漫灌,要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避免氮肥施用过多。

(4)药剂防治:目前常用得杀菌剂有叶青双、叶枯灵、叶枯净、叶枯青等。

6.水稻白叶枯病得症状有哪些?

答:由于品种、环境与病菌侵染方式得不同,病害症状有以下几种类型:

(1)普通型:即典型得叶枯型症状。此病得诊断要点就是病斑延叶缘坏死,呈倒V字形斑,病部有黄色菌脓溢出不,干燥时形成菌胶。

(2)急性型:发生在环境条件适宜或感病品种上。病叶暗绿色,迅速扩展,几天内全叶呈青灰色或灰绿色,随即迅速失水纵卷青枯,病部也有蜜黄色珠状菌脓,此种症状得出现标志着病害正在急剧发展。

(3)凋萎型:一般不常见,多在秧田后期到拔节期发生。

7.影响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得原因有哪些?

答:此病得发生与流行主要取决于品种得抗病性、气候因素、栽培条件与耕作措施。

(1)品种得抗病性:一般糯稻抗病性最强,粳稻次之,籼稻最弱。苗越小越抗病,分蘖前抗病。

(2)气候条件:此病得发生一般在气温25-30oC最盛,适温、多雨与日照不足有利于发病。特别就是暴雨或洪涝有利于病菌得传播与侵入,更易引起病害得爆发流行。

(3)耕作与栽培措施:栽培管理方面,以肥、水管理对白叶枯病影响最大。氮肥施用过多或过迟,均可导致抗病力减弱。同时造成郁闭高湿适合于发病得小气候,加重发病。深水灌溉或稻株受淹,加重发病。大水漫灌、串灌可促使病害扩展与蔓延。

五、论述题

制定水稻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抗

病品种就是防治病害经济有效得措施。尤其就是对一些由气流传播,容易大面积流行得病害以及发病时期正值雨季,喷药困难得病害,更显出了它得突出优点。防治稻瘟病应选用空育131、牡交17号、合江19、合江21号、东农112等品种,防治细菌性褐斑病可选发病轻得品种。

2、加强植物检疫工作

凡尚未发现有稻白叶枯病、稻细菌条斑病、稻干尖线虫病与稻曲病发生得地区要严格控制病害传入,引种时,必须经过植物检疫;在试种期间应经常进行田间检查,如发现病株,应立即进行封锁销毁。无论疫区与非疫区都应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有关种子与产品处理得规定。

3、加强栽培管理、

加强栽培管理就是防治水稻各种病害得重要措施,病害发生轻重及产量高低与栽培管理水平关系密切。水稻立枯病主要发生于水稻育苗期间,采用薄膜育苗,如遇持续低温,出苗晚,生长慢,昼夜温差大,病害加重;土壤偏碱、土壤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均有助于此病得发生。因此在防治上,应选择土壤偏酸,土质疏松、保水、肥性强得土壤作床土。稻瘟病与水稻胡麻斑病得发生轻重与施肥措施关系密切,特别就是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时期。注意水份管理,实行合理浅灌,防止深水淹灌与串灌,清理进水渠道,提高水温。清除田间病残体,消灭越冬菌源。

4、精选种子及种子处理

许多水稻病害就是种子传播病原物或病原物侵染种子使病害加重得,因此,精选种子及种子处理便成为减轻发病得重要措施。水稻恶苗病属种子传播为主得病害,防治上要建立无病留种田,留种田应远离一般稻田,种子要用药剂浸种。种子要精选,剔除秕谷与病粒。

5、药剂防治

化学防治水稻病害就是生产上应用最多得有效措施,具有方法简便、成本低、见效快、效果好等优点。

(1)防治水稻恶苗病

①35%恶苗灵胶悬剂匀。倍液(即200毫升药加水40升)浸种。水温10℃~15℃浸种5~7天;水温16℃以上浸种3~4天;水温20℃以上浸种2-3天,每天搅拌2-3次。

②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千克加45%代森锌水剂1.6升,加水800升,水温在15℃以上,浸种4~5天,每天搅拌2-3次。

③25%施保克乳油,公顷用种子量用药30毫升,对水3000~4000倍液,浸种48小时。一般浸种水位应超出种子10厘米(种子量与药液比为1:1、5~1:2、0倍为宜),早晚各搅拌一次,浸种至少3天以上,一般根据水温而定,水温低,浸种时间长,水温高,浸种时间短。浸后带药直接播种或催芽播种均可。

(2)防治水稻立枯病:播前土壤处理,可在做好床,浇足水得基础上,用30%恶霉灵(立枯灵或土菌消)水剂1000倍液,每平方米苗床用药液2~3升,用喷壶均匀浇洒床土,浇后即可播种。或于秧田发病前或秧苗一叶一心期至三叶期、发病始期,用上述药液浇洒,每平方米苗床用药液2~3升,不仅防病效果好,且有促进稻苗生育得作用。

(3)防治稻瘟病:在水稻易感病期及发病前喷药,防治用得药剂有:

①20%三环唑(比艳)可湿性粉剂,每公顷用药1、125-1.5千克。

②40%稻瘟灵(富士1号)可湿性粉剂,每公顷用药1、125~1.5千克。

③21、2%加收必热(春日霉素+稻瘟肽)水剂,每公顷用药1、125-1.5升。喷洒上述药剂时,不论用飞机、机械、人工喷雾,均以喷洒均匀、周到为标准,据此确定对水用量。喷液量人工背负式喷雾器每公顷300升、飞机20~50升。如水稻叶瘟已发生,每公顷用20%比艳可湿性粉剂1.5千克或75%比艳可湿性粉剂300~400克或40%富士一号乳油1、0-l.5升对水喷雾。防穗颈瘟需在始穗期再喷一次。

第十四章麦类作物病害

一、填空题

1.子囊壳、菌丝体、分生孢子、病残体、土壤、种子

2.温湿度、雨量

3.叶锈、秆锈、条锈

4.种植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措施,药剂防治

5.子囊孢子、气流、风雨

6、叶片,叶鞘,茎

7.茎秆、叶鞘、叶片、穗部

8.品种抗病性、气候条件、栽培条件、菌源数量、寄主抗病性

9.长椭圆形,叶脉,虚线状,不排列成行

10、加强检疫,种子处理,农业防治,抗病品种

11、散黑穗病,腥黑穗病,秆黑穗病

12、苗期,成株期

13、黄色小点,白粉状霉层

14、幼苗侵入系统,地温,墒情

15、单循环系统,种子,粪肥,土壤

二、选择题

1.a

2.D

3.A

4.D

5.A

6.A

7.D

8.B 9、 d

10、a 11、c 12、b 13、b 14、a 15、d

三、判断题

1、×2.×3.√4.×5.√6、√7、×8、√9、√

四、简答题

1、比较小麦散黑穗病、腥黑穗病与秆黑穗病得症状特点。

2、比较小麦上3种锈病得症状与病原。

小麦条锈病得症状

条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茎秆及穗部。小麦受害后,叶片表面出现褪绿斑,以后产生黄色疱状夏孢子堆,后期产生黑色得疱状冬孢子堆。夏孢子堆小,长椭圆形,在成株上沿叶脉排列成行,呈虚线状,幼苗期则不排列成行。

小麦叶锈病得症状

主要危害小麦叶片,有时也危害叶鞘与茎。叶片受害,产生许多散乱得、不规则排列得圆形至长椭圆形得橘红色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夏孢子粉。夏孢子堆较秆锈病小而比条锈病菌大,后期在叶背面散生椭圆形黑色冬孢子堆。

小麦秆锈病得病症

主要危害茎秆与叶鞘,也可危害叶片与穗部。夏孢子堆长椭圆形,在3种锈病中最大,隆起高,褐黄色,不规则散生。秆锈菌孢子堆穿透叶片能力较强,导致同一侵染点叶正反面均出现孢子堆,且背面孢子堆比正面大。成熟后表皮大叶开裂并向外翻起如唇状,散出绣褐色夏孢子粉。后期产生黑色冬孢子堆,破裂散出黑色冬孢子粉。

3、绘制小麦锈病得病害循环图。

小麦条锈病

小麦叶锈病

小麦秆锈病

五、论述题

1、论述小麦锈病得防治方法。

答:(1)选用抗病品种。在黑龙江省虽然抗杆锈得品种较多,但因杆锈病菌得生理小种也较多,且常发生变化,因此,在推广抗病品种时必须加以注意。在注意品种抗锈性变化得同时,要通过引种与杂交育种等途径及时选育新得抗锈丰产得良种。

(2)药剂防治。依据锈病得预测预报结果,在预测锈病有可能流行时,应于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喷药时要求早喷,及时喷,喷时要均匀细致周到以提高防治效果。目前常用粉锈宁。

(3)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如适时早播,合理施肥,合理密植以及建立种子田等,以减轻其发病。尤其适时灌、排水更具有重要作用,如低洼易涝地,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可减轻发病。

第十五章杂粮病害

一、填空题

1、叶片叶鞘、苞叶、果穗、籽粒

2、分生孢子气流

3、雌、雄穗黑穗型、变态畸形穗

4、品种抗性、气候条件、耕种条件、栽培制度

5、卵孢子

6、叶片、叶鞘、穗茎部、茎基部叶片叶枯

7、菌丝体、分生孢子风雨,气流

8、温度,雨水 20—25℃ 90% 9、高粱丝黑穗、高粱散黑穗、高粱坚黑穗

10、腐霉菌,镰刀菌

二、选择题

1、b

2、d

3、d

4、d

5、c

6、a

7、 C

8、a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四、简答题

1、简述玉米小斑病得病害症状。

答: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但苗期发病较轻。病菌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危害叶鞘、苞叶、果穗与籽粒。

(1)病斑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黄褐色,边缘颜色较深,病斑得扩展受叶脉限制。感病型

(2)病斑椭圆形或纺锤形,灰色或黄色,无明显边缘,病斑扩展不受叶脉限制。感病型

(3)病斑为坏死小斑点,黄褐色,周围具黄褐色晕圈,病斑一般不扩展。抗病性

2、简述玉米丝黑穗病得病害症状。

答:主要危害雌、雄穗,有两种表现性

黑穗型: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黑粉包,外面包被白膜,白膜破裂后散出黑粉。

变态畸形穗:雄穗花器变形,颖片呈多叶行,雄穗呈刺猬头状,没有明显黑粉与丝状物。

五、论述题

1、对玉米大斑病得综合防治措施。

答:防治策略以推广与利用抗病品种为主,加强栽培管理,及时辅以必要得药剂防治。

(1)种植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清除菌源

玉米大斑病菌属于弱寄生菌,当植株从营养生长过度到生殖生长时最易受到病菌得侵染,因此增施粪肥可以提高寄主得抗病能力,如施足基肥,适时追肥,

在病残体越冬得病菌就是第二年得初侵染来源,因此搞好田间卫生,及时清除病叶效果较好,如深埋病残体,及时打除底叶等。

应注意合理密植,以降低田间湿度。

(3)药剂防治

尽管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玉米大斑病在生产上较难推广,但在极端情况下及发病初期仍不失为一种补救措施。

第十六章油料作物病害

一、填空题

1、土壤条件、耕作制度、气候条件、作物种类

2、叶片、叶柄、茎、花、花盘、果实

3、土传病害卵孢子

4、黄萎病火龙秧子

5、根茎部,花盘根腐型,盘腐型

6、矮化褪绿变黄

7、利用抗病,耐病品种,加强耕作栽培措施

8、哇眼病褪绿圆斑边缘褐色蛙眼状病斑

9、菌核土壤、种子、堆肥、病残体土壤、病残体

10、风雨、气流伤口

二、选择题

1、a

2、C

3、D

4、A

5、B

6、A

7、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四、简答题

1、简述大豆疫霉根腐病得病害症状。

答:出苗前引起种子腐烂。幼苗发病,茎基部腐烂,根变褐。真叶期发病,茎上出现水渍状病斑,叶黄化萎蔫,主根变为深褐色侧根腐烂。

2、简述大豆菌核病得病害症状。

答:主要危害植株得地上部分,以花期危害最重,产生苗枯、叶腐、茎腐、荚腐等症状,最后导致全株腐烂枯死。在植株上产生颗粒状得菌核。

五、论述题

1、对大豆胞囊线虫病得综合防治措施。

答:防治策略就是首先注意防止把虫源传到无病区。在病区应采取以合理轮作与加强栽培管理,种植抗、耐病品种,辅以药剂防治得综合措施。

(1)种植抗、耐病品种:目前我国栽培品种尚无经济性状好得高抗品种,但品种间对胞囊线虫得抗性存在着显著差异。

(2)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消灭虫源:轮作就是防治胞囊线虫病最重要得措施。轮作年限一般不能低于3年。(3)药剂防治:目前可用于防治大豆胞囊线虫得杀线虫剂有3类,种衣剂、熏蒸剂、非熏蒸剂。大面积应用种衣剂省时省事,防效明显。

第十七章薯类病害

一、填空题

1、花叶型、坏死型、卷叶型

2、菌丝体, 卵孢子

3、无毒种薯,抗病品种,治虫防病

4、叶片、叶柄、茎、块茎

5、带菌得种薯,病残体,土壤,伤口,自然裂缝

6、细菌性维管束病害,枯斑型,萎蔫型

7、预防为主,大田、入库、贮藏

8、黑脚病,茎基部变黑9、疫病、马铃薯瘟,茎片死亡,块茎腐烂

二、选择题

1. B 2、 A 3、 C 4、 B 5、 A 6、 C 7、 b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四、简答题

1、简述马铃薯病毒病症状。

近代史纲要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天津条约》的签订 C .《北京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2 .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A .仿效欧美政体 B .发展资本主义 C .延续反动统治 D .缓和阶级矛盾 3.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 A.陈天华 B.邹容 C.章炳麟 D.梁启超 4.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着作 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5.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6. 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主张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

A.浙皖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 10.南京临时政府中占领导和主体地位的派别是() A .资产阶级维新派 B .资产阶级保皇派 C .资产阶级立宪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11. 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12.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的时间是()。 A、1911年10月10日 B、1912年1月1日 C、1912年2月12日 D、1912年4月1日 13.中国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指()。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4.1915年,()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 A.黄兴 B.段祺瑞 C.蔡锷 D.孙中山 15.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6.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答:⑴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由于战线延长,国民党大部分兵力用于守备,战略性的机动兵力大为减少,而且士气低落。为了彻底粉碎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迫使国民党处于被动地位。 ⑵土地制度改革的实施。中国最主要的人民群众——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自身利益的坚决维护者,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为国民政府的崩溃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⑶国民党政府由于他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已经严重丧失人心。 ⑷国民党政府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对人民征收苛重捐税,无限制发行纸币,将全国各阶层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和国民政府斗争。 ⑸学生运动的高涨,不可避免地促进了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 二、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答: 1. 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⑴中国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他们所联系和代表的不是单一阶级,而是这些阶级、阶层的人们在反帝爱国和争取民主的共同要求基础上的联合,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在它们的成员和领导骨干中,还有一定数量的革命知识分子和少数共产党人。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⑵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比较活跃。尽管各自的纲领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这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政纲基本上是一致的。在战后进行国共谈判和召开政协会议时,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是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的。它们为政协会议的成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还为维护政协协议进行过不懈的努力。它们还积极参加和支持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在第二条战线的斗争中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⑶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采取了积极的争取和团结的政策。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奋斗,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是各民主党派在这个时期表现的主要方面。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对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的形成: ⑴1948年4月30号,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并得到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章伯钧等提出,政治协商会议即等于临时人民代表会议,即可产生临时中央政府。 ⑵1949年1月22号,民主党派领导人和著名无党派人士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近代史课后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综述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了入侵中国的大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战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司法等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干涉和控制,清王朝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的国家。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的社会。 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落在中国人民肩上的双重历史任务。因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但必须认识到,两大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而当列强改变侵华手段与方式,使用经济、政治而非军事的手段和以间接的“以华制华”而非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方式时,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突出。当国内的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帝国主义与封建阶级为一方,人民大众为一方,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这两对基本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鸦片战争前得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使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半封建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大的解体作用,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的发展,但同时封建地租剥削与买办资本、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相结合,仍然在社会经济中占据显著的优势。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成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它的主要特征,教材已作了概括,其中第一条、第二条指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并把其作为自己的统治基础,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特征;第三、四条指明封建经济已经解体但仍占统治地位;第五条、第六条说明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广大人民极端贫困和毫无政治权利,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特征。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首先进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与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这次起义历史14年,转战18省,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各地各种人们反清斗争风起云涌,这些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

(完整版)微机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2、完成下列数制之间的转换。 (1)01011100B=92D (3)135D=10000111B (5)10110010B=262Q=B2H 3、组合型BCD码和非组合型BCD码有什么区别?写出十进制数254的组合型BCD数和非组合型数。 答:组合型BCD码用高四位和低四位分别对应十进制数的个位和十位,其表示范围是0~99;非组合型BCD码用一个字节的低四位表示十进制数,高四位则任意取值,表示范围为0~9。 组合型:254=(001001010100)BCD 非组合型:254=(00000010 00000101 00000100)BCD 7、计算机为什么采用补码形式存储数据?当计算机的字长n=16,补码的数据表示范围是多少? 答:在补码运算过程中,符号位参加运算,简化了加减法规则,且能使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可以简化机器的运算器电路。+32767~ -32768。 9、设计算机字长n=8,求下列各式的[X+Y]补和[X-Y]补,并验证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1)X=18,Y=89 [X+Y]补=00010010+01011001=01101011B=107D 正确 [X-Y]补=10111001B=00010010+10100111=(-71D)补正确 (2)X=-23,Y=-11 [X+Y]补=11101001+11110101=11011110B=(-34D)补正确[X-Y]补=11101001+00001011=11110100B=(-12D)补正确 (3)X=18,Y=-15 [X+Y]补=00010010+11110001=00000011B=(3D)补正确 [X-Y]补=00010010+00001111=00100001B=(33D)补正确 (4)X=-18,Y=120 [X+Y]补=11101110+01111000=01100110B=(102D)补正确[X-Y]补=11101110+10001000=01110110B=(123D)补由于X-Y=-138 超出了机器数范围,因此出错了。 13、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 答:CPU字长、存储器容量、运算速度、CPU内核和IO工作电压、制造工艺、扩展能力、软件配置。 第二章 2、8086标志寄存器包含哪些标志位?试说明各标志位的作用。 答:进位标志:CF;奇偶校验:PF;辅助进位:AF;零标志:ZF;符号标志:SF;溢出标志:OF。 5、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有什么区别?如何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答:物理地址是访问存储器的实际地址,一个存储单元对应唯一的一个物理地址。逻辑地址是对应逻辑段内的一种地址表示形式,它由段基址和段内偏移地址两部分组成,通常表示为段基址:偏移地址。 物理地址=段基址*10H+偏移地址。 6、写出下列逻辑地址的段基址、偏移地址和物理地址。 (1)2314H:0035H (2)1FD0H:000AH 答:(1)段基址:2314H;偏移地址:0035H;物理地址:23175H。 (2)段基址:1FD0H;偏移地址:000AH;物理地址:1FD0AH。 8、设(CS)=2025H,(IP)=0100H,则当前将要执行指令的物理地址是多少? 答:物理地址=(CS)*10H+(IP)=20350H 9、设一个16字的数据区,它的起始地址为70A0H:DDF6H(段基址:偏移地址),求这个数据区的首字单元和末字单元的物理地址。

近代史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全)详解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p11)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p16)、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p12)?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 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他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p17)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相互关系: 前任务为后任务的实现扫清障碍,并创造必要的前提 后任务是前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p18-27) (1)积极作用: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仅仅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地工具”。 (2)消极作用: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所以,封闭守旧必然落后,落后必然挨打。只有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中国才能富强。 2 、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的图谋。p29) 第二、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p34)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p31-32) 政治腐败 经济落后 教训: 中国人民必须进行反帝和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给中国革命带来

微机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李伯成《微机原理》习题第一章 本章作业参考书目: ①薛钧义主编《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Intel 80X86系列》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 ②陆一倩编《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其应用(十六位微型机)》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8月第四版 ③王永山等编《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 1.1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X=10010110B= 1*27+0*26+0*25+1*24+0*23+1*22+1*21 +0*21 =128D+0D+0D+16D+0D+0D+4D+2D=150D X=101101100B =1*28+0*27+1*26+1*25+0*24+1*23+1*22+0*21+0*20 =256D+0D+64D+32D+0D+16D+4D+0D=364D X=1101101B= 1*26+1*25+0*24+1*23+1*22+0*21 +1*20 =64D+32D+0D+8D+4D+0D+1D=109D 1.2 将下列二进制小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1)X=0.00111B= 0*2-1+0*2-2+1*2-3+1*2-4+1*2-5= 0D+0D+0.125D+0.0625D+0.03125D=0.21875D (2) X=0.11011B= 1*2-1+1*2-2+0*2-3+1*2-4+1*2-5= 0.5D+0.25D+0D+0.0625D+0.03125D=0.84375D (3) X=0.101101B= 1*2-1+0*2-2+1*2-3+1*2-4+0*2-5+1*2-6= 0.5D+0D+0.125D+0.0625D+0D+0.015625D=0.703125D 1.3 将下列十进制整数转换成二进制数: (1)X=254D=11111110B (2)X=1039D=10000001111B (3)X=141D=10001101B 1.4 将下列十进制小数转换成二进制数: (1)X=0.75D=0.11B (2) X=0.102 D=0.0001101B (3) X=0.6667D=0.101010101B 1.5 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 (1) 100.25D= 0110 0100.01H (2) 680.75D= 0010 1010 1000.11B 1.6 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1) X=1001101.1011B =77.6875D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

20XX年10月自考中国近代史第五章课后思考题及答案-自学考试

20XX年10月自考中国近代史第五章课后思考题及答 案-自学考试.doc 查看汇总:2021年10月自考中国近代史课 后思考题及答案汇总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是如何 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取得北伐节节胜利后,国民党占统治地位的右派势力开始“分共”,并通过继续北伐建立起对僵的统治。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体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在严酷镇压共产党人的白色恐怖形势下,中国革命转入低 潮。 但是中国共产党人没有屈服,1927年8月7日召开的紧急会议,决定以武装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相继发动。在城市起义相继失败、农村起义却逐渐迈向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情况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探索出以农村工作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的路线,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 毛泽东不仅在秋收起义的实践中首先把革命战争戟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联系实际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支部的工作中心的思想。早在1928年10月11日,毛泽东就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明确地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同时,他还科学地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北朝鲜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工农武装割剧地

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与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 最重要因素。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的斗争,科学地概括了大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系统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红军的力量在壮大,根据地遍及大江南北。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形式。农村革命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其中,毛泽东和朱德领导者的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于。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这一时期,党内连续出现“左”倾的错误,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决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政治根源和社会历史根源。 (1)社会原因。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共产党是在小资产阶级包围之中,并且,在党内,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也占着很大的比重。小资产阶级表现为观察问题是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党内出现只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因此,这些思想比较容易反映到党内来,影响党的思想和路线、政策。 (2)主观原因。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习题1 1.什么是汇编语言,汇编程序,和机器语言? 答:机器语言是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计算机能直接识别和执行的一种机器指令的集合。 汇编语言是面向及其的程序设计语言。在汇编语言中,用助记符代替操作码,用地址符号或标号代替地址码。这种用符号代替机器语言的二进制码,就把机器语言编程了汇编语言。 使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机器不能直接识别,要由一种程序将汇编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这种起翻译作用的程序叫汇编程序。 2.微型计算机系统有哪些特点?具有这些特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微型计算机的特点:功能强,可靠性高,价格低廉,适应性强、系统设计灵活,周期短、见效快,体积小、重量轻、耗电省,维护方便。 这些特点是由于微型计算机广泛采用了集成度相当高的器件和部件,建立在微细加工工艺基础之上。 3.微型计算机系统由哪些功能部件组成?试说明“存储程序控制”的概念。答: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硬件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 “存储程序控制”的概念可简要地概括为以下几点: ①计算机(指硬件)应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和输入/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 ②在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来表示程序和数据。 ③将编好的程序和原始数据事先存入存储器中,然后再启动计算机工作,使计算机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高速的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加以执行,这就是存储程序的基本含义。 ④五大部件以运算器为中心进行组织。 4.请说明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工作过程。 答: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是执行程序的过程,也就是CPU自动从程序存放

的第1个存储单元起,逐步取出指令、分析指令,并根据指令规定的操作类型和操作对象,执行指令规定的相关操作。如此重复,周而复始,直至执行完程序的所有指令,从而实现程序的基本功能。 5.试说明微处理器字长的意义。 答:微型机的字长是指由微处理器内部一次可以并行处理二进制代码的位数。它决定着计算机内部寄存器、ALU和数据总线的位数,反映了一台计算机的计算精度,直接影响着机器的硬件规模和造价。计算机的字长越大,其性能越优越。在完成同样精度的运算时,字长较长的微处理器比字长较短的微处理器运算速度快。 6.微机系统中采用的总线结构有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答:微机主板常用总线有系统总线、I/O总线、ISA总线、IPCI总线、AGP总线、IEEE1394总线、USB总线等类型。 7.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 ①(4.75) 10=(0100.11) 2 =(4.6) 8 =(4.C) 16 ②(2.25) 10=(10.01) 2 =(2.2) 8 =(2.8) 16 ③(1.875) 10=(1.111) 2 =(1.7) 8 =(1.E) 16 8.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①(1011.011) 2=(11.6) 10 ②(1101.01011) 2=(13.58) 10 ③(111.001) 2=(7.2) 10 9.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成8421BCD码。 ① 2006=(0010 0000 0000 0110) BCD ② 123.456=(0001 0010 0011.0100 0101 0110) BCD 10.求下列带符号十进制数的8位基2码补码。 ① [+127] 补 = 01111111

微机原理课后答案

1.2 课后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将二进制数1011011.1转换为十六进制数为__5B.8H_____。 2.将十进制数199转换为二进制数为____ 11000111____B。 3.BCD码表示的数,加减时逢__10____进一,ASCII码用来表示数值时,是一种非压缩的BCD 码。 4.十进制数36.875转换成二进制是___100100.111____________。 5.以_微型计算机____为主体,配上系统软件和外设之后,就构成了__微型计算机系统____。6.十进制数98.45转换成二进制为__1100010.0111_B、八进制__142.3463________Q、十六进制__62.7333________H。(精确到小数点后4位) 二、选择题 1.堆栈的工作方式是__B_________。 A)先进先出B)后进先出C)随机读写D)只能读出不能写入 2.八位定点补码整数的范围是____D_________。 A)-128-+128 B)-127-+127 C)-127-+128 D)-128-+127 3.字长为16位的数可表示有符号数的范围是___B___。 A)-32767-+32768 B)-32768-+32767 C)0-65535 D)-32768-+32768 三、简答题 1.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微型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输入输出设备 2.简述冯.诺依曼型计算机基本思想? ●将计算过程描述为由许多条指令按一定顺序组成的程序,并放入存储器保存 ●指令按其在存储器中存放的顺序执行; ●由控制器控制整个程序和数据的存取以及程序的执行; ●以运算器为核心,所有的执行都经过运算器。 3.什么是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由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和系统总线构成。 4.什么是溢出? 运算结果超出了计算机所能表示的范围。 2.2 一、填空题 1. 8086/8088的基本总线周期由___4____个时钟周期组成,若CPU主频为10MHz,则一个时钟周期的时间为___0.1μs_____。 2. 在8086CPU的时序中,为满足慢速外围芯片的需要,CPU采样___READY_________信号,若未准备好,插入___TW__________时钟周期。 3. 8086系统总线形成时,须要用_____ALE__________信号锁定地址信号。 4. 对于8086微处理器,可屏蔽中断请求输入信号加在_____INTR__________引脚。

近代史纲要 上篇综述 习题及答案

上篇综述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A.手工业 B.农业经济 C.工业 D.小农经济 2.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3.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望厦条约》B.《南京条约》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4.《南京条约》中割让的中国领土是:() A.香港岛 B.九龙 C.新界 D.台湾 5.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黄埔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瑷珲条约》 6.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 A. 封建主义性质的国家 B. 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C. 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D.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 8.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起点的事件是() A.英国的鸦片走私 B. 林则徐的虎门禁烟 C.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9.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10.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A.商品经济B.封建经济C.半殖民地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 11.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要争取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 A.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B.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反对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 D. 反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12.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条件是:() A.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B.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 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 D.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13.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14.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5.中国的资产阶级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单项答案1. D 2.B 3. B 4. A 5. C 6. A 7.D 8. C 9. B 10. B 11.B 12. B 13. A 14. B 15. C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复习题 第1章 1.简述名词的概念: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 答: (1)微处理器: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简称μP或MP,或CPU。CPU是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将算术逻辑部件ALU(Arithmetic Logic Unit)、控制部件CU (Control Unit)和寄存器组R(Registers)等三个基本部分以及部总线集成在一块半导体芯片上构成的电子器件。 (2)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Microcomputer)是指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配上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制作的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及系统总线等所组成的计算机,简称微机。 (3)微型计算机系统:微型计算机系统由硬件与软件两大部分组成,分别称为硬件(Hardware)系统与软件(Software)系统。其中,硬件(Hardware)系统由CPU、存储器、各类I/O接口、相应的I/O设备以及连接各部件的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组成。 软件(Software)系统:计算机软件(Software)是指为运行、维护、管理、应用计算机所编制的程序及程序运行所需要的数据文档资料的总和。一般把软件划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其中系统软件为计算机使用提供最基本的功能,但是并不针对某一特定应用领域。而应用软件则恰好相反,不同的应用软件根据用户和所服务的领域提供不同的功能。 2.简述名词的概念:指令寄存器、地址寄存器、标志寄存器。 答: (1)指令寄存器:指令寄存器(Instruction Register,IR)用来保存计算机当前正在执行或即将执行的指令。当一条指令被执行时,首先,CPU从存取出指令的操作码,并存入IR中,以便指令译码器进行译码分析。 (2)地址寄存器:地址寄存器(Address Register,AR)被动地接受IP传送给它的地址值(二进制地址),AR的作用是保持IP送来的地址,并且以并行方式连接输出到CPU的地址引脚上,以便CPU访问指定的存单元。 (3)标志寄存器:标志寄存器(Flags,F)是CPU中不可缺少的程序状态寄存器,因此,也称程序状态字寄存器(PSW),所谓状态是指算术或逻辑运算后,结果的状态以二进制的0或1在标志寄存器中标识出来,例如,运算结果有进位,则进位标志位CF=1,否则为0。 3.何谓IA-32处理器? 答:

近代史课后题答案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4、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

中南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一到八章)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2)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2)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2)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2)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 2、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3)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3)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3) 1、《一》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3)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3) 3、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 (3)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 1、资产阶级革命派关于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的认识有哪些? (3)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变? (4) 3、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4)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4)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国际环境对中国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4) 2、为什么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5)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能够成 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5)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5)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5) 2、为什么说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6)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6)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6)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6) 2、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6)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6)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6)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6)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7)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7)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7)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7)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7)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7) 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 (7)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